基本内容

2024-06-11

基本内容(精选12篇)

基本内容 篇1

一、现代教育的基本特性

所谓现代教育, 就是建立在先进科学技术基础上的,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 能够满足全民学习需要的教育活动。现代教育是现代生产的产物,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规律。现代教育有如下特征:

1.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

工业社会由于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工人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 普及义务教育的思想得以形成为国家的法律和制度。义务教育最重要的意义是使全社会成员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家庭状况、财产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 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从而在相当的程度上实现了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这种广泛性和平等性的程度, 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包括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和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发展等。实现教育现代化, 首先要建立一个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教育体系。

2.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广泛应用, 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巨大变革, 使得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已远远不能满足这种变革的需要。人们必须不断学习, 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思想在20世纪60年代应运而生。所谓终身教育, 俗话说就是活到老、学到老。郎格朗所说的“把人生分为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 后半生用于劳动”的概念, 是毫无科学根据的, 教育要为社会每个成员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

所谓教育的全时空性, 是指教育已经不限于学校, 而且来自家庭和社会。特别是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 使得人们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 (知识) 。因此, 需要全时空的大教育观, 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3.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规律。工业生产要求与科学技术相结合, 要求教育为它培养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 信息社会尤其如此。因此, 现代教育只有走出象牙之塔, 为经济发展服务, 为社会发展服务, 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同时教育本身也才能得到发展。近些年来,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普遍受到各国的重视。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第38届教育大会, 就是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主题。作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形式, 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 合作教育等在各国有了较大的发展。

4.教育的个性性。

人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它们都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但共性更多地体现社会的要求, 而个性则较多地体现个体的要求。工业社会比起农业封建社会来说, 虽然人身得到了自由和解放, 但他受到社会分工的束缚。而且工业社会强调的是标准化、统一化, 个性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信息社会强调个性化、多样化, 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个别学习提供了可能, 为个性发展提供了条件。

5.教育的多样性。

教育的个性性必然要求教育的多样性。教育的多样性表现在教育目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农业社会的教育目标是很单纯的, 只是传授知识, 教书育人, 培养统治阶级的官吏。工业社会的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统治人才, 而且要培养发展社会生产的科学技术人才和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者。学校要为社会发展服务。信息社会要求学校成为信息的策源地。高等学校不仅要开展科学研究, 创造新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而且要创造新的价值观和思维方法。

教育的多样性表现在教育机构的多样化。学校教育由过去单一的普通教育发展到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等多种教育;高等教育由单一的长期学术性教育发展到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同时教育突破了学校教育的框框, 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多种形式并存。教育的多样性还表现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6.教育的变革性。

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不断变革。现代工业生产的变革造成社会的不断变革, 与之相适应, 教育也必须不断革新, 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变革的需要。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必将引起教育的革命。它改变了某些过去认为亘古不变的教育原则, 改变了教育内容以文字教材作为唯一的载体, 改变了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有人说, 人类的知识载体由无纸载体变为有纸载体, 今天又在向无纸载体转化。此种说法不太确切, 应该说是向多种载体转化。

7.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

现代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国际现象, 它是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国际间的交通越来越便捷, 信息的交流越来越快捷。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表现在国际间的人员交流、财力支援、信息交换 (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观念) 和教育机构的国际合作、跨国的教育活动和研究活动等方面。

教育国际性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 关心和了解国际形势及其发展, 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

8.教育的科学性, 即教育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依赖性。

现代教育不是凭经验, 而是更多地依赖科学的决策, 教育行为的理性加强了。科学决策的失误往往会影响整个教育的发展、甚至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到教育的发展战略, 小到课堂教学的改革, 都要在调查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

教育的科学性还包含着教育的法制性。法律不等同于科学。但现代社会的法制需要建立在科学基础上, 一旦教育规范经过科学论证, 形成法律, 它就具有法律的规定性。现代教育是法制的教育, 教育行为都有国家的立法来规范。这种法制化的教育是高度理性化的。

二、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

教育现代化的内容很广泛, 包括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制度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设备和手段的现代化、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的现代化等。

教育现代化的内容错综复杂, 但它们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教育思想是主导, 教育内容是核心, 教育制度、设备、方法、管理是保证。教育的现代化, 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即教育思想的现代转化, 使它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教育思想的现代转化, 包括人才观、教育价值观、教学观、师生观等。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如下特征:

1.教育价值的全面性。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历史上曾经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教育万能论, 认为教育可以改变社会的一切;另一种是教育无能论, 认为环境决定一切, 或者遗传决定一切, 教育无能为力。马克思主义认为,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 而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 而社会环境需要人去改造, 人又是生产力中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的培养和科学技术的创造都需要教育。

教育具有多种功能, 既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 又有文化功能。教育既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又具有促进人 (个体) 发展的功能。教育是通过培养人来为社会服务的。教育为社会服务与为人的发展需要服务是不矛盾的, 全面理解教育的功能, 树立全面的、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才能真正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把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地位。

2.教育观念的开放性。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封闭的, 它把教育局限于学校、课堂。现代教育观念是开放的, 教育不仅在学校, 而且在家庭、在社会。它以学校教育为主导, 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联系起来。传统的教育观念是狭窄的, 把教育局限于青少年时代的正规教育。现代教育观念是广泛的, 教育延续到人的一生, 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 正式教育、非正式教育。现代教育观念具有全时空性。

3.教育观念的民主性。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育是教师的事,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教师是权威, 神圣不可侵犯, 即所谓的“师道尊严”。现代教育观念是民主的, 认为师生是平等的, 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帮助学生, 并且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传统的教育观念只重视严格管理和训练, 养成学生死记硬背、唯书唯上的思维定式。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思想品质。

4.教育观念的未来性。

传统的教育观念总是向后看, 留恋于以往的经验。现代教育观念总是向前看, 看到新的情况和发展趋势, 研究新的问题。当然过去的经验是宝贵的, 是创造的基础, 离开过去的经验积累就没有创造。但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新的形势下的创造。传统的教育观念倾向于被动地等待变革, 现代教育观念是主动适应社会变革, 对教育建设具有超前意识。

摘要:现代教育的基本特性及其基本内容, 反映了教育现代化内容的错综复杂性。它们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教育思想是主导, 教育内容是核心, 教育制度、设备、方法、管理是保证。教育的现代化, 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即教育思想的现代转化, 使它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但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新的形势下的创造。传统的教育观念倾向于被动地等待变革, 现代教育观念是主动适应社会变革, 对教育建设具有超前意识。

关键词:现代教育,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基本内容 篇2

创伤主要分闭合性创伤(挫伤、扭伤等)、开放性创伤(擦伤、刺伤、切割伤、裂伤等)。

处理:闭合性挫伤、扭伤可用云南白药喷剂等,进行热敷、理疗、推拿、按摩,还可内服或外搽跌打筋骨药水、药酒、药粉、药丸。较大的开放性创伤必须请医生进行外科清创术和全面检查。较小的开放性创伤要先用无菌盐水(或就地清水)冲洗,将伤口中的异物除去,然后在伤口处涂上红汞,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若有外出血和皮下出血,可用手指或敷料压迫包扎止血,并以绷带固定;疼痛可服消炎痛,扑炎痛等。

2、中暑的急救处理

夏天户外活动排汗多,体内的水分盐分消耗的也很多,如果不及时补充,就会导致中暑或者虚脱。中暑的主要症状有:头痛、头昏、耳鸣、恶心、呕吐、烦躁不安,严重者出现痉挛,呼吸及心脏功能障碍。发生中暑时,应迅速让病人立即停止运动,移至阴凉、通风处,垫高头部,解开衣裤;可喝些冷饮、盐糖水并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有条件的可将病人置于4℃到18℃的水中,并用毛巾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严重者及时送医院。

3、溺水的急救处理

简析我国收养制度的基本内容 篇3

关键词:收养行为;成立要件;生效要件

一、收养的概述

收养是指公民依法领养他人的子女作为自己的子女,从而在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确立父母子女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什么是收养,收养的成立应具备哪些条件,收养成立之后的效力如何,事实收养怎么处理,文章将一一具体阐述。收养成立与生效问题一度被笼统地概括为收养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但实际上却造成了理论与现实的不协调,因此有必要对收养的成立要件生效要件加以研究。

收养制度是亲属制度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使本无父母子女关系的人之间产生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而与他(她)原出生家庭或家族的关系则部分或全部终止。因收养而产生的亲属关系,为收养关系。在收养关系中,依法领养子女的人,称为收养人;被他人收养的人,称为被收养人;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收养表现出来的形式也不一样,当代的收养制度以保护儿童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国家监督强制保障为基础。

二、我国现行收养制度的基本内容

1.关于收养当事人的规定

(1)被收养人。我国收养法被收养人可为不满十四周岁的丧失父母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不满十四周岁的弃婴和儿童;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不满十四周岁的子女。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或继父或继母经继子女生父母同意收养继子女的,可不受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及被收养人不满14周岁的限制。

(2)送养人。下列公民、组织可以做送养人:孤儿的监护人;社会福利机构;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继父或继母经继子女生父母同意收养继子女的,可不受此项限制。

(3)收养人。我国《收养法》规定,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①无子女。既包括无亲生子女,也包括无养子女。但下列情形例外:①华侨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收养孤儿或残疾儿童的;继父或继母经继子女生父母同意收养继子女的。②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③年满三十周岁。④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这是保障被收养人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的需要。⑤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⑥收养人只能收养一个子女。但收养孤儿或残疾儿童的可以不受此限制。⑦有配偶者收养子女须夫妻共同收养,即收养须夫妻双方同意。

2.关于收养效力的规定

(1)收养对养子女与养父母的法律效力。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养子女取得了相同于养父母婚生子女的身份与地位,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与义务。养子女可以随养父或养母的姓,经当事人协商一致,也可以保留原姓。

收养关系成立后,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子女與父母近亲属关系的规定,即养子女与养父母的亲属之间也是亲属关系。

(2)收养对养子女与生父母的法律效力。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但收养人与其亲生父母之间的自然血亲关系,并不受收养关系的影响,如禁止近亲结婚的规定,在被收养人与其直系血亲和三代内的旁系血亲间仍然适用。

3.关于收养解除的规定

(1)协议解除。我国现行收养法规定,收养人在被收养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收养人可以与送养人双方协议解除收养关系。协议解除收养的条件是:第一、养父母要同意;第二、养子女尚未成年时要征得送养人同意。第三、被收养人年满10周岁以上,应征得被收养人本人的同意。协议解除应当到民政部门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的登记。

(2)裁判解除。裁判解除条件为:①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且送养人与收养人不能达成解除收养关系协议的。②被收养人已成年,但与养父母的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双方不能达成解除收养关系协议的。

裁判解除的权利人:①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送养人有权要求解除收养关系。②被收养人已成年,但与养父母的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养父母和成年被收养人都有权要求解除收养关系。

4.关于保密义务的规定

我国收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收养人、送养人要求保守收养秘密的,其他人应当尊重其意愿,不得泄露。”

5.关于收养法定程序的规定

(1)办理收养登记的机关。民政部发布的《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和《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规定,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内收养的,收养登记机关是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外国人来华收养子女的,收养登记机关为被收养人常住人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2)办理收养登记的具体程序。收养登记的具体程序可以分为申请、审查及公告、登记三个步骤。

第一,申请。申请收养登记时,申请人一般应向收养登记部门提交申请书和收养人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婚姻状况、有无子女及抚养教育被收养人能力、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的身体健康检查等证明。另外,收养弃婴、儿童还需提供收养人生育情况证明,收养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收养人还需提交无子女证明和公安部门出具的捡拾弃婴、儿童报案证明。送养人应向登记机关提交相关的身份证件及相关证明。

第二,审查和公告。收养登记机关收到收养登记申请书及有关材料后,应当自次日起30日内进行审查。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的,办理登记的民政部门应当在登记前予以公告。自公告之日起满60日,弃婴、儿童的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认领的,视为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公告期间不计算在登记办理期限内。

第三,登记。收养登记机关对收养人的申请、所提交的证明材料进行审查后,对证明材料齐全有效,符合收养登记条件的,准予登记,发给收养登记证,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

参考文献:

鱼池管理的基本内容 篇4

2) 根据天气、水温、季节、水质、鱼类生长及摄食情况, 确定投饵、施肥的种类与数量。

3) 掌握池水排注, 注意调节水质, 保持适当水量, 防旱抗涝。

4) 随时除去池边杂草和池面污物, 保持池塘环境卫生, 发现死鱼要及时捞出并掩埋, 预防鱼病发生与传播。

5) 合理使用渔业机械, 做好维修保养与安全用电。

6) 做好安全生产, 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7) 做好日常记录与统计分析工作。

萧山面试基本内容 篇5

【面试】:面试的基本程序是这样的:

考官:考官由教育局临时决定,抽调基层校长或教导主任担任面试官。2007年是校长,2008年是教导主任(同时也邀请了部分相关部门人员)。为相对保证公正公平,考官是面试前一天晚上9时以后通知的(这儿有10个小时的信息失控空间,但也只能如此,因为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到位)。考官是分组抽签组成的,每组7人,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由中间5人评分加权得分。同时,为避免考官相互暗示,考官的座位不是一个平面,而是成扇形。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公平的做法。

考生:取得面试资格的考生共有554人,进入下一轮约421人,淘汰约133人。

面试时间:面试由考生自行抽签分组和决定上下午,每组10人,每人面试时间10分钟;待面试的考生不能离开休息室(含午餐)。考官和考生私下不能见面,已考和未考的相互不能见面。考生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编号上交;待面试结束时发还。

面试内容:面试主要有五个方面:

1、举止仪表:具体为:衣着整洁得体,行为举止稳重端庄,富有亲和力;分值最高15分,最差9分以下。

2、粉笔书写:具体为:书写正确、规范,字迹清楚、美观;分值最高15分,最差9分以下。

3、语言表达能力:具体为:语言清晰、简洁、标准,运用正确得体,表达自然流畅;分值最高25分,最差15分以下。

4、逻辑思维能力:具体为:思维敏捷,反应灵敏;答题正确、科学,有一定深广度,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系统连贯;分值最高25分,最差15分以下。

浅谈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 篇6

一、多种所有制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市场经济不可能建立在单一的公有制基础上。这是因为当社会全体成员都是一个利益主体,不存在利益主体的区分,大家都是一家人,那也就不存在竞争,也用不着进行交换,因而也就不可能是市场经济。只有当产权清晰并存在多方面的利益主体,那只“无形之手”才能发挥作用。當所有生产经营单位的财产都归私人所有,建立在这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是古典的市场经济。现代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既有私人经济,也有共有经济和国有经济。可见,现代市场经济既不可能是单一的公有制,也不可能是单一的私有制,而只能建立在多种所有制的基础之上。

二、行为自由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条件

自由与竞争是不能分割的,自由是展开竞争并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前提条件。只有当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充分的经济自由,竞争才会具有可靠的保证。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企业和社会成员都应具有多方面的自由,包括财产自由、选择职业自由、企业投资和经营自由、个人消费自由、贸易自由、货币兑换自由、迁徙自由,商品交换实行自由市场价格,工资由雇主与雇员自行协商等等。

三、相互交换是市场经济的外部特征

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交换经济。这是因为交换可以更好地利用分工,进而提高效率。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市场经济存在多方面的利益主体,彼此之间不可能无偿地取得对方的产品,而只能实行等价交换。交换的范围越广、数量越多,说明社会分工越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换、企业与个人之间的交换、企业与国家之间的交换、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换、个人与国家之间的交换等等。这些交换使社会再生产得以不间断地、周而复始地进行,使社会资源配置在调整中得以优化。

四、有效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内容

市场经济是以竞争为核心的,竞争是一个使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强有力的杠杆。有了竞争,才能使市场日趋活跃,才能使每一个人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业精神和能力,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当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就会使产品的成本降低、质量提高,使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获得好处。总之,通过竞争可以创造出有效率的经济,竞争是通向繁荣之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激烈的,是不讲情面的,但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效率的提高。当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竞争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五、拉开差距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市场经济使人们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产生结果(个人收入)不均等,但这也是市场竞争的基本前提和主要动力。用收入不平等来激励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才会有更大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效率的提高,这是任何有识之士都能明白的道理。当然,机会均等也有它的局限性。因为每个人所占有的财富,所接受的教育,所具有的天赋本来就不一样,但只要是大家都有参与的机会,起跑线是一样的,人们就不会把怨言洒向社会,效率也就会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的运行必然会拉开收入上的差距,同时也必然会促使效率不断提高,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六、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校正器

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市场经济如果没有宏观调控,靠其内在机制自发地进行调节,必然造成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经济的无序运行,同时也会经常不断地产生社会动荡。为了克服市场经济的弊端,人类社会已经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在市场运作的基础上,国家适当地干预经济生活,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当我们把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后,政府用行政命令方式直接安排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状况将不复存在,但这并不等于放弃国家行使的经济职能,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不可缺少的。否则,就不能建立起规则有序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在促使效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正确运用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市场本身的缺陷,达到预期的社会目标。

谈公路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内容 篇7

一、前期工作审计

1、基本建设程序审计。

基本建设程序审计主要审查基本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审查项目建议书的真实性、可靠性, 项目建议书是否按规定审批。项目提出的背景、依据、前期调查研究的结论等是否客观;如属改扩建工程还要审查原工程状况及改扩建前期调查研究的结论。

审查是否编写了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的是否规范、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审查, 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单位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否认真; (1) 行性研究报告选定的方案、技术、设备等是否先进和适用;建设地址选择的是否科学;建设条件是否具备;项目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是否科学。

审查初步设计是否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项目建设规模、布局、进度和总投资进行编制的, 有无与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要求不符的方面。

审查建设单位是否是通过招标方式选择的, 其资质条件是否与设计任务、规模相适应, 信誉如何;设计单位是否按设计合同提供初步设计文件等, 所提供文件资料是否完备、有无按审批程序报送有关单位审批。

2、前期工作经费使用情况的审计。

审查基本建设工程前期工作经费的收支情况, 收入来源是否正常、支出是否合法;评价前期工作经费的管理、使用及效益状况。

二、开工前的审计

1、资金来源合法性和可靠性审计。审查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来源是否合法, 当年资金是否落实。贷款项目要审查有无银行贷款的合法合同或承诺。

自筹资金项目、国家和地方资金“拼盘”项目要审查自筹资金银行存款证明和预算内资金拨付计划, 有无弄虚作假, 自筹资金不落实的问题。

按批复计划有群众投劳的项目审查群众投劳计划是否落实、是否在国家规定的义务工数量限度内, 确定的投劳折资率是都符合当前同期单位劳动力价值。

2、审查基本建设资金是否列入当年国家下达部门或地方的年度投资计划, 开工前的手续是否完备。

3、审查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的征地、拆迁等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完成。

三、建设期间的审计

1、投招标审计。

审查投招标程序, 评价投招标的合规性、合法性;审查投标单位资质条件, 评价其是否具备包施工资格;审查承包合同的合理性、合法性。

2、投资计划执行情况的审计。

审查是否按照主管部门下达的项目计划要求下达和编制年度计划。

审查已完成工作量与年度基本建设计划是否相符, 有无多列、虚报工作量。

审查工程质量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 有无因质量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影响工程施工进度。

审查有无未经审批工程设计的主管部门批准和设计单位同意而随意改变设计方案, 是否有计划外项目, 有无擅自提高或降低设计标准变更设计内容、扩大或压缩工程建设规模。

3、建设单位财务收支审计。

审查资金到位情况, 有无挤占、挪用、转移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是否与施工进度相一致, 有无以地方财政困难等为由拒绝或拖延拨付配套资金的情况。

审查财务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工程价款的结算是否按施工进度、预算、合同和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

审查基建收入 (如:工程试车收入、处理边角废料收入) 是否真实和足额入帐, 有无隐瞒、转移收入, 收入的分配和使用是否合法。

审查年度财务决算的编制是否符合有关编制要求, 资产、负债、损益是否真实。会计核算是否执行现行会计制度, 帐簿设置、科目使用是否规范;会计资料是否完整、清晰;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评价建设单位财务会计基础工作。

四、竣工决算审计

1、审查建设单位编制的竣工决算 (初稿) 是否符合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报告编制规程》和国家有关规定, 决算资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

2、项目建设概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审查工程建设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概算内容执行, 有无超概算、概算外项目、提高建设标准和扩大建设规模的问题;有无虽未超概算, 但单项工程建设标准有提高、有降低;有无重大质量事故和经济损失。

3、交付使用财产真实性和完整性审计。审查交付使用财产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成本构成是否合理、符合规定, “交付使用财产”账面值与投资科目的记录是否相符;资产交付是否符合交付条件, 移交手续是否完备、合理。

核实在建工程投资完成额, 有无挤占建设成本、提高造价, 有无转移投资;查明未能全部建成交付使用的原因;核实未完工程工作量, 有无虚列建设成本。

4、结余资金审计。审查基本建设结余资金的真实性, 有无隐瞒、转移、挪用、隐匿结余资金。

审查投资包干合同或协议是否合理、合法。核实投资包干结余是否系在实行基本建设投资包干责任制的建设单位在完成包干任务前提下计取的, 包干指标完成数额是否真实;建设工期长的工程项目, 单项工程竣工有结余的, 是否在确保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后能够有结余的前提下按单项工程竣工决算预提部分包干结余。投资包干结余的分配、上交是否按投资包干合同或协议执行, 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5、审查基本建设工程竣工决算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

6、基本建设投资效益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 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分析、统计、计算等, 应主要从项目建设速度、工程质量、建设成本、单位生产能力投资 (全部投资完成额÷全部新增生产能力) 、投资回收期 (投资总额÷年投资回收额) 、新增资产产值率 (新增总产值÷新增固定资产价值÷本期投资完成额) 、年平均投资产出率 (由于投资出产的社会效益÷年平均投资额) 等方面进行考核。公路基本建设工程的特殊性、功能的多样性、投入产出表现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评价投资产出应分别不同情况, 对以上考核指标的选择使用也因工程功能而定。

摘要:基本建设审计是公路审计的重点和难点, 实施公路基本建设审计什么、重点何在?本文按照公路基本建设程序分阶段回答了此问题, 为审计工作者开展公路基本建设审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基本建设,审计内容

参考文献

[1]、唐雪松, 审计实施方案[J].中国审计, 2002, 6, 189-190.

[2]、全书丽, 水利建设项目内部审计[J].中国内部审计, 2003, 2, 265-268.

基本内容 篇8

1.具有对科学知识、科学研究的兴趣。我国各理科课程标准关于理科价值目标的第一个内容均是关于兴趣培养的要求,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理性的质疑意识与能力。理性的质疑是指对已有的科学认识成果不盲目推崇,而是依据理性的逻辑思维和科学事实加以审视,这是理科教学中重要的价值目标。在物理课程标准和化学课程标准中均有对“理性质疑意识与能力”培养的要求。3.实事求是的态度。它是指任何科学研究都应以客观的实践活动为基础,凭科学事实立论并以科学实验和实践作为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物理课程标准和化学课程标准中均有对“实事求是态度”培养的要求。4.超越自我的精神。心态上要有超越自我的精神,不能自傲、自大、容不得别人的批评意见;要敢于、勇于让别人赶上,以心悦诚服的态度对待他人,看待他人超越自己的成就。这一要素几乎是所有研究者都应具备的重要科学精神。5.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与责任感。这一要素体现了科学向善的价值,一是运用科学知识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与责任感;二是科学的伦理问题。如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一目标内涵的规定蕴涵了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与责任感的培养。

摘自:《教育研究》2012年第5期作者:魏宏聚

基本内容 篇9

●目标清晰说明

对课程标准来说,如果说有一项非常重要也非常不重要的课程元素,那就是“课程目标”。说它重要,是因为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一切目标都是教学的基本元素,它决定内容与方向。说它不重要,就是如果设置模糊或者界定粗鲁,那么很容易沦为摆设或教条的形式。毋庸避讳,最近一轮的新课程,所有学科,共同存在的一个诟病就是对三维目标的界定模糊。三维的目标设计初衷是好的,旨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体验过程掌握方法,并形成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然而,根本问题在于这三种目标分列的形式,不经意间就造成了人为的割裂,成为备课的形式和课堂作秀的凭借,甚至造成了具体教学目标设置的混乱,特别是过程与方法成为各种新名词摆排场的领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很容易成为喊口号的场所。

目标清晰说明,即在目标内容说明上要清晰,在选择上能够贴近内容与教学实际,在描述上能够明确说明下面的一些问题:1该部分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关系,如相关的知识、技能及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相互的关系,及与课程内容如何对应?2是否一节课能够同时完成或一定要完成课程目标,如相关目标的难度系数、难度分解或层次划分,及在本节课的侧重点和着落点如何界定?3技能目标的课堂呈现方式其显性与隐性如何区分,即隐性目标是不明显的学习带来的技能形成,如何明确平衡显性的培养和隐性的形成?4知识目标如何寻找更核心化的价值,即一节课经常涉及大量的知识,可能非常多的知识目标会给教学带来重点不突出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确定哪些是最本质、最核心的知识目标,如何减少主题教学等综合学习方式带来的学科知识价值的弱化?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具体化与过程针对性如何界定,即如何防止大而空的在各部分教学都通用的,诸如提高信息素养、增强信息安全意识等通式教育,甚至很多在各学科都共同存在的,诸如合作意识、爱国情怀等普遍的素养教育?

对课程目标清晰说明,又如在目标过程完成上也需要有明确说明,以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科需求,这方面可以参考以下问题:1目标培养的形成策略、过程及相应的程度需要明确,如信息表达中的文本表达的技能与多媒体表达中文本表达的技能不同阶段如何定,以及具体操作掌握到何种程度?2素养目标的阶段性可见性评测需要明确,如在学习过程中,或者阶段学习之后,对哪些素养目标如何进行测评,及如何提高真实性和有效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长期形成与短期教育如何统一,如信息的甄别,在方式上集中一节与后期学习中长期培养的如何统一规划?

由此可见,目标与内容是密切相关的,在内容设计上宜进行长远规划,即能够在目标上进行整体设计和明确界定,在各类目标的分割与统一上也要让培养有明确的内容与方法,过程也需要分阶段、有序地进行,避免过度零散和浅层涉及,造成过多目标陷入水过地皮湿的应景现象。

●概念清晰描述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教育本身的发展仍然不是特别成熟,信息技术内容更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概念又往往会融合或借鉴很多其他领域的新老概念,这就需要课标在概念界定上要更加针对中小学教育,更针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相关性,既要从教育实际出发,还要从技术的应用价值去界定。

例如,计算思维这一最重量级的概念,可否针对如下问题进行细化界定:1计算思维与算法的区别及其技术针对性。即计算思维的工程思维、技术思维、布尔逻辑思维、算法思维等不同的角度在相关技术功能和应用中如何体现?2计算思维在程序教学中的实用范例。即在程序教学中如何基于计算思维选择内容、实施教学,尤其是如何通过范例说明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现计算思维?3计算思维在工具软件的教学中的适用性及范例。基于程序教学的计算思维体现是更直接的,如何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等工具软件的教学中体现也需要相应的适用性分析和范例说明。4计算思维在应用软件与开发软件上的思维区分及范例。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高级境界是软件的开发,这与不涉及软件开发只关系到软件应用特点的教学有何区分?5计算思维在计算科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界定与范例。诸如基于二进制的布尔逻辑、基于存储思想的计算运行原理等,这些能够揭示计算、网络工作原理的理论与实践中计算思维表现方式,需要通过范例来科学界定。

又如,信息哲学这一基础思想性的概念,可否考虑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问题。1作为哲学,需要考虑它的涉及领域,不能以思想一论之。对心智哲学、认识论、美学、科学哲学、语言哲学、伦理学、形而上学和哲学其他主要领域去细化界定一些具体的应用,避免想象空间太大。2根据具体的应用范式,如话题(事实、数据、问题、现象、观察等)、方法(技巧、手段等)、理论(假说,解释等)去解构具体的技术应用。

可能,新课标还涉及更多的新概念以及新理论,都会受到更多的重视,或者有的会成为课程的核心价值理论,无论采用哪些概念、采用多少概念的成分,都需要有一些具体而清晰的界定,特别需要给出一定的教学范例或教学范式,更重要的是能够针对具体技术给出一些应用分析形式的概念界定。

●内容清晰界定

作为广泛跨界的信息技术教育来讲,内容讲什么、学什么似乎并不宜采用太严格的范围,特别是内容随时会面对新技术发展的挑战。但是,内容可以更新,领域需要界定,才会让一线教师更有操作的依据。

例如,对操作系统的要求,可否结合一些具体的应用元素考虑界定策略:1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涉及原理、操作方面的深度与广度的界定,如设备管理、驱动程序,甚至是一点存储卡、声卡的程序判定等基本的硬件控制技术。2操作系统的技术素养或操作能力与版本升级的关系,这涉及软件的升级、操作能力的形成、问题解决策略的培养等方面界定,如Windows XP、Win 7、Win 8、LINUX甚至Mac OS、Android的共性或者特征,不只是知识介绍区分,更是如何在实践中让学生形成对比应用,迁移、超越。3操作系统的深度操作技术,包括系统诊断、网络管理、系统漏洞、远程管理、软硬配置与管理等内容范围的界定,即如何让学生能够尝试掌握一些核心的操作系统技术,让操作系统学习真正是操作系统而不是应用软件学习。4操作系统与对软件开发关系的界定,涉及包括手机操作系统在内的多种操作系统下的软件应用与开发的范围界定,即能否培养学生的开发精神,培养创造性人才。

又如,创客等新教学内容方面的界定,是否考虑其目的、功能和具体内容的界定:1创客在基于信息技术和非信息技术下的不同内容区分与功能界定。面对工业4.0这样的新的时代发展,信息技术过于单纯,过于超出工业,必然会固步自封,即使增加创客的概念,无工业的概念仍然是单薄而偏安的。2创客基于一般软件的范式与功能说明。基于软件,如动漫创客的教育范式和相应的功能开发建议。3创客基于机器人教育领域的功能、目标与范式界定。对机器人来说,这是表现创客的一个较好的领域,在目标上如何超越以前的模仿是重点需要创新的。4创客基于PC、网络、手机编程等领域的功能与范式界定。手机编程,对比以前的教学编程教育的历史,如何跳出算法和范例教学的局限,这是创新的新方向。

当然,在内容的架构、重组和创新上新课标会谨慎而有把握地确定一定的核心思想和基本规则,我们期望的是,不论采用哪些方式都希望能够提供具体解构式的说明,能够针对技术或者教学范式明确“什么内容、什么目标、如何应用、何种程度”等基本内涵与外延,清晰地界定会更容易让一线教师看得清楚、学得明白、教得顺手。

●精细化界定与课程空间开放并不矛盾

有一个担心是,如果对目标、概念、内容、方法等进行过多、过细的界定,会伤害到课程的开放性,使课程缺乏个性化的空间。其实不然,反而会因此增强课程的核心和重心,树立课程的价值性,提高课程的含金量。如果仅是寥寥数语,就会让一线教师难以把握真谛,让课程管理者也小看课程的质量和地位。

对新课标的期望是具体而清晰,宁愿多一些文字、图表、范例,多一些具体的技术分析和概念解释,让教师能够把它作为一个可以依靠的标尺和准则。我们最不希望出现如下一些情况:1概念宽泛,空间太大。如此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去在实践中辨析,甚至不断地打破与重构。如任务驱动,何种描述是“任务”?何种描述是“操作”?何种描述是“活动”?在纲要时代没有明确说明,造成现在仍然混乱使用此概念。2内容抽象,层次不清。这是造成内容重复的主要原因,不仅小学、初中、高中的重复,即使在高中段内也大量重复。浅层的重复,让师生的教学积极性遭受损害,让教学的内容没有标尺,如尝试用多种媒体的采集、加工、表达信息,这样的描述是不清晰的。应具体指出媒体是哪些媒体,以及建议相关的技术是哪些技术。

基本内容 篇10

一、社会治理及其特点

社会治理是现代治理理念的一个方面, 是把治理理念和基本观点引入政府行政职能转变和社会公共事务有效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全部过程中去。社会治理有两个基本特质:一是社会治理是国家权力让渡出来的特定领域内的治理, 完全具有治理理念一切特征;二是社会治理又有其独特性, 就是体现出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种经济社会组织的特征和要求。在此基础上, 我们对社会治理可以做更全面地理解:

社会治理是在公民社会走向成熟, 政府、社会和私人之间的互信合作关系不断加强的前提条件下, 基于政府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重新定位的基础上, 公共管理权力在各种社会组织间重新配置, 形成政府主导、个人和各种经济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

社会治理的内涵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公权力仍然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二是社会治理的主体将由个人、政府、私人部门等各种社会组织构成, 而不仅仅限于政府一元治理主体;三是社会治理将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法律以及各种非正式的手段;四是社会治理不但是一般意义上的选举参与, 还包括协商、咨询等一切制度或非制度安排;五是社会治理是一个表达不同利益, 到利益整合的过程;六是社会治理意味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行政方式的变革。

二、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

综上对社会治理的内涵及其特点做了粗浅的分析和概括。既然社会治理更多的是被作为一种治理模式来解释现代国家和社会结构变化, 我们有必要对社会治理基本要求作深入剖析。目前, 我们根据对关于社会治理理论的归纳和结合实践中的一些表现形式, 社会治理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 公共管理权力的重新配置

社会治理是在治理理念的引导下, 社会管理领域内的一场深刻变革。社会治理的主体包括个人、政府组织、自治组织和各类经济社会组织。首要解决的是关于社会公共管理权力在这些主体间得到科学、合理地分配, 这是充分调动这些力量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基础。这其中就包括社会公共管理的决策权、执行权、财权和事权的归属问题, 自治组织、各种经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权力保障问题, 政府与社会各类组织间的权力范围和边界问题等。

2. 不同利益的充分表达和整合

社会治理以兼顾绝大多数人利益为基础, 具备完善的利益表达和博弈机制, 最终实现不同利益的有机整合。这是因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就是不同利益群体, 他们是不同利益群体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而结成的组织体系。特别表现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上, 不同社会治理主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公共政策的决策和实施中来, 实现对社会公共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因此社会治理是一个充满了协商、沟通、协调的利益博弈和整合过程, 在社会治理主体间达成共识, 最终合理配置社会公共资源。

3. 政府的自我调适和重新定位

社会成长本身就取决于国家的权力自觉, 社会治理也是政府自我调适和重新定位的结果。这是因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面临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 社会问题和社会事务增多的情况下, 政府通过激发社会各种力量, 通过不同方式、手段, 来解决共同面临社会公共问题, 取得了显著成效。政府和社会各类组织间互信、合作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是社会治理的核心环节, 也是政府关于自身在社会管理中的重新调适和新的定位。这种变化包括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 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的转变, 政府机构调整以及政府与个人、社会团体关系的重新调整等等。

4. 公民社会的培育和成长

公民社会的强大和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是社会治理的基础, 取决于政府对公民社会的培育。这就要求政府重新认识公民及各类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政府放宽对社会的管控, 降低各类社会组织进入社会管理、开展社会活动的门槛。授权给社区、授权给各种社会组织, 让他们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 积极培养和提升各类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让公民在参与中成长。实现权力真正回归于民、回归于社会, 建构起新型政府——社会关系。

摘要:在把治理理念引入现代社会管理模式变革中时, 关于社会治理的研究成为了一种潮流。理论界对社会治理概念的定义日渐丰富。治理作为促进公民参与、公开、权责对等的制度模式进入了公众视野, 也被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个人、政府、社会都致力于通过治理以实现秩序、效率、公平等多元价值, 以适应信息时代带来的诸多挑战。因此, 治理作为一种一种价值追求, 就要求改变传统权力的运行方式, 社会治理包括公民社会的成长、公共管理权力的重新分配、政府作用和地位的自我调适等内容。

关键词:社会治理,基本内涵,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孙伯英.当代地方治理.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4:第19页.

基本内容 篇11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基本内容;教法

音乐可归于特殊艺术的范畴,它不仅具有抽象性,能够反映人们的形象思维及情感,而且可以凝聚丰富的民族性以及时代特色。音乐教育可以从胎儿开始。对于具有一定思维能力的幼儿而言,进行全面有效的音乐教育,更有助于幼儿早期的心理健康。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历,重点探讨一下在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如何根据幼儿的各种心理表现,选择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以及教法,以期促进幼儿感知力、注意力以及记忆力等方面的快速发展。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

根据幼儿艺术教育的基本要求,幼儿音乐教育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分别是:歌唱、韵律活动以及欣赏活动。

1.歌唱

歌唱是借助于嗓音来演唱不同旋律的歌曲,也包括一些朗诵。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认知情况,选择一些幼儿能够理解的歌曲内容,并借助于肢体语言加以形象表现;也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幼儿音域范围的歌曲,尤其是一些带有切分节奏及附点音符的歌曲,让幼儿们较好地融入歌唱教育环节。

2.韵律活动

韵律活动主要涉及律动以及舞蹈两大部分,是指伴着音乐而进行的有节奏的肢体动作。幼儿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具体状况指导、教会他们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如:上举、跑跳步、蹦跳步以及手腕转动等,让幼儿们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一些简单的舞蹈组合动作;也可以教会幼儿拍出简单歌曲的节奏,一般以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为主。

3.欣赏活动

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选择一些生动活泼的音乐作品作为音乐欣赏素材,如选择一些幼儿喜欢的童谣、外国儿童民歌等;也可以选择一些形象生动的器乐曲;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音乐性”的自然声音,如:各种小动物的叫声、下雨声、落叶声等;或者根据幼儿的音感能力,结合生活常识创编一些乐曲。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教法建议

教学方法是教育实践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关教学技术。幼儿音乐教育与其他教学有一些差别,其教法是多样化的,详细分析如下。

1.角色变换法

幼儿教师在音乐教育实践中,可以采用不同的角色给幼儿间接指导,尽可能让幼儿参与其中,共同享受音乐的乐趣。

2.演示法

幼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实物、投影以及视频等直观形式给予幼儿清晰的音乐表象,需要注意的是幼儿教师应该注重演示过程中示范的正确性以及趣味性,一定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可以结合视听,尽可能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

3.选择法

选择法其实与其他教学方法有相交叉的含义,就是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更适合于幼儿的教学方法。幼儿在4岁时会对节奏有较为明显的反应,能够根据音乐节奏进行拍手、敲击,也能较完整地唱一些简单歌曲,在这一阶段,幼儿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感强的简单儿歌进行律动教学;幼儿在5岁时,听觉以及乐感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可以听辨旋律以及音高,在这个阶段,幼师可以选择韵律、速度不一样的歌曲,并进行肢体教学的融合;幼儿在6岁至7岁时,对于节奏的反应比旋律接受得明显要快,也逐渐领会了音乐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情绪,在这个阶段,幼师可以进一步注重节奏教学,也可添加一些节奏感强的现代音乐作品。

4.鼓励法

鼓励并不完全等同于表扬,是指幼师根据幼儿的表现给出的肯定。幼师要平等对待每位幼儿,不仅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在其他教学环节也应该肯定幼儿的点滴进步,肯定幼儿的表现,使他们能够充满信心,积极参与活动。

5.指导法

指导法是幼儿音乐教育的常用方法,是为了避免幼儿在音乐韵律活动、演奏活动或者其他活动中表现出消极态度,从而更好地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进行音乐相关的活动之前,幼师应该耐心讲解活动内容,让幼儿们真正明白活动规则,从而充分调动全身的活跃细胞。

幼儿是人生的重要时期之一,也是大脑发展的加速时期,更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音乐教育能够借助于音乐的特质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幼师如果能选择正确合理的音乐教育内容及教法,将会对幼儿智慧启迪、智力开发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大琴.幼儿园开展浸润式音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1.

[2]李建平,吕莉.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0.

基本内容 篇12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 (Content-Based Image Retrieval, 简写为CBIR) 是通过使用图像自身的视觉内容, 比如颜色、纹理、形状等来检索相似图片的一种技术。CBIR的提出改变了一直以来对图片标注关键词的窘境。无论是人工标注或是采用大数据分析, 用关键词代替图片的过程一定伴随着信息的大量丢失。CBIR以图片本身来进行检索, 避免了此种损失, 是将来图片搜索的发展方向。

二、CBIR技术简介

一般说来, 建立一个CBIR系统分为两步:第一步, 建立数据库。使用某种方法提取图像特征, 将待检索图片集的特征提取出来存在数据库中。第二步, 检索。当需要检索时, 对检索图片提取特征, 和数据库中特征比较。特征相似的图片视觉上也应当相似。CBIR涉及到的核心技术主要在两点:特征提取和相似性度量。

2.1特征提取

特征提取是CBIR的基础。特征要能切实的反应出图像的性质:特征相似的图像, 人眼看上去也应该觉得相似, 较为通用的特征一般有颜色、纹理等。

2.1.1颜色特征

由于颜色往往和图像中所包含的物体或场景十分相关;且颜色特征提取相对容易, 对图像本身尺寸、方向和视角的依赖性也较小[1], 颜色特征成为了图像检索中应用最广泛的视觉特征。在实际的CBIR系统中, 颜色往往被当作主特征使用。

2.1.2纹理特征

纹理是一种不依赖于颜色和亮度的反映图像同质现象的视觉特征, 体现了物体表面共有的内在联系;同时, 纹理还包含了物体表面组织结构排列的重要信息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因此, 纹理特征在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2相似性比较

提取了特征向量之后, 就要将检索图片和图片集中图片的特征向量进行比较, 来判定图像之间的相似性。常用匹配方法有以下几种[2]。

2.2.1 Minkowsky距离

Minkowsky距离是基于LP范数定义的, 其数学描述为:

式中n为向量维数, ai和bi分别为向量第i个元素, p为距离系数。当p=1时, LP (A, B) 称为城区距离;p=2时, LP (A, B) 称为欧式距离;p=∞时, LP (A, B) 称为切比雪夫距离。距离越近, 则两向量越相似。

2.2.2直方图相交法

直方图相交法是由Swain等人于1991年首次提出的。它计算简单快速, 并且能较好的抑制背景的影响, 其归一化之后的数学描述为:

式中参数同上, 也同样是距离越近, 图像越相似。

三、实验说明

图像测试集方面, 本领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主要是因为图像是否相似, 本身就有很大的主观性。另一方面, 不同的算法对不同类型的图片也会有着明显不同的检索率。本次测试集共有1000张图片, 文件名从0~999, 共分十类, 每类图片为相邻文件名的100张。测试时, 从每类图像中选择前三张 (文件名为X00, X01, X02) 进行检索, 将检索结果中得分最高的前100张图片中出现该类别图片数目作为该张图片检索得分。方案的最终得分取30张图片得分平均值。

实验分别采用了单特征检索与混合特征检索。单特征检索包含了颜色特征的RGB颜色累加直方图、HSV直方图、HSV直方图 (空间颜色特征) 以及纹理特征的颜色值共生矩阵和Gabor纹理特征。混合特征检索以上述特征以3, 5, 5, 3, 2进行乘法加权进行计算。

四、结论

最终混合特征以微弱优势胜出。单特征检索中, 符合人眼视觉特性的HSV相关特性有着不错的检索结果。混合特征中另外数种辅助特征则帮忙筛选掉了部分HSV相关特征中的错误结果, 一定程度提升了检索率。另外, 混合结果的高分结果 (排序在前) 精确度远超单特征检索。因此, 混合特征更适合实际检索的需求。

摘要:随着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 传统的文字搜索渐渐难以满足用户获取信息的需求。本文介绍了几种基础的图像检索理论, 通过一个简单的多特征加权系统, 比较了不同系统的检索结果。

关键词:图像检索,CBIR,理论

参考文献

[1]周明全, 耿国华, 韦娜.基于内容图像检索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7.

上一篇:民办高校教师激励研究下一篇:汽车轮毂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