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时政新闻

2024-10-21

创新时政新闻(共12篇)

创新时政新闻 篇1

时政活动作为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要反映党、国家和军队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 而且要反映党和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重大举措, 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敏感性, 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报道的规模大小、口径松紧、时机的选择和节奏的控制, 都要从党和国家、军队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发展考虑, 稍有不慎, 就会给党的事业造成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因此, 新闻工作者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 坚决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 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 这是时政新闻创新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角度创新时政新闻:

一、善于发现时政新闻的软角度

澳门回归五周年的报道中, 新华社最后发的一篇稿子让大家赞不绝口。新华社用一组数字盘点了胡锦涛的澳门之行:

—29个小时。

—16场活动。

—8次重要讲话。

—会见2位行政长官。

—3个重要思想。

—3个重大意义。

—4个“坚定不移”。

—84家媒体500多名记者。

从这个事例我们不难看出, 合适的角度对于时政新闻的软处理可谓另辟蹊径、曲径通幽, 同时在做政治人物报道时一段人性化的描写、一个细节的注重、一节趣味性的故事, 都能让人物鲜活起来。

二、挖掘基层时政报道空间

从现有媒体的实际操作来说, 时政报道大致分为宏观高端报道和基层时政报道。宏观高端报道包括政策解读、政要访谈、人事变动和趋势分析, 注重时效性;而微观层面上的基层时政报道则长于深度挖掘和细节表述。基层这个概念是相对于中央来说的, 范围很广阔, 包括了省、地、县市区以及乡镇、村组。对基层时政的解读, 不仅需要熟悉国内的整体状况和对政策的研究动态, 还需要拥有深度调查的耐心和讲故事的技巧, 相对于会议新闻、政要活动、政策解读和经验总结的常规时政报道来看, 基层时政报道是时政新闻创新的突破口。

1. 要善于发掘基层时政中的重大题材

基层就只有零碎的不重要的琐碎小事?绝对不是。回首70年代末80年代初最激动人心也最影响历史进程的新闻报道, 当数安徽小岗村的秘密包产到户和四川向阳公社的率先摘牌, 这些在传统题材划分上属于农村报道的新闻, 严格说就是真正的基层时政新闻。这几年为公众所共知的是, 随着中央对政治文明建设重要性的强调, 各地的基层政治创新实践呈现了更为活跃的状态和蓬勃的生命力, 这是我们基层时政报道的广阔作为之地。所以关注基层时政, 并不意味着会与重大题材擦肩而过。

2. 基层是宏观政策的一个观察点

很多高端政策的解读和趋势分析容易流于条文+专家的固定模式之中, 而基层时政报道却有一个好处, 就是可从较低视角入手, “用事实说话”, 由下至上, 追踪解读政策动向, 从另一个方向说, 这是宏观政策解读和趋势分析的落地。从最基层发生的新闻事件中, 所有的政策利弊都透明如水, 当然这不同于那种以基层事例为导语引出高端思路和理论阐述的模式报道, 这要求记者应有质疑精神, 这种质疑和观察需要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和经验判断能力, 既要尊重并吸收权威部门和学界的意见, 又要扎根基层、深入实际, 才能做出好的真实的基层时政新闻。

三、有人物有故事的时政新闻才便于传播

时政新闻与社会新闻、民生新闻和突发事件相比, 缺乏曲折的故事情节, 那么应以怎样一种方式改变时政新闻的枯燥乏味, 让读者爱读时政新闻?

在报道角度上, 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追求大众视角。时政新闻与百姓生活密不可分, 教育、住房、医疗、就业等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都有相应的宏观政策。现在的时政报道往往较多地注重政策性, 很少联系群众生活, 让读者看起来不够轻松, 很难理解, 难以产生共鸣, 因此在抓时政新闻时, 要把握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原则, 从一些小的地方入手, 大题小做、以小见大, 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段人性的刻画、一个细节的关注, 都能让一篇时政报道灵动起来, 拉近时政报道与读者的距离。

在报道内容上, 既重“人”也重“事”, 寻找新闻亮点。转统时政报道多数是见事不见人, 即便是决策者主导者也往往隐身于“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之后, 只有在需要提纲挈领地总结发言或者表明信息来源权威性的时候才出面说话, 作为政治生活主体的人, 不应该是镶嵌在事件叙述和理论阐述中的零部件。事实上, 现在的基层往往不乏改革者, 而这些具备相当创新精神和理论能力的领导干部都已经不再满足于经验总结和典型报道的老套路, 很希望媒体能用立体、开放的视角去观察改革的方方面面, 我们体验真实的政治生活, 然后把发生的一切像故事一般讲出来, 借助于这些人物和故事, 把晦涩的政治理论术语简洁地表达出来, 在充满逻辑美感的叙述和动感的故事情节中, 读者将真正体验到政治报道的紧张节奏和壮观图景。■

创新时政新闻 篇2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白瀛)为纪念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组织中央新闻单位5日前后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各新闻单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活动。

很多新闻单位的“学雷锋”活动中都包含了直接宣传雷锋精神的内容。

人民日报社组织青年志愿者来到北京同心实验学校支教,为作文兴趣班的同学讲述雷锋的故事并对上学期的作文兴趣课进行总结,带领“学雷锋”摄影兴趣组学生为自己同学拍摄全家福。

解放军报社组织50余名年轻编辑记者,走进街道社区,宣传雷锋事迹和雷锋精神。在20多米长的雷锋事迹展板前,很多行人驻足观看,不少人还拿起手机拍个不停。

求是杂志社员工来到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魏家社区敬老院,分组失落孤独的陪老人聊天解闷。

经济日报社33名志愿者来到北京南站,在二楼的东、西咨询台,为前来乘车的旅客答疑解惑;在爱心服务区,帮助搀扶老人、推轮椅、提行李、送有特殊需要的乘客进站等。

新华社则结合十八大精神,向全社干部职工发起“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用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的倡议,与此同时“新华光盘行动”也全面展开。

工人日报社组织青年编辑记者开展了当一天快递员、做一天清洁工、做教师志愿者、到繁华地段开展交通疏导等志愿服务活动。

中央电视台将赴石景山华奥打工子弟学校为打工子弟送去关怀;邀请河北阜平县贫困小学学生进京参观学习,活动内容全程拍摄记录。

时政新闻破冰 渐进温暖色彩 篇3

一、时政报道的传统色调:青色调

时政,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当时的政治情况”;时事,就是“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所谓时政新闻,有狭义、广义两个层面。狭义的时政新闻是指党、政、人大、政协等政治性机构召开的重要会议、重要纪念活动或者重要政治性节日活动以及领导人的活动,一般由于主题重大或者出席人员层次较高而引人注目,具有较强的新闻性。广义的时政新闻包括党、政、军、工、青、妇、公、检、法、司、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乃至民族、华侨、港澳台等领域新近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

中国人民大学蓝鸿文教授等人在分析我国自唐代以来盛行千余年的邸报的主要内容后指出:政治报道从有报纸伊始,在各类报道中就是唱“主角”的。而说起时政新闻的报道套路,可能大家并不陌生,主要以领导人的活动为报道对象。调研类、会议类,甚至领导参加的事件类消息都有自己固定的报道模式,造成了程式化、面孔僵硬、行文刻板等现象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而这些传统的时政新闻的底色,呈现在受众眼里是严肃的庄重的青色调(百度文库解释:青色,代表着庄重、希望、坚强)。每年的全国及地方“两会”开闭幕的消息、党代会等报道都是有严格要求的,突破不易。如记者多次参加的地方“两会”报道,在会议程序报道上不仅要按规定采写,而且必须经过上级审核方可签发。做好既定报道,确保万无一失,是一名时政记者的基本素质。

二、在探索中改进:褐色调

近年来,各级各类媒体也就时政新闻的改进作了很多尝试,增强时政新闻的时效性、还原感性和延伸性:字数变少、篇幅变短、时段缩减、形式更加活泼、语言更加生动……时政报道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提升了时政报道的影响力,犹如似红如橙,正像它的含义:既严肃,又浑厚、温暖。2009年12月初,记者跟随当时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包头市委书记莫建成到固阳县调研。如果按规定写稿,则需写成“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莫建成到固阳调研时要求……”但当时有一个场景十分感人:当莫建成来到固阳二社村,得知这里由于贫穷,村里很多青壮年娶不上媳妇,成了远近出名的“光棍村”时,他忍不住流泪了,不仅当即表示要为这里修建100套移民新村住房,而且当场为最困难的村民捐款。看到这一幕,记者立即写了一篇《温暖送到大后山》的现场新闻发回报社。虽然当时还有一篇也是莫建成主持召开的会议消息要见报,但大家一致认为这篇现场新闻更有感染力,遂放在了头版头条刊发。这样就摆脱了领导高高在上强调的时政新闻,是当下民主进程中的一个闪光点。记者特别注意到,近年来,新华社也在领导人调研稿件方面进行了改进,如《“我想直接听听大家的心里话”—胡锦涛总书记陕南农村问农情》《“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吴邦国委员长上海廊下农村考察侧记》《“我们一定能战胜这场灾害”——温家宝总理慰问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群众纪实》等,从中可以看出,时政新闻也在破冰中前行。

三、在创新中跟紧时代步伐:橙色调

伴随网络时代的到来和新闻竞争的加剧,时政新闻的民主化色彩日显重要,这不仅体现出了新闻媒体的责任感,也是衡量一家新闻媒体价值的重要指标,而且这种变化往往和一个政党、组织,一个地区的开放度、透明化形象密切相关。如今的时政新闻,散发着柔和的橙色调,这种色彩意味着温和、光明和希望。

其一,在一年一度的“两会”报道中有了大胆的突破。从2010年的“两会”开始,《包头日报》开设了《两会观察》 《两会声音》《百姓连两会》《两会热词》等形式新颖的栏目,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直抒胸臆的参政议政见解和老百姓对“两会”解决民生问题的期望都展现了出来,有思想、有分析,精彩稿件迭出,受到广泛好评。2012年初的“两会”,又适时增加了“两会微博”,让纸媒与新媒体有了更进一步的互动。记者采写的《提案“回娘家” 顽疾如何解?》针对年年有些政协委员的提案打“罗圈架”又转回到提案人所在部门的情况进行了采写,此稿所涉现象存在已久,但从未有人报道,这篇稿件也因此被评为月评好稿。

其二,改进会议新闻的报道模式。2012年2月22日,包头市召开主城区“三片两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市长孙炜东等党政领导出席。按惯例,当天没有市委书记的活动,这条会议消息应该要上头版头条。而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次日《包头日报》头版头条是题为《今年环境综治锁定125户企业》的消息,同时把“三片两线”的治理项目列表公诸于众。很明显,刊发的是会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会议的程序性报道被安排在右侧栏的二条位。可以说,这个会议报道安排是尊重新闻本质的举动。内蒙古党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编发的“新闻出版阅评第5期(总第362期)”内部刊物对此予以高度评价:“长期以来,党报的会议报道存在着读者很不买帐的三个痼疾,一是会议报道的版位,以出席会议领导的职务大小排序;二是会议报道内容紧盯领导排位,按会议程序记豆腐帐,会议解决了什么问题不知其详;三是报纸的头版头条成了空洞无物的会议报道‘重灾区’。《包头日报》这个版面安排,在会议报道应该报什么、怎么报,给了业界一个很好的启迪。”

其三,为民主进程的点滴变化大书特书。2012年4月,包头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就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对市政府進行质询,这在北方地区相对保守的政治环境来说是首开先河。为此,记者全程跟踪报道了这一事件,连续写了消息《本届人大常委会首开专题询问——六委员询问副市长大气污染防治》和通讯《关注民心所关切,履职监督之本位》,其中第二篇刊发在头版头条并配发了评论。中国记协秘书长来包头日报社指导工作时,对这篇报道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从新闻性和前沿意义等方面而言,无疑是本年度的好新闻。

创新时政新闻探究 篇4

关键词:时政新闻,受众,亲和力

在媒体数量快速增加, 竞争日益严重的现在, 电视民生新闻发展非常迅速, 逐渐成为了新闻的主流。以领导关心“民生”、百姓关注“民生”为主要内容的新闻内容成为了新闻节目之中的主角, 而曾经相当“辉煌”的时政新闻却陷入一个饱受非议的境地, 对时政新闻的批评声越来越多。从当前的时政新闻报道来看, 新闻价值排序错位、领导活动所占据的篇幅不合理、会议报到的单一以及对新鲜事件报道的不够生动等, 这些都是当前时政新闻的弱点, 都需要得到积极的改善。

一、对电视时政新闻受众目标定位的突破

电视媒体发展非常迅速, 频道也越来越专业化, 受众群体细分相当明显。并且受众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就使得想要一个频道中的节目想要做到老少皆宜、人人喜爱是非常困难的。电视新闻节目应该定位为老百姓自己的节目, 这样定位的目的就是要让新闻节目能够涵盖每一行业与政府机关各个方面的受众。[1]对国家大方针的权威发布主要是来源于他们, 时政新闻本身与社会新闻存在有一定的区别, 因而需要对国计民生进行更多的关注, 要成为党委政府、各个行业与广大的老百姓进行相互交流的互动平台。并且如果能够将每一个行业中每天所发生的大事做的透彻, 增强在各个行业之中的影响, 这也是对定位的一种改善。

在实际生活中, 在过去很多人都觉得国家事等各种时政新闻之中所报道的内容离自己的生活很远。而随着现在人们素质的快速提高, 百姓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程度逐步的提高, 并且对于身边乃至世界上每天所发生的大事都较为关心, 而并不是曾经的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因此, 电视时政新闻就应该要力争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的目光。在观念上必须要对那种时政新闻是给领导与机关干部看的“公文体”的旧观念进行摒弃, 必须要形成既是领导干部看的, 又是普通老百姓看的新观念, 真正发挥出连接党、政府与广大老百姓的作用。

二、对时政新闻单一的节目形态进行改变

新闻节目要想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观众要求的不断提高, 就必须不断地求新求变。原来湖南卫视的《晚间》是当地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一款新闻节目, 但是他们仍然坚持对新闻节目制作的创新, 积极地打破传统的方式, 通过大量的娱乐手法, 并将文艺节目的制作元素融入其中。通过这样的改变, 让受众感到新鲜、轻松、好看, 并且在这个节目之中, 能够发现其一直都在进行着积极的改变, 不断有新鲜元素利用新颖的手法表现出来, 也就是在这个新闻节目之中凡是能够用来增加可看性的元素, 都可以为节目所用。又如, 四川卫视的《新闻现场》节目, 在节目的创新上花费了很多的功夫, 如从说新闻到设立起主播, 然后到增加和观众之间的互动, 再到重大事件播出时邀请嘉宾等等, 不断地尝试各种新方式的运用。这些都是时政新闻节目可以进行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同时, 我们也需要发现时政新闻节目本身也在不断地进行改变, 为了能够更好地突出时效性, 节目形态从一开始的录播到直播, 最后发展成为记者现场连线等等。例如, SCTV4的《全天报到》节目, 从其开展直播以来不断地思考如何对节目进行创新变化, 并不断地减少会议以及以往那种类似于八股文一样的报道, 不断地增加要闻与短讯, 到后来则逐步的弱化要闻, 对节目的服务性进行强化, 并逐步增加今日提醒、贴心资讯等内容等等。在增强对热点新闻的关注的基础上增加真实目击、周末说事等内容, 让记者从幕后走到目前。从当前的情况来看, 这些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在发挥主持人的创造性上仍然存在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应该进一步让主持人融入节目之中。

三、强化时政新闻的亲和力

时政新闻也是给老百姓看的, 观众在观看新闻的时候希望能够一看就能够明了其内容, 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让新闻画面一目了然, 语言朴实易懂。因此, 在编辑制作新闻的过程中, 特别是对与百姓民生息息相关的重大决策进行解读的过程中, 要能够将其化繁为简, 让普通的电视观众可以在第一时间就能够对政策进行正确的理解, 并能够明白政策与自己所存在的关系。

(一) 通过浅显直观的语言撰写时政新闻稿件

观众光看电视与看报纸是不同的, 播音员将稿子念完后, 如果出现了不易明白的词汇, 那么观众就只能够去进行猜测不可能重听一次。因此, 在对文稿进行撰写的过程中要言之有物, 并且要通俗易懂。[2]不能过分地追求辞藻的华丽, 需要使用通俗、准确、易懂的语言来对画面进行准确的诠释、补充。

(二) 对现场声、同期声进行充分的运用

时政报道也需要彰显出“人性”的一面, 因而需要对同期声、现场声的使用进行高度的重视。在当前的时政新闻之中, 作为主角的领导通常都很少开口, 观众听到的更多的是播音员的声音, 这就会让新闻的真实性与吸引力不足。因此, 需要让新闻中的主人公自己将新闻内容说出来, 这样将会使得时政新闻更加鲜活。与此同时, 还需要在参加活动报道之前, 就充分的掌握活动的背景以及政治意义, 这样才容易在开展时政新闻报道的时候, 把握住报道兴奋点, 引导新闻主人公说出新闻内容。

(三) 留意细节抓拍, 深化报道主题

例如, 当领导在灾区进行走访慰问时, 此时可以将抓住领导穿着水靴子走在凹凸不平的废墟上的画面;在看望艾滋病患者的时候, 抓住领导与艾滋病患者握手进行近距离交流的瞬间;在新春佳节时期, 领导盘腿与农民一起坐在炕头上, 和农民兄弟一起边包饺子边算经济账, 等等。通过对这些细节画面的抓拍, 不仅仅是可以让报道主题得以深化, 还可以让时政新闻更具有生活化的色彩, 这样可以使得普通的受众更容易接受失真新闻。

总之,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时政新闻不能够继续墨守成规, 必须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探索, 积极探索出时政新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准确的信息, 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国家政策。

参考文献

[1]高崴.做好加减法, 时政新闻再出新[J].南方电视学刊, 2014 (03) :97-98.

9月河南时政新闻 篇5

1、建设中原经济区,交通先行!9月1日下午在洛阳召开的豫鄂皖鲁苏五省共商共建省际通道座谈会上传出好消息:豫鲁皖鄂将联手共建一条南北大通道——河南濮阳至湖北阳新高速公路。同时,河南省还和安徽、湖北、山东签署了阜阳至淮滨高速公路豫皖省界接点方案、京港澳高速改扩建工程豫鄂省界接点方案、谷城至邓州高速公路规划、范县至梁山高速公路规划等协议。规划2、9月2日下午,记者从2011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筹委会获悉:大会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届时,国内外将有120多个代表团、5600多家企业、1万多名客商参会,盛况空前。

自1998年以来,驻马店市已连续13年成功承办全国“农洽会”。今年的全国“农洽会”,将于9月6日至8日在驻马店市再次举行,由农业部、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盛会以“开放 合作 创新 发展”为主题,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为目标,更加突出农产品加工业这一主题。其主要内容是:农业及农产品加工项目发布、洽谈和签约,农产品加工业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的发布、洽谈与签约,农产品展示及交易等。3、9月2日,记者从省公安厅获悉,以省政府名义下发工作方案,成立由公安、工商、食品药品监督、商务、农业等有关厅局领导小组,在全省展开“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省公安厅专门公布四种举报方式,欢迎群众举报。

“四黑四害”,是指目前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制假售假、收赃销赃、涉黄涉赌涉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俗称“黑作坊”、“黑工厂”、“黑市场”、“黑窝点”。这“四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严重危害群众财产安全,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诚信。特别是大量制贩有毒有害食品、伪劣药品、农资等违法犯罪活动猖獗,百姓深恶痛绝。

4、自2011年9月1日(以客票销售日期为准)起,南航河南分公司将在国际航班上实施新的行李运输规则,对学生、移民、海员、劳工等群体给予更多的免费行李额,可在购票时凭相关证件提出增加免费行李额的申请。5、9月3日,2011中国企业500强在成都发布,中石化继续领跑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石油和国家电网公司紧随其后。

我省企业有15家入围,其中河南煤化和中平能化位居前100名。6、10月19日至22日,由国务院台办、河南省政府主办的2011豫台经贸洽谈会暨台商中原行活动将在漯河市举行。记者昨日从省政府获悉,会议将邀请台湾重要客商、港澳地区台商、大陆部分地区台协会会长等参会。

举办此次盛会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大招商活动,巩固和扩大“2010河南台湾月”和“中原经济区合作之旅——走进台湾”活动成果,深化豫台经贸合作。届时,活动将举办中原经济区建设投资说明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两岸中小企业和台资企业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论坛,以及台商中原行活动。

7、近日,由三门峡市与河南大象影视制片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中国电影·三门峡电影周” 开机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义马市隆重举行。

为“集约化”宣传三门峡的崭新形象,三门峡市委、市政府联合河南大象影视制片有限公司,一次投拍六部以三门峡人文历史文化为背景的电影。这六部电影分别为:《义马》;《函谷关》;《渑池会》;《地坑院》;《天鹅城之恋》;《汤河浴》。据了解,影片预计明年9月前后上映。8、9月21日至23日,全国第13次社会科学普及理论研讨与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省社科联副主席孟繁华等3人参加了会议,并就河南省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情况和经验向会议作了专题发言。此外,会议还在各省、市、自治区社科联广泛推荐的基础上评选并表彰了“全国百部优秀科普读物”和“全国百名优秀科普专家”。

我省有4部著作被评为“全国百部优秀科普读物”,分别是:《曹魏文化丛书》(王兴学主编、大象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图文老郑州》(孟宪明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中原文化记忆丛书》(刘少宇总编、张新斌执行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厚重河南》(杨长春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

同时,我省有4位专家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科普专家”,分别是:刘道兴(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王永苏(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梁周敏(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胡山林(河南大学教授)。

2011年11月国内时政新闻

国内部分:

1、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要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修改后的细则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2、神舟八号飞船于北京时间11月1日5时58分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将在两天内与天宫一号进行首次空间交会对接。目前天宫一号运行稳定,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

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决定,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最近,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对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中央组织部近日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有关工作。中央确定,党的十八大代表名额共2270名,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中央提出,党的十八大代表应是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在坚持先进性的同时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要有经济、科技、国防、政法、教育、宣传、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管理等各方面的代表。代表中,既要有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又要有生产和工作第一线的党员。适当增加生产和工作第一线代表名额,注意推荐工人党员、农民党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党员中的先进模范人物作为代表人选;女党员代表所占比例应有所提高,少数民族党员代表应占一定比例。

4、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11月3日在法国戛纳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二十国集团应该继续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精神,努力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中国努力保持自身经济强劲增长,为促进有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作出了贡献。

5、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1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11月5日在深圳闭幕。本届大会为期两天,设立展位2100多个,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海外专业组织和各类机构参会。大会期间共举办35场签约、推介活动,召开了120多个专题和业务会议。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人才与智力交流盛会,自2001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0届。

6、河南义马“11·3”矿难事故抢险救援取得重大进展,11月5日上午11时46分,随着最后一名矿工安全升井,井下被困的最后49名矿工中生还的45名矿工已全部升井,被迅速送往附近医院接受治疗。另外4名矿工不幸遇难。至此,抢险救援已基本结束。这起矿难共有67 人获救生还,8人遇难。7、11月6日,供奉在北京西山灵光寺的释迦牟尼佛真身牙舍利第四次启程,赴缅甸接受瞻礼供奉。6日凌晨,佛牙舍利赴缅甸供奉启程法会在北京著名的佛教圣地灵光寺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国家宗教事务局、缅甸宗教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缅甸驻华大使和北京佛教界信众近千人出席了启程法会。据佛典记载,世界上仅存两颗佛牙舍利,其中一颗保存在灵光寺,另一颗供奉在斯里兰卡。佛牙舍利曾于1955年、1994年和1996年先后三次赴缅甸巡礼,接受供奉,在缅甸全国引起很大轰动, 成就了两国佛教友好交流的佳话,增进了中缅人民之间的友谊。

8、八十年与人民同心砥砺奋进,八十载与时代同行铸就辉煌。新华社建社80周年纪念大会11月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9、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7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出席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次会议。温家宝在讲话中表示,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年来,朝着维护地区安全、促进共同发展的既定目标稳步迈进,在成员国之间营造了团结和睦的政治环境,形成了打击“三股势力”的强大合力,密切了经济合作关系,培育了世代友好的信念。10、11月8日是北京市区县、乡镇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日。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分别在各自选区参加投票或委托他人投票,选举所在地的区级人大代表。胡锦涛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搞好地方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日前发布的《2011年科学、技术与产业计分榜:知识经济中的创新与增长》报告显示,2000年至2010年,全球主要国家的专利质量比1990年至2000年平均下降了20%,但以中国、印度和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的专利质量正显著提升。在过去10年中,中国成长为信息通信技术创新三强之一。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共支出1540亿美元。

12、詹红荔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11月11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亲切会见全国模范法官、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庭长詹红荔和报告团全体成员并同他们座谈。***强调,广大政法干警要向詹红荔同志学习,在执法办案实践中倾注对人民的爱心和真情,积极化解社会矛盾,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人民司法的温暖。詹红荔同志在法院工作27年,从事少年审判工作9年,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带着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探索总结出一套符合少年审判规律的工作方法,教育、感化、挽救了一批又一批失足少年,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社会矛盾,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她审结的近500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涉及1140多人,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她被群众誉为“爱民为民、情铸和谐”的好法官。

13、11月14日20时00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这次对接试验成功,进一步考核检验了交会对接测量设备和对接机构的功能与性能,获取了相关数据,达到了预期目的。

14、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1月13日在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参与区域和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为实现亚太地区和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5、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15日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参加2011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会的外方委员和代表,听取他们就环境与发展问题给中国政府的政策建议。温家宝说,绿色发展的本质是节能、降耗、可持续,通过加强环境保护、生态治理和减少污染,提高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中国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将加大力度推进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16、11月1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今后,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险有望统一征收,以保障参保者的利益不受损,社保基金也将应收尽收。此外以个人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的,也有望在网上办理缴费申报。

17、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刘振民11月15日表示,制定“南海行为准则”(COC)是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进程的一部分,中国愿同东盟国家积极推进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18、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会议指出,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和我国淡水资源重要补给地,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自2005年实施以来,取得明显成效。为从根本上遏制三江源地区生态功能退化趋势,探索建立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会议批准实施《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试验区包括玉树、果洛、黄南、海南4个藏族自治州21个县和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

19、“首届中国上市公司环境社会责任调查活动”日前正式启动,将在明年12月发布全面的调查报告,其间还将评出各类奖项,通过举办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分享积极承担环境社会责任上市公司的成功经验。截至目前,中国A股上市公司近2500家,已经发布2010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约700家,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福建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有的中西部省份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20、国务院新闻办11月16日发表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扶贫标准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从2000年底的9422万人减少到2010年底的2688万人,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

21、北京时间2011年11月17日19时32分,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至此,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011年9月29日和11月1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分别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准确入轨。11月3日和11月14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在太空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均取得圆满成功。

22、全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11月17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作出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

23、中巴“友谊-2011”反恐联合训练11月17日在巴基斯坦曼格拉举行开幕式。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副司令员赵建忠中将和巴基斯坦陆军穆扎米尔中将分别率观摩团出席,并检阅了双方参训部队。

24、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19日出席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六届东亚峰会,并发表讲话。温家宝表示,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东亚各国最为关心的议题和最为迫切的任务是保持东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改善民生,为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发展提供动力。我们要继续同舟共济,加强合作,东亚峰会应在这方面发挥战略指导作用。

25、第22届中美商贸联委会11月21日在成都举行。中美双方就彼此关切的问题进行深入沟通。会议后,签署了涉及知识产权、高技术、贸易统计、能源、企业合作对接等5个经贸合作文件。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与美国商务部部长布赖森、贸易代表柯克共同主持联委会,美国农业部部长维尔萨克与会。王岐山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确保经济复苏是压倒一切的任务,不平衡的复苏比平衡的衰退要好。

26、根据教育部网站11月21日公布的一份文件,我国将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报告制度,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根据教育部统计: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就业形势严峻。

27、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1月2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清时代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奋力开创文艺发展新局面,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党和国家领导人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出席开幕式。

28、中国气象局11月22日透露,中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已正式启动建设。这一信息发布系统将在2012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行,届时将能覆盖中国82%以上的公众。

29、胡锦涛主席和中央军委日前作出决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规划部。解放军战略规划部是主管军队建设发展规划的职能部门,隶属总参谋部,其主要职能是:研究重大战略问题、组织拟制军队建设发展规划计划和改革方案、提出军队战略资源总体配置和宏观调控建议、协调解决跨总部跨领域有关问题、检查评估军队建设规划计划落实情况等。

30、国土资源部11月24日首次向公众发布的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成果显示,石油地质资源量881亿吨、可采资源量233亿吨,比“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2003-2007年)分别增加116亿吨和21亿吨,探明程度34%,储量产量稳定增长,资源保障能力增强。全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52万亿方、可采资源量32万亿方,比“新一轮”分别增长49%和45%,探明程度18%,储量产量快速增长,资源基础雄厚。评价结果还显示,我国渤海湾盆地滩海、海域中深层勘查取得重大突破,盆地地质资源量由225亿吨增加到277亿吨。鄂尔多斯盆地低渗、特低渗储层开发技术的进步拓展了资源领域,地质资源量由74亿吨增加到129亿吨。北部湾盆地石油地质资源量净增7.6亿吨,增长了一倍。

31、第二十个国际残疾人日到来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11月25日出席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集善嘉年华·北京2011--支持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大型公益活动。本次活动收到捐款承诺1822万元,将用于支持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

32、唐英年、梁振英宣布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选举。唐英年,江苏无锡人,1952年出生于香港。1972年美国密歇根大学毕业,获心理学文学士学位。1975年耶鲁大学毕业,获社会心理学硕士学位。唐英年2007年6月至2011年9月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他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议 员,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成员,香港特区政府工商及科技局局长,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等职。梁振英,山东威海人,1954年出生于香港。1974年香港理工学院毕业,获建筑测量系高级文凭。1977年英国布里斯托理工学院毕业,获测量及物业管理学学士学位。梁振英1977年7月至2011年9月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成员,1999年7月至2011年9月任香港特区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召集人。他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委、秘书长,港事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委会委员兼政务小组组长,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副主任委员,临时立法会议员等职。

33、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11月27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讲话。

34、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11月28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会见大会代表时强调,今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中国政府在降低关税、市场准入、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等方面,兑现了加入世贸组织时所作的承诺。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组织制度创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切实维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营造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投资环境。

35、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11月29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宣布,根据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适应我国扶贫开发转入新阶段的形势,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1196元的标准提高了92%,对应的扶贫对象规模到今年年底约为1.28亿人,占农村户籍人口比例约为13.4%。36、11月30日上午10时,我国首艘高速客滚轮“海峡号”,搭载500多位游客,从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澳前客滚码头缓缓起航。平潭至台中的海上航线当日正式开通,此航线亦是大陆首条对台高速客滚航线。据了解,平潭距离台中约88海里,单程航行需2小时30分钟。“海峡号”首航抵达台中后,将于12月1日返回平潭。目前,已经确定的第二个航班将于12月5日实现平潭与台中之间的当天往返。国际部分:

1、第66届联合国大会11月2日通过决议,重申联大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支持,并呼吁会员国继续支持其工作。第66届联大11月1日至2日就国际原子能机构2010年的报告举行会议,该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在会上发言。联大2日通过决议确认国际原子能机构工作的重要性及联合国与其之间的合作。

2、由于泰国首都曼谷的洪水正不断从北往南向曼谷市中心蔓延,曼谷市长素坤潘11月4日下午签署了撤退令,命令曼谷市东北部乍都节区4个分区的居民撤离。泰国内政部防灾减灾厅4日的报告称,泰国连续3个多月的洪水已经导致442人死亡,两人失踪。泰国77个府中有25个府被洪水淹没,71.4万家庭共209万人遭受洪灾影响。

3、法国总理菲永11月7日公布了一项“自1945年以来最严厉的财政预算”。该紧缩计划预计将筹集到1000亿欧元,从而使法国到2016年财政赤字降为零。在力求兑现对欧盟承诺的同时,法国也为保住AAA级的国家信用资产而努力。菲永表示,将会提高收入税,取消享受减税的职业和投资,而商业增值税也将由原来5.5%提高至7%。此外,法国还将加快退休制度改革,根据预算平衡面下调总统和部长们的工资等。

4、经过26小时的辩论,澳大利亚国会参议院于11月8日通过了颇具争议的碳税法案。这是一项促进节能减排、惩治污染企业的历史性立法,是当今世界代价最高的碳税法,也是吉拉德政府执政以来的第一块里程碑。按照碳税法,澳大利亚政府将从2012年7月1日起,对全国500家最大污染企业强制性征收碳排放税。征税标准是:2012—2013为每吨23澳元(1澳元约合6.50元人民币);2013—2014为每吨24.15澳元;2014—2015为每吨24.50澳元。加上通货膨胀因素,每年约递增2.5%。澳大利亚政府的目标是,到2020年,碳排放减少5%,到2050年减少80%。

5、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工作组11月10日在日内瓦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俄罗斯入世条约的最终文本,从而结束了俄罗斯长达18年的入世谈判。文本规范了俄罗斯入世后在外贸领域的改革义务和应履行的入世承诺,内容包括57条货物贸易协议和30条服务贸易协议。据报道,俄罗斯将于12月15日至17日举行的世贸组织部长会议上正式受邀加入该组织。此后,俄罗斯还需用6个月的时间批准有关入世的最终文本。

6、11月13日,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正式任命蒙蒂为新总理。

7、据印度报业托拉斯11月13日报道,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印度37家上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总额达1.06万亿卢比(1卢比约合0.021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3.46%。这反映出印度经济增长放缓及印度央行过去18个月内所采取的多次加息举措给该国银行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8、美国纽约警方11月15日凌晨展开突击行动,对“占领华尔街”活动的大本营曼哈顿祖科蒂公园进行彻底清场,这是近两个月来“占领华尔街”活动抗议者首次被强制驱逐。在清场过程中,约200名抗议者被警方逮捕。

9、出席东盟峰会的东盟十国外长11月15日在巴厘岛举行会议,讨论进一步推进东盟一体化进程等问题。当天的会议上,与会外长首先讨论今年第44届东盟外长会议上发表的共同声明的落实情况与所取得的成果,亦即东盟继续推动地区一体化建设、维护本地区和平、经济发展和繁荣,推动2015年东盟共同体建立后的发展走向,并就建立东盟和平与和解机构,加强东盟解决内部纠纷能力,确保东盟一体化进程在今年年内取得重大进展达成共识。

10、美国《华盛顿邮报》11月15日报道说,奥巴马16日将首次踏上澳大利亚土地,并将宣布扩大美国在澳大利亚军事存在。在部分驻日美军移兵关岛之际,美国正重新考虑在亚太地区的军力部署。澳大利亚靠近南亚,正是美国试图影响的地区。分析人士还认为,在澳拥有军事基地,可使美国获得中国弹道导弹射程之外的又一个跳板。

11、美国国务卿希拉里11月16日宣称要向菲律宾提供军事支持,欲借助“军舰”推动与菲律宾的同盟关系。

12、第十九届东盟峰会11月17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来自东盟十国的首脑及东盟秘书长素林出席了开幕式。本届东盟峰会的主题是“在全球国家共同体中的东盟共同体”,峰会将通过一系列相关重要文件与宣言。此后,还将举行东盟分别与中日韩三国(10+1)、东盟与中日韩(10+3)和东亚峰会等系列峰会。

13、经过长达15个小时的谈判,欧盟27国政府代表和欧洲议会11月19日终于就2012年的财政预算达成协议,同意把开支限制在1290亿欧元,仅比2011预算多出约2%。这预示着欧盟明年将继续勒紧腰带过日子。

14、西班牙议会选举结果近日揭晓。反对党人民党获得压倒性胜利,人民党主席马里亚诺·拉霍伊即将出任新首相。西班牙大选11月20日举行。这是西班牙债务警报拉响后提前4个月举 行的一次选举,新政府的决策将对未来4年西班牙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拉霍伊将于12月20日宣誓就职,23日宣布组阁。

15、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执政党大国家党当地时间11月22日下午不顾民主党和民主劳动党等在野阵营的阻止,占领国会并封锁大门,表决通过了韩美自由贸易协定(FTA)批准案及14个相关履行法案。由此,韩国成为亚洲唯一与欧盟和美国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缔结FTA的国家。

16、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11月23日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份建议发行名为“稳定债券”的欧元区共同债券“绿皮书”,并公布了有关加强对欧元区国家预算的监管措施,以及2012增长报告,旨在推进欧盟一体化和加强欧元区经济治理。

17、据也门官方通讯社11月23日报道,应沙特领导人的邀请,也门总统萨利赫已于23日抵达沙特首都利雅得,签署了海湾国家提出的旨在化解也门危机的权力移交协议及其实施机制协议。部分也门反对派领导人也抵达了利雅得。按照该协议,萨利赫将把权力移交给副总统哈迪,哈迪授命组建新政府,并在3个月内举行总统选举。在新总统选出之前,萨利赫将保留荣誉总统头衔。在此期间,萨利赫无权发布政令,也无权否决哈迪的政令。

18、美国东部时间11月26日10时02分(北京时间26日23时02分),核动力火星探测器“好奇”号搭乘一枚“阿特拉斯—5”型火箭,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升空。作为新一代火星探测器,“好奇”号重达1吨左右,体积相当于一辆小型轿车,是迄今为止设计最为精密的火星探测器。与美国航天局此前发射的“机遇”号和“勇气”号相比,“好奇”号不仅携带设备更多、更先进,而且具有更强的火星表面连续行驶能力。据位于加州帕萨迪纳的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介绍,“好奇”号耗资25亿美元,使用寿命为2年,主要使命是探明火星过去或现在是否存在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根据美国航天局的计划,“好奇”号将在明年8月6日着陆于火星盖尔陨坑中心的山丘脚下,对这颗“红色星球”进行一个“火星年”即大约687个地球日的探测活动。

19、统一俄罗斯党11月27日举行代表大会,正式提名该党领袖、俄总理普京为总统候选人,同时为该党杜马选举进行选前动员。614名统俄党党代会正式代表以及1.1万多名俄各界人士出席了大会。普京以614票全票赞成的投票结果获得该党总统候选人资格。在投票选举前,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称赞普京是俄罗斯当今“最受欢迎、最有经验和最成功”的政治家。

做好时政新闻舆论报道之我见 篇6

一、 把握大原则,党性原则不能丢

时政新闻作为新闻报道载体的重要板块,一直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舆论主阵地。党性原则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时政新闻部肩负着报道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重大责任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在时政新闻舆论报道中一定要紧紧把坚持党性原则贯穿始终。

具体而言,时政新闻部作为党报的一个重要部门,从整体角度来讲就是要发挥群策合力,把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的精神吃透吃准,在工作中时刻坚持党性原则,做到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作为时政新闻记者来讲,首先应该明确坚持党性原则是其所应具备的基本政治素养和业务要求。要时刻把坚持党性原则作为时政舆论工作的首要原则。在实际工作中要旗帜鲜明地服从服务于党的领导,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及时准确地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通过新闻的形式传播给广大受众,时政新闻报道要时刻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唯有坚持党性原则,才是我们做好时政新闻舆论报道工作的制胜法宝。

坚持党性原则还要在做好传统时政新闻舆论报道的基础上,抓住抓紧抓好新媒体时政新闻舆论报道。互联网的发展给新闻的传播渠道、形式等方面带来了量到质的变化。新闻舆论党性原则的贯彻和落实就是要让两者发出同一种声音,体现相同的主张。

总体而言,坚持党性原则就是全面落实政治家办报要求,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自己的头脑,这才是时政新闻工作者做好新闻报道的根本前提。

二、 把握大方向,正确导向不能废

新闻报道要讲导向。正确的导向让新闻价值得以有效体现。正确的导向就是正确政治方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舆论导向简而言之就是引导人们意向的传播行为,对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进行引导,通过正确引导社会思潮来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够帮助人们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对于时政新闻舆论报道而言就要发挥“议程设置”功能,努力培养受众政治情感。时政新闻舆论报道要始终把坚持正确导向摆在首要位置。在时政稿件采写上,要做到导向引领、精准合一,力求把正确导向体现在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段落、每一篇报道之中。在时政稿件审核上,要高标准、严把关,以正确导向为基本遵循,不放过一丝“细枝末节”,发现差错立行立改。时政新闻舆论报道无论在采写或者审核上,一定要有较劲的精神。

时政新闻报道还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体现传播正能量。要在时政新闻报道中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挖掘报道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先进典型和事迹,用新闻报道感染人、激励人和鼓舞人。让时政新闻所应体现的主流思想价值观充分展现,每一篇时政新闻舆论报道都要体现出正面、积极、向上的观点和态度,从而营造和谐向上的舆论氛围。总之,坚持正确导向就是要让时政新闻报道都传递出昂扬向上的主旋律,激发出催人奋进的正能量。

三、 把握大方针,职责使命不能忘

“48字”方针涵盖了新闻舆论工作的方方面面,是新时期下对新闻舆论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为我们如何做好新闻报道指明了方向。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要求我们要时刻旗帜鲜明地做好时政新闻舆论报道,工作中坚持党性原则,报道中体现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发挥好“风向标”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求我們要具有大局意识,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开展新闻舆论报道工作;“团结人民、鼓舞士气”要求我们以正面宣传为主,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来为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强调新闻报道的正面效应,努力为党的各项事业发展做好舆论宣传;“成风化人、凝心聚力”要求我们新闻报道要重实效、见效果,发挥新闻报道影响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要求我们在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中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勇做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要求我们具备前瞻性和国际眼光。总体而言,新闻报道的关键所在就是要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的工作目标。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在当前复杂多变的新闻舆论大环境下,作为党媒的时政新闻记者来说,更要牢记我们肩上的职责与使命,抓好自身业务能力建设,严格按照“48字”方针所要求的,努力成为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工作者。

四、 把握大趋势,融合发展不能停

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新闻传播甚至达到了以秒计算的崭新时代,作为传统媒体的部门更要积极融入媒体融合进程之中。媒体融合已经成为新闻事业发展的大趋势。在这方面,时政新闻应该严格按照“先网后报”的采编流程全面转型,让新闻报道实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的融媒体生产格局。

在时政报道过程中,要努力实现随采随写,及时审核,构建“活动进行时,新闻终端现”的报道模式。稿件采写上尝试改变时政新闻稿件的语言表达方式,充分运用图文等形式力争展现立体效果。除图片、图表等常规形式外,还可以制作漫画、音视频等形式多样的新闻展现效果,让受众既直观了解了新闻事实,又增强了时政新闻的可读性。

在部门内部,加强对部门成员媒体融合认知的学习与教育。媒体融合首先要从观念和认识上进行革新,唯有思想上明晰了、理顺了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实践。创新重构时政报道方式方法,以达到“在纸媒上重严肃、在新媒体上重活泼”的时政体裁转型。建立与融合部等其他部门间的协作运行机制,畅通新闻互采互编渠道。加强合作化新闻生产流程,努力在同一新闻架构中呈现多种形式的有效融合。

发展最终要依靠一代代新闻人的不断努力来实现。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对一个部门来说同样如此。要努力挖掘和培养适合新时期时政新闻采编要求的全能型、复合型、“高精尖缺”新闻人才。建立部门内部竞争新体制,积极营造和谐有序向上的竞争新环境。加强学习型部门建设,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党员记者要发挥好“传帮带”作用,新入职记者要虚心求教,充实自我。

五、 把握大事件,工作之中显成效

理论只有付诸于行动才能够更好地转化为生动实践。时政新闻舆论报道工作应深刻领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理论核心要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对于“十三五”开局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重大时政报道,要严格相关要求,落实好舆论宣传报道。在新闻战役类报道上要结合部门负责实际,提前谋划,制定方案上报审批,发挥部门合力,有效整合部门资源。在采访中时政新闻记者要深入采访一线,“不等不靠”。及时发现和挖掘新闻事件和人物的“闪光点”。要认真核实新闻事实,确保稿件所传递地信息真实可信。要灵活创新新闻语言运用,让呈现的新闻事实更加鲜活。强化责任意识,对时政稿件要严审严查。工作之余部门成员也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增长本领和水平。

“路漫漫其修远兮”,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推出一批让党和人民放心满意,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时政新闻精品。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

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如何创新 篇7

1 新媒体在现今时政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及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传统媒体承担着时政新闻发布的重任, 有充分的时政新闻资源, 但由于新媒体的出现, 使得时政新闻宣传效果在不断削弱[1]。就目前统计来看, 通过网络获取新闻信息的人数每天都在迅速增长。其中微博大众传播特点更为突出, 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为大众传媒平台, 严重冲击着传统媒体传播。

2013年8月28日下午6时32分, 新华社新华视点发布了一条“习近平冒雨和工人合影”的微博报道, 事件发生时间是当日下午5时, 仅一个半小时之后, 微博就发出了声音, 而《人民日报》上相关内容的发布时间是9月2日。微博时政新闻对突发事件所表现出的优势更为明显。例如2013年6月7日晚6点20分, 厦门发生公交车突发火灾事故, 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福建官方微博于当晚11时14分微博表露官方态度, 通报事故伤亡情况、伤员救治情况, 及时有效抓住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此外, 微博还具有超链接功能, 能产生多重关联的超文本, 用在时政新闻中, 能够有效将传统传播手段进行系统整合, 满足受众的多样需求。电视新闻由于受到时长限制, 部分视频不能在新闻内容报道中呈现, 而通过微博的超链接功能能够及时观看视频, 使新闻中不能呈现的资料得到了有益补充。此外, 互联网新媒体在传播多元化、个性化、交互性、快速性、全球性、开放性、丰富性等方面的优势, 也是传统媒介无法比拟却可以借鉴的。

2 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创新方法

一直以来, 新闻媒体对时政新闻的创新工作从未停止, 虽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仍存在较多的问题, 如领导同志活动、会议等时政新闻的报道时间过长等。在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下, 不论是迎合需求还是创造需求, 时政新闻的创新转型都迫在眉睫。

2.1 政治生态助推理念创新

时政新闻事关政治, 创新必须有来自政治层面的支持和推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12年12月4日出台了“八项规定”, 该规定中明确对时政新闻报道改进提出要求, 要求要根据新闻的社会效果、新闻价值、工作需要原则来确定是否报道。这项措施更新了时政新闻理念, 尊重了新闻规律, 强调了对新闻价值的挖掘。据统计, “八项规定”出台后, 中央《新闻联播》时政新闻播出的数量较2011年和2011年下降了17%、22%, 平均单条时政新闻的时长下降了0.2分钟。地方媒体也出现同样趋势。与此同时, 新闻编排理念也在不断创新, 主要体现在依据新闻的社会效果和规律进行编排, 对于新闻价值较小的政务活动, 采取简报或不报的方式, 在具体版面设计上, 政务新闻处理的原则是新闻价值的大小, 而不是按照领导职位大小编排。例如2013年4月20日发生在四川雅安芦山县的7.0级地震, 地震当日, 央视《新闻联播》17条新闻中, 前16条都是围绕雅安抗震救灾的新闻, 仅最后一条新闻报道了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活动, 这就体现出了时政新闻的理念创新[2]。

2.2 新媒体手段助推及时跟进

时政新闻报道因其权威性较高, 在新闻报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受到广大受众的热切关注, 但由于其报道内容和模式相对固定, 因而新闻应有的价值往往会被忽略。时政新闻应充分融合新媒体加强实时报道, 以增强报道的覆盖面和吸引力。如对领导群体的活动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直播报道, 以提高时效性;对会议出台的新政进行第一时间的解读和连线, 以增强互动性。时政报道融合新媒体, 会对传播要求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时政新闻的采编上, 其要求编辑记者具备更快速、准确的采、编、播、发基本功;在时政新闻的报道上, 要求始终坚持新闻价值、以人为本以及社会效应;在新闻传播形式上, 更体现特技元素的运用, 融合图表、音频、视频等各种传播手段, 全景式密集释放, 从而提高党和政府声音的到达率, 形成更强的宣传合力。

2.3 多措并举助推风格模式创新

一是在内容配置上, 将多思维、多视角、多层面的信息进行融合, 运用灵活多样的传播方法进行展示, 深入挖掘新闻信息的价值, 促进新闻主题的深化, 从而弥补新闻报道内容比较单一以及信息量严重不足的缺陷。新媒体对稿件传播主要是通过对细节进行呈现, 具有较强的实况记录性新闻性, 感染力较强, 可融图片、文字、声音于一体, 实现对事件的同步见证。二是充分认识标题的重要性, 标题制作应紧紧围绕受众最关心的那个“点”, 提炼出简短、新颖的信息和观点, 使受众一看标题便被吸引, 当然, 要反对玩弄词藻甚至庸俗的标题。三是尽量采用短句式进行新闻传播, 这样便于受众互动、交流以及评论, 报道内容简短, 可随意上传至各个平台, 实现快速传播[3]。时政新闻在新媒体平台传播, 应尊重受众心理需求, 以受众为基点, 对新闻的选择应响应社会热点, 紧贴时代脉搏, 可引起话题效应的内容, 以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引导舆论发展。

3 结束语

技术和网络的发展成就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而要成就时政新闻未来的发展, 就应该紧盯传媒发展的最新流向, 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多元化的手段进行有效创新。时政新闻应“放下身段”, 打开视野, 以平民化的视角对接万千受众, 合理运用新媒体手段, 借助新媒体平台, 探索新的传播形式, 更好地发挥时政新闻的重要作用和独特魅力。

摘要:时政报道被誉为是“中国新闻报道中最后一个堡垒”。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时政新闻报道亦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如何提升新闻的感染力, 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格局, 提高新闻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是近年来新闻媒体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从2012年以来,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中国传媒大学每年都会举办“中国时政新闻研讨会”, 专门针对时政新闻的创新问题进行探讨, 推动业界和学界对时政报道的关注和探索。本文试从新媒体在现今时政新闻传播中发挥的作用及对传统媒体产生的影响、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创新方法等方面作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赖晗.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转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4 (02) :57-60.

[2]赵子忠, 崔卓宇.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如何突围——也谈澎湃新闻的竞争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 2014 (12) :7-12, 46.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篇8

1 时政新闻及全媒体

1.1 时政新闻

对当前国家政治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的报道即为时政新闻, 一般包含了政党、社会团体等在进行国家生活、国际关系处理等制定的方针、政策、活动等[1]。

1.2 全媒体

全媒体是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发展而生成的一种新的概念, 但并没有被学术界正式的做出概括性提出。一般是指不同群体对信息了解采取的媒体形式, 这其中包含多种传播形式, 如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传媒、卫星通讯等。

2 全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作用

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更新, 促进着媒体形式的不断发展, 也从根本上丰富了新闻的传播内容, 提升了传播的速度。社会上也由于这种变化, 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影响了社会的发展。时政新闻报道的是当前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政治事件, 对于整个新闻传播来说, 起到的是引导性作用, 对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当前是全媒体发展的时期, 各种移动终端及网络技术发展迅速, 各类信息呈现出海量状态和爆炸式传播特征, 时政新闻在此时就起到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 对维护社会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时政新闻在当前新的发展形势下, 也要加快自身改革, 与时俱进, 利用好新媒体平台, 加快传播的速度, 真正发挥出舆论导向的作用,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 全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创新

新闻创新一直是新闻媒体重视的工作, 尽管在不懈的追求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仍然存在众多问题制约了时政新闻的进一步发展。在全媒体时代的当前, 时政新闻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新闻工作者必须正视这个现实, 创新和发展时政新闻才是正确的发展道路。

3.1 理念上实现创新

时政新闻报道的都是社会发生的大事及政治动态事件, 要起到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必须依赖与政府的推动。在当前全媒体时代下, 政府出台了“八项规定”[2], 从理念上赋予时政新闻新的革新理念, 促进了时政新闻作用的发挥。为此, 必须从理念上实现创新, 时政新闻才能得到本质上的创新, 迎合当前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3.2 新闻形式要求创新

时政新闻反应的是国家的发展政策、方针, 报道的是人们关心的社会热点、国家活动, 因此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进行报道时, 时政新闻就要抓住这个特征, 紧贴群众生活, 报道的新闻才有价值, 成为社会的焦点。在报道时, 不应受到版面影响, 必须保证报道的真实性和贴近性, 如医疗保障、反腐倡廉、教育教学等。只有内容符合人民需求, 形式丰富、多彩, 迎合人民口味, 才是好的报道。

3.3 新媒体手段助推及时跟进

时政新闻相比其他的新闻更具引导性和权威性, 因此受到大众的高度关注。但由于时政新闻具有的特殊性质, 从很大程度上固定了其内容和模式, 因此其应有的价值往往被忽略。在当前全媒体发展的重要时期, 时政新闻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 强化时政报道的覆盖面, 全力增强其吸引力。如在举办重大领导群体活动时, 要进行动态的直播, 以增加时效性;会议期间出台的新政策, 要在第一时间加以解读, 并通过现场连线等方式, 增强互动性, 促进时效性的进一步提升。时政新闻在充分应用新媒体时, 也给新闻传播的相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采编必须更加的准确、快速, 报道也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倡导时效性和社会性, 传播形式更应体现时代性, 综合运用高科技的音频、视频等手段, 全方位、立体化的释放, 使宣传合力发挥更强效能。

3.4 风格模式注重创新

第一, 要重视内容创新配置, 将信息的思维、视角向多方面发展和融合, 并通过多样化形式, 对其进行展现, 对其内在价值更深一步挖掘, 使新闻主题更加深化, 补充内容上单一和不足。新闻稿件在当前全媒体时代中, 呈现更具细致性和实效性, 融合了图片、文字及声音, 对受众从视觉、听觉和感官上更强的冲击力, 使其更具感染力, 实现了事件和报道的同步。第二, 强化对标题的认知, 在制作方面要紧紧围绕中心点来拓展, 更加简短、新颖的将信息和观点传达给受众, 让受众从标题上就被深深吸引, 当然标题一定要摆脱俗套辞藻。第三, 新闻传播中要尽量采用短小精湛的语句, 提高受众的接受能力, 让报道可以实现更快的传播。时政新闻在媒体上传播时, 也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将受众作为中心, 选择的内容必须紧贴时代发展, 可引起话题效应的内容, 以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引导舆论发展。

3.5 时政新闻要有人物和故事才利于传播

时政新闻的报道一定要从整体着眼, 但报道要把握小处落笔原则, 这样才能让受众更容易接受, 理解新闻的表达思想。很多时政新闻由于将着眼点放在了政策上, 与群众生活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受众阅读和理解存在问题, 针对这样的情况, 时政新闻就要改变报道的方向, 更多的联系群众, 从小地方入手, 以小见大,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故事, 才能深入民心。

4 结束语

总之, 全媒体时代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 新闻在整个全新环境下, 更具自由性和宽松性, 内容上也容易受到影响产生偏差, 给社会发展带来负能量, 因此在这个时期, 时政新闻必须把握好发展的原则, 除了要契合时代发展需求, 也要利用好新媒体平台, 做好与网络技术的结合, 从多个方面实现创新, 才能促进自身成长, 稳定整体发展, 更好的起到舆论引导作用, 为现代社会建设及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赖晗.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转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4 (2) :57-60.

论电视时政新闻编辑工作创新 篇9

1 内容角度选择方面:确定大民生新闻选择理念

在信息化时代, 内容为王仍然是传播的金律, 而且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料中, 对新闻内容和表达角度的选择, 更能体现出一个媒体的专业水平和权威标准。时政新闻一直是新闻的富矿, 但是, 往往一些电视媒体仅仅把时政新闻的内容理解为领导活动、部门会议、政府工作, 人为地把时政和民生割裂开, 出现了所谓的以社会新闻、花边消息当道的民生新闻类别, 这恰恰是极大地误读了民生的概念。要确立大民生的新闻选择理念,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

1.1 时政新闻编辑需培养敏锐的政治敏感

政治敏感具体体现就是对信息内容选择重要性和新闻价值的含金量的把握, 也是对新闻的政治把关。作为时政新闻编辑, 必须充分认识到, 党委政府集中力量做的各项工作, 正是事关百姓日常生活的大民生。媒体应以大民生角度解读各类时政内容。电视新闻编辑就应该充分挖掘时政新闻的新闻点, 还原时政事件的民生内涵和民本特性, 走出时政新闻多为刻板程序性报道局面。如丽水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综合频道《丽水新闻》对该市林权制度改革的报道, 就充分体现了时政新闻采编的敏锐政治敏感。丽水地处浙江省西南部, 九山半水半分田, 既是浙江发展中的新兴城市, 也是浙江重点林区和典型的南方集体林区, 山区百姓“靠山吃山”由来已久。山林分散、经营粗放、效益低下、资源变现难、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林农, 阻碍了林业发展。近年来, 丽水市积极探索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新路子, 重点破解了林业史上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和农村信贷史上以林权为抵押物两大难题, 实现了林权抵押贷款、森林资源流转促活、林木保险等突破, 形成了以林权抵押贷款为典型代表具有丽水特色的林改新路。采编人员充分认识到这不仅是丽水的典型, 更可以推广到全国, 除了做好本地报道之外, 丽水市广播电视台的采编人员积极主动地与央视和省台合作, 2011年11月17日,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头条播出了该市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林农增收的经验性新闻报道《记者调查:山上文章怎么做?》。丽水市的工作经验及其他新闻在央视《新闻联播》头条单条播出, 这在丽水市还是第一次。

1.2 时政新闻编辑需锻炼多维的新闻触角

新闻触角具体体现就是对新闻角度适合表达途径和方式的选择。在信息化时代, 电视时政新闻编辑还必须主动锻炼多维的新闻触角, 也就是说, 面对时政题材, 从电视传播来看, 就要全面分析哪那些题材适合做消息, 哪些题材适合做系列 (连续) 报道, 哪那些题材适合做访谈评论等;从媒体融合传播角度看, 就要熟练把握各类媒体的传播特点, 哪些时政新闻可以用电视媒体的独有标志和特定符号, 融入各类媒体的传播, 比如与微博、网络直播、广播连线传播手段结合等等。如:嘉兴女大学生张倩十年如一日关爱丽水松阳救火勇士阙祖发的先进事迹的报道, 时政新闻编辑的多维新闻触角得到实践锻炼, 跨媒体的宣传报道取得显著成果。在丽水大地上, 流传着一个雷锋式好同志的感人故事, 这是一个爱心点燃希望、爱心创造奇迹的动人传奇。

2000年3月27日, 松阳县一个小山村发生了一场森林大火, 一个小伙子不顾个人安危冲进火海扑救, 结果被无情的大火烧得面目全非, 生命危在旦夕。在社会各方的帮助下, 他终于挣脱了死神的魔掌, 他被当地百姓称赞为救火英雄。由于他的伤残度达一级, 虽经医治, 但已变得面目全非, 命运残酷地将他推入人生低谷。正当他处于痛苦、无助、迷惘, 对生活几乎丧失信心之际, 来自嘉兴的的女大学生张倩勇敢地向他伸出了关爱之手, 让阙祖发重新鼓起了生活的风帆与勇气。十年来, 张倩的关爱使阙祖发从悲观轻生到自食其力, 乐观向上, 有尊严地生活。张倩同志的事迹经总台广播、报纸、网站、微博等多维推进报道后, 引起强烈反响, 省、市有关领导专门作出重要批示, 指出该事迹感人至深, 让人深受教育、深受启迪, 要求把张倩同志的感人事迹作为全市推动学雷锋活动深入开展的重大典型来精心组织、全面宣传。

2 采编报道组织:疏通大编辑部运作流程

全媒体时代, 信息采编播已经渐渐模糊了界限, 传播各个环节已经多位融合, 流程扁平化, 前置化。因此, 必须以大编辑部为物理存在, 疏通有形无形的运作流程规范, 通过大编辑部统筹信息来源、人力分配、技术保障等资源, 高效组织新闻采编发布。在传统电视新闻报道中, 这种模式常出现在突发事件的新闻采编, 而在全媒体时代, 静态的时政新闻报道, 可以通过大编辑部整合资源, 再造传播流程, 使机动协调、统一有序、快速直接的传播流程制度化、常态化、专业化。如:每年的“两会”报道, 丽水广播电视台充分发挥多媒体平台优势, 整合资源, 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各有侧重, 以电视、广播为主, 对人代会的开幕式进行直播, 并对“两会”期间的主要议程、人民政府的新思路新蓝图、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人民群众的诉求呼声以及会议花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多媒体协同报道。此时, 总编室就成为核心大编辑部, 整体指挥协调各个媒体平台的信息、人力、播出等资源, 疏通运作流程, 科学设置调度程序, 使两会报道精炼、精彩和精深。

3 媒体联动策划:打造大协作网传播构架

新闻的最终影响体现在传播力上。在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电视时政新闻更要凸显及时、权威、直观等优势, 以县市台新闻协作网、上级媒体新闻协作网、地方 (报纸、电台、网站、微博) 等同级媒体协作网、政府部门信息协作网等为基础, 全面打造大协作网传播平台。特别是通过各类协作传播平台, 电视时政编辑要积极创新通联方式, 主动联动各级媒体策划报道重大时政题材, 以几何倍数提升时政报道影响力。

4 效果评价分析:探索大综合评价体系

为了建立健康良性循环的电视时政新闻传播创新格局, 必须摈弃单纯或主要以收视率为标准的评价考核体系, 探索建立以收视率为参考的, 重点突出社会效应、传播影响力、媒体渗透力等体现新闻传播含金量为主要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上世纪90年代末, 伴随着电视节目考评体系“唯收视率论”的开始, 一些社会效益和口碑不错但收视率低下的电视节目逐渐被淘汰;而部分依靠炒作、低俗包装出位的节目却获得高度关注。电视节目低俗之风层出不穷, 部分新闻节目也逐渐娱乐化。对中国电视媒体而言, 特别是电视主频道, 依然主要承担着大量的社会责任, 把收视率作为唯一指标显然与主流媒体的属性不符。这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摈弃娱乐化, 强化新闻立台, 重新成为主流媒体的核心定位。

媒体的社会责任是由其政治、社会属性决定的, 确切地说, 媒体的社会责任包含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两方面。传媒的政治责任是与它作为政治工具的角色相联系的, 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作为主流媒体的新闻采编人员, 在全媒体传播格局下, 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修养和专业水平, 开拓创新, 不断实践, 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把握导向, 维护大局;从讲政治的高度审视问题, 区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从讲政治的高度面对复杂繁多的反映社会众生相的新闻, 确保头脑清醒、导向正确, 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摘要:笔者认为, 电视时政新闻的编辑工作应该从内容角度选择、采编报道组织、媒体联动策划、效果评价分析等方面, 推进电视时政新闻编辑工作。

地方时政新闻资源的开掘与创新 篇10

地方台的时政资源是指一个城市的会议新闻、地方领导的视察调研活动、各部委办局举行的一系列活动发布等等。现在的会议内容已越来越丰富, 只要认真听会, 细心体会, 用心捕捉, 可报的新闻还是挺多的。试举一例。

今年7月上旬, 南京市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过去, 无非是把全委会报道的篇幅加大, 领导的讲话分量加重, 报道的时间加长, 就能说得过去, 领导也会满意。但我们的记者没有停留在报会议新闻的层面上, 而是“拆解”会议, 使原本“两张皮”的长篇会议新闻, 变成几条短小精干的有血有肉的短消息。

【导语】昨天, 市委举行十二届十五次全体 (扩大) 会议, 回顾总结上半年工作, 研究部署下半年主要任务, 动员全市上下以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 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大力度高水平高质量超额完成今年目标任务。会议还对《市委常委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了评议。

【解说】受市委常委会委托,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朱善璐作了题为《坚持科学发展, 继续负重拼搏, 确保高水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报告。市委副书记、市长蒋宏坤对会议作总结并部署当前工作。会议认为, 上半年的工作成绩是在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取得的, 实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同时, 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以及工作中的不足。下半年, 我市要全力实现“三个确保”。 (内容略) 下半年要全力完成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 (内容略) 。

之后, 记者做了新闻链接:

【导语】记者在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体 (扩大) 会议上了解到, 上半年,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压之下, 我市打了一场漂亮的应对危机攻坚战, 主要经济指标顺利实现了“双过半”。

【解说】会议首先用了“三提两增”来形容上半年我市经济发展的良好趋势。

一是增长增速。 (内容略) 二是结构提升。 (内容略) 三是效益提高。 (内容略) 四是后劲增强。 (内容略) 五是信心增加。 (内容略)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让百姓享受到更多发展成果。在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双过半”的同时, 南京人的“腰包”更鼓了。上半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2%, 全市新增了就业岗位近10万个, 就业形势出现好转。

南京人的生活环境更好了。14个城建大项目完成投资101.3亿元, 投资过半。铁路南站、地铁、纬七路过通道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开工建设经适房361.6万平方米, 拆迁改造危旧房49万平方米。

南京人的后顾之忧更少了。截至5月底, 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分别达98.2%、98.5%、98.6%。有效控制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传播流行。我市还被评为全国最具教育发展力城市。

记者还写了一条会议侧记:

【导语】围绕着市委常委会报告明确的目标任务, 与会者分十个小组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表示, 通过共同努力, 在完成“双过半”的基础上, 再向全市人民交一份保增长, 促转型的高分“答卷”。

【解说】 (内容略)

这样处理, 报道有血有肉, 点面结合, 把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和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一气呵成。这一天的收视表现不错。

对时政资源的开掘, 笔者还有如下建议:

一, 让领导说“普通话”。少用领导指出、领导要求、领导强调, 领导越是强调, 受众越是反感;要多写领导认为, 领导说, 领导觉得, 记者要学会让领导说“普通话”——让观众能听懂的话, 让群众得实惠的话, 让老百姓舒心的话。

二, 记者语气的改变。少用“他们”, 多用“我们”, 从而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少用“去”, 多用“来到”, 体现亲临感, 展现我在现场;少用大家一致认为, 多用不少人觉得、许多人认为, 体现真实性。

三, 电视画面的平民化。央视报道温家宝总理视察, 记者抓拍了原本站在田埂上的总理俯下身来与在水田里插秧的农民交谈, 画面传神感人。电视画面上最忌讳的是领导西装革履, 农民朋友傻乎乎的, 反差太大, 让人看了心里不舒服。

四, 挖掘“大民生”新闻。不要一提民生新闻, 就局限于鸡毛蒜皮的张家长、李家短, 就是跳楼、失火、车祸、水灾。应挖掘大民生新闻, 如筑桥修路、小区出新、疏浚河道等。

五, 外埠新闻本土化处理。如杭州地铁工地的塌陷, 我们没有就事论事, 而是让记者采访本市地铁部门, 了解南京的情况, 还报道了一条本市安监部门紧急检查地铁等在建工地的安全生产情况的新闻。这就使得外地新闻本土化, 既有可看性, 又有针对性。

六, 同期声的“人”化处理。不能把人物说得太高、太满。有些记者采访群众时, 教他们怎么说, 教得又不好, 不像农民嘴里说出来的, 小朋友说的全是成人语言。

创新时政新闻 篇11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的交融推动了不同语言之间词的借用。英语报纸时政新闻中的汉语借用词有音译借用词、意译借用词和半音译半意译借用词;汉语报纸时政新闻中的英语借用词有音译借用词、意译借用词、音译+类别借用词和字母词/英汉混合借用词。英汉报纸时政新闻中的互借词在借用方式、构词能力、普及程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面对层出不穷的借用词,我们应从外来语中汲取营养,丰富中华

化,同时重视对外传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关键词]时政新闻;借用词;文化交融

[中图分类号]H313.5

[文献标志码]A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借用词的现象日益增多,并逐渐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报纸新闻中的借用词比较规范,也更能反映时代的变化,得到了国内外学者较多的关注。意大利学者马西尼[1]将借用词分为音译借用词、混合借用词、词形借用词、意译借用词和仿译借用词。国内著名学者王力[2]、刘正琰等[3]认为,只有音译词才可视为借用词。王力还进一步指出:“把别的语言中的词连音带义都接受过来的,叫借用词,又叫音译词;利用汉语原来的构词方式把别的语言中的词所代表的概念介绍到汉语来的,叫译词,也就是意译词。”胡裕树[4]、吴传飞[5]认为,意译词不是真正的借用词或外来词。胡行之[6]则强调音译词和意译词都是外来词,并将汉语外来词分为全译音、全译义、全输入、半音半义和音义兼顾等类别。笔者收集了从2008年2月1日至2008年4月30日玁ew York Times和《人民日报》中的时政新闻,根据上述理论,采用语料库和定量研究方法,分析比较英汉时政新闻中互借用词的异同。分析发现:玁ew York Times的时政新闻中含借用词102例,《人民日报》的时政新闻中含借用词264例。在汉语借用词表达中,为表意清晰,有时在音译部分后面加上表示类别的成分,这类借用词在《人民日报》中出现了54例,占总数的20.5%。《人民日报》中出现了33例字母词或英汉混合词,占总数的12.5%,这类借用词多源自网络的普及,以及美国在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另外,汉语报刊中的借用词已经出现语素化现象,即已成为汉语的词缀并开始构词。这类借用词在《人民日报》中出现了18例,占总数的6.8%。由此可见,长期以来,英语作为世界第一官方语言,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汉语当中。

一、英汉报纸时政新闻中互借用词的分类

1.英语报纸时政新闻中的汉语借用词

一是音译借用词,即根据汉语拼音译成的借用词,直接借用。如:①This week, Meng Jianzhu, the head of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used his visit to the burned瞣ut store to drive home the governments message: that the rioting was instigated by supporters of the Dalai Lama, Tibets exiled spiritual leader who denies encouraging violence.[7]② But the womens story, like that of the violence that erupted in Tibet and neighboring regions, is more complex than the government ggests. Four of the women were Han Chinese.[7]①中的Dalai Lama(达赖喇嘛)和②中的Han(汉族)都是英语报纸中的音译借用词。音译借用词有的源自中国民俗文化,如Taichichuan(太极拳)、fengshui(风水)、yinyang(阴阳)等;有的属于中国特产或者有着中国特色的事物,如oolong(乌龙茶)、litchi(荔枝)、ginseng(人参)、kai shu(楷书)等。二是意译借用词,即根据源语言的字面意思翻译形成的新词。意译借用词分两种:一种源于日常生活用语,如job瞙op(跳槽)、running dog(走狗)、lose face(丢脸)、beancurd projects(豆腐渣工程);另一种与中国的具体国情有关,并引申出一系列类似词汇,而这些词汇都能恰到好处地反映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如risk ones fortune in business(下海),“one country,two systems”(一国两制)等。三是半音译半意译借用词,即音译与意译结合形成的新词。Taikonaut是由 “太空”的汉语拼音和英语中的词缀naut组合而成的,意为航天员、太空人。此类借用词还有Mao Tse瞭ung thought(毛泽东思想)、ijing Opera(京剧)。在这两个借用词中,Mao Tse瞭ung,Beijing来自汉语词汇,thought、opera则是英语词汇。

2.汉语报纸时政新闻中的英语借用词

一是音译借用词,是用汉字音来表示词义的新词。这类形式的借用词有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的,以双音节、多音节居多。如:一位欧盟前高官还专门撰文,告诫西方要正视中国的现实,不要搞大国沙文主义。 [8]沙文主义原指极端的、 过分的爱国主义,有时也会演化成富有侵略性的民族主义。如今的含义更为广泛,指盲目热爱自己所处的团体、对其他团体怀有恶意或仇恨的一种极端情绪。这个词被广泛应用于时政新闻。二是意译借用词,即用汉字义来表示词义的新词。如:5年前,日本首相小泉与韩国总统卢武铉也曾共同表示开启韩日关系“新时代”,2004年双方同意开始每年互访的“穿梭外交”。但是,因历史问题和领土问题等摩擦不断,“新时代”未能开启,“穿梭外交”被迫中断。[9] “穿梭外交”一词源于英语中的shuttle diplomacy。Shuttle在英语中原义是“使……穿梭移动、定期往返”。通过意译,shuttle lomacy 被译为“穿梭外交”,形象地表示了为解决某一问题,一国代表频繁地来往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外交活动。类似意译借用词还有峰会(summit)、最后通牒(ultimatum)、試管婴儿(test瞭ube baby)、人才外流(brain drain)、白色污染(white pollution)、禽流感(avian influenza/bird flu)等。三是音译+类别,即音译借用词后加表示类别的表意成分构成的借用词。“嘉年华会”来自英语中的Carnival。Carnival 原义是狂欢节,后逐渐从一个传统的节日演绎成为包括大型游乐设施在内、辅以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形式的公众娱乐盛会。这类借用词只有音译部分源于外语,后边汉语是为了表意清晰化而添加的,并非与原词浑然一体。再如多米诺骨牌(domino)、踢踏舞(tittup)等。四是字母词/英汉混合词,即英文字母简称或英汉混合词汇。DINK(丁克一族)来自英语中的Double Income No Kids,指双收入、无子女的家庭形式。这类借用词有的是直接借英文原型词,尤以原型缩略词居多。如WTO(世界贸易组织)、SARS(非典型性肺炎)、GDP(国内生产总值)、E瞞ail(电子邮件)等;有的是英文字母和汉字一起使用,如IC卡、E时代、Q我等。

二、英汉报纸时政新闻中互借用词的差异

1.汉语报纸时政新闻中借用词的语素化现象

汉语报纸时政新闻中借用词已经出现语素化现象,即已成为汉语的词素。英语报纸时政新闻中的借用词没有出现语素化倾向。(1)Anti,nter惭荼湮语素“反”,如“反倾销”、“反腐败”、“反恐”等。(2)Show演变为语素“秀”,如“走秀”、“时装秀”、“真人秀”、“魔术秀”等。(3)Bar演变为语素“吧”,如“网吧”、“氧吧”、“陶吧”、“话吧”等。(4)Chauvinism演变为语素“沙文主义”,如“大国沙文主义”、“民族沙文主义”、“文化沙文主义”等。(5)瞜,瞘演变为语素“客”,如“博客”、“播客”、“黑客”、“闪客”等。

2.美语中的新词美国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一直引领世界潮流,故美语中出现了很多新词。如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就起源于美国。这类借用词有的源自网络的普及和数码产品的流行,如鼠标(mouse)、点击(click)、在线(online)、网址(Web Site)、电脑空间(cyberspace)等;有的则代表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如yoga(瑜伽)、loft(由旧工厂或旧仓库改造而成的,少有内墙隔断的高挑开敞空间)。

三、结语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分析 篇12

关键词: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创新

电视时政新闻主要报道新近的、正在发生的国家政治新闻, 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路线, 以及社会、经济、建设等活动中的典型性、经验性、成就性报道, 有着很强的时效性、广泛性、政策性、政治性特点, 在我国新闻事业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在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中, 必须树立牢固的群众意识, 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始终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加强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 保证时政新闻报道工作取得新成效。

1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原则

电视新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在社会公众中形成一定社会影响力。对社会公众群体来说, 因为电视时政新闻真实性很高, 所以得到了观众的信任。在对电视时政新闻进行创新时, 各新闻媒体必须始终坚持时政新闻传播原则, 保证其准确性、时效性、真实性和专业性。虽然微信、微博等公共信息传播平台发展很快, 但是因为这类信息个人主义很强, 对时政新闻媒体产生了不利影响。此外, 由于微信、微博上的时政新闻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 让社会信息的客观性受到了严重影响, 对社会舆论造成了误导, 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歪曲了信息的真实性, 因而社会公信力不强。所以,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必须客观的分析时政新闻的信息与内容, 不能将个人情感掺杂在时政新闻信息中, 保证新闻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比如在2014年3月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中, 微信、微博上传播着大量相关信息, 但是受众对这些新闻信息持怀疑态度, 等到新闻报道发布准确、具体的事件相关内容后, 受众才能了解事件真相。由此可见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只有提高公信力, 才能得到社会公众群体的认可。同时在创新电视时政新闻的过程中, 不仅要追求信息的时效性, 还要注重信息传播质量, 做到两者并重, 才能最大限度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

2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策略

2.1 创新报道内容, 积极取材于群众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要将人民群众劳动生活真实反映出来, 报道人民群众中的感人故事, 体现出群众观点。新闻报道的重要基础就是基层,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要将镜头对准群众, 从基层取材, 这是新闻工作者走群众路线必须具备的态度。要坚信人民群众是新闻的主要源泉, 重视深入群众中挖掘新思想、新人物与新方法, 将其作为时政新闻报道的重点, 将基础群众的真风貌形象生动的报道出来。

比如, 在拍摄市委领导看望患地中海贫血症儿童的新闻时, 新闻的报道要从其家庭故事开始, 为受众介绍地中海贫血病为这个家庭带来的痛苦, 以及社会各界对儿童及其家庭的关爱与资助, 最后将市委领导与儿童对话同期声展现出来, 做成新闻特点《爱心燃料, 生命加油》, 这无疑增添了报道的温情感, 更加触碰人心, 并反映出市委领导真实、亲切的形象。

2.2 创新表现手法, 表达群众愿望需求

新闻工作者要立足于群众思考问题, 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在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中多报道群众的日常工作生活, 将群众的利益诉求全面反映出来, 表达群众的愿望需求。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下, 真正获得人民群众的信赖与认可[1]。新闻工作者要履行好自身职责, 积极报道出群众的真实呼声, 发挥出群众的耳目喉舌作用。此外, 电视时政新闻要完整、真实的进行新闻报道, 将人民群众的要求与愿望充分表达出来。要主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手法, 避免出现新闻八股。要多用群众的语言报道新闻, 从群众的生活点滴、所思所想出发, 采写最典型、最真实的新闻作品。

比如说, 广州省亚运会开幕的新闻,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及综合频道分别对开幕式进行了直播, 综合频道依旧是选择过去那种朗诵式的现场解说, 而新闻频道却是选择了更加轻松的类似于聊天的方式, 让白岩松 (主持人) 与观众进行互动。这样的播报形式和过去的朗诵式新闻直播比起来, 更加贴近于观众, 也受到了大部分观众的喜爱。但是互动对话的方式也应当保持合理的限度, 即能够在放平心态的基础上不能盲目取悦观众, 避免时政新闻播报变得媚俗化。

2.3 转变创作观念, 满足群众知情欲望

满足群众知情欲望, 就是要在创作观念上尊重群众知情权, 深入群众, 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新闻与信息服务, 让群众更好的了解党的政策方针[2]。要将贴近群众作为新闻工作的落脚点, 这是提高新闻机构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是实现时政新闻报道内容、表现手法创新的不竭动力。新闻工作者要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报道群众最想看、最想听的时政新闻, 最大限度让群众知情欲望得到满足, 并以此作为新闻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时政新闻只有通过贴近群众, 才能传播的更加广泛与有效, 才能提高时政新闻报道的影响力。所以, 对于新闻媒介而言, 要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 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 才能赢得群众支持。

2.4 创新报道形式, 突出新闻价值取向

时政新闻报道必须要重点关心有价值的新闻内容, 不断加强传播影响力, 揉合电视媒体自身的功能和特征, 从而让时政新闻报道朝着更加生动化和形象化的方向发展。在对时政新闻进行报道的过程中, 可以选择直播连线、现场记者、同期声以及记者采访等各种方式, 促进时政新闻报道从过去的静态报道向动态报道转变。另外还应当合理设置新闻案例, 从当事人的经历、变化等方面出发, 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新闻事件的细节表现出来, 将时政新闻做“活”, 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

3 结论

总之,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是宣传党的基本政策、社会经济活动、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平台, 有着其他新闻报道不具备的核心优势。因此, 在创新时政新闻报道的过程中, 要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与专业性原则, 及时转变观念, 积极深入群众取材, 不断对报道内容、表现手法、创作观念、报道形式出发, 突出新闻价值取向,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时政新闻报道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彬.如何让时政新闻“鲜活”起来[J].新闻传播, 2014, 10:28.

上一篇:P2P流量识别技术下一篇:赵堡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