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新闻采编工作

2024-07-01

新形势下新闻采编工作(精选11篇)

新形势下新闻采编工作 篇1

随着现代网络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大范围应用,信息的传播与接受方式也在无形之中发生了改变。随之,原本媒体之间各自为营的格局被打破,也促使新旧媒体之间发生了不可避免的融合效应。以这种融合效应为主导所催生出的全新的媒体发展形势,对新闻采编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身为新闻工作者如何顺应形势,如何与时俱进、创新思维是工作开展的主要课题。

1 新形势对新闻采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革新,是人类社会任何一个领域不断发展与自我更新的原动力。步入21世纪,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让各行业对IT领域的依赖与需求愈发明显。在媒体领域,更引起多角度、多层次的碰撞与冲击,故而促使媒体工作者必须审时度势,考虑不同行业、不同媒介之间的融通合作。就新闻采编工作而言,它需要个人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各类技术发展的要求,通过内在修为以及外在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集采、编、制、播等各环节所需能力于一身的高素质媒体从业者。

2 新形势下的新闻采编工作的新特征

信息化时代语境下,新闻采编工作出现了许多时代新貌,表现出了许多新特征,主要包括内容多样性、信息来源多渠道性和形式多样化。

2.1 内容多样性

以往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单向性,让受众在接受新闻讯息时陷于被动、无选择的状况。但是在新形势下,这种被动的局面正在发生改变。以接收电视节目为例,传统的受众只能坐在电视机前,被动地观看节目,受众没有更多选择的余地。但是如今利用智能手机、互联网、网络电视以及多种现代高科技视频终端,受众不仅可以主动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节目内容,还可以对其进行点评,并使之成为反馈性的内容反馈于媒体工作者。据此,媒体人在进行新闻采编时,就可以结合不同的信息送达媒介,来进行具体的内容策划、素材收集、传播等。

2.2 信息来源多渠道性

新形势下,可“新闻化”的社会内容逐渐增多,范围也日趋扩大,同时,网络讯息的铺天盖地,真假杂糅,促使普通受众对于信息真伪难以抉择认定,长此以往信息的接受质量也得不到任何可靠的保障。在这样一种局面下,新闻从业者就需要分真伪、辨是非,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值得报道的内容,进行真实而客观、准确而清晰地诠释报道。

2.3 形式多样化

随着新媒体领域的逐渐拓宽,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作用于新闻传播,让如今的人们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去探求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多样化的传播媒介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更方便了受众增加阅历、扩充知识储备。而对新闻工作者而言,面对传媒工具的层出不穷、新闻载体的不断变化,所需处理和使用的信息资源类型以及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唯有掌握这些资源的不同类型和新工具的使用方法,才能适应新形势给予新闻采编发展的全新要求。

3 新形势下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策略

首先,突出百姓视角,突出新闻要素。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大多与自己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息息相关,如食品安全、交通拥堵、就业、就医、入学等。因此新形势下的新闻采编工作,要在遵循客观事实以及国家党政新策的前提条件下,选择合适的角度,同时,结合受众的喜好方式和其接受程度来做好新闻报道。

其次,增加新闻敏锐度,提高捕捉新闻亮点的能力。随着现代社会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其对新闻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一则优秀的新闻报道,除了好的文字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立意选材角度的新颖而切合实际。因此,身为一名合格的新闻采编人员,理应具备一定的新闻感知能力和敏锐度,做好新闻分析,挖掘一切有可能引发社会关注的新闻热点及议题。

第三,信息及时追踪,拓展新闻深度。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信息传播已不再是媒体的唯一优势,相反,针对某一问题深入调查,快速及时地发布权威观点与评论反而更具社会吸引力。鉴于此,新闻工作者在针对国家重大政策出台以及热点事件发生时,要格外注意权威意见和主流观点,进行追踪报道。

4 结语

新形势下,面对新闻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及载体的多形式化,新闻采编工作更应注重与各种全新技术与方法的结合,并加强对有价值、有积极意义的新闻内容的提取,从而实现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传播”的职能。

参考文献

[1]韩艳蓉.新闻采编工作创新刍议[J].中国传媒科技,2012(24).

[2]汤晓波.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14(9).

[3]孙晓霞.新闻采编创新路径探讨[J].中国报业,2014(18).

[4]石笛.试分析新闻采编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创新[J].新闻传播,2015(6).

新形势下新闻采编工作 篇2

新闻宣传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被视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着独到而重要的作用。新闻宣传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无论是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还是加快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无论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夯实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还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改革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都需要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对我们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新闻宣传最为重要之处在于围绕当前的中心工作展开宣传,围绕领导的意图展开宣传,围绕新近发生的事实宣传。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反面宣传为辅的方针,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更加自觉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舆论引导是新闻宣传的核心和灵魂,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准确及时地宣传报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同时,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多种类的实际出发,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为主,整合各类网络和 1

新闻媒体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当前,我们要认真宣传贯彻好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大力宣传好当地党委、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科学发展所获取的新经验、新思路、新做法、新成果,推出先进典型,为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提供舆论支持。通过舆论引导,进一步凝聚人心,努力营造全民共谋发展、共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二、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吸引力 新闻宣传工作要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新闻宣传工作要在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主张的同时,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更加自觉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党的声音传播到每一个角落,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群众的愿望和意见沟通好、引导好、采纳好、落实好、反馈好,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深入基层,关注民生。新闻线索是想不出来的,只有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才能发现好的新闻,写出具有时代感和感染力的好稿件。走进群众,深入生活,多用广大人民群众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和影响自己身边的人,多创作一些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富有时代色彩、充满生活气息、群众喜听乐看的佳作,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另外,多关注民生,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集中力量,突出主题,加大对就业、看病、求学、养老等方面的宣传报道力度,从根本上维护

群众的合法权益,大力营造共创和谐的社会氛围。

三、加强学习培训,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新闻宣传队伍

新闻宣传工作的高水平开展,需要有一支政治过硬、素质较高、业务精良、作风正派的新闻宣传队伍来实现。如何打造这样一支精干的队伍?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在学深学透、把握实质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现实问题,推动工作扎实开展。新闻宣传工作要推进,离不开培训手段的介入。每年要对新闻宣传工作者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打破传统的经验套路写作模式,创新思维,提高自身素质和写作水平。

二是强化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闻宣传队伍素质的高低,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新闻宣传工作的全过程,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新闻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努力提高新闻道德水准,树立良好形象。同时,加强作风建设,认真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在新闻宣传队伍中形成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三是加强内部交流沟通。内部的交流和沟通在团队培育的过程中尤为重要。新闻宣传工作要提升,并非几个人就能实现,内部的交流沟通能够使大家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对于提升自身素质和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都有很大益处。实践证明,一支好的新闻宣传队伍能够形成一种合力,营造群体宣传的氛围。

四、做好创新工作,改进新闻宣传工作途径

创新是新时期、新条件下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关键所在。实施宣传创新是完成新的宣传任务的需要,也是应对媒体竞争、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需要。

一是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针对新闻宣传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新闻媒体一定要迅速作出反应,积极予以应对。其中最先应该做到的,就是要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有了这种创新意识,才能适应形势的新变化,准确把握新闻宣传工作的新趋势,探索新闻宣传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勇于突破固有的传播理念、模式和机制的束缚,使新闻宣传工作更具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掌握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主动权,占领当今新闻传播的制高点,为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传达贯彻,为各地、各部门各项中心工作的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的变化,这种创新意识不能削弱,只能增强。

新闻美学视角下新闻采编工作要点 篇3

[关键词]新闻;美学视角;采编;要点

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新闻美学在新时代的新闻采编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新闻作品的评价过程中美学的角度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新闻采编是新闻的来源,为了保证在新闻从采集到播出的整个过程都具有美学的观念,所以应该从新闻采编开始变主意信息之中的美。首先,新闻工作者是整个新闻的创始人,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应该养成以美学的标准来规范采编过程的每个环节,为了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应该将新闻的内涵与形式二者进行创新并且融合。本文将针对新闻美学视角下的新闻采编工作进行简要介绍,并且根据其中要点给出合理建议。

1.新闻美学的简要介绍

1.1新闻美学的内涵

新闻美学是指将新闻报道归纳到美学的范畴之内进行研究,将新闻美学分开理解,新闻即对最近发生的新事件的报道,美学则是在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基础上,主要是通过研究内在美,通过找出美的所在,寻求其中的审美规律,而新闻美学是针对两者的综合,主要是通过对新闻实践活动中发现美学现象,并且从中探求美学规律,实质上是将新闻学与美学进行结合,使彼此相互促进。在进行新闻美学探究时可以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考虑,在内容方面应该凸显出新闻的特征,所选内容不但要保证其真实性可靠,对社会的影响要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并且具有代表性。新闻不但要有好的素材,针对其声音、颜色、等感官的处理也必须重视,即在形式方面要予以重视,将这些感官因素以美学的方式相结合,使所采集的新闻在形式上更加吸引人。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对于审美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这就对新闻的采编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采编人员明确任务之后,应该对新闻整体有所规划,通过一些策略与手段提升新闻作品的美学价值。

1.2新闻作品的内容

为了提高观众对新闻作品的关注度,所以新闻在进行内容选择时要做到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以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这些性质也是一个高品质的新闻作品必须具备的因素。新闻工作者在进行内容选择时应该以还原社会现实为主要目标,只有这样才会使新闻取得更长久的发展;另外,新闻的典型性是必须重视的,因为社会中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情,然而新闻工作者却不能够全部报道,所以必须选取其中典型的事例,具有代表性的反应社会现状;向善性也是新闻必须具有的因素,新闻的目的就是通过报道一些实际情况引导人们向善,使整个社会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总结来说,新闻报道应该根据社会中近期发生的情况,通过比较有吸引力的方式,将社会现状反应给人们,最大限度的引起人们的注意力。

2.具有美学价值的新闻采编要点

2.1充分利用语言解说能力

对于同一个新闻画面来说如果没有语言的解说,那么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觉,语言解说对于新闻画面来说具有强烈的渲染能力。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进行叙述时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对于新闻来说为了具有更加强烈的吸引力和真正展现出其本质的内容,必须要针对新闻内容进行必要的语言解说,并且要深入、形象、透彻。这就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对新闻本身要充分认识理解,并且结合自己的语言展现出更加深刻、清晰和准确的新闻内容,通过语言解说可以使声音与图像相互结合,有利于提高新闻的美感。尽管一些犀利的语句会提高观众的=对新闻的关注度,但是在对新闻解说时必须要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同时解说的速度不能够过快,为了使观众更好的理解解说的内容与新闻所反映的现实,要给观众足够的思考时间。

2.2新闻报道要深入

针对易见事情只有深入报道才能使这件事被充分的理解,使新闻的播出更加具有意义,所以当前深入报道已经成为了新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新闻对于观众来说具有启发和引导作用,对于一项报道来说对于观众的影响不应该只是观看的水平,一个真正有质量的新闻应该向着引导观众用辩证的思维思考的方向发展,从更加深入的层次来说应该为人们的人生价值有所指引,这不仅是新闻媒体观众人员的责任更是新闻美学的重要体现。所以就要求在新闻采编时,工作人员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一件事情,只有采编人员以辩证的思维看待新闻所报道的内容,才能保证新闻传输到观众面前具有辩证的意义。从一件小事中利用辩证的思维可以观察到更深层次的内容,进而反应出社会现状。

2.3提高采编工作者的应变力与反应力

应变力与反应力同属于组织能力,对于新闻采编这来说必须做到采集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实效性,这也是对他们最基本工作要求。但是对于新闻的内容通常都是具有突发性的,所以很少会有可以准备的时间,这就要求新闻采编人员针对突发状况必须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对于新闻信息要有快筛查,处理的能力,所以对于新闻采编者,来说要不定期的进行反应训练,主要针對一些突发事件训练他们的及时表达能力,关注是否可以准确的做出合理的表达,中心思想是否明确,评论是否切中要点,深入程度是否达到要求。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能够做好新闻采编工作,并且对于所收集信息具有高度的价值还结合了美学的观点,这样的采编人员不仅是对自身工作的负责,自身能力的一种体现。

3.结语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事物的欣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作为一种反应社会现状的事物必须重视这一转变,将新闻之中融合美学的观点,使其对观众的吸引力更加强大。作为新闻采编人员,是新闻素材的主要搜集者,在采编的整个过程中要加入美学的元素,使新闻内容更加吸引观众,形式作为内容的辅助同样也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王俊英.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在“贴近性”上下狠功夫[J].采.写.编,2012(1).

[2]耿毅,刘艳.浅谈新闻美学的特征[J].新闻研究导刊,2010,06.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采编技巧 篇4

近年来,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推进, 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出新特点。作为党、政府和人民喉舌的广播电台, 是党和政府加强新闻宣传和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 舆论形成机制的深刻变化以及舆论引导格局的深刻调整, 广播电台新闻采编迎来了新的形势和任务。目前, 随着新兴媒体的不断涌现, 如移动电视、手机电视、数字杂志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都给身为传统媒体的广播电台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如何在新闻媒体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运用自身优势, 来适应新闻宣传规律和文化传播规律, 提高广播电台新闻影响力, 是广播电台新闻采编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这就要求广播电台新闻采编工作者在新形势下要加强新闻采编技巧的培养, 提高自己的新闻采编能力, 推动广播电台的良好发展。

广播电台的内涵及发展

广播电台, 是采编、制作并利用无线电波向一定区域的受众传送声音节目的大众传播机构。1906年圣诞节前夜, 美国的费森登和亚历山德逊在纽约附近设立了一个广播站, 并进行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广播。广播的内容是两段笑话、一支歌曲和一支小提琴独奏曲。这一广播节目被当时四处分散的持有接收机的人们清晰的收听到了。1920年10月17日, 美国KDKA电台正式成立, 这是世界上第一家具有合法经营的广播电台。美国KDKA广播电台的播音, 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在这之前的同年8月31日, 美国底特律8M实验台广播了密执安州长初步获胜的新闻,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广播新闻。

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 是1923年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的ECO广播电台。该台正式开办的日期是1923年的1月23日, 这天的晚八点开始对外广播。1928年7月南京开办“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 简称“中央广播电台”, 这是国民党官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创办, 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49年3月25日, 新华广播电台迁到北平, 同年12月5日, 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目前有广播电台273座, 电视台302座, 教育台50个。2006年,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 中国现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44座, 调频发射台和转播台17 554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1 517座;微波站3 006座, 微波线路91 783 km (微波主要作为备份手段) ;卫星地球站34座, 卫星收转站82.6万座;使用4颗卫星29个转发器转播126套广播节目和74套电视节目;国家广电光缆干线网3.8万km, 省级干线网10万km, 地市、县分配网300多万km, 联通1亿多户家庭;中国城乡有收音机5亿台, 电视机3.7亿台, 广播听众近12亿, 电视观众近13亿;已经建立了无线、有线、卫星等多技术多层次混合覆盖的、现代化的、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广播电视覆盖网。

广播电台在新闻采编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广播电台的新闻采编手段日益丰富, 但广大的广播电台新闻采编工作者在具体的采编过程中, 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还是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1.新闻“三贴近”落实不到位

党的十六大以来, 党中央在对新闻改革中要求新闻媒体要做到新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广播电台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 老百姓的“传声筒”, 这就要求广播电台的新闻报道要贴近群众, 报道百姓身边的事, 反映百姓关心的事, 真正做到“上传舆情, 下达党声”, 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然而, 在目前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新闻节目中, 新闻的“三贴近”要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这除了与我国大的媒介环境有关外, 还与广播电台新闻采编工作者的能力也是有关的。相关领导视察、考察活动及会议新闻报道固然重要, 但这并不是一个形式化的过程, 应创新会议新闻报道的模式, 提高此类新闻报道的质量。但广播电台由于受人力、物力及财力的影响, 在新闻的“三贴近”上还没有落实到位。

2.广播电台缺乏高素质的新闻采编人员

新闻采编人员是广播电台进行新闻采编的主要力量, 也是推动广播电台发展的主要动力。然而, 由于广播电台受财力及物力的影响, 在和传统的新闻媒体如报纸、电视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加之近几年新媒体的出现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都给广播电台在人才竞争上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给广播电台发展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 这导致广播电台中高素质的新闻采编人才比较稀缺。目前, 不少广播电台的新闻采编队伍存在着青黄不接的现象, 直接影响了当地广播电台新闻节目的发展, 也对当地广播电台新闻事业的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加强新闻采编队伍的建设, 已经成为各地广播电台新闻节目的立足之本。

3.广播电台重视经济收益的现象比较突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经济收入越来越重视, 身为党和政府喉舌, 人民“传声筒”的新闻媒体, 自然也不例外。无论是报纸、电视、广播, 还是新兴的手机、数字杂志、移动电视, 或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 都以经济为基础来推动自身的发展, 离开经济的支持, 任何行业都很难获得良好发展。因此, 一些广播电台为了提高收入, 制片人逐渐从以节目质量为出发点转向以经济收入为出发点, 忽视了节目质量对新闻栏目发展的重要性。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加强新闻采编的技巧

目前, 广播电台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在具体的新闻采编过程中, 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 加强对广播电台新闻采编人员的培训,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也有利于提高新闻稿件的质量, 推动广播电台新闻栏目的发展。

1.设计灵活的新闻采访方式, 提高新闻采访效率

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服从内容, 新闻报道的关键在于采访。广播电台新闻的采访主要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 为完成报道内容, 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而在此调查活动中, 广播电台新闻记者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人,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年龄、出身、性格、经历等, 这都要求广播电台的新闻采编人员要设计灵活多变的新闻采访方式, 以提高新闻采访效率。

首先, 循序渐进, 层层深入。广播电台新闻采编人员在新闻采访中, 避免不了要对被采访者进行提问, 所提问题的恰当与否, 直接关系到新闻采访能否成功。因此, 在提问的过程中, 记者可以循着对方谈话的线索, 启发诱导, 有针对性的让采访对象把记者想要了解的内容一一谈出来。其次, 注重细节, 发现线索。细节可以增添新闻的真实性及感染力。在采访过程中, 记者应做到耳听六路, 眼观八方, 一心多用。这就要求记者在平时要注意理解能力及临时应变能力的培养, 提高自己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 调节控制, 把握事实。事实是新闻的生命, 没有事实, 就没有新闻。在新闻采访过程中, 广播电台新闻采编人员要运用唯物辩证的思想, 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宏观与微观、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并运用心理分析来调节和控制,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正确的把握事实和报道事实。

2.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 注重民生新闻的报道

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着力改善民生,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情况下, 我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随着国家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民生类新闻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重点。广播电台作为我国传统的新闻媒体, 应加强对民生新闻的报道。

作为民生新闻报道的媒体人, 一定要有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根据党政方针, 做好民生报道工作。现阶段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广播电台新闻媒体在报道民生新闻的过程中, 要牢固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报道民生新闻。只有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到日常的新闻采访中, 才能拉近与百姓的距离, 百姓也才能对广播电台记者一吐真言, 广播电台记者才能从老百姓那里得到所要了解的信息。

3.采编时找准切入点, 组织好报道形式

广播电台新闻采编人员在新闻采编时要找准切入点, 就是要求新闻采编人员要善于发现问题, 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对听众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 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报道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农民、演员、作家等, 他们虽不缺乏共同点, 但不同点或许更明显, 对一件事的关心重点也就不一样;农村与城市, 由于经济不同, 其节目也会有所区别。因此, 广播电台新闻采编人员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要合理的把握。地方广播电台的收听对象主要是农民, 简洁明快、通俗易懂、有真实感的新闻报道在农民朋友当中比较受欢迎。所以, 广播电台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时, 简单的宣教式是不宜采用的, 最好是站在农民的角度, 用农民的语言来解读党的方针政策。

结语

新形势下新闻采编工作 篇5

宣传工作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关键在人,基层通讯员队伍是否过硬,是否充满活力,是新形势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能否开展得有声有色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基层通讯员往往是第一现场的目击者,或者是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同时他们也是基层信息的发掘者和传递者。因此,加强基层通讯员队伍建设,是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链条。要做好新形势下基层通讯员队伍建设工作,笔者有以下几点意见:

一、解决定位问题,增强通讯员荣誉感和责任感 当前,一些基层通讯员,甚至包括一些乡镇、单位部门领导,对新闻宣传工作认识不足,认为新闻宣传工作就是做点粉饰文章,做得再好也看不到实际效益,属于可有可无的“虚”功夫。这种轻视新闻宣传的思想导致领导不重视,基层通讯员找不到自己的定位,由此,基层通讯员们写稿也变得敷衍塞责、“完成任务了事”。

然而,事实却是,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已不仅仅是—种政治宣传行为,更成为一种社会管理行为,新闻宣传工作已成为生产力。新闻宣传工作做得好,将极大地推动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反之,则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基层通讯员承担着重要的职责。

二、加大激励力度,增强基层通讯员归属感和快乐感 要提高基层通讯员写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必须建立一套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制订通讯员管理办法,对通讯员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规定,同时要提高上稿奖励标准,激励通讯员写稿热情,使基层通讯员保持积极性。

(二)、团结队伍,营造精神家园。基层通讯员一般都是在本乡镇、单位和部门写作能力相对突出,且对通讯写作较热心的干部。在他们刚开始走上这个岗位的时候,充满信心和热情,但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氛围,长时间缺乏应有的交流与沟通,他们难以保持热情和坚持下去。因此,笔者认为需要将他们团结在一起,经常组织交流和沟通,营造一个属于广大基层通讯员自己的精神家园,彻底消除他们各自为阵的孤独感,让他们体会到归宿感。

(三)、及时表彰,让通讯员精神物资双丰收。基层通讯员都是兼职,在工作中既要干好本职工作,同时又要克服生活、家庭中的诸多不利因素,占用大量的业余时间采写稿件。对于新闻宣传工作业绩突出的乡镇、基层通讯员,要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资两方面的奖励,进行表彰,在评先评优时,给予他们一定的优惠政策,使他们具有荣誉感和快乐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新形势下新闻采编工作 篇6

【关键词】新时期;新闻媒体;创新路径;思想政治工作;探讨

在新时期下对新闻媒体部门的思想政治等工作进行创新,是媒体行业实现自身健康发展的重点工作。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一贯传统,它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呈现多元化的今天。作为党和群众间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的新闻媒体,更是我党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要想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实现媒体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要对媒体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予以创新,不断探寻可行路径促进新闻媒体在行业中的健康发展。

一、分析新闻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当前面临的形势

在当前形势下,由于经济效益直接关系到媒体的生存、发展和从业人员利益,因此新闻媒体的内部存在重业务工作、轻政工思想的现象,大多数报纸和广播电视媒体负责人没有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认知上弱视思想政治工作在推进工作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各地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在改革整合中,体制机制不断变化,人员流动进出频繁,媒体内部虽然设有人力资源、工会、妇联等部门,但很少建立专门负责政治思想工作的团队,在专职部门的设置配备上相对薄弱,也缺乏一定的可持续操作的保障措施,致使很多同志尤其是年轻新闻从业人员对“思想政治工作”一词感到生疏。因此,面对新闻媒体行业内部繁杂的岗位和不同的职责,实施标准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势必出现一些偏颇,缺乏针对性,难以突出思想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新闻媒体中缺乏有效性和实用性。

二、探讨在新时期对新闻媒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创新的路径

(一)创新载体形式

新闻媒体工作者通常都是具有较高认知力、较强接受力的人,同时也是有着较快生活节奏,并在工作中承担着较大压力的人。为此,思想政治工作就难以继续使用传统模式,在新时期下就务必要进行创新。例如:组织采访先进典型人物,组织职工摄影作品展览,开展业务知识竞赛,组织积极向上的文艺节目和交流事件的心得体会等等。同时针对新闻工作者多数运用网络进行操作的状况,运用网络载体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入到各项工作之中。

(二)增强实践活动

在多年的整合之下,新闻媒体部门的工作岗位呈现出了多样性和复杂性。例如:新闻采集、编辑排版、后勤保障以及广告经营,在这些岗位中工作任务和内容以及目标、职责与绩效考核等各项指标缺少统一性,致使岗位间工作量难以实现均衡,仅仅依靠员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难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对于此种状况,就必须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落实学教有关活动进行实现,例如:走基层和学习我市的赵亚夫等典型先进人物,落实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内涵等,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从而促进媒体行业在新时期中的健康发展。

(三)优化相关机制

针对内部机制存在的不足问题,务必要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进行创新与优化,尤其是针对从业人员工作劲头不足以及敬业精神缺乏的情况,要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予以鞭策、鼓励,使他们树立工作有奔头,面对困境有机遇的思想,并积极建言献策,优化有关机制与工作环境。比如:将晋升、奖励机制落实到其中,优化员工工作的福利和环境等等。从而通过凝聚工作团队力量,使新闻媒体在思政工作上向更好更快方向发展。

(四)给予人文关怀

通过对员工给予更多的关怀,使工作团队在向心力上得以强化。目前思想政治工作要想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就应改变工作方式,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要给予实际关心,使他们感知到组织上带来的温暖,达到对团队在向心力方面强化目的。例如:关心问候记者和编辑本人的问题,尤其是其家庭中子女、父母的困难等等,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在凝聚力等得到一定提升。从多方面考虑,新闻媒体都应该对员工给予更多的关怀。

三、总结

在二十一世纪的信息化、现代化背景下,信息网络迅猛发展态势下的新闻媒体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也让这一领域里的思想政治工作受到了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只有顺应形势进行创新,加强针对性做好媒体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从而促进传统新闻媒体在新时期下提升自身竞争力。此外,新闻媒体自身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在落实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不可替代性,是党的喉舌。这就更体现了做好媒体部门自身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了确保其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现探讨出创新路径一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张荣博,李胜宇,李席广,李启东,徐蕾.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的研究与应用[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7,01:41-43+20.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的采编技巧 篇7

1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采编技巧概述及问题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采编包括了新闻采访和新闻编辑。其中新闻采访是搜集新闻事实的手段, 目的是获取最有价值的新闻。新闻编辑是新闻采访的延伸, 是对所采访到的新闻事实的整理和处理, 一般有纸质新闻的编辑和视频新闻的编辑, 目的是最大程度的提高新闻影响力。在当前广播电台新闻采编技巧过程中, 尤其是新形势下, 面对新媒体和国际社会舆论的压力下, 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一定问题。一方面, 新闻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欠缺。新形势下, 传统媒体如广播电台受物力和财力的限制, 与互联网等新媒体相比处于劣势, 削弱了广播电台人才的引进, 使得广播电台人才的素质大打折扣, 这在很大程度影响了新闻采编技巧的提高。另一方面, 过度重视经济, 忽视了民生的力量。面对多方面的冲击, 广播电台这些传统媒体将工作重心放入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上, 为了能增加收入, 制片人开始将节目制作的切入点转到了经济效益上, 忽视了节目质量。同时, 有些采编人员或因受钱财蒙蔽, 会做出不正确的决定, 影响新闻价值。

2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采编技巧的有效策略

2.1 以为人民服务为准则, 加强民生新闻报道

民生问题是社会的主要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 民生甚至影响着社会安全和发展, 作为人民“发声器”的新闻工作者, 必须要坚持为人民服务, 加强民生新闻的报道。新闻工作者在民生新闻报道时, 必须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按照国家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 做好民生报道工作。采编人员要以百姓为重点, 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贯彻好科学发展观, 将这些落实到新闻采编和报道中[1]。

2.2 采取多元化的采访手段, 增强采访效率

采访手段是新闻采编技巧提高的关键手段, 使用多元化的采访手段, 对提高采访效率有重要意义。首先, 采访手段要循序渐进、层层推进。这主要是针对采访中提问而言, 在新采访中, 提问是最为普遍的方式, 提问艺术和技巧是每个新闻工作者需要增强的知识和技能。记者在采访时, 要循序渐进, 有针对性的诱导采访对象将事实的真相逐一说出来。如采访人员可以先将采访对象的思路和情感先诱发出来, 然后层层诱导, 挖掘更多的细节和信息。其次, 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在新闻报道中, 一些细节还能增强新闻内容的感染力。在新闻采访中, 采访人员要眼光六路、耳听八方, 将自身储备的良好应变能力充分发挥出来[2]。同时, 采访人员也要加强对细节的提炼, 在众多新闻信息中精炼细节, 获得主题, 找准关键点。最后, 要准确把握新闻事实。新闻采访时以新闻事实为对象的, 因此在新闻采访中, 采访人员必须要使用唯物辩证、群众的观点, 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存在的现象与本质、宏观与微观、采访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 正确把握好新闻报道的事实真相。

2.3 灵活使用新闻编辑方式, 提高新闻传播舆论

新闻编辑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 是新闻采写后的艺术加工过程, 好的新闻必须要有加强的舆论性, 而新闻编辑是增强新闻传播舆论的重要路径。因此,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采编技巧的提高, 必须要灵活使用新闻编辑方式[3]。首先, 编写新闻内容时, 要精准提炼新闻眼和新闻主题。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 需要很好的提炼出新闻主题。在提炼新闻主题时, 新闻工作者必须要站在时代的制造点, 落实党的方针, 结合社会实际, 准确的把握社会大众所关心的问题, 提高舆论影响力。其次, 编排新闻栏目时, 要结合当地事情, 实现节目形式多元化。在编排新闻栏目时, 新闻工作者必须要以艺术性与思想性相结合为准则, 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 适当提高文化、教育、娱乐等意义性的比例。在编排新闻时, 在把控大局情况下, 多结合当地特色, 以免出现新闻节目同质化现象。最后, 在后期制作时, 要以增强新闻冲击力为切入点。不管在视觉上, 还是在内容上, 在新形势下, 新闻都必须要有冲击力。除了在采写过程中, 后期制作也是提高新闻冲击力的重要过程, 新闻工作者要充分利用DV素材, 将更具冲击力的新闻内容传达给受众, 提高新闻感染力。

2.4 找准新闻切入点, 增强新闻传播的实效性

实效性是新闻重要的性质之一, 而广播电台新闻就是利用广播电台这一个传播手段对新近发生的真实新闻报道。这就需要新闻采编人员在采写新闻、后期制作、报道新闻整个过程中都要找准切入点, 以能及时的将新闻事实传播给受众。在广播电台后期的制作和播出中, 导播也要具有敏锐的思维、娴熟的技术准确、及时的切入新闻事件[4]。同时, 新闻采编人员也要能及时从当期发生的新闻事件中挖掘出事件背后的内涵, 提高新闻的思想性。针对不同区域的不同特性, 采编人员在新闻节目的制作中, 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把握, 事实报道, 并且以当地受众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报道。

2.5 加强新闻采编知识培训, 增强采编人员专业度

采编人员是广播电台提高新闻采编技巧, 增强新闻采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关键人物。因此, 增强采编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极为重要的。这不仅要求采编人员意识到新闻采编技巧的重要性, 也要广播电台能加大对其培训的力度。广播电台要多组织一些相关知识的讲座、培训, 比如怎样能在第一时间内发现有价值的新闻, 如何提高采编人员的新闻敏感度, 帮助采编人员能熟练掌握包括摄像机、后期剪辑等相关新闻技巧。同时, 新闻采编人员必须要摒弃主观想法, 在新闻采编中保持“局外人”的态度, 以免因个人情感和主观想法导致新闻失真。此外, 要加强对新闻内容的过滤, 抵制一些低俗、恶劣、暴力的新闻内容。

3 结论

总之, 在新形势下, 加强广播电台新闻采编技巧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媒体不断冲击下, 广播电台这种传统媒体需要发展就必须要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 通过多手段不断提高新闻采编技巧, 做好民众的保护伞。因此, 新闻工作者需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准则, 加强民生新闻报道;采取多元化的采访手段, 增强采访效率;灵活使用新闻编辑方式, 提高新闻传播舆论;找准新闻切入点, 增强新闻传播的实效性;加强新闻采编知识培训, 增强采编人员专业度。

参考文献

[1]周源.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新特点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22 (3) :18-19.

[2]王璐.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台新闻采编技巧[J].新闻传播, 2014, 9 (18) :34-35.

[3]徐晶.多元化视角下的民生新闻模式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 2014, 17 (17) :22-23.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的采编技巧 篇8

1 广播电台在新闻采编中的问题

1.1 缺乏高素质的新闻采编人员

对于广播电台而言,新闻采编人员是进行新闻采编的主力军,也是推动广播电台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在财力和物力的限制下,广播电台在和传统新闻媒体如电视、报纸的竞争中日益处于弱势,再加上近年来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快速发展,都给广播电台在人才竞争上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广播电台中的高素质采编人才日益短缺,给日后广播电台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当下许多广播电台的采编队伍存在着青黄不接的现象,给当地的广播电台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

1.2 重视经济效益的现象突出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经济收入越来越重视,作为党和政府的传话筒,广播电台也同样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虽然无论电视、报纸,还是互联网、移动电视、手机等,都是以经济为基础来运作的,都是通过经济来推动其更好的发展。但是一些广播电台单纯地以经济收入为出发点,忽略了节目质量的重要性,阻碍了新闻栏目的发展。

1.3“三贴近”落实不到位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闻改革中提倡新闻媒体要时刻关注民生问题,要尽量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而广播电台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人民群众的传声筒,其报道的新闻必须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从而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然而,在实际的广播电台新闻报道中,并没有把“三贴近”落到实处。

2 广播电台加强新闻采编的技巧

2.1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注重民生的报道

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我国应该注重保障和关心民生,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最注重的利益问题。这就要求新闻媒体要以民生类新闻报道为重点,广播电台作为传统的媒体,更应该注重民生,加强民生新闻的报道和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民生意识;同时,作为民生新闻的报道者,一定要具备服务意识和责任感,以百姓为重点,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把这些贯彻到新闻报道当中,才能更贴近现实生活,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从而从群众中了解到更具体、更真实的信息。

2.2 设计灵活的新闻采访方式

对于新闻报道而言,关键在于采访,所以采访方式就成了需要探究的重要问题。广播电台新闻的采访主要是指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内容,围绕采集的新闻事实材料,从而进行调查研究的一项特殊活动。在调查活动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人,所以需要广播电台的工作者要设计灵活多变的新闻采访方式,根据不同的情形、不同的采访对象,来制定不同的新闻采访方式,从而提高新闻采访的效率。

2.3 采编要找好切入点,组织好报道形式

要求新闻采编人员要找准切入点就是要求他们善于发现问题;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新闻工作者要在对听众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问题,用群众都乐于接受的形式来组织报道他们最关注的新闻内容。不同的地域有其不同的特征,因为经济发展的不同,新闻节目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变化,所以新闻采编人员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要合理把握,针对实际来报道。

3 结语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也不断提升,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媒体不断出现,给传统广播电台带来巨大的冲击。如何在困境中脱颖而出,展现出广播电台自身的优越性,让其在信息快速传播的社会中处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广播电台要注重人才的吸收和培养,切实注重新闻质量。同时,要让新闻采编人员掌握良好的新闻采编技巧,提高新闻的采访效率。从民生出发,切实报道贴近生活的新闻,从而推动广播电台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不断加速,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有了新的特点。广播电台这一新闻媒介作为政府和党的说话工具,人民的传话筒,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传达党和政府的政策和规章,也可以转达人民的意志。因此,广播电台就必须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结合自身优势,把握好广播电台的发展路线,积极有效地承担起党和人民交流的重任。特别是新闻采编人员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合理运用新闻采编技巧,提高采编质量,从而促进广播电台的发展。在面对新闻采编中存在的问题时,需要运用采编的技巧和策略加以解决,促进广播电台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广播电台,采编技巧,采编人员

参考文献

[1]陈佩霞,温建峰.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的采编技巧[J].中国传媒科技,2013(12).

[2]姚一鸣.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采编技巧[J].中国传媒科技,2013(18).

[3]朱冠英.浅谈广播新闻的采编技巧[J].神州:下旬刊,2012(11).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的采编技巧 篇9

关键词:广播电台,新闻采编,技巧

1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采编技巧的简述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采编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新闻采访,该过程主要是对新闻事实进行收集的一种方式,也是当前广播电台新闻编辑获取新闻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最终达到清楚事实真相,获取最有价值的新闻内容的目的;二是新闻编辑,主要是指广播电台新闻采编人员通过专业的技巧对新闻进行采访、收集以及编辑等一系列过程。因此新闻编辑的主要过程就是在新闻收集后对新闻进行相应的整理,然后再对根据具体要求对新闻进行剪辑处理。新闻编辑有两种方式,即纸质新闻的编辑和视频形式的新闻编辑,通过对新闻的剪辑使之具有非常鲜明的层次感,同时还能够将重点突显出来,在最大程度上吸引观众的眼球,实现新闻广泛传播的目的。

2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在新闻采编中所面临的问题

当前广播电台新闻采编的主要力量就是新闻采编工作人员,他们更是广播电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新疆石河子人民广播电台面临着财力和物力不足的状况,同时需要面对当地电视、互联网以及报纸等媒体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另外,石河子人民广播电台还处于高素质采编人员严重不足、采编队伍“青黄不接”的困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电台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着电台的健康发展。

3 广播电台新闻的采编技巧

3.1 加强对新闻采编人员的培训力度

广播电台新闻采编要想实现专业化就需要不断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水平,使采编人员都能够充分意识到新闻事业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广播电台不断加强对新闻采编人员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其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热点和有价值的新闻。另外,还要求广播电台新闻采编人员在对待各种社会新闻事件时,必须时刻保持着“局外人”的态度,在新闻采编过程中不能包含任何主观性质的想法和情感,进而确保观众们收听到原原本本的新闻内容。除此之外,还要求新闻采编人员熟练地掌握采访机和剪辑仪器等一些新闻采编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这样才能使新闻采编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新闻工作中。同时还要坚决抵制内容简单、制作粗糙的广播节目,这是对听众的不尊重。例如,新疆石河子人民广播电台中的《石河子新闻》节目,将石河子每年的发展状况,原原本本地播放给人民收听,使当地人民对石河子的发展状况都非常清楚,从而获得了当地人民的一致好评。

3.2 灵活设计新闻采访方式

新闻采访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新闻采访要循序渐进,在新闻采访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对被采访者进行提问,而问题的质量直接受到新闻采访质量的影响,对于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来说,不同被采访者的谈话内容也各不相同,所以就需要想办法让被采访者有序地回答新闻采编人员想要了解的内容;二是对采访细节要重视,细节把握好将会大大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所以需要新闻采编人员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能够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及时把握好细节问题;三是必须注重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根本,所以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必须重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对待新闻,将新闻原原本本地报道出去,进而使听众们听到最真实的新闻。例如,新疆石河子人民广播电台开展的《政风行风热线》栏目,跟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共同举办了一次“关心百姓、关注民生”的活动,旨在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让更多的群众了解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相关政策法规。在该报道中,新闻采编人员就非常注重细节,尤其是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详细地进行了报道,同时还原原本本地报道了群众问题,由于跟大多数人民都息息相关,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

3.3 准确找出采编切入点,妥善组织报道形式

广播电台新闻采编人员在实际新闻采编过程中,一定要将采编的切入点准确找到,同时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在实际采编过程中还要善于发现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多报道一些当地人民关注的事情。例如,新疆石河子《政风行风热线》栏目,紧紧围绕石河子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关注民生、维护民利为宗旨,以听民声、解民难、集民智为基本功能,以群众是否满意为根本标准,不断加强政府与社会公众沟通对话,切实发挥热线“畅民意、解民忧、助和谐、促发展”的重要作用。让当地群众通过该节目更好、更清楚地了解了党的政策方针,从而真正做到密切联系群众,使党的政策方针得到当地群众的真诚拥戴。

参考文献

[1]郭明瑜.自媒体视域中地市级广播新闻策划及采编技巧探析[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4,(5).

新形势下新闻采编工作 篇10

一、新形势给予新闻采编工作的新特征

(一) 新闻传播主体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新形势下, 新闻采编工作最鲜明的一个特征就是新闻传播主体已经在根本上发生了变化。随着各类新媒体的出现, 新闻传播的主体已经不再只是新闻记者了, 已经由单一的新闻记者转变为全社会范围内的大众。在新形势下, 手机、电脑等多种媒体终端得到了大力发展和普及。这些媒体终端的大范围普及, 使社会上的任何一个人都能成为新闻传播主体, 并且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新闻传播、新闻评论等。新闻传播主体的变化使普通社会大众都参与到了新闻传播中来, 为新闻工作者的新闻采编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捷。不仅如此, 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也对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1]

(二) 新闻报道模式更加全局化

新闻报道模式的全局化是新形势下新闻采编工作所发生的另一个显著变化。与传统新闻报道的线性结构模式相比, 全局化的新闻报道模式在报道思路上进行了全面的突破和创新。在这种转变下, 新闻报道开始尝试从全局出发, 对新闻事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报道。全局化的新闻报道模式最明显的特征就是, 其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采取全景化的视角、全局化的报道形式, 且该模式下的新闻报道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种全局化的新闻报道模式与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相比, 其不仅能使受众更加清晰、全面地对整个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 同时也更有助于受众透过新闻事件来认识本质, 从而加深对整个新闻事件的认识。[2]

(三) 新闻采编流程泛媒体化

新闻采编流程的泛媒体化是新形势下新闻采编工作发生的又一重大变化。传统的新闻采编模式是“依托媒体单独运行”的, 新形势下的新闻采编与传统模式相比具有更强的互动性, 并且还实现了以网络为依托的多种交流互动平台的信息共享。这一改变促使新闻从业人员需要从不同角度, 以不同的社会切入点着手进行分析, 以此满足各个社会阶层受众的新闻需求, 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新闻价值。

二、新形势下新闻采编技巧的提升途径

(一) 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借鉴国内外优秀的采编技巧

新形势下, 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积极借鉴国外优秀的采编经验和技巧。这样才能在较短时间内以“复制”的形式, 快速地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新闻采编流程。不仅如此, 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 新闻工作者还要在新闻采编工作中拥有一个中心采编思想, 使其在实际的新闻采编工作过程中明确整个新闻采编工作流程的重点环节。[3]

(二) 基于理论学习对固有采编技巧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与实践

新闻工作者在具备一定采编技巧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要积极地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实践中进行历练和创新。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旦新闻工作者将自己所学的新闻采编技巧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新闻采编工作中时, 就会深刻地感受到理论知识对实际工作的良好促进作用, 从而更加熟练地对理论知识进行应用。不仅如此, 新闻工作者在运用理论知识的过程中, 还要结合实际情况, 对新闻采编技巧进行进一步创新, 形成具备个人特色的采编技巧, 使自己采编的新闻作品具有鲜明的特色, 更加受到受众的欢迎。

(三) 不断迎合外在形势的变化, 对固有采编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调整

在新形势下, 新闻工作者要客观面对新时期给新闻采编工作带来的冲击和变化。面对新形势带来的变化和冲击, 新闻工作者要具备更加敏感的新闻嗅觉, 并且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特别是在面对新媒介之间的不断融合、不同产业通力合作、共同发展的局面时, 新闻工作者要积极地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应对这些变化, 使新闻采编工作更加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与此同时, 还要积极应对固有采编流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 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其进行纠正和调整。在新形势下, 新闻工作者只有不断地精进、修正, 才能促使自身采编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新闻采编工作在新形势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这些变化蕴含着机遇也包含着挑战。新闻工作者只有积极转变观念, 不断学习、反复实践, 提升自身的新闻采编能力, 才能为受众带来更多优秀的新闻作品。在新闻采编实践中, 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借鉴国内外优秀的采编技巧, 还要基于理论学习对固有采编技巧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与实践。同时, 要不断迎合外在形势的变化, 对固有采编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调整。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提高新闻采编水平, 在实现新闻采编人员自我完善和提升的基础上, 推动新闻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新闻采编技巧是提高新闻作品质量, 生产优秀、精彩新闻作品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在当前的新形势下, 积极探寻有效的新闻采编技巧, 不断提高新闻工作者的采编能力显得十分重要。笔者以下就对新闻传播主体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闻报道模式更加全局化以及新闻采编流程泛媒体化等新形势下新闻采编工作所具备的新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借鉴国内外优秀的采编技巧, 基于理论学习对固有采编技巧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与实践及不断迎合外在形势的变化, 对固有的采编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调整等有效提升新闻采编技巧的途径, 以期为提高新形势下新闻采编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闻,采编技巧,提升途径

参考文献

[1]郑雷.关于新闻采编的常见技巧探讨[J].中国报业, 2012 (22) :116.

[2]马鑫.新闻采编人员素质浅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06) :40.

新形势下新闻采编工作 篇11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技巧

近年来,广播电视等媒体快速发展。广播电视承担着为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可靠新闻信息的重要功能,有利于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新形势下,公众对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因而相关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掌握一定的采编技巧和手段,以提高新闻采编工作效率,推动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深入开展。对此,相关从业者有必要深入分析和掌握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

1 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特点

在新形势下,社会公众对广播电视新闻信息内容有着更高的要求,对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增加其工作难度。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要更好地开展工作,有必要对新闻采编工作特点进行有效分析,进而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有效技巧更好地开展工作,以提升工作效率。首先,在新时期背景下,新闻采编的信息来源和渠道更加多样化,为新闻采编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工作机遇和信息来源。在实际工作中,新闻采编人员获取信息的渠道尤为重要,只有通过良好的渠道,才能使新闻采编人员获得更具价值且真实的新闻信息内容。由此可见,采编人员在新闻信息采编的过程中,应该对各信息真伪性进行辨别,以获取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其次,新闻信息内容的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如手机、互联网等,都能够直接对新闻内容进行快速传递,而社会公众可以对新闻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1]。

2 掌握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技巧的必要性

对于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而言,掌握良好的采编技巧和有必要。首先,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媒体市场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这对于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时机遇与挑战并存,相关工作人员只有把握住发展机遇和积极应对挑战,才能推动广播电视媒体的良好发展。所以,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应注重工作技巧,巧用工作技巧,为广播电视媒体发展提供新思路。其次,在广播电视发展进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采取良好的新闻采编技巧,以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为真实可靠的信息内容,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由此可见,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掌握工作技巧具有必要性[2]。

3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技巧分析

3.1 创新新闻采编工作方式

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把握采编技巧,创新采编工作方式。通常,要确保广播电视新闻信息内容的真实性有效性时效性,采访是新闻采编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既有助于采编人员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又能促进采编人员创新工作方式进行。所以,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积极创新采编方式,以更为灵活地应对新闻采编内容,进而进行更加真实的报道,满足受众的新闻信息需求。新闻采编人员在开展工作中,应注重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受众进行启发性引导,使受访者能够针对采编人员提问而回答问题,以提升采编工作效率。

3.2 从民生视角出发

在新闻采编过程中,采编人员要从民生视角着手,采访报道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新闻信息,这样既能吸引社会公众的眼球,又能引导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关注民生,为改善民生服好务。民生是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的,也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因而从该方面出发,进行新闻信息的采编和报道,可以增强采编工作的效果和效率。采编人员是广播电视媒体传播新闻信息的重要主体,必须树立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以更好地开展采编工作,更好地报道民生问题。由此可见,我国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掌握采编技巧,并从广大人民最为关心的问题着手,积极为社会公众传播信息和新闻。

3.3 找准切入点

新闻采编工作中,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应找准切入点,并根据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以推动采编工作的深入开展。所以,采编人员应立足于调查和研究,从社会公众的需求角度出发,并对相关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并做有针对性的报道。另外,在实际新闻采编工作中,采编人员应注重社会各阶层人员之间的差异问题,进而采取差异性的方式做好采编工作。

4 结语

上一篇:巷道超前探测下一篇:筹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