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督查工作(精选9篇)
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督查工作 篇1
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督查工作
近年来,督促检查工作以其不可代替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企业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显示出极其旺盛的生命力。我们郑煤集团铁运处办公室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正确分析督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探索督查工作规律,把握督查工作特点,完善督查工作机制,创新督查工作方式,围绕“坚持三个原则、把握三大方法、处理四种关系、增强五种意识”,转变思路,突出特色,紧扣重点,开创了督查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三个原则,把握督查工作的切人点
督查工作是办公室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如何把常规性工作做出新意,是我们做好督查工作的切人点。在实际工作中,一要坚持服务中心原则。督查工作面宽量大,抓不住重点,就显不出力度;抓不住关键,就抓不好落实;攻不破难点,就推不动发展。督查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企业工作。督查前,根据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中心任务及时提出督查建议,协助领导制订预案,搞好各项准备工作;督查中,要安排和组织各项活动,协助领导收集整理情况;督查结
束后,要协助领导搞好综合分析,研究问题,并提出进一步落实中心工作的措施,为修正和完善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二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督查人员在全面系统地收集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对决策在贯彻落实中进展到何种程度,取得哪些成绩,还存在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这种判断必须客观公正,不带个人偏见,不唯心唯上,不弄虚作假,没有主观片面性。在向领导反映情况时,必须真实客观,秉公直言,有喜报喜,有忧报忧,既肯定工作中的好做法、好事例,又要如实报告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敢讲真话,敢报实情;在写督查报告时,少用模糊的语句,旗帜要鲜明。三要注重实效原则。督查人员要把抓落实、重实效作为督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督促检查工作中,始终讲效率、求质量、重效果,着力推动领导决策落实,不走马观花,不摆空架子;督查过程中,要事事抓具体,不管大事小事,一经安排布置,就立即催办,做到桩桩有着落,件件有结果;改变单纯靠“文来文往”的做法,在加强督查调研和检查上求突破,把转办、协办和自办结合起来,把听取汇报和深人查证结合起来,切实形成“议而决、决而行、行必果”的督查工作运行机制。
二、把握三大方法,选准督查工作的着力点
为了更好地发挥督查作用,提高督查实效,近几年来,我们在探索督查规律上出主意、想办法,有效地促进了督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分项督查。领导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下达后,督查
人员根据领导意图,及时拟定督查方案,进行分解立项,确定完成时间和责任人,做到任务量化、责任明确、要求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严格按照督查方案,按期进行督促检查。对工作完成得好的要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完成得相对差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其查找原因,限期进行整改,以此形成奖优惩劣、奖勤罚懒的良好工作氛围。二是跟踪督查。根据企业决策实施的进展情况,协调组织有关部门组成督查组,选择关系全局的焦点问题、工作落实的难点问题和执行中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开展调研,对重点问题进行解剖分析,进行跟踪督查,重点调查下级部门在贯彻落实决策的过程中,基层干部群众对决策的反映、意见和要求,影响决策落实的主要问题以及进一步完善决策的建议等,然后向领导写出督查报告,促进决策落实。三是专项督查。重点围绕领导的重要批示,建立健全“批必查、查必果、果必报”的专项查办运行机制。
三、处理四种关系,找准督查工作的关联点
近年来,我们转变工作思路,紧扣督查工作主题,突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一是处理好全面督查与重点督查的关系。督查工作既要注意从工作全局出发,认真抓好一般批办事项的落实,同时又要注意加大力度抓好事关全局的领导和职工都十分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做到重点突出,顾全大局,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我们坚持从职工来信来访案件以及领导讲话中捕捉督查重点,如职工上访反映负担过重的问题较多,那么
督办重就应放在增加职工收入上等等,依据这些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确定督办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处理好决策督查与开展专项查办的关系。决策督查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涉及到方方面面,单靠督查工作人员是难以完成任务的,必须改变办公室独撑督查工作的格局,加强组织协调,依靠各职能部门开展合成督查,形成上下配合、左右协调的大督查格局。三是处理好实施决策和完善决策的关系。推动企业决策的落实,使其达到预期目标,这是企业督查的真谛所在。但决策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新的情况:有时职工创造的新事物、新经验会使决策的内容日趋丰富,比如铁运处各项制度汇编,因此需要对原来的决策进行充实、完善;有时实践中发现一些始料不及的情况,使决策中的部分内容不切合实际,需要调整或改变,比如雨季三防铁路抢险预案。因此要求企业督查人员不仅要为决策的实施出力,而且还要做好决策执行的跟踪督查,为完善决策多出主意、多做工作,为我处各项工作日趋成熟奠定了条件。四是处理好报喜与报忧的关系。我们在向上反映情况时,真实客观,秉公直言,有喜报喜,有忧报忧,既要肯定工作中的好做法、好典型,又如实报告工作中的不足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敢讲真话、敢报实情,敢于反映决策中不落实的问题,让领导掌握了真实全面的情况,受到了领导的好评。
四、增强五大意识,抓住督查工作的根本点
近年来,我们围绕“增强责任意识,树立铁运形象”的主题教育,狠抓督促检查,使各项重大决策在全处得以迅速贯彻落实。一是增强主动意识。督查人员对督查工作必须具有积极主动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平时应努力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在复杂的事物和有关材料中发现问题。对于听到、看到的那些具有较大影响、需要立项督查的问题,要主动地、及时地做好摘记整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呈请领导同志阅批后进行督查。二是增强创新意识。督查过程中,有时会遇到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督查人员要做到既坚持按领导批示意见办事,又要在不违背领导意图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转办、催办、核查结果等环节上,多动脑筋,大胆提出一些新的思想和具体处理意见,以确保领导同志的每一个批示既能真正落到实处,又能获得最佳的效果。三是增强原则意识。凡是能列为督查的事项,往往都是事关全局或领导同志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法规做出的决定,能否使之全面贯彻落实,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利益能否得到维护,关系到职工群众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关系到企业领导的权威,也关系到企业领导者本人的威信。从事督查工作的人员如果是非观念不强,放弃原则,不但自己的工作不能奏效,而且还会有损于企业及企业领导的形象。四是增强协调意识。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和看待事物的多角度,更由于一些单位及地方局部利益的差异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出现分歧,上级某些政策和决策在企业贯彻落实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这就要求督查人员必须
冷静地思考并进行一些卓有成效的协调。五是增强实效意识。企业督查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要保证企业领导同志交办的事项真正落到实处。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督查过程也是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的过程。凡被列人督查的事项督查人员必须保证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督查工作 篇2
女职工是企业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做好新形势下的女工工作,切实维护好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女工工作面临的新的机遇和迫切任务。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女职工工作,切实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女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企业的振兴和发展,笔者浅谈一些自己的见解。
1 做好工会女工工作,重要的是做好女职工的维权工作
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公司党委十分关心的事情,也是广大女职工普遍关注的问题。做好女职工维权工作的目的在于使女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恩格斯说:“劳动妇女,由于她们的特殊生理机能,在劳动过程中需要特殊保护。”要研究女职工的生理特点与从事工作的关系;总结女职工的工作规律。要想调动和发挥女职工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维护女职工在生产、生活中的合法权益,保障好女职工的切身利益。
如何使女职工的权益得到保护,使女职工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山西汾西曙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女工维权方面紧紧把握以下几个重点。一是加强领导,形成党政工齐抓共管的格局,成立了曙光煤业公司女工委员会,使女职工在生活、工作中遇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最大限度地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保护、调动和发挥女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女职工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立足本职,学赶先进,多作贡献。二是在全体女职工中开展普法教育,重点学习《劳动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等法规知识,开展“法规知识竞答”活动,以家庭为依托把答卷的过程变成学习、领会、掌握和运用法律的过程,通过学习宣传增强女职工对法律法规的知晓程度和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三是保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要从尊重和保障女职工的利益出发,不断调动和发挥女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客观需要出发,维护女职工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劳动工资、医疗保险和家庭权利等方面的特殊利益和合法权益。四是求真务实,建章立制,严格规范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内容,依照《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等专项法规,具体规定了女职工在婚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和引流产的休息、休假时间,协助企业执行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标准,改善女职工的工作条件,使女职工的特殊权利得到了保护,解决了她们的后顾之忧,深受女职工的拥护和赞扬。
2 做好女工工作,关键在于提升女职工的素质
要使女职工适应新的形势,应对新的挑战,真正发挥其“半边天”作用,关键在于提高女职工的素质。
一是注重提高女职工的自身素质。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女职工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二是加强“四自”教育,增强女职工的自信心。要以开展“四自”教育为契机,针对女职工的特点,经常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从增强女职工自信心着手,教育引导女职工彻底摆脱旧的传统观念束缚,帮助她们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在不懈追求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女职工的业务素质。知识就是力量,要使广大女职工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尽快提高女职工的整体素质。工会女工委作为女职工组织,应该当好女职工的“娘家人”,在提高女职工素质上下功夫。做到坚持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习,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女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举办女职工培训班,对女职工进行新技术、新知识的系统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女职工的业务素质,把女职工培养成为新时期建设所需的合格人才。
3 做好女工工作,最有效的途径是以工会为中心创新活动形式
女工工作是在工会领导下开展的,本身就是工会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女工工作不能脱离工会工作而独立开展。做好女工工作,首先要抓好工会工作,只有切实树立起工会的权威,使工会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女工委才能成为女工的娘家,女工工作也才能顺利开展。
在煤炭企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组织女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是提高女职工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是发挥工会女工委员会组织作用的重要形式,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源泉。怎样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女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是新形势下女工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一是加强思想理论道德建设,注重增强女职工的危机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激发她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营造和谐愉快、紧张向上的工作氛围,使其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利用《曙光之声》、职工文体活动、培训班、演讲会、座谈会、典型经验介绍会等多种形式对女职工进行教育,使广大女职工踊跃参与到活动中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三是组织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在全体女职工中开展争创“五好文明家庭”、“巾帼文明示范岗”,争做好女儿、好媳妇、好婆婆等活动。四是开展业务技术比赛,使广大女职工刻苦钻研,努力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女职工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号召全体女职工积极投身到企业文化活动中,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文艺小分队和各项体育比赛。
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篇3
关键词:新形势;转型时期;群众工作
一、新时期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一)体制转型时期群众工作面临的新变化和新挑战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改变的不仅是经济运行方式,而是整个社会的发展逻辑,需要和利益成为人们一切行为的起点和出发点。
社会转型时期,利益矛盾、利益冲突成为制约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及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关系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和无序化的趋势显著增强;第二,不同利益群体在形成中凸现博弈的力量;第三,利益分配关系失衡,利益群体分化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第四,利益冲突的潜在风险扩大,无直接利益冲突成为社会矛盾的新警号。
(二)网络时代群众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正在改变社会。既改变着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和思维方式。互联网政治的应运而生正改变着执政党的群众工作方式,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新方式、新途径,值得加以重视。
(三)群众工作自身存在的新问题
第一,群众工作价值目标“务虚”与“务实”的冲突。我们在做群众工作时,往往只追求一个统一性的目标,这与群众关注的“务实”热点和价值选择必然存在冲突。
第二,群众工作主体“一元”与“多元”的失衡。人民群众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提高和新的社会主体大量涌现,导致了执政党和人民群众主体关系“一元”与“多元”的失衡。
第三,群众工作方法“单一”与人民群众需求“多样化”和社会矛盾“复杂化”相脱节。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多样、多层、多变的,社会矛盾是错综复杂的,片面追求群众工作方法的统一性是不可取的。
第四,群众工作运行机制“行政权力机制”与“民主自治机制”的摩擦。目前,以“行政权力”为特征的群众工作运行机制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以“民主自治”为特征的群众工作运行机制也正在形成,因此摩擦在所难免。现实中基层政权的公信力、凝聚力和号召力逐渐弱化和大量流失,部分基层干部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和政绩工程屡禁不止,导致党群之间、干群之间产生隔阂,形成结构断层,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二、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对策
(一)确立新型的党群关系
新时期,党群关系应该从过去的只强调服从管理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重新确立平等的关系,从而使执政党做到与群众权力共生,成为群众的利益代表而非对抗者。
(二)牢牢把握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切入点、着力点
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要善于从大多数群众反映最强烈、意见最大的问题,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矛盾的聚焦点以及群众自己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出发。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愿望,关心群众的疾苦,扎扎实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民情民意诉求渠道不畅通、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等问题。
(三)具体对策
1.价值目标由“务虚”向“务实”的转型。实现由理想目标向具体目标的根本转变;由统一化、雷同化、固定化目标向层次化、个性化、多元化目标的根本转变;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目标的根本转变。
2.对新时期群众工作主体的重新界定。执政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是“主体之间”的“平等”关系。不同的利益群体、社会阶层、社会团体应成为不同的群众工作主体。总之,执政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是和而不同、互补共生的和谐关系。
3.实现群众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变。由感性化向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根本转变;由随意化向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根本转变;由主客二元化向主客一体化的转变。
4.工作方法的丰富创新。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方法应该向个性化、多样性、动态性、全面性、综合性和有效性方向发展,做到结合渗透与教育引导、沟通协商与群众自治、依法办事与以德教化、政策引导与制度规范、社会救助与典型示范的相结合。
5.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型群众工作模式。应努力形成“党委领导和引导、政府负责、群众主体、社会协同、多方参与”,以“社会管理”为主要功能的群众工作模式。其关键在于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廉洁高效政府。
6.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群众工作新机制。形成党群之间、干群之间、上下级之间平等交流、相互协商的群众工作沟通机制;形成群众工作主体间的良性互动、互補共赢机制;形成不同群众工作主体间相互包容、和谐发展机制。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仅有赖于经济的发展、体制的变改、政策上的调整,也有赖于群众工作的加强。我们党在群众工作方面一直有着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要做好今天的群众工作需要在群众工作的体制、方式、方法甚至观念上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才能依靠广泛深入的群众工作去凝聚人心、组织力量,发展好我们的事业。
参考文献:
[1]王凤青,王培芝.群众工作运行机制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2]王培芝.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价值定位[J].青年记者.2011,(8).
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督查工作 篇4
近几年,企业保卫工作不论是在目标、任务、工作、内容还是在面临的工作环境和对象等方面,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结合实际,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才能紧随形势发展的需要,才能有力地维护厂区社会治安稳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证,才能和企业的发展相适应。为了做好今后的保卫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主动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开创一个保卫工作新局面。笔者认为应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从以下几方面去深入开展工作:
一、保卫干部要切实转变观念、主动面对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克服种种困难,立足于自己,不等、不靠,主动面对工作。要深入工作第一线,参与现场管理,充实安全防范力量,克服被动服务的思想观念,主动去了解、掌握基层一线的工作新动态,为正确处理问题以提供帮助。
二、必须打破纯粹治安工作的模式,建立以安全保卫为核心的综合服务新机制。引入竟争机制,建立“庸者下、能者上”的优胜劣汰的上岗制度。对每一个保卫人员必须明确责任,加强考核,把岗位责任制真正地落到实处,通过健全和完善奖惩机制,充分地调动和促进每一个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保卫业务管理工作推行文明化。保卫人员应使用规范的工作文明用语。处理问题应耐心细致,服务热情,树文明工作的典范,这样才赢得员工及家属的尊敬和爱戴,以便于工作的开展。
四、保卫工作要注重实效、求得上级党政领导、兄弟部门及职工家属的更
多理解和支持,促进保卫工作全面发展。特别是与信访工作紧密结合,牢固树立“稳定高于一切,稳定压倒一切”的理念,抓基础,热情对待来访;抓学习,依法解决问题,抓调研,讲奉献,人性化、亲情化解决职工群众的合理诉求,将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五、加强保卫科与派出所之间的合作。近年来,保卫工作由于体制发生了变化,公安从国有企业脱钩、公安与内保职能有了明显的划分。对于企业内保工作来讲,当务之急是尽快打开治安保卫工作的新局面。这就客观要求保卫干部及时转变观念,正确对待和处理好保卫科与派出所之间的关系,树立“和则两利”的观念,真正从维护辖区治安稳定这个大局出发来思考问题,加强合作,把两股力量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构建一加一大于二的双赢格局。逐步建立和完善平等协商机制,为双方合作共事提供平台。
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督查工作 篇5
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为经济困难的公民免费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制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健全和完善,国民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公民民主意识与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迫切地需要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的服务职能,做好新形势下的法律援助工作。下面我们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法律援助工作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我国已加入WTO,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旧的经济体制被打破,新的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各种矛盾纠纷随之大量产生,因此,百姓打官司的情况随之增加。分析矛盾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更好地为当事人服务。人民内部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在新的历史时期它之所以由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有其深刻的客观必然性,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集中反映。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规律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明显特点:
第一,多发性。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中,必然触及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各种矛盾纠纷的触发点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愈益显露出来,突出地表现为“五个明显增多”:一是干群之间的矛盾纠纷明显增多。矛盾纠纷的主体已由过去主要是群众之间转变为干群之间。二是涉及经济利益的矛盾纠纷明显增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主要体现为经济关系,经济体制的改革、利益格局的调整、分配方式的变化,容易造成集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纷争和经济矛盾。三是涉法性矛盾纠纷明显增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立法工作已经驶入快车道,法律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实质上表现为不同形式的法律关系,矛盾纠纷越来越多地涉及到法律问题。四是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明显增多。因职工下岗等引发的诸多矛盾呈上升趋势。五是赡养、婚姻纠纷增多。因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一部分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倾斜,道德滑坡,不养老的现象普遍增多;由于喜新厌旧,第三者插足等原因引起的婚姻纠纷也大量增多。
第二,易激化性。由于房屋拆迁、职工下岗、工资不能及时发放等原因引起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受到冲击,导致心理失衡,情绪不稳定,容易发生过激行为。
第三,复杂性。许多矛盾纠纷涉及多个主体、多项因素、多种问题,有的甚至是跨地区、跨部门的矛盾,人多面广,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由于少数干部官僚主义作风严重,许多问题往往不能够及时得到解决,久而久之,在群众中产生了“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心理,更容易使矛盾纠纷复杂化。
第四,群体性。因企业改革、市政建设征地拆迁、拖欠职工工资、干部经济不清以及执法、司法不公等原因,引起局部地区部分群众不满,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不能及时得到妥善解决,由共同的利益所致很容易聚集请愿、上访甚至聚众闹事,引发围攻党政机关、堵塞交通、妨碍执行公务等群体性事件,对社会造成大的危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大量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总体而言,它是各种主客观因素
长期积淀、相互交织、碰撞的结果。我们认为,较为直接的原因有:一是改革措施不够配套。在社会转轨变型时期,旧的体制被打破,新的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在推进改革、贯彻执行政策和法律的过程中,某些环节的运作时常异化,发生现实与理论、法律与政策的撞车,当社会压力过大、人们的情感难以承受时,就会引发各种矛盾纠纷。如城市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改革配套措施不能及时到位,居民的基本利益受损,必然引起群众尤其是下岗职工的不满,对立情绪加剧。二是经济利益驱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利益格局的调整中,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好改革的力度、速度与人民群众的承受程度的关系,不能及时做好疏导教育工作,群众就会不理解,产生抵触情绪,一有人调唆,就会采取聚众闹事、集体上访等方式找党委政府要“说法”,或发泄不满情绪,引发社会矛盾。三是基层工作薄弱。政治、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客观上要求党政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相应转变。四是法制建设滞后。由于我国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备,在某些方面和环节出现法律真空,社会法治化水平不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执法犯法的现象时有发生,引发和激化了社会矛盾。五是思想建设软弱。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有的地方只注重物质文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不重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文化阵地建设,腐朽落后的文化糟粕和精神垃圾乘虚而入,蔓延滋长,严重污染了社会环境。人心不齐,社会风气不正,极易产生各类矛盾。
综上,不管是哪类矛盾,不管其成因为何,归根结底还是围绕着经济利益产生的,而在各类矛盾中,处于劣势的,恰好是经济比较贫困的弱势群体,因此,发挥司法行政的服务职能,广泛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才能发挥好司法行政的服务职能,更好地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全面加强法律援助中心建设。新形势下,我们应着眼于提高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效能,在加强规范化建设上下功夫,按照“硬件要硬、软件不软”的要求,狠抓法律援助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健全工作体系,完善制度措施,强化运行机制,实现四个方面的规范化:1.组织机构规范化。认真构建和完善法律援助中心的组织体系、人员组成以及内部机构设置等建设,使之真正体现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工作特色。2.业务工作规范化。严格按照规定的职责范围承办业务,开展工作,这是法律援助中心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尽快建立科学的工作运转机制,包括建立健全案件受理、调查取证等规章制度,使之程序规范、高效运转。3.中心管理规范化。制定完善业务承办、岗位责任、考核评比、监督制约、档案管理以及奖惩等制度和措施。4.设施装备规范化。根据工作需要和客观条件,制定相应的标准,加强办公用房、办公手段等硬件建设,并不断予以改善。
二、全面提高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队伍素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名合格的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体能素质等从业素质。1.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场无私奉献的精神,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心里装着群众,急当事人所急,真诚实意地为弱势群体办实事、办好事;只有这样,才能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担风险,尽心尽力做好法律援助工作。2.有良好的品行。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必须遵纪守法、严于律己、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廉洁奉公。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才能取得当事人的信赖。3.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政策水平。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评判是非的根本标准,是统一各方当事人认识的基础,熟悉掌握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前提。如果不懂现行法律、政策,即使具有良好的品质和高度的责任心,也不可能正确地做好工作。提高法律援助工作人员队伍素质,首先,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大对法律援助组织建设的指导力度,定期对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上级司法行政机关有关的工作方针、政策,分析形势,讲评工作,树立先进典型,推广好的做法,从而不断增强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引导他们以满腔热情的工作态度,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任劳任怨地做好工作。其次,开展业务培训。司法行政机关应每年对法律援助工作人员进行一次集中业务培训。可聘请律师、法官等专业人员授课,认真学习《民法通则》、《婚姻法》、《合同法》以及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培训要力求做到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四是要加强自学和实践锻炼。综合素质的形成还要靠本人平时不断地积累和培养,因此,作为一名法律援助工作人员要加强自学,除了努力学习政治、法律和业务知识外,还要学习了解与法律援助工作密切相关的各方面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要结合工作在实践中边干边学,掌握工作程序和方法,使自己成为一名新时期合格的法律援助工作人员。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安全工作 篇6
——谈全县校园安全工作的几点新思路
我县教育有过辉煌的昨天,但不紧不慢的自然发展,已使得我县教育逐步落后于周边,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速度达不到老百姓的期盼值。目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我县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首要目标。无论是学校的管理工作、德育工作,还是教育教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甚至看似无关紧要的后勤、总务工作,都要围绕怎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
一直以来,安全是学校工作的生命主线,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确保学校安全稳定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先决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是开展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关系。作为局安全科,如何将校园安全工作更好地为提升教育教学的服务,让学校既重视“平安校园”,又能潜心教学工作,做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兼得的良好局面,是我们需要面对的课题。
一、校园安全工作面临的瓶颈
一是由于校园安全工作的日趋成熟,像校园安保设施配备、食品安全工作、交通运行状况等逐步形成一定的模式,日常运行步入正轨,容易使学校产生懈怠心理;二是近几年,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校园突发应急事件逐渐减少,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容易使师生产生定势心理;三是校园各类活动、考核次数频繁,学校疲于应付,容易产生浮躁心理;四是学校不断重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对教师业务的考核,容易疏忽对师生安全教育方面的工作,产生偏爱心理;五是在各类安全工作自查、检查、督查不彻底,检查后反馈不及时,反馈后整改措施不到位,事故责任追究不落实等情况使学校安全工作存在侥幸心理。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校园安全工作的开展。
二、下一步安全工作思路
校园安全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不矛盾,不冲突,都很重要,因此,要二手抓,二手都要硬。因此,在我县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下阶段,校园安全工作必须围绕对于“有没有规划重点、是不是落实到位、效果好不好”的思考,按照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化、精细化、特色化”的“三思三化”的操作模式,为实现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新崛起提供有力保障。
(一)提前规划,重点部署,校安工作实现制度化
由于校园安全工作的特殊性、时效性,对于上级有关部门下发的有关文件,教育系统经常出现临时通知、连续发文的情况,学校期初原定的安全工作计划有时难以实施,出现来什么文件举行什么活动的现象,整个学年安全工作无重点、无规划,随意性大的特点。比如,今年4月份的H7N9人感染禽流感防控工作;10月份针对台风“菲特”的防台抗台工作等,都是在全年安全工作计划之外的。
如何才能逐步实现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机制,并形成良性循环,使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得以不断健全?
一是健全制度建设。下阶段,将通过“平安校园”考核,日常检查等机制,进行重点检查制度落实情况。改变原有“制度上墙无人看“、“制度成册无人管”、“制度过期无人改”的局面,对于涉及校园安全工作的制度,必须努力做到全面、细致、便于操作、符合实际。通过建章立制,确保学校各项安全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做到违章必纠,不留盲点,不出漏洞,推进学校安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二是合理规划活动。学校年初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工作计划,留有空间和时间合理安排临时性主题活动。在不影响全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情况下,整合有关安全工作、德育方面的活动,不多占时间,不增加额外工作量。每次活动都有计划、实施过程、总结。尽量做到活动“少而精”。
三是突出工作重点。安全工作应该做到“有的放矢”。教育局、学校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年初布置工作任务,全年安全工作要突出重点。比如,有的学校可以通过一年的时间重点改善校门口交通拥堵问题;有些学校可以将提升食堂量化等级作为工作重心;有的学校可以开展消防安全宣传作为全年目标工作。不同学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一个学校每年的安全工作重点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学校领导考虑学校针对安全方面“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可以几年定一个重点,也可以一年实施几个校安工作重点项目。
(二)排查隐患,靠前督查,校安工作实现精细化
在学校的走访中发现,大部分学校都开展了领导、教师值日、值周等值班制度,对于学生安全管理也不断推出新的方法,总体效果也还可以。但出现的问题是,一是值日的教师、领导对于管理有些方面出于应付,在检查过程中不能发现问题,发现不了问题,发现问题不汇报、不处置等情况,有精细化管理的人,没有精细化的落实。出现这些情况一方面是思想懈怠,管理不到位;一方面是专业知识欠缺,对于隐患发现不了。
如何真正做到校园安全管理精细化?
一是营造精细化管理氛围。下阶段,将通过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逐步形成“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的学校安全工作精细化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安全常规工作“六个一”制度,即:每日一记录、每周一汇总、每月一通报、每季一督查、每期一分析、每年一考评。努力在提高学校安全管理上求实、求精、求细、求新取得新成果,增强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实效性
二是落实精细化监督检查。为切实做好学校和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教育局将会同安监、公安、卫生、交通、防疫、工商、食药监局等部门深入各学校经常性地进行督促检查。对认识到位、行动迅速、措施落实、成效明显的,给予以通报表彰,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要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做到“一般隐患,处理不过晌;较大隐患,处理不隔天;重大隐患,上报沟通抢时间”。要做到隐患排查积极主动,问题解决及时高效、不等不靠,确保安全管理工作卓有成效,为全县教育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是执行精细化考评制度。严格执行安全责任追究制,严肃处理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等、靠、推、瞒”等现象的单位和个人,在平安校园考核中扣分、通报;对因管理不力、麻痹大意或渎职造成的安全事故或在社会上产生恶劣影响的重大刑事案件,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纪律规定,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精益求精,凸显亮点,校安工作实现特色化
一些学校都是平时的安全工作也是比较重视的,但具体做了哪些事情要么是介绍不清楚,要么是流水账汇报;一些学校重视自己的教学特色、体艺特色,但对于安全工作重视不够。
那么,如何来体现校园安全工作特色,突出安全工作的亮点? 一是与本校特色相结合。每所学校用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结合实际,以原有的体艺特色为载体,开展特色化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比如,有校车的学校,可以利用校车为平台,宣传交通安全知识;食堂内安装摄像头的,食堂管理工作比较好的学校,可以以“阳光厨房”、食品安全教育为亮点工作;有鲜明的特殊校园文化,如剪纸、陶艺、竹文化等,丰富安全工作的内容和内涵。
二是与教学常规相结合。把安全管理与教学常规管理有机结合,坚持把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贯穿于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始终。做到安全教育课的教师、教材、教参、课时“四落实”,考核与主要学科考核同等对待;与课堂教学管理结合。要求每堂课前教师必须认真清点学生人数,对未到课学生进行登记并及时报告,对课堂上出现的异常现象和突发事件进行报告或处理,凡不按规定履行职责的都将受到相应处罚;同时把安全教育效果检测与学生素质检测结合。
三是与德育心育相结合。在抓安全工作的时候,针对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外来务工子女等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生理、心理变化迅速的特点,广泛开展了谈心交流、家访、心理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教师通过师生对话交流本、周记、师生通讯录等多方面保持与学生的联系,及时给予学生心理帮助和指导。通过设置心理信箱,开通“阳光热线”等形式,对于问题学生,得到老师及时有效的解答、指导和帮助。学生拥有了健康和谐的心理,减少了安全隐患,有效地避免了因心理障碍引发的安全事故。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女工工作 篇7
今天, 女职工都身兼家庭和社会职能, 在与男职工一起为企业做贡献的同时, 还要生育后代操持家务, 比男职工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体力, 这些致使女职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我们应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 教育和引导女职工认清自身的价值和地位。
第一、强化政治学习, 增强女工主人翁意识。通过灌输先进思想, 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并结合企业改革的发展要求, 让其懂得, 改革是历史的必然、发展的需要。改革意味着调整, 触及女工个人利益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服从全局利益、正确对待个人得失, 成为女工思想意识的主流。要引导女工以做主人的姿态、素质和行为, 投身改革洪流中, 体现出女工主人翁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做知识型技能型女性, 培养开拓精神。通过组织技术培训, 开展技术研究和攻关, 引导广大女工立足本职、钻研技术、赶超先进, 不甘落后的精神, 同各种劳动竞赛结合起来, 同女工自学成材读书活动结合起来, 提升女工整体素质。
第三、创建文明家庭, 提高女工担当双重角色的素质。现代女性普遍担当着双重甚至多重角色的责任。压力表现在事业与家庭矛盾的协调上, 和生活与工作角色的转换上。要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 提倡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引导教育女工做事业的强者、合格的妻子、优秀的母亲、孝顺的儿女。
二、发挥工会维权职能, 保障女工合法权益
必须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保护好、维护好女工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劳动工资、医疗、保险和家庭的特殊利益的合法权益, 了解女工意愿、体察女工情绪, 尽最大努力为女工办事实、解难事、做好事。
第一, 围绕企业改革, 加大依法维权力度。要积极落实《劳动法》、《工会法》、《女职工权益保护法》等, 在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时, 代表女工利益, 将相关内容明确列入集体合同条款, 使女工特殊保护内容在集体合同中得以体现, 使维护女工合法权益在企业管理中有据可依。
第二, 教育女工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要通过组织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教会女工懂得自己的权利所在, 懂得如何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促进身心健康。
第三, 疏通女工参政议政渠道。要把维护女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要求纳入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之中, 坚持涉及女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要提交职代会讨论, 保证女工参政议政, 使女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四, 开展“春风进万家”活动, 做好困难女工帮扶工作, 解决好困难女工的生活实际困难。要关心爱护在合法权益容易受到损害的困难女工群体, 力所能及地为困难女工排忧解难, 帮助她们解决生活困难, 引导她们转变就业观念, 提高职业技能。
第五, 重视女工“四期”保护。定期组织女工健康检查, 监督检查女工各项保护规定的执行情况, 为女工举行健康卫生知识讲座, 积极推动女工安康互助保险的发展, 增强女工组织的凝聚力。
三、服务中心任务, 开创女工工作新局面
新形势下女工工作, 要树立“品牌”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 组织动员女工的能力、依法维护女工合法权益的能力, 以及女工组织自身创新发展的能力。具体从五个方面:
第一、服务企业工作中心。女职工是企业改革发展的主力军, 工作要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巾帼建功立业”活动, 充分发挥女工在“促改革、谋发展、做贡献、树形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第二, 突出女性特色。女工干部要学会从女工的特点、特殊利益、特殊需求出发, 确定工作的重点和工作方式, 发挥应有的独特作用。
第三, 增强创新发展意识。要善于思索, 勤于实践, 敢于创新, 在工作内容、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参与途径等, 积极探索工作新经验。
第四, 坚持求真务实作风。女工有什么要求、困难, 要尽心尽力解决, 积极反映女工心声, 切切实实为女工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第五, 教育女工维护企业稳定。要让女工充分认识到只有“大河有水小河满, 大河没水小河干”的道理, 只有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定和和谐发展, 女工的权益和利益才能得到根本保障。
总之, 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离不开广大女工的积极参与, 女工工作要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 组织动员广大女工, 立足岗位做贡献, 巾帼建功展风采, 开创各项工作崭新的局面。
摘要:在国企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 如何做好女职工工作对于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广大女职工, 增强女工主人翁意识, 争做知识型、技能型女性, 提高女工担当双重角色的素质;要发挥工会维权职能, 保护和维护好女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 进一步增强女工组织的凝聚力;要突出女性特色, 服务企业中心,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组织动员广大女工, 立足岗位做贡献, 巾帼建功展风采。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电力营销工作 篇8
关键词:电力营销 策略 新形势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c)-0206-01
现今,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是确保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在当今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经济背景下,供电企业需要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己任,为客户提供优良、持续、可靠的电力供应以及周到、细致的客户服务。电力供应是基础,电力营销是确保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供电企业需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努力改进服务质量,争取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1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能源方面的匮乏,造成供电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地步,这就造成供电企业在电力营销方面处于刚起步阶段甚至是空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我国的电能状况较原来有了大幅度的改善。现今,供电企业开始注重对于电力营销的投入,我国在电力营销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缺乏相应的电力营销的意识,原先的电力销售管理模式根深蒂固,未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将客户主体向市场方面转变,市场营销模式相对单一。供电企业应当认识到电力是一种商品,销售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供电企业需要及早转变为以市场为主的电力营销中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现今的电力企业在设备、管理以及流程上都与电力营销所要求的相去甚远,致使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无法正常展开。(3)由于供电企业在市场调查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致使企业无法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电力营销策略,致使供电企业发生决策失误。(4)未能建立起一支合乎要求的电力营销队伍。
2 提高电力营销管理的策略分析
现今,随着我国电力短缺的现状告一段落,电力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市场挑战,做好电力营销刻不容缓。在当今国家提出节能增效的大背景下,供电企业需要将电力营销的总体策略定位为:依托国家进行能源结构调整这一机遇,以市场为中心,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在做好工业用电这一蛋糕的同时,积极开拓以市政、商业以及居民用电这一消费市场,提高电力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2.1 做好电力营销的思想定位
电力企业在做好电力生产的同时需要抓住电力营销这一核心业务,积极开拓以市场为核心的电力营销新模式,努力做好电力生产与电力营销的有机结合。电力营销需要基于电网,通过技术支撑,依托于电子技术的进步,通过使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等技术,为客户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经济高效的用电服务。积极推进对于电力营销新模式的研究,建立起更为适应市场的电力营销体系,由原来的商业管理向市场商业化运作转变。由于能源问题是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事项,因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供电企业还需要受到政府的监管,需要在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自主的电力营销商业运作。
2.2 做好对于电力营销新理念的研究创新
做好电力营销工作需要一套规范的电力营销理论进行支撑,而考核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工作是否成功,是看其员工是否转变思想观念,建立起以市场为中心的为客户服务的思想观念。电力营销主要关注的是客户的需求,要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从客户端出发,研究客户的心理学,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需要注意客户需求与企业利润增长之间的平衡,企业营销活动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赢得客户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要牢牢把握住这一长期目标进行不懈的努力。由于电力营销的特殊性,因此,供电企业需要根据当今的经济形势进行适当的部门改组,建立起一个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任务的营销系统,加大市场营销部门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建立起一整套的电力营销新机制,通过采取统一协调、统一调配的方式来实现电力营销的整体化进程,而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程序需要依据这一原则,开展广泛的市场研究工作,为更好的完成市场营销工作而努力。
3 做好企业电力营销的相关措施
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与时代背景之下,电力企业要改变以往的被动等待的模式,而是采用主动出击的方式来推进电力市场向着更符合自身利益的方向发展。
3.1 做好对于环保能源的宣传推广
近些年来,国家积极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发展,而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最主要的就是要推进国家的能源结构的改革,电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符合国家对于能源的需求,由于是近些年来雾霾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半个中国的环境灾难,电力企业应当以环保作为大力开拓能源市场的契机,大打环保牌,使电力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这一观念深入人心。
3.2 提高电能的质量
近些年来,我国建立起了全国范围的电力配送、输送网络,使电力能够跨区域跨省市完成电力的大范围输送,但是在输送过程中由于输电段以及需求端等影响会对电能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加上一些装机容量不大、能耗过高的小火电机组更是使得电能质量受到一定的干扰。电力企业应当通过采用技术革新来完成对于现有老旧发电机组的现代化改造,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高其发电效率,将一些老、旧、小的发电机组予以关停,用更先进、更大装机容量的发电机组予以取代,来实现企业内部的成本降低。同时需要在供配电网络中采用现代化的调配方式,来优化调度,合理分配电网流量与流向,降低网损,提高企业的技术实力。
3.3 建立起更为灵活的价格体系
技术、服务于价格是一个企业中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供电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实时调整其价格策略,现今的电力市场的定价权仍然掌握在国家的手中,电力企业可以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通过采用较为灵活的方式来调高用户的用电的积极性,对于不同的用电用户需要根据其特点建立起不同的用电优惠措施,来增加其用电量。
3.4 做好电力技术对于电力营销的支撑作用
电力营销需要建立在完善的电力供电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建立起为完善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配电信息系统、呼叫中心系统以及客户服务管理系统等来实现对于客户用电信息的数据采集分析工作,对企业的决策进行支撑。
4 结语
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中的重要一环,随着经济的发展,供电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该文主要对电力营销的重要性以及提高电力营销的措施进行了介绍。
参考文献
[1]张平.浅谈中国企业的精细化营销[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6(5):113-114.
[2]何德浩.有關电力营销管理创新策略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0):19-20.
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督查工作 篇9
今天交流的内容主要有这样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开展民情民意联络工作的背景;第二部分是指导思想,第三部分是基本原则,第四部分是主要目标,第五部分是具体措施,第六部分是关于民情民意联络工作的组织领导。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是背景。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回顾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其中最为宝贵的一条经验,就是必须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90年来,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路线、群众利益,一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理念。对于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赢得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永远是最强大的执政能力,而脱离群众则是最大的危险。面对‚十二五‛期间的诸多考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这是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根本保证。
1937年3月,当谈到执政党与人民的关系时,斯大林曾经用一则希腊神话来比喻。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位英勇无敌的英雄叫安泰,是地神盖姬的儿子。他战无不胜的秘密武器在于,每当与敌人决战遇到困难时,只要往他的母亲——大地身上一靠,便获得了新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因此,任何敌人也不能战胜他。后来,敌人获知了这一秘密,便想方设法使他脱离和大地母亲的联系。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的阴谋终于得逞,把安泰举到了空中,架空了他,在空中把他扼死了。斯大林讲:‚布尔什维克也同安泰一样,其所以强大,就是因为他们同自己的母亲,即同那生育、抚养和教导他们成人的群众保持联系。只要他们同自己的母亲、同人民保持联系,他们就有一切把握,始终是不可战胜的。‛邓小平讲‚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也是说的这个意思。
历史,往往残酷无情,不堪回首。就在斯大林讲完安泰神话54年后的1991年,布尔什维克——这个苏联大地曾经的英雄儿子,这个曾经拥有1000多万党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大党老党,在其成立93年、执政74年之际,竟然像安泰一样被活活地扼死在了空中!一个神话破灭了。究其垮台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苏共背离了绝大多数民众的利益,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形成了一个既得利益集团,党变成了一个自身封闭的系统,成为凌驾于社会和人民群众之上的体系。这样,党内不仅极易滋生各种消极腐败现象,而且由于这种-2机制本身缺乏‚自下而上‛的监督,缺乏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能力,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僵化的体制,失去了解决自身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包括苏共在内的世界上一批大党老党丧权亡党的教训都说明,如果一个党脱离了它所代表的民众,从人民之中爬到了人民之上,就成了一个纯粹争权夺利的工具,由执政为民蜕变为弄权为己,失去了执政的坚实基础和丰厚资源,一到历史的拐点上,人民群众中的大多数便不投它们的赞成票,最终为人民所抛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我们才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党来自人民、代表人民这个定位,强调‚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强调‚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就是党的最强大的执政能力、第一执政能力。
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从理论上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在人民群众充分信任下执政的,执政后党群关系理应更加密切。但事实却表明,党在取得政权以后,不仅脱离群众的危险比未执政前大大增加了,而且脱离群众对于党和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比未执政前大大增加了。列宁是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经典作家,他曾尖锐地指出,对于执政的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那么,至关重要的是要搞清楚,最大危险从何而来?
第一,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权力的特点决定的。执政以前,在残酷的革命战争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党一旦离开群众,就无法生存。执政之后,党掌握了公共权力,其权力之大,可支配的资源之多,都是执政前所无法比拟的。一方面,这可以使我们党用手中掌握的资源,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公共权力一旦形成,就有可能成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公共权力的这种特性反映到执政党身上,客观上使得一些党员干部有了追求个人享乐的条件,特别是领导干部中的一些意志薄弱者,容易产生做官当老爷的官僚主义作风,产生不思进取、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有的人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个人捞取不合理的甚至非法的私利,以至发生贪赃枉法、索贿受贿、权钱交易、挥霍人民财富、腐化堕落等腐败行为。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指出:‚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起苦。‛‚现在的物质条件比那个时候好一些……为什么群众对我们还有那么多意见?这确实同我们脱离群众,特别是同高级干部脱离群众有直接关系。‛
第二,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内在动力有所松懈。这不是说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有什么变化,也不是说党不再强调密切联系群众了。实际上,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加明确强调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和这方面存在问题的严重性。20年前,邓小平就向全党敲响警钟:‚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于-4是,在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上,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在十六大报告中又有这样明确而严肃的表述:‚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但是,理论上的强调和人们实际努力的方向并不总是一致的,这里的关键是具体的制度和机制是否健全完善,是否能够把理论原则贯彻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只有一系列具体的制度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才有可能变成人们实际的行为准则。我们恰恰在这个方面做得不够,使理论上提倡的东西不能有效地落实到实际中去,无形中减弱了理论的说服力,也减弱了人们按照理论去行动的动力。
第三,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外在压力大为减弱。应该看到,一个政党在野时和执政后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几乎一直处于强大的国外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军阀的绞杀之中。血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自己要想生存和发展,只有唤起工农劳苦大众,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支持和拥护,除此之外,别无出路。在当时的险恶环境下,哪里的党组织和党员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赢得人民的支持,才有可能生存并发展壮大起来;相反,哪里的党组织和党员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就有遭受挫折甚至被绞杀的危险。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险恶环境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得以形成的外在因素。但执政以后,这种事关生死存亡的外在压力大为减缓甚至不复存在,脱离群众不会
马上有性命之忧了,于是有些人就开始怠慢群众,甚至筑起有形无形的墙与百姓隔离开来。
第四,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难度加大。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这种环境下,党员干部如何深入群众,全面了解和解决群众遇到的问题,比计划经济时期复杂了许多。此外,在改革开放条件下,诱惑越来越多,这也使党员干部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同时,人民群众的眼界和素质已有很大变化,民主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对党员干部的期望值和要求也大大提高,给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有人说,革命年代的共产党人具有天然的政治资本,即使有过错,老百姓也会原谅。而相比老一代共产党人,新一代没有赫赫战功,要想得到百姓认可和支持,只能依靠始终保持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靠不断创新的思维、科学发展的胆略,也就是依靠为公众服务的态度、精神和本领,才能获得人民的拥护。我们有些党员干部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即使有联系群众的主观愿望,但简单套用过去的办法并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结果群众还是不满意。同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一样,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拥护和支持,也是与时俱进的。过去拥护支持,不等于现在拥护支持;现在拥护支持,不等于将来拥护支持;总体拥护支持,不等于所有方面都拥护支持。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存在着一个对党执政的-6合法性的补充与转换的问题,存在着一个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再认可的问题。
现在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交通方便了,反而离群众远了;通讯发达了,反而和群众交流难了;干部文化水平提高了,群众工作的水平反而降低了‛的现象。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把‚四种危险‛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其中,‚精神懈怠‛就有对群众感情冷漠的问题,‚能力不足‛就包括不会做群众工作的问题,‚脱离群众‛就是一个到底站在群众之中还是站在群众之上的问题,‚消极腐败‛更是一个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毛主席说:‚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邓小平同志强调:‚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江泽民同志指出:‚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是我们最大最重要的政治‛。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今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所作‚七一‛重要讲话中,‚人民‛一词出现多达136次,几乎每一百字就要提到一次人民,通篇都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臵,通篇都贯穿‚人民‛二字。‚紧紧依靠人民‛、‚拜人民为师‛、‚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无论开篇,还是结尾,讲一个基本结论、两大理论成果、三件大事,讲成就,讲形势,讲考验,讲危险,都是站在最大多数人民的一边,提到人民的高度,始终从为人民的角度进行阐释和论述。
群众利益无小事。胡锦涛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告诫我们全党:‚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群众路线不动摇。胡锦涛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因为它在党的历史发展中具有永恒的价值,它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居于核心地位。
群众工作制度化。胡锦涛指出:‚群众工作是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领域各方面的经常性工作,采取临时抱佛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是做不好的,必须建立健全制度、认真执行制度,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做到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做群众工作‛,以开创群众工作常态化的新局面。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均进行了专题部署,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和胡-8锦涛7.1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8月17日,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做好新形势下民情民意联络工作的意见》,下面,就如何抓好贯彻落实与大家共同交流,供大家在今后工作中参考。
第二部分是开展民情民意联络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以基层党建工作为基础,以坚持群众路线、增强群众观念为主线,以进村入户访民情、扑下身子听民意、千方百计解民忧、办好实事惠民生为主要内容,以村(居)民群众为联系服务主体,构建村级组织与村(居)民群众之间的经常化联系、网格化管理和零距离服务的新型民情民意联络服务机制。通过开展民情民意联络服务,深化‚四帮四促‛和‚三个建设年‛活动成果,深入分析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全面准确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促进全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三是开展民情民意联络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以有利于联系服务群众为原则,把握村(居)民的需求和习惯,切实了解群众之所想、所需,紧紧围绕村(居)民关心的问题,以村(居)民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民情民意联络服务工作,切实增强工作的说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激发干部群众参与民情民意联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区别管理。坚持因人而异,区别联络服务对象,落实四类对象联络服务机制,对村(社区)内困难户、特殊群体、拆迁户、外来务工人员等不同联络对象,要制定个性化联络帮扶办法,有针对性地开展联络帮扶工作。
(三)突出重点。坚持以居住地管理为主,以村(居)民小组为单位,划分片区,以联系人定期走访村(居)民为主,重点做好联系、引导和服务工作。在收集记录民情时要做到‚十必报‛(联系户家庭和个人工作、生活发生重大变故必报;联系户有关意见建议必报;辖区环境不洁无序必报;发现新增孕妇必报;有关人员流动必报;群众病重住院必报;发生邻里纠纷必报;发生不安全隐患必报;发现不稳定因素必报;发现辖区内新的违章建筑必报)。
(四)注重结合。注重民情民意联络服务工作与专项工作相结合,以民情民意联络服务机制为有效载体,与乡(镇)、村(社区)综治、社会事务、计划生育、劳动保障及村务公开、党员管理等专项工作相结合。
第四是开展民情民意联络的主要目标
0力争通过2年左右的努力,达到以下‚四个更加‛的目标:
(一)服务更加完善。通过在乡(镇)建立民情民意联络中心、在村(社区)建立民情民意联络服务站和聘请民情民意联络员的方式,及时收集民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较为科学完善的民情民意联络服务体系。
(二)管理更加科学。突出人文关怀,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研究和分析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困难和问题,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作风在一线转变。
(三)参与更加广泛。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强化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各类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健全社会协同机制,完善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形成社会管理合力。
(四)社会更加和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和完善群众利益协调机制、群众权益保障机制、社会矛盾调处机制,使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进一步畅通,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推进顺利,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第五是开展民情民意联络工作的具体措施
1民情民意联络服务实行‚十个一‛工作机制,通过成立一个民情民意联络服务中心、明确一名民情民意联络服务员、勾画一张民情民意联络服务网络图、制作一张民情民意联络服务卡、公开一个民情民意联络服务专线、设立一个民情民意联络意见箱、召开一次民情民意联络服务分析会、配备一本民情民意联络服务日记本、组建一个民情民意问题解决团(组)、健全一套民情民意联络服务机制,用民情民意联络服务网络打造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连心桥‛,真正做到察民情、晓民意、解民难、聚民心。
(一)成立一个民情民意联络服务中心。为方便村(居)民随时来访,整合乡(镇)、村(社区)便民利民党务政务服务中心(站、点)资源,挂牌组建一个民情民意联络服务中心(站),围绕‚民情联络无遗漏、社会管理无盲点、为民服务无缝隙‛要求,主要负责本辖区内民情民意的收集、汇总、分析、督办、反馈等工作。村(社区)民情民意联络服务站每月向乡(镇)民情民意联络服务中心上报一次民情民意收集情况,重大问题、紧急情况要及时报告,必要时可直接报特区党建办及有关职能部门。涉及急、难、险、重等任务及处理突发事件,乡镇、村(社区)两级干部要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沟通、第一时间调处、第一时间反馈。
(二)明确一名民情民意联络服务员。乡(镇)、村(社区)民情民意联络服务中心(站)负责人同时确定为该民情责任区的民情民意联络服务员,负责收集、汇总上报民情民意,-12公布民困、民怨等。同时,各乡(镇)、村(社区)要按照‚自愿、义务、择优‛的原则,从长期在本辖区工作生活的老党员、老干部、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复退军人、创业致富带头人等人员中,选聘思想政治素质好、热心公益事业、公道正派、乐于奉献的同志担任联络员,并由乡(镇)颁发聘书,民情民意联络员原则上每个村(居)民小组要有1名。民情民意联络员主要负责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农业科技知识和国家法律法规;认真监督党的方针政策和区委政府重大决策在农村的落实情况;了解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及时反映村(居)民的意见、要求和呼声;及时发现村(居)民中存在的矛盾,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反馈工作;及时向村(社区)民情民意联络服务站报告民情民意收集情况;围绕农村中心工作,对村(社区)两委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等。
(三)勾画一张民情民意联络服务网络图。各乡(镇)民情民意联络服务网络由乡镇党委书记负总责,党委副书记具体抓,联系村副科级干部直接抓,乡(镇)以村(社区)为基数划分民情民意联络片区,村(社区)以村(居)民小组为基数划分民情民意联络小组,再分组标注出组长、成员、联户党员。形成上下衔接,左右互通的民情民意联络网络图,实施精细网格化管理。各民情民意联络员对所联络的村(居)民小组(或自然村寨)、农户数、困难户、党员数等进行详
3细标注。组长和成员人手一张,对所联系村(居)民情况做到熟记于心。
(四)制作一张民情民意联络服务卡。向本辖区内每户村(居)民印发一张民情民意联络服务卡,公开所属民情民意联络组组长、成员、联户党员姓名、职务、职责和联系电话等信息,方便群众办事和反映问题,让一张小小的卡片架起干群连心桥,切实为群众及时解决‚烦心事‛,架起村支两委和村(居)民联系沟通的桥梁。服务卡设计力求充满个性、主题突出,积极引导村(居)民为新农村建设出力尽责。
(五)公开一个民情民意联络服务专线。针对辖区内村(居)民不同群体,开通一个民情民意联络服务接待联系电话,由专人负责专线电话,耐心细致解答群众质疑;公布各民情民意联络责任区负责人及民情民意联络服务员联系电话,并保持24小时开机;各乡(镇)、村(社区)要搭借‚万村千乡‛网页工程,公开乡(镇)或村(社区)电子邮箱地址、‚QQ我村‛工作QQ,畅通民情民意反馈渠道,明确专人负责定时查看、梳理交办和回复,以便及时解决群众所遇到的愁事、烦事、难事,力争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打下基础。
(六)设立一个民情民意联络意见箱。乡(镇)、村(社区)以及各村(居)民小组要在显眼醒目的公共场所广泛设立民情民意联络意见箱,并明确专人定期开箱收信。村(社区)民情民意联络服务站,两委成员每天轮流接待群众来信-14来访,随时接受村(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制作规范统一的民情民意联络服务工作台账并由专人负责填写,做到‚五明确‛,即明确反映人、明确反映时间、明确反映问题、明确解决期限、明确解决建议。
(七)召开一次民情民意联络服务分析会。乡(镇)原则上每半月召开一次、村(社区)原则上每周召开一次民情民意联络分析会,对收集到的民情民意及时进行汇总分解,准确把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意见诉求,研究解决方案、商讨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部署,使民情民意分析过程真正成为党委、政府了解民情、体察民意的过程,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八)配备一本民情民意联络服务日记本。各乡(镇)、村(社区)民情民意联络服务中心(站)要为每位民情民意联络服务员配备一本专用民情民意联络日记本,通过召开民情民意恳谈会以及深入村寨、楼栋、院落、企业走访等多种形式,详细记录所联系村(组)、企业或户的生产生活情况、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民生、民困及群众意见、建议。
(九)组建一个民情民意问题解决团(组)。乡(镇)、村(社区)要结合本辖区民情民意联络工作实际,成立由乡(镇)党委书记、驻村领导、有关职能站所、村支两委主要负责人和民情民意联络服务员共同组成的突出问题解决团(组)。民情民意问题解决团组对收集到的民情民意,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梳理,逐项落实。村级能够落实的,由村(社区)
5党组织牵头协调抓好落实。乡(镇)能够落实的,由乡(镇)党委牵头协调抓好落实。需要由上级有关部门落实的,由乡(镇)按相关程序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负责协调落实,形成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矛盾不上交、问题不积压的格局。要通过召开通报会、发放反馈卡、设立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将民情民意落实情况及时向广大群众反馈,接受群众监督。
(十)健全一套民情民意联络服务机制。建立民情民意联络服务、收集、分析、恳谈、倾听、办理、反馈、考核奖励等机制,同时健全完善值班、走访、工作例会、联席会议、监督督查等工作制度,做到硬件设施齐全、制度规范上墙、服务环境良好、组织设臵科学合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第六是加强对民情民意联络工作的领导
(一)落实工作责任。开展民情民意联络服务工作,在区委的领导下,由特区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协调配合,乡(镇)具体组织实施。区直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结合实际,认真制定方案,抓好贯彻落实。各乡(镇)党委书记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切实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做到认识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要关心、支持民情民意联络员工作,采取分级培训、邀请参加各种会议等方式,提高他们政策理论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要适时组织召开民情民意分析会、现场会等方式,推进民情民-16意联络工作深入开展。2011年9月15日前,各乡(镇)要将实施方案报特区党建办。特区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民情民意联络服务工作纳入特区对乡(镇)2011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内容。
(二)转变工作作风。各乡(镇)、村(社区)党组织要站在全局和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民情民意联络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是变‚上访‛为‚下访‛。要把民情民意联络工作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访民情,听民意,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决策部署的重要依据,提高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凝聚广大群众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二是变‚指令‛为‚服务‛。要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开展党员公开服务承诺、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方式,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作用,提高群众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满意度。三是变‚被动‛为‚主动‛。要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态度,主动了解和分析群众的所期所盼,主动查找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切实把各种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减少群体性上访、超级上访等事件的发生。
(三)强化督促检查。为及时落实联络员反映的问题,特区党建办及各有关部门在问题的落实解决中要做到‚四
7查‛。一是组织自查。对联络员反映的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及乡(镇)、村(社区)就落实情况搞好自查,尤其是村(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最迫切的呼声、容易诱发事端的隐患等处理和解决情况及时查责任,看是否逐级落实,查进度,看是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查效果看群众是否满意,让部门单位自我加压切实解决好联络员反映的问题。二是跟踪督查。特区党建办、特区党委督查室、特区政府督查室及乡镇党委就联络员反馈问题办理情况,深入职能部门(站所)和相关单位进行严格督查,对进展缓慢、效果不理想的,通报批评并公开曝光直至问题彻底解决。三是个案专查。对涉及面广、群众意见大、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实行列管,对其进展情况实施个案专查。四是实地核查。特区党建办及有关单位部门就问题解决情况直接走访一线群众和问题当事人,实地核查议定事项落实情况,把群众是不是满意、是不是高兴,是不是放心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各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民情民意联络工作的督促、检查、指导,确保工作整体推进、特色突出、效果明显、群众满意。要建立月报、季报工作机制,各乡(镇)每月向特区党建办报送《六枝特区开展民情民意联络服务工作情况统计表》(见附件),每季度报送一篇分析报告。
(四)注重宣传推广。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宣传标语、宣传手册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民情民意联络工作的目的意义、进展情况、典型经验,-18为工作开展营造良好氛围。要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加强典型培育推广,建立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示范典型。要鼓励各地在工作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总结创新民情民意联络工作方式方法,提升民情民意联络工作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民情民意联络工作是对党务政务便民利民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大家要注意不要把二者割裂开来,要做好有机衔接。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利益分配的不断调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
(一)从组织层面来看,当前基层党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还局部存在。一些基层党组织没有把党的建设摆上应有的位臵,研究不够,指导不力,有的把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割裂开来,重经济轻党建、重组织建设轻思想建设的现象还较为突出。一些领导干部错误地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党建工作也就抓好了,用经济建设代替党建工作;也有的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容易抓出政绩,党建工作是软任务,不抓也好应付。二是依靠‚上级抓‛、忽视‚自身建‛的问题较为突出。实践证明,通过上级下决心抓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同时我们也感到,有些基层党组织能在上级帮扶下进步很快,9而有的成效不明显。关键在于依赖思想严重,自建意识不强,发挥了外因的推动作用,却忽视了内因的决定作用。没有把‚上级抓‛与‚自身建‛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重视‚突击抓‛、忽视‚经常抓‛的现象较为明显。很多基层党组织抓指令性活动、阶段性任务较为重视,但对常规性、经常性的工作却容易忽视;有的是上级有要求或领导检查指导工作时强调了就抓一阵子,平时却缺乏主动抓、自觉抓的意识;有的一段时间抓得紧,时间一长又放松了。
(二)从工作层面来看,当前基层党建存在的主要问 一些领域基层党组织设臵不合理,党建工作覆盖面还不够广;一些基层党组织班子不够团结,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一些党员党性观念弱化,模范带头作用不够明显;大批农村青年长期外出,发展农民党员较为困难;党员流动性越来越大,教育管理难度不断增加;党内激励关怀机制和党内活动机制还不健全,党员荣誉感、归宿感不强等等。以上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的深层次原因就是部分基层党组织没有充分发挥好作用,一些基层干部和党员没有充分发挥好作用。部分乡镇党委书记、部门负责人认为抓项目、抓资金、抓建设、抓经济指标等才会出政绩,认为抓党建都是务虚的东西。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分工时,不愿意分管党建工作,不重视党的建设等等。
【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督查工作】推荐阅读: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办公室工作09-21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08-27
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农机行政执法工作05-10
浅谈如何做好督查工作08-26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06-17
新形势下乡如何做好群众工作07-05
新形势如何做好油田组织干部工作05-08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消费维权工作10-09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价格监督检查工作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