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机构介绍

2024-09-13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机构介绍(通用8篇)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机构介绍 篇1

【发布单位】劳动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发布文号】劳部发[1996]235号 【发布日期】1996-07-25 【生效日期】1996-07-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劳动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关于加强职业介绍机构管理的通知

(劳部发〔1996〕2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工商行政管理局:

为规范职业介绍行为,维护劳动力市场正常秩序,保障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合法权益,根据《 劳动法》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厅字〔1995〕42号)的有关规定,现就加强职业介绍机构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职业介绍是为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提供的中介服务。开办职业介绍机构或开展职业介绍活动,由劳动部门颁发《职业介绍许可证》并实行归口管理。

二、劳动部门及其他部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开办的,由国家核拨事业经费,具有社会公益职能的职业介绍机构,以及国家未核拨经费,具有事业编制且未实行企业化经营的职业介绍机构,经劳动部门审批,不需办理企业登记注册。

三、国家未核拨事业经费,具有事业编制,实行企业化经营的职业介绍机构,以及开办其他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须经劳动部门审批后,持批准文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企业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方可开展职业介绍活动。

四、非职业介绍机构确需开展职业介绍活动的,须经劳动部门审批,其中实行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和企业,须经劳动部门审批后,持批准文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五、经批准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和经批准开展职业介绍活动的其他机构,应按规定的业务范围开展求职和招聘登记、职业信息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活动。

六、违反本《通知》规定,未经批准或登记注册擅自开办职业介绍机构或开展职业介绍活动的,由劳动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各自职权,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七、各级劳动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密切配合,按照各自的职责,对职业介绍机构和职业介绍活动加强监督管理。

八、对本《通知》发布之前已开办职业介绍机构或开展职业介绍活动的,由各级劳动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本《通知》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一次清理,加以规范。各地要将清理情况于今年底前分别报劳动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机构介绍 篇2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 近日国家质监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对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机构和国家质检总局授权的特种设备设计文件鉴定机构及其承担的项目予以调整补充并公告。

公告指出, 自公告之日起, 各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机构和国家质检总局授权的特种设备设计文件鉴定机构按照本公告公布的项目开展相应工作。原2011年公布的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机构和国家质检总局授权的特种设备设计文件鉴定机构名单及其承担项目的文件自即日起废止。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机构介绍 篇3

证券节目不得与咨询机构商业合作

国家广电总局20日通报,总局14日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广播电视证券节目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所办证券节目须为播出机构自制自播,不得出租、转让时段,不得播出咨询机构提供的节目,不得在证券节目中与咨询机构进行商业化合作;无证券投资咨询相关资格的机构和人员不得参与证券节目;不得对具体证券或者证券相关产品的价格涨跌或者市场走势做出确定性判断。

通知说,证券节目编辑、记者、主持人、播音员应具有广播电视从业资格,咨询机构工作人员不得以广播电视从业者身份从事采访活动。

通知说,广播电视证券节目的内容必须符合广播电视节目管理规定、证券投资咨询相关法律法规、证券监管要求和行业自律规范,不得宣传虚假、片面和误导性信息,不得播出客户招揽内容,不得播出参与证券节目的机构和人员的电话、传真、短信平台、网址等联络方式,不得宣传过往荐股业绩、产品、参与机构和人员的能力,不得对具体证券或者证券相关产品的价格涨跌或者市场走势做出确定性判断。节目中须以显著、清晰的方式进行风险提示。

通知说,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按照《广告法》《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对提供证券信息的软件、终端等证券信息类产品广告的管理。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证券信息类产品广告前,相关产品的运营机构应当向当地证监局报告有关广告内容,播出证券信息类产品广告,应当含有“投资有风险”等警示内容。广播电台、电视台不得播出未经证监局审查的证券信息类产品广告。

通知说,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加强证券节目档案管理,妥善保存播出的证券节目和证券信息类产品广告的音像资料,保存期限至少3年。

通知说,各级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和当地证监局应当建立沟通协作工作机制,及时通报广播电视证券节目管理信息和相关证券监管信息,认真核实相关机构和人员资格,及时停播违规证券节目,妥善处理投资者投诉事宜,维护社会稳定。

央视频道管理层大换血

8月1日开始,央视施行多年的“中心制”将变为“频道制”。新闻中心、海外中心和广告经营中心保留,新增了大型节目制作中心和节目采购中心。全台32 位正处级干部竞争12个副局岗位,各频道总监将于近期上任。

“履新名单”上,除央视七套(农业、军事频道)和央视九套(英文国际频道)的总监未知外,其他频道总监均已确定。央视副总编朱彤亲自操刀央视一套,兼任节目采购中心主任;副台长罗明执掌新闻频道;央视二套(经济频道)总监郭振玺;央视三套(综艺频道)总监张晓海兼大型节目制作中心主任;央视四套(中文国际频道)总监杨刚毅;央视五套(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央视八套(电视剧频道)总监张子扬;央视十套(科学教育频道)总监张宁;央视十一套(戏曲频道)和CCTV音乐(音乐频道)总监郎昆;央视十二套(社会与法频道)总监魏斌;CCTV少儿(少儿频道)总监盛亦来。

北京卫视推出《一人一个红楼梦》、外景真人秀《我要看世博》

文 / 栾 悦

7月14日,北京卫视推出60集大型人物专题片《一人一个红楼梦》。为了配合北京卫视9月2日即将播出的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此部专题片将采用民间视角对“红楼文化”进行全新解读。

又讯:一档以世博会为主题的外景真人秀电视互动节目《我要看世博》将于8月8日登陆北京卫视周末晚间黄金时段。节目以“我要看世博、体验新生活”为口号,旨在宣传世博会,展现当代中国百姓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节目征集千人进行游戏大比拼,外景录制辐射北京、沈阳、天津、青岛、太原、成都、重庆、南京、上海等16座城市。

安徽卫视携手网络首播偶像剧

文 / 宁 珈

7月15日,安徽卫视与土豆网联合在京举行偶像剧《就想爱着你》播映发布会,主演言承旭、Ella、陈紫函和张勋杰悉数到场。自7月16日起,这部电视剧将在安徽卫视第一剧场和土豆网电视剧频道同步播出。

《就想爱着你》讲述了落魄富家小姐在律师家做保姆,两人在磕磕绊绊间产生感情的故事。该剧由安徽卫视联合金溪影视、太晚八大电视台共同拍摄。

对于此次与网络新媒体的合作,安徽卫视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十分重视与土豆网等视频网站的合作,是希望借助双方的平台优势,增加该剧的浏览量,扩大影响力。”土豆网首席内容官蒋为民认为,网络电视同步播放既能推广电视剧又能防止盗版,央视和土豆网合作的《神话》便是成功案例。据悉,《神话》在土豆网开播仅14天,播放总量就超过1亿,成功奠定了《神话》的话题基础与关注度。

《流星蝴蝶剑》

央视首播

文 / 宁 珈

近日,备受古龙迷、武侠迷期待的新版古龙经典武侠劇《流星蝴蝶剑》登陆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档。该剧由浙江华策影视和东阳大千联合出品,香港武侠剧知名导演李惠民执导,王艳、刘德凯、黄维德、陈楚河、陈意涵等联合主演。

世界经济论坛

“相中”优酷

7月,世界经济论坛在优酷网正式启动“达沃斯,大家谈”视频征集与评选,就“可持续发展”主题征集民间意见。此活动两名获胜者将作为特邀嘉宾,全程免费参与今年9月在天津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直接对话世界政经名人。

南方台投拍我国首部

气候环保纪录电影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机构介绍 篇4

定》(总局令第164号)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2015年4月2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5年8月1日起施行。

局 长

2015年5月11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关于修改《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的决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简政放权要求,依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质检总局决定对《认证机构管理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七条第一款修改为:“设立认证机构,应当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并经国家认监委批准后,方可从事批准范围内的认证活动。”

二、删除第八条第一款第二项中“属于认证新领域的,还应当具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表述;删除第三项中“出资人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要求,并提供相关资信证明”的表述;删除第四项中“执业资格和能力”的表述。

三、删除第九条第一款第三项。

四、将第十条第一款第三项修改为“国家认监委应当自受理认证机构设立申请之日起45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向申请人出具《认证机构批准书》,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第四项修改为“国家认监委可以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人的认证、检测等技术能力进行评审。专家评审的时间不超过30日,该时间不计算在国家认监委作出批准的期限内;”删除第五项。

五、将第十一条第一款中“4年”修改为“6年";第二款中“有效期届满前90日”修改为“有效期届满30日前”;第三款中“复查”修改为“书面复查”。

六、将第十二条修改为“认证机构设立子公司,应当依法取得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由国家认监委依据本办法第八条、第十条的规定批准后,方可从事批准范围内的认证活动。”

七、删除第十三条。

八、删除第十四条。

九、将第十五条修改为:“认证机构可以设立从事批准范围内的业务宣传和推广活动的办事机构。”

十、将第十六条修改为:“境外认证机构可以在中国境内设立从事其业务范围内的宣传和推广活动的代表机构”。

十一、将第十七条修改为:“认证机构通过合约方式,分包认证结果在境外使用的境外认证机构认证业务的,应当事先取得相关认证领域的从业批准,并自签订合约之日起10日内向国家认监委备案,承担相应认证风险和责任。”

十二、删除第十八条中第二款。

十三、删除第三十二条第一款中“分公司”的表述;删除第二款。

十四、将第三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国家认监委对认证机构实行认证业务信息报送和工作报告公示制度。”第二款修改为:“认证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向国家认监委报送认证业务信息,包括:设立分公司和办事机构的情况,获得认证的组织详细情况,暂停或者撤销认证证书情况以及与认证结果相关的业务信息情况。”将第三款中“2月底”修改为“3月底”。

十五、将第三十七条第一款修改为:“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应当对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实施的认证执法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十六、将第三十八条修改为:“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在行政管理中发现下列问题,经调查核实后,应当给予认证机构告诫并责令其改正:

(一)与境外认证机构签订分包合约未向国家认监委备案的;

(二)自行制定的认证规则未向国家认监委备案的;

(三)认证证书未备案或者向获证组织、产品出具的证书式样与备案证书式样不符的。”

十七、删除第四十八条中“或分公司”的表述。

十八、删除第四十九条中“撤销其备案”的表述。

十九、删除第五十条中“情节严重的,国家认监委应当撤销其备案”的表述。

二十、删除第五十一条。

二十一、将第五十二条修改为:“认证机构未取得相应认证领域从业批准,分包认证结果在境外使用的境外认证机构认证业务的,国家认监委应当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给予其停业整顿6个月,并予公布;对负有责任的认证人员,给予停止执业1年的处罚;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二十二、将第五十三条第一项修改为:“专职认证人员发生变更,其数量不符合要求的;”第三项修改为“未按时提交审查报告、未按照规定提交设立分公司和办事机构信息、获证组织等信息或者提交的材料失实的;”

此外,《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的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本决定自2015年8月1日起施行。

《认证机构管理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发布。

认证机构管理办法

(2011年7月2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41号公布 根据2015年5月1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

〈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认证活动,提高认证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以下简称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认证机构是指依法经批准设立,独立从事产品、服务和管理体系符合标准、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的合格评定活动,并具有法人资格的证明机构。

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认证活动,以及对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第四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负责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负责认证机构的设立和相关审批及其从业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所辖区域内认证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认证机构从事认证活动应当遵循公正公开、客观独立、诚实信用的原则,维护社会信用体系。

第六条 认证机构及其人员对其从业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二章 设立与审批

第七条 设立认证机构,应当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并经国家认监委批准后,方可从事批准范围内的认证活动。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认证活动。第八条 设立认证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备设施;

(二)具有符合认证认可要求的章程和管理制度;

(三)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300万元;

(四)具有10名以上相应领域的专职认证人员;

(五)认证机构董事长、总经理(主任)和管理者代表(以下统称高级管理人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相关规定要求,具备履行职务所必需的管理能力;

(六)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从事产品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还应当具备与从事相关产品认证活动相适应的检测、检查等技术能力。

第九条 外方投资者在中国境内设立认证机构除应当具备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外方投资者为在中国境外具有3年以上相应领域认证从业经历的机构,具有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有关当局的合法登记,无不良记录;

(二)外方投资者取得其所在国家或者地区认可机构相应领域的认可或者有关当局的承认。外方投资者在中国境内设立认证机构还应当符合有关外商投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外商投资产业指导政策等规定。第十条 设立认证机构的审批程序:

(一)设立认证机构的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向国家认监委提出申请,并提交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规定条件的有效证明文件和材料;

(二)国家认监委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并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申请的书面决定,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三)国家认监委应当自受理认证机构设立申请之日起45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向申请人出具《认证机构批准书》,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四)国家认监委可以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人的认证、检测等技术能力进行评审。专家评审的时间不超过30日,该时间不计算在国家认监委作出批准的期限;

(五)国家认监委应当向社会公告,并在其网站上公布依法设立的认证机构名录。国家认监委实施认证机构审批工作中应当遵循资源合理配置、便利高效、公开透明的原则。第十一条

《认证机构批准书》有效期为6年。

认证机构需要延续《认证机构批准书》有效期的,应当在《认证机构批准书》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国家认监委提出申请。国家认监委应当对提出延续申请的认证机构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设立条件和审批程序进行书面复查,并在《认证机构批准书》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

第十二条 认证机构设立子公司,应当依法取得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由国家认监委依据本办法第八条、第十条的规定批准后,方可从事批准范围内的认证活动。

第十三条认证机构可以设立从事批准范围内的业务宣传和推广活动的办事机构。第十四条境外认证机构可以在中国境内设立从事其业务范围内的宣传和推广活动的代表机构。

第十五条 认证机构通过合约方式,分包认证结果在境外使用的境外认证机构认证业务的,应当事先取得相关认证领域的从业批准,并自签订合约之日起10日内向国家认监委备案,承担相应认证风险和责任。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证机构应当依法向国家认监委申请办理相关变更手续:

(一)认证机构缩小批准业务范围的;

(二)认证机构变更法人性质、股东、注册资本的;

(三)认证机构合并或者分立的;

(四)认证机构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高级管理人员的;

(五)认证机构发生其他重大事项变更的。

扩大业务范围的申请由国家认监委参照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予以办理。

第三章

行为规范

第十七条 认证机构应当公正、独立和客观开展认证活动,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对其认证活动可能引发的风险和责任,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认证机构及其子公司、分公司、办事机构不得与认证咨询机构和认证委托人在资产、管理或者人员上存在利益关系。

第十八条 认证机构应当建立保证认证活动规范有效的质量体系,按照认证基本规范和认证规则规定的程序实施认证,并作出认证结论。国家认监委尚未制定认证规则的,认证机构可以自行制定认证规则,并报国家认监委备案。第十九条 认证机构应当通过网站或者以其他形式公布其认证范围、认证规则、收费标准以及其设立的子公司、分公司和办事机构的名称、业务范围、地址等信息内容,并保证信息内容真实、有效。

第二十条 认证机构及其分公司、子公司同时开展活动时,除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任义务外,还应当遵守以下要求:

(一)认证机构在工商注册登记的地址,为核心办公场所,统一发布和报送认证信息。

(二)认证机构有多个办公场所开展认证活动时,应当确保所有办公场所采用相同质量管理体系和程序,控制所有人员和认证过程。

第二十一条 认证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认证人员管理制度,定期对认证人员的能力进行培训和评价,保证认证人员的能力持续符合要求,并确保认证审核过程中具备合理数量的专职认证人员和技术专家。

认证机构不得聘任或者使用国家法律法规禁止从事认证活动的人员。

第二十二条 认证机构应当对认证委托人委托认证的领域、产品和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其法人资格等资质情况进行核实,根据认证委托人的规模、性质和组织及产品的复杂程度,对认证全过程进行策划,制定具体实施、检测、检查和监督等方案,并委派具有相应能力的认证人员和技术专家实施认证。

第二十三条 认证机构应当按照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的程序对认证全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确保认证和产品测试过程完整、客观、真实,并具有可追溯性,不得增加、减少或者遗漏认证程序和活动,并配备具有相应能力和专业的认证人员对上述过程进行评价。认证机构应当制定相应程序对认证结果进行评定和有效控制,并对认证证书发放、暂停或者撤销有明确规定及评价要求。

第二十四条 认证机构应当对认证全过程做出完整记录,保留相应认证资料。记录应当真实、准确,以证实认证活动得到有效实施。记录、资料应当使用中文,归档留存时间应当与认证证书有效期一致。第二十五条 认证机构及其认证人员应当及时做出认证结论,并保证认证结论客观、真实。认证结论经认证人员签字,由认证机构提供给认证委托人。认证机构及其认证人员应当对认证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认证机构对认证结论符合要求的,应当及时向认证委托人出具认证证书、准许使用认证标志,认证证书应当经认证机构授权的人员签发。

认证证书应当载明获证组织的名称、地址、覆盖范围或者产品、认证依据的标准或者相关技术规范、有效期等内容,认证证书所含内容应当符合认证实施的实际情况。认证机构的认证证书式样应当在确定后30日内报国家认监委备案。认证机构应当向公众提供查询认证证书有效性的方式。

第二十七条

经合并或者分立的认证机构应当对其发生变更之前出具的认证证书作出处理,并按照规定程序转换相关认证证书。

认证机构被注销、撤销批准资格后,持有该机构有效认证证书的获证组织,可以向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转换认证证书;受理证书转换的认证机构应该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转换,并将转换结果报告国家认监委。

第二十八条 认证机构应当要求获证组织在认证范围内正确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对误用和未按照规定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应当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第二十九条 认证机构应当按照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的要求对其认证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跟踪监督,确定合理的监督检查频次,以保证通过认证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持续符合认证要求;对不能持续符合认证要求的,认证机构应当暂停或者撤销其认证证书,及时向社会公布,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无效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继续使用。第三十条

认证机构设立的子公司应当以认证机构的名义从事其批准范围内的认证活动,并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和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的要求开展工作。

第三十一条 认证机构设立的办事机构和境外认证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代表机构及人员,不得从事签订认证合同、组织现场审核(检查)、出具审核(检查)报告、实施认证决定、收取认证费用等活动,不得直接或者变相从事认证培训和认证咨询活动。

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对认证机构遵守认证认可条例和本办法的情况进行监督。

国家认监委负责对认证机构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认证结果和认证活动进行抽查,并公布检查、抽查结果和相关认证机构及获证组织名单。

第三十三条

国家认监委对认证机构实行认证业务信息报送和工作报告公示制度。认证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向国家认监委报送认证业务信息,包括:设立分公司和办事机构的情况,获得认证的组织详细情况、暂停或者撤销认证证书情况以及与认证结果相关的业务信息情况。

国家认监委应当及时汇总认证机构报送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并予以公布。

认证机构应当于每年3月底之前将上一工作报告报送国家认监委,报告内容包括:从业基本情况、人员、业务状况、质量分析以及符合国家资质要求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财务会计审计报告等。

第三十四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统称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定期对所辖区域的认证活动实施监督,查处认证违法行为,并建立相应的监督协调工作机制。

第三十五条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应当对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实施的认证执法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对所属市、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施的认证执法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对其所属分支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的认证执法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应当于每年3月底之前将上一所辖区域认证监督管理工作情况报送国家认监委。

第三十六条 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在行政管理中发现下列问题,经调查核实后,应当给予认证机构告诫并责令其改正:

(一)与境外认证机构签订分包合约未向国家认监委备案的;

(二)自行制定的认证规则未向国家认监委备案的;

(三)认证证书未备案或者向获证组织、产品出具的证书式样与备案证书式样不符的。第三十七条 国家鼓励认证机构通过认可机构的认可,以证明其实施认证的能力符合要求;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取得认可的,认证机构应当按照法定要求通过认可。

认可机构应当对取得认可的认证机构进行有效跟踪监督,对认证结果的符合性进行抽查。对不能持续符合认可要求的认证机构,应当作出暂停或者撤销认可资格的处理。对认可监督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报告国家认监委。

第三十八条

认证认可协会应当加强认证机构的行业自律管理工作,对认证机构遵守法律法规、履行行业自律规范的情况进行评议,发现认证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当及时向国家认监委报告。

第三十九条 认证机构和获证组织应当对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予以配合和协助,对有关事项的询问和调查如实提供相关材料和信息。

第四十条 对于获证组织出现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环境污染或者职业健康安全事故以及经行政机关监督抽查中发现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认证机构应当根据具体情形依法暂停或者撤销认证证书,及时向国家认监委、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以及相关部门通报,并配合有关行政机关对获证组织进行跟踪监督检查。

第四十一条

认证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认监委应当依法办理《认证机构批准书》注销手续:

(一)《认证机构批准书》有效期届满,未申请延续的;

(二)《认证机构批准书》有效期届满,经复查不符合延续批准决定的;

(三)认证机构依法终止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认监委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对认证机构作出的批准决定:

(一)国家认监委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批准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批准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批准决定的;

(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批准的;

(五)认证机构已经不具备或者不能持续符合法定条件和能力的;

(六)依法可以撤销批准决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认证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有权向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或者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或者举报,国家认监委或者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认证机构设立等审批事项的,国家认监委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批准,并给予警告;申请人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设立认证机构等审批事项。

第四十五条 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得认证机构设立等审批事项批准证书的,国家认监委应当撤销其批准证书;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设立认证机构。第四十六条 认证机构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子公司从事认证活动的,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子公司停止认证活动,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国家认监委给予认证机构停业整顿6个月,对负有责任的认证人员,给予停止执业1年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国家认监委撤销认证机构批准证书,对负有责任的认证人员,撤销其执业资格,并予公布。

第四十七条 认证机构设立的办事机构从事签订认证合同、组织现场审核(检查)、出具审核(检查)报告、实施认证决定、收取认证费用等认证活动的,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国家认监委给予认证机构停业整顿6个月,对负有责任的认证人员,给予停止执业1年的处罚,并予公布。第四十八条

境外认证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代表机构从事签订认证合同、组织现场审核(检查)、出具审核(检查)报告、实施认证决定、收取认证费用等认证活动的,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第四十九条 认证机构未取得相应认证领域从业批准,分包认证结果在境外使用的境外认证机构认证业务的,国家认监委应当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给予其停业整顿6个月,并予公布;对负有责任的认证人员,给予停止执业1年的处罚;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五十条 认证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认监委或者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并予以公布:

(一)专职认证人员发生变更,其数量不符合要求的;

(二)认证机构发生变更事项,未按照规定办理变更手续的;

(三)未按时提交审查报告、未按照规定提交设立分公司和办事机构信息、获证组织等信息或者提交的材料失实的;

(四)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

第五十一条 认证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认监委或者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

(一)对已经暂停和撤销的认证证书,未向社会公布的;

(二)未向认证委托人提供认证审核文件的;

(三)审核时间严重不足,低于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的;

(四)从事认证咨询活动的;

(五)获证组织的产品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或者产品生产标准未按照法定要求备案,认证机构未按照规定暂停其认证证书或者未采取其他纠正措施的;

(六)在行政机关的监督检查中,拒绝提供反映其从业活动的情况或者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的;

(七)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

第五十二条 认证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国家认监委应当责令其停业整顿6个月直至撤销其批准证书,并予公布:

(一)聘用未经国家注册(确认)的人员或者使用不符合认证要求和能力的人员从事认证审核、检查活动的;

(二)增加、减少、遗漏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程序要求,认证人员未到审核现场或者未对认证委托人的纠正措施进行有效验证即出具认证证书的;

(三)内部管理混乱、多办公场所作出认证决定,导致未按照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的程序和要求对其认证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认证或者跟踪监督,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四)认证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不能持续符合认证要求,认证机构未按照规定暂停或者撤销认证证书,并对外公布的;

(五)其他违反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的。

第五十三条 认证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国家认监委应当撤销其批准证书,并予公布:

(一)超出批准范围开展认证活动;

(二)涂改、伪造《认证机构批准书》,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批准资格的;

(三)停业整顿期间,继续从事认证活动的;

(四)停业整顿期满后,仍未按照整改要求从事认证活动的。

第五十四条 认证机构存在出具虚假认证结论或者出具的结论严重失实的,国家认监委应当撤销其批准证书,并予公布;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警告,对负有直接责任认证人员,撤销其执业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第五十五条 对于认证机构的其他违法行为,依照《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五十六条 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对认证活动实施监督,有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违法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机构介绍 篇5

第22号

新修订的《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已经2009年6月1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4年10月20日公布的《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局长 骆琳

二○○九年七月一日

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安全评价机构的管理,规范安全评价行为,建立公正、公平、竞争、有序的安全评价技术服务体系,根据《安全生产法》、《行政许可法》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安全评价资质、从事法定安全评价活动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实施安全评价机构资质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国家对安全评价机构实行资质许可制度。安全评价机构应当取得相应的安全评价资质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证书),并在资质证书确定的业务范围内从事安全评价活动。

未取得资质证书的安全评价机构,不得从事法定安全评价活动。

本规定所称的安全评价机构,是指依法从事安全评价活动的社会中介组织。第四条安全评价机构的资质分为甲级、乙级两种,根据其专业人员构成、技术条件确定各自的业务范围。安全评价机构业务范围划分标准见附件1。

甲级资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审核,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审批、颁发证书;乙级资质由设区的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审核,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审批、颁发证书。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设区的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除煤矿以外的安全评价机构资质的审批、审核工作,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煤矿安全监察分局负责煤矿的安全评价机构资质的审批、审核工作。未设立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设区的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煤矿的安全评价机构资质的审批、审核工作。

第五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结构和安全评价工作的需要,国家对安全评价机构的设置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总量控制。第六条取得甲级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可以根据确定的业务范围在全国范围内从事安全评价活动;取得乙级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可以根据确定的业务范围在其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从事安全评价活动。

下列建设项目或者企业的安全评价,必须由取得甲级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承担:

(一)国务院及其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

(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设项目;

(三)生产剧毒化学品的建设项目;

(四)生产剧毒化学品的企业和其他大型生产企业。

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或其有关部门对安全评价有特殊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七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定期向社会公布取得甲级、乙级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的名称、业务范围、从业人员、技术装备等相关信息,并接受社会监督。第二章取得资质的条件和程序

第八条安全评价机构申请甲级资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400万元以上;

(二)有与其开展工作相适应的固定工作场所和设施、设备,具有必要的技术支撑条件;

(三)取得安全评价机构乙级资质3年以上,且没有违法行为记录;

(四)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

(五)有25名以上专职安全评价师,其中一级安全评价师20%以上、二级安全评价师30%以上。按照不少于专职安全评价师30%的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有与其申报业务相适应的专业能力;

(六)法定代表人通过一级资质培训机构组织的相关安全生产和安全评价知识培训,并考试合格;

(七)设有专职技术负责人和过程控制负责人。专职技术负责人有二级以上安全评价师和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并具有与所申报业务相适应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安全评价机构申请乙级资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注册资金3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200万元以上;

(二)有与其开展工作相适应的固定工作场所和设施设备,具有必要的技术支撑条件;

(三)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

(四)有16名以上专职安全评价师,其中一级安全评价师20%以上、二级安全评价师30%以上。按照不少于专职安全评价师30%的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有与其申报业务相适应的专业能力;

(五)法定代表人通过二级资质以上培训机构组织的相关安全生产和安全评价知识培训 ,并考试合格;

(六)设有专职技术负责人和过程控制负责人。专职技术负责人有二级以上安全评价师和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并具有与所申报业务相适应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申请甲级、乙级资质的机构,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四条的规定,于每年6月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资质审批机关)提出申请。第十一条申请甲级资质,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申请人将安全评价机构资质申请表和本规定第八条规定的证明材料,报所在地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审核;

(二)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在5日内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预审以决定是否受理。予以受理的,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并将审核报告和证明材料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不予受理的,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接到审核报告和证明材料后,应当按照本规定的要求进行审批,并在20日内完成审批工作。经审批合格的,颁发资质证书;不合格的,不予颁发资质证书,并书面说明理由。第十二条申请乙级资质,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申请人将安全评价机构资质申请表和本规定第九条规定的证明材料,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审核;

(二)设区的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应当在5日内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预审并决定是否受理。予以受理的,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并将审核报告和证明材料报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不予受理的,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三)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接到审核报告和证明材料后,应当按照本规定的要求进行审批,并在20日内完成审批工作。经审批合格的,颁发资质证书,并填写乙级资质安全评价机构审批备案表(式样见附件2),自颁发资质证书之日起30日内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不合格的,不予颁发资质证书,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进行资质审核、审批时,可以采用形式审查、现场审查、综合审查相结合的方式。

形式审查,是指对申请人提供的文件、材料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所进行的审查。现场审查,是指对申请人提供的文件、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的现场核查。综合审查,是指对申请人提供的文件、材料及其真实性的综合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审查。现场审查所需时间不计入资质审核、审批期限。

第十四条安全评价机构取得资质1年以上,需要增加业务范围的,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四条的规定于每年9月向资质审批机关提出申请。申请增加业务范围的程序按照本规定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的规定办理。第十五条安全评价机构的资质证书遗失的,应当及时在有关电视、报刊等媒体上予以声明,并向原资质审批机关申请补发。第十六条甲级、乙级资质证书的有效期均为3年。资质证书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安全评价机构应当于期满前3个月向原资质审批机关提出申请,经复审合格后予以办理延期手续;不合格的,不予办理延期手续。

第十七条安全评价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向原资质审批机关申请办理资质证书变更手续:

(一)机构分立或者合并的;

(二)机构名称或者地址发生变化的;

(三)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发生变化的。

第十八条安全评价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资质审批机关应当注销其资质:

(一)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未申请延期或者申请延期但不予批准的;

(二)被依法终止的;

(三)自行申请注销的。第十九条安全评价机构甲级、乙级资质证书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印制。

第三章安全评价活动

第二十条安全评价机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遵循客观公正、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原则,遵守执业准则,恪守职业道德,依法独立开展安全评价活动,客观、如实地反映所评价的安全事项,并对作出的安全评价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被评价对象的安全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被评价对象应当及时委托有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重新进行安全评价;未委托重新进行安全评价的,由被评价对象对其产生的后果负责。

第二十一条安全评价机构开展安全评价业务活动时,应当依法与委托方签订安全评价技术服务合同,明确评价对象、评价范围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安全评价机构与被评价对象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不得委托同一个安全评价机构。第二十二条安全评价机构从事安全评价活动的收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财政收费的规定。法律、法规和有关财政收费没有规定的,应当按照行业自律标准或者指导性标准收费;没有行业自律和指导性收费标准的,双方可以通过合同协商确定。

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周边区域收费情况,出台本行政区域的收费指导意见,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备案。

第二十三条安全评价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从事安全评价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泄露被评价对象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二)伪造、转让或者租借资质、资格证书;

(三)超出资质证书业务范围从事安全评价活动;

(四)出具虚假或者严重失实的安全评价报告;

(五)转包安全评价项目;

(六)擅自更改、简化评价程序和相关内容;

(七)同时在两个以上安全评价机构从业;

(八)故意贬低、诋毁其他安全评价机构;

(九)从业人员不到现场开展安全评价活动;

(十)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第二十四条安全评价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记录、被评价对象现场勘查记录、影像资料及相关证明材料,应当及时归档,妥善保管。技术负责人和过程控制负责人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加强安全评价活动全过程管理。安全评价机构应当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第二十五条取得甲级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安全评价活动,应当填写甲级资质安全评价机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评价工作报告表(式样见附件3),报送评价项目所在地的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并接受其监督检查。第二十六条从事安全评价活动的安全评价师、注册安全工程师应当每年参加必要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安全评价水平。

第二十七条安全评价行业组织应当加强自律管理,维护安全评价市场秩序,推进安全评价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并完善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强化对从业人员的监督。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审核、审批和颁发资质证书。

第二十九条对已经取得资质证书的安全评价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加强监督检查;发现安全评价机构不具备资质条件的,依照规定予以处理。监督检查记录应当经检查人员和安全评价机构负责人签字后归档。安全评价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检查。

对违法违规的安全评价机构和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建立“黑名单”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告。第三十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安全评价的申诉、投诉和举报制度,受理社会和个人的申诉、投诉和举报,并依法处理。第三十一条国家对安全评价机构实行定期考核。安全评价机构应当每年填写安全评价工作业绩表,经被评价对象确认后,分别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安全评价工作业绩表列入安全评价机构考核的重要内容。

对安全评价机构在资质证书有效期内没有开展相应活动的,核减相应的业务范围;定期考核不合格的,依照本规定予以处理。第三十二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要求被评价对象接受指定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评价;

(二)以备案为由,变相设立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行政许可;

(三)采取任何形式的地区保护,限制外地评价机构到本地区开展评价活动;

(四)干预安全评价机构开展正常活动;

(五)以任何理由或者任何方式向安全评价机构收取费用或者变相收取费用;

(六)向安全评价机构摊派财物;

(七)在安全评价机构报销任何费用。

第三十三条监察机关依照《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安全评价资质监督管理职责实施监察。第五章罚则

第三十四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工作人员在对安全评价机构实施行政许可和监督检查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第三十五条安全评价机构未取得相应资质证书,或者冒用资质证书、使用伪造的资质证书从事安全评价活动的,给予警告,并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转让、租借资质证书或者转包安全评价项目的,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安全评价机构的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未办理延期或者未经批准延期擅自从事安全评价活动的,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第三十六条安全评价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暂停资质半年,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相关责任人依法给予处理:

(一)从业人员不到现场开展评价活动的;

(二)安全评价报告与实际情况不符,或者评价报告存在重大疏漏,但尚未造成重大损失的;

(三)未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从事安全评价活动的;

(四)泄露被评价对象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的;

(五)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故意贬低、诋毁其他安全评价机构,并造成严重影响的;

(六)未按规定办理资质证书变更手续的;

(七)定期考核不合格,经整改后仍达不到规定要求的;

(八)内部管理混乱,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未有效实施的;

(九)未依法与委托方签订安全评价技术服务合同的;

(十)拒绝、阻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法监督检查的。第三十七条安全评价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或者虚假评价报告,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单处或者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被评价对象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对有前款违法行为的,撤销其相应的资质。

第三十八条安全评价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其相应资质:

(一)不符合本规定第八条、第九条规定的资质条件的;

(二)弄虚作假骗取资质证书的;

(三)有其他依法应当撤销资质的情形的。

第三十九条本规定所规定的行政处罚,由省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决定。对甲级资质评价机构的处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可以委托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实施。撤销资质证书的行政处罚由原资质审批机关决定。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条本规定所称安全评价师,是指取得国家职业资格,专门从事安全评价活动的人员。

第四十一条本规定施行前已经取得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应于其资质证书有效期满前3个月,按照本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重新申请取得相应的安全评价资质;逾期不申请或者经复审不符合规定的相应资质条件,继续从事安全评价活动的,依照本规定第三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申请海洋石油天然气开采安全评价机构资质的,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直接受理,其资质条件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本规定所称的“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数。第四十三条本规定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4年10月20日公布的《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同时废止。附件1: 1.安全评价机构业务范围划分标准.doc 附件2: 2.乙级资质安全评价机构审批备案表.doc

附件3: 3.甲级资质安全评价机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评价工作报告表.doc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机构介绍 篇6

复审检查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厅培训〔2008〕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有关一、二级安全培训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对安全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促进安全培训机构提高培训质量和管理水平,根据《行政许可法》及《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原国家安全监管局令第20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

一、二级安全培训机构认定标准(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培训〔2007〕226号,以下简称《标准》),决定对2008年资质到期的安全培训机构进行复审检查。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复审检查目的及原则

通过复审检查,进一步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健全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完善培训网络基地,促进培训机构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健全制度、改进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复审检查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总量控制、合理布局、资源整合、动态管理的原则,严格按照《标准》对培训机构进行复审考核和监督检查,做到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选树示范与鞭策落后相结合。

二、复审检查范围

2008年资质到期的91家一、二级安全培训机构(见附件1)。

三、复审检查内容

1.复审考核主要内容。培训机构设置、注册资金或开办费、管理人员及办公场所、教师、教学及生活设施等必备条件情况,以及培训师资队伍、教学研究、组织实施、业绩和规章制度建设等情况。

2.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培训机构贯彻落实安全培训有关规定、培训收费、资质管理、合作办班以及公务员在培训机构兼职等情况。

四、复审检查安排

1.培训机构自查阶段(7月1日至20日)。培训机构按照《标准》进行自查,总结成绩与经验,查摆问题与差距,形成自查报告和现场复审检查备查材料(见附件2)。

2.现场复审检查阶段(7月21日至8月31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人事培训司组织现场评审专家组(每组设组长1人,成员2名)会同机构所在地省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按照《标准》对培训机构进行现场复审检查。

3.评审结果确定阶段。现场复审检查结束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召开由培训管理、纪检监察等部门、现场评审专家组组长及其他有关专家参加的综合评审会议,对培训机构进行综合评审,并将评审结果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满,对社会无异议、符合条件的,按照有关规定延期换发相应资质证书。

五、复审检查方式

1.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现场评审专家组要全面听取复审机构自查情况汇报和当地省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意见,组织召开由复审机构主管策划、管理、财务、后勤等工作的负责人以及培训学员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2.查阅资料,现场检查。现场评审专家组要深入现场进行实地检查,既要核查培训设施、培训场地、后勤保证等硬件,又要核查文件资料、培训档案、管理制度等软件,多渠道了解培训情况。

3.反馈意见,整改提高。现场复审检查结束后,专家组要向复审机构通报现场复审检查情况,提出整改建议和要求。复审机构要按照专家组意见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落实。

4.发现典型,总结推广。复审检查中,要注意发现各单位在安全培训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以便总结推广。

六、复审检查工作要求

1.有关培训机构要高度重视复审检查工作,加强领导,认真制定自查方案,深入细致地开展自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

2.现场评审专家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轻车简从,廉洁自律,出发前要签署《现场复审检查公正、廉洁、保密承诺书》(见附件3)。

3.现场评审专家组要认真履行职责,本着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的原则,严格按照《标准》中的各项指标,逐条逐项进行检查打分,不得泄露复审机构的商业秘密和复审分数。

4.现场评审专家与复审机构之间存在关联的,应主动提出回避;复审机构发现本单位与现场复审检查人员存在关联的,有权提请其回避,对复审检查工作存在疑义的,可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人事培训司提出质询,必要时,将组织专家重新复审。

5.现场复审检查结束后,复审机构要填写《现场评审专家组表现情况表》(见附件4),并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人事培训司反馈。各评审专家组需提交对每个机构的现场复审检查报告和对本组所有机构的复审检查综合报告(含电子版和纸质版各一份),综合报告应包括:复审检查工作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和收获,安全培训值得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存在的不足以及对今后工作建议等主要内容。

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按照本通知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三、四级安全培训机构复审检查方案,进一步加强对三、四级安全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

附件:1.复审检查机构名单

2.现场复审检查备查材料清单

3.现场复审检查公正、廉洁、保密承诺书

4.现场评审专家组表现情况表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

中日韩主办机构介绍 篇7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CESI) , 创建于1963年, 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事业单位, 是从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的基础性、公益性、综合性研究机构。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以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为核心, 通过开展标准科研、检测、计量、认证、信息服务等业务, 面向政府提供政策研究、行业管理和战略决策的专业支撑, 面向社会提供标准化技术服务。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建有政府授权和权威机构认可的实验室、认证机构及工作站, 承担54个IEC、ISO/IEC JTC1的TC/SC国内技术归口和14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 与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国外著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为标准的应用推广、产业推动和国际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China Electronics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CESI) founded in 1963 is a fundamental, non-profitable and comprehensive research institute, which affiliates to MIITand devotes itself to standardization activities in electronics and IT fields.

CESI has not only always focused on standardization activities in the fields of electronics and IT, but also made suggestions on policy studies, industrial management and strategic solution to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provided professional services about standardization to the public through its core business which is scientific research on standardization, testing, measurement and calibration, certification and consultancy.

CESI has set up labs, certification departments and work stations approved by govenments and authorities, undertook 54 domestic technical mirrors (TAGs) of TCs or SCs related to IEC and ISO/IEC JTC1, been responsible for secretariats of 14 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TCs or SCs, and also esteblished collaboration relationships with many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s or forums,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on of standard applic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日本委员会Japan Committee

日本委员会是日方参与CJK-SITE的组织机构, 由对CJK-SITE感兴趣的机构和企业组成, 同时日本经济产业省以观察员身份参与该论坛。行业机构有:日本电子信息技术行业协会 (JEITA) 、日本信息技术标准委员会 (ITSCJ) 、日本商业机械和信息系统行业协会 (JBMIA) 和日本IEC活动促进委员会。企业包括:佳能、富士通、富士施乐、日立、柯尼卡美能达、日本微软、NEC、三菱电子、日本电报电话公司、日本甲骨文、松下、索尼、东芝。

(1) 日本电子信息技术行业协会 (JEITA)

JEITA是旨在促进健康制造、国际贸易和电子产品与元件消费的组织, 以推动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全面发展, 从而推进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JEITA负责对口IEC/TC47、IEC/TC48、IEC/TC51、IEC/TC62、IEC/TC80、IEC/TC87、IEC/TC91、IEC/TC100、IEC/TC110、IEC/TC113、IEC/TC119、ISO/IEC JTC1/SC39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技术工作。

(2) 日本信息技术标准委员会 (ITSCJ)

ITSCJ是日本信息处理协会下属的标准化机构, 成立于1960年4月, 是信息处理和计算科学技术领域领先的技术团体。

在日本工业标准委员会的授权下, ITSCJ参与ISO/IEC JTC1国际标准化活动, 同时起草IT相关的日本行业标准。

(3) 日本商业机械和信息系统行业协会 (JBMIA)

JBMIA是旨在推动日本经济发展和改善办公环境的行业机构, 主要通过发展日本商业机械和信息系统行业来达到该目的。

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时代已经给办公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应对商业重点从硬件到整体商业解决方案和产品的变化, JBMIA制定了有关行业面对日本市场内外重大问题的委员会或工作组工作方案。JBMIA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政策建议、国际合作、环境保护、标准化、产品安全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

(4) 日本IEC活动促进委员会 (IEC-APC)

IEC-APC是于1991年由十大电子技术制造商 (富士、日立、松下、三菱、NEC等) 共同创立的组织, 旨在推动IEC和日本工业的发展。

IEC-APC是会员制, 当前共有分布在电子技术制造业、公共事业、电气电力、铁路等领域的38家会员企业, 以及43家承担国际标准组织的日本镜像委员会的行业协会组成, 共计80多家会员。其主要活动如下:

a.通过委员会代表向IEC反馈行业需求;

b.为IEC日本会员、国际标准化机构中当选的日本主席和日本承担的秘书处, 以及在日本召开的TC/SC会议提供经费支持, 以促进标准化活动;

c.推动IEC青年学者日本研讨会的培训计划。

As of today, the CJK-SITE Japan committee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industry bodies and private companies which are interested in cooperation among three countries.And METI participates in the committee as an observer.

Industrial body:

●Japan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es Association:JEIT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andards Commission of Japan:ITSCJ;

●Japan Business Machine and Information System Industries Association:JBMIA;

●IEC-Activities Promotion Committee of Japan:IEC-APC.

Private companies:

-Canon, Fujitsu, Fuji Xerox, Hitachi, KonicaMinolta, Microsoft Japan, Mitsubishi Electronics, NEC, NTT, Oracle Japan, Panasonic, Sony and Toshiba

JEITA

JEITA is an organization whose main objective i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consumption of electronics products and components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ndustries and thereby further Japan'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prosperity.

JEITA has responsibility of IEC/TC47, 48, 51, 62, 8087, 91, 100, 110, 113, 119, JTC1/SC39 and more.

ITSCJ

ITSCJ is a standardization body under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ociety of Japan (IPSJ) which founded in April 1960, is a leading authority in technica areas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ITSCJ develops and deliberates drafts of internationa standards of ISO/IEC JTC1, subject to contract for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f IT with JISC.And ITSCJ drafts of 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 related to IT.

JBMIA

JBMIA is the industry organization which aims to contribu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Japanese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ffice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Japanese business machine and information system industries and rationalization thereof.

The advanc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rought about sophistication of the age of digitalization and networking and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office environment accordingly.In response to the shift of business emphasis from hardware to total business solutions including products, JBMIA carries out active committee/group activities regarding important issues that the industries are confronting in and outside Japan.JBMIA does this by conducting investigations and research regarding policy proposal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evention of global warming, environment preservation, standardization, product safety, etc.

IEC-APC

IEC-APC is an organization whose mission is to contribute to the IEC and to the growth of Japanese industries.IEC-APC was established in 1991 as an organization at the initiative of ten major electro-technical manufacturers as follows, Fujitsu Ltd., Hitachi Ltd., Panasonic Corporation,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NEC Corporation, Sharp Corporation, Sony Corporation,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and Toshiba Corporation.

IEC-APC is constituted by membership.Currently, IEC-APC has 38 member companies such as electrotechnical manufacturers, utilities companies, electric power companies and railway companies, and 43 industry associations holding TC/SC mirror committees.The committee constituted by over 80 members.

Its activities are:

●to propose industry needs on the IEC through delegates of committees.

●to promote standards activities by financial support for Japanese member of IEC, Japanese international chairman and secretariat, and TC/SC meetings held in Japan.

●to promote an educational original program called IEC Young Professionals Japan Work Shop.

韩国标准协会Korean Standards Association

韩国标准协会 (KSA) 于1962年依据工业标准化法案正式成立, 旨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通过促进工业标准化和质量管理的调查、研发和分配来促进科技进步和提高生产效率。KSA于1998年7月被指定为KS (韩国标准) 认证机构, KSA于2000年成为质量保证体系、环境认证体系和QS 9000认证机构。KSA于2001年2月被指定为JIS (日本行业标准) 认证机构, 并于同年4月在中国北京开设了办公室。2009年, KSA被任命为ISO 26000韩国秘书处。2013年, KSA开设了KS认证支持中心和全球标准化支持中心。

如今, KSA管理着全国范围内4 500家成员单位、12个区域总部, 以及首尔江南区驿三洞的中央办公室。

在标准化领域, KSA进行标准化研发和实施宣贯韩国行业标准、国外标准和其他国际标准的项目。为提升品质, KSA主办了韩国国家质量管理大会和国家质量环竞赛, 并开展服务质量评估。在认证领域, KSA提供KS认证和国际认证服务。除了组织开展各类培训项目和研讨会之外, KSA提供QM、TPM、产品创新和可靠性的相关培训。此外, KSA还与全球知名标准化机构 (如ISO、IEC、BSI和ASTM) 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在支持国际标准化专家 (主席、秘书和召集人) 人才培养活动方面, KSA积极与国际和区域标准化机构合作, 以此培育发展中国家的标准专家和促进标准相关能力建设。

Korean Standards Association (KSA) was established in 1962 according to the Industrial Standardization Act with a goal to contribute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by accelerating investigation, R&D and distribution of industrial standardization and quality management, and thus promo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production efficiency.KSA was designated as a Korean Standard (KS) certifying agency in July1998 and as a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QS 9000 certifying agency in 2000.KSA was designated as a 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 (JIS) certifying agency in February 2001 and opened an office in Beijing, China in April of the same year.In 2009, KSA was designated as the Korean secretary agency of ISO 26000.In 2013, KSA opened KS Certification Support Center and Global Standardization Support Center.

As of present in 2015, KSA is managing around 4, 500members under a nationwide network comprised of 12regional headquarters and the head office in Yeoksamdong, Gangnam-gu in Seoul.

As standardization business, KSA is performingR&D on standardization and implementing projects to disseminate Korean industrial standards, overseas standards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standards.For quality promotions, KSA is hosting Korea National Quality Management Convention and National Quality Circles Competition, and assessing service quality.In the field of certification, KSA is providing KS certific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ertification services.In addition to organizing various training programs and seminars, KSA is providing training on QM, TPM, production innovation and Reliability.Moreover, KSA is building close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s with prestigious global institutes for standardization, such as ISO, IEC, BSI and ASTM.

ETA2892自动上条机构介绍 篇8

自动表是利用一个本身重心与其回转中心不重合的自动锤装置,通过手臂的运动,使自动锤所产生的静力矩和惯性力矩通过换向装置、减速机构等传递到上条棘轮,使发条上紧。以下对各组成部分和自动机构工作原理分别予以介绍。

2892自动锤部件与滚珠轴承部件用锤档圈联结成一体构成自动锤组件,在装配中可拆卸。滚珠轴承采用内环分离、外环一体式,这种轴承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换向机构指自动锤无论顺逆时针转动,都可最终转化为减速齿轮同一方向的转动,而使发条上紧的运动。ETA2892的换向机构属摆杆式换向机构,因结构尺寸限制,采用双层叠加式,为同向传动方式,即两个换向轮传动方向相同,图1为结构图,图2为工作示意图。上轴套与换向轮轴间隙配合,换向轮下片与下轴套间隙配合,传动片与换向齿轴压合为一体。换向爪钉插在传动片的孔内,换向轮片内是一个空腔,空腔里沿径向分布7对凸台,工作时,外侧凸台推动换向爪转动。

自动锤顺时针转动→自动二轮部件逆时针转动→换向轮上片顺时针转动→上片换向爪带动传动片顺时针转动→换向齿轴顺时针转动,下片换向爪打滑。自动锤逆时针转动→自动二轮部件顺时针转动→自动三轮部件逆时针转动→换向轮下片顺时针转动→下片换向爪带动传动片顺时针转动→换向齿轴顺时针转动,上片换向爪打滑。两个换向片内腔形状相同,轮片大小、齿数不同,两对换向爪外形完全相同,换向爪钉方向相反,运动作用相同。此结构复杂紧凑,工作灵活可靠;但2个换向轮叠加在一起,对单个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加工困难。对换向爪及与其接触的换向片凸台粗糙度要求非常高。由于空间占用不多,此换向结构适宜薄型自动表。

ETA2892自动上条机构工作原理如下(图3为自动上条机构平面图,图4为自动上条机构展开图):

随着手臂的摆动,由于自动锤重心与其回转中心不重合,在重力矩和惯性力矩的作用下,自动锤组件可以绕自动上夹板上的B4凸台按任意两个方转动,带动滚珠轴承部件上的自动锤轮一同转动。当自动锤部件1带动锤轮3顺时针转动时,自动二轮部件逆时针转动,自动二齿轴5带动换向轮上片8顺时针转动,换向轮上片凸台顶住上片换向爪9顺时针方向旋转,在换向爪的带动下,传动片12顺时针方向旋转,由于传动片与换向轮轴13压合在一起,所以换向齿轴顺时针转动,换向齿轴带动自动四轮部件逆时针旋转,自动四齿轴带动自动五轮片16顺时针旋转,其又带动自动六轮部件逆时针旋转,自动六齿轴18带动上条棘轮19顺时针旋转,上条棘轮方孔与条轴铣方配合,所以条轴顺时针旋转上紧发条。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自动三轮部件顺时针转动,带动换向轮下片逆时针转动,下片换向爪在其中打滑,不能带动传动片工作,所以下片换向爪这时不起作用。

当自动锤组件带动锤轮逆时针转动时,自动二轮部件顺时针转动,自动三轮部件逆时针转动,带动换向轮下片10顺时针转动,换向轮下片凸台顶住下片换向爪11顺时针方向旋转,在换向爪的带动下,传动片顺时针方向旋转,换向轮轴顺时针转动,上条原理同上所述,上条棘轮顺时针转动,带动条轴顺时针旋转上紧发条。在此工作过程中,换向轮上片在自动二轮部件的带动下逆时针旋转,上片换向爪在其中打滑,不能带动传动片工作,所以上片换向爪这时不起作用。

自动锤上的力矩传递到条轴上时,要经过一组减速齿轮完成,减速齿轮的传动比通常在1/150左右。2892采用的是埋入式自动机构,空间尺寸比较小,所以减速机构的齿轮比较小,采用了6级减速传动,自动二轮部件、自动四轮部件和自动六轮部件采用了类似于跨轮的结构形式(见图4),即夹板上有细而长的位钉作为这种齿轮的回转轴,换向轮的传动片采用铍青铜材料加工,增强耐磨损性能。

减速机构传动比:(Z1:锤轮齿数;Z2:自动二轮片齿数;Z2’:自动二齿轴齿数;Z3自动三轮片齿数……依次类推)

自动锤顺时针旋转时:

i=Z1/Z2 X Z2’/Z上换 X Z换/Z4 X Z4’/Z5 X Z5/Z6 XZ6’/Z7

=75/24X11/34X8/36X8/35X35/45X8/49≈1/153

自动锤逆时针旋转时:

i=Z1/Z2 X Z2’/Z3 X Z3’/Z下换X Z换/Z4 X Z4’/Z5 X Z5/Z6 X Z6’/Z7

=75/24 X 11/18 X 21/37 X 8/36 X 8/35 X 35/45 X 8/49≈1/143

同大多数自动手表一样,2892自动手表具有第一和第二解脱机构。因为上条柄处的摩擦力很大,如果自动锤的转动通过上条轮,立轮等,带动这个负载,将增加自动上条的阻力和摩擦,降低自动上条效率;这就需要设第一解脱机构,即自动上条的运动,不能传递到手上条;如果手上条的转动,通过上条棘轮传递到自动锤,手上条时自动锤转动,增加了机构的磨损,降低使用寿命,而且手感不好。这也是我们不希望出现的,这就要设置第二解脱机构,即手上条的运动不能传递到自动锤。

ETA2892的第一解脱机构如图5所示,采用齿轮摇摆实现,设置在条夹板的手上条轮系上。当自动锤通过自动上条系统使上条棘轮顺时针转动上紧发条时,上条二轮在上条三轮的带动下,做顺时针转动,位于条夹板上的上条二轮的轮桩F9被加工成椭圆“鱼眼柱”形,长轴约为1mm,短轴约为0.7mm,自动上条时,上条二轮为从动轮,在上条三轮间的齿侧力的作用下,上条二轮沿图示箭头方向移动,沿夹板的鱼眼柱F9短轴向外转动推开棘爪,直到与上条三轮脱开啮合为止,不能带动上条轮转动。第二解脱机构设置在自动上条轮系中,如图3所示。转动上条柄25,上条柄方榫带动离合轮26,离合轮带动立轮27,立轮再通过上条轮24使上条二轮22顺时针转动,通过上条三轮部件带动上条棘轮顺时针旋转上紧发条。上条棘轮带动自动六轮部件逆时针旋转,自动六轮部件带动自动五轮顺时针转动,自动五轮带动自动四轮部件逆时针转动,自动四轮部件带动换向齿轴顺时针旋转。传动片也同换向轮轴一起顺时针旋转,这时上片换向爪与换向轮上片上的凸台打滑,不能将运动传递给换向轮上片,与之啮合的自动二齿轴也就不动,锤轮不转。同理,下片换向爪与换向轮下片上的凸台也打滑,不能带动换向轮下片工作,与之啮合的自动三轮部件不动,自动二轮部件不能被带动,锤轮不动,实现了手上条不能传递给自动锤的要求。

自动原动组件较手上条原动组件的变化在发条部件和条盒。自动发条的外端带有一段副发条,它通过点焊方法固定在发条上,其长度为放入条盒后接近一圈。发条装入条盒后,发条最外一圈被副发条压住贴在条盒内壁与副发条之间,发条卷紧后,由于副发条和发条最外圈张力的作用,使发条的外端与条盒壁之间有足够的摩擦力(打滑力矩),保证发条应有的工作力矩和圈数。合理选择副发条的尺寸(2892副发条的厚度约0.15mm,主发条厚度约0.105mm),使摩擦力的大小在发条未上紧时发条不滑动,上紧力矩大于摩擦力矩时,发条外端沿着条盒内壁打滑,避免发条过载损坏。

自动条盒轮的内壁没有一般条盒轮那样的外钩,而是加工了均匀分布的6个小圆弧槽,它的作用是储存润滑油,增加润滑性能,稳定打滑力矩。

ETA2892的自动机构对零件加工水平要求较高。自动四轮部件回转轴的B11位钉,与其配合的自动夹板处只有0.35mm的厚度,位钉的牢固度和垂直度的保证都比较困难,自动四轮部件、自动二轮部件内孔直径较小,只有Ф0.30mm,若达到较高的尺寸精度和粗糙度,加工难度增加。由于减速轮系传递的力矩较大,若作为回转轴的位钉垂直度不好,齿轮上的内孔粗糙度等级太低,工作中孔与轴的磨损会加大,自动上条效率降低;自动下夹板的自动三轮、换向轮的轴承处厚度只有0.28mm,由于结构的特点,自动上夹板中间B4附近是通透的,夹板的变形难以消除,合板同轴度不好保证,这也会使齿轮啮合受力改变加剧工作中轴与孔的磨损,降低机构的自动上条效率。另外,换向机构不仅单个零件加工复杂,形成组件后,要求上下换向片能双向灵活转动,与传动片之间有恰当的轴向间隙,以保证自动上条时顺时针转动,手上条时与换向爪脱开。由于薄形化特点,其采用两个换向轮双层叠加式,加工难度和可靠性受到更大挑战。

自动手表由于其具有明显的上条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技术发展,自动手表的结构也向着工作更可靠,结构更简单,布局更美观的方向发展,相信未来其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上一篇:个人借用合同范本下一篇: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