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语文

2024-10-12

快乐学语文(共12篇)

快乐学语文 篇1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乐于学习语文。通过这十几年来的教学摸索,我总结了以下几条经验。

一、爱心引路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首先你得让学生喜欢上教语文的你,然后他们才能“爱屋及乌”地喜欢上语文。所以,你必须走进学生的心里,成为他们可信赖的朋友。上课铃响了,刚走进教室的孩子们还没做好上课的准备,教室里乱哄哄的,如果你板着脸孔走进教室,大声呵斥几声,也许教室里真的安静下来了。但是,学生对你的感情也许也同样“静”下来了。他们更喜欢面带微笑的你,轻轻走上讲台,亲切地环视全班同学,然后和蔼地说:“同学们,你们看,这位同学坐得多端正啊!他早就做好了上课的准备。”相信你这么轻轻地一说,全班同学都早已像这位同学一样,坐得端端正正了,正满怀喜悦地等待着你上课。又如面对班里不经常完成作业的同学,与其斥责他们,罚他们扫地,叫他们家长来,不如利用课余的时间,把他们找来,故作不相信的样子问他们:“听同学们说,你们几个不经常完成作业,还把字写得很糟,老师不相信。明天开始,你们把作业拿来给我检查,到期中时,比比看,谁完成得好。到时,老师要给最好的同学奖励!”相信这样一来,他们不但及时地完成作业,字也会越来越进步了。

孩子需要一种安全的环境,包括身体的和心灵的,如果他们缺乏关爱、支持和心理安慰,心里的不安就会萌发出恐惧和畏缩,轻则无法集中精力学习,重则形成极端的性格。小学阶段,教师完全是学生心中崇拜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情和积极性。你的一个微笑、一个抚摸或是无意的一句表扬,都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动力,调动他所有的积极性,使他愉快地学习。反之,你无心的一句批评或一个眼神,都会使他的积极性大挫,甚至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反感。我想起我上小学的一件事。那时,我上三年级,语数两科都名列班里前茅,一直被老师捧在手心里。一次,上数学课,同桌讲了一个笑话,我忍不住笑了起来。结果数学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很粗暴地用教鞭打了我一下,这让一直受老师表扬的我很觉丢面子,也很受委屈。从那刻起,我厌恶起这位数学老师,也厌恶起他上的课,甚至连他布置的作业也不愿做,数学成绩一落千丈。所以,作为教师千万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孩子内心的冷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一言一行。

二、巧设平台

我们在讲台上,习惯了当主角。其实,孩子是天生的演员,只要有机会,他们都可以成为最佳的男主角和女主角。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的四十分钟除了正规的教学外,我常把那个被老师们认为是很神圣的讲台让出来,让讲台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我让学生上来朗读,让他们上来演讲,让他们上来讲故事……有时候,有些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我让学生用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记得有一次,我在教《晏子使楚》这篇课文的时候,由于里面讲了几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我就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故事,自由组合,上台表演。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他们不但一字不漏地把主人公的话说了出来,还创造性地即兴表演,把人物演得惟妙惟肖。通过表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整节课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在这种愉悦的气氛中,他们已经牢牢地记住了课文的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我还常常假装“糊涂”。班里有位同学病了,本来我可以直接派一位同学送他回家,但我却装出一副毫无办法的样子说:“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班的林丽群同学病了,这可怎么办呢?”立刻有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送她回家吧。我是她的邻居。”这位同学高高兴兴地送她回家了,因为她认为她的意见被老师采纳了。在我这位“依赖性”很强的老师面前,同学们变得越来越爱动脑筋了,越来越爱想办法了,从而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实践能力更强了。同时,他们也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从而更乐于学习语文了。

三、老调新弹

说到让学生喜欢语文,如果没让学生喜欢作文,就像到北京没去看长城,到西安没去看兵马俑一样, 都将成为空谈。我知道早已有很多专家对作文教学作过很专业的研究,大家也听过很多专家的讲座,但我还是要来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感受。

1. 多看,多读,多积累。

为了让学生乐于看,我常常把学生带出教室,观察校园,观察校园后面的田野,看看兰溪公园,爬爬有名的大蜚山,让他们深入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直面对话。为了让学生乐于读,除了课堂上重视阅读训练外,我还每周挪出两节课,让他们看作文选。考虑到农村孩子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不可能买太多的书,我就鼓励他们交换着看,做到花一本书的钱,看65(我班有学生65人)本书。为了让学生乐于积累好词佳句,我不但要求他们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还要求他们每学完一篇课文,至少背四个好词,两个佳句。我还让班里的学生每天轮流在上课前往黑板抄一个好词和一个佳句,其他学生抄到专门用来积累好词佳句的笔记本上,然后全体背诵。上课铃一响,我马上检查。这样,积少成多,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怕没材料了。

2. 多练是提高写作的关键。

如果教师要求学生一天写一篇作文,学生很容易就厌烦了。其实,一篇好的日记就是一篇好作文的缩影。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写日记。学生写的日记可长可短,只要是表达真情实感就行。此外,教师改日记一定要及时,学生一完成马上就改。发现好的(哪怕只有一句)就马上拿到班里念,让学生有成就感,让他们迫不及待地希望分享别人精彩的故事,让他们由老师叫他们写日记到自己喜欢记日记。在日记里,他们更希望你像一位朋友一样与他们交流,跟他们交谈,这样他们也就更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在日记中写出来。我刚接这个班的时候,发觉学生写日记多半是为了应付,内容单调枯燥,而且还有抄袭的现象。于是,在一次日记点评上,我问他们:“同学们,你们知道你们大济的人有什么特点吗?”他们一个个莫名其妙地摇摇头。我说:“看了你们的日记,我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老奶奶爱摔倒。害得我们班的陈飞鹏、林进、占东东等同学天天扶她们起来,送她们回家,误了作业,误了学习,所以成绩一直提不上去(因为这几位同学经常写送老奶奶回家的日记)。2.阿姨们爱丢钱。幸亏有我们班的陈群峰、占威捡了,还给她们,否则不知她们有多伤心。3.男同学常去河边钓鱼,女同学爱让座。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后来,虽然写这方面的内容少了,但更像记流水帐了,把一天到晚的事一一列出来。经过认真思考,我开始根据每周开展的情况,有要求地布置他们写日记。通过一年来的训练,我发觉我们班的同学变得爱记日记了,作文水平也明显地提高了。作文水平一提高,成绩自然就上去了,成绩一好,学生自然就喜欢上语文课了,也更乐于学语文了。

我非常喜欢《福建教育》中一篇文章里的一句话:“一个女孩对着大山喊:“我爱你———”大山回答:“我爱你———”一个男孩对着大山喊:“我恨你———”大山回答:“我恨你———”这是回声的效果。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何尝不像这回声,当你把爱注入孩子们的心田,他们的爱就会向你缓缓回流。

快乐学语文 篇2

第一,兴趣很重要。语文最基础的就是要博览群书,体会书中人物的性格、生活,思考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要有兴趣了解从古到今发生的事,成语的由来,了解有名的人物,人物身上发生了什么事物。我这一点做得不够好,可能是我还没发现其中乐趣。

第二,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语文来源于生活。每天我都在做着相同的事,但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虽然每天都在上课,但是其中的小事情要去探索发现就有写不完的话。虽然我在博览群书方面做的不够,但是在语文中的作文上我总能写出点好的东西。可能就是我平时对身边的生活处处留心。总可以写出一件完整的事,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继续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更好的去体会发现。

第三:刻苦很重要。语文学习中总会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不了解的知识……现在高科技发达,只要你去做没有你找不到的知识。比如我上课还有不懂的知识可以上网查询,每次上网几乎都有查知识,有时一查就是几个小时,有时也可以观看历史影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翻各种字典,可以把字音字形多记几遍,这点我做的也不差。

第四,多记多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语文中上课时老师讲的重点内容,知识点都要写下来。平时写日记,对自己今天的思想、态度,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开心,不开心的事写下来。课内的课文,古诗都要倒背如流,生字词都要记住怎么写,意思是什么。这点我还要继续加强。

第五,态度很重要。语文需要用心学端正态度。态度决定一切,上课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多阅读。态度好则成效好。我上课时认真听讲态度还行,课后复习要加强。

总之语文学科我的目标是要得高分。课外多阅读,多写。继续留心生活,刻苦努力。把语文带进生活,把生活融入语文。

让学生快乐学语文 篇3

【关键词】创新 活动 兴趣 鼓励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135-01

作为和老教师相比教学经验远远不足的年轻教师,我一直在想有什么优势可以让学生被我的语文课堂吸引,探索许久,也经历了很多尝试,我恍然大悟,我能够吸引学生的最大的亮点恰是:年轻。因为年轻,所以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和活动,使学生愿意主动接受知识、开拓视野;因为年轻,所以可以创新很多课堂形式、作业评价形式,不断变化方法持续激发学生的语文热情。特级教师王君提出青春语文,“认为语文的教学要不断创新,具有青春的灵动,保持语文源源不断的生命力。”[1]我的资历尚浅,不敢说针对于语文文本有创新的想法,但作为处在多样文化下的90后,我在语文活动及如何导入教学方面有自己比较新的想法,在具体实施时也确实有一定的收效。

一、促进背诵花样多,音乐律动齐声和

1.“第X届背霸大赛”活动。在背诵《陈太丘与友期》、《虽有嘉肴》、《咏雪》《秋天》、《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花木兰》时引起了全班的争背高潮。背霸大赛针对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进行竞赛式背诵,如背诵《陈太丘与友期》《咏雪》时便要求学生带入情景成为作者,以当事人吟诵的方式配合想象性动作进行再演绎,由台下观众票选出最符合当时情景且有创意性的同学成为当届守擂“背霸”。在背诵《秋天》时由小组进行编曲配乐歌唱,四大小组进行编曲背诵演唱展示,请其他老师做评委,以朗朗上口、符合意境为评判标准选出背霸团。在近期举行的《木兰诗》背霸比赛更是有学生以拍掌为节拍器、编出流行乐rap的曲调,让全班纷纷加入了主动背诵的行列,甚至课间仍能看到几人一起唱和打节拍的场景。

2.人浪背诵浪淘沙。这也是我的一个特色背诵活动,我发现在检查背诵时挨个检查浪费课前时间,而集体背诵又免不了滥竽充数,如何让班级每个人都参与到背诵活动中来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呢?针对一些句式整齐的课文,尤其是古诗词,我采用人浪背诵的方式,也就是一排或一列一句,轮到这一排同学时全体起立背诵,其他同学监督出滥竽充数的人,称之为“大浪淘散沙”,这些“散沙”将成为该排或该列重点帮扶的对象。这里之所以让学生背诵时站起来是想集中他的注意力同时为其增加面对全班的机会,锻炼学生当众讲话、背诵的能力。这一形式就像有魔力一样,成为我每节上课前吸引学生的手段,学生也是充满期待呼声很高。

二、作业评价色彩多,鼓励互动零距离

1.巧用表情及连续性评语。开学之初我就跟学生说过,我不重视你的成绩,我重视你的进步及变化,作业也一样。因此我在批改今日作业时会与前一天作业进行对比同时在昨日作业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连续性评价,如“我昨天所说的你果然做到了!”“和昨天相比我看不到你的改正,我很失望。”这样的评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持续关注。同时,我个人喜欢卡通表情,因此也喜欢给学生一系列表情作为今日看到他们作业时的心情,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居然成为每个学生最期待的事情,我的一个笑脸可以让他在我的表情后面也加一个笑脸附带一句我会继续努力。这样具有生活气息、卡通气息的作业评价语应该没有学生不喜欢吧。在我刚刚带上这批学生一周时,竟然出现了十几个学生不间断来我办公室询问作业是否改完,他们说很期待我的表情和评语,我想这对孩子也是一种鼓励。

2.鼓励式评语发现每个孩子作业的优点。我认为好的作业是鼓励出来的,我还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只要能够抓住他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孩子一定不会让你失望。就比如说我们班有一个学困生,成绩一直是末端,刚来时语文作业几乎只写字词,但这个学生喜欢用钢笔写字,字也相对好看,于是我针对他的评语就是“你写的字真是太好看了,为什么不多写一点让我欣赏一下呢?期待明天的书法大作。”果不其然,这个孩子的作业越写越多,到现在依然是一项作业都不拉,成绩自然有了不少提高。还有一个学生不喜欢写随笔作文,一布置作文就喜欢上网抄袭或者套作,矫揉造作。但她上课发言很积极,想法也很独特。我在她的作业下面写“你上课时那么多激情的想法,怎么写作文就看不到啦?尝试着写下来吧,我很期待你的大作!”慢慢地,这个女孩开始写自己的见闻,写自己对学校一些事情的看法,到现在,她的作文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她在一次次写作时已经积累下来了,甚至不爱写作的她现在还经常一面作业本画画,一面以此画为内容创作小说,我想,这个女孩的写作热情已经激发出来了。

3.作业封号有威风,作业积分显功力。给孩子每天的作业进行封号是借鉴师傅任老师的做法,只是我做了常态化改进。每天的作业我会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最顶尖的作业,用彩色笔亲自给孩子写下“作业男神/作业女神”的称号,并在语文风云榜进行点名表扬。同时盖章积分。第二类为表现平平的作业。第三类为未完成任务的作业,我也同样会用黑笔写下“作业之虫”的称号,同样风云榜公示。期末时根据盖章积分多少进行奖品兑换,从长线的角度让学生不放松每一次作业,同时又对当天的作业及时表扬,学生得到了及时反馈,自然作业不用多担心。

三、特色形式引热情,激发兴趣气氛浓

1.奔跑吧字词活动。模仿在学生中最火爆的《奔跑吧,兄弟》节目,进行闯关式单元复习习题课,分为字词关、文学常识关、自由考查关,分别考查学生对于本单元字词、文学常识和课文中重要手法、问题的掌握情况,然后在一个关卡中出错最多的人发“out”卡成为今天淘汰选手,接受罚抄,将枯燥的复习变为趣味横生的活动,引发学生竞争学习。

2.尚方宝卡多鼓励,一张黑卡罚下场。学生的表现确实需要持续的鼓励,因此针对上课回答问题积极程度、回答问题的质量及进步多少,我会在课堂上发“尚方宝卡”作为奖励,集齐五张宝卡可以获得一次作业自由选择权。而针对课堂不积极思考、不参与讨论的沉默者,我会发黑卡,一张黑卡便要在下一次课前给全班同学做一次才艺展示或演讲,强迫他参与到与全班的互动中去。

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需要长期关注、不断琢磨的,除了形式上的创新,活动上的创意,更多的还是对文本的研究,“学生从文字中获得语文的生命力,”[2]也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君.《王君讲语文》,北京:语文出版社,19

快乐轻松学语文五法 篇4

腹有诗书气自华

多读书, 读好书, 读有用的书, 经典篇目还要背诵.读书是为了丰富你的空余生活, 扩展知识面, 用知识来填充你的头脑, 让你漫游知识的海洋, 品尝精神食粮.正如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所说的“身边常带一本有分量的书, 随时接受文化的熏陶”.

要读好一本书就要先使心平静下来.一本书要细细看, 慢慢品, 而且你边看还要边做笔记, 把好词好句积累下来.你也可以把看书当成是在看电影边看边联想, 想开去, 丰富你的想象力.一本书光读一遍是不行的, 你必须多读几遍, 你要知道一本好书是值得用一生去解读的, 因为你每读一遍都会从中发现新知识.同时, 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等方法要不断尝试, 培养准确快速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

你还要下工夫熟读和背诵一些古今中外的名篇.这对于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学生正处在记忆力强的黄金时代, 要充分利用并发挥这个优势, 认真地阅读、背诵几百首优秀诗歌, 上百篇优秀散文和几百个小说、戏剧精彩片段, 写作时就可以左右逢源, 信手拈来了.

勤于动笔文自成

勤于思考, 勤于动笔, 经常写就能会写、不怕写.每天写日记, 一天一百字, 不多不少.写到一千回, 下笔如有神.同时, 还要经常练习写心得笔记、读书札记、摘抄笔记, 做读书卡片等等.

写日记是一个相当好的习惯,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还说过, 一个好的习惯可能会造就一个好的命运.希望同学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及时地记下来, 怎么想就怎么写, 怎么说就怎么写.写日记可以帮你养成良好习惯, 提高人生品味, 磨练自己的意志;能让人抒发心理的感受, 有利于心理的健康;有利于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想像力;可以练脑, 训练思辨, 活跃思维.最重要的一点是, 写日记为你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所以, 写日记可以提高文学素养, 完善文学功底, 帮助你写一手好文章, 是提高文学素养的奠基石.

多听多说口才佳

要会听、多听、听得心领神会, 要敢说、多说、说得恰到好处.要让学生做到这些, 就需要为广大中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和氛围.从家庭到学校, 都要运用规范、优美的语言, 提高语言交际的效率和质量.鼓励学生要积极主动纠正家庭生活中不文明、不精练、不规范的用语.学校更要营造写规范字、说普通话、讲文明语言的氛围.

老师可以安排形式多样的说话训练, 如课前五分钟演讲 (讲一段新闻、介绍一个成语故事、谈对一句名言的理解等) 、课外进行演讲比赛 (就某个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或辩论) 、朗诵比赛、辩论赛、经典篇目背诵比赛、进行背诵比赛等.而且, 要培养学生主动说话的习惯, 让学生主动找机会说, 主动发表对国内外大事和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的看法, 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口才.

嬉笑怒骂皆文章

语文的学习可以在玩耍中实现.一起吃饭时来个成语接龙, 表演节目时来个诗歌大串烧, 班里举行活动时写副对联庆贺一下, 课间玩闹时把班里同学的名字连起来写成歌词, 学习劳累时猜个谜语或歇后语, 给每个老师拟定一个符合他教学特点的评语, 给每个值日组起一个雅号等等, 大搞文字游戏, 嬉笑怒骂, 激扬文字, 把语言玩得山穷水尽.到那时, 看语文书上的课文就不只是简单了, 什么语文考试、作文竞赛、演讲比赛、即兴演讲等等, 简直不屑一顾.

要学好语文还必须积极参加语文活动, 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不要把自己封闭在教室里和家里, 而要在各项活动中经风雨、见世面, 锻炼自己, 提高自己.例如, 可以写人物专访、活动报告、社会实践报告, 也可以写社会不规范用字的调查报告.只有参加社会实践, 才能真正认识语文的重要性, 增强社会责任感.

留心处处皆语文

人们常说“机会都留给有心人”, 我想说, 学好语文也得益于留心生活.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 做生活的有心人, 潜移默化中就学好了语文.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都喜欢网络、歌曲、电视剧、电影, 其实这些都是语文, 广告语、警示语、宣传报、广播、店牌、商标、也是大语文.关注这些东西, 无形之中就是在学习语文知识, 提高语文素养.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 体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不仅能解决作文素材缺乏的难题, 而且也能把写作文当成生活中的一件乐事、趣事去做.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处处留心皆学问, 学习语文不必局限于教材书本, 不必局限于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语文与生活的结合, 在近年的高考中, 不同省的高考语文的“语言运用题”中相继出现“对联”、“警示牌”“广告语”等, 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学语文秘诀 篇5

学生都说语文难学,老师也讲语文难教。学好语文真的那么难吗?表面看好像也是,中、高考时数、理、化包括外语都有人拿满分,语文好像从来没有听说过得满分的。但是,细心的人也许会发现,语文的及格率却是各门学科中最高的,作文满分卷也越来越多。看来,语文学习并不难,学好教好语文也并不是不可能。依我看,语文学习,关键在于转变观念,老师不是去教导而是去感染学生,学生不是去学习而是去应用语文;学好语文,关键在于养成习惯,要把语文当成日常生活的必需,把学好语文变成一种生活习惯。

我个人的经验,学好语文要养成积累、阅读、摘抄和练笔四个方面的习惯。当然,还有朗读、背诵、演讲等等。

先来讲讲积累的习惯。一说到积累呢,不少同学都想到死记硬背,其实这既对也不对。语文积累首先是字词和语言的积累,要认识足够的字词,要把每一课学到的生字生词都记住,要把前人创造的语言尽可能多地积累。字都不认识,怎么谈学好语文?我们不是仓颉,可以自己去造字,也不是鲁迅,造个词人家也认同。好在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语言博大精深,足够让我们活到老学到老了。我的成功做法是:字词句,每天记。我比较笨,每天坚持记一个,同学们脑袋灵活,一天记两个三个甚至五个都是没有问题的。每天不多,但一年坚持下来,数目就可观了,五年,十年呢?记得我读书时,老师就在黑板一角搞了个“一日一成语、一周一诗歌”,等我教书时,我就让学生“一日一词、一句、一成语、一仿写,一诗”每周我会检查一次。嘿,你还别说,这一学期下来,学生的积累本写得满满的,我也从中记住了不少成语和名言名句,收益不小。当然,还有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之类的积累,这个听起来感觉有点玄乎,先不讲了。

接着谈谈阅读的习惯。不管你问谁,都会告诉你语文要多阅读,古今中外的大师们都是如此,像毛泽东,在床上摆上大半床的书,睡不着时,随手拿来就读,既打发时间又能催眠。又像卢梭,他读书时每每“陷入狂热状态”,几乎是“贪婪地阅读”“沉醉在书籍里”,最终从一个学徒成为一代社会学家、文学家。阅读是不能带有功利性的,不能为考试去阅读,应该为求知而阅读,为陶冶情操而阅读,为丰富思想而阅读。阅读应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需要,如果把阅读当作一种负担,那是不可能有什么效果的。学生时代由于课程压力大,毕竟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一律要求读多少长篇小说不大可能,可是像《读者》《儿童文学》之类的杂志是完全可以的。我读书那会,不像现在满街都是读物,图书馆也离着家很远,要读书,就必须去借。去亲戚朋友家借,去老学究那儿借,去问同学借。亲戚朋友还好办,一般都乐意借给我;老学究就麻烦了,“惟书与老婆不可借”,那就得拿出一点技巧、费上一番功夫了;至于问同学借书,说是借,其实多半要靠会来事得来,要得到书,得抢着去帮他扫地擦黑板,代写作业练习册,把书的主人服侍高兴了,书才能到手。可以说,我这样的阅读纯粹是出于兴趣,也成了习惯,所以也最有效果。作为学生,如果我们每天都能有自己喜欢的书读,都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不容易心浮气躁,兴趣自然会转移到热爱学习上来。(当然,本人不赞成多看漫画书)。再来说说摘抄的习惯。我的“摘抄生涯”是从中学开始的,不过最初也是三分钟热情,摘抄了几天就懒了下来,此后就只是零零散散地摘抄过一些。后来,书看得越来越多,每每看到好的文字,总要激动一番,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美妙的文字!可是,激动归激动,激动过后就忘了行动。但毕竟还没有练成“过目不忘”的绝技,等到某一天想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才“惨然若失”。这样的经历多了,也就学乖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看到好文字时,就会自觉地摘抄下来,日后稍加工一下,就能变成自己文章里的好文字了。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几年下来,竟然也有了厚厚的几

大本。

最后聊聊练笔的习惯。练笔最好的办法就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在没有什么写的,就记上“今天没什么可写”。关键在于坚持,在于养成这么一个习惯。从日记可以看出一个人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就是好样的。等日记写得多了,尝试文学创作也并非不可能。当以上几个方面都成了习惯,语文就会学好了。一旦养成这些好习惯,不仅语文成绩肯定会上去,你的思想会更深邃,感情会更成熟,视野会更开阔,气质会更高雅,思维会更缜密,心胸会更宽阔,也会更有智慧。学好语文不仅是考试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与其说如何学好语文是靠方法,不如说是靠习惯。

学好语文的习惯,只能在“时习之”中形成,是“养成”的,不是“说教”出来的。在大量的实践中尝到了甜头,有了甜头便会产生兴趣,有了兴趣,便会自觉去做。开始的时候,可以是强制,强制多了也能成为习惯。如此下去,一天不学习,便会觉得生活中少了点什么。说真的,我们这些理科学生面对数理化的题海,确实有太多的习题需要认真推理,细致演算。到了高三,面对铺天盖地的试卷,更是穷于招架。高中三年,真正能给语文的时间少之又少。可语文偏偏像个“无底洞”,要学好它就得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怎么办呢?

起初,我也有些不知所措,可后来有件小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是班长,常在黑板上写通知。写这东西,我是“脚踩西瓜皮”,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只要同学们看得懂就行。有一次,教我们语文的郭庭平老师在讲完正课后,突然笑吟吟地指着我写的通知说,这通知有些语病,并让我当着大家的面修改。我左看右瞧,愣是瞧不出什么毛病来,在众目睽睽之下一阵阵地发窘。后来经过老师的点拨,我终于把这个通知修改后了。郭老师对我们说:“于留心处皆语文。希望大家平时多用心,不要把语文封在课堂上,锁在课本里。”

这个小插曲给了我很大的启迪,过去我总以为只有教科书上的文章、训练册上的习题才算“语文”;只有安排一大段时间,正儿八经地进行学习,才算“学语文”。现在我懂了,语文是无处不在的,不管是读书、说话、写通知,都离不开语文。既然语文处处都在,那么我们就应该随时把“处处”都变成学语文的课堂。

从此,早晨起床,我利用洗脸刷牙的时间听一段新闻,从中学习生动、精炼、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在教室里,我常有意提出问题和同学展开辩论,从而锻炼自己的思维和口才——显然,这都是在学语文。饭桌上,我经常眉飞色舞地向爸妈绘声绘色地讲述学校里的趣闻,这还是学习语文啊!数理化做累了,或看一篇精短的美文,或吟一首优美的古诗,或背一段隽永的名言警句,或哼一首歌词清新的流行歌曲,这不也是学习语文吗?只要留心,时时处处都可以学语文,而且可以学得很轻松,很有趣,很开心。只要平时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语文的机会,积腋成裘,潜移默化,自会长进,又何必跟数理化争什么“时间”呢?老实说,我能学好语文,除了上课注意听讲、积极思考,课后按老师的要求做适量的训练题外,秘诀就在于平时留心语文。

平时留心学语文,不但可以跟课内学习到的知识对接,而且可以补充课堂语文的不足。比如古诗鉴赏,光靠听老师讲是远不够的。为了提高鉴赏能力,我常常在睡前读一首诗,先体会那或雄浑或幽雅的意韵,再看有关的赏析文字,并跟自己的理解作对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欣赏诗词的“语感”。今年高考又出现古诗赏析题,我就凭着平时锻炼出来的那种感觉,很轻松地解了题。再比如作文,今年高考作文是有关记忆的想象作文,这在课内从不曾涉及过,我的作文构思就得益于课外读过的卫斯理科幻小说。

【推荐老师寄语】

陈希同学是福建连江一中99届高中毕业生,现已被清华大学录取,高考成绩878分。高中三年,各次大考的总成绩均稳居年级前列,会考成绩九科全优。她担任春榕文学社社长,工作和写作从来都很勤快,在高考前夕我特意为她编了《陈希作文选》。她学语文有一大特

色,即善于抓住课外边角时间,在数理化的夹缝中愉快地学,不断提高语文素质。现特推荐她的这篇短文,希望能给同学们一些启迪。

背诵———学好语文的秘诀

2007年4月10日 【关闭】

背诵,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好文章背诵多了,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不知不觉,会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背诵是一种储存,有了丰富的储存,才有可能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再创造。这里就想介绍几种背诵的好方法,希望能给有心的父母一点启发,让孩子的头脑做做有氧运动。

◆理解背诵法:背诵法有活法与死法之别,鹦鹉能言的背法无知无用。理解是背诵的基础,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学习材料有了一定的理解,背诵才会朗朗上口。

◆求同存异法:某些诗文具有“重章复唱”的特点,各章(段)字句大体相同,因此,我们在背熟第一章(段)后,只要找出其余各章(段)不同的字句并记住它们就可以了。

◆熟读成诵法: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背诵是有声训练,经常读,读多了,读熟了,就有了语感,就会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熟读成诵,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己有。

◆默写背诵法:采取默写手段,边背诵边把重点的句子默写下来,印象深刻一举两得。“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因为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图形和符号,经常默写可帮助我们促进右脑的开发。

◆“卡壳”追忆法:背诵过程中,如果出现“卡壳”,应该进行追忆。追忆是有意和间接再现的形式,它需要付出很大的意志力,克服一定的困难,多方面寻找线索,进行积极灵活的思维。因此,不能一“卡壳”,就立即停止背诵。

◆浮现形象法。适用于背诵情景交融,文字画面强的文章与诗词。运用此法,还可在纸上随意涂鸦,让画助背。此法是非常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寓教于乐,让孩子们轻轻松松学背诵。

和学生一起快乐学语文 篇6

语文同其他学科不同,它有着了中国古代悠远的历史文化背景,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又有着复杂的语言文字结构,怎样使他们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学语文,有主动学习语文的愿望,教师就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语文,让语文学习不再是困难重重而是妙趣横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精神上、心理上的满足,使单一地教师传授语文知识转化成学生主动地去探索语文的奥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快乐教学呢?

在平日教学中,我进行了一点尝试,现结合《寻觅春天的足迹》这节课,简单谈一谈。

一、导入新课

卷一只柳笛,吹出春天的欢欣愉悦;做一只风筝,放飞春天的生机勃勃;捧一把小花,飘香春天的缤纷多彩;听一声鸟鸣,惊喜春天的万物苏醒!春天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了我们的世界,来到了每一个角落。沐浴着春的阳光,嗅着春的清香,感受着柔风细雨的呵护,我在享受着春天带来的幸福,同学们,你们是否也发现了春的足迹呢?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近春天,去寻觅春天的踪迹。

二、出示目标

1.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去认识自然,感受生命,培养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赏春:

各小组多媒体出示自己搜集到的春天的图片,配以音乐,配以解说,引领大家赏析春的无限风光。

活动二.读春:

古代文人墨客常常借景抒情,咏物伤怀。在这桃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春季里,他们更是诗兴大发,思如泉涌,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请各小组配乐背诵或朗读搜集的关于春的诗词曲及优美的文章,引领大家读出春的不尽魅力。

活动三.绘春:

各小组多媒体展示自己拍摄的春的美丽画面,并配乐解说,引领学生珍藏春的动人风光。

活动四.悟春:

俗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引领学生明白要珍惜这大好的时光。

活动五.诵春:

学生动笔抒写自己眼中的春,用灵动的文字书写春。

四、评价方式

将评价拓展到平时学生的表现中去,再结合综合性的考试,不仅使评价更为准确合理,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从而也能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平时,我就对学生说:“成绩好并不能代表他最聪明,聪明与否不能光看他的考试成绩还要看他的平时表现,平时谁得到表扬越多老师在期末给他加的分也最多,得到表扬最多的同学就优先考虑评学习积极分子。”这么一说学生在上课时表现尤为主动积极,学习热情明显高涨了许多,到了期末,考虑平时学生的表现,再结合期末的成绩,全班大多数同学都得到了表扬,即使是考得不理想的学生也不例外,这样更多的学生都体验到了快乐,保护了他们的自信心,也保护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动力。在这节课上我就针对表现积极地同学做出了令他们满意的评价,丰富多彩的评价,也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快乐。

五、教后反思

可以说,这节课我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可效果却一般,原因何在?通过反思,我察觉到,这节课的不理想在于学生没能充分动起来。虽然整堂课流程顺畅,学生该准备的都准备了,可学生却没能深入其中,因此,整堂课缺乏动力,缺乏激情。如何才能让学生动起来,真正参与其中呢?赞可夫说过:“努力使课堂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上能自由的呼吸。”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思维。而我的这堂课,并没有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为了课堂的流畅,我提问的学生大多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只有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给他们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美好一面的舞台,才能真正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乐趣,让他们“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才能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怎样让孩子轻松快乐学语文 篇7

一、激发阅读教材的乐趣

教材是语文教学之本。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实现都离不开教材。学生学习语文, 首先应该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 使学生越读越想读, 越读越爱读。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多样的处理, 设计教学方式要追求独特性、新颖性, 力争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闪现创新的火花。本人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第6课《船长》一课时, 首先创设情景, 激发情感。学生在悲壮的情景中, 心灵被唤醒了, 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那是位怎样的船长?具有怎样的灵魂?如何撼人心魄……有了这欲望, 学生的阅读不再被动, 求知的思维活跃起来。接着为了让学生与文中人物的心灵发生碰撞, 我引导学生触及文本, 感知英雄。在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后, 我问学生:“作者在文章最后说‘面对死亡, 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你们认为船长是英雄吗?请摆出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有的重又埋头研读课文, 划句子, 圈词语, 写旁注;有的几人凑在一起, 就着读本议论着……此情此景, 我不禁为之动容。由于学生与文本的亲密接触, 他们深情地表达着对英雄的讴歌与赞美。学生在诵读教材中走近了英雄, 感知了英雄的人格魅力。最后我又启发学生想象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 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时可能会想些什么?学生沉思片刻后各抒己见。此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思维达到了沸点, 形成了课堂的高潮, 一种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从孩子心底升腾而起, 一个高大的英雄形象巍然屹立在孩子心中, 有感情朗读的激情再次提升。

再如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第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时, 为了让学生体会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性格, 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小小的辩论会, 合作探究天游峰扫路人的生活究竟累不累、苦不苦?好表现是学生的特性。这一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课文的乐趣, 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增强了思想道德素质等, 可谓一举多得。

二、培养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功夫在诗外”。要学好语文, 必须在课外下功夫, 仅靠课堂是不够的, 仅靠一本语文课本更是不够, 需要课外的东西来补充, 来滋养, 来丰富。怎样让学生由衷地爱读课外书, 体验到阅读课外书的快乐呢?我认为:

1. 巧用故事诱发阅读。

我发现, 学生懒得看书, 却个个爱听故事。一听到老师要讲故事, 个个脸上洋溢起笑容, 听故事时凝神注目。读故事的过程中, 有时我会引领学生欣赏一些佳词美句;有时不失时机地和他们聊聊感受;有时讲到情节精彩处, 我则戛然而止, 鼓励他们去想象情节的发展, 或来一句“欲知后文, 请读原文”, 此时, 一些性急的孩子就会追着继续讲, 或者向我借阅手中的书……有一个星期, 我利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要班上的“小书迷”读《爱的教育》给同学们听, 几天后, 好多同学居然在读这本书了, 我暗喜、我欣慰:故事产生了魔力, 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2. 创造条件促进阅读。

学生有了阅读的欲望, 手中也就有了几本喜爱的书。为了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书, 我经常对教材进行拓展延伸, 推荐一些和课文有关的书籍。如教《三顾茅庐》建议读《三国演义》;学了《海伦·凯勒》要求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课外书籍的书单。为了使学生能读到更多的好书, 我又组织学生办起了班级图书角, 定期开放。我还鼓励学生在学校或去图书馆办张图书证。这些举措解决了学生书源不足的问题, 促进了学生广泛地阅读、健康地阅读

学生书读多了, 我就给他们搭建展示的舞台, 让他们享受到读书的喜悦, 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我经常利用每周的课外阅读课开展各种活动, 如故事会、笔记展览会……在游戏中、竞赛中, 学生兴趣盎然, 获得了成功的幸福, 体验到了读书的快乐。

三、调动写好作文的情趣

邻居女儿上三年级了, 遇到“习作”型的家庭作业总是一脸的怨气、满口的忧愁。如何减轻孩子畏惧作文的心理, 让孩子乐于写作文呢?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所以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贴近学生实际, 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

1. 在阅读中仿写

语文教材荟萃了许多名家名篇, 体现了作家多样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和表达风格。如果教师能捕捉课文中的训练点,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真情实感, 学生会感觉形式小、活、巧, 易写、乐写, 长此以往, 学生的表达能力会迅速提高。

记得教学《石榴》 (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 时, 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感悟3、4小节后, 我巧妙抓住语言学习的范例, 设计仿写:观察、留心身边的水果, 任选一种喜欢的写下来, 看谁笔下的水果最诱人、最有特点。这一写作训练, 不但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经典片断的理解, 而且调动了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情趣的积极性。《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 的第2小节写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为肖帮送行的情景, 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写得很具体, 很感人。在我们的生活中, 这样的送别场面学生经历过或看见过。学习后, 我要求学生以《送别》为题写一段话, 努力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写具体。结果篇篇习作描写细致, 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友情, 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读写的方法很多, 如仿写迁移、补白拓展、改变人称等, 根据所学课文自身特点, 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着笔点和话题, 学生自然有话可写, 有话会写, 有话乐写。

2. 在玩乐中练写

玩是孩子的天性, 玩着玩着, 兴高采烈, 兴之所至, 自然一挥而就。在教学中, 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学习的契机, 善于创设特定的习作情境, 让学生玩,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 产生妙笔之花, 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记得2005年冬下第一场大雪那天, 我走到教室门口, 看到有些学生离开雪地似恋恋不舍, 于是我决定:这节课玩雪了!学生欣喜若狂, 欢呼雀跃, 有的还高喊“成老师让我们玩雪啰!”“成老师万岁!”我和他们一道看雪景、滚雪球, 我边玩边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今天美在哪里?你想跟雪花说点啥?……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玩后, 雪的晶莹、雪的美丽、玩的乐趣写满了他们的作文本, 留在了他们美好的记忆中。

玩能激发学生的情趣, 活跃学生的思维。在指导作文时, 不但要组织他们玩, 更要引导他们到社会、到大自然中玩。学生有了丰富的素材, 有了真切愉悦的体验, 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 观察、思维、表达就在愉悦中和谐地统一起来了, 学生的作文自然就会真实、朴实、清新。

3. 在激励中促写

心理学研究表明:“行动满足的反馈, 会使学习的动机、愿望得到强化, 使兴趣转化为动机, 或直接加强动机。”因此,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 应抓住一切时机, 及时地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特级教师于漪在学生时曾写了一篇关于老师的文章, 写好一看, 觉得不妙, 心想大概老师要责怪了。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大为欣赏并写了一段很好的评语。从此, 她学习兴趣陡增。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怀有宽容之心, 要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要舍得送给学生一个个“优”、“笑脸”或“你快成小作家了!”等评语。只要文中有一句话, 甚至一个词语用得好, 都要画上圈, 学生见了内心会充满喜悦。

因为学生正处于充满幻想的年龄, 所以经常会有一部分学生并不满足于班内的交流欣赏, 此时教师应满足学生的愿望, 对一些有修改价值的作文, 要紧抓不放, 反复指导。我们学校的“心声”广播站每到周一和周五都要选播全校学生所投稿件, 学校承办的“三月风”报纸更是面向广大师生征稿。所以我平时经常鼓励学生待作文改到一定程度后积极投稿, 甚至向各级各类报刊杂志投稿。这是满足学生“发表欲”最有效的方法, 也是引发学生作文动机的一条好路子。许多学生的作文发表后, 都踊跃地再次投稿。由此可见, 体验成功的快乐是保持学生习作兴趣的有效途径。

培养兴趣, 让学生快乐轻松学语文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在语文教学的田地里为孩子建起一座诗一样的乐园吧!看着他们的快乐, 幸福着他们的幸福。

参考文献

[1]王丽.我们怎样学语文.

快乐学语文 篇8

一、想方设法,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 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环节, 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 巧设导入语

一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 如果教师能巧妙设计导入语, 就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 将他们从课间意犹未尽的活动中引入到课堂学习中, 这样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提高。

(二)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书是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开阔视野,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应经常教导学生要从学习的需要出发, 多读健康向上的文学作品, 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师可以经常开展“读书笔记展览”活动, 定期举行“名著伴我成长”“我读书, 我快乐”等比赛活动, 使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三) 精心设计板书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 学习时注意力也不能长时间集中, 因此, 教师的板书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多用提纲式板书, 力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使学生一看到板书就能明确本课的学习重点, 进而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巧用评价, 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的师长,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在课堂评价中, 教师善用表扬, 多从正面言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 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恰当的评价, 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一) 评价形式要多样

人人都希望得到表扬, 但是过多、重复的表扬也会让学生感觉到敷衍和虚假。因此,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形式要多样化, 如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是教师的口头表扬, 也可以是一次热烈的掌声、一颗代表进步的红星等, 要让学生感到教师的表扬是真诚的。

(二) 抓住细节巧评价

细节是了解学生的一个窗口。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个词语、一个表情、一个眼神都是教师及时捕获的细节。教师如果通过这些细节及时评价学生, 就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关注, 信心大增, 上课时也会更加认真。如我班有一位口吃的男孩子, 平时怕同学笑话极少在课堂发言。一次课堂上他时不时地抬头看黑板, 与我的目光对视后又马上低下了头, 我根据经验判断他是想回答问题而信心不足。于是我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 让其他同学先为他鼓掌打气, 在师生的期待中他慢慢地站了起来, 虽然声音不大, 但想法很有新意, 我及时表扬了他, 鼓励他要对自己充满信心, 在以后的课堂上, 虽然他的表现不是最优秀的, 但却比以前自信了, 笑容也多了起来。

三、适时调节,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一) 学会幽默, 使课堂充满笑声

幽默是课堂的调节剂。教师在课堂上如能恰当使用幽默, 就能调节教学气氛, 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如在学习《燕子》一文时, 我让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他读得很流利, 却毫无感情, 而且有唱读现象, 这种情况常常在班内几位学生朗读时发生, 为了让这些学生了解自己的读书状况, 我决定模仿他们。学生听了我别扭的读书声纷纷笑了起来, 该生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此时我相机教育学生, 读书就像唱歌一样, 要想唱得动听, 首先要读得正确、流利, 接着还要带上感情。紧接着我又结合这篇课文讲解了一些读书技巧, 如注意字词的停顿、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等。

(二) 恰当设计活动, 让学生动起来

一节课40分钟, 如果教师一味地讲解, 学生会听得很累, 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如果教师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 让学生动起来, 他们就会学得很起劲。如在学习课文《麋鹿》时, 在学生了解了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后, 我设计了争当“小小解说员”的活动。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 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练习, 每组推荐一名选手参加班级评选, 选手解说完以后就对他的解说词、语气、表情等方面进行评判, 最后结合大家的意见选出优秀解说员。学生在这项活动中能全员参与, 练习积极性高, 找到了学习主人的感觉。

四、适时延伸, 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但有些知识单凭课内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应将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 将快乐学习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中。

(一) 精心设计课外活动

教师要结合各单元的主题和综合练习要求, 精心安排好课外活动。如在教学完《牛郎织女》这一课后, 我让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组织他们进行讲故事大赛活动。活动中, 我放手让学生组织比赛流程, 自己只是适时做一下评价。对于这样的活动, 学生乐于接受, 在增长了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

(二) 课外作业设计要多样

课外作业的设计要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作业, 让学习的乐趣延伸到课外。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做到形式多样, 少安排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 可以是阅读课外书, 也可以是续写课文、搜集故事、走访名人、参观展览等。总之, 要让学生喜欢, 有兴趣, 这样, 他们完成作业的效率才会比较高。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课程改革的路上我会不断探索, 大胆实践, 在教学中努力让“快乐”融入到学习的各个环节, 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带给他们的无限快乐!

摘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语文学习应当是快乐的旅行, 这样他们才会主动积极地探索未知的知识, 体会语文的魅力。因此,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们要认真备课, 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 巧妙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着力构建快乐课堂, 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让“乐”融入学习, 使学生轻松地学习语文。

浅析如何让小学生快乐学语文 篇9

一、听写生字

听写生字是低年级学生掌握所学新字的一种有效方式, 但小学生年龄小, 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要想掌握新字, 还需要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手段强化记忆。

首先, 掌握好时机。在学习新课文之前, 应当让学生先读通课文, 了解大意, 然后教师再将课文内容解释给学生听, 在他们明白了课文大意之后, 再去引导他们学习新字。而且要在读准新字的音准之后, 再解释这个字有什么含义, 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最后再用汉字的构造来解释字的写法和记忆方法。在讲完课文后, 让学生抄生字、生词, 这样他们对新字都有一定的了解, 然后一两天之后, 再让学生听写。

其次, 奖罚适当, 激发学生兴趣。一般的教师对于学生听写, 都是听写完后收上去批改, 只要写错一个字就让学生将正确的字抄上五到十遍, 这样做其实是在惩罚他们。时间一久, 老是出错的人就会越来越怕听写, 直到产生厌倦的态度。而如果换一种方法, 有奖有罚, 学生就会从中得到乐趣。比如, 每次听写后, 立即批改, 一个不错的就让学生在下课铃响之前提前去操场玩耍, 哪怕只让他们提前一分钟出教室, 他们也乐不可支, 认为这是特殊化, 是荣耀。而那些写不出来的学生, 一旦看见其他同学提前走, 就会蠢蠢欲动, 为了下次能提前出教室, 他们就会倍加努力。

对于那些经常写错的学生, 教师可以提前警告, 如果一次听写错一半, 下次听写不在座位上写, 转到黑板听写, 这样写不对大家都看见了, 这样一来, 不用教师督促, 学生自己就会回家用功。这种方式, 一定要言必信行必果, 不要说“这次算了, 下次再这样的话就要上来写了”, 说哪次就哪次, 绝不姑息, 因为即使成绩不好的学生也不会希望自己当众出丑, 因此, 这种方法是奏效的。

对于那些以前老是订正, 后来有进步的学生也要采取奖励措施。比如, 上次错了五个, 这次只错两个字, 也可以让他提前一两分钟出去玩一会, 让他知道进步的好处。

二、朗读课文

小学生喜欢当官, 不要说当班长了, 就是当小组长, 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也有莫大的诱惑。

一个班上, 成绩最好的当班长, 语文最好的当语文课代表, 数学最好的当数学课代表, 这已经是不成文的规定了。在一个班上, 成绩好的, 永远都是教师眼中的宠儿, 连组长都是比一般人成绩好的。这样一来, 成绩差的学生永远被领导, 这样不利于成绩不好学生的成长。

如果在教学中将学习方式与班干部的竞争联系起来, 效果又会怎样?

教师可以在上一篇新课文之前, 先和学生说好, 明天要读课文了, 这一组学生谁读得最流利, 最有感情, 这个小组长就由他当。到下次读新课文时, 再竞争, 一个组长的任期最多三五天, 当然连任的周期不可太长, 这样人人有希望, 就会激励那些后进生。虽然是个劳心又劳力的组长, 因为来之不易, 学生的兴趣很大, 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读书积极性。

三、背诵课文

背书是个非常枯燥的活儿, 对于耐性差又好动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 他宁愿去打扫教室, 都不愿意背一篇课文。但背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 是小学生必须经常去做的一件事。那么, 怎样让学生快乐背诵呢?要采取奖励方法。在一个小组里, 教师提前告诉学生, 马上有课文要背, 每组第一个背会的, 先去教师那里背, 然后当组长, 监督别人背。学生为了这份荣誉, 也会拼命背诵。在竞争当中, 教师可以“暗箱操作”, 有意让成绩差的学生来当小组长, 这样能提高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小组长每组可以有两个, 一男一女, 男生监督女生, 女生监督男生。当然, 这需要教师每次都要做到公平, 最好能让每个人都当上一次。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背书的兴趣, 也让学生从小有竞争意识, 知道只要付出都有机会这个道理。

作为语文教师, 一定要有颗童心, 要想着怎么做使学生感到快乐。对于背课文, 有的教师是这样处理的:学会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学生, 他先让大家回家背, 等大家都背熟了, 他按全班人数做了小纸片, 在纸片上写下“一、二、三、四”平均分好, 又将纸搓成团, 再让学生到讲台抓阄, 抓到什么数字, 就背诵相对应的课文段落。学生对这种新方法既感到好奇, 又觉得有趣, 后来遇上这样的课文, 学生会主动要求教师再抓阄。原本只背一小段, 结果全篇都会了, 还充满乐趣。这样一来, 背书就不再是负担, 而是成了游戏。

总之,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在教学时, 不仅仅要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 还应该让他们获得快乐, 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这样在学生快乐的同时, 教师也会感受到快乐。

参考文献

[1]钟晓洁.教育游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 2012.

[2]陈鑫莉.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快乐学语文 篇10

课堂表演是指在初步感悟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表演, 是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它兼顾了教育目标的三大类, 即认知领域、情意领域和身体运动领域, 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把它引进语文课堂, 还因为一方面它十分符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在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故事性和形象性很强的童话、寓言、生活故事。如《夏夜多美》《纸船和风筝》《守株待兔》等, 非常适合表演;另一方面, 它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天真活泼好动的儿童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 他们非常喜爱表演课文的活动, 课堂表演能让他们全身心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 在演中悟, 在悟中获得语文知识。

一、课堂表演能增强字词的理解记忆

低年级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识字。而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材识字量大, 一篇课文后单就要认的字就有13个左右。要在一节课中认识这些字,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但是细细观察, 我们也不难发现, 这些生字中有许多字是表示动作、神情、心情等的词语, 如“捧、哭、笑、拿”, 如果我们能运用表演来识字, 就会化枯燥为有趣, 使学生在轻松记住这个字。如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生字时, 课文有一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的“蹲”, 披着碧绿的衣服的“披”, 露着雪白的肚皮的“露”, 鼓着一对大眼睛的“鼓”, 正在捉小飞虫的“捉”等, 我就让孩子们进行表演, 有的孩子表演得非常到位, 有的孩子的表演虽然一开始并不正确, 但通过别的同学评价、纠正后, 就能恰如其分地表演这些词语的动作, 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 孩子们不仅记住了这些字, 而且真切地理解了这些字义, 从而更具体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课堂表演能提升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课文学习时, 我们注重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多元反应和独特体验。进行阅读教学时, 让孩子担任故事中的某个角色, 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 就会使孩子在设身处地的体验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加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 孩子们在表演, 他们就无暇干别的事, 而看表演的孩子就会集中注意力, 很自然地当好评委和观众。有时, 课文行表扬。这样, 组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小组的最终评比都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这种方法约束每一位学生。

6.设计工作室建设。在动漫系或者是动漫专业所在的学院建立设计工作室。通过对外开放, 营业的形式, 让学生独立完成对外的设计工作, 教师辅导。是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工作室中得以锻炼, 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总之, 在现代动漫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从自身做起, 切实中的角色多, 还能让大部分的孩子甚至老师参与到表演中来, 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

例如, 我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这篇课文时, 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小男孩的爱鱼之情, 我在品读课文中加入了表演环节:让一个孩子扮演正在捡鱼的小男孩。他根据自己的理解, 模仿课文中的情节, 卷起了衣袖, 扎起裤脚, 猫着腰, 将小鱼儿从“浅水洼”里扔向大海, 口里不停地数着:“一条, 两条……”完全进入了角色, 我趁势对他说:“小男孩, 太阳这么大, 别捡了, 快歇歇吧。”“小男孩”却说:“那可不行。我得赶时间把它们捡到大海里, 要不然小鱼儿会死掉的。”回答的时候, 他连头都没有抬一下, 完全进入了情境, 孩子们被他出色的表演吸引住了。于是我又转向其他孩子, 问“假如你是作者, 看到这种情景, 你会怎么想?”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 不但要说, 而且要求加入表演。“小男孩, 好样的, 我也来帮你捡吧。”“小男孩, 你很有爱心, 让我来帮帮你。”“小男孩, 你这么喜爱小动物, 我要向你学习, 咱们一起来捡!”一句句真情话语从孩子们口中迸出, 教学的难点在孩子们动情表演中攻破, 保护小动物的情感已充实孩子们的心田。难怪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 不断要求向上, 想把作家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

三、课堂表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造源于想象。”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结尾意犹未尽, 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在这时引发孩子们对结尾进行想象推测, 孩子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就会被进一步激活, 从而有效地训练其思维创新能力。

如在学完《酸的和甜的》一课后, 课文结尾有这么一句话: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 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针对这个问题, 在孩子们得出答案后, 我又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思考:当小松鼠和小兔子识破狐狸的诡计后, 它们会怎么做呢?”孩子们在短暂的思考后, 纷纷要求进行组合表演, 于是我专门用了一节课时间让他们表演, 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 演出了不同的情景, 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如教学《坐井观天》一课, 我在组织学生对小鸟和青蛙这两个动物形象进行表演朗读, 把两只动物的形象充分地表现出来后, 又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拓展, 如果青蛙跳出井口, 它会对小鸟怎么说,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像、创造、表演, 请学生在课余时间找好朋友一起演一演, 在课外, 孩子们的兴趣很浓, 纷纷进行了合作表演。在充分展示了学生表演才华的同时, 学生的学习兴致更是得到了强化与巩固。

叶澜教授说: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扩大了单位时间内学生主动活动的空间, 而且释放了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动, 使他们有机会自主地学习。课堂表演的教学形式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快乐学语文。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教育心理学》.

如何让学生轻松快乐学语文 篇11

每当看到同学们日记里面“我好累!”“如笼中鸟”等感叹,我就提醒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快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轻松快乐学语文。那么,怎样让学生轻松快乐学语文呢?近年来的语文教学,从教语文知识到教语文学习方法以及提供学习资源,是每位教师在新课标下成长的履历。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我在教学中大胆实践,设计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三方面经验和感受。

一、情感投资,让学生喜欢自己

想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就必须让他们喜欢语文老师。每接一届新学生,开学前几周我都特别注意仪容、仪表,如衣服穿得漂亮一点,脸上时刻保持亲切的微笑,找适当的机会与他们谈心,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参加他们的室外活动等等。以一个朋友的的身份加入他们中间,让学生先喜欢上自己,为之后的语文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方法多样,激发学习兴趣

一是巧设导语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只有让学生在这种科学环境中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才能对学生的思维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虽然导语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但总原则是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让学生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如:音乐渲染、谜语引入、设问质疑、设置悬念、往事引入等。

二是创设氛围,课堂内快乐学习

创设氛围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以读激趣。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读后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文中蕴涵的思想内容和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积累语文知识,促进语感能力的发展。当然,读也要采取多种形式,比如除传统的默读、轻声读、分角色读、同桌对读外,还可让学生站起来放开嗓门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让学生读课文时活起来,让课堂气氛也活起来。

(二)以幽默激趣。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无疑会感到枯燥无味,就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作为教师,教学时要学会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进行诠释,让学生在愉悦中获得知识。在课堂上,教师适时地穿插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幽默故事、笑话,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可谓一举两得。

(三)以表演激趣。语文贴近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学中通过表演也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对内容有趣、情节生动的课文尤其感兴趣,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课文,让学生充当不同角色的人物,置身其中演一演。

三是真心鼓励激发学生动机

真心鼓励是外部诱因,语文老师要利用好两个诱因:

(一)经常性奖励。经常性奖励可使学生尽力而为。实践表明,小的经常的奖励比大的但极少的奖励更有诱因价值,经常作课堂提问,并努力发现和给予肯定性评价和适当表扬,即可使学生了解理解水平,又可因注意听讲而受到表扬,这些均可激起学生动机。

(二)使所有学生都有获得奖励可能性。只有使学生意识到,只要尽力而为就有机会获得奖励。教师要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样学生获得奖励后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超过以往成绩。

人与人之间鼓励和尊重是相互的,老师与学生也是这样。让学生在被关注和被信任中快乐学习、快乐生活。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自然爱你尊重你,你给学生快乐,学生不会独自享受,一定会和你一起分享。

三、教出语言文字的魅力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的语言,我注重教会学生体验、探究和感悟,及时引导学生与文本和作者对话。如:《孔乙己》是对孔乙己的同情、鄙视还是别有用意?《与朱元思书》一文,既然是作者给好朋友写的书信,为什么不问候安康和工作情况,要描述富春江的山水美景呢?对《我的叔叔于勒》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怎样理解?还有在讨论朱自清父子亲情至深时,还能提出怎样的看法等等。如此对话是开放的,可以超越文本、超越课堂、超越时代。对话是思维的碰撞,常有心灵沟通和情感共鸣,因而对话又是创生的。这意味着语文教学对于师生而言,永远充满出乎意料的魅力,一种源于师生思想的魅力,它召唤师生创造力和智慧的涌动和勃发,使师生的潜能在富于挑战与激励的教学情境中不断释放。因此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和人格的自信,成为快乐的语文学习者和爱好者,并与其他学生共同享受语文的快乐。

转换角色学语文 篇12

一、“我要当老师”

“王老师, 明天的古诗我来上。”“什么?”当学生第一次对我这样说时, 我简直怀疑自己听错了。看到那期盼而又兴奋的目光, 我明白了:学生已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他们想当“将军”!“你行吗?”“试试吧, 我早已准备了!”从此, 班里有了个不成文的规定:上语文课, 师生可以转换角色。

1. 学生学习兴趣增强, 上课参与的积极性高。

想占有“三尺讲台”的学生还真不少, 以至于后来再学古诗, 我不得不设擂台。一旦打擂成功, 学生便兴致勃勃地一头扎进图书馆或回家上网浏览, 搜集资料, 整理材料, 乐此不疲。正式上课时, 只见“小老师”捧着厚厚的一摞资料站在讲台前, 一本正经地教朗读、教字词、作佳句赏析。做了回老师的学生, 有了一种成功感和满足感, 而其他学生, 对这样的课有一种新鲜感, 课上参与学习的兴趣更浓。常常见到这样的情景:当某一个问题一出示, 大家你一句, 我一言,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由于产生的问题是在同学之间交流解决, 以往在于和教师交流中常有的紧张心情就会一扫而光, 学生更能大胆地表现自己。因此, 在这种换位教学活动中, 最明显的效果就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 学习兴趣增强, 在生生交流中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了。

2. 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 从“要我学”为“我要学”。

换位教学活动解除了学生心中根深蒂固的“反正老师要讲的”观念, 而“我要学”的意识增加了, 激发和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换位教学,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采用教师平时解决问题的方法, 去面对出现的问题。当然, 为了做好“小老师”, 学生要努力地充分地占有资料, 认真细致地去预习。无形中, 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亲身体会到出现不同问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学习方法。

二、“让我来表演”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 他们非常喜爱表演。在阅读教学中, 恰当地选择“表演”这种方式, 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 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 而且是整体的语文素质。有的课文, 内容比较丰富, 不同的角色, 生动的情节, 个性的对话……此类课文, 运用表演, 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小鹰学飞》, 写了小鹰三次向老鹰学飞的情景。课中, 老师安排学生演一演小鹰三次学飞的过程。学生在演的过程中, 既内化了文中的语言, 又很自然地落实了文后“复述课文”的目标。

在教学《三袋麦子》时, 全课以表演为主。四人为一组, 分别担任文中的小猪、小牛、小猴及旁白。学生边读课文边讨论如何表演, 然后分别在课堂试演, 老师作巡回指导, 并选出一组上讲台演, 全班评议他们的表演。这样的综合表演, 扩大了参与面,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深受孩子们的欢迎。

有时, 不是直接表演课文叙述情节, 而是改变课文内容, 模拟某种生活情境, 再作间接的表演。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游记课文, 可以模拟旅游活动, 让全班学生当旅游团成员, 请一位同学当导游。这样的角色转换, 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对交际言语的学习和运用。

一些说明性课文, 我们还可以将其说明对象变成自述表演。如《恐龙》一文, 教师在引导学生深读课文的基础上, 要学生以拟人化的方法作“恐龙演讲团”的表演。不但能变枯燥为生动形象, 而且能更好地体现说明文的教学特点, 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课上, 让学生和文中的角色进行转换, 可以提高阅读质量, 因为它十分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而且从教育心理的角度, 课堂表演恰恰能兼顾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身体运动领域, 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证明, 学生非常喜爱表演课文的活动。

三、“我想试一试”

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不只限于课堂, 还可以延伸到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中。

1. 小编辑。

每个学期, 组织班上的学生两星期出一期小报, 可以几个人合出, 也可以独自进行。出好后进行评比, 选择比较好的上墙展览。为了出好每期小报, 学生搜集资料, 排版、书写、画画。有的学生自豪地说:“我们办报、读报真是大开了眼界。”许多学生一到周末就询问是否要出小报。出小报成了学生最喜欢做的事, 而每一份小报都体现了学生自己的能力、爱好、兴趣, 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载体。

2. 小演说家。

口头交流是一种省时省力、参与面广、收效快的形式。每节语文课开始, 先让两位学生进行“课前两分钟交流”, 或背诵优美语段、名人名言、格言警句, 或谈点见闻、互通信息, 阐述见解。轮到演讲, 学生都精心准备, 决不马虎, 连平时最不爱发言的同学都能大大方方地进行演讲。可以说“一分钟演讲”给了学生很好的表现自己的机会, 变成了学生听说训练的舞台。活动提高了学生选择、归纳、概括、组织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锻炼了孩子们的胆量。

3. 小画家。

学完《三亚落日》一文, 老师让学生自主作业。结果有些学生提出想当回画家, 画出落日图。要完成这项作业, 必然要对课文内容深入领会, 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因此, 当回小画家, 使学生既动了手又动了脑, 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小科学家。

学了《蚕姑娘》《夜晚的实验》等课文, 学生都感觉意犹未尽, 很想自己课后去试一试。这样的尝试, 可以在课前, 也可以在课后。动口、动手、又动脑, 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诱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上一篇:象征的动物下一篇:栏目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