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开开心心学语文

2024-07-17

让学生开开心心学语文(精选11篇)

让学生开开心心学语文 篇1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乐于学习语文。通过这十几年来的教学摸索,我总结了以下几条经验。

一、爱心引路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首先你得让学生喜欢上教语文的你,然后他们才能“爱屋及乌”地喜欢上语文。所以,你必须走进学生的心里,成为他们可信赖的朋友。上课铃响了,刚走进教室的孩子们还没做好上课的准备,教室里乱哄哄的,如果你板着脸孔走进教室,大声呵斥几声,也许教室里真的安静下来了。但是,学生对你的感情也许也同样“静”下来了。他们更喜欢面带微笑的你,轻轻走上讲台,亲切地环视全班同学,然后和蔼地说:“同学们,你们看,这位同学坐得多端正啊!他早就做好了上课的准备。”相信你这么轻轻地一说,全班同学都早已像这位同学一样,坐得端端正正了,正满怀喜悦地等待着你上课。又如面对班里不经常完成作业的同学,与其斥责他们,罚他们扫地,叫他们家长来,不如利用课余的时间,把他们找来,故作不相信的样子问他们:“听同学们说,你们几个不经常完成作业,还把字写得很糟,老师不相信。明天开始,你们把作业拿来给我检查,到期中时,比比看,谁完成得好。到时,老师要给最好的同学奖励!”相信这样一来,他们不但及时地完成作业,字也会越来越进步了。

孩子需要一种安全的环境,包括身体的和心灵的,如果他们缺乏关爱、支持和心理安慰,心里的不安就会萌发出恐惧和畏缩,轻则无法集中精力学习,重则形成极端的性格。小学阶段,教师完全是学生心中崇拜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情和积极性。你的一个微笑、一个抚摸或是无意的一句表扬,都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动力,调动他所有的积极性,使他愉快地学习。反之,你无心的一句批评或一个眼神,都会使他的积极性大挫,甚至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反感。我想起我上小学的一件事。那时,我上三年级,语数两科都名列班里前茅,一直被老师捧在手心里。一次,上数学课,同桌讲了一个笑话,我忍不住笑了起来。结果数学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很粗暴地用教鞭打了我一下,这让一直受老师表扬的我很觉丢面子,也很受委屈。从那刻起,我厌恶起这位数学老师,也厌恶起他上的课,甚至连他布置的作业也不愿做,数学成绩一落千丈。所以,作为教师千万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孩子内心的冷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一言一行。

二、巧设平台

我们在讲台上,习惯了当主角。其实,孩子是天生的演员,只要有机会,他们都可以成为最佳的男主角和女主角。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的四十分钟除了正规的教学外,我常把那个被老师们认为是很神圣的讲台让出来,让讲台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我让学生上来朗读,让他们上来演讲,让他们上来讲故事……有时候,有些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我让学生用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记得有一次,我在教《晏子使楚》这篇课文的时候,由于里面讲了几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我就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故事,自由组合,上台表演。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他们不但一字不漏地把主人公的话说了出来,还创造性地即兴表演,把人物演得惟妙惟肖。通过表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整节课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在这种愉悦的气氛中,他们已经牢牢地记住了课文的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我还常常假装“糊涂”。班里有位同学病了,本来我可以直接派一位同学送他回家,但我却装出一副毫无办法的样子说:“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班的林丽群同学病了,这可怎么办呢?”立刻有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送她回家吧。我是她的邻居。”这位同学高高兴兴地送她回家了,因为她认为她的意见被老师采纳了。在我这位“依赖性”很强的老师面前,同学们变得越来越爱动脑筋了,越来越爱想办法了,从而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实践能力更强了。同时,他们也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从而更乐于学习语文了。

三、老调新弹

说到让学生喜欢语文,如果没让学生喜欢作文,就像到北京没去看长城,到西安没去看兵马俑一样, 都将成为空谈。我知道早已有很多专家对作文教学作过很专业的研究,大家也听过很多专家的讲座,但我还是要来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感受。

1. 多看,多读,多积累。

为了让学生乐于看,我常常把学生带出教室,观察校园,观察校园后面的田野,看看兰溪公园,爬爬有名的大蜚山,让他们深入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直面对话。为了让学生乐于读,除了课堂上重视阅读训练外,我还每周挪出两节课,让他们看作文选。考虑到农村孩子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不可能买太多的书,我就鼓励他们交换着看,做到花一本书的钱,看65(我班有学生65人)本书。为了让学生乐于积累好词佳句,我不但要求他们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还要求他们每学完一篇课文,至少背四个好词,两个佳句。我还让班里的学生每天轮流在上课前往黑板抄一个好词和一个佳句,其他学生抄到专门用来积累好词佳句的笔记本上,然后全体背诵。上课铃一响,我马上检查。这样,积少成多,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怕没材料了。

2. 多练是提高写作的关键。

如果教师要求学生一天写一篇作文,学生很容易就厌烦了。其实,一篇好的日记就是一篇好作文的缩影。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写日记。学生写的日记可长可短,只要是表达真情实感就行。此外,教师改日记一定要及时,学生一完成马上就改。发现好的(哪怕只有一句)就马上拿到班里念,让学生有成就感,让他们迫不及待地希望分享别人精彩的故事,让他们由老师叫他们写日记到自己喜欢记日记。在日记里,他们更希望你像一位朋友一样与他们交流,跟他们交谈,这样他们也就更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在日记中写出来。我刚接这个班的时候,发觉学生写日记多半是为了应付,内容单调枯燥,而且还有抄袭的现象。于是,在一次日记点评上,我问他们:“同学们,你们知道你们大济的人有什么特点吗?”他们一个个莫名其妙地摇摇头。我说:“看了你们的日记,我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老奶奶爱摔倒。害得我们班的陈飞鹏、林进、占东东等同学天天扶她们起来,送她们回家,误了作业,误了学习,所以成绩一直提不上去(因为这几位同学经常写送老奶奶回家的日记)。2.阿姨们爱丢钱。幸亏有我们班的陈群峰、占威捡了,还给她们,否则不知她们有多伤心。3.男同学常去河边钓鱼,女同学爱让座。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后来,虽然写这方面的内容少了,但更像记流水帐了,把一天到晚的事一一列出来。经过认真思考,我开始根据每周开展的情况,有要求地布置他们写日记。通过一年来的训练,我发觉我们班的同学变得爱记日记了,作文水平也明显地提高了。作文水平一提高,成绩自然就上去了,成绩一好,学生自然就喜欢上语文课了,也更乐于学语文了。

我非常喜欢《福建教育》中一篇文章里的一句话:“一个女孩对着大山喊:“我爱你———”大山回答:“我爱你———”一个男孩对着大山喊:“我恨你———”大山回答:“我恨你———”这是回声的效果。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何尝不像这回声,当你把爱注入孩子们的心田,他们的爱就会向你缓缓回流。

让学生开开心心学语文 篇2

学生应当怎样学语文

(作者:唐河县龙潭镇 刘军义)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学语文就是学汉语,应该说它很好学,学的方法也很简单。我觉得,做到以下几点就行了。

一、记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掌握音、形、义。在每课课文中,都运用了很多优美的词汇,只有把生字词汇记牢了,知道其读音和含义,才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如果我们每期都坚持学习、积累,那么,我们掌握的词汇,就一定会越来越丰富。

二、背课文中优美的段落和 篇章。好的段落、 篇章熟读之后,它们的句子组织方式、结构特点,就会在我们的脑子里留下很深的印象。久而久之,背得越多,我们知道的写作方法就越多样化。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让我们写一段话,写法就会很灵活,甚至还会创造出新颖的`写作形式呢!

三、多在课余时间找些语法或语文知识手册之类的资料、书籍看一看,努力使自己用语规范、术语使用恰当,……这方面可采用读书笔记的方法,记下要点及典型例子,以帮助分析、理解并掌握。

四、学习和语文学科相关的综合知识,学会积累、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五、学习课文中的思想教育内容。“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课本中的优秀 篇章,不仅仅是向我们展示了一篇篇好的范文例子,还有思想教育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利用文中叙述的活生生的范例,端正思想、规范行为,提高修养!一个人境界高了,自然目光就远大些,反过来就能更加充分、合理的运用语言这个工具,使之更好地为自己服务;反之,素质太差,就会注意到语言中的负面因素及内容不健康的方面,即使他能运用好语言,也只能是给社会多增加些危害而已。

一句话,对语文学科,我们应当做到:掌握知识、增长见识、提高修养、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算真正的掌握了一门语言。

如何让学生轻松学语文 篇3

关键词:高效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手段

一、充分利用课堂黄金时段

课堂黄金时段指上课5分钟后的20分钟内的课堂时段,其间,学生的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活跃,是一节课的关键时段。我的办法是结合学生心理,灵活多变。例如,为完成“学会本课××个生字”这个课堂教学的目的,首先布置预习,教师列出表格,要求学生填出每个生字的除部首外有几画、在字典的第几页、生字组词、生字取何种解释、用生字说一句意思完整的话等内容。通过让学生动手查字典,动脑分析比较,选词义造句子,培养学生自觉探究疑问、解决疑难的能力。教师上课提问、检查,并讲解纠正。这样,便节省了“教拼音——讲解字形字义”的时间,保证了课堂黄金时段的优质高效。其次,科学设计有效落实知识点的实效课堂结构。实效课堂结构,就是根据不同的课型将一节课的中心环节安排在上课5分钟后的25分钟这段黄金时段之内,保证在有效落实知识点的黄金时段内让学生掌握所有新的知识点,圆满完成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复习引入(3分钟)—新知解疑(20分钟)—巩固提高(7分钟)—练习解难(8分钟)—全课总结(2分钟),的五段式结构就是一种优化课堂结构。

二、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在识字教学中,特别是一些难读、难写、难记的字,必须教给学生最有效的识字方法,才能提高课堂识字效率。常用的方法是将学生难读、难写、难记的字编成顺口溜,将枯燥的识字过程趣味化。如教“攀”字,可编成:“左十八,右十八,中间竖俩叉,大字在屙屎,下边一手挖。”……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分享识字的乐趣,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促进口头语言、提高记忆。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

如,在作文课上,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模拟实验室功能,做成强烈的三维CAI课件,生动直观的动态画面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与兴趣,使学生能迅速对感知到的事物做出积极的心理反应,使学生感到写作文的乐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适当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教学新的知识点,在同样的教学时段里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总之,透彻的教材理解、灵活的教学方法及高效优化的课堂结构是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关键。

让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 篇4

据教育心理学家调查分析,支配学生学习的理想动机应是现在的快乐与兴奋,而不是由学习带来的未来的补偿或地位,可见宽松的心理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学习情绪与课堂教学气氛有很大的关系,美国教育学家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昂、心里想做的时候。”我认为,不仅儿童是这样,成年人也是如此。

很显然,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我们就必须放下架子,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在注重情感交流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乐中求异,乐中求新,摒弃课堂上板着面孔说教的模式,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寓教于乐”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快乐的气氛,或者用某种教辅手段使学生在枯燥乏味的学习之外暂得一时欢娱。我认为它应该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是教学、教育,“乐”是乐趣、兴趣、意趣、情趣,即把教学活动放到对学生的意趣、情趣的培养上,激发起学生的潜能和学习源动力,让学生最大可能地感受到学习过程的乐趣,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其知、情、意的全面发展。那么在课堂上如何使学生达到最佳的精神状态,轻轻松松地学语文呢?

一、激励机制

教师的表扬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真切的爱,有利于学生产生归属感、安全感。渴望表扬是学生正常的自尊心理和情绪体验的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能使学生处于亢奋活泼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达到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目的。肯定的适度的鼓励,是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酶”,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努力克服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从而带着良好的情绪进入新的学习境界。

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呢?

首先,激励要有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给予不同的学习任务,使他们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就是对待回答错误、认识模糊、理解不透的学生,也要鼓励、要启发:“请再想一想,能不能换个角度思考?”学生回答好的,要予以充分肯定:“太棒了,继续努力!”总之,要使不同的学生都有一种成功的期待,激发其潜在的力量和奋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

其次,对学习中、生活中受到挫折的学生,教师务必给予加倍的关注,理解和积极的鼓励,尤为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指出正确的途径,帮他们寻找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知道他们有成功的潜质,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和勇气。

二、质疑解疑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思维的钥匙,问题是学习的根本动力,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求知欲。古今中外的哲人是很重视发现、提出问题的。费尔巴哈曾说:“新知识是从怀疑中产生的。”李政道也说:“学生最主要的就是学会提问,否则将来就做不好第一流的工作。”可见设疑能使学生在迫切要求的心理状态下产生求知欲,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设疑,不仅指教师问,学生答,更重要的是教师应教会学生生疑、质疑、解疑,而不是由教师来替代他们,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才能使他们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在实际运用中要注意两点。

1. 在形式上应尽量采用外显性动词进行表述,如“请说出”“请划出”等,这样的外显性动词就具有可操作性,要求也具体到位。

2. 像主题、写作特色等本身比较笼统的问题,可以分解成一个个有序排列的、操作方便的小问题,以架桥铺路,达到教学目的,比如:《祝福》这篇课文,“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这一教学目的就比较笼统,因此,可以分为几个小问题:(1)说出祥林嫂的性格特点;(2)杀死祥林嫂的元凶究竟是谁?学生弄懂这两个问题,自然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三、利用多媒体优势

在教学中,教师要会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充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影像资料、图片、音乐等用于语文教学,比如:在讲解有音乐描写的文章时,可以大胆地将音乐带入课堂,将语言文字的视觉艺术转化为声情并茂的听觉艺术,学生在还原的过程中,受到巨大的美的熏陶,能大大激发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行二次创作,而这正是文学独特魅力之所在。

四、合作讨论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为了满足青少年喜好进行抽象思维和对事实进行深入思考的这种精神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慷慨地提供事实而吝啬地给予概括。对少年和青年来说,最感兴趣的是那种把某些内容故意保留而不讲完的课。我们在讲述事实的时候,要给学生留有分析和比较事实的余地。”让学生直接参与有具体的事实过渡到概括性的结论,期间学生的逻辑思维就能达到很大的提高。

要强调的是,课堂讨论是以学生为主,教师是学生讨论的伙伴、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介入讨论,要适时适度。教师若完全“冷眼看世界”,则讨论就可能陷入“放羊”状态;如过于介入则越俎代庖,则会使讨论失去意义。因此,教师参与的分寸要把握好,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1. 问题要具体明确,使学生有法可依,切忌模棱两可或含糊不清。

2. 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使学生在讨论以前能尽量多地搜集材料,整理思路。

3. 评价适时,课堂讨论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同意见是否展开交锋。因此,教师要注意不能时时充当一个裁判的角色,急于表态,否则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挫伤。教师更要对有些学生的“胡说八道”有足够的忍耐,能正确引导,发言要有余地,应多启发少下结论。

4. 监控及时,当课堂讨论变成少数人的辩论会时,当学生的发言已偏离正常的轨道时,教师要及时监控引导,以利于讨论时抓住主题,逐渐深入。

如何让学生轻松快乐学语文 篇5

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不同,它有着中国古代悠远的历史文化背景,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又有着复杂的语言文字结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获得成功的喜悦。

一、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以读激趣。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读后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文中蕴涵的思想内容和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积累语文知识,促进语感能力的发展。当然,读也要采取多种形式,比如除传统的默读、轻声读、分角色读、同桌对读外,还可让学生站起来放开嗓门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让学生读课文时活起来,让课堂气氛也活起来。

2以幽默激趣。教学是一门艺术,面对一些抽象的问题,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无疑会感到枯燥无味,就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作为教师,教学时要学会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进行诠释,让学生在愉悦中获得知识。在课堂上,教师适时地穿插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幽默故事、笑话,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可谓一举两得。3以表演激趣。语文贴近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学中通过表演也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对内容有趣、情节生动的课文尤其感兴趣,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课文,让学生充当不同角色的人物,置身其中演一演。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可让学生分别扮演邹忌、徐公、妻、妾、客人和齐王,把课文编成情景剧,进行表演,并导言:“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向君王进谏更甚,一旦触怒君王,轻则遭贬,重则杀身,甚而株连九族。因而进谏要特别讲究技巧。那么邹忌是如何向齐王进谏的?请看下面的情景剧……”经过观看表演,同学们个个心领神会,兴奋不已,课堂气氛空前活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听音乐,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游戏、竞赛、问题等形式,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拨动学生兴趣的心弦,提高课堂效率。

二、在轻松快乐中进行阅读训练

阅读是美的享受,通过阅读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也可以让学生在搜集信息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从而获得美的体验。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可充分利用课文进行阅读训练。首先,课前一首诗。每天由一名学生给全班同学推荐一首自己最喜欢的诗并说出理由,然后大家一起“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最后背诵。这样坚持不懈地训练,学生不仅积累了许多古诗,还领略了中华古文化之精美。其次,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在学习同一体裁的文章时,教师可有意识地把相关的文体知识、特点及规律性的知识先给学生疏通,再带领他们学一篇课文,剩下的其它课文让学生自己分析。如对初一新生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时,先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粗读一遍感知内容,精读一遍把握要点后归纳中心,再读一遍品味赏析的思路。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课文中的精彩之处不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意义、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教师在单元教学中可以只讲一篇课文,其余的课文让学生按这一方法反复练习。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反复强化,使学生在熟练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真正做到“给学生以钥匙,让学生掌握方法”,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好语文。再次,注重课内外结合。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让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如教学生用读书笔记本,读书卡摘抄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科普知识、格言谚语、名人故事等,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文章,收集丽词佳句,并在同学间自由交流,再写一篇阅读心得;每周抽出一节课开展“口才演讲”活动,让学生有表现自己才华的平台。总之,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语文,就能让学生在新课堂中享受到无限的快乐。

让学生开开心心学语文 篇6

一、想方设法,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 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环节, 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 巧设导入语

一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 如果教师能巧妙设计导入语, 就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 将他们从课间意犹未尽的活动中引入到课堂学习中, 这样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提高。

(二)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书是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开阔视野,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应经常教导学生要从学习的需要出发, 多读健康向上的文学作品, 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师可以经常开展“读书笔记展览”活动, 定期举行“名著伴我成长”“我读书, 我快乐”等比赛活动, 使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三) 精心设计板书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 学习时注意力也不能长时间集中, 因此, 教师的板书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多用提纲式板书, 力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使学生一看到板书就能明确本课的学习重点, 进而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巧用评价, 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的师长,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在课堂评价中, 教师善用表扬, 多从正面言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 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恰当的评价, 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一) 评价形式要多样

人人都希望得到表扬, 但是过多、重复的表扬也会让学生感觉到敷衍和虚假。因此,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形式要多样化, 如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是教师的口头表扬, 也可以是一次热烈的掌声、一颗代表进步的红星等, 要让学生感到教师的表扬是真诚的。

(二) 抓住细节巧评价

细节是了解学生的一个窗口。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个词语、一个表情、一个眼神都是教师及时捕获的细节。教师如果通过这些细节及时评价学生, 就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关注, 信心大增, 上课时也会更加认真。如我班有一位口吃的男孩子, 平时怕同学笑话极少在课堂发言。一次课堂上他时不时地抬头看黑板, 与我的目光对视后又马上低下了头, 我根据经验判断他是想回答问题而信心不足。于是我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 让其他同学先为他鼓掌打气, 在师生的期待中他慢慢地站了起来, 虽然声音不大, 但想法很有新意, 我及时表扬了他, 鼓励他要对自己充满信心, 在以后的课堂上, 虽然他的表现不是最优秀的, 但却比以前自信了, 笑容也多了起来。

三、适时调节,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一) 学会幽默, 使课堂充满笑声

幽默是课堂的调节剂。教师在课堂上如能恰当使用幽默, 就能调节教学气氛, 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如在学习《燕子》一文时, 我让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他读得很流利, 却毫无感情, 而且有唱读现象, 这种情况常常在班内几位学生朗读时发生, 为了让这些学生了解自己的读书状况, 我决定模仿他们。学生听了我别扭的读书声纷纷笑了起来, 该生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此时我相机教育学生, 读书就像唱歌一样, 要想唱得动听, 首先要读得正确、流利, 接着还要带上感情。紧接着我又结合这篇课文讲解了一些读书技巧, 如注意字词的停顿、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等。

(二) 恰当设计活动, 让学生动起来

一节课40分钟, 如果教师一味地讲解, 学生会听得很累, 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如果教师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 让学生动起来, 他们就会学得很起劲。如在学习课文《麋鹿》时, 在学生了解了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后, 我设计了争当“小小解说员”的活动。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 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练习, 每组推荐一名选手参加班级评选, 选手解说完以后就对他的解说词、语气、表情等方面进行评判, 最后结合大家的意见选出优秀解说员。学生在这项活动中能全员参与, 练习积极性高, 找到了学习主人的感觉。

四、适时延伸, 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但有些知识单凭课内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应将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 将快乐学习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中。

(一) 精心设计课外活动

教师要结合各单元的主题和综合练习要求, 精心安排好课外活动。如在教学完《牛郎织女》这一课后, 我让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组织他们进行讲故事大赛活动。活动中, 我放手让学生组织比赛流程, 自己只是适时做一下评价。对于这样的活动, 学生乐于接受, 在增长了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

(二) 课外作业设计要多样

课外作业的设计要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作业, 让学习的乐趣延伸到课外。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做到形式多样, 少安排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 可以是阅读课外书, 也可以是续写课文、搜集故事、走访名人、参观展览等。总之, 要让学生喜欢, 有兴趣, 这样, 他们完成作业的效率才会比较高。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课程改革的路上我会不断探索, 大胆实践, 在教学中努力让“快乐”融入到学习的各个环节, 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带给他们的无限快乐!

摘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语文学习应当是快乐的旅行, 这样他们才会主动积极地探索未知的知识, 体会语文的魅力。因此,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们要认真备课, 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 巧妙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着力构建快乐课堂, 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让“乐”融入学习, 使学生轻松地学习语文。

浅析如何让小学生快乐学语文 篇7

一、听写生字

听写生字是低年级学生掌握所学新字的一种有效方式, 但小学生年龄小, 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要想掌握新字, 还需要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手段强化记忆。

首先, 掌握好时机。在学习新课文之前, 应当让学生先读通课文, 了解大意, 然后教师再将课文内容解释给学生听, 在他们明白了课文大意之后, 再去引导他们学习新字。而且要在读准新字的音准之后, 再解释这个字有什么含义, 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最后再用汉字的构造来解释字的写法和记忆方法。在讲完课文后, 让学生抄生字、生词, 这样他们对新字都有一定的了解, 然后一两天之后, 再让学生听写。

其次, 奖罚适当, 激发学生兴趣。一般的教师对于学生听写, 都是听写完后收上去批改, 只要写错一个字就让学生将正确的字抄上五到十遍, 这样做其实是在惩罚他们。时间一久, 老是出错的人就会越来越怕听写, 直到产生厌倦的态度。而如果换一种方法, 有奖有罚, 学生就会从中得到乐趣。比如, 每次听写后, 立即批改, 一个不错的就让学生在下课铃响之前提前去操场玩耍, 哪怕只让他们提前一分钟出教室, 他们也乐不可支, 认为这是特殊化, 是荣耀。而那些写不出来的学生, 一旦看见其他同学提前走, 就会蠢蠢欲动, 为了下次能提前出教室, 他们就会倍加努力。

对于那些经常写错的学生, 教师可以提前警告, 如果一次听写错一半, 下次听写不在座位上写, 转到黑板听写, 这样写不对大家都看见了, 这样一来, 不用教师督促, 学生自己就会回家用功。这种方式, 一定要言必信行必果, 不要说“这次算了, 下次再这样的话就要上来写了”, 说哪次就哪次, 绝不姑息, 因为即使成绩不好的学生也不会希望自己当众出丑, 因此, 这种方法是奏效的。

对于那些以前老是订正, 后来有进步的学生也要采取奖励措施。比如, 上次错了五个, 这次只错两个字, 也可以让他提前一两分钟出去玩一会, 让他知道进步的好处。

二、朗读课文

小学生喜欢当官, 不要说当班长了, 就是当小组长, 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也有莫大的诱惑。

一个班上, 成绩最好的当班长, 语文最好的当语文课代表, 数学最好的当数学课代表, 这已经是不成文的规定了。在一个班上, 成绩好的, 永远都是教师眼中的宠儿, 连组长都是比一般人成绩好的。这样一来, 成绩差的学生永远被领导, 这样不利于成绩不好学生的成长。

如果在教学中将学习方式与班干部的竞争联系起来, 效果又会怎样?

教师可以在上一篇新课文之前, 先和学生说好, 明天要读课文了, 这一组学生谁读得最流利, 最有感情, 这个小组长就由他当。到下次读新课文时, 再竞争, 一个组长的任期最多三五天, 当然连任的周期不可太长, 这样人人有希望, 就会激励那些后进生。虽然是个劳心又劳力的组长, 因为来之不易, 学生的兴趣很大, 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读书积极性。

三、背诵课文

背书是个非常枯燥的活儿, 对于耐性差又好动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 他宁愿去打扫教室, 都不愿意背一篇课文。但背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 是小学生必须经常去做的一件事。那么, 怎样让学生快乐背诵呢?要采取奖励方法。在一个小组里, 教师提前告诉学生, 马上有课文要背, 每组第一个背会的, 先去教师那里背, 然后当组长, 监督别人背。学生为了这份荣誉, 也会拼命背诵。在竞争当中, 教师可以“暗箱操作”, 有意让成绩差的学生来当小组长, 这样能提高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小组长每组可以有两个, 一男一女, 男生监督女生, 女生监督男生。当然, 这需要教师每次都要做到公平, 最好能让每个人都当上一次。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背书的兴趣, 也让学生从小有竞争意识, 知道只要付出都有机会这个道理。

作为语文教师, 一定要有颗童心, 要想着怎么做使学生感到快乐。对于背课文, 有的教师是这样处理的:学会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学生, 他先让大家回家背, 等大家都背熟了, 他按全班人数做了小纸片, 在纸片上写下“一、二、三、四”平均分好, 又将纸搓成团, 再让学生到讲台抓阄, 抓到什么数字, 就背诵相对应的课文段落。学生对这种新方法既感到好奇, 又觉得有趣, 后来遇上这样的课文, 学生会主动要求教师再抓阄。原本只背一小段, 结果全篇都会了, 还充满乐趣。这样一来, 背书就不再是负担, 而是成了游戏。

总之,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在教学时, 不仅仅要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 还应该让他们获得快乐, 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这样在学生快乐的同时, 教师也会感受到快乐。

参考文献

[1]钟晓洁.教育游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 2012.

[2]陈鑫莉.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让听力走进中学语文课堂 篇8

一、让听力内容走进中学语文课堂的深远意义

有人一听说语文还有听力课就觉得诧异无比, 其实听、说、读、写是语文素质的四项基本能力。听力素质既是整个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也是语文素质的基础。

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 听就是对外界语言信息的接受、分析、筛选和贮存, 它是人们头脑中知识的信息源;从个体身心发展来看, 听力也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之一。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接受和发表, 表现在口头的是听 (听人说) 和说 (自己说) , 表现在书面的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 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 说和写同样重要, 所以, 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 学生都得学好。”“尊重别人的最佳方法, 就是专心地听别人的讲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听是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 用声音来传播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了。具备良好的听力, 及时地收集信息、把握信息已成为现代人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如果我们不能听清楚、听明白别人讲话的内容, 就不能有效地进行交流, 更不能建立相互间的友谊和依赖, 必将对生活和工作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 听力素质既是整个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语文素质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听力素质的培养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中学语文课堂上听力训练的现状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把听说读写能力作为语文素质的基础能力, 可惜只是太过于简单笼统。“耐心专注地听, 了解对方意思, 领会意图, 抓住中心和要点。”还有“善于倾听, 在交流中捕捉重要信息。”但在升学考试大纲中却对其不做任何的要求, 就连每册课本上的语言实践活动的安排, 也没有具体的听力训练目标和要求, 加上没有对应的监测机制和后续监督, 中考、高考根本不考语文听力, 不能发挥评价应有的口语交际训练导向作用;学校缺乏较为齐备的音像资料, 不能保证听力训练的有效开展;方言区的绝大多数学校, 缺乏一支普通话口语水平较强的, 能够保证语文听力训练质量的教师队伍。听说能力的训练培养处于尴尬的地位, 没有人会真正着力去完成, 即便有个别老师做了, 也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谈不上什么收效。在这种情形下, 整个语文教学难免远离生活, 脱离实际, 只重视学习静态的语言规则, 忽视动态的言语经验, 尤其是实际应用经验。

三、中学课堂上进行听力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一) 对听力能力的解读

(1) 听进:要求听话人首先要有语音辩解力。

(2) 记住:要求听话人能记忆说话人的说的内容。

(3) 听懂:听话的核心, 听话人结合具体语境抓住要点, 整理听话内容。

(4) 会听:听话人最高阶段, 听出言外之意、说话人意图、说话人风格并点评。会倾听的人必须具备听辩力、听记力、听解力、听评力四个基本要素。

(二) 中学课堂听力训练的内容及方式

听出句子中生字新词的读音;搜集句子中的优美词语 (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 ;听出句子的重音及其表意重心;听出句子的语气、修辞;简要归纳所听语段的大意;听出语段的中心句;搜集语段的有关信息;根据所听语段, 表明自己的观点或收获。记叙类文章, 把握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记叙的结构等;说明类文章, 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主要的说明方法、说明的顺序、说明的语言等;议论类文章, 听出作者的观点, 归纳论据和简单的论证方法。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 理解对方的意图和观点;注意听出话语中的言外之意;听出对方话语中的错误 (从说话的简明、连贯、得体三方面考虑) ;根据所听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

当然, 听力训练的方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 我们不仅要把上面列举的内容互相融合、互相弥补, 交错进行。还不能让训练的内容也单一、静止。还要在实践中去组织、去发掘, 内容的来源可以是文字材料、磁带、光碟材料, 也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场面和情景, 还可以是学生的对话和课堂模拟情景。还有训练的场地既可以是校内, 也可以是校外;训练的方式既可以是课堂集中训练或穿插训练, 也可以是学生课后的分散交流。

四、提高学生听力能力的策略与技巧

1.以往一直要求学生认真听, 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学生认识模糊, 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如听的时候应该专注。要听清老师或录音中的每一句话, 并随手将一些要点记下来。“专注倾听莫走神, 中心句子记心间, 轻重语调要分清, 语音概括要简洁”。

2.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我们采用2-5人数不等合作, 可以明确分工。让同伴之间互相发表观点与建议, 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有利于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 也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3.每期开学典礼、期中小结等学校大型活动后, 我便在课堂上会拿出十分钟让大家来“作总结”。我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哪个校领导在讲话时引用了哪些成语、名人名言或谚语警句。你对哪段话最有印象, 说给大家听。当然说得好的给予恰当的表扬, “倾听”和“评价”的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怎样让孩子轻松快乐学语文 篇9

一、激发阅读教材的乐趣

教材是语文教学之本。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实现都离不开教材。学生学习语文, 首先应该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 使学生越读越想读, 越读越爱读。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多样的处理, 设计教学方式要追求独特性、新颖性, 力争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闪现创新的火花。本人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第6课《船长》一课时, 首先创设情景, 激发情感。学生在悲壮的情景中, 心灵被唤醒了, 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那是位怎样的船长?具有怎样的灵魂?如何撼人心魄……有了这欲望, 学生的阅读不再被动, 求知的思维活跃起来。接着为了让学生与文中人物的心灵发生碰撞, 我引导学生触及文本, 感知英雄。在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后, 我问学生:“作者在文章最后说‘面对死亡, 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你们认为船长是英雄吗?请摆出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有的重又埋头研读课文, 划句子, 圈词语, 写旁注;有的几人凑在一起, 就着读本议论着……此情此景, 我不禁为之动容。由于学生与文本的亲密接触, 他们深情地表达着对英雄的讴歌与赞美。学生在诵读教材中走近了英雄, 感知了英雄的人格魅力。最后我又启发学生想象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 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时可能会想些什么?学生沉思片刻后各抒己见。此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思维达到了沸点, 形成了课堂的高潮, 一种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从孩子心底升腾而起, 一个高大的英雄形象巍然屹立在孩子心中, 有感情朗读的激情再次提升。

再如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第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时, 为了让学生体会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性格, 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小小的辩论会, 合作探究天游峰扫路人的生活究竟累不累、苦不苦?好表现是学生的特性。这一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课文的乐趣, 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增强了思想道德素质等, 可谓一举多得。

二、培养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功夫在诗外”。要学好语文, 必须在课外下功夫, 仅靠课堂是不够的, 仅靠一本语文课本更是不够, 需要课外的东西来补充, 来滋养, 来丰富。怎样让学生由衷地爱读课外书, 体验到阅读课外书的快乐呢?我认为:

1. 巧用故事诱发阅读。

我发现, 学生懒得看书, 却个个爱听故事。一听到老师要讲故事, 个个脸上洋溢起笑容, 听故事时凝神注目。读故事的过程中, 有时我会引领学生欣赏一些佳词美句;有时不失时机地和他们聊聊感受;有时讲到情节精彩处, 我则戛然而止, 鼓励他们去想象情节的发展, 或来一句“欲知后文, 请读原文”, 此时, 一些性急的孩子就会追着继续讲, 或者向我借阅手中的书……有一个星期, 我利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要班上的“小书迷”读《爱的教育》给同学们听, 几天后, 好多同学居然在读这本书了, 我暗喜、我欣慰:故事产生了魔力, 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2. 创造条件促进阅读。

学生有了阅读的欲望, 手中也就有了几本喜爱的书。为了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书, 我经常对教材进行拓展延伸, 推荐一些和课文有关的书籍。如教《三顾茅庐》建议读《三国演义》;学了《海伦·凯勒》要求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课外书籍的书单。为了使学生能读到更多的好书, 我又组织学生办起了班级图书角, 定期开放。我还鼓励学生在学校或去图书馆办张图书证。这些举措解决了学生书源不足的问题, 促进了学生广泛地阅读、健康地阅读

学生书读多了, 我就给他们搭建展示的舞台, 让他们享受到读书的喜悦, 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我经常利用每周的课外阅读课开展各种活动, 如故事会、笔记展览会……在游戏中、竞赛中, 学生兴趣盎然, 获得了成功的幸福, 体验到了读书的快乐。

三、调动写好作文的情趣

邻居女儿上三年级了, 遇到“习作”型的家庭作业总是一脸的怨气、满口的忧愁。如何减轻孩子畏惧作文的心理, 让孩子乐于写作文呢?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所以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贴近学生实际, 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

1. 在阅读中仿写

语文教材荟萃了许多名家名篇, 体现了作家多样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和表达风格。如果教师能捕捉课文中的训练点,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真情实感, 学生会感觉形式小、活、巧, 易写、乐写, 长此以往, 学生的表达能力会迅速提高。

记得教学《石榴》 (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 时, 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感悟3、4小节后, 我巧妙抓住语言学习的范例, 设计仿写:观察、留心身边的水果, 任选一种喜欢的写下来, 看谁笔下的水果最诱人、最有特点。这一写作训练, 不但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经典片断的理解, 而且调动了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情趣的积极性。《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 的第2小节写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为肖帮送行的情景, 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写得很具体, 很感人。在我们的生活中, 这样的送别场面学生经历过或看见过。学习后, 我要求学生以《送别》为题写一段话, 努力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写具体。结果篇篇习作描写细致, 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友情, 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读写的方法很多, 如仿写迁移、补白拓展、改变人称等, 根据所学课文自身特点, 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着笔点和话题, 学生自然有话可写, 有话会写, 有话乐写。

2. 在玩乐中练写

玩是孩子的天性, 玩着玩着, 兴高采烈, 兴之所至, 自然一挥而就。在教学中, 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学习的契机, 善于创设特定的习作情境, 让学生玩,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 产生妙笔之花, 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记得2005年冬下第一场大雪那天, 我走到教室门口, 看到有些学生离开雪地似恋恋不舍, 于是我决定:这节课玩雪了!学生欣喜若狂, 欢呼雀跃, 有的还高喊“成老师让我们玩雪啰!”“成老师万岁!”我和他们一道看雪景、滚雪球, 我边玩边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今天美在哪里?你想跟雪花说点啥?……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玩后, 雪的晶莹、雪的美丽、玩的乐趣写满了他们的作文本, 留在了他们美好的记忆中。

玩能激发学生的情趣, 活跃学生的思维。在指导作文时, 不但要组织他们玩, 更要引导他们到社会、到大自然中玩。学生有了丰富的素材, 有了真切愉悦的体验, 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 观察、思维、表达就在愉悦中和谐地统一起来了, 学生的作文自然就会真实、朴实、清新。

3. 在激励中促写

心理学研究表明:“行动满足的反馈, 会使学习的动机、愿望得到强化, 使兴趣转化为动机, 或直接加强动机。”因此,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 应抓住一切时机, 及时地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特级教师于漪在学生时曾写了一篇关于老师的文章, 写好一看, 觉得不妙, 心想大概老师要责怪了。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大为欣赏并写了一段很好的评语。从此, 她学习兴趣陡增。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怀有宽容之心, 要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要舍得送给学生一个个“优”、“笑脸”或“你快成小作家了!”等评语。只要文中有一句话, 甚至一个词语用得好, 都要画上圈, 学生见了内心会充满喜悦。

因为学生正处于充满幻想的年龄, 所以经常会有一部分学生并不满足于班内的交流欣赏, 此时教师应满足学生的愿望, 对一些有修改价值的作文, 要紧抓不放, 反复指导。我们学校的“心声”广播站每到周一和周五都要选播全校学生所投稿件, 学校承办的“三月风”报纸更是面向广大师生征稿。所以我平时经常鼓励学生待作文改到一定程度后积极投稿, 甚至向各级各类报刊杂志投稿。这是满足学生“发表欲”最有效的方法, 也是引发学生作文动机的一条好路子。许多学生的作文发表后, 都踊跃地再次投稿。由此可见, 体验成功的快乐是保持学生习作兴趣的有效途径。

培养兴趣, 让学生快乐轻松学语文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在语文教学的田地里为孩子建起一座诗一样的乐园吧!看着他们的快乐, 幸福着他们的幸福。

参考文献

[1]王丽.我们怎样学语文.

激趣导引,让学生爱学语文 篇10

关键词:语文;激趣导引;精彩内容;精妙语言

作为每个语文教师都很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对事物的关注度和心理倾向性,教师就要引出学生的关注点和倾向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语文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为此,教师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和策略,使得学生情不自禁地学习和参与,主动自觉地阅读思考、品味理解,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精彩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引发兴趣

语文博大精深、精彩绝伦、回味无穷。就博大精深而言,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纷繁世界,心理情感,无所不包。就精彩绝伦而言,诗词曲赋,格言警句,美文小说,异彩纷呈。就回味无穷而言,人物描写,惟妙惟肖;精粹哲理,警策启智;世态呈现,绝妙无比。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其情或慷慨激昂,豪放悲壮;或凄婉哀怨,低沉悲伤;或爱意绵绵,柔情万缕。

读《三国演义》,感受英雄慷慨悲壮,常胜将军赵子云,万军之中救后主;张飞长坂坡怒吼三声退曹军;关羽神勇无比过五关斩六将;诸葛亮足智多谋,立下军令状,完成草船借箭;曹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百万曹军,英雄无不让人钦佩和神往。每一节课一个故事,轻松激起学生的语文兴趣。同样,对于《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名著都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二、精妙的课堂语言熏陶学生,点燃兴趣

语言是思维的火花,也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否清晰就看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思维是否深邃就看语言是否精妙。我认为语言表达首先要简明准确,其次要精妙绝伦、幽默风趣。语言表达更要追求“新、妙、奇、精、深”。

如,祝福时说成“人生的聚会是一种缘分,有时分离也是一种爱的祝福。”谈气节可说成“人不可有媚气,但可有傲骨;人不可有傲气,但可有正气。”跌倒时可说“我不得不为你的精彩而倾倒。”积累知识时,可说“爹妈给了我身体,吸收知识精华,拓展生命宽度,展现生命精彩。”“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调节心情,不能改变现状时,就要尽快适应环境。”还有如:“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胸襟;是喜是怒,看涵养;有舍有得,看智慧;是成是败,看坚持。”

上《狼》这一课时,可让学生反弹琵琶拓展思维。狼适应环境,目标明确,专注如一,虽狡猾但也机警,虽双方毙命于屠刀之下,但其“智慧”和策略也有称道之处。作为人,难道没有一点生存启迪吗?优胜劣汰,自然法则,狼已经发挥到了极致。当然,也只能拓展开发思维,不能作为考试的结论。考试往往是传统的,但思维可以是新奇的、发散的。

课文思维提纲,最好用韵文对偶形式表现,或用精妙恰当的短语概括。学习《童区寄传》时,激发学生概括情节的积极性。如,“打柴放牛小孩童,惨遭绑架杀一贼”“机智逃脱又被抓,巧妙周旋再杀贼”“机敏报官现正义,官府赏赐淡名利”“劫匪贼人胆惊骇,智勇双全名扬传”。其实,学生的潜力一旦激发,可以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学生也能说出更多的精言妙语。

三、新颖的教学形式感染学生,生成兴趣

课堂形式丰富多彩,令学生耳目一新,感染激趣,生成兴趣。可以用以下形式感染学生,激趣导引。

1.学生辩论,思维碰撞,激起兴趣火花

每一节课,或长或短,或深或浅,进行辩论,只要能深化思维,激发兴趣,就可采用。让气氛感染学生,让兴趣导引学生,感受语文魅力,提升课堂效果。辩论“是君臣愚蠢还是骗子高明?”(《皇帝的新装》),辩论“铲除奴种还是消灭王权?”(《我若为王》),辩论“开卷有益还是开卷未必有益?”“警察局局长是愚蠢可笑的还是绝顶聪明的?”(《黑信》)。

2.课前一分钟精彩演讲

不必长,只要精彩就可以。必须是真情实感的,自己写的。这样天天如此,日积月累,语文水平能不进步吗?

3.小组合作,共享成果

每组解决一个问题,上台展示,比赛得分,进行奖励。

4.优秀学生单独试讲课文,教师补充点拨,强化要点

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给学生提供备课资料,让学生翔实地占有资料,充分发挥学生讲课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欲望。

5.提有价值的问题

课堂中,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分成两组,让学生比赛回答,加分奖励。

6.表演课本剧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再现情节,以趣味课堂提高学生兴趣。另外,诗文朗诵、故事会等形式也可采用。

四、融洽的师生关系感化学生,萌生兴趣

高尚的教师人格魅力,会感化学生,让学生服老师、敬老师、爱老师,并与老师交心。教师人格魅力的核心是爱,是对学生的爱。同样学生也会更加爱老师,师生间融洽的关系会感化学生,萌生兴趣,带来奇妙的教学效果。

师生间融洽的关系,产生了师生间的关爱和信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交流、乐于思考、乐于上语文课。还怕语文成绩提不高吗?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语文教师。

总之,激发兴趣,让学生爱学语文,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让学生开开心心学语文 篇11

课堂表演是指在初步感悟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表演, 是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它兼顾了教育目标的三大类, 即认知领域、情意领域和身体运动领域, 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把它引进语文课堂, 还因为一方面它十分符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在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故事性和形象性很强的童话、寓言、生活故事。如《夏夜多美》《纸船和风筝》《守株待兔》等, 非常适合表演;另一方面, 它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天真活泼好动的儿童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 他们非常喜爱表演课文的活动, 课堂表演能让他们全身心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 在演中悟, 在悟中获得语文知识。

一、课堂表演能增强字词的理解记忆

低年级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识字。而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材识字量大, 一篇课文后单就要认的字就有13个左右。要在一节课中认识这些字,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但是细细观察, 我们也不难发现, 这些生字中有许多字是表示动作、神情、心情等的词语, 如“捧、哭、笑、拿”, 如果我们能运用表演来识字, 就会化枯燥为有趣, 使学生在轻松记住这个字。如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生字时, 课文有一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的“蹲”, 披着碧绿的衣服的“披”, 露着雪白的肚皮的“露”, 鼓着一对大眼睛的“鼓”, 正在捉小飞虫的“捉”等, 我就让孩子们进行表演, 有的孩子表演得非常到位, 有的孩子的表演虽然一开始并不正确, 但通过别的同学评价、纠正后, 就能恰如其分地表演这些词语的动作, 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 孩子们不仅记住了这些字, 而且真切地理解了这些字义, 从而更具体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课堂表演能提升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课文学习时, 我们注重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多元反应和独特体验。进行阅读教学时, 让孩子担任故事中的某个角色, 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 就会使孩子在设身处地的体验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加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 孩子们在表演, 他们就无暇干别的事, 而看表演的孩子就会集中注意力, 很自然地当好评委和观众。有时, 课文行表扬。这样, 组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小组的最终评比都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这种方法约束每一位学生。

6.设计工作室建设。在动漫系或者是动漫专业所在的学院建立设计工作室。通过对外开放, 营业的形式, 让学生独立完成对外的设计工作, 教师辅导。是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工作室中得以锻炼, 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总之, 在现代动漫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从自身做起, 切实中的角色多, 还能让大部分的孩子甚至老师参与到表演中来, 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

例如, 我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这篇课文时, 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小男孩的爱鱼之情, 我在品读课文中加入了表演环节:让一个孩子扮演正在捡鱼的小男孩。他根据自己的理解, 模仿课文中的情节, 卷起了衣袖, 扎起裤脚, 猫着腰, 将小鱼儿从“浅水洼”里扔向大海, 口里不停地数着:“一条, 两条……”完全进入了角色, 我趁势对他说:“小男孩, 太阳这么大, 别捡了, 快歇歇吧。”“小男孩”却说:“那可不行。我得赶时间把它们捡到大海里, 要不然小鱼儿会死掉的。”回答的时候, 他连头都没有抬一下, 完全进入了情境, 孩子们被他出色的表演吸引住了。于是我又转向其他孩子, 问“假如你是作者, 看到这种情景, 你会怎么想?”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 不但要说, 而且要求加入表演。“小男孩, 好样的, 我也来帮你捡吧。”“小男孩, 你很有爱心, 让我来帮帮你。”“小男孩, 你这么喜爱小动物, 我要向你学习, 咱们一起来捡!”一句句真情话语从孩子们口中迸出, 教学的难点在孩子们动情表演中攻破, 保护小动物的情感已充实孩子们的心田。难怪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 不断要求向上, 想把作家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

三、课堂表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造源于想象。”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结尾意犹未尽, 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在这时引发孩子们对结尾进行想象推测, 孩子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就会被进一步激活, 从而有效地训练其思维创新能力。

如在学完《酸的和甜的》一课后, 课文结尾有这么一句话: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 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针对这个问题, 在孩子们得出答案后, 我又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思考:当小松鼠和小兔子识破狐狸的诡计后, 它们会怎么做呢?”孩子们在短暂的思考后, 纷纷要求进行组合表演, 于是我专门用了一节课时间让他们表演, 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 演出了不同的情景, 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如教学《坐井观天》一课, 我在组织学生对小鸟和青蛙这两个动物形象进行表演朗读, 把两只动物的形象充分地表现出来后, 又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拓展, 如果青蛙跳出井口, 它会对小鸟怎么说,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像、创造、表演, 请学生在课余时间找好朋友一起演一演, 在课外, 孩子们的兴趣很浓, 纷纷进行了合作表演。在充分展示了学生表演才华的同时, 学生的学习兴致更是得到了强化与巩固。

叶澜教授说: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扩大了单位时间内学生主动活动的空间, 而且释放了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动, 使他们有机会自主地学习。课堂表演的教学形式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快乐学语文。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教育心理学》.

上一篇:组合Web服务下一篇:高职商务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