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玩起来

2024-05-14

让学生玩起来(共10篇)

让学生玩起来 篇1

多年从事体育教学工作, 我深深懂得了游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游戏有着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 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内容, 广泛受到同学们的欢迎。为何要在体育课中实施游戏教学, 如何在体育课中实施游戏教学, 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一、游戏教学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游戏作为广大同学喜爱的体育活动, 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参与运动, 锻炼学生的动作技能, 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开发学生的智力, 锻炼学生的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 培养学生互帮互助, 合作共赢等良好的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游戏可以活跃体育课气氛, 将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了主动的“我要学”, 被动的“要我练”变成了主动的“我要练”, 培养了学生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角色设计是游戏教学的特点

室外活动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 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认清楚这一点, 努力创建一种生动活泼、富有生气、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主动投入到体育课活动中来, 在体育课上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活动, 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游戏的创设与组织, 学生们就会主动地投入到游戏角色之中, 在游戏中达到了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培养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的目的。例如, 为了锻炼学生的跳跃能力, 我设计“袋鼠向前冲”的游戏, 巧妙地设计袋鼠角色:学生的双足进入一个大布袋中, 达到防止奔跑, 只能跳跃的目的。这是一个锻炼跳跃的游戏, 虽然有一定强度和难度, 但他们在游戏中表现得却是非常的欢快、兴奋、愉快。完全展露出了孩子的天性, 在活动中不停地往前跳, 有时摔倒了都来不及说疼, 赶紧起来继续前进, 这样的游戏活动活跃了气氛, 达到了锻炼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将被动的“要我锻炼”变成了主动的“我要锻炼”, 培养了学生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很多学生体育课上常常要求玩这样的游戏。

三、游戏教学的关键是创新

游戏教学要符合孩子特点, 不断创新。如果只是做几个传统的游戏运动, 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出现厌烦情绪, 所以游戏创新, 游戏开发就成为教学的关键点。如果体育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注意变换教学方法, 就能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1. 游戏创新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游戏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竞争意识是体育锻炼的目的之一。为了锻炼学生的运动速度及反应能力, 我设计了“喊号追人”的游戏, 事先同学排队1到5报数, 同学自己记住自己的号数, 然后大家围成一个大圈, 在地上画出圈子的边线。教师吹口哨开始沿圆圈线跑动, 几秒钟后教师喊1至5的某个数字, 然后跑在队伍后面的那个号数同学就要从圈外侧追赶前面同号数的同学, 一圈内手能触摸到前一个同学的衣服的获胜, 前一个同学就失败了, 如果不能摸到, 则胜负相反。几圈下来, 获胜的就要相应奖励, 失败的要给予一定的“惩罚”。在这个游戏中需要你追我赶的竞争精神, 这样就锻炼了孩子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 从而逐步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2. 游戏创新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与他人合作共处重要性。可是在游戏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 由于学生不会合作, 他们要么独自游戏不与同伴交流, 要么你争我抢与同学发生口角。为了让获得合作的快乐, 我设计了“跑圈分组”的游戏:女生围成一小圈在里面, 男生围成一大圈在外面, 老师站在女生圈内, 准备好后, 老师吹笛开始跑动, 女生顺时针跑, 男生逆时针跑, 跑动中教师喊3到9的某一个数字, 学生就要三五成群地快速分成小组, 每组的人数要是分组的平均数, 人数过多或过少的组要做俯卧撑的惩罚。这个游戏主要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们之间配合的默契程度。这样借助游戏方式, 帮助他们学会合作, 主动合作, 以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3. 游戏创新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

趣味性是游戏的本质特点, 只有趣味性的游戏才能吸引孩子的参与意识。所以, 教师一定要在游戏的创编时考虑到这一点, 既能达到锻炼的目的, 又能符合学生的性格特点, 使他们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对于一些传统的游戏, 如果经常重复, 就会出现学生腻烦的情况。教师可以对这些传统游戏进行大胆的改编, 使之更新颖、更符合孩子的特点, 从而实现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主动性的作用。在北方的冬天, 打雪仗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 但是由于没有胜负的规则限制, 经常会出现乱打乱投、杂乱无章的情况, 也经常出现同学越投越带气儿, 结果闹起了矛盾。根据这个情况, 我对打雪仗的规则进行了改编, 改成了攻城闯关游戏:事先在操场上画一个大的矩形区域, 将学生分成攻防两组, 防守再分居两侧, 攻城的同学从矩形的一边开始快速通过, 防守的同学则用雪球对攻城的同学进行投掷, 被投中的同学则闯关失败, 没有被投中的同学则表示闯关成功。每一名闯关成功的同学计算1分, 闯关一次一统计, 攻防的两组交换角色, 几轮之后, 统计最后结果, 闯关成功人数多的小组取胜。对失败的小组要进行俯卧撑等形式的“惩罚”, 这个游戏在冬天的雪后体育课上经常玩, 由于趣味性强, 锻炼效果好, 深受学生欢迎。

4. 游戏创新要注意保健性和安全性。

小学生大都喜欢体育运动, 跑步、跳高、跳远、踢球、投掷等活动都是孩子们喜欢的项目, 但是他们好胜心强, 又缺乏耐力, 身体发育比较快速, 骨骼还在生长增长时期, 骨质柔软易变形, 不能承受过大的压力, 肌肉运动时间不宜过长, 心血管、神经系统也都在发展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游戏的强度和时间长短, 不能让他们因过于疲劳而影响身体健康。

总之, 通过体育课中的游戏教学实践, 我深深体会到:游戏教学在体育课中有着独特的魅力, 深受广大小学生的喜爱。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要适合学生的性格特点, 巧妙设计游戏, 创新游戏,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让孩子们在玩中锻炼, 在玩中学习, 在玩中健康成长。

让学生玩起来 篇2

【关键词】游戏;绘画;興趣

二十世纪90年代后,幼儿园的绘画教学发生了变化,掀起了重视幼儿绘画兴趣的浪潮,新《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活动应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更加注重激发情趣、激活兴趣。新《纲要》中又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与各种活动之中”,所以在绘画中应充分考虑使游戏与教学得到优化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气氛中无拘无束的绘画,从而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在娱乐中获得绘画知识和技能,在愉快的气氛中求得发展。因此,根据纲要精神,我将游戏融入绘画活动中,目的旨在为了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经过为期一年的研究,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

一、绘画内容的游戏化,幼儿想要玩。

1、从幼儿日常的游戏中筛选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知识经验决定了幼儿绘画内容的粗浅程度。只有选择贴近幼儿日常生活的、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作为绘画内容,挖掘幼儿能直接感知体验的题材,才能使教育目标恰当地落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如:“喂娃娃吃饭,“车轮滚滚”等等。这些内容比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幼儿非常喜欢。

2、挖掘新颖、有趣的游戏

小班幼儿大多喜欢形状新奇,颜色鲜艳的事物,教师在选择内容时,要更多的考虑到绘画内容的新奇和有趣。如在进行“有趣的泡泡”教学时,我先请幼儿尽情地吹泡泡,在游戏中教师请幼儿观察泡泡吹出来的形状和大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泡泡的变化,接着通过欣赏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的《圆之舞》,进一步明确泡泡的色彩、大小、空间位置,使得幼儿对泡泡有充分的感知,从而为幼儿奠定画泡泡的基础。

二、语言的游戏化,幼儿愿意玩。

运用游戏化的活动语言,使幼儿感到绘画是一种很快乐的游戏,乐意积极地参与。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小班幼儿对情节简单的有关小动物的故事特别有兴趣。于是,我就以讲故事为突破口,根据小班幼儿绘画发展特点,引导其从无意识涂鸦步入有意识涂鸦。在练习画横线、竖线时,通过讲故事《黑猫警长》,激发幼儿的正义感,使得幼儿从被动变主动,自觉自愿的参与绘画活动。听完故事后,幼儿都很愤慨,决定做更多的老鼠笼子,关住坏老鼠,保护庄稼。幼儿带着一份责任感和一颗爱心,认真地去画老鼠笼子。在幼儿作画过程中,当横线或竖线的间隔太宽时,我灵机一动说:“笼子的缝隙太宽了,关不住老鼠。赶快在中间再加一根铁丝”。当横线、斜线连接有缺口时,我赶紧说:“这里有个洞,老鼠很钻出来的,快接上”。就这样,孩子们个个都饶有兴趣的画着,画完还争着拿给我看,高兴、自豪的说:“老师,你看,我画笼子很结实,老鼠没有跑出来。”

给幼儿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当他们在画某种东西的时候,不是为自己画,也不是为画而画,而是为了故事中的小动物,为了帮助别人而画。幼儿的主动性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同时教师给幼儿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幼儿无拘无束地表现,幼儿画得既认真又大胆。

三、丰富的操作材料,幼儿喜爱玩。

多样的操作工具和材料可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可以选取一些容易掌握,便于操作的工具。

1、油画棒又短又粗,小班幼儿稚嫩的小手拿取最合适,便于掌握绘画方法,是小班幼儿首选的绘画工具。

2、彩色水笔是孩子最爱用,也是用得较多的一种绘画工具,其色彩鲜艳,线条清晰,是幼儿涂鸦的好助手。许多幼儿总喜欢在手、脸、桌、椅上画,这些多彩的圈圈、线线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满足和快感。

3、手指画或海绵印画,就是用手指或海绵剪成的各种形状醮颜色,点印或盖印的画。幼儿年龄小,手还不太善于使用工具,所以他们非常乐意用手作画。

4、撕纸、剪纸与绘画相结合,幼儿通过画、撕(或剪)贴等综合操作,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提高眼、手、脑动作协调性。

5、另外还有:滴管画、泡泡画、棉签画、纸团印画、实物印画(车轮、蔬菜、弹珠、瓶盖等)、对印画、吹画与绘画相结合等等,实验证明恰当地综合运用多样化操作材料,可以使幼儿始终对绘画保持着一种浓厚的兴趣。

四、变换材料的不同画法,幼儿乐意玩。

陈鹤琴先生主张在玩中学。玩是孩子的第一需要,把一些美术工具变换多种不同的绘画形式,让幼儿在“玩”中逐渐掌握,在“玩”中逐步提高多种能力。挖掘材料的多种画法,可以从最大程度上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开拓幼儿的创新能力,能使幼儿始终对绘画保持一种新鲜感。

例如:油画棒的使用:原来油画棒只能竖着画,但是小班幼儿耐心有限,要引导他们有序、耐心的在轮廓线内涂色,时间长了,他们会觉得索然无味,不想继续下去。现在我让幼儿把包裹在油画棒外面的纸撕掉,将笔一掰两段,让笔宝宝身体躺下来横着涂色,这样既提高了涂色的速度和效率,又引导幼儿尝试用笔的不用部位涂色。我还找来了海绵,请幼儿先拿油画棒涂在海绵一角,然后用海绵在纸上擦印,这样画出来又是另一种效果。孩子们惊奇、赞叹:“哇!原来油画棒还有这么多的画法,真是太好玩了。”

五、鼓励幼儿的绘画成果,幼儿更加爱玩。

孩子每一次的绘画作品都是出自他们之手,是他们的在高度愉悦的状态下的精心之作。也许,他们的作品有些凌乱;也许他们的作品只是几个简单的线条;也许,他们的作品成人还看不明白;但在游戏讲评时,作为老师的我们要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不能将孩子“一棍子打死”,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而应对每一个孩子都及时予以肯定。可以试着用游戏中的话语去点拨和帮助他们,让他们在老师的鼓励中对绘画的信心不断壮大。这样他们才会更加乐意投入到绘画活动中去。

例如:当幼儿画花园时,我扮作蝴蝶姐姐,谁画得好就在他画的花园旁边飞一飞,还夸一夸:“这个花园里的花真漂亮,我喜欢这里!”这时幼儿的绘画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为了引来“蝴蝶姐姐”,他们画花的時候特别认真仔细。评价时,教师一边观察巡视,一边在幼儿的作品旁印上不同数目的奖励印章。幼儿一边数,一边兴奋地交流着:“蝴蝶姐姐给我盖了两个印章,你呢?”“我比你多,我有三个呢。”炫炫小朋友对我说:“老师,今天我只得了一个印章,明天我画许多许多漂亮的花儿,你能给我多盖几个印章吗?”我微笑地朝他点头,表示非常愿意。

运用这种有趣的游戏评价形式后,每一次的作品讲评,幼儿都充满着期待。我认为:游戏化的评价可以避免单纯的评价作品的好与不好,而且还能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从而让幼儿始终对绘画活动充满着向往和迷恋。

六、开放丰富的美术区域游戏,延续幼儿玩的兴趣。

在每次的集体活动后,我班会在美术区域中投放相应的延伸活动,一来巩固幼儿的绘画技能,二来能延续幼儿对绘画的热情。美术区域中不是投放单一的绘画活动,而经常是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各种活动。例如:1、擦印画《苹果娃娃》,老师先用厚一些的废旧塑料袋剪好镂空的苹果造型,接着将有镂空图案塑料纸用夹子固定在硬板上,用油画棒画在海绵上,在有镂空的地方用海绵擦印,最后用油画棒添画五官表情。2、撕贴画《狮子》,用纸撕贴狮子的鬃毛,用笔添画狮子的五官。3、油水分离画《快乐的小鱼》,先画海洋里的小鱼和海带,然后用排笔刷出蓝色的海洋。4、弹珠滚画《漂亮的围巾》,先画好围巾外轮廓,放进长方形的盒子里,然后用勺舀出颜料中的弹珠放在的底图上滚来滚去,晾干后剪下来即可……延伸活动形式多样,使得孩子乐于动手、积极主动的绘画。

让学生玩起来 篇3

一、“玩”口算, 激活学生思维

口算又称心算, 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 主要依靠思维和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 在发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计算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要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

一年级口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部“重头戏”, 它被视为小学数学的灵魂, 同时在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这就要求一年级数学老师做口算训练的有心人将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生动的生活实际问题, 使学生乐学。

1.教学内容情境化 。在口算教学中一定要创设情境 , 由直观到抽象, 促进学生的思维逐步发展。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 整节课的教学中, 我都以学生的生活实际材料作为数学学习的辅助, 通过分苹果、摆座位、排队等一系列环节把整堂课自然地串成一个生活情境,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尽可能让学生多参与到学习中,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数学内容说理 化。课堂上必须给学生提供清晰的算理思路, 训练学生思维方法。在教学《9+几》中, 我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说出算的过程。如:9+8想:把8分成1和7, 先算9+1=10, 再算10+7=17。让学生学会说两句话, 先在心里说, 再同桌间相互说, 全班说一说, 让学生熟练掌握口算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3.口算练习多 样化。通常口算有视算 、听算、笔算和游戏性练习等, 可以有开火车、对口令、接力赛、找朋友、计时赛等游戏性的练习形式训练学生的口算。教师在组织口算活动时一定要将这些活动有机结合, 灵活应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玩”操作, 发展学生思维

一年级儿童的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 都是在活动中思维。学具为大脑的思维活动提供了具体内容, 学具直观演示 和使用 , 把抽象的 知识具体 化、形象化 , 既能增添学习过程的趣味性, 又能使学生渐渐明确和掌握数学思维方法。

如学习《6、7的分与合》时, 课前我让学生准备好自己喜欢的学具,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有的用正方形排成一排, 有的用圆片摆成花状, 有的用长方形、圆形搭成火车, 有的用三角形搭成房子……搭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再一个一个地分。课堂气氛特别活跃, 学习过程由单一变得多元。

又如教学“9+4”时, 我先让学生借助小棒动手摆一摆, 想一想, 并让同桌互相交流“9+4”的结果是怎样想的。学生在摆小棒的演示过程中, 促使大脑在具体事物引导下思考。在使用大脑的同时, 把使用过程与图解算式对照, 使之有机结合。使用学具的过程和学生大脑思考的过程是同等的, 动手过程和动脑过程相互配合, 相互促进。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得出以下几种“9+4=13”的算法:1数一数:盒子里有9个, 接着往下数10, 11, 12, 13, 29+1=10, 10+3=13, 36+4=10, 10+3=13。9和几凑成10? 4被分成几和几? 接着我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了“凑十法”。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思考过程: (1) 9加几凑成10; (2) 要把4分成几和几 ; (3) 9加1得10, 10加几得十几。这样的使用过程体现了学生的思考过程, 把学生外部学具的使用与智力活动有机结合。大脑是行动的指挥官, 能达到加深理解抽象知识的目的。

在数学教学中, 我深深地认识到,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特征, 教学时, 应使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寓教于乐,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三、“玩”练习, 拓展学生思维

数学练习中很多题目具备了“开放”的特点, 它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表达自己观点、发挥想象力、展开数学思维和方法交流的机会, 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 都乐于参与, 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发挥。一年级教材的许多题材也是开放的,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 应充分利用这些具有适度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灵活组织信息, 提出不同问题, 初步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发展思维。

如在教学“1-5的认识”中, 练习第8题时, 我先呈现排成一排的6个小朋友, 先示范其中一个小朋友对自己所在位置的描述“我前面有1个同学, 后面有4个同学”, 再启发学生从列队中其他小朋友的角度提出类似不同的问题。在学生说过后, 又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座位, 说出自己的前面有几个同学, 后面有几个同学。

又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分与合时, 结合童话情境, 引导学生找出组成某个数的不同方法, 探索把“9个桃放在3个盘里”的不同方法。这些开放题在教学时一定要舍得放, 让学生通过学习提高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玩起来 篇4

一、激发兴趣,化难为易

在课堂上,我事先准备一些小道具,把它们放在一个手提包里(两个大红苹果、艳丽的小裙子,漂亮的盒子,精致的手表和戒指,以及有精美花瓶的一把雨伞等物品)。在我进了课堂后,学生问我老师你为什么把包拿来,为什么没放在办公室?我没说什么只是笑了一下。学生觉得很奇怪:老师让我们昨晚预习感叹句,拿包干什么?一上课学生就觉得好奇,顿时又对我提出的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思考,首先脑子就“动—想—思考—感知”起來,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教师的教学也随之“活—教—学做—理解”起来。

古人曰:“启其蒙,引其趣。”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方式,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教学兴趣的趣味带动学生解决问题。这时在学生得知一些思路的情况下,我从包里取出艳丽的小裙子并看学生的反应,学生顿时说出:“Wow!多么漂亮!”发出这些声音的同时自己就多次反复说:“What a beautiful skirt (is!)”然后请求几位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从包里取出不同的物品,品味自己说出的语言句子。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判断是否是正确的。如关于表达苹果感叹句的句式,学生自己说出的语言句子非常多,如:“What a delicious apple it is!How delicious the apples are!What a delicious apple it is!What a cool apple it is!How beautiful the apples are!What a red apple it is!How big the apples are!”并在黑板上板书大部分学生都会掌握理解,但仍会有一些学生出错。为了更多学生真正接受,应教给学生方法。

二、巧记方法,学会归纳

结合学生脱颖而出的句子,教学生认真观察,体会有什么特点,我先让学生抛开一些课外资料中看到的两种固定模式大胆想象,自己动脑用自己观察看到的理由说,结果极个别学生说出形容词和名词,我就教学生记忆感叹句:形(容词)+名(词)(姓+名),What(How)/a/an.../无形+名(有副词)——叹词后跟强调词,结尾别忘陈述句。在新课标英语学习中,我并没有以老教师的姿态对待,为了不落后,还积极探索新教材英语的教法。

Show & Practise (on the blackboard):

1.The flowers are very beautiful .

2.These are very beautiful flowers.

3.The kids ran too fast

4.It is a very interesting story.

中考题1.?摇A?摇terrible weather it is!

2.?摇C?摇fine the weather it is!

?摇A?摇fine weather it is!

A.What B.What a/an C.How D.How a

结合上面的句子,让学生进行分析原因,最终选择正确的结果,并说明原因。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叫几位个子高矮不同的学生站在讲桌前,或者以教室中的班级文化、学生个子的高矮及学习等形式说一些感叹句,此时学生真正发挥“脑子动”、“嘴动”、“举起手动”起来的情景触动我的教学灵感,我就感叹句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句:变感叹是否有形+名(即形容词直接修饰名词),使学生轻松掌握。

三、强化练习,加深理解

教学思想的转变核心是提高课堂效率,也是正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教是为了学生会学,学会接受,进一步实现语言交际英语的运用。下面以设计课堂反馈练习看谁完成得最棒,选最佳答案(为什么?请求学生分析说出原因)。

A.What;B.What a/an;C.How;D.How a

1.?摇?摇?摇 ?摇 interesting book is!

2.?摇?摇 ?摇?摇 interesting the book is!

3.?摇?摇 ?摇?摇slowly elephants walks!

4.?摇?摇 ?摇?摇friendly the people in China are!

5.?摇?摇 ?摇?摇friendly people in China are!

keys:1.B(What an) 2.C 3.C 4.C 5.A

让学生玩起来 篇5

一、巧用各种游戏, 让课堂“活”起来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本身就比较抽象、枯燥, 加上学生没有相应的语言环境, 不免会产生陌生感。要使小学英语变得形象、具体、有趣, 让学生爱学, 必须顺其天性, 把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游戏, 带入课堂, 发挥游戏教学的神奇作用。游戏会使英语课堂“活”起来, 让每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英语学习的世界, 进入一个豁然开朗, 其乐融融的境界, 享受学习英语的乐趣。

例如, 在学习了“Week”之后, 我制作了一个转盘, 把七个有关星期的单词写在转盘里, 然后转动转盘, 手指指着指针的方向, 问学生:“What day is it today?”让学生用“It’s...”来猜。在学习了描述人物体貌特征和个性的语言后, 我让一个学生在纸上写下一位老师的名字, 其他学生问:“What’s he/she like?”这位同学说:“Guess.”大家纷纷开动脑筋, 用“Is he/she...?”句型开始猜测, 把所学的单词strong, thin, tall, short, kind, strict, smart, active等又复习了一遍, 这些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更重要的是复习了所学知识, 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的天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体态语言, 让课堂“活”起来

英语是英语教学时的主要语言,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仅使用英语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小学生语言能力有限, 所掌握的英语又不多, 师生间常常会碰到交流阻碍, 这时就要借助于另一种浅显易懂的语言, 这就是体态语言。在课堂上如能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 如面部表情、手势、身体距离等, 就会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深刻, 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例如, 在教授句型“I go to bed at eight o’clock.”的时候, 刚开始学生不明白“go to bed”是什么意思, 我画了一个月亮, 写上in the evening/at night之后, 学生们就猜:哦, 老师在晚上8点干什么呢?吃饭、洗脸、刷牙还是睡觉呢?针对这一反应, 我就揉揉眼睛, 打个哈欠表现出很累的样子, 然后做出脱衣服、鞋子等动作, 并用双手合并, 把头侧靠。如此, 效果甚好。学生马上就心知肚明了。接着我问他们:“When do you go to bed?”的时候, 一切就顺利多了。此时的体态语为教师避免在英语课堂上过多运用母语进行讲解起了很好的作用, 使一些教学上的难点迎刃而解, 并使学生印象深刻。体态语言不仅可以弱化语言的理解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而且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语言更加形象。如:在教授动词短语时, 我让学生跟着我, 一起做动作:sweep the floor, wash the clothes, do the dishes, clean the room, cook the meals, 一边利用教室现成的劳动工具来一场clean the classroom的活动, what can you do?I’m helpful.I can...这样学生充分地动起来,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虽然表面上看教室里纪律有点乱, 但学生们很快就学会了相应的单词及句型, 而且印象比较深刻, 寓教于乐。教学经验表明,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形体语言的掌握、理解比对一般表达方式的掌握、理解快得多, 而且乐于运用。形体语言的运用, 有助于提高英语的表达技能, 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三、融入歌曲教学, 让课堂“活”起来

把唱歌这种形式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去, 不仅能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且能增强记忆力, 减轻学生的负担,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能增添课堂教学的魅力与风采, 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天地。

如在教学PEP Primary English Book 1, Unit 1, Part 1这课时, 我先播放歌曲“Hello!”的录音, 同时哼唱并做简单的动作。引导学生跟我一起哼唱, 并配上招手、握手等动作。对刚接触英语的三年级学生而言, 英语课令人向往且神秘。他们渴望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 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 却又怕说错了惹人笑话。这时教师能给他们的最好礼物就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他们没有心理负担地开始英语学习的第一步。歌曲就成为此时的“催化剂”, 它有利于降低教学难度,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和老师一起唱唱歌、握握手, 学生的心理开始放松了, 他们会觉得, 原来英语课是那么美好、那么轻松。歌曲“Hello!”不但在营造学习氛围上卓有功效, 而且能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主人公。

又如, 在教动词短语eat breakfast, do morning exercises, have English class, play sports, eat dinner时, 我事先将各种声音录在磁带上, 有早操音乐, 英语课上的读书声, 体育课上的运动员进行曲, 等等, 并且把动词短语写在小卡片上, 反面画上图画。让学生听声音, 依次排列卡片, 并且把卡片上的动作表演出来, 比一比, 看谁最快、最准。他们情绪高涨, 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采用这种形式学习词组, 不仅巩固了学生对词组的认读和理解能力, 还训练了学生的听力。真是一举多得。

四、开展竞赛活动, 让课堂“活”起来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 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 自制能力较差, 还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 开展竞赛式活动, 那种热烈的竞争气氛可以刺激学生的无意注意, 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完人体部位单词后, 可以开展听音画画的竞赛;在学习颜色和水果时, 可以采用听音、画画、涂色的竞赛。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分成四大组, 老师说:“Draw an apple.”每个组排在第一位的学生代表立刻跑到黑板前, 画出一个苹果;紧接着老师再说:“Colour it red.”排在第二位的学生又立刻跑到黑板前对苹果进行涂色。以此类推, 最后看哪一组又快又对, 即获胜者。在教学单词时, 可以用“看口型, 猜单词”的竞赛方式, 来“唤醒”学生的有意注意。此时, 无声的“语言”, 即教师的口型就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命令”, 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会像收网式似集中到教师的口型上来, 都想猜出教师所说的单词, 想说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在这种竞赛式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充分吸引, 因为热烈的气氛感染着每一位学生, 他们都想参与, 都想为自己的组或个人获得一份荣誉。

五、搭建表演平台, 让课堂“活”起来

兴趣, 是求知的先导。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表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它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表演欲望和潜能。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 特别喜欢表演, 那么, 我们就要满足他们的需求, 同时让他们在角色表演中体验语言、运用语言, 并获得一种学习的成功感。例如, 在三年级学生学习了几个小动物的单词之后, 我让他们戴上头饰模仿小动物的动作说动物单词:“I’m a cat.”再学几声猫叫;“I’m a bird.”再学小鸟飞一下, 学生们的兴趣很浓。又如在教学五年级PEP下册“My Birthday”这一课时, 我为学生们安排了一个真正的Party, 给班上的一个同学过生日, 让大家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语言, 体验角色。这时, 角色扮演克服了语言学习的枯燥感, 使语言学习充满了活力, 调动了课堂气氛了。

教学实践证明, 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激活英语课堂, 英语课堂将不再沉闷, 学生们都将沉浸在一片欢乐的学习氛围中。

摘要:沉闷的英语课堂只会让学生更沉闷。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应是灵活多变且活跃的, 而不是沉闷枯燥的。小学英语教师应想方设法让英语课堂活跃起来, 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活”起来

参考文献

[1]张建平, 尹国营.小学英语教学激趣刍议[J].山东教育.

[2]魏国从.提趣——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J].教育实践与研究.

让学生玩起来 篇6

一、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创业原则的思考

我们认为, 职业学校学生创业必须紧密结合学校资源禀赋, 坚持立足专业、强化技能基础、注重规范引导、推进理实一体。

1.坚持立足专业

职业学校的创业实践不能脱离专业, 漫无目标, 任由学生盲目进行。必须从具体专业实际出发, 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 进行不同内容的创业实践。任何一所学校, 其专业的技术基础相对于创业而言都存有难易之别。有些专业属于操作层面, 便于创业;有些专业属于理论层面, 创业不太容易。在教育引导时, 必须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于便于创业的专业, 教育引导时要注意发挥专业平台对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基础作用, 使创业建立在能感觉到的心理平台基础上, 增加亲切感, 缩短学生接受创业的心理距离, 减少因不熟悉而可能多付出的成本。同时能使学生创业实践成为深化专业教育的重要抓手, 避免学生因创另类专业成功而对自己所习的专业产生不信任的情绪。对于某些很难进行创业的专业, 也不能简单地选择几个项目让学生去碰运气。应注意在原有专业基础上进行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 注重拓展和升华他们原有的专业基础。这样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平台上、领域里进行创业思考, 能较好地培养所有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 拓宽专业教育的广度, 延伸专业教育的深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坚持强化技能

职业学校学生创业实践的重点, 是单纯以“经营”为重点, 还是单纯以“操作”为重点?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以“经营”为创业园的重点, 是许多职业学校创业实践的习惯做法。虽然学会经营对于职业学校学生创业来说是重要的, 但普遍推广存有很多弊端。职业学校的创业实践不能简单地变成开商店、卖东西。从可持续发展来看, 职业学校的创业实践不能离开自己的技术基础, 理想的选择是“强化技能, 虚实并举”, 在充分发挥自己所学专业技术的基础上学习经营, 在培植经营能力的同时, 强化专业技能。

紧密结合学生技能基础进行创业实践, 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 使他们感到学习技能大有用武之地, 从而坚定他们学习技能的信心, 强化他们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3.坚持规范引导

建立学生创业园目的之一就是在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培植他们的创业能力的同时, 教育和引导他们学会规范运作、诚信经营、守法经营。为此, 学生创业公司进入创业园, 必须强化对学生创业行为的引导和指导, 让他们能按照《公司法》的要求组建公司、经营公司、运作公司。否则, 不仅会增加学生学习创业的成本, 而且会偏离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初衷, 甚至会演变成为追求蝇头小利的功利行为, 埋下将来偷税漏税等不法行为的祸根。

进入学生创业园的学生创业公司, 要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行规范指导。对有创业兴趣的学生进行培训, 从创业理念上进行引导, 帮助学生选择创业项目, 指导学生做好市场调研和论证等前期工作;依据专业特色和自身特点制定创业计划书, 包括公司名称、标识、宗旨、目标、规章制度、财务制度、组织结构等内容。组织相关专家模拟工商局、税务局、质量监督局和消费者协会等部门, 对学生创业公司提交的各类商业文件, 进行审核、登记、发证、挂证经营。

4.坚持理实一体

要坚持理实一体化原则, 建立学生创业实践载体。课堂教学是学习, 榜样示范也是学习, 实际演练更是学习。学校必须从理论、实践两个层面双管齐下, 加强创业教育。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专家辅导对学生进行知识层面的通识教育, 还要提供一定的创业场所让学生去进行创业体验, 为学生创业提供实践机会, 同时, 努力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 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投身创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创业、学会创业。

二、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创业路径的思考

依据职业学校学生创业基本原则, 谋划学生创业实践有以下几条基本路径:

(一) 开辟校内学生创业园

创业是一种创造性行为, 只有靠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才能学会。为此, 要想取得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 必须为学生提供实战舞台。学校内创设学生创业园、学生创意生活园, 帮助解决学生创业公司运营成本中最大的一笔投入———房租;同时适当给予创业学生资金帮助, 解决一些桌、椅等办公设备, 减轻学生创业公司开办时的资金压力。

为了使创业公司进入创业园顺利运营, 学校成立创业园领导小组, 制定详细的学生创业公司入园规则, 引导各创业项目良性运作, 定期对进园的各创业公司进行评估。凡不按规则运作, 出现经营不善, 学校就收回经营权, 转租其他项目, 模拟市场规则优胜劣汰。举办项目申报听证会, 学生创业公司主要负责人汇报创业项目计划书, 就市场调研、经营范围、经营风险和规章制度等进行答辩, 打分筛选。引进竞争机制, 对进入创业园的创业项目进行招投标。最后经过学校创业园领导工作小组审核后立项, 取得资质后入驻创业园。

(二) 营造浓郁创业文化氛围

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 可以激发学生创业向往和创业激情, 使更多学生形成创业冲动, 生发创业理想。我校在学生教室、实训中心、学生创业园等各地充分展示专业文化、企业文化和创业文化, 通过图片文字、实物模型、大型标语、音像资料等, 宣传大师、名师及优秀学生创业典型, 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注重专业历史的追溯和未来的展望, 辐射专业文化, 使学生感悟崇尚劳动、崇尚技能的真谛。同时, 开辟系列的文化活动, 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创业, 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 鼓励学生大胆创业。

我们还开办创业网站, 建立创业社团, 成立创业沙龙, 开设创业系列讲座, 邀请创业有成的毕业生回母校进行“现身说法”, 向学生“零距离”面授。让他们用自身艰苦创业的经历、业绩、体验教育学生, 开启学生的思路, 让学生树立创业理想, 学习创业方法, 激发内在潜能, 使创业不再高不可攀、让人生畏, 使他们感受到创业成功者就在他们的身边。聘请劳动部门、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的专业人士来校讲解“创业有何优惠和扶持政策”、“如何申请营业执照”、“如何纳税”、“如何申请贷款”等企业经营管理知识, 进一步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三) 开发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要把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 将创业教育融入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体系, 形成从培养目标到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活动等诸方面全面融合的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逐步构建学科课程、实训课程、活动课程的创业课程结构。

根据学生创业实践需要编写创业校本教材。例如:《如何创办小吃店》、《如何创办美容美发店》、《如何创办水果店》、《如何创办婚庆公司》、《如何创办小型超市》、《如何创办学生小饭堂》、《如何创办农家乐饭店》、《如何创办小旅馆》、《如何创办面点店》、《如何创办茶社》、《如何创办面条店》、《我是家政服务能手》、《我是餐饮服务能手》、《我是美容美发能手》、《餐饮老板成功经验谈》等。

开设与创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增设“创业社会常识”、“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公关和交往”、“法律和税收”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选修课程, 着重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 激发创业意识, 推动创业实践。

(四) 强化学生企业的造血功能

要把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不仅需要良好的政策氛围, 必要时还要积极帮助, 扶上马, 送一程, 强化学生创业公司的造血功能。

设立学生创业基金, 帮助一些学生将好的创意变成创业现实。对于市场前景好, 创业计划周密, 可行性大的创业项目, 由学生向学校创业基金会提出书面申请, 经过专家评审通过后, 由学校创业基金会帮助其投入资金。

加大创业学生培训力度, 学校专门安排创业孵化班, 采用活动、过程、情境、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参观、走访、讲授、实训等形式进行心理学、广告创意、公共关系、市场营销等方面培训, 增强创业意识、提升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帮助学生创业公司与社会企业取得联系, 获得社会资源, 增加企业运作的感性认识, 使公司能够做到市场化运作。

建立完善创业评价机制, 从市场调研、项目立项、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经营质态、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制定评价标准。同时, 完善学分制方案, 增设创业学分。积极创造条件, 为学生创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全力构建对外全面拓展开放、内部脉络协调, 服务多样化、业务立体式的学生创业的平台。

三、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创业意义的思考

职业学校的学生边学习, 边实践, 边创业, 亲历创业的艰辛历程, 品尝创业的成功喜悦, 提高了学生自尊心、自信心, 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动”起来了, “活”起来了, “笑”起来了;学生创业实践也让教师“动”起来了, “活”起来了, “笑”起来了。

(一) 创业, 让学生“动”起来了, “活”起来了, “笑”起来了

学生是创业教育的主体, 是创业的亲身体验者, 也是创业的最大收益者。学生主动参与创业课程, 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在与市场的博弈中, 学生的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团队意识、危机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成本意识等大大增强, 为了能创业, 学生动足脑筋, 真正“动”起来了;为了创业能成功, 学生千方百计、千辛万苦, 真正“活”起来了;经过自己努力取得创业成功, 青春的笑意写在脸上, 学生发自内心地真正“笑”起来了。

创业, 使学生创新意识大大增强。职业学校的学生具有创业的潜质, 问题的关键是要去开发, 使学生的创业激情点燃。而创业本质上是一种创新, 是一种发展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处处是创新之地, 天天是创新之时, 人人是创新之人”。创业实践的需要, 会使学生做有心人, 发现新信息、组建新团队、寻找新方法、开拓新市场, 搭建新平台。学生在校内创业园尝试创业之后, 会跃跃欲试租赁社会企业, 创办实体, 做真正的小老板。

创业, 使学生综合素质大为提高。学生创业要学会策划、进货、营销、谈判、财务、市场调查、商业计划书等方面的内容, 创业甚至还会涉及到营销心理学、现代经济学等方面的内容。不仅会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观和创造价值观。因为创业需要, 学生会带着问题去学习, 真正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边学习一边思考,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创业也会使学生的社交能力、业务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都大为提高, 特别是结合专业技能的创业公司, 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创业还培养了学生诚信意识, 激发学生诚信经商, 诚实做人。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江苏职业教育时告诫我们职校生要学会生存, 毫无疑问, 职校生创业不仅为自己创造生存空间, 还为他人创造就业和生存的机会。

创业, 使学生市场意识极大增强。江苏省教育厅职社处处长马斌经常讲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中职生, 何以知道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自己的影响, 就是因为他创立了一个绿色资源公司, 进行学生资源的回收利用, 公司中有一个项目是回收学生水瓶, 原来一个水瓶是一角, 危机一来一开始是八分, 后来连一分钱也卖不出去了, 没人收购了, 因为许多收购公司倒闭了。学生从这个事件中认识到什么是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对于自己的影响是多么大, 反过来他去找老师、找书本寻求答案, 为什么会有金融危机?何时能走出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中如何规避公司风险?这当然要比老师在课堂上讲解金融危机的知识效果要好得多。创业, 使学生市场意识极大增强, 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二) 创业, 让教师也“动”起来了, “活”起来了, “笑”起来了

学生创业, 老师做指导, 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的前提是老师先要动起来, 活起来, 学生笑起来了, 老师才能笑得起来。在与学生共同创业实践中, 老师也有许多启示:

促进教学模式的革新。老师指导学生创业, 不可能沿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 必须取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方式, 在工作目标的导向下, 创设创业情景。这就颠复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 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团队合作、辩论演讲、实地考察、模样示范, 学生富有激情地参与, 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脑子动起来, 活起来, 转起来, 所有这一切, 总导演是老师。如果老师的教学模式还是以前的模式, 要想让学生创业成功是很困难的。所以老师必须满怀激情革新教学模式, 满怀感情支持创业学生。

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创业实践开拓了教师的课改思路, 教师在创业教育时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手段进行教学, 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过程, 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潜能和创造力, 因为创业需要更多的知识、更强的能力、更综合的素质, 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学生追着老师讨教, 变“我要你学”为“我要学”。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创业中的困难和问题, 老师也会更主动的学习和实践, 会加强和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所有这些, 使课程改革的目的得以实现。

促进专业教学的深化。理想的创业实践是立足专业, 强化技能。运用专业知识, 寻求机会进行创业, 在创业的过程中, 教师反思专业教学如何深化, 如何集教学、产品开发、技术服务、创业创新为一体, 如何提高专业技能、强化动手能力, 如何发现新市场、发明新产品, 这一切, 既提高了教师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又促了进教师专业教学的深化。和学生进行创业实践, 也大大促进了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EB/OL].[20071024]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content_6938568.htm.

[2]江苏省职业学校创业行动计划.

[3]马斌.吹响青春的号角创业吧[J].科技创业, 2008 (1) .

[4]施淑, 孙建国, 张建.创业教育在江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5]王继平.建设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2007年9月27日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德育工作委员会校园文化建设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篇7

一、教师启动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一为成功的英语老师在很短的时间营造出语言氛围, 吸引孩子的有意注意, 从而使学生很快地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师生问答.内容包括日常交际和对已学知识的复习, 逐步过度到新的知识点, 为新的句型呈现以及情景的设置作好铺垫。例如:教学牛津版5Aunit3的时候, 教师在进行“What’s the time?”“what’s the weather like?”紧接着教师可以一边作动作一边说“sing sing I can sing, swim swim I can swim, jump jump I can jump”学生跟着做, 从而又引出了这节课的新单词“jump up and down”。这样引出的新句型和单词, 学生在教师的动作、语言中体会出他的意思, 感悟出它的用法, 巧妙的将句型运用于生活中去。又如在学习服装单词时, 教师和幼儿一起玩起了时装表演游戏, 所有的人都被现场热烈的气氛所感染。我们做着夸张、有趣地动作, 大声朗读着服装单词。

二、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首先, 必须承认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其次, 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 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从而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建立密切合作的教学关系既是叫许的手段, 也是教学的目的。教师互动的课堂应该做到:1、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一学生差异发展为起点, 让学生充分发展。2、克服死记硬背的弊端, 提倡导趣、导疑、导思、导创,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奇思妙想。3、避免“满堂灌”和“满堂问”, 激励学生多思、多问、多练习,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 通过亲自尝试、探索, 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4、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师生共同学习进步。如教学“what do you usually do…”这个句型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

学生可以运用句型what do you usually du on Sundays?对别的同学、甚至是老师进行调查, 调查的同时在表格中写“yes”或“no”。这样让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了起来, 调查结束以后, 教师可以问“what does shehe usually do…?”那么调查的学生很快可以告诉大家“shehe usually…”这样有反馈的练习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增。

三、学生主动.

主动学习是学生知识不断内化、迁移的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主动学习阶段是学生发挥内在潜能, 对信息选择加工, 从获取知识到运用知识转化的过程。

1、动口——让学生畅所欲言

创设对话, 体现学生主动,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他的实用性,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使情景形象逼真, 使课堂对话成为日常生活的缩影,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产生良好的效果。例如组织学生开展“英语日”“英语角”“英语每天20分”等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尽量运用已学国的单词或句子进行对话。不会的单词哦可以适当的讲些中文也不要紧。如将了rubber后, 很多同学找橡皮的时候就会说“我的rubber哪去了?”“你有没有拿我的rubber?”这样在毫无拘束的环境中学生就记住了“rubber”。

2、动手——让学生参与体验

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是新课程改革赋予广大教师的职责。陶行知说“行动生困难, 困难生疑问, 疑问生假设, 假设生试验, 试验生断语, 断语声行动, 如此演进于无穷。”因此在英语课堂中应努力倡导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 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 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例如教学26个字母, 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认为教学26个字母是最枯燥的课, 而我选择了一个有趣的角度, 我发现很多学生的日用品都有英文缩写, 于是就请学生抄写所有带有英文字母的商标品牌, 看谁收集的多, 读的准。这样, 译介单调的、几乎没有内容的字母课变成了丰富多彩、兴趣盎然、学生喜欢的课。学生互教互学, 课已完、兴未尽, 这样的活动学生自己还延续了好几天, 我还嘱咐学生, 看谁收集的多, 比一比谁的观察敏锐, 谁细心, 。另外, 在教学完国家着一单元后, 我还教学生认识“made inChain”, 并要学生注意哪些是中国制造的, 这样的动手还让学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3、动脑——让学生海阔天空

在课堂中, 教师在引导学生动口说、动手做的基础上, 更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 积极思维, 主动寻求答案, 一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 不断拓宽学生的思路, 最大限度张扬学生个性。

(1) 、大胆假设。出事、示挂图、人物、地点、道具以及问题“what are they doing?”然后让学生自己自由组合, 讨论探论探马在干什么、说什么、回怎样说。这样, 自由的天空任由学生想象, 编演的对话合情合理, 而且还有生活的影子。

(2) 、灵活开放。时间证明, 如果按照书上的句子授课, 为教书而教书, 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僵化, 思路也会变得狭窄。所以在教学完一课后, 我会给学生一个场景, 具体表演什么有学生来定, 围绕课文, 加上学生的创造, 这样的表演更加生动自然了。

(3) 、探究创新。学习语言是为了运用语言, 所以我们的语言不应该停留在课堂之中的交际和应付。英语语言同样需要学生的探究和创新, 所以在教学完“shopping”之后, 学生进行对话练习时加入了许多生活中的内容, 最常见的讨价还价“what about two yuan?”“what about five yuan?”“no no, ten yuan, please”。学生运用了前后知识的迁移使语言变得丰富多彩, 而不限于课本上的对话这样的语言才是生动的、真实的。

让作业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篇8

关键词:作业设计,童趣性,生活性,层次性,探究性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是教师了解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以及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 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 如何有效布置作业显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 当前有些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缺乏有效性, 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结构不合理:形式单调, 缺乏创新,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目标不明确:没有层次性, 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 (3) 缺乏应用:书面作业是唯一形式, 脱离生活实际, 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那么, 如何有效地布置英语作业呢?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英语作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作业要富有童趣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The best motive is the student to the material which studies has the intrinsic interest.”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富有兴趣的作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 我们在设计作业时, 应让它多一些童趣、少一点枯燥。趣味性体现在内容的活泼, 形式的多样, 真实的情境等方面。例如, 三年级学生在接触big, small, tall, short四个抽象形容词时, 显得比较费劲,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去画一个monster, 并用这些词介绍自己创造的“怪物”——“big head, small eyes, very tall, very short…”, 看着有趣的图片, 听着夸张的描述, 作业不再是一种负担, 而是激活学生兴奋点的灵丹妙药。

二、作业要体现生活性

“生活即是教育”, 小学英语教材也体现了这一理念。因此, 教师设计的作业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例如, 在学习了She is a nice teacher后, 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人、同学或朋友, 用简单几句话描述其外貌和性格等特征。这样, 不仅增强了运用英语的真实性, 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密度, 也扩大了练习英语的机会。

三、作业要注重层次性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个体差异, 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各类作业“自助餐”, 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套餐”。例如, 在学习了学校功能室的名称后, 教师可设计三种作业:A.设计理想校园, 并进行描述;B.与同伴共同表演dialogue;C.听录音跟读对话, 并选择其中几句对话进行表演。这样,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巩固知识, 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作业要具有探究性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 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思考、去体验、去创造、去实践。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 由于缺乏语言环境, 所学知识无法最大限度地再现。因此, 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机会, 指导学生进行有明确目的地探究性学习, 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比如, 在学习了Halloween这个大家都不太熟悉的节日后, 可让学生通过网络去查询万圣节的有关信息, 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五、作业要体现人文性

英语学科在布置作业时, 应综合其他学科及学生的年龄段等因素, 多方面考虑, 体现人文化。过多的作业量会产生负面甚至抑制的作用, 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阴影, 容易使学生对英语丧失兴趣。在日常教学中, 一方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 让知识转化为技能。而且作业内容应与当天的课堂教学紧密相连, 注意布置作业的质与量。这就需要教师加大备课的投入, 精心设计作业, 从内容到形式, 细致斟酌, 并定期进行检查和反馈, 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作业要具有多元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请记住, 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可激发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师在布置小学英语作业时, 要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智能的开发。如学了go shopping后, 可以让学生到超市中去寻找英语的踪迹, 当学生们找到safe guard (舒肤佳) , made in China (中国制造) 等大量的英语信息时, 就从另一种渠道体验到了学习和运用英语的乐趣。

让学生玩起来 篇9

关键词:创设情景;专业特色;活用教材

中职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综合素质不高;尤其是学生的英语水平更是不尽人意,大多数学生提不起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英语课通常是由听不懂到听不进,最后对英语产生厌学、反感情绪,对于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只能理解和掌握一部分,很多学生既听不懂又讲不出,对老师的提问没有勇气回答,甚至连学过的课文也没有几个同学能准确流利地读下来,课堂气氛很不活跃。词汇量严重不足,能积极使用的词汇则更少,语音、语法知识相当薄弱,学过的句型不太会运用,听说能力极差,大多数中职学校学生讲的都是“哑巴”英语。但是职专学生大多性格活泼大方,自我表现欲强,敢于与教师沟通,这是不可多得的资源。有效开发利用这种资源是我们职专老师应该努力的方向。另外职专英语更要紧扣各校学情,体现专业特色,对教材重新进行整合,对教学内容展开 “职业背景分析”,让学习内容更具时代特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注重学习效果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突出口语的交际功能。针对学生的现状,我对教材进行大胆改革,让学生都能在枯燥的英语课中坐得住,踊跃准备,积极参与,动口、动手又动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互动,既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又达成了有效学习的目的。

现以英语基础模块2第三单元《Have you ever done a part time job?》和第四单元《I have tried all th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为例谈我如何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一、 教学中,教师必须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

针对课前热身活动,我使用每日校园新闻或笑话、小故事来营造课堂气氛,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或对某一热门事件发表各自的见解与感受,既展现教师的个人魅力———温和可亲、幽默开朗,学生又乐于接近教师,为课堂活动的开展扫除心理障碍,师生才能在课堂上默契配合。在教授listening3部分时,原教材听力为四个简单的there be 句型,为增加听力环境的真实性,我利用现有英语儿歌将内容做适当改编,既照顾到课本中内容又回顾了上节课的语法重点——方位介词的表达和巩固使用。歌曲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在学生唱熟歌曲后,还可用不同介词短语翻唱歌词,强化了知识,体会到“我能行”创造成功的愉悦。学生对英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争先表演。即使犯些小错误,也在轻松的哄笑中被原谅,消除了对英语的畏难情结,这样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享受中跨越学习障碍,把英语课堂谱写成一首欢乐的歌。

二、利用角色扮演模拟教学,创设比较真实的英语情景,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的舞台

俗话说,“课堂就好比是一个大舞台”。教师是幕后的导演与策划者,而学生却是舞台上真正的主角。舞台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演”。作为导演的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根据不同的教学材料,从学生的实践体验为出发点,精心策划、巧妙设计,借助活动,将课堂变成舞台,让学生尽情展示自我与个性的结合,展示语言与智慧的交替,并在舞台中发现和找到自我。

Listening and Speaking部分很多教师简单处理,仅限于一听一讲一读。过后学生仍然只能机械地重复原文内容,无法展开灵活的英语对话。也就是说,学生仍然流于学的层面而无法应用。如果老师能稍加引导,创设情景,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和有话能说,自然就能活学活用,为语言活动创设职业场景,体现职业特色。

对于这一部分我是这样处理的:先扫清对话中语言障碍,后解析重难点,在背诵对话基础上找出Useful sentences and expressions让学生跟读和模仿,用幻灯片模拟对话场景,组织学生两人一组进行配音,并将名字改成他们自己的真实姓名,这一操练深层次地掌握了对话,也就自然转入下一环节Role play。在基础英语2第三单元《Have you ever done a part time job?》中,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应聘方面的日常交际用语,我及时创设交际情景让学生应聘幼儿园老师职位,一人充当幼儿园园长,其他学生是应聘者,先用句型I can....介绍自己的才能,然后或唱、或舞、或画、或写来表演,最后老师和全班同学一起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最具潜力奖”等。这样展开对话,不但突出了学生的专业特点,也在此环节展示了学生的专业才能。另外学生发现自己不是再为学习英语而学习英语,而是在仿真的环境中运用英语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上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而老师只是引导着。教材经过如此处理,学生融会贯通了对话知识,达到了会话的目的,从会学提升到会用的高度。我相信这样的活动会帮助学生提高个人能力,满足工作中的实际需求,以便顺利走人未来的工作岗位。

三、 开展 “探究式”学习,让每一课型都演绎出综合技能

让学生玩起来 篇10

一、寻找“动点”

1、创建轻松的氛围。

“科学、人文”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点”, 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 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快乐, 如在探“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中, 我让学生自己决定在哪儿接种。有点同学缩手缩脚不敢动, 也不知道怎样接种。我走过去, 拿着他的手, 把指尖往培养皿里一按, 说:看, 他手上的细菌已经接种到目的地了。同学们哈哈大笑, 气氛一下子轻松了。

2. 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动点”。

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是接受教育、学习理解的基础, 所以在教学中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 学会生活。如在讲《鸟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特点》时, 我把学生分成7个小组, 每个小组一个课题, 充分利用他们家中养的鸽子、鹦鹉等实物, 让他们仔细观察, 或者分析资料。此外, 利用学生关注和社会正发生的热点问题, 学习相关的知识, 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奋性、激发“动点”的有效方法

3、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景, 激发“动点”。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 活动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节课, 我会设计不同的开场白。或故事引入, 或谜语引入, 或时事引入, 或演示实验引入, 或观察图片引入, 或动画引入。刚开始就引起学生兴趣,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引发很多疑问,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课堂也真正活起来。

二、设计“动点”

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旨在让学生生动活泼、愉快学习, 德、智、体协调发展。根据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我们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设计以下几类活动:

1、观察类

初中阶段的生物教材上有很多是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形来得出结论的。这类活动的要求并不难, 但是在观察前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在观察前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否则学生无从下手。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章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中就有一个观察鸟类的外形、羽毛、骨骼。在学生观察前, 教师应该把观察要求设计为一个个的小问题:鸟的体形有何特点?这对于它们的飞行有何意义?鸟类有几种羽毛?想想分别有什么作用?想办法去查资料, 它们的名称各是什么?适于飞行的羽毛有何特点?你能在我们生活中举出几例吗?等等。

2、探究实验类

如种子结构和成分的探究, 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探测脉搏与运动关系, ……。如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 很多同学不满足于书上提供的圆圈。有的把它围成半圆, 有的则把纸片的排列顺序打乱, 还有的甚至捉了几窝蚂蚁, 把蚂蚁混淆后再来观察他们之间的反应。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自由空间。

3、制作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意思是说, 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在课堂上, 我设计许多制作活动, 如:细胞模型、昆虫的标本、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的模型制作, 环境污染课件、手抄报等等,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同时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如何制作孢子印。课后布置学生去找新鲜的蘑菇, 让学生按书上的步骤制作。这看起来不难, 所以学生兴趣很大。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直接体验与感悟, 是难以充分发挥活动教学的特殊功能与价值的。

4、调查类

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书上有许多是要求学生走出校园实际去调查的。此类调查活动难度不大, 一般学生都可以完成。但要注意的是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内容、调查方式、调查场所, 写好调查步骤。最后还要写调查报告, 提出建议。例如在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的活动里, 我就让学生自已分组, 按要求先写好计划。学生以为很容易做到, 但在调查的过程中, 有很多同学却碰壁了。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

5、设计与创作类

我们开展了生物园设计、宠物条件反射建立设计, 、营养食谱设计……。比如在设计营养食谱时, 我根据班上的学生的实际体形把学生分成分成几类。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食谱。对那些太胖的同学予以辅导, 共同设计既能减肥, 又不影响健康, 还不影响口福的食谱。这使得学生普遍感觉到了学习生物知识的实用性, 一时间, 学生物的兴趣大为高涨。

以上的各种活动过程需经历亲身实践, 记录数据, 分析归纳, 得出结论等综合过程, 眼、脑、手、全身并用才能完成。其中动手实践是个核心环节, 体现了活动的本质特点, 离开这一环节即失去了活动的特点。

上一篇:辽宁影院产业发展研究下一篇:财政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