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节目(共9篇)
栏目·节目 篇1
好享购物业内首档《私家定制》节目开播2014年12月24日,好享购物全新推出电视购物业内首档由大牌设计师和会员一起打造定制款商品的销售节目《私家定制》,首档节目早间9:15开播,多款商品提前售空,15分钟即达到24万订购量,创好享购物早间时段高单价商品销售新高。
武进台举办《对话青春》特别节目日前,武进台举办《对话青春》特别节目,邀请《青春派》栏目嘉宾分享创业故事,展示青春风采。本次活动邀请的三位嘉宾都是80后,他们当中有的出身于富裕家庭,从小就被贴上“富二代”的标签;有的出身于寻常人家,是“草根”,但他们都没有被“身份”束缚。他们通过讲述自己的创新创业故事,以及成长道路上的经历,与现场观众一起分享了他们对人生的感知,诠释了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
栏目·节目 篇2
节目背景:服装世界瞬息万变,每一季都有不同的潮流、不同的特色,而时下,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不少人无暇精致装扮,生活在这种时尚空间里的人们却想让自己千变万化,打造出气质型、优雅型、职业型、时尚型等不同类型的自己。
节目目的:本档节目就是针对在生活中想精心打扮自己却无暇顾及的观众,为他们进行现场穿衣造型,介绍不同年龄、性格的人们在不同季节、场合的服装搭配技巧,让他们找到与自己体型、气质最搭配的服装及装扮,给大家最实用的服装穿搭指导,做到正确穿衣、合理穿衣,提高自己的时尚品位,同时也对品牌赞助商品牌起到推广作用
以下是《时尚达人》的定位和具体策划:
一、节目定位:《时尚达人》力求以观众的参与性、专家的指导性打造沙湾本地最有品位、最具时尚的服装搭配类节目,特别是吸引追求不同风格的时尚男女的关注,融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力求提高参与者的时尚品味、彰显参与者的气质。
二、节目看点:
1、参与性:时尚、激情
2、互动性:自由、热烈
三、播出时间:春夏秋冬各一期(期数暂定),在沙湾电视台每周日晚《沫水风情》栏目中播出。
四、录制地点:沙湾电视台演播室
五、参与对象:希望展现自己的选手、有一定穿搭技巧的嘉宾以及服装搭配专家,观众若干。
六、录制方式:外景VCR+演播室
七、节目形式:观众直接参与、嘉宾发表看法、专家进行点评和指导,采用每期2至3人比拼的方式进行,通过三轮打分和群众投票评出本期时尚达人。
1、主持人开场白
2、参与选手VCR(介绍自我及搭配)
3、选手上场,对自己的装扮进行简单陈述
4、嘉宾根据自身经验发表对选手装扮的看法及好的建议并打分
5、专家对现场选手装扮进行点评并打分
6、选手任务环节,选手在规定时间,在赞助品牌旗舰店选择服装搭配,并回到演播厅。
7、嘉宾专家对选手搭配进行第二轮评分。
8、专家根据选手身材、气质等进行重新塑造【包括服装、化妆、发型(化妆、发型另请专业人士)】
9、现场观众提问,了解不同场合、不同职业该怎样搭配服装。
10、专家介绍当季流行服饰,邀请现场观众做模特进行搭配。
11、换装选手展示,并打分。
12、宣布前三轮得分情况,并进行群众评委投票环节。
13、宣布换将选手,获奖选手展示,颁发奖品。
14、结尾。
八、节目协拍事宜:
1、选手征集、邀请嘉宾由合作方与栏目组共同完成
2、专家由合作方邀请
3、合作方自行设计演播室背景、提供穿衣镜一面(需有镜帘遮盖)
4、专家介绍所需的服装由合作方提供,需摆在舞台上做实体背景
节目受众:喜欢穿衣打扮,注重自身形象的年轻人、中年人 节目宗旨:健康、快乐、时尚
九、节目运营:
1、合作单位进行独家冠名
2、节目广告招商,任一商家、品牌均可在本栏目中投放广告。广告费用待定。
十、节目回报方式:
A、合作方:
1、提供节目中间投放两至三次广告;
2、节目中主持人将3次感谢合作商;
3、主持人话筒挡板、手卡挡板上印合作商名称;
4、节目结束字幕出鸣谢;
5、节目每周由新闻综合频道、影视文艺频道播出6次
6、沫若广场LED大屏幕同步播出。B、广告商:
1、提供节目中间投放两至三次广告;
电视栏目短剧节目形态简论 篇3
电视栏目短剧, 也称作电视栏目剧[1], 是一种栏目化的电视短剧节目形态。从创新的角度来审视, 电视栏目短剧还说不上是原创性的电视节目形态, 原因是电视短剧这种节目形态很早就存在了, 只是电视栏目短剧除继承了电视短剧的诸多内容元素和形式元素以外, 还融合了纪实报道、小小说、方言评书、戏剧等诸多文学、曲艺、戏曲等元素, 并采用了电视栏目的编播方式。
事实上, 在对电视栏目短剧的认识上, 电视业界和学界目前仍存在着一些分歧, 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类似本文所持的观点, 即认为电视栏目短剧是在内容情节上不具有连续性的栏目化的电视短剧;一种观点认为电视栏目短剧是故事化的电视栏目, 是依托固定的电视栏目来讲述故事;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电视栏目短剧是独立的电视节目形态, 有其独具的电视美学特征、电视艺术特征、电视传播特征和电视生产特征。简而言之, 一种观点倾向于“剧”, 一种观点倾向于“栏目”, 一种观点倾向于“独立形态”。其实, 这三种观点分别反映了研究者们对电视栏目短剧本体探索的不同角度和路径, 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电视栏目短剧的某种内在的质的规定性。
从电视传媒本体的角度来看, 电视栏目短剧可以说是一种最具有电视传媒特色和品格的电视剧节目形态。而此前的电视直播剧节目形态更像电视版的舞台剧, 电视单本剧、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节目形态则更像电影故事片, 是电影故事片的电视化、连续化和系列化。正如有学者所言:“在电视剧艺术时代, 由于电视栏目的霸权没有形成, 电视剧播映方式相对比较自由, 自足独立的艺术表现占据上风。但随着电视传播特性逐步强化, 电视剧的播出逐渐被电视特性所左右, 电视剧开始出现历史性的变化:依附栏目, 锻造大众需要的形态, 电视栏目剧赫然出现。”[2]
反映时代和艺术再现是电视栏目短剧创作魅力的双翅。纪实性和戏剧性是电视栏目短剧创作的动力。记者采访和背景材料的运用旨在强化纪实性, 让观众相信电视栏目短剧讲述的故事是刚刚发生的, 是真实可信的。但记者采访和背景材料如果过多, 电视栏目短剧就滑向了电视纪实报道;如果完全是剧情演绎, 电视栏目短剧就滑向了电视单本剧或电视系列剧。所以, 注意与纪实报道、电视单本剧、电视系列剧的区隔, 是电视栏目短剧差异化生存的前提和优势所在:不如纪实报道快捷, 但比纪实报道灵活;不如电视单本剧和电视系列剧精致, 但比电视单本剧和电视系列剧及时。
二、电视栏目短剧节目形态的发展阶段
电视栏目短剧节目形态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 发轫期
电视栏目短剧发轫于1994年9月16日开播的重庆电视台《雾都夜话》栏目, 该栏目在全国首次尝试了电视栏目短剧这种栏目化的电视短剧节目形态。栏目元素与短剧元素的大胆嫁接, 使《雾都夜话》很快成长为重庆卫视最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收视率栏目, 并于1999年荣获“洁诚杯”98观众最喜爱的电视栏目奖, 2001年荣获重庆电视台最佳品牌栏目奖, 2004年入选首届全国电视百佳栏目。
1999年6月5日至8日, 全国短篇电视剧观摩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举行, 共有全国数十家电视机构精心选送的近20部电视栏目短剧参展。其中《飞来飞去》、《小哨所》、《牛玉琴的树》、《心锁》、《太阳出山岗》、《有这样一个支部书记》、《一滴阳光》等都堪称精品。这次研讨会标志着电视短剧这种一度淡出电视荧屏的电视剧节目形态重新进入了电视人的视野, 有所不同的是其播出单位已不再是传统的单一节目, 而是固定长度、固定时段系列化播出的栏目。
(二) 探索期
进入新世纪以后, 各省级电视台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频道大战中, 纷纷从卫视频道转向地面频道, 从“面向全省”转向“面向都市”, 下大力气打造强势地面都市频道, 这给本来就危机四伏的城市台造成巨大压力。主打电视栏目短剧于是城市台的应急反应和有效策略之一。
从2001年开始, 不同定位的电视栏目短剧开始出现。其中主要有2001年2月15日济南电视台开设的《真实再现》栏目 (每周播出电视栏目短剧三集) 、2003年1月1日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开设的《大侦探西门》栏目 (每周播出电视栏目短剧一集) 、2005年2月9日湖北电视台经济频道开设的《经视故事会》栏目 (每天播出电视栏目短剧两集) 、2005年5月1日陕西电视台节目中心开设的《都市碎戏》栏目 (每周播出电视栏目短剧一集) 、2005年6月18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卫星频道开设的《新三言二拍》栏目 (每周播出电视栏目短剧一集) 、2005年12月1日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开设的《故事会》栏目 (每天播出电视栏目短剧一集) 等等。
(二) 成熟期
2006年是电视栏目短剧走向成熟的一年。其标志是当年年初, 浙江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湖南电视台经济频道、山东电视台和陕西电视台联合成立了“全国电视台栏目剧合作体”, 形成剧本、导演等资源共享, 这样不仅能够拓宽题材, 降低成本, 达到栏目短剧资源的最大化, 而且可以形成联合销售, 共同探索投资与市场赢利的运营方式。
与此同时, 国内很多已经开播电视栏目短剧的电视台纷纷将栏目由周播改为日播, 尚未开办电视栏目短剧的电视台也陆续开设了相关栏目。全国各省市级电视台开设的相关栏目超过200个。其中比较知名的有2006年1月1日浙江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开设的《本塘第一剧》栏目 (每天播出一部电视栏目短剧) 、2006年1月10日湖南卫视开设的《爱情魔方》栏目 (每周六播出一集电视栏目短剧) 、2006年5月8日无锡广播电视总台开设的《大话阿福》栏目 (周一至周五每天播出电视栏目短剧一集) 、2006年7月16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影视频道开设的《百姓聊斋》栏目 (每天播出电视栏目短剧一集) 、2007年1月1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综艺部开设的《百家心》栏目 (每天播出电视栏目短剧一集) 、2007年3月12日的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和广东欢娱投资公司联合制作的《益街坊故事会》栏目 (周一至周五每天播出电视栏目短剧一集) 、2007年7月18日广西电视台影视频道开设的《南国故事会》栏目 (每天播出电视栏目短剧一集) 、2007年12月19日长春电视台娱乐频道开设的《左邻右舍》栏目 (每天播出电视栏目短剧一集) 等等。
从2006年至2010年,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先后苏州、济南、广州、福建、西安等地举行了五届全国电视栏目剧年会, 观摩作品, 交流经验, 探索合作共赢的路径。此外,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还于2008年10月22日在杭州举办了见证30年系列电视栏目剧全国首发式, 同时举办了“见证30年·全国优秀电视栏目剧回顾展播暨发展论坛”, 对全国电视栏目短剧诞生以来的优秀作品进行总结回顾, 就电视栏目短剧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
除了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外,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也对电视栏目短剧创作生产给予了关注。2008年8月初,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与湖北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了全国优秀电视栏目短剧创作成果点评活动。活动共收到全国1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45家电视台选送的123部作品。经评委会认真观摩、反复讨论, 评选出最佳作品10部, 优秀作品16部, 好作品17部。为了表彰优秀电视栏目短剧创作者为这种新兴电视节目形态所做出的贡献, 也为了进一步促进电视栏目短剧的创新发展,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与湖北广播电视总台还于2008年10月28日至29日在武汉举办了“全国优秀电视栏目剧制作者论坛”。
三、电视栏目短剧节目形态的基本特征
电视栏目短剧具有如下五个基本特征:
(一) 题材的贴近性
电视栏目短剧的题材大多取自于本地民生新闻或符合本地文化趣味的民生事件和现象, 题材的贴近性自然也成为其有别于其他形态的电视剧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也是电视栏目短剧与纯虚构类电视剧的差异化魅力所在———它所演绎的故事主体大都取材刚刚发生在百姓身边的真人真事, 其贴近性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贴近性甚至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有学者认为“栏目剧可以说是民生新闻在电视中的另外一种存在形态和身份再现”[3]。
许多重大突发的民生事件,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往往无法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捕捉到。在这种情况下, 恰如电视直播剧时期 (1958-1966年) 的电视报道剧一样, 电视栏目短剧以一种迅速跟进的艺术真实复现当时的场景, 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张力空间里, 比较充分地满足了观众对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双向审美需求。可以说, 对贴近性的追求, 保证了电视栏目短剧的时效性、敏感性和鲜活性, 电视栏目短剧在这方面的优势, 是纯虚构类的电视剧节目形态不具备的。譬如, 2009年1月5日, 中国首部反映2008年初抗御冰雪灾害题材的时事电视栏目短剧《京珠北》开始在南方电视台经济频道播出。该剧带领观众重温了2008年初冰雪灾害的惊心动魄以及人们在大灾面前的同舟共济。该剧最大亮点就是能紧跟时代脉搏, 反映国计民生, 讲述平凡故事, 传播和谐文明。
(二) 情节的简约性
由于受到所在栏目的制约, 电视栏目短剧的篇幅一般都在15至30分钟之内, 所以情节也相对简约, 通常每集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单元, 人物简明, 线索清晰, 时间跨度不大, 场景变化较少。每部电视栏目短剧一般只讲一则人生故事, 展示一种生活境遇, 反映一个社会问题。情节的简约性使电视栏目短剧可以比较迅捷地捕捉新近发生或出现的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 更加契合观众的心理需求, 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适宜性。
此外,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下, 电视娱乐节目内容不断翻新, 电视栏目短剧以其简明独立、短小明快的生活故事分流了一部分电视连续剧的观众, 逐渐形成了自身相对固定观众群众。
(三) 叙事的戏剧性
有了不错的题材之后, 调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将题材本身的特殊性、轰动性、奇异性很好地再现出来, 增强戏剧性就成为电视栏目剧制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电视栏目短剧最吸引人的地方, 就在于其往往在较短的时间里, 通过设置悬念、渲染氛围、曲折煽情等戏剧性元素将题材演绎得风生水起, 好戏连台。譬如湖南经济电视台的《新闻故事会》特别注意强化新闻的悬念、煽情、刺激等戏剧性元素, 从《迷情陷阱》、《嫁个有钱人》、《小偷奇遇》、《六百万征婚》等具体节目标题中可见一斑。而山东电视台的《绝对故事》也明确规定“每集至少要有5个左右的兴奋点, 其中要有1到2个兴奋点, 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兴奋点具体包括悬念点、幽默点、动情点”[4]。
(四) 语言的方言性
电视栏目短剧的叙事语言经常采用方言, 无论是语法用词, 还是感情色彩, 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本土气息。
一般来说, 电视栏目短剧往往以所在地区的一个中心城市为标准音, 混杂次级方言片或方言点的方音。譬如:《经济麻辣烫》由著名方言剧演员或方言作家主持, 以成都语音为标准音, 糅合了四川各地的方言;《经视故事会》采用武汉方言, 把武汉三镇新近发生的新鲜事儿演绎得绘声绘色。这种用老百姓熟悉的方言讲述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生活故事, 没有了居高临下的说教, 放大了栏目的亲和力, 很容易让观众找到心理上的沟通点。此外, 采用方言也有效降低了寻找群众演员的门槛, 而且不用后期配音, 从而大大降低了节目制作的成本。
(五) 传受的参与性
电视栏目短剧的参与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向社会公开征集剧本;二是主要使用群众演员;三是充分调动电视机前观众的心理互动。
这些做法使许多普通观众有机会真正参与到节目策划、制作和播出等具体环节中, 圆了他们从幕后走到台前、从屏幕前走进屏幕里的“明星梦”。这使得电视栏目短剧有可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赢得观众的青睐。此外, 由于群众演员的口碑效应和亲朋好友之间关注的连锁效应, 也非常有利于形成稳定而忠诚的节目收视群体。
摘要:电视栏目短剧, 通常称作电视栏目剧, 是一种栏目化的电视短剧节目形态。电视栏目短剧分为发轫期、探索期和成熟期三个发展阶段。电视栏目短剧主要有五个基本特征, 即题材的贴近性、情节的简约性、叙事的戏剧性、语言的方言性和传受的参与性。
关键词:电视栏目短剧,节目形态,概念界定,发展阶段,基本特性
参考文献
[1]在2004年召开的“国际情景剧研讨会”上, 《雾都夜话》栏目制片人马及人首次提出了“电视栏目剧”的概念。本文认为“电视栏目短剧”可能更准确一些。
[2]周星.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视剧发展要评[J].现代传播, 2009 (1) :71.
[3]张振华.求是与求不——广播电视散论[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7:277.
电视栏目与节目策划复习资料 篇4
电视栏目与节目策划
一、电视栏目与电视节目定义 1定义(1)电视栏目
电视编导们在电视节目的创作过程中,从报纸杂志的编辑艺术中借用过来的一种电视节目包装策划理念、电视节目创作的节目结构形式和电视节目编排思路。(2)电视节目
是指电视台或社会上制作电视节目的机构,为播出、交换和销售而制作的表达某一完整内容的可供人们感知、理解和欣赏的视听作品。电视节目是电视传播内容和形式结合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电视台播出的具体项目和单元。
“三性合一”:精神产品、信息产品、艺术产品。
二、电视栏目和电视节目的传播特点
1电视栏目的传播特点——系统性、固定性、综合性
(1)栏目题材内容和形式类型的系统性。内容的系统是栏目的重要特征。(2)栏目结构形式的固定性
固定性是栏目的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最直接的特征。{1}板目板块结构与形式的固定
栏目的结构形式有机地、全方位地反映与表现栏目系统性的内容的主
小二帮内部资料
体框架,是表现栏目节目内容的板块形式。目的:便于节目内容制作,便于增加收视信息量。{2}栏目播出时间与长度的固定性
栏目必须根据栏目自身的具体情况确定栏目的长度。
目的:便于频道整体时间安排,便于受众形式固定的收视习惯。{3}栏目的名称、片头、主持人等多种栏目组成元素的固定性。{4}栏目的固定性还体现在播出时段的固定性上。
栏目播出时段的分配与栏目播出时间的确定是由电视台节目的最高机构——电视台节目编委会决定的,电视台总编室只是具体执行编排节目编委会已确定下来的各栏目的播出决定。
(3)综合性
综合性也称为复合型,体现在栏目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上。
2、电视节目的传播特征 1综合性
电视节目的内容是最具综合性的表现 2 直观性与现场性 3互动性
社会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 4连续固定性
第二章 电视节目策划
(1)在电视节目中首创引入“策划”概念,并开始运用策划活动与电视节目有机结合的电视文艺节目。(电视剧、春晚)
小二帮内部资料
(2)真正让“策划”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是中央电视台的电视新闻节目《东方时空》
第一节 我国电视节目策划的发展过程
一 电视节目策划的起步
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诞生(中央电视台的前身)
起步时期节目策划的主要表现 节目以歌舞类、新闻纪录片、科教片和故事片为主 2节目直播尚未形成板块
3策划主要体现在对节目内容的选择、组合和串联上。4策划的目的是弘扬高涨的爱国热情 二 电视节目策划的停滞 三 电视节目策划的恢复
1977年开始,中国的电视事业逐渐恢复 主要标志:
1在“文革”中,停办的一批节目恢复播出 1978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策划播出了《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简称《新闻联播》 以中央电视台为中心的全国电视网的初步形成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名为中央电视台,随后许多省及直辖市电视台纷纷开播。
20世界70、80年代电视节目策划的主要表现。
小二帮内部资料 节目内容日渐丰富,节目选题范围拓宽 制作形式变得更加规范,由大版块向小单元切割,由单一化向层次化改进
3制作思路不断标准化,节目策划形成了一套统一规范的标准。四 电视节目策划的发展
这一时期电视节目策划的主要表现 1栏目细分 2传播形式的多元化 3栏目包装日趋精美
电视节目策划的客观原则:目标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效益性原则,机动性原则。
第三节 电视节目策划的程序 一 广义的电视节目策划
指的是在一个广阔的范围内,在没有发生范例的情况下从无到有的思维活动过程。包括电视活动有价值命题的提出,频道和栏目研究规划,新栏目策划与老栏目的关、停、拼、改以及电视观众收视趋向的引导。广义电视节目与栏目策划程序 1.解读项目与调研
2.策划外部环境的调查和把握 3.战略分析与竞争状况调查
小二帮内部资料
4.确定策划方案和目标
5.编制策划文案 6.收集观众反馈信息与分析评估(1)直接调查法(包括个人接触法、深度访问法、公众座谈会)。个人接触法:策划人员与社会观众直接接触,是准确的把握信息的最佳途径。2 深度访问法
一般是以提问开始的。
问题类型:“开放性”问题、“封闭性”问题 提问顺序:先提开放性问题,后提封闭性问题 3 公众座谈会
主题明确,重点突出,代表的结构要合理,议题表述自然、简短、激发人的兴趣、做好记录。(2)间接调查法
主要方法有媒介研究、民意测验、抽样调查。
二 狭义的电视节目策划
定义:指的是在栏目或节目宗旨明确规定的情况下的节目和栏目策划,是在明确规定命题、栏目或节目定位、宗旨、结构的情况下所进行的策划活动。它是电视栏目和节目经常性的策划活动。
狭义的电视节目策划过程:
小二帮内部资料
1理解和吃透栏目或节目的定位与宗旨 2认真解读栏目和节目宗旨下的选题 3解读栏目的结构或策划栏目的结构
4寻访栏目和节目的选题、确定其主题、找准其切入口。
5选择表现和反应主题的内容、考虑能实施的可能,形成创作拍摄方案,估计和了解播出后观众的反映。
第三章 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 第一节 电视新闻节目的界定和分类 电视新闻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用事实说话 一电视新闻的界定
1990年7月“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二 电视新闻节目的分类
分为三大类:消息类新闻、专题类新闻、言论类新闻。1消息类新闻
迅速、广泛、简要地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事态。国内外要问总汇的主要渠道 观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主要窗口 2专题类新闻
对新闻事实作详尽的有深度的报道 热点、难点、焦点
小二帮内部资料
作为分析、独特见解、深层思考。3言论类新闻
对新闻事实的分析发表议论 鲜明地提出电视台或评论者的看法 是电视新闻的旗帜、灵魂
专题类、言论类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作为舆论中心在节目中的具体体现。
第二节 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理念 一 电视新闻节目策划与“客观报道” 2客观报道 “客观、公正”
“客观报道”不能完全等同于新闻事实
(1)客观报道是通过一定的传播手段将新闻事实重新组合(2)新闻事实的采集与组合是通过具有不同判断标准的人来实施的,新闻作为一种精神产品,不可能避免意识倾向对它的影响。
新闻电视节目策划中客观报道的具体操作
1、通过编排体现观点
2、通过对第三者的否定体现观点
传播者采取避开第一人称去肯定自己立场的做法,通过否定对方观点老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3、通过隐喻的述评体现观点
小二帮内部资料
隐喻的述评是指含蓄 暗示的叙述和评论方法
4、通过平衡报道表明立场和观点
兼顾矛盾双方,将对立面的事实和观点同时呈现出来,达到中立 公平的传播效果
电视新闻节目要素策划要素包括:选题策划,采访策划,嘉宾策划。节目形式策划,编排与播出策划
电视新闻选题的基本标准是:新鲜 时效 典型 独家 可操作 二 采访策划
从策划的角度、电视新闻类节目的采访要求记者具备四种意识: 1换位意识
(1)采访记者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互动交流。
要考虑和尊重被采访对象在镜头前的感受、设身处地从被采访对象的角度思考问题,尽可能充分掌握对方的思想、心理、语言习惯、扫除双方交流中间的障碍,赢得采访的主动权。
(2)采访记者与假想的镜头背后的电视观众之间思想、情感的互动与交流。
2无知意识
(1)保持一种无知心态和求知的好奇心(2)在设计采访问题时从无知开始,到获知结束
(3)新闻报道在一个时间过程,观众对新闻报道的认知也要在这个
小二帮内部资料
时间过程中展开(4)谦虚心态
(5)问题设计,问题的设计要有逻辑性,层层递进 3 怀疑意识
在调查采访时,采访记者始终要保持一种警惕,不要轻易相信眼前看到的场景,耳朵听到的话语,用足够的怀疑来作出冷静的判断,尽可能采访到方方面面的事实和证据 4 现场意识
(1)抓瞬间: 现场记者的采访要和事件同步进行,尤其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反映事物本质的瞬间,并把它通过采访揭示出来。(2)抓变化:要善于把握事件进程和人物活动的各种变化,作为正确判断,尽可能还原出一个真实的失控流程和场景。嘉宾策划的原则(1)知情原则(2)对应原则(3)权威原则(4)
第三节
电视新闻节目具体类型策划 一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策划
2000年11月27日,全国第一个新闻性直播报道栏目《直播时刻》,成为中国电视新闻直播走向常规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时间上的同步性,空间上的接近性。
小二帮内部资料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含义及分类(1)相对于“录播”而言的一种播出方式
节目的后期合成与播出同时进行,有演播室直播和现场直播两种形式。
(2)现场的声音。图像与事件或活动的进程同步播出的形式
“现场实况转播”
(3)将新闻现场发生的新闻事件转换为电视信号,直接发射即时播出的一种报道和播出同步进行的方式 “现场直播报道”
1确定报道的前提:新闻事件的发生
2确定用“直播”这种叙述方式的必要条件:有引人入胜的视觉表现过程和牵动人心的兴奋点
3保证直播报道收视率的必要条件:与受众生活密切相关或者意义重大。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策划要点
(1)现场感的充分再现(减少解说词比重)
增加新闻现场信息的采集量
截取新闻含量丰富的、最具现场感和声音或画面。增加记者现场报道的分量和力度。(2)为动态信息预留空间
以现场播报为主的串联模式,将播报中心转移到新闻现场(3)电视纪实手段的充分运用
小二帮内部资料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中,要尽可能多地使用长镜头。而不要进行不必要的剪切。大量采用现场同期声(4)重视对现场细节的捕捉
人物的表情 下意识的动作(5)直播内容的主题设计
在不违背现场信息真实的前提下,按照某个主题,把直播现场采集到的可能杂乱而无序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更有序、更完整。
(6)多种手段的组合报道形式
电视画面、解说词、音乐、采访、特效、动画、模型、图表(7)直播过程中的悬念的设置(8)增进和完善直播节目的后续报道 二 电视评论类新闻节目策划 1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三种
(1)新闻主播单人播报的新闻点评(2)两至三个新闻评论员组成的时事访谈(3)多人组成的新闻论坛(1)新闻点评特点:
由新闻主播宣读,一般时间设置不长,灵活性不大,短小精悍,小二帮内部资料
模式固定,每次就近期内的一个较为热点的话题或新闻事件进行述评与分析,表明本台立场和观点,具有很强的倾向性和针对性和当日的动态新闻结合紧密(2)时事访谈的特点
信息量大,意见多元,客观性强,容易激发观众的参与热情(4)新闻论坛特点
注重参与性,权威色彩不强,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对参与座谈的人物背景没有太多的限制和要求,反映不同的观点和呼声
第一节 电视综艺节目的界定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是以娱乐大众为目的,运用各种电视化手段,对各种文艺样式以及相关可提供娱乐的内容进行二度加工与制作,并以晚会、栏目或活动的方式予以屏幕化表现的形态。
第二节 电视综艺娱乐栏目设计策划 电视综艺娱乐栏目设计:模式、板块、元素
一、模式
一种成熟的、经过考验和验证的,有稳定的内在规定性与外在指向性的标准样板,具有特定的规则和套路(1)欧美模式 “真人秀”类
动态的叙事模型、自愿参与者、规定情境、预先给定的目的、特定的
小二帮内部资料
规则、竞争行为的记录和加工 飞黄腾达(外国电视节目)(2)日本模式 《超级变变变》(3)港式模式
台湾早期综艺节目以歌舞为主
20世纪70年代,《综艺一百》,以主持人为核心的节目运作方式。《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二单元
单元、板块、环节 单元类型
(1)拼盘型(板块)
每个板块之间少有关联,彼此独立 娱乐资讯类、游戏娱乐类节目多属此类 优势:方便观众收看,打造经典板块(2)层递型(环节)
环节与环节之间前后承接,关系紧密,前一环节为后一环节做铺垫。益智类、博彩类、真人秀类、情节类娱乐节目 三元素
(1)表演元素:专业演员的职业表演
(2)游戏元素:指通过才艺表演、杂耍、滑稽表演等表现手段(3)益智元素:知识问答
小二帮内部资料
(4)博彩元素:丰厚奖品或奖励(5)竞技元素:闯关(6)速配元素:
(7)纪实元素:偷拍、跟拍(8)脱口秀、真人秀
美国是第一个播彩色电视的国家 主题策划的思路
1.捕捉社会潮流与热点,提炼具有一定高度和前瞻性的主题。
2.掌握节日,假日与主题日的特点,提炼与时俱进的新鲜主题。
3.把握主办方的目的和意愿,提炼适合电视表现的主题。
第五章 电视谈话节目策划 电视谈话节目
狭义的电视谈话节目: 在自发即兴的语境中,以两人以上面对面双向口语传播为基础,视听语言相结合的大众传播活动.电视谈话节目的分类
1、按照谈话题材划分(1)新闻时事类谈话节目
选题:当代社会的热点 焦点 难点问题
小二帮内部资料
嘉宾:相关的专家 学者
内容:相关背景 社会的影响,事态发展的趋势预测 特点:观点弹性大,舆论的表达形式相对随意 个性化(2)社会话题类谈话节目
选题:社会普遍存在的或特殊的现象
嘉宾:具有某一群体的代表性或是一个特殊的个体
特点:舆论的丰富(3)娱乐话题类谈话节目
形式:娱乐 游戏,形式自由轻松,穿插演艺节目形式
特点:氛围更加感性煽情,秀的形式更加突出(4)专业类谈话节目
脱胎于一对一的人物专访
某一专题或精英人物的个案和相关事件(5)生活情感类谈话节目
感性话题 口吻严肃
五个确定
(1)栏目的宗旨和定位(2)栏目的播出时间和时长(3)栏目和节目的标示 包装 片头
片头的要求:独特,能你观众的注意和喜爱,必须有单纯 强烈 美观的视觉效果,统一而经常的被使用(1)片头是对栏目内容的浓缩
小二帮内部资料
和形象化的设计(2)片头是对整个栏目内容和式上的整体抱我与定位(3)电视栏目片头的制作需要技术和艺术的互补和统一(4)栏目与节目的形态与结构(5)栏目有相对固定的主持人
栏目策划的全过程
调研 策划 制作 播出
后期研发 16
栏目·节目 篇5
电视调解类节目以关注百姓日常生活的矛盾为节目内容,在解决矛盾双方问题的同时向观众传达道德观念及法律意识。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非常帮助》是河北电视台唯一的一档真正意义上的公益栏目。它以“关注弱势群体、搭建帮助平台”为节目理念,注重搭建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平台,通过发送短信、热线电话、网络论坛等节目形式使需要帮助的人和想要帮助别人的人在这个平台上建立起有效联系,从而形成和谐的互帮互助的社会氛围。自开播以来,节目收视稳居前列,社会反映强烈,好评如潮。
二、《非常帮助》特色解读
(一)定位特色
1. 受众定位。
所谓受众定位,就是确定栏目的目标受众,这是立足于媒介市场的分析而对媒介产品的市场占位所做出的决策。[1]现代社会信息飞速发展,海量信息的存在使观众选择媒体信息的空间越来越大,受众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受众的自主选择性逐渐增强。选择的存在就意味着差异的存在,因为受众主体选择存在多样性,从而因做出的不同选择而出现了分众化的趋势。大众逐渐变为小众、窄众。而媒体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确定目标受众。《非常帮助》将受众群体定为河北地区的老百姓,通过观看调解类的节目,受众可以将自己生活中的不良情绪进行自我疏导,从而使生活中的矛盾逐渐得到解决,同时遇到需要调解的问题时也可向节目寻求帮助。
2. 内容定位。
栏目的内容定位,主要指栏目的宗旨、性质、文化品位、地方特色等,是立足于受众需求和传播目的而对媒介产品的决策。[2]一档优秀的电视节目必然不能缺少优秀的内容。内容的好坏直接影响受众的关注度,从而直接决定栏目收视率的高低。不管是情感危机、家庭邻里纠纷,还是婚姻和家庭故事都是《非常帮助》调解的内容。这些内容真实地存在于现实社会当中,很大程度上贴近受众的生活实际,为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解决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3. 风格定位。
风格是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栏目风格样式的设计是需要在内容和栏目定位相符合的基础之上进行个性化设计。《非常帮助》突破了传统的演播室形式,以当事人的生活环境为调解现场,在真实的镜头记录下反映当事人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而节目调解员则充当了亲戚朋友的角色,其在了解调解对象的矛盾焦点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为双方考虑,提出矛盾的解决方案。
(二)形态特色
1. 外景化纪实。
全外景拍摄的形式用镜头真实记录调解员的调解过程,这种形式以原生态的记录形式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节目的真实性,从而提高了节目的可信度和冲击力。现场环境呈现不仅可以让调解员真实地了解当事人的实际生活情况,还能为受众提供更多的信息。访谈对象非常平民化,是老百姓来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并且和百姓的利益诉求息息相关。《非常帮助》因真实的现场、真实的情节、真实的解决问题的态度赢得了受众的广泛好评。
2. 调解得民心。
调解员由民间海选产生,他们来自基层群众,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对于民间疾苦能感同身受。这种方式恰恰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最大程度上贴近人民群众,拉近了调解员和当事人之间的情感距离。调解员“帮大哥”走进调解双方的家庭、村落,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同时也听家人、邻里的多方意见,在充分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既时刻保持中立,又能设身处地为双方考虑,始终从让双方更好地相处的原则出发,用平实的语言、清晰的思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每个调解过程都融入了生活的智慧。
(三)内容特色
《非常帮助》栏目首播时间为每天中午的12:00,22:00重播,节目时长50分。内容主要为夫妻矛盾、婆媳矛盾等家庭矛盾和邻里之间的利益纠纷,矛盾的原因多为经济利益或情感问题,这些矛盾普遍存在于百姓日常生活中,向节目求助的多为来自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非常帮助》通过提倡公益,免费帮助弱势群体,缓解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宣扬社会道德,唤起社会责任感与良知,凸显社会的人文关怀。
三、结语
电视调解类节目以社会现实为基础,以调解矛盾、化解纠纷、促进和谐为重点,注重心灵沟通,以满足观众当事人的情感需求为目的,赢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河北电视台《非常帮助》栏目将受众群体定位为河北地区老百姓,以家庭问题、婆媳矛盾、邻里不和为节目内容。另外,《非常帮助》摆脱了传统的室内演播厅的形式,将录制现场带到了当事人的生活环境中,这种真人秀形式真实再现了原生态的视觉场景。
《非常帮助》栏目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情感表达平台,通过该栏目,不仅可以从中看到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而且还能切实可行地解决实际问题,对受众也有指导示范作用。同时,该栏目高度重视弱势群体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层面的内容,凸显了强大的社会人文关怀功能。
摘要: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非常帮助》栏目从社会公益出发,把镜头对准原生态的农村和农民,以全程现场跟踪拍摄形式真实记录民间调解员的调解过程,真实反映了现实生活的喜怒哀乐,同时又为观众提供了现实生活中解决矛盾的思维和方法。该栏目的出现给运用电视媒介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弘扬真善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个值得参考的示范,值得对其进行研究。
关键词:电视调解,《非常帮助》,公益性,纪实性
参考文献
[1]陶许,娟程芸.调解类真人秀谈话节目探析——以《金牌调解》为个案[J].声屏世界,2012(7):64-65.
[2]赵志荣,韩桃林.浅议电视调解类节目优势和不足[J].新闻传播,2011(10):18-20.
[3]王黎燕,刘立红.以勇气和智慧担起电视传媒的社会责任——浅析《非常帮助》栏目对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探索[J].新闻知识,2011(10):32-34.
[4]张旭.调解类节目出现的原因及社会功能浅析[J].今传媒,2012(07):83-84
[5]贾蓓.调解类节目的三观意义[J].中国传媒科技,2012(01):57-58.
小议综艺节目栏目间的衔接方式 篇6
综艺节目是由一系列栏目结构而成, 栏目是其基本的结构单位。同时, 栏目又是由若干节目元素组成, 如一首歌曲、一支乐曲、一个相声段子、一个戏曲唱段等。栏目可长可短, 短的由一个节目元素组成, 长的可由几个节目元素组成。栏目中的节目元素既可以由一个类别的节目元素组成, 如几首歌曲或一两个戏曲唱段, 也可以根据规定的立意, 选择相关内容不同类别的节目元素组成, 如围绕着怀旧这个立意, 可选择内容相关的歌曲、诗歌、戏曲唱段、小品等。由此不难看出栏目在综艺节目中的重要性, 那么, 栏目间的转换、过渡, 即所谓衔接也就十分重要了。栏目间的衔接非常需要编辑技巧, 否则就是栏目的堆砌、拼接, 毫无美感。这里将着力介绍两种主要的编辑技巧, 即栏目间的衔接方式。
栏目间的衔接方式似乎与串联词有关, 属于主持人表达的范畴, 但又似乎与节目的结构有联系。实际上, 它虽与二者有紧密的联系, 但都不属于二者的范畴, 这里的衔接方式是指编辑的方法、手段、技巧。
线性衔接方式和非线性衔接方式是两种常用的编辑技巧。所谓的线性、非线性, 是借用了电子技术中的两个名词, 线性是指事物在向前发展运动时, 其内部的组成部分是按照一定的秩序, 沿着一定的轨迹向前发展的, 非线性是指事物向前发展运动时, 其内部组成部分尽管总的方向一致, 但运动的轨迹却并不完全一致, 没有沿着一条线而一贯到底。把线性、非线性借用到综艺节目的编辑方法、技巧中来, 可以形象地说明问题。
一、线性衔接方式
各栏目在转换时强调栏目间的联系、强调栏目间的共同点, 众多栏目间的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衔接, 组成了综艺节目的整体。线性衔接方式要达到的是整个综艺节目的整体感效果。
1. 在主题式结构方式的综艺节目中的应用
线性衔接方式非常适用于主题式结构的综艺节目, 因为这种结构的综艺节目有一个统一的贯彻始终的主题, 而且各栏目的选材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的, 所以各栏目间有着天然的关联关系。这个主题、这个关联关系, 就是栏目间进行衔接的最好话题、出发点, 如以中秋为主题的综艺节目, 整个综艺节目都围绕着中秋佳节的团圆、思乡、亲情为中心话题, 各栏目也以此为出发点去选取相关的音乐、文学、戏曲、曲艺等各类节目。
2. 在非主题式结构方式综艺节目中的应用
在这种结构的综艺节目中, 栏目之间没有必然的、紧密的联系, 无法自然地进行栏目间的转换、过渡, 此时应该在前后栏目中的文艺节目上下工夫, 在节目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寻找共同点, 以此作为栏目转换、衔接的因素。
二、非线性衔接方式
这种衔接方式不强调栏目间的联系, 甚至有意淡化栏目间已有的某种共同点, 实行直接的切换式转换过渡, 使栏目间的转换十分明确。由于采取了切换式的转换, 因而转换的方法十分简单, 往往是一两句话就可完成转换, 如在简单回报刚刚结束的栏目之后, 直接播报马上要进行的栏目。
非线性衔接方式, 转换方法简洁, 栏目转换效果明确。特别要强调的是, 简洁并不等于简单, 更不等于粗糙。非线性衔接方式的简洁是要追求综艺节目整体的明快、清爽的效果, 给人一种简洁的美感。
1. 在非主题式结构方式综艺节目中的应用
非线性衔接方式多用于非主题结构的综艺节目, 因为二者间有着十分突出的相似之处, 既不强调栏目间的联系, 栏目间又没有什么共同点, 因而二者结合相得益彰。
2. 在主题式结构方式综艺节目中的应用
非线性衔接方式作为一种编辑方法和技巧, 同样可以应用于主题式结构的综艺节目中, 主持人要着力去淡化栏目间已有的甚至是比较紧密的联系。在实际操作中, 主题式结构的综艺节目往往不会通篇采用非线性衔接方式, 而是为了某种目的在局部采用, 如出于节奏变化的考虑、整体布局谋篇时的详略, 等等。
线性衔接方式最大的优势是使整个综艺节目融为一体、整体性强, 每个栏目转换时都用大量的语言去述说栏目间的共同点, 以达到有机的转换, 这势必造成整体节目的拖沓, 甚至有一种粘滞的感觉, 何况有些栏目之间并没有联系, 硬去找共同点, 也会给人以牵强感。非线性衔接方式, 其简洁的转换方式的确给人以清爽、明快之感, 但如果整个综艺节目的栏目之间都这样转换, 势必会给人一种简单、粗糙之感, 尤其在主题式结构的综艺节目中, 如果硬抛开栏目间已有的联系而简单切换, 则给人一种生硬的、不合理的感觉, 是为败笔。
栏目·节目 篇7
一、我国电视体育节目品牌栏目的现今状况
(一) 节目没有系统的管理机制且不具备特色。多样化的栏目是组成频道的基本单位, 电视体育节目不重视栏目的创新就会在收视率的竞争中被打败。从某种程度上讲, 电视体育节目中具有能长期稳定的特色栏目不多, 且没有一个系统的管理机制。这就要求, 电视体育节目要在节目的传播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吸引观众的眼球, 扩大节目面向的人群。
(二) 内容结构单一, 同质化节目较多, 没有体现文化内涵。现如今, 电视体育节目的同质化程度非常严重, 例如, 2008年奥运会期间, 许多电视频道都在举行以奥运向前冲为主题的竞技类节目, 虽然看似节目的形式有特色, 内容也丰富多彩, 但是其实质却一样, 甚至有些频道只是把栏目的名称更换了一下,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逐渐让观众感觉乏味, 导致收视率的降低。同样, 品牌栏目的建设不仅要吸引观众的眼球, 而且应该同文化相融合, 体现体育精神。例如, 闯关游戏中, 大部分人的思想都集中在赛后的奖品, 没有真正地意识到体育精神折射出的文化底蕴, 导致栏目的平庸化。
(三) 电视体育节目没有明确的定位, 专业性人才相对缺少。从目前情况来看, 央视体育频道的品牌栏目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其投入的资源和精力相对较大, 而其他体育频道的节目却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品牌栏目的建设缺乏专业性人才和资源。而且节目的编排和频道的设置上出现一拥而上的现象。如果电视节目要重视品牌栏目的建设则需要注重人才的培养, 提高电视制作方面的水平。
二、品牌栏目的建设和发展
根据电视体育节目面临的现状, 具体的品牌栏目的建设和发展对策是:
(一) 了解市场的动态需求, 探索市场机制, 实现电视节目的品牌化管理。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前进的不竭动力, 同样, 创新也是电视体育节目的灵魂, 品牌栏目的建设需要创新管理, 要突破现状, 提高节目编制的水平和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 最大限度地发挥栏目现有的资源, 从而获得最大的利益, 保障电视体育节目品牌栏目的建设。建立健全收视调查体系, 对栏目的收视和影响有一个综合的评估和分析, 实行管理动态化, 实行内部竞争, 将电视体育节目进行收视率统计和比较, 实行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 将考核后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栏目进行改革或革除。另外, 要重视人才的培养, 吸收有创意的制片人, 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对于地方台来说, 过去依靠编制人数来管理节目的方法已经过时, 不能适应电视节目市场竞争的需求, 所以, 体育电视台应该实行全员聘用制, 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模式, 大力推行和发展品牌栏目的建设。
(二) 结合文化特色, 丰富电视体育节目的内容, 提升栏目的文化内涵。体育节目的改变是内容的改变, 竞争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内容的竞争。节目的制作和引进需要特色。体育直播、体育新闻、体育专题等节目都应该突出自身的定位和节目特色, 力求专业化、特色化。以地方台体育频道为例, 许多体育频道经过改革和发展形成了四种品牌栏目, 即体育专题报道、体育新闻、体育娱乐、现场体育赛事直播。特别是体育赛事直播, 因为人们由于经济状况的影响不能去现场观看, 所以很多人选择电视体育赛事的直播, 地方台根据这种现象争取篮球、足球方面的播出权, 使得收视率有所提升。地方卫视还可举行体育比赛或全民健身运动, 将体育与娱乐相结合。体育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则是挖掘当地文化底蕴、风俗习惯、体育历史等的有效途径, 将文化中体现的平等、快节奏等元素融入到体育新闻中, 体现文化的包容和创新。
(三) 培养专业人才。品牌节目的运行靠的是专业的主持和高水平的制作。品牌栏目的建立需要特色的主持人, 主持人起导向作用, 所以, 有个性、有风格的主持人应该重点培养。加大品牌栏目的编制策划, 分析观众的消费心理, 及时地掌握信息资源, 细化节目的制作流程, 将前期的策划、节目的制作、节目的播出有机地相结合形成制度化管理, 打造品牌栏目, 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例如, 北京卫视在奥运会期间对来京的著名体育主持人、体育评论专家、优秀的运动员等专业人士进行访谈, 利用其知名度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另外, 有些电视台在人脉、经济方面处于劣势地位, 所以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发展自己的品牌, 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 探寻和制作贴近百姓的本土栏目, 以利于提高民众的参与度来提高收视率。
参考文献
[1]郑卫梅.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产业化[J].新闻爱好者, 2009 (07)
[2]张玉梅.电视体育新闻传播的文化解析[J].中华新闻, 2009 (05)
[3]唐建军, 曹江漫.电视体育频道专业化背景下的栏目化研究[J].新闻知识, 2012 (12)
栏目·节目 篇8
电视节目评价体系是由中央电视台首创、并付诸管理实践的评价模式, 旨在加强节目质量管理、提升品牌价值。以中央电视台节目评价实践作为广阔的研究背景的《电视节目评价体系研究》, 从电视节目管控的内容、目标和治理结构入手, 对电视节目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进行细致分析论证;在提出节目评价三项主要指标:客观指标、主观指标和成本指标的基础上, 构建了具有普适意义的电视节目评价通用模式, 简称“三项指标一把尺子”;在对节目评价模式的多种适用方式进行阐释的同时, 对电视节目评价体系实施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以及栏目的警示和淘汰办法等操作细则以及技术实现方式进行了设计和说明。
“三项指标一把尺子”通用电视节目评价通用模式是《电视节目评价体系研究》的核心所在:客观评价指标是指以收视率为基础, 兼顾频道、时段、节目类别等因素之后获得的栏目收视表现的量化值;主观评价指标是综合专家、领导对栏目评议的量化值;成本评价指标是栏目投入产出状况的量化值。综合评价指标是指综合了栏目客观评价、主观评价、成本评价三项指标之和而形成的节目传播效果的综合量化值。
《电视节目评价体系研究》以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评价工作六年的成功实践为范例, 对电视节目评价在压缩栏目数量、优化频道结构、提升品牌价值等不同发展阶段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充分显示了该体系在针对管控内容和目标的不同所展现出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为该体系在中国电视传媒领域的推广与实施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理论研究贵在创新, 方案设计重在实际。《电视节目评价体系研究》推出的电视节目评价模式, 在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发展和突破:
更实用。该评价模式紧紧围绕栏目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和经济因素等三大方面进行评价, 既抓住了节目评价根本, 又简明扼要。
更全面。该评价模式综合了栏目收视率、节目类别、所在频道、播出时段、投入成本、经济收益、领导意见、专家意见等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评价元素。其评价结果改变了人们用单一指标评价节目质量的传统做法, 使用评价结果更具说服力。
更客观。该评价模式以科学的节目分类为基础, 以权威的数据为依据。所有评价结果均按统一方法, 转化为直观的定量数据, 从而赋予精神文化产品以比较的基础。
更开放。该评价模式的指标和数据可以适当调整, 克服了传统封闭式节目评价方法的弊端, 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为适用单位提供了契合自身特点的节目评价模式。
电视节目评价工作极大增强了中央电视台从业人员的管理意识、危机意识、成本意识和改革意识, 使中央电视台节目质量显著提高, 作为国家电视台的权威性、影响力、竞争力和品牌价值也不断彰显。
电视栏目剧的节目要素与形态演变 篇9
(一) 什么叫做电视栏目剧
所谓电视栏目剧, 就是按照栏目的规律制作而成的电视剧。这种电视栏目剧与一般的电视剧不同, 它是采用微型的艺术表现方式。而栏目的规律, 也就是定时、定点, 同时它还具备主持人以及演播室等栏目的外在特征。
电视栏目剧的质量指标包括:第一, 参与性。主要体现在剧本向社会公开征集以及使用大量的群众演员这两个方面, 正是因为这两个因素的存在, 才使得电视栏目剧在短时间内就很快吸引了观众的注意, 这也是电视栏目剧的生命力所在。第二, 时效性。这种时效性表现在两点:一是题材紧贴时事, 大部分电视栏目剧的编剧本身就是从事新闻行业的, 能够确保题材的鲜活性和新闻敏感性;另一方面则是在节目的规划上, 更注意节目的时效性, 题材和主题都是提前规划好的。第三, 故事的戏剧性。
(二) 电视栏目剧的特点
1. 非精英化。电视栏目剧选择的题材一般都是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 很少有距离民众较远的社会精英的生活故事。
2. 非精品化。由于播出的频率很高, 所以难以制作精良。电视台不强调制作的品质, 而是在意日常播出的一般质量。
3. 非书本化。栏目剧主要体现大众的文化, 使用大众语言, 富有地方色彩, 不注重文化品位和高雅姿态。
(三) 电视栏目剧的基本节目要素
1. 故事。故事是电视栏目剧的核心要素, 是栏目剧借以立身的最重要的因素。
2. 演员。栏目剧的演员充分体现了其草根性、参与性。
3. 叙事方式。
在叙事结构上, 一般有如下三种形式: (1) “主持人开场+整个剧情+主持人评点” (《故事会》) 。这种结构可以设置悬念, 引起观众的观看兴趣, 之后对剧情进行点评, 能引起一般观众的情感共鸣, 还可以对故事的负面影响起到修复的作用, 升华主题、传递思想。 (2) “完整短剧” (《欲望都市》) 。这种叙事结构一般用隐身的叙述人 (即画外配音) 来进行转换, 能够保证观众观看的连续性。 (3) “短剧分割+主持人侃谈” (《东方夜谭》) 。这种结构可以以剧说事, 也可以仅把侃谈当作点缀, 增强喜剧效果, 消解严肃或沉重的本来意义, 营造轻松活泼的收视氛围。
二、电视栏目剧的形态演变
(一) 以新闻事件为原型的情景再现
这类节目的早期阶段, 故事的真实性受到极大的重视。“真实再现”的表现手法有助于以画面的方式完整地展现真实故事, 从而构建一个完满的叙事文本。
这种早期的栏目剧形态, 一般以主持人或者记者解说, 加上故事真实再现, 再加上真人访谈以及现场报道, 最后进行总结和点评。前两个环节是必须, 后面的环节可灵活选择, 可以看出来, 它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融入了很多新闻元素。
(二) 提炼热点成文的新闻化讲述
近年来, 这种新闻戏剧化的节目发生了一个很大的改变, 就是慢慢地淡化事实, 以讲故事为主。所讲的故事不再能够实实在在的让观众在现实中对号入座, 原型已经被剥离出去。但每一个具体的故事都可以被视为生活中的一种现实的人际关系的演绎。现在, 这种依照虚拟剧本进行演绎的栏目剧成为主要的栏目剧节目形态。
三、电视栏目剧的发展趋势
电视栏目剧还在继续发展和变异。从形式上说, 电视短剧加上栏目规律这种模式为电视栏目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节目框架。但是电视栏目剧未来要如何发展, 仍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课题。最主要的就是短剧的内容和形态将如何发展。从大的方向上说, 可以从三个角度考虑:一是艺术化, 二是娱乐化, 三是真实化。
也许国外的一些类似节目可以给我国栏目剧提供不错的借鉴。如湖南卫视2006年开播的《爱情魔方》, 就引进了韩国SBS电视台的反转剧节目形态, 这可以说是电视栏目剧的一种良性尝试。
近年来, 系列剧不断出现, 这意味着电视栏目剧开始向电视剧逐步靠拢, 说明电视栏目剧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开始有了更高的追求。由于实力有限, 对于一个普通的、资金不够雄厚的、人才不够专业的电视台, 要完成一个好的电视栏目系列剧还是有很大难度的。所以很多时候, 我们看到的电视栏目剧避免不了制作粗糙、力有不逮的弱点。
另外, 虽然国内的电视栏目剧回归本真的迹象还不明显, 但短小精炼的短剧在国外是很有市场的, 所以回归真实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摘要:如今, 中国的电视业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 而核心竞争力就是内容方面的竞争。近年来, 电视栏目剧的热播使各个电视台的竞争日益激烈, 主要体现在栏目内容的竞争上。现今电视栏目剧这个名词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那么什么是电视栏目剧?电视栏目剧包含哪些要素?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经过了一个怎样的形态演变?本文会通过对笔者接触的电视栏目剧的分析来对以上的问题进行解答, 并且探索一条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