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栏目(精选4篇)
旅游栏目 篇1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由此对旅游资讯和旅游节目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基于市场需求,中国的多个省市区电台开办了旅游广播,制作播出了多档广播旅游栏目。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对近年关于旅游广播传播的研究进行了综合梳理。
1 国外研究现状
二十一世纪以来,媒介多元化、融合化得到极大地提高。在这一新的媒体发展格局中,广播一方面在谋求技术上的融合,发展“网络广播”等新形式;另一方面在节目内容上也在追寻不断创新和发展。检索资料发现,目前国外广播发达国家的广播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广播史、广播技术、广播政策、广播节目。
其中,国外广播节目研究又主要集中在新闻、音乐与广播剧的研究上。
广播内容的研究,隶属于广播本体研究范畴。在美国等广播发达国家研究的初始阶段,出现了大量关于广播传播功能的研究,研究者多从节目内容出发,鲜有对广播新闻传播的探索。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学者的广播研究方向又有所改变,出现了大量对广播音乐、广播新闻节目的分析研究;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研究者多从实用角度出发,出现了一批研究广播新闻节目制作技巧的作品,如美国维莱莉·盖勒的《造有影响力的广播》;也有学者从广播新闻本位角度出发,出现了广播新闻节目研究和新闻节目主持人传记;从广播娱乐功能出发,出现了对音乐节目和广播剧的研究。此外,对广播节目表的定量分析也占有一定的研究比重。[1]
从广播诞生伊始,广播剧和音乐节目就成了广播栏目的基础内容。近一个世纪以来,音乐节目始终是广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便现在,音乐的比重也有增加趋势。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音乐栏目广播栏目的最初形态,听众接触广播也多是从音乐节目开始,基于当时情况,音乐和娱乐是曾是广播研究的一个重点,但研究数量并不多。因为广播播放的独特性,伴随性是其一大主要特点,时至今日,不少音乐广播提出了办“伴随性”广播。在美国等传媒发达国家,音乐台一直是最主要的电台类型,随着发展,音乐台也成功实现细分,根据不同的音乐类型,又把音乐广播细分为乡村音乐广播、流行音乐广播和摇滚音乐广播等等更细化类型电台。尽管随着发展,在中国出现了专业的旅游广播,但由于美国旅游业的发达,以及美国公民旅游理念与旅游活动实践的成熟,在美国,鲜有专业的旅游广播出现。
综观目前国际论文和著作的发表情况,国际上还少有对旅游广播开展的研究。
2 国内研究现状
2.1 关于广播的研究
在CNKI检索关键词“广播”,共查到文献1974篇,研究大致可分别广播技术、广播节目制作、广播经营、广播发展。其中,广播发展中有多篇文献将广播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作为研究方向。笔者发现,近年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研究增长较明显,成果较突出。
《融合与创新新媒体时代广播发展的必由之路》(侯晓冰,2012)提出,新媒体与广播的融合可以促成相互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广播与网络的融合可以使广播的传播方式转化为网络的传播方式,广播与移动工具手机的融合可以拓展广播的收听与服务领域。[2]
《“微电台”——广播电台新宠儿》(祁鹏,2013)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为了满足广大受众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微电台”应运而生。该文就微电台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以及发展局限三方面进行了阐述。[3]
《从新媒体发展看广播节目的转型》(徐宏,2014)提出:一是推出门户网站;二是试水“微电台”;三是加强微博互动;四是建立微信“圈子”。[4]
《微博时代的广播之路——以安徽交通广播为例》(王薇,戴红莲,2012)提出:安徽交通广播主要通过广播与微博的互动、利用微博提升广播的新闻报道能力、注重广播自身微博的建设和完善三个方面来应对微博带来的挑战。[5]
《关于新媒体时代广播突围的思考》(潘亚平,2014)一文分析了广播存在的危机、面临的挑战,提出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实现突围的办法即搭建与受众的互动平台,满足受众自主选择节目的需求,实现广播功能的跨越。提出的具体做法为:1、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传播正能量;2、传统广播内容与形式的改革与创新;3、注重用户的收听体验。[6]
《广播应对新媒体竞争创新策略分析》(肖飞,2015)提出:一、更新观念,积极采用新技术;二、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三、坚持内容为王,提高节目质量。[7]
《试论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崔汝源,2014)提出新媒体时代到来,新旧媒体亟需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综合运用图、文、电、光等立体全方位的展示传播,同时利用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手段传播。[8]
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多是从实践角度提出促成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另通过在CNKI对题为“成都广播”进行检索发现,关于成都地区的广播研究较少,有关汶川、芦山地震背景下的成都地区应急广播相关内容有三篇,主要采取的是纪实形态进行呈现。除此之外,相关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广播功能、广播技术与广播发展上。
电子科技大学毛一玲硕士论文《地区广播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成都及周边县(区、市)广播电台为例》(2011)多维角度出发,审视成都地区及县(区、市)级广播发展现状,通过文献资料梳理、深度访谈、问卷调查、框架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中成都及周边地区广播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问题提出了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成都地区广播联制联播新平台的构建的初步对策。[9]
成都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总监杨显撰写的《成都经济广播的类型化探索》(2012)对成都电台经济广播重新将定位回归到了经济生活上面进行了探索总结。提出用类型化的思路确立频率定位,重新构建节目框架;用专业化的思路提升节目的品质,打造频率核心竞争力;用脱口秀统领节目表达方式,增强市场识别度;用符合频率定位的活动,提升社会影响力等。[10]
2.2 关于旅游广播的研究
目前关于中国旅游广播发展的研究,也没有相关的专著,在中国期刊网上没有查到相关的优秀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研究成果大多数是以单篇散论文章的形式出现。
通过在CNKI上以关键词“旅游广播”进行检索,共检索到两篇文章。其中,《对台旅游类广播节目探究——以东南广播《旅游我最大》为例》(黄月慧,2011)一文是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探究对台旅游类广播节目的制作。[11]《新常态下的旅游广播如何做好特色经营》(王曼,2015)一文则探讨了在新常态下的旅游广播需开拓特色经营。[12]
以篇名“旅游广播”进行检索,共找到50篇文献,其中有5篇关于旅游广播的研究文献,主要是从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角度来阐述旅游广播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一些建议。另有文章介绍了当地旅游广播的诞生及基本情况,其他研究主要是关于广播旅游栏目制播的研究。在CNKI以“新媒体”、“旅游广播”两个关键词进行检索,没有查到相关文献。
另在互联网搜索到《旅游广播——在蹒跚中前行》(赛立信媒介研究,2012年07月27日)一文,该文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旅游广播的以下问题:1、频率数量少,区域分布不均。2、旅游广播普遍定位含糊。3、旅游节目比例普遍偏小。4、旅游节目整体水平不高。[13]赛立信乃是国内一家提供专业市场调研和信息咨询服务的公司集团,2010年,其成功研制出“广播收听测量仪(BSM)”,该技术引入到中国广播收听率调查的数据采集当中,使得收听率调查更加科学化和数据精准化,该研究颇具价值。[14]
2.3 关于广播旅游栏目的研究
由于旅游广播的诞生较晚,关于旅游广播的研究很少,关于广播旅游栏目的研究也较少。尽管基于广播发展规律,旅游栏目应该要早于旅游广播的诞生而先存在,但没有查找到中国第一档广播旅游栏目的相关资料。旅游栏目多是从别的节目形态演变而来,从最初的旅游欣赏渐渐演变成旅游欣赏与旅游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性旅游栏目。近来,国内近年也涌现出一批专家学者和广播一线的主持人、记者、编辑开始对旅游节目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CNKI上分别以篇名“广播旅游”、“旅游广播”检索文献发现,研究大致可分为四类:一、从传播者主持人角度进行分析总结;二、广播旅游栏目的音乐与音响应用;三、旅游栏目定位与制作;四、广播旅游栏目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分析。
第一类是探讨主持人的角色把握:《旅游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把握》(杨施敏,2011)提出,主持人角色定位准确与否是关系广播节目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旅游类广播节目因其特殊性,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尤为重要。文章从多个方面充分阐述了旅游类广播节目主持人目前以及未来的角色定位。如一、统领全局的“领导者”;二、游刃有余的“调控者”;三、心细如发的“第三方”;四、学贯中西的“旅行家”。文章还从旅游节目主持人应用具备的素质做了阐述。[15]
第二类是探讨音乐与音响应用:《试论广播旅游节目中音乐的运用——以旅游节目《神州任我行》为实例》(高佳帧,2010)指出,音乐是广播声音三要素之一,在广播节目中对气氛的营造和渲染、情感的抒发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从音乐节奏、音乐同构式、音乐反构式三个角度对广播旅游的音乐使用进行了专业分析。[16]“同构说”指事物的运动或形体结构与人的心理、生理结构有相类似之处。音乐反构式与同构式相反,是指在节目的音乐设置上,知其情绪但反其道而行之。[17]
第三类为旅游栏目定位制作:其中《广播旅游节目的定位和特色》(计亮,2008)通过对《飞跃城市》联播栏目的分析研究,提出要做一道广播风味的旅游大餐。文章中介绍了在2001年岁末,一档由济南、西安、海曰、开封等52家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广播电台共同策划、推出的大型旅游互动直播节目《飞越城市》应运而生。[18]
第四类为问题查找与发展策略分析,此类研究文献较多:
《浅析广播旅游类节目的发展》(杜艳亮,2011)探讨了如何以声音进行有效传播。一、以多样性的播出形式吸引观众,依托热线、联播、网络等方式来丰富广播。二、转变广播电台节目的理念,突出本土化元素、融合音乐元素、借鉴其他节目的形式。[19]
《对办好旅游广播节目的思考》(许岩,2001)提出要明确目标群体、提供使用信息;主持人要专业化,树立独特风格;策划直播活动,增强节目互动;运用音乐元素,展现各地风情;实现文化旅游,提升节目品味。文章对办好广播节目进行了较丰富的思考,其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顺着这个脉络可以更深入地去做分析研究。[20]
《广播节目如何助推西部旅游业发展》(李雅芳,2011)的研究指出:随着中国旅游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全国多地陆续开设了与旅游相关的广播栏目,有的还设立了专业的旅游频率。但在西部各省区,不仅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不够、推介不足,广播旅游节目也没有打开局面、产生较大影响。其问题的提出也贴合了本人的研究方向。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旅游产业将是开发和打造的重点,作为西部广播节目如何在发挥自身优势助推西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又能借助旅游业快速发展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值得思考。[21]
《旅游广播节目的现状、文化内涵及发展趋向》(金震茅,2009)写到:旅游广播节目是我国当代广播发展进程中最为活跃的节目形态之一。旅游广播节目以深刻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旅游主题、寓教于乐的可听性和服务性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从而激发更多受众的旅游兴趣,进一步拓展旅游广播的发展空间。文章就旅游广播节目的现状、文化意境做了分析,并就旅游广播节目的发展趋向谈了一些个人的意见。
3 文献综述小结
通过文献查阅,我们可以看出,现有的相关研究主要针对旅游广播发展以及广播旅游栏目制作,这些研究有以下特点:
3.1 研究成果少:
以往的研究主要以传统媒体中电视、报纸等旅游报道的研究居多。缺少深度挖掘,多以散论的形式出现。不过,现有的少量研究对旅游广播的现状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对旅游广播今后的发展提出了部分颇具指导性的意见,但总体而言,广播一线人员和专家学者对此倾注的研究力量还不多。
3.2 研究方向窄:
以往对于旅游广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大类,一个是旅游广播发展策略,二是广播旅游栏目的研究,从文献数量来说,以栏目研究居多。栏目研究多是就某一方面进行实践总结,如主持风格、内容编排等方面进行总结,提出建议。总体而言,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
3.3 研究缺高度:
以往对旅游广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对现存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但缺少理论高度。特别是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相关研究还较浅显,理论层面的研究更是一大缺失。因此,笔者认为,新的媒体环境下,需要更多专家学者从传播理论出发,给予旅游广播更多研究关注。
3.4 研究新重点:
近年,新媒体、自媒体迎来快速发展,传统广播媒体需适应新的媒体环境,结合新的传播形式、工具、热点,谋求融合发展。“互联网+”、“大数据”、“智慧旅游”与旅游广播融合发展的研究将是重点方向:
“互联网+”行动下的旅游广播思维:目前,媒体环境复杂,变化较快,旅游广播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局面。李克强总理今年在3月5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旅游”、“互联网+旅游广播”、“互联网+广播旅游”将是旅游广播发展过程中必须把握的新情况和新机遇。
“大数据”时代里的旅游广播运营:如今已是“大数据”时代,旅游广播对“大数据”的运用成为新热点。再者,移动预定与移动支付的使用率和覆盖率逐年提高,旅游广播与“移动终端”的结合成为新突破点。
“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旅游广播交互:近年,中国“智慧旅游”建设迎来高速发展,景区智慧化不断加强,既体现在信息传递,也包含旅游预定与交易等各环节。“智慧化”改变了我们的出行习惯,旅游广播在“智慧旅游”背景下迎来了新的发展突破口,做到高效快捷的广播动态交互,为听众提供更好服务是旅游广播发展的新目标。
旅游广播如何运用互联网来制播节目?旅游广播如何运用“大数据”细分用户,并向目标用户精准推送?旅游广播如何运用“移动终端”建立线上线下互动、创新广告经营手段……笔者认为,旅游广播一线人员和专家学者可在以上三个方向做更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摘要:在中国广播市场,随着频率向专业化发展,在2000年以后陆续出现了旅游广播。旅游广播,作为广播频率发展细分出的小分支,诞生时间不长。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对近年来关于旅游广播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对旅游广播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旅游广播,旅游栏目,广播研究
旅游栏目 篇2
播放音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一首诗传递出扬州城歌舞升平。苏中门户,园林城市。 历史上“富甲天下” 的扬州城,地处江苏省中部,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人口约460万,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有25建城史,是古代水陆交通枢纽、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重要港埠,也是东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重要都会。李白、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郑燮、朱自清以及马可·波罗、崔致远等大批中外文人雅士在古城扬州留下千古佳作。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和扬州学派在中国文化领域独树一帜。扬州戏曲、扬州评话、玉雕漆器、扬派盆景、雕版印刷、淮扬菜系等更是独具特色,源远流长。
所谓“烟花三月下扬州”,每年的春季,扬州迎来旅游旺季,也是游览扬州的最佳时间。每年4月18日-5月18日,扬州市都举行“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此时的扬州烟雨朦朦,稀有的琼花正当盛开,花香扑鼻,是旅游的黄金季节。此外,每年9月8日-10月8日在扬州举行的“二分明月文化节”,是赏月的最佳时节。主要活动有游园赏月、乾隆皇帝水上游、运河夜游、美食节等
扬州有她的秀丽,又是饱含人文荟萃、古趣横生。这里有中国最古老的运河,汉隋帝王的陵墓,唐宋古城遗址,明清私家园林,众多的人文景观,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少年来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
“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是对秀丽多姿的瘦西湖风光和湖上古典园林群的精彩描绘;名寺古刹和保存完好的唐、宋古城遗址再现了扬州厚重的历史;历代流传下来的与景区相关的诗词歌赋更是不计其数。
简要的了解了扬州之后,让我们稍事休息一下,一段轻松的音乐过后,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扬州她的“秀美”(丽珍)
播放音乐
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一个以古城文化为基础,以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和瘦西湖古典园林群为特色,与扬州古城紧密相依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巧妙地利用河流、丘壑自然风貌,亭廊楼阁依势而筑,傍水而建,形成集锦式的“湖上古典园林”群落。(历史著名二十四景,现存卷石洞天、西园曲水、长堤春柳、徐园、小金山、莲花桥、白塔、二十四桥、静香书屋等,是全国“湖上园林”的杰出代表。)
蜀冈生态城位于扬州西北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东临/瘦西湖、大明寺和唐城遗址,区内/蜀冈中峰、西峰连绵十余里,山水相接,高低错落,实乃人间仙境。生态城/由东峰、中峰、西峰组成,东峰、中峰以宗教文化著称,千年古刹大明寺、观音禅寺/香烟缭绕,平山堂、谷林堂、欧阳祠、鉴真纪念堂令人/凭风怀古,西峰/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良。
大明寺风景区/位于扬州城西北郊/蜀冈风景区的中峰,一听大明寺这个名字,人们一定会认为它是一个单纯的佛教寺庙,其实不然,它的范畴/应该是/“大明寺风物鉴赏区”由寺庙古迹、栖灵塔、鉴真纪念堂、仙人旧馆、西苑芳圃/五部分组成,是国内罕见的/一处集园林风光、文物古迹和宗教建筑/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大明寺自创建以来,向有“扬州第一名胜”之说。
唐子城遗址/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好的/唐代城池之一,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古城文化著称,唐代城池清晰可辨,著名景点有隋suí]宫、唐子城、宋保祐城及其城墙、护城河、唐西华门、唐十字街遗址等。
绿杨村风景区与老城区毗pí邻,内有史公cí祠、梅花岭、天宁寺、重宁寺、御马头、冶春、绿杨村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园林,并有较为齐全的旅游服务设施,形成城市与风景园林相互因借,融为一体的完美格局。
扬州个园位于扬州市东关街的北段,建于清朝的嘉庆年间,是中国园林中以叠石见长的著名园林景观,亦是全国的四大名园之一。园主爱竹,园内有多种竹,竹叶形状类似“个”字,故取名“个园”。个园中最大的特色便是“四季假山”的构思与建筑。起布局与用石之奇,在中国园林艺术中可谓是独树一帜。在面积不足五十亩的园子里,开辟了四个形态逼真的假山区,分别命以春、夏、秋、冬之称。整个园子以宜雨轩为中心,游人沿着顺时针方向,可尽览四季秀景。“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
浏览了扬州秀丽风景后,让我们稍事休息,一段音乐过后,一同进入扬州的美食天地(旭东)
播放音乐
要问扬州特产是什么,当然是扬州小吃和休闲了,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扬州炒饭!可谓家喻户晓,是最受欢迎的三美食之一呢!
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并不是单纯的蛋炒饭,扬州炒饭还有个富丽堂皇的别名——“金裹银”。原流传于民间,相传源自隋朝越国公杨素爱吃的碎金饭,即蛋炒饭。隋炀帝巡视江都(今扬州)时,随之也将蛋炒饭传入扬州,后经历代厨坛高手逐步创新,柔合进淮扬菜肴的“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加工讲究,注重配色,原汁原味”的特色,终于发展成为淮扬风味有名的主食之一。其特点为米饭粒粒分散,软硬有度,鲜韧爽滑,香润可口。精选原料除米饭外,其他配料带有一定随意性。单一炒米饭称“水晶饭”,加鸡蛋为“金裹银”。扬州炒饭不仅在国内深受人们喜爱,在国外也是引来高朋满座。
吃早茶在扬州人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上班族来说,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包子铺,烧饼店,二两包子,一两饺面就让你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可对于那些有钱闲赋的人来说,进茶楼,下茶馆,品茶吃点心,那可就不是仅仅图个饱的事情了。“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早上进茶楼品茶,晚上到浴室泡澡。正是这种生活的真实写照。
要说扬州的早茶点心,不能不说扬州的点心三绝:三丁包、千层油糕和翡翠烧卖。
传统名点三丁包被誉为“天下一品”,以面粉发酵和馅心精细取胜。扬州发酵技术自古有名。三丁包的包子皮软而带韧,食而不粘牙。三丁包子的馅心,以鸡丁、肉丁、笋丁制成,故名“三丁”。相传它的由来还和以风流闲情著称的乾隆皇帝有关。当年他老人家下江南,对要吃的御膳提出了“滋养而不过补,美味而不过鲜,油香而不过腻,松脆而不硬,细嫩而不过软”的标准。于是众厨师将参丁、鸡丁、肉丁、笋丁和虾丁加工成馅。这五味合掺,则补、鲜、香、脆、嫩皆俱。“五不过”的要旨分毫不差。乾隆尝后赞不绝口,问包子名,随员答道,五丁包子。后来海参和虾仁价格高,又演化出三丁包子。咬一口包子,鸡丁香美不过鲜、肉丁肥美不腻、冬笋丁松脆香嫩不硬,咸中带清甜,让人回味无穷。被日本小皇帝赞为“天下一品”,委实不过誉。
翡翠烧卖,名号就赋予人想象空间,买相清新可人。擀成菊花边状的面皮包入青菜馅,形如石榴,底若钱币,上端突露如蓬头,点缀上少量火腿茸,色如翡翠,看着就令人愉悦,犹如满园春色关不住。朱自清曾作文赞美道:“滋润利落,决不腻齿腻舌,不但味道鲜美,颜色也靓丽悦目。”烧卖里碧绿的颜色,透出蒸熟后薄如纸的面皮,犹如翡翠一般。轻轻地咬上一口,皮一点便破,吃到里面由蝦仁、韭菜和鸡蛋制成菜茸,爽口清润。吃下去后嘴里还充满虾仁的香味,真可谓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千层油糕,是扬州著名的细点。千层油糕通体半透明,芙蓉色,菱形块,柔韧异常,名曰“千层”,乃是形容这糕的层次之多,糕分64层,层层糖油相间,层层相分,糕面布以红绿丝,观之清新悦目,食之绵软嫩甜。味道甜糯适度而爽口。各地扬州点心店都以此招徕顾客,因其为他地所无。(丽珍)
播放音乐
旅游栏目 篇3
1 旅游类电视纪录片特点——以《行者》节目为例
《行者》栏目创办于2004年7月, 是旅游卫视具有人文气质栏目, 和其他旅游节目的区别首先是它的DV概念, DV特性决定了其会成为大众记录其旅途见闻的良好工具。《行者》与其他旅游节目的另一区别在于它的平民视角, 所有的“行者”都来自于民间。
1.1 非商业性考虑
当前, 一部分的旅游类电视节目成为了旅游景区广告, 以宣传旅游景区为主要目的。而《行者》栏目的“个人DV”性质的栏目, 节目出于对于公众吸引力的考虑, 多选择一些较为新奇的内容进行播出, 例如在《行者——梁子非洲十年》中, 旅行者在旅途过程中所到的地方, 均不是旅游景点, 而是一些与节目受众生活有一定距离的非洲部落等地, 从而也就减少了对于节目商业性质的考量。《行者》节目在选题方面的非商业性考虑, 也在一定程度迎合一部分厌倦商业广告而偏好关注人文精神的观众关注, 这也能提升栏目的内涵与层次。
1.2 多角度叙事
单纯依靠旅游者在DV中记录的线索来展现事件发展过程, 叙事的层次会减弱。《行者》栏目的叙事角度大致可以分为三条线:一是旅行者在DV拍摄过程中的现场叙述, 也就是旅行者在拍摄DV过程中对当时情况的解释, 可让受众体会到真实感、互动感和接近感。二是在节目过程中穿插的关于旅行者的采访。具体而言, 是节目组将旅行者请到演播间中, 现场让其解释纪录片中情况, 这让旅行者再一次感悟当时情景, 激发旅游者, 增加内容情感性。三是DV的解说词, 此解说词是在DV的后期制作中加入, 增加一个客观视角, 深化、提炼主题。解说词同样能解释和界定图像的多义性, 明确画面所要传递的信息, 避免由于文化及注意力差异造成的理解误差。此外旅游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还有介绍、解释特定现象、风俗的作用, 减少认知差异。
2 人文关怀在旅游类电视纪录片中的体现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 旅游电视纪录片不能脱离人当下的生存生活状态。受众在电视节目中获得力量, 审视生命的含义, 这也是当下社会人心理诉求的体现。
2.1 节目核心“以人为本”
所谓以人为本, 是指在节目中重视人、关注人, 侧重人的情感表达。当前, 旅游电视栏目一方面多重视风光拍摄、感官享受, 涉及到人情感体验方面的内容欠缺。另一方面, 旅游电视节目多追求高收视率, 从而导致节目娱乐效果较好, 但是没有更深层次关于人文方面的关注。旅游电视纪录片突出拍摄者的个人经历, 一方面可以使受众了解纪录片的拍摄过程, 从而增强纪录片真实感。另一方面, 纪录片拍摄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观看纪录片的受众的“代表”, 受众通过他的体验了解旅游过程。在原生态还原旅游经历中人的经历, 具有强烈的情感意味, 可引发共鸣, 丰富认知, 而通过对于异地人不同的生活状态的展示, 能进一步感悟世界。此外, 所拍摄对象一般为当地人, 也能让普通受众在情感上有亲近感与接近感, 增强吸引力。
2.2 接触并包容当地文化
由于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交互行为[1]。旅游电视纪录片记录当地生活, 同时记录当地特殊文化, 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就旅游电视纪录片而言, 纪录片的拍摄者来到当地, 接触到当地的风俗, 难免有与自身文化冲突的地方, 如何处理这种冲突成为拍摄者所要面临的问题。每种文化的形成都与当地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有关, 文化是平等的, 没有一种文化可以凌驾于其他文化之上。文化的载体更为强势就会更具有影响力, 但这并不是判断文化等级的标准。旅游电视纪录片栏目不应对当地文化有任何的主观判断, 尊重当地文化是记录理应做到的。在《行者》中拍摄者来到不为人所熟知的非洲大陆, 探访当地的“食人部落”, 作为“文明人”我们不能理解此习俗, 情感上不能接受。节目在编排上, 不应刻意煽动情感;节目的细节方面, 如介绍词不应刻意诱导观众的情感判断, 使受众用一种“高等文明”的姿态俯视当地文化, 客观的讲述, 成为一档旅游纪录片所应具有的素质。
3“行者”无疆:由《行者》看旅游电视纪录片的发展
当下, 旅游电视纪录片栏目的数量较少, 但随着个人摄影摄像设备的普及化以及旅游大众化, 加之旅游电视纪录片栏目的影响下, 个人拍摄的旅游纪录片定会有所发展, 而旅游电视纪录片栏目也是随着受众需求的存在而产生的。
3.1 培养受众忠诚度
受众对于某档栏目的选择, 是建立在其支付成本、满足基本需求基础上的, 如果某栏目可以提供一种超越经济利益和情感需求之外的共同理想价值[2]。在某一理念取得受众认同之后, 受众会认为节目可以体现出受众的品味、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因此栏目理念迎合受众的价值判断, 是培养受众忠诚度的方法。旅游电视纪录片栏目拥有其特定的受众人群, 了解受众人群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追求, 顺应特定受众的欣赏品味, 使其能在节目中有更多共鸣, 产生对于栏目的信赖感, 从而也就达到了培养受众忠诚度的目的。
3.2 重视旅游电视纪录片栏目的娱乐性
当下电视节目丰富多样, 同质化节目层出不穷, 如何抓住受众的眼球成为旅游电视纪录片栏目所必须要考虑的因素。首先增加内容新鲜感, 在播放的旅游纪录片中, 多为是普通观众无法接触到的人和事, 受众对于未知的人和事抱有好奇心, 会对受众产生吸引力。其次要有悬念设置, 《行者》节目是以系列播放, 为让节目具有长期吸引力, 设置悬念是重要手段。设置悬念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在开头, 在一开始就牢牢抓住观众的心。另一种悬念设置的方式, 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为使节目更加跌宕起伏而进行的悬念设置。如在广告前, 对下节播出内容进行设问似提示, 使节目有一个停顿也使受众对于节目有一个持续观看的可能。
3.3 形象识别系统
CIS是一种企业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手段, 现将这种手段引入到电视节目与公众关系中, 提高旅游电视纪录片栏目的知名度, 让受众能更全面了解栏目的定位、理念、形象等[3]。
3.3.1 栏目理念与定位识别
对于旅游纪录片栏目而言, 栏目理念与定位识别主要包括栏目在节目生产、节目宣传及后续经验过程等各个环节中。这种理念主要是以节目定位和宗旨、节目形象为载体体现的。
3.3.2 栏目行为识别
栏目行为识别主要是指在坚持栏目理念与定位的原则下, 栏目在具体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可以表现在节目播放纪录片的类型、角度等。如节目内容上娱乐性与记录性并行, 纪录片的选择上有一定偏向, 选择拍摄内容与节目主要受众生活相对有距离却在情感上能有共鸣题材的纪录片。
3.3.3 栏目视觉符号识别
栏目视觉符号识别是最容易被受众察觉, 也是最明显的外在体现, 主要是通过视觉来传播一定的符号, 从而使受众关注并牢记, 提高栏目的知名度, 同时通过符号强调节目理念, 一般包括栏目标志和栏目口号。
旅游类电视纪录片是将旅游活动与纪录片结合的方式产生的, 记录旅途, 记录各异风情, 发现不一样的人生。旅游类电视纪录片更具有人文关怀的特质, 也恰好迎合当下部分人的心理诉求。
摘要:旅游电视纪录片是一种相对新兴的电视纪录片类型, 其主要内容是记录旅游者在旅游途中的经历。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旅游类电视纪录片的代表性栏目——《行者》, 探讨当下旅游类电视纪录片的特点, 并分析旅游电视纪录片的如何体现出人文关怀, 并探讨旅游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旅游,电视纪录片,旅游卫视
参考文献
[1]梁雪松.社会学视野下的东西方跨文化旅游交互习性研究[J].经济地理, 2010, 30 (7) :1221-1226.
[2]李雪明.理念型心理契约与媒体受众忠诚度培养.当代传播, 2010 (4) .
《旅游风向标》栏目策划书 篇4
一、栏目名称:《旅游风向标》
二、播出时间:每周五下午5:10—6:10
三、栏目类型:旅游(文化、饮食、民风民俗、名胜风景、地区历史
奇闻探秘)
四、背景分析: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逐渐成为人们放松精神,减轻生活、工作的压力一种消遣方式,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2.“吃、住、行、游、购、娱”,简单的六个字,就可以构成一个旅游的体系,把人们的兴趣调动起来,而且节目加入探秘奇闻,会更加引人注目!并配以优美抒情的音乐,让同学们在闲暇时间有一种轻松优美的听觉感受。
3.世界各地的文化、饮食、民风民俗以及名胜风景可以让听众们对世界各地增加一个新的了解,让大家在繁忙的学习中有一个轻松的听觉盛宴!节目将秉承“勤于发现 敏于感受”的旅行宗旨,弘扬“道听途说”的乐于分享的传播精神,专注于打造洞察人性和反思文化的一种纪录片全新类型.4.旅游,一个越来越时尚的话题,而我们青年人更是主力军。大学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们需要注入更多的时尚元素。所以,我们广播台开发了旅游类节目,众所周知,大学生喜欢玩,那为什么
我们不给他们提供好的地点呢?而且,这个栏目是以娱乐自我为出发点,必定会引起大家的共鸣。
5.在每周以不同的角度和地区来介绍有特色的人文和地理景观,凸显节目的特殊性,而且探秘奇闻也是大多数人比较感兴趣的方面。所以节目会有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栏目内容:
每一周期节目都会有特别的主题,根据所介绍的城市的吃、住、行、游、购、娱,为大家介绍,在所介绍的城市有一些地区历史,名人名事,奇闻探秘,都是节目主题!背景音乐以一种比较轻松且和当地风土人情相关联的音乐。播音员在配合方面特别重要,要有一种轻松并具有亲和力的语言来介绍这周的主题。在五一和暑假来临的时候可以有一些旅游路线介绍和一些专题节目!给同学们提供更多的选择!1食:介绍中国的美食及其他地方的食品。○
2住:在旅游时住的宾馆情况。○
3行:交通工具。○
4游:景点。○
5购:购物。○
6娱:娱乐的故事。○
7探:奇闻探秘 ○
六、栏目口号:有多远,走多远心旅程新开始
七、节目流程:
1、优美音乐伴随呼出广播台台号
2、本栏目总片花
3、播音员开场词
4、播放带有特色旅游景点的音乐
5、主播讲述(讲述伴随音乐并任意转换)(30分钟)
6、在网络上搜集相关当期旅游视频制作成音频(让听众更真实的感
受旅游景点)(10分钟)
7、收集大学生想去的旅游景点或想知道的旅游景点制成音频的格式
(10分)
8、主播结束语
9、天气预报
八、栏目可行性分析:
设置生活旅游人文类节目是十分有必要的,生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进行着的内容,而生活的乐趣又在于运动,本节目所针对的听众是亲近自然、喜爱旅游的人群,大学生这个具有青春活力的群体更加适合这个节目。他们一般有着较好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所以,旅游频率在向听众提供旅游服务信息和休闲服务节目的同时也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开设的栏目包括旅游信息、民族风情等,在轻松自然的广播节目中,使听众获取地理人文等知识,同时培养听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这档节目的开播
将会很好的体现寓教于乐的特色。大学生有渴望旅游的心理动机,大学生没有足够的旅游时间,大学生没有实际旅行的金钱,旅游风向标,解决问题。我们提供旅游的选择方案,累积起来,为他们以后出发做准备。
九、节目片花:
啊,夏威夷,我来啦;
哇!那我要去哪里呢?
想去哪里就去那里,旅游风向标,指引你去你想去的地方这里是旅游风向标的源头
我们通向世界的每个角落
品尝各国的美味佳肴
欣赏四季的风景变换
游购实惠的包裹行囊
快来吧!
旅游一族期待你们的加入。
每周五下午5:10到6:10
旅游风向标,世界名胜任你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