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观察研究

2024-09-29

脑出血观察研究(精选10篇)

脑出血观察研究 篇1

1 资料与方法

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胃镜检查并明确病因的127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组12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呕血、黑便或柏油样便就诊。病程最短lh, 最长为5年, 其中男86例 (67.72%) , 女41例 (32.28%) , 男女之比为2.10∶1。年龄为17~81岁, 平均58.62岁。按年龄分组, 青年组 (<35岁) 26例, 占20.47%, 中年组 (35~60岁) 69例, 占54.33%, 老年组 (>60岁) 32例, 占25.20%。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出血后48h内进行胃镜检查确诊上消化道出血, 并结合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等做出病因诊断。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2.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处理, 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年龄组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有差异的显著性

青年组出血原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性胃炎;而老年组出血原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各年龄组均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在各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 中、青年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占上消化道出血的比率高于老年组, 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 中年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上消化道出血的比率高于青年组与老年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老年组胃癌出血占上消化道出血的比率明显高于青年组与中年组 (P<0.05) 。

2.2 不同性别组的出血原因有差异的显著性

2组出血原因均是依次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溃疡、出血性胃炎。但女性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 DU的比率显著高于男性组, 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而男性组胃溃疡和胃癌出血占上消化道出血的比率高于女性组, 也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内科急症。在临床上以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粘膜病变、胃癌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生活方式的改变、性别、年龄等均为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1]。临床上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 主要有: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胃溃疡、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以及其他原因等。

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和胃癌为主要的发病原因。溃疡致出血以十二指肠球部和胃小弯部位比较多, 并且危险性也比较大, 这主要是因为十二指肠球部后壁以及胃小弯穿透溃疡腐蚀粘膜下小动脉或静脉, 从而导致穿孔出血。引起急性胃粘膜损害的原因主要有:酗酒、服用药物 (如阿司匹林、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外伤手术等。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青壮年为多, 35~59岁的患者占到全部患者的半数以上。这与消化性溃疡和肝硬化的高发年龄相一致[2]。这一年龄段的患者较多也许还与他们所承受的各种精神压力大, 生活与饮食不规律, 常接触烟酒等不良因素有一定关系。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也是消化道出血的常见人群, 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支气管炎, 需要长期服药, 可能会对胃薪膜屏障造成损伤, 平时注意观察和早期内镜检查是诊断的关键。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常表现病情重、病情复杂, 治疗措施复杂、矛后, 治疗效果欠佳, 预后常不理想。虽然近年来诊断及治疗水平已有很大的提高, 但在高龄、有严重伴随疾病的患者中病死率仍相当高, 这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在临床上应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因素, 在治疗出血和原发病的同时要积极治疗伴随疾病及并发症, 才能提高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愈率, 防止因大出血发生休克导致病情加重发生不可逆转的可能, 同时可减低病死率, 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在分析上述病因的基础上, 我们在临床上应该对此类患者做到及早诊断, 并尽早行胃镜检查, 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绝大多数患者经过积极的内科保守治疗均可止血, 仅有极少数患者发生并发症, 需要转外科治疗。此外, 还应加强上消化道出血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 如:合理有规律饮食, 避免食过热辛辣粗糙的食物;避免酗酒;有吸烟者应尽量戒除;避免熬夜等, 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几率。

4 结语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溃疡、出血性胃炎、胃癌、复合性溃疡及其它少见疾病, 同时, 还与年龄、性别因素相关。其中中年男性发病率最高。青年组主要病因是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而老年组主要是胃癌出血。此外, 在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病例中, 女性主要是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而男性多见胃溃疡出血。还有研究发现季节因素也影响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在分析上述病因及相关因素的基础上, 我们在临床上应该对此类患者做到及早诊断, 并尽早行胃镜检查, 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应加强上消化道出血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 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几率。

参考文献

[1]严艳, 鲍爽颖, 李桂茹, 等.569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1998 (4) .

[2]陈曼彤, 崔西玉, 邱小蕾, 等.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发病趋势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 2005 (10) .

急性脑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篇2

急性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的一种常见病,具有发病率较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内科急症之一。脑出血后常继发脑水肿从而导致颅内压增高,严重时可形成脑疝或者脑干损害而危及生命,轻者致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障碍,其预后取决于治疗是否及时与合理外,细心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4~2008年我科共收治脑出血患者65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5例,其中男37例,女28例,发病年龄30~90岁,经治疗后痊愈6例,好转31例,恶化20例(自动出院),死亡8例,治疗有效率为57%,病情恶化及死亡病例占43%。

2 护理体会

对脑出血患者除按一般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外,其护理工作的重点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再出血及并发症。

2.1 急性期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2.1.1 意识的改变:出血量少,局限于大脑半球白质或外囊者,意识障碍轻或无意识障碍;出血量大,病变直接波及第三脑室周围灰质或脑干以及出血早期即破入脑室者,昏迷快而深。脑出血患者由于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使脑功能发生障碍,在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通过简单的问话、角膜反射、针刺皮肤或压眶上神经等反应来判断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如意识转清楚,说明病情好转,如突然转向昏迷,提示病情加重,有再度出血或发生脑疝的可能。

2.1.2 瞳孔的变化:观察瞳孔变化及对光反应,不但对了解出血部位有意义,而且能及时发现脑疝,常是抢救病人成功的先决条件。瞳孔忽大忽小,提示脑疝先兆。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由迟钝到消失,边缘不齐,为钩回疝的紧急信号。若双侧瞳孔均散大,并且意识障碍加深,提示病情危重。双侧瞳孔显著缩小,并出现交叉性瘫痪,是脑桥出血的特征。小脑出血早期多有病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当发生枕骨大孔疝时,表现为双瞳孔先变小后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呼吸变慢且不规则。应立即通知医生,积极抢救治疗,防止恶化。

2.1.3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生命体征往往随着病情变化而变化,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可有呼吸循环及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大多数脑出血患者是由于原有高血压骤升而致脑血管破裂出血,一般应将血压控制在20~21.3/12~13.3kPa。脑出血初期高热,多系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患者出现持续高热,应及时用冰帽、冰袋、酒精擦浴, 一般体温应控制在37~38℃,患者体温逐渐升高,并呈弛张热型者多为合并感染,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控制感染。在降温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观察用药后反应,防止体温骤降发生虚脱。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的异常变化并准确记录,可提示脑受损部位。如潮式呼吸为中枢受压,库式呼吸为桥脑受压,延脑受压则表现为双呼气,叹气,下颌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意识障碍的脑出血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多,不能自行咳出,易阻塞,导致呼吸道梗阻。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及呼吸道的通畅,并随时吸除口腔内分泌物或呕吐物,定时翻身拍背,利于痰液及分泌物排出,必要时用吸引器吸痰。若有舌根后坠现象,应用舌钳固定,呼吸道阻塞或呼吸衰竭者,应立即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以防呼吸停止。

2.2 除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外,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

2.2.1 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常有头痛、呕吐、有些伴有失语、肢体瘫痪等,生活不能自理,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很容易产生焦虑、急躁、忧虑、恐惧、悲哀、自怜等消极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经常巡视病房,细心观察患者,安慰和鼓励患者,和患者谈心,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思想情况,并向患者介绍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始终保持良好的稳定情绪,更好地配合治疗。

2.2.2 绝对卧床休息:脑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至少4周,避免搬动,严禁下床大小便,以免造成再出血。

2.2.3 饮食护理:保证营养的供给,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昏迷者可用鼻饲法,如条件许可采用深静脉高价营养灌注法。

2.2.4 避免情绪激动:脑出血患者过度紧张、兴奋等情绪变化,易引起出血。因此,要严格控制探视人员,严禁向患者讲述容易引起激动、恐惧的内容,使其保持身心安静,防止情绪改变,诱发再出血。

2.2.5 保持大便通畅:由于脑出血患者长期卧床休息,肠蠕动减弱,易造成便秘,应告知患者平时经常作缓慢的腹式呼吸,以促进肠蠕动,嘱多食蔬菜水果、蜂蜜及多饮水,排便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血压升高导致出血,对已有大便秘结者,应用开塞露、缓泻剂,必要时给予低压灌肠。

2.2.6 预防并发症:脑出血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休息,应保持床铺平整、清洁、舒适,经常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的发生,还要做好口腔护理及泌尿系统的护理,防止口腔感染及尿路感染。

2.2.7 用药注意事项:对意识清醒者给予足量的止痛剂和镇静剂,以减轻头痛或烦躁不安。便秘时给予缓泻剂或石蜡油、开塞露等。一般禁用灌肠,以免引起血压和颅内压增高,导致再出血。对某些伴有高血压的脑出血患者适当给予降压药,但要定时观察血压,以免血压下降过低或过快,造成脑缺血。用甘露醇降颅压时,应按时给药,以保持颅压的稳定性,有利止血。

2.3 康复护理:在抢救生命的同时应重视肢体功能康复,在病情不稳定或进展期时,应保持患肢功能位置。瘫痪肢体的手指关节应伸展稍屈曲,手中可置放一海绵块。肘关节微屈,上臂肩关节稍外展,避免关节内收。为防止足下垂,踝关节可稍背屈。为防止下肢外旋,可于外侧放置沙袋或其它自制支撑物。指导和帮助患者每日作向心性肌肉按摩,每日4-6次,按摩力度要适宜。

一般病后1周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肢体锻炼。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活动次数由少到多循序渐进。①肢体功能训练:对偏瘫肢体关节做无痛范围内的屈、伸、内旋、外展等被动活动和主动辅助运动,借助滚筒、沙磨板等器具进行上肢分离运动及控制能力训练,下肢的床上桥式运动,同时训练健侧肢体;翻身训练:协助病人向健侧和患侧翻身,教患者如何在床上移位及改变姿势,逐渐从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坐位、立位平衡训练;步行及上下楼梯训练。日常生活的训练:指导病人进行手的技巧性、四肢的精细协调训练,运用正确的姿势反复训练握笔、穿脱衣裤,协助病人逐渐学会洗脸、刷牙、入厕等。然后练习站立→协助行

走→徒步行走。注意主动和被动相结合,患者练习时可使用辅助工具如拐杖等。②语言训练:练习噘嘴、鼓眼、眦牙、弹舌等,每个动作5~10次;每日练习发音,由简单到复杂,重复训练,直至基本恢复为止。③吞咽训练:进食以清淡、少渣、软食为主,饮水呛咳时应尽量减少饮水,以汤汁代替。进食时抬高床头30°~45°,并尽量将食物放于健侧。

2.4 出院指导:

脑出血患者出院时,大多数留有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因此,护士应告诉患者家属配合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及语言功能训练,使患者早日康复,还要注意避免复发的各种因素,防止发生再出血。

脑出血观察研究 篇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4例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符合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遵循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的原则随机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17例)、对照组(17例)。观察组:年龄为20-40岁,平均(28.5±2.0)岁,其中初产产妇10例,经产产妇7例,孕周为35-42周,平均(39.9±1.1)周,本组产妇中顺产者13例,剖宫产者4例;对照组:年龄为21-39岁,平均(29.0±2.0)岁,其中初产产妇11例,经产产妇6例,孕周为35-41周,平均(39.5±1.1)周,本组产妇中顺产者12例,剖宫产者5例。研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2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数据对比。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①改善患者的失血性休克症状:合理建立静脉通道以确保患者必须的血容量;②维持产妇子宫处于良好的收缩状态:医护人员可通过双手进行患者子宫有节奏性的按摩,同时,肌注10U缩宫素,口服或置肛卡孕栓,后静脉滴注20U缩宫素+平衡液,同时宫颈注射欣母沛;③依据产妇的身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查看产妇是否存在宫颈、阴道损伤,若存在则进行修补治疗;胎盘、胎膜是否残留,若存在需清理残留胎盘、胎膜;④如果经上述治疗后疗效不佳,双腔气囊压迫子宫,剖宫产可以结扎子宫动脉,必要时进行子宫切除术。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主要的护理内容包括产妇的病情观察与记录,严格遵照医嘱进行相应护理等[4]。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模块:①完善产妇孕期检查,加强观察,对于容易出现产后出血高危产妇,例如羊水过量、巨大儿、多胎妊娠者,及时进行前瞻性观察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医护人员需要向产妇和家属讲解相关疾病的健康知识,告知产妇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救治过程,缓解产妇的心理压力,帮助产妇保持积极的心态;②依据产程合理辅助护理干预措施,第一产程的护理干预工作重点为监测产妇宫缩情况、胎心音变化等[5]。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避免由于产程的延长导致产妇疲劳、衰竭;第二产程的护理干预工作重点为进行正确的腹压指导,其目的在于有效的控制产程进展;第三产程的护理干预工作重点为胎盘分娩过程的护理以及准确测量产妇的出血量;③产后严密观察产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研究表明,产后出血好发于产后2h[6]。这一阶段需要高度重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发现产妇出现产后出血问题,需要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合理治疗处理,治疗操作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以免出现感染。当产妇产后出血问题得以改善后,仍然需要认真观察产妇阴道出血情况以及病情变化情况,产后护理干预工作的重点在于保证产妇子宫纤维应激的有效收缩以减少产后出血量。护士在这一阶段还需要重视进行排尿护理、子宫有节奏性的按摩,会阴清洁护理,以减少阴道流血、促进产妇子宫收缩、预防感染;④健康指导,护士需要掌握产妇与新生儿皮肤接触时机,早吸吮产妇乳头从而促进内源性催产素的分泌以起到减少产后出血、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可以通过语言激励、肢体安抚等措施缓解产妇的恐惧、紧张情绪。告知产妇需要确保充足的睡眠,实用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1.3 观察和评定指标

对比2组产妇以下指标:①止血时间;②产后2h、24h出血量;③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采用问卷调查表进行评定,非常满意:评分超过85分;基本满意:评分为60分-85分之间;不满意:评分低于6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汇总数据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出血量、止血时间

观察组产妇的出血量和止血时间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2.2 护理满意率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4.12%(16/1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64.71%(11/17),护理总满意率组间对比,P<0.05,具体结果如表2。

3 讨论

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快[7]。产妇是否能够接受到高质量的救护是决定产妇预后、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其中,对产妇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工作扮演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特征包括: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子宫收缩能力下降,造成产程延长,胎儿分娩出之后出现大量的出血现象。此时对产妇进行检查可见子宫轮廓不清,按摩子宫后见子宫明显变硬,出血量降低,待停止按摩时,子宫变软。产妇临床症状包括心悸、口渴、面色苍白、血压明显下降、脉搏细弱等。如果出血严重将会导致产妇出现出血性休克而危害母婴健康[8]。

临床认为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产妇情绪过度紧张,包括担忧胎儿性别、胎儿健康等;②产程过长;③产妇羊水过量;④产妇合并妊娠综合征。为避免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造成产妇健康和安全受到危害,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常规的护理工作主要是遵照医嘱进行处理以及病情监察记录等,对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预防护理对策不足,导致产妇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大,进一步造成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较低。研究对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从帮助产妇认知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病因等健康知识入手,给予产妇合理的心理疏导,缓解其心理压力。全面监控产妇整个分娩过程中,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操作,依据产妇的身体情况和具体产程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并在产妇分娩结束后向其提供健康指导,以促进产妇产后身体恢复。患者出现宫缩乏力的主要原因是行2次剖宫产所致,因为2次剖宫产后,患者子宫肌纤维弹力有所降低,并且结缔组织增多,从而发生宫缩乏力;原子宫切口疤痕化后,由于缺乏弹性,致使子宫收缩力差,容易子宫下段收缩不良。因此,分娩时或者2次剖宫产时,引起大出血的可能性较大。此外,由于产程时间长使产妇精力过度消耗,也是导致宫缩乏力的原因,进而造成严重的产后出血问题。因此,对于巨大儿、双胎以及行2次剖宫产的患者,应在术前全面检查,预先制定手术方案,并做好术后出血预案,时刻关注患者出血状况及各项临床指标,确保术后恢复顺利、母婴安全。对于行多次人流手术与既往存在胎盘粘连病史的产妇,进行产前检查的同时,据个体情况差异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产后重视药物预防,以避免因宫腔感染而发生产后出血。对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导致子宫收缩的高危产妇,需重视医院的医疗及输血条件的选择,且手术的方案及实施应由经验丰富的医生着手监督与策划。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的出血量和止血时间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4.12%,对照组为64.71%,护理总满意率组间对比,P<0.05。

综上所述,严密监护产妇分娩过程,高度重视高危产妇的分娩和保健,围产期做好综合护理干预,如有贫血、妊娠期糖尿病等应及时纠正,可有效预防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发生,从而为产妇产后身体恢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丽芳.115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及体会[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3.3(6):83-85.

[2]王兰,刘永丽.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探讨[J].中外医疗,2013,32(23):159-160.

[3]欧晓红.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3):155-156.

[4]耿红艳.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97-198.

[5]邝文霞.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院院学报,2014,6(7):916-917.

[6]吕玲,杨霞,李瑞玉,等.分析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8):183-184.

[7]粟周敏.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7):247-248.

脑出血患者80例临床护理观察 篇4

【关键词】脑出血;护理;临床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54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39-01脑出血发病急、发展快病死率、致残率高,选取2008年2月——2012年3月收治脑出血患者80例,脑出血患者加强临床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选取住院患者80例脑出血为观察对象,所有80例患者均行头部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44岁-76岁,平均年龄为(61.5±2.3)岁出血量为15-80毫升,平均出血量为(42.0±2.0)脑叶出血8例。小脑出血4例,脑干出血6例,基底节出血62例。其中意识障碍69例,昏迷29例,意识障碍18例,嗜睡16例,有高热12例,尿失禁或者尿潴留52例,肺部感染16例。2护理措施

2.1入院护理患者进入病房立即摆放体位将头偏向一侧,垫软垫,促使患者口腔、气管分泌物有效排出,避免吸入性肺炎发生,吸氧,注意观察瞳孔变化,及各项生命体征。患者昏迷瞳孔改变,有高颅压脑疝形成,病情加重,立刻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2.2住院期间护理

2.2.1认真执行医嘱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遵照医嘱给予治疗,患者病情平稳后,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压上升,心率变慢、呼吸节律改变。注意患者有呼吸循环衰竭,立刻通知医生积极准备抢救。患者有发热情况,住院后3天,体温未恢复正常。通知医生应用抗生素。积极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

2.2.2呼吸道护理脑出血病人早期卧床,吸入性肺炎发生几率上升,必须重视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協助家属给患者翻身拍背、意识不清患者,多次吸痰清除口腔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病情重,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做好气管切开护理。

2.2.3消化道护理脑出血病人重症患者容易出现合并症,消化道出血较多见,一般发生在病后3-7天,病人出现呕血、黑便。出现血量多,可以出现失血性休克。胃肠减压,及时给与药物治疗,吸出胃液口腔分泌物避免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2.2.4做好皮肤护理尿道护理。脑出血患者卧床,做好常规护理,注意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并发症。护士应该协助家属,做好记录,翻身拍背,保证2小时翻身一次,观察患者皮肤受压状况,及时清洗按摩。患者有尿失禁,留置导尿,导尿无菌操作,每日清洗会阴,防止尿路感染发生。保护患者膀胱。并作膀胱功能练习。

2.2.5做好心理护理脑出血发病急,患者由健康状态,转为瘫痪状态。心理上产生一定压力。自己对疾病产生恐惧,忧虑心里。担心疾病不能完全康复,担心影响将来生活。产生悲观情绪,与患者沟通,做好心理疏导。使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2.3出院护理患者脑出血治疗结束出院,说明这一段治疗结束,不证明不需要治疗。做好出院指导,向患者交代病情,告知复诊时间。定期检测血压,血糖,血脂各项检查指标。做好肢体语言康复练习。促进身体机能,早日恢复。护理人员掌握脑出血护理知识,生活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指导患者饮食、生活。进食困难食量少。尽早鼻饲饮食。饮食清淡、易消化。多食水果,蔬菜,富含粗纤维食物,排便困难使用缓泻剂,防止呛咳。戒烟酒,禁食辛辣生冷刺激食物。不宜过度劳累,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定期检测。3结果

80例脑出血患者中其中13例出血量大,患者家属放弃治疗。8例脑出血经过抢救无效脑疝死亡。其余69例脑出血患者好转出院,52例患者回复较好,生活能自理。80例患者中12例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7例患者发生泌尿感染。经过积极治疗康复。没有1例褥疮发生。4讨论

脑出血发病急、病情危急。抢救治疗及时,给与仔细,周到的正确护理,护士工作做到主动、有计划,针对性和预见性地对病人护理,鼓励护士主动学习脑出血疾病相关理论知识,护士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提高。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在护理工作中,对于病人应该做的辅助检查、治疗护理措施,病情发展及预后,出院时机,出院后指导注意事项,做到详细掌握和记录,对脑出血患者入院时,摆放正确体位。吸氧,呼吸道通畅,皮肤、尿道护理,及心里疏通护理,监测意识状态,检测血压,监测生命体征。出院时给予正确指导,评价这些护理目标是否达到,提高护理工作使家属患者满意,患者病情恢复快,缩短住院日,节省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得到患者家属好评,提高了医患之间理解沟通。提高护理满意度,专科疾病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了社会效益。参考文献

[1]彭芳.8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术后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16期.

[2]谢芳,李素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护理[J].华夏医学,2006年03期.

[3]徐辉.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碎吸治疗的术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18期.

[4]杨金玲,吴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19期.

[5]林小清,郑淑娟.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7年02期.

[6]朱新文,魏小惠,魏东宜.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2例的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7年24期.

[7]白金红.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血肿碎吸术58例术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年02期.

[8]林聪.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年18期.

重型脑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篇5

脑出血多见于老年人, 起病急, 病情重, 病死率高, 临床观察和护理对重型脑出血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2012年1月—10月收治的49例重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49例确诊重型脑出血患者, 男26例, 女23例, 年龄38岁~79岁, 住院3 d~87 d。

1.2 重型脑出血诊断标准

(1) 头颅CT检查:出血量>50 m L或者脑干出血; (2) 意识障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 (3) 合并症:肾、肺、消化道等器官之一有功能障碍。

2 临床观察

2.1 意识

意识状态对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脑出血, 以及确定其脑出血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意识正常的患者在观察和护理方面都比较简单, 而意识不清甚至丧失的患者要特别注意对其呼吸状况的观察, 因为其容易由于昏迷或呼吸道堵塞而窒息。

2.2 血压

众所周知, 高血压是脑出血的最常见病因, 而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短时间内即可迅速恶化, 影响患者呼吸、心搏等基本生理活动, 严重时可造成死亡。血压的高低与出血量的大小以及病情的轻重有直接联系, 所以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变化十分重要。

2.3 呕吐

重型脑出血患者常常伴有呕吐症状, 尤其是已经丧失咳嗽和吞咽功能的昏迷患者, 常因为误吸呕吐物造成呼吸道的堵塞。医护人员和家属需要积极密切观察患者呕吐情况, 以便进行防范和采取应急措施。

3 护理

3.1 基础护理

(1) 保持呼吸道畅通在急救中极为重要, 急性期重型脑出血患者要绝对卧床和尽量减少搬动, 尽快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2) 观察并处理患者的呕吐状况。当患者出现剧烈呕吐时, 往往伴随着颅内压的升高, 护理人员要首先报告其主管医师, 同时立即加压静脉滴注20%甘露醇来降低颅内压。另外, 护理人员要及时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 吸出呕吐物, 防止气道堵塞、吸入性肺炎或窒息死亡。 (3) 对于体温异常升高的患者, 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体温、脉搏和呼吸状况的监测。要降低患者的体温, 物理方法是对体温39℃以上的患者敷冰袋, 人工方法是进行人工冬眠降温, 但是要注意人工方法要遵循医嘱进行。 (4) 高热患者抵抗力低, 容易受凉感冒, 护理人员要及时通风, 更换患者浸湿的衣服和被单。 (5) 护理人员要加强看护, 防止因病情而烦躁、嗜睡者坠床。 (6) 重度脑出血患者常伴有尿失禁或尿潴留等症状。护理人员要恰当使用引流管、贮尿瓶等工具, 注意使二者低于患者耻骨联合, 这样可以防止尿液倒流所引起的感染。另外, 尿管要每周更换1次。

3.2 防治并发症

(1) 消化道出血:为了避免患者由于食入刺激性食物导致溃疡, 从而引起消化道出血, 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此情况下先暂时停止饮食, 代之以静脉滴注或口服止血药物。经过一定治疗后, 患者消化道好转时方可恢复一定量的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饮食。 (2) 挛缩畸形:昏迷患者和偏瘫、瘫痪患者的肢体容易长时间处于某一位置, 从而导致挛缩畸形。医护人员要指导、协助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按摩和被动运动。 (3) 压疮:一方面要应用传统的皮肤护理方法, 定期协助患者翻身, 同时引导患者家属适当按摩受压部位, 夜间更是皮肤护理工作的重要时期, 不能忽视;另一方面必要时静脉滴注营养药物, 合理搭配饮食, 以增强患者体质, 提高其机体免疫力。 (4) 继发感染:a) 口腔护理:护理人员要经常为昏迷、瘫痪患者翻身、排痰, 鼻导管和湿化瓶内的蒸馏水要定时更换, 消除感染因素, 保持患者鼻腔清洁;b) 防治泌尿系统感染:对于持续导尿的患者, 每4 h放尿1次, 并用0.2%甲硝唑或1∶2 000呋喃西林液2次/d冲洗膀胱。必要时还可给予相应的抗生素协助治疗。

3.3 心理护理

重型脑出血患者由于偏瘫或失语, 常常恐惧急躁, 家属也因患者而情绪失望至极。医护人员要予以细心护理和耐心解释, 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1]。

3.4 肢体功能训练

3.4.1 保持良肢体位

患者发病初期要尽量保持肢体于良好的功能位置, 如腿部外侧放置沙袋, 防止下肢外展外翻;足部用足托板使足与床尾形成直角, 防止足下垂或内翻[2]。

3.4.2 减少肢体受压

护理人员要做到2 h~3 h为患者翻1次身, 采用健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方法, 通过减少患侧卧位以防止其因压迫受到更大的伤害。防止坠积性肺炎、压疮和深部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出现[3]。

3.4.3 肢体运动

对于瘫痪、昏迷等病情较重的重型脑出血患者, 护理人员要给予每日3~4次, 每次20 min~30 min的被动运动。待患者病情稳定后, 嘱患者多做主动运动。原则上上肢锻炼伸肌, 下肢锻炼屈肌, 循序渐进, 从小幅度到大幅度, 由健侧到患侧。

3.4.4 适时步行训练

随着病情逐渐好转, 患者可以逐渐加强站立和缓慢行走锻炼。如开始比较困难, 可在医护人员或其家属协助下完成。从原地踏步开始, 逐渐加大难度, 全过程应当有护理人员或家属陪伴。

3.5 语言及吞咽训练

对于丧失语言、吞咽功能的患者, 护理人员在帮助其恢复锻炼时, 要注意由简入难, 从单个的词语到简单的句子直到能正常交流, 完全恢复语言、吞咽功能。

3.6 建立排尿反射

重型脑出血患者一般出现尿潴留等排尿困难情况, 要及早开始建立被动性排尿反射, 在留置导尿时给予定时排放, 逐渐建立排尿反射, 直至患者可以主动控制排尿。

4 不同阶段的护理重点

重型脑出血的治疗分四个阶段———超早期、早期、非稳定期和相对稳定期, 四个阶段的共同基本要求是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除此, 第一、二阶段的另一护理重点是保持良好的肢体体位, 这一点在上述内容中已作说明;第三阶段要关注患者的主动运动情况。进入第四阶段, 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逐步进行大幅度的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 重点是进行日常生活能力 (ADL) 训练。

5 结果

经观察和护理后本组49例患者死亡20例, 存活29例。存活的患者中有7例留有严重后遗症, 2例轻度肢瘫。治疗4周后, ADL评分平均80分有8例, 60~80分11例, <60分10例。本组存活患者无1例出现继发感染和压疮现象。

6 小结

对重型脑出血患者在临床观察与护理的前提下, 实施心理护理、分期护理等一系列有效措施, 可以充分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治疗积极性, 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出现, 对患者的治疗产生积极影响, 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重型脑出血患者的观察内容和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重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情况。结果 经临床观察和护理, 本组49例患者中死亡20例, 存活29例, 无1例出现继发感染和压疮现象。结论 对重型脑出血患者加强观察与有效护理, 可促进其早日康复。

关键词:脑出血,重型,观察,护理

参考文献

[1]王亚丽.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 2 (6) :91-92.

[2]房辉.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35) :43-44.

脑出血200例临床疗效观察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例中男120例, 女80例, 年龄34岁~82岁, 平均年龄58岁, 40岁以下5例, 40岁~70岁为125例, 70岁以上占70例;原发性高血压140例, 高脂血症10例, 低脂血症20例, 2型糖尿病15例, 脑血管淀粉样变10例, 口服抗凝剂或抗血小板药物5例;其中血压≥240/120 mm Hg (1 mm Hg=0.133 kPa) , 血糖≥16.8 mmol/L时病情重, 预后差, 病死率高。

1.2 临床表现

脑出血发病年龄为50岁~70岁,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多, 且吸烟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冬春两季发病率高, 多有原发性高血压史, 多在情绪激动或活动中突然发病, 发病后病情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脑出血发病者多有血压明显升高, 常有头痛、呕吐、偏瘫、口角歪斜等症状, 并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 如嗜睡或昏迷等, 体征有轻度中枢性面舌瘫, 中枢性肢体偏瘫或交叉性瘫痪, 失语, 眼球活动障碍, 瞳孔变化等。

1.3 辅助检查

CT检查为首选的重要方法, 可清楚地显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血肿的形态、是否破入脑室及血肿周围有无低密度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亦可行MRI或MRA检查, 对发现结构异常, 明确脑出血的原因很有帮助, 对检查脑干和小脑出血和监测脑出血的演变过程优于CT扫描, 但对急性期脑出血诊断不及CT.

1.4 诊断

中老年人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中突然发病, 迅速出现中枢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及定位体征, 如头痛、呕吐、失语、偏瘫、意识障碍、抽搐、瞳孔变化等, 结合颅脑CT检查, 可明确诊断。

1.5 治疗

(1) 一般治疗:如卧床休息、心电监护等。 (2) 止血:超早期止血, 于发病4 h内开始使用止血药。 (3) 降颅压:首选甘露醇, 期间加用速尿或甘油果糖, 可增加甘露醇脱水效果, 一般是3 d~5 d, 2例患者使用时间达3周。 (4) 调整血压:血压<180/105 mm Hg, 暂不降压, 血压≥220/120 mm Hg, 或收缩压<90 mm Hg, 及时调整血压。 (5) 颅脑低温疗法3 d~7 d, 温度为32~35℃. (6) 防治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呼吸道感染、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等。 (7) 手术治疗:适应证a) 基底节区出血>30 m L;b) 丘脑出血>15 m L;c) 小脑出血>10 m L;d) 脑叶出血>50 m L;e) 重度脑室出血。意识完全清楚或已深度昏迷者不宜手术。我科应用钻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20例, 全部存活。反复行腰椎穿刺术、脑脊液置换术。 (8) 心理疏导。 (9) 康复训练:病情稳定48 h~72 h后, 开始康复治疗。

2 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治疗1个月后患者症状、体征与入院时对比: (1) 治愈50例 (占25%) , 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 生活自理。 (2) 显效120例 (占60%) , 主要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 患肢肌力提高2级以上。 (3) 好转10例 (占5%) , 患肢肌力提高1级以上, 或者偏瘫、失语症状好转. (4) 死亡20例占10%.

3 讨论

通过对本组资料的回顾分析, 脑出血主要病因为高血压占70%, 另外为高脂血症、低脂血症、脑血管淀粉样变、口服抗凝药、2型糖尿病。低脂血症较高脂血症发病率高。老年人脑血管淀粉样变为脑出血独立的高发因素。脑出血男性多于女性, 与男性吸烟等不良嗜好有关。中老年人合并2型糖尿病血糖>16.8 mmol/L, 血压≥220/120 mm Hg, 病情重、预后差。脑出血有年轻化倾向。因此, 在临床上应对中老年人进行基础病治疗, 对年轻人进行亚健康状态下的一级预防, 如改善生活方式:不吸烟、少饮酒、适量运动等。

脑出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篇7

1临床资料

本院自2004-2008年共收治脑出血患者32例, 其中男20例, 女12例, 年龄最大者为75岁, 最小者42岁。均有高血压史, 病程最长者达20年, 最短者为2年。入院时已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者为16例, 进入深昏迷者为10例, 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者为6例。

2病情观察

2.1 神志、瞳孔的观察

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初期不一定有明显的神志改变, 但病情发展常很迅速, 可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出现意识障碍。通过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瞳孔的变化, 可判断出血的部位及出血量, 并可判断是否发生脑疝及其形成的部位。当瞳孔发生变化, 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并伴随疾病的加重。如瞳孔突然变大并伴随有进一步意识障碍, 出现颈强直以及剧烈的头痛、呕吐提示有脑疝形成, 并迅速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2.2 对生命体征的观察

脑出血患者大多数处于昏迷状态, 护士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要经常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等。若同时伴有脉搏呼吸减慢, 说明脑干受损;若脉搏时快时慢, 表示脑干代偿功能差;若两侧瞳孔不等大, 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提示即将发生脑疝。呼吸频率及节律的观察也极为重要。

2.3 其他临床症状的观察

如头痛、呕吐、呃逆呼吸道分泌物的观察及四肢活动及语言障碍的观察等。脑出血患者常常突然发病, 其症状有头痛、呕吐、偏瘫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头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 程度和伴随症状。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头疼, 多于夜间加重, 护理人员应经常巡视病房,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脑出血患者由于出血发生的部位不同, 可引起行动障碍, 肢体障碍和语言障碍, 内束出血可引起偏瘫, 口角歪斜, 小脑半球出血, 可出现颈强直和一侧肢体共济失调, 脑桥出血可引起四肢瘫痪、强直等。

3护理体会

3.1 改善脑缺氧, 保护脑细胞

脑出血患者要及时吸氧, 必要时头部置冰袋, 以48~72 h为宜, 抬高头部15~26°角, 稍后仰, 以防止局部受压引起脑水肿。减轻脑的耗氧量, 保护脑细胞。对于昏迷患者应保持安静, 绝对卧床休息4周以上, 避免搬动, 切忌颠簸, 以免出血加重, 还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出呼吸道及气管内的分泌物, 防止吸入性肺炎。

3.2 控制液体的输入量及饮食

脑出血患者在利用脱水剂时, 速度要迅速, 以保持体内高渗脱水作用。对于有心功能不全者除脱水剂外需要控制速度。以40~60滴/min为宜, 每日液体总量超过2000 ml为宜, 并随时观察和记出入量。

对于昏迷患者, 要在发病24 h以后进行鼻饲, 给予流质饮食。插胃管时动作要轻柔, 以免刺激患者挣扎而导致再次出血。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500 ml, 速度不宜过快, 同时要观察呕吐物及排泄物, 、注意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3.3 并发症的预防

脑出血的患者要长期卧床, 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护士要经常帮助患者翻身、按摩, 床铺要保持平整、清洁、干燥。翻身时要将患者抬离床面, 不要拖、拉, 以免皮肤擦伤, 防止发生褥疮。还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避免引起肺不张, 改善呼吸功能, 每日进行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 预防口腔细菌感染。

4加强肢体功能训练及语言训练

脑出血患者在恢复期间的护理极为重要。护士应帮助患者肢体按摩并置于功能位置。各关节部位需要垫棉垫防止关节僵直, 以防关节变形及肌肉萎缩。对于不能下床的患者, 要协助行走锻炼, 以加强肢体功能的恢复。对于失语的患者, 要惊醒必要的语言训练。同时恢复期的患者要进行心理护理, 安慰和鼓励患者树立信心, 避免情绪激动, 保持乐观的心态。

脑出血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本组152例,其中男97例,女55例,年龄在38-82岁。发病诱因为:动态发病137例,静态发病11例,原因不详者4例。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101例、肢体瘫痪111例,意识障碍及昏迷97例,经过治疗后痊愈56例,好转37例,死亡59例,治愈好转率61%,死亡率39%。

2 病情观察

脑出血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为脑疝,脑疝的前驱症状为头痛剧烈、呕吐频繁、烦躁不安和意识迟钝、嗜睡、血压急骤升高,患侧瞳孔先是短暂缩小,继之进行性散大,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病变对侧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面、舌及肢体瘫痪;脑疝晚期患者深度昏迷,双侧瞳孔极度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伴有生命体征严重紊乱。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及瞳孔变化,是早期发现脑疝形成以便及时抢救治疗的重要指标。通过呼唤病人姓名、问话,看其回答情况,对疼痛刺激(针刺、压眶反应等)的防御反应分清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等不同意降识碍程度。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常为出血量少,病情较轻;双侧瞳孔大小不等,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固定,提示有颅内压增高、脑疝的发生,需进行紧急抢救。另外脑出血患者者易出现躁动,既有可能是神清的表现,也有可能是病情恶化的先兆。患者出现清醒到躁动不安、嗜睡、昏迷、血压升高等症状,伴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性质、颜色、量)一般都提示可能有用脑疝形成,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另外也有因尿潴留体位不适而引起的躁动,我们通过解除尿潴留,变换体位,病人安静了。本组病例观察发现脑疝形成59例,通过及时进行抢救存活28例,死亡31例。

3 护理

包括急性期护理中主要防止再出血和预防并发症和恢复期护理。

3.1 防止再出血

3.1.1 心理护理

脑出血患者临床表现常有头痛、呕吐,有些伴有失语、肢体瘫痪等,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加之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很容易产生急躁、忧虑和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给予患者热情的关怀、安慰和鼓励,了解患者病情及思想情况,详细介绍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稳定病人情绪,使之配合治疗,从而安全渡过危险期。

3.1.2 绝对卧床休息

脑出血患者不宜长途运送,不宜搬动,应绝地卧床休息至少四周,在翻身时保持头部平稳,过早活动可引起出血。对于意识清醒不愿在病房内进行大小便患者,护士应耐心做好解释,锻炼其养成卧床大小便的习惯,严禁下床大小便,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本组有一例患者因不愿在病床上大便擅自上厕所致再出血脑疝形成的教训。3.1.3避免情绪激动脑出血患者必须避免过度紧张或兴奋、气愤、恐惧等情绪的变化。对此我们加强对陪护人员的管理,共同做好病人思想工作,保持病室安静,严禁向患者叙述容易引起激动忧伤和恐惧改变而诱发再出血,本组因情绪激动而诱发脑出血有27例。

3.1.4 防止便秘

患者长期卧床由于肠嚅动减慢,常有便秘的现象,故应食用带纤维食物和多吃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泻药,以防用力大便再次出血。

3.2 预防并发症

脑出血患者因长期卧床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对神志不清者应使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根后坠及痰液阻塞呼吸道,必要时吸痰、吸氧,做好口腔护理,对预防呼吸道感染促进复苏有重要的意义;翻身拍背2-3h1次,翻身时避免头部震动;拍背时由下而上拍,每次2-3min,反复拍背能避免分必物淤积于上下呼吸道,有利于分泌物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经常按摩局部受压部位,及时清洗更换污湿的床铺及衣服,保持床单平整、清洁、避免褥疮发生;对伴有大小便失禁不住的病人,使用留置导尿者,防止细菌逆行感染,用温开水擦洗会阴部1-2次/日,保持皮肤清洁卫生,使病人舒适,同时,应定时放出尿液,训练膀胱功能。

3.3 饮食护理

脑出血患者应高热量、高蛋白质、低脂肪饮食为主,如豆浆、牛奶、鸡汤等,保证营养,可增强机体抵抗力。对神志不清或吞咽困难者,应在发病后72h后插胃管开始鼻饲,每天注入足够的水份和富于营养的流质或软食。尽量不用吸管,鼓励病人咳嗽与深呼吸,在为病人喂食或进液时,要注意观察,不宜过快、过多,以免引起呕吐、呛咳,甚至窒息。必要时备吸引器。

3.4 用药注意事项

严格遵医嘱执行。对神志清楚者给予适量的止痛剂和镇静剂,以减轻头痛或躁动,要特别注意意识状态的的改变,防止入睡后发生脑疝。用甘露醇等脱水剂降颅内压时应按时按量给药,注意快速静脉输入(250ml应在20-30min输入),保证药效,记录24h出入量,防止摄入过多的液体造成脑水肿,同时应注意防止电解质紊乱。

3.5 恢复期护理

脑出血患者在ICU的观察及护理 篇9

关键词:脑出血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78-02

脑出血(intracerbral hemorrhage,ICH)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临床上分为损伤性和非损伤性两大类,非损伤性又称原发性脑出血。它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高血压伴小脑内小动脉病变,当血压骤然升高时破裂出血,长期嗜酒是脑出血的潜在危险因素。该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并发症高的特点,尽管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多数人保住了生命,但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1]。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ICH患者39例,均经头颅CT确诊,无外科手术指征或家属要求保守治疗的。出血量最少8ml,最多20ml。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39例患者中,男25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56.4岁;女14例,年龄26-84岁,平均年龄59.07岁。有高血压病史28例,有长期抽烟酗酒10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18例。

1.2 护理方法。ICH患者住进ICU病情都是比较严重的,而且还有其他疾病并存及并发症的发生。采取方法保持病房安静,绝对卧床休息,严格观察神志、瞳孔、血压情况,以及时了解病情进展,为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用冰帽冰毯控制体温,有效防止脑水肿。

2 结果

39例患者都得到有效治疗和护理,21例病情控制稳定,转出其他科继续治疗。11例患者因经济方面放弃治疗回家。7例患者因病情变化快,经抢救无效死亡。

3 观察及护理

3.1 一般护理。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头偏向健侧,以减轻脑水肿,也可防止舌后坠堵塞气道,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自然流出,保持气道顺畅。保持病房安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ICU各种仪器较多,刺激的报警声不断,也会影响患者休息。患者有躁动不安或情绪激动,予加床栏保护,必要时用约束带约束。躁动厉害的,适当镇静处理。做好口腔护理,1~2次/天,气管切开或者上呼吸机的病人,Q6h口腔护理。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定时翻身、拍背,翻身时至少要三四个护士一起协助完成,特别是头部有多条脑室引流管的病人。

3.2 生命体征监测。注意观察病人神志、瞳孔、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CVP及尿量情况,每30min~1h记录1次。使用脱水降颅压药物时注意监测尿量及水电解质变化,防止肾功能损害及低钾低钠的发生。若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减慢、一侧瞳孔散大,并伴有呕吐,则为颅内压升高的表现,应密切注意神志,瞳孔的变化,并立即报告医生,作脱水降颅压的处理,以防发生脑疝。如血压急剧下降,则提示病人预后不好,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3.3 管道的观察及护理。ICH患者住院ICU常规有中心静脉导管、胃管、尿管,甚至有2~4条脑室引流管。定时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口有无红肿,渗液及敷料黏贴情况。有吞咽困难及昏迷病人,无消化系统症状,胃管内恒速滴入能全力,滴入时床头摇高30°~45°;滴入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呛咳、返流,定时检查胃残余量。留置尿管过程中,注意尿的颜色,量,性质,使用20%甘露醇时偶尔会有血尿的出现。有留置脑室引流管的病人,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受压、扭曲、折叠,防止阻塞。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并做好记录。一般术后引流液初为红色,之后淡红色、黄色。术后应将引流袋挂高,应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不可随便调整引流袋的高度[2]。尤其在擦浴、翻身、技术操作后,须重新调整高度。神志清楚的病人,观察有无头痛头晕,呕吐等颅内压增高情况。在使用亚低温治疗仪时,温度控制在30°~35°,可降低发热对脑组织的损害,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改善脑部缺血缺氧,降低脑死亡率,改善其预后。注意观察体温、心率及有无畏寒寒战变化。定时翻身,观察背部及受压皮肤有无苍白和青紫等情况。

3.4 用药的观察及护理。20%甘露醇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降低颅内压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提高血浆渗透性,使脑组织中的水分迅速转移到血液中,经肾脏排出。其优点是起效快,脱水效果好。常规用量为20%甘露醇125mlQ6~8h一次,在15~30min内快速静滴完。并于呋塞米交替使用。在静滴时注意观察速度,穿刺口有无红肿,药液有无外渗等情况,必要时做好标识。当病人收縮压高于200mmHg或舒张压高于110mmHg时,根据医嘱给予降压药处理。并加强血压的监测。ICH患者常用止血药是6-氨基己酸加入5%GS240ml静滴治疗,而且是Q12h维持治疗。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3.5 心理护理。由于ICH是突然发生的,病人及家属均无思想准备,并且经积极治疗后恢复又较缓慢,部分病人反应迟钝,不能言语或言语不清,肢体活动欠佳,自觉对家庭和社会是一种负担,产生自卑感,情绪低落,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甚至绝望,拒绝治疗和护理。而且突然发病时比较严重,一住院就在ICU,无家属陪伴,身边不时传来抢救声,仪器滴滴声。此时,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护理人员在护理和照顾病人时,要细心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利用一切机会与病人交谈,用自己的言语、行为和表情去影响并改变病人的错误认识,给病人鼓励和支持,减少不必要的担心和恐惧。

4 讨论

ICH患者起病突然,发病前常无自主症状,一发病就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病情发展至高峰。护士对病情观察判断,各种管道的护理都至关重要。在家属探索期间,与家属沟通,做好心理疏导,共同为病人早日康复努力。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33-2435

脑出血急性期脱水治疗临床观察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62例均经神经系统检查及头颅CT扫描证实为脑出血, 多数患高血压病, 出血量为10~50ml (<10ml或>50ml未列入本研究) , 入院时即测定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并记录24小时尿量。随机分为两组: (1) 甘油果糖与速尿 (治疗) 组31例:男18例, 女13例, 年龄40~83 (平均61.5) 岁, 发病至入院时间3~48 (平均26) 小时;出血部位:基底节16例, 脑叶8例, 丘脑5例, 破入脑室2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度8例, 中度16例, 轻度7例, 出血量平均为29.44±8.52m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34±7.91。 (2) 甘露醇与速尿 (对照) 组31例:男15例, 女16例, 年龄48~73 (平均60.5) 岁;出血部位:基底节14例, 脑叶9例, 丘脑7例, 破入脑室1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度7例, 中度18例, 轻度6例, 出血量平均为28.61±11.43m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2.93±9.24。两组在性别、年龄、平均出血量、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在营养脑细胞, 稳定血压,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基础上, 依据脑水肿严重程度分别治疗:治疗组:重度者予甘油果糖250ml (t1/2为12小时) 及生理盐水20ml加速尿20mg, q12h;中轻度者甘油果糖250ml及生理盐水20ml加速尿20mg, 每日一次, 随脑水肿减轻逐渐减少使用次数, 先停用速尿, 后停用甘油果糖, 观察时间10天。对照组:重度者甘露醇 (t1/2为8小时) 静脉滴注20%甘露醇125ml加速尿20mg, q8h;中轻度者用20%甘露醇125ml加速尿20mg, 每12小时静脉滴注1次, 观察时间10天。

1.3 疗效判断

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法 (0~45分) 并结合患者生活状态评定。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分为: (1) 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 病残程度0级; (2) 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 病残程度1~3级; (3) 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 病残程度为4~5级; (4) 无变化或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或有增加, 病残程度为6~7级; (5) 死亡。并且两组在治疗后检查肾功能及血糖。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神经系统功能评分

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 (P<0.05和P<0.01, 见表1、2) 。

2.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为80.65%, 对照组83.87%, 两组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3。

2.3 两组对肾功能损害及血糖影响

见表4。治疗组甘油果糖加速尿注射液导致肾功能损害及血糖升高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和P<0.0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脑出血后有效控制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是挽救患者生命和改善神经功能的关键, 但对脱水剂应用的剂量、疗程时机、副作用、药物的选择一直有争议。脑出血后脑水肿3~5天后逐渐消退, 可持续2~3周或更长。

甘露醇降颅内压速度快, 幅度大, 长期以来是强而有效的降低颅内压药物, 但其导致肾损害的作用是不可避免的[3]。甘露醇在体内不被吸收, 90%以上以原型经肾脏排泄, 因用量大、时间长、输注速度快, 可引起肾小管渗透压上升过高, 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肾组织水肿、肾小管受压闭塞或肾小管阻塞, 从而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从表2可见) 。同时, 表2示使用甘露醇加速尿第5天及第10天对血糖影响明显增加, 且持续增高, 临床上根据葡萄糖与胰岛素以1g∶ (4~6) U的比例控制血糖, 但效果不明显。脑血管病及颅脑损伤病人常合并血糖增高, 而高血糖可加重脑组织缺血性损伤。当脑缺血缺氧时, 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加速, 乳酸生成增加, 堆积导致细胞酸中毒, 加速神经元死亡。高血糖还可引起血管扩张, 使缺血区再灌注, 加重脑水肿。对上述病人用甘露醇降颅压, 液体量补充不足易产生脱水现象, 加重脑缺血。

甘油果糖有以下优点: (1) 甘油果糖的渗透压是人体血浆的7倍, 经静脉输液后能提高血浆渗透压, 在血浆和脑之间形成渗透压梯度, 使水从脑转移向血浆, 从而使脑组织脱水, 并使脑脊液的产生减少, 降低颅内压, 消除脑水肿。甘油果糖进入体内参与代谢, 产生水和CO2, 同时每500ml可提供320大卡的热量。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氧化成磷酸化基质, 是参与脑代谢的唯一热量源[4], 增强脑细胞活力, 使脑代谢改善[5]。同时甘油果糖能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 改善微循环[6], 增加脑血流量及供氧量, 但不增加脑血容量; (2) 其中的果糖为单糖, 不增加血液中血糖量, 还有抗酮体作用, 对非急性颅内压高的患者血糖影响很小, 不发生电解质紊乱; (3) 对肾脏影响小, 肾功能损害不明显, 使用安全; (4) 在脑细胞内浓度较低, 不易出现反跳。甘油果糖加用速尿增强快降ICP效果, 由于速尿能降低肾血管阻力, 增加肾血流量, 并使血液从肾髓质向皮质分布, 但不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因此即使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肾小球滤过率低下, 速尿仍然可以显示利尿消肿的作用, 且两者联合使用可起到缓慢降压的效果。

综上所述, 甘油果糖加速尿在脑出血急性期脱水治疗中与甘露醇加速尿的疗效作用都是肯定的, 但从长远看, 甘油果糖加速尿对肾功能损害及血糖影响甚小, 故甘油果糖与速尿联合运用在降低颅压、减轻脑水肿的治疗中应作为首选。

参考文献

[1]朱明德.现代治疗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942.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5年) [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7, 17 (5) :313.

[3]陈铁军, 韩家灿, 罗键, 等.甘露醇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89, 2:130.

[4]Mark Land HB, A crew.Intersive care in acute stroke[J].CerebrovasDis, 1997, (Suppl 3) :18.

[5]杨树源, 岳勇, 李庆彬, 等.甘油果糖注射液降低颅内压的临床观察[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4, 10 (5) :272.

上一篇:下肢多发性骨折下一篇:科技新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