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研究

2024-08-11

观察研究(精选12篇)

观察研究 篇1

豆薯 (Pachyrrhizus erosus (L.) Urban) , 别名地瓜、土瓜、凉瓜、凉薯、葛瓜、葛薯、土萝卜、草瓜茹、沙葛、地萝卜、新罗葛等。属豆科 (Leguminosae) 豆薯属 (Pachyrrhizus Rich.) 中能形成块根的栽培种,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1,2,3]。夏秋开白色或淡紫色或白带紫色花。豆薯块根含碳水化合物及矿物质, 可作蔬菜、饮料、蜜饯、淀粉等加工, 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之功效;适于热病烦渴、酒醉心烦等。种子具有抗植物病毒活性的蛋白质, 可提取生物杀虫剂和抗肿瘤蛋白等[4,5,6]。近年来, 对豆薯栽培技术及品种选育进行研究, 但对豆薯花器结构、开花习性, 以及杂交技术的观察研究无或甚少报道。为此, 进行了豆薯、开花习性观察研究, 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豆薯品种为余庆地瓜1号、牧马山地瓜及性状趋于稳定的自选豆薯品系YQDS07-2、YQDS07-4、YQDS07-5、YQDS2011。

1.2 试验方法

在豆薯种子生产区, 按《余庆地瓜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种植、管理豆薯材料。于豆薯花序形成期至终花期系统观察花序形成部位、蕾发育进程、花序长度和每花序花簇数。根据花蕾外形的明显变化划分花蕾发育时期。开花习性的观察, 以豆薯花旗瓣垂直翼瓣为开花标准。开花期调查各品种 (系) 花序在主蔓的节间位置;定株观察品种各部位的开花情况和始花至终花逐日开花量;在盛花期调查一天中不同时间的开花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 (系) 花序发生情况

2.1.1 花序形成部位。

豆薯花序着生在主茎和分枝的叶腋上, 在主蔓的8~18节上形成花序, 不同品种 (系) 第1花序着生部位 (节间) 稍有差别, 但均以10~17节形成花序的最多 (表1、图1) 。表明豆薯在8叶以后进入营养生长 (块根膨大) 和生殖生长 (开花结荚) 共同生长阶段。

2.1.2 花序及长度。

豆薯花序为总状花序 (图1) , 随着小花的次第开放, 花轴逐渐增长。不同品种 (系) 花序长度差别较大, 一般为35~110 cm, 最长可达128 cm;在水、肥、光等满足条件下, 同一品种 (系) 其花序长度相差接近2/3 (表2) 。

2.1.3花序花簇数。

小花簇生在花序轴上, 花梗不明显, 结荚或花脱落后形成节瘤 (图2) , 排列在一个不分枝且较长的花轴上, 花轴能继续增长。每个花序上通常着生10~27簇, 平均16.7~22.2簇 (表3) , 调查最高可达44簇, 每节有1~8朵花, 但一般只有1~5朵小花能结实, 肥水条件满足下, 每个花序可结实14~20荚。

2.2 豆薯花蕾发育时期的划分

根据定花观察的结果, 把豆薯开花的过程划分为6个时期 (图3) 。闭萼期:肉眼可见花蕾包埋在花萼中, 花萼紧闭, 有茸毛, 从外表上看, 花冠完全被萼片覆盖。花蕾长0.3~0.7 cm (图3a) 。露瓣期:可见刚露出萼片花冠白色或紫色点, 花蕾长度0.7~0.9 cm (图3 b) 。半伸期:花冠伸长至整个花冠的1/2长, 伸出最大萼片0.5~0.7 cm, 前端刚好宽于基部, 顶端呈刀形且尖端微上翘, 白色或紫褐色, 闭合, 花丝未伸长至柱头, 花药淡黄色。此期是去雄杂交的最佳时期 (图3 c) 。始开期:花冠 (旗瓣) 基部分开0.2~0.3 cm, 花蕾长度1.0~1.2 cm, 达到最大值;花丝伸长, 花药至柱头, 橘黄色, 散粉 (图3 d) 。花瓣半开期:旗瓣张开接近平展, 翼瓣从张开 (图3e) 。花瓣大开期:旗瓣大张开上卷大于90°, 主脉嫩绿色或紫色, 花冠白色、紫色或白间紫色并有爪纹;可明显见到翼瓣, 白色或紫色, 并见到龙骨瓣弯曲包住雌雄蕊和柱头;花药破裂 (图3 f) 。整个花朵所占空间:长×高×宽为2.3 cm×2.2cm×1.7 cm。从闭萼期至花瓣大开期需5 d左右。闭萼期花蕾发育较慢, 需2 d左右。露瓣期至半伸期发育明显加快, 仅需1 d左右, 半伸期至花瓣大开期经历18~20 h。

2.3 豆薯开花顺序与开花时间

2.3.1 开花顺序。

观察豆薯开花结果表明, 整株开花从节间下部花序向上次递开放, 但花序间不同簇上的花则可同时开放。每个花序的开花顺序亦也从下向上开放, 而邻近簇上的花有同期开放 (表4) 。

注:a为闭萼期;b为露瓣期;c为半伸期;d为始开期;e为半开期;f为大开期。

2.3.2 开花时间。

在初花期观察:豆薯开花时段主要集中在9:00前。在8:00前开花的占61.29%, 8:00—9:00占27.42%, 9:00—10:00开花的只占11.29%。也就是说近9成的花在9:00前开放 (表4) 。

注:8:00温度为29℃, 湿度为72%;9:00温度为33℃, 湿度为65%;10:00温度为33.5℃, 湿度为64%。

在盛花期选定10株连续观察3 d发现:在8:00前开花的占78.79%, 8:00—9:00开花的占13.0%, 9:00—10:00开花的占8.19%, 10:00—11:00基本不开花, 与初花期开花结果类似 (表5) 。

2.3.3 群体开花数量。

观察连续种植的10株豆薯上部 (倒数第1节和第2节) 、中部 (倒数第3节和第4节) 和下部花序一天的开花数量, 结果表明:豆薯群体上部、中部开花量分别在8:00、9:00最多, 分别占总开花数量的42.75%和44.13%, 即在9:00前86.88%的花朵已开花 (表6) 。在9:00前, 中上部的开花数量占总开花数量的73.10%, 与结荚数量相关联。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豆薯因品种而异, 从主蔓第8~10叶腋间有花序长出, 说明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因此, 在栽培管理上应针对收获产品目的 (商品块根或种子) , 准备进行植株调整———打顶、抹芽工作。豆薯花轴在肥、水、光等影响因子满足的条件下, 可以继续伸长。栽培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其条件是提高结荚率、获取种子高产的途径之一。豆薯为自花授粉作物, 通过观察, 在每天10:00开花之前已授粉。在花冠伸长至整个花冠的1/2长即半伸期, 花丝伸长、但花药尝未抵达弯曲的柱头, 也未破裂。因此, 认为此时是去雄进行杂交的最佳时期, 时间以16:00—18:00为宜。豆薯开花能否达到花冠大开期, 可能与温度、湿度有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范围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分析。温度、湿度还可能影响花药的散粉与存活时间, 也有待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南京农学院, 华南农学院.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8.

[2]蒋陵秋, 丁帮展, 金文林.小豆开花结荚习性观察[J].江苏农学报, 1986, 2 (2) :41-44.

[3]张连平.豆薯高产栽培技术[J].蔬菜, 2011 (7) :23-24.

[4]陈忠文, 文西强, 母秋容.光照对豆薯生长的影响研究[J].长江蔬菜, 2009 (18) :50-52.

[5]杨文慧, 赵兵, 高昂, 等.豆薯药学研究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33) :20391-20392.

[6]李有志, 魏孝义, 徐汉虹, 等.豆薯种子中的杀虫成分及其毒力测定[J].昆虫学报, 2009, 52 (5) :514-521.

观察研究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游戏是儿童自发自主的活动,游戏是儿童的权利,因此在游戏中儿童是主人,教师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新课程要求幼儿教育以幼儿为本。因此怎样学会观察游戏、分析观察结果成了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在活动中,观察是教师了解、掌握幼儿的兴趣热点、思维点、学习方式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教师对教育活动成功反思的基础。为教师成功反思,改进游戏的计划、组织与指导提供了生动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则是教师进行反思的手段。

目前,广大的幼儿教师已认识到对幼儿游戏观察的重要性。教师在游戏中如何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基本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影响了教师基本技能的应用,影响了观察的质量。存在的不足有:office:office" /&(一)(一)观察与记录的盲目性。

观察是一种带有主观目的的客观信息集中。作为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需要通过观察来了解认识幼儿。这种观察不是日常生活中随意的见闻积累,是以幼儿为对象的,根据一定目的进行相应角度的观察。在观察中,教师往往不明确我今天要观察什么,而是看到什么记什么。这是教师对于游戏的观察缺乏一个整体的把握。例如在区域活动的观察记录中,我们往往对各个活动区进行一个简单而又笼统的描述性记录:“娃娃家里,××是爸爸,××是妈妈,他们抱着娃娃去商店买东西„„商店里××和××是营业员,他们在整理货架上的商品„„”如此对每一活动区都做一个笼统概括的描述。结果虽然记录的资料很多,但真正能为教师提供指导性价值的内容却少之又少。

(二)、(二)观察与指导的矛盾性。

造成这一矛盾的是教师和幼儿都习惯了教师在活动中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孩子习惯了教师的询问、指导和评价。教师也习惯了这样一个工作流程,游戏中指导花的时间多,观察记录的时间少,这种现象尤其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比较多见。另一个原因是教师介入游戏指导的时机难以把握。

(三)、(三)集体观察与个别观察的矛盾性

首先目前幼儿园班级内人数偏多,再者有些自主性游戏不论是内容还是活动范围都比较广。教师为了能了解每个孩子的活动情况就会忙于巡视,被动、琐碎的去观察,无法对某个孩子的发展有深入细致的了解。

(四)、观察结果与分析脱节。

观察记录为教师反思提供了生动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是成功反思的基础。为教师开展新的游戏活动和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据。但在实际分析观察结果时,教师容易带有主观的色彩。例如在观察分析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句子:“某某小朋友今天又打人,具有攻击性行为。教师简单的给幼儿贴上了标签,没有结合观察内容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深层分析。

二、解决矛盾的途径

教师在游戏中如何观察,观察什么,反映了教师的基本技能。会观察的教师在游戏中看到幼儿的游戏行为与发展的关系,能够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思考,并能及时将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与分析。这样不仅了解了孩子,也提高了自己。(一)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减少观察的盲目性

问题和目标是我们观察的出发点。观察肯定要思考,要带着问题,想达到什么目标才能去观察。不同的观察形式,教师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

1、有意识的观察时,教师事先根据观察目的预设问题。

观察时教师有意识的把感知和注意力引向某一结果和行为方式,选择重要情景进行观察,避免观察过程的片面性和一般性。例如,在观察孩子玩自带玩具的游戏中,我们通过预设问题,来观察幼儿的表现,根据幼儿的表现,教师确定执导的时间及对策。

幼儿自带玩具活动观察

预设问题

幼儿行为表现

1、幼儿能单独寻找游戏机会吗? 能

不能

2、幼儿一个人怎么玩? 长时间玩? 短时间玩或只看一下

容易分心很快中断活动

3、能和幼儿轮流玩吗? 能交换具? 轮流玩? 一个接一个地玩?

4、能主动叫小朋友和他一起玩吗? 通过展示玩具? 通过提问和要求? 开始和别人一起玩吗?

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研究 篇3

观察,从数学上来说,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与形的特点进行一番直觉上的认识。数学解题虽然与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不同,但也需要透过现象去认识本质,需要抓住问题中数与形的特点,找出内在的联系与规律。观察能力不强的学生,审题时看不清题意,解题时找不到突破口,学习概念时不能掌握实质,对题型套题型,想到的是老师有没有讲过,因而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可见,要想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就得训练自己善于观察。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在培养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传授给学生观察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化被动观察为主动观察,由盲目观察变为有目的、有选择、有针对性的观察,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观察的目的性、客观性、全面性、准确性和深刻性的目的。观察方法可按照观察途径划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1 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指对对象的实物直观、模型直观、语言直观加以主动地感性认识的活动。

解决数学问题总是始于直接观察,即通过审题,弄清题目条件与结论,明确题目要求,从而了解题目的基本结构,在头脑中建立起题目的模式,并进一步观察题目,其条件和结论有什么特点,涉及什么概念、定理和题型,还可以挖掘什么隐含条件,条件和结论有何联系和区别,题型有何规律,能否实现课题的类化,并在解题中不断观察,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还需解决的问题,哪些条件还未起用,如何启用解决。

1.1 整体规律与局部特点的交错观察法

例:某林场原有森林木材存量为a,木材以每年25%的增长率生长。而每年冬天要砍伐的木材量为x,为了使经过20年木材翻两番,求每年砍伐量的最大值。

8 结语

在教育教学上要培养数学观察能力,首先要注意使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直观渗透及对比、类化、识图、实践等方法,使学生直观认识到观察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在实践与解题中的简便快捷等特性,并从中产生兴趣,从而化被动为主动,积极进行观察和积累,从中得益。其次,要注意观察目的性的培养,只有在每一次观察及能力培养训练中让学生带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有意识、有选择地搜寻所要探求的知识点、特征和规律等,才能使其观察能力得以提高,观察经验得以积累,避免盲目观察。第三,培养中应注意指导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思想及观察内容,使学生带着明确的思想,掌握正确的方法,有针对性、有选择地观察搜集信息,从而在实践中得以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第四,观察类型的设置应考虑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在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难度和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长期训练,逐步提高,加强自信,保持自始自终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这一方面得到主动提高。第五,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平时的观察经验、心得,使观察能力与其他能力的纵横沟通,从而增强解决问题能力并提高观察能力的全面性与精确性。第六,通过长期的观察训练,最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形成观察思维品质。

同侪课堂观察评价研究 篇4

同侪课堂观察评价作为教师自我评价以及学生评价之外的另一种评价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大量研究显示:多数学校还是以学生评价作为首选可靠的评价方式,但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准确地界定教学知识与实际操作准则之间的关系,同侪课堂观察评价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同侪之间可以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材料、学生工作的评价、教师自身的评价方式以及教师对于道德准则的契合度等多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具体且细致地评价。同侪之间衡量有效教学的十个准则是指:熟练掌握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内容、课程的组织、适当的课程目标、教材、具体教学内容的评价策略与方法、教师对教学的投入和对学生学习上的关心、学生的学习结果、学校各部门的支持程度。[1]

同侪课堂评价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价者的阵容

评价者的阵容参数将会决定评价者的专业程度以及对评价过程的投入。如果评价阵容比较小,即每一场评价不能有多位评价者,就会影响结果的公正性。评价者可以是人事部或是组织委员会的成员、与项目有关的所有人、部门领导甚至是学生。

在许多学校中,部门管理者必须作为课堂评价中的一员。尽管这看似是合理的,可是一旦管理者被纳入评价阵容,评价的主导权便无形地掌握在了管理者手中。较好的评价阵容是由两到三位评价者构成,确保至少包含一名本领域的专家,其余的评价者可以在学科领域范围之外,几位评价者协商后的结果便是合理的。

在多数情况下,一位评价者是不具备说服力的。一位评价者并不能把控全局,也不能与他人进行商讨,因此评价的主观性比较强。针对人数较多的班级,三位评价者最为合适;而人数较少或中等的班级,三位评价者就会影响课堂的活跃程度。实际上,一堂课出现三位评价者是比较困难的。出于现实因素的考虑,两位评价者算是折中的结果。

2. 评价者的培训

不管是形成性评价还是总结性评价,评价者的培训都必不可少,任何层级(学校、学院、部门)都需要培训。培训的内容有:有效教学的界定、课堂观察技巧、使用评价表格、随堂记录(课堂进度、师生的表现、时间的把握)、建设性意见、课堂评价一致性的达成、撰写评价报告总结。

因为培训需要参与者投入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学校应该采取奖励的措施提高培训者的积极性。这些奖励包括:休假、颁发部门服务奖章、额外的津贴、旅游补助。

培训的时间同样需要按比例分配,每一次训练通常在2h左右。而一次课堂评价的全过程需要4h。包括:评价前的会议(30min)、评估课程材料(30min)、课堂观察(75min)、准备评价报告以及多位评价者之间的讨论(60min)、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课后讨论(45min)。培训的形式就像一个简单的研讨会或者是部门会议,成员们可以通过观看录像,对播放的内容进行讨论。在培训过程中,培训中心也会向各成员发放培训指南供他们培训之后回顾。

3. 评价的频数以及所选择的课程

如今,多数学校增加了课堂评价的频数,一个学期会对同一门课程安排两次评价。多次的课堂评价是有好处的。因为一场评价的偶然性比较大,被评价者的情绪、学生的情绪、被评价者的教学方法或是教学环境等外界因素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如同测验一样,次数越多,样本越具有代表性。

同侪课堂观察评价中,课程也是评价中的重要因素。课程面对的对象包括:评价者、被评价者、管理层。管理层不能忽略实际情况轻易选择课程,被评价者也不能只选择自己擅长的某一方面作为教学能力的展现。为了体现公平性,课程的选择要听取各方意见。此外,课程的难易程度也需要商讨,将难度系数控制在适中的程度,既在学生能接受的范围内,又能让教师施展教学技巧。

4. 课堂评价的长度

课堂评价的长度有以下几种:整节课;一堂课的部分;课前5~10 min与课后5~10 min并观察这两段时间产生的变化。在这些情况中,最适宜的观察时间为50min,其中要包含课前几分钟与课后几分钟观察。

如果评价者在教学行为开始后进入课堂,会影响被评教师的情绪以及整堂课的氛围,特别是在未通知被评教师的情况之下。此外,评价者还会错过课堂主题的介绍并无法感受课堂开始奠定的基调。在课堂开展小组活动过程中,评价者的离席同样会影响被评教师的表现。虽然小组活动展现的是学生的风采,但是教师的角色同样重要。评价者应该通过小组活动分析被评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

5. 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在评价前的讨论

在课堂评价开始前,所有的评价者必须召开临时会议。会议内容也会因为评价是否事先通知而不同。如果已通知被评价者,那么正式评价的日期将会在提前会议中确定,会议的重点是确立教学内容。事先通知的课堂评价会议需要讨论的内容如下:

(1)被评价教师的课堂目标以及完成这些目标采取的教学方法,学生群体的情况,被评价教师如何追踪及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与课程相关的材料,包括教学设计、测试、评估标准、实验仪器、课程网页、平板电脑等器材。

(3)评价者的评价标准以及根据随堂评价作出的修改。

6. 评价者在课堂中的表现

在一些学校的课堂评价中,评价者在课堂上会以教学团队成员的身份向学生介绍自己,这种行为并不可取。如果评价者不想打破课堂的整体性,应该在课前向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明确自己的意图。如果当堂教师不向学生介绍评价教师,学生就会因为评价者的突然出现感到拘谨,也就不愿意表达真实的自己。学生所期待的课堂评价是一种很平常的教学验收,而不是凸显课堂表现力的形式主义。

评价者也不能贸然地询问学生对于课堂与教师的看法,因为这样得到的评价较为片面与失真。例如,如果评价者坐在教室后面,他所能接触的是离他最近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偏离课堂中心,课堂参与度较低,他们对课堂的评价不具有代表性。如今多数学校设有专业的学生评价体系,能够较为客观公正地作出课堂评价。

评价者通常会选择坐在教室后面来观察课堂行为,这样既能使整个课堂尽收眼底,也能够把干扰降到最低值。

7. 课堂中使用的观察方法

评价表格(量表式问题或开放式问卷)仅仅将课堂教学评估以叙事的形式细化成每个子项目,供评价者逐条填写,但这种评价表格涵盖的课堂内容并不全面。被评价教师会关注表格所列内容的考核,而忽视了其他教学环节。

评价者还可采取录影的方式记录课堂事件。此种记录方式往往需要两台摄像机,一台记录教师的行为,另一台记录学生的行为。录好的两段影像可以在两块不同的屏幕上同时放映供评价者课后对比观看。记录的影像一方面方便评价者与被评价教师进行教学细节的讨论,另一方面也可为未到场的评价者还原真实的课堂场景。影像记录适用于形成性评价,专家教师通过课堂影像提供建设性意见,有利于提高整个教学组的教学水平。

此外,评价者还可随堂记录课堂情况。随堂记录不仅包含了课堂细节,如教师与学生不寻常或者重复的举动。但是文字这种记录方式的缺点在于评价者在记录时会忽视其他课堂环节,记录的内容并不全面,容易引起歧义。

8. 评价者在课堂上需要关注的内容

(1)课堂的物理环境,包括课堂内的整洁度、舒适度、灯光强弱、噪音干扰程度、桌椅完损度及排列形式、讲台。

(2)学生的参与与投入情况,包括出勤率、对教师提出问题及回答问题的配合度、记笔记的频率与时长、消极的课堂表现(睡觉、与他人窃窃私语、观看与课堂不符的其他书籍)。

(3)教师表达的能力,包括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举例的能力、解释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是否促进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5)师生之间的互动,包括学生对课堂活动的积极度、学生的肢体语言、课前课后的非正式讨论、学生回答问题的意愿度。

(6)信息技术下的课堂环境、放映设备、教师使用了哪些现代化技术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9. 课堂观察后的及时交流及反馈会议

通常情况下,评价者会在课堂结束后几天给被评教师提供反馈。但是课后5min左右的交流具有更好的效果:

(1)双方能够清晰地回忆课堂内容,对课堂教学作出及时反馈。

(2)评价者有机会询问教师这是否是他的日常课堂表现。

(3)评价者感谢教师,并向教师表达一些个人的观课感受,包括赞扬或批评。这些非正式的评论应当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因为通过邮件形式的表达容易引起对方的误解。

在课堂观察后的三到七日后适宜召开讨论会议,评价者与被评价教师都应出席。在会议中,评价者通过参考评价表格或者书面报告,交换他们观课后的想法。会议允许评价者提出中肯的意见,这些意见包含了评价者对课堂的褒贬,被评价教师将会作出相应的修正。这些意见强调的是描述而不是总结,注重的是观察到的具体行为而不是整体行为。如果存在多个评价者,他们应该提前决定由谁作出反馈并且确定反馈中最重要的内容。会议中,各方可就观课中的方方面面表达自己的看法。

1 0. 最终的书面报告

在一些组织中,书面报告就是课后会议中的最终报告,评价者或是被评价教师都不能够修改其中的内容。而在另一些组织中,书面报告只是初步的文稿,是可以在最后的课后会议中被修改的。这两种模式就反映了书面报告在不同的组织评价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后一种模式的评价能够针对突发状况作出相应的修正,这给予了评价双方更多的空间,使评价不再受目标的限制,因此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二、同侪课堂观察评价存在的问题

1. 评价过程易产生分歧

同侪课堂观察评价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包括:优秀课堂教学构成因素的分歧(同样也出现在教学原则与教育学范畴)、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以及选择评价者的管理阶层之间的关系、评价者在观摩课堂时的分歧、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之中缺乏一致性(例如,观察设备、记录方法、评价者的数量、被评价课程的选择标准)、评价者缺乏专业的培训。

2. 评价缺乏公正性

同侪课堂观察评价有时被视为形式评价,这就会将评价的结果侧重于个人的决定,从而忽视了提高教学水平的初衷。一些负面评价会受可控因素而抹杀,这就导致同侪评价缺失公正。但是经过精心布局的课堂,有特权的庇护与形同虚设的课堂决策,体现出来的教学和谐性并不能真正突出教学的功效,不仅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更破坏了良性的教学秩序。

3. 评价带有功利性

同侪课堂观察评价中并没有直接衡量教学效果的精确标杆。一些评价方法甚至是满足竞争需求且不可避免的妥协。各部门与教师群体之间并没有不受限制的资源与时间。有些部门会在某堂课中安排多于一个评价者或增加某门课堂评价的频数使所呈现的课堂表现出最好的一面。甚至是一个部门内部的课堂评价,往往也只是为了凸显部门的优势而虚假地交出满意的评定结果。

三、同侪课堂观察评价的改进措施

1. 明确同侪课堂观察评价的目的

基于评价目的,同侪课堂观察评价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关系紧密,此评价有利于为被评价者之后的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有利指导。总结性评价则有利于人事决定,包括职位、晋升、连任以及薪资。此评价充满了权力的机密性(部门领导与人事委员会把控结果并拒绝公开化)。也有一些评价是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的结合。例如,一份评价结果呈现两份报告,其中的一份形成性评价报告主要针对被评价者,但最终列入人事报告的是总结性评价。虽然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是充分且可靠的,能够适用于多数评价中,但是总结性评价出现的错误造成的危害要远大于形成性评价。因此,评价双方要根据个人与机构的不同需求明确相应的评价目的。

2. 将评价双方纳入评价决策之中

课堂评价前期要做好相应的决策,如统筹评价者的总数将会影响落实到每一场教学评价中评价者的人数。校级政策与合作洽谈也会影响这些决策,而决策的部署需要迎合学校组织环境的变化。此外,不同的学科部门遵循的是不同的原则,因此不同部门的教师会为了捍卫各自的准则产生分歧。为了避免产生不公平的结果,评价过程中的决策归属权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组织变化会对教师群体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最好的方式便是将教师纳入到决策过程的每一个方面。同侪课堂观察评价也会影响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同事关系。在一些学校,这种评价方式一方面受到教师的欢迎,另一方面也因为涉及利益与机遇的问题而受到排斥。为了还原评价的真实性,需要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纳入计划与决策过程之中。

3. 增加同侪课堂观察评价准则的有效性

在课堂评价决策过程中,一般是拥有领导权的人制定评价计划,但是如果计划不能被全体参与者认同,评价很难实施。在评价制定中,就出现了以下需要解决的问题:谁能够确保新老教师与管理阶层遵循一致的课堂评价原则?课堂评价原则该如何传递?人事部门是否需要制定评价协定查证参与人员有无违背协定所列条款?如果实际的课堂评定与评价协定有出入该怎么办?一旦评价协定被违反,被评价者该有何行为?尽管这些问题只有在评价模式完善之后才能被解决,较早地讨论这些问题能够将概念化的评价原则与领导执行下的实际评价行为纳入评价过程之中。具体包括:

(1)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人事委员会、部门管理者都应该遵守同样的评价准则。

(2)评价过程既要基于教学原则,又要遵循教学规律,评价者能够作出准确的教学评定。

(3)被评价者应该阐明教学评价中的各个要素,包括评价者的筛选、授课班级的基本情况、课堂教学结束后的经验体会、最终的评价书面报告。

(4)评价者要加强专业的训练,包括合理运用评价技巧、全面做好课堂记录、善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要保持一致性。

(6)综合多个评价者的观点,得出全面的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1]Evaluating Teaching Through Peer Classroom Observation[EB/OL].[2016-04-08].http://www.usu.edu/teachingacademy/about/,2016-01-01.

[2]毛景焕.课堂评价的新视点:关于如何通过评价教师促进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3):27-31.

[3]陈金华.教师同侪互助的现实困境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3(9):69-73.

[4]胡咏梅,施世珊.相对评价、增值评价与课堂观察评价的融合:美国教师评价的新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14(8):44-50.

[5]余艳,余素华.信息化环境下课堂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5(8):53-59.

观察研究 篇5

发布日期:2006年1月4日

浏览量:1232

作者--陆爱桢

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改造„„教师对教学的自主反思和研究能力,不是生来俱有的,而是伴随具体的教学实践及教学研究活动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参考《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P90页/叶澜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一、校本教研与问题解决

随着市二期课程教材改革逐步推进,教学实践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也由此不断出现,如何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课程专家和教研部门的管理与指导是不够的,必须重视并加强校本教学研究,建立各级各类学校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校本教学研究是最直接的校本研修方式,它的根本是解决教师教学实践中感受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参考《人民教育》2003年第5期P28页/校本教学研究的意义和理念/吴刚平)。青浦区实施以“课例”为载体,以叙事为抓手的校本教学研究,实现把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同提升教师教学理念与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紧紧结合起来。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刘华良博士在《怎样做校本教学研究》也提出了校本教学研究的一种操作方式,即问题——计划——行动——反思。上海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长周卫提出五环节校本教学研究模式,即发现问题——组织团队——学习准备——设计实施——总结反思。总之,校本教学研究必须是以问题研究为前提,而问题主要来源于教师的课堂实践。

有不少学者尖锐地分析了当前校本教学研究中存在着的问题,例如镀金主义、形式主义、拿来主义、功利主义等问题,使得校本教学研究难以真正走进学校,贴近教师课堂教学。笔者也曾遇到不少类似的问题,学校立了一项课题,往往比较重视宣传包装,重社会效应,却忽略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课题活动频繁,“开题”要隆重一些,研讨要讲规模,总结要媒体助威,“结题”要大张旗鼓地展示成果,而与课题相关的主题研讨却难以深入,深入教师、学生的调查研究难以落到实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成了一句空话。一些学校(教师)研究讲速度,重结果,“善”模仿。笔者曾遇到这样一位教师,当他人研究分层教学的时候,在他自己对分层教学研究成果毫无“知觉”的情况下,他竟然也以分层教学为主题像模像样地设计了一份课题研究方案。一些学校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功利主义思想,课题结了题,所有研究也就到此为止,不做深入的追踪研究,不对研究结果修正完善,课题研究成果难以发挥对学校(教师)的实效;再次是高枕无忧论,认为有了课题就万事大吉,对学校、学生、教师的发展不做全盘的综合考虑,没有忧患意识。总而言之,无论是镀金主义、形式主义、拿来主义、功利主义问题,都集中反映了校本教学研究对于学校或教师问题解决的针对性。

二、课堂观察与问题解决

当教师意识到自己教学中出现了某些问题,并想方设法(设计)在行动中解决问题,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教师也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到设计??再到行动最后到反思的校本教学研究旅程(参考《人民教育》2003年第5期P31页/怎样做校本教学研究/刘良华)。但教师在频繁的课堂教学互动中,注意力一般集中在学生以及学科知识的传授上,很少顾及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自觉意识,无论这些教育教学行为有效还是无效。另外,长期以来以学生成绩表现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的主要标准,而忽视对教学过程中教师行为的评价和研究,这也致使教师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参考《课堂观察指导》P90页/陈瑶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最经常、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其一,它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对课堂教学中的诸多问题进行直接研究;其二,通过课堂观察从大量的事实中发现问题,找到有价值的研究主题,这些问题常常是作为其它研究方法深入研究的起点(《课堂观察指导》P16页/陈瑶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任务,凭借自身的感官(耳、眼、口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摄影机、采访机或MP3等),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指导》P16页/陈瑶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本文涉及的教师课堂观察主要是基于教师自身课堂教学实践中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方法与手段。

三、课堂观察与实例分析

第一种,依据观察结果的表达方式,开展:

(一)横向差异比较

实例分析:C老师的课与Z老师的课的横向差异比较(略)

1、C老师的课

A、C老师教学片段描述

C老师把一条活鲫鱼放进盛满清水的玻璃缸内,要求一位学生按教师要求完成实验观察任务,通过实验探究鱼鳍的功能。

某一女生抓住鲫鱼,准备用剪刀剪去背鳍,但由于鲫鱼是活体,而且个体比较大,所以很容易从女生手中挣脱,在盛满清水的玻璃缸内翻腾。顿时,水花四溅,女生的脸上,讲台上,邻近学生的桌子上都是水。

女生停住了自己的双手,眼睛看着老师„„此时,其他学生也跃跃欲试。

接着,教师让女生回到座位,教师自己抓起鲫鱼,很快把背鳍剪去,并把鱼放回鱼缸。要求学生注意观察鲫鱼游泳时身体还能不能保持平衡„„

B、课后个别交流

听课老师的话:我认为你不应该让女生回到座位,应该鼓励她继续完成实验,或者请其他学生继续完成。教师演示与学生观察的方式,与学生全身投入,亲身体验的感觉与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你的实验方案仅仅是其中的一种,你的方案不能代表学生的设计方案,更不能代表全班学生,学生完全有可能设计成另一种或其它多种实验方案。所以我觉得你的实验方案可以进一步改进,建议多准备几个玻璃缸和若干条鲫鱼,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形成尽可能多的实验方案,最后还可以由学生评判确定哪一种实验方案最佳,这样才算是真正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C老师的话:至少目前我认为学生开展课堂探究性实验,不应该放得太开,学生探究首先是保证按原计划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计划)为前提„„所以当女生无法熟练操作,直接影响上课进程时,临时决定由教师做演示实验。

C、听课教师的尴尬

在于按照新课程要求去评价C老师的课,还是按照现有模式化课堂教学评价要求去评价C老师的课。

2、Z老师的课

A、Z老师教学片段描述

Z老师课前准备了几个鱼缸,一桶清水,几条鲫鱼和剪刀等实验工具和材料。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探究鱼鳍的功能。

在学生1实验探究失败后(一些学生对学生1实验过程产生疑问,认为实验无法证明几种鱼鳍与鱼游泳时身体能不能保持平衡都有关,实验应该重新设计)。

于是教师让学生

2、学生3演示自己的实验探究过程„„

B、课后研讨

听课老师的话:你有没有考虑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可能会出现老师意想不到问题,比如因学生多次实验失败,影响上课时间的问题、教学进度的问题?等。你有没有考虑长期放开教学带来的各种问题?具体说由于放开教学,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影响学生结业考试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批评等等。

Z老师的话:课前主要考虑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自己实验设计„„长期放开教学的问题暂时还没有考虑,今天是由于公开教学活动,平时一般不可能采用,所以不会出现你提到的问题

C、听课教师的尴尬

如何评价Z老师,是按照Z老师这节课的即时效果评价,还是按照Z老师真实的理念与行为评价?

3、C与Z老师二节课的不同点

4、C与Z老师二节课的共同点

(二)纵向发展跟踪

实例分析:王老师前后二节课的比较分析

A、课堂教学片段

上课一开始,王老师采用全班习题复习引入新课内容,让全体学生各自完成教师事先用小黑板准备好的二道习题,然后分别让二位学生把完成的结果写在黑板上,最后师生共同小结。

之后,王老师采用全班实验操作引出正弦与余弦定理,具体操作是学生各自用工具二次测量图形之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正弦与余弦定理。

接着,王老师又以习题练习巩固新课内容„„一节课40分钟风平浪静,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波折”,王老师几次问学生有没有不懂的地方,结果没有一个学生举手提出问题。

B、课后跟踪交流

听课老师的困惑:学生有问题,老师也已经注意到了学生有问题。但是为什么学生不举手提出自己的问题呢?王老师又为什么不把问题提出来讨论呢?

答案:王老师之所以确定学生有问题,是因为每天(每次)作业总是有部分学生只能靠抄袭作业完成自己每天的“学习任务”。王老师之所以在课堂上没有直接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因为绝大多数学生已经不存在什么问题,对于这些学生不再需要老师提出问题或引导提出问题,少部分学生还不能接受和领会知识,对于这些学生即使是教师提出问题也是无济于事,甚至有点得不尝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般不考虑这些问题,教案设计也没有涉及这些问题。

2、第二次听课

亮点之一:将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结果呈现出来,请学生对作业解答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亮点之二:变换解题的条件,让原本没有问题的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由此产生一些问题(让学习较好的学生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王老师的话:后来王老师对我说到了二个“想不到”:一是当初勉强接受的建议,想不到初次尝试就有收获;二是想不到这种收获改变了我的想法,也改变了课堂,同样改变了学生„„

第二种,依据观察主体的组合方式,开展自我回忆观察、同伴互助观察和研究人员引领观察的研究。

1、自我回忆观察

A、课堂观察记录

B、教学反思日记

2、同伴互助观察

A、课堂教学观摩

年10月)B、教学案例剖析 C、教案设计评比

3、研究人员引领 A、专题学术报告 B、学习辅导讲座

C、教学临场指导

第三种,依据观察内容,开展专题观察与整体观察的研究。

1、专题观察

课题研究现场交流活动、各类专题研讨活动等。

2、整体观察

适于各类教学评选活动。主要参考文献

⑴《课堂观察指导》 陈

瑶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⑵《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叶 澜主编

红宝膏治疗痔疮150例研究观察 篇6

2003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痔疮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0例,男72例,女38例,男∶女=1∶0.31;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男∶女=1∶0.56;年龄24~70岁,平均38.9岁;病程1~8年。均经检查确诊,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症状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1)。

病例选择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排除标准:①ⅢⅣ期内痔、结缔组织外痔,静脉曲张外痔。②痔合并肛周脓肿、肛瘘、直肠息肉等。③陈旧性肛裂伴有哨兵痔、皮下瘘、肥大肛乳头者。④肠道感染性疾病。⑤年龄<18岁或>65岁,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⑥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

试验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

治疗方法:①治疗组用红宝膏,用药前温水清洗患处,将红宝膏均匀地涂于患病部位,外用纱布覆盖,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只用1个疗程。用本药期间禁用他药。②对照组用马应龙痔疮膏。

观测指标:①安全性观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尿常规、肝功。②疗效性检测:治疗前后症状变化、视诊变化、肛门镜检变化。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①治愈:症状消失,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缩。②好转:症状改善,痔核缩小或萎缩不全。③未愈:症状和体征均无变化。

结 果

治疗组110例,痊愈42例(38.2%),显效142例(38.2%),有效24例(21.8%),无效3例,愈显率为76.4%,总有效率97.3%;对照组40例,痊愈4例(10.00%),显效6例(15.00%),有效22例(55.00%),无效8例,愈显率25.00%,总有效率80.00%。经Ridit检验,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比较:两组对痔疮所致的便血、疼痛、肿胀,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药物对脱出症状疗效不显著,P>0.05,而两组间比较对便血、疼痛、肿胀之症状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说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安全性检测:治疗前血常规2例异常,尿常规5例异常,肝功能9例异常,心电4例异常。治疗后肝功能2例恢复正常,可能与患者在治疗期间禁酒有关;血常规恢复正常,尿常规3例恢复正常,其他均无异常改变。说明该药临床应用是安全的,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讨 论

我们在临床实践基础上进一步筛选确定了“凉血止血、消肿止痛”法治疗痔疮的有效处方红宝膏,对痔疮病的疗效明显优于马应龙痔疮膏。本研究发现极少数患者用药后有局部轻微疼痛、灼热等不适感,但不影响治疗的进行。停药可自行消失。

本研究在《新药审批办法》中有关临床研究原则指导下,采用严格的随机单盲对照试验方法,科研设计严谨,保证了有关影响治疗的转归与预后的主要因素在两组间具有齐同性。同时,由于采用单盲观察,克服了可能因受试者带来的偏倚,保证了研究结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红宝膏具有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的作用,对痔疮所致的便血、疼痛、肿胀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便血、疼痛疗效更好。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本研究临床科研设计严谨、合理,较客观、真实地证实了红宝膏为一保守治疗痔疮的有效、安全的外用中药膏剂。

参考文献

1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观察的研究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教学反思

前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观察越发受到关注,被运用到小学的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也借此契机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里,学生获得了更多的与教师进行平等对话的机会.课堂观察是一种用于课堂研究的研究方法,研究人员持有明确目的,借助身体眼、耳等器官或身体以外的工具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加以研究分析.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展开研究,以期促进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进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堂观察案例

参与课堂观察的教师在课前就已全部进入教室,并随身携带好用来进行观察的各类工具;为了方便课堂观察工作的展开,这些教师在负责教师的安排下于观察对象的身边坐下,做好课堂观察的准备工作,此时学生已经按照事先的编排分好小组.待到教学正式开始,每一位观察教师都带着各自的任务投入了观察工作中,观察教师的主要任务包括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话语权的分配、小组的学习情况等,观察教师会对这些信息做详细的记录,以为此后的分析和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依据.

根据某一观察教师在观察过程中的记录,发现他所观察的小组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各组员并没有明确各自的任务;对于组长的选举,采取了自由推荐的方式,同学们都很有默契地举荐其中一名同学为组长,并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所有成员中小组组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高,发言也相当有质量.除了小组的组长,观察教师还按照这样的方式记录了其他组员的表现.

另有教师记录了课上第一次讨论时部分学生的表现,对每一名小组成员都进行了描述,例如:学生甲发言的积极性不高,且领导能力较弱;在小组讨论拼接图形(图形为凸字形)的周长时,该生提出算式3×4=12(厘米),但当其他学生提出为何边长为3厘米的疑问时没有直接回答.

二、课堂观察教学反思

(一)课堂观察的优点

通过课堂观察,可以从其他角度去了解学生.比起以往只站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知识,与学生对话,以第三者的立场从侧面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一系列反应和表现,可以加深对学生的认识,了解学生各自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影响他们学习效果的原因,从而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效率.另外,利用课堂观察不只可以深入了解学生,还能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反思.教师长期在讲台上授课,与学生的沟通途径十分有限;大多数教师不会从讲台上走到学生当中,因此无法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和需求,并且难以发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的部分,对一些不合适的做法也浑然不觉,教学模式难以得到转变.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课堂观察教师在进行课堂观察时留意授课教师的一举一动,能清楚地看到其缺陷,引以为鉴,借此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

(二)传统听评课的升级

课堂观察不同于传统的听评课,在开展听评课时,参与的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在评价上也不够全面,容易出现以偏概全、对学生分析不彻底且缺乏客观性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将传统的听评课升级为课堂观察.要达到进行课堂观察的目的,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改变原有的态度,重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其次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对课程知识提前进行了解,准备观察工具,如录像、录音设备等,此外还需在课前制作好合适的观察量表.

观察量表对课程观察而言十分重要,观察量表通常包括对自变量控制、因变量变化、数据分析归因以及描述这三个部分的观察,自变量控制指教师主动对教学中的问题做出预设,事先制订好策略;因变量变化是教师对自变量观察阶段所预设的策略加以实施,并观察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记录;数据分析归因以及描述是教师对自身记录下来的学生的信息做出分析研究,进行总结,将研究的结果运用于教学行为的调整.

教师制作的观察量表要具体,具有针对性,对观察的时间、地点、课题、观察者资料等都要有详细的记录,观察量表中应包含学生和教师两个观察对象;对两者在课堂上的表现都加以记录,比如学生对学习和教师的态度、与其他同学的合作情况、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是否留意到学生表现,等等.这样从不同的视角观察教学的做法,能够收集到更为全面的资料,便于从师、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全面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结语

基础教育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下不断做出改变、调整,焕发了活力和生机,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自然无法脱离这一发展的趋势;课堂观察的教学研究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兴起,对小学数学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加强对这一教学研究方法的利用,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勇,严姝娥,张其全,等.课堂观察:提升课堂信息交流的质量和效益[J].教育科学论坛,2008(10):39-44.

杜仲雌花花芽分化的观察研究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材料来源于中国林科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 (河南郑州) , 分17批次采取, 从2007年2月13日初花芽开始萌动时取样, 至3月26日截止, 每天8:00取样。按同一标准取样, 均取同一株树、同一部位、同一高度的外围花, 确保所采样品能代表该品种当天的发育水平[6,7,8]。所采材料经过修理立即用卡诺固定液固定。固定时间12 h左右, 之后用70%酒精保存待用。

1.2 试剂及仪器设备

药品主要有切片石蜡、卡诺氏固定液、二甲苯、酒精、纯水、蛋白胶、树脂胶等;仪器有YD-1508A轮转式切片机、YD-B智能型生物组织烤片机、电热恒温培养箱、电热鼓风干燥机、真空抽气器、ZMD-A自动磨刀机、奥林巴斯摄影生物显微镜等。

1.3 观察方法

杜仲雌花花芽分化的观察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 主要步骤包括固定、冲洗、脱水、浸蜡、包埋、切片、粘片、脱蜡、媒染、封片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芽未分化期

从图1可以看出, 花序原基顶端生长锥呈现呈圆尖状的特征, 其顶端分生组织由内、外2个部分构成:内部为原体部分, 其细胞排列不规则;外部为原套, 外部细胞排列整齐而致密。

2.2 花芽分化初期

从图2可以看出, 与花芽未分化期进行比较, 其生长点长大, 顶端呈半圆形, 呈变宽趋势, 原套和原体可分。整个花序原基高度增加, 并且基部宽度也加大。

2.3 花序分化期

从图3可以看出, 原体细胞同时进行平周和垂周分裂, 原套细胞进行垂周分裂, 整个花序原基基部进一步增大, 生长锥顶端形成3个突起, 形成小花原基, 其中两侧突起分别为第1、2小花原基, 而生长锥中央顶部为第3小花原基, 其进一步发育, 可以形成椭圆形的小花原始体。

2.4 雌花总苞形成期

从图4可以看出, 小花原始体发育初期, 顶部一突起首先形成, 即为总苞苞片原基, 然后相继显现其他3个突起, 即为小苞片原基, 上述四者连合成总苞。

2.5 雌蕊形成期

从图5可以看出, 雌蕊原始体进一步进行分化, 形成小而致密的细胞, 即为中央胚珠原基, 其细胞质较浓, 染色较深。

3 结论与讨论

以杜仲不同发育阶段的雌花为材料, 对其石蜡切片进行解剖观察, 了解其花芽分化的全过程, 对花芽分化时期进行划分。观察结果表明, 杜仲花芽分化的整个过程可分为5个时期, 即未分化期、分化初期、花序分化期、总苞形成期和雌蕊形成期。并对不同时期的分化特点和形态特征进行区别与分析, 在生产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不同年份之间气温变化有差异, 根据以往掌握的发育时间进行采样并不能非常准确地把握发育时期。熟悉雌花外部形态与解剖结构的对应关系, 对通过外部形态判断雌花花芽的分化程度, 以及确定取材时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摘要:杜仲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和资源价值。以杜仲不同发育阶段的雌花为材料, 对其石蜡切片进行解剖观察, 了解其花芽分化的全过程。观察结果表明, 杜仲花芽分化的整个过程可分为5个时期:未分化期、分化初期、花序分化期、总苞形成期和雌蕊形成期, 为其丰产栽培及育种提供解剖学依据。

关键词:杜仲,雌花,花芽分化,石蜡切片,解剖观察

参考文献

[1]崔克明.杜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J].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4, 9 (4) :51-57.

[2]杜红岩, 谭运德.我国杜仲栽培及产业发展现状的思考[J].经济林研究, 1996, 14 (S1) :137-140.

[3]胡世林.国外研究杜仲的某些进展与动向[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4, 16 (5) :13.

[4]杜红岩.我国的杜仲胶资源及其开发潜力与产业发展思路[J].经济林研究, 2010 (3) :1-6.

[5]杜红岩, 赵戈, 卢绪奎.论我国杜仲产业化与培育技术的发展[J].林业科学研究, 2000 (5) :554-561.

[6]戚向阳, 陈仲球, 张声华.杜仲保健饮料中活性成分的稳定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 2000 (2) :22-24.

[7]袁天翊, 方莲花, 吕扬, 等.杜仲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 2013 (6) :781-785.

消化道溃疡的临床观察研究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1月—2010年8月期间于我院应用洛赛克进行消化道溃疡诊治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并结合纤维胃镜检查结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 溃疡直径大小为2~3cm, 溃疡数为1~2个。其中, 男81例, 女35例;年龄18~73岁, 平均年龄为 (42.8±3.7) 岁;病程最短者8个月, 最长者38年;胃溃疡35例, 十二指肠溃疡66例, 复合性溃疡15例;伴出血者15例, 伴幽门不完全梗阻者8例;吸烟者73例, 饮酒者70例。入组前均使用过抗消化道溃疡药物, 但未经系统治疗。

1.2 治疗方法

入组后所有患者均停用其它抗消化道溃疡药物, 均给予洛赛克治疗, 每天早晨服用洛赛克20mg, 伴消化道出血者给予40~120mg/d, 首次给药时剂量加倍。胃溃疡患者治疗6周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4周后分别复查纤维胃镜。在给予洛赛克治疗的同时, 给予患者饮食、心理指导, 并禁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纤维胃镜检查示溃疡消失, 或仅留有溃疡瘢痕;有效:患者纤维胃镜检查示溃疡较治疗前缩小, 缩小面积大于40%;无效:患者纤维胃镜检查示溃疡大小未见改变, 或缩小面积在50%以下。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存在2个溃疡者, 显效标准为2个溃疡全部消失。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经洛赛克治疗后, 116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如表1所示。其中, 显效者42例, 有效者54例, 无效者20例, 显效率为36.21%, 总有效率为82.76%;6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 显效及有效者共为60例, 总有效率为90.91%;35例胃溃疡患者中, 显效及有效者共为25例, 总有效率为71.43%。

2.2 不良反应

在4~6周的治疗过程中, 116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肝肾功能等也未见明显异常。其中, 3例出现轻度头晕, 4例有轻度皮肤潮红。疗程结束后, 患者头晕、皮肤潮红等症状均消失。

3讨论

消化道溃疡是由慢性刺激引起胃肠道黏膜损伤的临床过程, 目前, 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生、发展与胃蛋白酶、胃酸有密切相关性, 正是由于胃蛋白酶、胃酸对消化道黏膜的消化损伤和抗消化损伤的平衡失衡导致了消化性溃疡的发生[2]。洛赛克作为目前具有最强抑酸作用的质子泵抑制剂, 是临床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的首选药物[3],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壁细胞膜质子泵的H+、K+交换来达到治疗溃疡的目的。与法莫替丁、西米替丁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相比, 洛赛克无减少胃肠道粘膜血流量的副作用;且本研究发现, 患者的血清胃泌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这可能与洛赛克刺激G细胞分泌后产生大量的胃泌素有关。胃泌素的升高可使胃肠道粘膜血流量增加, 从而营养胃肠道细胞, 有利于溃疡粘膜及出血组织的修复。

国内有研究报道[4], 单用洛赛克治疗的有效率为86%。本研究发现, 单用洛赛克治疗的116例消化道溃疡患者中显效42例, 有效54例, 无效20例, 显效率为36.21%, 总有效率为82.76%, 因此, 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报道相近。6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 显效及有效者共60例, 总有效率为90.91%;35例胃溃疡患者中, 显效及有效者共25例, 总有效率为71.43%。在4~6周的治疗过程中, 116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肝肾功能等也未见明显异常, 3例出现轻度头晕, 4例有轻度皮肤潮红。疗程结束后, 患者头晕、皮肤潮红等症状均消失, 说明洛赛克对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较好,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我们发现对消化道溃疡患者应用洛赛克进行治疗, 患者溃疡愈合较快, 临床疗效较好。值得强调的是, 在进行积极的抗溃疡药物治疗的同时, 必须重视对患者的饮食指导和心理指导[5]。饮食上, 要帮助患者养成有规律、定时进餐的良好生活习惯, 且要避免暴饮暴食、过饱过饥;心理上, 要指导患者及时排遣紧张忧郁等情绪, 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不良情绪导致溃疡加重。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消化道溃疡患者应用洛赛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1月—2010年8月应用洛赛克进行治疗的116例消化道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洛赛克治疗46周后, 116例患者中显效42例, 有效54例, 无效20例, 显效率为36.21%, 总有效率为82.76%;6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总有效率为90.91%, 35例胃溃疡患者总有效率为71.43%;116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肝肾功能等也未见明显异常, 仅3例出现轻度头晕, 4例有轻度皮肤潮红, 疗程结束后患者头晕、皮肤潮红症状均消失。结论:应用洛赛克治疗消化道溃疡患者, 溃疡愈合较快, 疗效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洛赛克,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84.

[2]宋海慧.消化道溃疡的临床治疗方法探求[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 5 (1) :30-31.

[3]张三军, 赵慧.洛赛克治疗复发性上消化道溃疡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 2008, 14 (23) :82.

[4]王志国.奥美拉唑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 2006, 5 (6) :449-450.

有关移动互联网的研究观察 篇10

移动互联网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活动的总称。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 它们的增长速度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 所以移动互联网可以预见将会创造经济的神话。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发展与趋势决定其用户数量庞大, 截至2012年9月底, 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5亿。

2 研究范围界定

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各个时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如图1所示。与传统互联网业务发展类似,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 网络带宽能力极大地制约了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随着移动接入带宽的提高, 移动互联网业务从最初简单的文本浏览、图铃下载等业务形式发展到当前的与互联网业务深度融合的业务形式, 互联网上基于Web2.0的应用向移动互联网迁移, 并结合移动网固有的随身性、可鉴权、可身份识别、可判断位置等特性, 产生了许多独特的业务形态。

从全球范围来看, 2007年以来, 移动宽带接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3G和HSPA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移动运营商已经可以提供数兆甚至更高的带宽;终端在款数快速增长和功能不断增强的前提下, 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支持力度大大提高;移动浏览器功能增强, Ajax等web2.0技术应用到移动互联网中;移动运营商开始关注并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我们所研究的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正是处于这一时期的创新型业务。

综上所述, 本观察中研究的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即移动Web2.0业务, 如图2所示是在3G、3G+以及宽带无线接入的网络环境下新产生的移动互联网业务, 这类业务以Web2.0的业务属性为核心, 融合了移动业务的固有属性———移动性、可确定位置、业务可测量性、终端个人化, 是移动平台与互联网平台结合的产物。

3 研究商业角度思路

移动社交将成为客户数字化生存的平台;移动广告将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盈利来源;手机游戏将成为娱乐化先锋;手机电视将成为时尚人士新宠;移动电子阅读填补狭缝时间;移动定位服务提供个性化信息;手机搜索将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助推器;手机内容共享服务将成为客户的黏合剂;移动支付蕴藏巨大商机;移动电子商务的春天即将到来;移动互联网形式:渠道推广、联盟推广、手机应用商店推荐、手机预安装和app开发。

4 主要研究方式方法应考虑的问题

1) 用户体验至上:如果一个商品或一项服务想要成功,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谁更加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以及如何了解消费者, 体现在简单、精准的用户体验上, 将决定其爆炸能量的大小, 必须从与消费者发生第一点接触开始, 越精确越好。

2) 盈利策略不可急功近利:这些客户可能只用过手机的简单功能, 在盈利模式的策略上, 需要企业性化和简单易懂的指引, 移动互联网的强大平台, 已经成为全方位、立体式。

3) 找到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找到这个物品和这个物品的位置密切相关的信心, 以及最有杀伤性的形式, 这种集定位、搜索和精确数据库功能的服务, 必定将手机提升到改变世界的境界。森合万源的创新是颠覆性的, 所谓的核心竞争力也只是暂时的。在产业链竞争中处于相对被动的情况下, 握在你手中最大的砝码就是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创新能力, 市场占有率让你有更大的话语权和议价资格, 业务创新能力则决定了自己的“卖点”。

4) 把握移动营销新模型: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品牌文化, 移动互联网的营销模型与传统营销最大的不同, 是通过口碑传播吸引更多的客户, 随之让参与互动。移动互联网的营销模型与传统营销最大的不同, 就是直接让正确的客户为企业说正确的话, 冷冰冰的广告式营销终将在这个时代里慢慢衰退。

5) 整合产业链之外的资源:只要能把握移动互联网的前提, 抓住行业强势资源, 相关节点进行有效的整合。

5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领域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全国性的、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的, 可同时提供话音、传真、数据、图像、多媒体等高品质电信服务的新一代开放式的电信基础网络, 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互联网应用最早让人们接受的方式, 是从短消息服务开始的。但以后更多地领域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讯、沟通、娱乐、手机上网业务、WAP手机上网、移动电子商务、Java技术应用等, 下面分别详细介绍有关方面。

1) 资讯。以新闻定制为代表的媒体短信服务, 是许多普通用户最早的也是大规模使用的短信服务。对于像搜狐、新浪这样的网站而言, 新闻短信几乎是零成本, 他们几乎可以提供国内最好的媒体短信服务。这种资讯定制服务已经从新闻走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股票、天气、商场、保险等。

2) 沟通。移动QQ帮助腾讯登上了“移动梦网”第一信息发送商的宝座。通过“移动QQ”和QQ信使服务, 使手机用户和QQ用户实现双向交流, 一下子将两项通信业务极大地增值了。

3) 娱乐。娱乐短信业务现在已经被作为最为看好的业务方向, 世界杯期间, 各大SP推出的短信娱乐产品深受用户的欢迎, 使用量狂增。原因很简单, 娱乐短信业务是最能发挥手机移动特征的业务。

移动梦网的进一步发展将和数字娱乐紧密结合, 而数字娱乐产业是体验经济的最核心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 MMS的传送将给短信用户带来更多更新的娱乐体验。

4) 手机上网业务。手机上网主要提供两种接入方式:手机+笔记本电脑的移动互联网接入;移动电话用户通过数据套件, 将手机与笔记本电脑连接后, 拨打接入号, 笔记本电脑即可通过移动交换机的网络互联模块IWF, 接入移动互联网。

5) WAP手机上网。WAP是移动信息化建设中最具有诱人前景的业务之一, 是最具个人化特色的电子商务工具。在WAP业务覆盖的城市, 移动用户通过使用WAP手机的菜单提示, 可直接通过GSM网接入移动互联网, 网上可提供WAP、短消息、E-mail、传真、电子商务、位置信息服务等具有移动特色的互联网服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均已开通了WAP手机上网业务, 覆盖了国内主要大中城市。那么, 手机上网以后主要有什么应用?从目前来看, 主要是三大方面的应用, 即公众服务、个人信息服务和商业应用。公众服务可为用户实时提供最新的天气、新闻、体育、娱乐、交通及股票等信息。个人信息服务包括浏览网页查找信息、查址查号、收发电子邮件和传真、统一传信、电话增值业务等, 其中电子邮件可能是最具吸引力的应用之一。商业应用除了办公应用外, 恐怕移动商务是最主要、最有潜力的应用了。股票交易、银行业务、网上购物、机票及酒店预订、旅游及行程和路线安排、产品订购可能是移动商务中最先开展的应用。

6) 移动电子商务。所谓移动电子商务就是指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设备与无线上网技术结合所构成的一个电子商务体系。根据英国OVUM预测, 到2005年, 这种用户将增加到2.04亿, 即大约1/5的移动电话用户将使用手机访问Internet。中国移动用户市场增长迅速, 到2005年上半年, 移动用户总数已增至3亿, 所以, 移动数据业务同样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对运营商而言, 无线网络能否提供有吸引力的数据业务则是吸引高附加值用户的必要条件。

7) Java技术应用。J2ME是一种Java技术在小型器件上应用的版本, 它是将Java技术优化, 使之专门为在移动电话和PDA这样内存有限的设备上运行的技术。J2ME技术使交互式服务得以实现, 完全超出了今天基于文本的静态的内容服务。它通过对无线器件上易用的、图形化的交互式服务的支持, 使消费者有了更为丰富的服务享受。因此, 在采用J2ME技术的手机和其他无线器件上, 用户就可在交互的在线状态下和脱机状态下下载新的服务, 如个性化股票动态报价、实时气象预报和电子游戏等。据介绍, 绝大多数无线开发商都采用J2ME平台编写应用程序软件。可以说, 在Java技术的帮助下, 小小的无线终端设备才有可能实现诸如游戏、图形等多种信息的下载、传递。

6 观察与总结

预计在接下来的几年里, 众多市场参与者都将加大参与力度, 从网络、终端、业务开发等各个方面推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将快速发展, 用户规模不断扩大, 具备Web2.0特征的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业务群。

世界各国都在建设自己的移动互联网, 各个国家由于国情、文化的不同, 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上也各有千秋, 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些移动运营商采取了较好的商业模式, 成功地整合了价值链环节, 取得了一定的用户市场规模。特别是在日本和韩国, 移动互联网已经凭借着出色的业务吸引力和资费吸引力, 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摘要:就移动互联网展开研究观察, 从移动互联网定义、研究范围界定、研究商业角度思路、主要研究方式方法方面展开研究, 并根据观察数据以及研究给予总结、分析。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研究思路,观察

参考文献

[1]肖辉.移动互联网研究综述[J].电信科学, 2009 (10) .

[2]余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思考[J].电信网技术, 2008 (12) .

[3]王凯.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13 (06) .

观察研究 篇11

【关键词】 超声检查;胎儿畸形;临床价值

胎儿畸形是指胚胎在发育过程中,胎儿的外形或体内结构发生了可识别的结构异常。胎儿畸形会使得胎儿的器官或系统发生变化,所处环境或遗传因素都有可能致使胎儿发生畸形。我国每年出生的缺陷儿约80-100万不等,缺陷出生率可达4%-6%。缺陷残缺会导致婴儿的长期残疾,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婴儿、胎儿的死亡,给婴儿家庭以及社会都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和损失。为此,在孕妇产前进行超声检查,可较好的检查出胎儿的畸形状况,从而减少畸形儿的出生,起到优生优育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提高我国的国民整体素质也具有重要意义。我院通过对2003-2005年来我院门诊及住院的90例孕妇进行了产前常规超声检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4月——2005年2月,来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孕妇共有90例,年龄为19-40岁,平均年龄25岁。通过对怀孕12周以上的孕妇进行常规的产前检查,记录胎儿畸形的超声检查结果,并与引产、分娩及部分尸解结果进行对比。

1.2 诊断方法 通过使用麦迪逊8800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以及6000型黑白超声诊断仪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探头频率均在3.5MHz。检查当中,孕妇需平稳躺下,必要时还应采取侧卧形式。仪器经过孕妇腹部对胎儿的头部、面部、胸腔、脊椎、腹腔以及四肢进行全方面检查,并同时还应测量双顶径、股骨长度、胎盘厚度、胎心率及羊水指数等。

2 结 果

在90例孕产妇中,产后证实婴儿畸形为20例,超声检出18例。其中,脑积水2例,脊椎裂2例,腹裂2例,无脑儿3例,脑积水并脊椎裂2例,小头畸形1例,唇裂4例,肾积水2例,双侧多囊性发育不良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达95%,漏诊2例,为1例无脑儿、1例腹裂,漏诊率6%。所有病例均经分娩、引产及部分尸解得到证实。

3 讨 论

3.1 漏诊原因分析 无脑儿的漏诊的时间为2003年8月,孕婦怀孕12周因其先兆流产来我院治疗,并进行了床旁B超检查。但由于检查医师因经验不足,没能完全了解及掌握早期无脑儿图像特征,加之床旁B超检查仪器分辨率又较低,因而造成了漏诊。在该孕妇怀孕16周时,再次来到我院进行产前检查,检查出胎儿为无脑儿。

腹裂的漏诊是孕妇在怀孕13周时,通过采取超声检查并无发现异常,当该孕妇怀孕为21周时,再次检查时便发现胎儿腹裂,漏诊原因是因孕期13周并非适合使用超声进行诊断。孕妇怀孕早期,胎儿腹压较小,腹腔脏器不脱出,同时裂口也较小,因而采用超声不易诊断出胎儿是否腹裂。随着怀孕周期的增加,胎儿腹压随之增大,腹腔脏器脱出,并漂浮于羊水之中,此时便很容易诊断胎儿是否存在腹裂。

3.2 本组资料中胎儿的各系统畸形声像图特点 脑积水的声像图特点:双顶径较实际孕周要大,胎儿头围大于腹围,且脑心率大于0.5或侧脑室宽度大于0.5mm[1]。无脑儿的声像图特点:正常大脑回声和无颅骨强回声光环。小头畸形的声像图特点:胎儿头围、双顶径均低于同龄胎儿的3的标准差以上,其它生长参数则属于正常范围内[2]。脊椎裂的声像图特点:对胎儿采取矢状扫查,方位为胎儿侧背方向,扫查时刻发现胎儿的脊柱排列不齐,软组织及裂口处皮肤在检查中回声连续性间断,裂处脊柱横切时,胎儿的脊椎三角骨呈“U”或“V”形状态,失去了正常形态。唇裂的声像图特点:一侧或双侧的上唇连续性的出现中断现象,且中断处检测不到回声,上颌骨牙槽出现突回声连续性中断,横切面出现错位现象[3]。腹裂的声像图特点:脐带右侧的胎儿腹壁出现回声中断,胎儿腹壁外出现腹腔脏器外翻现象,且表面无膜覆盖,胎儿脐带处正常状态。双侧多囊性肾发育不良的声像图特点:胎儿两肾增大,肾内出现若干个大小不等的囊,且胎中羊水过少。

3.3 影响超声的检出的原因及对策

3.3.1 胎儿方面的因素 当胎儿在检测过程中出现出现羊水过少、胎儿骨骼声影且胎儿头部及胎位较固定等现象时,都会对胎儿的结构显示和观察造成影响。为此,可采取以下解决措施:若因胎位位置对观察造成影响时,可让孕妇双手轻按胎头,或改变体位,也可让孕妇在下床进行适当几分钟活动后,使得胎儿体位发生改变后再进行检查。

3.3.2 医师的个人因素 医师的个人经验不足、知识面不够广、操作手法不当等因素都会对胎儿的超声检出率造成影响。为此,医师应加强自身学习,扩大知识面,提高业务素质水平,熟悉胎儿在各个时期内的图像特征。

3.3.3 仪器方面的因素 仪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胎儿超声图像的质量,从而对诊断结果造成影响。对应措施为:当传统B超检查无法检出或出现异常时,可通过超声或彩超对孕妇进行检查。

3.3.4 检查时机的影响 由于胎儿在不同时期内各器官的发育不同,因而发生畸形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如孕妇怀孕12周便可检测出胎儿是否为无脑儿,怀孕20周便可对胎儿脑积水进行检查。为此,在适宜时间内对胎儿进行适当的项目检查,对于提高胎儿的畸形检出率具有重要帮助。

3.3.5 畸形种类的影响 不同种类的胎儿畸形,其图像和声音都会有所不同。超声对其检测得敏感度不同,因而检出率也会有所不同。为此,在对产妇进行常规检查时,增加面部、心脏的四腔心切面及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等内容,可大大减少漏诊可能的发生。

胎儿发生先天性畸形的原因目前还没有比较确切的答案,从生物遗传学与细胞遗传学的角度来看,基因缺陷及染色体畸变都会导致胎儿出现畸形。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电脑等有辐射物品的长期使用,都会对胎儿的健康发育造成影响。同时,大量的化妆品、装修当中所使用的有害化学物质,都会影响胎儿的健康。本组病例均无明显高压危险,都是产妇在进行孕期常规检查中发现胎儿畸形的。

当胎儿发生畸形时,孕妇在怀孕时期大多不会有所察觉。产前超声,不仅对于形态结构异常的畸形儿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同时对于病变的染色体也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随着超声医学以及优生优育的推广,及时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并对缺陷儿的情况进行预测评估,可使产科医生为其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孕妇使用超声诊断的方法进行产前检查,安全方便,无创伤,且简便可靠,对于增强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人口素质,都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孟华,姜去新,戴晴.胎儿轻度侧脑室增宽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14(04):313-315.

[2] 陈焰.超声检查在产前诊断中的作用[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0,9(02):73-75.

叶片观察孔位置度检测的研究 篇12

为保证某叶片 (成联) 观察孔位置度测量精度, 本文采用UG三维造型建立叶片和测具的模型, 进行仿真模拟设计, 提高了设计精度和准确性。该测具采用定位夹紧与夹具一致保证加工与测量一致性, 经现场使用, 证明完全达到检测要求。

1 某叶片的设计要求

1.1 叶片构成

某叶片是由上缘板、叶身型面、下缘板构成, 叶片依靠缘板定位安装在轮盘中, 并通过缘板斜面相互搭接。

1.2 叶片测量位置设计分析

由于背向缘板与下一个叶片的盆向缘板相搭接, 因此第一个叶片的盆向缘板的平面是绕发动机轴线旋转某一角度成为下一个叶片的背向缘板平面。测具设计主要考虑将叶片放置便于检测合适的位置, 上缘板孔位置为空间位置, 测具考虑将零件摆出便于测量的合理位置。根据设计图和规范规定, 位置度公差为φ0.1基准为AHC由于孔公差为+0.05因此测量头需要分组测量。

难点:1.测量孔中心线与Z轴夹角为4度, 与水平夹角为25度;

2. 测量孔公差为+0.05而位置度公差为φ0.1, 考虑如何分组便于制造与检测。

2 测具结构的确定

2.1 定位及压紧的确定

六点定位原理, 定位采用在叶片上、下缘板排气边端面AA1面、上缘板径向H面及上缘板C侧面定位。

A面用定位座NO:8定位, A1面用2个φ10定位销NO:6上端面定位

H面用2个φ20定位销NO:4定位在φ800.9圆周上

C面用1个φ4定位销NO:3定位

利用三维UG设计进行虚拟装配, 快速、准确的保证经向两定位销、側面定位销、底面定位销与零件贴合。

为了使叶片在测量时稳定可靠, 必需保证各定位面充分接触, 并能够在测量过程中保持定位状态,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需要在中间叶片进气边上压紧, 在测具一侧安放螺钉压紧机构, 方便叶片取放, 压紧件使用尼龙材料避免压坏零件。

2.2 测量尺寸的确定

2.2.1 采用功能量规方法检测

按上述将零件定位并压紧, 测量使用测量销NO;11, 由于测量孔公差为+0.05而位置度公差为φ0.1, 需要测量销分组, 考虑便于制造与使用在测量销上加测量套, 按孔直经更换测量套, 测量套与测量销之间0.003~~0.006间隙并用螺纹连结。

以前测量销与衬套之间保持间隙0.005~0.01滑动不灵活有阻滞现象, 时间长了更加不灵活, 为了使测量销在测量座中滑动灵活使用直线轴承。

由于每一个孔中心线与Z轴夹角为4度, 与水平夹角为25度为了使制造时调整方便每一个测量销有独立测量座, 避免以前共用一个测量座安装后无法调整毛病。

2.2.2 采用打表方法检测

将测量表座摆放在理论位置, 使表杆旋转中心与检测孔理论中心同轴, 检测孔位置度时使表杆沿自身旋转中心旋转一周, 表杆的变化按比例1:1传递到表上, 指示表变化量为孔的位置度, 按上述方法分别检测每一个孔并记录数值。

2.3 孔位置度测具采用模块化设计

利用UG三维建模, 将孔位置测具各部件设计成参数化模块, 改变模块结构尺寸, 进行参数化驱动调试;将工装模块进行固化、逻辑智能设计调试设计, 以后再设计同类型孔位置测具时, 可以提高设计效率, 降低成本, 缩短设计周期。

结语

将叶片定位用一套测具分别检查上、下缘板六孔位置度, 此项设计既简单, 方便测量, 通过检测应用, 达到了良好的效果。采用模块化设计减少同类型孔位置度测具设时间,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为工装设计开辟了新的设计思路和理念, 同时也填补了工装领域的技术空白。

参考文献

[1]新编金属材料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梦想的成本下一篇:心理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