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研究法(精选9篇)
教育观察研究法 篇1
社区既指儿童的学校和家庭所坐落的地区, 也指影响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邻近地区;社区包括对教育质量感兴趣并受其影响的各种人, 而并不只是指有孩子在学校上学的那些人。美国幼儿园教师利用了哪些社区资源开展活动?他们是如何利用这些社区资源优化活动的?研究者应伊利诺伊大学厄巴拉-香槟分校的邀请和资助, 前往美国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2008年7月~2009年5月, 随机进入当地21所幼儿园, 对教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的活动作了29次现场观察。现将观察结果和思考综述如下。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走出去, 运用社区场馆资源, 丰富教育活动
1. 到草坪花园里去开展发现季节活动
对3所幼儿园进行观察的结果如下:
IE幼儿园大班1位教师带领8名儿童走出教室[1], 来到园后门外边的草坪上, 指导儿童观察花草树木的颜色和形状、用图案和符号在画板上记录, 回到教室后分享 (20081006) 。
I幼儿园中班1位教师指导6名儿童围桌而坐, 把刚捡来的树叶从大盆里抓到桌子上, 用胶水粘着自己喜欢的物品, 装饰树叶, 制作树叶画 (20081007) 。
IE幼儿园中班1位教师领着7名儿童走出教室, 来到园外边树林下, 启发儿童观察树木, 抓住飘落的树叶, 放到随身携带的小篮子里;鼓励儿童抛撒树叶, 摆出不同姿势, 以树木和落叶为背景拍照留影;教授想学拍照的儿童如何给树木和树叶照相 (20081016) 。
FUM幼儿园中班2位教师带着1 0名儿童走出园外, 沿着路边的绿化带游览;指导儿童观看路旁的树木、树上悬挂的花篮、树下放置的花盆以及十字路口的交通灯、来往的车辆和行人 (20090427) 。
这些幼儿园周边的美化、绿化工作十分完善, 春秋时节, 到处是绿的世界, 花的海洋。教师不仅能充分利用花草树木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来开展园外的发现季节活动, 以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 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还能适时融入园内活动, 以强化儿童的直接经验, 提高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 到公园游戏场地去开展自由运动活动
对8所幼儿园进行观察的结果如下:
H学校学前班3位教师带领1 0名儿童走出校门, 来到马路对面C公园儿童游戏场地上玩耍:滑滑梯、荡秋千、玩沙、爬树等 (20080731) 。
FUM幼儿园中班2位教师、小班1位教师各背着急救包, 带领17名儿童, 手拉绳子, 排着队伍, 走出大门, 来到马路斜对面W公园儿童游戏场地上游玩:走独木桥、跳蹦蹦床等 (20080825) 。
BTW学校学前班2位教师带着9名儿童从校后门走出, 来到右边D公园儿童游戏场地上嬉戏:走平衡木、抓吊环等 (20081002) 。
FBC幼儿园大班2位教师带着1 0名儿童走出园门, 来到右边B公园儿童游戏场地上玩耍:爬网、钻圈等 (20090422) 。
FUM幼儿园大、中、小班各2位教师都背着急救包, 要求儿童排好队, 把手放在绳子上, 领着儿童走出园门, 到马路斜对面的W公园游戏场地上去玩 (20090427) 。
YB幼儿园、YBI幼儿园各3位教师分别带领1 8名儿童, 乘校车来到H公园儿童游戏场地上玩耍:骑马、骑海狮、进餐等;YBC学校学前班2位教师领着15名儿童, 走到H公园儿童游戏场地上来玩:挖沙、铲沙、堆沙、搭建、拍照等 (20090519)
MLK学校学前班2位教师分别领着7名儿童走出校门, 来到右边K公园儿童游戏场地上游玩:爬杆、攀登等 (20090520) 。
这些公园都无墙无门、免费开放, 设有儿童游戏场地、草坪、亭子、烧烤台和桌椅等多种设施设备, 为教师组织园外的体育活动和餐饮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户外场地较小的幼儿园的教师就能“借米下锅”, 与此毗邻的幼儿园的教师就能“近水楼台先得月”;教师既能注重发挥公园游戏场地的健身功能, 为儿童运动技能、社交能力的全面发展营造宽松的氛围, 又能注意发挥公园的休闲功能, 为儿童与教师、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广泛交流搭造了温馨的平台。
3. 到向日葵地里去开展热爱劳动活动
对1所幼儿园进行观察的结果如下:
P幼儿园大班3位教师带领1 3名儿童走出园门, 来到马路对面的向日葵地里, 向儿童说明向日葵的特点和习性, 示范如何连根将其拔出、去掉其根上的泥土、摘下其花盘;引导儿童自由收获向日葵, 装进塑料袋里;教师背着大塑料袋, 带领儿童回到中心, 用这些材料开展美工活动, 装扮活动室 (20080918) 。
当地的高等院校都有自己的农场和实验田, 且都向儿童教育机构开放。教师能利用本校农场的资源开展丰收活动, 给儿童提供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向日葵的机会, 丰富了儿童对植物的感性知识, 增强了儿童手脑并用的能力。
4. 到图书馆儿童部去开展愉快学习活动
对3所幼儿园进行观察的结果如下:
FUMC幼儿园大班1位教师带着5名儿童, 走到马路斜对面的UF图书馆儿童部, 在游戏区里嬉戏, 到多功能活动室去听馆员讲故事, 大家一起唱歌、打击乐器 (20090326) 。
HSC幼儿园和HSU幼儿园各3位教师带领40名儿童乘坐校车、FUMC幼儿园1位教师带领6名儿童步行, 先后来到UF图书馆儿童部;在多功能活动室听馆员讲故事, 和馆员一起玩音乐游戏;到游戏区去玩玩具, 到图书区去看图书 (20090521) 。
UF图书馆儿童部拥有独立、宽阔的活动空间, 游戏器械多, 藏书量大, 馆员受过儿童心理和教育的培训, 在每周相对固定的时间中, 都会在多功能活动室里, 免费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开设故事活动、音乐活动和游戏活动;这些资源对教师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促使他们提前预约, 安排时间, 组织儿童来此开展学习活动, 以培养儿童好学的精神和乐学的行为。
5. 到大学校园里去开展游览观赏活动
对2所幼儿园进行观察的结果如下:
CC幼儿园托班2位教师分别推着1辆儿童车, 来到I大学活动中心前的米字形大草坪上游览 (20081017) 。
I幼儿园托班2位教师各推着1辆儿童车, 来到I大学图书馆旁的雕塑前观赏 (20090316) 。
I大学没有围墙和大门, 行人可自由出入;校园里风景如画, 绿树成荫, 鲜花盛开, 建筑多样, 雕塑成群, 喷泉涌动, 各种不同肤色的师生带着电脑或图书, 在草坪上、绿荫道上、广场上, 相互交流, 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教师能利用附近高校的这一独特的人文资源, 给儿童提供亲密接触校园文化的机会, 既有助于增强儿童的人际关系智能, 又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自然观察智能和空间智能。
(二) 请进来, 运用社区人力资源, 深化教育活动
1. 邀请家长来观看、组织儿童的日常活动
对2所幼儿园进行观察的结果如下:
C幼儿园大班教师安排2位家长在班级做志愿者:把桌子擦干净, 为每个儿童摆好早点和餐巾纸;为儿童摆放画纸和涂料, 帮他们把画夹在画架上;观察儿童的桌面游戏、角色游戏和积木游戏, 和他们一起玩;当儿童准备到室外去时, 帮他们穿好衣服;到室外去和教师一起观看儿童的游戏。教师感谢家长给儿童带来了点心, 奉献了时间;家长离园 (20080909) 。
IE幼儿园大班和中班教师向家庭开放, 鼓励家长来观看儿童的活动和班级的环境布置, 提出改进建议 (20081016) 。
邀请家长随时来访、做志愿者在当地已蔚然成风。教师既能热心向家长介绍他们所需要的各种服务, 充分发挥他们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多重作用, 又能大力表扬家长志愿者, 及时强化他们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所给予的多种帮助。
2. 欢迎居民来参与、指导儿童的特殊活动
对5所幼儿园进行观察的结果如下:
OD幼儿园大班教师邀请1位房管所员工来园, 在户外指导儿童探索面粉的发酵过程 (20080724) 。
FUMC幼儿园小班教师欢迎教堂的1名工作人员进班, 帮助照看儿童的午餐, 并和儿童一起进餐 (20080910) 。
OD幼儿园大班教师请求1位志愿者来园, 在户外游戏场地上观看儿童的活动 (20080911) 。
IE幼儿园中班教师邀请1位音乐家进班, 教儿童唱歌、跳舞、演奏乐器, 分享她的兴趣和才华 (20081016) 。
TLCWD幼儿园大班教师邀请1名消防队员来园, 引导儿童观看消防队员的制服、消防车的驾驶室和后备箱;教儿童转动方向盘, 给儿童讲消防故事 (20081020) 。
W学校学前班教师邀请I大学不同国籍的师生来校, 在走道上布置世界各国的展览墙和展览台;鼓励儿童到各展区去参观游玩、品尝食物 (20090416) 。
教师真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来做志愿者, 鼓励指导他们成为儿童的良师益友, 既能弥补班级人力资源暂时不足的缺憾, 又能为儿童提供大量的机会, 去亲密接触不同职业、不同国籍的人们, 使儿童的社会知识和经验得以丰富, 社交技能和能力得以提高。
二、讨论与建议
美国幼儿园教师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优化园内外活动的做法引发了研究者的一些思考:
(一) 重视开放性
美国教师把社区资源广泛用于加强幼儿园的教育之中, 使幼儿园与社区能经常进行沟通和互动, 形成了真正的伙伴关系。这启发我们要认识到社区和幼儿园一样,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幼儿园要实行对外开放, 而不能把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禁锢在幼儿园的小天地里。
(二) 注意可行性
美国许多社会场所都具有公益性、服务性, 公园、大学都是无围墙的, 图书馆、农场都是免费对外开放的, 也消除了参观者的“门卫”和“门票”之忧。这启发我们要全面了解社区, 以充分利用蕴藏在社区各种场馆中的价廉物美的资源, 因地制宜地开展各项活动。
(三) 提高综合性
美国教师组织的外出参观游览活动不是孤立的园外活动, 而是园内活动的有序延伸和补充, 是综合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启发我们要把社区的优质资源加以整合, 全盘纳入幼儿园的教育之中, 综合起来加以运用。
(四) 体现广泛性
美国教师鼓励家长、大学师生、消防队员、音乐家、房管员和牧师等社区人士参与幼儿园的教育, 志愿为儿童的成长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既发展了儿童的社会性, 也培养了儿童的个性。这启发我们要大力开拓志愿者市场, 广泛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源。
(五) 做到规范性
美国教师在带领儿童外出活动时, 能严格控制师幼比率, 随身携带急救包, 提高了儿童外出活动的安全系数;在组织儿童外出活动后, 能及时给儿童提供复习巩固的机会, 帮助儿童把新旧知识联结起来, 提高了儿童学习的效率。这启发我们要把“以儿童为本”放在首位, 注重细节, 既要时刻绷紧“确保儿童安全”这根神经, 更要全面体现“真让儿童受益”这种成效。
参考文献
[1]Epstein, J.L.School, family, 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Your handbook for action.Thousand Oaks, CA:Corwin Press, 2002.15.
教育观察研究法 篇2
名词解释
调查研究是通过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收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现状调查旨在研究学前儿童发展中某些特征、方面的发展现状,或学前教育中某些现象、问题的基本现状。相关调查旨在探讨两个变量相互联系的性质和程度。
发展变化调查主要探讨儿童的某种特征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
原因调查具有某种特征的儿童或教育现象形成的可能性原因是什么,这就是原因调查要解决的问题。问卷法是将一系列事先设计好的问题组合起来,以书面形式征询调查者的意见,通过对问题答案的回收=整理、分析,获取有关信息的研究方法。
指导语是用来知道被调查者填写问卷的一组说明或注意事项。
访谈:研究者“寻访”被研究者并与其进行“交谈”的一种活动。
开放型访谈:也称非结构性访谈,指事先没有设计固定的访谈问题,访谈者鼓励受访者发表自己的看法,访谈可根据情况随机应变。
半开放型访谈是受访谈者一定控制的访谈,访谈者根据自己的研究设计提出问题,但同时也鼓励受访者参与。
简答题
调查研究的特点①间接收集资料来了解和分析现象和问题的方法。②调查研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涉及的范围广,运用比较简便灵活,收集资料速度快。局限性:①调查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却难以确定因果关系。②调查成功往往取决于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更多地受制于研究对象;③调查者自己的主观倾向、态度若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将会影响被调查者,是调查的客观性降低;④调查往往只能反映被调查者个体的情况,很难做普遍性的结论,推论到总体中去要慎重。
调查研究的类型。(1)根据研究课题性质的不同,学前教育领域的调查研究一般分为四种类型。①现状调查。②相关调查。③发展变化调查。④原因调查。(2)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研究可以分为四种。①描述性调查。用以了解事物全貌或发生过程,以描述现状为主,回答“是什么”的问题。②探索性调查。以解释事物之间关系为目的的调查,以探索规律性的东西为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③预测性调查。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推断与估计的调查,以预测事物发展的远景为主,回答“将会怎样”的问题。④评价性调查。对事物的质量水平进行评定的调查,以评价、考核幼儿园教育质量及管理水平为主。(3)按取样范围的不同,调查研究又可以分为三种。①全面调查。即普查,总体有多大,样本就有多大。②典型调查。从调查范围内选取典型的例子进行调查。③抽样调查。按抽样程序从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特征估计总体的特征。有较好的代表性,被广泛采用。
调查研究的设计。分为纵向设计和横向设计两种。纵向设计涉及随着时间推移搜集资料的调查,常用于发展变化调查和趋势研究。数据资料在一定时间内分两次或多次收集。横向设计是指对一个代表总体的随即样本,在一段时间内进行一次性收集资料。不能测量个体的变化,因为它只测一次。可用于现状调查。调查研究要遵循的步骤。①确定调查对象。首先要确定调查总体,其次要确定调查样本。②拟定调查计划。③进行试探性调查。是为了了解调查项目和调查程序设计得是否合理,以便作出修改。④选择和编制调查工具。⑤实施调查。⑥整理调查材料。⑦撰写研究报告。
拟定调查计划时应考虑的内容。①确定所采用的调查方法。②确定调查项目。③确定调查进程。问卷调查的优点。统一、定量、节省、匿名。
问卷调查的缺点。①问卷中大部分问题的答案由于预先被划分了有限的范围,不可避免地限制和简单化了回答,从而遗漏深层复杂信息。②不可避免出现漏答、错答或回避回答的现象。③问卷篇幅不能太长,调查项目受限制,不利于详细收集资料。④问卷是书面调查,适用于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
问卷的一般格式。①前言。介绍调查主办单位和调查人员;调查的目的和潜在价值,以及特定被调查者被选中的原因;承诺对涉及个人内容的调查结果保密;说明被调查者回答的重要性,对他们的合作表示感谢。②指导语。应简明易懂。③问题。格式:a选择性回答或封闭性,就是要求答卷人从两个或更多选项中选
择一个。B结果开放性或自由答题式题目。要求答卷人自行填写答案。
设置问卷问题要注意:题目的格式、问题制定的原则、题目的数量与安排(30分钟内答完为宜)。
问卷中问题制定的原则。在内容上:题目类型是否正确而合适;题目是否切合研究假设的需要;题目是否含混不清,引起歧义;题目是否涉及社会禁忌与爱好;要避免或减少社会称许性;题目是否产生暗示作用;题目是否超出受测者的知识和能力。在言语上:文字应浅显、易懂,不超过受测者的领悟能力;用语应力求简单,不能太复杂;字句的意义力求清楚明白,不要含混或暧昧;一句话代表一个单一事物,不要用两个以上的观念或事件;要用标准的语言叙述或描述,把概念、范围界定清楚。在情绪上:在能理解的范围内提出问题;问题不要引起误解或争论;尽量使用肯定的叙述,避免使用双重否定的格式;不用或少用假设语句或猜测语句。
访谈的优缺点。优点:访谈能深入受访者的内心,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包括他们的价值观、情感感受及行为规范,能从受访者的角度对研究现象获得多种描述和解释;访谈具有灵活性以及对意义进行解释的空间;访谈能使受访者感到更加有力,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历程进行反省,影响对自身文化的解释和建构。能保证研究的内在效度。缺点:样本较小,访谈好肥的时间和精力较多,代价较高。
访谈的类型。采用开放型和半开放型两种形式。
访谈的前期准备工作。设计访谈提纲和与受访者商量有关事宜,如访谈时间和地点的选择、访谈的次数和长度,是否采用录音、录像设备等等。
提问、倾听、回应被认为是访谈中的三项主要工作。
访谈中提问的类型。按问题的语句结构可以分为开放型和封闭型;按问题所指向的回答可以分为具体型和抽象型;按问题本身的语义清晰度可以分为清晰型和含混型。
访谈中追问的基本原则是:使用受访者自己的语言来询问他们曾经表达过的看法和行为。针对具体的细节问题即时追问,切忌不管对方在说什么或想什么,只按照事先设计的访谈提纲,把问题挨个跑出去,这样的追问会妨碍访谈自然进行,会忽略受访者的思路,把自己的设计甚至偏见强加给对方。
访谈中如何倾听?听的态度,从认知层面上看,有三种:主观判断式的听、客观接受式的听、意义建构式的听。主观判断式的听,即访谈者把受访者的回答内容,按照自己的观念、价值观、思维习惯等去理解,迅速作出自己的判断。很容易将研究者个人的观点强加给被研究者,得出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研究结果。客观接受式的听,即访谈者尽量把自己的观念暂时存放起来,客观地接受被访者的话,尤其重视被访者自己使用的一些独特的概念,尽可能理解其真实意义。是最基本的倾听方式。意义建构式的听,即访谈者在倾听的同时,积极地与对方对话,与对方共同建构事物、概念等的意义。这种倾听对访谈者个人素质要求较高,需具有强大的自我反省能力,能够与对方产生思想共鸣。
访谈中如何回应?1呼应。语言上的呼应,如“哦,嗯,对,呀”,如点头、微笑等。2重复、重组和总结。重复是把受访者的话重复一遍,表示确认没有听错。重组是把受访者的话按照自己理解的话重新组织一下,以便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总结是把受访者的话进行归纳概括,一方面突出中心和主要的思想,另一方面,检验是否理解正确。
第六章 实验法
实验法一般都是纵向的,在控制无关因素对因变量影响方面,实验法是最好的。
双盲实验,指的是在一项实验中,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和参与实验的观察人员来说都是未知的。实验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减少试验误差,提高实验的效度和信度。
匹配指的是依据各种标准或特征,找出两个完全相同或几乎完全相同的实验对象进行配对,并将其中一个对象分到实验组,而将另一个对象分到控制组的方法。
随机指派的方法是完全按照随机抽样的原理和方法将实验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中。
简答题
实验法的特点:①教育实验研究法是教育研究中建立因果关系的最好方法;②获得自然条件下遇不到或难以遇到的情况和情境;③可以重复验证;④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实验法的认知逻辑。关于确认事物间因果关系,有三条标准。①两个现象之间必须存在这相关关系,即共
变关系。②在时间上,原因应当先于结果,或与结果瞬间产生。③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实验法的三对基本要素。实验组与控制组;前测与后测;自变量和因变量。
它的三对基本要素是如何发挥作用来体现这以逻辑的 ?在实验法中,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对比可以反映变量的共变关系;前测和后测可以反映A变与B变的时间顺序,还可以用各种控制手段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实验组是实验过程中接受实验刺激的那一组对象。控制组是各方面与实验组都相同,但在实验过程中不给予实验刺激的一组对象。通过比较这两组对象的观察结果,来分析和说明实验刺激的作用和影响。实验的分类。实验室实验与实地试验。标准实验和准实验,双盲实验。
简述对影响实验条件的无关因素的控制手段。3.(1)实验室控制,消除无关变量。(2)用配对、分组等方法平衡无关变量的影响,或使无关变量保持恒定。(3)用循环法抵销无关变量的影响。(4)将某些个体变量纳入实验设计,成为实验中的自变量。
实验研究的具体内容:实验假设、实验被试、实验变量、实验控制、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结论。影响实验的因素。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教育观察研究法 篇3
首先, 流行文化对传统榜样的疏离和现实偶像的重塑, 使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抛却过去乌托邦式信仰世俗发展, 崇高的淡出与娱乐明星的崛起, 使青年人生价值取向呈低俗走势, 世俗与低俗共生。
其次, 当代流行文化对主流政治文化的拒斥和消解, 催生了青年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多样发展;同时, 流行文化对多元价值观念的兼收并蓄、良荞不分又在某种程度上导致青年政治价值取向的边缘走向。
第三, 流行文化对自我及日常生活的关注, 促使青年道德价值取向由道德理想主义向道德现实主义回归, 这是流行文化的积极功效。但同时, 它过分强调自我以及欲望的过度张扬在某种程度上又造成道德的虚无, 助长了青年的享乐意识、拜金取向和物质诉求。
第四, 大学生开始主动有意识地获取各方面知识、技能, 甚至成为文化的传播者;但也催生了“读书无用”、“学得好不如生得好”、“逃课有理”等消极舆论, 知识价值观受到了强烈冲击。
第五, 一方面, 大学生通过流行文化的脉络可以敏锐地洞察出社会现阶段的流行态势, 把握准确的信息, 这不仅拓展了就业渠道, 还为其自主创业提供了依据。但另一方面, 在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中出现了重物质轻精神, 重实惠轻道德, 重个性轻共性等一系列变化, 直接又影响其择业行为。
第六, 大学生在流行文化的驱使下, 人际价值观呈现出“小众”趋合的现实情怀与隔空对话的虚拟情境共生的现象。客观上, “小众”趋合促进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也改善和发展了他们的人际价值观, 但仍有不少大学生选择在虚拟的世界中建构着心灵的伊甸园, 寻求无争、无忧的理想。
第七, 流行文化的盛行对大学生的婚恋观的影响, 一方面, 在当今社会, 男女择偶机会增加, 择偶方式出现了电视征婚、网上征婚等新动向, 这些新的中介方式为青年的择偶缩短了时空的限制, 增加了选择的余地。另一方面, 大学生作为流行文化的易感人群, 受到的冲击与影响深远, 不容忽视。如, 某大学女生发出“做的好, 不如嫁得好”的感慨, 在大学生中, 租房同居、试婚等现象层出不穷, 屡禁不止。
第八, 当代青年审美意识与审美权力呈现感性化发展态势:审美对象上, 古典严肃的文学艺术遭到青年冷落, 通俗直白的文学作品在青年群体广泛流行;审美方式上, 他们追求浅显直接, 不再崇尚含蓄古朴。
第九, 大学生在流行文化特征影响下, 出现对社会现实与道德、经济与政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的迷惑, 认为社会现实与理想中的社会主义图景存在差距, 对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产生质疑, 在这种精神状况下, 大学生极易投入到宗教信仰中, 去寻找心理上的支持。
第十, 流行文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所向, 它消解了传统文化、政治文化的统治权威, 有助于青少年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及个人本位意识的增强, 是他们不断完善自我观念的途径。同时流行文化适应和满足了现代商业社会中大学生追求功利、寻求新颖、渴望享受、表现自我的内在要求, 也正是由于这种文化, 将部分大学生塑造成缺乏思想深度、没有价值追求、失去思维主动、丧失批判精神、情绪反应浅显的人。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流行文化背景下面临的危机挑战和创新思考
作为现代文明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流行文化, 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存在的合理性, 这个事实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和漠视的, 笔者认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只有通过对流行文化优势的认真分析, 对受教主体——大学生心态的仔细揣摩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机制的不断探索, 才能因势利导, 循序渐进地进行, 才能使青年大学生在流行文化的影响下, 拨开迷雾, 清醒认识,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不能不承认流行文化盛行的优势, 比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及流行文化多样;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及流行文化新颖;传授方式没有充分体现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工作者传授不及流行文化渗透速度等等方面, 这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参加教育, 自觉提高思想素质的积极性, 也造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拓展创新正是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进行的。
首先, 只有准确掌握受众群体的心理需求, 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百家讲坛》捧红了于丹、易中天、 (下转第19页) (上接第15页) 刘心武等学者, 他们也在讲文化, 但这个文化却广泛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同, 他们没有广泛说教, 没有强行灌输, 只是在深入浅出的讲解下, 就起到了抚慰人心, 沁入心灵之功效。“超女”、“快男”红遍大江南北, 他们通过“想唱就唱”的主旨, 满足了青年人的各种欲望, 如才能显露、勇气比试、情感抒发、获得成功、赢得尊重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脉搏, 在多元之中有主导, 在多样之中有选择, 在多变之中有主见, 在教育因素的注入上要体现更加鲜明的时代特点。
其次, 找准传播的切入点。于丹用浅显通俗的语言魅力征服了大众, 所以她红了;曾怡可用她那原创的绵羊音娱乐了大众, 所以她火了, 喜欢娱乐是人的天性, 人们不仅喜欢在职业活动中, 而且喜欢在业余游戏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流行文化正是找准了传播的切入点, 因此才能够在青少年群体中深得人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树立和强化服务观念、平等观念等, 找准群体契入点, 形成与学生的共鸣。
最后, 大众广泛参与。正是有广大的群体参与其中, 互动交流, 才促使了流行文化的广泛传播, 二者交互影响, 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春节晚会刘谦的互动魔术让这个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年轻魔术师一炮而红, 选秀节目引发数以万计的人参与互动, 这就启示我们,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形成互动沟通, 才能引起心理相容、心理共振以及心理趋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属性和要求,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真正把工作对象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对待, 实现互动沟通, 改变“一刀切”、“一锅煮”的顽症, 充分尊重人们的选择权, 做到“适销对路”, 实现“供需平衡”, 只有这样, 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跟上形势, 跟上时代发展。近年来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 就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参与中感染的有效探索之一。
流行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双刃影响的逻辑归因中总结其可借鉴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具备优势, 也存在消极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用一种不回避、不惶恐、不打压的方式主动思考, 深入探索, 打破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惯有的模式和途径, 用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来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以求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流行文化的现实影响, 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对青年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发挥其有效功能。
参考文献
[1]杨长征.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报告[M].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
[2]黄希庭, 郑涌.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教育观察计划 篇4
一、研究课题:
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二、观察目的、任务:
目的:
1.对体育教学的伦理思想进行梳理,从理论上探讨体育教学蕴含的伦理价值。
2.在制定课堂伦理观察指标的基础上,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伦理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体育教学的伦理特征。
3.在编制体育教学影响下的中小学生道德品质自评问卷和中小学生日常道德品质自评问卷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体育教学对学生道德品质影响的规律。
4.运用归纳分析法,得出影响体育教学伦理的因素,以及提升体育教学伦理精神的路径。任务:
从伦理学的角度研究体育教学,探寻体育教学的伦理特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分析体育教学活动;运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体育教学对学生道德生成的实际影响,坚持唯物辩证法,利用现场看课、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进行分析,探索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道德品质产生影响的规律。
三、观察对象、范围
对天津五所中学、三所小学的二十一名体育教师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进行了两个阶段,为期四个月的课堂观察。其中新手教师十名(五年以下教龄)和熟手教师十一名(五年以上教龄)
四、观察内容(要搜集哪些资料)
练习机会、照顾全体、自由提问、自主练习、讲授态度、交流态度、鼓励、关心差生 安全设计、执行教学规范、示范动作
五、观察地点
各个学校运动场
六、观察的方法、手段(选用哪一种具体的观察方法,采用什么仪器设备;如何保持观察对象和情景的常态等)
观察记录表:观察时最少有三个观测人员同时进行,其中一个人主要记录教师的行为,一名观察者主要记录学生的行为,第三个人对课堂的整体情况进行描述性记录。观察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所观察的对象,及时在记录表中记下所观察内容的特征。非参与观察,尽量地理解体育课堂中师生的行为方式。
七、观察步骤和时间安排(观察如何进行,包括观察的次数、程序、间隔时间、每次观察要保持的时间等)
教育观察研究法 篇5
如何全面、正确地了解学生, 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观察方法。
一、全局观察法
全局观察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握学生的总体情况。这种方法一般采用分解综合的方式。教育者要总揽全局, 善于在短时间内把学生分为若干部分或方面进行观察, 然后, 将观察所得的各部分的主要特点综合起来, 形成一个总的印象。这种观察法要注意抓主要点, 对次要的、一般化的东西要舍弃。例如, 我们要了解一个新学生, 可以分析他的相貌, 他的装束, 他的言谈举止, 他的表情动作, 等等。然后, 将这些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就可以概括出这个人整体上的性格特征来。
二、细微观察法
细微观察法就是教育者对学生作近距离的、精细的观察。这种观察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握学生的个性, 发现别人身上没有的东西。细微观察法常与全局观察法结合起用, 即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 抓住某一特点进行观察。要深入地了解学生, 一般都要在全面的基础上进行细微观察, 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有个性。这种观察, 也就是对相貌、装束、言谈举止、表情动作中的某个具体方面进行细致, 从而抓住学生的个性特征, 实施适宜的教育方式。
三、多角度观察法
从单一的角度观察学生, 只能得到一个方面的特点,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生, 可以克服片面性, 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宋代著名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一文中曾说过:“山近看如此, 远数里看又如此, 远数十里看又如此, 每远每异, 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 侧面如此, 背面又如此, 每看每异, 所谓山形面面看也。如此, 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形状, 可得不悉乎?”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是这样, 观察学生与看山又有什么不同呢?观察学生不但要正面观察, 也要侧面观察和背面观察, 从优点、缺点、长处、短处等多角度考虑, 如此观察, 能不全面吗?
四、比较观察法
我们常讲, 有比较才会有鉴别,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比较观察法就是教育者将两个 (或两个以上) 学生或同一学生自身的几个方面加以比较, 从而观察其性格异同的一种方法。这种观察法可以使学生的特点更清楚地显示出来。通过比较观察, 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比较观察有两种形式, 即横向比较观察和纵向比较观察。横向比较观察是对不同学生之间的比较, 这种比较, 可以发现每个人在性格上的相似和差异。纵向比较观察就是一个人其行为、言谈、装束上前与后的比较, 这种比较可以发现一个前后性格的不同变化, 从而全面了解一个学生性格的发展。
需要明确地是, 运用比较观察法要注意一个问题, 就是观察条件要对等, 即在同一条件下, 从相同的角度去观察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否则观察的结果容易产生片面性。
五、追踪观察法
追踪观察法就是教育者不静止在一时一地观察学生, 而是根据情况的变化, 不断地变换时间、地点进行观察。这样对学生的了解研究才会比较透彻。因为一个学生在此时此地的表现会是一种状态, 而在彼时彼地的表现也许会是另一种样子。这就要求教育者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的性格特点, 还要在课余活动中观察学生的特点, 在劳动实习中观察学生的特点, 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表现是否一致, 是否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从而避免了解错误。
六、实验观察法
实验观察也叫情景观察。就是教育者有意识地把学生放到预先设计、安排好的环境中, 来观察学生性格特点的一种方法。这种观察方法的目的十分明确, 就是教育者有意识观察全体、部分甚至个别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具体表现。例如, 教育者可以事先在教室中乱放一些废纸杂物, 来观察学生进教室后的不同反应和表现, 借此来折射出学生对这件事的态度及处理方法。除此以外, 教育者也可以事先安排一次劳动, 一次表演等方式来考察, 从而达到了解研究学生的目的。
当然, 观察学生的方法许许多多, 这就要求教育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要, 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观察, 但为了避免观察中容易出现的主观、片面和表面性, 教育者要各种方法综合运用, 此外还要进行长期的反复地观察, 积累观察资料, 在此基础上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由表及里, 由此及彼的分析研究, 才能正确地了解学生, 为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观察是教育者管理、了解学生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文将着重探讨观察了解学生的几种常见的方法, 以便使教育者能及时了解学生, 因材施教, 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为了解、研究、管理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观察》杂志征稿 篇6
作者定位:
大学、中小学、幼儿园及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者。
栏目内容:
德育话题、头脑风暴、创意前沿、经典课堂、评价新论、教学新方法
专业成长、随笔美文、教研争鸣、管理纵横、案例剖析、我做班主任
稿件要求:
文章务必注明邮政编码、单位、地址和联系人等联系方式。字数在2700字以下。尽量少用图表, 以文字叙述为主。不得抄袭, 文责自负。
处理流程:
1.回复。编辑部收到稿件后, 无论是否采用, 均在7日内电子邮件回复或书面回复。
2.评奖。组织教育专家对优秀稿件进行评奖, 颁发等级证书。
3.发表。入围作品将陆续在《东西南北·教育观察》杂志上发表, 并赠送样刊。
联系方式
邮箱:guancha365@126.com
电话:010-51269886
联系人:龙老师
地址:【100070】北京市科学城100070-99号《东西南北·教育观察》杂志编辑部
《教育观察》杂志征稿 篇7
作者定位:大学、中小学、幼儿园及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管理者。
主要栏目:高教经纬、职教天地、体育教学、幼教探索、百味课堂、创意教学、方法管窥、专业成长、师心漫笔、教研争鸣、管理纵横、案例点读、教育叙事、案例剖析、我做班主任。
来稿须知:文章务必注明邮政编码、工作单位、地址和联系人等联系方式。字数2600字以内为宜,尽量少用图表,以文字叙述为主。不得抄袭,文责自负。
稿件处理流程:1.回复。编辑部收到稿件后,无论是否采用,均在5日内电子邮件回复或书面回复。2.评奖。组织教育专家对优秀稿件进行评奖,颁发等级证书。3.发表。入围作品将陆续在《东西南北·教育观察》杂志上发表,并赠送样刊。
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jiaoyu516@126.com网址:www.jygczz.com
电话:010-51269886(龙老师)工作QQ号码:1282344349
地址:北京市科学城100070-99号《东西南北·教育观察》杂志编辑部邮编:100070
谈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观察 篇8
一、观察能确定每个幼儿的成长目标
同一年龄的孩子, 他们的成长水平是不同的, 如果教师仅凭主观意志, 对一个形形色色的个体组成的集体, 用同一标准去要求每个幼儿的, 那是不正确的, 教师要通过观察, 了解每个幼儿的成长水平和成长速度, 并在此基础设计不同的活动, 准备不同的材料, 让每个幼儿都能在长有水平上, 以各自不同的速度, 去达到各自的成长目标, 以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如:4-5岁幼儿有的处于涂鸦阶段, 有的已成长到了图式的再现阶段, 处于涂鸦期的幼儿, 他们住住对绘画的过程无兴趣, 喜欢用笔和纸来表现, 因此教师应为他们提供较大的纸和笔, 多给他们涂鸦的机会和时间, 让他们从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已跨越涂鸦阶段的幼儿则喜欢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 教师应利用不同的材料和造型活动, 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观察判断幼儿的学习是否主动、积极、有兴趣
教师做为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只有通过观察, 才能看出幼儿学习是否主动、积极而有兴趣, 从而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经验, 如户外活动中, 教师让幼儿听音乐做课前活动, 教师让幼儿听音乐模仿解放军叔叔打枪、开炮、投弹等动作, 幼儿刚开始兴趣较高, 可做了几次就没有兴趣了, 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平时的观察, 了解和幼儿交谈, 临时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尽可能为每个幼儿提供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进行学习的机会, 以满足幼儿的表现需要。如:让幼儿把自己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些动作加进去, 还可以让做得好的幼儿在前面示范, 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也能起到课前活动的作用。还有在完成《奇妙的声音》这个科学目标时, 我准备了几个杯子, 为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我在杯子里倒入了各种颜色的水, 当我拿出来时, 一下子就引起了幼儿的注意, 然后我让幼儿观察水的不同点, 并让幼儿用小棒敲打杯子, 让幼儿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让幼儿通过眼睛的观察和耳朵的听联系起来, 了解了水的多少和声音高低的关系, 并让幼儿进行比赛, 看谁能敲出最高的声音, 并说出其理由, 在整个活动中, 幼儿兴趣非常高, 由此可见, 丰富多彩的材料, 不仅能吸引的幼儿的注意力, 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还能丰富幼儿的语言词汇和表达能力。
三、观察能对教育作出客观评估
教师在实施计划、组织教育活动时, 就始终观察幼儿对活动内容是否有兴趣, 活动中是否积极投入, 对教师的表达是否理解, 活动是否能得到效果, 通过这些观察教师可以获得相关教育效果的反馈信息, 从而对所实施的教育目标作出评估, 以此来不断总结经验, 调整教育方法。
如:在一次拳术教育活动中, 我让幼儿画:“可爱的小兔子”在幼儿画以前, 我认真讲解了兔子的外形特征, 做了简单的示范后, 幼儿自由作画, 在巡回指导中, 我发现大多数幼儿画得都和老师的一样, 只有悦涵小朋友的画面上有各种姿态的小兔子, 而且色彩非常大胆, 仔细观察后我发现, 后来教师的示范画把幼儿局限于一个狭小的空间, 虽然我提醒幼儿色彩丰富, 小兔子多画几只, 但幼儿画得都是一个样子, 于是, 我把悦涵的画贴到黑板上并让悦涵对自己的画进行讲解, 并鼓励幼儿把自己在家里或者电视上看到的各种形状的小兔子画到自己的画里, 最后评价幼儿作品时, 发现孩子们的画丰富起来, 色彩也运用非常大胆, 虽然有点乱, 但通过画面看出幼儿的画画, 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四、观察能及时发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幼儿由于年龄小, 受语言成长水平的限制, 自我表达能力较差, 所以, 教师时刻以一双敏锐的眼睛, 去捕捉发生在周围的各种信息及时发现问题, 并及时解决。
如我班洋洋刚插入我们班时, 性格及其孤僻、内向, 经常欺负别的小朋友, 还偷偷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回家, 造成班里大小坏事都是洋洋的, 而洋洋也不辩解, 以沉默和仇视对待老师的批评, 后来通过和他奶奶的交谈才知道, 洋洋的爸爸、妈妈离婚了, 现在的是继母, 对他不是太好, 看见洋洋奶奶眼里的泪花, 我决定用爱去温暖他那颗冰冷的心, 早上我主动问洋洋好, 拉拉他的小手, 抱在怀里, 问长问短, 使他驱除对老师的惧怕和拘束, 慢慢地洋洋不和小朋友们吵架了, 还经常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经常表扬他, 也在来园、离园时抽时间和他父母进行一些沟通, 让他们多关心洋洋, 现在洋洋心情好了, 也积极参加活动了, 我为此非常高兴。总之, 对于这离婚后的孩子, 我们应该及时发现问题, 并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用我们的爱心去医治他们心灵创伤。
在幼儿园里观察幼儿是每日必不可少的,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坚持不懈观察每一位幼儿, 并用心来观察, 让自己参与并融入到孩子们中间, 让我们更多地从孩子的世界、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体谅孩子, 从而给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真正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
教育观察研究法 篇9
心理学和教学经验证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 其智力因素相差并不明显, 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非智力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影响, 在非智力因素中的学习的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诸多因素中, 具有良好意志的人, 具有敏锐观察能力的人正是从别人不屑一顾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并经过艰苦努力获得成功的。例如:17世纪中叶, 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正是从盐酸使紫罗兰花变成了红色, 这一纵即逝的现象中发现了并经过多次试验, 最终发现了现在还在广泛使用的酸碱指示剂———石蕊。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喜欢花。有一次他拿了一束紫罗兰花, 想插到花瓶里, 正在这时, 助手取来了盐酸, 倒盐酸时, 酸雾弥漫上来, 并有几滴滴到花上, 紫色花变成了红色!他马上想到其他酸会不会使紫罗兰花变红?经过多次实验终于发现了酸碱指示剂———石蕊, 的石蕊遇酸变红, 遇碱变蓝。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真是太方便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物理学家牛顿, 正是从成熟苹果落地这一现象, 总结出了这一伟大真理的。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成绩优异的学生, 一般对事物的感知迅速、准确、完整, 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主要、最基本的因素, 在单位时间内观察到的事物多, 表现在学习上, 积累的知识丰富。而观察力弱的学生, 往往对应该观察的事物感知迟缓, 有的甚至视而不见, 听则不闻, 表现在学习上, 上课不注意听讲, 大多是学习差。可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是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学习质量和将来从事创造性劳动和科学研究工作水平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培养观察能力的意义是十分重大而深远的, 因此, 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教学中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
化学是以实验为主要手段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特征的, 因此, 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更加重要。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展示直观教具、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包括边讲边实验和实验习题) 和化学课外活动。在演示实验以及边讲边实验中教师具体地指导学生观察方法的活动要多一些, 而在学生实验课、实验习题、化学课外活动中, 则主要由学生独立来培养观察能力。使学生明确观察能力的意义, 会激发他们自觉地、有意识地锻炼能力, 必须结合化学实验教学, 来说明观察能力对获得巩固化学知识的作用。
据已有的经验来看, 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化学实验对学生加强观察方法的指导有如下几点具体做法:
一、指导学生学会首先明确实验目的, 弄清“看什么”, 而后再观察
在演示实验时, 如果不加指导, 有的学生常常出现无目的、无要求、无方法, 漫不经心地观察的情况, 他们常常只是注意到那些新奇的有强烈刺激的化学现象, 而放过了实验目的所要求观察的主要内容。对于已经观察到的现象, 也往往不能完整地描述出它的特点, 当然更谈不上进一步根据实验现象去思维和形成教学目的所要求的化学概念了。例如:在焰色反应的实验中, 第一种金属锂是火焰呈现紫红色, 第二金属钠火焰呈现是黄色, 第三金属钾是火焰呈现紫色, 如果学生无目的的观察只注意到火焰颜色发生了改变, 却不知为什么, 也就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无目的观察, 是不利于形成化学概念的。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弄清楚在实验中必须观察到哪些现象之后, 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 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有关的事物上, 从而达到观察的目的。学生明确了观察必须要有目的性、计划性的意义后, 还得具体地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观察的能力。确定观察的目的, 对象, 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观察计划, 直到教会他们独立地根据实验内容和教学目的。
二、指导学生学会既全面又分清主次地进行观察
“全面观察”, 是指对物质 (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及其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以及实现物质变化所使用的仪器装置等都要进行观察。只有全面观察, 才有助于获得完整的感性认识, 才能对各个细节都有丰富的感知, 便于从中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也有利于发现特殊现象和新的问题, 促使学生进行思考, 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分清主次”就是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内容, 分清实验的主要现象和次要现象。观察才不致忽略了主要的东西。特别是那些不易发现或容易消失的主要现象, 也不会被疏忽放过。例如, 观察试管中稀硝酸和铜的反应:
首先生成无色气体一氧化氮。虽然一氧化氮很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棕红色的二氧化氮, 但因生成一氮化氮是主要现象, 就必须及时抓住时机观察一氧化氮的生成。又如观察由亚铁盐溶液和碱溶液反应:
生成白色氢氧化亚铁沉淀是反应中的主要现象。但白色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不稳定很快地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依次转变成浅绿、绿色以至棕色, 观察时就应集中注意力, 迅速捕捉一瞬即逝的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的现象。既全面而又分清次要现象, 就是要求既要重点观察主要现象, 又不遗漏地观察次要现象;既要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又要迅速地发现不易发现或容易消失的现象, 指导学生学会既能全面而又分清主次的观察, 首先要使学生明确, 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很快, 必须迅速观察, 掌握观察的规律, 这个规律体现在观察的内容和顺序上, 就顺序而言, 是先观察实验仪器装置, 再观察各种反应物质, 而后观察物质变化的整个反应过程, 最后迅速找到它的中心部位;观察物质 (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时, 一般要注意它的颜色、状态、硬度、气味、比重、溶解性等物理性质;观察变化时, 要注意观察反应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的特征, 如熔化、升华、冒出气泡、生成沉淀、颜色变化、放热、吸热、燃烧、发光、发热、爆炸等等。
在教学中, 指导学生掌握反应规律的同时, 还需教育学生具有认真、细致、有始有终地进行观察的态度才能对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做到既全面, 又分清主次的观察;才能精细地观察到那些稍纵即逝的、或隐蔽的现象, 从而提高观察水平。有些学生在观察化学实验中只看重反应的结果, 对过程不细致观察, 既不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巩固, 也不利于观察能力的培养。因此, 在化学实验中教学中, 必须严格要求, 训练学生养成认真、细致、有始有终地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习惯。
三、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感官参加活动, 全面、正确地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化学上对“观察”的含义, 应理解为不仅是用眼看 (颜色) , 还要用鼻闻 (气味) 。用手摸 (软硬等) 、用耳听 (声音) 、用口尝 (应是在已知安全的情况下尝味道) 等等, 应用各种感官去感知观察的对象, 才能全面、正确、深刻地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征。对某一物质的性质观察了解得越全面, 就越能与其它物质比较, 找出它与其它物质的区别, 突出它的特征, 从而确定它是存在着的某种物质。例如观察稀硫酸溶液和稀氢氧化钠溶液。简单地用眼睛看, 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不易区分。如果用手摸, 用口尝, 则稀氢氧化钠溶液有滑腻感觉, 有涩味;稀硫酸溶液无滑腻感觉, 有酸味。 (注意, 浓的氢氧化钠和硫酸溶液都不能用手摸和用口尝!) 如果再动手用紫色石蕊试液去检验, 又可用眼睛去观察稀氢氧化钠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稀硫酸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只有采用多种方法去观察, 才能准确的区别出两种溶液了。要能很好的观察, 不仅要学会运用多种感官参加, 还必须重视在平常学习中多积累知识, 实验中掌握技能, 是发展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工作。
四、指导学生学会把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事物的外在属性或各事物间的外部联系的重要思维活动。感知与思维总是密切地联系着的, 整个观察过程都包含有积极的思维活动, 观察时, 要一边观察, 一边运用已学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 区别它们属性的异同, 以形成清晰的感知, 获得正确而全面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透过现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提供可靠的感性材料, 例如:《中职卫生教材》中讲的二氧化硫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和氯气可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的知识, 二种气体都有漂白作用, 那么原理是否相同呢?二氧化硫气体与某些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的物质, 因而具有漂白作用。但这种无色物质不稳定, 容易分解, 而恢复原来的颜色, 所以用二氧化硫漂白过草帽日久又渐渐变成黄色。
【教育观察研究法】推荐阅读:
教育观察:教育惩戒从“两难”中突围10-21
教师教育笔记和观察记录06-04
中职教育化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05-13
新疆2015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观察法考试题12-09
观察研究08-11
脑出血观察研究09-29
幼儿个案研究观察记录07-16
抗癌中药八大功效临床观察及现代药理研究07-03
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教研实效性研究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