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病人家庭护理

2024-09-22

脑出血病人家庭护理(通用5篇)

脑出血病人家庭护理 篇1

肺癌病人家庭护理常识

肺癌病人的家庭护理很重要,作为护理人员,就更应该了解肺癌常识,做好肺癌患者的护理,如此才能有助于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今天小编搜集了肺癌病人的家庭护理常识,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心理开导

有效的心理开导这是最首要的,只有乐观的心态才是战胜疾病、延长生命的关键。亲友及医护人员都要有同情心和责任心,为患者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修养环境,鼓励患者说出心里话,及时开导。

二、止痛

晚期肺癌患者的疼痛是无法忍受的,直接影响到患者活下去的信心。临床上多用西医和中药两种止痛,西药止痛大多是通过麻醉神经实现,在短时间内止痛效果较好,但止痛药也有一定的耐药性。对晚期肺癌患者较好的还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止痛。

三、尽力提高患者身体机能

如果身体机能好,那么患者的免疫力就强。这样对癌肿才有一定的抵抗力,不至于不堪一击,这样才能耐受各种药物治疗。平时可以进行一些食疗,饮食上要多吃些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食物。在护理肺癌患者的同时,应该让患者少去公共场所,经常让室内定时通风换气,以免感染肠道炎,注意一定要避免患者吸烟,鼓励他们多进食,少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或者不吃。遵医生嘱咐按时服药,不要怕麻烦。

四、缓解症状、防复发

对于晚期肺癌患者的免疫低下、发热、咳嗽、水肿等常见症状,要做好预防和护理工作,可以利用不同的药物来缓解症状。灰树花D阻分(D组分)是一种强效生物反应调节剂,研究证实,灰树花D阻分适用于癌症治疗的任一阶段,它可以抑制癌细胞中新生血管的生成,阻断癌新生病灶营养的供给,饿死癌细胞,阻止转移灶的增生。同时,灰树花D阻分能有效缓解食管癌患者免疫低下、睡眠不佳等不适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期限。

脑出血病人家庭护理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全部病例来自2001年—2002年我科住院肺结核病人共85例, 男56例, 女29例;年龄20岁~76岁。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①肺结核病人出院后家庭自我护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分5个方面内容, 共25题, 每题设好、较好、差3个答案, 分别为4分、2分、0分。②肺结核病人在自我护理过程中的需求情况。发放问卷85份, 收回有效问卷85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2.1 家庭自我护理情况

本组85例肺结核病人家庭自我护理情况, 家庭自我护理调查满分100分, 积分>80分18例 (21.18%) 、50分~80分44例 (51.76%) , <50分23例 (27.06%) 。本调查结果提示, 肺结核病人家庭自我护理能力普遍较差。

2.2 肺结核病人家庭自我护理需求 (见表1)

2.3 存在的问题

2.3.1 不按医嘱用药

肺结核的治疗要求遵循早期、规律、全程联合、适量的原则。本调查发现61.18%病人不能遵照医生的吩咐, 坚持有规律的用药;38.32%病人有服用偏方、秘方;盲目服药不仅延长病程, 而且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

2.3.2 不按医嘱定期复查

本调查发现56.47%病人不能坚持定期复查。其原因是有的因经济问题、有的因工作学习忙没有时间复查, 还有的害怕复查结果不理想而不敢复查的, 更有甚者怕周围人群知道自己患传染病而采取回避态度, 不敢去医院复查。

2.3.3 不按医嘱休息

本调查发现84.71%的病人临床症状未完全消失, 即恢复工作;57.65%的病人恢复工作后均有疲劳不适感。

2.3.4 思想顾虑过大

63.53%的病人担心肺结核治不好;44.71%的病人考虑到疾病对工作、学习前途、朋友、婚姻、家庭、调资晋级等影响, 因而忧心忡忡;47.06%为经济负担所困。提示肺结核病人承受着较大的精神心理压力。

3 家庭自我护理指导

3.1 指导肺结核病人及家庭做好消毒隔离

肺结核病人最好独居一室, 少到公共场所活动, 必要时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不可面对他人, 且用纸巾掩住口鼻, 然后将纸巾直接焚烧灭菌。严禁随地吐痰, 痰液应吐在含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液容器中加盖浸泡2 h后方可倒掉。接触痰液后用流动水洗手。病人应专用一套食具, 不要和家人同桌共餐。病人用过的食具应先煮沸5 min, 再洗涤, 病人不要和小孩子亲吻。结核菌在阳光暴晒下2 h即可被杀死, 因此要经常将病例人的衣服、被褥、用具、书报等日常用品晒一晒。寝室要经常打开窗户, 保持空气流通。烟能刺激支气管黏膜, 使黏膜发生炎症。肺结核病人应绝对禁止吸烟。哺乳期的妇女, 最好不要哺乳, 并进行隔离。如必须哺乳的要洗干净手, 戴上口罩, 以防传染给小孩。

3.2 指导病人及家属正确服用抗结核药

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解释肺结核病治疗中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是控制结核病的关键, 否则将会发展成难治性结核病, 不仅加重病情, 使结核菌耐药, 使治疗更加困难, 即使应用昂贵药品, 花费更长时间也难以治愈, 而且加强家庭经济负担。

3.3 指导病人和家庭制订合理的休息和活动计划

肺结核病人的生活要有规律, “三分治, 七分养”, 对肺结核病人非常适宜。肺结核活动期以休息为主, 可适当离床活动, 待病情好转, 恢复期可适当户外活动, 如散步、做保健操、打太极拳等, 但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注意劳逸结合, 循序渐进, 避免身心过劳, 有条件的可安置盆景、养金鱼, 以调节休养生活。

3.4 心理指导

给予病人心理指导, 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树立战胜疾病的坚强意志和信心。肺结核病人因久治不愈, 心理负担重, 如果家属不能正确对待病人, 轻视病人或害怕被传染而疏远病人, 致使病人精神压力加重, 从而影响养病, 因此家属应尽力为病人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给予关怀和照顾, 倾心交流感情, 促进病人的社会心理康复和提高生命质量。让病人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使其保持乐观情绪, 促进早日康复。

3.5 加强营养均衡搭配

结核病是一种消耗性疾病, 需要补给足够的蛋白质、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膳食, 如牛奶、豆浆、瘦肉、鸡蛋、鱼、蔬菜、水果等, 还要多饮水, 以满足机体修复的需要。且饮食需定时定量、少食多餐, 同时应从食物的色、香、味、美等方面增进病人的食欲, 注意饮食品种多样化。

3.6

定期复查, 注意观察抗结核药物的毒副反应, 指导家属注意观察及经常询问病人有无耳鸣、耳聋、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症状, 定期复查肝功能、听力、视力, 每月或随时复查1次, 如出现上述症状, 及时到医院就诊, 采取对症措施。

3.7 预防复发

指导家属时刻督促病人坚持按医嘱用药, 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 心情开朗, 适应体育锻炼, 注意加强营养。

参考文献

[1]付小英.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护理[J].护理研究, 2006, 20 (11B) :3037-3038.

[2]闫轩兰.结核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6, 20 (6B) :1625-1626.

糖尿病人家庭护理综述 篇3

【关键词】:糖尿病;家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R587.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1-0150-02

1 合理饮食[1,2]

合理饮食可延缓食物的吸收,调节血糖,是糖尿病最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也是病人最易忽略的问题。病人在家里应控制总热量,建立合理饮食结构,严格遵循糖尿病的饮食原则:少量多餐,尽量不吃甜食,食用一定量的粗食,如荞麦、玉米等。多吃粗纤维、绿色蔬菜及含糖类低的水果,如绿豆芽、黄瓜、西红柿等。若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在两餐之间和睡前加餐,以防止发生低血糖。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食盐用量每日<6g,如同时合并高血压的病人食盐用量每日应<3g。再则,要限酒戒烟。

2 正确使用降糖药物[3]

2.1 口服降糖药物 口服降糖药物大致可分为磺脲类和双胍类。根据其药理作用不同,病人要正确安排服药时间。磺脲类如格列本脲,应在餐前30min服用;双胍类如二甲双胍则在餐后服用;阿卡波糖要与第一口饭同服。这样才能取得好的疗效,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2.2 学会保存和注射胰岛素的方法 胰岛素应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避免受热、光照和冰冻。正确使用胰岛素笔,剂量要准确无误,注射后停留8~10s才能拔出针头,注射部位取腹部、上臂外侧、大腿外侧和臀部,一天内不要在同一部位注射2次,防止出现硬结,每天更换注射针头,注射部位皮肤用75%酒精消毒,如发现皮肤破损感染及时就诊处理,根据不同的胰岛素选择吃饭的时间,否则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3 参加适当的运动,保持乐观的情绪[4,5]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减轻体重,改善血糖情况。最好运动时有人做伴,并随身携带糖尿病救助卡。应在餐后1~1.5h运动,空腹及感觉不适时不宜运动,结合个人的爱好和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如快走、打太极拳、爬山等运动方式,避免高强度运动,注意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疾病恢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6]。忌过分焦虑、听之任之、病急乱投医,要自我调节,学会移情,平时多参加活动,如在家养养花草、金鱼、小鸟,与同龄人下棋,去附近郊游,多与家人朋友沟通。忧愁是引起糖尿病的一个原因,所以要有一颗喜乐的心,多想一些愉快的事,疾病之路也可以变得多姿多彩,一样可以拥有高品质的生活。

4 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4.1 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感染,保持良好的习惯,可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多呼吸新鲜空气,适度的晒太阳,但要防止暴晒,被褥、衣服、鞋袜要常晾晒;高血糖使体内水分丢失,易出现缺水,故要多喝水;勤洗澡,勤换内衣,以全棉衣物为佳。积极预防糖尿病足,鞋袜不易过紧,定时修剪指甲,不要过短,经常检查脚底、脚趾及脚趾之间有无鸡眼、水泡、外伤,足部动脉有无搏动,洗脚水不易过热,以免烫伤。

4.2 学会使用血糖仪 血糖仪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是帮助病人监测血糖的好帮手。嘱病人或家属买正规厂家的血糖仪,指导正确使用方法,知道正常的血糖值和测量的时间,并记录每次自我血糖监测的结果,作为门诊医生帮助病人调节胰岛素和药物的依据。

4.3 掌握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和简单的自救方法 糖尿病病人长期使用降糖药物,极易出现低血糖。病人应随身携带一些糖果或饼干,一旦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手足麻木等低血糖情况,立即服用,轻者可立即缓解症状,重者也可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5 门诊随访

定时定期门诊随访,进行化验检查,能及时发现糖尿病的并发症,调节用药,使血糖控制在安全区域。如出现视物模糊、手足麻木或刺痛、用力时胸痛、伤口易感染或溃疡经久不愈等危险信号应及时就诊。

6 阅读相关书籍,参加知识讲座

病人在家里可以订阅一些通俗易懂的糖尿病杂志,参加医院组织的糖尿病讲座和活动,向专业人士咨询相关问题,与其他糖尿病病人交流沟通,获得信息,以利于更好的治疗。

总之,通过合理饮食、正确使用降糖药物、参加适当的运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门诊随访、阅读相关书籍等家庭护理,使糖尿病病人建立了健康行为,提高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减少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文华,李磊. 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J].中国全科医学,2001,4(6):423.

[2]焦广宇,蒋卓勤,主编.临床营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9-212.

[3]王艳梅,主编 .老年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43.

[4]南登崑,主编 .康复医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09-310.

[5]尤黎明,主编.内科护理学[M].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38.

关于犹太人家庭教育的历史性论文 篇4

为了解释在智力取向的活动中犹太人的优势之谜,人们提出了无数的理论。其中,国外一位作家在书中写道:“犹太人家庭是学问受到高度评价的地方,在这个方面非犹太人的家庭相形见绌。就是这一个因素,构成了其他一切差异的基础。”为此,我们来了解一下,犹太人的家庭教育究竟有哪些特点。

书是甜的

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古时候犹太人的墓园里常常放有书本,因为“在夜深人静时,死者会出来看书的”。当然,这种做法有一些象征的意义,即生命有结束的时候,求知却永无止境。犹太人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传统那就是书橱要放在床头;要是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而被禁止。犹太人不焚书,即使是一本攻击犹太人的书。犹太人爱书的传统由来已久,深入人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的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1000多所,平均4500人就有一所图书馆。在有450万人口的以色列,办有借书证的就有100万人。在人均拥有图书和出版社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世界之最。

发问和答案一样重要

犹太人不仅非常重视知识,而且更加重视才能。他们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才能的人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他们认为,一般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而没有任何的创新,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思考是由怀疑和答案所组成的。学习便是经常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智慧的大门,知道得越多,就会发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所以发问使人进步,发问和答案一样重要。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犹太人家庭特别注重与孩子的思想交流,孩子一直受到成人的教诲和指导。孩子们可以同成人谈话并讨论问题,偶尔成人还会同孩子们缠个没完,意在引导他们投入到学习与研究上去。无疑,犹太人出名的口才和智慧测试中的高分同这一点不无关系。

抢不走的宝贝

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谜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由于历史上的犹太人不断遭受迫害、财产被掠夺,房屋被烧毁,人民遭驱逐、屠杀,从而使追求知识、增长智慧成了犹太人的一种防卫机制。犹太人一心追求知识,并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运用知识来谋生的特点代代相传。

学者比国王伟大 当其他民族将王侯、贵族、军人或商人的地位放在学者之上时,犹太人却认为学者比国王伟大。犹太人历来尊崇学者,使拉比---教师和智慧的人得到极高的声望。在古代的犹太社会里,凡是被称为“他尔米特·赫里姆”,即精通犹太法典者,都不必缴税,因为大家认为他们已经付出了很多心力,对整个社会有着莫大的贡献,所以不但不让他们缴税,而且要以整个社会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有一条犹太格言是这么说的:“为使女儿嫁给学者,即使变卖一切家当也值得;为娶学者的女儿为妻,纵然付出所有的财产也在所不惜。”在犹太社会里,教师甚至比父亲还重要。假如父亲和教师双双入狱,而且仅能救出其中一人的话,孩子一定会救出教师,因为在犹太社会里传授知识的教师非常重要。以后,当学者的声望从宗教学问转移到世俗学问上时,大学里的学位特别是高学位成了犹太学生追求的目标。

对一个犹太家庭来说,没有比家庭中有一位或几位博士更为荣耀的了。其结果是在犹太人中产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学科领域中的代表人物以及各种专业人才,其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他们的人口比例。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犹太人的教育观念非常强,他们背井离乡时都是先带书一起逃,在家里书有崇高的地位。我知道,在犹太人的世界里,父亲有教育儿子的责任,而母亲有教育女儿的责任。学校虽然作为教育机关,却不负有这种责任。《圣经》要求“尊敬你的父母”,反过来,父母必须能够做到让孩子们尊敬自己。

教育的本质不限于知识这个层次,还有人和人的关系,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上产生的敬畏和尊重的意识。这些就是犹太人对教育的认识。如果只是让孩子们学习,他们自己却只关注电视和高尔夫什么的,这样的父母是没有教育子女的资格的。因为,首先应该学习的是父母。这可以反映犹太人教育的现实情况。体罚是受到承认的。犹太教认为“如果容忍孩子的反抗,会让他们没有约束,产生仇恨”。盲从和反抗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对社会来说,对有远见卓识的权威的服从是绝对需要的。体罚的情况下,也绝对禁止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应该牢记“爱抚加惩罚”这种恩威并用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不是威胁也不是哄骗,更不是通过练达的手段来调教人。就像“爱你的邻居像爱自己一样”,教者需先尊重自己然后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所以,犹太人认为:教师只在讲台上高谈阔论不是为师之道。同时,如果老师和学生彻底地打成一片,没有主宾之分,那老师就会失去自己的权威。老师站在讲台的中央时便是支配者和权威,或者就是学问和《圣经》本身。学生在权威面前应该谦虚,但有时候学生可以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知识点或是自己的灵感。在犹太人当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超越形式的、相互尊敬的关系。虽然中国人智商最高但都是小崇明 都是人际关系 互相拆台方面的.负面的多

犹太人的聪明1,经济原因:据上世纪90年代的一份经济学报告指出,世界上36%的财富掌握在在犹太人的手中,犹太人的经商才能非同寻常,但是他们的手段虽不能用不择手段拿来形容,但忽略人情,一板一眼的近似冷酷的方式多少让人难以接受 2,文化原因:犹太人中的天才遍布各个领域,心理学,自然科学,社会学,经济学,医学,生物技术领域的天才不胜枚举,物理学中的奇葩,世界上最伟大的天才 艾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以及闻名全球的心理学家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ond Frued),政治领域的伟大领袖卡尔.马克思(Karl Max)都是犹太人出身,确是20世纪对人类历史影响最大的人物,虽然勤奋刻苦是功成名就的主因,但天才的形象却更能让人们接受。3,犹太人的才能不容置疑,但以色列这个犹太人国家的政治作风却不叫人称赞,我们眼中队犹太人的不良印象大概能从这个角度得到更多百分比的答案,中国人可谓是犹太人的恩人,对二战时的犹太人给予了莫大的帮助,但当今的犹太人政策的确令许多中国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对犹太人的厌恶,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对于其种族缺点的放大,也许略带一些对其天才色彩的嫉妒和羡慕,但自二战以来这种印象一直没有得以大的改善,犹太人本无罪,是历史车轮稍稍倾斜和人性中的固有瑕疵成就了世人此种看法,同时也成就了犹太人略显悲剧的民族色彩。

有句犹太格言说:智者懂得真理,所以能化腐朽为神奇.犹太人对教育的热情早就是人所共知了。在希伯来语中,教育是“hinukh”,有服务﹑奉献之意。就是说,教育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培养能为上帝和社会做贡献的人才。

犹太人的历史教育

犹太人将自己称为“记忆的民族”。亚伯拉罕的信仰,埃及的奴隶生活,先知的言行,贤人的智慧,民族的历史﹑与圣城耶路撒冷的关系,犹太人靠着“记忆”将这些继承下来,并告诉子孙过去所发生的一切。说犹太人是“记忆的民族”,是为了表示他们记忆和继承历史的遗产。在这些记忆中,不光有民族的伟业和光荣,还有那些迫害﹑离散﹑痛苦和失败。犹太人通过记忆,将这些痛苦和教训世代相传,以警后人。

历史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烙印的记录。犹太人认真记忆民族历史的原因之一就是想通过这个方式,让离散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认识到犹太人的一体性。但是,历史教育更大的作用是对人格的全方位启发,这一点犹太人也是相当认同的。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教育不仅是强调光荣的历史,还要正视历史中的失败﹑挫折﹑迫害和没落,从中进行反省,取得教训。在这层意义上,犹太人试图将教育定义为“痛苦的教育”。他们不但告诉孩子们人生有喜悦和幸福,更告诉他们人生会有黑暗和失意。

一个民族拥有自己的历史,一个人同样也拥有自己的历史,比如人的成长﹑体验﹑家庭﹑朋友和故乡。每一种体验都和有关的历史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大的历史板块。历史就是个人和他所在共同体的产物。学习历史不是要罗列过去的历史事件,而是要考虑这些事件和现在之间的关系以及它所具备的意义。对犹太人来说,历史就是对现在的挑战和对未来的发问。向犹太人学习教子

犹太民族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但犹太人民却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成为世界上赚钱最多的民族。无论在全球金融界、商界还是科学界,他们拥有的财富比重始终独占鳌头,这与犹太人独特的教子方式密切相关。

父母感悟: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语)。犹太人教育孩子重视对知识的追求,实际上是教导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

身为父母应向犹太人学习,懂得用书本来武装自己孩子的头脑,给他们以丰富的智慧。通过人性与科学的结合,使孩子更能体会到智慧所体现的魅力所在,像犹太人那样,以独特的教育方式结合教育理念,使孩子们透过现象更深一层地认识教育的本质。

知识源于书本,知识更活用于书本,教育子女更要从知识中演变成智慧,体现出智慧本身的重要性。犹太人为什么这么聪明?他们的学习方法是什么?首先,关键是他们看待学习的方法

第一,据说犹太人给孩子的书上,涂蜂蜜,让小孩去舔书上的蜂蜜,所以犹太孩子从小就对书有好感,喜欢读书,就像品尝蜂蜜。

第二,犹太人的家庭,犹太人对于子女的婚姻特别看中,比如女儿首先要嫁给学者,如果自己的女儿嫁给学者,死都愿意。

第三,犹太故事,犹太家长常会问孩子,如果有一天家里着火了,你只能带走一样东西,你带走什么,当孩子说金钱的时候,家长就会说:带走知识,因为金钱会用完,而知识可以获得无穷无尽的金钱。

第四,犹太孩子从小就不信任任何人,包括父母,知道凡事都要靠自己,例如,父亲会骗孩子过来,然后突然绊倒他,孩子就知道父母在骗他,他就再也不信任任何人了。

当然其次,也有地理和历史因素。

我国未来老年人家庭护理路径探析 篇5

与世界上其他的国家相比, 我国老龄化的速度和规模都是史无前例的。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 2010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 占总人口的大约13.3%, 是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估计到2030年, 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翻一番, 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 老年人口将超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这样庞大的老年人口的出现势必对我们社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要求。首先人们进入老年阶段之后, 身体往往会患一些慢性病, 需要长期的照顾, 需要在很长的时间段内得到他人在日常和医疗上的帮助。现在对于老年人的护理主要包括社区、家庭养老机构三种, 而作为老人他们更希望自己人生的最后时光在熟悉的环境中度过, 所以说家庭护理——可以是上门的护工、社工、护士进行护理, 也可以是家人进行护理, 当然后者是最佳选择——应是我们发展的方向。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家庭规模的缩小, 社会压力的增大, 家庭赡养者承担过重的负荷和压力, 这使家庭成员对老年人进行家庭护理的成本加大, 于是我们必须探究老年护理的社会化路子, 但由于我国的老年护理事业还刚刚起步, 在即将到来迫在眉睫的“银发浪潮”袭来之前, 我们必须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尽快完善相关事业机制, 以使社会平稳的发展。

一、现状分析与对策分析

老年人家庭护理主要是指在老年人家中进行护理服务, 主要针对有健康问题的老年人进行医疗护理, 这个老年人可能患有身体方面的健康问题, 例如各种急慢性疾病, 也可能是患有某些心理疾病。除此之外还包括对老年人的日常起居照料, 如做饭、购物、打扫、穿衣、洗澡、通讯等等。

我国在老年家庭护理方面的发展很不完善, 目前还在探索阶段, 而且国内各地区实行的相关服务和规定也不尽相同, 虽然这样给研究和管理带来困难, 但却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个体, 不同家庭, 不同社区的需求。有些地方有医院提供相应的家庭护理服务, 这样就会比社工进行上门的医疗服务, 如送药、测血压等等要专业的多。医院提供的家庭护理服务更为专业, 例如有拆线、输液、雾化、换药、做心电图、采集样本等等。这些服务确实能够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但是医院应该继续扩展服务面, 不应该只把范围限定在护理技术上, 应该全面发挥自身医疗专业的优势, 开展诸如心理健康护理、身体健康教育、保健教育等软性的支持性项目。

不仅在项目开展上面有待发展, 在具体的护理人员的素质上面也需要有提升。因为老年家庭护理要求服务提供者或护理人员具足够的综合性的能力, 不仅要在专业的医疗水平上面过关, 还要在心理咨询, 养生保健, 疾病康复上面有足够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因为老年人是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不仅仅是看起来的多病或者健康, 同时他们还有着被社会尊重认可, 被儿女晚辈孝顺的需求, 更有获得健康并体面的生活的需求, 如果仅仅是提供给他们单一的冷漠的医疗服务的话, 是很不利于老年人的老年人生活质量提高的。在理论界就对于生活质量有着逐步趋同的看法, 就是活着不等于健康, 健康不等于幸福, 在生活质量的决定因素中, 往往主观的因素更为重要, 例如主观的幸福感和对生活的满意度。国家和社会发展这样的福利活动, 归根结底是要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 让人们更体面的生活。尤其是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越来越快, 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现代化, 并不像以前老年人生病了只能就痛苦地熬着, 不体面地走完最后的时光, 我们如今要给予每个公民尤其是在年轻时期对我们国家发展做出很多贡献的老年人以尊严和敬意, 让他们安稳地满意地走完一生, 要以这个为出发点进行相应的护理活动。

目前还有的问题就是政府层面的了, 相应的制度政策不完善, 不统一规定也没有对各地区的个性化指导。具体而言就是缺乏应该对那些老年人进行护理的规定、进行那些护理内容、如何护理的规定、护理流程是什么、收费标准的规定, 也缺乏对相应护理服务人员的管理制度, 例如资质审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考勤记录制度、药品器械管理制度、考核激励制度、薪酬制度等等。那么这会带来很多问题, 比如说服务人员入户, 这个老年人如果是有很严重的传染病, 那么这位医护人员应该做哪些准备, 应该如何保证双方都安全;还有就是如果入户治疗, 医护人员遇到了人身危险该怎么办, 这些都是需要政策和规定的制定者深思熟虑的事情。

目前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很多, 首先应该从微观上加强专业护理人员的培养。这是当务之急, 就算上面的政策在完善规定再健全, 如果下面真正做事情的护理服务人员技术不过关, 能力不胜任, 更深一步地说, 不关心不尊重老年人的话, 那么我们整个的老年人家庭护理事业还是没法真正健康有效地开展下去。具体地, 可以多与各高校合作, 培养更为专业的更符合将来老年护理事业发展的护士护工。目前随着医疗水平医疗事业的发展, 高校中出现了护理学的高等学历的人才, 现在护理学已经有了硕士学位, 那么就需要这些人才大量的投入到未来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这块中来, 进行管理或实际从事护理。同时除了与高校联合, 还可以扩展各方面的渠道, 例如进行二次培训, 社区中设立相应的针对本社区老年人特点的培训点, 因为无论多专业的护理人员进来都会首先不了解这个社区的特点, 不利于他们对老年人的护理和照顾, 如果有了这样比较“接地气”的二次培训机构的话, 就能更好的帮助护理人员熟悉环境, 使他们能够更好的服务于老年人, 有时甚至可以帮护理人员融入这个社区, 使大家成为相互熟悉的一个团体, 平时可以和老年人多交流多说说老年人爱听的街坊趣事, 这样便会消除老年人的紧张感和排斥感。这只是一个小例子, 更多的还有待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开发, 笔者这里认为应多从基层问题微观问题出发, 才能使整个老年护理事业的地基打的牢建的稳, 才能长久地健康地运行下去。

实际上, 整个老年家庭护理事业是需要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都配合好的, 从中观来说, 就是要把相应政策和规定进行完善。正像之前提到的, 我们国家各地区都有不同的特点, 是否要对一些细节进行不同地区的个性化规定和调整, 这是要注意的地方。这个中观层面起到指导微观具体层面的作用, 也起到连接宏观方向的作用, 是否能达成宏观的期待与愿景, 就要看中观这一步是否能够体察民情民意, 真正下到基层走访调研, 得到一手的调查数据, 看看我们现在的老年人的情况, 看看我们目前提供的护理服务的情况, 然后制定真正符合实际情况又可以执行的规定与政策。

宏观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资金的问题, 资金一旦缺乏, 那下面的事情都会有困难。资金的层面上主要有两个方向值得探究, 一个是政府拨款开展这项活动, 一个是拨款给医疗报销。前者是很好理解的, 开展这样大规模的事业, 一定需要专职人员包括护理人员、管理人员等等, 需要用到资金对他们进行培训, 和管理激励等等。这个资金该怎样筹集, 是以服务对象的缴纳为主还是政府拨款为主, 这都是要考虑的问题。如何筹集、以哪种方式为主这些问题就决定了我们这项事业的性质和针对的人群。如果是以服务对象的缴费为主要资金来源的话, 那我们这个事业就不能算公益事业了, 只能算是针对生活水平 (注意不是生活质量) 尚佳的老年人的锦上添花的事业。可是这明显与我们国家未来要面对的巨大规模的老龄化浪潮不相符, 所以我们必须以政府的拨款为主。那么这也引出了资金层面的第二个方向, 就是用医疗保险这个渠道把从服务对象缴费的资金变成政府的投资, 这样一来就真正实现了我们老年护理事业的公益性的性质, 这样才更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也更利于广大的生活水平一般甚至是贫困的老年人也能享受到体面的晚年生活, 这样我们国家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为民生建设写上扎实的一笔。

二、国外经验

除了分析本国的现状和经验教训, 我们还应该多借鉴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相关做法, 他们在本国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老龄化等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 目前的相关做法已经相对成熟, 那么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澳大利亚的老年护理的资金主要通过政府财政拨款获得的, 包括他们的医疗保险领域, 都是一样的规定病人就医亦或是接受有关的护理或服务都会有85%的报销比例, 剩下的需要自己自付。澳大利亚作为发达国家, 他们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 大量老年人出现也就意味者很多健康问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 老年人有了病, 甚至只是小小的健康小问题都会马上住进医院, 马上占用宝贵的护理资源, 这样就在当时造成了一些问题, 比如说真正想就医的老年人就没法或者很难得到急需的医疗资源和护理资源, 后来澳大利亚政府为了确保真正有需求的老年人顺利地接受医疗护理, 也为了节约资金, 澳大利亚的政府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 成立了“老年护理评估组”, 这个评估组负责社区老年护理保健的评估工作, 哪个老年人符合护理标准, 哪个老年人符合就医标准, 这个老年人应该得到什么个等级的护理, 那个老年人应该得到什么标准的医疗救护, 都是这个评估组需要做的事情。这就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 就是说在上面提到的中观层面上的政策和标准制定问题, 到底我们的服务对象应该具备什么特点, 相应的特点有应该有哪些相应的护理服务, 这些细节问题都应该得到非常细致的安排, 才能确保具体实行的时候能够有规定可依, 不至于一刀切, 或者过于混乱的状态, 例如, 有的老人是瘫痪的卧病在床, 有的老人只是需要送药或进行康复锻炼, 就要对症下药, 按其需求和特点来进行护理。

美国是世界最强的国家, 其相应的社会福利政策社会保障政策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美国提供的家庭护理服务的人员有相应的分类:分为正式人员和非正式人员。前者包括受过专业培训和教育专业的护士, 他们可以为老年人提长期或短期的专业医疗护理服务, 比如说对短期内可以康复的急性病患者提供短期的护理服务, 对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前者 (非正式的护理人员) 往往指老人的家人 (配偶、儿女、亲戚) 、邻居、朋友、亦或是社工、志愿者等等, 他们的任务主要是帮助老年人顺利地进行一些日常活动, 例如吃饭穿衣、购物、做饭、通讯等等。那么这个分类就做的很好, 由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都不佳, 所以对于家庭护理这块, 一定要有专业的护工加入。但是又由于老年人的需求是方方面面的, 除了专业的医疗需求以外, 还有一些在生活小事上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不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帮助, 只需要家人、朋友、邻里即可。但是要注意在非专业人员中, 还有了介于专业与非专业之间的社工和志愿者, 他们虽然不懂得专业的医疗护理知识, 但是比起完全没有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亲属朋友要更了解老年人的特点, 更懂得如何在心理上陪伴老年人。所以说这类非正式护理人员所起到的作用是极大的。我们国家也可以借鉴这样的做法, 对人员进行分类, 这样才有助于更好的管理。

总结

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家庭护理服务事业正处于起步阶段, 然而面对着即将到来的老龄化浪潮, 我们必须加快相关项目的建设, 以保证社会平稳快速地过渡。

通过上面的分析, 我国目前需要在服务项目、具体服务人员素质、中观的管理规定制定、宏观的资金筹集方式制定几个方面上需要有提高和改善。在服务项目上应该尽量拓展, 从“硬性”的医疗护理、起居护理到“软性”的心理护理, 从身心各个方面全面地帮助老年人摆脱相应的困难, 以符合这项事业的初衷——给大量的老年人带来晚年的体面与健康的生活。具体服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 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因为就像前面提到的, 如果这个微观层面的具体执行人专业素质不过关的话, 就很影响整个事业的推进, 那么就应在培训和合作上多下功夫, 多与专业院校合作吸引专业人才, 而且要进行二次培训, 进行实地经验培训。在管理上和资金筹集上应该更多地借鉴国外的经验, 如澳大利亚把老年家庭护理纳入医疗保险的报销范畴, 设立“老年护理评估组”按老年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护理服务的归类;美国把护理服务人员进行分类, 并且规定专业护理人员和非专业护理人员的相应的职责和服务项目。总之, 我国的老年家庭护理事业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 尽力完善, 以应对马上到来的空前的老龄化时代。

参考文献

上一篇:在律师培训班讲话下一篇:作文点评--无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