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评估基础

2024-08-15

建筑工程评估基础(精选7篇)

建筑工程评估基础 篇1

教育评估制度始于2003年, 五年一轮。对于高校来说是一部重头戏, 无论从校领导到每个教职员工, 都视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教育评估制度对于高校而言, 也是建立了一个学校建设的新平台, 在这一平台上, 可以展示学校各个方面的成绩、问题、成长、发展和展望。而高校的档案恰恰是这一平台上极其重要的一笔,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一篇浓墨重彩的文章。凡是经历过评估的学校都体会到在教育评估中档案材料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换而言之, 我们如何抓住教育评估这一契机, 利用好这一平台, 推动学校的档案工作, 实现基础档案与评估档案的双赢?这是我们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笔者想就这一问题做一探讨。

一、教育评估在高校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评估制度的诞生是在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实践中总结并创新的一种制度, 是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全面客观地对学校进行评价, 它不但关系到学校的荣誉和地位, 关系到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 而且可以了解到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从而更加明确学校今后的发展和如何提升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 它的地位显而易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育评估工作越来越被重视, 它在高校建设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有助于了解学校的办学情况。

教育评估指标有几十项, 它覆盖面广, 几乎涵盖了学校办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在评估过程中, 专家们既要看过去又要看现在, 既要看现场又要看软件资料 (评估档案) , 既要听汇报又要深入到处 (室) 、系 (部) , 既要接触老师又要接触学生。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形成考评组最后的意见, 这种意见有助于学校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办学情况。

2. 有助于了解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的有益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教育评估的过程表面上看评估组和被评估学校是对立的两面, 实际上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 是接受再教育的过程, 因此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评估过程是对学校取得的成绩以及在办学过程中的经验和创意的肯定, 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性地提出, 这有助于发扬成绩、改进工作。

3. 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和途径。

评估中对学校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对学校来说, 在制定今后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时, 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使今后的目标更明确、更有针对性。主观的想法和客观的意见相结合, 使规划、计划更加符合实际, 有利于学校工作的全面推进。

二、教育评估与档案工作的关系

从教育评估的过程来看, 评估组除了实际考察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外, 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系统地审阅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状态和教学效果。在几十个评估指标中, 大部分指标都要通过审阅原始档案去了解, 因此教育评估与档案工作关系密切程度可见一斑。

1. 档案为教育评估提供了依据和凭证。

教育评估需要了解的材料内容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党群工作类。如党委会记录、民主生活记录、支部和总支的建设、纪检、宣传以及工会的活动材料等;二是行政工作类。如学校规划、工作计划、行政会议记录、规章制度、机构设置、人事任免、考核、职称评聘、师资培训等;三是业务管理类。如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科研工作、学生工作、教学实践、图书资料、实验室建设等相关材料。所有这些内容有些是可见的, 但绝大多数要从档案中去寻找依据和凭证, 别无选择。

2. 教育评估增强了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的档案意识。

客观地讲, 档案工作在高校各项工作中属于“冷门”, 领导及教职工的档案意识相对薄弱, 重视程度不够。在迎接评估过程中寻找相关材料时不是缺胳膊少腿, 便是捉襟见肘。于是不惜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拾遗补漏, 深深感到如果平时的工作没有做好, 必然尝到苦头。教育评估使更多的人了解到档案的重要性, 向档案寻求支持。这种局面往往是对档案工作最好的、无声的宣传。只要人人都关心档案并投身到这一工作中去, 才不会“临时抱佛脚”。反过来如果我们档案工作平时就做得很好, 在教育评估中也就尝到了甜头。

3. 教育评估促进了学校的档案管理。

档案工作是学校的一项基础工程, 要持久地有序地不断地积累和整理。长期以来在档案管理的理念上还处于保守的、被动的和内向的状态。因此, 档案的社会影响和服务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教育评估给档案管理注入清新剂, 教育评估对档案工作的广泛要求促使我们对档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上有一个较大的改变。首先要打开“档案室”的大门, 强化档案工作的宣传, 形成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的新局面。其次, 要走出“室”门, 深入到各个层面去发现、收集有用的材料, 实施规范化的管理。特别是注意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和方法, 提高管理的效率。再其次, 要强化档案的服务功能, 要克服过去那种“守株待兔”的管理模式, 除必须保密的材料以外, 其它材料要全天候、开放式的管理。让高校的档案在教育评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的自身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三、抓住教育评估的契机, 实现基础档案与评估档案双赢

档案在教育评估中的作用已毋庸置疑, 但同时对档案管理工作也带来不利影响。因为日常的基础档案管理是按《高校档案管理规范》进行收集、分类、整理的, 而在教育评估中形成的评估档案是按评估指标体系形成, 由于要求不同、分类不同形成差异。评估档案专业性更强, 更加细化, 有些材料在基础档案中找不到, 不能满足其要求, 就必须重新补充, 有的甚至不顾原有基础档案的归类, 为了应付检查, 打乱了原有的档案, 对今后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带来不利的影响。如何使日常的基础档案和评估档案衔接好, 做到相互依存, 相互补充, 实现双赢, 笔者以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 夯实基础。

基础档案是档案工作的根本, 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基础档案贵在坚持, 要有长远的计划, 决不能一时冷一时热, 要认真学习《高校档案管理规范》, 并做好相应的宣传。基础工作不仅从学校层面上要抓, 更需要各个层面上共同努力, 特别是系部以下直至教职员工要强化他们的意识, 让他们做收集、整理档案的有心人。这样我们的档案工作就是有源之水, 涓涓细流必将汇成滚滚江河。基础档案好了, 不管是检查也好、评估也好、利用也好, 都可以应付自如。

2. 做好基础档案与评估档案的衔接。

教育评估五年一轮, 可评估档案工作绝不能五年一次, 更不能有“应付检查”的临时观念。评估档案也有一个积累整理的过程, 也要一步一个脚印, 在整理基础档案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关注评估体系中所需要的材料, 需要复印的就复印。在迎接评估过程中整理的评估档案同样也关注基础档案的需要, 对那些原先在基础档案中没有的材料, 特别是有保存价值的材料应补充到基础档案中去, 使得基础档案更加全面、丰富。在时间的把握上既要注意平时的衔接, 更应抓住迎评阶段的有利契机, 抓好两者之间的衔接。在评估结束以后, 评估档案要及时地移交档案馆 (室) , 防止遗失。

3. 坚持不懈地做好规范化建设。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 基础档案和评估档案也都有其形成的规律。如何收集、如何分类、如何整理、如何利用必须按章办事, 因此就必须相应地制定一些制度。目前高校在档案管理上也有一些制度, 但仍存在着不全面、不完善的地方。首要的是档案管理的目标责任制, 明确每一层的责任和义务, 一级抓一级, 并及时研究更新, 完善现有的制度, 做到循序渐进。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 逐步过度到依章管理。

4. 优化档案工作的人力资源。

档案工作要上新台阶, 没有相应的人才很难实现, 高校在教育评估中, 对基层相关人员的档案意识和档案知识都十分缺失。因此在优化档案资源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基层档案人员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素质以适应档案工作不断发展的需求。对专职档案工作人员更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并重视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奖励制度, 为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有利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谭妮.关于高校教学评估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

[2].吕鸿.以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促进高校教学档案规范化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6)

[3].王玲.教学评估与高校档案工作[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6)

建筑工程评估基础 篇2

A.扩建

B.原项目的新增固定资产价值超过原有的三倍以上的C.限额以上的D.大中型

E.从无到有的新开始建设的项目

2.进行项目的后评价是对项目的(ABCD)等进行系统评价。

A.立项决策

B.设计施工

C.竣工投产

D.生产运营

E.残值变卖

3.按照建设性质,建设项目可分为(ABCE)。

A.新建项目

B.扩建项目

C.恢复项目

D.公益项目

E.迁建项目

4.(BCE)作为正式开工时间来计算工期。

A.奠基仪式

B.铁路以开始进行土石方工程

C.第一次正式破土开槽时间

D.取得施工许可证的时间

E.不需要开槽的以正式打桩

5.以下属于建设准备阶段的工作有(ABDE)。

A.组建项目法人

B.办理施工许可证

C.招收、培训生产人员

D.落实生产原材料供应

E.征地、拆迁

6.申请房屋拆迁许可证时,需要提交的资料包括(ABDE)。

A.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B.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C.施工许可证

D.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

E.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证明

7.以下属于按房屋结构所使用的材料分类的房屋建筑有(BCDE)。

A.剪力墙结构

B.木结构

C.钢结构

D.索膜结构

E.砖混结构

8.《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具体地规定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ABCE)等单位对建设工程的质量责任。

A.建设

B.勘察

C.设计

D.质量监督

E.工程监理

9.根据《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的规定,下列条件中,符合住宅小区等群体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综合验收内容的包括(ABDE)。

A.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内容组织工程质量监督、规划、消防、人防等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进行验收

B.拆迁安置方案的落实情况

C.单位工程的工程质量验收情况

D.物业管理的落实情况

E.城市规划设计条件的落实情况

10.国家推广使用民用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颁发(BC)。

A.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B.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C.施工许可证

D.预售许可证

荷兰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 篇3

摘 要:荷兰国家教育测量研究院(Centraal Instituut voor Toetsontwikkeling,CITO)作为独立于政府的第三方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机构,承担着全国的专业化考试评价、教育质量监测和改进等工作。荷兰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内容和手段对我国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有很多可借鉴之处,如完善小学阶段的毕业考试、加大对国家监测数据的充分利用、建立高效的监测机构、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等。

关键词:荷兰;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从严格意义上说,教育质量监测属于教育督导工作中的一部分,与一般意义上的考评不同,它是从国家整体出发,从对教育进行管理的角度,对全国教育质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作出宏观把握[1]。在对教育情况进行清楚掌握的前提下实施教育质量监测,通过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得出有利于改进学校教育的科学建议等环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整体教育质量。荷兰CITO的教育质量监测系统具有普适性,可以被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所借鉴[2]。文章通过介绍荷兰CITO提供的全国性学生监测评价服务系统,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CITO的发展历史及概况

荷兰的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主要由CITO承担。在1968年建立之初,CITO是官方性质的考试管理机构;1987年,成为公法机构,受荷兰当时的相关教育法律保护和约束;为适应市场和国际形势需要,1999年进行了私有化改革,成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监测机构,享有很多监测的实质权力。CITO代表国家行使权力,是教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CITO负责制订全国各类考试题、统考题和标准题。各级学校在决定是否采用CITO的测试题方面拥有很大的自主权,但目前荷兰有超过75%的学校都在使用CITO的考试题,可见其在荷兰的影响力。至今,CITO一直作为一个专业化的考试评价服务机构,为荷兰全国提供学生监测评价服务[3]。目前,CITO开始涉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外的考试领域,如企业招收员工的考试、公司内部考试等。同时,CITO为教育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教育测评、训练和测评建议。CITO的理念、技术和手段等也被许多其他国家采纳,如印度尼西亚、南非等。

CITO将“权威、客观、可靠”作为其核心理念。心理测试研究与信息中心(Psyschometrisch Onderzoeks-en Kenniscentrum,POK)是CITO重要的研发机构。此外,CITO设有专门的信息中心,拥有大量与考试测评有关的书籍和资料,面向特定人群开放。专门网站“ToetsWijzer”(http://toetswijzer.kennisnet.nl/main.asp?Browser=IE)则面向公众,及时更新CITO所提供的考试和培训产品相关信息。[4]

二、CITO的监测对象

CITO的监测范围非常广,不仅负责全国每个教育阶段的毕业考试,而且对全国学生从幼儿园到23岁整个阶段的受教育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监测。

荷兰的教育体制分为三个阶段——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其中,初等和中等教育属于义务教育[5]。4~12岁的儿童要接受8年的初等教育,从12岁开始接受4~6年的中等教育。中等教育分为三种形式:初级职业中等教育、普通中学教育和大学预科教育。完成普通中学教育和大学预科教育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应用科技大学、综合大学等继续攻读学士和硕士学位。其中,初等教育结束阶段的CITO测试,没有强制全体小学毕业生都要参加。但是,对于类似于中国高考的荷兰中等教育毕业考试,每一名学生都会积极参加,否则得不到全国承认的高中毕业证。

三、CITO对基础教育的监测与评估内容

CITO对基础教育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包括一整套灵活的、成体系的、完整的针对学前到中等教育阶段学生的评估程序。该体系包括一系列带有多种目的的评估工具、灵活的登记技术、多样的诊断性框架和可定制的报告格式。CITO的测试使用纸质试卷或者计算机的方式。总体而言,该体系主要关注学生绩效表现中的以下几方面内容:对核心技能的掌握、社会情感的发展、学习态度、与固定基准线的差距(与同组学生、同所学校学生和同一地区学生的差距)、每个阶段的学习成效。[6]

虽然CITO对全国小学阶段的毕业考试不作统一要求,但大多数学生在小学教育结束阶段都会参加“CITO基础教育最后的测试”(CITO Eindtoets Basisonderwijs,Citotoets),该成绩结合学生的兴趣,并参照家长和教师的意见及评语,决定学生将来进入某种发展方向的中学,进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7]。小学阶段的学习和成长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CITO对小学阶段的教育质量监测尤为重视,每年对全国处在不同学年的小学生进行1~2次综合能力测试,表1是CITO的监测与评估体系对荷兰全国小学生的监测指标。

如表1所示,荷兰CITO对全国小学生进行的学业监测科目包括排序、语言、空间与时间感知等14项。在不同的年级,对学生学习成果或效果的监测评估聚焦在不同的方面,如表中不同年级“√”所示。在荷兰,4~5岁的孩子要进入小学接受为期8年的初等教育,其中第1~2年的学习类似于中国的幼儿园和学前班,在这一阶段,CITO的监测内容只有孩子的排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与时间感知度三项。孩子在学校里学习的功课并不多,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游戏中锻炼听说及表达能力、学习与他人沟通合作、学习触摸感知物体等。从第三年开始,孩子们的功课增加了很多项目,开始学习阅读、听力、词汇、算数等,CITO还开始关注孩子的社会情感发展。到第6年,CITO增加了一项关于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监测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接触和了解前沿科技成果,开拓视野,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第7年的学习中,英语开始被CITO作为测试科目,其作为一门国际化的语言工具,在荷兰的学校课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实际上,荷兰很多小学在4~5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程,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CITO对基础教育的

监测与评估手段

CITO的监测与评估手段是考评与教学相融合。在CITO对小学生进行的每年1~2次的测试活动中,每名学生每门功课的成绩都会被连续记录。CITO会把每次的成绩与该学生同学科不同时期的成绩标注在一个固定的量尺上,并进行对比,以此来监测学生在几年中的进步幅度[8]。在早期鉴别学生和学校的问题时,这个标准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每年1~2次的常规测试之外,像平日里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的观察学生学习状况、定期举行小测验、对学生进行表现评估等也都是常见的评估手段。

另外,CITO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标准化考试能把评估学生的视角扩展至班级与学校之外,可以把学生的成绩与国内其他学生的成绩进行比较。教师从而能够把以全国数据为基础的常模参照结果报告和每名学生的内容参照结果报告相结合,这些信息对课程开发者和政策制定部门也非常有帮助。

每年的监测是教师发现学生问题、防止学生“掉队”的风向标,风险预测好比是教育学中的“天气预报”。CITO很好地担当起了风险预测的责任,教师每次对学生测试评估时均根据CITO的数据分析学生的进步。风险监测系统实际上就是以周期性的、随时监测的方式来预测学生即将或已经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对风险的监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识别问题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活动就是把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记录下来,同时对测试结果进行解释。这个阶段包括三个过程:施测、进行评分记录和作出初步的评价解释。

第二,分析问题阶段。根据上一阶段的记录,如果发现学生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甚至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状况,那么就有必要对相关数据进行进一步的采集。这样做不仅可以对测试结果进行一次深层次的检验,也可以对学生的问题与相关标准的差距作出清晰的定位。

第三,采取行动帮助学生阶段。根据前两个阶段收集到的一些信息,可以制定出一项完备的、有助于学生改进并可以评估行动结果的计划。[9]

五、借鉴及启示

从2015年起,我国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关于“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工作,确定语文、数学、科学、体育、艺术、德育六门接受监测的学科,且每年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两门学科的监测工作,测试时间在6月中旬[10],以义务教育阶段处在认知发展和学习能力发展两个关键期的4年级、8年级学生为监测对象。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响应和执行,积极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教育质量监测开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的荷兰,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借鉴及启示。

(一)注重小学阶段的毕业考试

荷兰小学毕业考试的目的是为小学教育提供全国性的客观测试,检测小学生在语言、算术等方面的知识水平。相比之下,中国一直以来没有全国范围的小学阶段毕业考试。CITO狠抓小学阶段的毕业考试是有其实际意义的。一方面,教育考试评价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现以育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抓手[11]。在小学读书的5~12岁孩子正处于人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该时期应该给其提供足够的信息,而且要给孩子大脑的发育和思维的发展提供各种条件和机会。另一方面,考试作为必不可少的且对学习效果起到监测作用的手段,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改进学习效果,而且能作为一种适当的激励手段,对孩子起到激励和鼓舞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国家监测数据

CITO对全国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有一条基准线,相关数据都会公布在媒体或CITO的网站上。教师可以充分参考和利用CITO提供的数据,把自己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国家规定的基准进行对比,通过数据来分析差距,分析学生在哪些地方表现得好,哪些地方有问题,以及如何进行补救等。CITO的相关数据好比是一个风向标,指引着教师为学生制定更加合理的学习计划,也能对日常教学中学生所取得的学习进步做出评判,从而很好地帮助学生取得进步。

(三)建立高效的监测机构

荷兰CITO是作为独立于教育行政系统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教育质量监测的,这与我国的情况不同。相对理想的状况应该是在监测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侧重于对监测目标的制定进行宏观把握,并注重对监测方法进行管理,如颁布关于教育质量监测的法律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国家标准,选择合理可行的监测机构并且根据监测机构提供的检测结果进行宏观调控。监测方面具体的实施工作应该交给专业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机构,并充分保证监测机构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其负责相关专业工具的编制、监测工作的具体开展实施、数据分析与监测报告的撰写。目前,我国教育质量监测中介机构发展不够完善,不能充分满足监测工作开展所需的专业与技术要求。因此,我们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培养并支持专业评价机构的发展。

(四)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荷兰的教育质量监测聚焦多门科目,其不仅关注学生对学科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视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有很多关注,涵盖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对比之下,中国各界现阶段对教育质量的评判还存在“唯分数论”的状况,即只根据学业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好坏。我们可以借鉴CITO从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监测教育质量。

我国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开展,要在借鉴他国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特色。教育质量监测作为科学诊断和评价教育的重要手段,施测的最终目的不是评比,而在于引导。我们要从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充分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12]。建立并完善一个科学合理的、充满中国特色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有助于逐步提升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希贵,李凌艳.教育质量监测:为了国家教育目标[J].人民教育,2007(13)-(14):03、04.

[2][6]CITO Hom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EB/OL].http://www.cito.com/,2015-10-28.

[3][11]王蕾.荷兰CITO学生监测评价系统对构建中国教育考试评价体系的启示[J].中国考试,2011(05):24-31.

[4]林霄霄.荷兰教育评价院[EB/OL].http://www.kecheng.net/news_ 57005.html,2014-12-05.

[5][7]网易教育. 荷兰的孩子如何考大学[EB/OL].http://edu.163.com/12/0629/09/855IPFVH00294JD0.html, 2012-06-29.

[8]Lubbe,M.vander.Pupil Monitoring System for Primary Education[C]. Baku:The 33th IAEA Annual Conference,2007.

[9]汉克·A·莫兰德斯. 荷兰初等教育监测与评估系统[J].考试研究,2011(06):03-12.

[10]教育部督导办.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EB/OL].http://www.ec.js.edu.cn/art/2015/4/23/art_10347_170979,2015-04-15.

[12]辛涛,李峰,李艳凌.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国际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06-10.

浅析企业价值评估基础理论 篇4

一、国内企业价值评估发展现状

资产评估行业在全世界已经有近200年历史, 而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起源于20世纪八十年代, 这其中就包括了企业价值评估。虽然起步较晚, 但整个资产评估行业在我国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一) 企业价值评估的产生与发展。作为评估行业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分支, 企业价值评估的产生要追溯到评估行业。评估行业的发展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 随着个体之间不动产的转让事项日益频繁化, 自发的经验性的评估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资产评估行业就应运而生了。但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单项的资产评估已经满足不了资本家的需要, 因此对于企业股权和整个企业价值的评估应运而生。

企业价值评估是传统评估的延伸与发展, 既拥有传统资产评估的特点, 又拥有自身的特点。第一, 企业价值评估评估的是企业整体的价值;第二, 企业价值评估评估企业股权的价值, 也就是所有者权益的价值, 它既能评估部分股权, 又可以评估企业全部的股权;第三, 企业价值评估也考虑了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 因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与企业整体价值绑定的, 是不可分割、不可单独评估其价值的。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 尤其在资本市场重视企业创造价值的背景下, 在市场的推动作用下, 企业价值评估在美国、西欧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仅仅在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其理论也因为实践的推动而日趋完善。

(二) 我国企业价值评估现状。我国资产评估行业起源于20世纪八十年代末期, 当时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市场引入了最基本的有关资产评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尽管发展不到30年, 但企业价值评估这个独立的分支的发展和完善程度却是惊人的, 这主要得益于当时引入资产评估的目的就是满足企业价值评估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资产评估在国内不断的发展, 企业价值评估行业逐渐成为了独立的社会中介服务行业, 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 企业价值评估在资本市场产权交易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在我国加入WTO组织之后, 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的不断扩大、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随着改革开放逐渐出现的问题的日益多样性, 整个国内社会对于企业价值评估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 进一步加快了企业价值评估在国内的发展, 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 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在国内也逐步加快了发展的步伐, 尤其是以高新技术为动力的行业不断的发展, 给企业价值评估带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

目前, 市场经济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发展着, 由于市场的需求, 企业价值评估整个行业越发显得重要。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 外商投资的扩大, 整个企业价值评估为整个市场提供了越来越多样化的服务。同时,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以高新技术为推动力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新的产业类型和大量高新技术企业的出现, 以及崭新的经济运行模式等都给资本的运行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和变数。

但是, 机遇与挑战并存, 以往简陋的评估方式与手段已经显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市场发展的需要,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与行业内许多专家学者不断地进行着研究与学习, 给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带来了很多成果, 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价值评估准则与指南, 我国于2005年发布了《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 (试行) 》, 这是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发展到现在极为重要的一项里程碑。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资本市场不断的繁荣与扩大, 我国企业价值评估业务不再仅仅以改革开放初期企业体制改革为主要目标, 评估方法也不能局限于简单的资产加和法。资本市场的收购兼并、企业的剥离重组、金融企业的抵押担保、租赁资产转让、课税评估、交易咨询等新的评估业务与新的领域将促使企业价值评估行业从理论到实践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同样促使企业价值评估的手段与方法不断完善。

二、企业价值评估的基础理论

企业价值评估的基础理论是讨论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应用的前提, 也是企业价值评估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其中, 企业价值评估的目的, 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 企业价值评估的价值类型这些基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 企业价值评估的目的。在产生的初期, 企业价值评估主要是为企业的并购与重组服务。那时, 企业的股权或者部分股权不是市场上的商品, 所以无法从市场上获得具体的价格, 企业价值评估的主要目的就是确定企业的交易价格。但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价值评估活动延伸到市场的各个领域, 基于评估动因的不同, 企业价值评估的目的也是不同的。

1、投资者基于投资决策的目的。随着证券市场, 尤其是股票市场的蓬勃发展, 股票的价值在评价一个企业经营业绩的过程中占有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企业经营的业绩、经营的效果都会反映在资本市场的股票价值上。在这样的环境下, 投资者如果想要自己的投资得到增值, 那么对于投资对象的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2、管理者基于价值管理的目的。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想要管理好一个企业, 就必须了解企业的价值到底是多少。在做出决策之前, 就要了解这个决策到底对于企业价值的增加是多少。通过对于企业自身价值的评估, 管理者可以对各种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经营决策和分配决策进行评价, 从而选择最优的方案。

3、交易双方基于并购的评估目的。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了市场中的参与者和竞争者不断增加, 交易的审慎性不断被削弱, 这导致了市场交易价格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价值, 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为了使企业的交易价格尽量与真实价值吻合, 企业价值评估开始被应用于并购领域。

4、清算企业基于清算的评估目的。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生命周期, 在企业衰退时甚至将要被淘汰时, 也要对于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 目的就是尽量以合理的最高价格清算企业的资产。

(二) 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评估对象的不同, 谨慎区分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和股东部分权益价值, 并在评估报告中明确说明。

1、企业的整体价值。企业的整体价值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整体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 (2) 整体价值来源于要素的结合方式; (3) 部分只有在整体中才能体现出其价值; (4) 整体价值只有在运行中才能体现出来。

2、股东全部权益价值。

3、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 股东部分权益价值并不必然等于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与股权比例的乘积。注册资产评估师评估股东部分权益价值, 应当在适当及切实可行的情况下考虑由于控股权和少数股权等因素产生的溢价或折价。应当在评估报告中披露是否考虑了控股权和少数股权等因素产生的溢价或折价。

(三) 企业价值评估的价值类型。在企业价值评估中, 市场价值和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是最基本的价值类型, 它从企业价值评估结果的适用性质和适用范围来划分, 符合企业价值评估服务于客户和服务于社会的内在要求, 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市场价值是指自愿买方和自愿卖方在各自理性行事且未受任何强迫的情况下, 被评估企业在评估基准日进行正常公平交易的价值估计数额。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市场价值的公允性是面向整个市场而非个体的。企业价值评估的非市场价值主要有持续经营价值、投资价值、保险价值、清算价值等, 这些非市场价值是面对某个特殊投资者的。根据《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 (试行) 》的规定, 注册评估师应当根据评估目的、评估对象、价值类型、资料收集情况等相关条件, 分析收益法、市场法和成本法三种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的适用性, 恰当选择一种或者多种资产评估方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刘希良.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比较选择的探究.技术与市场, 2008.11.

[2]李英, 王威, 李青.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比较分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0.2.

施工单位基础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篇5

由*****建筑公司承建的****综合楼工程于2016年6月23日完成了工程的施工工作,下面就该工程质量进行评价。

一、工程概况

1、结构特点:①地基与基础:地基为天然地基,持力层为粉土层;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钢筋混凝土地梁。②主体结构:C25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梁和板、楼梯;C25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圈梁。一层~三层均为M5水泥砂浆砌Mu10烧结多孔砖砌体;

2、建筑特点及做法:

①墙体:主体外墙240,内墙180和120。②外墙保温及装饰装修做法:外墙做抹灰,刷涂料;内墙混合砂浆打底,并压光,刮腻子三道;楼梯间内墙和顶棚刮腻子三道。③门窗:实木门;铝合金窗。

④楼梯、地面:楼梯踏步及平台铺耐磨砖,不锈钢栏杆扶手。地面铺耐磨砖,室外散水为混凝土浇筑,一次压光。

⑤屋面及防水:屋面为聚笨板保温,水泥砂浆找平层,SBS防水层。

工程于2013年12月30日开工,2016年6月10日完成全部施工工作,2016年6月23日通过竣工预验收。

二、工程建设施工情况

******建筑公司严格按照建筑法、合同法和质量管理条例实施现场工程质量管理和施工。严格过程控制,强化产品优良。在项目经理的精心组织、精心管理下,经过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工程建设合同内的全部内容(包括设计图纸、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工程质量达到验收标准,具备使用功能和交付使用的条件;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完整,已达到竣工验收的条件。

三、设计文件、图审意见、强制性标准、施工质量规范及标准执行情况

工程施工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有关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图审提出的问题及设计单位的相应的答复意见,工程中涉及到的强制性标准以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均在施工过程中贯彻、执行。

四、原材料、构配件和砂浆、混凝土的见证试验情况

工程中使用的原材料、构配件等,进场时均具有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 进场时,由建设单位进行检查,确认质量符合要求的方可使用。

五、分部工程的质量状况

(一)、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状况

地基质量状况:基槽开挖后,经验槽检查,地基持力层土质与勘察相符,基底土未受扰动,地下未发现防空洞等大的洞穴。

2、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情况:地基与基础工程各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均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合格,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全部合格,分部工程验收合格。

3、质量保证资料情况:基础工程使用的原材料均具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和进场检验报告,报告齐全、有效。地基验槽单、验槽记录和地基处理资料齐全;砂浆、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齐全,经统计计算,砂浆和混凝土强度评定合格;检验批、分项工程和分部工程验收记录齐全;隐蔽验收记录填写准确、完整。

(二)、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状况

1、主体结构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情况:主体结构工程各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均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合格,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全部合格,分部工程验收合格。

2、质量保证资料情况:主体结构工程使用的原材料均具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和进场检验报告,报告齐全、有效。检验批、分项工程和分部工程验收记录齐全;隐蔽验收记录填写准确、完整。

3、钢筋保护层检测符合要求;用于实体检测的混凝土同条件试块留置符合要求,混凝土强度评定合格。

(三)建筑装饰装修分部工程质量状况

1、装饰装修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情况:装饰装修分部工程各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均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合格,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全部合格,分部工程验收合格。

2、质量保证资料情况:装饰装修工程使用的原材料均具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和进场检验报告,报告齐全、有效。检验批、分项工程和分部工程验收记录齐全;隐蔽验收记录填写准确、完整。

3、卫生间防水蓄水试验合格;楼层标高和垂直度测量符合规范要求。

(四)建筑屋面分部工程质量状况

1、建筑屋面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情况:建筑屋面分部工程各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均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合格,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全部合格,分部工程验收合格。

2、质量保证资料情况:建筑屋面工程使用的原材料均具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和进场检验报告,报告齐全、有效。检验批、分项工程和分部工程验收记录齐全;隐蔽验收记录填写准确、完整。

3、屋面淋水试验(主要是雨后检查)合格。

六、工程技术资料

经核查,工程技术资料完整,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七.观感质量验收情况

本工程观感质量验收包括室外墙面、水落管、屋面、室内墙面、室内顶棚、室内地面、门窗、管道接口、坡度、卫生器具、检查口、清扫口、地漏;防雷接地,合格率95%,观感质量评定为好。

八、对工程质量的综合评价意见

通过对工程各分项、分部的综合验收情况看,该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合同约定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技术资料齐全,安全、功能性试验合格,单位工程验收为合格。同意验收。

设计单位

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签字:

项目负责人签字: 设计单位(公章)

建设单位(公章)

施工单位

勘察单位

项目负

项目负责人签字:

施工单位(公章)

建筑工程评估基础 篇6

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法律基础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2002年,农业部畜牧兽医局建立了“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小组”,开启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但是当时并没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相关法律文件,可以说在这方面的法律属于空白区域。直到2006年,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发布实施,明确规定了风险评估的法律地位,并规定风险评估的结果是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重要依据。

随着经济和世界贸易的发展,以及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安全监管也逐渐被重视。为了从制度上更好的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问题,我国也逐渐采用在国际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方面通行的做法——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在2009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中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的基本原则和保障体系做出了明确规定。2015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进行了更细致的规定和补充。如明确规定和增加了六大需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具体情况。以及相应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较为具体的规定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主体以及工作的开展,使其更具有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我国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建设上,成立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门机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主体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具体工作由下属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以及农业部下属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来实行,承担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具体实施,参与制定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相关的监测和评估计划,拟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规则,解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开展风险评估交流,以及承担卫生部委托的其他风险评估相关任务。但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构建仍然不够完善,要使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在我国发挥长效机制作用,还需要法律法规的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美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法律基础

美国对食品安全的监管采用食品分类“链条式”的监管模式,不同部门负责不同食品种类自上而下垂直监管,相互之间分工明确,避免空白和交叉,形式既独立又合作的“以品种监管为主,分段监管为辅助”的监管形式。其法律法规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体系有法令、法规等多种立法形式,涵盖了食品、药品、禽类、家畜类、动保保健、消费者安全等诸多方面,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法律体系。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实行奠定了法律基础。

目前,美国的食品安全法律包括:《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FSMA)、《联邦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法》、《公共卫生服务法》(又称美国检疫法)、《联邦肉类检验法》、《禽肉制品检验法》、《蛋制品检验法》、《食品质量保护法》、《公共健康服务法》等。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方面的法律主要以《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联邦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法》、《美国食品法典》为法律基础。

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Full Text of the Food Safety Modernization Act (FSMA))于2011年1月4日奥巴马总统签署后生效,是美国70多年来食品安全法的最全面改革,此法案标志着从关注污染到预防污染的转变,旨在确保美国食品供应安全。其中涉及风险评估的主要有第103节、104节、106节、107节、108节、110节、112节、201节、202节和204节十个章节,详细地规定了危害分析涵盖的范围和具体内容。要求工厂所有者、经营者以及代理人在进行危害分析的时候,识别和评估与企业相关的已知或者可以合理预见的危害,包括生物、化学、物理和放射性危害;天然毒素、农药、药物残留、腐烂、寄生虫、过敏源,未经批准的食品和色素添加剂;以及可能蓄意引进的危害,如通过恐怖主义活动而引进的危害,并要编写危害书面分析。法案从绩效标准、财政、国力、进出口、实验室和可追溯记录等方面对食品风险评估制度的建立做出了详细规定。

联邦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法。《联邦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法》规定采用风险评估的方法来制定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标准,是美国众议院制定、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永久性综合性法典”,第7卷(农业)、第9卷(动物与动物产品)和第21卷(食品与药品)分别规定了与食品相关的内容。其中涉及风险评估的《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第IV章主要有:错误标识的食品、食物中毒害物容许条例、杀虫剂化学残留物的容许和豁免以及食品添加剂。法规规定添加到任何食品中的任何有毒或有害物质应当被视为是不安全的,除非这种物质是生产必需的或按照良好生产规范仍无法避免的;但即使这种物质是必需的或不可避免的,部长也应当颁布条例限制其用量,任何超过规定限量的用量均应被视为是不安全的。

美国食品法典。《美国食品法典》在注重规范零售领域食品安全同时,将食品安全、食品卫生、正确标注食品标签内容有机地结合一起,实现了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目标。其中与食品风险评估相关的内容如:1.食源性疾病评估、风险因素和干预措施;2.PHS模型代码历史、目的和职权;3.食品保护经理认证和手消毒剂;4.关于食品的辐照生肉和肉制品标签指南、添加剂和安全食品、冷热保持时间/温度控制;5.设备、食品接触表面、非食品接触表面和餐具;6.开展基于风险的检验。涵盖内容全面具体,要求严格,比如:其规定须对食品添加剂进行严格地监管。过量使用或应用范围未经批准,添加剂会对消费者造成危害。无意的污染物或残留也会进入食品供应链中。此类化学物质所指定的容许限或安全限是根据基于毒性研究和预估食用量的风险评估确定的。

通过中美两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法律制度的研究,发现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一些规定食品安全风险计估制度的法律法规,但是处于法律层面的《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及处于行政法规位阶的《食品安全实施条例》仅仅对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制度做了些概括性的规定,对风险评估各阶段的具体规定只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中有说明,缺乏法律效力。同时,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执行程序不完善,比如机构设置缺乏统一性和独立性。本文对美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法律基础进行了介绍,从中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宝贵经验和法律体系,对构建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金项目:山东检验检疫局科技计划项目(编号:SK201632)

(作者单位:烟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建筑工程评估基础 篇7

关键词:翻译质量评估;定量评估;模糊数学;参数参照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196-02

翻译质量评估(TQA)的方法存在传统定性评估与数学定量评估两个相对对立的方法。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控制论专家、系统工程教授L.A.札德发表《模糊集合》论文,创立了模糊数学理论,该理论之后被大量应用于模糊控制、信息检索、医学、气象学、结构力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后来,语言学学者也开始尝试将其应用于语言学研究领域。在中国,将模糊数学基础理论与方法引入翻译质量评估(TQA)的过程中作为一种参数参照,正处于可行性验证与起步阶段,这是中国翻译界的一次大胆尝试。合理的模糊量化分析能够逐渐实现翻译质量评估评的综合化与合理化,具有较为重要的科学意义。

一、国内利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翻译质量评估现状

国内学者将模糊数学与翻译评价相结合的第一人是范守义,他在《中国翻译》1987年第4期的发表的《模糊数学与译文评价》一文中,利用模糊集合中隶属度的概念从定量的角度对译文质量进行评价,大体分三步步骤:(1)选择模糊集合的必要元素,即译文评价单位;(2)确定译文评价特征依据,如修辞、风格、句法、语义等;(3)明确信度控制点,从译文内容各单位部分各自的隶属度相加求出的平均值结果来评价译文的质量。在此之前,范守义(1986)在国内首次将“信、达、雅”标准用数学公式“I=(R/F)·(S/S)”进行表示,其中“I”为译文与原文的接近程度指数,“F”代表“信”,“R”代表“达”,“S”代表原文中的“雅”,而“S”则代表译文所达到的“雅”,“F”与“S”为常量,公式中的“R”对应“F”,“S”对应“S”,对应量的数值彼此越接近,则“I”越接近最大值“1”。之后,范守义(1990)又对应用与译文评价中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修改,将主标准与次标准的并集纳入语言变量下,用公式表示为:Q=X∪Y∪Z,或扩展为:Q=[X1,X2,(X3)]∪[Y1,Y2,(Y3)]∪[Z1,Z2,(Z3)]。其中:“X”代表中心信息,即:X1:信息量;X2:形象转换;X3:虚设标准。“Y”代表附加信息,即:Y1:风格层次;Y2:情感元素;Y3:虚设标准。“Z”代表结构信息,即:Z1:元语言方面;Z2:修辞与逻辑;Z3:音韵。

同时,范守义提出了以计算机编程为取向的公式运作方式,包括“数据输入”、“加权”、“计算”与“数据输出”。从其研究所处的时期看来,范守义的研究具有远见性,也具有使用价值,为利用模糊数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翻译质量进行评估展奠定了基础。

在此期间,徐盛恒也进行了相关研究,他(1987)曾针对范守义公式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W1,W2...Wn)·|X1,X2,…Xn|,其中“W”与“X”分别代表“权值”与“标准”,并规定样本抽样方法必须为等距离抽样,标准的确定依据必须为多数人所认可的翻译理论,以句子和长分句为评价单位且具有权值,译文质量分“好、一般、较差、差”四个等级。另一位学者穆雷对此也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提出了优化的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及其数学公式,提出将“信、达、雅”三个方面组成一个论域:U=[信(U1),达(U2),雅(U3)],就每一因素U1,U2,U3,将评语的论域分为四个档次,为V= [很好(V1),比较好(V2),一般(V3),不好(V4)]。同时,穆雷提出针对不同译文设定的不同的权值,并就评价对象信度的隶属频率、隶属度和评价对象的确定进行了分析。2004年,穆雷又在之前的研究基础上探究了通过模糊统计与专家评定方法来确定隶属度的问题与该方法的可行性。

范守义、穆雷等学者尝试建立数学模型对翻译质量进行评估的做法,虽然在现阶段还未能得以完善和真正系统化实施,但这却是一个积极的尝试。

二、量化评估的特点分类与适用范围

目前对于翻译质量的量化评估方法存在几种不同的分类,如Colina(2009)提出的“基于经验的评估”和“基于理论的评估”两个分类。如美国翻译者协会(ATA)以及全球本地化组织(LISA)等采用的是“错误扣分”方法,属于“基于经验的评估”模式。Williams(2004)则提出了“标准参照”和“准则参照”两个模式:“标准参照”模式以错误扣分为主要方法;而“准则参照”模式则以设定好的参数为参照,将原文与译文进行对比,通过观察分析两者在此类参数上的差异来评估翻译质量。相对于翻译质量的定性评估而言,定量评估更适用于大范围的翻译水平考试。如中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hina 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CATTI )、澳大利亚翻译资格认证局(The National Accreditation Authority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NAATI)翻译资格证考试和高校翻译专业教学测试等,都具有规模大、数量多等特点,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评价。传统的定性评估模式并不适用于此类质量评估,而定量评估又是建立在“标准对照”或者“参数准则”的基础上的,因此,定量评估更符合大规模评价的要求。

然而,上述各种量化分类在设定参照标准或者对比参数的时往往涉及到原文的文本类型、语言风格、情感元素、修辞手法、逻辑关系、文化背景、语体特征等,在设定翻译质量评估条件时若将所有因素都囊括进来,则可能由于指标过多而造成译文质量评估被泛化。因此,在设定参照标准或者对比参数时,需要有选择性的地设定。Colina(2008)曾经提出一个简化后的评估模式,包括了四个方面,即目标语言表达占30、文本功能占25%、原文内容通用性占25%、原文内容专业性及术语表达占20%。然后将各模块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分数,各模块打分的总和即为译文的最终质量得分。

同样,范守义的模糊数学模型方法是以定义多个参数为条件的,然后加以设定各参数权重,同时设定主标准参照和次标准参照,将信息量、形象转换、风格层次、情感元素、结构信息、元语言、修辞与逻辑、音韵等参数都纳入了同一个基于模糊数学所建立起来的模型中。而穆雷的改进模型则类似于Colina的简化模式,其以“信、达、雅”为核心指标参数置于同一论域中,每一个参数都设定了四个等级,即“很好”、“比较好”、“一般”和“不好”,根据不用的原文文本类型,设定不同的权重比例,最终得出质量评估结果。

量化评估的特点决定了这一方法更多的适用于大规模翻译质量评估活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哪一种量化评估模式,出于大范围实际操作过程便利性的考虑,标准和参数的设定都不宜过多,以免引起实际操作过程的混乱。

三、参数设定中的诸多因素

国内外在翻译质量评估参数方面存在许多设定体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三宁教授在其论文中总结归纳为国内和国外两个部分。

在国外,存在着House“功能与语用”原则、Reiss的 “语言类型”原则以及Williams的“文本辩论”原则。House的参数体系以语域、语旨、语式为核心参数;Reiss将信息型、表情型、操作型、视听媒体文本四种文本类型设定为其评估参数;而Williams则以“结构关系”、“连接词及其他推理指示词”、“推理指示词及其他命题功能”、“论辩类型”、“辞格”、“叙事策略”六个方面为其参数设定。而在国内,等值论强调“深层”、“表层”、“修辞层”三个层面上的等值,包括“词、词组、句、句群(段落)、篇章”五个具体参数;冯志杰、冯改萍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的二元基本标准,即信息等价性和传递性,包括“措辞准确性、逻辑一致性、修辞一致性、文体一致性、语音转化得体、语法规范性、文理通达性、克服文化差异障碍”8个具体参数;唐韧的“语用层面对等”评估模式则以“语篇类型和语旨及语篇功能、形式对应、主位结构的连贯、语篇─语用(动态)对等、词汇特性/语域”等为其参数;关联理论模式认为译文质量与语境效果关联度有关,该模式以“语际关联、语篇关联、整体关联”几个方面为其微观层面评价的参数。这些参数体系并不是直接针对翻译质量量化评估进行设定的,更多的是出现在定性评估和综合评价中。然而,定量评估方法在引入模糊数学方式的过程中,公式与模型的建立却离不开参数的设定,而这一系列的参数需要从对译文综合评价的参数体系中有目的地选择必要项带入到数学公式中,以便建立一个合理有效且快速的量化评估数学模型。需要注意的是,翻译活动过程中存在诸多的质量影响因素,如语言表达方式、语义逻辑、语法结构、文本类型、文化语境、意识形态、社会习俗、翻译动机、译者自身因素等,在选择具体参数的时候,需要首先明确翻译质量量化评估的侧重点和目标方向,一旦参数设定产生偏差甚至是错误,量化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就极有可能受到较大影响。

从范守义、穆雷和徐盛恒等国内翻译界学者提出数学方法后,对于翻译质量评估的量化评价方法“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仅仅停留在十多年前的可行性研究上”。由于翻译学与模糊数学之间的学科跨度较大,将模糊数学广泛应用于翻译质量量化评估并未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进展,很多研究仍然局限于模式研究和方法尝试的层面。具体来看,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还有模糊定量公式的不完善问题:由于模糊数学在翻译质量评估中的现有应用分析公式还不完善,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参数设定不合理导致结果的偏差,在可行性验证过程中需要尝试引入新的必要因素及分析方法。同时,各因素权重的设置原则也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由于文本类型、翻译目的、译者风格、文本功能等因素的影响,不同译者所翻译的译文会存在差异,在对各因素的权重设置方面就会较为困难,需要针对主因素的变化设定不同的权重原则与标准。但是,模糊数学理论与方法在翻译质量评估过程中的模糊量化式参数参照评价作用可以弥补传统的原则性参照的定性式评价存在的不足,如主观性倾向、绝对权威评价与评价者原则不统一等问题。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可以实现翻译质量评估的综合化与合理化,其评估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与客观性。

参考文献:

〔1〕范守义.评翻译界五十年之争(1894-1948)[J].中国翻译,1986,(01):2-8.

〔2〕范守义.模糊数学与译文评价[J].中国翻译,1987,(04):2-9.

〔3〕何三宁.并列还是从属:翻译质量评估与翻译批评之关系[J].南昌大学学报,2009,(07):129-132.

〔4〕何三宁.再探翻译质量评估参数[J].中国翻译,2012,(02):27-31.

〔5〕穆雷.用模糊数学评价译文的进一步探讨[J].外国语,1991,(02):66-69.

〔6〕穆雷.模糊数学评价译文的再探讨[J].中国科技翻译,1992,(18):39-43.

〔7〕穆雷.翻译教学中的(汉英/英汉)文本测试研究:模糊综合评分模式的建立[D].香港浸会大学,2004.

〔8〕邵璐.翻译学视角下的语言模糊性研究[J].中国外语,2007(03):72-76.

〔9〕徐盛桓.译文质量评估的数学模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04):89-96.

〔10〕杨志红.翻译质量量化评估:模式、趋势与启示[J].外语研究,2012,(06):65-69.

上一篇:老年高血压特点及治疗下一篇:人物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