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基础

2024-10-10

建筑物基础(精选11篇)

建筑物基础 篇1

摘要: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和基础放线是确定整个建筑工程平面位置的关键环节,施测中必须保证精度、杜绝错误,否则后果难于处理。

关键词:建筑物,定位放线,基础放线

1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主要是按照设计定位条件根据场地平面控制网或主轴线测定,一般在测定建筑物四廓和各细部轴线位置时,首先测定建筑物各大角的轴线控制桩,即在建筑物基坑外1~10m处,测定与建筑物四廓平行的建筑物控制桩(俗称保险桩),作为建筑物定位和基坑开挖后建筑物撂底的依据。如挖土前不可能做这步工作时,则应在基坑开挖后,有条件时尽早做好这项工作,这是决定建筑物具体定位的基本依据。因此,要采取可靠措施保护好这些控制桩位,尤其是直接控制高层竖直方向的轴线控制桩,应精确地延长到建筑物总高度之外。建筑物控制网的精度应与场地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一致。

建筑物四廓和各细部轴线测定后,即可根据基础图撤好灰线,在经自检合格后,提请有关技术部门和甲方验线,这是保证建筑物定位正确性的有效措施。沿红线兴建的建筑物放线后,还要由城建规划部门验线,以防新建建筑物压线或超红线。

2 测定点位的基本方法

由于定位条件不同,应根据现场情况灵活选用测法。

2.1 直角坐标法

如图1所示,ⅠⅡⅢⅣ为矩形控制网。如测定建筑物ABCD,应选择距建筑物最近的控制点I和最近的控制边ⅠⅡ开始。先在ⅠⅡ边上量yA、yB定出A′、B′;然后在A′、B′上安置经纬仪后视Ⅰ点转90°(用正倒镜各测设一次后,取其分中),在视线上量xA和建筑物宽度(AC=BD)定出A、C与B、D,为了校测A、B两点位置,应实测ⅠA与ⅡB间距,为了校测建筑物本身的尺寸和形状,应实量AB与CD要等于建筑长度,和实测对角线AD与BC要相等(或实测∠C、∠D应为90°)。

实测时,不应先在ⅠⅢ边上定A"、C",再由A"、C"定出A、B与C、D,因经纬仪在A"、C"点上后视Ⅰ点时,后视边短于前视边,因之,测设出的A、C点位误差较大,而测设B、D点位时的误差就更大。由此得出:在测设角度或延长直线中,一般均不应以短边为准,测设长边,即后视边(已知边)要长,前视边(欲求边)要短,至多二者相等。

直角坐标法测定点位,方便简明,计算工作少,适用于一般矩形布置的场地,是目前最常用的测法。但此法安置一次经纬仪只能测定90°方向上的点位,故效率较低,且不适于非矩形建筑。

2.2 极坐标法

如图2所示,OA为主轴线。为测定多边形建筑物的各角点1、2…11,将经纬仪安置在O点上,以OA为轴后视方向(0°00′00"),由O点量长度D0,定出A0点,随后顺时针转角度Φ11、量长度D11,定出11点,并实量A0~11间距,进行核测。其余各点依此类推,最后定出2点,实量3~2与2~A0间距,进行校测,并检查OA方向是否仍为0°00′00"。

如果建筑物为任意曲线形平面,只要能计算出曲线上各点的极坐标值,就可用此法放线。而且各点定位误差独立、互不影响,每定一点位可用间距校测,故此法效率高,精度均匀。只要场地平坦,通视条件好,就可将此法用于各种形状的建筑物放线,虽然计算工作量较多,但这在有计算器的条件下已不是什么重要因素。因此,极坐标测定点位的方法正被广泛应用和推广。

2.3 方向线交会法

如图4所示,根据矩形控制网ⅠⅡⅢⅣ测定P点。先在控制网上定出1、1′点与2、2′点,然后用两架经纬仪分别在1、2点上后视1′、2′点,在两视线交点处定出P点,此法对户点在基坑内定位,最为适用。

2.4 正倒镜挑直线与测方交会法

如图3所示,此法在基坑内仅用一架经纬仪,根据1、1',点与2、2',点测定户P位置。先估计P点点位安置经纬仪,用正倒镜法逐步将经纬仪安置到22′直线上的P′点;然后实测∠1′P′2与90°的差值和P′1′的距离,计算P′P,再将经纬仪移到P点;最后校测四个90°,当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即可确定P点点位。如果熟练掌握此法,无论在速度上或精度上,均比上法效果好。此法最适合大型基坑内的定位工作,尤其是在1、1′、2、2′各点处均设置有准确而显明的标志时,效果更好。

2.5 角度交会法

如图4所示,为了测定P点,如距离较长,地面不平,不便量距时,可用此法,先根据P与I、Ⅱ、Ⅲ各点坐标,按坐标反算公式反算出角度θ1、θ2及θ3,然后用经纬仪在实地分别测定,并用铅笔在木桩顶标出方向线。当三条方向线所交出的“示误三角形”的各边长均小于10mm时,取其重心作为P点点位。

2.6 距离交会法

如图4所示,为了测定P点,如各距离短于钢尺尺长,且地面平坦时,可用此法。先根据各点坐标反算出各点至P点距离D1、D2及D3,然后在现场用钢尺画弧交会,当三条弧线所交“示误三角形”的各边长均小于10mm时,取其重心作为P点点位。

在施工中常遇到圆弧形车道的测设工作,也可用此法测定。

建筑物基础 篇2

关键词:加固建筑基础

0引言

随着建筑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建筑物健康诊断和加固改造的认识逐渐加深,尤其近几十年来,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发展非常迅速,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既有建筑加固的意义在于:①建造建筑物需要大量的材料,消耗大量的资源,其中许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最大限度延长建筑物的有效使用寿命,是维持既有建筑物正常使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社会经济意义:②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可以减少城市建筑垃圾丢弃,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生态学意义;③维修和加固改造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建筑物,可以记忆历史、传承人类文明,促进旅游等文化事业发展,具有文化意义。目前主要加固方法有:

1注浆加固基础法

基础补强注浆适用于基础有裂缝时的加固。浆液一般可用水泥浆,水灰比可采用0.5~0.6,也可采用环氧树脂等浆材。设计施工方法:先在基础裂缝处钻孔,对单独基础每边不少于2孔,对条形基础可沿基础纵向每1.5~2.0m布置钻孔,并不少于2排。注浆管直径约25mm,与水平面的倾角不小于30度,以利流动。钻孔直径约28mm并较注浆管大2~3mm。孔距0.5~1.0m,注浆压力可取0.1~0.3MPa,影响半径约0.3~0.6m。一般压力越大,注浆的有效半径越大。

2扩大基础底面积法

当地基或基础底面积不足时,可用混凝土套或扩大基底面积。当基底荷载偏心时则采用不对称套,中心荷载则用对称套。灌注混凝土前应将原基础涂上混凝土界面剂或凿毛洗净后铺一层相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浆,以增强新老涅凝土的粘结。对加宽部分的地基应铺设垫层,材料与厚度与已有部分的垫层相同。素混凝土套的台阶高宽比应符合地基基础规范的要求。沿高度方向应设置锚固筋以加强老部分连接和抗剪。钢筋混凝土套亦须在新旧混凝土间设锚筋、锚栓或灌环氧。条形基础加宽时可沿纵向分段进行,分段长度为1.5~2m。扩大的宽度部分底面应不低于原有基底。

3坑式托换法

当需加深基础时,最简单易行的为坑式托换。它不需专门施工机具,一般用于地下水位较深与浅层有较好土层的场合,否则需采取降水措施。设计施工要点:先在室外贴近基础处分批、分段间隔开挖长约1.2m,宽0.9m,深度比已有基础底面深1.5m的施工竖坑,供工人及运土,竖坑壁必要时应加支护。在竖坑中间已有基础底面下横向开挖基坑,基坑深度达到设计深度,宽度一般与原基础相同。然后浇混凝土并在距原基底8cm处停止浇注,养护一天,再用有速凝剂与膨胀剂的早强干水泥浆填入空隙并捣实。

4坑式静压桩托换法

坑式静压桩托换是以原基础底面为反力座,用千斤顶将静压桩压入深层土中进行托换。适用条件: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与人工填土等触探比贯入阻力小于8MPa且地下水位低干预期坑底的场合。当有厚度大于2m的中密以上砂夹层时不宜采用。桩身要求:桩径一般采用150~300mm的开口钢管或边长为150~250mm的钢筋混凝土方桩,每节桩长由基础下坑的净高与千斤顶的行程确定。桩的接头需焊接并保证不低于非接头部分的抗弯和抗剪能力。每节桩长一般为1.2~1.5m。桩的平面布置应设在结构受力点下。单桩承载力标准值按现行地基基础规范估算。施工工艺:①在墙基或柱基侧面向下挖面积为1.2m×0.9m的导坑,深于1.5m并支护;横向挖向基底,挖成面积0.8×0.5m的基坑。坑位应避开门窗下基础薄弱部位。②压桩时先在基坑内放入第一节桩,在桩顶上安装千斤顶及测力器后压桩。每压入一节桩后再接上另一节,并进行接头的连接。当原基础的承载力不足以充当千斤顶的反力架时,应加设钢梁或钢筋混凝土梁,以确保施工安全。③经交替顶进与接长后,直至到达设计深度。倘承载力未到达1.5倍桩的工作荷载,尚应继续压入。④施工中随时校正桩的垂直度,记录压桩力与相应沉降。⑤到达设计深度后,拆除千斤顶。⑥对钢桩,如工程要求,在钢管内浇C20微膨胀早强混凝土,用C30微膨胀早强混凝土将桩与基础浇成整体。⑦为消除拆除千斤顶后桩身卸载回弹,在建筑物荷载传到桩上后再沉降,再拆除千斤顶前先在钢垫板上安装二个同吨位的预压用的千斤顶,施加1,5倍设计荷载,稳定后撤出桩顶千斤顶,代之以工字钢,用钢楔打紧此时两侧千斤顶同步卸载至零,而后取出两台千斤顶,对钢管的上下两端周边进行电焊,再浇注混凝土。

5树根桩法

树根桩(Root Piles)是由水泥(砂)浆体或细石混凝土与内置钢筋(笼)所形成的垂直或倾斜的小直径的钢筋混凝土桩体,多条桩形如树根,故取名树根桩。树根桩具有以下优点:①施工所需场地小,操作灵活:②施工时振动小,不会对既有建筑物的稳定和土层液化带来危害;③适合于淤泥、填土、砂层、岩层等各种土层。所以广泛应用于既有建筑物增层改造和纠偏时的地基加固、地下构筑物的穿越和边坡上建筑物的整体稳定处理。树根桩施工工艺为:成孔——清孔——放钢筋(笼)——填料——注浆——拨管——填充碎石并补浆。其中:成孔时根据设计桩径、倾斜角度钻孔,用泥浆或套管护壁:桩内钢筋根据设计要求采用钢筋笼或钢筋,如为钢筋笼时,宜整根吊放,并绑上注浆管,如为钢筋时,可直接和注浆管一起放入:可先填入粗骨料后注浆,也可直接灌入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注浆时浆液应自孔底往上注,注浆材料一般采用水泥浆,可采用一次注浆或二次注浆。采用一次注浆时最大压力不应低于1.5MPa,采用三次注浆时第二次应在首次注的浆液初凝后方可进行,第二次注浆压力宜为2~4MPa注浆时应采用间隔或间歇施工,或掺加速凝剂,以防止出现相邻桩冒浆和串孔现象,同时保证桩不缩径;拔管后应立即在桩顶填充碎石,并在1~2m范围内补充注浆。除按上述方法施工外,还可根据实际用途与土层情况及现场条件对施工顺序进行调整,如用(48mm钢管代替钢筋(笼):直接灌入细石混凝土:先注入纯水泥浆,后插入钢管;等等。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施工,都必须采取可靠的措施保证树根桩的强度和不弯曲。

论基岩山区建筑物基础形式 篇3

1 区域概况

场地位于毛家峪新村西山脚下, 海拔高度79 m~110 m, 斜坡坡向总体向南, 东侧偏东南。基岩为雾迷山组四段白云岩及泥质白云岩, 处于马伸桥向斜北翼, 产状180°~200°∠25°~35°。上伏第四系有Q3dl碎石粉质粘土、红粘土及Q4dl碎石粉质粘土、砾类土。

2 一期工程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一期工程大部分处于顺向坡 (山坡倾向与地层倾向相同) 之上, 基岩裸露, 由于基岩岩性软硬相间 (见图2) , 不能形成山区常见的陡坎, 其陡坎在漫长的地质岁月中被剥蚀、滑塌, 形成了一面山坡沿着同一个岩层面顺下的景观 (见图3) 。在此类地层中, 不允许大面积开挖, 一旦开挖, 即破坏了原有的山体平衡, 形成岩层顺层滑动的临空面, 加之其软弱岩层为强风化泥质白云岩, 遇水后其强度会大大减弱, 在适宜的条件下 (暴雨、地震等) 会产生岩层的顺层滑动。在此类地层中兴建拟建物, 应采用高架的形式, 仅在柱底点状开挖, 不能破坏原地形地貌及地表植被。

目前, 一期工程已经采用了一些次生地质灾害处理措施:1) 铁丝网内堆砌毛石护坡 (见图4) :属于重力式挡土墙, 此种护坡方式仅适用于挡土护坡, 其支挡能力有限, 对于支挡岩层顺层滑坡支挡力不够。2) 土质陡坡上覆盖铁丝网片并种植草皮 (见图5) :此种护坡方式数年之后才能生效, 在植物根系未充分发育之前, 无护坡功效。经测量, 土坡坡度多在35°~40°, 局部高达48°。土石边坡在干燥的情况下, 其内摩擦角很大, 但当遇大暴雨使其饱和后, 其内摩擦角大为降低, 极易发生边坡垮塌, 对坡下别墅形成威胁。

3 蓟县五名山滑坡调查资料

蓟县五名山滑坡调查是本文第一作者于1992年3月调查的大型滑坡, 其发生地段也为本文所述雾迷山组四段白云岩及泥质白云岩。其发生原因为在顺坡地层坡脚下开采石料造成临空面, 岩体失去支撑而沿其软弱夹层泥质白云岩顺坡下滑。毛家峪二期工程若不采取相应治理措施, 极易发生与上述滑坡类似的地质灾害。

4 二期工程工程地质条件分区及适宜基础形式

4.1 东部一区

此区基岩开挖形成的临空面与基岩产状倾向呈高角度相交, 不会造成基岩顺坡滑动, 因而该区域允许基岩开挖。该区基岩大部分为第四系所覆盖, 分布在平缓的冲沟底部和山脚东侧, 地势较平缓, 覆盖层厚度从山脚下的基岩裸露逐渐增加到数米至十多米, 一般呈楔状倾斜分布 (见图6) 。Q3地层固结程度较好, , 天天然然地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一般达110 k Pa~180 k Pa, Q4地层由于沉积年代较新, 其天然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仅为60 k Pa~100 k Pa。属不均匀地基。由于第四系的严重不均匀性, 原则上不宜用作拟建物天然地基。但考虑到其施工便利程度确实优于墩式基础及毛石回砌换填, 在加强配套措施的前提下, 可以利用。在同一栋建筑物地基部分为基岩, 部分为第四系的情况下, 需将基岩开凿至一定深度 (70 cm~80 cm) , 回填土石屑或指标较好的土, 分层夯实, 其密实度要考虑到与直接使用天然地基的土层能够达到协同沉降。另外, 加强上部结构的整体性设计 (加圈梁) , 以消除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房屋开裂。在同一栋建筑物基础下, 大部分面积为基岩, 仅有少部分为第四系的情况下, 可将第四系彻底清除, 回砌毛石砂浆至基础底部标高。

4.2 二区

此区地形坡度倾向 (320°~10°) 和基岩倾向 (95°) 恰好相反, 可不考虑因开挖引起的岩石顺层滑动问题。地基处理可根据需要开挖或填垫。

4.3 西部三区

1) 山坳顶部。山坳顶部处于顺向坡坡底, 地处盲沟顶端, 坡上的一期工程因不合理的基础形式以及不合理的松散土边坡造成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隐患, 对该处拟建物造成安全威胁 (见图7) 。此处地形坡度倾向 (190°~215°之间) 与基岩倾向 (195°~200°) 基本相同, 山坡较为陡峭 (15°~29°) , 容易形成岩层的顺层滑坡。该场地类别为Ⅰ类, 属于建筑抗震危险地段。2) 西坡。此处地形坡度倾向 (135°左右) 与基岩倾向 (195°~200°) 之间的夹角较大, 基本消除顺层滑坡的可能性。但山坡较为陡峭 (23°~45°) , 容易形成滚石崩塌等地质灾害。该场地类别为Ⅰ类, 属于建筑抗震危险地段。在建设前需对坡上危石进行治理, 清除山坡上的危石 (见图8) , 经检验合格后, 场地类别可升为Ⅱ类, 进行相应的建设。

4.4 南部四区及三区东坡

此处地形坡度倾向 (190°~210°之间) 与基岩倾向 (195°~200°) 基本相同, 但山坡较为平缓 (13°~20°) , 场地类别为Ⅱ类, 属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该处第四系各土层分布不均匀, 坡度大, 不宜作为拟建物地基使用, 拟建物基础一边坐落于土层上, 另一边直接坐落于基岩上, 为地基与基础设计大忌。

因此, 该区域拟建物不宜采用天然地基, 可采用墩式基础。此处不宜大面积开挖, 以免造成顺层滑坡, 仅在第四系和基岩顶部可以进行浅开挖, 并把基岩顶部临空面部位的岩石疏除。半土部位把土层清除掉, 以毛石砂浆回砌至基础底部 (见图9) , 或施工柱基础将此部分架空 (见图10) 。

4.5 五区

本场地地形坡度倾向 (135°~190°之间) 与基岩倾向 (195°~200°) 基本相同, 山坡较为陡峭 (30°~55°) , 因地形坡度大于岩层坡度, 容易形成岩层的顺层滑坡。该场地类别为Ⅰ类, 属于建筑抗震危险地段。位于北侧的一期别墅工程的工程渣土堆积在场地上方, 虽经边坡处理, 但尚未达到稳定要求, 在一定的外力条件下, 极易形成边坡垮塌, 不宜兴建建筑物 (见图11) 。

4.6 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厂处于山谷底部冲沟中, 雨季易遭受山洪冲击 (见图12) 。

5 结语

通过毛家峪项目工程实践得知, 山区的地基基础设计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建筑地基的不均匀性;出现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可能性;施工过程中, 因开挖等对山坡稳定性的影响;临近的其他近期工程建设对本工程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等。应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适宜的基础设计方案以及处理措施。此外, 土建施工中应尽量少的破坏现有植被, 建成后的别墅区要科学安排排水系统, 以免形成水土流失、土体滑坡及泥石流。

摘要:通过对蓟县五名山滑坡事故的调查以及对毛家峪一期工程实践中所出现问题的综合分析, 探讨了山区的地基基础设计中应注意的具体事项, 以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 从而确保边坡稳定。

建筑物基础 篇4

风玫瑰图 根据某一地区气象台观测的风气象资料,绘制出的图形称风玫瑰图。分为风向玫瑰图和风速玫瑰图两种,一般多用风向玫瑰图。风向玫瑰图表示风向和风向的频率。风向频率是在一定时间内各种风向出现的次数占所有观察次数的百分比。根据各方向风的出现频率,以相应的比例长度,按风向中心吹,描在用 8个或16个方位所表示的图上,然后将各相邻方向的端点用直线连接起来,绘成一个形式宛如玫瑰的闭合折线,就是风玫瑰图。图中线段最长者即为当地主导风向。建筑物的位置朝向和当地主导风向有密切关系。如把清洁的建筑物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把污染建筑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以免受污染建筑散发的有害物的影响。风玫瑰图是一个地区,特别是平原地区风的一般情况但由于地形、地物的不同,它对风气候起到直接的影响。由于地形、地面情况往往会引起局部气流的变化,使风向、风速改变,因此在进行建筑总平面设计时,要充分注意到地方小气候的变化,在设计中善于利用地形、地势,综合考虑对建筑的布置。

建筑总平面布置 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组成内容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地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环境关系,按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有关规范和规定合理布置建筑,组织交通线路,布置绿化,使其满足使用功能或生产工艺要求,做到技术经济合理、有利生产发展、方便职工生活,称为建筑总平面布置。总平面布置应有必要的说明和设计图纸。说明的内容主要应阐述总平面布置的依据、原则、功能分区、交通组织、街景空间组织、环境美化设计、建筑小品和绿化布置等。总平面设计图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地形和地物测量坐标网、坐标值;场地施工坐标网、坐标值;场地四周测量坐标和施工坐标。2.建筑物、构筑物(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贮水池等隐蔽工程以虚线表示)的位置,其中主要建筑物、构筑物的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名称(或编号)、层数、室内设计标高。3.拆废旧建筑的范围边界,相邻建筑物的名称和层数。4.道路、铁路和排水沟的主要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5.绿化及美化设施布置。6.风玫瑰,指北针。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工程量表。8.说明栏内:尺寸单位、比例、测绘单位、日期、高程系统名称、场地施工坐标网与测量坐标网的关系、补充图例及其它必要的说明等。

竖向布置 根据建设项目的使用要求,结合用地地形特点和施工技术条件,合理确定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标高,做到充分利用地形,少挖填土石方,使设计经济合理,这就是竖向布置设计的主要工作。竖向布置的目的是改造和利用地形,使确定的设计标高和设计地面能满足建筑物、构筑物之间和场地内外交通运输合理要求,保证地面水有组织的排除,并力争土石方工程量最小。竖向设计应说明设计依据,如城市道路和管道的标高、工艺要求、运输、地形、排水、供水位等情况以及土石方平衡、取土或弃土地点、场地、平整方法等。还应说明竖向布置方式(平坡式或台阶式),地表水排除方式(明沟或暗沟系统)等。如采用明沟系统,还应阐述其排放地点的地形、高程等情况。竖向布置图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场地施工坐标图、坐标值。2.建筑物、构筑物名称(或编号)、室内外设计标高。 3.场地外围的道路、铁路、河渠或地面的关键标高。4.道路、铁路、排水沟的起点、变坡点、转折点和终点等设计标高。5.用坡向箭头表示地面坡向。6.指北针。7.说明栏内:尺寸单位、比例、高层系统名称等。

建筑物基础 篇5

战役是游戏中最主要的内容,没有之一,你可以理解成RPG游戏中剧情。在战役里你可以获得几乎一切资源:经验、装备、灵魂石等等。不过这里除了经验之外,其他的资源都是随机获取。战役分为普通和精英两种难度,除了难度不同,英雄的灵魂石只会在精英难度中掉落。

时光之穴:经验和金钱的宝地

随着游戏时间的推进,你会发现需要培养太多的英雄而培养他们就需要经验和金钱(用于升等级和技能等等),尤其前者除了战斗就只能通过经验药水等解决。所以游戏中的时光之穴提供了让你直接获取这两种资源的副本,潮汐神庙(掉落经验药水等道具)和矮人军工厂(掉落只能用于变卖金钱的道具)。随着副本难度的增加,获得资源也越多。不过除了周日两个副本都开放外,其他时间两个副本轮流开放,而且每天都有次数限制。

英雄试炼:基础装备获得地

刀塔传奇的装备种类和合成公式和DotA是一样的,但是在游戏中从高端的一级装备(似乎是DotA中1000元以上的装备),比如敏捷之刃等等,都需要碎片才能合成。所以对于很多装备的基础合成装备,这些一级装备的碎片需求量非常大,只通过打战役很难满足需求。因此英雄试炼就是给你提供这些装备的碎片而存在。和时光之穴类似,随着难度的提升你能获得更好的一级装备碎片(比如鹰角弓)。英雄试炼有三个副本,他们分别掉落敏捷、智力和力量系的装备碎片。但是每个副本都有自己严格的限制:敏捷系副本怪物物理攻击免疫、智力系副本怪物魔法攻击免疫、力量系副本只能用女性角色。仔细看看,这种限制是不是很有道理?

燃烧远征:发财的地方

燃烧远征是一个高级别挑战的场所,每次一挑战的目的就是为了走的更远,获得更多的奖励。但这里每次挑战英雄的状态都会被记录,每一次战役结束,英雄不会恢复状态,而且如果死亡,在这次挑战中就真的死了。所以燃烧远征里面的奖励也很丰富,除了掉落装备(没有碎片,很可能是高级装备),还掉落专有的货币可以换取游戏中最高级的装备。当然,这些东西一般需要大量的货币,所以对于普通玩家来说,燃烧远征最大的好处就是掉落大量的金钱!没错,如果你有实力拿到4、5次金钱奖励,可以说你已经脱离了金币的困扰。

竞技场:PVP的乐园

竞技场顾名思义,在这里你可以和其他玩家进行PK,获取服务器更高的排名以及特殊的奖励。当然作为RPG游戏,等级和装备还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不过当你和实力对等的玩家PK时,那还是需要很多技术:技能加点的顺序、英雄的组合、附魔装备的选择等等。每天竞技场会根据你的排名给你结算奖励,包括最重要的资源钻石和竞技场的货币。

TIPS:刀塔传奇资源小解

在这篇文章中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可能就是资源了,在刀塔传奇中有很多资源,这里对他们进行统一的解释。金钱、体力和钻石:游戏中的三大基础资源,主要决定了你是否能够继续游戏(金钱一般用于升级和购买东西,而所有副本和战役几乎都要消耗体力),其中钻石最为宝贵,可以转化成金钱和体力。经验,分为战队经验和英雄经验,前者的高低决定了你所有英雄的等级上限,后者只是决定每个英雄等级的高低,英雄经验除了战斗获取,还可以通过各种加经验的道具获取。灵魂石:简单地说是英雄碎片,有两种作用,一是召唤新英雄,二是升级你英雄的星等。装备和碎片:顾名思义,装备是英雄可以使用的道具,而对于很多高级装备来说,只有碎片达到一定数量,你才能合成出可以使用的装备或合成卷轴。

论水工建筑物的基础处理 篇6

1 水工建筑物

1.1 水工建筑概述

水工建筑物通常情况下是指利用水各种形式所产生的力, 包括动力以及静力来产生力的作用作为原动力, 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 来对水进行各种形式的控制和利用, 这样一来就能够达到对水资源开源节流的效果, 增加水资源利用率, 并对水进行科学治理, 从而达到防治水害的效果, 这种形式及功能的建筑物即为水工建筑物[1]。这种建筑物在各种类型及功能的水利工程中占据着主要地位, 同时其涉及到各专业领域中的内容, 不仅有水利工程的具体施工, 还涵盖了水力学以及土力学领域中的专业内容, 有时还会涉及到岩石力学以及工程力学, 不仅如此还有水利的勘测以及规划, 同时还需要对工程的具体结构以及地质进行详细的考察和了解。在这些过程中, 不仅需要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还需要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原型观测进行进一步探讨, 同时还应该以研究为基础通过工程类比进行具体的工程设计。

1.2 水工建筑的类型

从功能的角度进行划分, 水工建筑中不仅有通用型水工建筑, 同时还包括专门型水工建筑[2]。首先通用型水工建筑通常情况下都是指泄水建筑物, 具体来说就是各种类型的溢流坝。其次是专门型水工建筑, 无论是通用型还是专门型水工建筑, 都归属于永久型水工建筑。除此之外, 诸如导流隧洞或者围堰等使用期限仅仅限于工程施工期间的建筑物, 则归属于临时型水工建筑[3]。不仅如此, 还有一部分的水工建筑功能较为多样, 具有综合使用的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 就难以对其进行单一形式的定位, 具体来讲就像各种类型的溢流坝, 同时具备了泄水以及挡水建筑物的功能, 还有施工期间所用的导流隧道, 可以通过适当的改建, 使其转变为能够发挥泄水以及引水作用的永久性隧洞。

2 基础处理特点

水利工程通常情况下都面临着极为复杂的状况, 不仅需要考虑地理环境, 还需兼顾地质条件, 岩基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受到地壳演变的影响, 在位移过程中发生形变, 使得岩基最终出现断层以及褶皱, 在这种情况下, 就使岩体的内在状况十分复杂。在针对水工建筑进行基础处理的过程中, 就需要使用技术性手段才能够完成, 总体来讲技术施工有以下四个特点:

2.1 施工位置特殊

通常情况下, 水工建筑都是设计建造在有着高度差的地段, 较为偏僻而且很不平坦, 不仅如此, 无论工程施工的位置岩基属性为硬性还是软性, 都需要在地下位置进行具体施工, 进展十分困难[4]。

2.2 施工环境恶劣

由于水工建筑施工时, 需要对材料进行凝固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不间断的作业来对工程基础进行处理, 一旦由于外在环境原因而发生停工, 那么将会使工程出现重大事故, 在这种情况下, 工程几乎无法修复, 只能进行返工, 这种状况尤其容易发生在地形条件复杂, 环境较为恶劣的西北部高原地区。

2.3 工程复杂

在对工程基础进行具体处理过程中, 不仅需要对工程基础进行开挖, 还需要同时交替进行混凝土浇筑, 有时还会进行多点开工, 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施工工期控制在最短时间内, 在这一过程中一旦存在技术问题, 那么将会为工程埋下隐患。

2.4 地质勘测艰难

由于水工建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建立在丛林地带或者高原地区, 这种地理环境以及地质条件的多样复杂, 使得工程设计很难与现实条件完全匹配, 在这种情况下, 通常都会出现返工或者更换设计方案的情况, 这样一来工程的质量几乎得不到有效保证。

3 基础处理总体设计原则

水工建筑的根基是地基工程, 只有保证这一工程系统施工以及设计的整体质量以及水平, 水工建筑才能够保证使用效果, 如果在这两个环节出现失误, 那么将会导致灾难性后果。在这种情况下, 则需要严格保证相关操作的规范, 从而使得水利工程能够保质保量。在具体设计环节, 需要遵从以下方面要求:

3.1 岩基地质结构

如果工程地点的地质为岩基结构, 参照岩体力学能够明确岩层结构的各项指标决定着工程基础的稳定状况, 不仅如此, 建筑的整体工程结构以及施工材料的差异, 都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并最终影响到基础的具体设计。如果建筑结构以混凝土为主, 这时地基就承载了主要的荷载力,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加固处理基础环节, 设计过程中则应满足四项要求: (1) 岩体均一, 保证岩体局部所受压力以及所产生的形变, 能够与整体状况保持大体一致, 同时还要使强度达到标准, 只有这样坝基才能够处于稳定状态; (2) 岩体结构能够达到整体协调的标准, 同时还应保证总体结构的匀称,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抗剪强度满足工程需要; (3) 应该使得基础工程能够经久耐用, 同时还能够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 避免受到水作用的影响, 而导致基础工程的强度弱化, 整体性能下降; (4) 要使水渗透趋于稳定, 并保证基础工程的单位吸水量能够符合相关文件的标准要求。同时还要将排水幕设置在帷幕的下游位置, 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得扬压力有效降低。

3.2 软弱岩体地质

当岩体结构中含有软弱夹层时, 抗剪强度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并受到夹层特性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 要想保证基础工程的抗滑稳定, 不仅需要针对岩体接触沿坝体的基础面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对软弱结构面中的滑动问题进行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 甚至需要研究滑动面可能出现的形式[5]。如果一个大坝一旦出现超负荷承载的情况, 那么坝基将会出现超出可控标准的沉降现象, 并最终受到沉降的影响使得岩层出现破裂的情况, 这将会对各种类型的堤坝都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

3.3 设计软地基要求

软地基的构成条件较为复杂, 不仅包含淤泥和壤土, 同时还包括粉细砂和砂砾石, 总之都是松软物质。软地基在通常情况下含水量都较大, 而且空隙也很大, 十分容易压缩, 整体密度不够均匀, 不具备很强的承载能力, 抗剪强度也不高, 透水性能也十分差, 但是粘聚力相对较强, 能够达到很好的防滑作用, 在吸水之后十分容易发生后陷, 从总体性质来讲变形性能较好。如果结构保持稳定, 将能够呈现出较强的结构强度, 同时承载能力也较好。但是一旦地质结构受到破坏, 那么将会很容易发生坍塌现象。

4 结语

在水利工程中, 基层结构是重中之重, 只有对基层结构进行整体把握, 同时通过相关技术手段进行标准的规范处理, 才能够使基层工程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工程需要, 这样一来, 整个水工建筑物才能够拥有优良的品质, 保证使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春辉, 李志远, 张雷.帷幕灌浆实验在水工建筑物基础处理中的具体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2 (03) :12-15.

[2]王艳, 马国成.浅谈膨胀土上修建水工建筑物的基础处理[J].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4, , 2 (09) :23-25.

[3]贾青.季节冻土区水工建筑物平板式基础法向冻胀力的实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10, 2 (08) :29-31.

[4]杨海林.深厚覆盖层基础上堆石坝防渗系统优化研究——泸定水电站坝址区渗流分析与优化控制[J].河海大学学报, 2013, 2 (04) :10-13.

建筑物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 篇7

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如果地基的承载能力足够,则基础的分布方式可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但有时由于土或荷载的条件,需要采用满铺的伐形基础。伐形基础有扩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但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通常要高的多,因此只在必要时才使用。

1 地基的处理方法

利用软弱土层作为持力层时,可按下列规定执行:(1)淤泥和淤泥质土,宜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采取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扰动的措施;(2)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3)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宜作为持力层。局部软弱土层以及暗塘、暗沟等,可采用基础梁、换土、桩基或其他方法处理。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等。

1.1 换填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

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

1.2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软—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主要用来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抗振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对饱和粘性土宜结合堆载预压法和垂直排水法使用。

1.3 振冲法分加填料和不加填料两种。

加填料的通常称为振冲碎石桩法。振冲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对于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20k Pa的粘性土和饱和黄土地基,应在施工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不加填料振冲加密适用于处理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粗砂地基。振冲碎石桩主要用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还可用来提高土坡的抗滑稳定性或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

1.4 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浆液深层搅拌法(简称湿法)和粉体喷搅法(简称干法)。

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不宜用于处理泥炭土、塑性指数大于25的粘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以及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基。若需采用时必须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当地基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黄土含水量小于25%)、大于70%或地下水的p H值小于4时不宜采用于法。连续搭接的水泥搅拌桩可作为基坑的止水帷幕,受其搅拌能力的限制,该法在地基承载力大于140k Pa的粘性土和粉土地基中的应用有一定难度。

上述各种地基处理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机理,在不同的土类中产生不同的加固效果和局限性,没有哪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具体的工程地质条件是千变万化的,工程对地基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对于每一个工程必须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几种可能的地基处理方案的比较,选择一种技术可靠、经济合理、施工可行的方案,既可以是单一的地基处理方法,也可以是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的综合处理。

2 基础的设计

房屋基础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体型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烈度等综合考虑,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型式。

框架结构、无地下室、地基较好、荷载较小可采用单独柱基,在抗震设防区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1.11条设柱基拉梁。

现就大型基础设计中较多见的桩基础设计讨论一下:

2.1 当天然地基或人工地基的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或经过经济比较采用浅基础反而不经济时,可采用桩基础。

2.2 桩平面布置原则:

a.力求使各桩桩顶受荷均匀,上部结构的荷载重心与桩的重心相重合,并使群桩在承受水平力和弯矩方向有较大的抵抗矩。b.在纵横墙交叉处都应布桩,横墙较多的多层建筑可在横墙两侧的纵墙上布桩,门洞口下面不宜布桩。c.同一结构单元不宜同时采用摩擦桩和端承桩。

2.3 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最小深度:

a.应选择较硬上层或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d为桩径);砂土及强风化软质岩不宜小于1.5d;对于碎石土及强风化硬质岩不宜小于1d,且不小于0.5m。b.桩端进入中、微风化岩的嵌岩桩,桩全断面进入岩层的深度不宜小于0.5m,嵌入灰岩或其他未风化硬质岩时,嵌岩深度可适当减少,但不宜小于0.2m。c.当场地有液化土层时,桩身应穿过液化土层进入液化土层以下的稳定土层,进入深度应由计算确定,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坚硬粘性土和密实粉土且不应小于0.5m,对其他非岩石土且不宜小于1.5m。

2.4 桩型选择原则:

桩型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上部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分布、工程地质情况、施工条件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综合确定。

3 结束语

地基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基础的选型和造价。本文就地基的处理和基础设计进行的讨论。在地基基础设计中,基础的选型必须根据上部结构的荷载、地基土体的承载力和工程造价综合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确定。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参考文献

[1]潘千里.谈地基处理[J].施工技术,1981(2).

建筑物桩基础施工方法浅探 篇8

目前, 常用打 (沉) 桩机械设备主要有落锤、单动汽锤、双动汽锤、柴油桩锤、振动桩锤、射水沉桩和静压力桩七种。这几种打 (沉) 机械的适用范围和优劣比较如下:

1.1 落锤。

所谓落锤, 就是指用人力或卷扬机拉起桩锤, 然后自由下落, 利用锤重夯击桩顶使桩入土。这种桩锤主要适用于打木桩及细长尺寸的混凝土桩, 在一般土层及粘土、含有砾石的土层均可使用。落锤的构造简单, 使用方便, 冲击力大, 能随意调整落距, 但锤击速度慢 (每分钟约6~20次) , 效率低。

1.2 单动汽锤。

指利用蒸汽或压缩空气的压力将锤头上举及下冲, 增加夯击能量。这种机械适用打各种桩, 最适用的是套管法打就地灌注混凝土桩。特点:结构简单, 落距小, 对设备和桩头不易损坏, 打桩速度及冲击力较落锤大, 效率高。

1.3 双动汽锤。

利用蒸汽或压缩空气的压力将锤头上举, 然后自由下落冲击桩顶。此种汽锤适用于打种各种桩, 可用于打斜桩。使用压缩空气时, 可用于水下打桩;也可用于拔桩、吊锤打桩。特点:冲击次数较多, 冲击力大, 工作效率高, 但设备笨重, 移动较困难。

1.4 柴油桩锤。

利用燃油爆炸, 推动活塞, 引起锤头跳动夯击桩顶。这种锤最适用于打钢板桩、木桩, 在软弱地基打20米以下的混凝土桩。特点:附有桩架、动力等设备, 不需要外部能源, 机架轻, 移动便利, 打桩快, 燃料消耗少;但桩架高度低, 遇硬土或软土不宜使用。

1.5 振动桩锤。

指利用偏心轮引起激振, 通过刚性联结的桩帽传到桩上。这种锤设备适用打钢板桩、钢管桩、长度在15米以内的打入式灌注桩;适用于粉质粘土、松散砂土、砾石和密实的粘性土地基。特点:沉桩速度快, 适用性强, 施工操作简易安全, 能打种种桩并能帮助卷扬机拔桩;但不适用打斜桩。

1.6 射水沉桩。

指利用水压力冲刷桩尖处土层, 再配以锤击沉桩。这种锤常与锤击法联合使用, 适用于大截面积混凝土和空心管桩。特点:可适用于坚硬土层, 打桩效率高, 桩不易损坏;但设备较多, 当附近有建筑物时, 水流易使建筑物沉陷;不能用于打斜桩。

1.7 静压力桩。

系采用液压桩或利用桩架自重及附属设备的重量, 通过卷扬机的牵引传至桩顶, 将桩逐节压入土中。此种桩适用于软土地基及打桩振动影响邻近建筑物或设备的情况;可压截面60cm×60cm以睛的钢筋混凝土和直径60cm以下的空心管桩。特点:压桩无振动, 对周围无干扰, 不需打桩设备;桩配筋简单, 短桩可接, 便于运输, 节约钢材;但不能适应多种土的情况, 如用桩架压桩, 需要搭架设备, 自重大, 运输安装不便。

2 打 (沉) 桩方法的选用范围和标准

2.1 锺击法打桩。

适用于软塑或可塑的粘性土层中沉桩。打桩锤可分落锤、蒸汽锤、柴油锤几中, 主要设备包括桩锤、桩架、动力设备等。

2.1.1 落锤打桩:

用钢或木制桩架, 高一般为6~15米, 用0.5~2.0t的铸铁锤, 用卷扬机提升, 落锤高度1米以内。

2.1.2 单动式锤打桩时, 锤直接放在桩顶, 由

导柱固定位置, 重锤连接在筒内活塞杆上, 在筒内滑行, 每分钟锤击40~70次, 锺重在3~15t之间, 落距1m以内。

2.1.3 双动式汽锤的举起和下落都借助蒸

汽压力, 冲击力加大, 每分钟达100~135次, 锺重为5~7t。

2.1.4 柴油锤打桩, 有导杆式和筒式两种, 多用后者, 其技术性能不再详说。

打桩机带有桩锺、桩架、卷扬机等全部设备, 当遇砂土、砂砾石或其他坚硬土层, 锤击法打不穿时, 常辅以射水法。

2.2 振动法沉桩。

适用于沉、拔钢板桩及钢管桩, 在砂土中效率最高, 在粘性土中较差, 需较大功率的振动器。主要设备为一个大功率的振动器及附属加压装置和起吊机械设备、混凝土上料斗等。常用振动沉桩机主要性能需多工程施工规范中均可查到。施工方法:沉桩时, 使桩头套入振动器 (箱) 连同的桩帽或液压夹桩器内夹紧, 开动振动箱, 使桩在振动和自重下沉入土中。如遇硬土下沉过慢, 可加压下沉或将桩略提高0.6~1.0m, 然后重新快速下冲。沉桩机需要激振力根据土的性质、含水性及桩种类、构造而定, 约为100~400k N。

2.3 射水法 (水冲法) 沉桩

2.3.1 将射水管对称附在桩两侧, 用压水流

将桩类附近的土冲开, 以减少阻力, 使桩借自重或辅助锤击 (松动) 沉入土中。射水管内径38~63mm, 最大100mm, 每节长4.5~6.0米, 用螺栓缩接, 空心桩射水管设在中间。射水喷嘴出口内径约12.7~38mm, 最大75mm, 侧孔与管壁成30~45°射水管上端用ф100mm软管连于水泵上, 管子用滑车组吊起使之能顺桩身上下自由升降, 水冲法所需射水管数目直径、水压及消耗水量等可参考相关施工工程规范。

2.3.2 水冲沉桩可采取先冲孔后插桩, 或一

面射水一面锤击或振动, 或射水、锤击交替进行等方式。射水管应处于桩尖下0.3~0.4m, 水冲压力一般为0.5MPa, 桩尖沉至最后1~1.5m应停止射水, 拔出射水管用锤击或震动打至设计标高。

2.4 插 (钻、打) 桩法沉桩。

适用于软土地基打入大量密集预制桩;对附近30~40米范围内会造成土体大量隆起和水平位移, 危害邻近的地下管道、地面交通和建筑物的安全情况下使用;对坚硬土层难以打入时, 也可采用。

2.4.1 主要设备:

采用三点支撑式柴油打桩机, 应具有可水平旋转的互相垂直的双向龙门导轨, 在一侧配挂筒式柴油桩锤, 另一侧配挂长、螺杆螺旋转钻机, 使其在钻孔后不用移动桩机, 即可迅速插桩施打。

2.4.2 施工方法:

沉桩时, 桩机就位后, 先将钻机转至桩架正前方对准桩位, 开动桩机徐徐钻进, 同时经由出土斗排土外运。钻时要保持钻杆不停地旋转, 以防卡钻。钻至预定标高后, 即可清孔提钻, 然后再将打桩机水平旋转, 使桩机导轨定位, 吊桩插于孔中施打。一般钻孔深为8~10米, 其余长度用打桩机打入, 钻孔后应在半小时插桩施打, 避免塌孔。

2.5 静力压桩法沉桩。

适用于软土、淤泥质土, 沉设截面积小于60cm×60cm以下的钢筋混土桩或空心桩;或打桩振动会影响邻近建筑物正常使用或设备安全的情况下使用。

2.5.1 静力压桩法沉桩设备有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

其中机械式静力压桩机体积庞大, 比较笨重, 操作较复杂, 压桩速度较慢工效低, 运输、安装、移动不便。液压式静力压力桩机用液压操纵, 自动化程度高, 结构紧凑, 行走方便、施压部位在桩的侧面, 送桩定位方便、迅速, 压桩效率高, 劳动强度低, 移动方便、迅速, 是一种新型的静压桩方式, 已逐步取代机械式静力压桩。下面就介绍一下液压式。

2.5.2 施工方法:

液压式系采用液压式静力压桩机进行, 该机由压拔机械、行走机构及起吊机构三部分组成;压拔机构是压桩机的主体, 当桩被送入该机构后便被夹紧并压入 (或拔出) 土中;行走机构可自行移动, 进行纵、横向运动, 并能小角度旋转, 以适应自找桩位和纤偏的需要;起吊机构可作360°回转吊装、送桩。静压力桩机的静压力900~6500k N。

压桩时, 先用起吊机构将桩吊入到压机主机压桩部位后, 用液压夹桩器将桩头夹紧, 开动压桩油缸, 利用伸长之力将桩压入土中, 接着回程再吊上第二节桩, 用硫磺胶泥接桩后, 继续压入, 反复操作, 至全部桩段压入土中, 然后开动行走机构, 移至下一桩位压桩。

3 结论

重庆某建筑边坡居住建筑基础设计 篇9

关键词:建筑边坡,稳定性,斜向受荷桩,P-Δ效应,m法

1工程概况

重庆某规划小区B1/B2栋为山地边坡建筑,切坡后形成一两阶台地,最高一阶台地建筑为12层,较低一阶台地建筑为18层,全都采用抗震墙结构体系。该建筑边坡切坡前后的剖面及其原始的坡面线和切坡后的轮廓线示意见图1。

地质情况:沿原始坡面线分布一层黏土平均约为0.8 m,在依次沿着坡面线为强风化和中风化页岩。页岩产状内倾,勘察资料揭露岩石完整,无软弱结构面。地质剖面示意见图1。

2基础设计面临的几个问题

2.1 基础稳定性的问题

在坡地建房,必须解决好建筑物基础的稳定性问题,对于多层建筑物浅基础,按照文献[1]基础边缘离边坡坡顶必须有一定的水平距离,见图2,即满足以下不等式:

(注:a不得小于2.5m)

条形基础:a≥3.5b-d/tanβ (1)

矩形基础:a≥2.5b-d/tanβ (2)

式中 a—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的水平距离;

b—垂直于坡顶边缘线的基础底面边长;

d—基础埋置深度;

β—边坡坡角。

同时,还要满足文献[1]中相应的地基稳定性验算要求。最危险的滑动面上诸力对滑动中心所产生的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应符合下式要求:

MR/Ms≥1.2 (3)

在对本建筑设计时,笔者作为勘察负责人提出,采用桩基础,保证桩基嵌入稳定岩层中,解决好稳定性和基础边缘离边坡坡顶必须有一定的水平距离,同时按大多数文献的研究表明此建筑物的桩基础必须具备抗滑,尤其是临空面处桩基,以此基础桩对边坡进行支挡。

2.2 基础桩的受力特点

对此岩质边坡,按照文献[2],此时边坡岩石压力可按下列规定计取:

(1)对无外倾结构面的岩质边坡,以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按侧向土压力方法计算侧向岩压力;破裂角按45°+ϕ/2确定,Ⅰ类岩体边坡可取75°左右;

(2)当有外倾硬性结构面时,侧向岩压力应分别以外倾硬性结构面的参数按6.3.2条的方法和以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按侧向土压力方法计算,取两种结果的较大值;除Ⅰ类边坡岩体外,破裂角取外倾结构面倾角和45°+ϕ/2两者中的较小值;

(3)当边坡沿外倾软弱结构面破坏时,侧向岩石压力按6.3.2条计算,破裂角取该外倾结构面的视倾角和45°+ϕ/2两者中的较小者,同时应按本条1和2款进行验算。

因此,边坡处的桩基受力除了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外,还有边坡的侧压力,受力十分复杂,其受力简图见图3,因此,其计算相当复杂。

按结构力学的理论推导,斜向受荷桩由于水平力与竖向力耦合作用,在水平力作用下桩产生挠曲,中部截面在竖向力作用下,弯距会因挠度而有一附加弯矩,同时挠度会变大,这种效应为p-Δ效应。

2.3 抗震的问题

按文献[3]中的4.1.8条,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根据不利地段的具体情况确定,但不宜大于1.6。故在设计中应根据边坡是土质或岩质及其高度对地震影响系数作一修正。由于对建筑坡地,大多数时候设计成掉层建筑,从汶川地震震害来看,这类建筑应采用抗震缝分开。

3解决措施

3.1 解决稳定性的问题

采用以下措施:桩基必须具有足够的抗侧刚度,对于建筑边坡的最外一侧临空的桩基采用人工挖孔方桩,同时截面高度与宽度比在1.5左右;破裂角按45°+ϕ/2确定,同时桩基必须嵌入破裂角以下稳定岩层中一段长度,长度用软件计算确定;采用多排桩,用基础梁拉结各桩,共同抵御岩石侧向压力,同时一层地面还采取刚性楼板,以此来解决对临空桩的侧移限制;桩自身必须有满足不能压曲的要求。

3.2 解决抗震性的问题

本建筑结构决不能设计成掉层建筑,建筑边坡台地上下建筑用抗震缝分开,同时用地梁和一层地面的刚性楼面来解决建筑边坡边缘的临空桩的抗震问题,同时方桩之间采用挡土板连接。

3.3 斜向受荷问题的解决

在很多文献中,对这种受荷桩都采用各种假设,而在设计中,笔者认为,由于边坡桩受力复杂,因此,在采用合理的模型上,临空处的一排桩采用预应力锚索,解决其临空状态;同时,临空处一排桩与内侧几排桩采用地梁和刚性楼面连结;除了临空面桩基和下一阶台地最外侧桩,其余桩都采用不对称配筋,岩石压力作用侧配筋较大。按照本地的人工挖孔桩经验,大多数桩基设计成扁桩,即沿岩石压力作用方向,其高度很高,这样加大桩基沿岩石压力作用方向的抗侧刚度。

按文献[4]的研究,山地建筑边坡建筑采用桩基础时,可以在桩上安装锚杆(索),同时桩底端的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要折减,本工程只在临空处的一排桩采用预应力锚索。

对于斜向受荷桩的p-Δ效应目前许多文献都有研究,提出了许多数值解法,但是都是基于许多假设条件,因此,笔者针对此问题,认真分析了本工程的采用桩的抗侧刚度较大,而竖向力也不是太大的情况下,用理正采用m法计算桩基的水平位移,同时对最大弯矩乘以一个大于1的系数,此系数按文献[5]的相关条文确定。

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当支护结构产生位移后,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岩石压力会减小很多;同时桩变形都是小变形,而桩本身的抗弯能力和刚度较大,而桩本身的抗失稳能力也较强,因此,综合参考了文献[5]的规定,只采用同时对最大弯矩乘以一个大于1的系数,简化计算。

4斜向受荷桩计算

对于本工程,采用理正岩土软件对斜向手荷桩进行简化计算,同时桩的相关要求满足文献[6]条文的规定。页岩的基本参数取值如下:c=60kPa,Φ=65°。

桩的断面尺寸为:1.5×2.2 m,桩身混凝土取C30,桩的纵筋采用HRB335级钢筋,桩顶荷载按上部结构计算选取,岩石压力按文献[1]取值,计算按实际边界约束条件。

计算结果如下:调整后内侧最大弯矩7 916.598(kN·m)距离桩顶17.000 m,外侧最大弯矩为4 249.156kN·m,距离桩顶7.000 m;最大剪力为2 504.895 kN,距离桩顶14.000 m,桩顶位移最大位移12 mm。在设计中,最后对桩身采用了两道预应力锚杆,进一步减少水平位移和减少P-Δ效应。最后,临空处桩采用的配筋如图4所示。

5深入探讨

很显然,对于建筑边坡上的坡地建筑,必须进行有限元分析,包括在边坡切坡过程的开挖卸荷分析。页岩抗拉强度低,较大的拉应力时会破脆。开挖中,其地应力会随边坡开挖而改变,因此传统的岩石强度指标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或单轴自然状态抗压强度指标没考虑开挖卸荷的影响,李建林等人针对卸荷岩体做过专门研究,卸荷岩体的力学性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提出以下三点意见进行深入探讨:

(1)在项目规划和方案设计阶段,必须统筹考虑,当规划和方案确定时,然后再对山地进行切坡,这样可以对切坡按拟作法进行处理,减少对边坡切坡的影响,同时又可减少时间效应对边坡的不利影响。岩质边坡一般较陡,坡角较大,为了改善用地需求,往往会对边坡切坡,因此存在开挖卸荷和拉力缝的问题,因此拟作法较好解决这一问题。

(2)在西南山区建筑用地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对山地加以改造利用,但在施工中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工程建设,最好统筹安排,以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坡地建房尤其是高层建筑时,边坡的加固费用是很高的,因此必须从经济与社会角度去寻求最佳的建筑方案。

(3)由于传统的软件无法考虑上部结构与地基的相互作用,因此应进一步研究合适的数值方法,最好是上部结构和地基整体建模计算分析在这方面,目前比较好的软件有ANSYS和FLCA3D等。应尽量按施工进度来建立模型,考虑开挖进度和建设进度等各种工况来进行仿真分析。同时要对页岩的本构和破坏准则深入研究,最好是对岩石的原始地应力进行测试,以便考虑合理的岩石侧压力。

6结束语

在对本建筑进行设计过程中,笔者针对山地建筑边坡建筑基础设计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

(1)在山地建筑边坡建小高层建筑基础可采用桩加锚杆体系,桩的截面较大,挡土侧桩配筋较大,不能构造配筋,所以基础造价高。同时当无法采用锚杆时,可以采用桩里面配置型钢的形式,其配置的型钢多种多样,最见的几种截面见图4。采用桩身配置型钢主要就是桩身的抗弯刚度加大很多,提高了抗弯和抗剪能力,又可减少桩的断面。

(2)当桩处于临空时可采用方桩,这样好对纵筋配筋,又可以配箍筋提高抗剪性能。同时当桩身刚度较大时,可以只以弯矩和位移乘以一个大于1的系数,该系数可按文献[5]确定,这样计算的结果可供设计采用。

(3)必要时采取在一层地面设刚性楼板和地梁,减少临空面桩顶处的水平力集中和水平位移,而且有必要设计成多排刚架桩,这样作的目的既可以解决抗震问题,又可对临空面处桩顶有一个很刚性的约束。 [ID:6630]

参考文献

[1]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2]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

[3]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4]吴曙光.建筑岩质边坡稳定与控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

土木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方法 篇10

【关键字】土木建筑;基础工程;施工

基础工程施工主要包括土石方工程和各类工程下部基础的分部工程施工。一般的士方工程包括场地平整、基坑(槽)及管沟开挖、地坪填土及基坑回填等。深基础是桩基础、墩基础、沉井基础、沉箱基础和地下连续墙等。深基础承载力高、变形较小、稳定性好。而其施工技术复杂、造价较高、工期较长。

1、坑槽土方施工

土方边坡与土壁支撑。在场地狭小地段施工时,无条件放坡,需要采用支撑放坡。基坑排水与降水。在地下水位较高的透水土层中进行基坑开挖施工,因其坑内外的水位差较大,可能出现潜蚀、流砂、管涌、突涌等渗透破坏现象,造成边坡或基坑坑壁失稳。为确保施工安全,一定要对地下水进行有效地处治。在基坑工程施工中,对地下水的治理通常是封堵地下水和进行降水。

降水方法一般有明沟排水、井点降水、喷射井点和电渗井点等。

(1)明沟排水。在开挖基坑内(或外)设置排水沟,并按地下水量的大小,每隔20m-40m设置一个集水井,基坑内的积水及地层中渗出的水经排水沟流向集水井,再用水泵把集水井中的水抽出,使基坑保持干燥,这种方法施工简便,成本较低,所以,应用比较广泛。

(2)井点降水(即轻式型井点)。井点降水法是在拟建工程的基坑四周埋设能渗水的井点管。井点排列为线状或环状,看基坑形状确定,间距为0.8m-2.4m,并与集水总管用螺纹胶管或塑料管连接,总管与真空泵或射流泵连接。

(3)喷射井点。这是运用循环高速水流出现的负压将地下水吸出。井点管分内管、外管,高压离心泵输出的高压循环水流从内、外管间隙流到管底,从内管四周的进水孔流入,再经喷嘴喷到混合室。因其喷嘴处的断面缩小,喷射水流速加快(一般流速高达30m/s以上),高速水流喷射之后,在喷嘴喷射出水柱的周围形成负压区。四周的地下水经滤管被吸入、经混合、扩散后随循环水流从内管进入水箱。喷射井点间距通常为2m-3m,每套井点总管数要控制在30根左右。在井点管安装结束后,要进行试抽,及时消除漏气和“死井”。井点孔口地面以下0.5m~1.0m深度要采用黏土进行封口。

喷射井点一般适用在渗透系数很小的含水层和降水深度很大(8m-20m)的降水工程。它的优点是降水深度较大,地面管网敷设复杂,工作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管理非常困难。

(4)电渗井点。电渗井点降水是运用轻型井点和喷射井点的井点管作阴极,在土中埋设金属棒为阳极,在电动势作用下构成电渗井点抽水系统。在接通直流电后,在电场作用下,土中的带正电荷的水分子从正极流向负极,带负电荷的黏土微粒向阳极方向移动,通过电渗和真空抽吸的双重作用,强制黏性土中的水向井点管汇集,由井点管汲取排出,使地下水水位逐渐下降。

2、深基础施工

2.1桩基础

桩的施工法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大类。预制桩的施工主要有锤击法、振动法、压入法和射水法。锤击法是在桩基施工中采用最常用的沉桩方法。以锤的冲击能量克服土对桩的阻力,使桩沉到预定深度。通常适合在硬塑、软塑黏性土。在用于砂土或碎石土有困难时,要辅以钻孔法及水冲法。常用桩锤有蒸汽锤、柴油锤。压大法沉桩无噪声、无振动、成本低,常用压桩机有80t及120t两种。射水法为锤击、振动两种沉桩方法的辅助方法。灌注桩的施工主要工序是成孔及灌注混凝土。

2.2墩基础

墩基础是在人工或机械成孔的大直徑孔中浇筑钢筋混凝土制成,我国多用人工开挖,也叫大直径人工挖孔桩。直径在lm-5m之间,多为一柱一墩。墩身直径大,强度和深度都很大,多穿过深厚的软土层直接支承在岩石或密实土层下。

人工开挖为避免塌方导致事故,需制作钢筋混凝土护壁,每开挖一段,浇筑一段护壁,不然需对每一墩身事先施工围护,之后才能开挖。

2.3沉井与沉箱基础

沉井为圆形、长圆形或矩形的钢筋混凝土筒状结构。施工中首先要在地面浇筑井筒,在筒内挖土使其下沉。如果是在深水中,先在岸边筑好井筒,并加做临时的底板,浮运到预定的下沉位置后,拆除底板使其下沉。沉到预定深度后,用混凝土填实井内部,作为构筑物的基础;或只在底部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沉箱是有顶无底的箱型结构。施工时借助输入工作室的压缩空气,以阻止地下水的渗入,方便工人进入室内挖土,限制下沉深度和工人在室内连续工作的时间。沉井主要有刃脚、井壁、横梁、封底等几部分。在通常情况下,沉井下沉的施工主要分为:下沉前的准备、沉井下沉、接长井壁、沉井封底等阶段。

2.4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通常用于施工条件较差的情况,其工程质量在施工期间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若出现质量事故其返工处理非常困难。

3、结构工程施工

(1)砌筑工程施工

砌筑工程使用材料一般是砖、石或砌块及起黏结作用的砂浆。砌筑砂浆有水泥砂浆、石灰砂浆和混合砂浆。建筑用脚手架是砌筑过程中堆放材料和工人进行操作的临时性设施。根据搭设位置分为外脚手架和里脚手架两类。按材料可分为木脚手架和金属脚手架。

(2)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包括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和混凝土工程施工

①钢筋工程。一般包括钢筋的冷加工、成型、绑扎安装;以及钢筋的连接等。直条钢筋的长度一般只有9m-12m,若构件的长度不小于12m时,就要进行钢筋的连接,钢筋连接的方式,一是绑扎搭接连接、二是焊接连接、三是机械连接。

②模板工程。模板是混凝土成型的模具,要求它能够保证准确的结构构件形状和尺寸,具有在浇筑流态混凝土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且拆装方便,能多次使用。

③混凝土工程。要保证浇灌混凝土的匀质性和振捣的密实性,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混凝土浇筑要分层进行,使得混凝土可振捣密实。在下层混凝土凝结前,上层混凝土要浇筑振捣完毕。

建筑物基础 篇11

1 重视建筑物地基处理的必要性

不同的建筑物存在着不同的结构和地质环境, 而地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建筑物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如果建筑物的局部负荷过大, 地基的抗剪强度较弱, 就会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导致地基成体滑动破坏, 从而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二是地基出现的变形问题。在建筑上部荷载作用下, 如果对地基的设计不合理就会产生不均匀沉降, 导致建筑物发生倾斜, 或者基础的断裂等问题, 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三是地基的侵蚀和渗透性。对于大型的水库等建筑物容易发生地基的侵蚀和渗透, 发生地面的坍塌。因此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要重视建筑物地基的处理, 及时的发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2 地基基础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2.1 基础材料和类型的选择

浅基础主要用于单层和多层结构的房屋中, 且材料的类型多样, 主要有灰土基础、混凝土基础、砖基础等。构造类型牙多种多样, 其主要有单独基础、条形基础等。因此在进行基础设计时要首选建筑项目现场的情况, 获取现场的水文和地质资料, 根据基础的情况和建筑上部结构的形式以及荷载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类型。如果地基浅层土质均匀并且具有较高的额承载力, 建筑物的荷载不大时可以选择刚性无筋拓展基础, 如砖基础、混凝土基础等。如果地基浅层建筑物荷载过大, 土质缺少均匀性, 需要采用条基面积超过建筑物基底面积的一半时, 可以选用箱形基础。

2.2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基础埋深主要指的是室外设计地面与基础底面的距离。基础埋深与工程造价、施工技术等密切相关, 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确定建筑物的基础埋深时要注重以下几点因素:

(1) 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以及构造的要求下, 基础应当浅埋, 但不应当小于0.5米。在北方地区要在当地的冰冻线以下。基础顶面的设计应当不超过设计地面的100毫米以上, 防止出现基础外露的情况。如果下层土小于上层地基的承载力时, 应当把上层地基作为持力层这样可以减少基础的埋深和底面积。如果下层土的土质较好时, 可以将基础埋置在下层土上。基础应当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如果要埋在地下水位以下时, 应当充分的考虑地下水的侵蚀性, 并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降排水等措施保护基础的性能。

(2) 建筑物的自身条件。在相同土质的土层条件下, 基础埋深的深浅可以根据建筑物荷载的大小确定。建筑物的荷载较大, 那么基础的埋深就要加大, 保障结构的稳定性。有时深埋是为了减少受拔力的影响, 保证必要的抗拔能力。

(3) 相邻建筑物基础深埋的影响。如果新建的建筑物旁边有原有的建筑物时候, 基础不能超过原有建筑物的基础深埋, 或者两个建筑物的基础之间保持一定的净距, 要根据原有建筑物的荷载大小、结构以及图纸等情况确定净距数值的大小, 并减少对原有建筑物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两建筑物基础之间的净距数值应当确定为两建筑物基础数值差的1到2倍。

3 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

3.1 地基处理技术应用

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地基出现不均匀的沉降问题, 严重的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质量, 因此要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施工过程中的地基不均匀沉降, 提高工程的质量。一般情况下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是在地下存在暗沟、空洞或者土质的软硬不均匀。因此基于这样的原因可以采用一定比例的灰土分层夯实地基, 对沟槽的底部进行加固处理。例如在砖井的施工过程中, 如果砖井的直径超过1.5米, 那么可以选择加固的方式对墙体内部结构中的配筋进行正确的处理。

3.2 地基加固技术应用

在建筑施工前一般都要进行地基的加固处理。尤其是工业厂房的建筑施工, 地基的加固显得十分的重要, 通常采用换土法进行加固。在换土法施工前应当对基坑进行严格的检验, 清除基坑当中的污泥和污水, 确保基坑的干净整洁, 然后在进入到具体的施工当中。之后进行坑图铺灰, 在这一施工环节中要对土质的情况进行密切的关注, 尤其关注土质的含水量。将灰土在手中紧握并形成团状, 如果两个指头轻捏出现即刻破碎的情况就是最佳的土质。如果坑内的灰土含水量不均匀, 可以对其进行晾晒或者浇水确保灰土的含水量。在坑内铺设好灰土后再进行坑内的夯实。如果存在高差问题, 可以采用阶梯回填的方式进行再次的施工, 从而保障阶梯的宽带大于0.5, 米。

3.3 夯实法和碎石法相结合

使用夯实法和碎石法相结合的施工技术要首选对填土层中的碎石桩进行处理, 确定好夯法后将碎石桩使用重锤等工具进行击碎, 从而填充在整个地基的底部, 这样会在地基的上部形成严密的土和碎石混合的硬壳层。不仅有助于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 还有利于地基的排水和土壤的紧密。因此夯实法的运用十分的重要, 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合理的把握夯实的沉量, 夯击的深度和次数, 如果不能主义这些条件, 将会严重的影响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3.4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钻孔灌注桩主要存在两种形式, 一种是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 另一种是全套管钻孔灌注桩。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关键在于对泥浆的合理配置, 从而实现浮悬钻渣、冷却钻头等目的。应用泥浆护壁施工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润滑钻具, 在孔壁形成泥皮, 防止钻孔出现塌陷的状况。泥浆护壁钻孔灌注的施工要严格的遵守施工的顺序, 先对场地进行平整处理, 配置泥浆后埋设护筒。先铺设工作的平台, 安装钻机等准备工序, 成孔、清孔后放下钢筋笼, 在灌注混凝土, 完工后拆除护筒, 最后一定要进行质量的检查。全套管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与泥浆护壁钻孔灌注相比, 减少了泥浆和清孔等工序, 钻机安装完成后压入套筒直接进行钻孔就可以。全套管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新型的灌注桩, 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 总结

建筑物的质量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地基基础施工是建筑物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环节, 也是影响着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筑物的地基施工要按照施工的操作规范和要求, 并进行严密的监督和管理, 确保工程的质量, 这样才能保障建筑物的耐久性和人们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方玉树.关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相关问题的讨论[J].工程建设标准化, 2006, 22 (02) :17-23.

[2]郑创新, 龙素群.高压旋喷桩在高层建筑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岩石工程与地下工程, 2011, 31 (02) :95-96.

[3]李明艳.浅析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2.

上一篇:经济法律责任论文下一篇:灾变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