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基础建筑(共11篇)
浅基础建筑 篇1
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直接放置基础的天然土层称为天然地基。若天然地基土质过于软弱或有不良的工程地质问题, 需要经过人工加固或处理后才能修筑基础, 称为人工地基。天然地基上的基础, 由于埋置深度不同, 采用的施工方法、基础结构形式和设计计算方法也不相同, 根据埋置深度可以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类。当基础的埋置深度小于基础的最小宽度时, 称为浅基础, 浅基础是指基础埋置深度小于基础宽度或小于5米, 以下将探讨在浅基础工程施工中的各项施工工艺与技术方法。
一、常见刚性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刚性基础所用的材料, 如砖、石、混凝土等, 它们的抗压强度较高, 但抗拉及抗剪强度偏低。因此, 用此类材料建造的基础, 应保证其基底只受压、不受拉。由于受到压力的影响, 基底应比基顶墙 (柱) 宽些。根据材料受力的特点, 不同材料构成的基础, 其传递压力的角度也不相同。刚性基础中压力分布角a称为刚性角。在设计中, 应尽力使基础大放脚与基础材料的刚性角相一致, 以确保基础底面不产生拉应力, 最大限度地节约基础材料。受刚性角限制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 构造上通过限制刚性基础宽高比来满足刚性角的要求。
(一) 毛石基础
毛石基础是用强度较高而未风化的毛石砌筑。它具有强度较高、抗冻、耐水、经济等特点。毛石基础的断面尺寸多为阶梯形, 并常与砖基础共用, 作砖基础的底层。为了保证锁结力, 每一阶梯宜用三排或三排以上的毛石砌筑, 由于毛石基础尺寸较大, 毛石基础的宽度及台阶高度不应小于400mm。
1. 毛石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验槽→选材 (毛石、毛料石) →定位、放线→组砌毛石→清理。
2. 毛石基础施工要点如下:
(1) 毛石基础应采用铺浆法砌筑, 砂浆必须饱满, 叠砌面的粘灰面积 (砂浆饱和度) 应大于80%。
(2) 砌筑毛石基础的第一皮石块应坐浆, 并将石块的大面向下, 毛石基础的转角处、交接处应采用较大的平毛石砌筑。
(3) 毛石基础宜分皮卧砌, 各皮石块间应利用毛石自然形状经敲打修整使能与先砌毛石基本吻合、搭砌紧密;毛石应上下错缝, 内外搭砌, 不得采用先砌外面侧立毛石, 后中间填心的砌筑方法;中间不得有铲12I石 (尖石倾斜向外的石块) 、斧刃石 (尖石向下的石块) 和过桥石 (仅在两端搭砌的石块) 。
(4) 毛石基础的灰缝厚度宜为20~30mm, 石块间不得有相互接触现象。石块问较大的空隙应先填塞砂浆后用碎石块嵌实, 不得采用先摆碎石块后塞砂浆或干填碎石块的方法。
(5) 毛石基础的扩大部分, 如做成阶梯形, 上级阶梯的石块应至少压砌下级阶梯石块的1/2, 相邻阶梯的毛石应相互错缝搭砌;对于基础临时间断处, 应留阶梯形斜槎, 其高度不应超过1.2m。
(6) 毛石基础必须设置拉结石, 拉结石应均匀分布, 毛石基础同皮内每隔2m左右设置一块。拉结石长度, 如基础宽度等于或小于400mm, 应与基础宽度相等;如基础宽度大于400mm, 可用两块拉结石内外搭接,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0mm, 且其中一块拉结石长度不应小于基础宽度的2/3。
(二) 砖基础
砖基础具有就地取材、价格较低、施工简便的特点, 在干燥和温暖的地区应用很广。
1. 砖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选砖→砖浇水→校核放线尺寸→选择砌筑方法→设置皮数杆→砌筑→清理。
2. 砖基础施工要点如下:
(1) 砖基础一般下部为大放脚、上部为基础墙。大放脚有等高式和问隔式, 即等高式大放脚是每砌两皮砖, 两边各收进1/4砖长 (60mm) ;间隔式大放脚是每砌两皮砖及一皮砖, 交替砌筑, 两边各收进1/4砖长 (60mm) , 但最下面应为两皮砖。
(2) 砖基础大放脚一般采用一顺一丁砌筑形式, 即一皮顺砖与一皮丁砖相间、上下皮竖向灰缝相互错开60mm。砖基础的转角处、交接处, 为错缝需要应加砌配砖 (3/4砖、半砖或1/4砖) 。
(3) 砖基础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厚度宜为l0mm, 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
(4) 砖基础底面标高不同时, 应从低处砌起, 并应由高处向低处搭砌;当设计无要求时, 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砖基础大放脚的高度。
(5) 砖基础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 当不能同时砌筑时, 应留置斜槎。
(6) 基础墙的防潮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 宜采用1:2水泥砂浆。
(三) 混凝土与毛石混凝土基础
混凝土基础具有坚固、耐久、耐水, 刚性角大, 可根据需要任意改变形状的特点, 常用于地下水位较高, 受冰冻影响的建筑。混凝土基础台阶宽高比为1:1-1:1.5, 实际使用时可把基础断面做成梯形或阶梯形。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基础, 为了节约混凝土用量, 在浇筑混凝土时, 加入粒径不超过300mm的毛石, 且毛石体积不超过总体积的20%~30%, 这种基础称为毛石混凝土基础。投料时应注意毛石周围应包有足够的混凝土, 以保证毛石混凝土的强度。毛石混凝土基础阶梯高度一般不得小于300mm。混凝土浇捣完毕, 水泥终凝后, 混凝土外露部分要加以覆盖, 浇水养护。
二、常见柔性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鉴于刚性基础受其刚性角的限制, 要想获得较大的基础宽度, 相应的基础埋深也应加大, 这显然会增加材料消耗和挖方量, 也会影响施工工期。在混凝土基础底部配置受力钢筋, 利用钢筋受拉, 这样基础可以承受弯矩, 也就不受刚性角的限制, 所以钢筋混凝土基础也称柔性基础。在同样条件下, 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比混凝土基础可节省大量的混凝土材料和挖土工程量, 常用的柔性基础包括独立柱基础、条形基础、杯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等。
钢筋混凝土基础断面可做成梯形, 最薄处高度不小200mm;也可做成阶梯形, 每踏步高300~500mm。警笆情况下, 钢筋混凝土基础下面设有C7.5或C10素混凝土垫层, 厚度100mm左右;无垫层时, 钢筋保护层厚度为75mm, 以保护受力钢筋不锈蚀。
(一) 独立柱基础
常见独立柱基础形式有矩形、阶梯形、锥形等。
1. 独立柱基础的施工工艺流程, 即清理→混凝土垫层→钢
筋绑扎→相关专业施工→清理→支模板→清理→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
2. 独立柱基础的施工要点如下:
(1) 清理及垫层浇筑:地基验槽完成后, 清除表层浮土及扰动土, 不得积水, 应立即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 垫层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 表面平整, 严禁晾晒基土。
(2) 钢筋绑扎:垫层浇筑完成后, 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 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 柱插筋弯钩部分必须与底板成45°绑扎, 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 距底板50mm处绑扎第一道箍筋, 距基础顶50mm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 作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 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临时固定, 然后绑扎剩余箍筋, 保证柱插筋不变形、不走样, 两道定位筋在基础混凝土浇完后, 必须进行更换。钢筋绑扎好后底面及侧面搁置保护层塑料垫块, 厚度为设计保护层厚度, 垫块间距不得大于1000mm (视设计钢筋直径确定) , 以防出现露筋的质量通病。同时注意对钢筋成品的保护, 不得任意碰撞钢筋, 造成钢筋移位。
(3) 支设模板:钢筋绑扎及相关专业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模板安装, 模板采用小钢模或木模, 利用架子管或木方加固。锥形基础坡度大于30°时, 采用斜模板支护, 利用螺栓与底板钢筋拉紧, 防止上浮, 模板上部设置透气及振捣孔;坡度小于等于30°时, 利用钢丝网 (间距300mm) 防止混凝土下坠, 上口设“井”字木架控制钢筋位置;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 不准在吊绑的模板上搭设脚手架, 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4) 清理:清除模板内的木屑、泥土等杂物, 木模浇水湿润, 堵严板缝及孔洞。
(5)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应分层连续进行浇筑, 问歇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一般不超过2h, 为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先浇一层50~l00mm厚混凝土固定钢筋。台阶型基础每一台阶高度整体浇筑, 每浇完一台阶停顿半小时待其下沉, 再浇上一层;分层下料, 每层厚度为振动棒的有效振动长度, 以防止由于下料过厚, 振捣不实或漏振。振捣时尽量避免碰撞预埋件、预埋螺栓, 防止预埋件移位。
(6) 已浇筑完的混凝土, 应在12h左右覆盖和浇水。一般常温养护不得少于7昼夜, 特种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14昼夜。养护设专人检查落实, 防止由于养护不及时, 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缝。
(7) 模板拆除:侧面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到损坏时方可拆除, 拆模前设专人检查混凝土强度, 拆除时采用撬棍从一侧顺序拆除, 不得采用大锤砸或撬棍乱撬, 以免造成混凝土棱角破坏。
(二) 条形基础
常见条形基础形式有锥形板式、锥形梁板式、矩形梁板式等。
1. 条形基础的施工工艺流程, 即清理→混凝土垫层→清理→
钢筋绑扎→支设模板→相关专业施工→清理→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浇筑、振捣、找平→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
2. 条形基础的施工要点与独立柱基础十分近似。除此之外, 还要考虑以下几点:
(1) 当基础高度在900mm以内时, 插筋伸至基础底部的钢筋网上, 并在端部做成直弯钩;当基础高度较大时, 位于柱子四角的插筋应伸到基础底部, 其余的钢筋只需伸至锚固长度即可。插筋伸出基础部分长度应按柱的受力情况及钢筋规格确定。
(2)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在T字形、L形与“十”字交接处的钢筋沿一个主要受力方向通长设置。
(3) 浇筑混凝土时, 经常观察模板、支架、螺栓、预留孔洞和管道有无走动情况, 一经发现有变形、走动或移位时, 立即停止浇筑, 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板, 然后再继续浇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要做好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工作, 必须要求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及程序进行, 此外技术人员还应与时俱进, 在实际的工作中多增强自己的理论知识, 这样才能为更好的从事施工工作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周建国主编, 建筑施工组织.,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
浅基础建筑 篇2
梁树尧
(二00九年四月八日)
序 言
人类在创造了文字的同时,就开始用文字(书面语言)进行交流,用书面语言来记录事件、发表议论、抒发情怀。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的探索和总结,逐步形成了几种相对固定的书面语言表达方法,即记叙、议论、说明、和抒情(描写),古今中外的所有用文字记录的文体都离不开这几种基本表达方法。在我国,无论是古代的先秦文学如诸子散文、诗经、楚辞,还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或其他文化现象中的各种文体,也无论是近代还是现代文化现象中的各种文体,都离不开以上几种表达方法。当然,并非所有的文体都用这几种方法,在文秘工作中占重要部分的公文,就只是多用记叙、说明和议论,甚至连议论也用得很少,抒情和描写两种方法几乎不用。在这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领域中,虽然文秘涉及的范围很广:党政机关、军队、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无处不在,但它仅仅是沧海一粟。而就是这小小的一席之地,在人们的书面语言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座的都是从事企业管理的,虽不是专职文秘工作人员,但所做的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涉及文秘工作,因此学习和探讨文秘工作十分必要。我今天讲的,有的教科书上有,有的教科书上没有,是根据本人从事多年文字和新闻工作积累的点滴经验,并且,也是从本公司常用的、最基本的文秘工作出发,注重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时间仓促,准备不充分,如有谬误,以教科书为准。第一章 企业文秘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在一个企业中,文秘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贯彻、老总的指令、公司的决策、企业的理念、员工的声音,规章制度、信息传递、社交关系、沟通联络等等,都会在文秘工作中体现出来。换句话说,企业文秘工作对内,在一定程度上可证明企业的实力,尤其是体现企业的文化底蕴,规范化运作程度;对外,可以扩大企业知名度,展示企业形象。为什么这样说呢?以文秘工作中最基本的部分——公文为例,一份好的公文,对受文单位来说影响重大,如果是质量较高的报告或请示类上行公文,可引起上级的高度重视,如果是通知、规定之内的下行公文,可发挥较好的指导监督作用;如果是公函、倡议、挑战书之类的平行公文,受文者一定不会等闲视之,而会慎重对待。当然,好的公文不仅是内容,形式也很重要。形式即格式,一般说来,公文的格式是相对固定的,如果我们的公文格式不规范,内容再好也会影响到受文单位或个人的接受程度,最起码第一印象就不好,一是认为发文单位不正规,其二是认为不严肃,对受文单位不尊重,特别是上行文,有些一看就不规范的公文,也许上级领导连看都不会看,或者看一眼就扔在垃圾桶里了。谁还愿为你解决问题和矛盾?由此可见,企业文秘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息息相关。
文秘工作范围较广,包括公文写作、公文处理、档案管理等等。这里的学问很深,大学里有专门的学科,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也没有必要去深究,从我们的工作实际出发,只肤浅地探讨一下我们平时所涉及的文秘工作。第二章 本公司常见公文的分类
1、从表现形式分:
① 行政性公文:决定、通知、通报、公告、通告、报告、请示、公函、总结、会议纪要、计划、大事记。
② 适用性公文:制度、办法、规程、细则、规定、规划、守则、工作要点、简报、调查报告、会议方案。
③ 会议公文:提案、会议记录、会议简报、会议记要、经验介绍、讲话稿、总结。
④ 社交文书:介绍信、公开信、证明信、表扬信、贺信、慰问信、倡议、决心书、保证书、挑战(应战)书。
⑤ 民事文书:便条、留言条、请假条、借条、欠条、收条。⑥ 商务文书:协议、合同、广告、申请书、招标书、投标书。⑦ 其他类:海报、温馨提示、告示、启示。
2、从公文来源分: 收文和发文。
3、从行文方向分:
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4、从发送和处理时间分: 特急、急件、平。
5、从机密程度分:
绝密、机密、秘密、普通。
公文都具有特定的、统一的格式,行文规范严谨。第三章 公文的格式。
1、标题完整。
2、受文单位明确(标题下空一行顶格写)。
3、正文规范(开头、主体、结尾)。
4、主题词(公文中的关键词、中间隔字,不用标点)。
5、附件。
6、落款和日期。有版头(标题上有单位的,只写时间,加公章,无版头的写明发文单位)。
第四章 本公司几种常见公文及其写作
一、报告
1、报告的定义及其特点:
报告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回答上级询问的上行公文。
从性质和内容上分可分为以下5类:
(1)工作报告:汇报例行日常工作和专项工作两种。
(2)情况报告:汇报工作中发出或发现的某种情况或现象问题。(3)建议报告:侧重于对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与请示接近,供上级参考,上级可答复也可不答复。
(4)答复报告:回答上级的询问,必须有针对性,不能答非所问。⑮ 物资申购报告必须写明:物资名称、数量、单位、规格、型号和期限等(特殊设备还需写明产地)。
2、报告的基本写法:
报告由标题、主送单位、正文、落款和日期构成。(1)标题:通常只写事由和文种,有的可加“紧急”字样。(2)主送单位:在标题下第一行顶格写受文单位或对象。(3)正文: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报告目的、报告内容和结尾。(4)落款和日期(签章)。
二、请示
1、请示的定义及其特点:
请示是下级向上级请示某项工作、某个问题,请求批准某个事项的上行公文(带请求性)。
2、请示的基本写法:
(1)标题:应写明请示事项和文种(不能用请示报告)。(2)正文:包括三个部分: a、请示原由。b、请示事项。
c、结束语。一般用“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示”、“以上请示,请予审批”等,要谦和得体,不宜使用请“从速批复”、“尽快解决”、“以解燃眉之急”等等字样。(3)突出请示的重点。
a、把主要精力用在“怎么说”上面,而不应放在“说什么”,也就是技巧问题。同一个请示内容,有的得到批复,有的很快得到了批准,关键是技巧问题。而技巧集中体现在对请示原因的陈述中,不要光从本单位考虑,而要放在上级的角度,从全局立场去考虑,用上级的道理去说服上级。如何挑选和陈述理由是一份请示的关键。(4)坚持“一文一事”的原则。
一份请示中,只能写明一个请求批准事项,不能把多个请示事项列于一份请示中。
例:关于XX小区给予XX同志的加薪的请示。
注意:报告和请示的标题必须写明事由而不能光写文体。报告一般不一定回复,而请示一般都应回复。
三、公函。
1、公函的定义及其特点:
公函是平行单位之间或不相隶属的单位之间商洽和联系工作、询问和解答问题时所使用的一种文体,属平行公文,一般不具有指令性,但有时上下级之间也采用“函”的形式联系工作,比如“指导函”、“询问函”等等,这种函就带有指令性。
“函”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凡是不便使用其他公文文体联系工作的,都可能用函,它简便、简短、自由、灵活、不受一般公文的严格规定,可不编文号,可不用文头。
2、函的种类和写法。
⑪、商洽性函:商洽原因 商洽事项 ⑫、询问性函:询问原因 询问内容 ⑬、答复性函:告辞情况 答复意见 ⑭、委托性函:委托原因 委托内容
⑮、告知性函:与答复性函有些相似,区别在于,答复性函是答复对方询问的问题,而告知性函则是告知对方代办或代查事项的情况。告知原因,告知事项。
无论哪类函,都必须注意两点:
第一、一函一事,中心突出,有的放矢,及时准确。第二、直述原由,行文简洁,语言明快、措辞得体。
四、通知
1、通知的定义及特点。
通知是机关或单位向特定的受文对象告知有关事项的晓喻性公文。具有以下特点:
⑪、运用范围广泛,在所有的公文中,通知应用范围最广泛,上至高层单位、下至基层单位,大到国家重大事件,小到一个小单位的一般事项,都可用通知行文。
⑫、文体功用的晓喻性
有所告晓,有所要求,“晓”和“喻”。⑬、知照事项的时间性。
在所有的公文中,通知的时间性最强,即使是规定性通知,也不象其他规范性公文那样有较长的时效性。
例:停水通知、、、、、、、(原因、事项、时间、要求„„)2通知的写法:
标题:主送单位(个人)、正文、落款、日期。
a、标题:由事由和文种组成。b、主送单位,标题下第一行顶格写。c、正文:由原由、事项、要求三部分组成。d、落款和时间(右下方)。通知属下行文,不宜向上级或同级或不相隶属单位发通知。
五、通告(公告)① 通告与公告的区别:
通告的发布者通常是国家机关中的业务(职能)部门,也可以是基层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行文关系可以是平行文,也可以是下行文。公告的发布者一般是国家立法机关或行政领导机关,具有较强的权威性,有的还有强制性。公告的受文者十分广泛而笼统,行文关系又十分明确,原则上可称为下行文。
从以上情况看,我们企业来说,通常不用公告而只用通告这种文体。② 通告的写法:
通告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和日期构成。
a、标题有三种写法:一是由发文(单位)、事由和文种三部分组成,二是由事由和文种组成,三是直接标出文种。
例: XXX关于XXXXX的通告;关于XXXXXX的通告;通 告。b、通告的正文:由通告缘由、通告事项、通告要求三部分组成。缘由指目的意义,后写“特作如下通告”或“通告如下”引起下文。通告事项要写明让一定范围内群从遵守或周知的事项,一般可用条列项来写,有的结尾还写执行的时间、范围和有效期,或者提出希望和号召。
六、制度
制度的分类很多,按内容分有工作、学习、管理等,按范围有国家、单位、个人等,按时间分有长期、短期等。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只是适用于本公司的制度,即工作岗位责任制度,这种制度是把责任和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责、权、利在一个岗位上的有机结合,可使员工责任明确、具体,增强责 任感。
例如:秩序维护队门岗制度、工程维修值班制度等等。① 制度的特点:
a、规定性:限定员工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b、程序性:要求员工必须按一定程序和规则操作。② 制度的写法:
a、标题:由发文单位、事由、文种和类别(制度)三部分组成。b、正文:分三个部分:
写明发制度的缘由; 写明各种具体条文 ; 写明实施范围、生效日期和解释权等等。
要求:文字必须简洁易懂,具体准确,切忌重复和废话。标题下写明时间,加括号。
七、规定
规定的使用范围较广,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均可使用。凡是需要规范人们的行为,要求有关人员遵守和执行的事情,都可以用规定行文。
① 规定的基本格式由标题、发文单位及日期、正文三部分组成。
a、标题:由发文单位,事由和文种组成。
例:XXX小区(发文单位)客户中心档案管理(事由)规定(文种)。b、正文:由开头、主体和结语组成。
开头写制定规定的原因,并以“特作制定如下规定”、“特作如下规定”等语承上启下。
主体部分写明规定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行文。结语部分写实施说明。
例:本规定自X年X月X日生效、本规定自X年X月X日执行。
八、守则
守则是面对全体人员公布的一种应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此外,还可以是具体操作规范,如《配电房操作守则》、《员工守则》之类就是规范本行业的守则。
守则一般由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三部分组成。
① 标题: 由执行守则的对象加文种组成,如《员工守则》; ② 正文:将有关的要求(包括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内容以条为序依次写明。
③ 署名和日期,一般写在正文右下方,也可写在标题之下,外加括号。因守则是员工自我教育的一种方式,所以一般应通过群众酝酿讨论。要求:条文应明确,具体通俗,不可多也不可长,以便记忆和检查。
九、计划(规划)
1、计划与规划的区别
① 从内容上看,计划比较单一具体;规划比较全面、原则。② 从时间上看,计划期限较短,时限要求严格;规划期限较长,时限要求不严格。
③ 从性质上看,计划是定任务、时间的,限时完成,有较强的约束性;规划是定方向和远景的,富有理想性和鼓动性。
举例:a、公司二00八——二0一0发展规划; b、公司二00九发展和计划
2、计划的写法,与规划的写法基本一致。① 标题:由制订单位、内容和文种构成;
② 正文:包括现实情况分析,要达到的目的,采取的对策和措施等三个部分。
③ 结尾:在正文的右下方写制定计划的日期,日期也可以写在标题的下方。
十、会议记录
会议记录是比较常用的文种。公司要求:公司和项目上召开的各种会议都要有会议记录。
1、会议记录的特点:会议记录是一种配合会议的召开而使用的文书,是记录会议的组织情况,议程、内容等基本情况而形成的书面材料,是传达贯彻执行会议精神的重要依据,会议形成的会议纪要等重要文件,一般都要依会议记录为蓝本。
会议记录一般分为摘要式记录和详细记录两种,但详细记录只是相对而言,并非是有言必录。
2、怎样写会议记录?
会议记录通常采用专用稿纸,无专用稿纸的也要如同专用稿纸一样,写明会议的基本情况,即: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出席人数(人数较少时可直接记下出席人的姓名或由出席人签名)、缺席人数、列席人数、主持人、记录人。
记录内容:包括会议议题,讨论过程,会议发言或讲话的重点,作出的决定等等。会议结束时,应另起一行写“散会”、“完”或“结束”等字样作为标示。
十一、会议纪要
1、会议记要的特点:
会议记要是根据宗旨、议程、文件、记录、用精练、准确、鲜明的语言,把重要内容加以概括的文章。而会议记录只是一种书面材料。
2、怎样写会议纪要?
① 标题:多采用引题,正题和副题组成,也可只有正题。例:同心同德 共谋发展(引题)。
着力打造XX小区物业品牌 为创建和谐社区而奋斗(正题)。XX物业公司与业主代表座谈会纪要(副题)。② 正文:采用三层意思表述;
a、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参会人员、主持人,主要认识及情况说明。b、会议召开讨论的重要问题和参会者的重要发言,要具体、深刻、真实。
c、结尾,对整个会议作结论、总结,也可意尽言止。
十二、总结
1、总结的定义
当做了一个阶段的工作或者完成了某项任务后,进行回顾、检查和研究,找出经验教训,并把它条理化,写出带规律性的书面材料,叫做总结。
2、总结的作用
① 积累经验、提高认识、改进工作。
② 鼓舞教育群众(员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③ 交流信息、汇报工作、提供经验。④ 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3、总结的种类
① 按内容分:综合性总结和专题性总结,结合性总结也叫全面总结,专题性总结也叫经验总结。
② 按时限分:可分为全过程总结和阶段性总结。③ 按功用分:可分为汇报工作的总结和推广以验的总结。④ 按范围分:可分为单位总结和个人总结。
4、总结的写法
总结的写法不拘一格,常见的有条文式、小标题式和普通式三种。① 条文式:将总结的内容按性质和主次轻重逐条排列,行文简要,眉目清楚。
② 小标题式:正文部分按逻辑关系,分为几个小标题,逐层深入地进行总结。这种写法条理清楚,一目了然。
③ 全文贯通式:前后贯通,可以不列条款,不分章节,按时间或事物发展顺序,全文贯通,一气呵成。
总结一段由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三个部分组成。① 标题:
由总结的单位和总结的内容组成,通过标题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例:《成都市永和金典物业有限公司(总结单位)二00八年工作(总结内容)总结(文种)》,总结的标题不同于其他文体,一定要标明时间和内容,有的虽然没有标明总结字样,但内容体现出总结的性质。
例:《继往开来„„》
② 正文:这是总结的中心部分,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a、基本情况概述。简略地记述所要总结内容的基本情况,必要时还要 介绍背景。
b、主要成绩和经验。这是全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也是总结的目的所在,要对成绩和经验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这一部分要写得详实、具体,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条理分明。
c、存在的问题和教训。在总结成绩、经验的基础上,找出工作中的差距,对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作认真的分析,找出原因,以期达到吸取教训、改进工作之目的。
d、今后的努力方向。经过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任务和方向,提出今后的打算。
③ 署名和日期:一般在正文的右下方写明总结的单位和年月日,也可以在标题下面署名。这是写总结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署名和日期是当事者在某一个历史阶段工作的标记,是今后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千万不可忽视。
十三、决心书(保证书)
1、决心书(保证书)是个人、单位为响应上级的号召开展工作、完成任务而提出的保证做好工作、完成任务的决心的一种应用文体。
2、写法如下:
① 标题:在第一行写“决心书”或“保证书”字样,字体大些。② 称呼:在标题下空两行顶格写接受决心和保证的上级单位或领导的名称,可以“尊敬的”、“敬爱的”等修饰词,后加冒号。
③ 正文:称呼后下一行空两格起行文。正文是决心书或保证书的主体,保证有几条,决心有几点,最好分行写开,以便条目清楚。
④ 结语可以写“请予批准”或“此致敬礼”等,也可不写。⑤ 署名和日期,在结语后右下方写署名,如果是多人,最好是人人签名。如果是单位,写上名称后还要加盖公章,署名下方写日期。
另外,与本公司有关的还有:协议、合同、倡议、投标书、挑战(应战)书、调解书及诉讼类文书等等,因为时间有限,以后有机会再共同学习探讨。
第五章 本公司常见公文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
1、标题成分残缺。
2、正文(主体)言之无物。
3、语言表达不清楚。
4、措辞不严谨。
5、语句不通顺。
6、其他语法方面的错误。举例:(以上各举一至二例,略)
二、格式
1、标题(阐述)
2、字号(阐述)
3、页边距(阐述)
4、行距(阐述)
5、封面(阐述)
6、落款和日期阐述)。
举例:(以上各举一至二例,略)
第六章 公文的格式要求
一、字号
1、通常情况下,正式文稿一般都用4号字,特殊情况下可用小四或五 号,五号以下的字在正式文稿中一般不用。小三号以上在正文中也一般不用,只适应于标题或小标题,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用,比如:需张贴的通知、告示之类,重要的还需加大字号或进行放大等特殊处理。
2、在什么情况下可用小四或五号呢? ① 文本一页多一点需调为一页的。② 根据受文对象的需要和便于传阅、印发的。③ 需要对正文作注释的。
3、小标题一般要加粗或增大0.5—1个字号。
二、字距和行距
1、字距一般都是电脑设置固定的,不需调整,行距需要根据文稿的要求进行调整。
2、四号字的行距一般为30-35磅,小四号为25—30磅,五号字为20-25磅)。行距过宽一是不美观规范,二是浪费成本;行距过窄:一是不美观规范,二是阅读吃力,容易出错(举例)。
三、页边距
: 指上、下、左、右的边距,一般不得少于22mm,不得多于26mm。边距过宽,一是不美观规范,二是浪费成本;边距过窄,不仅影响美观、不规范,而且无法装订(举例)。
四、重点标示
文稿中需要标注的重点部分(包括字、词、句、段),可用以下几种方法表示:
1、字体加粗,字号不变。
2、字号加大(0.5—1)。
3、字下加点(标准着重号)。
4、字句下划横线。
注意:一份文稿中,切忌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标示,一是影响页面美观,二是对受文者的不尊重,同时标示的地方不宜过多,那样相反显示不出重点。
五、文稿打印
本着节约,严谨的原则,一般情况下,两页以上的文稿都需双面打印(封面除外),两页以上的重要文稿如文件、协议、合同、标书、公函等必须双面打印。其理由是:
① 节约成本。② 体现行文严谨。
③ 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掺假、增删、篡改和伪造等。
第七章 公文的校对和审查
1、一份公文拟好初稿后,必须进行认真校对,再送领导审阅、修改。然后再校对定稿。
2、修改、校对的内容:
① 观点是否明确。② 立意是否正确。③ 表述是否准确。④ 逻辑是否严谨。⑤ 措词是否得体。⑥ 层次是否清楚。⑦ 语句是否通顺。⑧ 标点是否正确。⑨ 有无错别字。⑩ 语法、句法有无明显错误。⑾ 格式是否规范等。
3、公文形成的一般流程:领导授权—拟稿—修改—校对—领导审阅— 再修改—再校对—打印—再校对—署名(签章)。
第八章 公文的装订和印发
1、凡两页以上(包括2页)的文稿都需装订。
2、装订的原则:准确、整齐、美观、大方、得体。
3、未正式定稿的公文只需在左上角成对角线处装订一颗钉即可。已正式定稿的公文,将第一页左边折回20mm—22mm,成一直线,沿直线上下各订钉一颗,距上、下边45mm左右,钉要钉直。
1、一般用A4的纸张印发。
2、抄报、抄送、下发和存档。① 抄报:上级部门、单位或相关领导。② 抄送:同级单位、部门或相关人员。③ 下发:下级单位或相关人员。④ 存档:本级。
第九章 公文的建卷归档
公司保职能部门、各项目的所有公文都必须分类建卷归档,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大致按以下类别建卷。
一、公司本级
1、收文类
(1)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规章、制度、指导函、通知等)。(2)同级(同行业对等公司,开发企业、招标书、公函、协议、合同 等)。
(3)下级(物业服务中心、职能部门的报告、请示、计划、总结、申请、情况说明等)。
2、发文类
(1)、上行文(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请示、报告、情况说明等)。(2)、平行文(同行业、相关单位的公司、投标书、协议、合同等)。(3)、下行文(物业服务中心的各类文件,规章制度、简报、表扬、通知等等)。
二、物业服务中心
1、收文类
(1)上级(公司、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职能部门、居委会的通知、公函等)。
(2)同级(业委会、治保会、老龄协会等相关单位的公函、通知等)(3)下级(普通员工的工作计划、决心书、保证书、心得体会、辞职报告等)。
2、发文类
(1)上级(公司、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职能部门、居委会的通知、公函等)。
(2)同级(业委会、治保会、老龄协会等相关单位的公函、通知等)。(3)下级(客服中心办公室、秩序维护队、工程班、保洁班部门岗位职责、规章制度等等)。
2、详细建卷
无论是公司和物业服务中心的公文,除以上两大类别,还应按不同文 种详细分类建卷。
: ① 按通知、通告、会议记录、规章制度、文件、简报、公函、请示、总结、计划等建卷。
② 按职能部门分管的工作职责分类建卷。如:财务部大体可分规章制度类(包括各种制度)
账务类(包括会计账、出纳账、明细账、分类帐、现金日记账、日报表、月报表、支出票据、收入票据等等)。
再如:人力资源部门应分为:员工档案、员工培训、人员编制、工资架构、劳动合同、奖励惩罚、人才招聘、人才储备等等。
③ 物业服务中心的档案分类更为详细。
按部门分,客户中心除了上及下达的各种文件及其他资料归类存档外,还应有:
(1)业主基础资料;(2)项目基本情况(包括文字、工程图纸、各类表格等);(3)业主投诉记录;(4)回访记录;(5)事故处理记录;(6)重大事件记录;(7)各种会议记录;(8)工作总结;(9)规章制度;(10)岗位职责;(11)人员编制;(12)员工进出;(13)工程报修记录;⒁大中修记录;⒂ 派工单;⒃ 水电表读数记录;⒄ 秩序维护队交接班记录;⒅ 车辆档案;⒆ 设施设备登记;⒇ 消防设施安全检查记录;还有收费单据及明细账、各类合同及协议等等。
④ 以上公文都必须规范,用统一的档案盒存放,档案夹上贴上醒目的、统一规格的标签、注明并编号。
⑤ 每卷档案的首页注明档案目录,以便随时找到所需资料。⑥ 档案必须由专人管理,任何人要查阅,借用资料必须打条立据,定 时归还。重要资料需由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查阅和借用。
⑦ 档案盒外表必须保证整洁、美观,内容必须完整、详实,如应人为原因造成档案资料的损坏或丢失,由保管人承担一切后果。
⑧ 单位负责人要定期不定期地对本单位的档案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
作业题(100分)
1、谈谈文秘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20分)。
2、请按照常用公文的规范格式写一个通知(20分)、一份通告(20分)、一份报告(20分)、一份请示(20分)。内容自定。
3、四月十七日前将以上作业交公司办公室参加评比。
浅基础建筑 篇3
【摘 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其技术不断进步提高,因此,为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将工程的预期效益实现,就必须重视施工技术的采用。作为构成建筑物基本部分的浅基础工程,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关系着工程在整体的施工质量好坏及水平高低,因此,必须重视浅基础工程的施工,确保建筑物基础牢固。文章就房屋建筑中浅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分析了其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
【关键词】房屋建筑;浅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刚性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1毛石基础的施工
抗冻、耐水、强度及经济性较高都是毛石基础的显著特征,大部分断面尺寸为阶梯形状,而且经常和砖基础同时使用作为砖基础构成部分。为了确保符合锁结力要求,应使用三排及以上毛石来砌筑每一阶梯,因为毛石基础具有较大尺寸,其宽度与台阶高度最少不能低于400mm。使用铺浆法作为毛石基础砌筑形式,砂浆应满足饱满要求,砂浆饱和度也就是叠砌面粘灰面积不能低于80%。砌筑毛石基础的首皮石块要坐浆,其面积较大的一面超下,选择使用较大面积的平毛石来砌筑毛石基础交接与转角处。优先使用分皮卧砌形式来砌筑毛石基础,修整敲打各皮石块间毛石确保和之前已经砌筑完成的部分吻合。毛石中间部分不能出现斧刃石或过桥石。毛石基础灰缝应控制在20至30mm厚度之间,石块间不可以相互接触。如果石块间空隙较大,那么应该首先使用砂浆填塞,然后用碎石块嵌实。
1.2砖基础的施工
在对砖基础进行施工时,可以在施工现场直接取材,这项施工有着投入资金少和施工工艺简便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桩基础有上部和下部构成,上部为基础墙,下部为大放脚。对于大放脚来说,其可以划分为间隔式与等高式两种形式,大部分砖基础的大放脚的砌筑方法都是采用一顺一丁的方式进行的。对于砖基础的灰缝,其水平方向灰缝砂浆饱满度应控制在80%以上,竖向灰缝及水平灰缝的厚度在10㎜左右。当砖基础底面标高存在差异时,施工时就应从地处开始,同时从高至低进行搭砌;当设计需求不严格时,砖基础大放脚的高度应比搭砌长度高。对于砖基础及转角区域,砌筑时要同时进行,如果因条件限制不能同时砌筑,则应留斜槎。对于基础墙的防潮层来说,如果没有明确要求,其砌筑时可用比例是1:2的水泥砂浆。
1.3混凝土与毛石混凝土基础的施工
由于混凝土基础非常坚固,不易出现腐蚀,而且具有较大刚性角,可以结合实际施工情况任意变化形状,因此在温度偏低,水位较高建筑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混凝土基础台阶宽度与高度的比例一般在1:1至1:1.5之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阶梯形或梯形作为基础断面形状。若混凝土基础工程体积较大,可以在浇筑时掺入颗粒直径在300mm之内的毛石,同时要求毛石体积在总体积20%至30%范围之内,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混凝土的用量。注意在投料过程中确保毛石四周存在充足混凝土,进而促进获得理想毛石混凝土强度。毛石混凝土基础阶梯的高度基本上控制在300mm之内。在完成混凝土浇捣之后,应该立即开展养护工作,注意覆盖混凝土外露区域。
2.常见柔性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对于建筑中的刚性基础,其因受限于刚性角,若要获得较大的基础宽度,则会使得其基础也称柔性基础,它是在混凝土基础底部配置受力钢筋,利用钢筋受拉使基础可以承受弯矩,这样也就不受刚性角的限制。当条件一样时,相比钢筋混凝土基础与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可以节省大量的混凝土材料和挖方工程量,一般来说,常用的柔性基础有独立柱基础、条形基础、杯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等。钢筋混凝土基础断面在施工时,可以将其做成梯形,同时保证每步塌高在300~500㎜。另外,在钢筋混凝土基础的下面,一般设有C7.5或C10 素混凝土垫层,厚度在100mm左右;当无垫层时,钢筋保护层厚度为75mm,以保护受力钢筋不锈蚀。
2.1独立柱基础的施工
常见独立柱基础形式有矩形、阶梯形、锥形等。地基验槽完成后,清除表层浮土及扰动土,不得积水,应立即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垫层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表面平整,严禁晾晒基土。垫层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柱插筋弯钩部分必须与底板成45°绑扎,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距底板50mm 处绑扎第一道箍筋,距基础顶50mm 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作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临时固定,然后绑扎剩余箍筋,保证柱插筋不变形、不走样,两道定位筋在基础混凝土浇完后,必须进行更换。钢筋绑扎好后底面及侧面搁置保护层塑料垫块,厚度为设计保护层厚度,垫块间距不得大于 1000mm(视设计钢筋直径确定),以防出现露筋的质量通病。同时注意对钢筋成品的保护,不得任意碰撞钢筋,以免造成钢筋移位。
钢筋绑扎及相关专业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小钢模或木模,利用架子管或木方加固。锥形基础坡度大于30°时,采用斜模板支护,利用螺栓与底板钢筋拉紧,防止上浮,模板上部设置透气及振捣孔;坡度小于等于30°时,利用钢丝网防止混凝土下坠,上口设“井”字木架控制钢筋位置;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绑的模板上搭设脚手架,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清除模板内的木屑、泥土等杂物,木模浇水湿润,堵严板缝及孔洞。混凝土应分层连续进行浇筑,问歇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一般不超过2h,为保证钢筋位置正确,先浇一层50~l00mm 厚混凝土固定钢筋。台阶型基础每一台阶高度整体浇筑,每浇完一台阶停顿半小时待其下沉,再浇上一层;分层下料,每层厚度为振动棒的有效振动长度,以防止由于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振捣时尽量避免碰撞预埋件、预埋螺栓,防止预埋件移位。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应在 12h 左右覆盖和浇水。一般常温养护不得少于7 昼夜,特种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14 昼夜。养护设专人检查落实,防止由于养护不及时,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缝。
2.2条形基础的施工
一般情况下,常见的条形基础形式主要有三种,即锥形板式、锥形梁板式、矩形梁板式等。当基础高度在900mm范围内时,应将钢筋伸至基础底部的钢筋网上,并要在顶端做成直弯钩;当基础高度较大时,应将柱子四角的插筋伸至基础底部,其余的钢筋只需伸至锚固长度即可。对于钢筋伸出基础部分的长度,应依据柱的受力情况及钢筋的规格确定。在T字形、L形与“十”字形交接处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其设置的方向应是沿着一个主要的受力方向。在混凝土浇筑时,要对模板、支架、螺栓、预留孔洞和管道的情况下详细检查,确保其无变形、走动或移位的情况,若有这些状况出现,则应及时停止浇筑,进行修整和加固。
3.结束语
在房屋建筑中,其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选择与使用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工程预期效益的实现和质量目标的实现,因此,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的选择必须要严格依据相关规定,实施时严格遵循施工流程,尽量减少外界对其的干扰。另外,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认真负责,详细了解并掌握可能会对工程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结合理论与实践,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霜菊,李彩英.浅谈房屋建筑常见柔性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华章,2011(15).
建筑物桩基础施工方法浅探 篇4
目前, 常用打 (沉) 桩机械设备主要有落锤、单动汽锤、双动汽锤、柴油桩锤、振动桩锤、射水沉桩和静压力桩七种。这几种打 (沉) 机械的适用范围和优劣比较如下:
1.1 落锤。
所谓落锤, 就是指用人力或卷扬机拉起桩锤, 然后自由下落, 利用锤重夯击桩顶使桩入土。这种桩锤主要适用于打木桩及细长尺寸的混凝土桩, 在一般土层及粘土、含有砾石的土层均可使用。落锤的构造简单, 使用方便, 冲击力大, 能随意调整落距, 但锤击速度慢 (每分钟约6~20次) , 效率低。
1.2 单动汽锤。
指利用蒸汽或压缩空气的压力将锤头上举及下冲, 增加夯击能量。这种机械适用打各种桩, 最适用的是套管法打就地灌注混凝土桩。特点:结构简单, 落距小, 对设备和桩头不易损坏, 打桩速度及冲击力较落锤大, 效率高。
1.3 双动汽锤。
利用蒸汽或压缩空气的压力将锤头上举, 然后自由下落冲击桩顶。此种汽锤适用于打种各种桩, 可用于打斜桩。使用压缩空气时, 可用于水下打桩;也可用于拔桩、吊锤打桩。特点:冲击次数较多, 冲击力大, 工作效率高, 但设备笨重, 移动较困难。
1.4 柴油桩锤。
利用燃油爆炸, 推动活塞, 引起锤头跳动夯击桩顶。这种锤最适用于打钢板桩、木桩, 在软弱地基打20米以下的混凝土桩。特点:附有桩架、动力等设备, 不需要外部能源, 机架轻, 移动便利, 打桩快, 燃料消耗少;但桩架高度低, 遇硬土或软土不宜使用。
1.5 振动桩锤。
指利用偏心轮引起激振, 通过刚性联结的桩帽传到桩上。这种锤设备适用打钢板桩、钢管桩、长度在15米以内的打入式灌注桩;适用于粉质粘土、松散砂土、砾石和密实的粘性土地基。特点:沉桩速度快, 适用性强, 施工操作简易安全, 能打种种桩并能帮助卷扬机拔桩;但不适用打斜桩。
1.6 射水沉桩。
指利用水压力冲刷桩尖处土层, 再配以锤击沉桩。这种锤常与锤击法联合使用, 适用于大截面积混凝土和空心管桩。特点:可适用于坚硬土层, 打桩效率高, 桩不易损坏;但设备较多, 当附近有建筑物时, 水流易使建筑物沉陷;不能用于打斜桩。
1.7 静压力桩。
系采用液压桩或利用桩架自重及附属设备的重量, 通过卷扬机的牵引传至桩顶, 将桩逐节压入土中。此种桩适用于软土地基及打桩振动影响邻近建筑物或设备的情况;可压截面60cm×60cm以睛的钢筋混凝土和直径60cm以下的空心管桩。特点:压桩无振动, 对周围无干扰, 不需打桩设备;桩配筋简单, 短桩可接, 便于运输, 节约钢材;但不能适应多种土的情况, 如用桩架压桩, 需要搭架设备, 自重大, 运输安装不便。
2 打 (沉) 桩方法的选用范围和标准
2.1 锺击法打桩。
适用于软塑或可塑的粘性土层中沉桩。打桩锤可分落锤、蒸汽锤、柴油锤几中, 主要设备包括桩锤、桩架、动力设备等。
2.1.1 落锤打桩:
用钢或木制桩架, 高一般为6~15米, 用0.5~2.0t的铸铁锤, 用卷扬机提升, 落锤高度1米以内。
2.1.2 单动式锤打桩时, 锤直接放在桩顶, 由
导柱固定位置, 重锤连接在筒内活塞杆上, 在筒内滑行, 每分钟锤击40~70次, 锺重在3~15t之间, 落距1m以内。
2.1.3 双动式汽锤的举起和下落都借助蒸
汽压力, 冲击力加大, 每分钟达100~135次, 锺重为5~7t。
2.1.4 柴油锤打桩, 有导杆式和筒式两种, 多用后者, 其技术性能不再详说。
打桩机带有桩锺、桩架、卷扬机等全部设备, 当遇砂土、砂砾石或其他坚硬土层, 锤击法打不穿时, 常辅以射水法。
2.2 振动法沉桩。
适用于沉、拔钢板桩及钢管桩, 在砂土中效率最高, 在粘性土中较差, 需较大功率的振动器。主要设备为一个大功率的振动器及附属加压装置和起吊机械设备、混凝土上料斗等。常用振动沉桩机主要性能需多工程施工规范中均可查到。施工方法:沉桩时, 使桩头套入振动器 (箱) 连同的桩帽或液压夹桩器内夹紧, 开动振动箱, 使桩在振动和自重下沉入土中。如遇硬土下沉过慢, 可加压下沉或将桩略提高0.6~1.0m, 然后重新快速下冲。沉桩机需要激振力根据土的性质、含水性及桩种类、构造而定, 约为100~400k N。
2.3 射水法 (水冲法) 沉桩
2.3.1 将射水管对称附在桩两侧, 用压水流
将桩类附近的土冲开, 以减少阻力, 使桩借自重或辅助锤击 (松动) 沉入土中。射水管内径38~63mm, 最大100mm, 每节长4.5~6.0米, 用螺栓缩接, 空心桩射水管设在中间。射水喷嘴出口内径约12.7~38mm, 最大75mm, 侧孔与管壁成30~45°射水管上端用ф100mm软管连于水泵上, 管子用滑车组吊起使之能顺桩身上下自由升降, 水冲法所需射水管数目直径、水压及消耗水量等可参考相关施工工程规范。
2.3.2 水冲沉桩可采取先冲孔后插桩, 或一
面射水一面锤击或振动, 或射水、锤击交替进行等方式。射水管应处于桩尖下0.3~0.4m, 水冲压力一般为0.5MPa, 桩尖沉至最后1~1.5m应停止射水, 拔出射水管用锤击或震动打至设计标高。
2.4 插 (钻、打) 桩法沉桩。
适用于软土地基打入大量密集预制桩;对附近30~40米范围内会造成土体大量隆起和水平位移, 危害邻近的地下管道、地面交通和建筑物的安全情况下使用;对坚硬土层难以打入时, 也可采用。
2.4.1 主要设备:
采用三点支撑式柴油打桩机, 应具有可水平旋转的互相垂直的双向龙门导轨, 在一侧配挂筒式柴油桩锤, 另一侧配挂长、螺杆螺旋转钻机, 使其在钻孔后不用移动桩机, 即可迅速插桩施打。
2.4.2 施工方法:
沉桩时, 桩机就位后, 先将钻机转至桩架正前方对准桩位, 开动桩机徐徐钻进, 同时经由出土斗排土外运。钻时要保持钻杆不停地旋转, 以防卡钻。钻至预定标高后, 即可清孔提钻, 然后再将打桩机水平旋转, 使桩机导轨定位, 吊桩插于孔中施打。一般钻孔深为8~10米, 其余长度用打桩机打入, 钻孔后应在半小时插桩施打, 避免塌孔。
2.5 静力压桩法沉桩。
适用于软土、淤泥质土, 沉设截面积小于60cm×60cm以下的钢筋混土桩或空心桩;或打桩振动会影响邻近建筑物正常使用或设备安全的情况下使用。
2.5.1 静力压桩法沉桩设备有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
其中机械式静力压桩机体积庞大, 比较笨重, 操作较复杂, 压桩速度较慢工效低, 运输、安装、移动不便。液压式静力压力桩机用液压操纵, 自动化程度高, 结构紧凑, 行走方便、施压部位在桩的侧面, 送桩定位方便、迅速, 压桩效率高, 劳动强度低, 移动方便、迅速, 是一种新型的静压桩方式, 已逐步取代机械式静力压桩。下面就介绍一下液压式。
2.5.2 施工方法:
液压式系采用液压式静力压桩机进行, 该机由压拔机械、行走机构及起吊机构三部分组成;压拔机构是压桩机的主体, 当桩被送入该机构后便被夹紧并压入 (或拔出) 土中;行走机构可自行移动, 进行纵、横向运动, 并能小角度旋转, 以适应自找桩位和纤偏的需要;起吊机构可作360°回转吊装、送桩。静压力桩机的静压力900~6500k N。
压桩时, 先用起吊机构将桩吊入到压机主机压桩部位后, 用液压夹桩器将桩头夹紧, 开动压桩油缸, 利用伸长之力将桩压入土中, 接着回程再吊上第二节桩, 用硫磺胶泥接桩后, 继续压入, 反复操作, 至全部桩段压入土中, 然后开动行走机构, 移至下一桩位压桩。
3 结论
浅基础建筑 篇5
【摘 要】浅基础与深基础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的不在于两者定义上的区别,在于两者的工作原理和其适用条件的差异,而建筑采用浅基础还是深基础,完全取决于持力层的深浅,而持力层的深浅又取决于地基土的软硬。
【关键词】浅基础;深基础
浅基础与深基础作为建筑基础,传递由上部荷载施加于地基上的附加压力,在附加压力作用下,要求地基满足承载力及变型条件的要求,进而达到满足建筑设计的各项使用功能。
顾名思义,浅基础与深基础的主要区别在于基础埋深上的差异,但两者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数值界定。
一般以埋深大于等于5.0米为深基础,埋深在0.5-5.0米之间,侧面磨阻力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的基础称为浅基础,但基础埋深不得小于0.5米。若浅层土质不良,需将基础加大埋深,深度超过5.0m,此时需要一些特殊的施工手段和相应的基础形式。如桩基、沉箱、沉井和地下连续墙等,这样的基础称为深基础。
浅基础相对于深基础,基础故然埋深较浅,同时,基础形式及施工工艺较简单,施工质量易于控制,工程造价亦较低。而深基础情况恰于浅基础相反,除基础埋深较深外,基础形式及施工工艺复杂,质量控制因素较多,工程造价亦较高等。
建筑采用何种基础形式,即采用浅基础抑或采用深基础,决定于基础持力层的选择,一般而言,持力层埋深小于5.0m的为天然基础,采用的基础形式自然就是浅基础。
持力层的选择取决于上部结构对地基的要求和选择。
基础持力层的选择,要求承载力必须满足下式要求:
(1)当轴心荷载时
Pk≤fa
式中P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2)当偏心荷载时,除符合上式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式规定:
Pkmax≤1.2fa
式中Pkmax—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kpa)。
由此可见建筑类型与地基土特征决定了基础形式。
建筑物的尺寸以及荷载的大小可将建筑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多层民用建筑及一般工业厂房,此类建筑高度较小,单位荷载较小,对地基条件要求较低,属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或小于乙级的地基;另一类为高层建筑,有地下室的多层建筑,重要的一类建筑物,其单位荷载较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及二级以上的建筑。
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尤其是地基土的条件决定了基础埋深。
地基土的一般规律是上软下硬,从软土至坚硬岩石,岩土类型繁多,空间分布不稳定,工程力学性状差异较大,同一层土的力学性状存在着较大的变异性。此外,还有液化土,岩溶,湿陷性黄土,膨胀性土,多年冻土等特殊类型土。只有在充分查明地基土结构,力学性状,以及地下水条件的基础之上才能有针对性的确定持力层的位置。
如此可见,建筑采用浅基础还是深基础,完全取决于持力层的深浅,而持力层的深浅又取决于地基土的软硬。
建筑的上部结构与基础形式及地基土的共同作用必须满足地基承载力及变形条件的要求,三者的组合关系参见下表。
注:本表未考虑液化土、岩溶、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多年冻土等特殊性岩土以及处理后的人工地基
综合上述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浅基础以天然地基为持力层,以地基承载力满足上部结构受力要求即可。基础与侧壁土的磨阻力可忽略不计。
(2)深基础以深部硬质岩土层为持力层,或者以基础与侧壁土层磨擦力作为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为主,又或以前两种受力方式结合作为承受上部结构荷载。
(3)浅基础的适用条件以浅部土层坚实,满足承载力要求,浅基础的选择形式可根据上部结构需要,选择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或墙下条形基础。对于上部荷载较大的高层建筑,只要浅部岩土层工程性状好,同样可以选择浅基础,如筏板式基础。
(4)深基础的适用条件以浅部土层软弱,承载力或变形条件满足不了工程要求,向下寻求硬质岩土层,直到满足上述地基条件。其基础形式自然也就为深基础。
(5)深基础的形式有桩基础,箱形基础,沉井,沉箱,地下连续墙等。具体采用何种基础形式要视建筑 及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而定。
因浅基础工程造价低,只要浅部地基坚实,就应优先考虑采用天然地基。对于七度及七度以上的抗震设防区,为了抗震的需要,上部结构常采用框架、框剪结构以增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其基础形式往往采用筏板基础,箱型基础等以增强地基的刚度,使基础与上部结构协调工作。
对于上软下硬地基土,尤其是上部有液化土层的地基,往往采用桩基将桩端坐在坚实土层上,如有地下室,就应采用桩筏,桩箱联合基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土地寸土寸金,向山要地,向海要地,常见形成大规模挖方和填方的不均匀地基,必须采用深基础以防止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以满足地基的变形要求。
对于地下水位较高,含水丰富的海岸、河岸、地基土,就应采用沉井、沉箱和地下连续墙等深基础形式,来克服基础施工的恶劣不利环境,并满足工程的需要。
对于液化土、岩溶、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地基,除采用地基处理措施以外,亦于采用深基础,将基础放在坚实土层上,达到地基稳定的目的。
对于高边坡的路基,岸基,及深基坑土层,其边坡即是地基又是荷载,除采用挡土墙外,还可采用锚杆基础,以平衡土压力。锚杆铆固深度一般均超过5.0m,所以锚杆基础亦应属于深基础。另外锚杆还可用于克服地下水对箱型基础的上浮力,以满足抗浮要求。
对于偏心荷载的建筑物,可以采用疏密桩,或变更桩径等结构措施,来调整基底压力的不均匀导致的地基变形的差异,使单桩荷载达到基本平衡。
对于经处理的人工地基或复合地基,可直接在人工地基或复合地基上做浅基础,其对软弱下卧层验算要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
概言之,浅基础与深基础均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的不在于两者定义上的区别,重要的在于两者的工作原理和其适用条件的差异。这是岩土工程师必须潜心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巨龙,杨伟峰.岩土钻掘工程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浅基础建筑 篇6
随着地下空间的不断开发和利用, 基坑开挖越来越普遍。城市市区内的建筑基坑不可避免地修建在现状建筑周边, 此类基坑出于对地下空间最大效率利用的需求, 往往地下结构贴近红线, 基坑深度较深, 这就使得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更为严重[1]。如何从设计、施工、监测等各方面控制变形以减少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此类基坑支护设计的重点[2,3]。本文提出了基坑支护整体解决方案的概念, 并通过一项具体工程实例阐述了这一概念。
1 基坑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该项目位于天津市著名的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天津市的五大道地区拥有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具有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2 000多所, 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苑, 极具历史文化意义。五大道地区的建筑历史悠久, 基本均为浅基础建筑, 街区内的道路狭窄, 大多为单行路。项目位于云南路与重庆道交口处, 地上4层,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地下3层, 基坑面积约1 400 m2, 周长约154 m。建筑±0相当于大沽标高4.45 m, 现地面标高4.00 m, 相当于建筑标高-0.45 m。基坑开挖深度12.65 m。基坑工程的总平面图见图1。
1.2 周边环境概况
场地狭窄, 南侧、东侧紧临现有建筑, 西侧、北侧临现状道路。现状道路边水、电等管线密集。
西侧、北侧:西侧地下室外墙线距重庆路1.9 m, 北侧距云南路1.9 m。南侧:局部紧邻3层别墅, 别墅垂直基坑边长约15 m。别墅建于解放前, 砖木结构, 采用砖基础, 基础埋深1.2 m, 下部有0.3 m厚灰土, 距坑边1.96 m。西南侧:相邻4层新建建筑, 浅基础, 距坑边7.0 m, 建筑垂直于基坑边长约10 m, 10 m外为2层建筑, 长约18 m。东南侧:距坑边12.5 m有2层新建住宅。东北侧:距坑边4.6 m有2层新建住宅。
2 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
2.1 工程地质条件
对该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分析、归纳、整理, 计算时选取的各地层参数见表1。
2.2 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下1.6 m。
埋深约17.6 m~29.8 m为厚层粉土, 微承压含水层, 水头位于地表下约4.0 m, 水头高度13.6 m。
3 基坑支护整体方案研究
3.1 设计难点
1) 基坑开挖深度12.65 m, 临近道路及现有建筑, 在满足规划要求地下室面积条件下, 地下室外墙距红线一般不足2.0 m, 支护结构的选型和布置受限;2) 基坑南侧距离老建筑1.96 m, 老建筑采用砖基础, 上部砖木结构, 整体性差, 支护结构变形对其影响极大, 应最大程度减小支护结构变形, 结合经验, 基坑开挖引起建筑沉降不应超过10 mm;3) 基坑临路两侧路边密布市政管线, 应防止由于基坑开挖导致的管线开裂、破坏;4) 受场地施工条件限制, 基坑支护结构、隔水措施不当, 出现问题较难补救。要求支护结构变形要尽量小, 隔水措施要确保其隔水效果;5) 施工现场受环境限制不能布置环形施工临时道路, 运土车辆不能有序循环开, 且没有施工材料临时堆放场所, 开挖出的土方只能夜间运出场地, 施工受到极大限制。
3.2 整体方案
1) 基坑支护方案选型。支护结构应同时满足挡土、止水功能, 且支护结构须控制在用地红线以内, 基坑深度12.65 m, 可考虑的支护方案有:a.常用钻孔灌注桩+搅拌桩方案:地下室结构外墙与红线、现场围墙之间的距离不满足布置两排桩的条件。b.地下连续墙:由于地下室贴近现有采用浅基础的老建筑, 浅部有厚度较大的粉土为主的冲填土, 如采用地下连续墙, 成槽时难以保证槽壁稳定, 故不宜优先采用。c.SMW工法:在三轴水泥搅拌桩中插型钢, 占地少, 可通过调整插入H型钢的密度调整支护结构刚度, 最大可能满足本工程基坑支护对场地、支护结构变形要求。
最终确定采用以SMW工法为主、部分地段采用钻孔桩支护三轴搅拌桩隔水的支护方案, 三轴搅拌桩全封闭隔水、大口井基坑内降水。
2) 减小支护结构变形措施。考虑SMW工法的特点, 以及周边建筑、管线对支护结构变形要求等因素, 确定将基坑开挖支护结构变形引起的古旧建筑沉降不超过10 mm, 新建筑沉降不超过15 mm, 道路沉降不超过20 mm, 按此控制目标进行支护支撑系统设计。a.提高支护结构刚度, 减小变形。H型钢密插, 间距600 mm。b.增大支撑系统刚度, 减小变形。场地无浅部退蹬卸荷条件, 基坑深度12.65 m, 经计算二道支撑难以满足支护结构变形要求, 故采用三道水平支撑且支撑采用刚度较大的钢筋混凝土支撑。支撑形式为中间圆形环梁, 角部加角撑, 详见图2。c.增设钻孔灌注桩, 减小变形。基坑靠近老建筑地段, 基坑边线内移, 此处距离老建筑稍远, 在此地段增加一排直径800钻孔桩, 作为附加措施控制变形, 详见图3。d.H型钢不拔除措施, 减小变形, 正常情况下, 基坑施工至±0, SMW工法桩中的H型钢要拔除, 重新循环利用, 但也由此导致拔桩后支护结构变形增大, 带动老建筑沉降增大, 因此, 靠近老建筑侧SMW工法中型钢不拔除。
3) 保证止水效果措施。基坑距离浅基础建筑较近, 支护结构一旦漏水势必导致周边地表沉降增大, 危及老建筑的安全。SMW工法止水帷幕是三轴水泥搅拌桩, 基坑开挖范围内有约3 m厚的粉土层, 相比于双轴水泥搅拌桩, 三轴水泥搅拌桩的止水效果更好, 降低了渗漏发生的风险。
场地地表下埋深约17.6 m~29.8 m为厚层粉土, 为微承压含水层, 抗突涌稳定远不能满足要求。结合周边环境, 本场地不能采用降低承压水水头高度措施, 应采用三轴搅拌桩隔断微承压水层。故将搅拌桩桩端置于地表下30.50 m, 隔断了微承压水层与周边的水力联系, 避免基坑降水时过度抽取微承压水引发周边地表沉降。基坑降水井结合基坑内局部集水坑深度, 降水井深度设计为18.0 m, 9口。
4) 土方开挖顺利出土措施。施工场地狭窄, 地下室外墙紧靠现状围墙, 现场无法布置临时施工道路和临时材料堆放场地, 同时, 五大道是著名的观光旅游地区, 土方外运只能夜间进行, 这就要求土方开挖施工提高效率。为解决这一施工难题, 设计临时施工栈桥, 满足材料堆放、土方外运的要求。栈桥布置见图4。图中阴影部分即为栈桥位置, 栈桥表面为钢筋混凝土板, 下由钢立柱支撑。栈桥的布置除沿基坑边缘布置外, 向基坑中心凸出, 方便了各个方向开挖出的土方装车、外运。
5) 基坑监测措施。除上述各项措施保障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之外, 还有一项重要措施———加强基坑监测。按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 对支护结构、周边建筑、管线、地表等进行布点监测, 及时反馈监测结果指导施工。实践表明, 采取了上述基坑支护整体解决方案之后, 各项监测值均控制在了规范、工程允许范围之内, 尤其是紧邻基坑的老建筑处地表沉降最大累计值为6 mm, 新建筑沉降小于10 mm, 周边道路沉降小于16 mm, 达到了预先设定的控制目标, 确保了古旧建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4 结语
本文以一项具体的工程实例论述了紧邻浅基础建筑的基坑支护整体解决方案, 包括支护结构的设计、附加措施的实施与施工结合、加强监测等方面。紧邻浅基础建筑的基坑设计时, 除满足规范要求的各项指标外, 应重点根据周边环境的实际情况确定变形控制指标, 采取各项措施来达到或超越预先设定的变形控制目标。本文为紧邻浅基础建筑的基坑设计及施工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刘立东.浅基础建筑物相邻的基坑支护设计中地表变形控制[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2 (2) :126-129.
[2]苗志春, 熊楚炎.软土地区深基坑施工对周边浅基础建筑物的影响与对策[J].浙江建筑, 2007 (10) :34-37.
[3]田志强.深基坑开挖及降水引起的邻近浅基础沉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2 (8) :1483-1490.
[4]JGJ 120—201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
浅基础建筑 篇7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基础工程建设方兴未艾,复杂环境下的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建设和重点市政工程项目等引发的深基坑工程技术问题,使岩土工程界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深基坑工程问题成为我国建筑工程界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与此同时,基坑越来越深,工程地质条件越来越差,基坑四周环境越来越复杂,在建建筑物高大密集或紧临重要市政公路。基坑工程技术难度高,风险大,开挖建设过程中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必须要得到控制,稍有疏忽,极易发生安全事故,酿成严重后果。
武汉地区汉口火车站经青年路至建设大道交叉点一带,软土厚度达15~20m,最大厚度达二十多米;在建设大道、前三眼桥一带,地表下分布有厚10~20m的淤泥或淤泥质土,是影响一级阶地上深基坑稳定、导致环境危害的主要不良地层(1)。当基坑开挖深度10m以内时,在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通常软土地层厚度超过5.0m时对基坑支护选型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深厚软土地层中进行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进行专门分析十分必要。本文选取一个典型的基坑工程实例进行基坑开挖与临近建筑物共同作用的数值分析,研究在一级阶地深厚软土地层条件下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1 基坑开挖与临近天然地基浅基础建筑物共同作用数值分析
以武汉某深基坑工程EF段典型剖面为基础,建立基坑与临近天然地基浅基础建筑物共同作用的数值分析模型,研究基坑开挖对临近不同类型浅基础(条形基础和整板基础)建筑物的影响[1,2,3,4]。
1.1 工程概况
本基坑工程位于汉口台北一路,基坑开挖面积6500m2,基坑开挖深度7.6~9.4m,周边环境严峻。基坑位于一级阶地深厚软土地层中,为一级基坑。
场地地层分布如下:
(1)杂填土:主要由红砖、煤渣等建筑垃圾组成,含少量粘性土,杂色,结构松散—稍密,高压缩性,厚1.2~4.8m,全场分布;
(2)粘土:黄褐色、黑褐色,呈可塑状态,很湿,高压缩性,厚0~5.2m,局部分布;
(3)淤泥质粘土:青灰色、浅灰色,具腥臭味,饱和,流塑—软塑状态,高压缩性,厚3.8~9.8m,全场分布;
(4)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具腥臭味,饱和,流塑—软塑状态,高压缩性,夹层为厚5~15m粉土,局部为淤泥质粉土或淤泥质粘土,厚2.4~9.3m,全场分布;
(5)粉砂夹粉土:青灰色,饱和,稍密—中密状态,厚2.8~9.0m,全场分布;
(6)粉砂:浅灰色,饱和,中密状态,厚11.5~18.0m,全场分布。
由于基坑开挖范围内及基坑底部有深厚的淤泥等软弱土层,因此不能采用锚杆支护,本基坑采用内支撑加地下连续墙的支护方式,且设置两层内支撑。基坑内支撑布置情况见图1。
1.2 数值分析计算参数选取
根据本基坑周边环境情况,选取典型剖面EF进行研究,在EF段典型剖面距基坑开挖边线4.0m处有一幢三层临时建筑物。EF段支护结构剖面见图2。
典型剖面EF处地层土体力学本构模型采取修正剑桥模型[5,6,7],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修正剑桥模型计算参数选取见表2。该剖面软土(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厚度达12.1m,钢管内支撑采取线性弹簧模拟(弹簧在计算模型与结果图中均未显示),地下连续墙采取梁单元模拟,支护结构计算参数见表3。
EF段典型剖面在距基坑开挖边线4.0m处有一幢三层临时建筑物,由于建筑物上部结构刚度较小,建筑物可以简化为超载来处理,超载为12kPa/层。武汉地区常见多层民宅,多为天然地基浅基础:条形基础或平板(整板)基础,为了研究基坑开挖对这两种基础形式建筑物的影响,同简单超载处理一起,下文做了这三种情况的计算对比分析。
分析考虑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时,三层楼上部结构材料按线弹性计算,建筑结构计算参数见表4。墙体材料(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砌体)材料参数参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取值;楼板材料(钢筋混凝土),材料参数参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取值。
1.3 数值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图3为3种计算模型,其中图3(a)为不考虑基础和上部结构刚度影响的分析模型,把三层建筑物简化为:在三层建筑物位置施加均布荷载36kPa;图3(b)为条形基础三层建筑物在基坑开挖情况下的数值分析模型,条形基础三层建筑物为双跨结构,单跨间距4.0m,三纵砖墙厚0.37m,墙下条形基础宽度0.8m,厚0.5m,楼板厚0.15m,预制混凝土板,楼板和墙体自重荷载不计,楼板上均布12kPa的荷载,条形基础承受总计36kPa的均布荷载;图3(c)为整板基础三层建筑物在基坑开挖情况下的数值分析模型,整板基础三层建筑物为双跨结构,单跨间距4.0m,三纵砖墙厚0.37m,墙下地板基础厚0.6m,现浇混凝土,楼板厚0.15m,预制混凝土板,楼板和墙体自重荷载不计,楼板上均布12kPa的荷载,整板基础承受总计36kPa的均布荷载。
从图4水平位移计算云图(左侧图)中可以看到,基坑最大水平位移均发生在坑底向上1~2m处,最大位移40~50mm;图5实际测斜结果表明,最大位移40mm,发生在基坑开挖面上1~2m,可见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基本一致。
从图4竖向位移计算云图(右侧图)中可以看到,坑底回弹约79mm,条形基础建筑物由于基础的不均匀导致了基底下沉降结果的跳跃性较大;整板基础建筑物由于底板基础刚度较大,建筑物下沉降量最大值比条形基础小,分布也较均匀。从图6三层临时建筑物沉降监测结果来看,近基坑端沉降(M12、M13)较大,最大沉降约50~60mm,远基坑端沉降(M14、M15)较小,最大值约25~35mm。
典型剖面EF段地表沉降计算结果如图7所示,距基坑开挖边线30m以外,地表沉降均小于5mm,图中未详细示出。
计算与监测结果见表5。由表5可见,用均布超载来模拟上部结构刚度较小的三层楼,基坑开挖导致该建筑物沉降量计算结果与监测结果比较接近,整体倾斜值也比较接近,说明用均布超载来模拟上部结构刚度较小的建筑物是合适的;表5中条形基础和整板基础计算的倾斜值均比均布超载时要小,且整板基础建筑物整体倾斜小于条形基础建筑物倾斜程度,说明基础与上部结构刚度越大,整体倾斜越小,充分证明了基础与上部结构刚度在抵抗不均匀沉降时的积极作用。
工程实例验证:武汉市天仙大厦基坑一支护剖面(软土厚约7.0m,上部放坡1.5m,下部垂直开挖4.7m),距离基坑开挖边线7m处有一栋七层混凝土住宅楼,整板基础,基础埋深2.0m,基坑开挖到坑底后,监测结果表明,近基坑侧沉降量36.1mm,远离基坑侧沉降约17.1mm,倾斜平均约2‰,监测结果与表5整板基础计算结果相近,说明本文基坑与建筑物共同作用的计算模型是合适的,计算结果是合理的。
一般而言,地基变形与基础变形是不一致的,尤其对于刚性基础,其基础变形有时比地基变形小得多,但在实际工程中,通常简单地以保护对象的地基变形来预测保护对象的变形特征及破坏程度,实践证明,这种预估是偏于安全的。
用均布超载模拟多层民用建筑物,忽略了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刚度,计算得到的建筑物的倾斜是偏于安全的。通常拟建基坑周边老旧建筑物已有不同程度的倾斜,上部结构有不同程度的裂缝或损坏,这种简化的计算方法对这类建筑物的影响评价是适合的。
2 基坑开挖对距基坑边线不同距离和不同层数建筑物的影响
用均布超载模拟多层民用天然地基浅基础建筑物,忽略了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刚度,计算得到的整体倾斜是偏于安全的。另外,现在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基坑工程临近老的建筑物的情况日益增多,分析基坑开挖对这些建筑物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武汉地区桩排内支撑基坑最典型的支护方式是上部放坡加下部垂直开挖的组合模式,例如典型剖面EF。下面来分析这种典型模式情况下基坑开挖对建筑物的影响。
建筑物简化为超载来处理,超载起点离基坑开挖边线距离L分别为0、0.5H、1.0H、1.5H和2.0H(H为基坑开挖深度),超载宽度为8m,分别模拟基坑开挖对三层建筑物、五层建筑物周边地表沉降的影响。周边地表沉降计算曲线见图8,其中距基坑开挖边线30m以外,地表沉降均小于5mm,图中未详细示出,详细计算结果见表6和表7。
从图8和表6、7计算结果可得,随着建筑物离基坑开挖边线距离的增加,建筑物的倾斜值逐渐减小,趋近于无建筑物的沉降曲线倾斜值,说明建筑物距离基坑一定距离后,基坑开挖对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表6、7中基坑开挖无超载时,倾斜值已达1.7‰,是因为支护桩水平位移较大,最大值超过38mm,因此周边地表沉降较大,沉降槽较陡,使得倾斜值较大,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控制基坑支护体系水平位移不能超过一定限值,才能对周边建筑物不致造成不利的影响;建筑物层数越高,越接近基坑开挖边线,倾斜越大,建筑物距离基坑开挖边线为2.0 H,且当建筑物层数从三层增加到五层时,计算倾斜值从2.4‰增加到3.0‰,说明基坑开挖对周边地表沉降随着建筑物层数(荷载)的增加,影响程度及范围在增加。
3 结语
(1)武汉地区一级阶地深厚软土地区当支护桩水平位移较大时,周边地表沉降会较大,沉降槽较陡,使得倾斜值较大。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控制基坑支护体系水平位移不能超过一定限值,才能对周边建筑物不致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2)通过基坑开挖与周边天然地基浅基础建筑物共同作用数值分析表明,条形基础和整板基础计算的倾斜值均比均布超载时要小,且整板基础建筑物整体倾斜小于条形基础建筑物的倾斜值,说明基础与上部结构刚度越大,整体倾斜越小,充分验证了基础与上部结构刚度在抵抗不均匀沉降时的积极作用。用均布超载模拟多层民用建筑物,忽略了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刚度,计算得到的建筑物的倾斜是偏于安全的。通常拟建基坑周边老旧建筑物已有不同程度的倾斜,上部结构有不同程度的裂缝或损坏,这种简化计算方法对这类建筑物的影响评价是适合的。
(3)天然地基浅基础建筑物,离基坑开挖边线距离越远,建筑物层数越少,建筑物的倾斜值越小,建筑物距离基坑一定距离后,基坑开挖对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深厚软土地层地段,此距离通常为2倍基坑开挖深度。在该范围内,要对此类建筑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保护。
参考文献
[1]袁海峰,郑刚.邻近建筑物受基坑开挖影响有限元分析位移与坑周地表沉降关系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6,(3):102~104.
[2]Bidjan Ghahreman.Analysis of ground and building responsearound deep excavations in sand[D].University of Illinois,2004:565~571.
[3]刘兴旺,施祖元等.软土地区基坑开挖变形形状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99,(4):456~460.
[4]俞建霖,赵荣欣,龚晓南.软土地基基坑开挖地表沉降量的数值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95~101.
[5]王清,郭惟嘉,刘正兴.修正剑桥模型在基坑开挖分析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35(4):566~569.
[6]周葆春,王靖涛,杨晓东.武汉粘土修正剑桥模型参数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29(3):103~107.
浅基础常规设计探究 篇8
在深、浅二大类基础中, 前者埋深较大, 如果说其主要作用是把所承受的荷载相对集中地传递到基础深部, 那么浅基础则是通过基础地面, 把荷载扩散分布于浅部地层。选择地基基础方案时, 通常优先考虑天然地基上不大的或简单的浅基础, 例如沿墙或逐柱设置的扩展基础等。因为这类基础埋置不深, 用料较省, 无需复杂的施工设备, 在开挖基坑, 必要时支护坑避和排水疏干后, 地基不加处理即可修建, 因而工期短、造价底。
二、浅基础常规设计的条件
1、常用的浅基础体型不大, 结构简单, 在计算单个基础时, 一般遵循上部结构与基础的变形协调条件, 也不考虑地基的相互作用, 这种简化法也经常用于许多连续基础的初步设计, 特称为常规设计。
2、由于浅基础的埋置深度与基础地面宽度相比较小, 在确定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时, 一般不考虑基础地面标高以上基础旁侧土体抗剪强度的有侧影响, 这是由于旁侧回填土强度较低, 易受外界影响而变异的缘故;此外, 在计算基础深度时, 可采用基底附加压力来近似考虑埋置深度的影响。
三、浅基础设计应注意的细节
1、地基基础设计应满足三项基本原则:
(1) 对防止地基土剪切破坏和丧失稳定性方面, 应具有足够的安全度。
(2) 应控制地基的特征变形量, 是指不超过建筑物的地基特征变量允许值, 以免引起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损坏, 或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外观。
2、设计浅基础须妥善处理如下问题:
(1) 充分掌握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地基勘察资料。地基勘察的详细程度应与建筑物的安全等级和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相适应。
(2) 在研究地基勘察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结构的类型, 荷载的性质、大小和分布, 建筑布置和使用要求以及拟建的基础对原有建筑或设施的影响, 从而考虑基础类型和平面布置方案, 并确定地基持力层和基础埋置深度。
(3) 以简化的或考虑相互作用的计算方法进行基础结构的内力分析和截面设计, 以保证基础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
四、基础埋置深度
基础埋置深度要根据持力层承载力, 通过计算选择土层类别和设定埋置深度。下面所列为基础埋置深度要符合的一般项目。
(1) 基础顶面或大放脚面一般低于室外设计地面100mm。
(2) 外墙或外柱基础底面一般低于室外设计地面500mm。
(3) 基础应尽量浅埋, 但必须把松散的人工填土或耕作挖去;基础底面放在未破坏的老土表面层下150mm, 当遇到局部地基较弱时, 可采用人工地基处理, 局部落实到老土上。
(4) 基础宜埋在地下水位以上, 如必须埋在地下水位以下时, 则应采取措施, 以保证地基土在施工时不受扰动。
(5) 基础埋深不宜深于相邻原有基础。当深于原有基础时, 两相邻基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D, 一般D= (1~2) C, C为两基础底面高差。
五、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首先必须保证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土体产生剪切破坏而失效, 应具有足够的安全度。因此, 各级建筑物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验算均应满足p≤f。这里f即为地基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简称承载力设计值。
现归纳了三种方法来确定f值:
1、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以理论公式计算;
2、按现场载荷试验的p-s曲线确定;
3、种方法按规范提供的承载力表确定。
其中第三种方法在实际工程设计中运用最多、最广泛。应为我国国家《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标准是以各地区静载荷试验资料为基础, 通过统计分析, 对各类土建立了按野外鉴别结果、室内物理、力学指标或现场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查取地基承载力基本值f。或标准值fk的表格, 使用便捷, 节省时间。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的计算步骤如下:
1、按各类土承载力标准值表或载荷试验的p-s曲线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标准值fk或基本值f。如果时根据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确定的基本值, 则应按下式折算为标准值:fk=Ψff。
2、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 应按下式计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fk+ηbr (b-3) +ηdr。 (d-0.5)
当计算所得设计值f<1.1fk时, 取f=1.1fk。
3、不满足按2中公式计算的条件时, 按f=1.1fk确定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设计浅基础时, 一般先确定埋深d并初步选择地面尺寸, 求得基底以下持力层的承载力设计值f, 再按p-f验算并调整尺寸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下面例举一受中心荷载作用下基础设计的工程实例, 以便能客观的说明此方法的运用。条件如下:
柱基础荷载设计值:FV=835KN, FH=14KN, M=57.7KN, 持力层和下卧层承载力的回归修正系数分别为0.952和0.977。持力层和下卧层是否满足要求。
计算步骤:
(1) 下卧层承载力计算值fz
当ω=42%时, f=86Kpa,
故承载力标准值fk=0.977×86=84kpa
作深度修正求得fz
d应为从地面算起得下卧层顶面埋藏深度, 即d=5.5m
γ。应为该深度范围内土得加权平均重度, γ'为持力层得有效重度
当fk≥50KPa时, 取修正系数ηd=1.1
(3) 下卧层顶面处土得自重压力σCZ
(2) 地基压力扩散角θ
Q按上下层土得压缩模量比ES1/ES2=7.5/2.5=3, 以及Z/b=3.3/2.0>0.5, 根据地基压力扩散角θ值, 得θ=23°, tgθ=0.424
(4) 基底处得平均压力p和土的自重压力σC
(5) 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σZ
(6) 验算
满足条件
结束语
以上只是对地基基础的部分论述,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条件情况灵活处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地基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再溶入先进的科学方法, 设计工作的速度和效果正在不断的完善。
摘要:地基基础设计必须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安全等级, 建筑布置和上部机构类型, 充分考虑建筑场地和地基岩土条件, 结合施工方案、因地制宜、精心设计, 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关键词:浅基础,常规设计,埋置深度,承载力设计值
参考文献
[1]顾晓鲁.地基与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GBJ7-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3]GB50021-9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关于《机械基础》教学浅探 篇9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兴趣是学好本课程的关键。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为培养学生的兴趣, 可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讲解相关知识。如从学生熟悉的缝纫机、汽车前窗刮雨器、公交车门的启闭、拖拉机自动卸料等入手来讲授平面四杆机构;从电影放映机的卷片机构引入槽轮机构这一间歇运动机构;结合自行车、汽车的变速系统来介绍链传动、齿轮传动等有关内容。这些实用性很强的实例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使学生既想学、又能学;既激发了其学习兴趣, 又调动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能启发思维, 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 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参与的权利和机会, 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 盖在善于引导启迪, 俾使学生自奋其力, 自致其知, 非谓教师滔滔讲说, 学生默默取受。”实践证明, 教师滔滔讲说, 呕心沥血, 方法不当, 事倍功半。尤其机械基础这门枯燥、繁杂且不系统的课程, 若照本宣科, 不进行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 学生必学之无味, 学之困难
二、擅用适当教学方法, 发掘学生自主潜能
《机械基础》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非常强的学科, 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使学生既能学到机械基础理论知识, 又能培养动手能力, 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多种具体方法来实施教学, 效果良好。
1. 模型教学。
如果课程内容较复杂, 我们就先以简单的模型导入, 让学生首先通过有动感、有颜色和形象逼真的模型来来直观认识所述内容,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有了感性认识, 就降低学生认识难度。如缝纫机、汽车前窗刮雨器、公交车门的启闭、拖拉机自动卸料等都是平面四杆机。
2. 自制教具。
对于没有现成教具的内容, 可自制一些简易的教具进行教学演示。如渐开线的概念—在平面上, 发生线沿着一个固定的基圆作纯滚动时, 发生线上一点的轨迹, 称之为渐开线。学生对“纯滚动”与“发生线上一点的轨迹”难以理解, 可用有一定厚度的硬板裁一个圆盘, 在一直木条的一端及长度范围上任一位置各挖一小孔放一小截粉笔, 先用直木条与圆盘相切演示纯滚动, 然后把圆盘用一只手按紧在黑板上, 另一只手用直木条与其相切作纯滚动, 让学生看到木条上粉笔画出的痕迹—即为渐开线, 这样的演示与讲解不仅给学生完全理解了渐开线的概念, 而且为讲“渐开线的性质”埋下了伏笔。又如:“铰链四杆机构及其演化”部分内容, 笔者应用以下自制教具, 分别演示了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形式及常用的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的工作情况, 死点位置, 运动不确定的现象, 形成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形式的各杆长及静件的关系, 急回特性等, 使学生对铰链四杆机构的特点有了深刻的了解。
3. 进行现场参观教学。
参观教学可以使学生接触实际事物, 使教学活动和生产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加深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学完曲柄摇杆机构后, 组织学生到实习工厂参观, 认真观察牛头刨床、往复式运输机和插床等设备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观察牛头刨床的进给动作, 使学生发现进刀时慢, 退刀时快, 更进一步了解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再如, 在讲授完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离合器、联轴器和制动器之后, 请工人师傅给予现场操作。任课教师边参观边讲解, 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印象。同时, 参观教学法还能使学生受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 可谓一举多得。
4. 运用电教媒体的直观性, 借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可以把国外的事物带到教室里来, 让学生了解世界, 认识世界, 对于活跃思想, 拓宽视野, 开扩思路, 丰富知识, 激发学习兴趣, 掌握和应用国外的先进科技知识和工艺技术是非常有效的。如讲解棘轮机构时, 通过画面不但可以把棘轮的整个运动过程反映出来, 还可以把棘轮机构在各种机器设备的应用播放出来。既有局部, 又有整体, 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参观各种机器设备, 对棘轮的运动、特点、应用得到深刻的实践证明。
以上几种教学模式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都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 也掌握了实践技能, 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非常适合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
摘要: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教材主要包括传动知识、常用机构、轴系零件等内容。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其概念繁杂, 理论抽象, 对于中技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使之能更好为专业技术课服务, 笔者做了一些浅显探讨和研究。
浅谈歌唱的基础训练 篇10
【关键词】良好的心理状态 呼吸 打开喉咙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2)09-022-01
美声唱法要求声音明亮、自如、丰满、持久、优美、动听,音域宽广、强弱幅度大、真假声结合自然,要做到这些,就要有一定的训练方法。
我觉得唱歌是歌唱机能的整体协同运动,哪一部分有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歌唱效果,特别是唱高音时,更需要各个机能的协调。为此,对参与歌唱的各种机能加以特别训练,使其能轻松自如地参与到演唱活动中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心理状态调整
歌唱是要有心理、思想准备的,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状态,要有坚定地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还要有良好的歌唱欲望,歌唱需要用呼吸,需要把歌唱的共鸣腔体准备好,让那些能使共鸣腔体有稳定状态的肌肉与声带协同活动,既要自如又要非常准确。该放松的放松,该紧张的紧张,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不用,放松掉不需要的、对发音有阻碍的部分。心、情、全身、呼吸肌肉、嗓子、语言肌肉、共鸣腔体……积极地参与到歌唱中来。
二、 呼吸练习
在歌唱中的呼吸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包括呼吸的深浅和呼吸的快慢都要求歌唱者有意识、有准备地调节,因为人的自然呼吸是很浅的且无意识。为了达到歌唱要求的呼吸,可以采用躺着吸气这种最自然的方法。做法是:躺在床上,两手叉在两腰间,慢慢吸气,吸饱为止,然后慢慢放,到放完时放松一下就完成了第一个呼吸动作。第二个呼吸动作已开始,以此循环。到躺着呼吸完全掌握了以后,就可以把坐着吸气和躺着吸气交替使用。到躺着吸气完全掌握了以后,就可以把坐着、躺着、站着吸气结合起来,到完全能轻松自如地吸气为止。同时,可以把快吸快呼,慢吸慢呼,快吸慢呼几者结合起来进行腹肌的弹性练习。每次呼吸练习至少三分钟。
当然,这是纯呼吸练习,做好这一步以后还要将呼吸同发声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只有好的吸气,才能支持好的的发音,只有呼吸正确了,才能获得高质量的声音。
三、打开喉咙的练习
打开腔体(即喉结下来,小舌头、软口盖上去)是求得好的共鸣和打开喉咽腔和鼻咽腔的关键。打开腔体有利于在歌唱中养成正确积极的习惯,打开喉咙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练习:
1.打哈欠是体会打开喉咙的最简单的途径。有种办法能把喉咙打开,当你困了,一面讲话一面打哈欠,这时喉咙就打开了。要防止打哈欠打得太过头了,那样会使声音太靠后。
2.找到胸部的支点有利于打开喉咙。唱歌时声音是从咳的地方发出来的。声音是从两锁骨中间那里发出来的,声音要深,声音是从喉咙最底部发出来的。
3. 不张大嘴唱歌可以迫使喉咙打开。
4.大笑和大哭也有助于打开喉咙。
四、如何寻找面罩共鸣
我认为面罩共鸣实际上是打开鼻咽腔的产物。就是说,当歌者的声音获得了充分的面罩共鸣时,他(她)的鼻咽腔是完全打开的。如果说打开喉咙是要求打开喉咽腔和口咽腔,那么,要想把声音送进面罩,还必须同时把鼻咽腔打开。所以贝基先生说:“我所说的打开喉咙是要求上下左右都打开。”如何做到在打开喉咽腔的口咽腔的同时,把鼻咽腔也完全打开,从而获得充分的面罩共鸣呢?我把贝基先生的做法按着我的理解,归纳为以下几种手段。
1. 面带微笑,声音容易进入面罩位置。贝基先生说:“古代的老师教唱歌只教两件事:一是打哈欠打开喉咙;二是微笑地唱有助于声音进入面罩。就靠这两点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歌唱家。”
2. 用哼唱的感觉到面罩共鸣。他说:“在哪里哼就在哪里唱。”当然这种哼唱必须是以完全打开的喉咙和良好呼吸支持为前提,否则是哼不到面罩里面去的。另外还要尽量找到一种晕乎乎的感觉,这说明打开了鼻咽腔真正哼到头上去了。
3. 不张大嘴也有助于找到面罩共鸣。除不张大嘴外,贝基先生还要求歌者不要用嘴去控制声音或用嘴去做声音,这样往往会影响面罩共鸣。
4. 小声练唱有利于找到面罩共鸣。
5. 讲话时也应该尽量运用面罩共鸣。正像贝基说的那样:“说话要像唱歌那样好听,唱歌要像说话那样自然。”
当然,要唱好歌远不止这些,个人的文化修养,情感的表达也很重要。还有,每个人的嗓音条件和具体情况不一样。我觉得除了要把以上要求严格做到以外,还要多用心去想,多听听歌唱家是怎么唱的,遇到困难要多分析,多向同行请教,同时也要在理论上下工夫,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理论。最重要的,不是为了唱歌而唱歌,而是情感和技巧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 周小燕.声乐基础[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电工基础》教学技巧浅谈 篇11
关键词:技校,《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技巧
目前各类技校中, 《电工基础》是机电、电气等专业非常重要的课程, 但是技校生在初中时物理的基础都不是太好, 而且由于初中的影响, 已经先入为主地对《电工基础》课程产生了惧怕甚至反感的情绪。为了改善这种现状, 笔者首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再经一段时间教学后, 通过问卷、开座谈会和个别交谈等形式, 了解学生对《电工基础》这门学科的看法。在此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总结了一些教学技巧。
一、培养学习兴趣
1. 树立信心
《电工基础》一开始是直流电中的基本计算, 包括串并联和混联的计算, 功率和焦耳热的计算, 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的, 只是学得不扎实而已。有些学生对这些只是觉得似曾相识。这时可以稍微放慢教学进度, 有针对性地对一些电路图进行反复练习, 以鼓励表扬为主, 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2. 喜欢思考
有很多学生因为初中时对物理课程抗拒, 所以对这门课的学习没有思考的习惯, 被动地接受标准答案。“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让学生学会思考, 喜欢思考, 比教会他们这个题目怎么计算更有意义。比如基尔霍夫定理和戴维南定理, 这是学生进入技校后在《电工基础》课上碰到的第一个真正陌生的知识。这时一定要耐心讲解例题, 甚至要抽丝剥茧般地“解剖”。在学生练习列节点电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时, 让学生多练, 并且要让学生多讲, 讲他为什么这么列方程, 如何选择参考方向, 等等, 对一道题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参考方向列方程, 让学生明白选择方向只是解题的方法, 它改变不了最后的结果。这些练习会让学生明白学习是灵活的, 懂得原理才是重要的, 并且不会盲从其他学生的意见, 开始喜欢思考, 并且接受事物的多样性。明白“殊途同归”。
二、实施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
学习当然不能仅仅依靠兴趣, 所以有良好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学生很反感灌输式的教学, 因此应采用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法。
《电工基础》第二学期主要是交流电的学习, 这部分的内容很枯燥, 而且又很容易混淆。所以我采用了实例教学法。比如正弦交流电的波形图, 学生记不住而且反感死记。笔者帮他们复习中学正弦型函数的图像, 把函数和函数图像的相结合, 演变成大家相对比较熟悉的数学问题, 这样很多学生就能解题了。现在很多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不能很好地应用, 很多“财富”白白浪费, 所以有时我们不需要讲解太多, 只要帮助他们把已经学过的一些知识找出来就可以了, 而且这样学生也觉得原来学习的一些知识是有用的。
再比如阻抗的概念和性质没有直接给出来, 同学们不容易接受。笔者在讲解交流电路的分析时循序渐进, 三个元件从串联到并联, 把分析结果同时列于一个表当中, 引导同学们对着表观察、对比发现:8个相量关系式中与电流相量相乘的这部分各不相同, 但是每个式子中的这部分都涉及各电路中的各元件, 所以这部分命名为各电路的阻抗Z;同时在8个大小关系式中看到与电流相乘的这部分是各电路阻抗的模。这时阻抗概念的提出就顺理成章, 同时学生对其性质已有了相应的认识。如: (1) 阻抗是复数, 单位与电阻一样, 其实部是电阻, 虚部为电抗; (2) 电阻的阻抗ZR=R, 电感线圈的阻抗ZL=jXL, 电容器的阻抗ZC=-jXC; (3) 串联电路总阻抗Z=Z1+Z2+…, 并联电路总阻抗1/Z=1/Z1+1/Z2+…; (4) 阻抗角等于电路的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一旦引入阻抗概念, 表中相量关系可归纳为一个式子:同样的, 大小关系式最终也与欧姆定律形式类似:U=|Z|I。
经过这样分析、归纳的过程, 虽然未解过一个题, 但是帮助学生推导有时更能帮助学生解题, 因为学生已经可以通过这样的分析思考, 自己弄清了缘由, 在以后的解题和测验中, 思路较为清晰。最后用两个例题来讲解、归纳解题的思路, 验证刚才的推理, 巩固加强刚学的内容, 效果反而更好。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这样的方法有较好的效果, 大部分学生感觉内容不是太多了, 拿到题目有了思路。当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比如学生特点、性格不一样, 实际应用时需稍作调整, 对基础太差又不太爱思考的同学来说, 问题好像更复杂了, 这时需要进行个别辅导。
三、行为引导教学法
行为引导教学法源于德国建立在现代职业教育学的科学基础之上的职业教学法和模式, 它是由多种教学技术、手段、方法结合而成的,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内核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现在在专业课当中被广泛应用, 《电工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也可以适当地采用这种方法。笔者尝试采用过这些方法:实例展示法和角色扮演法。自己做一些教具或者做一些未完成的教具, 让学生接着完成, 并且似乎不经意地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 讲解分析他的思路和方法, 还带学生参观电工电子实验室, 回来后讲述所见所闻所想, 等等。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心得体会, 以期让大家一起来关注《电工基础》的教学, 为专业课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