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

2024-07-23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通用10篇)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 篇1

1[单选题] 关于局部不良地基处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局部硬土的处理可直接挖掉硬土部分

B.局部软土厚度不大时可采取换土垫层法处理,采用级配砂石垫层的压实系数不小于0.92

C.可在局部硬土的上部做软垫层,使地基均匀沉降

D.局部软土厚度较大时可采用现场钻孔灌注桩

2[单选题] 建筑钢结构常用的焊接方法一般分为手工焊接、半自动焊接和全自动化焊接。下列焊接方法中,不属于半自动焊接的是 ( )

A.螺柱焊

B.自保护焊

C.熔化嘴电渣焊

D.重力焊

3[单选题] 基础墙的防潮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宜用1:2水泥砂浆加适量防水剂铺设,其厚度宜为( )

A.10mm

B.15mm

C.20mm

D.30mm

4[单选题]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抽检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数量不得少于( )

A.3%

B.4%

C.5%

D.6%

5[单选题] 应全面负责施工过程的现场管理的人员是 ( )

A.建设单位驻现场代表

B.项目经理

C.建筑企业总工程师

D.建筑企业法定代表人

6[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符合《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建市[19号)规定的`是 ( )

A.不良行为记录信息的公布时间为行政处罚决定做出后7日内

B.良好行为记录信息公布期限一般为3年

C.诚信行为记录由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当地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上统一公布

D.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确认的不良行为记录在当地发布之日起7日内报建设部

7[单选题] 下列塑料管道不得用于消防给水系统的是 ( )

A.氯化聚氯乙烯管

B.无规共聚聚丙烯管

C.丁烯管

D.交联聚乙烯管

8[单选题] 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87号),下列工程的施工方案中,必须组织专家论证的是 ( )

A.人工挖孔桩工程

B.提升高度150m及以上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

C.新型及异形脚手架工程

D.集中线荷载15kN/m及以上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

9[单选题] 建筑物楼板的荷载传到梁上可简化为 ( )

A.面荷载

B.线荷载

C.集中荷载

D.可变荷载

10[单选题] 工作场昕内安全照明的照度不宜低于该场所一般照明照度的 ( )

A.5%

B.6%

C.8%

D.10%

1-10 BCCCB,CBBBA

11[单选题]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1~4天,每( )不应少于1次。

A.4h

B.8h

C.10h

D.12h

12[单选题] 施工现场进行一级动火作业时,应由( )填写动火申请表。

A.所在班组

B.安全总监

C.项目负责人

D.技术负责人

13[单选题] 关于砌体工程冬期施工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砌筑砂浆不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B.砂浆拌合水温不宜超过80℃

C.砂浆稠度宜较常温适当增大,且不得二次加水调整砂浆和易性

D.现场拌制砂浆所用砂中不得含有直径大于10mm的冻结块或冰块

14[单选题]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初拧、复拧和终拧的顺序是 ( )

A.从接头刚度较大部位向约束较小部位进行

B.从螺栓群四周向中央进行

C.从一边开始,依次向另一边进行

D.根据螺栓受力情况而定

15[单选题] 关于卷材防水层屋面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厚度小于3mm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应采用热熔法施工

B.采用机械固定法铺贴卷材时,卷材防水层周边800mm范围内应满粘

C.卷材防水层施工时,应先由屋面最低标高向上铺贴,然后进行细部构造处理

D.檐沟、天沟卷材施工时,宜垂直檐沟、天沟方向铺贴

16[单选题] 关于室内允许噪声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夜间卧室内的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大于37dB(A)

B.昼间卧室内的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大于40dB(A)

C.起居室的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大于37dB(A)

D.分隔卧室的分户墙和分户楼板,空气隔声评价量(RW+Ctr)应大于40dB(A)

17[单选题] 下列关于施工缝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Pa

B.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设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200mm的墙体上

C.垂直施工缝宜与变形缝相结合

D.板与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板和墙交接处以下150~300mm处

18[单选题] 关于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工程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施工采用的小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14d

B.对于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砌筑前需对小砌块浇水湿润

C.小砌块应底面朝下正砌于墙上

D.底层室内地面以下的砌体,采用不低于C20的混凝土灌实小砌块的孔洞

19[单选题] 施工时所用的小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 ( )

A.7d

B.21d

C.28d

D.30d

20[单选题] 下列玻璃中,可用于水下工程的是 ( )

A.中空玻璃

B.防火玻璃

C.钢化玻璃

D.夹层玻璃

答案:

11-20 ACAAB,ABDCD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 篇2

李翠萍代表智能分会致辞。她简要回顾了检测专业组的成立历程,介绍了智能分会为推动《检测规程》国家标准所做的工作,并对承办本次会议的新疆信息技术工程质量监督检验站表示感谢。

智能分会专家工作委员会检测专业组组长刘春旺代表检测专业组做了工作报告,总结回顾了检测专业组两年来的工作情况,介绍了山东院、新疆、大连理工、浙江方圆等检测机构进行的“体育场声学检测”、“高清摄像机检测”等专题技术交流的活动情况,以及检测机构参加国家标准《检测规程》的编制情况。报告还提出,将在智能分会的领导下,加快智能建筑工程系统检测指标体系研究等建议。

大连理工现代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智能建筑工程检测所所长姜文潭介绍了《检测规程》(征求意见稿)起草情况及编制的主导思想及编制思路,回顾了自2015年5月14日在北京召开启动会后,初稿第一版、初稿第二版、初稿定稿和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过程,对2016年5月24日在苏州召开的《检测规程》第一次统稿会中,就有关章节编写方向及范围和规程条款修改意见的采纳情况做了说明,并介绍了在网上征求意见期间的意见反馈情况。

经过热烈深入的讨论与交流,专家们一致认为:《检测规程》能作为建设工程行业标准立项,是国家对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认可,必将为提高智能建筑工程质量发挥重要作用;智能建筑检测机构是本标准的主要使用者,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应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组织实施。讨论中,北京软件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主任周悦、国家信息网络质检中心网络工程科室主任陈学锋、国家光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智能化中心主任宋一峰等多名参会的检测机构代表纷纷对《检测规程》提出了可行性较强、专业性较高的修改建议,为《检测规程》送审报批打下了坚实基础。会议还明确了《检测规程》下一步的研编计划。

此外,参会检测机构还介绍了各自单位检测业务的开展情况。其中,广州市盛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介绍了其在广州地铁项目中智能化检测的开展情况;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检测中心主任赵强介绍了辽宁省住建厅对智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管理要求;安徽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副所长陈革和深圳市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副主任唐增来介绍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评测业务的开展情况;新疆信息技术工程质量监督检验站总工程师石常海介绍了新疆高清视频检测和《公共安全视频信息系统安全与技术要求》地方标准的起草情况等。

高层建筑地基基础位移的检测 篇3

关键词:水平位移;变形观测

中图分类号:TU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7-0055-02

1前 言

地基基础位移的检测,主要是指建筑物的水平位移的观测,其包括位于特殊性土地基基础水平位移观测、受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影响的建筑物及工程设施水平位移观测以及挡土墙、大面积堆截等工程中所需的地基土深层侧向位移观测等。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化的建设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在大、中城市纷纷兴建。城市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一般需要开挖较深(约30 m)的基础。由于城市中多层,高层建筑密集,基础开挖后将形成很大的基础坑或高切坡,会对邻近建筑物尤其是高层建筑物的稳定造成一定影响,影响其正常使用,严重时还会引起滑坡,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如2001年5月,重庆武隆一居民楼,由于高切坡引起山体滑坡,整栋楼被淹埋,导致60多人丧生。由于这血的教训,使得人们开始意识到高层建筑及其基础实施变形观测的重要意义。因此,高层建筑在建设的施工期间,需要对基础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建筑物

进行安全监测。同时由于周围建筑物的挤压,可能造成基坑出现塌方等险情,因此也需要对基坑进行水平位移监测。在此,本文将重点谈谈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水平位移的检测。

2地基基础水平位移的检测方法

2.1水平位移观测点的设置

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水平位移的观测点应选在墙角、柱基及裂缝两边等处,可采用墙上或基础标志;地下管线应选在端点、转角处及必要的中间部位,并采用窖井式标志;护坡工程应按待测坡面成排节点;测定深层侧向位移的点位与数量,应按工程需要确定。

2.2观测方法

由于建筑物及基础水平位移检测的相似性,在建筑物水平位移检测中所采用的一些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基础的水平位移检测,但由于两者所处位置、结构的不同,监测方法在具体实践中可能略有不同。目前建筑物水平位移监测应用较多的方法有:基准线法、交会法和测斜仪观测法。

测量地面观测点在特定方向的位移时,可选用下列几种基准线法:

2.2.1视准线法

视准线法,即利用经纬仪或准直仪等光学仪器,在两个基准之间建立一个基准面,以该基准面为依据,测定出各个观测点的水平位移量。视准线法可分为角度变化法(测小角法)和移位法(活动觇牌法)。

测小角法,即在基础一定距离以外建立基准点,水平位移检测点的布设应尽量和基准点在一条直线上。具体操作时,沿基准线方向在一定距离处(100 m~200 m)选定一零方向,测定一定时间内,观测点与基准点连线与零方向角度变化值,根据观测点到基准点的距离,来计算基础的水平位移。其中,角度观测的精度和测回数,应按要求的偏差值观测中误差估算确定;距离按1/2 000的精度量测。

活动觇牌法,即基准线离开监测点的距离不应超过活动觇牌读数尺的读数范围;在基准线一端安置经纬仪或视准仪,瞄准安置在另一端的固定觇牌进行定向,待活动觇牌的照准标志正好移至方向线上时读数;每个监测点应按确定的测回数进行往测与返测。

2.2.2激光准直法

激光准直法,其点位布设与活动觇牌法的要求相同。根据测定偏差值的方法不同,其主要分为激光经纬仪准直法或衍射式激光准直系统。

激光经纬仪准直法:当要求具有10-5~10-4量级准直精度时,可采用DJ2型仪器配置氦-氖激光器的激光经纬仪及光电探测器或目测有机玻璃方格网板;当要求达10-6量级准直精度时,可采用DJ1型仪器配置高稳定性氦-氖激光器的激光经纬仪及高精度光电探测系统。

衍射式激光准直系统:用于较长距离(如1 000 m之内)的高精度准直,可采用三点式激光衍射准直系统或衍射频谱成像及投影成像激光准直系统;对短距离(如数10 m)的高精度准直,可采用衍射式激光准直仪或连续成像衍射板准直仪。

另外,在观测前,激光仪器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校,确定仪器射出的激光束轴线、发射系统轴线和望远镜照准轴三者重合(共轴),并使观测目标与最小激光斑重合(共焦)。

2.2.3测边角法

主要用于地下管线的观测。在观测时,可以主要监测点为测站测出对应基准线端点的边长与角度,求得偏差值;而对于其他监测点,则是选适宜的主要观测点为测站,测出对应其他观测点的距离与方向值,按坐标法求得偏差值。角度观测测回数与长度的丈量精度要求,应根据要求的偏差值观测中误差确定。

总之,采用基准线法测定绝对位移时,应在基准线两端各自向外的延长线上,埋设基准点或按检核方向线法埋设4~5个检核点。在观测成果的处理中,应及时根据基准点或稳定的检核点用视准线法观测基准线端点的偏差改正。

测量监测点任意方向位移时,可视监测点的分布情况,采用前方交会法(可用做拱坝、曲线桥梁、高层建筑等的位移检测)或方向差交会法、导线测量法或近景摄影测量等方法。交会法是指利用两个基准点和变形观测点,构成一个三角形,测定这个三角形的一些边角元素,从而窃得变形观测点的位置,进而计算出位移变化量的方法。单体建筑物时,还可采用直接量测位移分量的方向线法,即在建筑物纵、横轴线的相邻延长

线上设置固定方向线,定期测出基础的纵向位移和横向位移。

测量土体内部侧向位移,可采用以下测斜仪观测法:

(1)测斜仪的选取:土体内部位移的观测,其测斜仪应选用能连续进行多点测量的滑动式仪器,其包括测头、接收指示器、连接电缆和测斜导管。测头可选用伺服加速度计时或电阻应变计时;接收指示器应与测头配套;连接电缆应有距离标记,使用时在测头中立作用下不应有伸长现象;测斜导管的模景既要与土体模量衔接,又不致因土压而压偏导管,导槽须高成型精度。

(2)在观测点上埋设导管之前,应按预定埋设深度配好所需导管和钻孔;连接导槽时应对准导槽,使之保持在一条直线上;管底端应装底盖,每个接头及底盖处应密封;将导管吊入孔内时,应使十字形槽口对准观测的水平位移方向;埋好管后,需停留一段时间,使导管与土体固连为一整体。

(3)观测时,可由管底开始向上提升测头至待测位置,或沿导槽全长每隔500 mm(轮距)测读一次,测完后,将测头旋转180°再测一次。两册观测位置(深度)应一直,合起来作为一测回,每周期观测可测两测回,每个测斜导管的初测值,应测四测回,观测成果均取中数值。

2.3水平位移的观测周期

对于不良地基土地区的观测,可与一并进行的沉降观测协调考虑确定;对于受基础施工影响的有关观测,应按施工进度的需要确定,可逐日或隔数日观测一次,直至施工结束;对土体内部侧向位移观测,应视变形情况和工程进展确定。

3观测成果收集

待地基基础位移观测工作结束后,应提交相关的观测结果,如水平位移观测点位设置图;观测成果表;水平位移曲线图;地基土深层侧向位移图、当基础的水平位移与沉降同时观测时,可选择典型剖面、绘制两者的关系曲线;观测成果分析资料等。

4地基基础位移观测的等级及其精度要求

高层建筑地基基础位移观测的等级及其精度要求见表1。

表1建筑变形测量的等级及其精度要求

变形测量等级位移观测使用范围

观测点坐标中误差 / mm

特级≤0.3特高精度要求的特种精密工程和重要科研项目变形观测

一级≤1.0高精度要求的大型建筑物和科研项目变形观测

二级≤3.0中等精度要求的建筑物和科研项目变形观测;重要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场地滑坡观测

三级≤10.0低精度要求的建筑物并行观测;一般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场地滑坡观测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层建筑地基基础位移的检测主要采用的基准线法、交会法和测斜仪观测法等方法。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在大、中城市的大量兴建,及其基础的深挖。为避免高层建筑在建设期间出现基础塌方等险情,对其地基基础进行水平检测显得十分重要。

Measuring of Basic Displacement of Skyscraper Ground

Li Zhencheng

Abstract: This text collects from the basic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detection method of the ground, observation achievement mainly, the ground basic displacement grade and precision that observes demand to describe.

电梯安全年检检测规程 篇4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司电梯安装、维修保养和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防止电梯运行时发生伤害事故,确保人身安全,根据省府《电梯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并依据GB7588-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及其它有关电梯的国家标准,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凡乘客电梯、载货电梯,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实施安全检测:

1.新装或更新的电梯在交付使用前。

2.在用电梯每年一次。

3.重大改造或事故后。

第二章

电梯安全检测前必须具备的条件

第三条

电梯安全检测时应提供的资料和文件。

1.制造厂或供应商应提供的资料和文件(其中1~8项验收后移交使用单位)。

(1)产品出厂合格证书。

(2)电梯机房井道图。

(3)电梯使用维护说明书。

(4)电梯的电气原理图及其符号说明。

(5)电梯电气接线图。

(6)电梯部件安装图。

(7)电梯安装调试说明书。

①层门锁闭装置。

②限速器。

③安全钳。

④缓冲器。

2.电梯安装单位应提供的资料和文件。

(1)国家建设部颁发的电梯生产许可证、安装许可证或省级劳动部门颁发的电梯制造、安装安全认可书证书副本。

(2)电梯安装合同。

(3)按安装规范验收的自验报告。

3.变更设计时,电梯使用单位应提供经制造厂或土建设计部门同意的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第四条

电梯正常工作应符合GB10058—8中3.2条的规定。

第五条

机房地面平整,门窗应防风雨灰尘,机房入口楼梯或爬梯应设扶手,通往机房的道路应畅通,电梯不应使用临时电源线供电,并应对电梯进行清理和加润滑油。第六条

各部件铭牌上的参数应与安装的电梯参数相符。

第七条

电梯安全检测时,安装单位或维修保养单位应派专人到现场配合。

第三章

电梯的安全检测

第八条

机房

1.机房应设固定照明和一个或多个电源插座。

2.应设停止电梯运行的非自动复位的红色“停止”开关。第九条

控制屏柜 1.控制屏柜的安装尺寸应符合GB7588—5中6.3条及GB100603中4.1.5条的规定。2.应设断相、错相保护及过载保护。

3.方向接触器、主方向继电器和开门继电器应设电气联锁保护。4.各元件应标明其名称或代号,各熔断器应符合设计要求。5.应有明显的接地标志。

第十条

主电源开关

1.每台电梯应设有一个切断该梯主电源的开关,其容量可切断该电梯正常使用下的最大电流,但该开关不应切断下列供电电路:(1)轿厢照明与通风。(2)轿顶电源插座和照明。

(3)机房和滑轮间照明及电源插座。(4)电源井道照明。(5)报警装置。

2.主电源开关应设置于机房入口能方便迅速接近处,同一机房有数台电梯时,各台电梯的主电源开关应有易于识别的标志。第十一条

曳引轮

1.曳引轮、导向轮、飞轮、限速轮上应涂成黄色或部分黄色,并在曳引轮或飞轮上标出与电梯升降方向相对应的标志。

2.测速发电如采用链、带传动时应设安全开关。

3.曳引钢丝绳应符合GB8903—4的规定。

4.曳引轮垂直度不大于0.5mm,曳引轮绳槽与导向轮对应绳槽导应在同一平面内,其误差≤1mm。

第十二条

限速器、选层器

1.限速器应有铭牌,表明其动作速度、制造厂、出厂编号及出厂日期,其调节部位应有铅封,限速器上应标明与安全钳动作相应的旋转方向。2.限速器钢丝绳直径不小于6mm。

3.限速器、选层器活动部位润滑良好,开关动作可靠。

4.限速器动作应发生在速度至少等于额定速度在115%,但小于下列各值的情况下:(1)0.8m/s对于除了不可脱落滚柱式以外的瞬时式安全钳。

(2)1m/s对于不可脱落滚柱式安全钳。

(3)1.5m/s对于个别有缓冲作用的瞬时式安全钳和用于额定速度不超过1m/s的渐进式安全钳。

(4)1.25V+0.25V对于额定速度超过1m/s的渐进式安全钳。5.额定速≥1m/s时,限速器应加电气开关。第十三条

井道与底坑

1.电梯井道应为电梯专用,且应符合GB7588—5中5.8条的规定。2.顶层高度与底坑深度应符合GB7588—5中5.7条中的规定。

3.底坑应设停止电梯运行的非自动复位的红色停止开关及电源插座和固定照明。

4.底坑对重侧应设防护栏,其高度由底坑0.5m~1.7m;有通井道时,应设高度不低于2.5m的护栅隔离。

5.安全钳锲块间隙两侧均匀。

6.底坑深度大于1.8m时,应设爬梯。第十四条

导轨

1.当电梯蹲底或撞顶时,导靴不应越出导轨;并留有相应的制导行程。2.每根导轨侧工作面对安装基准线的偏差不大于0.7/5000,相应偏差在整个高度上不超过1mm。

3.两根导轨间的距离偏差:轿厢导轨为+2mm;对重导轨为+3mm。

4.每根导轨至少有2个导轨支架,其间距不大于2.5mm;焊接支架的焊缝应是连续的,并应双面焊牢;支架不得直接用膨胀螺栓固定在砖墙上。

5.导轨接头台阶不大于0.05mm,不得有连接缝,局部接缝不大于0.5mm。第十五条

层门与轿厢

1.层门下端与地坎的间隙为4~8mm。

2.门刀与层门地坎,门锁滚轮与轿厢地坎的间隙应为5~8mm。

3.水平滑动门在开启方向从150N人力施加在最不利点上,门缝间隙不得超过30mm。

4.轿顶对重侧应设护栏,其高度不超过轿厢架上横梁,其他侧与井道壁间距大于300mm时,亦应设护栏。

5.轿顶安全窗应设安全开关。

6.轿顶对重侧护栏与对重最突出部件之间距应大于50mm。

7.轿顶轮、对重轮应设护罩及挡绳装置。

8.轿内应标出额定载荷及乘客数、制造厂名。

9.轿内操纵面板上应设能切断控制电路的电锁,并标出各开关按钮的名称。

10.设有的电梯,其轿内操纵面板上的检修开关应为电锁控制,应急按钮只有用锁匙将检修开置于检修状态才起作用。

11.双开门电梯,当不在层站时,相对的轿门不得开启。12.轿厢安全钳应设联锁开关。第十六条

对重块应有压板固定。

第十七条

限速器张紧装置,钢带张紧装置应设安全开关。

第十八条

补偿链、绳在电梯运行时不得与井道或其他部件相碰撞。第十九条

电气安全部分。1.导线两端应有编号。

2.动力和控制线路应分别敷设微信号,电子线路应按产品要求分别敷设,或采用抗干扰措施。3.底坑、轿顶照明应为安全电压。

4.机房和井道内电线敷设应用金属线管、槽、软管等保护或用阻燃型的管槽、软管保护。如用阻燃型的材料,应出具型式试验报告。

5.随行电缆不应与井道内的固定物钩拉,不应与底坑底面相碰擦。

6.轿顶检修运行开关应是双稳态的,并应设有无意操作的保护且应满足下列条件。(1)进行检修运行时应取消:

①正常运行包括任何自动门的操作。②机房的紧急电动运行。

(2)轿厢运行应为持续揿压按钮,并标明运行方向。(3)应设非自动复位的红色“停止”开关。(4)轿厢速度不应超过0.63m/s。(5)不应超过轿厢正常的行程范围。(6)电梯运行仍然依靠安全装置。

7.金属电线槽弯角电线受压处,应垫衬加以保护,出入管槽口处应用护口或其他保护措施。第四章

电梯的安全试验

第二十条

锁闭装置

1.层门、轿门的电气机械联锁可靠,锁钩、锁臂及动接点动作灵活,其锁紧元件的啮合长度不小于7mm,侧隙2~3mm。

2.自动层门应设自动关闭装置,作用可靠,手开门应设基站机械联锁装置。

3.无司机操作的电梯应设安全触板或光电保护,动作灵活可靠。4.任何一扇门、轿门开启着,电脑应不能正常启动或继续运行。

5.符合第十五条要求的应急状态,层门、轿门开启时,电梯只能以小于0.63m/s的检修运行。

6.动力操纵的自动门,阻止关门的力应不能超过150N,这个力的测量不应在门行程开始的1/3之内进行。

7.层门手动开锁装置灵活可靠,三角钥匙应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保管、使用。

第二十一条

悬挂元件及其附件

1.钢丝绳至少应有两根,且是独立的。

2.曳引轮或滑轮的节园直径与悬挂绳的公称直径之比应不小于40。

3.曳引绳头组合应安全可靠,并使每根曳引绳受力相近,其偏差不大于5%,且每个绳头均装有锁钉。

第二十二条

制动系统

1.制动器动作灵活、可靠,其维持电压为55~80V。

2.抱闸间隙≤0.7mm且均匀。

3.制动器松闸扳手应放于易接近的墙上。

第二十三条

绝缘与接地

1.导体之间和导体对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000Ω/V,且其值不得小于:

(1)动力电路和电气安全装置电路:0.5MΩ。

(2)其他电路(控制、照明、信号等)0.25MΩ。

2.所有金属设备外壳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接地线应用黄绿双色绝缘电线,电气设备:柜、屏、箱、盒、槽、管应有易于识别的接地端。第二十四条

限位、极限开关

1.应设上、下限位开关,限位开关不应与极限开关连动作。

2.应在轿厢或对重接触缓冲器之前起作用,并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

3.极限开关的控制应符合GB7588—5中10.5.2条的规定。

4.极限开关的操作应符合GB7588—5中10.5.3条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

曳引检查

1.在相当于电梯最严重的制动情况下,停车数次,进行曳引检查,每次试验,轿厢应完全停止。试验应这样进行:

(1)行程上部范围,额定速度上行,轿厢空载。

(2)行程下部范围,额定速度下行,轿厢内载有125%额定载荷。

2.当对重支承在被压缩的缓冲器上时,空载轿厢不能向上升起。

第二十六条

平衡试验平衡系数应为40%~50%。

第二十七条

超载安全装置试验

轿厢内陆续平稳地加入100%~110%的额定载荷,超载安全装置应动作,发声报警信号,信号灯亮,电梯不能起动,自动门不能关闭。

第二十八条

运行试验

轿厢分别以50%的载荷和额定载荷,并在通电持续率40%的情况下往复运行1.5小时,电梯应运行平稳,制动可靠,起动运行和停止时,轿厢应无剧烈振动或冲击。第二十九条

超载试验

电梯在110%的额定载荷下,通电持续率在40%的情况下,运行0.5小时,电梯应能可靠地起动、运行和停止,制动可靠,曳引机工作正常。第三十条

静载试验

轿厢位于最低层,陆续平稳加入载荷,客梯和额定载荷不大于2000Kg的货梯,加入200%的额定载荷,其余各类加入150%额定载荷,历时10分钟,各承载构件无损坏,曳引绳无打滑,制动可靠。

第三十一条

限速器安全钳试验

1.新装、更新电梯。

(1)瞬时式安全钳或是有缓冲作用瞬时式安全钳,轿厢载有均匀分布的额定载荷,在额定速度下进行。

(2)渐进式安全钳,轿厢应载有均匀分布的125%的额定载荷,在平层速度或检修速度下进行。2.年检、大修、重大事故后电梯,应在轿厢空载,以平层速度或检修速度进行。第三十二条

平层精度应符合GB10058—8中3.3.5条的规定。

第三十三条

起制动、加减速度应符合GB10058—8中的3.3.2条和3.3.3条的规定。

第三十四条

指令、召唤、选层等装置应正确无误,动作可靠;声光、信号显示清晰、正确。第三十五条

报警装置试验

轿厢应设有使乘客需要时能有效地向外求救的紧急报警装置,无司机操纵的电梯,该装置应由紧急电源供电,提升高度大于30mm时,报警装置应能对讲。第三十六条

缓冲器 1.缓冲器应固定牢固。

2.轿厢、对重装置撞板与缓冲器顶面距离:液压缓冲器,150~400mm,弹簧缓冲器200~350mm。

3.液压缓冲器应设安全开关,液压缓冲器动作后复位时间不大于90秒。

4.额定速度超过1m/s可使用弹簧缓冲器。5.额定速度超过1m/s,应使用液压缓冲器。第三十七条

紧急操作装置

1.手动紧急操作装置。

(1)向上移动额定载荷的轿厢所需手操作力不超过400N,曳引机应设手动紧急操作装置,以便借用盘车手轮将轿厢移动到一个层放入。

(2)盘车手轮如可拆卸的,应放置于机房或容易接近的地方。

(3)在机房内应容易检查轿厢是否在平层区,这种检查可借助于曳引绳或限速器绳的标志。

2.电动紧急操作装置。

向上移动额定载荷的轿厢所需手操作力超过400N时,在机房内应设符合GB7588~8714.2.1.4的紧急电动运行开关。

第三十八条

噪音应符合GB10058—8中3.3.4条的规定。

第三十九条

汽车尾气排放检测设备操作规程 篇5

一、自由加速排气可见污染物试验(GB3847-2005)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车辆进气系统应装配空气滤清器,排气系统应装配消声器并且不得有泄漏。(2)测量时发动机的冷却水和润滑油温度应达到汽车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热状态。(3)测试前应适当增加几次自由加速工况操作以便扫尽排气管积存的排放污物。(4)燃料应使用柴油,不得加消烟添加剂。(5)使用取样式不透光烟度计,技术要求应符合GB3847-2005附录G、附录H的有关规定。

2、检验程序

(1)车辆在发动机怠速下,插入不透光仪取样探头。

(2)在1秒内快速、连续地将油门踏板完全踏到底,使喷油泵最短时间内供给最大油量。(3)发动机一旦达到最大转速,立即松开油门踏板,使发动机恢复至怠速,不透光仪恢复到相应状态。

(4)重复(2)操作过程至少3次,记录每次不透光仪的最大读数值。(5)计算最后3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注意事项

(1)取样管的长度和内径对检测结果有影响,不得随意更换。

二、双怠速尾气排放检验(依据标准GB18285-2005)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装上长度等于5.0m的取样软管和长度不小于600mm并有插深定位装置的取样探头,插入深度不少于400mm。检查取样软管和探头内残留HC不得大于20×10-6。(2)仪器的取样系统不得有泄漏。

(3)受检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应装有空气滤清器,排气系统应装有排气消声器,并不得有泄漏。

(4)汽油应符合GB 484的规定。

(5)测量时发动机冷却水和润滑油温度应达到汽车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热状态。

2、检验程序

(1)必要时在发动机上安装转速计。

(2)发动机由怠速工况加速至0.7额定转速,维持30s后降至高怠速(即0.5额定转速)。(3)发动机降至高怠速状态维持15s后开始读数,仪器自动读取30s内的平均值,或人工读取最高值和最低值后取平均值即为高怠速排放测量结果。

(4)发动机从高怠速状态降至怠速状态,在怠速状态维持15s后开始读数,仪器自动读取30s内的平均值,或人工读取最高值和最低值后取平均值即为怠速排放测量结果。(5)若为多排气管时,分别取各排气管高、低怠速排放测量结果的平均值。(6)若车辆排气管长度小于测量深度时,应使用排气加长管。

3、注意事项

(1)检验时,发动机怠速应符合规定。

(2)检验结束后,抽出取样探头,待仪表回零后再检下一台车。(3)取样探头不用时要吊挂,防止污染受损。

三、ASM稳态工况法测量(依据标准GB18285-2005)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1)关闭汽车空调、暖风等附属装备。装备牵引力控制装置的车辆应关闭牵引力控制装置。(2)车辆预热:进行试验前,车辆各总成的热状态应符合汽车技术条件的规定,并保持稳定。在试验前车辆的等候时间超过20min 或在试验前熄火超过5min,应选以下任一种方法预热车辆:

——车辆在无负荷状态使发动机以2500r/min 转速运转4min; ——车辆在测功机上按ASM5025 工况运行60s。

(3)安装自动变速器的车辆应使用前进档进行试验。安装手动变速器的车辆应使用二档,如果二档所能达到的最高车速低于45km/h 可使用三档。

(4)车辆驱动轮应位于滚筒上,必须确保车辆横向稳定。驱动轮胎应干燥防滑。对前轮驱动车辆,试验前应使驻车制动起作用。

(5)排气分析仪预热:应在通电后30min 内达到稳定。在5min 内未经调整,零位及HC、CO、NO 和CO2 的量距读数应稳定在误差范围内。

(6)在每次开始试验前2min 内,分析仪器应完成自动调零、环境空气测定和HC 残留量的检查。

(7)在每天开机开始检测前应对排气分析仪取样系统进行泄漏检查,如未进行泄漏检查或泄漏检测没有通过,系统应该锁定不能进行检测。

(8)分析仪应每24 小时需进行一次校准并用低量程标准气体进行检查,若检查不能通过,系统应自动锁定不能进行检测。

(9)测功机预热:测功机每天开机或停机、转速小于25km/h 超过30min,应在试验前进行自动预热。此预热应由系统自动控制完成,如没有按规定完成预热,系统应锁定不能进行检测。

(10)载荷设定: 在进行每个工况试验前,测功机根据输入的车辆参数及试验工况自动设定对车辆的加载载荷。

(11)在试验循环开始前应记录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

(12)车辆驱动轮位于测功机滚筒上,将分析仪取样探头插入排气管中,深度为400mm,并固定于排气管上。对独立工作的多排气管应同时取样。

2、ASM5025 工况测试程序

(1)启动:车辆经预热后,加速至25km/h,测功机根据测试工况要求加载,工况计时器开始计时(t=0s),车辆保持25 km/h±1.5km/h 等速5s 后开始检测。当测功机转速和扭矩偏差超过设定值的时间大于5s,检测应重新开始。

(2)10s快速检查工况: 系统开始预置10s 之后开始快速检查工况,计时器为t=15s 时分析仪器开始测量,每秒钟测量一次,并根据稀释修正系数及湿度修正系数计算10s 内的排放平均值。运行10s(t=25s)ASM5025 快速检查工况结束。快速检查工况的10s 内的排放平均值经修正后如果等于或低于限值的50%,则测试合格,检测结束;否则应继续进行至90s 工况。

(3)90s检查工况: 车辆运行至90s(t=90s)ASM5025 工况结束。测功机在车速25.0 km/h±1.5km/h 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加载扭矩应随车速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保证加载功率不随车速改变。扭矩允许误差为该工况设定扭矩的±5%。在测量过程中,任意连续10s 内第一秒至第十秒的车速变化相对于第一秒小于±0.5km/h,测试结果有效。如果所有检测污染物连续10 秒的平均值均低于或等于限值,则该车应判定为ASM5025 工况合格,继续进行ASM2540 检测;如任何一种污染物连续10 秒的平均值超过限值,则测试不合格,检测结束。在检测过程中如任意连续10s 内的任何一种污染物10 次排放值经修正后均高于限值的500%,则测试不合格,检测结束。

3、ASM2540 工况测试程序(1)启动:车辆从25km/h 直接加速至40km/h,测功机根据测试工况要求加载,工况计时器开始计时(t=0s),车辆保持40 km/h±1.5km/h 等速5s 后开始检测。当测功机转速和扭矩偏差超过设定值的时间大于5s,检测应重新开始。

(2)10s快速检查工况:系统开始预置10s 之后开始快速检查工况,计时器t=15s 时分析仪器开始测量,每秒钟测量一次,并根据稀释修正系数及湿度修正系数计算10s 内的排放平均值。运行10s(t=25s)ASM2540 快速检查工况结束。快速检查工况的10s 内的排放平均值经修正后如果等于或低于限值的50%,则测试合格,检测结束;否则应继续进行至90s 工况。

(3)90s检查工况:车辆运行至90s(t=90s)ASM2540 工况结束。测功机在车速40.0km/h±1.5km/h 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加载扭矩应随车速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保证加载功率不随车速改变。扭矩允许误差为该工况设定扭矩的±5%。在测量过程中,任意连续10s 内第一秒至第十秒的车速变化相对于第一秒小于±0.5km/h,测试结果有效。如果所有检测污染物连续10 秒的平均值均低于或等于限值,则该车应判定为合格。如任何一种污染物连续10 秒的平均值超过限值,则测试不合格,检测结束。在检测过程中如任意连续10s 内的任何一种污染物10 次排放值经修正后如高于限值的500%,则测试不合格,检测结束。

4、注意事项

(1)CO 与CO2 浓度之和小于6%,或发动机在任何时间熄火,应终止试验,排放测量(2)在试验工况计时过程中,车辆不允许制动。如果车辆制动,工况起始计时应重新置零(t=0)。

四、Lug-down加载减速工况烟度测量(依据标准GB3847-2005)

1、检验前车辆准备

(1)车辆的轮胎气压应在规定范围,轮胎应清洁、干燥。(2)测试前应关闭空调、暖风等附属设备,并切断车辆上可能影响检测正常进行的功能(如牵引力控制等)。

(3)车辆排气系统不得有任何泄漏。

(4)驾驶车辆至驱动轮正直位于滚筒上,确保车辆横向稳定和驱动轮干燥。对于前轮驱动车辆,安装移动式限位轮并在车辆对中就位后拉紧手制动,确保车辆在测试中不横摆。(5)应为机动车配备辅助冷却风扇,对于大型机动车,应掀开发动机机仓盖板,以促进冷却空气流通,防止发动机过热。

(6)测试工作至少需要两名检验员,其中一名检验员驾驶机动车,另一名检验员观察测试过程中机动车的状况。

(7)对于前轮驱动的车辆,安装移动式限位轮并在车辆对中就位后拉紧手制动,确保车辆在测试中不横摆。

2、检验前测功机和烟度计准备(1)测功机预热

在每天开机时或滑行测试前测功机应预热。测功机如果停用30min以上,应在下次使用前再次预热。(2)滑行测试

对于检测量低于每年4000次测试的检测线,测功机应该每72小时进行一次滑行测试检查,而对于检测量在每年4000次以上的检测线,则应该每天进行一次滑行测试检查,滑行测试见控制系统标定部分相应条款的说明和要求操作。(3)烟度计开机预热

(4)烟度计自检、较零,方法按仪器操作手册

3、测试流程

(1)提示驾驶员选择合适的档位,逐渐加速,在转鼓速度接近70km/h时,使被检车辆的节气门处于全开位置(WOT)。如果有两个档位都能使转鼓的速度达到70km/h,则试验时应选用发动机转速较低的档位。如果车辆使用自动变速器,则提示驾驶员选用前进直接档,不得使用超速档。

(2)当节气门位置达到全开,转鼓速度稳定后,操作员应按下屏幕“确定”键,开始加载减速试验。存储此时的发动机转速并作为MaxRPM(定义为发动机最大转速),再根据输入的发动机额定转速,计算并存储达到最大功率点时的转鼓转速,定义为VelMaxHP。

(3)从MaxRPM开始,扫描发动机的功率曲线,确定达到实际峰值功率时的发动机转速。(4)在进行功率扫描时,显示吸收功率和烟度随车速变化的实时关系曲线,同时在功率实时曲线上找出峰值,以此来确定最大功率点的实时转鼓速度,该值作为实际的VelMaxHP。(5)找出VelMaxHP后继续功率扫描,直到转鼓转速比实际VelMaxHP低10%为止。

(6)完成功率扫描并确定实际VelMaxHP后,测功机开始改变PAU对被检车辆所加的负荷,并控制转鼓的速度,恢复到实际VelMaxHP工况,开始进行加载减速检测。按以下相同顺序进行三个转速段的检测:实际VelMaxHP,90%VelMaxHP和80%VelMaxHP。在三个检测工况的过渡阶段中,转鼓速度的变化率不得超过每秒2km/h。三测度点每次测取的烟度值,发动机转速、转鼓速度和轮边输出功率等数据都列入正式测试结果。每一测试点读取数据之前,转鼓的转速至少稳定3秒中。待转鼓转速稳定之后,测取5秒钟内的烟度、发动机转速和功率等参数的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

(7)一旦加载减速烟度试验完成后,立即提示驾驶员松开节气门(即油门),变速器换入空档,但不得使用车辆的任何制动设施。当传感器信号显示牵引力衰减已超过50%时,将底盘测功机控制器转换成速度控制模式,以每秒5km/h的速度变化率使转鼓至停止转动。(8)提示驾驶员让发动机在怠速状态至少运转1分钟,然后熄火。软件应将怠速转速(r/min)存入该车辆的试验结果记录。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 篇6

①在测血压前,先静坐片刻,使精神安静下来。

②情绪紧张和激动之后不马上测血压。

③剧烈运动之后和劳动之后不马上测血压。

④测量时坐正,把上衣一侧袖子脱下,不要卷起紧的衣袖,手臂平放,手心向上,上臂和心脏在同一水平位上,肌肉要放松。如果是卧位,也要使上臂和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不能过高或过低。

⑤测血压时精神不要紧张,不要屏住呼吸,因为屏住呼吸可使血压升高。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 篇7

1 建筑工程中桩基检测的重要性

现代的高层建筑的地基一般采用桩基工程技术, 桩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工程, 桩基一般隐藏在建筑物的底部能够完美的将上层建筑的负载传递到地层中, 保持建筑物的结构的稳定及安全。桩基质量如果出现问题, 则必会对建筑物的整体造成破坏。因此对桩基的质量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桩基的检测工作主要有对桩基受力能力的检测和桩基结构的完整性的检测两方面, 通过对这些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桩基的质量是否满足建筑工程的要求。建筑工程的桩基在施工的过程中, 应该对其建造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同时要加强对质量的监督, 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论, 不断的提高桩基检测的技术水平, 保证检测结果准确的反映桩基的质量, 以满足建筑工程对桩基质量的要求, 确保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

2 桩基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 桩基检测技术在我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桩基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对桩基检测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的加深, 使桩基检测技术得以蓬勃发展。目前常用的桩基检测方法主要有钻芯法、静力负载法、声波透射法和高、低应变动测法等几种。在对桩基进行检测的时候要根据桩基的结构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如对于直径较大的桩基一般采用钻芯法和声波透射法;对于由低粘结强度材料桩或散体材料桩、由土组成的复合型地基, 则应该采用静力负载法或者静力触探的方法进行检测;对于高黏结强度的混凝土桩、水泥土桩、CFG桩惊醒检测时候大多采用静力负载法检测其竖向的承载力, 同时使用特制的应力传感器或单桩承载力检测桩体的刚性。

3 常用的桩基检测方法

3.1 成孔质量检测

桩基建设过程中成孔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的桩基质量。成孔质量的检测包括:桩位偏差检查、孔径检测、垂直度检测以及孔底沉渣厚度检测。桩位偏差检查, 通常桩位的的位置都标注在设计图中, 在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桩位进行复测, 检验桩基的中心位置是否在设计图表明的位置, 一般选择新鲜桩头面的中心点作为检测点, 然后采用精密经纬仪或者远红外测距仪进行桩位距离检测。在对桩基孔径进行检测时一般采用钢筋笼检孔器, 首先将检孔器放入孔内, 然后在护筒顶部放十字线, 通过吊绳对进行检孔器对中, 如图1所示。对于垂直度的检测通常是采用测斜仪进行检测, 孔底沉渣厚度的检测通常采用测锤法和电阻率法。

3.2 桩基承载力检测

在桩基承载力检测过程中, 静载力检测是检测桩基承载能力最直接的检测方法。静载力检测能够形成桩基的Q~S曲线, 该曲线的变化随着桩侧、成桩工艺、桩的形状尺寸等因素影响。一般在曲线陡坡段明显时, 将陡坡的起点作为桩基的荷载值, 如果曲线变化相对缓慢时, 一般取S=10~60mm对应的荷载值, 尤其注意对于摩擦型灌注桩, 一般取S=log Q曲线陡降直线段的起点所对应的荷载。如果曲线的特征不明确, 则其承载力的确定容易受到检测人员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高应变法主要是用于判定桩基竖向抗压承载力, 能够有效的判定桩基自身的缝隙、预制接头对竖向承载力的影响, 即判定桩基的缺陷程度, 同时可以为低应变法作补充。

3.3 桩基完整性检测

在对桩基完整性进行检测时常用的方法主要是低应变法, 采用反射波作为主要的检测方法, 低应变法在应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桩基阻抗值减小的问题, 导致在对桩基缺陷性质区分时出现错误。钻芯检测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完整性检测方法, 能够有效的检测桩基混凝土的强度, 此外声波透射法也是常有的完整性检测方法, 其对桩基的检测更全面、更细致, 检测的结果也更加准确, 虽然其限制条件较少但会由于漫射、反射等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4 加强建筑工程桩基检测工作的对策

4.1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我国的桩基检测机构应该严格执行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政策, 将桩基检测的标准和规定落实到位, 政府部门应该不断的加强桩基检测的立法建设,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逐步完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行为规范, 实现桩基检测工作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提高桩基检测工作的质量。

4.2 提高检测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为了使检测工作的精确度和质量得到保障, 相关的检测单位就必须加强在职检测工作人员技术能力的培养以及定期的指导性培训。不断提高检测工作人员的综合职业水准及道德素养, 同时还要深化工作人员对职业技能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 从而保证检测工作有序且稳定地实行, 以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3 建立有效的监督体制和市场监督体系

我国的政府部门应该加快设立专门的机构以加强对桩基检测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不定期的对检测单位的检测工作进行抽查, 对于检测结果出现误差、检测报告不规范的单位进行处罚, 以规范检测单位的检测工作, 保证检测工作有序、规范地进行。同时, 检测单位应该贯彻硬性指标的相关法律法规, 认真做好桩基的检测工作, 推动检测市场监督体系的完善。

4.4 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我国的政府部门应该积极探索科学的管理模式, 有效的管理建筑工程企业和质量监测单位, 保证建筑行业管理体系的规范化, 同时有效的减少建筑工程施工和检测工作中出现的随意裁量、藐视规范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促进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此外, 检测单位应该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 规范检测人员的行为, 加快全面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 将管理工作落实到检测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 提高检测单位的管理水平。

4.5 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桩基检测单位应该积极的探索新的检测技术, 不断引进新的理论、新的技术, 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 实现检测工作的先进化。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 实现对桩基工程管理的网络化, 建立桩基检测工程的资料库, 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实现检测数据的实时传递和更新, 通过网络媒体将检测市场置于大众的监督之下, 确保检测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

桩基工程的质量是建筑工程的基础, 做好桩基的检测工作可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因此, 桩基的检测工作不仅需要政府的监督, 更需要检测单位自身的约束, 保证检测工作的规范有效、提高桩基检测的质量, 推动我国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云汉.建筑地基基础桩基检测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 (中旬刊) , 2008, 07:293~294.

[2]孙美迪.桩基检测技术在工程中应用和质量评价结果分析[D].吉林大学, 2009.

[3]陈启魁, 吉林涛.浅谈几种桩基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 2013, 13:147~148.

建筑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篇8

一、建筑电工必须经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建筑施工特种

作业人员操作证书,方可上岗。

二、所有绝缘、检查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他用,并定期检查、校验。

三、现场施工用高、低电压设备及线路,应按照施工设计有关电气安全技

术规程安装和架设。

四、线路上禁止带负荷接电,并禁止带电操作。

五、有人触电,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急救;电气着火,立即将有关电源切

断,并使用干粉灭火器或干砂灭火。

六、安装高压油开关、自动空气开关等有返回弹簧的开关设备时应将开关

置于断开位置。

七、多台配电箱并列安装,手指不得放在两盘的结合处,不得摸连拉接螺孔。

八、用摇表测定绝缘电阻,应防止有人触及正在测电的线路或设备。测定容

性或感性设备、材料后,必须放电。雷电时禁止测定线路绝缘。

九、电流互感器禁止开路,电压互感器禁止短路或升压方式运行。

十、电气材料或设备需放电时,应穿戴绝缘防护用品,用绝缘棒安全放电。

十一、现场配电高压设备,不论带电与否,单人值班不准超越遮栏和从事修

理工作。

十一、人工立杆,所用叉木应坚固完好,操作时,互相配合,用力均衡。机

械立杆,两侧应设溜绳。立杆时坑内不得有人,基坑夯实后,方准拆去 叉木或拖拉绳。

十二、登杆前,杆根应夯实牢固。旧木杆杆根单侧腐朽深度超过杆根直径1/8 以上时,应经加固后,方能登杆。

十三、登杆操作脚扣应与杆径相适应。使用脚踏板,钩子应向上。安全带应

拴于安全可靠处,扣环扣牢,不准拴于瓷瓶或横担上。工具、材料应用绳索传递,禁止上下抛扔。

十四、杆上紧线应侧向操作,并将夹螺栓拧紧。紧有角度的导线,应在外侧

作业。调整拉线时,杆上不得有人。

十五、紧线用的钢丝或钢丝绳,应能承受全部拉力,与导线的连接,必须牢

固。紧线时导线下方不得有人。单方向紧线时,反方向设置临时拉线。

十六、架线时在线路的每2~3km处,应接地一次,送电前必须拆除,如遇

雷雨,停止工作。

十七、电缆盘上的电缆端头,应绑扎牢固。放线架、千斤顶应设置平稳,线

盘应缓慢转动,防止脱杆或倾倒。电缆敷设至拐弯处,应站在外侧操作。木盘上钉子应拔掉或打弯。

十八、变配电室内、外高压部分及线路,停电工作时:

(一)切断所有电源,操作手柄应上锁或挂标示牌。

(二)操作时应戴绝缘手套,按电压等级使用验电器,在设备两侧

各相或线路各相分别验电。

(三)装设接地线,应由两人进行,先接接地端,后接导体端,拆

除时顺序相反。拆、接时均应穿戴绝缘防护用品。

(四)地线应使用截面不小于25mm2 的多股软裸铜线和专用线夹。

严禁用缠绕的方法,进行接地和短路。

(五)设备或线路检修完毕,应全面检查无误后方可拆除临时短路

接地线。

十九、用绝缘棒或传动机械拉、合高压开关,应戴绝缘手套。雨天室外操作

时,除穿戴绝缘防护用品以外,绝缘棒应有防雨罩,并有人监护。严禁带负荷拉、合开关。

二十、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或接零。同一设备可做接地和接零。

同一供电网不允许有的接地有的接零。

二十、电气设备所用保险丝(片)的额定电流应与其负荷容量相适应。禁止

用其他金属线代替保险丝(片)。

二十一、施工现场夜间临时照明电线及灯具,高度应不低于2.5m。易燃、易

爆场所,应用防爆灯具。

二十二、照明开关、灯口及插座等,应正确接入相线及零线。

二十三、电缆严禁拖地和泡水,发现有破损或老化严重应及时更换。电缆横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篇9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http://news.dichan.sina.com.cn钱江晚报2011/9/21 14:51:00新浪地产官方微博 提要: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专家、杭州金汤建筑防水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胡骏分析说,房子的外立面出现渗漏水问题,一般是由于水泥砂浆此类刚性材料的热胀冷缩,及外部温度的冷热不均导致裂缝;某些新型的墙砖,例如水泥砖不如当年的粘土砖防水性更强。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专家、杭州金汤建筑防水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胡骏分析说,房子的外立面出现渗漏水问题,一般是由于水泥砂浆此类刚性材料的热胀冷缩,及外部温度的冷热不均导致裂缝;某些新型的墙砖,例如水泥砖不如当年的粘土砖防水性更强。

值得一提的是,胡骏告诉记者,当下渗漏水问题上最受争议的环保材料,理论上对防水是有利的。“使用环保材料就必须在保温材料外涂抹抗裂砂浆,哪怕是普通的抗裂砂浆也会有一定的防水作用。”他表示,“现在之所以很多人怀疑环保材料是渗漏水的罪魁祸首,主要是由于施工质量不能达到技术要求。是否由具有专业技术的工人来施工很重要。”

具有防水功能的砂浆中,其有效成分是一种聚合物,劣质的材料大约只要800元/吨,而达到标准的则需要2000元/吨。材料、技工等问题,让环保材料为渗漏水问题做了“冤大头”。而国家相关部门也开始重视这个问题。2011年1月28日,《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正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据悉,该规程将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该规程对外立面的防水设计和材料应用都有了较为细致的规定。“原先,虽然国家有规定外立面要防水,却没有相关外立面防水的行业标准,所以不做防水的开发商比比皆是,今后渗漏水一定程度上将得到改善。”业内人士表示。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 篇10

本刊讯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文件 (建标协字【2013】119号) 要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与成都市无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组编的《竹结构技术规程》、《竹骨架组合墙体技术规程》和与浙江合大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组编的《民用建筑屋面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规程》日前正式启动编制工作, 并有望于2014年底前正式颁布实施。

编制工作会议分别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木材及复合材结构委员会秘书长杨学兵教授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技术标准部副主任贺鸣主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梁小青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这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焦占拴与有关专家及标准编制单位人员参加了标准编制启动工作会议。

梁小青副主任在标准编制启动工作会议上要求标准编制工作要以科学性、权威性和适用性等为编制原则, 并以国家康居工程为载体注重实际应用。与会有关专家听取了标准编制单位的汇报, 并对三标准初稿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会议建议并同意将《竹结构技术规程》改名为《竹结构住宅技术规程》, 将《民用建筑屋面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规程》改名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规程》, 并要求编制单位按照标准编制程序以及对标准提出的修改意见完成标准编制工作。

上一篇:军转论坛:自主择业转业干部落户办理程序下一篇:内部培训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