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及药物治疗(精选11篇)
高血压病及药物治疗 篇1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人们在高血压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方面存在着不少误区。
1高血压病药物治疗误区
1.1 人老血压自然高
高血压的发病率确实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但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一样的, 只要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 mm Hg, 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 mm Hg就应诊断高血压。并且, 只要血压达到或超过高血压标准就容易造成心、脑和肾等脏器的损害。虽然老年人患高血压的危险性和患病比例比年轻人高, 但血压不高的老年人还是占老年人群的绝对多数。
1.2 血压降低就行了
许多高血压患者认为, 服药后血压只要比以前低就达到降压效果了。其实不然, 降压是有标准的, 必须在一段时间内, 以适当的速度将血压降低到140/90 mm Hg以下, 有糖尿病和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还需要降低至130/80 mm Hg以下。
1.3 跟着感觉走
有些高血压患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许多人都是体检时才知自己患了高血压, 这类患者往往忽视降压药的服用。也有些患者服了降压药物后, 头昏头痛等症状明显缓解, 从此疏于服药, 只有当症状反复时, 才又想起吃药。这种只顾跟着感觉走, 有病不服药或间断服药的做法只会增加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
1.4 惧怕副作用
很多患者看过降压药说明书上的副作用后, 非常害怕, 不断地换药甚至擅自停药, 造成血压大起大落。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任何药品都可能有副作用, 这些不良反应只在少数人身上出现, 而且许多是可以预测的, 即使发生了也可以及时处理。只要血压控制良好, 就不必频繁换药;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一般都是安全的。
1.5 担心低血压
有部分患者认为连续服药血压会出现持续的下降, 可能导致低血压。其实, 如果按照医生的要求服药, 血压是不会无限制降低的。理想血压为120/80 mm Hg左右, 再低些也属正常, 而且适度的低血压还会减少血栓的发生。所以, 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
1.6 用好药
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 总是坚持让医生给他们开最“好”的药, 在他们眼里, 贵药就是好药。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有6大类, 它们各有特色, 不能说那个最好, 只有根据不同患者的自身特色选用合适的药物, 才能真正达到在降压的同时保护心、脑和肾功能的作用。
1.7 服药过早
一部分患者认为, 降压药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 趁现在症状不重就不要用药。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而且十分危险的, 血压升高主要是危害多个器官的正常功能, 血压控制得越早, 其远期的预后越好。如果等到脏器功能已经损害再用药, 恐怕就后悔莫及了。
1.8 缺乏耐心
高血压是一种需要终生治疗的疾病, 治疗过程中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的调整, 有时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部分患者一见到血压久久不能控制, 便失去了信心与耐心, 干脆停药。骤然停药会使前段时间的治疗前功尽弃, 不仅浪费了时间和金钱, 还会加速心、脑、肾的损害。
2对应措施
老年高血压是指年龄超过60岁, 其血压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达到或超过高血压诊断标准, 即血压≥140/90 mm Hg。其临床表现有如下特点:①原发性多见, 继发性少见;②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③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④血压波动大, 脉压差较大, 易受季节、气候、情绪影响;⑤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 根据以上特点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
2.1 药物的降压治疗
能有效地减低心脑血管病的致死、致残率, 防止脑中风、冠心病、心衰、肾病, 发展成更严重的高血压。药物治疗主要取决于血压的水平, 有无危险因素, 有无靶器官损害, 并非患者的自觉症状, 且多数需要终身服药。服药血压正常后继续服用维持量, 不会使正常的血压再下降, 而是防止血压回升。
2.2 药物的联合应用
由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定, 尽量少服用厂家的复方降压药物, 避免诱发体位性低血压或加重老年患者的代谢紊乱。有糖尿病、痛风、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者应避免服用大剂量的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 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宜服用无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 合并左心室肥厚者宜用ACEI、长效钙拮抗剂, 合并前列腺增生者宜用α-受体阻滞剂。避免使用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 (如α-受体阻滞剂、大剂量的双氢克尿噻) 和可乐定、甲基多巴。
2.3 血压下降应平缓
除非发生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高血压急症, 一般情况下血压宜经过数天或1~2周内逐渐下降, 1至数月内降至理想血压为好, 不宜过快过大以免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的缺血。
2.4 药物的治疗应配合生活方式的选择:
Ⅰ级老年高血压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 Ⅱ~Ⅲ级老年高血压也应在此基础上加用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善包括:减肥控制体重, 低盐饮食, 戒烟限酒, 适当的体育锻炼。生活方式的改善应是渐进的过程, 急于求成容易打破老人原有相对脆弱的机体平衡, 出现各种戒断症状, 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60.
[2]Matthew R Weir.高血压治疗达标与降压药物选择.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 32 (37) :20.
高血压病及药物治疗 篇2
硝苯地平:通过减少细胞内钙离子含量而松弛血管平滑肌,进而降低血压。用于轻、中、重度高血压以及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哮喘、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或心绞痛患者。其他药物:尼群地平、拉西地平、氨氯地平3 β受体阻断药:广泛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尤适于年轻的高血压病人及治疗劳力型心绞痛 ,但不宜于伴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糖尿病(因能减少胰岛素分泌、干扰糖代谢)。代表药普奈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拉贝洛尔(α、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
普萘洛尔:减少心输出量,抑制肾素释放,在不同水平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中枢部位、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外周神经水平),增加前列环素的合成等。临床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对心输出量偏高或血浆肾素水平偏高的高血压疗效较好。主要不良反应为支气管收缩、心脏过度抑制和反跳现象,支气管哮喘病人禁用,长期用药不能突然停药。
其他药物:阿替洛尔、拉贝洛尔、卡维地洛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对原发性、肾性高血压症有很好疗效 ,能改善糖及脂质代谢、防治心功能不全、逆转心室肥大,常用于伴心室肥大、心衰、糖尿病、高血脂症、老年中、重度高血压。但不宜于肾功能不全 ,肾动脉狭窄、妊娠等高血压患者 ,代表药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苯那普利、福辛普利、雷米普利等。
卡托普利: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及醛固酮分泌,缓激肽的降解减少,降低血压。适用于各种类型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左心室肥厚、心衰、急性心肌梗死等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应有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其他药物: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选择性作用于AT1受体亚型,血管紧张素II的已知作用就是由AT1受体亚型引起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对ACE没有抑制作用,不引起缓激肽或P 物质的潴留,所以不会引起咳嗽。
氯沙坦:与AT1受体选择性结合,对抗血管紧张素Ⅱ的绝大多数药理作用,从而降低血压。可用于各型高血压。降压中成药
牛黄降压丸:传统医学认为,高血压主要由肝脏经络的气血失调、阴阳失衡所致;现代生物科学研究证实,高血压病是一种由多基因缺损而导致的疾病。在不升高血压的前提下增加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冠状血流量,扩张冠状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血能力。
山楂降压胶囊:采用阶梯降压靶向疗法,有效的治疗平肝降火,利湿化瘀。适用于高血压病合并高血脂症之肝火亢盛证,症见头痛眩晕,耳鸣目胀,面赤,脉弦等。其他药物:罗布麻茶、脑力清、复方七芍降压片等。
7、其他经典抗高血压药物 1)中枢性降压药
可乐定:过去认为其降压是通过兴奋延髓背侧孤束核突触后膜的α2受体,抑制交感神经中枢的传出冲动,使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后来研究表明其也
作用于延髓腹外侧区的咪唑啉受体,使交感神经张力下降,从而降压。用于中度高血压,兼有溃疡病的高 血压患者。不良反应有口干、便秘、嗜睡、抑郁等 其他药物:莫索尼定 2)血管平滑肌扩张药
硝普钠:在血管平滑肌内代谢产生一氧化氮,直接松弛小动脉和小静脉平滑肌。用于高血压急症的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或嗜铬细胞瘤发作引起的血压升高。3)神经节阻断药
本类药物有:樟磺咪芬、美卡拉明、六甲溴铵
其对交感神经节和副交感神经节均有阻断作用,对效应器的具体效应则视两类神经对该器官的支配以何者占优势而定。4)α1受体阻断药
本类药物有: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
其主要通过阻断α1受体降低动脉血管阻力,增加静脉容量,增加肾素活性,不易引起反射性心率增加。主要用于中度及重度高血压,常与利尿药和(或)β受体阻断药合用。不良反应主要有首剂现象。5)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滞药
本类药物有:利血平、胍乙啶、倍他尼定、胍那决尔
其主要通过影响儿茶酚胺的贮存及释放产生降压作用。
6)钾通道开放药 本类药物有:
米诺地尔、吡那地尔、尼可地尔
钾通道开放,钾外流增多,细胞膜超极化,膜兴奋性降低,Ca2+内流减少,血管平滑肌舒张,血压下降。7 其他
其他降压药有前列环素合成促进药沙克太宁、肾素抑制药雷米克林、5-HT受体阻断药酮色林、内皮素受体阻断药波生坦等。
8、常见复方降压制剂
1)海捷亚:每片含氯沙坦50mg或10mg/氢氯噻嗪12.5mg或25mg,这两种药物可互相作为补充,后者降低血钾,升高尿酸水平,而前者则防止血钾丢失,降低尿酸水平,起到了防止代谢异常的作用; 2)安博诺:通用名称: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每片含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 3)复方卡托普利片:每片含卡托普利10mg/氢氯噻嗪6mg;
4)百普乐:通用名称:培哚普利引哒帕胺片。每片含培哚普利2mg或4mg /引哒帕胺0.625mg或1.25mg; 5)诺释:通用名称:比索洛尔氢氯噻嗪片。每片含比索洛尔2.5mg/氢氯噻嗪6.25 mg;
6)复代文、复欣:通 用 名称: 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每片含缬沙坦80 mg/氢氯噻嗪12.5 mg;
7)北京降压0号:每片含氢氯噻嗪12.5mg、氨苯蝶啶12.5mg、硫酸双肼屈嗪12.5mg,以及利血平0.1mg; 8)复方降压片:每片含利血平0.032mg,氢氯噻嗪3.lmg,维生素B6l.0mg,泛酸钙1.0mg,三硅酸镁30mg,氯化钾30mg,维生素B61.0mg,双肼屈嗪4.2mg,异丙嗪2.lmg;
9)复方盐酸阿米洛利片:每片含盐酸阿米洛利2.5mg/氢氯噻嗪25mg; 10)珍菊降压片:每片含可乐定0.03mg、氢氯噻嗪5mg、芦丁20mg;
11)倍博特:通 用 名称: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每片含缬沙坦80mg, 氨氯地平5mg;
二、抗高血压的用药原则 1.单一用药原则
1)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降低收缩压的作用优于舒张压,适用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者或有心衰表现的患者,应用中要注意避免血钾过低,高尿酸血症或痛风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
2)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高血压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快速心律失常、青光眼和怀孕的患者,哮喘或周围血管病甚用该类药物。同时该类药物还会影响糖脂代谢,可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
3)ACEI 类药物更适于有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左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的患者,同时,ACEI、ARB有利于防止肾病进展,但不可用于孕妇。
4)长效CCB(如“拜新同”)有较好的防止脑卒中、血管性痴呆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糖脂及电解质代谢无影响。5)α受体阻滞剂适于有前列腺增生或脂质代谢紊乱的老年患者。
2.当高血压不严重时,可以用一种药物小剂量开始治疗,这样不仅可以了解病人对某种药物的疗效和耐受性的反应,又可以将不良反应降到最低。如小剂量疗效不佳,则可加大剂量或换药(对于老年患者尤其要缓慢降压),如果血压还是无法控制,就要考虑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了。
3.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上述的单一药物治疗依旧无法控制血压,而药物剂量增加常伴随不良反应加重(如ACEI引起的咳嗽),患者往往难以忍受,这时依据不同类别降压药的降压机制上的协同作用,可以使得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或较小增加不良反应,我们一般选择小剂量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以使得血压达标。目前联合用药已是控制血压的主流观念和方法了,所以您不必过于担心是不是多种药物会产生更多的不良反应。4.孕妇不宜使用的降压药
一般孕妇不宜使用的降压药一是ACEI类和ARB类降压药(如卡托普利和缬沙坦等),因其可能引起胎儿生长迟缓、羊水过少、新生儿肾衰、胎儿畸形等情况;二是利尿剂,因其可进一步减少血容量,使胎儿缺氧加重。
三、抗高血压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可乐定:其副作用主要是,钠水排出不畅,嗜睡,头痛,便秘,也可能有心悸、出汗、血压突然升高等现象,通常呈一过性,停药即会消失。
利血平(蛇根碱):引起胃酸分泌增加而致溃疡加重或出血、穿孔。长期服用可出现疲倦、乏力、嗜睡、抑郁甚至精神错乱绝经期妇女服药后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男性患者服用可引起阳痿。
哌唑嗪:第一次服药是容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主要不良反应是眩晕、疲乏和感觉虚弱。与利尿剂合用疗效更好。
心痛定(硝苯吡啶):主要副作用表现为头晕、面色潮红、恶心、呕吐等“醉酒样反应”;有人可有心悸、舌根麻木、口干、发汗、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开搏通(卡托普利):副作用表现为引起皮疹、发热现象,还可能导致患者咳嗽。
倍他乐克(美多心安):服药期间可出现胃部不适、眩晕、头痛、疲倦、失眠、恶梦、心动过缓、心功能不全、房室传导阻滞等不良反应。
心得安:是降血压的常用药物。长期服用心得安后骤然停药时,可诱发心绞痛,故长期服药必须逐渐减量后缓慢停药。
双氢氯噻嗪(双克):长期服用该药可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紫癜、血糖升高、血氨增高、血尿酸增高及血钾过低,并能增加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因此,伴有糖尿病、痛风、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肝功能不良的患者及孕妇应慎用。
四、抗高血压药联合应用会出现的问题
(l)α受体阻滞药、钙拮抗剂、ACEI 之间合用,多数可使降压作用加强,但同时毒副作用也增加,应注意合理使用和调整药物剂量。
(2)非洛地平与美洛托尔合用,可能使后者血药浓度增加35 %,疗效和毒性均有所增加。(3)普萘洛尔与硝苯地平合用,降压效果加强,但要警惕血压过低和心力衰竭。
(4)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地尔硫草)与β受体阻滞药(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联用,可发生累加的协同的治疗和毒性作用。
(5)美托洛尔、阿替洛尔与维拉帕米合用,可致心衰及传导异常。(6)维托帕米与其他降压药合用有协同作用,但要调整前者剂量。
(7)卡托普利与维拉帕米、阿替洛尔合用,前者可降低后者的药理作用。(8)中枢性降压药(甲基多巴、可乐定)与其他降压药合用有协同作用。
(9)利尿药作为基础降血压药与各类降压药配合使用,将起到降低降压药的剂量和增强降压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10)α受体阻滞药与唾嗓类合用时,可使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醋、胆固醇升高。(11)高血压合并痛风者,不宜使用利尿剂。
(12)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者,不宜选用唾嗓类、腮乙淀。(13)唾嗓类与银杏制剂合用时,可使血压升高,但机制不明。(14)保钾利尿药(螺内醋、氨苯蝶淀)、ACEI 合用时,多导致钾浓度升高,引发高血钾症,引起起严重的心律不齐,甚至停搏。
(15)利尿降压药因哒帕胺、氢氯唾嗓与ACEI 联用,较单独使用更易导致肾损害。
五、药物治疗流程
降压治疗的误区
误区一 “高血压是需要终身药物治疗的疾病,一旦服药就不能停止”
目前认为,高血压是一种不断进展的疾病,进展的延缓与生活方式干预及合理治疗有关,严格控制体重、适度限盐可使轻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因此,初发和Ⅰ级高血压患者,如生活方式干预较好,可以季节性(多在夏季)减药或停药。
误区二 “年轻高血压患者采用单药治疗即可,不必联合用药”
应当对年轻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假如患者除血压增高外还伴有糖尿病或冠心病,即使血压处于Ⅰ级水平,仍应联合2或3种药物治疗。年轻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不是依据年龄,也不是依据是否为“初发高血压”,而是依据患者总的心血管危险。
误区三 “长效及高谷/峰比值(> 60%)的药物每日1次即可,单药可控制血压全程,不必联合用药”
能够控制全天血压的长效抗高血压药物种类很多,不同药物的谷/峰(T/P)比值有很大差别。FDA确定T/P > 50%均为长效药物,可每天1次使用。但T/P>50%、60%、70%或80%的药物疗效有明显差异,同时这些药物对于“非杓型”血压(夜间血压负荷高)或凌晨高血压患者的全天血压控制能力有限。因此,有些患者使用一种长效药物仍不能全天控制血压,需联合用药,特别是心血管疾病高危高血压患者和夜间血压负荷高者,常需联合使用2种或3种长效降压药物。
误区四 “老年高血压患者属高危患者,目标血压应更低,常推荐联合治疗”
老年患者有不同的血压和疾病状况,不同年龄的老年患者对血压需求也有所不同。对于伴有颅内和颅外血管狭窄的患者,即使是老年人,血压也不能控制得太低。对于这些患者,采用单药治疗也有可能将血压控制到患者能够耐受的水平。
误区五 “高危高血压患者(糖尿病、肾病、冠心病、脑卒中患者)目标血压应 <130/80 mmHg,常需3种或4种药物联合治疗以使血压达标”
合理的联合治疗要比增加药物数量更为重要,以下几点需要注意:①受组织灌注的影响,某些高危高血压患者血压不一定要降至130/80 mmHg以下;②要根据患者的疾病需要,糖尿病或肾病高血压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钙离子拮抗剂(CCB)较好,高血压伴脑卒中患者使用 ACEI+利尿剂较好,冠心病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CCB较好,且必要时应联合ACEI,不合理的联合治疗措施不利于疾病康复;③从降压幅度的角度考虑,一般采用常规剂量联合降压,从器官保护、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角度考虑,可以增大剂量(如采用双倍剂量ACEI或ARB降低蛋白尿)。
误区六 “联合治疗中不同药物自由联合优于固定复方联合
不同组方自由联合常使用常规剂量,在没有合理联合用药方案时,这种联合不一定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如CCB+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复方降压片+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这些联合方案的降压疗效与器官保护效果之间存在差距。
新型固定复方的处方组合及剂量搭配合理,较少引起不良反应并有疗效叠加优势,其降压作用并不弱于不同组方自由联合。
误区七 “国产固定复方制剂是老药,由于循证依据少,是过时的药物” 国产固定复方制剂[复方降压片、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降压0号)、珍菊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是多种(4~6种)药物的复方,每种药物剂量都极小,且都掺有小剂量中枢神经抑制药物。由于目前中枢神经抑制药物在抗高血压治疗中使用很少,长期使用其不良反应令人担心。
目前,我国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已证实,同样服用1片药物,固定复方降压0号的疗效优于单药CCB常规剂量,10周的短期观察表明其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CCB一致,在长达3年的长期观察中不良反应(低血钾和新发糖尿病)发生率低于利尿剂(吲达帕胺2.5 mg)。
鉴于国产固定复方制剂在低收入人群和基层的广泛应用,这些药物仍是我国基层高血压治疗的重要选择。在合理使用中,应了解这些复方制剂中发挥主要降压作用和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成分。例如降压0号由利血平0.1 mg+利尿剂氢氯噻嗪、氨苯蝶啶各12.5 mg+硫酸双肼屈嗪12.5 mg 4种成分组成。利血平有引起心动过缓、抑郁、消化道出血的副作用,利尿剂有低血钾、胰岛素抵抗和增加痛风的副作用,硫酸双肼屈嗪有增加左室肥厚的风险,患者有心动过缓、抑郁症、痛风、糖尿病等疾病时,不建议使用降压0号,而其他高血压患者使用此药是安全的。鉴于此药的副作用,在联合治疗中不建议联合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但可以联合CCB、ACEI或ARB。联合治疗方案的选择策略
目前,高血压治疗的主趋势仍是联合治疗。当选择联合治疗方案时,应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当高血压伴复杂疾病时,建议采用处方自由联合方案,有利于药物的及时调整,而稳定病变可采用固定复方制剂。
固定复方制剂
1.疗效评价:固定复方制剂可使收缩压/舒张压平均降低(15~25)/(10~15)mmHg。2.适用人群:血压单药控制不理想的高血压患者,高危高血压患者。3.相对慎用人群:低血压波动的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
4.传统国产固定复方制剂应用评价:降压疗效明确,价格便宜,适用于基层患者,但降低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循证医学证据较少,也缺乏对不良反应的评价。
5.新型固定复方制剂应用评价:降低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循证医学证据明确,应用较为安全有效,可根据个体情况考虑综合应用。
6.优点:方便服用,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长期治疗。7.缺点:由于不可分掰,不能根据血压情况和病情调节剂量。处方自由联合
常用于高危(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和肾病)高血压患者,这些患者由于伴发的疾病需经常更改治疗方案,同时由于危险度较高常需增加某种药的剂量,不适宜使用固定复方制剂。
1.疗效评价:药物常规剂量的联合治疗可使收缩压/舒张压降低(20~25)/(10~15)mmHg。2.适用人群:血压单药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极高危高血压患者。
3.临床应用评价:合理的联合方案会提高降压疗效,抵消不良反应;降压方案调整简便;循证医学证据较多。4.缺点:价格较贵,当疾病较复杂时要求有一定临床调药技能才能获得较好的联用效果,患者依从性稍差。5.优点:降低血压疗效更明显,更少发生不良反应,疾病变化时可以及时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用药方案。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十大适应症
1.老年人/ ISH-----------利尿剂(噻嗪类)、CCB(二氢吡啶类)
2.妊娠/周围血管病-----------BB、CCB(二氢吡啶类)
3.室上速/甲亢-----------BB、CCB(非二氢吡啶类)
4.颈动脉硬化------------BB、CCB
5.左心功能不全--------ACEI
左室肥厚--------ARB
CHF------利尿剂、ACEI、BB、ARB
6.冠心病:
A.冠心病高危因素-------利尿剂(噻嗪类)、BB、CCB、ACEI
B.稳定性心绞痛--------BB、CCB
C.ACS---------BB、ACEI
D.心梗后---------BB、ACEI、利尿剂(醛固酮拮抗剂)
7.脑卒中--------利尿剂(噻嗪类)、ACEI
8.慢性肾病:
A.非糖尿病性肾病、T1DM肾病--------ACEI
B.糖尿病性微量蛋白尿、T2DM肾病----------ARB
C.蛋白尿------ACEI/ARB
D.肾功衰------ACEI、利尿剂(袢)
9.糖尿病--------利尿剂(噻嗪类)、BB、CCB、ACEI、ARB
高血压病及药物治疗 篇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高血压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多人。高血压发展到后期,会引起严重并发症,患者往往死于脑血管病、冠心病或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肾脏病等疾病。因此,对高血压病进行有效治疗,将患者血压控制在较理想水平,是至关重要的。鉴于此,本刊特约请罗发瑞同志撰写了《杂谈高血压病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一文,分期刊登。
1、要确诊高血压病才能服用降压药。有些人仅凭一次测得血压增高,就开始服降血压药物。这种做法是非常片面的。因为确诊高血压病,需要在三次不同时间测得血压都高才能定论,而不是凭着一时的激动或临诊时见到医生的白衣效应所测得的血压增高就认为是高血压病。
2、降压药物怎样选择才更适合。目前国际上公认推荐的第一线药分为六类:①利尿降压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离子拮抗剂(CCB)。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⑤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⑥α1-受体阻滞剂。上述药物中包括几十种产品,还有短效的和长效的,控释或缓释(一天服一次)的。价格有便宜的也有昂贵的,以及有对血糖和血脂代谢不利的,有对靶器官保护性较差的,有对靶器官保护性更好的,等等。所以选择时一定要配合医师诊察和监测血压,提出适合自己治疗和经济承受能力许可的方案。对老年人而言,一般应尽可能选用一天服一次的长效制剂(ACEI或ARB或钙拮抗剂)。有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的病人应尽可能不服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降压药(必要时小剂量当属例外)。心跳过慢的或心脏传导系统障碍的以及有气喘病者,也不宜服用β-受体阻滞剂。对有心脏重塑物的,用ACEI或钙拮抗剂更好。Α1-受体阻滞剂最易产生直立性低血压,老年人也不宜用。同时,还要注意所选药物是否有某些特殊的副作用。
3、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原则。不管选用哪种药物,原则上都要从小剂量开始,服用一段时间(7~10天)后,如血压不能降到预期的理想水平,则应逐渐增加剂量,直至该药常用的最大用量。这时血压若仍不能得到理想下降,则可以考虑换药或加用另一类药联合应用。理论上当然是用最小剂量、单一品种的药物达到最佳的控制血压而又无何副作用。但现实是多数中重度高血压病人均需采用两种以上的降血压药,才能奏效。
4、降低血压不能急于求成。有些人一发现血压增高就希望使它立即降到正常,用药剂量太大太猛,这是不正确的,很易产生意外。降血压要循序渐进,先把血压降到较安全水平,尤其是老年人可先降到140~150/85~90mmHg左右,以后再慢慢调整,以免产生体位性低血压以及不适应降压过程反而感到头晕不适,或发生心脑供血不足等并发症。
5、降血压药物不可随意停服和更换。高血压病目前尚无法根治,用药的目的主要是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防止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事件,故需终生服药。有的高血压患者服药后测到血压正常就停药,升高了又再服药。这样血压高高低低,波动反复无常,对机体健康反而更加不利。所以,用药后血压稳定到理想水平,又无特殊不良反应或不能耐受的副作用,不宜轻易停药或更换药物。在未肯定现用药无效或不合适前,切忌轻易换另一种药。
6、服降压药必须以血压监测数据来参考确定,不能凭感觉行事。有的病人血压很高甚至收缩压达到180~200mmHg,但时间一长就逐渐适应了,无不适感觉,只是在体检时才发现有高血压病。此种病人由于自身无感觉,其危险性可能更大,更易招致重要生命器官的损伤而引起中风或心衰等。此外,有些病人血压已降到正常范围甚或偏低,使脑供血降低反而头晕头昏。此时病人却自认为是血压高了,不经监测血压就自作主张加大降压药物剂量,这是很不安全的。因此,不论上述哪种情况平日服药都必须了解血压变化,以相配合。
高血压病的危害及合理药物治疗 篇4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病因尚未明确而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和不伴有多种危险因素的的综合症, 常影响心、脑、肾、血管、眼底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和损害, 引起相关疾病的发生, 最终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 同时亦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迄今仍是心血管死亡主要原因之一[1]。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近20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几乎增加了一倍,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 至2020年, 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 其中心血管病将占首位[2,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 全民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处于较低水平。如不加以有效干预, 预计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高血压的发病率、病死率仍将继续增高, 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
2 高血压的治疗
2.1 治疗目标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2]。所有患患者群的收缩压、舒张压降至140/90mm Hg以下, 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 降压目标是130/80mm Hg以下。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 收缩压下降10~20mm Hg或舒张压下降5~6mm Hg, 3~5年内脑卒中、心脑血管病病死率与冠心病事件分别减少38%、20%与16%, 心力衰竭减少50%以上, 为此肯定了降压治疗的临床地位[3]。
2.2 治疗原则
高血压早期可采用非药物治疗措施包括:合理膳食、控制体质量、适量运动、保持健康心态等, 适合于各型高血压。对血压持续升高6个月以上, 改善生活行为后血压仍未获得有效控制的高危及极高危的患者;对于高血压2级或以上 (160/100) 的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 或者已经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患者;可以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联合治疗。药物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 降压速度不宜过快, 应逐步降压, 多观察药物反应。
2.3 高血压药物的评价
凡是能降低血压而用于高血压治疗的药物都称为抗高血压药。WHO国际高血压学会的高血压治疗指南现收有六类, 我国现选用前五类作为一线药物, 即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等。
2.3.1 利尿药
噻嗪类利尿药是利尿降血压药中最常用的一类, 自20世纪50年代作为抗高血压药物进入临床至今仍为临床常用。利尿药降压作用缓慢平稳, 作用时间较长, 能拮抗其他降压药物引起的水钠潴留, 增加其降压效果。可以降低脑卒中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特别适用于老年人、合并心力衰竭的高血压病患者。目前国内外应用广泛。作为高血压一线用药, 利尿剂大剂量时可影响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和低钾血症, 单独使用噻嗪类利尿药降压时建议剂量不宜超过25mg。吲哒帕胺作为非噻嗪类利尿药兼有钙拮抗作用, 降压温和, 疗效确切, 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且不影响糖、脂代谢, 故伴有高脂血症, 高血糖患者可用吲哒帕胺代替噻嗪类利尿药。
2.3.2 β-受体阻断剂
β-受体阻断剂, 可减弱心肌收缩力, 减少心输出量, 降低心肌耗氧量, 抑制肾素的分泌, 达到减慢心率和降低血压的目的, 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尤其适用于合并心绞痛者。在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或慢性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 β-受体阻断剂为首选的基本药物之一。常用得有普萘洛尔, 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β-受体阻断剂得不良反应有恶心, 呕吐, 轻度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偶见血小板减少或过敏性皮疹。不适用于有糖耐量异常。禁用于严重左心功能能不全, 窦性心动过缓, 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哮喘患者。
2.3.3 钙通道阻断剂 (CCB)
又称钙拮抗药, 从化学结果上可以分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断剂是一类选者性阻滞钙通道。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 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使平滑肌松弛, 降低周围血管阻力, 致使血压下降。钙拮抗剂降压起效迅速而强力, 降压疗效和降压幅度相对较强, 短期治疗一般能降低血压10%~15%, 与其他类型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能明显增强降压作用。除心力衰竭外钙拮抗剂较少有治疗禁忌证, 对血脂、血糖等代谢无明显影响, 长期控制血压的能力和服药依从性较好。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收缩期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肥胖或是电解质紊乱的高血压, 合并心、脑、肾血管并发症的高血压与妊娠有关的高血压等。不良反应是开始治疗阶段有反射性交感活性增强, 尤其使用短效制剂。引起心率增快、面部潮红、头痛、下肢水肿等。常用的药物有络活喜, 硝苯地平 (心痛定) 、尼莫地平、尼群地平、地尔硫等。
2.3.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机制是能抑制ACE的活性, 使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减少以及缓激肽的降解减少, 扩张血管, 降低血压。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对糖、脂肪等代谢无不良作用, 该类药具有较强的降压作用, 能逆转血管壁, 心脏的不良重塑, 恢复其结构和功能。临床上常作为伴有糖尿病、左心室肥厚、左心功能障碍及急性心肌梗死的高血压患者的首选药物。无痰干咳和血管性水肿是ACE抑制药的常见不良反应。禁用于双侧肾动脉阻塞;活动性肝炎或肝病;高钾血症和严重肾功能损害;妊娠初期。常用的有依那普利 (10~20 mg/d) , 培哚普利 (2~4mg/d) , 贝那普利 (5~10mg/d)
2.3.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分两型, 即AT1和AT2。目前发现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主要是AT1受体阻断剂, 这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降药。主要包括氯沙坦、缬沙坦、依贝沙坦、替米沙坦、依普沙坦和坎地沙坦等。降压作用主要通过阻滞组织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AT1, 更充分有效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水钠潴溜、血管收缩与组织重构作用。降压作用起效缓慢, 作用持续时间能达到24h以上。一般在6~8周时才达最大作用, 低盐饮食或与利尿剂联合使用能明显增强疗效。至今尚无报道使用AT1受体阻断剂引起咳嗽和血管性水肿不良反应。
3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概念
3.1 有效治疗与终生治疗
最近H O T研究结果指出, 抗高血压治疗的目标血压是1 3 8/8 3 mm H g。但是不到1 0%的高血压患者得到良好的控制, 因此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终生有效治疗既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 Hg以下[3]。
3.2 保护靶器官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主要包括心肌肥厚, 肾小球硬化和小动脉从构等。降低血压是保护靶器官的根本治疗。目前比较认可的保护靶器官药物有ACE抑制药和长效钙拮抗药。
3.3 平稳降压
国内外研究表明血压不稳可以导致器官的损伤。在血压水平相同的高血压患者中, 24h内血压自发性波动高的患者, 靶器官损伤严重。在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血压波动的前提下, 药物选择目前比较认可长效药物制剂。
3.4 联合用药降压药的选择
主要取决于药物对患者的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对每个具体患者来说, 能有效控制血压并适宜长期治疗的药物就是合理的选择。在选择过程中, 还应该考虑患者靶器官受损情况和有无糖尿病、血脂、尿酸等代谢异常, 以及降压药与其它使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 最合理的药物联合方案如下: (1) 利尿剂和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ARB) ; (2) 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 (3) b受体阻滞剂和双氢吡啶钙拮抗剂; (4) b受体阻滞剂和a1受体阻滞剂; (5) 钙拮抗剂和ACEI或ARB[4]。
综述所诉, 认识高血压危害, 合理使用药物治疗是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在积极治疗高血压患者的同时大力进行高血压危害及药物合理应用的宣教, 努力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降低全人群的血压水平, 降低心血管病的威胁, 遏制心血管病的上升趋势。所以笔者认为要和高血压患者之间保持良好沟通, 让患者亲身参与制订高血压治疗计划, 鼓励患者在家中自测血压, 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并保证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51-264.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525-1544.
[3]中同高血压防治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 2004, 12 (6) :483.
浅谈高血压非药物治疗 篇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628-02
目前我國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可导致脑卒中,心衰及慢性肾脏等主要并发症。非药物治疗包括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达到减少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非药物治疗是药物治疗的基础,所有需要药物的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非药物治疗。
常见高血压的病因有:①遗传因素。②环境因素,流行病学和临床观察均显示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生和血压水平呈正相关。人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或长期环境噪声、视觉刺激下也可引起高血压,超重和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服用避孕药、饮酒吸烟、生活不规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均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主要措施有:限制食盐、控制体重、加强体育锻炼、精神、心理疗法、戒烟限酒、生活规律、按时作息等
1、控制总热量,控制热能须控制主食及脂肪摄入量,尽量少用或不用糖果点心、甜饮料、油炸食品等高热能食品。
2、限制脂肪量,尤其是动物性脂肪应严格限制,植物性脂肪含多不饱和脂肪酸高,有降低血胆固醇,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时还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少吃肥肉及各种动物性油脂,控制动物脑子、鱼子等高胆固醇食物。食用油尽量选用豆油、花生油、葵花子油等植物油。
3减少食盐的摄入,因食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病率呈正比,所以应根据病情采用相应的限盐饮食。限盐饮食是在烹调过程中少放盐甚至不放盐的饮食,按其严格程度不同分口轻、低盐、无盐、低钠四种。A口轻:每日饮食中食盐量5~6g(1g盐可折合5ml酱油),炒菜时少放盐活酱油,有咸味即可。B低盐:每日饮食中食盐用量2~3g,不吃用盐腌制的食品。C无盐:烹调时不放盐,可加少许味精。D低钠:不仅烹调时不能放盐,含钠高的食物如挂面、花卷、蔬菜(茴香、芹菜)也要限制。
4、尽量多食含硫氨基酸成分高的蛋白质,如鱼类蛋白、大豆蛋白等。⑤选择含钾高的食物,以补充钾的摄入量。钾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又可使钠的排出量增加,能起到降压的作用。有助于降压的食物:⑴含钾高而含钠低的食物:豆类、玉米、马铃薯、芋头、竹笋、香菇、花生、核桃、杏仁、香蕉等。⑵含镁高而含钠低的食物:各种干豆、鲜豆、豆芽、香菇、菠菜、桂圆等。⑶含钙高的食物;奶和奶制品。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尤其是深色蔬菜。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海产鱼类等。
5轻度高血压患者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仍可胜任日常工作,并可参加一些体力运动,如快走,跑步,骑自行车,游泳等。对中、重度高血压者须避免竞争性体育活动。中度高血压,如无心脏、脑、肾脏并发症,仍可以胜任一般工作,也就是不超过中等程度的体力活动,但应注意劳逸结合。对于重度高血压,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也有损害的患者,这些患者工作能力与体力活动均受到较大限制。为了不增加这些重要器宫的负担,则不宜做大强度的体力活动。高血压患者切记不可用力过猛,要量力而行。用力过猛,会使血压突然升高,进而给身体带来严重损害。如高血压患者做俯卧撑运动,或低头弯腰搬重物等,因为过度用力,血压急剧升高,而且已经硬化的脑动脉承受不了血压的冲击,可能出现脑血管破裂出血,即颅内出血。另一方面,过度用力还会使心跳加快,心脏供血供氧量相对不足,而出现心肌缺血,发生心绞痛。最后强调的是体育活动贵在坚持,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只有长期坚持锻炼才能达到降压目的。
高血压病及药物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高血压疾病的患者108例, 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方法分为A、B、C组, 各36例。A组患者中男22例、女14例, 年龄39~81 (57.16±6.24) 岁;B组患者中男23例、女13例, 年龄40~81 (57.24±6.15) 岁;C组患者中男24例、女12例, 年龄38~80 (56.87±6.09) 岁。经统计学检验, 3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和年龄结构无明显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进行饮食控制, 均进食低脂、低盐、低蛋白的饮食, 并且停用任何对血压水平有影响的药物。在此基础上, A组患者使用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 10mg/d;B组患者使用替米沙坦片治疗, 40mg/d;C组患者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 30mg/d。
1.3 观察指标
观察3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不良反应情况, 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为0.05, 可信区间95%, 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对比
经统计学分析可知, 三组患者治疗8w后血压均对比治疗前显著下降, 且B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A、C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2.2 三组患者治疗后临床不良反应情况
A组出现关节痛1例, 头晕2例, 皮疹1例;B组出现轻微腹泻1例, 轻度恶心1例, 头晕1例, 18例患者使用后血糖有所下降;C组出现轻度恶心2例, 轻微腹泻1例, 头晕1例, 10例患者使用后血糖上升, 由于血糖上升无法耐受治疗5例, 三组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不显著 (P>0.05) , 但B组症状最为轻微。
注: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样本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高血压是老年常见多发病, 我国的发病率与患病率均较高, 且近年来仍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且开始逐渐的年轻化, 这已引起临床医师与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该病随着病程的增加, 对主要器官的损害越为严重,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 甚至威胁患者生命。该病的临床病因较为复杂, 在临床上多进行药物治疗, 且具有多种抗压药物, 各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各有优劣, 在临床治疗时需要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谨慎选择[2]。
替米沙坦属于非肽类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可以与血管紧张素的受体进行选择性结合以阻断其作用, 进而产生降压效果, 而对RAA系统并无影响, 副作用较低, 且该药服用方便, 体内半衰期较长、吸收较好, 药物利用度高, 临床降压效果显著[3]。
由本文研究结果可知, 三组患者治疗8w后血压均对比治疗前显著下降, B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A、C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三组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不显著 (P>0.05) , 但B组症状最为轻微。由此可见, 3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相近, 以新药替米沙坦片疗效更为显著, 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少, 症状较轻, 患者多能耐受, 还能一定程度辅助降血糖, 安全性更高, 值得临床合理推广使用。
摘要: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高血压患者108例, 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方法分为A、B、C组各36例, A组使用10mg/d的贝那普利片治疗;B组使用40mg/d的替米沙坦片治疗;C组使用30mg/d的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 观察比较三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8w后血压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 B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A、C组 (P<0.05) , A组出现关节痛1例, 头晕2例, 皮疹1例;B组出现轻微腹泻1例, 轻度恶心1例, 头晕1例, 18例患者使用后血糖有所下降;C组出现轻度恶心2例, 轻微腹泻1例, 头晕1例, 10例患者使用后血糖上升, 由于血糖上升无法耐受治疗5例;三组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不显著 (P>0.05) , 但B组症状最为轻微。3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相近, 以新药替米沙坦片疗效更为显著, 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少, 症状较轻, 患者多能耐受, 还能一定程度辅助降血糖, 安全性更高, 值得临床合理推广使用。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高血压病,疗效,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季小波.硝苯地平和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肾脏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 2012, 52 (37) :80-81.
[2]谭碧峰, 李庆辉, 俞群军, 等.替米沙坦与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内皮脂肪酶和脂联素水平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 (7) :1267-1269.
高血压病及药物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6 月—2014 年6 月我院诊治的150 例高血压患者, 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2], 收缩压≥140 mm Hg和 (或) 舒张压≥90 mm Hg, 意识清楚, 沟通良好, 自愿参加本课题研究;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患者, 伴有严重并发症如脑出血等, 除干预疾病外患有其他需康复的慢性疾病;精神病史。其中男80 例, 女70 例;年龄35 岁~86 岁之间, 平均年龄 (64.43±13.09) 岁;病程1 年~23 年, 平均 (10.34±4.12) 年。主要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β- 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利尿剂等。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150 例高血压患者的相关资料, 参考高血压服药情况判断依从性[3], 比较依从性好组与依从性差组2 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疾病知识掌握程度、降压药物不良反应、心理状态等指标的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50 例高血压患者中应用降压药物依从性好100 例占66.67%, 依从性差50 例占33.33%;依从性差组患者年龄超过70 岁76.00%、缺乏高血压知识38.00%、存在药物不良反应40.00%、合并不良心理状态36.00%, 明显高于依从性好组的53.00%, 15.00%, 17.00%, 16.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为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因素。见表1。
3讨论
我国是高血压的高发国, 高血压是一种致残率高的慢性病, 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 并消耗大量卫生资源,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应用于临床治疗高血压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但高血压知晓率、控制率、治疗率仍较低, 主要是患者依从性差引起[4]。本文高血压患者中应用降压药物依从性好100 例占66.67%, 依从性差50 例占33.33%, 进一步观察发现影响依从性差的影响因素, 包括:①缺乏高血压疾病知识:依从性差组患者缺乏高血压知识为38.00%, 明显高于依从性好组的15.00% (P<0.05) 。患者对何谓高血压, 影响血压的因素及高血压的危害了解甚少, 患者患高血压后可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微感觉, 症状不典型, 以自我判断而中断用药或减少剂量[5]。②老年患者:依从性差组患者年龄超过70 岁为76.00%, 明显高于依从性好组的53.00% (P<0.05) , 老年人常患有多种疾病, 如脑动脉供血不足、脑萎缩等, 均可导致记忆力和认知力减退, 测试发现, 老年患者认知力与中青年相比存在明显减退, 用药时间、方法记忆不清可导致漏服或用药剂量不准[6]。③担心药物副反应:传统观念认为“是药三分毒”, 部分患者担心长期服药其副作用会引起身体其他系统的疾病, 当病情得到控制、症状缓解后便忽略用药, 自己感觉不服药也无明显的自觉症状, 故而未能较好地执行医嘱, 导致服药依从性下降[7]。依从性差组患者存在药物不良反应40.00%, 明显高于依从性好组的17.00% (P<0.05) 。④依从性差组患者合并不良心理状态36.00%, 明显高于依从性好组的16.00% (P<0.05) 。高血压患者需长期用药, 经济及心理负担较重, 易产生抑郁、焦躁等不良情绪, 部分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未明显改善, 进而丧失治疗信心, 不能坚持长期服药[8]。
患者依从性是药物治疗有效的基础, 不依从的危害性严重, 轻者贻误病情, 导致预防和治疗失败, 重者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应对高血压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系统、全面评价, 针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实施相应的方法:①健康教育:采用宣传手册、健康讲座、多媒体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 让患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掌握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仔细讲解用药原则及对治疗的重要性, 讲明坚持用药与疾病控制的关系, 让患者认识到服药的长期性和重要性, 是使血压控制在目标水平, 延缓靶器官损害的一个重要环节, 让他们认识到正确合理用药不但取决于医生, 更重要的是患者配合[9]。同时建立家庭监督机制, 对其进行高血压医学常识、卫生保健、降压药物知识及正确测量血压等基本技术操作指导, 取得家属的积极有效配合, 做好患者药物服用的监督管理, 提高遵医率, 达到治疗目的[10]。②根据病情采用适合老年患者服用的剂型, 尽量使用长效药、控释剂、缓释剂。减少用药种类及药物更换次数, 对服用的药物可用字体较大的标签标明用药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放在老人易看到的位置, 也可将服药与生活中某些必做的事情相联系, 避免遗忘。③合理用药:依据病因、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详细询问病史、用药情况, 避免用药重复。用药方法交代到位, 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 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药物种类、剂型等, 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药物的名称、剂量、剂型、注意事项及毒副作用等, 教会处理毒副作用的应急方法。④需对患者进行疏导, 耐心倾听与讲解相关问题, 同时列举治疗效果显著病例, 使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与遵医性。
参考文献
[1]胡大一.高血压病防控重在行动[J].中华高血压病杂志, 2012, 20 (1) :1-2.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 39 (7) :579-615.
[3]许卫华, 王奇, 梁伟雄.Morisky问卷测量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7, 15 (5) :424-426.
[4]张梅.口服药频率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5, 31 (3) :65-66.
[5]杨春娜.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 18 (2) :138-139.
[6]张曼英.长效抗高血压药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研究[J].当代临床医刊, 2015, 32 (2) :1320-1322.
[7]李杰萍, 曹余恒, 宋至诚.烟台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质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 (9) :146-147.
[8]高金全, 李俊峰, 刘瑶, 等.定时服药提醒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 12 (6) :807-808.
[9]吴亚雪.影响社区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 2015, 19 (9) :1177-1178.
高血压病及药物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门诊治疗的32例高血压患者, 男女比例为17:15;年龄在44-8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57±6.15) 岁。所有患者均已排除其他严重性合并症或精神类疾病, 且均愿意接受本次问卷调查。
1.2 方法
⑴以问卷调查作为主要形式, 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姓名、教育程度、医药费的支付形式、职业类型、服药次数与种类、药物治疗具体情况等。由门诊专业医师承担调查员的任务, 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调查, 并以水银柱血压计予以测量血压, 将两次测量的血压均值视作患者实际血压值。
⑵以Morisky依从性量表对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 量表包括四方面内容, 分别是 (1) 你是否会忘记吃药; (2) 你是否会不注意吃药; (3) 当你觉得自身症状改善之后, 是否停止吃药; (4) 当你觉得自身症状更加严重时, 是否会停止吃药。针对上述问题, 要求患者以“是”或“否”进行回答。其中, “否”代表依从性十分良好, “是”则代表依从性有待加强。四个问题中, 若有一个或以上问题的答案为“是”, 则说明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 通过 (±s) 代表一般资料, 通过χ2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 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被调查的32例患者中, 药物治疗依从性达到良好标准的有20例 (62.50%) , 而依从性相对较差的患者有12例 (37.50%) 。具体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 药物治疗依从性和患者服药次数、文化程度、医药费的支付形式、健康知识知晓程度、社会支持等均有直接关系, 且各因素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 (P<0.05) 。
3 讨论
近几年,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高血压患者整体数量也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 高血压已经发展成为当今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基础性病症之一, 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会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必须予以及时治疗[1]。针对高血压患者, 门诊上多以药物治疗为主, 但在药物治疗依从性方面却存在着明显差异。
在本组研究对象中, 62.50%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达到良好标准, 而37.50%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对较差, 可见门诊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还有待提升。盛海平[2]等人研究发现, 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关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服药次数、文化程度、医药费的支付形式、健康知识知晓程度、社会支持等。一般情况下, 健康知识知晓程度相对较差的患者, 通常会对疾病治疗产生误解, 觉得高血压患者不用接受药物治疗, 而患者服药次数相对偏少的情况下, 其依从性会有所升高[3]。此外, 文化程度偏高、社会支持较好、医保普及的情况下, 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也会随之升高。
由此可见, 为了提升门诊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 要求门诊医师严格把控患者服药次数, 社会机构应予以足够的支持, 而国家相关部门也应当改善医药费的支付形式, 通过提升患者整体文化程度以及健康知识知晓程度, 从而最大限度提升门诊高血压控制效率。
参考文献
[1]邹红, 万小红, 郭艳芳, 刘铮.深圳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11) :59-61.
[2]盛海平, 詹先林, 鲍勇.梅陇镇社区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研究[J].上海医药, 2014, 35 (10) :42-45.
高血压病及药物治疗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次调查为2011年1~2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共发出13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30份。在130例门诊高血压患者中,男性74例,女性56例。年龄<40岁23例,40一60岁40例,61~80岁42例,>80岁25例。有配偶90例,无配偶40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41例,中专或高中56例,专科及以上33例。在职44例,离退休86例。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自费27例,公费36例,医疗保险67例。家庭月收入:<2000元31例,2000~5000元66例,>5000元33例。根据WH01999年高血压诊断标准对高血压进行分期:高血压I期35例,高血压Ⅱ期33例,高血压Ⅲ期62例。病程:≤1年27例,2~5年39例,>5年64例。
1.2 方法
(1)本研究为非实验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纳入标准:①符合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明确诊断患有高血压病。②神志清楚,生活可以自理,能正常阅读、交流。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精神紊乱、严重脑和躯体疾病急性期的患者。②有沟通障碍者,包括语言不通,识字障碍等。抽样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2)研究工具:①一般资料: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表,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病程、高血压分期、用药情况、高血压药物知识掌握情况等。②依从性的测定:采用Morisky-Green[2]测评表,包括四个小问题:①你是否有忘记服药的经历?②你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③当你自觉症状改善时,是否曾停药?④当你服药自觉症状更坏时,是否曾停药?如果4个问题的答案均为否,则CPAT为高;如果4个问题中有1~2个问题答案为是,则CPAT为中等;如果3~4个问题答案为是,则CPAT为低。
1.3 统计学分析
影响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的不同因素间依从性的差异用卡方检验。所有资料收集完毕,核实录入计算机中,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1)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分布情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所调查的130例门诊高血压患者中,CPAT高者为33.8%(44例),中等者为30%(39例),低者为36.2%(47例)。
(2)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在影响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各个因素中,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社区医疗服务状况、病程、疾病症状、药物不良反应、对治疗重要性的认识、对药物知识的了解、自测血压情况、家属督促服药,这些因素对CPAT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性别、在职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高血压分期、服药种类和数量、医患关系对CPAT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依从性不佳是指患者不能按医嘱坚持进行药物的自我管理,包括以下情况:①不按处方所列的品种用药;②服药的数量太多或太少;③不规则的用药,如改变服药时间间隔或漏服;④停药太快或擅自停药;⑤和并使用其它处方药、非处方药或违禁药物;⑥服用处方药物时饮酒[3]。
3.1 影响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
(1)个体因素:①年龄因素;②文化层次;③在职状况;④经济状况;⑤健康信念;⑥高血压知识的掌握程度;⑦血压监测情况。(2)疾病及药物因素:①患者的病程及疾病的严重程度;②药物种类和数量;③药物不良反应或疗效。(3)干预因素:①健康教育;②医患关系;③社会家庭的支持系统。
3.2 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Roter DL等在对1977~1995年出版的153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其结果显示:CPAT的评价指标分为五大类:①健康结局如血压和住院期;②直接指标如血或尿中药物或其代谢产物;③间接指标如药物清点和补充药物纪录;④病人自身与其他人的主观报告;⑤医疗机构使用情况如预约与履约程度及使用预防机构情况。目前评价药物依从性的方法,包括间接方法和直接方法[4]。直接方法为分析体液中的药物及代谢产物浓度,患者无法更改测试的数值。因为直接方法操作复杂,且受患者个体药代动力学差异影响,故评价系统中常用的是间接方法。Morisky-Green测评表[2]最为常用,具有明显的可行性可信性,可减少工作量,节省人力。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1)在130例高血压患者中,CPAT高的比例仅为33.8%,中等的比例为30%,低者为36.2%。提示医务人员在高血压治疗中不仅要注意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和评估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对于依从性不高的患者要找出原因,采取各种有针对性地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全面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不同年龄CPAT存在差异,有研究显示:随着高血压患病年龄的逐渐转化,中青年人群患病率增长趋势比老年人更明显[5],而本研究结果提示,中青年患者是CPAT的薄弱环节,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应作为工作重点之一。(3)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CPAT存在显著差异,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服药依从性较高。(4)不同婚姻状况的患者CPAT存在差异,有配偶的CPAT高于无配偶者,其原因可能是患病期间患者的精神通常比较脆弱,易造成精神紧张、焦虑,有配偶患者在长期的治疗期间,可能得到家属的关心与支持会多一些,故有助于坚持用药。(5)经济因素对CPAT的影响,家庭月收入对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收入越高者服药依从性越好。(6)疾病因素、高血压分期对依从性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而高血压病程长短对CPAT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长者服药依从性高。(7)患病期间,有自觉症状者,治疗依从性高。对于仅表现为血压升高,而无临床症状的患者,表现出依从性的不佳。(8)服药数量和服药种类对CPAT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药物的不良反应对CPAT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俊明[3]等的研究也发现,当药物的不良反应使患者的不适感超出不服药时,或不良反应使患者对药物治疗产生了恐惧感时,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就会下降。(9)个体认知水平及行为、是否了解药物知识及是否坚持自测血压的调查提示:三者均对CPAT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对干预因素的的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医疗服务情况、家属督促服药对CPAT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调查局限性:(1)调查对象范围限制在门诊高血压患者,缺少对住院、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的调查。(2)本次调查样本例数仅130例,且调查对象均只选自一所医院,为提高样本的代表性,有待于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杨影响高血压病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多因素分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2(10):181
[2] Morisky DE.Green LW.Levine DM.Concurrent and predictive validity of a selfreported measure of medication adherence[J].Med CARE,1986;24(1):67
[3]戴俊明.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3): 143-143
[4]朱大乔,李雪玉,何丹丹,等.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的评价方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1):100-102
高血压病及药物治疗 篇10
常用的6类降压药
1 利尿药
包括噻嗪类、袢利尿药,保钾利尿药三类。单用利尿药降低血压的有效率在50%左右。噻嗪类利尿药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在老年人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时降压效果明显。其不良反应是低血钾及影响血糖、血脂和血尿酸代谢。小剂量可以避免这些不良反应,故推荐使用小剂量。袢利尿药(速尿)仅用于并发肾功能衰竭时。保钾利尿药可引起血钾升高,与ACEI合用时,应警惕高血钾的发生。利尿药价格便宜,有糖尿病、痛风、高血脂的患者要慎用。
常用药物:噻嗪类利尿药如双氢氯噻嗪、氯噻酮、吲达帕胺,袢利尿药如布美他尼、呋噻米,保钾利尿药如阿米洛利、螺内酯、氨苯蝶啶。
2 β受体阻断药
β受体阻断药分为选择性β1受体阻断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以及兼有α受体阻断药作用的β受体阻断药三类,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以及血液动力学自动调节起降压作用。这类药物不但降低血压,而且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还具有治疗心绞痛的作用。特别适合有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高血压患者。其特点是作用强,起效迅速,作用持续时间有差异,适用于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降压治疗时宜选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断药或兼有α受体阻断药的β受体阻断药。心脏传导阻滞、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周围血管病患者禁用。糖尿病不是β受体阻断药禁忌证,但患者应慎用。冠心病患者长期应用后不能突然停用,否则可能诱发心绞痛。
常用药物: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倍他洛尔、比索洛尔、拉贝洛尔、阿罗洛尔和卡维地洛。
3 钙拮抗药
根据核心分子结构及作用于L型钙通道的不同亚单位,可分为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根据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又有长效、短效之分。通过对钙离子内流和细胞内钙离子移动的阻滞而影响心肌和平滑肌细胞收缩,使心肌收缩性降低,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血压下降。该类降压药作用强,起效迅速,量效成正比关系,对血糖、血脂代谢无影响,长期治疗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钙拮抗药对心绞痛也有治疗作用,所以对合并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或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更为适合。二氢吡啶类有反射性交感活性增强作用。窦房结病变、心脏传导阻滞和心力衰竭患者禁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优先选择使用长效制剂,一般情况下也可使用尼群地平普通片。
常用药物: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卡地平、尼索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氨氯地平、拉西地平、乐卡地平、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周围和组织的ACE,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同时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从而达到降压效果。降压作用起效缓慢,逐渐加强。低钠或联合使用利尿剂使降压作用增强。适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肥胖,或合并心脏功能不全、肾脏损害有蛋白尿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是干咳和血管性水肿。妊娠、双侧肾动脉狭窄、高血钾症、肾功能衰竭(血肌酐>265μmol/L或3mg/dl)患者禁用。
常用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苯那普利、咪哒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和培哚普利。
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ARB主要阻滞组织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AT1,更加充分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血管收缩和组织重构作用。降压作用起效缓慢,但平稳而持久。低钠或联合使用利尿剂可增强降压作用,不良反应少,不发生干咳。适应证和禁忌证与ACEI相同。目前不仅是ACEI不良反应的替代药物,也是具有自身特点的降压药物。
常用药物: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和坎地沙坦。
6 α受体阻断药
主要通过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系统的作用,使外周血管扩张,阻力下降,从而降低血压。由于降低心脏后负荷,对心功能影响很小,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作用也不明显。但有较明显的首剂效应,即开始服用时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及反射性心率加快。故应从小剂量开始,反应会逐渐消失,用药剂量递增既可收到满意的降压效果,又可使副作用减少。
常用药物:多沙唑嗪、哌唑嗪和特拉唑嗪。
降压目标与原则
1 治疗目标
血压控制目标值:原则上以血压降至患者的最大耐受水平。一般收缩压/舒张压<140/90mmHg;对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者应<130/80mmHg;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50mmHg,舒张压<90mmHg,但不低于65~70mmHg。
2 治疗原则
(1)个体化: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病程进展和并发症,而采用不同的药物不同的剂量,除非紧急情况,一般不必急剧降压,尤其老年人,以逐渐降压为宜。
(2)自最小有效剂量开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推荐使用每日1次、24小时有效的长效制剂。
(4)及早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有效的五类联合用药组合是: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利尿药+ACEI(或ARB):钙拮抗药+β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ACEI;α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药。不能联合应用的组合:珍菊降压片含噻嗪类利尿药,不可与吲达帕胺(寿比山)、复方降压片、开富特等利尿剂合用,否则会加重低血钾,甚至导致严重的心律紊乱而致死;β受体阻断药不可与维拉帕米(异搏定)合用,因为两者均可引起窦房结、房室结抑制,可能导致猝死;β受体阻断药不可与地尔硫革(恬尔心)合用,否则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降低心功能。
(5)不宜频繁改变治疗方案。
(6)通常要终身降压治疗。
(7)应考虑降压药物供应情况和价格及患者支付能力。
(8)提高降压治疗依从性:主要措施包括医师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让患者与家属参与制定治疗计划、强调按时服药、解释治疗过程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鼓励患者家中自测血压。
高血压病及药物治疗 篇1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1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 其中男80例, 女70例, 年龄60岁~90岁, 平均年龄 (67.43±5.03) 岁;病程2年~31年, 平均 (14.86±7.40) 年。应用降压药1~5种, 平均 (2.47±0.23) 种。
1.2 依从性评判标准[2]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为依从性差:有忘记服药的经历;自觉症状改善时擅自停药;当自觉症状改善不明显时擅自停药;服药后有副作用或不舒服时擅自停药;外出时忘记带药。
1.3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依从性判断标准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情况, 依从性差的患者为观察组, 依从性好的患者为对照组, 比较2组年龄、性别、经济水平、对治疗方案理解程度、患病种类、病程、家庭支持等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50患者中应用降压药物依从性好 (对照组) 80例 (53.33%, 80/150) , 依从性差 (观察组) 70例 (46.67%, 70/150) , 观察组患者经济水平差、对治疗方案不理解、患病种类多、缺少家庭支持高于对照组 (P<0.05) , 是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2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高血压病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表2。
例 (%)
3 讨论
3.1 影响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
依从性是指患者在求医后其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 为遵循医嘱行为的活动[3], 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程度高低, 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的好坏[4]。本文150患者中应用降压药物依从性好80例 (53.33%, 80/150) , 依从性差70例 (46.67%, 70/150) , 与经济水平差、对治疗方案不理解、患病种类多、缺少家庭支持等因素有关: (1) 经济水平。本文观察组患者经济水平差的比率21.17%, 高于对照组的10.00% (P<0.05) 。长期服药必然涉及到经济问题, 现在市场上的降压药, 一些疗效好、副作用少的药物价格均相对昂贵, 并且多数患者还必须联合用药才能很好地控制降压, 更加重了老年患者的经济负担, 无法支付药品费用, 导致依从性下降, 害怕服药的心理[5]。 (2) 缺乏对治疗方案的正确理解, 未能做到言行一致, 尤其以文化程度低者最为常见。主要考虑为上述患者接受事物缓慢, 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建议没有完全理解, 且在治疗上几乎完全依靠他人, 出院后得不到医务人员的帮助, 其遵医程度进一步降低[6]。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方案不理解的比率34.29%, 高于对照组的15.00% (P<0.05) 。 (3) 患病种类多。由于老年患者常患多种疾病和慢性病于一身, 如慢性支气管炎、脑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等, 形成多科或多院就诊, 而各科用药方案不一, 多种药物治疗, 用药复杂, 用法用量难以掌握, 往往不能准确地遵从服药方法, 漏服或服药次数过多, 剂量过大或配伍不当等, 导致服药依从性下降[7]。观察组患者患病种类 (3.18±0.78) 种, 高于对照组的 (2.03±0.68) 种 (P<0.05) 。 (4) 缺少家庭支持。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 需长期药物治疗和控制, 在经济、时间、精力上花费较多, 影响了患者及其他家庭成员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如果缺少家庭支持, 同时合并有多种疾病, 疾病本身所带来的痛苦和对预后的担忧, 患者因此而采取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 对疾病的预后失去信心, 甚至不配合治疗[8]。观察组患者缺少家庭支持的比率24.29%, 高于对照组的11.25% (P<0.05) 。
3.2 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对策
【高血压病及药物治疗】推荐阅读: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06-12
高血压非药物治疗05-29
高血压药物治疗误区05-30
高血压药物治疗体会论文07-01
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09-30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07-22
老年高血压特点及治疗08-15
高血压的治疗及研究08-16
高血压病的治疗07-02
高血压病治疗的体会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