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治疗

2024-07-02

高血压病的治疗(精选12篇)

高血压病的治疗 篇1

高血压临床发病率较高,是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极易引发其它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近几年高血压治疗取得很大进展,根据高血压的发病机理,现阶段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注重降低血压,并改善患者相关代谢,严格遵医嘱,如戒烟酒等。本文就高血压治疗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1 治疗原则

高血压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将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是治疗高血压的最终目标。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禁烟酒、限盐、减轻精神压力、增加体育锻炼及减少酒精摄入等,以消除不良心理因素,降低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发病机率。高血压治疗应尽量简单,如每天只需联合服用一次长效药物。依从性较好者可要求其每天在家测量与记录血压,并叮嘱家属监督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持之以恒。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较多,最常见的包括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1]。

2.1.1 利尿剂

不用利尿剂是患者很难控制高血压的重要原因。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大多存在隐性体液潴留的情况,而利尿剂的合理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血压。许多患者使用长效噻嗪类利尿剂后均能实现对血压的有效控制。CKD患者使用袢利尿剂可良好控制血压。呋塞米属于短效药物,应每天服用2次以上,或选择半衰期较长的托拉塞米。

2.1.2 钙拮抗剂

扩张小动脉及降低外周阻力是钙拮抗剂抗高血压的主要作用,可在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治疗中可取得较好疗效。现阶段,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在临床使用最多,因其血管选择性最强,被认为是高血压患者降压的基本药物,其特点主要包括:①主要作用于动静脉扩张,不会使心排血量下降;②基本不会使脂质代谢与葡萄糖耐受性发生变化,对尿酸与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无影响,尤其适用合并代谢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病人;③起效快,产生水钠潴留的可能性较小;④促进肾血流量增加,但对肾功能无影响;⑤有良好的扩张冠状动脉功效,不会诱发周围血管与支气管痉挛,对合并心绞痛、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尤其适用;⑥老年及低肾素型患者能取得显著疗效,且无体位性低血压的风险[2]。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尼莫地平与非洛地平等是最常用的药物,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心血管系统,耐受性好,有效预防高血压引发的脑卒中。

2.1.3 β-受体阻滞剂

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的常用有效药物之一,尤其适合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冠心病高危、糖尿病及心肌梗死者。目前,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等是临床使用率较高的β-受体阻滞剂,其降血压具有起效慢、生物半衰期长等特点,但要警惕骤然停药导致的血压反跳及个体化差异,故临床用药建议从小剂量开始。此类药物事宜应注意其禁忌症,包括严重低血压、哮喘、伴支气管痉挛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1.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其代表药物为卡托普利,常用药物包括贝那普利、依那普利及赖诺普利等,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良好功效,应用较广泛。报道指出[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降压不会导致心肾血量降低,不会发生水钠潴留,能有效保护靶器官不受损坏,降低高危心脏血管的死亡率及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生率,但可能引起刺激性咳嗽,应提高警惕。

2.1.5 ATI受体拮抗剂

此类药物是新型降压药,有良好的耐受性,厄贝沙坦、缬沙坦及替米沙坦是其代表药物,在降血压及保护靶器官方面均有较好功效。糖尿病或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伴有高血压时应首选ATI拮抗剂。此类药物可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和AT1受体结合,取得降压与保护心脑肾脏的效果。此外,厄贝沙坦既能降压,又能降尿酸,且无咳嗽等不良反应。

2.1.6 降压药物联用

不少实践表明,降压药联合应用可取得很好的降压疗效。降压药联合应用主要包括:①β-受体阻滞剂联合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联合钙拮抗剂;②利尿剂联合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联合α-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联合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

2.2 基因治疗

遗传因素会对降压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现阶段基因治疗方案主要包括:①以可升高血压及加速心血管病理的基因为主,反义疗法与RNA干扰;②以降低血压有关的基因作为靶基因,如内皮型一氧化碳等。

3 讨论

高血压是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血压与心肌梗死、心绞痛、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呈正相关。高血压属于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且随脂肪及糖代谢紊乱心脑肾等靶器官出现不良重塑,不但要控制患者血压,还要注意改善其代谢紊乱,防止或逆转靶器官不良重塑,最大限度减少心血管事件及其它严重并发症。

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发现多种药物能取得良好的降血压效果,高血压治疗时机及其药物都取得很大进展。多种降压药联合应用的效果相对优于单一药物治疗,但必须以患者病情及体质为出发点选择合适的降压药。总而言之,高血压发病率、致死率高,且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危害性大,治疗时要有效控制血压并注意预防其它并发症,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今后高血压治疗重点将在研制相应药物及改善高血压症状的方向上。

摘要:高血压是冠心病及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可导致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采取有效方法及时降低或控制血压是减少各类并发症及降低死亡率的重要途径。本文就高血压病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及基因治疗。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治疗,综述

参考文献

[1]潘洪.老年高血压的治疗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6):11-12.

[2]赵润芬.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进展[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 12,14(4):503-504.

[3]王梦芝.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进展状态综述[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1):45-47.

高血压病的治疗 篇2

第二、不能骤然停药:高血压患者服用药物治疗高血压时,患者一定要坚持长期用药,不能在症状减轻、以及丧失治疗信心的时候骤然停药。一旦药物停止,病情就会复发,甚至更加严重,且伴有其他并发症出现。

第三、联合用药:高血压在发生以后,高血压患者不要只单纯依靠一种降压药物,高血压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让几种药物共同发挥作用,既可提高疗效,又可减少每种药物的副作用,使血压下降较为平稳。

第四、适度治疗: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患者不能急于把血压,一下子降下来,因为如果在短时间内服用大量降压药,患者往往因不能适应较低、正常水平的血压,而感到不适,且伴有导致脑、心、肾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第五、.小苏打洗脚治高血压

小编以前血压经常处在高压160、低压90的位置,吃各类降压药多种,治疗效果不大,后经一老者介绍一方法:用小苏打洗脚,把水浇开,放入二三勺苏打,等水温能放下脚时开始洗,,每次20-30分钟,我洗了三次很是见效,至今已有20年了,一直未犯。

第六、.3个香蕉皮煮水泡脚

20-30分钟,水凉再加热水,连续三天,血压降至正常。

第七、.鬼针草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

具体方法:每日用干鬼针草30克,加水2000毫升,水煎后代茶一日内服完,连续服用八九天见效或血压恢复正常,并且能长期保持血压稳定。鬼针草的独特之处在于患高血压的病人服药后血压能降至正常,血压偏低的人可使血压回升,血压正常的人没有变化,它确实是防治高血压,脑血栓和冠心病的特效药物。

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体会 篇3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此,对于老年人高血压应尽早给予临床干预,选用降压药物应具有效降压、耐受性良好、使用方便且对代谢无明显影响等特点,最大限度地降低老年患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达到延长老年患者的预期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1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

1.1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见 收缩压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舒张压降低或稳定不变,脉压差明显增大。

1.2 血压波动大 老年高血压多受运动、情绪、季节影响,运动及情绪激动时血压增高明显,安静时血压下降,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一年之内冬季偏高,夏季偏低。

1.3 假性高血压发病率高 由于老年人的肱动脉过度硬化,难以被气囊压迫,常规肱动脉间接测得的血压数值明显高于实际值[1]。在此基础上给予药物降压治疗,易发生低血压、晕厥、跌倒等不良反应。

1.4 常伴代谢异常 合并有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等,在降压的同时需监测血糖、血脂等其他检查,给予尽早干预。

1.5 伴随的危险因素及合并症多 老年高血压患者病史长,重要脏器功能减弱,外周血管硬化,多伴有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卒中、老年痴呆、肾功能不全等。

2 老年高血压非药物性干预

2.1 控制体重 在影响血压的诸多因素中,老年高血压超重和肥胖是最重要的因素,降低体重是肥胖和超重老年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措施,可给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减重目标,坚持缓慢减重,以达到最佳理想体重。

2.2 合理饮食 饮食中摄入过多的盐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初发老年轻度高血压患者适时限盐饮食,可使血压恢复正常。特别是合并心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病人,摄盐量更要严格限制,提倡戒烟限酒。

2.3 适量运动 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保持动脉弹性,促进血管舒张并可以降低血压,但必须在运动之前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和身体状况,以决定自己的运动种类、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步行则是最安全并容易做到的运动。

2.4 保持心理平衡 精神紧張、情绪变化,不仅可以引起血压增高,而且还会扰乱日常生活习惯;尤其是愤怒、焦虑、仇恨与血压关系更为密切;提倡保持乐观情绪,心胸豁达,学会倾诉,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减少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3 药物治疗

3.1 老年高血压的用药原则 (1)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及药动学特点,降压治疗方案要简单化、个体化、有效化。(2)老年高血压病主张联合用药,即发挥不同药物的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减少单药剂量增加引起的不良反应,从而更好地应对老年患者因并发症带来的多种治疗矛盾。(3)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降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缓慢降压,密切观察降压幅度和不良反应,避免降压过快过猛。(4)推荐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利于平稳降压,提高治疗顺应性。(5)老年高血压患者自身慢性疾病种类多,选用降压药物需注意与治疗其他疾病药物之间的反应。

3.2 老年高血压药物选择 (1)利尿药:适用于无并发症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应用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发生,逆转左室肥厚[2]。但避免使用大剂量和强效利尿剂,防止发生电解质紊乱及低血压,建议高血压伴痛风者禁服利尿剂,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糖尿病慎用。合并帕金森病或抑郁病者应避免使用利尿剂。(2)钙拮抗剂:作为治疗高血压病的传统用药,具有明显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及扩冠作用,有效地抗血小板聚集,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保护血管内膜。其优点是降压过程不减少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对血糖、血脂等代谢无不良影响[2],特别是长效制剂能与其他降压药物广泛联合使用,使用于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糖尿病、肾病等。对合并心率偏快的心绞痛患者可选用非二氢吡啶的钙拮抗剂。(3)β受体阻滞剂能显著降低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老年高血压患者应使用有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尤其是高血压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对于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外周血管疾病、心脏传导阻滞应避免使用。长期应用需终止用药时应遵医嘱缓慢停药。(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安全有效降低血压,尤其能有效降低心衰的残病率和死亡率,能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在老年高血压人群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为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的首选药物,不良反应为刺激性干咳。(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具有与ACEI相同的降压效果,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保护肾脏功能。最大的特点是直接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很少,不引起刺激性干咳,持续治疗的依从性高。但起效慢,不利于急救。(6)α1-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制为选择性阻滞血管平滑肌突触后膜α1受体,舒张小动脉及静脉,降低外周阻力,其主要不良反应是体位性低血压。但由于该类药物有改善血脂质代谢,对糖代谢无影响且能减轻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排尿困难,对老年高血压合并脂质代谢障碍或前列腺增生的患者有一定疗效,需密切关注血压变化,慎重选择。

4 老年高血压新药展望

4.1 具有靶器官保护作用的高血压治疗新药 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血压,控制血压,而且还应该保护患者的靶器官,防止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发展具有器官保护作用的药物是降压新药研究的主要方向。

4.2 基因治疗 近来的研究显示,相对于目前的降压药,高血压基因治疗具备长效(几周、几月甚至更长)、高效、具有靶器官保护等作用,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虽然有关研究目前还不很成熟,但无疑具有非常诱人的前景[3]。

参考文献

[1] 赵鑫,曲毅,方宇.高龄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进展.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1):50-53.

[2]王红,李力,王汉斌.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中国医刊,2009,44(1):67-78.

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对策探讨 篇4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50例, 年龄60~90岁, 平均年龄69岁, 所有患者就诊时经过测量, 患者收缩压 (SBP) >140 mm Hg, 舒张压 (DBP) >90 mm Hg, 所有患者根据相关标准都确诊为高血压。所有患者在就诊前都未曾服用高血压药物。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 每组25例, 两组年龄、性别、病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 给予A组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 而B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乡镇卫生院的干预性治疗, 包括药物治疗干预与非药物相关治疗。在药物治疗方面, 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低危高血压患者采取非药物方法进行治疗, 主要通过控制饮食来控制患者的体重, 还要注重体育锻炼, 并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中高危高血压患者则采取药物治疗。但是B组除了进行药物治疗, 还配以非药物性干预。

非药物性干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镇卫生院进入农村社区进行健康教育并且落实随访制度。全科医生需要每月给高血压患者诊断1次, 以清楚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及血压控制变化情况, 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 并对患者进行答疑解惑, 对其饮食、作息规律以及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正确指导。乡镇医院接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基本上对高血压知识没有任何认识, 所以每2个月举行1次高血压相关专题讲座包括预防知识、治疗知识等, 以提高老年人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每年给患者做1次全面体检, 并做好患者的用药记录。 (2) 对50例患者进行个性化干预。饮食方面强调培养摄取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的饮食习惯, 每天食盐要控制在6 g以内。控烟方面, 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知识, 协助患者进行各种方式的戒烟。运动锻炼方面, 排除激烈运动, 以慢步慢跑的形式为主。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抗高血压治疗计划。除此之外, 镇卫生院还给予B组用药方面的干预。使用1种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即单一用药, 使用≥2种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则为联合用药。所使用的药物种类包括复方制剂, 比如复方降压片、北京降压0号。还有钙离子拮抗剂, 比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还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如卡托普利、利尿剂等。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药源以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来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案, 其中18例采取单一用药, 5例采取联合用药。剩下2例属于低危患者, 采取非药物治疗方法。经过6个月治疗后, 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

2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 经过镇医院的干预性治疗后, 其高血压知晓率达到100%, 服药治疗率达到72.0%, 23例服药达标率78.3%。其中单一用药有效率达到55.56%, 联合用药的有效率达到80%。低危患者2例采用非药物治疗法, 也取得了很好的降压效果。A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 也取得了一定的降压效果, 但是两组疗效相比, B组疗效更好。两组干预前后SBP、DBP、DP 3个指标之间比较, 两组经过6个月的控制性治疗, 各项指标均有所降低, 但A组的下降幅度小于B组, B组下降更为明显。见表1。

讨论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目前每15 s就有1个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高血压已经成为第一危险因素,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控制血压[4]。作为乡镇医院, 接诊的基本都是农村患者。目前农村人口也基本趋向老年化, 而老年人的疾病特点之一就是多种疾病并发, 这给高血压并发症种下了危险的种子。所以, 在本次调查的50例患者中, 4例出现了高血压并发症, 并发症类型包括脑出血、脑栓塞、冠心病、心脏病。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 降压治疗需要长期性治疗乃至终身性治疗[5], 因为目前还没有找到彻底治疗的方法, 只是对血压进行控制, 所以近便且程序简单的乡镇医院是高血压患者最好的选择[6]。而老年高血压患者和中青年不同, 其服药依从性不如中青年, 对于高血压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也不及中青年, 所以更需要乡镇医院的干预性治疗。

本文研究的重点即高血压患者治疗对策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相互配合。所谓的非药物治疗更多的是指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 老年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引下, 慢慢改掉了累积多年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尤其是嗜酒喜肉重口味患者, 更要注意饮食的清淡以及营养的均衡搭配, 另外要注意适度运动, 降低体重。配合非药物治疗, 可以大大降低治疗成本, 且能提高疗效, 对于来自农村和小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是极好的治疗方案[7]。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 要注意用药的不间断性并且要规律地用药, 密切监测血压。作为来自农村以及小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更多情况是无症不服药, 所以非药物治疗法如果没有乡镇医院的干预治疗, 很难发挥其作用。希望每位老年人能健健康康安度晚年, 这不是梦想, 只要大家携手合作, 便能够成为现实。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对策, 以及乡镇卫生院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治疗作用。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50例, 分成A组和B组, 每组25例。A组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而B组除此之外, 还实施乡镇卫生院的干预性治疗, 包括非药物相关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经过半年时间的控制性治疗, 各项指标均有所降低, B组的下降幅度高于A组。结论:老年高血压疾病除了常规性药物治疗, 乡镇卫生院的其他非药物性干预治疗也是极其必要的。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治疗,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失眠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D].大连医科大学, 2013.

[2]罗立霞.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策略[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0) :4687.

[3]车树林, 暴树芝, 张花蕾.老年高血压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8) :133.

[4]缪珍明, 王世芳, 万筱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31) :564-565.

[5]安佰海, 吉中强, 纪文岩.温潜法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思路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 (1) :41-43.

[6]鲁永华, 俎德玲.农村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决策与随访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9, (5) :396-398.

高血压的原因如何治疗? 篇5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

高血压是怎么引起的?

遗传因素:

约75%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遗传素质(genetic predisposition),同一家族中高血压患者常集中出现。据信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据报道,高血压患者及有高血压家族史而血压正常者有跨膜电解质转运紊乱,其血清中有一种激素样物质,可抑制Na+/K+-ATP酶活性,以致钠钾泵功能降低,导致细胞内Na+、Ca2+浓度增加,动脉壁SMC收缩加强,肾上腺素能受体(adrenergic receptor)密度增加,血管反应性加强。这些都有助于动脉血压升高。近来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AGT)基因可能有15种缺陷,正常血压的人偶见缺陷,而高血压患者在AGT基因上的3个特定部位均有相同的变异。患高血压的兄弟或姐妹可获得父母的AGT基因的同一拷贝。有这种遗传缺隐的高血压患者,其血浆血管紧张素原水平高于对照组。

膳食电解质:

一般而言,日均摄盐量高的人群,其血压升高百分率或平均血压高于摄盐量低者。WHO在预防高血压措施中建议每人每日摄盐量应控制在5g以下。一项由32个国家参加共53个中心关于电解质与血压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群尿钠平均值为206mmol/24h,比其它中心高43mmol/24h,尿钠/钾比达6.7,是其它中心的2倍多。尿钠最高的是天津(242mmol/24h)。这与中国膳食的高钠、低钾有关。钾能促进排钠,吃大量蔬菜可增加钾摄入量,有可能保护动脉不受钠的不良作用影响。钙可减轻钠的升压作用,我国膳食普遍低钙,可能加重钠/钾对血压的作用。增加膳食钙摄量的干预研究表明,钙的增加使有些患者血压降低。

超重和肥胖:

身体脂肪含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人群中体重指数(BMI)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BMI每增加3kg/m2,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我国24万成人随访资料的汇总分析显示,BMI≥24 kg/m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身体脂肪的分布与高血压发生也有关。腹部脂肪聚集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腰围男性≥90cm或女性≥85cm,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4倍以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与人数均明显增加。在城市中年人群中,超重者的比例已达到25%-30%。超重和肥胖将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

饮酒:

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饮酒量增加而升高。虽然少量饮酒后短时间内血压会有所下降,但长期少量饮酒可使血压轻度升高;过量饮酒则使血压明显升高。如果每天平均饮酒>3个标准杯(1个标准杯相当于12克酒精,约合360克啤酒,或100克葡萄酒,或30克白酒),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平均升高3.5mmHg与2.1mmHg,且血压上升幅度随着饮酒量增加而增大。

在我国饮酒的人数众多,部分男性高血压患者有长期饮酒嗜好和饮烈度酒的习惯,应重视长期过量饮酒对血压和高血压发生的影响。饮酒还会降低降压治疗的疗效,而过量饮酒可诱发急性脑出血或心肌梗死发作。

社会心理应激:

据调查表明,社会心理应激与高血压发病有密切关系。应激性生活事件包括:父母早亡、失恋、丧偶、家庭成员车祸死亡、病残、家庭破裂、经济政治冲击等。遭受生活事件刺激者高血压患病率比对照组高。据认为,社会心理应激可改变体内激素平衡,从而影响所有代谢过程。

肾因素:

肾髓质间质细胞分泌抗高血压脂质如前列腺素、抗高血压中性肾髓质脂等分泌失调,排钠功能障碍均可能与高血压发病有关。

神经内分泌因素:

一般认为,细动脉的交感神经纤维兴奋性增强是本病发病的重要神经因素。但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有两类:

1、缩血管纤维,递质为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及去甲肾上腺素。

2、扩血管纤维,递质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及P物质。这两种纤维功能失衡,即前者功能强于后者时,才引起血压升高。近年来,中枢神经递质和神经肽,以及各种调节肽与高血压的关系已成为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据报道,CGRP可能抑制大鼠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在外周它可能抑制肾上腺神经受刺激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有报道,从哺乳动物心脏和脑中分离出利钠肽(A、B及C型),启示了人体内有一个利钠肽家族。近来在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将小鼠肾素基因(Ren-2基因)经微注射装置注入大鼠卵细胞,形成了转基因大鼠种系TGR(mREN2)27,这种动物血压极高。用Northern印迹杂交法证明,Ren-2转基因表达在肾上腺、血管、胃肠及脑,并可表达于胸腺、生殖系统和肾。由于其表达于血管壁,可能使血管的血管紧张素形成增加,从而发生高血压和血管SMC肥大。

由身体其他疾病引起:

这主要指的是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是很多病症的伴随疾病,所以在身体发生慢性肝炎、肾血管疾病、脑血管病变等之类的疾病时,发生高血压的几率非常大。

血压调控机制

多种因素都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心脏泵血能力加强(如心脏收缩力增加等),使每秒钟泵出血液增加,另一种因素是大动脉失去了正常弹性,变得僵硬,当心脏泵出血液时,不能有效扩张,因此,每次心搏泵出的血流通过比正常狭小的空间,导致压力升高,这就是高血压多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和变得僵硬的老年人的原因,由于神经和血液中激素的刺激,全身小动脉可暂时性收缩同样也引起血压的增高,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第三个因素是循环中液体容量增加,这常见于肾脏疾病时,肾脏不能充分从体内排出钠盐和水分,体内血容量增加,导致血压增高。

相反,如果心脏泵血能力受限,血管扩张或过多的体液丢失,都可导致血压下降,这些因素主要是通过肾脏功能和自主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中自动地调节身体许多功能的部分)的变化来调控。

高血压的原因有以下的几个方面,高血压患者应重点留意以下的内容。

1、原因不明的跌跤

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可产生共济失调与平衡障碍,而容易跌跤。

2、哈欠不断

如果无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现连续的打哈欠,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缺血,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现。3、心悸气短

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

4、说话吐字不清

脑供血不足时,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症状之一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

5、肢体麻木

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编辑本段患者中风前症状

6、头疼

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很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

7、眩晕

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有所感觉。

8、头晕

反复出现瞬间眩晕,视物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医学上称为 TIA ,也就是短暂的脑缺血发作。

9、肢体麻木

出现肢体麻木、活动不便的异常感觉。

10、失眠

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11、眼睛突然发黑

单眼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是脑缺血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

12、耳鸣

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

13、精神改变

如嗜睡,或性格一反常态,变得沉默寡言,或多语急躁,或出现短暂智力衰退。

14、流鼻血

一套治疗高血压病的气功疗法 篇6

练功时的姿势:

1坐式。患者端坐在椅子上(要选择有靠背的椅子,但背部不要靠在椅子背上),挺胸抬头,将头部与身体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将双掌分别放在同侧的大腿上。将肘关节自然弯曲,以双臂完全放松为宜。将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将双脚轻轻地平踏在地面上,膝关节要自然屈曲成90度角。此姿势适合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使用。

2卧式。患者取仰卧位,枕一个约10厘米高的枕头。将头部与躯干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闭上眼睛和嘴。将双臂自然放在身体的两侧,将四肢完全伸展开,使全身的骨骼和肌肉完全放松。此姿势适合年老体弱、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和习惯在晚上睡觉前练习气功的高血压患者使用。

3立式。患者取站姿。挺胸抬头,将头部与身体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将双臂分开与肩同宽。将双臂抬起至与乳头平行的高度。将肩关节自然向外展。将肘关节自然弯曲,使双臂成环抱状。将双手的掌心相对,手掌微微弯曲成握球状。将腰部挺直。将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将双膝关节向前弯曲,成扎马步状。将足尖稍稍内收。此姿势适合身体肥胖的高血压者使用。

高血压患者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上述三种姿势中的一种,然后摆开姿势,使用以下意念疗法中的一种进行治疗。

放松法。患者集中精神、排除杂念,保持自然的呼吸,然后有意识地按头部、颈部、肩部、双上肢、手掌、手指、胸部、腹部、大腿、小腿、脚趾的顺序放松全身,可反复放松3~5次。此疗法适合各种高血压患者使用。

默念法。患者保持自然的呼吸,先想一些让人愉快的事情,让心情轻松起来,然后在心中默念“我在放松,我在放松……”,在默念的过程中要保持精神集中,不要想其他的事情。此法适合各种高血压种患者使用。高血压患者既可以单独使用此疗法,也可以将此疗法与放松法一起使用。

随息法。患者放松全身的骨骼和肌肉,保持自然、舒缓、均匀的呼吸,并随着呼吸的节奏逐渐将大脑中的各种杂念排除,最终达到身心合一和忘我的境界。此疗法尤其适合女性高血压患者使用。

意守丹田法。患者用舌尖轻顶上颚,保持腹式呼吸,将全身的“气”逐渐聚拢到丹田处(位于小腹正中),再将精神逐渐集中在丹田上,并一直保持此状态直至练功结束。此疗法尤其适合男性高血压患者使用。

此套气功可每日练习1—2次,每次练习30分钟,最好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睡觉前练习,一般练习1个月左右即可见效。练习此套气功可使人体由忙碌状态转为平静状态,使心、脑、胃、肠、肝、肾等重要脏器都得到“喘息”的机会,从而使人体内气机的运行逐渐趋于稳定,最终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练习此套气功的关键点是保持自然、平和的心态,否则是无法取得疗效的。

老年高血压病的药物降压治疗 篇7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类。一般认为, 既往无高血压病史, 在老年时 (55岁以上) 的收缩压≥160mm Hg和 (或) 舒张压≥95mm Hg, 如能排除继发性原因, 则可诊断为老年高血压病[1]。笔者现对药物的降压治疗, 报道如下。

1 药物的降压治疗

老年高血压是指年龄超过60岁, 其血压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达到或超过高血压诊断标准, 即血压≥140/90mm Hg。其临床表现有如下特点: (1) 原发性多见, 继发性少见; (2)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 (3) 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 (4) 血压波动大, 脉压差较大, 易受季节、气候、情绪影响; (5) 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 根据以上特点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

1.1 药物的降压

能有效地减低心脑血管病的致死、致残率, 防止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肾病, 发展成更严重的高血压。药物治疗主要取决于血压的水平, 有无危险因素, 有无靶器官损害, 并非患者的自觉症状, 且多数需要终身服药。服药血压正常后继续服用维持量, 不会使正常的血压再下降, 而是防止血压回升。

1.2 药物的联合应用

由医师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定, 尽量少服用厂家的复方降压药物, 避免诱发直立性低血压或加重老年患者的代谢紊乱。有糖尿病、痛风、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者应避免服用大剂量的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 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宜服用无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 合并左心室肥厚者宜用ACEI、长效钙拮抗剂, 合并前列腺增生者宜用α受体阻滞剂。避免使用能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药物 (如α受体阻滞剂、大剂量的双氢克尿塞) 和可乐定、甲基多巴。

1.3 血压下降应平缓

除非发生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高血压急症, 一般情况下血压宜经过数天或1~2周内逐渐下降, 1至数月内降至理想血压为好, 不宜过快过大以免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的缺血。

1.4 药物的治疗应配合生活方式的选择

Ⅰ级老年高血压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 Ⅱ~Ⅲ级老年高血压也应在此基础上加用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善包括减肥控制体质量、低盐饮食、戒烟限酒、适当的体育锻炼。生活方式的改善应是渐进的过程, 急于求成容易打破老人原有相对脆弱的机体平衡, 出现各种戒断症状, 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2 体会

2.1 降压目标

老年高血压治疗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 》[2]建议老年患者的收缩压应降至150mm Hg以下, 有糖尿病或肾病者, 降压目标是130/80mm Hg以下。由于老年人血管功能的改变, 收缩压高, 脉压大, 而舒张压常与心血管事件呈负相关, 故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应重视收缩压的控制, 舒张压以不低于65~70mm Hg为宜。对于80岁的高血压患者, 降压风险与益处及目标血压现尚有争议。高龄高血压试验 (HYVET) 第一期结果提示, 高龄老人可从降压治疗中获益, 至少非致死性脑卒中减少, 但不延长寿命。治疗的效益/风险比还有待确定。

2.2 降压原则

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 坚持以个体化为治疗准则;从小剂量开始, 逐渐增加剂量, 当不能控制血压时, 换用另一种药物或小剂量联合用药, 必须做到缓慢、温和、适度。老年人最好选用长效降压药, 减少血压波动, 防止靶器官损害。降压药通常需长期服用, 应定期测量血压, 根据自觉症状和血压水平调整用药剂量, 血压不宜降得过快、过低。同时还应考虑到老年人肝、肾功能低下会影响药物的代谢过程。另外, 由于老年人患多种疾病, 常常多药并用, 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降压药对伴随疾病的影响。

2.3 降压药合理选用

目前, 抗高血压药主要类型仍为利尿药、β受体阻滞药、钙拮抗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ACEI) 、α受体阻滞药。

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亦是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发生损害的重要原因。积极控制高血压可降低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每天早晚测量血压, 及时掌握患者血压波动情况, 并交代注意事项, 嘱患者及时服药。治疗高血压病应坚持长期降压治疗, 由单一长效降压药开始, 逐步摸索降压规律, 一旦摸索调整好一种或两种联合用药有效时, 不要随意更改和中断治疗。对老年患者抗高血压治疗, 应根据病情轻重, 慎重选药, 按照效果好, 副作用少, 方便的原则, 从小剂量开始, 逐渐增加, 达到缓慢降压, 以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影响血压波动因素较多, 诸如病情、气候、性格、情绪变化、饮食和生活质量等因素。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讲解有关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 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对老年人高血压病的康复有积极的影响。

2.4 重视用药的依从性

用药的依从性是指患者服药与医嘱的一致性, 采用降压药治疗可有效地降低病死率和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及致残率。现今降压药已能使9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正常, 主要与服用降压药的依从性有关。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率为36%。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原因大致有以下4个方面:一是患者对高血压认识、知识和健康信念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记忆力逐渐减退, 认知分辨力差, 缺乏自我保健意识, 同时, 亲属缺乏监督使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二是药物不良反应。药物品种、剂型的增多, 不良反应的多样

2黑龙江省大庆市爱心医院 (163311) 化, 使部分患者因惧怕药物不良反应而影响用药的依从性。三是经济情况影响用药依从性。据估计药物治疗占高血压治疗费的50%~90%, 各种高血压药物零售价相差至少40倍。由此可见选择何种药物是决定直接治疗费用的重要因素。四是医务人员的水平、医疗条件等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薇, 赵东.中国老年人高血压的流行病学[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5, 24 (4) :246-247.

56例高血压病的治疗与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6例高血压病病人, 男39例, 女17例;年龄42岁~78岁, 平均52.3岁;收缩压160 mmHg~280 mmHg (1 mmHg=0.133 kPa) , 舒张压100 mmHg~150 mmHg;所有病例均符合WHO规定高血压诊断标准, 高血压Ⅰ期13例, Ⅱ期35例, Ⅲ期8例。

1.2 方法

住院期间加强病人及家属健康教育;出院后定期或随访指导, 建立随访 (复查) 档案。

2 住院期间治疗与护理

2.1 药物治疗及护理

2.1.1 利尿剂应用的观察与护理

常用噻嗪类利尿剂是通过排钠利尿降低血容量达到降压目的。长期使用可引起钾流失, 空腹血糖和血脂升高, 因此应定期检查血钾、血钙、血糖、血脂, 出现异常应及时补钾、停药或与保钾利尿剂联合使用。

2.1.2 钙拮抗剂应用的观察与护理

常用硝苯地平通过抑制钙通道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压。该药作用强, 使用过程中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因此, 应避免突然体位变动, 睡醒起床时应侧卧—坐起—离床。夜间起床小便时更要注意, 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

2.1.3 转换酶抑制剂应用的观察与护理

转换酶抑制剂对顽固性高血压常有满意的效果, 但部分病人可出现血钾升高、粒细胞减少、蛋白尿和急性肾衰竭。护理时要查看小便, 随时查看血常规、尿常规, 将结果告知医生, 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2.1.4 交感神经抑制剂的观察与护理

交感神经抑制剂是可作用于交感神经不同部位的药物。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近年来受到关注, 老年人β-受体功能降低, 可导致心率下降, 心输出量减少、支气管痉挛、血糖下降。因此, 不宜单独使用, 应及时观察病人的呼吸、心率和血糖的变化。

2.1.5 高血压急症药物应用的观察与护理

急进性高血压病情危重, 常用硝普钠可快速降低血压, 该药疗效快、持续时间短、见光易分解。所以, 静脉给药时应严格避光, 精确掌握静脉输注速度, 随时监测血压和静脉输注速度, 根据血压降低情况及时调整输注速度。

2.2 健康教育

指导病人及家属正确护掌握有关药物服用知识及家庭护理技能。鼓励家属积极参与, 充分发挥家庭支持系统作用。指导病人合理休息, Ⅰ期、Ⅱ期高血压可适当活动, 若血压严重升高或有明显不适应卧床休息。应食低钠、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 禁烟酒, 食盐6 g/d, 肥胖者限制热量、脂类摄入。掌握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并记录。如有头痛、眩晕等不适应通知医生, 及时向医护人反应服药不良反应[2,3]。

2.3 心理护理

定期或不定期地与病人及家属沟通, 对病人家属提出的疑问应热情、耐心地解释, 掌握病人心理行为特点、人际关系及社会因素, 使病人对高血压病有更深的了解, 消除其恐惧心理及悲观情绪, 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的病人由于退休后单位存在福利、待遇和医疗费报销问题的困扰, 病人难免有不良情绪, 对病人恰当解释和提出一些建议性意见, 供病人参考。有的病人由于年龄较大, 常出现躯体不适, 加上急躁、易怒、孤僻、敏感、多疑等负性情绪都能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影响血压, 同时还可以通过内分泌及躯体运动神经系统影响血压, 因此, 应细心、耐心开导病人, 消除病人恐惧、紧张心理。向病人讲解放松的方法、目的。通过呼吸锻炼, 音乐疗法能调整全身神经系统的机能, 放松全身肌肉, 使脑部充血减少, 神经松弛, 血压亦会随之下降。

2.4 出院指导

告诉病人不能以发生的症状来进行血压水平的估量。以测量的血压值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高血压病往往与肥胖、血脂、血糖异常并存, 应定期监测血脂、血糖变化。长期高血压者可引起肾功能减退, 应定期进行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突发血压升高时应全身放松, 静卧休息, 立即舌下含服硝苯地平1片或口服其他降压药物, 稍觉缓解后即到医院就诊。如出现心前区疼痛或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以及夜尿增多、少尿等均应及时就诊。

3 定期随访指导

分别于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复查评估病人不良生活改善情况, 记录病人血压、肾功能、体重, 了解相关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服药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就诊情况, 找出高血压危险因素, 有针对性指导, 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4 结果

病人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能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1年内无再次住院及并发症发生。

5 体会

通过健康教育, 提高病人及家属对高血压病及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 同时也提高了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定时随访指导有利于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定期自我监测病情变化及定时门诊复查;有效控制了高血压病的发展, 减少靶器管受损及并发症发生;节约病人的医疗费用及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冯雅男.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人预后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03, 17 (5A) :529.

[2]戴俊明, 卫志华, 张蓓燕, 等.社区高血压病人的药物利用与依从性关系分析[J].高血压杂志, 2001, 9 (1) :65 67.

高血压病临床研究及治疗的进展 篇9

1高血压的分类

2003年5月美国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价和治疗联合委员会 (JNC) 发表了第七次报告 (JNC7) [2], 简化了高血压分类, 具体分类如下:正常血压<130/84mmHg;高血压前期130~139/85~89 mmHg;高血压≥140/90mmHg, 其中高血压一期140~179/90~109mmHg, 高血压二期≥180/110mmHg。

2高血压的治疗

2.1 以改变生活方式降低血压

研究显示, 改变生活方式可以降低高血压前期患者的血压, 并能阻止其向高血压演变。

2.1.1 减肥和保持正常体重:

减肥是诸多非药物治疗中降压最为有效的一种。临床证据显示, 在治疗以后减肥对高血压的降低作用有持续性[3]。应当保持体重指数 (BMI) 在18.5~24.9kg/m2。对年轻的高血压前期患者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应当特别强调防止体重增加。

2.1.2 加强锻炼:

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中度活动, 如每周至少3次 (最好每天1次) 轻松的散步、游泳、骑自行车及园艺劳动等来降低血压。研究表明, 中度活动可以降低收缩压4~9mmHg。但有CVD前兆的人需要在运动前接受医生医学指导或者制定适合的运动计划[4]。超负荷的运动可使血压升高, 应被禁止。

2.1.3 节制饮食:

节食预防高血压 (DASH) 试验表明, 吃大量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可下降11.4/5.5mmHg。DASH的“联合饮食”也使非高血压的受试者血压下降, 并且不受种族、高血压家族史和地理环境的影响[5]。可以将DASH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有益于公众及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指导, 即每日4份水果、4份蔬菜和3份低脂奶制品。

2.1.4 减少钠盐的摄入:

高钠的摄入和高血压升高密切相关。低钠饮食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尽管较正常血压者少但也有肯定的降压效果[6]。JNC7建议每日食盐应控制在氯化钠≤6g, 钠摄入量≤2.4g。目前降低钠摄入能否预防高血压病并降低心血管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尚有争议, 其对正常血压者的作用和由此产生的不良反应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2.1.5 限制酒精摄入:

饮酒对血压的升高既有急性作用也有慢性作用。研究证明, 饮酒与血压上升及高血压的发生呈正相关。过量摄入酒精还能降低高血压药物的作用。临床实验表明, 控制饮酒可以使SBP下降2~4mmHg[7]。

2.2 药物治疗

截至目前为止,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分为: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药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药几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成功的关键是选择安全有效、患者耐受良好且价格低的药物。JNC7强调, 抗高血压方案中存在“强适应症” (在高血压并发其他疾病的情况下, 某种药物是最有益的) , 以下还要分别叙述。尽管目前存在争议, 但在治疗中利尿药却备受欢迎。利尿药可以提高其它抗高血压药的效果, 且价格低廉。在抗高血压治疗时不适当的使用或缺少利尿药从而使血容量增加, 是导致抗高血压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8]。JNC7建议, 对超过目标血压20/10mmHg的2期高血压患者初始治疗使用的方案, 一般应包括利尿药并且与其它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只用一种药物来降低血压对多数高血压尤其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是不恰当的。在一项大规模实验中, 仅有30%的受试者用单一药物治疗血压能达到140/90mmHg的目标血压。新的治疗方案用2种以上药物, 有控制血压快、不良反应轻等优点, 并可避免单用1种药物用量过大使血压过度下降的危险[9]。而且, 复合药物治疗比单独药物治疗更简便、便宜。固定剂量的制剂开始用低于临床的常规用量, 然后根据降压的目标逐步增加剂量, 会更加有效地控制血压。需要特殊治疗的强适应症是指高血压继发的心衰、冠心病、慢性肾病、中风或者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的疾病 (糖尿病、冠心病前高危期) , 对这种患者的治疗需要兼顾强适应症与血压水平, 以下分别评述。

2.2.1 心脏疾患:

首先, 缺血性心脏病, 包括稳定性心绞痛和静息性心肌缺血。多数患者应当先应用β阻断药, 若单独应用β阻断药不能控制心绞痛和高血压或者患者对β阻断药禁忌 (如严重支气管阻塞、严重的末梢血管疾病、重度房室传导阻滞或者病窦综合征) , 加钙拮抗药或用钙拮抗药替代β阻断药。长效钙拮抗药最好与β阻断药联合应用。避免使用短效钙拮抗药, 因为它能增加死亡率, 特别是心肌梗死患者[10]。临床研究证明, 几类抗高血压药物都对冠心病的治疗有益。值得注意的是, 与其他药物 (利尿剂、β阻断药和钙拮抗药) 比较,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 对预防冠心病并没有更多的优势[11]。另外, 研究证明, β受体阻断药、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药、醛固酮拮抗药、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对心肌梗死后的治疗是有益的。高血压可使90%的心衰患者的病情加重, 是正常血压男性的2倍或女性的3倍。因此, 有效的降压药物治疗对防治心衰有重要的作用。降压治疗协作组织荟萃分析法比较了利尿药或β阻断药加ACEI治疗高血压合并的心衰患者的疗效, 无明显差异。但是, 利尿药或β阻断药加钙拮抗药可使心衰风险率降低33%, 利尿剂或β阻断药加ACEI降低18%,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降低16%[12]。

2.2.2 糖尿病:

高血压患者常见糖尿病, 且预后不良。JNC7和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目标血压是≤130/80mmHg。利尿药、β阻断药、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和钙拮抗药均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适应症。大多数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都需要两种或更多的药物来控制血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和高CVD风险及确诊心脏病患者β阻断药和ACEI格外有效[13]。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患者在延缓肾功能降低方面效果明显, 利尿药与钙拮抗药也有益于糖尿病患者, 因为它们有降压和减少CVD风险的作用。在随机对照研究中, 利尿药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CVD患者代谢无不良反应, 而ACEI亦未显示明显的优点[14]。对于有蛋白尿和慢性肾病的糖尿病患者, 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显示了降压作用以外的益处[15]。

2.2.3 慢性肾病: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进展状态综述 篇10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治疗,合理用药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 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休息5min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mm 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由于其病理损害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脑卒中、闭塞性心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及肾功能衰竭等重要生命器官的病损,是目前人类的重要致死、致残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高血压病患者已达1.3亿,且每年呈上升趋势,现已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在此,我们通过收集国际同行的最新进展,以及结合我们自身的部分研究,对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的进展状态作一综述,希望能对临床实践有所指导

1 高血压病的病理机制

目前关于高血压病的确切病理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大致来说,有以下一些学说可供参考:精神、神经学说精神源学说(psychogenic theory)认为在外因刺激下,患者出现较长期或反复较明显的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情绪变化时,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平衡失调以至不能正常行使调节和控制皮层下中枢活动的功能,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舒缩血管中枢传出以缩血管的冲动占优势,从而使小动脉收缩,周围血管阻力上升,血压上升[1]。遗传学说(genetic theory)认为,高血压病患者有家族史的多,其直系亲属的血压水平比同龄非直系亲属的高,双亲均有高血压的子女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大。动物实验早已从大鼠中选出SHR品系,高度提示遗传的作用[2]。钠摄学说(excessivedietarysodium theory)认为,大量的实验、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证实钠的代射和高血压密切相关。在食盐摄入量高的地区的人群,如在日本本土的日本人中,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而食盐摄量低的地区的人群,如在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中,则几乎不发生高血压。限制钠的摄入可以改善高血压情况,服用利尿剂增加钠的排泄也可降低增高的血压[3]。

2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2.1 高血压病的治疗目标

2007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SH)/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高血压指南指出:高血压治疗的基本目标是实现血压达标,降低长期心血管总危险。大量研究说明,经降压治疗后,在患者能耐受的前提下,血压水平降低,危险降低得越多。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对于所有高血压患者,血压至少应低于140/90mm Hg,即血压控制目标值。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对于糖尿病及高危、极高危患者(如伴卒中、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蛋白尿),血压控制目标值至少应低于130/80mm Hg。为使血压更易于达标,抗高血压治疗应在心血管损害发生之前开始[4]。

2.2 高血压病的选药原则

当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有许多种类。无论选用何种药物,其治疗目的均是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预防或减轻靶器官损害。新指南强调,降压药物的选用应根据治疗对象的个体状况,药物的作用、代谢、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参考以下各点做出决定:(1)治疗对象是否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2)治疗对象是否已有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尤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肾病、糖尿病的表现;(3)治疗对象是否合并有受降压药影响的其他疾病;(4)与治疗合并疾病所使用的药物之间有无可能发生相互作用;(5)选用的药物是否已有减少心血管病发病率与病死率的证据及其力度;(6)所在地区降压药物品种供应与价格状况及治疗对象的支付能力[5]。

2.3 高血压病的常用药物

目前来说,用于降压的药物主要有以下五类,即利尿剂、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下面就其药理药效等一一展开说明:

2.3.1 β受体阻滞剂

此类药物中,常用的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其降压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的RAAS,以及血流动力学自动调节机制。降压起效迅速、强力,持续时间各有差异。主要适用于各种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80次/分)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的患者。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相对较差。该药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心动过缓、乏力、四肢发冷,并可导致低血糖。糖尿病患者慎用。禁用于急性心力衰竭、哮喘、心脏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周围血管病患者[6]。

2.3.2 噻嗪类利尿剂

此类药物中,常用的有双氢克尿噻,俗称“双克”。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排钠、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压起效平稳、缓慢,持续时间较长,服药2~3周后达最大作用。由于其价格低廉、降压效果稳定,常单独应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或与其他药物合用于中、重度高血压,在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患者、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高血压,有较强的降压效应。在使用大剂量时,会出现低钾血症和影响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因此,现在推荐使用小剂量。例如双氢克尿噻,每天剂量不要超过25mg。不良反应主要是乏力、尿量增多。痛风患者禁用。

2.3.3 非噻嗪类利尿剂

此类药物中,常用的有吲达帕胺,其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Ca2+内流,于减少细胞内Ca2+浓度,从而舒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血压下降。该药降压安全、有效,抑制左心肥厚,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和血脂。适用于各型高血压,对重度高血压患者疗效更好。不良反应主要是乏力、头晕头痛、胃肠道反应。长期使用应注意电解质失调,应定期查血钾、血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需要注意的是,保钾利尿剂可引起高血钾,不宜与ACEI合用。袢利尿剂主要用于肾功能不全者。肾功能不全者禁用[7]。

2.3.4 钙离子拮抗剂(CCB)

钙离子拮抗剂在国外最常用于老年性高血压,尤其是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者,具有扩张周围血管的作用,强大的扩冠作用,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可有效地降低各年龄段的血压。此类药物,主要可分为3种,其中以血管选择性最强的二氢吡啶类应用最多,中国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与欧洲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得出相似的结果,在患者服用了尼群地平2~3年后,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脑卒中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40%,同时心血管事件、癌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硝苯地平是我国长期以来,常用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多年来未发现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但最近研究显示,不正当使用短效硝苯地平急诊控制严重高血压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不良反应主要是心率加快、面部潮红、头痛、下肢水肿等。对于高血压患者提倡使用长效制剂,避免使用短效制剂。氨氯地平为第2代CCB,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比对心肌的钙通道具有更大的选择性,作用时间更长,24h平稳降压,且对收缩压的作用更大一些,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尤其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性心绞痛者[8]。

2.3.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此类药物中,常用的有氯沙坦、缬沙坦等。降压作用主要通过阻滞组织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AT1,更充分有效的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水钠潴留、血管收缩与组织重构作用。降压起效缓慢,但持久而平稳,一般在6~8周达最大作用。该类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方面与ACEI相同。其最大优点在于该药物直接相关的不良反应很少,不引起干咳,是ACEI不良反应的替换药[9]。

2.3.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此类药物中,常用的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抑制周围和组织的ACE,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同时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降压起效缓慢,逐渐增强,在3~4周达最大作用。ACEI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尿蛋白作用,在肥胖、糖尿病和心、肾功能受损的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疗效,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是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高钾血症、肾功能衰竭、妊娠妇女和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10]。

3 高血压病的治疗误区

一些高血压病的常见治疗误区。这些错误不仅仅是患者常犯的,往往也被临床医护人员所忽视,如:(1)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60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为此偏高些的血压(如老年患者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 Hg左右,年轻的、轻度的患者可将血压控制在135/85mm Hg以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及年龄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2)不分病因,盲目用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常把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混同起来,认为只要发现血压升高就是原发性高血压,是原发性高血压都需要用降压药。实际上许多疾病如急慢性肾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中毒症、颅脑疾病等都可能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称为继发性高血压或症状性高血压;而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由于病因病理不同,两种高血压的治疗原则也不相同:原发性高血压只有积极治疗高血压,才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而继发性高血压,首先是治疗原发病,才能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发展。(3)药物配伍不当。一般来说,同一类或作用类同的两种降压药不宜合用,例如硝苯地平(心痛定)和尼群地平同属于钙拮抗剂,联合使用会使患者出现头痛、眩晕、心慌欲呕的低血压症状。(4)忽视降压药的不良反应。事实上,降压药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甲基多巴可出现嗜睡、眩晕、腹胀等不良反应;优降宁的不良反应更多,可出现恶心、呕吐、失眠、多梦、定向障碍等,恶性高血压及肾衰晚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精神患者应忌用;卡托普利可出现咳嗽、皮疹等,孕期及哺乳妇女不宜服用。因此,高血压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11]。

4 小结

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应坚持“个体化”的用药原则。原发性高血压因复杂,临床分型很多,每个人因年龄不同、自身高危因素不同、合并性疾病不同,对药物的反应性、适应性和耐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再加上临床上常用的各种降压药的药理各有特点,因此,对于每个患者的治疗要区别对待,即用药的“个体化”。选用抗高血压药时应根据患者年龄,高血压程度分级和危险度分层(合并的各种有关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支气管和肺部病变等)及用药后的反应等全面权衡选择药物[12]。

高血压阶梯疗法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治疗高血压的一种用药方法,即从单一药物的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用药剂量,足量后仍未能充分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则加用第2种药物或更多的药物联合治疗,最终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开始治疗时所选择的单一药物,称为第一阶梯,通常选用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转换酶抑制剂中的任何一种。第二阶梯疗法通常的组合方式为利尿剂加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加钙拮抗剂、钙拮抗剂加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加转换酶抑制剂。第三阶梯常用组合方式:利尿剂加钙拮抗剂加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加β受体阻滞剂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加钙拮抗剂加转换酶抑制剂。需要采用第四阶梯治疗的高血压,通常为重型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常在第三阶梯的基础上,再加呱乙啶、长压啶等药物。

高血压病的治疗 篇11

患者,男,65岁,汉族,主因“血压升高11年,夜尿增多3年,发现血肌酐升高1个月”于2011年3月8日就诊。

现病史:11年前,患者体检时被发现血压升高,之后在头痛、头晕间断测量血压,最高达160/100 mm Hg,偶尔服用降压药,效果不详。3年前,出现夜尿增多,间断服用硝苯地平片、高特灵等,血压仍波动在160~180/90~110 mm Hg。1月前,患者感冒后化验检查发现血肌酐升高,遂到我院肾内科门诊就诊。

既往史及家族史: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病史。母亲有高血压、脑出血史。

查体:一般状况可,双侧上肢血压160/100 mm Hg,营养中等。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略向左扩大,心律齐,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平软,未闻及血管杂音,双下肢无水肿。

化验:尿常规示蛋白(++)、RBC 0~1/HP,比重1.015,24小时尿蛋白定量1.03 g。血尿素氮8.64 mmol/L,肌酐136 μmol/L,胆固醇5.96 mmol/L,甘油三酯2.12 mmol/L,高密度脂蛋白0.9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3.14 mmol/L;血常规、血糖、血电解质、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ST-T波改变;双肾B超示左肾大小为9.3 cm×3.8 cm;右肾为9.1 cm×3.6 cm;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左室增大,LVEF 68%。

诊断过程:复查尿常规、尿蛋白定量并完善各种免疫相关检查,除外肾小球肾炎及其继发性高血压;完善各种内分泌相关检查,除外内分泌疾病及其继发性高血压;开展双肾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除外肾血管狭窄及其继发性高血压。

初步诊断:(1)慢性肾功能不全(CKD 3期);(2)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3)高血压病肾损害;(4)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层);(5)高脂血症。

治疗随访:首先,改用雷米普利10 mg,1次/d降压治疗,血压波动在160/90 mm Hg左右,血肌酐一过性升至146 μmol/L;其次,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1次/d,血压控制在150/85 mm Hg左右,血肌酐恢复至132 μmol/L,但患者主诉时有心悸,脉搏88~96次/min;再次,进一步联合倍他乐克缓释片47.5 mg,1次/d,血压控制在130~135/80~85 mm Hg,脉搏62~68次/min,心悸消失。现已随访1年,患者依从性良好,无不适主诉,血压稳定在125~135/75~85 mm Hg,血肌酐130~140 μmol/L。

评 析

问题1:什么是高血压病肾损害?如何诊断?

分析:高血压病发生5~10年常伴有靶器官的损害,约10%~15%患者出现慢性肾脏病(CKD),称之为高血压性肾损害,是高血压病的三大并发症之一。在我国,高血压病发病率高达10%~14%,高血压病肾损害患者数量庞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高血压病肾损害的诊断标准:一般说来,确诊高血压病5~10年后患者出现夜尿增多等肾小管损害表现,而尿常规检测显示无明显血尿,尿蛋白定量多在1.0~1.5 g/24 h,伴或不伴有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常常支持高血压病肾损害的诊断。

临床上,高血压病肾损害与肾脏病继发性高血压常常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一般说来,肾脏病患者血压升高常发现于肾脏病后或同时发现,尿常规检测显示明显的血尿和中到大量的蛋白尿,临床上可以发现与原发病相应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异常等。如果临床诊断有困难,可以行肾活检病理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高血压病肾损害肾脏病理主要显示缺血性改变,无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沉积,而肾脏病引起的继发高血压患者肾脏病理主要显示免疫和炎症反应表现。

问题2:本例患者高血压病肾损害的诊断是如何考虑的?

分析:本例患者,母亲有高血压家族史,54岁被确诊为高血压病,但一直未规律治疗,血压波动在较高水平(160~180/90~110 mm Hg),8年后出现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表现,11年后检查尿常规仅有少量蛋白,但伴有肾小球滤过功能轻度异常,无镜下血尿,均支持高血压病肾损害的诊断。

问题3:高血压病肾损害血压控制目标值是多少?

分析:高血压病肾损害的血压控制应当遵循分层治疗的原则,即针对不同人群达到理想降压目标。根据患者是否合并靶器官损伤及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再决定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应首先进行危险性分层。通常分成3个危险组:(1)低危患者被定义为那些没有已知CVD或靶器官损害,无糖尿病者;(2)高危患者为无CVD或靶器官损害,无糖尿病,但有一项或以上的CVD危险因素者;(3)极高危患者为有CVD及靶器官损害或降压药物强制指征,如糖尿病、CKD者。对低危和高危组推荐的血压控制目标值为收缩压<140 mm Hg和舒张压<90 mm Hg,极高危组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 mm Hg,对高血压病肾损害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 mm Hg。

问题4:如何早期诊断高血压病肾损害?

分析:高血压病肾损害多表现为良性小动脉肾硬化(又称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早期主要表现为多尿、夜尿增多等肾小管功能受损表现,不为患者所关注,不易早期诊断。一旦患者出现血肌酐升高,说明50%以上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提示病情已发展到相当重的程度,一般很难逆转。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高血压病肾损害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高血压病肾损害的早期诊断水平,近年来许多学者试图在以往经典检测手段的基础上,寻找更为灵敏、更为准确的检测方法。目前,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是较为公认的诊断早期高血压病肾损害的检查方法。在患者血压控制较为稳定、不伴有全身或尿路感染的情况下,如果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大于20 μg/ min,往往提示出现高血压病肾损害。其次,血清和尿液β2微球蛋

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的测定,对高血压病肾损害的早期诊断亦有重要价值。

问题5:高血压病肾损害降压治疗应如何合理选择?

分析:首先,生活方式干预(如低盐饮食、放松身心)等非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病肾损害降压治疗的基础;其次,高血压病出现肾损害往往需要两种或以上药物联合应用方能达到降压目标,而降压达标对于延缓肾损害进展至关重要;再次,肾损害尤其是血肌酐的升高提示在肾小球缺血的同时可能存在健存肾小球的高灌注、高滤过。治疗上应在改善肾小球供血的同时适当降低健存肾单位的过度代偿性滤过,延缓肾功能恶化。高血压病往往存在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合并肾损害,且可能伴有水钠潴留,适当应用β受体阻断剂和利尿药是可行的。

本例患者院外应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CCB)的情况下出现血肌酐升高,考虑存在健存肾单位的过度代偿,我们改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希望在降压的同时,尽可能扩张出球小动脉,缓解肾小球“三高”状态,延缓肾功能恶化。但改用ACEI后,降压效果不理想且出现血肌酐进一步升高,因此优先考虑降压达标并改善肾小球供血。

我们在ACEI剂量加倍或联合CCB之间选择后者,即发挥其强效降压作用,又强化入球小动脉扩张作用,改善肾小球血液供应,在ACEI降低肾小球滤过压的前提下增加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得以恢复。联合ACEI和CCB治疗后,血压有所降低,但心率增加,提示可能存在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进一步联合β受体阻断剂以后,患者血压达标,心率恢复,心悸消失。随访一年患者依从性良好,无明显不适,血压和肾功能稳定。由于患者无明显水钠潴留症状,且可能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交感神经过度活化或兴奋,未使用利尿剂。

问题6:本例患者治疗过程中肾功能波动的原因?ACEI如何使用?

分析:ACEI在降压及保护靶器官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多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结果奠定了其作为高血压治疗优化方案中必备药物之一。ACEI具有肯定的降压作用,可以降低循环血压,改善组织供血,具有保护心、肾等靶器官的作用;在肾脏,ACEI扩张出球小动脉大于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滤过压的下降有助于降低尿蛋白,但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一过性下降,尤其是在用药初期,肾脏供血增加与肾小球滤过压下降不平行的时候,就会出现血肌酐升高等副作用。

本例患者使用依那普利早期就曾出现一过性血肌酐升高。

因此,我们主张安全有效地应用ACEI。具体的使用方法:对于血肌酐大于3.0 mg/dl(265μmol/L)不建议使用ACEI类药物;对有肾前性因素或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或存在急性肾功能损害、高钾血症的患者应暂缓使用ACEI类药物,待这些因素纠正以后再考虑使用;对于使用ACEI类药物的患者,应每2周检查一次肾功能直至第8周,如果血肌酐不增加或增加幅度小于30%,可以继续使用;如果血肌酐增幅大于30%,应当停药,明确有无双侧肾动脉狭窄等严重影响肾脏血液循环的问题。如果患者在应用ACEI过程中出现血钾升高,可以考虑联合小剂量利尿剂,但要严密关注血容量不足。

综上所述,目前常用的五大类降压药物,均可以应用到高血压病肾损害的降压治疗,但高血压病肾损害有其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同种类的药物有其不同的作用机制,应依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来作为治疗指南,采取合理的联合治疗方案,实现在降压达标基础上更有效地保护肾脏的作用。

张继东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 篇12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 是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 伴有血管、心、脑、肾等器官生理性或病理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是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张老师认为高血压发病机制为受病之脏主要在肝, 肝主疏泄, 肝藏血, 为刚脏, 体阴而用阳。生理状态下, 肝之疏泄功能正常, 则气机畅达, 血行无阻。气血调畅, 血压即可保持正常, 若肝失疏泄, 气机失调, 则肝气郁结, 气郁化火, 就会出现肝郁、肝火症状的高血压病。木火不息, 肝肾之阴受损, 肝肾阴虚, 则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又暗耗肝阴, 反过来促进阴虚阳亢矛盾的激化。肝阳亢逆, 可化肝风, 甚则发为中风。肝郁、肝火、肝阳、肝风为肝功能失调的主要病理变化[1]。如《临证指南医案•眩晕门》华岫云按:“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头为六阳之首, 耳目口鼻皆系清空之窍, 以患眩晕者, 非外来之邪, 乃肝胆之邪上冒耳, 甚则晕厥跌扑之虞。”张老师告诫学生临症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特点。此外, 情志不畅, 肝气郁结, 郁久化火, 或嗜食肥甘厚腻辛辣酒食之品, 酿生内热, 与瘀血相结, 则导致肝热血瘀证。肝经挟胃, 肝之疏泄失常, 也可横逆犯脾胃, 导致脾运失健, 聚湿生痰, 从而出现痰浊内蕴的临床表现。高血压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的范畴。张老师根据高血压病的发病特点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辨证论治。

1 肝热血瘀型

临床表现:眩晕头痛, 面红目赤, 急躁易怒, 口唇紫暗, 或伴有心悸失眠, 口苦口干, 便秘溲赤,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 苔黄, 脉弦涩或结代。治宜清肝活血。张老师治疗本证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自拟芩丹汤:黄芩、丹参、黄连、钩藤、地龙、益母草、桑寄生、川芎。头痛头晕甚者加生石决明、生龙牡以镇肝潜阳;心烦者加莲子心清泻心火;尿少肢重者加车前子;胸闷口苦、苔黄腻兼痰火者加瓜蒌、胆星。

典型病案:患者男性, 58岁。2013年4月12日初诊。阵发性头胀头晕2个月余, 自述春节之前单位工作压力较大, 又春节期间饮酒较多, 逐渐感觉头胀、头晕, 上午轻, 午后较重, 伴口苦、口干, 夜间偶尔出现心慌胸闷而惊醒。舌质暗, 舌尖有瘀点, 苔薄黄略腻, 脉弦。测血压150/10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心电图:S-T段下移。西医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诊断:眩晕 (肝热血瘀证) 。治疗宜清热平肝, 化瘀通络。处方:黄芩12 g, 丹参30 g, 黄连6 g, 钩藤30 g (后入) , 川芎18 g, 地龙12 g, 坤草15 g, 寄生15 g, 炒杜仲15 g, 炒枣仁30 g, 生龙骨30 g, 生牡蛎30 g, 天麻12 g。水煎服6剂。二诊:眩晕症状明显减轻, 夜间睡眠也未再出现惊醒情况, 下午头晕头胀症状亦减轻, 时间也缩短。上方加减继续服用18剂, 诸症悉除, 血压也恢复正常。嘱其忌酒, 慎用高热量以及肥甘厚腻辛辣之品, 并服用松龄血脉康、代文、丹参滴丸以善后。

2 阴虚阳亢型

临床表现:眩晕头胀, 耳鸣, 头重足轻, 烦躁易怒, 失眠多梦, 目涩口干, 腰膝酸软, 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 脉细数。治宜育阴潜阳。张老师治疗本证常以建瓴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生地、白芍、怀牛膝、桑寄生、杭菊花、生龙骨、生牡蛎、生石决明、钩藤、夜交藤。若眩晕急剧、手足麻木或震颤者, 加珍珠母、地龙、豨莶草;肝肾阴虚偏重者, 加女贞子、枸杞子;胸闷胸痛或头痛如刺者, 加丹参、川芎、赤芍。

典型病案:患者男性, 67岁。2012年11月21号来诊。自述眩晕, 头胀, 头痛1个月余, 加重10余天。近1年来老伴身患中风, 皆由自己亲自在家照料, 长时间劳作逐渐出现头晕、头痛。初起休息后可好转, 但是随着时间延长休息后也不能改善, 近1周来逐渐加重。刻下症见头晕、头痛, 头重脚轻, 腰酸乏力, 心烦易怒, 睡眠较浅, 纳食尚可, 大便偏干。舌质红, 苔薄黄, 脉弦细。测血压165/105 mm Hg。西医诊断: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断:眩晕 (阴虚阳亢证) 。治疗宜育阴潜阳。处方:天麻12 g, 钩藤30 g (后入) , 石决明30 g, 生龙骨30 g, 生牡蛎30 g, 黄芩12 g, 生地15 g, 白芍15 g, 杜仲12 g, 寄生20 g, 牛膝15 g, 炒山栀9 g, 坤草20 g, 丹参30 g, 茯神15 g。水煎服6剂, 日1剂。服6剂后, 患者头晕明显改善, 心烦减轻。仍睡眠浅, 并且眼睛发干。上方加酸枣仁30 g、枸杞子20 g、杭菊花12 g。服用18剂后, 诸症明显好转。测血压130/85 mm Hg。嘱其服杞菊地黄丸、洛丁新以善后。

3 痰浊内蕴型

临床主要表现:头胀 (如蒙, 眩晕) , 胸脘痞闷, 呕恶痰涎, 身重体困, 多形体肥胖, 舌质可有齿痕, 苔腻, 脉弦滑。治宜化痰祛湿。张老师治疗本证常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橘红、茯苓、白术、天麻、炙甘草。头部昏蒙伴恶心者加竹茹止呕、菖蒲开窍;痰热者加黄芩、胆星、天竺黄;胸痹心痛者加丹参、川芎、元胡、郁金;血脂高者加泽泻、决明子。

典型病案:患者女性, 72岁。自述头晕、头沉头重脚轻半年余。时重时轻, 近半月来胃脘痞满, 纳呆, 并且头沉症状加重, 偶有恶心。舌质淡胖, 苔白腻, 脉弦滑。曾服洛丁新等治疗。测血压160/100 mm Hg。西医诊断: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断:眩晕 (痰浊内蕴证) 。治宜化痰祛湿。处方:半夏9 g, 橘红12 g, 茯苓15 g, 白术15 g, 天麻12 g, 菖蒲12 g, 竹茹10 g, 全瓜蒌30 g, 炒杜仲15 g, 丹参30 g, 坤草20 g, 泽泻18 g。取6剂, 水煎服, 日一剂。二诊:服上方后头晕及恶心感减轻, 睡眠欠佳, 仍纳呆, 舌质淡, 苔白腻, 脉弦滑。上方加酸枣仁30 g, 焦三仙各15 g。继服6剂。三诊:头晕症状进一步减轻, 纳食稍好转。上方加减共服用20余剂, 诸症悉除。

高血压病是常见病多发病, 如不能及时控制, 久而久之可导致人体动脉硬化, 并对人体心、脑、肾等造成严重损伤。因此, 目前国内外高血压病研究者在关注血压降低程度的同时, 也越来越关注降压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的影响。随着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不断深化, 很多学者认为脉络瘀阻及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与并发症的产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并提出活血化瘀的治法[2,3,4]。张老师临证40余年来, 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造诣颇深, 经过多年临床观察, 张老师发现高血压病肝热血瘀证的患者较为多见。基于此, 张老师自拟清热平肝、活血化瘀之芩丹汤, 用于该证患者, 疗效较佳。方中黄芩、黄连、钩藤清热平肝, 丹参、川芎、地龙、坤草活血化瘀, 辅以桑寄生补益肝肾。此方清热平肝、活血化瘀为主, 针对该证患者多具有急躁易怒、面红目赤、便秘溲赤等肝经热盛的特点, 应用味苦性寒的黄芩、黄连, 清泻心肝火热, 又以钩藤助芩、连清热泻火, 平熄肝风。本方未选择重镇潜阳的矿物类药物, 而是使用了清肝平肝之品, 符合患者火热旺盛的临床表现, 提高了临床疗效, 也避免了长期服用矿物类药物可能对肝肾造成的不良影响。多种活血化瘀类药物的应用也是本方的特色, 体现了辨证论治的原则, 且在选用活血化瘀类药物时多使用了性偏寒凉之品, 可避免温热药物加重患者的阳热症状。火热日久不熄可灼伤肝肾之阴, 导致肝肾不足, 所以本方在清热的同时使用桑寄生滋补肝肾。心肝火热得清, 气血调畅, 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则血压即可得到控制。本方还吸收了现代药理研究的最新成果, 选择了多种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不仅能降低血压, 而且还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 保护血管, 预防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的药物, 对减少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终末事件, 改善远期预后也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介绍张继东教授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积40年临床经验治疗高血压病的独到见解, 主要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验案举例以及自拟方芩丹汤进行方药分析等方面进行总结。

关键词:张继东,高血压病,芩丹汤,名医经验

参考文献

[1]张继东, 高红春, 李长华.心血管病当代中医治疗[M].济南:济南出版社, 1996:83-93.

[2]段学忠, 杨丁友, 孙西庆, 等.益脉降压流浸膏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纤溶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台杂志, 2000, 20 (7) :508-510.

[3]欧阳迎春, 刘应才, 余琴, 等.原发性高血压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变化及其意义[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2, 18 (6) :248-250.

上一篇:物理拓扑发现下一篇:自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