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精选10篇)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篇1
慢性肺心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 该病是以慢性肺功能衰竭为主而迁移全身的一种疾病, 尤其是多发于老年群体[1], 患者机体长期处于低氧状态, 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则会导致肺通气和灌注比例失调, 而处在加重期的患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对老年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对于慢性肺心病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也有很多。为了进一步分析慢性肺心病急性感染加重期的临床治疗方法, 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感染加重期患者进行分组试验, 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0名慢性肺心病急性感染加重期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慢性肺心病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咳嗽、心慌气短、尿量明显增加等症状, 患者均无神智障碍等症状,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0例。观察组中有16例为男性, 14例为女性, 最大年龄为84岁, 最小年龄为59岁, 平均年龄 (64.56±3.11) , 有18例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 12例患者为慢性咽炎;对照组中有17例为男性, 13例为女性, 最大年龄为85岁, 最小年龄为58岁, 平均年龄 (53.56±3.09) , 有16例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 14例患者为慢性咽炎。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因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即卧床平静休息, 给予患者吸氧治疗, 指导患者的饮食方案, 限制钠盐的摄入, 检测患者的心率情况, 给予患者适量的强心剂、利尿剂、抗生素等[3], 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硝普钠治疗, 剂量为25~50 g, 视患者的病情而定, 将药剂与500 m 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混合给予患者静脉滴注, 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设置滴注速度和输入浓度, 监测患者的血压等生命体征, 确保治疗过程中不会引起低血压且充分发挥药效功能, 持续为患者静脉滴注24 h, 并加用双氢克尿噻, 剂量为25 mg, 每天3次, 持续治疗4 d为一个疗程[4];观察组采用注射脉络宁治疗, 患者入院后亦给予吸氧治疗, 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解痉平喘、利尿、强心、祛痰的药物, 并实施注射脉络宁治疗, 药物剂量为30 m L, 与250 m L浓度为30%的葡萄糖混合静脉滴注, 持续滴注15 d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停止其他药物治疗[5]。
1.3 效果判定标准:
本次效果判定根本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内科疾病诊断标准》[6]进行。显效:患者的心慌气短、尿量增多、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 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心慌气短、尿量增多、咳嗽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并未消失, 血氧饱和度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的心慌气短、尿量增多、咳嗽等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剧, 血氧饱和度没有改变[7]。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统计调查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20例, 占总数的66.67%, 有效9例, 占总数的30.0%, 无效1例, 占总数的3.33%, 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显效22例, 占总数的73.33%, 有效6例, 占总数的20.0%, 无效2例, 占总数的6.67%, 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硝普钠联合双氢克尿噻治疗以及注射脉络宁是两种常用的慢性肺心病急性感染加重期治疗方法, 硝普钠进入人体后可以通过扩张静脉, 减少有效循环血量而减轻心脏前负荷压, 对于改善心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8]。双氢克尿噻则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利尿[9], 使循环的血容量减少, 这两种药物联用时可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心功能;脉络宁则主要是通过促进微血栓溶解, 并进一步改善血流和肺通气量的比例, 最终调整机体缺氧状态, 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 硝普钠联合双氢克尿噻治疗以及注射脉络宁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感染加重期患者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正旺, 蔡天晶, 吴君超, 等.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40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13, (1) :144-145.
[2]徐国良, 徐卉, 林淑梅, 等.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2) :252-254.
[3]王桂芳, 张萍.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 (11) :75.
[4]童亚玲, 李乾兵, 徐建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动脉血气、血浆BNP与D-二聚体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性研究[J].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3, 32 (4) :278-280.
[5]吴喜悦, 杨桂芹, 史本国, 等.环磷腺苷葡胺并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效果[J].齐鲁医学杂志, 2013, 28 (5) :429-430.
[6]邬伟明, 张桦, 徐晓华, 等.血小板活化、高敏C反应蛋白与慢性肺心病患者肺动脉压的关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09, 3 (5) :811-817.
[7]邬伟明, 张群英, 赵慧彬.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小板膜糖蛋白与Pa O2和Pa CO2的关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09, 3 (6) :972-977.
[8]杨生岳, 冯恩志, 沈君礼, 等.川芎嗪治疗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临床医学, 2009, 16 (5) :717-719.
[9]杨艺.利尿剂双氢克尿噻联合依那普利治疗30例高血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1, 32 (9) :1759.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篇2
【关键词】依纳普利;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丹参酮。
【中图分类号】R541.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81-02
肺心病即肺源性心脏病,多发于老年人。因患者长期慢性缺氧,通常导致患者伴有右心衰竭。而加重期则为肺心病最危险的阶段,极易发生心力衰竭,死亡率高达四成[1] 。目前临床治疗常采用改善缺氧情况、控制感染、纠正呼吸功能,但常规治疗方式在此阶段疗效不佳。本文针对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患者在急性肺心病加重期使用依纳普利联合丹参酮治疗疗效。研究成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病例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选取条件均按照《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版)肺心病加重期诊断标准。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分布在50~81岁,平均年龄(63.5±7.2)。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均介于心肺功能不全Ⅱ~Ⅳ之间。其中35人为Ⅱ级,14人为Ⅲ级,11人为Ⅳ级,60例患者中患有呼吸衰竭的10人,心率失常6人,肺性脑病3人,病程4~23年间平均(12.4±2.53)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首先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同时让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改善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等。必要时可使用强心剂及利尿剂等,以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照组在此基础治疗上添加使用依纳普利。初期使用剂量一次6mg,一天2次。往后逐步增加剂量直至10~15mg一次,一天2次。观察组在原有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使用方式为静脉注射,每次使用40~60mg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个疗程时间为一周,两组患者均需治疗2~4个疗程。
1.3疗效评定
患者心率下降到每分钟100次以下,且临床症状咳嗽、紫绀、水中和肺部啰音等症状减轻,心肺功能有所改善,体征好转则判定治疗有效。若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且心肺功能仍较差甚至病情出现更严重的趋势则证明治疗无效[2] 。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比较使用t来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详情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有效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
3.讨论
肺心病是由于肺组织病理性病变,导致血液在肺血管内受阻且压力增大,心脏右侧肿大。而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则是此疾病最危险的一个阶段。更有甚者会出现呼吸衰竭、心肺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由于反复支气管炎,使患者长期慢性缺氧,而肺动脉高压是导致肺心病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缺氧又是造成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长期缺氧使得患者肺动脉顺应性降低,血液中红细胞代偿性升高,使得血液变粘稠,降低了血液流量加重缺氧情况,形成恶性循环。长期缺氧还会使患者体内二氧化碳滞留导致酸中毒,体内电解质不平衡,损伤肺毛细血管,暴露出内皮下胶原,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更加加重病情。
依纳普利作为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对于扩张动静脉血管,减少血管紧张素Ⅱ形成有良好的疗效,从而达到改善血液在肺血管中流动情况。因此依娜普利也被用作治疗高血压的最佳药物,对于治疗心衰也有一定疗效。丹参酮ⅡA磺酸钠是丹参中提取出的一类二萜醌类化合物,通常被用于抗菌消炎、改善侧支循环,减轻因缺氧带来的各种损伤。同时可以用于扩张动脉血管,提高血流量,改善缺氧状况,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降解,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細胞内线粒体呼吸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比对照组和治疗组可发现:使用依纳普利联合丹参酮治疗相比单纯使用依纳普利治疗要来的更有效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6.7%而治疗组为70%。并且在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照组也由于治疗组,更进一步说明依纳普利联合丹参酮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依纳普利联合丹参酮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有着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亚勤.依纳普利联合丹参酮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8):252~254.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人资料
2011-02-14到2013-02-14,我院诊治处于急性加重期的慢性肺心病者27例,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37岁到74岁,平均:(60.45±10.55)岁。病例诊断符合肺心病标准,上呼吸道梗阻、休克以及气胸者除外。27例中,2例支气管扩张,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支气管哮喘。27例急性加重期病例脏器无衰竭病状、未见心率失常,且神智清醒,无禁忌器官插管病状。在27例中,p H值均数:(7.25±0.05)。Pa CO2值均数:(70.98±15.01),Pa O2值均数:(48.22±8.01)。
1.2 医治应用器材
Bi PAP通气机(S/T-D,美国伟康公司),面罩选取依照病人脸型确定。
1.3 治疗方法
对27例急性加重期病例均予以呼吸道解痉诊治、控制及维持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治疗。对于心衰者,要行强心药诊治(持续低流诊疗)。经以上诊治未见疗效病例,应行Bi BAP通气医治,参数设定:通气模式:S/T,氧流量:2L/min到7L/min,吸气压要遵循“逐渐升高”的设定原则,呼气压:3cm H2O到6cm H2O,通气备用频率:每分钟14次。病人的Sa O2保持在90%之上。在开始实施Bi BAP通气时,要严密监控急性加重期的各项指标,参数调整要与病情变化情况一致[2,3]。
1.4 疗效判断
在实施Bi BAP通气时,要对临床各项指标做好记录,并分析通气治疗前、治疗4h后以及治疗24h时的血气情况,比较三个时间段中相关血气数据,判定急性加重期病例的Pa CO2值、Pa O2值、p H值。疗效分为“有效”、“无效”两种,有效标准:血气及病情充分好转,且改善出院。无效标准:病情恶化或病情未见好转。改成有创通气医治或者通气无效死亡[4]。
1.5 统计方法
对数据由分析作用的统计学应用软件:SPSS13.0,若P<0.05,有统计学意义[5]。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27例病例的血气指标改变情况
分析通气治疗前、通气治疗4h后以及通气治疗24h时的血气情况,比较三个时间段中相关血气数据,发现经Bi BAP通气(无创呼吸机)医治后,27例急性加重期病例的Pa CO2明显降低,Pa O2明显增高,p H值前后无显著变化,具体见表1。
2.2 临床疗效
治疗前,27例急性加重期病例的呼吸频率:(36±6)次/min,实施Bi BAP通气医治后,呼吸频率降至:(24±7)次/min,治疗前,心率:(124±19)次/min,医治后,心率降至:(101±14)次/min,通过表1可知,27例急性加重期病例的Pa CO2明显降低,Pa O2明显增高,且呼吸衰竭改善。27例平均通气医治用时:(6±4)d,有效(好转出院)25例,概率:92.59%,无效(加重或死亡)2例,概率:6.41%。
3 讨论
导致慢性肺心病转向急性加重期的病因机理:支气管平滑肌发生痉挛,增加了气管内部的粘液量,黏膜出现水肿,进而增大气道阻力,最终发生慢性肺心病。慢性肺心病具有患者年龄大、患病时间长的特性。在急性加重期时段,会增重病人的吸气功耗,导致呼吸肌出现疲劳,使机体引发CO2潴留、缺氧病症,增重病情,并显现呼吸衰竭,导致生命垂危。因此控制急性发作,规避病情恶化,对降低病死率、提升生命质量很有实际意义。通常医治急性加重期的慢性肺心病的常用措施为常规治疗,一般经呼吸兴奋剂医治,但是呼吸功耗会因为呼吸兴奋剂的作用而增加,最终导致呼吸肌疲劳加重,因此治疗局限性很大。除了呼吸兴奋剂,还可经气管插管医治,但接受度低,因此治疗不便度很大[6,7]。据报道,无创通气医治急性加重期的慢性肺心病病例取得很好的疗效,本文,经Bi BAP通气医治后,27例急性加重期病例的Pa CO2明显降低,Pa O2明显增高。实施Bi BAP通气医治后,呼吸频率降至:(24±7)次/min,心率降至:(101±14)次/min,在这27例中,好转出院25例,概率:92.59%,无效(加重或死亡)2例,概率:6.41%。可见急性加重期的慢性肺心病病例在解痉、抗感染、维持体力、水、电解质平衡的同时,应尽早、尽快不失时机使用Bi BAP通气,Bi BAP通气能使血气症状快速改善,抢救成功率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具备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经BiBAP(无创呼吸机)通气医治急性加重期慢性肺心病者的疗效。方法 2011年2月14日至2013年2月14日,我院诊治处于急性加重期的慢性肺心病者27例,27例患者均予以呼吸道解痉诊治、控制感染及维持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治疗。对于心衰者,要行强心药诊治(持续低流诊疗)。经以上诊治未见疗效病例,行BiBAP通气医治。结果 经BiBAP通气医治后,27例病例的PaCO2明显降低,PaO2明显增高。27例急性加重期病例中,有效(好转出院)25例,概率:92.59%,无效(加重或死亡)2例,概率:6.41%。结论 BiBAP通气能使血气及症状快速改善,抢救成功率亦高,具备适当的临床工作互补应用价值。
关键词:BiBAP通气,急性加重期,慢性肺心病
参考文献
[1]胡正旺,蔡天晶,吴君超,何明.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40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2):144-145.
[2]王超,孙明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15(12):96-97.
[3]郑咏仪,郑国雄.BiPAP通气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气、D2D及CRP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2,33(16):3406-3408,3410-3410.
[4]李华兴,王凤.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人检测D-二聚体临床意义及与血气分析相关性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2,31(16):13-13,15-15.
[5]黄宁侠,李鸿昌,王文慧.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极重度呼吸衰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救治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6):1000-1002.
[6]刘文操,冯建宏,逯林欣.疏血通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呼吸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4):421-422.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篇4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方剂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肺功能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肺功能相关指标均有所提高,但研究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中西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1-0051-02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medicine to treat acute aggravating period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ANG PengCHEN Yumei
Qingyuan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Province, Qingyaun 5115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 to treat acute aggravating period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Methods Selected 50 patients of the acute stage COPDrandomly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Chinese medical treatment on basis of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received. After a period of treatment compar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function and therapeutic effect.Results Lung function index FEV1, FEV1 / FVC of two groups were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indexes of research changed more obvious than control group(P< 005),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research group was 96%, of control group was 68%(P<005),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 to treat acute aggravating period COPD is significant,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s: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medicine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预防及治疗的疾病,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急性加重期(AE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情急剧恶化阶段,处于该阶段的患者病情严重且发作频繁,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对于AECOPD的治疗一般以抗炎、扩张气管等对症治疗,这些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病情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善患者肺功能[1]。本研究选取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50例,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经麦迪肺功能仪(比利时HYPAir Micro5000肺功能仪)检查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评估后判定处于急性加重期,中医辨证分型为肺脾肾亏虚型,排除血气分析检查为呼吸衰竭病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研究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25±56)岁,病程2~13年,平均(112±38)年;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46~83岁;平均(631±62)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108±4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喘息短促无力,语声低微,动则喘咳,气不接续,唇甲紫绀,舌质紫或舌红,痰多而黏,胸闷如窒,不能平卧,神疲乏力,面色白,心悸怔忡。西医诊断标准:据201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脓性。
13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抗感染、平喘、解痉、化痰、控制性氧疗等常规西医治疗,抗生素根据本地常见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情况选定,舒张支气管剂选用异丙托溴铵[BoehringerIngelheim Pharma GmbH&CoKG(德国),国药准字J20130135],抗氧化剂乙酰半胱氨酸(广东人人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19)。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方药配方:淫羊藿20g,枸杞20g,菟丝子20g,黄芪20g,丹参15g,陈皮10g,淮山药10g,党参10g,枳壳10g,川贝母10g,甘草5g。每剂加水煎至300mL,早晚饭后1h各服用150mL,每日1剂,连续服用2周为1个疗程。
14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及治疗效果。疗效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3]评定。显效:紫绀、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紫绀、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紫绀、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出现病情恶化现象。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采用肺功能仪(意大利MIR米尔,spirolab Ⅲ)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1s用力呼出量(FEV1)和1s用力呼出率(FEV1/FCV)。
15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肺功能比较治疗后两组1s用力呼出量(FEV1)和1s用力呼出率(FEV1/FCV)均有所提高,研究组两项指标改善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显效6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96%;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属于中医“喘证”、“肺胀”的范畴,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喘促,急性期患者症状更为严重。中医理论中其病理本质为肺脾肾亏虚,痰瘀互阻,而肾虚表现最为突出,一般表现为肾气、肾阴、肾阳同时虚损。
研究组所使用方剂由陈皮、淫羊藿、党参、枳壳、淮山药、川贝母、菟丝子、枸杞、黄芪、丹参、甘草等组成。其中菟丝子、淫羊藿、枸杞补肾共为君药;党参、黄芪、淮山药、补益肺脾为臣药;川贝、丹参祛瘀化痰为佐药,诸药配伍,共奏补益肺脾肾、祛瘀化痰功效[4-5]。异丙托溴铵可减慢乙酰胆碱的释放速度,增加其支气管粘液的分泌量。乙酰半胱氨酸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和活性氧的功效,而氧化应激是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炎的重要因素之一[6]。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疗效和肺功能改善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富国,张之舜,丁芬.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28例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 2012, 25(09):70-71.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二)[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 36(02):484-491.
[3]陶天遵.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S].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3.
[4]陈凯立,张汉洪,邢金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34例[J]. 陕西中医, 2016, 37(04):422-423.
[5]陈剑.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1(04):681-683.
[6]孙祥.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2010,45(4):332-333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60例,通过随机方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4-72岁,平均年龄(61.5±2.8)岁;病程3-22年,平均病程(13.6±1.7)年;实验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62.2±2.4)岁;病程5-24年,平均病程(14.6±2.3)年。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在急性加重期,给予面罩吸氧,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认真观察,病房内空气保持清新,患者卧床休息,积极处理并发症,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加强ICU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①对呼吸道感染进行控制:大部分肺心病患者都是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而这些患者的病情恶化则主要是因为呼吸道感染了致病细菌,因此在实际的临床护理中,抗生素的应用应该合理,进而让感染面积有效减少,让感染得以有效控制,临床中常选择静脉点滴注射的方式;另外护理人员在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护理原则来开展工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让患者的用药量保证均匀。输液时,输注的盐水量应小于500ml,速度应控制为每分钟15-20滴。
②湿化呼吸道:在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让患者的呼吸道保持湿润,进而来对痰液进行稀释,让患者能更好排出痰液,让水肿和黏膜炎症能有效缓解;并让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降低,改善通气障碍。除此之外还应对患者进行超声雾化治疗,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对雾化时间、雾量以及温度等进行严格控制,防止患者雾化吸入时间较长而引起缺氧现象。对患者进行鼓励,让其多喝水,每天的饮水量应该为2500-3000ml。护理人员应对病房内的湿度进行合理控制,定时清洗湿化瓶,并对其进行灭菌处理,定时更换蒸馏水。
③呼吸道保持畅通: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协助其选择舒适的体位,让患者能更好将痰液排除,同时对患者进行科学指导,让其掌握正确的有效咳痰方法,让患者更好排出痰液。可以在患者鼻腔内黏膜出涂抹润滑剂,防止患者鼻腔干燥。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中,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6.7%(5/30);实验组患者中,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3.3%(1/30);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主要是因为肺部组织和血管的慢性疾病导致的肺部功能衰竭,进而导致患者血压上升,血管受阻;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肺血管收缩、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老年人群是慢性肺心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临床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另外病程较差,而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当慢性肺心病患者处于急性加重期时,患者因为呼吸困难,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进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所以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护理人员应综合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和肺功能状况进行严密关注,通过合理应用抗生素来对患者呼吸道感染进行有效控制,采用雾化吸入治疗和氧疗;在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根据相关的护理原则来开展工作,让患者的呼吸道感染面积减少,让患者及时排除呼吸道的残余痰液,防止细菌引起呼吸道感染,最终让患者能安全、顺利地度过急性加重期[3]。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强ICU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通过ICU护理干预,对患者呼吸道感染进行有效控制,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湿化,让患者呼吸道保持湿润,并让患者呼吸道保持畅通,让患者更好排出痰液,能让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死亡率有效降低,让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促进患者更好康复。
综上所述,加强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ICU护理干预,能对患者呼吸道感染进行有效控制,让患者呼吸保持畅通,让患者死亡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锦绣.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ICU护理干预探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3):3274-3275.
[2]李永春,苗淑贤,陈东禾.53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5):178-179.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将我院收治的130例急性加重期慢性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 , 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诊断, 确诊患有肺心病, 确诊患者均为急性加重期。随机将这13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医护人员同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了该类疾病的护理方法, 患者及家属对本次实验研究均知情同意, 且自愿纳入本次研究。
研究组患者65例, 男性占37例, 女性占28例, 年龄45~65岁, 平均年龄 (56.84±3.41) 岁。对照组患者65例, 男性占39例, 女性占26例, 年龄46~67岁, 平均年龄 (58.43±3.12) 岁。两组患者各方面资料均无明显差别 (P>0.05) , 研究对比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一般药物用法护理及谨遵医嘱。研究组患者给予ICU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2.1防止呼吸道感染:大多数肺心病是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而来, 而其也是由于呼吸道感染了致病菌导致病情恶化, 所以在实施护理时, 为了达到有效控制感染面积的目的, 要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患者在输液过程中, 给予的盐水滴注速度应保持在每分钟15~20滴为宜, 为患者给予的盐水注射应不超过500 m L。
1.2.2加强呼吸道湿化:为了有效的帮助患者稀释痰液,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使患者的呼吸道长时间保持湿润的状态, 达到有助于患者痰液排出的目的。为了减少患者同期障碍, 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要减少患者支气管痉挛的现象。护理人员也可以实施超声雾化, 但护理人员在实施超声雾化中要随时关注雾化的雾量、时间、温度等, 以避免患者由于长时间的雾化吸入而出现的缺氧状况发生。嘱咐患者适当饮水, 每天饮水量应保持在2500 m L左右, 避免饮水过度而引起心脏负担过重。
1.2.3确保患者呼吸畅通:为了患者可以顺利地排除痰液, 患者的呼吸道应当保持畅通。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状况, 为患者选择不同的体位。护理人员还应注意氧气吸入的护理, 在患者鼻腔黏膜处可以涂抹具有水溶性质的润滑剂, 预防患者鼻腔干燥。
1.2.4饮食护理:合理的安排患者的饮食,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饮食多以水果蔬菜为主, 均衡患者饮食营养。
1.2.5心理护理:患者长期处在呼吸困难的同时往往会产生焦急、烦躁、抑郁的情绪, 所以护理人员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 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要及时的进行疏导, 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也要进行交流, 嘱咐家属加强对患者的关心度, 经常与患者聊天, 保证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死亡情况, 以此评价护理后病死率。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急性加重期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数据均用SPSS20.0软件进行核对, 患者病死率用 (%) 表示, 用卡方进行检验。两组患者之间, 对比病死率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2结果
对照组慢性肺心病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研究组慢性肺心病患者给予ICU护理。研究组慢性肺心病患者死亡人数为1例, 病死率只有 (1.54%) ;对照组慢性肺心病患者死亡人数为11例, 病死率达到了 (16.92%) 。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情况, 研究组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3讨论
慢性肺心病在临床上是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2], 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 发病人群以老年人居多, 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慢性肺心病绝大多数是由于慢性病变而导致肺功能组织出现异常的现象, 进而导致肺动脉压力的升高最终引起心脏病[3]。在临床中的治疗主要是以止咳平喘、抗炎、抗感染为主, 但效果并不理想, 对急性加重期慢性肺心病患者而言, 血液不但呈高凝固、高黏滞状态, 甚至存在小血栓情况以及血栓前状态[4]。慢性肺心病的护理干预也在治疗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采用什么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是讨论的关键。
ICU护理干预能保证患者的护理质量[5], 在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有效的保证患者的病情不再恶化, ICU护理干预中, 护理人员不但要防止呼吸道感染还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湿化[6], 这对防止病情恶化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护理中有效的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对患者痰液的咳出也有较好的效果, 在患者鼻腔黏膜处涂抹具有水溶性质的润滑剂, 能有效的预防患者鼻腔干燥, 对患者的呼吸畅通起到一定的帮助[7]。ICU护理干预中对患者的饮食也进行干预, 给予患者全面的营养。在患者的心理方面进行疏导[8], 帮助缓解患者焦急、烦躁、抑郁的情绪, 并与患者家属沟通协调, 帮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13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护理后的效果。对照组慢性肺心病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研究组慢性肺心病患者给予ICU护理。对照组患者病死率达到了 (16.92%) 与研究组患者病死率 (1.54%) 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别, 研究组的数据较对照组更胜一筹, P值<0.05。
总而言之, 采用ICU护理方式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护理, 护理后效果显著, 能有效的帮助减少患者死亡情况的发生, 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实施ICU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加重期慢性肺心病患者130例 (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 。将其动态随机化分2组, 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者给予ICU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死亡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病死率为 (1.54%) , 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为 (16.92%) , 对比两组患者死亡情况存在显著差异 (P<0.05) 。结论 采用ICU护理干预对急性加重期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护理效果显著, 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情况, 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ICU,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姚玉美, 杨秀丽.分析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014, 24 (7) :4201.
[2]李艳霞.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ICU护理干预探析[J].中外医疗, 2014, 33 (4) :169.
[3]江发英, 黄浩.76例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加强护理的效果[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3, 22 (5) :522-524.
[4]曹慧平.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通气治疗的护理研究[J].河北医学, 2011, 17 (9) :1252-1254.
[5]陈明菊.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34) :256.
[6]徐永慧, 陈晓琴.慢性肺心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及护理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 34 (5) :190-191.
[7]王庆芳, 韩婷.非湿化中低流量吸氧导管在慢性肺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 (2) :469-471.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者均为我科2006年12月至2007年10月因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 诊断依据1980年第三次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诊断标准[1], 心功能依据纽约心功能协会 (NYHA) 分级。7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 (1) 观察组共36例, 其中男26例, 女10例, 年龄60~80岁, 平均 (70.2±11.2) 岁, 平均病程 (11.3±4.6) 年。原发病为慢性支气管炎23例, 支气管扩张症8例, 支气管哮喘3例, 间质性肺疾病1例, 肺结核1例。其中心功能Ⅱ级8例、Ⅲ级20例、Ⅳ级8例。 (2) 对照组共36例, 其中男24例, 女12例, 年龄61~83岁, 平均 (72.5±12.6) 岁, 平均病程 (10.3±4.8) 年。原发病为慢性支气管炎25例, 支气管扩张症5例, 支气管哮喘4例, 肺结核2例。其中心功能Ⅱ级9例、Ⅲ级18例、Ⅳ级9例。2组年龄、病程、原发病例数、心功能程度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2组均视病情需要给予常规抗感染、平喘、化痰、吸氧、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必要时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 有指征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苦碟子注射液 (沈阳双鼎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号V20025449) 40 ml溶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滴, 1次/d, 共计1个疗程即15 d。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评价:
参考1980年全国肺心病会议修订的综合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咳嗽症状显著减轻, 紫绀明显减轻, 肺部啰音消失或明显减轻, 心功能恢复2级, 水肿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部分减轻或有所好转, 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无好转, 或病情加重。
1.3.2 血液流变学测定:
每例患者均于入院当天未用药时和用药15 d后清晨行血液流变学检查 (北京赛科希得科技公司, SA-5000血液流变学分析仪) , 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计数等。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 差异检验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差异检验采用 χ2检验,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比较
在观察组中各指标治疗后的改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或P<0.01) , 且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的降低程度均大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 未发现有因苦碟子注射液所致皮肤瘙痒、面色潮红、头痛、头昏、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肺心病患者因长期慢性缺氧使肾脏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造成红细胞生成增加, 红细胞压积亦随之提高。同时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导致二氧化碳分压上升和可能伴随的pH值降低, 均使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可塑性降低, 并使红细胞内黏度增加, 膜黏度增高, 膜弹性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聚集率增加[2], 电泳速度减慢, 电泳时间增长。反复呼吸道感染使体内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纤维蛋白原为大分子蛋白质, 其浓度增加直接引起血浆黏度增加。此外,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 导致全身血管收缩、肺循环动力学障碍, 高凝状态也随之加重[3], 并引起血管内血流阻力增加, 组织有效灌注不足形成微循环障碍, 甚至微血栓形成, 造成肺心病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苦碟子为菊科植物抱茎苦荬菜的全草, 味苦、辛, 性寒, 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排脓、止痛之功效。近年来, 药理学研究证明, 其化学成分为腺嘌呤核苷、黄酮、萜类、生物碱、木脂素、氨基酸等, 有降低氧代谢、提高耐缺氧能力、增加冠脉流量、保护心肌缺血等作用[4]。现代研究已经证实苦碟子注射液通过降低血管内皮素水平[5]、降纤、降低血黏度、减少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酶活性等多方面作用, 从而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除此之外它还具有降血脂、抑制氧自由基、扩张血管、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6,7]。
本试验证明,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了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的患者, 红细胞压积、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沉的降低均显著大于常规对照组, 提示了患者红细胞变形性、聚集性、血液黏稠度等, 即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更加明显, 同时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说明在常规控制感染、吸氧、纠正低氧血症等综合治疗的同时, 使用苦碟子注射液能积极纠正高凝状态, 降低血液黏稠度, 改善肺微循环, 降低肺动脉高压, 减少微血栓形成可能性, 对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对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2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碟子注射液1个疗程, 比较治疗前后2组疗效和血液流变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 (高切、低切) 、血浆黏度及血沉的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亦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能改善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 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苦碟子注射液,慢性肺心病,血液流变学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 1980, 3 (2) :23-25.
[2]Bauer KA, Rosenberg RD.The pathophysiolgy of the preth-ombolic state in human insights gained from studies using markers of hemostalic system activiation[J].Blood, 1997, 70 (2) :343.
[3]祁苏凌.早期诊断及纠正肺心病高凝状态的临床意义[J].新医学, 1996, 27 (4) :188.
[4]王晓芝.苦碟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06, 1 (5) :41-42.
[5]魏蓉, 林港祥, 秦忠明.苦碟子注射液对血瘀症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素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1, 23 (4) :59-60.
[6]Sohn Hee Sook.Effects of Ixeris sonchifolia Hance.Diet on lipid metabolism and liver function of rats administered with ethanol[J].Hanguk Yon’gyang Hankhoechi, 2001, 34 (5) :493.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80例纳入本研究, 均有乏力、气短明显、咳嗽加重、痰量增多、变稠, 不易咳出, 精神萎靡及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 符合《内科学》诊断标准[1]。研究对象剔除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出血或出血倾向、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控制不良的高血压、近期有手术史或外伤史、抗凝药物或抗血栓药物用药史者。
根据就诊顺序奇偶数法分组, 奇数者归为对照组, 共计90例, 年龄58~80岁, 平均年龄 (68.63±5.72) 岁;病程5~31年, 平均病程 (10.42±4.85) 年;其中男性患者54例, 女性患者36例。
偶数者归为实验组, 共计90例, 年龄60~78岁, 平均年龄 (67.85±5.63) 岁;病程5~30年, 平均病程 (10.33±4.78) 年;其中男性患者52例, 女性患者48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发现其在年龄、病程、性别等方面,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抗感染, 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止咳化痰药, 经鼻导管低流量吸氧, 强心、利尿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辛伐他汀、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川芎嗪治疗。口服辛伐他汀20 mg, 1次/d, 连用10 d;低分子肝素钙5000 U, 腹部皮下注射, 2次/d, 连用10 d;川芎嗪10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 1次/d, 连用10 d[2]。治疗10 d后, 对比两组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性。
1.3 评价指标
参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进行评定[3]。显效:胸闷、气促明显缓解或消失, 发绀明显好转, 双肺湿啰音明显减少或消失, 血气分析正常;有效:胸闷、气促减少, 发绀好转, 双肺湿啰音减少, 血气分析改善;无效:胸闷、气促、发绀无好转, 双肺湿啰音无变化, 血气分析无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 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对比, 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细数据表1。
2.2 不良反应比较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细数据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代表P<0.05
2.3 住院时间比较
在住院时间方面, 对照组为 (48.9±7.6) d, 实验组为 (23.5±8.3) d,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肺心脏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一般以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和心力衰竭为主。该方法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 人们已经认识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降低肺动脉压的重要性, 并且应用了钙离子拮抗剂扩管治疗降压治疗, 但其敏感性差, 用药复杂。近年来新开发的治疗动脉高压的药物包括前列环素、内皮受体拮抗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 对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等具有一定临床疗效, 但对继发于支气管、肺部疾患的肺动脉高压无效。
辛伐他汀是一种甲基羟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对其药理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 发现其具有一定的抗炎与免疫调节的作用, 可降低血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等促炎因子水平, 减轻炎症反应对血管壁的损害, 抑制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 对肺动脉高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4,5]。
低分子肝素是临床常用的抗凝剂, 具有明显的抗凝血因子Xa活性和轻微的抗凝血酶活性, 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低纤维蛋白原的水平, 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高凝状态, 改善局部微循环, 防止肺动脉血栓形成, 并能解除支气管痉挛、缓解气道阻力, 改善通气功能, 纠正低氧。
川芎嗪是由中药川芎中提取分离出的一种有效成分, 化学名为四甲基吡嗪, 属于酞胺类生物碱, 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凝、保护血管内皮、抗氧化等药理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血栓素合成酶, 对抗血栓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同时可提高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电荷, 并增加前列环素样物质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 促使已发生聚集的血小板解聚, 降低血黏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6]。
综上所述, 辛伐他汀、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川芎嗪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越性, 今后可将其进行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川芎嗪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 以供参考。方法 将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80例纳入本研究, 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辛伐他汀、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川芎嗪治疗。连续用药10 d, 对比两组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 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辛伐他汀、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川芎嗪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越性, 今后可将其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辛伐他汀,低分子肝素钙,川芎嗪,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参考文献
[1]王吉耀, 廖二元, 黄从新, 等.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43-49.
[2]何世聪.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内科, 2012, 7 (3) :245-246.
[3]戴瑞鸿.内科疾病诊断标准.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7:157.
[4]邹国亮, 陈波, 邱英梅, 等.辛伐他汀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肺动脉高压的影响.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9, 29 (8) :657-659.
[5]徐启康.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重症肺心病疗效观察.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9, 21 (2) :137-139.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篇9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糖皮质激素;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433—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随着吸烟人群的增多,以及北方严寒天气,职业粉尘,大气污染等有害因素的刺激,气道破坏逐渐加剧,引起慢性咳嗽、咳痰,最终引起呼吸功能下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发病机制中存在气道非特异性炎症,这为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COPD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选取本院2011-2012年收治的84例AECOPD患者进行了糖皮质激素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84例AECOPD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中男30例,女12例,平均年龄64.12岁,入院前病程3-10天;对照组男34例,女8例,入院前病程3-8天,平均年龄62.5岁。均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史,发病后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及喘息加重,咳痰量增多,或者呈黄脓性痰,或伴发热,动脉血气分析有低氧血症,51例可诊断为呼吸衰竭,39例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痰培养62例有致病菌生长,所选取病例均无糖尿病病史。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并发症、辅助检查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符合AECOPD诊断标准[1]。
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给予氧疗,根据经验或者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祛痰、平喘、支持、对症等治疗。较重患者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应用静脉注射甲基泼尼龙40mg每日两次,或者地塞米松5mg每日2-3次,疗程7-10天,根据病情逐渐减量,逐渐改为口服强的松片及口喷激素类喷雾剂维持,详细观察发热、喘息、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肺部啰音、动脉血气指标、肺功能变化等情况。
疗效评价:分别观察患者治疗7天、14天后发热、胸闷、喘息、咳痰、肺部啰音、动脉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指标(呼气峰流速)变化情况。显效:治疗7天后发热消失,喘息、呼吸困难、咳痰明显减轻,动脉血气指标明显改善,呼气峰流速改善>30%,14天后基本好转;有效:治疗7天后上述症状基本好转,动脉血气指标改善,呼气峰流速改善>20%,14天后明显好转;无效:治疗7-14天后,上述症状及指标无明显改善,好转时间延长。
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用x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不同,治疗组显效35例(83.3%),有效5例(11.9%),总有效40例(95.2%),无效2例(4.8%);对照组,显效24例(57.1%),有效9例(21.4%),总有效33例(78.6%),无效9例(21.4%).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处理,14天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在治疗中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在出院后继续吸入吸入激素类喷雾剂,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稳定期及缓解症状。
3 讨论
COPD患者多为老年人,老年人肺特点为肺代偿储备功能生理性减退[2],常又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长期慢性感染致感染性营养不良,机体应激性、抵抗力差,环境变化极易诱发病毒感染,进而又诱发细菌感染(特别是革兰氏阴性杆菌)[3]。AECOPD患者的治疗选用敏感抗生素固然重要,但是无法迅速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往往导致病人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心功能衰竭等而致病人死亡。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具有一些共同的涉及非特异性炎症的肺部病理生理性改变,如在发病过程中,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上皮和内皮细胞等释放的组织胺、血小板激活因子、蛋白溶解酶、血栓素、前列腺素以及白三烯等介质导致了气道腺体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增高,粘膜充血水肿,白细胞趋化和血小板聚集等,从而使结缔组织破坏,气道反应性增高,气道收缩,肺气肿和肺动脉高压等后果。利用糖皮质激素治疗COPD除了通过腺苷酸环化酶增強β受体激动剂的效应,舒张支气管,更主要的是通过磷酸酯酶A2抑制剂阻断或者抑制上述某些介质的合成和释放,以及由此所介导的炎症反应。这就为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COPD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4]。
通过本文研究,治疗组无论是临床症状还是肺功能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激素是有益的,一般认为COPD急性加重期在以下情况使用激素较好[5]:(1)曾经使用糖皮质激素且反应良好,临床症状FEV1有改善;(2)支气管激发试验为气道高反应;(3)痰或者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4)支气管痉挛采用一般的平喘药物不能缓解;(5)合并支气管哮喘;(6)合并肺性脑病;(7)合并感染性休克;(8)合并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199-203.
[2] 翟文治,老年病,国外医学呼吸分册,1995,15(1):33.
[3] 丁东杰,何权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进展,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5,18(5):280。
[4] 陶玉坚,林勇,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现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4,9(1):176-177.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患者均来自我院2008~2009年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 诊断符合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 其中, 男20例, 女12例;年龄54~72岁, 平均63.4岁;病程18~32年, 平均25.3年。32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气促, 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 口唇和 (或) 四肢末梢发绀, 未吸氧状态下动脉血气分析提示呼吸衰竭, 血液流变学提示血液黏稠度增加。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即舒血宁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 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病程、症状、体征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平喘、祛痰、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舒血宁组加用生理盐水250 ml+舒血宁20 ml, 每日1次, 静脉输入;肝素钙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3 000 IU, 每日1次, 皮下注射。治疗7 d后观察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 (至少1 h不吸氧情况下) 动脉血气分析 (PaO2、PaCO2) , 血液黏稠度, 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PaO2、PaCO2的变化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血液黏稠度指标的变化
见表2。
2.3 不良反应
肝素钙组有1例出现注射部位局部出血, 未停用治疗, 舒血宁组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病因复杂、病情重、病程长、治疗难度大,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2,3]。故对于慢性肺心病的治疗在改善乏氧及二氧化碳的同时, 降低血液黏稠度及清除氧自由基同样重要[4]。舒血宁为银杏叶提取物, 可以调节血管张力, 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 , 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液黏稠度, 改善微循环, 消除自由基[5,6]。低分子肝素钙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抑制血小板聚集, 抑制多种凝血因子活性, 促进内源性氨基多糖释放, 抗血栓形成作用[7]。二者通过上述作用均能起到降低血黏度、减少肺动脉阻力, 从而改善右心功能的作用[8]。通过临床观察,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其降低肺动脉压、改善血黏度方面起效更快、疗效更佳。值得一提的是, 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无需监测凝血时间, 应用方便, 值得大家借鉴。
摘要:目的:对应用舒血宁和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进行比较, 进一步探讨治疗慢性肺心病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舒血宁组及低分子肝素钙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液黏稠度及PaO2、PaCO2的变化。结果:两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PaO2、PaCO2及血液黏稠度,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疗效更佳。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舒血宁,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91.
[2]王子江.前列腺素E1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 2004, 19 (16) :943.
[3]王晓兵, 付会芳, 马文杰.超声雾化吸入硫酸镁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16) :38-39.
[4]董超峰, 张新杰.舒血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 2008, 24 (5) :24.
[5]常甲三.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肺心病27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6) :38.
[6]王立民, 张英进.舒血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3) :60-61.
[7]李根, 殷建民, 邢洁, 等.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 2009, 25 (8) :10-11,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