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

2024-09-07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共10篇)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 篇1

肺心病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简称, 是指肺组织或肺动脉系统的原发病变, 使肺动脉压力增高, 右心负荷加重而造成右心室肥大, 最后发生右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继发心脏病。肺心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特别是合并呼吸衰竭时, 因严重的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 常出现肺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休克等并发症, 如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诱因有上呼吸道感染、氧流量控制不当、排痰无力或不能及时清除呼吸道黏液、用镇静剂等。在治疗上保持呼吸道通畅, 改善通气功能,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是抢救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关键, 其中护理是一个重要环节, 护理质量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患者病情的转归。现将110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10例患者均为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 其中男67例, 女43例, 年龄38~86岁;其中使用有创机械辅助呼吸的46例, 使用无创辅助呼吸的38例。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为患者创造空气清新和温度适宜的病室环境。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 如有肺水肿给低盐饮食, 如应用强心苷和利尿剂要多吃含钾的食物。加强皮肤护理, 以免褥疮发生。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1]。

2.2 呼吸衰竭的专科护理

2.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呼吸等情况, 即早期发现呼衰时采取有效措施, 控制呼衰发展。对新入院患者要了解和掌握基础病与常见诱发呼衰的因素。细致观察病情变化是及早发现呼衰的重要环节, 重点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强度的变化。如发现呼吸深、长、快可能有酸中毒发生;如遇有呼吸节律不齐、深浅不一或暂停, 是中枢性呼衰的先兆;如出现鼻翼扇动, 表示有缺氧, 是呼衰的早期发现;如四肢末梢及口唇黏膜明显紫绀并逐渐加重则为呼衰加重表现[2]。肺性脑病除有心衰、呼衰等临床表现之外, 还会发生神经精神症状。观察大小便情况, 尿量反映体液平衡和心肾功能, 应每天观察出入量并加以记录, 尿量每天少于400~500ml提示肾衰竭, 尿浑浊或血尿说明肾脏有损害。询问患者大便是否通畅, 避免因大便用力加重心脏负担, 柏油样便提示消化道出血。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改善通气功能。

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防止继发感染最简便和有效的办法是促进排痰, 而呼衰患者往往无力排痰。因此, 要鼓励患者咳嗽, 并协助患者翻身变换体位, 勤拍背, 2~3h翻身1次, 同时叩拍背部, 借助重力和震动力量促使痰液从细支气管引流入大气道以利排出, 也应经常鼓励患者做咳嗽运动, 先深吸气, 再张口用力咳嗽, 使痰液咳出。对危重患者可用吸痰器吸痰, 必要时可在气管镜直视下吸痰。能否正确掌握吸痰方法, 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如果吸痰管插入过浅或插入气管常导致抢救失败。

2.2.3 纠正缺氧。

(1) 持续而严重缺氧是引起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重要因素,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一般应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 给氧浓度应控制在25%~30%, 吸氧浓度过高易导致肺性脑病, 甚至出现CO2麻痹状态而危及生命; (2) 吸氧时应注意吸入气体的加湿和湿化; (3) 合理吸氧, 当患者出现嗜睡、呼吸表浅, 提示CO2潴留加重, 应控制吸氧, 并应用呼吸兴奋剂。如为低氧血症CO2碳潴留, 应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1~3L/min。如急性呼衰时发生呼吸、心跳骤停, 应给高浓度氧吸入。

2.2.4 观察抗生素和洋地黄等药物副作用。

肺心病呼衰常合并感染、心衰, 在使用抗生素及洋地黄时, 药物剂量要比成人小 (一般为成人量1/2~1/3) , 要精心选择抗生素, 并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如长时间或大剂量使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氨基苷类抗生素, 常会导致肾脏损害或第8对脑神经损害。洋地黄制剂可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2.2.5 饮食护理。

肺心病患者因长期卧床, 活动少, 因此消化功能低下, 食欲减退。首先笔者要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饮食知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水肿者给予低盐、低脂饮食, 不要过于限制食盐和进水量, 鼓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 保持大便通畅。其次与营养师联系, 尽量调节食物的色、香、味、美, 鼓励患者进食[3]。不能进食者可通过鼻饲, 保证营养的摄入, 保证有足够的水分、热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

2.2.6 心理护理。

加强卫生宣教, 做好心理护理, 肺心病患者由于病史长、反复发作加上长期治疗、家庭经济负担过重, 患者易顾虑重重, 并出现消极心理, 对治疗失去信心, 脾气变得暴躁而古怪, 常不配合治疗, 对这些患者笔者要耐心疏导, 了解其家庭情况, 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应多关心、体贴患者, 帮助患者面对现实, 树立信心, 解除思想顾虑, 积极配合治疗, 使其早日康复。

呼吸衰竭患者夜间呼吸困难多较白天重, 半数以上患者入睡困难, 如给予呼吸兴奋剂, 可减轻呼吸困难而入睡;对于注射呼吸兴奋剂仍烦躁不安不能入睡者, 可应用水合氯醛保留灌肠, 收到较好效果, 未诱发肺性脑病, 但在睡眠过程中应加强巡视, 观察患者呼吸状态和呼吸道有无痰液堵塞, 以防窒息。总之,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大多年龄偏大、体质差、病情重, 因此高质量的、科学的护理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不仅要在业务方面精益求精, 而且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 取得患者的信任, 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以促进患者康复, 延长患者生命,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

参考文献

[1]王红, 杨爱春.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7, 3 (1) :69, 71.

[2]张乐平, 徐永乐.113例老年慢性肺心病的临床分析 (J) .临床肺科杂志, 2002, 7 (3) :18-19.

[3]刘萍.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 (J) .西部医学, 2004, 16 (4) :380.

[4]沈淑芹, 严凤华, 贾桂杰.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护理53例 (J) .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2) :14.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 篇2

【关键词】肺心病;呼吸衰竭;优质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14-02

肺源性心脏病是常见心内科疾病,该疾病具有死亡率高的特点[1]。如果肺心病患者合并呼吸衰竭,那么很可能出现低氧血症、高弹酸血症等严重并发症,进而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相关研究认为有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恢复,基于此本文将对我院收治42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对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明确,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42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包括12例女、9例男;年龄范围52~86岁,平均年龄为(69.7±5.6)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为(10.5±2.3)年。对照组包括11例女、10例男;年龄范围53~86岁,平均年龄为(68.7±5.9)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为(10.3±2.8)年。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①一般护理:护理人员应当每天进行病房通风,同时将病房温度和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还应当帮组患者保持半卧位,对于重度昏迷患者则保持侧卧位,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分泌物堵塞气管。护理人员还应当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告知医生。②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定期为患者翻身,并用手轻叩患者背部。同时及时为患者吸痰,吸痰操作时应当保持动作轻柔,同时将吸痰时间控制在15秒以内。吸痰操作过程中应当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防治患者病情加剧而引发窒息。③用药护理:患者接受静脉滴注治疗时,应当严格控制滴注速度和药量,滴注速度通常为每分钟35滴左右,降低滴药速度和用药量能够减少肺水肿。对患者施广谱抗菌药物时需进行严格观察,以防止发生真菌感染。为患者施利尿剂时应当坚持“速度缓慢、量小”原则,并要避免连续使用。应用利尿剂过程中应对患者面部表情进行严密观察,了解是否存在失眠、抽搐、兴奋、潮红等情况。当使用利尿剂时患者氧气消耗量会增加,若使用过量则会出现以上表现,此时应当增加患者氧气吸入,确保患者吸入充足氧气。④给氧护理:实际中造成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就是长时间缺氧,所以应当为患者低流量持续性供氧,通常为1~2升/分钟,含氧量应当控制在30%左右。合理给氧能够促进肺泡氧分压提升,使得氧弥散水平增强,使得缺氧症状获得改善。但患者或吸过高浓度氧气则会出现肺性脑病,进而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所以,在为患者供氧过程中不仅要对气体进行加温和湿化,还应当增加通气,促进二氧化碳快速排出,保证气道通畅。⑤饮食护理:合理饮食对心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长时间卧床治疗和缺少运动,其消化功能会逐渐降低,进而对身体产生影响。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饮食的重要意义,并引导其增加高热量、富含维生素和蛋白食物的摄入,同时还应当多食用水果和蔬菜,进而保证各种营养的均衡。⑥护理护理:该疾病具有病情易反复、病程长的特点,所以该疾病患者经常会出现效益、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当强化和患者的沟通交流,并针对患者存在的负面情绪进行有效疏导。并向患者及家属介紹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在治疗过程中提供有效配合。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同时了解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调查数据采用SPSS21.0版统计软件进行整合处理,采用(±s)表示计量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运用χ2检验,运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以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者复发、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具有9.5%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具有23.8%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具有4.8%复发率,对照组具有19.0%复发率,观察组复发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肺心病是临床中常见心内科疾病,包括慢性肺心病、急性肺心病两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是前者[2]。临床中肺心病患者经常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后会出现二氧化碳分压上升、动脉血氧分压下降,进而造成患者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3]。临床中针对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当采用有效治疗和护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患者生命安全[4]。实际中上呼吸道感染、排痰无力、无法及时取出呼吸道内粘液、无法合理控制氧流量是该病的主要诱因[5]。所以临床护理中需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对患者这些症状进行改善和预防[6]。优质护理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护理方法,能够通过呼吸道护理、用药护理、给氧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一般护理等,对患者通气功能进行优化并保证患者呼吸通畅,进而有效提升护理成效。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复发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可见,在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开展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是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促进患者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值得进行广泛推广[7]。

参考文献:

[1]李彤航.对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肺心病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1):51-52.

[2]刘晓娟.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0):121-121,122.

[3]武晓川,卫静.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36例临床护理观察[J].母婴世界,2016,(11):172.

[4]黄妙琴.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68例临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5,(24):3806-3807.

[5]李特.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60例临床护理观察[J].医药前沿,2016,6(7):296-297.

[6]黄勤凤.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J].饮食保健,2016,3(14):163-164.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43例患有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 男28例, 女15例, 年龄41~85 (平均69.2) 岁。

1.2 护理方法

1.2.1 病情变化的观察护理

对患者的呼吸、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 对患者的呼吸衰竭及时的发现, 同时进行有效的措施。尤其要观察患者呼吸的节律、频率和强度[1]。若患者出现呼吸较深较长, 而且呼吸频率较快的情况, 则有可能出现酸中毒的情况。若患者的呼吸深浅不同、节律不齐, 有可能为中枢性的呼吸衰竭前兆[2]。若患者的鼻翼出现扇动, 则为缺氧, 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若患者的口唇粘膜和四肢末梢有紫绀的现象, 则代表患者的呼吸衰竭有加重的情况。同时还要观察患者大小便的情况, 尿量能够有效的反应患者的心肾情况和体液的平衡情况, 若每天的尿量都低于400~500ml, 则表示患者有肾衰的情况, 若尿液较为浑浊或者有血尿的情况, 则表示肾脏有一定的损害。询问患者的大便情况, 若有一定的便秘情况, 则要采用开塞露等进行治疗, 避免患者因为用力大便而给心脏带来更大的负担。

1.2.2 呼吸道护理

由于该类患者的呼吸较为困难, 因此一定要使呼吸道保持通畅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排痰, 避免呼吸道出现感染的情况。患者因为呼吸衰竭二造成排痰无力[3]。护理人员要使患者进行经常的咳嗽, 同时对患者进行翻身和体味的变换, 并进行拍背。每2~3h进行1次翻身, 对背部进行扣拍, 促进痰液能够较好的排出[4]。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咳嗽运动, 具体方法:先深吸气, 然后张口进行用力的咳嗽, 将痰液有效咳出。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使用吸痰器。

1.2.3 缺氧护理

若患者出现了持续的严重缺氧, 则容易造成病情的加重, 一般给患者进行低流量的持续吸氧, 具体数值为每分钟1~2L, 浓度在27%左右, 若浓度过高可能会出现二氧化碳的麻痹状态。在吸氧时可以对气体进行相应的加湿。还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观察, 若患者有嗜睡和呼吸表浅的情况, 则表示二氧化碳的潴留加重, 护理人员要控制吸氧, 同时使用呼吸的兴奋剂[5]。该疾病经常出现感染的情况, 因此会对患者采用抗生素或者洋地黄的药物使用, 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的反应。

1.2.4 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要求患者进行长期的卧床, 活动量大大减少, 因此患者的食欲和消化功能有一定的下降。护理人员要对家属进行饮食知识的讲解, 尽量选择维生素、蛋白质较高的食物, 还要将食物的烹煮时间延长, 使患者易于消化和吸收。对于有水肿情况的患者, 要减少盐分的使用, 保持低脂的饮食。要指导患者增加蔬果的食用量, 能够良好的进行排便[6]。尽量将饭菜做得较为可口, 色泽较为鲜艳, 使患者的食欲得到一定的增加。若患者不能正常的进食, 可以采用鼻饲的方法, 保证患者得到充分的营养, 还要注重水分的饮用。使患者的体内得到较好的营养供给。

2 结果

43例患者, 显效31例, 有效10例, 无效2例, 护理有效率为95.3%。

3 讨论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这种疾病的患者年龄偏大, 而且病情较重, 较容易出现突发的情况, 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 能够对患者出现的情况, 做出及时的判断和护理措施, 避免患者出现意外的情况。对患者最重要的护理措施为疾病的观察、呼吸道的护理、缺氧护理和饮食护理。通过全面有效的护理,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

摘要:选取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43例患有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显效31例, 有效10例, 无效2例, 护理有效率为95.3%。对患者采用良好的临床护理, 能够使患者的呼吸保持通畅, 减少出现感染的情况, 从而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关键词:肺心病,呼吸衰竭,临床护理

参考文献

[1]王红.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 2013, 13 (10) :169-170.

[2]那丽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24 (14) :100-101.

[3]夏建辉.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12, 25 (21) :194-195.

[4]张乐平, 徐永乐.113例老年慢性肺心病的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7 (13) :118-119.

[5]王红.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23 (11) :71-72.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 篇4

近5年来本科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45例,其中男40例,女5例,年龄56~82岁,平均67.3岁。

呼吸机的选择:①因无创人工呼吸是经面罩正压通气,回路漏气很难避免,呼吸机必须有良好的漏气补偿功能,其瞬间流量也必须较大,一般应大于120L/秒。②呼吸机须具备压力(定压)型通气模式,才可以提供无限制的气流。③灵敏的触发装置,可监测到病人细微的呼吸变化,避免人机对抗。

病人选择:①适合应用者:神志清楚,可以合作;血流动力学稳定;无误吸,气道分泌物不多;无急性面部损伤。②慎用者:病态肥胖,合并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③禁用者:昏迷和不合作;血流动力不稳定;误吸,气道分泌物多;急性面部损伤;有致命的顽固低氧血症,临床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呼吸减慢。

无创人工呼吸方法:①应把呼吸机各管道紧密连接好,加温湿化器内加入定量的无菌蒸馏水,接上电源开机试运行,并用水箱式模拟肺检测呼吸机运行是否正常,检查呼吸机各管道紧密连接无漏气,选择适合病人的面罩或鼻罩。②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给病人拍背,鼓励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③调节好呼吸机各参数,开始时将模式设为BIPAP Pinsp10cmH2O、Pasp5cmH2O、PEEP0cmH2O,根据病情及适应情况逐渐调节Pinsp10~20cmH2O、Pasp5~15cmH2O、PEEP0~10cmH2O。④使用呼吸机前,应先做好心理护理,耐心指导病人配合。⑤取半卧位,不能取半卧位者可以坐位。如果病人不配合或人机对抗,应指导病人有效呼吸直至人机合拍。⑥密切观察病情,因气道压力改变大及胸腔压力改变增高,使用PEEP胸腔压力处于正压,可影响回心血量,引起血流动力学波动。⑦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按时给病人翻身、拍背、雾化吸入,鼓励病人多饮水。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给予吸痰。加强巡视,每15分钟1次。发现有痰液时应立即取下面罩嘱病人把痰液咳出,防止误吸。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黄花液漱口,口腔护理每日2次,并观察咽喉部有无出血,因气流对病人口、鼻、咽、喉部干燥及损伤。⑧按医嘱及时准确抽取动脉血液,进行血气分析检查,主要观察动脉血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血氧饱和度(SaO2)情况,观察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是否得到纠正。⑨病人要进食和饮水时,应取下面罩,把呼吸机调节至待命状态,并给予病人鼻塞法低流量氧气吸入,待病人进食完毕继续使用呼吸机治疗。⑩密切观察呼吸机工作状态,及时处理报警情况。并观察加溫湿化器的温度及水准,及时添加蒸馏水,温度应保持30~35℃。呼吸机的管道应每天更换消毒或使用一次性管道,用后应做好呼吸机的终末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结 果

无创呼吸机治疗45例病人中显效15例,有效20例,无效3例,3例病人因年龄较大使用呼吸机后,病人血压下降,家属放弃治疗要求出院,有4例病人呼吸道分泌物黏稠,气道阻力大,病人不适应不能配合治疗,进行气管切开改用有创呼吸机治疗。

讨 论

无创人工呼吸机优点:无创伤,可避免气管插管操作,气管切开和长期置放引起的并发症;病人舒服、减少镇静的需要,停机和再次使用方便。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 篇5

1 临床资料

1.1 观察对象

自2014年的1月份到2014年的7月份本院治疗的重症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当中选取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25例,女15例。所有患者均与2010年全国第9次的肺心病专业会议所修订的慢性肺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相互符合[2],“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以及于血气分析结果作为主要性的依据。并且将40例患者按照于随机的方式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共计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患者的年龄为50.7~71.5岁,平均年龄为(64.5±5.5)岁;观察组中共计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患者的年龄为50.5~73.0岁,平均年龄为(65.0±6.2)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平均年龄、性别等相比,其比较差异均不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均>0.05),因此可以实施组间的对比研究。

1.2 疗效判定标准[3]

动脉血气的相关重要指标主要包括:p H,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和氧分压(Pa O2)。(1)显效:患者的心悸、发绀以及咳喘等临床症状基本得到缓解,且颈静脉怒张和肺部湿啰音以及水肿等基本消失,患者的心功能提高为2级;(2)好转:经治疗后,患者心悸、发绀以及咳喘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且心功能提高1级;(3)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心悸、发绀以及咳喘等临床症状以及心功能无任何变化,或临床症状加重。

1.3 方法

两组均采取吸氧、输液治疗,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同时进行止咳平喘治疗,适量食用抗生素以及改善患者的心肺方面的功能;在此项基础之上,观察组患者加用:2.0mg纳络酮(是由四川制药制剂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H20083614)和25m L杏丁注射液(由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生产,产品批号H20041621),将上述药物分别加入至250m L、5%的葡萄糖中进行静脉输注,1日1次,1个疗程为7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d。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19.0软件,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分别用t和χ2对组间对比和计数资料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1.5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相关指标进行观察,记录其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0%)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6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分析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 H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 CO2和Pa O2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较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均<0.05),如表2所示。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杏丁注射液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复方制剂,其药物成分如银杏黄酮甙类、萜类内酯和双嘧达莫等均属于银杏叶的主要提取物。其中的黄酮甙类有助于有效地清除人体中的多种自由基,可对机体的细胞膜结构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与此同时,该药物成分也能够对细胞水肿现象起到抑制作用,可以使细胞对缺氧、缺血的耐受性得到显著增强;萜类内酯在临床上属于一中常用的PAF拮抗剂,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较为显著,可以使人体血液的黏滞性得到显著降低,可使血液流变的状态得到明显改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较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重症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症的临床治疗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纳络酮和杏丁注射液对患者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动脉血气相关指标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研究与治疗中加以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唱荣艳,高炳趁,薛艳娥等.纳络酮与杏丁注射液治疗重症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12,21(21):1912-1912.

[2]杨琪炜,赵文穗.纳络酮对肺性脑病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9):105-106.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5年7月之间,在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94例,男54例,女40例,年龄45岁~73岁,平均年龄(61.6±4.7)岁。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的诊断标准[2],符合第六版《内科学》冠心病的诊断标准。血气分析提示:Pa O2<60mm Hg和/或Pa O2>50mm Hg。参照数字表法进行组别的平均划分,对照组47例,男30例,女17例,年龄45岁~73岁,平均年龄(61.2±5.3)岁;观察组患者47例,男24例,女23例,年龄45岁~73岁,平均年龄(62.0±4.5)岁。两组患者均不存在肝肾功能障碍以及药物过敏史、精神病史等,基本病历资料(性别、年龄、症状表现等)方面的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改善冠脉血供、强心、利尿等治疗。

1.2.2 观察组加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基础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同上,采用伟康公司(美国)生产的Bi PAP呼吸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S/T模式,呼吸频率16-20次/分,吸气压(IPIP)8-20cm/H2O,呼气压(EPIP)2-6cm/H2O,2次/天,每次4小时,连续治疗7天。

1.3 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治疗后,胸闷、气促、紫绀等临床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肺部啰音减轻或基本消失,心率(HR)及呼吸频率(RR)下降,血气分析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肺部检查显示肺部啰音显著减少,心率(HR)及呼吸频率(RR)下降,血气分析有所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缓解,未达到有效标准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患者+有效患者)/总患者数×100.0%。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6.0软件统计、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采用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若差异值P<0.05,则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分析

统计对比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 CO2值和NT-Pro BNP、心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a O2、PH以及Sa O2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各项对比差异性明显,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临床统计,对照组的总治疗有效率是70.21%(33/47),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是95.74%(45/47),对比结果的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使得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冠心病(CHD)者占15.6%[3],现已被视为是心血管病发病和致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反复的慢性气道、肺实质炎症引起气道阻力升高,气流受限,肺泡弹性压降低,造成肺动态过度充气和内源性呼吸末正压(PEEPi),使得呼吸功耗上升,呼吸肌结构功能受损,进而造成患者呼吸肌的疲劳;因肺动态顺应性下降,通气血流比失常,通气换气障碍引起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临床治疗时多是以解痉、平喘、化痰、抗感染等治疗方向为主[5]。同传统疗法相比,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疗法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无创伤通气疗法,具有无痛苦、通气时间短、疗效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因而被广泛患者及医生所接受和应用[6]。但冠心病患者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心功能减退,心肌顺应性下降,正压通气时,胸内压升高,回心血量减少,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将受到影响。

本次研究显示,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Pa CO2值、NT-Pro BNP、心率明显低于应用传统疗法治疗的患者,在Pa O2、PH、Sa O2值,以及临床总有效率(95.74%)方面显著高于传统治疗患者(70.21%),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时,患者吸气期同步给予吸气压支持,克服气道阻力,增加潮气量,减少呼吸肌作功,缓解呼吸肌疲劳,呼气压使气道开放,防止气体陷闭,对抗内源性呼吸末正压(PEEPi),改善通气氧合;随着缺氧、酸中毒改善,心肌收缩力增加,冠脉供血供氧改善,合适的气道正压还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毛细血管血管中的液体向肺间质及肺泡内渗出,改善心功能。本组患者设定吸气压(IPIP)8-20cm/H2O,呼气压(EPIP)2-6cm/H2O,吸气压力从低开始,逐渐增加,观察通气是否合适,避免强求患者闭嘴呼吸,使用后患者缺氧、酸中毒、心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能够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缺氧、酸中毒及心功能,提高临床诊疗的效果,减少有创呼吸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合适的气道压力未对心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摘要:目的 对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随机抽选2010年7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94例。将患者根据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47例,采用吸氧、抗感染、改善冠脉血供等基础治疗;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和效果。结果 统计学对比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 O2、Pa CO2、PH以及NT-Pro BNP、心率指标水平较之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临床总有效率(95.74%)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0.21%),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能确切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酸中毒及心功能,合适的气道压力未对心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呼吸衰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参考文献

[1]刘春枝.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03(01):35+38.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呼吸杂志,2013,36(04):255-264.

[3]王浩彦,徐秋芬,杨霁,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外系统疾病调查[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4):47-49.

[4]刘宝珍,高文妹,杨涛.BIPAP通气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应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32)44.

[5]封华.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02(36):7367-7368.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 篇7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患者58例, 所有患者均排除肺梗死、糖尿病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 符合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1,2],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29例, 其中男17例, 女12例;年龄36~76岁, 平均年龄 (55.6±7.2) 岁;心功能分级:Ⅲ级19例, Ⅳ级10例。试验组29例, 其中男15例, 女14例;年龄38~75岁, 平均年龄 (56.3±6.9) 岁;心功能分级:Ⅲ级18例, Ⅳ级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强心、利尿、抗感染、持续低流量吸氧、支气管解痉、改善通气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 在腹壁皮下按80 IU/kg的标准注射低分子肝素钙, 2次/d, 隔12 h注射1次。所有患者1个疗程为7 d。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 包括p H值、Pa CO2及Pa O2, 并于治疗后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分为治愈、有效及无效, 治愈:患者水肿、肺部干湿性啰音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水肿、肺部干湿性啰音等临床症状显著减轻, 呼吸功能显著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或病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 (治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愈21例 (72.4%) , 有效6例 (20.7%) , 无效2例 (6.9%) , 治疗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治愈14例 (48.3%) , 有效8例 (27.6%) , 无效7例 (24.1%) , 治疗总有效率为75.9%,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动脉血气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 两组动脉血气p H、Pa O2及Pa CO2指标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试验组p H值为 (7.31±0.01) , Pa O2为 (9.4±1.3) mm Hg, Pa CO2为 (6.1±1.5) mm Hg, 对照组p H值为 (7.35±0.02) , Pa O2为 (7.8±1.4) mm Hg, Pa CO2为 (7.6±1.4) mm Hg, 试验组与对照组p H值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Pa O2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a CO2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

3 讨论

肺心病主要指因肺动脉慢性病变引发肺循环阻力增高, 导致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肥大的一种心脏病[3]。COPD患者在晚期常伴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病情加重时常伴Ⅱ型呼吸衰竭, 易继发高碳酸血症及感染等, 增加代偿性红细胞生成素分泌, 加重微循环瘀滞,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此外, 还在肺部形成微血栓, 使肺动脉压升高等, 导致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Pa CO2值、Pa O2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p H值相比, 差异无统计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对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改善患者预后, 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庆泼.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硫酸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心病呼吸衰竭[J].中国基层医药, 2010, 17 (17) :2389-2390.

[2]胡宗民.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心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J].吉林医学, 2013, 34 (32) :6740-6741.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 篇8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肺心病,呼吸衰竭

肺心病又称“肺源性心脏病”, 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 支气管障碍、肺病及感染都是导致其发病的重要因素, 肺动脉压力增高, 致使心脏出现衰竭[1,2]。 患者一般会出现呼吸困难、虚弱无力、持续咳嗽等临床症状, 严重时还会出现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选取我院89 例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对其中42 例患者实施了低分子肝素钙治疗, 效果令人满意,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 年2 月~2014 年5 月治疗的89 例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的病情都经过X线、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确诊[3]。 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研究组 (n=45 例) 与对照组 (n=44 例) 。 研究组男24例, 女21 例, 年龄36~77 (53.4±4.1) 岁;对照组男25 例, 女19例, 年龄35~78 (54.2±4.6) 岁;排除标准: (1) 严重糖尿病患者; (2) 肝肾功能存在缺陷的患者; (3) 本人或家属不接受此次试验者。 两组一般资料、心肺功能、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差异不明显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段进行治疗, 主要包括强心、抗感染、解痉及吸氧等一系列的传统治疗, 研究组则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 (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80IU/kg·次, bid, 1 周为1 疗程, 具体注射剂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不得随意添加或减少[4]。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肺动脉血气指标。 疗效判定:显效:患者病情显著改善, 呼吸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肺部浮肿及干湿音清除;有效: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改善, 呼吸功能处于好转状态, 肺部浮肿及干湿音逐步消退, 无效:患者病情以及呼吸功能无好转趋势。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 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数据以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治疗结束, 研究组显效31 例 (68.89%) , 有效10 例 (22.22%) , 无效3 例 (6.67%) , 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24 例 (54.55%) , 有效12 例 (27.27%) , 无效为8例 (18.18%) , 总有效率为91.82%, 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比研究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两组pH、PaCO2、PaO2比较通过不同的治疗后, 研究组pH、PaCO2、PaO2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加重, 呼吸系统疾病在不断增多, 近年来肺心病发病就呈逐渐上升趋势, 中老年人身体素质较差, 各器官功能逐渐下降, 为该病的高发人群[5,6]。发病后要积极治疗, 如任其发展, 会引发消化道功能疾病、肺性脑病等一系列的并发症, 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本次研究组采用的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抗凝血药物, 能缓解气道阻力及肺动脉高压, 能有效提高肺通气功能, 缓解微血管收缩的频率及支气管痉挛[7]。 并且该药有较强的抗凝血功能, 可使纤维蛋白快速溶解, 控制血小板大面积聚集或粘附, 并且加快凝血酶起作用的速度[8]。本次研究组使用该药后, 病情得到了有效的好转, 呼吸困难、持续咳嗽等临床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 呼吸功能也恢复正常,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 (42 例)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82% (36 例) , 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比研究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患者在长期服用过程中, 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表明该药无毒副作用。

综上所述, 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心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 帮助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恢复, 副作用小,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文安, 顾瑞霞.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低分子肝素钙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5 (4) :61-62.

[2]陈庆泼.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硫酸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心病呼吸衰竭[J].中国基层医药, 2010, 17 (17) :2389-2390.

[3]陆海英, 李方安.低分子肝素在肺心病急性发作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 2009, 21 (9) :1509-1511.

[4]蔡孝桢, 王惠华.低分子肝素钙与鲁南欣康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 2006, 13 (4) :14-15.

[5]白杨, 邱晓明.低分子肝素钙对肺心病急性发作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25) :16-17.

[6]陈欣.低分子肝素对44例肺心病急性发作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J].医学综述, 2014, 20 (14) :2646-2648.

[7]孟晓敏, 狄建玲, 潘发平, 等.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 (7) :102-103.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 篇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356-01

我院ICU2011-06~2013-06共收治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的呼吸衰竭73例,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44例,女29例,年龄40~82岁。其中症状缓解59例,未缓解自动出院10例,死亡4例。经血气分析,均诊断为呼吸衰竭。

2 護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 (1)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好记录。(2) 定时检查各种管道有无漏气及脱落、扭曲。确保吸氧、输液等管路的通畅。(3) 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口唇及末梢颜色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根据缺氧程度调整氧浓度。(4) 根据患者的自觉舒适度可选半卧位、坐位、平卧位。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1) 指导患者有效地咳嗽、咳痰,定时翻身、拍背。对于神志清醒患者教会患者咳痰的方法,鼓励其用力咳嗽主动排痰,痰液黏稠不易吐出者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咳嗽无力者用吸引器吸痰,吸痰时要严格无菌操作;(2) 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防止因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呼衰难以纠正;(3) 清醒患者定时适量饮水,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要加强呼吸道湿化,保持呼吸机湿化罐内一定量的蒸馏水,湿化罐温度控制在32~36℃。

2.3 合理氧疗 呼吸衰竭抢救中,正确合理的氧疗是主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它对纠正缺氧抢救患者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应保持供氧管道通畅,避免脱落、扭曲、堵塞,一般吸氧浓度采用低浓度持续吸氧。要注意观察氧流量大小,缺氧状况是否改善,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调整氧浓度,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其次加强呼吸功能训练,指导病人做呼吸操,包括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可减少残气量,增加肺泡通气量,同时加大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改善缺氧状态[1]。

2.4 合理营养支持 (1)饮食有节,多食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忌辛辣刺激、甜黏肥腻及海产品。同时注意饮食的种类、品种的不断更新和调剂,以增强患者的食欲;(2)痰浊阻肺者,宜食白萝卜、柚子,以清肺理气,不宜食用羊肉、肥肉、西瓜等;气阴不足者,宜荞麦、木耳、百合、蜂蜜等益气养阴之物,不宜食用生冷瓜果、辣椒、洋葱等;肺肾气虚者,宜食百合、木耳、核桃等,不宜食用虾、蟹、绿豆等;(3)必要时行深静脉营养或胃管注入全价营养制剂治疗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改善呼吸肌营养状况。营养支持治疗,尤其是TPN,对于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2]。

2.5 情志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后病情危重,患者又在监护室进行治疗,远离亲友、陌生的环境、机器的报警声和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等更使病人产生孤独、抑郁、不安全感、害怕与恐惧的心理[3]。我们运用中医情志护理的说理疏导、释疑解惑、移情相制、顺情从欲等方法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通过与患者交心谈心,取得患者的信任,接近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与抑郁;通过语言、行动、舒缓音乐等方式,将患者注意力从疾病上面转移,解除其思想顾虑,同时采用言语诱导的方法,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列举成功病例,结识病友,相互鼓励,亲人、朋友的激励语言,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回答,谈心释疑,寻找出病人的病源,疏导劝说;条件允许的,应尽力满足其所求或所恶,满足患者的归属感。

2.5 仪器的观察与护理

注意监护仪等仪器在病情观察中的应用,呼吸衰竭患者切忌过度依赖仪器的监测,而忽视对患者的观察,注意仪器的参数与患者的症状体征是否相符,若有差异要及时判断是仪器出现故障或病情变化所致,随时做出相应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2.6 皮肤护理

患者由于呼吸困难,长期采取端坐位或半坐位,局部皮肤受压,用50﹪的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垫气垫床,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衣物,注意保暖,使用面罩的患者,对受压部位覆盖透明贴保护,对用呼吸机的患者采取适当的约束,避免因不适拔管造成损伤。

2.7 健康教育 (1)起居有紊,避风寒,适寒温;(2)调畅情志,避免七情过极;(3)适当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4)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加强口腔卫生,防止口腔及咽喉部脓性分泌物吸入肺内;(5)指导患者做呼吸操,做锻炼肋间肌,膈肌的运动,增强肺的通气功能改善呼吸;(6)戒烟酒,节饮食,注意劳逸结合。

2.8 备好各种抢救用品,以备抢救时急需,全力配合医生抢救。

参考文献:

[1]梁洁萍.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60例护理效果观察[J] 华西医学,2010,25(1):203-204.

[2]秦瑞玲.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护理[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6):6.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 篇10

1 临床资料

老年人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患者系本院住院患者,根据病史、体征、X线、心电图及肺功能检查等进行综合性判断确诊,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防治工作会议修订的肺心病诊断标准,动脉血气分析均提示呼吸衰竭。

1.1 一般资料

本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48例(以下称治疗组)中,其中男性38例,女性10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68.7岁。随机选择同期无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人肺心病并呼吸衰竭48例作对照组(以下称呼衰非出血组),其中男性39例,女性9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8岁。再随机选择同期无肺心病并呼吸衰竭的其他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50例作另一对照组(以下称普通出血组),其中男性41例,女性9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5.8岁。治疗组再随机分为常规治疗24例(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无创机械通气治疗24例(呼吸机组)。

1.2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与病因

所有组别的上消化道出血者均具有呕血、黑便或胃管引流出咖啡色液体,出血病因根据病史、体征、胃镜或急症手术确诊。治疗组中不典型上腹痛和出血前无上腹痛与普通出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节律性上腹痛少于普通出血组(P<0.01),但其不典型前驱症状多为恶心、厌食、不可解释的腹胀,出血多发生于呼吸衰竭严重者。伴随基础疾病(伴同病)主要有: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治疗组的伴同病明显多于普通出血组(P<0.01),其出血后发生并发症也明显多于普通出血组(P<0.05)。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在治疗组以急性胃黏膜病变为主(56.3%),消化性溃疡占第二位(27.1%),而普通出血组则以消化性溃疡居首位(38%),肿瘤居第二位(30%)。治疗组与普通出血组的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与病因分布比较。见表1。

与普通出血组比较,*P<0.05,**P<0.01。

1.3 动脉血气分析、肌酐(Cr)、多器官功能衰竭

治疗组pH≤7.20、PaO2<5.33kPa、PaCO2>10kPa、呼酸+代酸、Cr>221.5μmol/L、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多项指标明显多于呼衰非出血组(P<0.05或P<0.01)。见表2。

与呼衰非出血组比较,*P<0.05,**P<0.01。

1.4 治疗与转归

治疗组48例患者为控制上消化道出血均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2次/d,两种方法连用5d,确定为溃疡出血者5d后减量,转为抗溃疡治疗。常规治疗均给予抗生素、解痉平喘药、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衡等治疗,其中呼吸机组应用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选用适合患者的鼻罩或口鼻罩,头带固定。呼吸机参数:模式S/T,吸气相压力(IPAP)选择为8~28cmH2O,呼气相压力(EPAP)为3~5cmH2O,氧流量为5~8L/min。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调整。呼吸机组24例患者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有7例死亡,病死率29.1%(7/24)。其余出血停止存活者人机配合良好,未发生胃胀气,无面部压迫性损伤和接触性皮炎、糜烂等过敏反应及气压伤和肺损伤。未应用无创机械通气的对照组11例死亡,病死率45.8%(11/24)。4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死亡18例,总病死率37.5%。所有死亡病例都同时有肺性脑病、休克、严重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2 讨论

呼吸衰竭是肺心病的常见死亡原因。肺心病呼吸衰竭时,往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使得危重的病情更加险恶,病死率高,文献[1]报道达50%以上。本文治疗组病死率37.5%,较文献报道低,可能与应用无创性经鼻(面)罩机械通气有关。上消化道出血是呼吸衰竭的常见并发症。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通气,扩大了机械通气指征,可避免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通过双水平气道正压辅助通气,克服气道阻力使患者呼吸做功和氧耗量明显减少,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能在短时间内促进改善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正是因为缩短了纠正呼吸衰竭时间,就从根本上干预和控制住了呼吸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发展。本文对48例老年人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行分组治疗的结果显示,呼吸机组较对照组死亡率明显降低,说明无创通气对阻止其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发展有相当效果。

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不少病例上消化道出血有关症状表现极不典型,上腹胀痛等症状已被重度呼吸衰竭或其他伴同病和并发症所掩盖,重度呼吸衰竭还需应用不同剂量激素、茶碱等易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药物。因此,从症状上更应仔细分析,要注意早期发现上消化道出血征象。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直接原因:急性胃黏膜病变居首位,其发生机制为严重应激状态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血清儿茶酚胺浓度明显增高,使胃十二指肠黏膜下层的动静脉分流开放,导致毛细血管血流量减少,局部黏膜组织持续缺血而致严重损伤和溃疡形成,可发生致命性大出血。强调:(1)应有选择地对高危患者给予预防性用药,减少滥用抑酸剂;(2)因伴同病既是掩盖出血症状的重要因素,也对胃黏膜病变、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并发出血及出血后治愈有极大的影响,因此还应积极治疗伴同病;(3)多器官功能衰竭对病死率影响很大,特别是同时合并肾、脑受累时,病死率可高达100%,而上消化道出血并发休克易发生肾、脑损害。因此,整个治疗阶段要注意监视和保护肾功能并积极防治肺性脑病。

肺泡通气不足是高碳酸血症的主要原因。而高碳酸血症时pH≤7.2又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危险信号[2]。因为在应激状态下,胃黏膜小血管首先对儿茶酚胺作出反应,血管收缩,造成微循环的缺血;如果合并严重酸中毒,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进一步加重缺血。缺血后又可造成无氧代谢,其产生乳酸引起局部酸中毒,致使微循环血流淤滞,最终胃黏膜上皮细胞由于缺血缺氧而受损。应 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可使肺泡通气量增加,呼吸肌疲劳改善,纠正高碳酸血症,从而阻止了上消化道出血,尽早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预防肺心病呼吸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显得尤为重要[3]。在本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是:只要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没有伴严重呕血,血流动力学尚稳定;或者虽有严重呕血,但不处于活动性出血阶段,就要尽早实施无创通气。对于个别不愿接受气管插管行有创通气的患者也可尝试用鼻(面)罩连接方式的无创通气。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无创通气对其的影响。方法老年性肺心病并呼吸衰竭与上消化道出血48例(治疗组),分别与非上消化道出血的肺心病并呼吸衰竭(呼衰非出血组)和呼衰非出血非肺心病呼吸衰竭的上消化道出血(普通出血组)对照;将呼衰出血组随机分组,一组予以药物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无创通气治疗(呼吸机组)。结果治疗组以急性胃黏膜病变为主要出血原因,在预测出血前症状上,与普通出血组无显著差异,但在伴随基础疾病及并发症方面与其有显著差异;与呼衰非出血组比较,动脉血pH≤7.20,PaO2<5.53kPa,PaCO2>10kPa,呼吸+代酸,以及Cr>221.5μmol/L等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明显多于呼衰非出血组。呼吸机组病死率为29.1%(7/24);对照组病死率为45.8%(11/24)。结论严重酸中毒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伴同病多使治疗困难,治疗上特别强调治疗伴同病和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性,无创通气治疗可有效降低肺心病呼吸衰竭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

关键词:老年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上消化道出血

参考文献

[1]蔡如升.慢性肺心病20年防治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289-291.

[2]张雅铭.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9(1):42-43.

上一篇:态度与能力的关系下一篇:局域网安全分析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