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

2024-10-31

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共11篇)

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 篇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目前临床上常见、多发的疾病之一, 该病病程迁延、缠绵, 容易反复发作, 多数病人由于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预示着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 甚至危及生命, 笔者为了探讨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方法及用药安全性, 通过对本院45例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性观察, 获得理想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45例, 其中男性24例, 女性21例, 年龄54~90岁, 平均7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肺心病的诊断标准 (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订) 的诊断标准。4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22例, 其中男性12例, 女性10例, 年龄54~84岁, 平均69岁, 根据NYHA分级法将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 具体:Ⅱ级6例, Ⅲ级9例, Ⅳ级7例, 病程0.5~10.5年, 平均病程5.5年。治疗组23例, 其中男性12例, 女性11例, 年龄60~90岁, 平均75岁, 病程1~11年, 平均病程6年, 根据NYHA分级法将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 具体:Ⅱ级7例, Ⅲ级8例, Ⅳ级8例。所有患者均有吸烟史。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等一般情况方面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及观测指标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 消炎抗感染、吸氧、强心利尿、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贝那普利 (洛汀新) (厂家: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国药准字H200305 5mg/片) 10mg, qd, 以2周为1疗程。治疗前后均对患者进行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尿常规、心脏彩超检测。

1.3 临床疗效观察

疗效判定根据全国肺心病会议于1997年制定的标准, 具体标准如下:显效:无咳嗽或间断咳嗽, 咳出少量白痰, 易咳出, 两肺音消失, 肺部炎症吸收, 心功能改善2级, 或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恢复到发病前水平;有效:阵咳、痰量明显减少, 两肺散在音, 肺部炎症部分吸收, 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以上各项指标无改善或恶化者。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1疗程后,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18%,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的对比

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治疗组3例发生不良反应, 其中2例刺激性干咳, 1例皮肤瘙痒, 均可耐受, 不良反应停药后自行消失, 未进行特殊治疗。

3 讨论

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原理主要是气管、支气管、肺部组织等各部位的疾病造成的肺部血管的阻力增加, 导致了肺动脉高压出现, 影响到右心室, 造成了右心室结构的改变及心功能的变化。根据疾病病程的长短和发病的缓急, 肺心病可分为急性肺心病和慢性肺心病, 目前临床上以慢性肺心病所占的比例大。肺动脉高压使右心负荷增加, 为了克服压力负荷, 右心室发生代偿作用, 心室壁逐渐肥厚增生, 最终导致心肌收缩功能的降低进而出现泵功能衰竭, 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所以, 要改善心功能, 最主要就是缓解心脏压力负荷, 最重要的就是降低肺动脉高压。在导致肺动脉高压的诸多原因中, 血管阻力增加是最常见的, 慢性肺心病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时,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过度激活, 患者血液内的血管收缩性物质如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增加, 导致了血管的进一步收缩, 出现水钠潴留, 进一步加重心脏的前后负荷。所以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扩张血管、纠正水钠潴留、降低右心的压力负荷是治疗的根本手段。

贝那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 其作用机理主要是参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在肝内水解为苯那普利拉, 成为一种竞争性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阻止血管紧张素I转换为血管紧张素II, 使血管阻力降低, 醛固酮分泌减少, 血浆肾素活性增高, 降低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苯那普利拉还抑制缓激肽的降解, 达到促进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 也使血管阻力降低, 增强了扩张血管的功效。贝那普利可以扩张动脉与静脉, 降低周围血管阻力或心脏后负荷, 降低肺毛细血管嵌压或心脏前负荷, 也降低肺血管阻力, 从而改善心排血量, 使运动耐量和时间延长。

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的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降低肺动脉高压、减轻右心压力负荷。本研究结果显示, 贝那普利充分发挥了上述作用, 延缓心肌、血管的重构, 推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展,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治疗组3例发生不良反应, 其中2例刺激性干咳, 1例皮肤瘙痒, 均可耐受, 不良反应停药后自行消失, 未进行特殊治疗。说明贝那普利无严重不良反应, 具有理想疗效的同时又安全可靠, 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蓝艳春, 罗葵良, 黄灿.低分子肝素与肝素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16) :94.

[2]朱元珏, 陈文彬.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978.

[3]ELKAYAM U, MEHRA A, SHOTAN A, et al.Nitrate re-sistance and tolerance:potential limi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Am J Cardiol, 1992, 70 (8) :98B-104B.

[4]黄峻, 陆凤翔.实用内科诊疗规范[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53.

[5]张双.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200例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 2011, 7 (9) :84-85.

[6]黄小英.贝那普利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并MODS[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30) :43.

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 篇2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由于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常同时出现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卡维地洛是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本研究通过卡维地洛联合常规治疗与普通常规治疗的`疗效对比,评价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的门诊或住院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49例,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LVEF<45%。其中冠心病2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57.6岁。其中男性30例,女性1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28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7例;治疗组男性16例,女性12例。凡合并β受体阻滞剂过敏,静息状态下心率低于60次/分,静息状态下动脉压低于90/60 mmHg,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器永久置入,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者不纳入本试验。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组在前述常规治疗病情稳定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初始剂量3.125mg,2次/d,每2周倍增一次,直至目标剂量,目标剂量为25mg(体重<85kg)或50mg(体重>85kg),2次/d,若随访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视情况调整目标剂量为其最大耐受剂量,不良反应严重者应及时停药。两组每隔2周随访观察一次,共随访7月。

2讨论

慢性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的护理 篇3

【关键词】肺心病;呼吸衰竭;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214-02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肺心病肺功能失代偿期可出现呼吸衰竭。在对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病情的转归。现将40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82岁,平均68岁,合并肺性脑病12例。通过中西医治疗,加强呼吸专科护理,做好健康教育取得家庭及社会支持, 好转33例, 死亡7例。

2 护理体会

2.1 提供舒适环境 保持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室内空气流通、清新,温度、湿度适宜,有利于患者放松和休息。我们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饮食知识,嘱合理选择食谱,宜选用高热量、高蛋白、低盐、易消化食物,鼓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增强体质,根据病情及体力适当活动,改善心肺功能,预防呼吸道感染。

2.2 密切觀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加强心肺功能的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特别是呼吸的节律、频率及神志变化。若患者呼吸、脉搏加快,或呼吸浅表或叹息样呼吸,都预示病情恶化的可能;若病人出现表情淡漠,神志恍惚,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发绀明显加深等,多为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应向医生及时反映病情变化,并配合医生积极抢救。观察小便情况,尿量反映体液平衡和心肾功能,应每日观察出入液量并加以记录,询问患者大便是否通畅,避免因大便用力加重心肺负担。

2.3 加强呼吸道护理

2.3.1 保持口腔清洁 及时清除口、鼻、喉中分泌物,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或因误吸致肺部感染,另外要防止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对舌根后坠明显的,宜将病人头偏向一侧,并在舌和软腭间插入导管。

2.3.2 通畅呼吸道 指导病人深呼吸,多饮水,有效咳嗽、咳痰;痰液黏稠者,可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湿化呼吸道,以稀释痰液,有助于痰液咳出。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变换体位:每2~3h翻身1次,同时叩拍背部,借助振动使分泌物松脱而排出体外,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叩拍者将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状,有节奏地自背部沿脊柱两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叩拍, 每天2~4次,避开裸露的皮肤、肋骨上下、脊柱等部位,边扣边鼓励患者咳嗽;对危重患者可用吸痰器吸痰。吸痰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吸痰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吸痰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2)吸痰前橡皮管前端用生理盐水湿润,插入深度要恰当。(3)对呼吸道深部的痰液,每次吸痰前,嘱患者深吸气,随即将吸痰管插入,吸痰管易通过声门裂到达气管,使气管内的痰液易于吸出;⑤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导管左右旋转并向上提升,缓慢抽吸,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以免加重缺氧,引起心律失常;⑥吸痰时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和痰液的性质、量、颜色及气味,留取痰标本。

2.3.3 改善呼吸功能 指导病人采取缩唇呼气,即鼻吸气,口缩唇呼气,以引发咳嗽反射;另外可使呼吸频率减低,潮气量增加,有利于高碳酸血症排除,缩唇呼气时气道内压力增高,可防止呼气时的气道陷闭,有利于肺泡内二氧化碳气体的弥散,从而改善通气功能[1]。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增加患者活动量。

2.4 切实做好氧疗 根据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程度合理用氧:慢性呼吸衰竭病人呼吸中枢的化学感受器对CO2 反应性差,依赖于低氧状态来兴奋,因此一般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1~2 L/ min,氧浓度控制在24%~29%,吸氧浓度过高可抑制患者呼吸,甚至可出现CO2麻痹状态而危及生命。应注意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对自主呼吸不能维持肺泡通气, 造成严重缺氧或PaCO2不断上升, 呼吸频率大于40次/min 或小于5次/min 或自主呼吸微弱伴意识障碍者,可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2.5 加强医护配合,做好药疗护理及护理抢救准备  监护室内各种抢救药品应齐全。抢救器械如人工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吸痰器、氧气等保持功能完好。备齐无菌导管、开口器、压舌板、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等;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液量,防止过快、过多而引起肺水肿。如需使用呼吸兴奋剂,应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使用;推药时速度应缓慢,不可漏于血管外,并严密观察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长期应用广谱抗菌素时要注意观察有无霉菌感染。使用利尿剂以缓慢、小量和间歇用药为原则。

2.6 心理护理  肺心病患者由于病程长, 体质衰弱,反复发作,经济负担重,对疾病的治疗缺乏信心,常常出现消极心理不配合治疗。我们护理中态度要诚恳、耐心疏导,关心体贴患者,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使其早日康复。

3 小结

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多见于老年人,病情变化快,预后差。高质量的、科学的护理至关重要,我们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以促进患者康复,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

参考文献:

[1] 戴 玲. 肺心病并II 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右江医学,1999,27(1):53.

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 篇4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12月收治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56例, 年龄50~86岁, 平均 (64.58±2.5) 岁, 其临床症状主要为胸闷、气喘、心悸、紫绀、恶心、呕吐、肺部啰音、颈动脉怒张等。所有患者均符合1983年中国肺心病会议制定的判断标准[2], 排除肝肾等重大脏器疾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28例, 对照组28例, 两组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1) 对照组:按照病情给予休息、吸氧、平喘、祛痰、利尿、抗感染以及营养支持等方法治疗。 (2) 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酚妥拉明与多巴酚丁胺治疗。将10mg酚妥拉明与60mg多巴酚丁胺溶入500ml葡萄糖溶液 (5%) 中静滴, 1次/日, 7天1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 (1) 显效:患者胸闷、气喘、心悸、紫绀、恶心、呕吐、肺部啰音、颈动脉怒张等症状全部消失, 肝脏回缩, 心功能改善Ⅱ级及Ⅱ级以上; (2) 有效:患者胸闷、气喘、心悸、紫绀、恶心、呕吐、肺部啰音、颈动脉怒张等症状基本消失, 肝脏明显回缩, 心功能改善Ⅰ级及Ⅰ级以上Ⅱ级以下; (3) 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均无改善或继续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 (%) 表示, 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6.43%,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0.73%,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011) 。见表1。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过程中, 治疗组2例患者发生血压下降、心悸加重, 液体输注速度降低后症状显著缓解, 药物输注完毕后, 血压下降、心悸加重未继续发展,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7.14%。对照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出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2.0741, P=0.1498) 。

讨论

慢性肺心病主要因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导致患者长期处于缺氧状态, 并且最终导致患者肺动脉平滑肌以及内皮发生的不可逆转改变。由于机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 患者体内出现大量继发性红细胞, 血液黏稠度增加, 这样就导致患者的血液呈现高凝状态, 进而在患者肺部形成大量的微血栓, 导致肺部小动脉反射性痉挛。慢性肺心病患者一旦发生肺部感染, 细菌病毒产生的毒素就会对患者心肌细胞产生毒性损害, 并最终诱发反复性心功能不全以及呼吸衰竭。

多巴酚丁胺是肾上腺素衍生物, 可促进β1受体兴奋, 进而促进心率加快并增加每搏输出量提高心排血量, 能够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血液动力学以及临床症状。多巴酚丁胺还可以增大肺部环磷酸腺苷量, 降低血管活性物质的浓度, 扩张支气管, 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酚妥拉明是非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 对血液中的肾上腺素以及去甲肾上腺素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促进血管扩张, 降低心脏负荷, 增加每搏输出量, 改善患者心脏血液动力学以及临床症状。酚妥拉明还能够显著改善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状态, 降低呼吸道阻力, 改善肺部通气功能[3]。

在本研究中,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6.43%, 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0.73%, 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提示联合使用酚妥拉明与多巴酚丁胺在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上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总之, 联合使用酚妥拉明与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 并发症发生率低, 是一种疗效明显的治疗方法, 值得在社区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铁汉, 赵娜.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附43例分析) [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4) :32-32.

[2] 郑东.环磷腺苷葡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 2012, 14 (7) :833-834.

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 篇5

方法:常规给予吸氧、改善通气、强心、利尿和控制感染等基础治疗。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缓慢静脉滴注,滴速控制在8~15滴/min,根据血压调整,1次/d,连用7~10d;低分子肝素5000IU,2次/d,腹壁皮下注射,疗程10d。用药前后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并观察紫绀、咳嗽、痰量、血压、心率、肺部啰音、肝脏大小、尿量等变化。注意穿刺部位、皮肤黏膜、吐泻物及尿有无出血现象。

结果:显效37例,好转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3.1%。4例有轻度心率增快、头痛、面红等症状,经减慢滴速,对症处理即可改善。未发现出血倾向,凝血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

结论:低分子肝素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疗效显著。

关键词: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低分子肝素单硝酸异山梨酯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83-01

慢性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高;慢性肺心病住院患者中,心力衰竭所占比例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25%~70%,病死率10%~20%,仅次于肺性脑病,占死亡第2位1。患者常存在高黏血症,易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2。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内科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5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58例,均为住院患者,男36例,女22例,年龄50~89岁(平均64岁)。慢性肺心病病史3~21年,反复出现肺部感染及右心或全心衰竭。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1964年)的心功能标准:Ⅱ级25例,Ⅲ级22例,Ⅳ级13例。并排除以下情况:①出血或出血倾向;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③活动性消化性溃疡;④新近手术而创口未愈;⑤血压超过180/110mmHg。

1.2方法。常规给予吸氧、改善通气、强心、利尿和控制感染等基础治疗。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缓慢静脉滴注,滴速控制在8~15滴/min,根据血压调整,1次/d,连用7~10d;低分子肝素5000IU,2次/d,腹壁皮下注射,疗程10d。用药前后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并观察紫绀、咳嗽、痰量、血压、心率、肺部啰音、肝脏大小、尿量等变化。注意穿刺部位、皮肤黏膜、吐泻物及尿有无出血现象。

1.3疗效判定标准。根据症状体征、心功能划分为:①显效:心悸气促、呼吸困难、紫绀、水肿基本消失,肝脏回缩超过2cm,颈静脉怒张基本消失,心功能提高Ⅱ级;②有效:上述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未达显效标准,心功能提高Ⅰ级;③无效:与治疗前比较无变化。

2结果

58例患者经低分子肝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后,显效37例,好转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3.1%。4例有轻度心率增快、头痛、面红等症状,经减慢滴速,对症处理即可改善。未发现出血倾向,凝血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

3讨论

慢性肺心病基本病理生理是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室肥大,导致右心衰竭。而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形成原因为肺血管床减少、肺动脉痉挛、血容量增加及血黏度增加。慢性肺心病普遍存在反复肺部感染、低氧血症、酸碱失衡等。肺部感染一方面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启动凝血机制,使血液呈高凝状态;另一方面免疫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反应性增高,使全血黏度增高。同时因缺氧、酸中毒使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脆性增加。以上多种因素互为因果以至形成微血栓及DIC,导致微循环障碍,引起多发性肺部微栓塞,进一步诱发或加重肺动脉高压,使右心衰难以控制。低分子肝素是以普通肝素通过降解和纯化而得到的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形成的药物,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具有明显的抗凝血因子Xa活性和轻微的抗凝血酶活性,明显降低血栓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原的水平3,减轻高凝状态,防止肺动脉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并减少红细胞黏附,降低血液黏稠度,解除支气管痉挛,缓解气道阻力,从而改善通气及低氧血症,减轻或防止肺动脉高压,改善心、肺功能。单硝酸异山梨酯为硝酸异山梨酯的主要代谢产物,为新一代的长效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物,可通过扩张外周血管,特别是增加静脉血容量,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同时还可通过促进心肌血流重新分布而改善缺血区血流供应而发挥抗心肌缺血作用。该药不仅可以抗心肌缺血,因其同时可扩张外周血管,減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后负荷,降低肺动脉高压,从而可改善心、肺功能。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配合基础治疗,明显改善慢性肺心病的血液微循环障碍,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心、肺功能。该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3.1%,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内科学[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1004-1018

[2]许力军,卢连根,王建国,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治疗[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8,24(1):55-56

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03例患者均符合1997年全国肺心病学术会议修定的肺心病诊断标准[1],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53例, 男43例, 女10例;年龄最大者83岁, 最小者45岁, 平均59岁;病程最短者4年, 最长者32年;其中心功能:Ⅱ级21例, Ⅲ级25例, Ⅳ级7例。对照组50例, 男41例, 女9例;年龄最大者79岁, 最小者44岁, 平均57岁;病程最短者3年, 最长者30年;其中心功能:Ⅱ级18例, Ⅲ级26例, Ⅳ级6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等情况, 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 即抗感染、吸氧、扩血管、祛痰解痉、强心利尿等。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联用真武拯肺汤加减:炙附子10g (先煎) , 人参15g (另煎兑服) 、茯苓15g、白术12g、黄芪20g、干姜6g、丹参20g、葶苈子10g、红花10g。随症加减:阳虚明显加肉桂3g;痰黄而稠者将熟附子减至3g, 加黄芩6g, 肢体浮肿较明显加泽泻10g, 车前子10g, 舌红少苔者, 减附子, 加麦冬12g、葛根15g。每日1剂, 水煎分2次服, 10d为1个疗程, 2个疗程观察疗效。

1.3 疗效标准

根据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肺心病心衰疗效判断标准[2]评定, 显效:症征明显改善, 心功能改善2级, 肝脏缩小2cm以上;有效:症征改善, 心功能改善1级, 肝脏缩小1cm;无效:症征、心功能无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

2 结果

(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结果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1) 。

(2) 2组心功能疗效比较, 见表2, 结果示观察组疗效亦优于对照组 (P<0.05) 。

2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肺胸疾病或肺血管慢性病变, 逐渐引起肺动脉高压, 进而造成右心室肥大, 最后发生心力衰竭的一类心脏病, 由于患者机体长期缺氧可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血液粘稠度增加, 缺氧、高碳酸血症等多因素使肺血管收缩, 痉挛, 使得心脏负荷增加, 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肺心病心衰属中医“肺胀”、“喘证”、“水肿”等范畴, 是肺系疾病反复发作导致肺肾气虚, 渐致脾、心、肾诸阳皆虚, 气虚血行不畅而致心血瘀阻, 阳虚水湿停蓄上凌心肺, 旁溢四肢所致。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当以活血化瘀, 温阳化气行水。方中附子辛热, 通行十二经, 温壮肾阳;干姜温脾阳、通心阳, 茯苓甘淡入脾利水, 白术燥湿健脾;人参、黄芪益气扶正, 气旺则血行, 丹参、红花活血化瘀, 葶苈子泻肺平喘。诸药合用, 使气虚得补、阳气得充、寒湿得化、瘀血得除, 标本兼顾, 疗效满意。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 附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 改善心肌能量代谢, 增强心肌抗缺血缺氧作用;人参能改善心肌的能量代谢, 促进衰竭心肌ATP和蛋白的合成, 增加缺血心肌能量的储备, 并能增加心肌收缩力, 降低周围血管的阻力, 降低心肌耗氧量[3], 丹参具有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 促进纤溶的作用, 能够降低全血粘度, 加快血流速度, 改善微循环;同时能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 维护脏器功能, 抑制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损伤,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4]。红花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 提高纤溶蛋白溶解活性, 改善高粘状态, 消除血管平滑肌持续痉挛状态, 起到扩张血管, 增加血容量和组织灌注量, 改善微循环作用;同时还具有抗氧化, 清除自由基作用, 能保护心肌细胞, 增加心脏灌注, 提高心肌抗缺氧能力, 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及携氧能力[5]。黄芪显著增加心脏排血量, 直接增加心肌收缩功能[6]。干姜对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葶苈子能减少肺血量, 降低肺动脉高压, 减轻心脏负荷。白术、茯苓有利尿消肿作用。

临床观察证明, 采用真武拯肺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能够减轻心脏负荷, 增强心肌收缩力, 增加心排血量, 改善微循环;而且避免了因应用强心甙导致中毒, 利尿剂导致的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明中西结合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减轻副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元珏, 陈文彬.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993~995.

[2]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J].中华结核和呼吸病杂志, 1978, 1 (1) :56~59.

[3]江雅琴.中西结合治疗肺心病心衰3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 1999, 15 (12) :25.

[4]陶富盛, 顾虎, 曹世宏, 等.纳洛酮和丹参合用对感染性休克的肺保护作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0, 16 (3) :133~135.

[5]杜秀玉.红花注射液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 23 (5) :393.

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临床56例患者皆符合1984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统疾病交流会[1]标准, 均伴有Ⅰ~Ⅲ级不同程度右心功能衰竭。其中男性27例, 女性29例;年龄40~78岁, 平均61.8岁;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史8~41年, 平均16.1年;按NYHA心功能分级[2], 心功能Ⅱ级26例, 心功能Ⅲ级23例;心功能Ⅳ级7例,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浮肿, 其中50例存在Ⅱ型呼吸衰竭。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 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根据病情均予抗生素抗感染, 同时给予祛痰、平喘、扩血管、利尿及低流量吸氧治疗, 存在Ⅱ型呼吸衰竭的加用呼吸兴奋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翘散、生脉散加减治疗。药物组成:银花30g、连翘15g、鱼腥草30g、黄苓15g、川贝15g、前胡15g、川芎15g、红花15g、人参10g、麦冬15g、太子参20g、百合10g、每日1剂, 两煎共300m L, 早晚分服。两组均以14d为一疗程, 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

1.3 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 (1) 显效:发热、咳嗽、咳痰、气喘停止, 水肿消退, 心功能恢复正常或提高Ⅰ级以上; (2) 有效:发热、咳嗽、咳痰, 气喘减轻, 水肿消退;心功能提高Ⅰ级以上; (3) 无效:发热、咳嗽、咳痰呈减轻, 水肿消退, 但心功能较前无改善。

2 治疗结果

治疗组28例患者中, 显效22例 (78.5%) , 有效3例 (10.7%) , 无效3例 (10.7%) , 总有效率89.2%。对照组28例中, 显效13例 (46.4%) , 有效4例 (14.2%) , 无效11例 (39.3%) , 总有效率60.6%, 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右心力衰竭西医常以抗炎、平喘、化痰、强心、利尿等方法治疗, 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控制心力衰竭, 这对病程初期的患者疗效尚可, 但反复发作的患者及病程较晚的患者疗效欠佳。其原因可能在于: (1) 支氧管黏膜反复受损伤导致某些抗体减少, 局部免疫功能低下; (2) 支氧管炎症常由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等混合感染所致, 单用抗生素难以奏效; (3) 反复使用抗生素, 病菌产生耐药性; (4) 由于慢支肺心患者多处于缺氧状态, 对强心药物敏感性下降, 再加上极易造成强心药物的毒性反应, 使用安全系数低。这些因素导致本病治疗效果差, 病程长。笔者根据患者长期生病、咳、喘、气急等症是阴、阳两虚、气虚的范畴, 辩证使用银翘散、生脉散加减并配合西药治疗, 收效良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 (1) 祖国医学认为慢性肺心病右心力衰竭等病机为本虚标实, 心肺气虚为本, 外感邪毒为标, 所以治疗以扶正祛邪为法。本方以银翘散加减, 清热解毒以祛邪。药物银花、连翘、鱼腥草、黄苓等, 均具有抗菌及抗病毒的双重作用。对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及多种呼吸道病毒均有强大的抑制作用[3]与西药抗生素联合作用, 起到协同抗药的作用。 (2) 肺朝百脉, 辅心而行血脉, 慢性肺心病的患者病情反复发作使肺气虚弱而气不行血, 从而导致了机体气血瘀滞的状态, 中医分型多属瘀热型, 结合现代医学, 此种患者机体多存在着慢性缺氧, PaO2下降, PaCO2上升, 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 pH降低, 会增加肺血管内皮细胞对缺氧的敏感性, 而TAX2、PGF2a、白二烯等肺血管收缩、痉挛, 从而导致肺动脉高压[4]。本方用加入红花、桃红、川芎等均有明显的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 降低血小板黏附率, 降低纤维蛋白原等作用[5]。 (3) 从根本上扶助正气, 方用生脉散、太子参等益气扶正。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 生脉散具有增加心肌收缩力, 降低肺动脉高压, 增加膈肌收缩力, 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6]。

综上所述, 本方以中医扶正祛邪为法, 既弥补了西医治疗上的不足, 又减少了治疗中毒副反应的发生, 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右心力衰竭的总有效率, 得到明显提高。此方法简便, 药价便宜, 非常适合基层医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洪奎.肺心病诊断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4, 4 (4) :200.

[2]戴瑞源.内科疾病诊断标准[S].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1:167.

[3]白刚, 肖洪彬.中药方剂研究与应用大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972.

[4]陈灏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M]//.上海医科大学编辑委员会主编.内科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22.

[5]金先桥, 段生福, 牛汝楫等.参脉注射液及其配伍对慢性缺氧鼠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5, 15 (3) :162.

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 篇8

关键词:美托洛尔,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功能

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虽然发病率仅为0.48%, 但因其易引发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不仅增加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而且危及生命[1]。常规的对症治疗虽然能够迅速改善临床症状, 但其远期疗效不佳, 无法从根本上治愈疾病, 降低死亡率。临床研究证实常规治疗+美托洛尔治疗对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具有重要价值, 但因数据不足, 导致临床推广仍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对美托洛尔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体会进行总结,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治疗的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3例, 女29例;年龄42~73岁, 平均年龄 (56.8±6.8) 岁;病程6~22年, 平均病程 (13.6±5.5) 年;高血压18例, 糖尿病15例。所有研究对象经确诊为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 且符合知情同意和医学伦理学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6例。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安慰剂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①常规治疗:研究对象采取卧床休息、抗感染、利尿强心等常规治疗, 并根据患者需要给予低流量吸氧, 静脉滴注补充液体, 确保其酸碱代谢及电解质平衡, 具体用药、剂量及操作方法均按临床常规进行;②安慰剂治疗:安慰剂使用维生素B1, 剂量从6.5 mg/d开始逐步增加, ≤100 mg/d, 其增加剂量与观察组药物增加剂量一致, 按3次/d口服给药, 连续给药6个月。

1.2.2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美托洛尔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①常规治疗:参照对照组治疗进行;②美托洛尔治疗:以6.5 mg/d为初始剂量, 按照2周加倍的方式增加给药剂量, 增加至患者最大耐受剂量维持给药, 一般≤100 mg/d。按照3次/d口服给予美托洛尔片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2025390) , 连续给药6个月。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2]①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显著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②心功能:治疗前后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 心功能评价标准进行分级;③随访1年死亡率:统计随访1年的死亡例数, 计算死亡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6%, 高于对照组的58.3% (P<0.05) 。见表1。

2.2心功能治疗前, 两组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Ⅰ、Ⅱ级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aP>0.05, bP<0.05

2.3随访1年死亡率随访1年, 观察组死亡率为16.7% (6/36) , 低于对照组的38.9% (14/36) (P<0.05) 。

3讨论

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会危及生命, 而现阶段临床常用的对症及常规治疗, 虽然能够迅速改善临床症状, 但无法根治疾病。随着临床治疗方法的改进, 其临床疗效得到了显著提升[3]。美托洛尔是临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 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但其用于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尚缺乏数据支持, 因此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研究数据证实, 常规治疗+美托洛尔治疗组在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中, 随访1年死亡率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安慰剂治疗组。从而证实常规治疗+美托洛尔治疗的临床价值。为降低患者体质、医护人员水平及心理因素对研究数据的影响, 研究采取了如下措施:①研究制定了研究对象纳入及排除标准, 排除危重濒死及特殊体质病例, 以提升研究的安全性;②两组研究对象均由研究选取的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③对照组研究对象按照观察组给药剂量及方式给予安慰剂, 且采取双盲研究, 确保了研究结果及结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具有疗效显著, 安全性高, 显著改善心功能, 降低死亡率等优势, 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郭苏芹, 周军明, 金君辉, 等.美托洛尔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分析.当代医学, 2010, 16 (25) :139.

[2]潘薇, 金惠林.小剂量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期心律失常的疗效.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5, 15 (4) :336, 340.

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原发病:慢性支气管炎53例, 慢性支气管哮喘17例, 支气管扩张症10例。其中出现右心衰竭58例, 全心衰竭22例, 并发不同程度胸腹水1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气喘、心悸、乏力、腹胀、少尿等症状, 查体见发绀、端坐呼吸、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肺气肿征阳性, 肺部干湿性啰音, 心脏扩大, 心率>100次/分, 肝脏肿大, 双下肢水肿, 心功能符合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 (1) 血压低于100/60mmHg; (2) 病情危重需呼吸机辅助呼吸者; (3) 主动脉狭部狭窄或动静脉分流者; (4) 中量以上胸腔积液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每组各40例, 治疗组:男22例, 女18例, 年龄45~80岁, 平均61.5岁, 病程5~50年, 平均27.82年;对照组:男19例, 女21例, 年龄45~80岁, 平均63.4岁, 病程10~48年, 平均25.5年。两组性别、年龄、原发病、心功能分级及合并症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和观察指标

对照组:常规给予吸氧、抗感染、洋地黄、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排痰、平喘, 加强营养支持、适当使用利尿剂、治疗各种并发症等处理[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同时应用乌拉地尔 (商品名利喜定) 50mg溶于250mL液体中, 以0.1~0.4mg/min速度静滴。7d后进行疗效评价, 观察用药过程中症状、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患者通过治疗后心功能有所进步, 达到2级, 观察水肿已小时, 其颈部静脉怒张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有所减轻, 肝脏有所缩小, 可达2cm, 患者的肺部湿啰音也消失, 氧分压 (PO2) 升高20mmHg (1mmHg=0.133kPa) 以上, 舒张压虽为降至正常范围, 但下降幅度>10mmHg, 或收缩压虽未降至正常范围, 但下降幅度≥20mmHg。好转:患者通过治疗后, 心功能有所进步达到1级, 水肿症状明显减轻, 患者的肝脏逐渐缩小可达1cm, 检查发现肺部湿啰音明显减少, PO2升高10mmHg以上, 舒张压下降5mmHg~9mmHg, 收缩压下降10mmHg~19mmHg。无效:治疗后以上指标无好转或加重[3]。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使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患者通过治疗后, 40例患者湿啰音现象均得到了明显改善, 多数患者均在用药后的3d内得到了缓解, 同时患者的尿量有所增加, 水肿症状得到改善;用药7d后, 31例患者静脉充盈改善, 心率逐渐恢复正常, 肝脏回复正常范围, PO2升高10mmHg以上。单个疗程后, 治疗组中共有29例患者显效, 9例患者好转, 3例患者无效;对照组中共有17例患者显效, 13例患者好转,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χ2=7.601, P<0.01) 。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主要为头晕、心悸、恶心、烦躁, 上述不良反应均较轻微, 不影响继续治疗, 两组用药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血糖均无明显改变。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属于病程较长的一种疾病, 患者处于长期反复发作的状态, 会对其心肺功能造成损害, 对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 其心力衰竭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肺血管床减少、肺动脉痉挛、血容量及血黏度增加、导致患者因低氧性肺动脉压有所升高后, 肺血管的阻力也有所增加, 使得其右心后负荷逐渐加重, 导致患者的右心功能和左心功能受到损害, 全心衰竭[4]。另外因为肺心病患者的继发红细胞会有所增多, 其全血的黏度和血小板黏的附指数都会有所增高, 导致患者血流有所变慢, 发生微循环障碍, 加重缺氧。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竭的主要治疗措施是积极控制感染, 改善呼吸功能, 纠正心力衰竭。乌拉地尔, 属于苯哌嗪所取代一种尿嘧啶衍生物, 其作为血管扩张剂是一种较新的剂型, 其不但可以通过外周和中枢起到双重的降压效果, 还可以降低总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降低肺动脉压以及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 对心排量和左心室的做功指数起到增加效果。使得患者的肺动脉压力有所降低, 肺血管的阻力也出现显着降低趋势, 同时患者的体循环血压也会相应降低, 因为患者心脏前后负荷降低, 心脏功能得到了改善, 对患者的心力衰竭起到了改善作用。慢性肺心病患者病程较长, 长期反复发作使心肺功能受损, 在急性发作期发生心力衰竭主要是肺血管床减少、肺动脉痉挛、血容量及血黏度增加、致低氧性肺动脉压升高和肺血管阻力增加, 使右心后负荷加重导致右心功能以及左心功能受损, 最后发生全心衰竭竭。此外, 肺心病患者继发红细胞增多, 全血黏度、压积、血小板黏附指数增高, 血流变慢, 微循环障碍, 加重缺氧[5]。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主要治疗措施是积极控制感染, 改善呼吸功能, 纠正心力衰竭。

乌拉地尔是苯哌嗪取代的尿嘧啶衍生物, 是一种新型的血管扩张剂, 它可通过外周与中枢双重降压作用, 降低总外周血管阻力、左心室舒张末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 增加心排量、左心室做功指数, 具有外周和中枢双重降压作用, 通过选择性α1受体阻断剂, 可阻断突触后α受体, 解除交感神经对血管的张力, 其中枢作用为兴奋5-HT-A受体, 抑制心血管运动中枢的交感神经的反馈作用, 同时可扩张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而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6]。缺氧情况下肺小动脉α1受体明显增多, 使肺小动脉收缩形成肺动脉高压。脑组织和肺循环5-HT升高与5-HT受体下调有关, 乌拉地尔的治疗作用在于阻断α1受体并兴奋5-HT。从而使患者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显著降低, 同时也使体循环血压降低, 由于降低了心脏前后负荷而改善心脏功能, 起到了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

本组资料结果表明, 对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 加用乌拉地尔, 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92.5%, 而对照组为7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而且治疗后观察组主要临床症状开始改善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表明乌拉地尔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有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301-1326.

[2]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3-29.

[3]周跃, 孙仁华.乌拉地尔治疗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J].中国药房, 1998, 9 (3) :125.

[4]刘敏.硝普钠与乌拉地尔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脑钠肽的影响[J].实用心肺脑血管病杂志, 2009:17 (10) :854, 873.

[5]孙宁玲.抗高血压药物器官保护研究进展[J].国际心血管杂志, 2006, 33 (3) :70.

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 篇10

【摘要】目的:比较经桡、股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兴安盟人民医院100例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采用桡动脉介入治疗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股动脉介入治疗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两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介入失败率、左心衰竭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采用桡动脉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较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降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经桡动脉介入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060-02

目前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我国患上冠心病的人越来越多,发病率逐年上升[1]。在临床治疗中介入治疗是较为应用广泛的治疗方法[2]。本文选取兴安盟人民医院100例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别采用桡动脉和股动脉介入疗法,临床研究证明采用桡动脉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更加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兴安盟人民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年龄范围为45岁~75岁,平均年龄为(61.25±5.28)岁;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对照组年龄范围为45~65岁,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觀察组年龄范围为50~75岁。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所有患者临床病症均符合WHO制订的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3]。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桡动脉介入治疗方法治疗:对所有患者在手术前进行Allen试验,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在腕部横纹上方的0.5-1.0cm部分确定好穿刺点,对穿刺部位的要求是桡动脉搏动为最强,在穿刺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放松身体,穿刺成功后拔管要在患者血压平稳的前提下进行,拔管时不能对患者实行压迫止血,避免引起桡动脉痉挛、血栓形

成、动脉闭塞、血管迷走等反射综合征,在鞘管拔除时是需要对切口进行分段式的减压压迫止血;在手术严格监测患者的生

命体征、穿刺切口和术肢反应,术肢监测血压与输液不能再术后4-6h内进行,必要活动时将需要将术肢悬挂在胸前,告诫患者在躺卧时不能压迫术肢。患者不宜过早开始腕关节活动,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抗生素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股动脉介入治疗方法治疗: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在右腹部的股沟区横纹下2-3cm的地方选取穿刺点,以30°-45°的角度缓慢进针。并插入动脉鞘管开展介入术,在术后6h前后将鞘管拔出.按压手术部位20 min后用采用纱布卷与弹力胶布包扎止血,备皮方法同观察组。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介入失败率、左心衰竭复发率。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对两组患者各项记录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术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两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6.58±25.15)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66.95±25.98)min,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为(13.88±8.25)h,对照组患者卧床时间为(19.97±6.75)h。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介入失败率、左心衰竭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为3例,发生率为6.00%,介入失败的为1例,失败率为2.00%、左心衰竭复发的为0例,复发率为0.00%;对照组出现并发症的为17例,发生率为34.00%,介入失败的为8例,失败率为16.00%、左心衰竭复发的为6例,复发率为12.00%,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冠心病的出现是因为患者体内脂类的代谢出现了异常,使原本存在于血液的脂质堆积在动脉内膜中,使得冠状动脉受阻,由此造成了心肌缺血或、心肌坏死、心力衰竭等心脏病[4]。

在本次的研究中我们采用桡动脉介入发和股动脉介入法治疗,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临床效果,根据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桡动脉介入法治疗价值更高,在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介入失败率、左心衰竭复发率上,桡动脉介入法都优于股动脉介入法。桡动脉介入发治疗的优点是经过的血管长度明显要短于经股动脉。这就有效降低了血管网络损伤的发生几率,进一步避免了患者的出血、动静脉瘘和动脉痉挛等并发症的情况。并且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方法,给患者的带来的痛苦小、创伤小,这就大大减少了患者的临床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综上所述,对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采用桡动脉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较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降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马金生.经桡、股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258-1260.

[2]宋文信,杨成明,曾春雨等.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估[J].重庆医学,2010,39(2):191-192.

[3]张宇,宁宁.经桡、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效果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5):53-55.

[4]卢亮.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估[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1):54-56.

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90例慢性肺心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为实验对象, 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查, 均符合WHO对于慢性肺心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的规定。其中, 男性46例, 女性44例, 患者年龄范围在44~76岁不等, 平均年龄为 (59.5±1.5) 岁。患者高血压分级情况为:1级64例, 2级26例;心功能分级为:Ⅳ级12例, Ⅲ级54例, Ⅱ级2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依拉普利组和对照组三组, 每组30人, 并保证三组患者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连续使用6.25~12.5mg bid的倍他乐克, 5~l0 mg Tid的消心痛, 0.125~0.25mg qd的地高辛, 并间断使用20~40mg bid的安体舒通和速尿, 同时, 接受积极的诱因、心力衰竭病因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 并保证充足的卧床休息。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以上常规的临床治疗;依拉普利组患者在以上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 使用5~l0 mg qd的依拉普利进行联合治疗, 若患者血压情况恢复稳定, 则治疗1周后可将用药量增加至30 mg qd左右, 但不得高于40mg qd;缬沙坦组患者在以上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 使用80 mg qd的缬沙坦进行联合治疗, 若患者血压情况恢复稳定, 则可在用药1周后将药量增加至l60 mg qd。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三组患者经过以上临床治疗后, 均根据统一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显效, 指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达到2级以上;有效, 指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达到1级以上;无效, 指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达不到1级, 或是临床症状加重, 甚至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 对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 如P<0.05, 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 三组患者临床症状都有所缓解, 其中, 缬沙坦组和依拉普利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三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1。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老年多发病, 该疾病通常伴有高血压等较为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虽然大多数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为呼吸系统功能衰竭, 然而, 慢性肺心病的临床治疗和诊断, 仍然需要得到应有的重视, 尤其是高血压所导致的各种心脑损害。当并发高血压症导致慢性肺心病患者出现收缩性心力衰竭时, 常会同时带来舒张性心力衰竭, 从而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1,2,3,4,5,6,7]。

现阶段, ACEI是临床上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的最常用药物。本次临床实验结果显示, 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措施的基础上, 使用缬沙坦进行联合治疗后, 其心功能有了十分明显的提高, 但患者心率无显著的变化, 而其舒张压和收缩压的改善情况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和依拉普利组患者, 三者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但是, 对于某些ACEI类药物耐受水平较低的患者, 要适当选择非肽类的缬沙坦进行治疗, 以获得更加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综上所述, 缬沙坦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 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缬沙坦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90例慢性肺心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为实验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依拉普利组和对照组三组, 每组30人, 并保证三组患者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缬沙坦组患者使用缬沙坦进行治疗, 依拉普利组患者使用依拉普利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 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 三组患者临床症状都有所缓解, 其中, 缬沙坦组和依拉普利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三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 缬沙坦能够迅速改善慢性肺心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 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 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关键词:缬沙坦,慢性肺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

参考文献

[1]蔡斌.缬沙坦治疗3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 2009, 4 (29) :115-116.

[2]陈志娟.缬沙坦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38例[J].广西医学, 2010, 32 (8) :949-950.

[3]周乃菁.银杏胶囊联合缬沙坦辅助治疗肺心病心衰患者的疗效观察[J].职业与健康, 2011, 27 (16) :1914-1916.

[4]张强世.缬沙坦治疗慢性肺源性肺心病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 2 (6) :1887.

[5]查建刚.缬沙坦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北方医学, 2012, 9 (1) :24.

[6]闫仕政.缬沙坦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12 (33) :1256.

上一篇:幼教学生毕业论文下一篇:播出系统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