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2024-08-22

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精选9篇)

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篇1

临床研究发现, 通过对冠心病 (CHD) 患者实施延伸护理服务措施, 可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对患者的病程可起到延缓的作用[1]。中医延伸护理服务是我国独有的延伸护理服务模式, 在多种疾病患者的院后护理中均发挥着重要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获取患者的知情和同意的78例CHD患者, 采用单双号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39例。研究组, 男18例, 女21例, 平均年龄 (57.8±1.5) 岁, 平均病程 (8.5±0.9) 年。对照组, 男17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 (58.1±1.3) 岁, 平均病程 (8.8±1.1) 年。两组患者均无认知功能障碍, 语言表述清楚,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方法

1.2.1 护理方法 ⑴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措施, 内容包括:通过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然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饮食干预, 用药指导、运动锻炼及其机体锻炼指导等。⑵研究组采取中医延伸护理服务措施, 内容包括: (1) 出院后, 护理人员随访值患者家中运用“昼夜晨昏, 时辰节律”理论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 观察患者不同时间段内的“胸痹”发作状况, 使患者明确机体发病规律。夜间阳消阴长, 嘱咐患者注意保暖。 (2) 运用“环境”理论指导患者进行生活起居护理。中医认为环境和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疾病的发生与环境存在密切关系。因此, 指导患者日常生活中, 保持卧室温度、湿度适宜, 定期开窗通风, 使机体能够纳气吐新, 改善机体血气运行[2]。 (3) 运用“昼夜晨昏, 时辰节律”理论指导患者用药, 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中医生物因素的节律变化, 使患者明确最佳用药时间[3]。 (4) 辨证施护:根据患者体征的不同,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和锻炼, 如痰瘀痹阻证患者应饮食清淡, 可多食萝卜、山楂等具有理气作用的食物, 心血瘀阻症患者应尽量减少机体锻炼等[4]。

1.2.2 调查方法我院护理人员设计CH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 问卷包括三个评价维度 (饮食、运动和疾病) , 分值分别为30分、30分、40分, 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该评价维度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强。问卷设计完成后首先在院内进行小样本试验, 明确调查问卷的可应用性, 并进行适当调整。我院护理人员于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 采用半结构访谈的方式将问卷中的问题向患者提出, 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明确患者对饮食、运动和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 并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量化为评分。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19.0, 分别采用 (n;%) 和表示计数型指标和计量型指标, 并分别采用 (χ2) 和 (t) 检验, 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根据访谈结果统计得分发现, 研究组患者饮食、运动、 疾病的管理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高 ( P<0.05) , 见表1。

2.2 出院后3个月内的再入院率比较

研究组中, 2例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再次入院, 再入院率为5.1%。对照组中, 8例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再次入院, 再入院率为20.5%。两组患者的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明显 (χ2=4.129;P=0.042) 。

3 讨论

延伸护理服务实质上是为出院后仍有护理需求的患者所提供的护理服务, 是住院护理服务的延伸[5]。上个世纪90年代,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应用延伸护理服务, 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获得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欢迎和信赖[6,7]。近年来, 延伸护理服务已在我国临床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伴随着我国临床对延伸护理服务应用研究的不断加深, 带有中医特色的延伸护理模式也应运而生, 在多种疾病患者的护理中均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8]。

CHD患者对院后护理的需求性较强, 是延伸护理服务的主要群体, 临床观察发现, CHD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自身预后存在密切关系, 通过对CHD患者实施延伸护理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方法[9]。祖国传统医学对CHD的研究较深, 通过对CHD患者实施中医延伸护理,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10]。本研究发现, 研究组患者饮食、运动、疾病的管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出院后3个月内的再入院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参考文献

[1]张文娴, 平付敏, 智华.延伸护理服务对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调查研究[J].河北医药, 2015, 23 (37) :3670-3671.

[2]刘小春, 许灵娇, 钱银芬.授权教育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 2012, 12 (11) :1113-1115.

[3]于建芬.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对冠心病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 1 (28) :133.

[4]邓春友, 谢智恒, 张俊玲, 等.行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开展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对其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 2015, 13 (5) :125-128.

[5]金莲, 徐惠萍.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介入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4, 34 (5) :601-602.

[6]朱漫清, 盛进英.延伸护理在预防冠心病PCI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性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 (5) :168-169.

[7]王宁.整体化康复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 2016, 24 (2) :132-133.

[8]赵洁.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模式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5) :12-14.

[9]林琳, 易琦峰, 李颖, 等.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与自我效能水平相关性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21) :61-63.

[10]官计, 赵庆华, 龙霖, 等.以家庭为基础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在冠心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 2013, 27 (30) :3446-3448.

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篇2

【关键词】冠心病 自我护理 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67-02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实验研究设计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30例,对照组3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8—89岁,平均年龄66.35岁

1.2 健康教育方法:干预组病人实施自我护理教育方法,对照组实施按医生处方一般性药物指导。干预时间为一个半月。

1.2.1 干预内容:自我疾病的掌握(包括冠心病心绞痛的诱因、前驱症状、临床表现、治疗、用药等),自我病情的监测,自我坚持治疗,自我饮食的管理,自我疾病正确认识,自我情绪调节和控制,自我护理技能(包括心绞痛发作时自救方法)。

1.2.2 自我护理教育法:①教育需求评估:对病人进行教育需求评估,确定病人存在的问题并制订自我护理计划。②集体教育:每周组织被干预者讲座1次,时间为l-2小时,讲座内容为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理、诱因、前驱症状、临床表现、治疗、用药,同时示范心绞痛发病时自救方法。③个体教育:针对每个病人的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个体教育,解答病人疾病知识问题及心理疏导。④赠送健康教育小册子,指引病人自我护理,干预时间为1个半月,干预前后调查两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1.3 测量工具:入选患者在干预前后完成2份调查问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Barthel指数评定(the Barthel index of ADL)由美国Florence Mahoney和Dorothy Barthel设计并应用于临床,是国际康复医学界常用的方法[1]。SF-36是1988年Stewartse研究的医疗结局研究量表的基础上,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开发的,包括8个领域,36个项目:躯体功能(PF)10、心理健康(MH)5、日常活动功能(RP)4、日常精神活动功能(RE)3、躯体疼痛(BP)2、总体健康(GH)6、活力(VT)4、社会活动功能(SF)2,评定分为五个等级[2]。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处理所有数据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干预组、对照组干预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显著性。以P<0.01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自我护理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对照组与干预组在干预前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1)。干预后对照组与干预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3.1 自我护理教育可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根据orem理论,自我护理是人类个体为保证生存、维持和增进健康与安定而采取的行动,是满足自身需要,维持正常生命过程,保持个体结构和功能完整,促进个体完满状态的能力,是一种后天学习而得的,并受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身心状况影响的能力[3]。由于护理人力的缺乏,临床护士工作过于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技术指导,不利于患者掌握与提高自我护理技能[4]。通过健康教育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使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护理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护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也能使患者掌握自我维护技能,主动参与及配合治疗、遵守饮食指导、适当进行康复锻炼,促进患者的康复[5]。这对临床护理有一定参考作用。

3.2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与对照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对照组与干预组生活质量在躯体功能、日常活动功能、活力、日常精神活动功能、心理健康五个维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经过自我护理健康教育后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从总体上优于对照组。据报道: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生活质量处于中低水平,冠心病属于慢性疾病,心绞痛容易复发,难以预料,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生理痛苦和生命威胁。自我护理教育可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自我健康知识水平及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技能。科学合理的自我护理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冠心病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且可以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疾病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并采取积极和正确的行为来控制疾病,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6]。

4 小结

4.1 自我护理教育可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临床上可以适当参考推广。

4.2 自我护理教育可以总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Dodds TA, Martin DP, Stolov WC, et al. A validation of the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and its performance among rehabilitation inpatients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03, 7(4):531-536.

[2]廖貴蓉,裴小琴,秦莎莎,王晓雯,李晓松,朱彩蓉.SF-12量表用于评价地震灾区居民存质量的信度、效度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0,(05):5-7.

[3]Yamashita M.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J].West J Nurse Rcs,1998,20 (3):370—381.

[4]周景玲,姜春梅.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0,(33):454-457.

[5]鲍红丽,丁秀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行为影响探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1,(01):56-59 .

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篇3

资料与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冠心病患者124例, 男68例, 女56例, 年龄48~78岁, 平均 (58.2±3.8) 岁, 病程4个月~10年, 平均 (3.8±1.2) 年。

病例纳入标准: (1) 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2) 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或心电图检查确诊; (3) 病程>3个月; (4)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沟通障碍、视力障碍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方法: (1) 一般调查量表: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调查问卷进行评价, 问卷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收入状况等。 (2) 焦虑抑郁量表:分别采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对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进行评估, HAMA、HAMD评分>18分为阳性。 (3) 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该量表于2009年编制。目前国内已有多名研究者证实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本研究采用经过修正及调整过的量表进行评估, 量表共包括7个维度 (症状管理、不良嗜好管理、疾病知识管理、急救管理、生活管理、情绪认知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 共26个条目, 修正后量表Cronbach's a系数为0.789。量表采用Likter 5级评分法进行测量, 分数越高, 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越好。

调查方法:患者入院时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调查, 治疗1个月后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HAMA以及HAMD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调查。本次共发放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HAMA量表、HAMD量表124份, 有效回收问卷124份, 有效回收率100%。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冠心病自我管理能力与焦虑、抑郁的关系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调查结果: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平均 (86.92±4.78) 分, 自我管理总体评分处于中低下水平, 其中急救管理、一般生活管理、情绪认知管理、治疗依从性处于中等水平, 而症状管理及疾病知识水平管理则处于低下水平。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8例 (30.65%) 、42例 (33.87%) , 同时存在焦虑、抑郁12例 (9.68%) 。见表1。

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负性情绪的关系:冠心病患者症状管理、不良嗜好管理、疾病知识管理、急救管理、生活管理、情绪认知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及自我管理总评分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 (P<0.05) , 见表2。

讨论

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状况:自我管理是在医护人员协助下, 由个人承担一些治疗性或预防性的卫生保健活动[5]。慢性疾病患者自我管理具有高效益、低成本等特点, 因此对冠心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对促进患者预后有重要的意义[6]。本研究结果显示, 不良嗜好管理、治疗依从性状况显著高于其他, 这可能与临床护士及医师反复通过电视节目、书刊杂志及健康教育等方式提高了患者对饮食健康、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认识有关。但冠心病患者总体自我管理能力、症状管理、疾病知识管理、急救管理、生活管理、情绪认知管理等方面的管理评分较低, 从而提示冠心病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不够全面, 研究结果与冯梅等一致[7]。这提示医务工作者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及治疗期间, 应尽量扩充患者健康知识,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冠心病患者病情长, 严重者将丧失日常自理能力, 因此患者心理负担及精神负担较大, 因此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国内正常人群[8]。本研究中,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8例 (30.65%) 、42例 (33.87%) , 同时存在焦虑、抑郁12例 (9.68%) , 低于相关研究, 这可能与本研究调查样本量较多有关, 也可能与患者住院过程中医护人员重视患者健康教育有关。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示[9], 焦虑与抑郁一样在不同方面给患者带来负面影响, 如再次住院率、预后、生活质量、远期不良心脏事件等。目前临床上对于焦虑、抑郁尚没有特效药物治疗, 通过有效的干预手段在一定程度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促进患者预后。

自我管理水平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 冠心病患者症状管理、不良嗜好管理、疾病知识管理、急救管理、生活管理、情绪认知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及自我管理总评分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 (P<0.05) , 这提示心理状况越好的患者其更倾向于积极应对疾病, 主动学习应对方式以改善及适应疾病状态, 而心理较差的患者则更倾向于将注意力放在疾病负面影响上而不积极主动改善[10]。吴静等研究指出[11], 心理状态较差的患者其生活质量也低于心理状况较好的患者。这可能由于焦虑、抑郁得分越低的患者其疾病知识掌握水平越低, 因此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效能越差, 而自我效能可通过调控个体的身心健康获得。通过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 从而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促进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 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可影响其焦虑、抑郁情绪, 加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将有助于改善其负性情绪。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124例, 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 (CSMS)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进行调查。结果: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平均分处于中低下水平。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8例 (30.65%) 、42例 (33.87%) , 同时存在焦虑、抑郁12例 (9.68%) 。冠心病患者症状管理、不良嗜好管理、疾病知识管理、急救管理、生活管理、情绪认知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及自我管理总评分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 (P<0.05) 。结论: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可影响其焦虑、抑郁情绪, 加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将有助于改善其负性情绪。

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篇4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阿司匹林;社区冠心病;康复管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08-02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它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以及供血不足等引起的,患者發病后临床上主要以气短、心悸、焦虑等,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目前,临床上对于社区冠心病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更多的以阿司匹林治疗为主,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患者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容易产生乏力、血压下降等,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近年来,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在社区冠心病患者康复管理中广为使用,且效果理想[1]。为了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在社区冠心病患者康复管理中的临床效果。对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社区冠心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收治的80例社区冠心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有患者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为(52.4~89.7)岁,平均年龄为(65.1±0.3)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护理时间为(1.1-8.9)年,平均病程为(2.2±0.5)年;对照组有患者40例,男27例,女13例,患者年龄为(50.7~88.5)岁,平均年龄为(68.4±1.3)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为(1.2-7.8)年,平均病程为(2.4±0.6)年。患者对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有知情权,患者年龄、病程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入选患者均记录其病史,并做好治疗前的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等。对确诊患者给予降低血糖、降压等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方法如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每次口服1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上海海虹实业(集 团)巢 湖今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4021119),每天1次,连续服用1个月。实验组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方法如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每次口服8丸复方丹参滴丸(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Z10950111),每天3次,连续使用一个月[2]。

1.3统计学方法

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16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均数±方差)表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指标如:TC、TG、HDL-C、LDL-C等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TC、TG、LDL-C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是社区常见的慢性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显著,患者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严重者将威胁其生命。近年来,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在社区冠心病患者中广为使用,且效果理想。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指标如:TC、TG、HDL-C、LDL-C等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TC、TG、LDL-C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阿司匹林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一线药物,患者用药后药物能够有效的降低血液粘度,从而能够有效的预防血小板聚集,药物通过不可逆转的使血小板环氧化酶乙酰化,从而引起患者体内的四烯酸代谢物血栓烷和前列腺素H2发生减少,从而能够降低心绞痛的发作[3]。但是,患者长期使用阿司匹林会产生耐药性,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复方丹参滴丸胶囊也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一线中成药物,该药物主要由:三七、丹参、冰片等药物组成,患者用药后药物能够帮助患者扩张血管,增加心计学业灌注量从而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且药物具有降黏解聚、活血化瘀 、通络顺气等功效。临床上,在社区冠心病患者管理中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理想,能够发挥不同药物功能,从而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但是,临床上对于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效果欠佳者则应该调整治疗方案,促进患者康复[4]。

综上所述,社区冠心病患者康复管理中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苗成龙.复方丹参滴丸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16):14-16.

[2] 王迎红.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62 例 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6):92-93.

[3] 李新明.阿司匹林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5):10-11.

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50例,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呼吸急促及头晕头昏等。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男45例,女30例,年龄55~76(62.5±4.5)岁,病程1~10(6.5±1.0)年;对照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50~75(61.6±5.5)岁,病程1~12(8.0±2.5)年。两组年龄、性别及一般临床表现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即患者入院后,帮助熟悉医院环境,并告知一些舒缓心情的小方法,让患者保持舒适的心情;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实施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1)增强患者自信心,首先,为患者提供一些成功案例的介绍和讲解,让患者能通过成功的经验和案例,来提高自身对抗病魔的信心;(2)关心和关爱患者,护理人员要用言语劝说患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如利用情绪唤醒法[1],根据患者可能感兴趣的事物,来帮助缓解患者疾病的关注度,能更加愉快、轻松地面对疾病;(3)加强行为意识的诱导,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心理指导,及时倾听患者的心声,解决患者心中存在的紧张和焦虑等问题,使其能主动应对突发情况。

1.3 观察指标

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中文本,该量表分为20个项目,1~4个等级,得分越高说明越倾向使用这种方式,分为面对、畏惧及逃避三种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应采用美国的PCS评分量表,观察患者指标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医学应对方式均发生变化,观察组指标变化评分结果要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2],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的脂质代谢出现紊乱,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形成一些白色斑块,患者可能还伴有血流受阻、心脏缺血及心绞痛等症状[3]。治疗关键是患者的自我控制和调节,患者的心态是治疗疾病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心理干预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随着医疗模式的不断转变,新型的护理模式更适应现在患者的需求[4]。其主要是通过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不断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有效的护理,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积极的交流,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并给与及时的沟通及教育,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促使患者尽早回归社会。本研究中给予观察组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最终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而言均有明显的提升,患者自信心增强,并且其医学应对方式评分结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以敢于面对疾病患者最为明显,患者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13.54±5.00)分、(4.35±2.51)分。其研究结果与付美玉[5]的结论基本相同,研究数据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医学应对方式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在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科学的心理护理干预,如增强患者信心、给予成功经历教育和宣传、给予患者关心和爱护等,以达到理想的干预效果。

摘要:选取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个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同时给予积极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和医学应对方式方面的变化。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医学应对方式均发生变化,观察组干预后“面对”评分为16.35±2.51分,“畏惧”评分为0.02±2.51分,“逃避”评分为0.56±2.12分;对照组分别为14.17±2.0分、2.56±3.00分、2.63±3.25分,观察组评分结果要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了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医学应对方式等方面的水平,可以在患者接受治疗的同时,给予积极、科学的心理护理干预,以提高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冠心病,自我效能感,医学应对方式

参考文献

[1]胡彬文.冠心病PCI术后健康管理系统构建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2]朱小茼,李建明,李丽娜,等.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4):401-402.

[3]漆红梅.授权教育对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2.

[4]周雪芬,陈艳华.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3):187-189.

冠心病的自我管理 篇6

1 冠心病不良嗜好的自我管理

引起冠心病的不良嗜好主要是吸烟。"嗜好"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戒除它们都是难以办到的。归纳总结造成患者戒烟失败的主要原因有:患者不能立即尝试到戒烟后的健康效益;促使其行为改变的力量不足;烟草具有成瘾性, 戒烟行为容易失败;亲属们的误解, 以为他们意志薄弱, 甚至歧视他们, 使他们自我效能受挫, 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从而戒烟更加困难[3]。

冠心病戒烟的自我管理方法是: (1) 把戒烟的好处写下来, 大声地念给自己听, 经常阅读; (2) 如能可能, 尽量补充新内容; (3) 特意在一二天内超量吸烟, 使人体对香烟的味道产生反感, 从而戒烟, 或在患伤风感冒没有吸烟欲望时开始戒烟; (4) 刻意制造不方便抽烟和获得烟的环境; (5) 转移注意力:增加体育活动, 多喝水, 吃低热卡食物及饮料, 每天淋裕, 加入论坛, 唱歌、跳舞, 从事其它嗜好; (6) 使用尼古丁贴片和尼古丁口香糖[4]; (7) 生活规律, 避免劳累, 疲劳都是意志力的敌人; (8) 用钢笔或铅笔取代手持香烟的动作;饭后刷牙或漱口, 穿干净没有烟味的衣服; (9) 随时提醒自己"我能戒烟"。 (10) 戒烟失败了没关系, 跌倒了站起来,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我们都会失败, 但那并不意味着我们永远得不到成功。

2 冠心病一般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

2.1 营养

目前通过营养措施来防治冠心病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据报道, 葱、蒜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冠心病的作用。一些蔬菜、水果 (柑桔、苹果等) 、茶叶中含有大量的生物类黄酮, 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 能阻止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LDL氧化、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粘度、减少血管栓塞倾向, 有显著降低血清LDL、维持血管的正常功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冠心病的作用[5]。许榕仙的动物实验研究证实[6], 大米、玉米、小米、燕麦、面粉有抑制血清总TC升高的作用。其中前四种对LDL有显著抑制作用。中国、日本、调查8218例45~64岁的人资料表明, 以大米为主食地区,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以面粉为主食地区低。据贺圣文[7]等研究, 马齿苋含大量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n-3脂肪酸, 还含有大量的谷胱甘肽、黄酮类物质以及丰富的维生素E、C、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性营养素。野生马齿苋能明显降低血TC、TG、LDL, 同时升高HDL, 并可使AS指数下降。虽然, 人们对食品营养成分及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 但冠心病的病因亦不断变化, 且更加复杂化、多样化, 并非可以通过食疗而得到完全解决, 况且食物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作用尚未见深入研究, 更无疗效确定的食物疗法。对冠心病的营养治疗还依赖传统的饮食习惯, 随着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 早期传统方法营养观念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所以要根据现在人们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基础上, 制定相应的食谱,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针对冠心病的膳食疗法至今还是个难题。

2.2 运动

运动处方是一种个体化程序。对适应此程序的病人应先做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 确定最高安全心率和心脏功能容量, 结合临床开出运动处方, 它包括运动方式、方法、强度、时间等[8]。冠心病病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 最好避开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早上8:00~11:00, 安排在下午及晚上为好[9]。运动方式以有氧训练为主, 包括步行、骑车、爬山、游泳、打门球、打乒乓球和羽毛球等。有节律的舞蹈、中国传统的拳操等也是合适的运动方式, 目前已创造数种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冠心病医疗体操。

每次锻炼必须要有三个阶段, 即准备活动、训练活动和结束活动。除此以外还应该注意: (1) 要选择适当的运动, 既能达到训练效果, 又容易坚持;要避免竞技性运动。 (2) 只在感觉良好时运动;感冒或发热后要在症状和体征消失两天以上才能恢复运动。 (3) 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对运动反应的影响, 包括:寒冷和炎热气候要相对降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穿戴宽松、舒适、透气的衣服和鞋袜;上坡时要减慢速度;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4) 患者要根据个人能力, 定期检查和修正运动处方, 避免过度训练;药物治疗改变时, 要调整运动方案;参加训练前应进行身体检查。 (5) 警惕症状, 运动时如发现下列症状, 应停止运动, 及时就医:上身不适 (包括胸、臂、颈或下颌, 表现为酸痛、烧灼感、紧缩感或胀痛) 、无力、气短、骨关节不适 (关节痛或背痛) 。 (6) 训练必须持之以恒, 长期坚持适量运动锻炼, 可促使冠脉侧支循环的开放, 改善心肌供血和心脏功能;运动可降低血脂、血液粘滞度、改善冠脉粥样硬化病变[10];长期的户外活动, 可使病人保持乐观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生活起居方面

(1) 起床、洗脸:对于安静时也有心绞痛发生的病人, 在早晨, 预先使室内暖和或在床上先服用硝酸甘油以防止起床时骤然发作。 (2) 饮食:由于饭后腹部胀满, 腹腔脏器血流增加, 从而反射性地使冠状动脉血流相对减少, 易诱发心绞痛, 故饮食不可过量, 饭后亦不要立即工作。 (3) 大小便:由于排便时用力可使胸腔内压上升引起静脉回流减少、心率加快和血压上升, 从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的可能性增加, 故应特别防止便秘, 对经常便秘的病人可考虑使用缓泻剂。为了减少夜间排尿次数, 睡前要限制饮水。 (4) 洗澡:洗澡时的适宜温度是40℃左右, 血压、脉搏无明显改变为宜。洗澡能恢复疲劳, 但时间不宜过长, 以10min为好。用淋浴可减少对循环的急剧刺激。 (5) 性生活:如果病人能操作每分钟消耗6~8卡热量的活动 (例如木工、用手除草) 而没有症状, 脉搏、血压及心电图没有异常时, 就能安全地恢复性活动[11]。 (6) 工作:冠心病人, 一般仍可参加工作, 但应注意: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不能从事精神紧张, 特别是负有生命责任的工作, 如司机、飞机驾驶员等;不能作十分紧张的工作, 如赶任务, 加班加点;工作中应注意休息, 如心率超过每分钟110次或出现脉律不齐时, 应休息。工作中如出现心慌、气短、胸痛应立即停止工作。日常工作强度和活动量应听从医生指导。一般来说, 要避免过于紧张人际关系的不良刺激, 过度疲劳, 但也不要对上班顾虑过多而使意志消沉。如病情许可, 应有意识地逐渐增加工作时间, 使身体适应环境的变化, 改善精神和心理状态。

3 冠心病症状的自我管理

冠心病症状的自我管理的目的主要是及时识别心绞痛发生。出现以下症状就有可能是冠心病的发生:劳累或精神紧张后胸痛, 常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颈、咽或下颌部, 持续3~5min, 休息后自行缓解;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 休息后自行缓解;饱餐、寒冷或看惊险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肩周痛等;不明原因的胃肠道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痛等;血压低, 伴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冷汗;夜晚睡眠枕头低时, 感到胸闷憋气, 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 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性生活或排便困难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者;听到周围的锣鼓声或其他噪声便感到心慌、胸闷者;反复出现脉搏不齐, 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12]。上述症状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4 冠心病急救自我管理

(1) 随身携带急救卡片:上面既有姓名、年龄、工作单位、联系人及急救医师姓名、电话号码, 以及急救药品的名称、用法、用量等, 以便不能自行急救时向旁人求援。遇到心绞痛发作一是自用药, 二是就地休息。 (2) 家属学习急救知识: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 公民的急救水平已成为衡量城市生活水准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因此, 对冠心病患者家属进行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 把更多的健康知识传授给家属, 让家属了解冠心病危险因素、诱因、症状, 以便帮助或协助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降低疾病发生率, 减少再次住院次数;其次, 可以提高家属早期对疾病病情的识别和判断, 在冠心病发作的急诊救治过程中, 能够及时恰当地作出处理, 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及改善预后。家中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应放在固定位置, 以便急时取用。家中应备氧气、血压计、听诊器等常用医疗器械。指导病人及家属学习一些简单急救知识, 教会家属如何测血压、脉搏、心率。一旦病人出现心前区闷痛、有压迫感时, 立即给予硝酸甘油0.5 mg或硝酸异山梨醇 (消心痛) 5 mg舌下含服[13]。当心绞痛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服药不能缓解时, 立即让病人卧床休息, 有氧气者立即吸氧, 实施就地抢救, 待病情稳定后转送医院, 切忌自行搬运[14]。

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先期表现:如乏力、气短、烦躁、频发心绞痛等;其中以新发生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凡心绞痛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持续时间较久、休息或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急性心功能不全、心动过速、缓或严重心律失常或血压较大波动等, 均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出现上述情况.患者应立即就地休息.限制一切自主活动, 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并由他人协助就近医治。

5 冠心病的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睡眠管理。良好的睡眠是情绪管理的基础。良好的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 恢复精力, 还能缓解或消除不良情绪。指导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足可出现烦躁、易怒情绪。教育患者尽可能不以人为因素影响睡眠质量, 应保持生物节律的规律性[15]。

中国心理学会提供的5个避免情绪激动的方法, 帮助消除不良情绪:第一是躲避;第二是转移;第三是释放, 即找知心朋友谈心, 将体内的不良情绪释放出来;第四是升华, 即把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 让患者认识到最好的礼物是宽容, 原谅了别人就是善待了自己, 保持知足者常乐。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欢笑, 少一些烦恼。我国古代就有"笑一笑十年少"的说法, 这里不是指年龄是指心态, 笑口常开, 健康常在。美国有微笑俱乐部, 笑成了健康的标志。经常大笑对呼吸道、消化道特别好, 笑能使这些部位的肌肉得到锻炼, 从而提高功能, 只有笑才能锻炼肠胃肌肉。第五是控制, 这是最主要的方法, 控制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忍耐。忍一时风平浪静,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耐不是目的, 是策略。教育患者学会换位思考, 即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16]。

6 讨论

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纳入该研究, 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 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依据随机数字法则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 女性患者21例, 年龄38~74岁, 平均 (53.8±5.2) 岁;单支病变21例, 双支病变20例, 3支病变3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4例, 女性患者20例, 年龄39~76岁, 平均 (54.1±5.7) 岁;单支病变22例, 双支病变19例, 3支病变3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对照组44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传统教育, 观察组44例患者采取授权教育:①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护理人员应当针对患者在手术之后的健康行为以及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编写健康教育手册, 涉及到的教育内容有心绞痛发作、冠心病诱因以及手术前后注意事项等, 同时还应当包括患者的出院后的运动、饮食及日常生活指导方面的内容。患者在收到手册之后, 应当积极努力学习, 并努力解决遇到的相关问题[2]。②集体教育:开展集体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诱发冠心病各类因素进行积极控制;授权教育相关理论知识;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时间、先兆表现以及处理办法;支架植入手术之后的服药治疗的具体方法[3];心理调节与情绪指导, 加强对日常生活的管理。可以安排具有资历的护士在心内科教室进行授课教育, 每节课程时间为40 min, 每位患者住院过程中保证至少参加2次。③单独访谈。科室应当安排责任护士和患者进行单独访谈, 每次访谈时间控制在15~20 min, 对患者的感受认真倾听, 同时和患者家属之间努力构建出和谐的合作关系, 帮助患者共同建立冠心病管理目标。在整个访谈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当指导患者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④同伴支持。科室可以组织相同病友在一起进行讨论, 2次/周, 每次讨论持续时间为40 min。让治疗成功的患者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指导与帮助, 在讨论之后要求患者及时说出自身的诉求及感受, 从而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患者与患者之间可以有效分享经验, 将教育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以此获得更多、更有用的社会支持。⑤电话随访。由于很多患者在得到治疗后病情会显著好转, 因而可能会疏于管理、放松警惕[4]。此时, 护理人员应当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告知患者更加注意, 并且通过沟通取得家庭及社会的支持, 使其积极参与到出院后的各项康复活动之中。电话随访要求每月至少1次, 每次随访时间控制在5~10 min, 连续开展3~4个月随访。

1.3 观察指标

通过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 (CSMS) 对患者教育前后的自我管理效能变化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 主要的评分指标包括症状管理、急救管理、不良嗜好管理、情绪认知管理、疾病知识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等。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教育后CSMS评分 (93.2±2.4) 分较教育前 (81.7±1.9) 分显著提升, t=6.47, P=0.002<0.01;对照组教育后CSMS评分 (86.2±2.9) 分较教育前 (81.6±1.4) 分显著提升, t=4.28, P=0.009<0.01;观察组教育后症状管理评分 (10.6±1.8) 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8.6±1.3) 分, t=2.97, P=0.013<0.05;观察组教育后急救管理评分 (12.8±1.8) 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11.4±1.9) 分, t=2.37, P=0.015<0.05;观察组教育后不良嗜好管理评分 (16.1±2.2) 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14.7±2.8) 分, t=2.66, P=0.028<0.05;观察组教育后情绪认知管理评分 (14.9±2.3) 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13.4±2.5) 分, t=2.12, P=0.036<0.05;观察组教育后疾病认知管理评分 (14.1±1.6) 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12.9±1.8) 分, t=2.38, P=0.022<0.05;观察组教育后治疗依从性管理评分 (10.5±2.4) 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8.8±2.8) 分, t=2.58, P=0.032<0.05, 见表1。

3 讨论

采取支架植入术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之后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然而由于部分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高危因素, 从而使得术后发生冠脉狭窄的几率较高。对于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来说, 其实现自我管理是一个持续而系统的过程中, 病人自我管理效能对于其日后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影响较大[5]。

授权教育对于强化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就当前情况而言, 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说服患者如何尽心护理, 而最佳的健康教育状态应当是能够要求患者主动进行自我护理, 将患者的自我效能充分激发出来。授权教育主要是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努力构建出和谐的合作关系, 从而使冠心病患者能够对遇到的问题积极主动解决, 并且学会相关的护理知识, 在专业的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 制定出全面而科学的康复计划[6]。因此, 可以说授权教育的开展能从内部将患者的潜能激发出来。依据该组研究资料来看, 授权教育主要从发放健康教育手册、集体教育、一对一访谈、电话随访以及同伴支持等方面综合进行, 从而大大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和康复的希望。授权教育护理模式冲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中患者的被动服从地位, 使其能对自身的健康水平作出科学的判断, 并且依据制定好的健康计划实施相关的对策, 最终将自我效能水平进行提升, 促使各方面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改善。

陈玉梅等[7]在研究中对高龄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实施授权教育, 随访时发现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各维度评分达到 (12.37±1.26) 分,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10.03±2.17) 分;张秀玲[8]等在研究中对5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授权教育, 发现出院3个月后的自我效能评分 (52.16±10.81) 分, 显著高于入院时 (40.14±6.09) 分, P<0.05。该研究中, 观察组教育后CSMS评分 (93.2±2.4) 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86.2±2.9) 分, P<0.05, 各项自我管理效能指标均得到显著的改善。由此可见, 对行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行授权教育, 对于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有重要作用, 可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摘要:目的 探究授权教育在改善冠心病病人自我管理效能的护理价值。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行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88例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对照组44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传统教育, 观察组44例患者采取授权教育。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效能情况的变化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 观察组教育后CSMS评分 (93.2±2.4) 分较教育前 (81.7±1.9) 分显著提升, t=6.47, P=0.002<0.01;对照组教育后CSMS评分 (86.2±2.9) 分较教育前 (81.6±1.4) 分显著提升, t=4.28, P=0.009<0.01;观察组教育后CSMS评分 (93.2±2.4) 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86.2±2.9) 分, t=3.94, P=0.012<0.05。结论 对行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行授权教育, 对于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有重要作用, 可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授权教育,冠心病,自我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柯梅芳, 罗淑平, 熊璐, 等.护理干预对促进冠心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河北医药, 2015 (6) :947-949.

[2]许凤.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 2015 (32) :195-197.

[3]范福玲.授权理论在社区高血压病人教育中的应用与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15 (14) :114-116.

[4]温馨, 轧春妹.授权教育在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4 (19) :31-33.

[5]候宝霞, 戴莉敏, 刘媛, 等.授权教育结合家庭支持在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5 (8) :969-970.

[6]何丽君, 孟莹莹, 成巧梅.授权教育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14 (17) :71-72.

[7]陈玉梅, 许琴, 宋学香, 等.授权教育对高龄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18) :3893-3896.

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篇8

关键词:自我管理教育,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护理效果

冠心病为中老年心血管类高发疾病,是因冠状动脉硬化而造成血管腔狭窄或者阻塞,又或者是因为冠状动脉功能性变化而造成心肌缺血或者坏死[1]。当冠状动脉继续恶化,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很可能会引发多种其他疾病,高血压即为其中一种常见类型并发症,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对治疗冠心病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病程时间长,若日常行为、饮食习惯等行为不规范时会影响病情,因而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势在必行,从而有效地控制血压。本文将探讨自我管理模式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人57例,符合诊断标准[1]。5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9)。对照组中,男性:女性=17例:11例,年龄在49岁-72岁间,平均年龄在(54.5±4.3)岁,病程在2年-19年,平均(5.1±1.1)年。观察组中,男性:女性=17例:12例,年龄在48岁-75岁间,平均年龄在(54.9±3.5)岁,病程在2年-21年,平均(5.3±1.0)年。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1)心理护理:加强护患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积极配合治疗。(2)用药指导: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定时定期定量,勿私自改变服药剂量和时间。(3)健康指导:向患者详细地介绍冠心病和高血压疾病的危害性、治疗方法、治疗过程和饮食注意事项等,使其充分地认识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并介绍自我护理的方法,遵医嘱治疗的意义以及不遵医嘱治疗的后果。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自我管理教育,其方法为(1)建立一支自我管理教育团队:成员由2名医师,多名护士组成,团队成员全部通过自我管理教育培训并培训合格。组内每名白血病病人由1名责任护士负责。(2)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知识管理:院内每月定期举办一次健康讲座,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介绍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自我管理意义,让患者意识到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治疗中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详细介绍高血压基础知识,介绍自我管理在控制病情的重要性;(3)自我情绪的管理:通过一对一交谈方式和患者进行交流,观察其表情的变化,了解其内心压力源和不安情绪,通过交流让其恢复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治疗,自觉避免不良行为。(4)自我技能管理:引导患者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和适当的活动计划,保持每天进行一般性家常工作、锻炼等;鼓励患者每天完成康复日记。

1.3 观察指标

(1)两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采取自制问卷调查形式,统计患者血压控制知识、日常行为对血压控制的重要性;(2)两组血压水平;(3)护理满意度:采取自制问卷调查形式,观察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不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其中满意度=满意率+非常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5.0软件分析本文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形式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形式表示,t检验。当P<0.05时,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

观察组病人血压控制知识、日常行为重要性知晓率分别为93.1%(27/29)、96.6%(28/29),而对照组分别为67.9%(19/28)、67.9%(19/28),观察组2项知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830,P=0.016;χ2=6.246,P=0.012)。

2.2 两组血压控制情况的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BP、DBP分别为(121.4±11.8)mm Hg、(76.1±5.2)mm Hg,对照组SBP、DBP分别为(134.5±13.6)mm Hg、(85.6±6.8)mm Hg,观察组SBP、DBP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t=3.888,P=0.000;t=5.938,P=0.000)。

2.3 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是96.6%(不满意1例,满意9例,非常满意19例),对照组是71.4%(不满意8例,满意11例,非常满意9例),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χ2=5.005,P=0.025)。

3 讨论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为老年群体常见疾病的一种,除了接受基本治疗外,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能够促进病情的恢复,改善生存质量。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群体中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具有以下作用[2,3]:(1)能够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参与意识。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为一种老年群体常见病,不但需要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此外还需要患者主动参与,提高病人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日常习惯和饮食习惯的自我行为,主动消除自身不良行为,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疾病的康复;(2)能够提高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认知能力,有效地控制血压水平。由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病程长,患者需要长期服药,通过自我管理教育使患者深入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等,提高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学会自我保护,有效地降低血压水平。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自我管理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血压控制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自我管理教育模式确实能够显著提高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人的疾病认识程度和自我护理能力,有利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我行为,有效地控制血压,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自我管理教育模式能够提高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人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志平,崔淑芬.吡格列酮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9):571-573.

[2]李艳萍,陈君,杨淑华,等.自我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9):118-119.

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的患者均为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患者, 男14例, 女11例;对照组25例患者, 男14例, 女11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 无显著差异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急诊介入手术治疗, 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进行简单的常规护理, 治疗组采取手术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具体方法如下。

1.2.1 应急管理

启动心内科应急预案[1], 介入人员必须在15min内到达, 同时护理人员应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查看手术签字单、连接好运送途中必须具备的监护仪器、临时起搏器以及准备好一些其他常规的治疗药物, 并且在急诊途中做好病患身体特征的监测。

1.2.2 患者安全管理

到达患者所在处以后, 立即做好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情诊断、手术状况、病患的用药情况等一系列的信息记录。

1.2.3 介入手术环境及控制感染的管理

手术内部的布局以及所有手术工具等, 都要具体到个人, 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负责管理。要专人专柜管理, 用完后要立即补充, 定点放置。尤其是对于一些可能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等病毒的患者, 要及时做好隔离措施, 手术室做好通风处理, 定期进行空气消毒[2]。

1.2.4差错事故防治的管理

手术前要对患者的姓名、性别、疾病种类以及所采取的手术类型进行核实, 因一旦出现漏洞, 就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利影响[3]。

1.2.5 生活及饮食护理

患者要保证合理的生活方式, 有充足的睡眠, 不进行过分劳动而致身体劳累。调节患者饮食, 以青菜、水果为主, 避免食用鸡蛋或动物内脏等食物, 同时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帮助患者减轻痛楚。

1.2.6 心理护理

多与患者沟通交流, 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 并仔细观察其心理和情绪变化,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这有助于护理顺利进行。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急诊介入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均为100%, 但治疗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明显要比对照组好, 两组对比P<0.05, 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3 小结

本文通过对心内科冠心病急诊介入手术护理安全管理进行分析, 并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 通过从患者、护理人员以及整个医院内部做到规范化护理行为, 确保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的学习、培训等过程, 患者自身对护理安全问题的认识, 保障冠心病患者急诊介入手术的安全, 从而减少护理安全纠纷,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同时不断增加护理安全管理在医疗单位的重要性, 使医院能够真正提高自身护理相关的信息化技术, 不断加深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的认识, 提高其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等, 能够主动发现护理安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护理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采取积极的策略, 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及其相关工作的满意程度和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俸永红.心内科冠心病急诊介入手术护理安全管理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35) :8668-8669.

[2]王红霞.心内科冠心病急诊介入手术护理安全管理探讨[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7, 13 (1) :220-221.

上一篇:业务单元下一篇:直接投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