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

2024-10-14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共12篇)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 篇1

随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 老年抑郁症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老年人的器官结构不断变化, 生理功能也逐渐下降, 容易遭受各种疾病, 进而老年人的情绪受到很大影响, 同时老年人害怕孤独, 比较敏感, 容易引发老年抑郁症。老年抑郁症不仅影响其身体健康, 还严重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 为了老年人抑郁症患者的身心健康, 对其采取一定的临床护理必不可少, 并且这种临床护理不能被抑郁症药物替代。现对10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综合临床护理, 并得到良好效果, 其调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50例, 其中女性23例, 男性27例, 年龄58~74岁, 平均年龄 (62.32±10.12) 岁, 病程2~15年, 平均病程为 (10.18±3.23) 年;伴有抑郁焦虑的患者有37例, 伴有猜疑嫉妒患者5例, 自杀倾向患者8例;对照组50例, 其中女性患者20例, 男性患者30例, 年龄56~72岁, 平均年龄 (64.5±7.42) 岁, 病程3~16年, 平均病程为 (11.34±3.61) 年, 伴有抑郁焦虑的患者有29例, 猜疑嫉妒患者11例, 自杀倾向患者10例;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的对比分析, 其一般资料的差异较小,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即病情观察、常规查房及健康指导等一系列的基础护理。而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实施综合护理, 具体的综合护理措施主要有: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和出院后指导。

1.2.1 心理护理: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较一般的老年人更加敏感, 很容易出现孤独、悲观、忧郁等情绪低落的现象。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要加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 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 平时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 交流中要耐心、和蔼, 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 随时注意患者的心情变化, 及时地予以开导与安慰。要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 积极配合相关治疗。

1.2.2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必须重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健康宣传教育工作, 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抑郁症的产生过程和预后的措施, 及时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 减轻其精神压力。除此以外为患者设置健康手册, 让患者加深对抑郁症的认识。护理人员尤其要注意一些抑郁症比较严重的患者, 随时掌握其自杀倾向, 保护好患者周围环境, 并对其自杀行为采取及时有效措施。还可以开展康复交流活动, 通过患者之间的交流学习, 增强还未痊愈的患者的自信心。

1.2.3 出院后的指导:

在老年抑郁症患者痊愈出院后, 护理人员也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具体是, 第一, 将医师和护理人员的联系方式留给患者, 以便患者出院后, 遇到心理问题时及时联系到相关医护人员。第二, 医院要定期的走访各出院患者, 及时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实际状况, 并给予适当的治疗, 加快康复。最后, 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请相关专家为出院的康复期的患者给予统一的指导, 这样不仅患者与医师之间得到的康复交流, 而且各患者之间能够互相沟通, 有利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 帮助其减少孤独感和忧郁感。

1.3 疗效评定标准:

经HAMD量表评定, 若护理前后, 其评分下降幅度超过75%, 说明患者痊愈;若是下降幅度超过50%, 但低于75%, 说明患者的抑郁症治疗效果比较明显;若是评分下降幅度超过25%。但低于50%, 说明患者的抑郁症治疗效果一般;若护理前后HAMD评分没有变化或是变化不明显, 则说明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来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χ2与t检验, 均值用 (±s) 来表示, 当P<0.05时, 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两组数据对比,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说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HAMD评分:

实施护理前两组的HAMD评分差异不大, 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施护理后, 观察组的HAMD评分值下降明显, 与对照组的差异较大,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 老年的抑郁症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抑郁症现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抑郁症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此, 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不仅要科学治疗, 还要给以综合的临床护理, 保证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 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积极治疗和机体康复, 综合护理中的心理护理对于减轻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孤独等情绪有积极作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能够令其提高抑郁症治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康复期的抑郁症患者提供出院指导, 则可有效缩短患者的康复期。

综上, 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 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 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00例患有老年抑郁症的患者, 并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即观察组和实验组, 对两组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 但是对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 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 两组具有明显差异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综合临床护理, 能够有效缓解其抑郁症症状,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合护理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临床护理

参考文献

[1]成晓平.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8) :161-162.

[2]麻艳红.老年抑郁症患者36例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 (22) :42, 56.

[3]胡忠杰.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7) :223-224.

[4]张冬青.5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4 (2) :1053.

[5]罗凤辉.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 2014 (12) :237-238.

[6]方美茹.老年抑郁症患者护理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 (中旬刊) , 2014 (5) :41-42.

[7]吕晓平, 王恬, 苏超.老年抑郁症的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3, 7 (6) :136-137.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 篇2

1、掌握病情好转的特征:

一般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只要是病情好转,一般大致分为三个过程,首先是睡眠、饮食好,思维改善;其次是动作逐渐增多;最后是情绪改善。若饮食睡眠差,体重不增,说明病情尚未改善,这时出现的动作增多或情绪好,则可能是假象。

2、生活护理:

一旦患有抑郁症,患者的饮食睡眠质量肯定会下降,所以我们就应当在平时注意调整饮食,多做一些患者平时喜欢吃的食物,保证患者有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对于一些病情轻的人,可鼓励其参加愉快轻松的活动,培养生活情趣,分散其注意力以缓解病情。

3、督促服药:

家属在抑郁症患者治疗疾病期间不仅仅要督促患者服药,同时也要密切注意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抑郁症患者经常需要长期维持用w,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如果没有发现特殊的情况,绝对不能自行停药药或对药量及药物的成分随意删减。

4、做好心理护理:

一旦患有抑郁症,患者在患病期间肯定会有明显的情绪差、悲观自责的症状特征的,往往会对一些事物缺乏信心,他们非常希望获得他人的心理支持。因此家属就应多与病人接触交谈、给予鼓励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疏导其消极情绪;对其病态言行,家属要耐心加以解释说服,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抑郁症的危害

1、抑郁症治疗不及时会增加往后治疗难度

抑郁症不进行及时的治疗就会继续加重恶化,在早起的时候不治疗,拖延病情,会导致迁延性抑郁症,等到发现不得不治疗的时候,对于病情的治疗难度已经加重许多,治疗的效果也未必能很好。患有抑郁症症状的时候应及时发现及时进行治疗,切勿因为一些错误的观念认识而延误病情的治疗,导致不良的后果,影响生活工作的治疗和身心的健康。

抑郁症的及时治疗对于患者自身及其家庭都是有好处的。有关专家提醒此类患者,应当树立信心,将乐观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病情的治疗当中。

2、抑郁症治疗不及时会加重病情,影响生命健康

患有抑郁症症状的时候,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任由病情发展的话,首先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导致病情逐渐地加重。当病情加重时,患者会出现一些神经紊乱的症状,比如像顽固性失眠、头痛等,注意力不集中,思考能力下降等,从而影响了生活和身心健康。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 篇3

【摘要】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老年抑郁症患者也逐渐增多,尤其是丧偶以及单身老人,十分容易增加其悲观、抑郁、焦虑、孤独等心理。因此,在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应该给以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以便缓解患者心理上的压力。本文详细的探索了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对其相对应的护理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探索与分析。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特点;护理措施

一、老年抑郁症具体含义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这是其主要特征,属于一种精神方面的障碍,同时还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及孤独等状况,患者意志力减少,未具备价值感,其精神运动性出现停滞以及各种生理方面的障碍,隶属于临床综合症状。随着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老年抑郁症患者也逐渐增多,尤其是丧偶以及单身老人,十分容易增加其悲观、抑郁、焦虑、孤独等心理。当前全球估计有一亿人患有抑郁症,并且其数量正处在逐渐上升趋势,目前已经成为当前广泛流行的症状。其中病情较为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已经有15%自杀身亡。这些心理障碍会恶性循环,给老年患者的家庭以及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1]

二、老年抑郁症的心理特征

根据研究可知,严雪芹在研究中得出老年抑郁症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者时常感觉心境不佳,通常通过“没有意义,心里难受”等语言来表达,对外界事物也表现出不大的兴趣,但是患者通常否认这种情绪,勉强装出笑脸[2]

潘茸在研究中得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兴趣索然,对之前喜欢的事物兴趣下降,患者逃避正常活动。精力出现明显下降症状,终日卧床休息,不愿意出门活动,生活琐事都需要别人帮助。

刘永丽在研究中得出认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较低,认为自己人生没有价值,任何方面都赶不上别人,而患者躯体以及生物学症状则表现为口干、便秘,不觉饥饿,失眠或者睡眠出现障碍,身体有较多不适症状,牵涉到各个脏器则出现心慌、恶心、出汗等症状[3]

三、针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特点的护理措施

基于这种现象,护理人员应该给以患者心理护理,从而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这样从治疗环境上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3]。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更详细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以便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以及思想顾虑,帮助患者建立对于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抑郁症。医生在进行直接心理辅导的同时也可以发动病人的亲属,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给予病人貼心的照顾,随时关注病人的精神状态,进而让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多加开导并保持对疾病治疗的希望,减轻病人的抑郁程度,提高康复率[4]。护理人员还可以使患者转移注意力,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对患者给以相应的建议。

环境往往会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确保老年抑郁症患者房间的干净卫生、明亮、确保房间内空气流通良好,同时还要注意保暖,此外还要保证房间的安静,同时为了确保患者有充足的时间休息要尽量降低探视频率和时间;此外,护理人员可以以患者的兴趣为依据对房间进行相应的布置,同时还可以播放轻缓的音乐,从而舒展患者压力[5]

在患者住院期间,固定护理人员,由本科室中从事2年以上老年抑郁症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成立心理护理干预小组,其负责协调患者及其家属。通过发放自制的健康手册,或者是讲座的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教育,杜绝歧视现象的出现[6-8]。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的负性心理展开与之相应的心理干预护理,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每天选用15分钟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耐心倾听患者心声,进而深入了解患者内心感受。此时,护理人员通过沟通技术,帮助患者宣泄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除了对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还应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9-10]。护理人员还应保护患者隐私,改善病房设施,成立心理访谈室。尽可能将年龄、文化程度相近的患者安排在一起。家属是患者树立信心的重要支持者。

结束语:

老年心理上会出现焦虑、抑郁及畏惧孤独等心理障碍[2]。焦虑与抑郁是一种最普遍的应激情绪,一些患者因心理恐惧而选择拒绝治疗,这样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基于这种现象,护理人员应该给以患者心理护理,从而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 易仁忠.106例老年抑郁症的心理护理干预[J].当代护理,2012,19(10):42--43.

[2] 杨光字.重视老年抑郁症在社区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社区医 生,2011,04(03):164--167.

[3] Brent W. Ambrose,Yildiray Yildirim.Credit Risk and the Term Structure of Lease Rates: A Reduced Form Approach[J]. Th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 . 2013,4(08):135--137.

[4]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CCMD-3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9(10):42--43.

[5] 杨治良,郭力平,王沛等.记忆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4(03):164--167.

[6] 许淑莲,吴振云,孙长华. 临床记忆量表手册[M],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013,4(08):135--137.

[7] 汪向东.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19(10):42--43.

[8] 郭祖超. 医学统计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04(03):164--167.

[9] 杨治良. 实验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3,4(08):135--137.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160例患者来自于我院老年病科、脑内科、心内科。其中男97例, 女53例, 最小年龄59岁, 最大年龄82岁, 平均年龄71岁。冠心病患者68例, 糖尿病患者36例, 脑梗死患者27例,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9例,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4例,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例。婚姻状况为已婚有配偶102例, 离婚26例, 丧偶32例。

1.2 调查方法

对所有患者采用老年抑郁量表 (GDS) 进行调查, 对于无法清晰表述的患者, 由其亲属或共同生活的人代替回答。量表维度包括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情绪激动、自述痛苦、生活态度消极等, 共30个条目。答案为是或否。30个条目中的10条用反序计分 (回答“否”者表示抑郁存在) , 20条用正序计分 (回答“是”者表示抑郁存在) 。每项表示抑郁的回答得1分。总分1~10分为正常, 11~20分为轻度抑郁, 21~30分为中度、重度抑郁。老年抑郁量表为精神病科常用量表, 经实际操作, 其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入院后第3个月再次进行调查, 采用同样的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再次测试。

1.3 护理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包括心理护理、对症治疗等综合护理。对中重度抑郁病人, 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 进行专人护理, 并及时修订护理计划。

1.4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 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fisher确切概率法)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入院时抑郁量表评定结果

经老年抑郁量表评定, 160例患者在入院前抑郁评定正常者124例, 占77.5%;轻度抑郁者47例, 占29.4%;中重度抑郁者11例, 占6.9%。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各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中重度抑郁者的年龄较高, 76~85岁的患者在中重度抑郁患者中占63.6%。

2.2 入院后第3个月的抑郁量表评定结果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经综合的临床治疗和护理, 并入院后第3个月进行随访调查。失访29例, 失访率为18.1%。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入院时与入院后第3个月比较, 其抑郁患者抑郁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 入院后第3个月时患者总体抑郁程度较低,见表2。

3 讨论

3.1 抑郁症及其发病因素

抑郁症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 其发生与患者的心理生理状况有关。其中老年抑郁症是泛指首次发病于中老年期的抑郁症, 以情绪低落、焦虑、紧张、疑病及精神运动迟滞为特征。老年抑郁症既具有一般抑郁症的特点, 又与患者年龄有一定的关系[4]。老年人因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 对自身健康状况过分担心, 或遭遇社会和家庭的负性事件 (如退休、丧偶、独居等) [5], 就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失落、猜疑、忧郁感, 这种情况尤其发生在性格内向、社交范围较窄的老年人中。

3.2 抑郁症患者的护理

护患关系是医患关系中重要的一环, 其中护士和患者语言上的沟通和心理的交流有利于患者对医院环境的适应, 对患者疾病的康复也有较好效果。有学者认为, 长期伴有抑郁症的躯体疾病病人, 其残疾率和病死率高于不伴有抑郁症的病人[6]。因此对医院就诊的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观察对于减少老年患者抑郁感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努力清除抑郁症病人对环境的不适应和身体上的疾病带来的不良心理, 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重新竖立患者的自信心。同时, 应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调动社会各方面的有利资源, 给予患者支持和帮助。

患者普遍存在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也与身体疾病产生相互作用, 引起体内交感神经活动增强, 继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 促发或加重了冠心病的程度和发作次数, 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7]。本组160例患者均为慢性病患者, 其中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占大多数, 说明慢性疾病和抑郁症的发生具有相互作用, 一方面老年慢性病合并抑郁症的患者一旦长期患病, 情绪往往低落, 并且生病后活动范围减小, 自理能力下降, 容易产生抑郁症状和孤独感[8]。另一方面, 有抑郁症的患者由于其自卑、焦虑、抑郁的心理, 不容易接受医生的治疗, 对护理工作的配合也较差。此时就要求护士应耐心倾听, 解释疾病的转归, 对患者及家庭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和了解, 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合理诱导, 使其能够很好的理解配合护理和治疗。

3.3 重点关注老年抑郁症患者和中重度抑郁患者

本研究结果显示, 各抑郁病情的患者其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中重度抑郁者的年龄较高, 76~85岁的患者在中重度抑郁患者中占63.6%, 说明年龄较大的患者其抑郁程度更重, 随着年龄的增加, 患者各种慢性病发生率增加, 相应的身体不适感和心理抑郁感也逐渐表现出来,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排遣和心理疏导, 极易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此结果与吴海苏等的研究结果类似[9]。年龄较大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均较中青年抑郁症病人要差[10]。老年患者抑郁者较多, 可能因为很多年龄较大的患者丧失配偶, 大多数时间独自生活, 对外界环境往往缺乏兴趣, 导致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自卑、空虚、抑郁的情绪无法发泄或表达出来有关[11]。同时也与其冠心病、脑卒中、癌症、伤残等身体疾患逐渐增多有一定关系[12,13]。我们尤其重视对老年患者的开导和护理, 耐心的采取各种方式鼓励患者, 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 进行专人护理, 鼓励患者多参加适合自己的娱乐性社会活动, 如下棋、欣赏音乐、养花、打太极拳、聊天、散步等, 并根据患者病情及时修订护理计划。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在入院后第3个月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 患者抑郁程度与入院时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 入院后第3个月时患者总体抑郁程度有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 通过对160例抑郁症患者从家庭、社会、医院多方面实施护理, 轻微抑郁症、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患者情绪得到稳定, 掌握了应对负性事件的方法, 其个人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也为社会和家庭减轻了负担。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1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 并采用老年抑郁量表 (GDS) 进行调查, 评价护理后抑郁程度改善情况。结果 入院前抑郁评定正常者124例, 轻度抑郁者47例, 中重度抑郁者11例, 各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重度抑郁者的年龄较。入院后第3个月与入院时比较, 患者抑郁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入院后第3个月时患者抑郁程度较低。结论 通过积极的护理, 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为社会和家庭减轻了负担。

老年患者的心态及护理对策 篇5

老年患者的心态及护理对策

老年患者心理有其稳定规律和特点,临床治疗和护理应根据其特殊生理、心理进行调整和整合.本文仅就上述体会报告如下.

作 者:王晓蓉 刘青枝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医院消毒供应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7 刊 名:内蒙古医学杂志 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MEDICAL JOURNAL 年,卷(期): 35(6) 分类号:B471 R844.4 关键词:老年患者   心态   护理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 篇6

【关键词】 老年人;冠心病;抑郁症;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0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397—02

Study on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elderly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rehabilitation

WU Ming,DENG Li—hong,TAN Xiao—ying,YANG Hai—xia,WU Yu—jiao,HUANG Yan—fang,ZHU Lie—he

1.Guangdong Province Huizhou cit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dong,Huizhou 516001;2.Guangdo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Guangdong Huizhou 516001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in elderly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ethods Screening October 2010 to October 2011 in our hospital,9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depression,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f 45 cases each.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rugs and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the treatment group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is basis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and analysis.Results Three months 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SDS scor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SDS scores of the control group;SAQ scor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AQ score;and the treatment group relaps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relapse rate.P<0.05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lderl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is worthy of clinical,social,family members should be given to the care of older people enough.

【Key words】 Elderly;Coronary heart disease;Depression;Nursing intervention

焦虑、抑郁等情绪往往伴随着老年冠心病而发生,不仅会使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而且使冠心病的程度加重、發作次数增加,严重影响了治疗的效果和预后。本文旨在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伴随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其疗效并做出结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0例年龄≥60岁的冠心病伴随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60—91岁,平均(78.42±8.49)岁;抑郁症的病程为5—18年,平均病程(13.2±4.7)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以及用药情况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干预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冠心病药物治疗以及适量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

1.2.1 心理护理 护士主动向观察组的患者介绍有关冠心病的知识和预防措施,并且与患者交流沟通,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不同患者的精神及心理状态,不同的性格、抑郁程度等因素,直接的或间接的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则不给予心理干预。

1.2.2 家庭教育 主治医生定期为治疗组的患者家属举行冠心病及抑郁症的相关知识、药物指导和家属应对技能的讲座,出院后每月随访两次,及时给予指导。对照组则不进行家庭指导。

1.2.3 康复训练 根据治疗组患者年龄、病情的不同,早、晚餐2小时后各运动1个小时,可选择慢走、慢跑等运动方式。对照组则由专门的护理人员组织在室内娱乐,如看电视、看书报等。

1.3 评定方法 由专职人员对患者入组时及干预三个月后多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心理状态观察采用标准的Zung抑郁量表(SDS),该表共有20项内容,每项有1—4分,代表相应事件发生的频率,将20个问题的得分相加为基本分值,将其乘以1.25为标准分,标准分≥53分为抑郁,分值越高表示抑郁的程度越严重。生活质量的评定则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其包括5个因子19个项目,分别为躯体活动受限的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情况、疗效满意的程度、疾病认识程度,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机体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越好[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来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的比较 详细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 详细结果,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复发率的比较 对照组复发8例(17.8%);治疗组复发1例(2.22%)。观察两组的复发率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冠心病是一种心因性疾病,可受到心理因素的极大影响,本调查中冠心病伴随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6.8%,高于一般人群的抑郁症患病率,其主要症状有:心境持续低落,并伴有兴趣丧失、疲乏感或精力减退、内疚感或自责,严重的可导致自伤甚至自杀行为,更多的则表现为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等[2]。

冠心病伴随抑郁症的发病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心理因素。冠心病的常见症状为心绞痛,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常常会有一种地位改变、子女分居等因素都会诱发或加重老人的孤独感、寂寞感和无助感,进而诱发抑郁症[3]。②病前人格特征。患者固有的人格特征,如内向、固执、孤僻、神经过敏等都容易诱发或加重患者的抑郁症。③生物学异常。神经递质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的不平衡,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功能异常,生物节律紊乱等[4]。④生理学退化。老年人的大脑发生退行性变,学习及思考能力减退,使得主动性不够,性情固执,以致对社会逐渐不适应。故各种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成为诱发老年人抑郁症的主要因素[5]。

综合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处理好其与家庭的关系,并认识到抑郁症对冠心病产生的不良影響,从而增加积极的心理因素,建立有效的对应机制,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三个月后,治疗组SDS评分明显降低并且低于对照组,SAQ的各项评分均增高并高于对照组,其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改善老年人冠心病伴随的抑郁症,可增强患者的保健意识,使其心理上得到肯定和安慰,助其保持病情稳定和良好的情绪,并降低冠心病的复发率,甚至是防止老年人冠心病伴随抑郁症发生的最根本措施,社会和家属也应给予老年人足够的关怀。

参考文献

[1] KE,Whelan DJ,Conno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mechanisms of ineraction[J].Biol Psychiatry,2009,54(3):234—238.

[2]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78(32):38—40.

[3] 陈远岭,徐俊冕.抑郁性精神病与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比较[J].中华精神神经杂志,2008,27(8):224—229.

[4] 常吐艳.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38(3):24—27.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社区2012年12月~2015年12月中老年妇女抑郁症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 年龄41~75岁, 平均年龄6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2例, 中学61例, 大专及以上21例;病程6~60个月, 平均病程36个月。

1.2 干预方法

(1) 拟定合理的生活制度。对自理能力较差的抑郁症患者, 社区防治护士要视病情及条件, 与患者及家属共同拟定可行的生活制度, 使患者逐步适应社会生活、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如按时起床、就寝, 保证睡眠时间, 积极参加工娱活动, 培养生活兴趣。对无法自理的患者, 要搞好饮食营养、衣着冷暖和个人卫生, 预防合并症或废用性残废。

(2) 督促患者按医嘱服药。按医嘱服用药物, 是出院患者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有的患者和家属, 随意增减或停止服药, 从而导致病情波动或复发。对此, 防治护士可在随访送药时, 及时了解病情与疗效, 向患者和家属讲明坚持服药的意义, 以及药物副反应的表现和处理方法, 遇有不适及时处理。

(3) 观察病情变化超前预防。与患者交谈过程中, 应设法诱导患者暴露其真实的内心病理体验, 一旦发现其病史、病情与诊断不符, 应与责任医生及时联系, 组织病例讨论, 明确诊断。如发现患者有自杀、伤人的意念, 应与家属一起制定防范措施, 或视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如家庭护理确有困难, 可住院治疗。

(4) 做好精神卫生咨询指导。防治护士要善于理解病人的处境和心理状态, 敏锐地发现问题, 准确辨别是病态所致, 还是属于现实矛盾, 并耐心地解释与说明, 解释应留有余地。对于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精神因素, 必须取得家属的支持, 使患者得到多方面的关心与照顾, 进而稳定患者情绪。一定意义上, 社区咨询工作是早发现、早治疗和预防复发的重要环节。

(5) 帮助家属学会精神安慰。社区防治护士不可能24 h与所有患者接触, 因此有必要将精神护理的方法传给家属, 使患者随时得到家属的帮助。以发现患者有自杀企图为例, 家属除了收藏好危险物品外, 还应正面劝导、启发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并指出冲动自杀的不良后果。对出院后的恢复期患者, 尤其是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 更需要家人的精神安慰。

(6) 指导家属观察病情变化。家属除了定时定量给患者服药外, 还要注意患者的言语、行为有无异常情况, 情绪是否稳定, 生活是否规律, 有无睡眠障碍, 以便预知复发的先兆, 防止意外事件。恰当的精神护理, 有益于避免矛盾激化, 患者的某些病态或想法充满了变数, 需给予持续的精神护理。因此, 家属要掌握患者的思维活动、情绪变化, 鼓励患者暴露思想, 帮助其分析矛盾, 能解决的设法解决, 一时不能解决的, 应引导其正确对待。

2 结果

患者出院后,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治护士每2个月定期随访1次, 检查指导药品服用与保管情况, 进行身体状况检查, 因人而异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 指导家属熟知抑郁症的护理原则、方法, 以利稳定患者情稳、提高生活兴趣、学会生活自理、转愈精神状况。经近4年的观察, 患者呈如下变化: (1) 原悲观、焦虑、绝望, 有自杀倾向的意志消沉者, 85例 (82%) 明显转好;原自责、内疚、无助、无价值感的自责自罪者, 78例 (75%) 摆脱痛苦;原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的丧失兴趣者, 74例 (71%) 恢复了对日常生活的兴趣;原睡眠障碍者, 84例 (81%) 睡眠转好;原食欲不振、不思茶饭的进食减少者, 49例 (47%) 食量与体重恢复正常。

3 讨论

中老年妇女抑郁症患者临床表现为: (1) 意志消沉:轻者心情不佳、苦恼、忧伤, 重者自感生活没意思, 高兴不起来, 悲观、焦虑、绝望, 有自杀倾向。 (2) 自责自罪:强烈的自责、内疚、无助、无价值感, 严重者有自罪感, 甚至以自杀的方式自我惩罚, 借以摆脱痛苦。 (3) 丧失兴趣:对日常生活的兴趣丧失, 常闭门独居, 疏远亲友, 回避社交。 (4) 精力丧失:自感身体疲倦、力不从心。 (5) 睡眠障碍:70%~80%的抑郁症患者伴有睡眠障碍。 (6) 进食减少:多数患者食欲不振, 不思茶饭或食之无味, 常伴有体重减轻。中老年妇女的社区家庭护理, 是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重要保证, 其益处有三: (1) 患者与家人团聚, 精神安慰更好一些。 (2) 广泛接触现实生活, 能适度参加家务劳动等活动, 逐步适应社会生活。 (3) 避免了与社会隔绝而引起的精神衰退。其弊端亦显而易见:长期护理, 家人难免产生厌烦感, 按时吃药无法保证, 易出现其它闪失, 乃至自杀。因此,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治护士的健全档案、定期随访、因人而异、耐心指导无疑致关重要。

总之, 中老年妇女抑郁症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 既是社区卫生服务的新生事物, 也是社区精神卫生健康的必然要求。就现状而言, 各社区普遍存在护士少、患者多的纠结与矛盾, 尤其是兼通现代护理学与抑郁症心理护理的专业人才更为奇缺。因此,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立足自身的同时, 还应主动寻求精神病 (心理) 医院的对口帮助与指导, 尤其是加强对患者家属的抑郁症护理干预培训, 以期早期干预、群防群治。

摘要:目的 探析社区中老年妇女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社区2012年12月2015年12月中老年妇女抑郁症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 分析社区家庭护理抑郁症患者的现实意义与干预方法。结果抑郁症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 有益于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意志消沉、自责自罪、丧失兴趣、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症状。结论 城市社区中老年妇女抑郁症患者, 尽管治疗起来较漫长, 且容易出现反复, 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能充分发挥熟悉家属、走访方便、及时指导等优势, 尤其是心理干预护理得法到位, 确有助于改善社区中老年妇女抑郁症患者的焦躁抑郁等情绪, 并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同。

关键词:中老年妇女,抑郁症患者,社区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张晓明.中老年人需防抑郁症[J].解放军健康, 2008, (02) :28.

[2]李祎.统计显示上海社区抑郁症发病率10年间翻4倍[N].东方早报, 2008.10.10.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 篇8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现象逐渐严重, 老龄化群体的内在问题也日渐增多, 老年人人群从心理问题、生理问题上都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 加上社会生活压力的加大, 很多老年人考虑问题也趋于多样性因素, 导致很多老年人的心理疾病发病率很高, 其中很多老年人患者在医院生活中, 表现出了抑郁症的症状, 这种症状的解决就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这个问题影响了很多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对老年人的健康心理和老年人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影响。因此研究老年人患者抑郁症的病发原因、发病的情形、发病的过程、解决抑郁症患者内心问题的技巧、心理护理以及精神护理的方法等都要做出相应的理论研究, 并且要积极结合实际工作, 临床经验, 较为科学的解决老年人病患的抑郁症心理问题。解决好老年人病患抑郁症的问题, 老年人才能保持较好的心态, 树立健康的人格观念, 对生活充满希望, 保持愉快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而且还要从医院的管理体制与医院医生的自身素养考虑变革, 提高医生沟通意识, 改善医生传统的护理方式, 降低医院中患者的抑郁症发生概率, 防止老年人患者的抑郁症情况恶劣[1,2,3,4,5]。

2 加强老年患者抑郁症护理的策略

2.1 全面分析老年人抑郁症病情

全面分析老年人的抑郁症病情指的是老年人患者在住进医院的前些时间段内, 院方要对医生给予相应的指示, 指导医生提高对老年人患者的一些心理服务, 要尽快了解和掌握老年人患者的病情, 帮助老年人患者寻找到适合自我治理疾病的一些方法, 医生与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老年人患者的病情变化与详细情况, 了解老年人的内心需求, 从而采取相对应的医疗措施。一般的老年人患者普遍存在听力较差的问题, 老年人的记忆力与理解能力都会相应下降, 反应也比较迟钝, 在对病情的描述过程中, 医生与护理人员要尽量简单、明了, 针对老年人的弱点要细心叙述, 耐心的讲解, 帮助老年人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护理人员还要保持热情礼貌的用语, 要在老年人患者心目中留下较为良好的印象, 让老年人对自我的病情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帮助老年人患者了解病情, 消除恐惧心理, 排除心理压力和思想障碍, 帮助老年人患者建立健康豁达的心态, 积极面对疾病, 用最好的心态接受疾病, 接受治疗。

2.2 加强老年人的生活护理

老年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控制能力、自理能力均较差, 再加上疾病的折磨, 对他们的身心都造成极大痛苦, 这样往往会导致老年患者失去康复的信心, 所以护理人员应努力做好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 在生活上给予体贴照顾, 主动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必要的卫生知识及护理知识, 并帮助他们调整膳食结构, 充分的补充营养, 增强体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尽量为老年患者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耐心疏导和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增强生活的自理能力, 这样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2.3 降低老年人抑郁症患者的经济负担

老年人更多的是关于经济负担的问题, 尤其是农村的老年人患者住进医院就会考虑费用的问题, 害怕自己因为治病花钱, 子女好不容易打工赚的辛苦钱都花费到了自己的治病之中, 老年人因为这个因素, 常常表现出焦虑不安的心理表现, 所以在治疗上要尽量保持费用的低廉, 医院要减少老人家庭经济压力, 给老人一个舒适的、健康的心理环境, 让老人意识到医疗费用低廉的关键因素, 对老人的健康恢复, 病症的治疗都是一种有效的促进。护理人员还要进一步给老年人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 让老年人安享人生最后的时刻。

2.4 院方加强老年人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指导工作

医院要制定健康责任制度, 保证每一位医生与护理人员都可以重视自己所护理的每一位老年患者, 院方要加强老年人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指导性工作, 通过科学、合理的指导工作, 帮助老年人患者尽快摆脱抑郁症的烦恼, 在对老年人患者抑郁症进行护理时需要考虑几个重点问题, 首先要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让老年人对自我的社会价值、家庭价值具有充分的认识, 而且保证老年人要尽可能的恢复自我的修护能力和防护能力, 对自我的行为学会自制, 护理人员还要教会老年人抑郁症患者了解自我的病症, 要让老年人学会结合自我的疾病情况与自身状况进行分析, 从而进行康复的指导, 帮助老年人树立起自我照顾的观念;其次, 让老年人照顾好自我的饮食、起居、睡眠、锻炼、休息等等, 还要运用诚挚的交流提高老年人的心理抵抗能力, 并且引导医护人员运用语言进行说服教育, 安慰并及时向家属子女交待住院情况, 消除心理压力及对病情的恐惧;最后护理人员要带领老年人自我安排好每天的时间, 规划好日程安排, 规律化的生活, 提高老年人的自我生活节奏感, 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方式。

3 加强老年患者抑郁症精神护理的策略

3.1 探求根源、因势利导

作为护理人员, 应首先找到“病源”, 多年患病、病情较重的患者, 因需要长期协助、常年用药, 很容易产生依赖性心理, 从而欠缺对自身状态的客观评价。这类患者一旦感觉不适, 很容易与自身疾病建立主观联系, 陷入恐惧、焦虑的精神状态, 进而加剧身体不适感, 影响到疾病治疗。对此类患者, 护理人员在加强日常护理的同时, 应当循序诱导, 讲解基本的医疗常识, 积极帮助老年人获得需要的病情具体信息, 帮助老年人掌握病情发展状况。还有一类老年人患者, 他们病情不重, 但是患病时间较长, 这些老年人的性格非常内向, 呈现出抑郁症的封闭心态, 对身边发生的事物都不感兴趣, 护理人员必须要加强与这类患者的沟通和交流, 一起聊天和游戏, 帮助老年人恢复健康、活力的心态, 制造一种融洽、平和的气氛, 消除其心理阴影。

3.2 提高日常护理质量, 多管齐下

护理人员的精神护理主要指的是建立在生理护理基础上的医学护理, 针对老年人患者抑郁症群体的护理, 必须要从日常的护理基础做起, 提高日常的护理质量, 改善护理环境与护理全面程度, 加强日常护理的有效性, 保证日常护理的丰富性, 要从患者最敏感、最关心的问题护理做起, 保证快速、准确解决患者的问题, 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3.3 为患者自护与家庭护理提供指导

我国人口众多, 医疗资源、医疗水平与医疗需求之间尚存在巨大缺口高效、可靠的社会保障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因此, 老年病患者多数时闻均在家中活动。因此, 患者自身的心理调节和家庭的精神护理尤为重要。

4 加强老年人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4.1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充分沟通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保持护理人员与老年人的充分沟通, 这将成为未来对老年人抑郁症患者护理的必要措施, 护理人员与老年人患者抑郁症群体之间的关系必须要依靠护理人员与老年人之间充分的沟通, 建立起一种充分交流的平台, 保证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拥有较好的交流, 患者在病情严重时可以及时联系护理人员, 并对护理人员诉说病情状况。护理人员在沟通交流过程中还要针对老年人做出相应的激励措施, 保证老年人自身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树立老年人抑郁症患者的坚强信心, 护理人员要对老年人社会价值与家庭价值给予赞赏和夸奖, 帮助老年人寻求到自我的价值归属, 而且还要给老年人患者制定一定的任务, 要让老年人思索和活动, 让他们意识到虽然在病房内, 但是也需要灵活的运动和健康的日常安排, 完成护理人员交待的任务, 这样才可以提高自我的康复速度, 改善护理状况。最后、护理人员还要保证自我在护理过程中举止端庄, 主动热情的介绍医院的情况, 描述医院工作区与护理人员的情况, 要尊重患者的需求, 保证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充分合作, 护理人员要注意护理的力度, 要对老年人充满爱心。

4.2 开展引导性的心理护理, 提高患者信心

护理人员要积极引导患者开展心理护理, 患者因为患有抑郁症, 所以大多数人都比较自闭, 内心心理想法与意识都无法实现与外界的对接。护理人员必须要换位思考, 考虑抑郁症患者的真实体验与感受, 要尽力分散他们的心理注意力, 将其注意力或者内心的感受引导在其他方向, 保证患者的内心不受到原有的内心想法影响, 还要鼓励患者做一些平时自我感兴趣的事情, 保证患者可以及时做到自我安慰, 护理人员要夸奖老年人抑郁症患者, 鼓励他们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并设立进度, 按时检查完成状况, 恢复他们的自信心, 增强心理抵抗能力, 让他们的变得活泼、开朗。

4.3 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

护理人员要意识到对患者心理压力的舒缓, 让患者保持一个良好、乐观、健康的心态是对患者护理的一个重要改善, 患者保持较好的心态, 可以有效的提高自我对抗疾病的能力, 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善于把握好自我的情绪, 增强患者树立好一种健康的心态, 调整好自我的心理去应对疾病带来的烦恼, 患者还要舒缓情绪, 培养健康的人格观念, 适当的放松, 教学老年人有效的调整自我的情绪, 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去勇敢面对疾病。

参考文献

[1]王春霞.浅议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3) :219-220.

[2]王苏莉, 陈红云.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精神护理[J].实用医学技巧, 2006, 13 (18) :3315.

[3]肖颖.浅谈老年抑郁症的护理措施[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16) :140.

[4]薛建芬, 张月香.老年抑郁症的护理与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 2011, 9 (2) :149.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 篇9

关键词:老年患者,抑郁症,护理干预

抑郁症 (Depression) 是躁狂抑郁症发作形式之一, 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 其在临床上的主要特症表现为情绪低落、反应能力下降、言少不爱动, 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 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目前, 随着医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世界趋势, 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 在老年人所有的精神心理问题中, 老年抑郁症较常见, 世界各地的老年人精神疾病调查显示, 其发病率高达16%~26%, 高于老年痴呆症[1]。针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已成为广大护理工作者急需研究及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老年抑郁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护理干预方面对老年抑郁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病因分析

老年抑郁症广义上是指60岁以上 (含60岁) 人群的抑郁症, 有原发性和继发性抑郁之分,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 多指原发性抑郁。

其发病原因主要为: (1) 生理功能的退化:老年抑郁症的发生与老年人脑白质的损害等血管疾病以及脑功能的退化关系密切。 (2) 躯体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癌症后天残疾等因素, 致使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下降, 也是造成老年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原因。 (3) 心理因素:老年抑郁症的发生多与其性格相关, 研究发现性格内向、多愁善感、胆小怕事的人较容易产生抑郁[2]。此外其抑郁情绪的产生还与对待事物积极的态度有关, 如逃避、自责、幻想, 以及退休后角色转变, 老年人心理较难适应有关。 (4) 社会因素:老年人缺乏社交活动, 其情感得不到各方面的有力支持等均可影响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活动受限、经济窘迫、居住环境差、丧亲以及被遗弃等都可导致老年抑郁症的发生。

2 临床表现

抑郁症三个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 诊断抑郁状态时至少应包括此3种症状中的一个。有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心理症状, 有的则以躯体症状为主。

2.1 老年抑郁症主要的心理症状表现为

(1) 因各种长期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精神运动性迟缓和躯体不适使患者产生焦虑情绪, 表现为愁眉苦脸、沉默寡言或多言、多疑, 当患者病情较重, 治疗效果不明显, 或者缺少家庭关心时, 患者易产生自暴自弃、悲观绝望的情绪, 表现为治疗不热心、遵医行为不佳, 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2) 家庭变故、婚姻状况、退休后角色适应不良等生活不幸事件导致老年患者产生孤独、忧郁、敏感等抑郁情绪, 主要表现为整日郁郁寡欢、不苟言笑、动作迟缓; (3) 有些患者易偏执、暴躁、敌对易怒, 这类患者主要是个性较强, 尤其是具有神经质性格的男性。表现为自以为是, 不听从医护人员的安排, 固执己见、心胸较狭窄、自尊心强、易激怒。

2.2 老年抑郁症主要的躯体症状表现为

(1) 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最常伴随的症状之一; (2) 消化障碍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体质量下降; (3) 精力障碍表现为精神涣散、懒惰无力、疲惫不堪; (4) 性功能减退可以是性欲的减退乃至完全丧失; (5) 非特异性躯体症状如身体不适、自主神经功能不调等。

3 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

其目的在于影响和改变老人的情绪, 然后再通过情绪影响和改变一些躯体的状态[3]。于劲松[4]运用现代心理疗法, 护理干预老年抑郁症患者, 疗效显著。心理干预主要包括: (1) 认知性心理护理:是指向患者说明一个人的看法和行为是如何影响其心情及行为, 帮助患者明白自己的看法及观点错误之处, 通过练习改变这些错误看法, 重新构建正确的行为观和价值观[5]。詹艳[6]对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测评, 证实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积极的认知性心理护理, 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 支持性心理护理:是指要充分发挥家庭、朋友、同事、社会团体等的支持作用, 给予老年抑郁患者更多的关爱和尊重, 使他们重新树立自信和自我价值感, 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与未来。胡咏梅等[7]将7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联合心理护理, 针对每例患者心理进行个体化干预, 治疗3个月后病情较对照组明显好转, 有明显疗效。

3.2 安全护理

众所周知, 抑郁症患者易产生自杀想法, 并且自杀危险性随抑郁情绪加重而增加, 尤以伴有厌食、消瘦、入睡困难早醒为著, 其中严重失眠最危险。故及时识别和预防自杀行为是护理治疗抑郁症的首要原则[8]。在护理过程中应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要密切观察自杀的先兆症状;如焦虑不安、失眠、沉默少语或心情豁然开朗、忧郁烦躁、拒餐、卧床不起等, 如发现这些症状, 应给予心理上的支持, 使他们振作重新树立自信, 避免发生意外。其次应严格执行整体护理管理制度,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 要做到心中有数, 重点巡视, 做好交接班, 要加强对病房设施的安全检查。另外, 严格做好药品及危险物品的保管工作, 尤其发药时, 严格按照药物剂量发药并等患者服药后离去, 仔细检查口腔, 严防藏药或存药蓄积后一次性吞服。

3.3 其他护理

(1) 提供优雅、舒适的病室环境, 有益于改善患者的情绪, 鼓励患者多做运动, 不同的运动形式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压力, 放松心情, 减轻抑郁情绪, 饮食上应合理膳食, 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和氨基酸的食物, 多饮水, 禁烟酒, 应做到营养均衡。 (2) 对于住院期间的患者, 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鼓励支持, 更需要家属给予情感上的慰藉, 贴心的照顾, 并寻求社会支持帮助, 缓冲各类应激产生的压力从而提高整体心理水平, 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 对于老年抑郁症患者应采取综合护理的方法, 卢世臣等[9]通过研究发现综合护理对于改善预后及促进老年抑郁症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目前, 老年抑郁症已成为老龄化社会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老年抑郁症医学无论是在发展规模还是在研究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另外, 护理人员将在老年抑郁症的预防、诊疗、护理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受过专业训练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的护士很少, 无法针对性的拓展老年人抑郁症健康教育, 因此, 加强对护理人员关于老年抑郁症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培养合格专业护士, 是现代护理管理者及护理教育者急需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星洲.勿把“老年抑郁症”当成“老年痴呆”[J].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 (11) :61.

[2]吴宏美, 王丽.功能消化不良36例心理分析及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5) :26-27.

[3]李霞, 任奉欣.老年抑郁症的心理护理[J].黑龙江医学, 2009, 33 (6) :465.

[4]于劲松.老年抑郁症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32) :329-330.

[5]刘宝玉.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外医疗, 2010, 29 (33) :144.

[6]詹艳.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 29 (3) :359-360.

[7]胡咏梅, 于静.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康复的疗效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 2010, 23 (3) :215-216.

[8]任敏陶, 周玉兰, 陈美珠, 等.老年抑郁症护理治疗的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9 (4) :509-511.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20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平均被分为100例, 治疗组男50例, 女50例, 年龄为60~75岁, 平均年龄 (65.5±3.2) 岁, 病程为3~23个月, 疗程为 (8.5±3.2) 个月;对照组男50例, 女50例, 年龄为63~78岁, 平均年龄 (66.4±4.3) 岁, 病程为5~24个月, 疗程为 (7.3±5.8) 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性别、疗程、病情与职业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即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抗抑郁剂治疗, 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 为: (1) 生活护理:要求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 确保营养均衡, 确保睡眠时间始终充足。 (2) 用药护理:正确的指导患者的用药, 主要包括患者的临床用药时间以及用药剂量等, 有效确保临床用药效果。 (3) 要求患者与患者进行密切沟通, 确保病房始终清洁, 并给予常规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共情护理, 具体实施办法如下:参考循证护理结合共情护理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编写《抑郁症患者共情护理操作技能手册》。对相关护士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操作技能的演示, 从共情理论、人性关怀、认知、沟通理论方面进行, 定期地召开学习和心得交流会, 并进行考核以评价护士的学习效果。护士共情能力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护士对患者心理状况的认知能力、护士对患者情绪的感受能力以及护士关怀、照顾患者的能力。一般根据以下几个方面, 反应护士对共情护理的掌握情况: (1) 认真倾听且积极回应患者的每一句讲话, 但不进行评判, 必要的给予在一定肢体语言。 (2) 换位思考:护理人员要用患者的眼光看和思考问题, 体会患者的苦楚。 (3) 加强对患者的信息资料的整理与归纳, 以便更好地了解与患者沟通, 增加信任感。 (4) 信息反馈及共情体验。与患者进行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的交流据患者的言语、表情、动作可以看出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1.3 评价标准

(1) 抑郁焦虑情绪:护理前后使用焦虑自评表 (SAS) 、抑郁自评表 (SDS) 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价, 分值越高, 患者焦虑或抑郁情绪越显著; (2) 护理工作满意度:采用文献简绍的医院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定[5], 问卷共3个维度 (关心与关爱、服务与技术、环境与指导) , 分数越高患者满意度越高。 (3) 疗效判定:根据患者的HAMD评分情况判定疗效, HAMD评分的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效;≥25%为好转;<25%为无效。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 /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两组患者的HAMD、SDS评分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满意度分析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HAMD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HAMD、SDS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随着社会进步、人口老龄化的步伐加剧, 老年人人群从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生活压力的加大, 很多老年人心理疾病发病率很高尤其是老年抑郁症呈现发病率高、预后差等特点。老年抑郁症是由多种因素如生物、心理、社会导致的一种发生于老年人 (年龄≥60岁) 人群的抑郁症, 包括早发性抑郁症在老年期复发或持续至老年期, 及首次发作时年龄≥60岁的老年期晚发性抑郁症, 以情绪低落、焦虑、精力减退、自我评价过低甚至产生自杀观念及行为的临床表现[6], 严重影响老年人精神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由于老年人本身具有一些孤独、内疚、恐惧、失眠等特殊心理问题以及适应能力低, 导致老年人抑郁症的产生且日益增加, 以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思想迟钝等为主要表现, 但仅仅依靠抗抑郁药物的治疗, 效果不是很好, 患者需要系统性的心理护理来辅助治疗, 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心理应激能力, 让患者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7]。

随着现代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 共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的护理中被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共情护理是一种对他人情绪、情感的体验和感知, 是患者与护士之间的沟通平台与沟通技巧, 通过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 了解并满足患者所需, 让患者感受尊重及关怀从而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8]。

该研究发现, 观察组采用共情护理模式总有效率、HAMD、SDS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该研究的服务与技术、关心与爱护、环境与指导等指标, 对照组均分分别为 (38.62±3.56) 分、 (28.28±4.16) 分、 (17.41±3.28) 分, 观察组均分为 (55.65±4.76) 分、 (39.46±4.50) 分、 (28.72±3.45) 分, 与靳陆平[9]研究结果类似, 如对照组为病房环境与指导18.2分, 爱护与关心17.8分, 技术与服务40.6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病房环境与指导16.7分, 爱护与关心37.4分, 技术与服务52.6分, 说明共情护理可有效缓解老年患者抑郁情绪, 促使老年患者抑郁症临床表现得到明显改善, 可以有效的加强并促进护患沟通,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安全感, 从而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焦虑感及抑郁感, 还可以拉近护患间的距离, 减轻患者陷入困境及被疏远的感觉[10,11]。

综上所述, 在老年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应用“共情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抑郁情绪,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率较高,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共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包头市第六医院200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住院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100例。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共情护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护理前后的心理改变情况及患者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65.0%, 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以及HAMD (41.63±5.64) 分、SDS (31.14±6.23) 分、SAS (12.93±4.18) 分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应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护理过程中, “共情护理”模式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共情护理,抑郁症,老年人

参考文献

[1]谢晓颖, 蒋荣泉.“共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33) :122-125.

[2]胡瑞燕, 曾玉英.共情护理在降低ICU病人焦虑情绪中的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22) :86-87.

[3]马洪霞, 李遵清, 张宇, 等.实施共情护理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J].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2 (4) :274-277.

[4]谭群, 朱琼.共情护理在四肢骨折伴发抑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安徽医药, 2014 (9) :1797-1798.

[5]索巧云.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J].医药与保健, 2014 (1) :118.

[6]童良娥, 谢志斌.共情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8) :143-145.

[7]崔素芳.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 2015 (8) :119-120.

[8]贺国文, 赵咏梅, 周洁.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5) :659-661.

[9]靳陆平.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共情护理”模式的应用探析[J].中国医学工程, 2014 (9) :164.

[10]梁秀容.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华夏医学, 2015 (6) :138-141.

老年抑郁症的护理 篇11

1.要照顾好老人生活起居。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每天都应安排一段时间的户外活动注意气候变化,积极预防躯体并发症。

2.饮食方面,既注意营养成分的摄取,又保持食物清淡。多吃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如牛奶、鸡蛋、瘦肉、豆制品、水果、蔬菜等,少吃糖类、淀粉食物。

3.注意精神心理卫生。要善于观察,从老人微小的情绪变化上发现其心理的矛盾、冲突等,有针对性地做心理说服、解释、劝慰、鼓励工作。给老人选看一些电视风光片、音乐片和喜剧片。有条件的可参加一些老年社会活动,结交朋友,调节情绪。

4.坚持服药,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既要耐心又要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有情况及时向医生反映,更不可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中途停服,以免造成治疗的前功尽弃。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大连市友谊友谊医院综合二病房就诊的老年伴有抑郁患者90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45例, 采取普通心理护理, 其中男性24例, 女性21例, 年龄65~77岁, 平均年龄 (69±2.1) 岁。试验组45例,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哲学心理护理, 其中男性23例, 女性22例, 年龄65~79岁, 平均年龄 (70±2.2) 岁。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8分且<35分, 语言功能正常, 学历均为高中以上。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病情没有统计学差异可以比较 (P>0.05) 。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普通心理护理,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哲学心理护理。具体方式如下。①使用哲学思想, 分析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人进入老年阶段, 不仅生理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心理的变化更加突出, 由于社会角色以及家庭角色的转变, 由主导者变为被动者, 因此很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再加上基础疾病众多, 反复住院, 会对疾病进行猜疑以及恐惧。同时会有悲观、抑郁、恐惧、多疑等多种负面情绪并存。因此对于这一种老人, 护理人员在回答问题时要格外小心, 与医师的答案一致, 语言在解释时缓慢而准确, 防止患者猜疑。同时主动与患者打招呼, 使用尊称, 沟通时使用技巧, 减轻患者压力。②尊重患者的隐私, 全面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在护理过程中有许多操作涉及到患者的隐私问题, 马斯洛心理需要理论中尊重是一个高层次的个体需要, 对于老年抑郁患者对尊重的要求就更高,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态度、隐私的保护程度, 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 因此在进行护理操作时, 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做操作讲解, 同时提前拉上防护帘, 对患者的隐私做全面的保护, 取得患者的配合, 达到较好的护理效果[2]。③护理人员时刻注意自己的态度。护理人员使用热情、诚恳的态度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同时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减少对医院的陌生以及排斥心理, 为进一步的健康教育做准备。同时鼓励患者多听音乐、看报纸以及看电视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用幽默的方式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④健康宣教, 针对不同老年人的心态以及病情每日给患者讲解一些疾病知识, 内容不可过多以及时间不宜过长, 内容新鲜有趣味, 让老年人容易接受以及记住。鼓励老年人积极配合护理, 解除心理压力,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参数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表示,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前HAMD评分没有差异, 护理后试验组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将哲学思想引入心理护理中需要一定的时间, 哲学思想可以增强团队之间的和谐程度, 凝聚每一个人的力量, 哲学思想可以引导护理人员在护理行为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提高护理的效果[3]。使用哲学思想分析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再去有目的的护理, 有的放矢。有效的提高老年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同时尊重老人, 马斯洛心理需要理论中尊重是一个高层次的个体需要, 对于老年抑郁患者对尊重的要求就更高。以往的护理行为往往忽视这一点。从本试验进一步的证明了这一点。试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前HAMD评分没有差异, 护理后试验组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将哲学融入护理中, 使护理人员产生患者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真正做到患者利益高于一切, 更好的引导护士的临床实践[4]。

摘要:目的 探讨在老年患者心理护理中引入哲学护理对老年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大连市友谊医院综合二病房就诊的老年伴有抑郁患者90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5例, 采取普通心理护理,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哲学心理护理, 使用HAMD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抑郁的改善情况。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前HAMD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 护理后试验组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老年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加入哲学, 促进护士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的形成, 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 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哲学,心理护理,老年,抑郁

参考文献

[1]任凤英.护理哲理引入知识型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全科护理, 2012, 10 (12) :3333-3334.

[2]王翠华.老年病人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2, 25 (5) :540-541.

[3]楚清.消化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吉林医学, 2012, 4 (33) :2187.

上一篇:案例教学西方经济学下一篇:Log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