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电力分析(精选7篇)
高校电力分析 篇1
随着信息化进程, 高校已经安装了许多先进的设备, 如远程抄表系统, 这些系统在方便管理的同时, 也产生了大量的数据, 而当前对这些数据的使用却是非常的有限, 同时使用用户的局限性也不能充分发挥高校信息化给整个高校带来的好处。
面对实际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使用数据仓库, 以及WebGIS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数据仓库技术使历史数据发挥它的价值, 并同高校其它部门结合, 分析出有用的信息;同时通过与WebGIS平台将这些信息合适地展现给全校的用户。
1高校WebGIS
将WebGIS技术应用于校园房产管理系统中, 能够把校园房产的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发布于互联网, 让更多的非管理人员了解学校的布局及房屋的分布, 并能使得一些信息通过网络提供给其他用户使用, 从而提高系统的服务范围和利用率。
笔者所在学校已经成功实施了WebGIS校园房产管理系统, 并有意向数字校园扩展。在这个系统的基础上, 如何把后勤部门的电力数据也作为房产的属性数据集成到WebGIS系统中去, 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WebGIS系统来分享这些学校不同部门系统的数据将是文章的重点。
2数据仓库
当下, 随着高校信息系统的建设, 能源管理部门 (如后勤部门) 积累了丰富的用户信息资料和高校总体需求。由于这些部门在电子化初期没有实现集中控制, 加上高校各组织信息系统的独立性, 使大量历史数据处于脱机状态, 不能进行在线集中分析处理。
笔者调研了本校后勤部门, 该部门的远程抄表系统仅仅只是将当前电量在计算机信息平台上显示以及一些简单的分析统计, 对于历史产生的海量历史数据根本没有加以利用, 更不用说利用其内包含的信息了,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利用数据仓库技术, 并同联机分析处理系统相结合, 通过数据转移工具将位于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不同数据组织形式中的数据按一定规则集中在一个数据仓库中, 从而保证数据仓库中数据的完全一致, 达到充分利用各种数据源的目的, 使当前及历史数据成为查询和决策分析的更有效工具。本文笔者使用的数据仓库工具为SAP公司的BI (商务智能) 产品。
3集成平台的实现
图1展现了整个业务场景。左边方框内是在平台实现前的情况:学校的后勤集团物业管理中心根据规划, 对全校建筑进行了特殊电表的安装, 然后完成远程抄表系统相关软硬件的安装与配置, 最终可以在后勤信息平台的网页上实时查看任意建筑的用电情况, 以及作一些简单的分析处理。
在平台实现后, 所有的用户可以通过校园网统一进入, 使用并查看相关内容, 并且查看的内容将是以使用用户的角色相关的一些内容, 这些内容将是跨各个部门的一些信息, 不仅仅是后勤集团提供的电能信息。围绕图1, 下面作一些具体的说明。
3.1数据处理ETL过程
3.1.1 数据集成
数据集成层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保证进入数据仓库的数据是规范的统一的, 否则进入数据仓库的数据是杂乱矛盾的, 基于这样的数据进行的分析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比如要统一规范“建筑”编号, 使后勤集团信息系统与房产处等其他部门在数据仓库中的编号一致。
3.1.2 数据存储
“干净”的数据进入数据仓库后, 首先是作为“业务数据”存放在数据仓库内部, 这一阶段的数据与源系统端的数据在内容上没有大的区别, 唯一的区别就是作了清洗和规范。这一部分是通过SAP BI系统中的数据对象DSO来实现存储。再进一步将是主题数据的存储, 根据数据仓库主题建模结束以后, 必须进行相关主题域数据的准备, 相关主题内容的数据就必须通过综合、汇总以及其他一些必要的操作进行数据重处理, 在这一阶段也是通过DSO数据对象来进行实现。多维数据存储主要是存储的一些多维数据集, 如一些从主题DSO抽取生成的一些信息立方体 (SAP InfoCube) 等。
3.1.3 实时数据的获取SAP RDA
SAP RDA (Real-Time Data Acquisition) 是SAP处理实时数据获取的一种技术。
图2两种数据流是两种场景的体现, 左边就是常规的数据进入数据仓库的最简单的流程, 右边是实时数据采集最简单的数据流情况。最低层是各源数据内容。InfoPackage即信息包, 是SAP BI中一个包含各种精确抽取源数据及更新配置的数据对象, 是一个运行时的对象, 它负责将源数据从源系统中传输到SAP数据仓库系统中的PSA表中。PSA是持续数据加载区 (Persistent Staging Area) 的缩写, 来自源系统的数据在进入SAP BI中, 首先是存放在数据源 (DataSource) 中, 更准确的说是存储在数据源对应的PSA表中的, 系统为每一个数据源都自动生成数据结构相同的PSA表。最后通过DTP (Data Transfer Process) 将数据从PSA表中传输到最终的数据存储对象DSO或InfoCube (SAP 多维信息立方体) 中去。
SAP实时处理RDA 的控制与调度是通过Daemon来实现的, Daemon是SAP系统定义的一个系统处理模块, 它的功能是负责在一确定的时间间隔内触发或执行相关的系统任务, SAP BI Daemon执行大致上分三个步骤:
(1) 触发Service API (SAPI, 适用于源系统为SAP系统) 或通过WebService Push使InfoPackage将实时数据从源系统抽取到SAP数据仓库系统中的PSA表内;
(2) 跟踪从源系统传输数据的状态;
(3) 触发SAP DTP将PSA数据更新到相关的数据存储对象 (DSO) 中去。
3.2OLAP多维分析
OLAP (联机分析处理) 是一类软件技术, 它使分析人员、经理、管理人员通过对信息的多种可能的观察形式进行快速、稳定一致和交互式的存取, 以便管理决策人员对数据进行深入观察。通过多维视图能使最终用户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直观的考察数据仓库中的数据, 从而深入地理解包含在数据中的信息及其内涵。在高校电力分析中, 可以展现与用电的许多不同维度, 比如建筑用电的部门维度、类型维度、空间维度等等, 这些信息内容相当部分是高校其它部门的数据, 如房产处、信息办等部门, 通过基于数据仓库的OLAP分析, 可以很直观的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 为相关决策作支持。
3.3与WebGIS的集成
WebGIS平台是高校不同角色都可以根据自身权限登陆的一个平台, 也是数字校园的一个基础平台, 将电力分析展现集成到WebGIS平台上, 使更多的人和部门“主动地”去了解高校或与自己身边的能源消耗情况, 且同时也方便今后与其它系统的集成。
笔者所在校园WebGIS平台已经成功使用, 该平台是通过Adobe Flex同WebService技术实现的基于RIA的应用, 它的功能模块都是通过Webservice实现, 所以, 可以将OLAP分析数据或直接的实时数据通过SOAP消息发送给WebGIS系统的功能服务模块实现相关内容的集成。而发布在数据仓库系统端的XMLA接口正好满足了这样一个需求。
XML for Analysis (XMLA) 是一种基于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SOAP) 的XML API, 并且定义了两种方法:Disocver和Execute, 这两种方法使用并发送XML, 以发现并控制无状态数据。在Execute方法中, 可以处理OLAP的多维查询语句MDX, 可以将多维分析的结果集以XML数据格式输出。 MDX是Multi-Dimensional Expressions (多维表达式) 的简写形式, 是一种专门为检索多维信息而设计的基于SQL的语言。
4实例过程验证
4.1历史数据的存储
远程抄表系统的常规历史数据由SAP BI的DB Connect接口, 然后通过图2左边的流程, 将后勤部门的电力历史数据存储到SAP BW的DSO数据对象中去, 这部分是常规数据仓库处理过程, 本文不作详细说明, 下面将会对实时数据的获取进行说明。
4.2实时数据获取
在SAP BI端完成下面的具体操作, 完成图2右边的数据流程:
(1) 在SAP系统中定义好WebService类型的源系统;
(2) 定义数据源 (DataSource) , 定义服务端接口数据结构;
(3) 定义DSO数据存储对象, 定义暂存端实时数据的数据结构;
(4) 定义PSA (数据源) 到DSO的影射及转换 (Transformation) ;
(5) 定义Infopackage, 此时设定Request关闭时间, 为一天;
(6) 定义RDA类型的DTP;
(7) 通过Daemon工具实现定时的操作, 将定时暂设为7分钟。
启动Daemon, 等待外部系统 (后勤信息系统) 的WebService方式触发, 运行时的Infopackage与DTP进程在图4中都可以看到, 并且可以通过监控工具进行实时调度。
4.3确定主题域, 数据仓库模型设计
围绕主题, 进行房产处、教务处、财务处、信息办等其他部门的数据集成汇总, 进行相关的主题数据准备, 实例以简单的建筑用电主题进行OLAP多维模型设计:
维度的确定:根据分析的要求, 确定了以下几个维度:建筑部门维度、房产维度、房产类型维度等。指标值的确定:原型确定了指标为电使用量 (具体的用电分类略) 。完成星型模型的构建, 如图5所示。
4.4WebGIS集成
在WebGIS系统端的服务模块中, 增加电力查询分析的处理服务, 该WebGIS功能模块服务包含:面向WebGIS界面需求的接口定义与预处理;调用发布在数据仓库平台端的服务XMLA;处理XMLA返回的实时数据或多维分析数据;封装成友好的、WebGIS系统支持的数据格式作为该功能服务的返回结果。图6是其中一实时服务的部分简化处理代码, 可以通过“FunField”接口参数去调用XMLA服务, 将结果返回给WebGIS前台系统。
4.5效果展现
WebGIS系统前台根据设计的逻辑处理流程, 可以将功能服务模块传过来的服务结果进行展现, 具体效果见下图:图7展现了具体建筑信息和实时数据的结合展现;图8展现的是数据仓库分析数据和直观WebGIS的结合展现。
5结束语
本文主要通过使用SAP数据仓库和学校已经成功实施的WebGIS系统的接口, 将学校后勤部门的电力数据抽取到数据仓库平台进行分析处理, 并在WebGIS平台上展现, 从而从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利用了后勤部门的历史数据, 让高校其他用户都可以关注和自己相关的这些学校处级部门内部的数据, 同时为其他部门的信息化、集成化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文永明.基于WebGIS的校园房产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 2007.
[2]游进国.一种OLAP可视化方法的研究及其实现[D].昆明理工大学, 2005.
[3]孙鸣乐.分布式实时远程抄表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测与仪表, 2005, 42 (5) .
[4]陈永杰.SAP商务智能完全解决方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5]于宁.高校教学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的研究与实现[J].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6]杜军华.基于WebService的Web地图服务设计与实践[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2007.
[7]SAP AG.BW 330 Business Information Warehouse-BW Modeling.2006:437-440
新建高校电力网科研工作规划 篇2
新建高校校园多栋楼的电力负荷计算, 基本上采用负荷密度法和需要系数法。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 我校多栋楼建筑至少应两个独立电源, 具体数量应视负荷大小及郑东新区现有电网条件而定。两路独立电源运行方式, 原则上是两路同时供电, 互为备用。 (由于电大次资金短缺, 不妨考虑将现有电力线路稳固前题下, 利用周围小区发展迅速, 借用外电网供电变压器, 实现内外两路供电) ;另外, 还须装设应急备用发电机组, 要求在短内自动恢复供电。保证照明、机房、消防设备、等设备的事故用电。且周围院校装设应急供电措施早投用。供电设计的依据是电力负荷参数它的计算准确与否, 对合理选择设备, 安全可靠与经济运行, 均起科学决定性作用。
2 科学设计低高压配电
2.1 配电系统及低压干线式。
我校基本上采用放射式系统。楼层配电则为混合式系统。配电设备中的主要部分是干线。建筑的竖井多采用插接式母线槽。水平干线因走线困难, 多采用全塑电缆与竖井母干线联接。每层楼竖井设层间配电小间。 (新建东区校教学楼该部分设在每层走廊墙壁内) 层间配电箱经插接自动空气开关从竖井母干线取得电源。当层数较多负荷数较大时, 一般按层数分区供电, 或将变压器分散设在地下层、中间层或最顶层;功率因数补偿到接近9.5, 无功补偿都采用集中补偿方式的情况下。我校则统一使用两台变压器供;一般低压配电系统各级开关均采用自动空气开关 (断路器) , 设置瞬时、短延时、长延时三级过流保护装置。各级自动空气开关的保护整定, 选择性配合, 防止越级跳闸。
2.2 高压配电系统:
我校现改采用两路独立的67k V电源同时供电。一般高压采用单母线分段, 自动切换, 互为备用。母线分段数目, 与电源进线回路数相适应。只有当供电电源为一主一备时, 才考虑采用单母线不分段的结线。电源进线全部采用电缆进线。计费方式, 由于我校有多家单位租聘, 采用高供高计。但低压侧仍装设计费电度表, 采用将照明与动力分开的两部电价法。郑东新区有些地方供电部门又把空调设备的用电, 全部划入照明计价系统, 一般做法是安装总表及动力表, 由总表减去动力表以后, 全部为照明电费。前年暑季我校的男、女宿舍楼的供电电路改造为刷卡式, 空调设备收费均为照明电费, 均属参考采用上述方案。
2.3 科学减少变压器台数设发电机组备用。
我校单台变压器的容量选择科学, 一般都较为合适。为限制低压侧的短路电流, 正常时变压器解列运行, 中间设联络开关。照明和动力分开合理设变压器, 当动力用电容量太小时, 动力变压器可不分开装设, 而在低压侧应对动力负荷分类计费;发电机组备用已是我校早些年就采用汽油发电机做应急设备, 只不过采用汽油发电机功率太小, 只能完成部分设施应急。过去大多是采用柴油发电机组做应急备用电源的。实际上省内不少大专院校及电信局使用燃汽轮发电机。这种发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反应速度快, 故障率低等优点。实际中还是考虑:应急备用发电机组并选快速自起动。能在十五秒内恢复供电。从可靠性出发选用两台, 自动并车运用较为合适。
3 防雷与接地设计
在防雷方面近年出现有消雷器和放射性避雷针。这两种防雷技术虽然在工程上得到不少实际应用, 但在有争议的。郑州不少豪华宾馆都装设了放射性避雷针。但是也有人认为, 从国外引进的这种放射性避雷针, 维护复杂, 价格又不便宜, 还是采用传统的避雷方法简单可靠, 更加经济合算。校园多栋楼建筑的防雷设计, 除采用避雷针和避雷带的传统做法外, 但必须保证各层楼面钢筋、金属管道与该层用作引下线的柱筋有可靠的连接, 形成等电位层;我校则采用的后一种避雷方法。现代高层建筑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与楼板的连接是十分可靠的。做好金属管线的接地是关键。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 都是合在一起的, 组成混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按最小的要求而定, 通常是在四欧以下。利用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板。尽管基础钢筋等自然接地体已能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 仍需要装设水平的人工接地体, 将主要的建筑物基础连接成接地网, 这对均衡电位, 提高安全性有保障。
4 新建高校电网潮流计算科学运用
当今, 具有三个集中负荷的两端供电网在日益发展的新型高校电网系统尤为突出。我们采用的方法就是利用了基尔霍夫 (KCL) 、 (Kv L) 法:节点电压法;计算时可以结合各高校的当地实际网络情况对潮流进行实际计算;计算工具以基尔霍夫节点电流、压法为基础, 在电力网及电力系统中两端供电网的初步潮流分布中两端供电网, 系有两个独立源给用户或变电站供电, 可靠性高运用广泛。环网可以看成是两端电源电压相量相等的供电网, 不计电力网阻抗和导纳中功率损耗的潮流分布, 为初步潮流分布对于两端供电地方网, 由于可以忽略电网阻抗和导纳中功率损耗, 初步潮流分布也是最终潮流分布对于两端供电区域网, 需要在计算初步潮流分布的基础上。在计算其阻抗与导纳中功率损耗后的最终潮流分布从“具有三个集中负荷的两端供电网为例”来阐述。电网系统中较多节点, 可以由三个以上或更多的电源获得电能, 含有这样节点的电源供电的电力网, 是具有复杂网的潮流计算工作。而通常使用多种计算方法对潮流计算;我校是在基尔霍夫节点电流、压法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迭代法, 就是第一步:将较复杂电力网逐步变换为两端供电的简单网。从而化整为零, 成为简单对潮流计算方法。求出潮流初步分布, 找出功率分点;第二步:化零为整, 逐步再等值反变化回到原来初期的复杂网, 具体支路合并与分解。当网络中有两条以上支路向同一点供电时, 我们就可以按 (KCL) 电流定律, 对任意结点, 所有流出结点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的原则将这些支路合并为一条等值的支路。进行求和计算。
总之, 高校电力网科研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科学的运用变压器与负载匹配, 它又是高校整体设计中的重中之重, 科学合理的依据各种参数:电力负荷、供电电源及电压的选择, 高低压配电、防雷系统等设计配备。设备的选型的重要还要关联在新建高校电力系统规模越大, 相应的接线就越复杂, 潮流计算工作量就越大, 比较繁重的计算工作随着电力网在不断增加。科学运用基尔霍夫 (KCL) 、 (Kv L) 定理节点法计算则又是几种方法中最方便可行的计算方法, 它可使你进一步了解交流电路中电流、压运作各种方式, 同时更得心应手的进行高校电网潮流设计及计算。完成新建高校电网科研工作总体设计与分析。
摘要:新建高校电力网迅速发展, 科研创新是重要一环。必须确保正常用电。变压器与负载电力负荷科学合理匹配, 捕捉各种参数、选择供电电源、电压、高低压配电。防雷等系统寻拟关联参数依据合理设计。另一方面新建高校电力网潮流设计计算线路中, 科学使用基尔霍夫电流、电压理论工具, 在交、直流等不同复杂电路设计中遵循规律的精确构建正确框架。对它适应普通高校电力网科研工作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依据参数,变压器与负载匹配,潮流分布,节点电流规律
参考文献
[1]王新学.电力网及电力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高校电力分析 篇3
教育部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大方针政策下, 为师生创造安心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 改善师生住宿条件, 建设和谐校园、世界名校。加装空调及其相应电力改造, 成为落实方针政策的一项行动。
为经济合理地解决切实关系到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问题, 不少教育工作者做出很多实际性的工作。参考文献[1]就北京高校学生公寓空调安装情况进行调研, 并总结出使用较多的两种安装模式:学校出资安装, 学生缴纳电费免费试用; 商业租赁模式。分别阐述了各自利弊。文章提出了学生公寓安装空调在基础电力设施配置、电力增容、资金节能等方面面临的普遍困难。参考文献[2-4]对高校用电负荷进行了概括, 根据用电特点将其分为三个区域: 教职工家属用电区、教学科研用电区、学生生活用电区。其次对学生公寓进行负荷预测, 分析配电经济运行。节能方面, 参考文献[5-7]对高校能耗特点、建筑设备管理平台、能源管理系统、计费、评定等进行了详细论述。综上所述, 对于高校的电气运行与改造需要因地制宜, 要根据高校建筑、管网、负荷的实际分布, 合理规划容量、变配电所, 优化配电方式、线路、能耗控制与监管等。
北京师范大学自2014 年5 月供电增容方案获批后具体推进学校学生宿舍空调安装工程。工程设计学生宿舍公寓19 栋, 房间数目4 035 间, 安装空调总计4 081 台, 其中包括1. 5 匹空调4 045台, 2 匹空调36 台。安装二控多功能计量电表4 035 块, 改造更新变配电站6 处, 楼内配电室13 处。新装高低压柜100面, 变压器5 台。敷设高低压电缆长度超过11km, 新建管井25 座。对三栋公寓楼总计505 间房间进行楼内空调插座线路改造。2015 年11 月13 日, 学生宿舍空调安装工程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
1 容量规划
由于学校建校悠久, 学校生活用电区域供电容量不足, 加之宿舍建筑年代跨度大、20 世纪90 年代前建筑数量大, 多数不具备空调配电线路, 全区域施工、难度大, 工程设计、招标、施工、竣工验收等工程周期短, 时间紧迫。
学生生活用电区, 包括公寓楼18 栋, 如图1 所示。将学生生活用电分成五个区域, 第一区域: 学1-4 楼、邮局、周边门市等; 第二区域: 学5-7 楼、东西贴建、小西门周边门市等; 第三区域: 兰蕙公寓及餐厅、新乐群食堂、中水处理站等; 第四区域: 学五食堂、开水房、学子超市、浴室及周边门市、学8-12 楼等; 第五区域: 学13-16 楼、邱季端体育馆等。
18 栋公寓房间数、加装空调数、原有负荷、增加负荷根据用电设备组需用系数法计算[8], 见式 ( 1) 。
其中, Pc为设备组有功功率; Kx为需用系数, 取0. 4; Pe为设备组总设备功率。
计算统计如表1 所示。结合原来供电情况, 学1-4、16 公寓楼新建楼在设计时已经将空调负荷计算在内, 且室内具备空调线路, 因此需新增加负荷794k W, 计划增加两台800k VA变压器。
2 变配电选址
10k V变配电所选址应按照经济、技术比较后进行确定[9,10]。应当靠近负荷中心, 压降损耗尽可能小, 要与学校发展规划相协调, 投资小且进出线方便等。原有变配电所选址比较合理, 根据第一节内容分析需增加两台800k VA变压器进行分配, 在冷库区域增加1 台800k VA变压器, 贴建楼增加1 台800k VA变压器。
3 新型设备节能监管措施
供配电系统作为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构建绿色建筑提供条件。重点是建立健全节能管理机制, 优化供配电系统, 选择低耗工艺的用电设备。本工程采取的具体降低供配电系统能耗的措施有:
1) 高能耗变压器的更换。本工程将SC9-630、SCB9-1000 更换成SC10-630、SC10-1000 各1 台, 其更换前与更换后能耗效果[11]比较如表2 所示。
根据表2 数据可知, 每年可以节省电耗6 482k W·h, 电费按照0. 6 元/ ( k W·h) 计算, 每年可以节约电费3 889 元, 10 年可以节约电费38 890元。
2) 加装电容电抗无功补偿装置, 提高功率因数, 减少无功损耗。
3) 正确选择和配置变压器容量和台数, 合理调整负荷, 实现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4) 建设配电系统智能化监测平台, 为能耗控制提供科学数据。
5) 加装有源电力滤波器, 减少谐波污染, 提高电能质量。
4 配电方式与线路优化
学1-4 楼建筑高度都为12 层, 房间总数为1 289间, 在宿舍内未安装空调前, 为减少变压器低负载率所带来的损耗, 将原互为备用变压器的运行方式改为单台运行方式, 其配电方式如图2 所示。改后的配电方式可使得变压器互为备用, 提高供电可靠性。
学生生活用电区变配电站分布在六个不同的地方, 全部由学校中心配电站引高压电源, 加装高低压柜, 高压线路电缆多、经济成本大。为解决成本, 在冷库变电站处新建一座学生生活区域配电站, 该区域配电站10k V电压, 由学校中心配电站通过原有隧道引入。201、202 两路高压再从区域配电站向各10k V变电站辐射, 这种线路优化节省了土方量 ( 见表3) 。
注: 如图1, 方案一, 指从主配电系统引两路高压经艺术楼北侧, 沿学1-4 西侧, 直至学5 北侧, 建一高压配电站, 设计多路高压进出线柜, 引至学生生活区各变压器, 低压线路不变。方案二, 指从主配电系统引两路高压经东操场东侧, 沿邱季端体育馆东侧再绕南侧直至冷库变配电站, 将冷库变配电站扩建成一高压变配电站, 设计多路高压出线柜, 引至学生生活区各变压器, 低压线路不变, 由于主配电系统到邱季端体育馆东北角处为已建成的电缆隧道长388m, 大大减少了土方量。
5 结束语
为高校原有学生公寓楼加装空调, 进行电力改造, 既要注重供电安全性与可靠性, 同时也要考虑经济、能耗效益。本文通过实例改造工程, 分析了容量规划、变配电站选址、新型设备节能监管措施、配电方式与线路优化, 在改造方案中对供电要求与经济决策意义, 其主要结论可归纳如下。
1) 容量规划: 新增空调或其他负载的负荷计算要合理, 确定新增容量结合原有变配电站变压器实际负载率, 合理融合原有负载, 提高变压器负荷率, 有效节省变压器的损耗。
2) 变配电站选址: 在变配电站选址时, 一定要深入负荷中心, 对于改建工程, 由于原有变配电站具备进出线土建条件, 大部分在原有土建上改造, 有效节省经济成本。
3) 新型设备节能监管措施: 新设备运用新科学技术, 具有低功耗、安全可靠度高的特点, 在改造过程中积极采用新设备, 有利节省电能的损耗。智能化配电是信息系统在配电网中的应用, 实现监控信息化, 对能耗数据的统计、分析提供接口, 为节能措施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4) 配电方式与线路优化: 电力系统中, 高压配电不超过二级, 电压配电不超过三级, 对于一二级负荷。采用变压器互备方式供电, 大大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改造的经济成本, 减少了变压器的损耗。线路选择根据学校现有管网情况, 尽量减少土方与电力施工量, 以求最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刘海燕, 张书颖.北京高校学生公寓空调安装调研与建议[J].高校后勤研究, 2015, 169 (4) :98–100.
[2]王苏颖.高校学生宿舍的负荷特点及节能措施[J].山西建筑, 2007 (1) :202-203.
[3]张帆.高校学生公寓的电气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23) :269-270.
[4]杨之俊, 曹成付.高校学生公寓用电负荷特点及其配电经济运行[J].工程与建设, 2008, 22 (4) :512-514.
[5]沈薇.重庆大学主教楼能源管理平台建设[D].重庆大学, 2006 (11) .
[6]冯威, 程大章, 建筑物能源管理系统 (BEMS)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05, 6 (3) :38~40.
[7]江亿.我国建筑耗能状况及有效的节能途径[J].暖通空调, 2005, 35 (5) :30~40.
[8]任远会主编.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 (第三版) [D].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
[9]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2-2009) [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2011) [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2.
高校电力分析 篇4
一边疆电力类专业的就业前景
1. 边疆电力类行业发展前景
目前, 中国已进入大电网、大电厂、大机组、高电压输电、高度自动控制的新时代。电力行业经过漫长的发展达到近乎完善的程度, 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整个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仍不断增加, 加之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科技在电力行业中的运用, 使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电力市场按目前功能基本划分为电网公司、发电公司、电建公司。电网公司是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和各省 (区、直辖市) 电网公司为主。在云南省的发电公司主要有华能、华电、国电、大唐、中电投、大华、龙江、三峡水电等企业, 这些企业的创建为云南省的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目前还有一些电站正在建设中, 也为电力类专业的学生创造了就业机会。从目前整个电力职工队伍的素质看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迫切需要大批具有高学历、高能力的优秀人才加盟。
2. 边疆电力类专业人才需求形式
随着国家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 电力技术不断更新进步, 电力类行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电力类专业连年扩招, 许多学校也纷纷办起电力类专业, 电力类专业成为近几年的一个热门专业。现在的电力类专业学生中主要有本科生和专科生, 但两者各有优点。在我校办学中发现, 云南省很多电力企业都到我校来招聘专科电力类学生, 因为专科电力类学生有动手能力强、在企业留得住、上手快等优点, 目前电力类的专科生就业前景广阔, 但是毕业生要找到一份高质量的工作会遇到一定的挑战。
二边疆电力类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 电力类专业学生对专业概念模糊
目前高校扩招大学生, 电力类专业是一个热门专业, 很多学生高考后, 根据自己的高考分数盲目选择学校, 填报志愿。导致学生入校以后对专业不感兴趣, 对所学的电力类专业不去了解, 对目前电力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趋势也不闻不问。另外, 根据我校情况, 部分文科生也被录取到电力类专业, 学生学起来很困难, 一部分学生会失去学习的信心, 导致专业基础不扎实。
2. 电力类专业学生存在就业困惑
我校电力类专业学生大部分毕业后进入到云南省的各处水电站, 水电站地理位置偏远, 条件艰苦, 有的企业待遇偏低。通过调查, 我校电力类学生择业考虑的问题为待遇不能太低、地理位置不能太偏远, 离家不能太远。部分学生在就业时持观望态度, 导致最后没能找到一份工作。这样就造成学生“有业不就, 无业可就”的现象。
3. 电力类专业学生对于就业信息了解滞后
我校地处边疆, 一些招聘信息不能及时更新, 学生获取信息的积极性不高。我校电力类专业的就业信息由学校及系部提供, 联系企业到校招聘。我校电力类专业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去获取就业的有用信息, 学生无形中形成了一种等学校帮忙找工作的思维。学生还没有形成在网络上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及去企业咨询工作的习惯。
三就业质量的界定及影响边疆电力类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因素
1. 就业质量的界定
根据查阅文献及我校办学的经验, 主要从就业对口率、岗位发展前景、工作薪酬、学生到岗后在单位工作时间长短、到校招聘的用人单位的多少及用人单位的层次来衡量一所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就业质量的高低。
2. 影响边疆电力类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因素
第一, 电力类学生的职业素养及就业观。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 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观、道德观等, 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知识, 学生就业后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对岗位及环境的适应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吃苦耐劳、勤学好问、爱岗敬业、认真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等, 这是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是一个用人单位录用人才的首要条件。而我们学校地处边疆民族地区, 可能在专业技能方面更新知识相对滞后, 学生对电力行业发展的知识不能随时更新, 对一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不能及时了解。另外, 学生的就业观不一样, 每个人的就业价值观不一样, 有的学生愿意留在边疆工作, 有的愿意到大城市工作, 有的学生先就业后择业, 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就业的质量。
第二, 电力专业在学校及社会中的影响力。学校是学生就业的一块牌子, 名校的学生就业形势很好, 就业质量一般也很好。但是我们地处边疆, 我校也不是名校, 但是电力类专业是我校的特色专业, 只要专业办得有特色, 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 专业办好了, 在地方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学生的就业质量就会提高。
第三, 学校及系部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实践管理部门、招生就业处及系部招生就业相关人员, 多到企业走走, 密切加强联系, 时时掌握企业的用人需求, 根据企业的特点, 回校反馈给相关部门及教师。另外, 边疆地区企业相对少一些, 学校应该联系更多企业以获得更多市场资讯, 这些都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第四, 用人单位及社会对电力类专业学生的评价。一名电力类学生培养出来, 能不能适应电力类的岗位, 在工作过程中适不适合, 都是用人单位及社会来评价。当一批学生培养出来, 若受到用人单位及社会的良好评价, 直接影响到后面毕业学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在边疆地区, 如果培养出的人才受到社会青睐, 那边疆的大部分电力企业将会录取我校的大部分学生。
四提高边疆民族地区电力类专业学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的措施
1. 加强学生对电力类专业的认识
很多学生高考过后, 盲目选择学校及专业, 进入大学后对专业一无所知, 也有部分学生还沉浸在高考发挥失常的痛苦中。我校针对这一情况, 在新生入学第二天,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对所学专业做一个大致的介绍。到学生军训完后, 针对电力类专业学生, 系部专门请电力类教师详细介绍我校电力类专业的特点、办学模式、就业途径、目前的就业形势、在校期间要考取的专业技能证书等, 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详细了解, 若学生对本专业没有兴趣, 可以转专业。通过这些途径, 加强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 让学生明确学习本专业的目标。
2. 完善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大学是大学生进入职场的基础阶段, 进行职业规划是一门必需的课程, 但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边疆地区的电力类专业学生应针对自己所学专业及边疆地区的特色, 结合实际对自己在大学三年中及毕业后应该做些什么, 怎么做, 做出一个详细的规划, 加强学生在校的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辅导员应该引导学生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学校及系部应邀请社会各界及企事业单位知名人士到校为大学生指导职业生涯规划, 企事业单位人员及社会知名人士经验丰富, 可以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传授经验, 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就业质量。我校针对这一点, 请德宏州秦瑞电力集团董事长及龙江电站高级工程师到校进行讲座, 但这远远不够, 还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3. 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系统及网站
边疆民族地区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 信息发展也相对落后, 加上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积极性不高, 导致学生获得就业的信息相对滞后。另外, 学校对电力类专业的宣传力度不够, 外面的很多企业并不知道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设有电力类专业。针对这些问题, 我校电力类专业安排相应的教师到部分企业进行联系宣传, 可以获取相关就业信息, 但这远远不够, 应该联系更多的企事业。学校及系部应该针对电力类专业建立完善的电力专业毕业生招聘系统, 获取全省及全国与电力类招聘有关的信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电力类招聘信息少, 每次企业到校招聘都是教师通知, 我校应将招聘信息及招聘公司的介绍放到招聘网站, 加强网络信息的使用。学校应该与历届毕业生紧密联系, 利用学校及社会的各种就业资源, 为学生就业群策群力, 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
4. 建立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及实践基地
电力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建立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及实践基地至关重要, 实践课程及建立实践基地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专业技能。在校内, 我校电力类专业已经建成电工实验室、电子实验室、PLC实验室、继电保护实验室、电机学实验室等。在校外, 我校与德宏秦瑞 (集团) 电力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建成了完善的实践基地, 学生大三学年下学期还将到云南华邦电力开发有限公司、盈江县博海电力有限公司、德宏供电有限公司、大唐电力有限公司、安琪酵母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实习、专业见习, 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体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我校根据电力类专业的特点, 开设了证书考试训练课程、专业技能训练课程, 学校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 认真组织开展了岗前双证书培训及“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培训, 获证率达100%。学生通过双证书的培训, 大大提高了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学校应成立寒暑假实践体验小组, 到企业去体验电力类工作, 提前适应企业的生活及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 学习一些在学校学不到的经验、知识。
5. 完善电力类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提升教学及师资力量
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 一流的教学名师, 优秀的学生三者结合起来, 整个专业就是一流的, 学生的就业质量将会得到提高。根据边疆地区的特点, 我校经常派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培训, 学习先进的操作技术, 提升教师的学历, 原来的电力类教师大部分是本科学历,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 全部老师都是研究生学历。年轻教师被派到企业定岗学习, 学习企业的实干精神及先进技术, 学习回来后多名教师进行交流, 互相提升。近几年来, 在电力类教师的不断努力下申报了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专业作为“特色引领型”专业加以重点建设, 经教育部、财政部组织专家审验通过, 申报并获批云南省省级质量工程水电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校级精品课程3门, 通过项目的建设大大提高了我校电力类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学到了电力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 引入到校园中传输到课堂内, 学生学习的软硬条件也得以提升, 促进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
6. 提升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丰富法律知识
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富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正、法治等的价值取向, 将学生培养成一个爱国、爱家、爱岗敬业的好学生。请相关的法律教师对学生进行法制方面的教育, 传授与电力类行业相关的法律知识, 使学生懂法、守法, 使学生拥有公正、法治的意识。全面塑造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 可以树立边疆民族地区电力类学生的形象, 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
五结束语
本文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 分析边疆民族地区电力类专业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并叙述如何提高就业率及就业质量的措施。目前,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这些方面制定了一些措施, 如加强学生对电力类专业的认识、建立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及实践基地、完善电力类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学及师资力量等,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我校地处边疆, 教师应多跟外界交流, 学习先进的办学经验及学生就业方面的先进知识, 将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办成一个有特色的大学。
摘要:本文针对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的办学特点, 分析了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电力类学生的就业前景、就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影响就业质量的一些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升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电力类专业学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电力类,就业率,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郝志云、杨子仙、尚艳萍.边疆民族地区电力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学园, 2013 (7 ) :35 ~36
[2]夏甜、焦晨.电力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27 )
[3]尚玉琴、赵莉、乔晓辉.新形势下提高电力类学生就业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22 ) :130 ~132
[4]邓佳富.大学生就业困惑调查及对策——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07级毕业生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0 (22 ) :332 ~336
[5]涂智勇、李超.浅谈电力类高职生的就业指导[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4 ) :17 ~18
[6]杨红娜.上海高校新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与对策分析——以上海电力学院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17 ) :133 ~134
[7]巫绍基、肖慧颖、刘晓等.电力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3 ) :57 ~59
高校电力分析 篇5
在培养学生领导力教育方面,JA电力始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力争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优质平台。具体来说,JA的全称是Junior Achievement即国际青年成就组织。它于1919年诞生于美国,总部设在科罗拉多州。JA现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推进青少年经济教育的国际非营利组织。 JA上海电力学院团队以JA China为后盾,本着“倾心就业指导,助力素质教育”的宗旨,通过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生涯规划的帮助以及在志愿服务、素质拓展等方面为大学生的提供锻炼机会,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品格、创造力和领导才能的培养和发展。
一、国内外高校大学生领导力培育的对比分析
(一)国外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研究借鉴
青年学生领导力是指青年学生在有效执行领导角色或非领导角色及其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各种综合素质和能力, 包括社会责任感、创造性思维、有效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兴起了“培养美国未来领导人” 为主旨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活动[2]。1970年以来美国高校开始实行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其规模和内容一直在不断扩充。
美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课程既包括理论课程,又包括实践课程。根据不同的模式,领导力教育的课程会有不同的侧重点[3]:首先,基于学校与社区合作中的课程体系。该体系的课程涉及应对突发情境、如何提高沟通技能、如何管理冲突、如何正确地做决定、如何建立有效的团队、如何管理会议、如何做规划和制定策略、如何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技能。 其次,基于基本领导理论的课程体系。该体系的课程主要包括领导力研究的发展历史与基本理论、领导力胜任特征、领导情境、领导力的道德伦理维度、自我领导与团队领导等。另外,基于领导能力要素的课程体系。该体系的课程主要涵盖: (1)设定愿景和目标。(2)承诺行动的社区服务。(3)个性特征自我评估与教师指导活动。(4)协商的艺术。(5)团队建设与团体动力学。(6)谈判和冲突解决。(7)领导力的内涵。
除此之外,美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教学形式主要有工作坊、研讨班、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等常见的教育方式和其他形式新颖的特色项目。具体来说,主要涵盖以下几种[3]: 第一,自我评价与反思:通过运用评估性测试、模拟、讨论和反思的方式来提高自知的水平。其中撰写“领导力日志”能够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第二,教导。即导师式的培养模式。通过将有经验的领导者与学生进行配对,使学生能够有效习得丰富的经验。第三,角色扮演。通过在特定场景中承担重要角色来锻炼领导能力。第四,户外活动。主要涵盖体能训练,团队训练、素质拓展等,通过以上活动建立团队成员间的信任。
(二)中国学生领导力培养的现状
相比于国外成熟的高校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教育体系,中国高校在领导力培育方面起步较晚,尚有许多提升的地方。 首先,领导力教育的覆盖面狭隘。目前主要集中在学生干部群体上。其次,领导力教育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围绕基本工作内容和相关技巧的掌握,忽视了理论指导。另外, 在师资方面,中国高校学生的领导力教育师资力量主要以辅导员为主,而在国外,学生领导力教育师资多元化,有高校专业教师,同时也选聘校外领导专家,比如邀请来自社区、政府、 商业杰出人士担任指导。因此,在中国高校,加强学生的领导力培养是亟不可待的议题。
为此,研究者对中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进行了实证研究[1]。研究发现,过半的被调查者担任过班干部或社团干部; 在“你认为做一位领导应具备的主要素质”这一题目,被调查者普遍认为领导者应该有责任心、沟通能力和有处事应变的能力,分别占64.7%、58%和53.8%。同时,号召力、协调整合能力和亲和力也占了较大的比重。另外,通过调查福州大学学生干部,发现大学生领导力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首先在意识层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领导意识的,但是还缺乏领导魄力。在认知层面,具备丰富的知识,但问题意识不足。 在操作层面,能够基本履职,但工作能力仍有待提升。
事实上,加强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方面,这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高校大学生应该是一批不仅在专业领域出类拔萃的高技术人才,同时也应该是具备一定领导力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加强高校学生领导力培养符合中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在美国高校,已经有1 000多所大学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或专题项目中注重开发学生的领导力,并且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中国,为了实现人才强国的目标,更应该开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提升高校人才全球化竞争力。
二、内容与形式:JA电力学生领导力培育的具体路径
众所周知,领导力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在后天的实践中逐渐习得的一种能力。美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的培育除了设立特定的培训项目之外,特别鼓励将领导力教育渗透到课外活动中。在我校,学生项目化的建立旨在鼓励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项目经理,通过组织活动,不仅锻炼自己的胆识,同时能够从中吸取丰富的经验,提升个人沟通、组织、领导的能力。在JA电力团队,每一个成员都有潜力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因为JA电力团队不仅在横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内容,同时从纵向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领导者的技能。
(一)多维度拓宽学生领导力的实践内容
首先,多方面多渠道提升学生的领导力素养,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提升领导力。JA电力有着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主要内容涵盖:宣讲会、纳新、《事业起航》常规课程、工作坊Workshop系列、中小学志愿者以及YES&BOP创业沙龙活动等。从国际经验和国情来看,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精英模式。只有少部分在校学生干部群体有资格参与领导力培养。第二,开放与自选模式。学生可自愿报名参与。第三,全员模式。即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在JA电力,每个项目都有专门的负责学生,每个人都有机会和责任承担一个项目,目的是帮助所有学生在JA中获得提升。
从领导力培养的内容来看,美国31所高校的大学生领导力项目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领导力特征[4]:(1)自知能力。(2)有效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3)灵活的适应能力。(4) 创造性思考的能力。(5)承诺服务的能力。(6)把握公共政策的能力。结合以上几个特征,JA电力团队在加强学生领导力培养方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和承诺服务的能力。首先,成功地组织一场活动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作为领导者来说,他需要与不同的人员沟通,比如与外企的JA志愿者沟通交流,确定他们的时间,做好工作安排和部署。在此基础上合理地计划活动的进程。在整个过程中会涉及外企JA志愿者在时间上的冲突、 内容上的调整,这对学生领导者来说都是一种考验,需要不断跟进与协调。另外,如何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始终是JA电力的重要思考内容。比如在活动内容设计上着重推出 《事业起航》常规课程,帮助大学生学习如何制作精美的简历, 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素质观测、单人面试、压力面试等内容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每个活动的组织者都能够通过策划、组织、协调整个活动提升自我领导力。
其次,走出去与请进来是JA电力的另一大特色。领导力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同时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JA电力每学期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比如JA学生前往玫琳凯、Burberry、GE通用电气参观实习,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开展领导力教育,使学生体验领导活动的内涵和方法, 在实践中掌握领导的技能。另外,JA电力的大部分活动都会邀请外企的志愿者参与,而他们的构成往往是人力资源经理、 项目经理等。通过与他们的沟通,获得思想的融合与碰撞,例如西门子公司、宜家家居、搜狐、阿尔卡特朗讯、嘉民集团、必博网络科技公司以及申能临港发电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和HR都应邀前来参加JA的活动。
(二)分步骤反思学生领导力的践行效果
JA电力始终鼓励学生完整参与项目之中。学生通过计划、组织与协调整个活动,了解活动的步骤,掌握组织活动的技能,从中习得各种能力。以YES&BOP青年创业项目来说, 该活动旨在鼓励青年人(18~30岁)在中国社会金字塔底端人群中寻找独特的市场机遇,锻炼商业嗅觉,最终将他们的创造力和行动力转化为造福这群体的商业解决方案。为了举办“创新青年汇”主题沙龙,学生首先设计并发放问卷了解全校在校生对于该活动的认知和参与情况。这涉及到学生如何科学地发放问卷,并在有效时间内回收问卷。由于问卷量大, 合理地分工是领导者需要带领团队前进必须要具备的意识。 其次,与外企志愿者的沟通与协调。这涉及到时间和内容的调整,例如如何将不同的创业故事有逻辑性地贯穿在一场沙龙中,这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验。另外,如何设计和制定沙龙的流程和具体内容,这是考验领导者规划和制定策略的能力。与此同时,如何激励团队成员携手并进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例如分配不同的成员执行宣传、接待、主持等工作,是考验学生是否有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领导能力。
除此之外,JA电力团队对学生领导力的培养主要基于自我反思的提升。在美国大学生领导力特征中,首先强调领导者应该具备自知的能力。许多大学的领导力教育都注重让参训者反思本人的领导风格和领导经验。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具有自知的能力。其核心是对自身领导风格和经验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自己的优势,并能控制自己的不足。在JA中,每场活动结束,项目负责人都会形成完整的总结报告,目的是归纳出组织活动的优缺点,并从中检验自己是否扮演好领导者的角色,从而察觉出提升的空间。
三、学生领导力培养的提升和再推进
(一)丰富和拓展实践学习的机会
领导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领导力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有效的、相互关联的过程或是一个系统。因此,高校需要开拓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比如美国高校结合各自学科非常注重实践类课程设置。各大学的课程都把实践和服务环节置于重要地位,如加州拉文大学两个学期的领导教育课程中,专门有一个学期用于实践;罗特格斯大学让项目训练班的学生专门用一年的时间回母校开发项目并亲自运营;鲍尔州立大学领导项目的每个环节都有对社会活动、社团活动和社区服务之类的活动的时间要求[3]。为此,高校可以多安排团体素质训练环节,或提供领导力模拟训练和领导岗位实践机会,以学院、社团和项目化为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二)自我管理模式下的领导力培养
学生的领导力培养需要高校教师以及其他专家共同参与引导。但是,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应该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管理模式下的领导力教育。
在学生项目化队伍中,要鼓励学生在自我管理中提升领导能力。因为这种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多次成功的体验会提高个体的成就感。因此,教师应该在项目化工作中引导学生自我管理、通过培养学生的自知能力不断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且形成特有的领导风格。通过自我探索,不断增加个体成功的体验。
简言之,在学生领导力教育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能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当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多鼓励多推动。
四、结语
高校电力分析 篇6
1.1 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把所有的控制设备与计算机连接, 然后由主计算机智能管理, 数据得到了集中的处理, 监控也集中进行, 最后集中分析并且调度。
1.2 监控分布。在宿舍的主要出入口, 宿舍的每个楼层, 宿舍楼的四个角的位置, 以及需要重点监控的部位设置监控摄像头。在监控室设置总控制中心, 24小时配备专职监控人员, 以便于发现问题能够及时的汇报并且处理。如图1、图2所示。
1.3 监控系统的前端部分。监控系统的前端应该包括摄像机、拾音器以及一些探测设备, 另外还有红外灯、云台已经报警设备等周边一些设备。监控摄像机在整个监控系统中属于最重要的设备, 摄像机的工作能力严重影响了监控系统的工作能力, 同时对监控系统的造价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选择一台好的监控摄像机是重中之重。
1.4 传输部分。一般监控系统的数据传输采用的是模拟视频信号传输以及数字视频传输两种方式。模拟视频信号传输是直接采用传输线路进行传输视频信号, 其传输的信号质量高, 但是, 如果传输到距离太远的话, 视频信号就会随距离的增加而渐渐变弱。数字视频传输则是利用数字通信技术把摄像机的输出信号从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然后在经过传输线路进行传输, 它的抗干扰能力强, 长距离的传输也不会出现信号变弱的现象, 它的缺点是在数据压缩时, 信号会有损耗。
1.5 后端部分。对于高校来说, 宿舍多且楼层较多, 监控系统相对来说比较大, 监控中心应该有矩阵控制器, 利用矩阵控制器来对前端设备远程控制以及图像的分配显示。采用一些DVR设备来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且存储记录画面。我们如果采用技术性能更好的监控软件进行处理的话, 可以实现控制图像并且能够剪辑图像, 以及显示报警的功能。
2 目前高校宿舍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管理人员数量多。
随着学生不断增加, 并且社会风气变得越来越开放, 学校的规模也在变大, 学校在原有的管理技术下, 变得越来越困难, 不单单是增加管理人员的问题, 而且学校宿舍时有安全事件的发生, 这都对学生安全是个比较大的隐患。
2.2 巡检宿舍工作难度大。
宿舍区楼层多, 单纯依靠人力去检查, 付出的人力大, 而且不一定能够全方位的管理到位, 遇到突发事故不能及时处理, 虽然现在已经配备了比较现代化的设备, 如对讲机等设备, 但是反应时间还不是很迅速。每天的巡检宿舍工作既浪费时间, 又浪费人力。
2.3 楼道清洁工作难度大。
楼道清洁工作展开时, 需要逐层清扫, 并且清洁情况需要宿管人员经常上楼检查, 往往在清洁后, 又被污染, 在与学生沟通时, 如果沟通不到位, 态度出现问题也会与学生发生矛盾激化, 一方面与宿管人员的管理水平及素质有关, 另一方面, 我们的清洁人员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长期在楼层工作清扫。
3 可行性的实施
3.1 前端的设备。
在最前端的监控部分, 我们可以采用模拟摄像机与网络摄像机搭配结合处理。在宿舍楼的出入口以及每个楼层我们可以安设模拟摄像机, 这些区域采用价格便宜的模拟摄像机就能满足图像质量的需要, 并且这些位置的布线也比较方便。宿舍的一些重要监控位置, 我们可以借助学校的光纤传输网络数据, 在这些位置我们可以安装网络摄像机, 从而实现了网络监控。
3.2 传输系统。
由于前段监控设备的选取不同, 距离近的比较适宜采用基带传输, 抗干扰能力不错所以数据传输的质量也可以满足要求, 把该区域的电力需要、视频传输以及控制传输都能够满足。
3.3 后端设备。
监控中心内的一些处理器及设备都属于后端设备, 它属于整个监控系统的中心设备, 它采用一些连接传输方式与前端的设备进行连接管理, 并且对前端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显示并且处理、整理, 最后存储。高校的宿舍管理监控系统属于一个大型的监控系统, 我们要在监控中心内设置视频矩阵主机以及监视器, 数字录像机, 计算机。整个系统的运行在硬盘录像器以及网络视频集中监控管理软件的基础之上。监控的软件必须要具备图像显示、录像存储功能, 对前端设备的控制功能, 并且还要具备报警的功能, 存储的录像还有能够回放, 设置用户的权限等等一系列的功能。
4 安装监控系统要参考学生的意见
对于宿舍的监控系统安装还要参考学生的意见, 因为, 安装监控系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也能够方便对学生的管理。但是宿舍的楼层属于比较隐私的区域, 我们在具体实施方案的时候, 可以与宿舍管理人员以及宿舍楼上居住的学生进行沟通协商, 把一些问题提前提出来, 并且又针对性的进行处理解决, 能够实现大家的共识。如果方案可以实施的话, 那么就要让监控系统能够发挥出他应该有的作用, 为学生以及学校的管理提供一定得便利。
结语
综上所述, 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在高校的宿舍管理工作中是有很大的使用空间。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不仅仅能够为我们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便利, 它还能够及时的为学校提供宿舍的实时情况, 能够更好的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休息环境, 在高校宿管工作中, 能够发挥其作用。
摘要:监控系统的运用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 为我们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它能够远程监控, 并且具有时效性, 能够记录、存储等等很多功能。文章对其在高校宿舍管理存在问题做了分析, 对可行性操作措施做了论述。
关键词:智能化,电力监控,高校宿管
参考文献
[1]满洪岐.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浅见[J].昌淮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6, (15) :23-25.
[2]韩金辉.学校网络监控系统解决方案[J].中国公共安全, 2009 (2) .
[3]杨静.大学生对校园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的态度的实证研究[J].华章, 2012, (29) :116-117.
[4]朱齐媛, 卢碧燕, 梁伟红.智能校园摄像头监控系统的设计[A],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 (6) .
高校电力分析 篇7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催生了为数众多的高校新校区, 新校区在为学校创造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给教育教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后勤服务等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且对其具有重要作用的校园文化建设也不能例外。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中, 在教学、科研、管理、学习和生活等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价值以及承载这些精神价值的物质要素的总和。德高望重的学术大师, 求真务实的学术风气, 兼容并蓄的文化氛围, 风格独特的教学大楼、校门、图书馆、实验室和构筑物, 如文化景点、人物塑像等往往是一所大学文化品位的象征, 它们对学校师生具有直接的“修身养性”的作用, 可以激励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化品质, 有助于增强美感体验, 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 先进的、优秀的校园文化越发成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重要载体, 校园文化建设也日益成为高校育人的重要工作之一。然而, 近十几年来, 我国高校合并、扩建的浪潮所导致的多校区办学显现, 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校园文化育人作用的正常发挥。2001年, 上海电力学院为了扩大办学规模, 利用大浦东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 在浦东创建了新校区, 扩大了办学空间、优化了学科布局, 但是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却深受两地办学的现实困扰。
校园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理解, 校园文化就是校园艺术教育和学生课余文化活动。其主要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艺术和审美教育, 组织各类艺术社团、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 丰富大学生的校院生活, 提高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广义的校园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确定的培养目标和办学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广义“校园文化”的概念为研究基础, 总结上海电力学院浦东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同时, 详细剖析浦东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受阻滞后的原因, 并提出推进和改善浦东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对策。
二、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浦东校区在摆脱了办学空间狭小的压力并配以充裕的资金支持下, 在校园建设硬件设施上较原校区相对现代和完善;校园空间设计合理, 布局得当, 建筑物实用美观。但由于新校区位于浦东新区惠南镇郊区, 地理上的人文背景和文化遗产较少, 甚至更多的是一些负面和消极因素, 从而影响了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外部环境, 同时, 浦东校区自身较长的建设过程也造成了一段时间内校园文化建设的匮乏与滞后。归纳起来, 浦东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浦东校区周边环境的非城市化或半城市化影响着现代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校园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 它作为社会大文化中的亚文化与城市社区文化之间存在着互动。居于社区中的高校师生虽然在交往方式、生活习惯、专业修养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 但是他们在社区文化的熏陶下, 沉淀着社区的精神与气质, 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必然会因社区的影响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这种转变有其主观选择的因素, 也有社区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高校开放程度的提高, 其与社区间出现了频繁的文化接触和信息交流现象, 很多大学的校园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表现出很强的本地特有的人文品质, 并不断承袭着当地的文化传统。如前所述, 浦东校区远离繁华闹市, 缺乏都市气息和氛围, 周边娱乐设施缺乏, 商业网点稀少, 学生日常接触更多的是刚刚离开土地成为城市居民的农民, 而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为了生存, 利用高校人口密集的商机, 出售卫生不达标的零食, 开设不正规的餐馆、超市……如此种种使得浦东校区的校园文化受大城市先进社区文化的“甘饴”较少, 这对现代校园文化的发展必然是一种缺失和遗憾, 而周边落后的城郊负面文化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存在负面影响。
(二) 浦东校区周围相对较差的治安环境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实际上, 这个问题包含在第一个问题之中, 之所以特别提出, 是为了突出其重要性。由于浦东校区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结合部, 而且校区本身也在不断建设中, 社会闲散人等鱼龙混杂, 包括治安、交通、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尚未提供到位, 这类区域便成为各类违法犯罪的多发地, 年龄尚小、涉世不深、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的大学生极易成为受害者。相对恶劣的校外治安环境窒息了校园文化发展的开放性, 时而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件无形中也会给校园文化享有和创造主体之一的学生留下不良的心理阴影, 尤其对于那些案件的直接当事人而言, 精心培育的校园文化认同感和荣誉感将会因此而丧失殆尽。
(三) 浦东校区本身硬件建设的非一步到位性影响着校园文化这一软件建设的进程。由于自身发展规律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制约, 浦东校区的基础建设不能做到一步到位, 更多的是分期建设, 边建设、边使用。目前学校将低年级学生安排在浦东校区, 在新生入学后, 校内还有一些很明显的工地痕迹,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他们昔日对大学校园的美好憧憬和向往, 由此造成的情绪不稳定, 心理失落, 心态不端正等, 使浦东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难度明显增加, 有效性大打折扣。
(四) 浦东校区时间感的欠缺短期内不能形成历史感较强的校园文化, 以及与原校区空间的割裂而造成校园文化的非一体性。浦东校区由于建校时间短, 缺少包含校园文化精神的历史性建筑、标志等校园物质文化, 无法看到参天大树, 无法看到笔直的主干道和幽深的林荫道, 无法捕捉到具有陈年往事的象征意义的校园景物, 缺乏原校区的历史厚重感。同时, 因远离原校区, 造成二者在空间上的割裂, 不利于形成完整、统一的校园文化。某种程度上, 学生缺乏作为一个大学生的整体归属感和认同感, 甚至于有不同程度的遗憾感。
(五) 两校区间校园文化创造主体之间交流的非充分性导致校园文化传承上的断层。教师、学生 (包括本科生、研究生) 、管理服务人员皆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 原本应在一个相对集中的范围之内通过各种各样的互动而逐渐养成风格各异的校园文化, 而在多校区的情况下, 任课教师在下课之后即冲向校车, 匆匆奔走于各校区之间, 很少与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业上的交流, 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沟通;加上学校本科生各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也分属两个校区, 除了学校有意安排的为数不多的交流之外, 也鲜有主动忽视交通等成本而主动为之;虽然学校为管理服务人员在浦东校区安排了住宿, 但由于种种原因真正能常驻的也少之又少, 所有这一切都阻碍了校园文化建设上的良性继承, 使浦东校区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孤岛”。
(六) 浦东校区周边高校群带匮乏性导致校园文化发展缺乏校际交流。上海电力学校原校址处于杨浦区, 是上海高校办学历史最久、分布最多的教育行政区, 有著名的百年老校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 校与校之间可经常性地相互交流, 相互影响。而处于浦东新区的新校区周围只有两三所普通高校、有些甚至是生源层次较低的民办高校, 这样的现实状况使新校区严重缺乏与一流高校之间的密切交流, 不能学人一技之长, 补我一行之短。同时, 较多、较好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资源都分布在离杨浦校区较近市区, 学校只有能环、电自、国交三个学院的三、四年级在原校区常驻在毕业生找工作时, 对于在南汇校区的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来说相对不公平, 造成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无法体现教育公平。
(七) 浦东校区的先天不足导致了校园学术氛围相对淡薄。考虑到交通、地理位置等资源的便利条件, 一些学术界、实务界知名专家学者的报告讲座、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学校及院系重要的学术活动一般都安排在杨浦校区进行, 浦东校区学生很难参与其中, 而浦东校区图书馆藏书量的相对不足、相对贫乏且层次不高的学术活动等, 都影响了作为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术氛围的培育。
三、高校多校区办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在明确问题所在之后, 如何对症下药, 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 将上述不利因素缩小到最低限度, 便是高校管理者必须深入思考和对应的问题。笔者认为, 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加强浦东校区与所在社区的沟通与协调, 尽力消除或减少周边的负面因素, 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浦东校区建设及所在社区城市化进程的长期性没决定了前述问题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的必然性, 因此, 浦东校区相关部门应与所在社区的公安、工商、交通等部门加强沟通与协调, 努力消除或减少各种不安定因素。例如, 必要时公安部门增设派出机构, 加强警力及巡逻频率;工商部门加强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管、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交通部门依法查处非法营运车辆, 增设公交线路等, 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 新校区自身职能部门也应在履行职责的前提下, 通过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增强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 加强浦东校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性并与相关部门协调, 力争使其负面效应降至最低。在新校区的建设与施工进度上, 学校基建部门应有明确的计划, 同时考虑意外因素, 并使计划在规定的竣工时期内完成。在此基础上, 学校应协调教学、学生、后勤等部门, 制定学生入驻新校区的时间表。对于在建工程项目, 尽可能远离已经投入使用的教学、生活区, 如有可能, 尽量夜间或寒暑期施工, 将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三) 浦东校区在外观设计上增添人文内涵, 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基本保持与原校区的主体意蕴的一致性, 维护校园文化的整体性。浦东校区应在校园布局、建筑样式设计、校园绿化等方面, 弥补新校区校园文化在时间感上的不足, 例如, 可以基于学校既有文化积淀的特点, 结合浦东校区建筑功能和风格, 调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征集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名称, 赋予、增添其文化底蕴。同时, 应充分利用包括宣传海报、校史展览等传统手段与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手段在内的各种方式, 实现原校区校园文化向新校区的传承和渗透, 维护校园文化的整体性, 使学生感到作为实质上一个校区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例如, 为了对学生进行校史校情教育, 增强爱校意识, 激发主人翁精神。上海电力学校在建校60周年之际, 借助先进的同步视频直播技术, 使浦东校区的学生可以实时观看在原校区举行的校庆庆典。
(四) 采取有效措施, 为校园文化建设主体间的互动交流创造条件, 形成全员、全方位育人的校园文化建设格局。浦东校区应创造机会和条件, 提高教师与学生交流的积极性, 一些同样属于多校区办学的大学, 近年来就改革了传统的对任课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 除了原有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的考核指标外, 增设社会活动指标, 这里的社会活动指标包括与学生谈心、社团及社会实践活动指导等, 客观上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无形中培育了校园文化。
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属不同校区的情况下, 也应结合实际增进彼此间的了解, 例如可以考虑适当增加跨校区学生交流在各类社团考核与评优中的权重, 同时学校也应该在经费方面予以相应的支持。
对于校园文化建设重要力量的学生服务和管理人员, 学校应加强浦东校区条件下的业务培训和考核, 同时考虑到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可以给予物质上的适当倾斜, 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任课教师、不同层次的学生及学生社团、辅导员、班导师及所有教育教学服务和管理人员共同努力, 良好的学风、班风、教风、校风的形成与发展自然水到渠成。
(五) 加强与市区优秀高校的交流与联络, 取长补短, 快速调整教学布局, 实现校内教育公平。与一流大学的交流合作对一所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先导性、独特性的特点, 每所大学都有其与众不同的校园文化, 浦东校区应创造各种机会与各大高校加强交流联系, 选拨优秀师生代表去兄弟院校学习或是邀请兄弟院校同仁来学校观摩指导。同时, 浦东校区应联动学校各个部门, 快速调整学校教学布局, 尽量使七个二级院系的高年级学生集中在同一个校区, 具有同等接触社会、接触就业资源的机会, 实现教育资源分配平均和教育机会均等。
(六) 克服困难, 努力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大学的校园文化, 如果仅仅以优良的教风、严谨的学风为标志, 将无异于中小学。学术争鸣、百花齐放、追求真理才是大学的独特风格。在浦东校区, 也要创造各种条件, 适当邀请学术界的大师、实务界的大家与学生面对面, 让学生了解学科理论和实践的前沿问题, 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 浦东校区自身也要通过书评大赛, 学术论文大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 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组织名家、大家来校的工作不能仅仅集中或局限于团委、学生处这样的职能部门, 应该全校上下联动, 从各二级学院不断萌芽, 从而扩展到学校各个领域。
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同样, 新校区的拓展和延伸是一个大学发展壮大势在必行的举措, 怎样处理好发展中连带产生的校园文化建设新问题, 是大学教育工作者和各位专家孜孜不倦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高校电力分析】推荐阅读:
电力营销系统分析06-28
电力系统分析08-13
电力营销策略分析09-02
电力营销对策分析11-05
电力公司财务报表分析07-20
电力检修项目成本分析06-10
电力施工企业分析06-16
电力设备优化分析07-05
分析配网电力工程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