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分析(精选12篇)
电力系统分析 篇1
摘要:由于电力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庞大性, 对电力系统的实时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并行处理技术具有实时高效的特性。因此, 并行处理成为电力系统分析中极其重要的部分。该文通过将并行处理技术和电力系统分析结合起来, 可以得到更加专业化、性价比更高的并行计算系统。
关键词:并行处理,电力系统分析,并行计算系统
电力系统有很多复杂的分析计算, 包括潮流计算、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电磁暂态实时仿真、电力系统能量管理、电力系统规划等。随着电力系统的越来越庞大和复杂, 电力系统分析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计算越来越繁杂。为了提高电力系统分析计算的速度, 多年来人们从算法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串行计算技术仍然不能有效地解决单个处理器的运算速度问题。随着并行计算技术的发展, 新的理论、新的硬件和新的算法设计技术为电力系统分析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1 并行处理技术
电子计算机从20世纪40年代问世以来, 基本上是按照冯·诺依曼的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的, 这是一种串行处理计算机。然而随着计算机应用的逐步扩大, 传统串行计算机系统已经不能适应新环境下的计算性能需求。因此, 并行处理技术也应运而生。微电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性能处理机、封装技术的发展为并行处理技术打下了基础。
1.1 并行处理技术概述
并行一般指在同一时刻或者同一时间间隔内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操作, 操作性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并行一般要求在时间上相互重叠。并行处理技术一般有三种形式:时间并行、空间并行、时间并行+空间并行。
(1) 时间并行指时间重叠, 时间并行的具体实现就是目前计算机上应用广泛的流水线技术。同一套硬件对不同的计算任务连续不断地执行, 而不需要等待一个任务的全部完成再执行下一条指令。 (2) 空间并行指资源的重复, 主要实现方法是使用多处理机系统, 采用空间优势实现并行处理。 (3) 时间并行+空间并行综合使用上述两种方法, 以得到更快的处理速度。
1.2 并行处理技术的要点
并行处理技术是各种软件、硬件、操作系统相结合的技术。主要研究热点为:并行系统、并行算法、并行操作系统等。
并行系统主要研究并行处理技术的硬件方面, 研究如何将众多的处理机 (网络中的或本地的) 和存储系统、输入输出系统组成一个完整的并行处理系统。包括硬件的连接、拓扑方式、同步通信机制、软硬件配置等。
并行操作系统主要用于并行系统间的通信和同步, 支持并行计算, 实现进程间的通信, 并且要均衡分配计算任务, 以使系统达到计算能力最大化。并行操作系统主要有多处理机并行操作系统、多计算机并行操作系统。
并行算法是并行处理技术中的一个研究热点。理论上, 传统的串行算法无法在并行系统下直接运行, 需要对其进行并行化处理才能运行。基本上需要从新设计并行的算法。并行算法主要研究如何将计算任务分解成能在并行系统上执行的任务, 实现并行处理。并行算法优劣的评价通常采用以下指标:并行加速比、可扩展性、效率、成本、复杂性。
2 并行处理在电力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的并行处理主要是为了提高电力系统分析计算能力, 增强实时计算性能。因为电力系统是一个快速变化的非线性系统。不同的电力系统计算任务具有不同的并行性和数据相关性, 针对电力系统中不同的计算需求, 通过认真研究和精确的算法设计, 才能获得最好的并行计算结果。
2.1 并行处理在潮流计算中的应用
潮流计算即在给定电力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元件参数、发电量、负荷参量的条件下, 计算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电压在电网中的分布等数据。潮流计算描述了电力系统的稳态情况, 是电力系统计算中的重要部分。
传统的串行解法综合运用了稀疏矩阵、三角分解前代和回代、节点编号优化、快速分解法等相关技术和技巧。在潮流计算中串行算法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目前, 针对并行化潮流计算, 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并行化三角分解前代和回代等方面。通过对矩阵分块法的的并行求解来实现并行性。通过降低最大因子路径的长度来减少顺序执行的步数, 采用能够应用于向量机的向量化算法。通过超立方体结构找到稳态大矩阵的特征值以及特征向量。通过实践得到的一些结论表明, 快速分解牛顿法的并行化算法可以获得接近10的加速比。
通过对现有的一些并行算法的研究, 可以得出结论。新的并行算法都试图使相互依赖的前代和回代步数最小。但是在这些并行性算法中有着较大的限制。有些虽然可以将加速比提高到10左右, 但是付出了较高的性能代价。由于迭代过程中前后依赖性大的困难一时难以克服, 并行化潮流计算的瓶颈难以突破, 有时强制的并行化算法反而比串行算法性能更差。
2.2 并行处理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中的应用
暂态稳定问题可以描述为求解一组非线性微分方程和代数方程。通过并行处理技术能极大地提高计算速度。
暂态稳定问题的并行化有两种方法。 (1) 将系统的变量分组, 进行空间并行化。 (2) 通过几个时间段同时求解, 称为时间并行化。最直接的并行化方法是按照发电机将微分方程进行分组, 形成多个方程组, 通过代数方程来实现各个微分方程组之间的耦合。时间并行是通过建立每个时间段的牛顿方程, 同时求解来实现并行计算。
2.3 并行处理在能量管理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的能量管理包括SC AD A、AGC/EDC、电力系统静态安全分析、电力系统动态安全分析等。自从计算机硬件性能的大幅提升和工作站性价比的提高, 能量管理系统已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集中的、孤立的系统发展为分布式、网络化、开放的系统。整个系统由多台计算机组成, 通过网络互相连接。系统的功能分布在不同的计算机上, 可扩展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在分布式系统上, 通过并行处理技术实现整个能量管理系统的协同工作,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并行化计算提供基本的硬件优势, 适应电力系统的计算特点。因此, 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3 结语
电力系统的规划和建设要考虑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考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对这些设备之间的配合、方案设计需要进行大量的比较和计算。电力系统的实时计算要求也对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并行处理技术作为一种良好的提高计算速度的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志云, 李建兰.关于并行处理在电力系统分析中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 (36) .
[2]范文涛, 薛禹胜.并行处理在电力系统分析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 1998 (2) :64-67, 72.
[3]韩祯祥, 韩晓言.并行处理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 1993 (5) :1-8.
电力系统分析 篇2
1、电力系统概述(发电机 电力网 用电设备)
2、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1保障可靠的持续供电(一级负荷要保证不间断供电,二级负荷如有可能也要保证不间断供电,三级负荷可以短时断电)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电压和频率是保证电能质量的两大基本指标;衡量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是电压偏差、频率偏差、谐波畸变率、三相不平衡度、电压波动、闪变)努力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经济性主要反映在降低发电厂的能源消耗、厂用电率和电力网的电能损耗等指标上)
3、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分为无备用(放射式、干线式、链式)和有备用(双回路的放射式、干线式、链式和环式、两端供电网等)两类。
4、线路始端电压比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高5%
5、变压器的一次侧是接受电能的,相当于用电设备;二次侧是送出电能的,相当于电源。
6、电力网分为:低压(1kv以下)、中压(1~35kv)、高压(35~330kv)、超高压(330~1000kv)、特高压(1000kv以上)。
7、电力网的额定电压就这几种:3、6、10、35、110、220、330、500、750、10008、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直接接地。
第二章 电力系统各原件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1、电气参数:电阻、电抗、电导、电纳。
2、架空线路的电抗一般都在0.40欧姆/km左右;电纳一般在2.85×10的-6次方S/km左右。
3、分裂导线的采用 减小了没相导线的电抗。
4、例题2-2P275、电力系统的等效电路中的原件参数可以用有名值 也可用标幺值(百分值=标幺值表示×100)。
第三章 简单电力系统的潮流分布计算
1、励磁支路中的功率损耗是固定的,与变压器通过的功率大小无关。
2、电力系统的参数分为网络参数和运行参数。
3、潮流分布计算:通过已知的网络参数和某些运行参数来求系统中那些未知的运行参数。
4、无功功率分点往往是环形网中电压最低点,所以应选取无功功率分点作为功率分点。
5、辐射形网和环形网是电力网络结构中两种最基本形式。(常见的网络简化方法:等效电源法、负荷移置法、星—网变换法)
6、经济功率分布是使用网络中有功功率损耗最小的一种潮流分布。
7、自然功率分布(即按阻抗分布)、经济功率分布(即按电阻分布)。
第四章 复杂电力系统潮流分布的计算机算法
1、可把节点分为三种类型:PQ节点、PV节点、平衡节点。
2、通常把牛顿-拉夫逊法和高斯-赛德尔法结合起来使用(即先用高斯-赛德尔法进行几次迭代,将迭代后的结果作为牛顿-拉夫逊法初始值,然后再进行牛顿-拉夫逊迭代)。
3、牛顿-拉夫逊法的核心:逐次线性化过程。
第五章 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1、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任务:保证对用户供电的可靠性、电能质量和经济性。(保持系统的频率在允许的波动范围内也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任务之一)
2、第一种负荷变化引起的频率偏移进行调整,称为频率的“一次调整”(调节方法是调节发电机组的调速器系统);第二种负荷变换引起的频率偏移进行调整,称为频率的“二次调整”(调节方法是调节发电机组的调频器系统)。
3、一般备用容量占最大发电电负荷的15%~20%
4、系统的备用容量分为:负荷备用、事故备用、检修备用和国民经济备用(负荷备用和事故备用是要求在需要的时候立即投入运行的容量,所以是热备用)。
5、所有的发电厂都可作为一次调频,二次调整的作用较(相比一次调整)大,二次调频在调频厂进行。
6、调频厂选择:
1具有足够的调整容量
2具有较快的调整速度
3调整范围内的经济性能较好
7、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最优分配的目标是: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使电能在产生的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最少。
8、发电厂主要有: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核能发电厂三类。
第六章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
1、为保证系统的电压水平,系统中应有充足的无功功率电源。
2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电源,除了发电机(最基本)外,还有同步调相机、静止电容器和静止补偿器。
3、等网损微增率是无功功率电源最优分布的准则,最优网损微增率或无功功率经济当量则是衡量无功功率负荷最优补偿的准则。
4、允许电压偏倚:
35kv及以上电压供电的负荷为±5%
10kv及一下电压供电的负荷为±7%
低压照明负荷为+5%、-10%
农村电网为+7.5%、-10%
5、电力系统调整电压的目的:是要在各种运行方式下,各用电设备的端电压能维持在规定的波动范围内,从未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电能质量和经济性。
6、一般选择下列母线作为中枢点:
1大型发电厂的高压母线(高压母线上有多回出线时)
2枢纽变电所的二次母线
3有大量地方性负荷的发电厂母线
7、中枢点的调压方式:逆调压、顺调压、常调压
8、串联电容补偿调压一般用于供电电压为35kv或10kv、负荷波动大而频、功率因数又很低的配电线路。
9、在各种调压措施中,应首先考虑改变发电机端电压调压;当系统的无功功率比较充裕时,应考虑改变变压器分接头调压;无功功率不足的条件下,需要考虑增加无功补偿设备调压的手段。
第七章 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分析与计算
1、短路类型:三相短路(对称短路)、单相接地短路(占大多数)、两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
2、为了减少短路对电力系统的危害,采取的最主要的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是:迅速将发生短路的部分与系统其它部分隔开。
3、三相短路的特点:电压赋值和频率均为恒定(恒压恒频)
4、短路冲击电流是:短路电流在短路情况下的最大瞬时值。
第八章 电力系统不对称故障的分析与计算
1、电力系统不对称的分析方法:对称分量法
2、对称分量法特点:三相不对称的相量可以唯一地分解成为三相对称的相量(即对称分量)。
3、对称分量法在不对称故障分析中的应用:只适用于线性系统
4、对于静止原件,正序阻抗和负序阻抗总是相等的;对于旋转电机,各序电流通过时引起不同的电磁过程,三序阻抗总是不想等的。
5、当在变压器端点施加零序电压时,其绕组中有无零序电流以及零序电流的大小与变压器三绕组的接线方式和变压器的结构密切相关。
6、非全相运行称为纵向故障,短路故障为横向故障。
7、比较几种情况下输电线路阻抗的大小:
单回输电线零序阻抗<双回路输电线零序阻抗
单回输电线零序阻抗
当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分析 篇3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各项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的电网改造工程的实施也在深入,配电网在不断复杂与不断延伸,而我们不仅仅要做到供电的稳定,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也应足够的重视,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问题就显得万分重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措施是我国电力系统正常运营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一方面继电保护可以起到预防监督电力系统的作用,排除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可能的故障;另一方面,它也保障着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营,对经济的长足发展意义巨大。本文立足现代工业的发展的需要,就当代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展开分析。
【关键词】当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分析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内容
1.继电保护的概念
电力系统每时每刻不在发挥着功用,电力系统内部的元件、设备或者系统都是有使用限度的,如何保证其功能功用一直都发挥效力呢,继电保护就是答案。电磁型、感应型、整流型以及静态型四种继电器是电力系统的主要结构型门类。测量继电器和辅助继电器是发挥作用的类型名称。继电器还有频率继电器以及差动继电器、电流继电器、正序负序零序继电器、电压继电器、功率方向继电器、阻抗继电器等。继电保护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条件下监督完善电力系统的内部功能,对电力系统的元件进行保护和统计与处理。使用继电保护装置将电力系统的效用最大化发挥,满足社会需求。其中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选择性、可靠性、灵敏性、速动性值得我们注意,以便及时排查故障。选择性指的是面对电力故障,继电保护装置选择性修复的功能,将故障段包围,重点处理,可能会选择切除并将与故障相近的部分隔离观察,保证故障尽早得到处理,是电力系统尽早恢复正常。
2.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
测量、逻辑、执行这三模块是继电保护的组成部分,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改进和完善继电保护的功能。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一方面要快速的阻止故障的危害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要监督预防障碍部分攻破薄弱环节。继电保护的过程兼具快速性与选择性,所以在配電保护时要注意协调技术,找准切入口,充分利用配电装置,发挥好继电保护的功用,努力带动电力系统的整体性性能的提升。其次,要利用升级后的继电保护装置与不正常的用电环境产生一定效应,保护好用电系统的安全,防患于未然。在电力传输系统下,保护用电对象时传输输入信号,然后进行下一步的测量工作,采集测量后的信息,与正确值进行输入的对比,将保护对象保护范围的异常状况与环境进行检测,完善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效率及可靠性。提升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系数,提升继电保护中的实施的准确度。最后在于采集测量模块与给定的整定值相对照,以测量模块输出的比较值的性质、大小、次序以及其他参数为根据,进行计算。以得到的逻辑运算值进行最后一步的判定,发出警报命令。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重要性
作为向用户直接提供供电服务的电力系统中重要环节,继电保护装置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用电用户的安全与便捷问题。有关当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不单单是要从继电保护装置技术着手准备,还有集成电路保护装置、微机继电保护器等智能化、计算机化、一体化、网络化和电子化的发展方向。总之,在科学技术的发展的今天,要努力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争取做好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事业,确保供电的安全高效和及时性,保证地区供电的稳定可靠,使经济发展有电力保障。
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要点浅析
1.配电线路的保护与线路距离的保护
当电力系统中某元件发生故障,首先继电保护应有的基本保护是准确迅速的向离故障元件最近的跳闸发出脱离故障功能的断路命令,及时的抽离故障元件,将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再就是一个对线路的监控功能,电力系统不能正常的运行时,继电保护装置应要发出报警信号,自动切除故障,减轻负面影响,也减少对其它用户的影响。面对单相接地故障、两相接地故障、两相故障、三相故障时,电压等级高的输电线路要考虑综合重合闸方式的运用。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广泛使用,继电保护技术的提高与正常使用就十分重要了。用成套的线路保护做防范,以双重化配置以及多重化配置保护的大电流接地系统,排除同杆并架双回线的跨线故障问题。110kV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通常就需要继电保护装置测量故障点、反映故障点。阻抗法、行波法和雷达法都是可行的保护方法。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电能越来越被社会所需要。线路安全的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因为配电线路超负荷。利用继电保护装置保证供电的稳定,避免配电网不堪负重,电压的合格具有可靠性与稳定性。
2.继电保护的防范方向
第一点,防范及解决短路故障,配电线路遍及农业、工业、服务业,并且深入千家万户,线路短路会对人们的经济及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关键是做好配电线路的继电保护设计,不给灾难可乘之机。第二点,开关保护设备的完好性检查,很多高负荷密集区配电站都有开关站,继电器设备系统保护好了开关站就掌控了安全的进口。第三点,电流互感饱和现象,电流互感器饱和会造成电力系统断线的危险。依靠继电保护系统保护整个配电系统,避免使定时限过流保护装置无法运作。第四点,注意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日常维护工作的持续进行。加强保护管理加强防范,关乎着整个电网安全的质量与运行。首先是责任人担负起工作责任,实行岗位责任制度,其次是,定期做好对电力系统安全设备的正确细致评估,排除隐患,及时维修。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方面是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是经济现实的电力需求,既有市场又有技术支持,因而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自然需要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挥作用。正确地认识继电保护装置,自适应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的目标,网络智能化将简易电力系统的复杂运营,为继电保护提供新的发展思路,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信息传输、测量、信号控制等等方面一揽全局。总体看来,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是先进的,安全的,可靠的,集智能高科技于一体的。
参考文献
[1]张祥龙.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数据交换标准的探讨[J].电源技术应用,2014(01)
[2]郑博,杜锦昉.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系统的设计研究[J].电源技术应用,2013(10)
关于电力系统设计分析 篇4
电能作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基础能源, 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力工业的先行建设, 是保证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作为电力工程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系统规划是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前提, 也是具体单项电力工程设计建设的方针和原则。
1 电力工程中所涉及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系统规划设计相关工作可分为长期的电力系统发展规划、中期的电力系统发展设计。其对单项电力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也是论证工程建设必要性的重要依据。在进行单项电力工程设计时, 其涉及到的系统规划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1) 工程所在区域的电力负荷预测和特性分析; (2) 近区电网电源规划情况及出力分析; (3) 根据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结果, 进行电力和电量平衡; (4) 提出电力工程接入电网系统方案; (5) 对所提方案进行电气计算; (6) 分析计算结果, 并进行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7) 为电力设计其它专业提供系统资料。
1.1 电力负荷预测和分析
对拟建电力工程附近片区进行电力负荷预测和分析, 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基础。在电力工程设计时, 主要进行10年以内的中短期负荷预测。中短期负荷预测, 主要围绕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而进行。在总结历年经济数据的基础之上, 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 对中短期的近区最大负荷进行逐年预测;同时, 根据已建、在建和规划的大项目情况, 对负荷的特性进行必要的研究分析, 并确定其对电网供电的影响。负荷预测的方法多种多样, 即有传统的序列预测法, 也有模糊理论、专家系统等新方法。对具有重要意义的电力工程, 如枢纽变电站、输送大量潮流的电力线路、或大容量发电机组, 可采取多种方法预测负荷, 分析负荷增长因素及其发展趋势, 并从中选出一般可能出现的负荷水平进行分析。
1.2 电源规划情况及出力
电源规划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对拟建工程周边电网的电源规划进行统计, 并分析电源的出力情况, 是论证单项电力工程建设必要性的重要依据。
电力电源分为统调电源和地方电源, 其中统调电源是指归电网调度统一调度的各类大型发电厂;地方电源则包括各类小水电站, 以及企业自备发电机组。每种电源在不同的水文期的出力各不相同, 同时新建电源机组会出现在规划期间逐年投产的情况, 因此, 需对电源出力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统计, 以利于下一步工作开展。
1.3 电力电量平衡
电力电量平衡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起约束条件的作用。根据电力负荷预测和电源出力分析, 进行项目所在地区、供电区域进行电力、电量平衡计算, 并对平衡结果进行分析, 从而确定电力工程的布局和规模。通过负荷预测确定各水平年的系统最大负荷, 结合各类电源的出力分析, 得出电力电量盈亏, 从而确定电力系统所需的发电、变电设备容量。该容量应满足负荷需求的工作容量加上系统需要的备用容量。此外, 在进行电力电量平衡时, 还需考虑分区间的电力电量交换, 并根据情况增减设备容量。
1.4 接入系统方案
根据工程所在地原有网络特点、负荷分布和电网发展规划等情况, 说明项目工程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按照电网规划, 以及政府部门的审批意见, 提出项目接入系统比较方案。在论述项目接入系统方案时, 应远近结合、综合考虑节约用地、节能降耗、电网新技术的应用。与此同时, 需提出项目工程各方案的布局和规模, 投产年及终期近区的电网结构、运行方式和供电电压等内容。
1.5 电气计算
电气计算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包括:潮流计算, 稳定计算, 短路电流计算和无功补偿计算。
第一, 潮流计算主要是对电力网络中的功率和电压的分布进行计算, 通过潮流计算可确定系统运行方式, 检查各元件是否满足运行要求, 并为系统继电保护和稳定计算提供依据和初值。潮流计算作为电力系统设计中最基本的计算, 是比较电力工程各接入系统方案最直观的方法。通过潮流计算得出的电网各节点电压、各网络元件电力损耗、以及电力潮流的分布情况, 可直接用于分析各接入系统方案的可靠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第二, 稳定计算是指根据要求, 对电力系统的各种故障情况进行模拟计算和分析, 从而确定电力系统稳定问题的主要特征和稳定水平。稳定计算多是基于潮流计算结果的基础之上, 在单项工程设计中常用到的稳定计算包括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计算、电压稳定计算、以及频率稳定计算等。通过进行各种稳定计算, 可校验各接入系统方案的运行参数能否满足稳定运行的要求, 在必要的情况下提出安稳策略和保障措施。
第三, 短路电流计算主要是验算在给定的网架中, 由于故障短路而在电气元件上产生的不正常电流值。计算项目工程接入系统节点处的各种短路电流, 能为电气设备的选型提供依据。在确定网架结构和系统运行方式的情况下, 进行短路电流计算可正确选择及校验电气设备, 选用正确的继电保护整定值和熔体的额定电流, 从而确保在故障情况下能快速切断短路电流, 减少短路电流持续时间, 减少短路所造成的损失。系统的短路电流宜限制在合理的水平, 当短路电流水平过大而需要大量更换工程相关网区已有电气设备时, 应提出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
第四, 进行适当的无功补偿, 可向电力网络中的感性负荷提供相应的无功功率, 从而减少各种网络元件因传输无功功率所造成的电能损耗。在具体电力工程中, 需根据无功平衡, 提出无功补偿装置总容量及分组容量, 必要时需对单组低压电容器投切时电压波动进行校核, 进行近区无功平衡分析, 和调相调压专题计算。
2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的一些经验
随着我国电网电压的升高, 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 电源装机总容量的逐年提升, 电力系统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在单项电力工程的设计中, 电力系统专业的设计和论证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何独立开展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 成为中小规模的电力设计单位遇到的新问题。
2.1 准备阶段
在开展系统规划设计工作前, 应收集近区电力系统现状相关资料, 了解大网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分析和整理收集到的系统资料。收集现有变电站、线路以及统调电源资料, 并开列成表录入数据库, 形成电网现状网架的基础数据。与此同时, 还需收集最新电力主网规划报告, 了解近区电网的发展方向和变化特点, 将规划电力网络资料录入数据库, 形成各规划水平年的网架基础数据。
2.2 开展工作
关注电力系统的最新变化情况, 更新数据库资料, 收集和研究各地区的负荷情况和特点, 掌握大网内各电厂、变电站、电力线路的地理分布情况和数据资料, 为系统设计做好准备。针对新项目工程, 展开对当地负荷情况的收集工作, 及时更新当地及周边电力系统的资料。之后, 进行各类系统电气计算, 配合项目工程的设计工作。电力网络基础数据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所有电气计算均是基于电网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
3 结语
电力系统分析总结(推荐) 篇5
14电气工程自动化 第一章
绪论
1.发电厂、变电站、电力网、电力系统、动力系统 2.描述电力系统的基本参量
3.电能的质量指标、我国电压允许偏差、频率变化允许偏差 4.电力系统额定电压制定原则、我国电压等级 5.接地及接地的种类 6.中性点的地方式及特点 第二章
发电系统 1能源的分类、电能 2.火电厂、水电厂特点 3.核电压组成、分类 4.太阳能发电
第三章
输变电系统 1.开关电器功能与分类 2.电流互感器特点 3.电气主接线基本形式 4.配电装置及分类 5.接地装置组成 第四章
配电系统 1.保护接零方式 第五章
1.电力系统负荷、负荷分类、负荷曲线 2.用电设备按工作制进行分类 第六章
电力网的稳态计算 1.电力线路的结构
2.架空线路的组成、分裂导线、电力电缆的结构、3.架空线路的参数、等效电路
4.变压器的参数、等效电路、三相变压器的连接方式
5.同一电压等级开式电力网的潮流计算,参考例题6-
5、本章习题6-8 第七章
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
1短路、短路的原因、后果、类型、故障几率 2.标么制
3.无限大功率电源
4.短路全电流、周期分量、非周期分量、冲击电流、最大有效值电流 5.无限大功率系统三相短路电流计算,参考例题7-
2、本章习题7-3 6.对称分量法、用途
7.不对称短路的边界条件,公式与画图 第八章
1.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条件 第九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运行 1.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2.电力系统的无功电源
3.中枢点的调压管理、逆调压、顺调压 4.电力系统调压措施 5.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6.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
潮流计算是必考题
已知某水电厂有两台机组,其耗量特性为:Q10.01P21.2P25,Q20.015P21.5P10。每台机组的额定容量均为100MW,试求:电厂负荷为120MW时,两台机组如何经济分配负荷?
dQ1/dP10.02P11.2
dQ2/dP20.03P21.5
P1P2120
P178MW
电力系统面临的挑战与分析 篇6
关键词:电力系统;挑战;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20-0000-01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电网企业要针对行业特点,结合企业特性、员工状况,坚持以人为本和实事求是的思想,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在企业领导者和基层员工中树立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以正确应对电力体制改革中遭遇的困境和新问题,不断的推进电网企业的改革和快速发展。电网企业要积极准备迎接新的挑战,研究并找到电网在低碳能源环境下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一、供电可靠性对低碳电力系统提出的挑战
目前,由于新建电站的投资很大和建设周期长的原因,如何保证电网在向低碳电力系统过渡中的供电可靠性一直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因此,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就要求:一是低碳电力项目提供一个十分有利的建设环境,选择最合适的建设时机和地点,要做到既不能对于低碳发电投资不足而化石燃料发电投资降不下来,因而影响低碳电力系统目标的实现,也不能过量投资低碳发电而使得充当系统调峰发电的化石燃料发电的投资不足,因而影响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二是建成全新的低碳发电市场机制和管理架构政府出台的政策是为了促成一个多样化的低碳发电技术构成,这样就可以通过降低单元式发电技术或者单元式发电燃料所产生的发电风险而提高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水平。
(一)低碳电力系统面对不确定性的挑战
任何设施的建设都要考虑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率的期望值直接影响对发电容量的投资,而投资回报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技术成本、用电需求预测值、电能批发市场价格、化石燃料价格以及碳排放价格。投资总是存在着不确定性,但是,由于要向低碳电力系统过渡,所以不确定性就更加严重,这些严重的不确定性将会阻碍或者推迟对于发电容量的投资。下文将要分析论述那些对于投资者而言是很难控制和管理,同时又对于发电投资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例如碳排放价格、用电需求和电价等。
1.不确定的国际碳排放限额以及交易机制
随着环境问题被全世界各国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已经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问题,其关注度不断地提高(例如各国对于抑制气候继续变化而进行的讨价还价的哥本哈根会议),我们认为,与其他一些国家一样,英国的碳减排费用支出计划以及欧盟的碳排放指标交易市场(简称EUETC)中的排放限额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对于2020年而言,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加快向低碳经济过渡的速度以便英国政府应对国际上的壓力,对于电力系统中的供电商意味着什么(给供电商带来哪些方面的挑战,它们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2.不确定的用电需求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后的用电需求量必将变得更加不确定,即使是2020年之前的用电需求也很难准确估计。用电需求的不确定性来源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未来经济增长的情况,所能够实施的提高能效的措施,电价行情以及供热业和交通业的用电比例(例如热泵和电动汽车的推广程度)等方面。另一方面,由于未来经济增长率的不确定性以及其他的不确定性因素所致,对于未来高峰用电需求的预测结果存在着明显的不确定性。而且特别指出,这些其他不确定性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未来分布式发电会增加多少。
二、电力系统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电力配电管理系统自动化
在各种信息共享、功能互补以及通道公用的电力配电管理系统中,一定要兼顾到电力市场发展造成的影响。
1.SCADA/LM/DMS平台
SCADA/LM/DMS平台是配电系统综合自动化的核心和基础,它除了完成SCADA/LM/DMS功能外,还承担整个系统的纵向(实时层)和横向(管理层)的集成任务。由于系统中引入了功能较强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SCADA中除传统的功能外,还增加了一些扩展的SCADA功能,如保护的远方监视、投切和定值修改,故障录波数据的收集等。当然,如果配网的规模较小,由变电站负责的环网控制,也可改由主站的SCADA/LM/DMS平台来完成。
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由监考装置和RTU运动装置组成的传统的变电站自动化程度较低。目前,伴随计算机、通信和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的发展,现有变电站已进入到自动远动、测量控制保护功能集成并随一次设备分散布置,实现无人值班的综合自动化阶段,显示出系统集成的高效益。
(二)实施自动化管理系统
1.配电网架的规划和建设
要实现配电真的自动化和管理系统首先一定要对配电网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建设。树状、放射状以及环网都是配电网的常用接线方式,其中环网接线是配网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将配电网环网化,并将10kV馈线进行适当合理的分段;保证在事故情况下,110kV变电容量、10kV主干线和10kV馈线有足够的转移负荷的能力。
2.配电网系统管理
开发应用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是从传统的管理方式向现代化管理方式的飞跃,其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部门诸多,为此,必须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以实现最佳的投入产出比。
3.实现实时系统与管理系统一体化
在重要区域里,配电网一般使用配电自动化(DA),但是其一次设备投入成本很高,而AM/FM/GIS则可在全部配网使用。若使用一体化可通过AM/FM/GIS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DA在这方面的不足,故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实时SCADA和AM/FM/GIS的一体化颇为重要。
三、结束语
在未来的电力系统中,需要采用多种替代发电技术来满足调峰发电容量的需要,而不能采用污染大的化石燃料发电机组,这就提高了相应的供电风险,所以我们应该保证市场机制在其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并研究相应的办法吸引投资者长期可持续的投资电力发电容量。
参考文献:
[1]马冬娜,张海棠.储能技术在现代电力系统各种状态下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34):113+115.
电力系统柔性潮流分析 篇7
所谓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指的是, 通过对多组复杂多元非线性代数方程进行求解, 最终得到和工程实际情况相吻合的数值解。在此过程中, 应尽量保证其收敛性, 并节省计算用时, 还应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业内人士对其展开了深入的探索, 虽然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但仍然存在某些不足。
在常规潮流算法中, 通常将电力系统节点归结为三大类, 一是PQ节点, 二是PV节点, 三是平衡节点, 通过赋值法[1], 将上述节点各自的2个运行变量当作常数, 进而对潮流方程展开求解, 其弊端在于求解条件被人为理想化了, 因此, 收敛性不足, 计算结果也存在较大偏差。有鉴于此, 人们一直在探寻新的、高效的潮流算法, 在此背景之下, 柔性潮流概念应运而生。应用该算法时, 融入了对发电机及其负荷状态的考量, 进而构建了相应的直角坐标牛顿—拉夫逊潮流模型。该模型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 其物理概念较为清晰;其次, 虽然在形式上仍能够看出常规潮流模型的影子, 但突破了三大节点的限制, 即不需对三大节点进行专门设定;再次, 其计算结果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能够计算出节点电压, 能够计算出系统频率及负荷, 还能够计算出发送机的实际功率。总之, 不管是求解过程, 还是最终的计算结果, 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更加符合现阶段电力系统的现实需要。
2 计及发电机和负荷静特性的潮流方程
用i来表示连接节点, 其支路通常涵盖三大类, 一是电机支路, 二是负荷支路, 三是网络支路。 (详见图1)
所以, 对于n节点的电力系统而言, 其潮流方程可进行如下表示:
那么, 在该电力系统中, 对频率f、节点i的电压进行计算时, 可采用如下公式:
另外, 将Un当作一个参考量时, 便可得到:
式 (1) 所涉及的功率指的是:一、发电机支路功率;二、负荷支路功率;三、网络支路功率。
对于发电机支路功率而言, 其还存在如下两种表达方式:一、发电机的有功功率-频率静特性;二、发电机的无功功率-电压静特性[2]。即:
该式中, fi0指的是机组i空载频率;Kfi指的是机组i的有功功率-频率调节系数;Ui0指的是机组i的空载电压;KUi指的是机组i的无功功率-电压调节系数。
负荷支路功率也可进行如下表示:
该式中, PLi0指的是额定电压及频率之下的负荷有功功率, 而QLi0指的是相应的无功功率, 二者又被称之为负荷基点功率;KPUi指的是的负荷有功功率;Kpfi及KUi指的是无功功率的电压调节系数;KQfi指的是无功功率的频率调节系数。
假设该电力系统节点导纳矩阵如下[3]:
那么网络支路功率为的计算公式:
式 (1) 是由2n个具有独立特性的诸多方程集合而成的, 其待求量的个数也为2n, 整个方式是可予以求解的。
3 柔性潮流的求解
3.1 基点功率
相较常规潮流而言, 柔性潮流的优点在于不需要进行三大节点 (一、平衡节点;二、PV节点;三、PQ节点) 人为设置。对柔性方程进行求解之前, 通常仅需提供两个初值即可, 一是负荷支路功率的初值, 又称之为负荷基点功率, 指的是额定电压及频率之下的负荷功率, 对负荷展开相应的分析、统计以及预测便可获得。二是发电机功率的初值, 又被称之为发电机基点功率, 指的是额定电压及频率之下的发电功率, 通常由发电计划给定。应用柔性潮流原理对系统实际负荷功率进行计算时, 其大小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 一是发电机实际功率, 二是节点电压大小, 三是系统频率大小, 通常和基点功率在数值上并不相等, 无疑这和实际情况更加契合。对基点功率、发电机静特性、负荷静特性进行确定时, 将会用到如下方法:一、结合负荷资料, 求得相关负荷支路的基点功率, 即PLi0、QLi0;二、应用P∑=kL∑Pli0 (kL指的是网损系数) 这一公式对系统发电总功率进行有效估算;三、依据节能调度这一原则, 将系统发电总功率P∑合理分配到每一台发电机上, 从而得到发电机i的基点有功功率PGi0, 最终确定它的空载频率fi0;四、根据电机额定功率因数来完成对诸多机组的基点无功功率QGi0的合理分配, 最终确定它的空载电压Ui0。
3.2 一次潮流及二次潮流
根据对电力系统潮流所采取的具体调控方式, 可将柔性潮流求解归结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一次潮流, 第二个阶段是二次潮流。所谓一次潮流指的是, 由基点功率这一因素确定的, 且发电机静特性一直处于不变条件下的潮流。通常条件下, 进行一次潮流求解便可获得所需数据。如果系统频差超过既定标准, 又或者部分节点电压存在相当大的偏差,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 便可借助电力系统二次调控的相关原理和做法以实现对发电机静特性曲线的合理平移, 接下来, 再展开一次柔性潮流计算, 从而实现对系统电压及频率的有效调节, 使其达到相关的运行标准, 这就是所谓的二次潮流。
4 结束语
本文先阐述了电力系统柔性潮流的概念, 继而提出了计及发电机和负荷静特性的潮流方程, 最后对柔性潮流方程展开了相应的求解。柔性潮流这种算法, 将发电机及负荷的静特性纳入了考量的范畴, 其方程数量和2倍系统节点数表现出严格对等的关系, 另外, 待求变量主要涉及两个值, 一是节点电压相量, 二是系统频率。应用柔性潮流的过程中, 仅需借助基点功率这一条件便可完成对一次潮流, 乃至二次潮流的有关计算。相较常规潮流而言, 柔性潮流的优越之处在于舍去了对三大节点 (一、平衡节点;二、PV节点;三、PQ节点) 的人为设置, 因而具有良好的收敛性, 不仅如此, 无论是求解过程, 还是最终结果, 均与电力系统的具体运行情况更加契合。
参考文献
[1]黄健群.电网运行风险评估与管理分析[J].河南科技, 2013 (09) .
[2]杨占胜.配电网络的拓扑分析及潮流计算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14) .
电力系统线损管理的分析 篇8
为了有提升线损的管理能力, 减少电力企业的电力成本, 本文对线损管理过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1 电力系统中线损的种类
在电力系统中, 线损所指的是电力系统运行中重要的一项技术性的经济指标, 其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效益, 尤其是经济效益, 加强线损的管理, 可有效节约电力成本, 提升企业效益。
线损可分成管理线损、理论线损、定额线损及统计线损等种类, 其中, 管理线损所指的是电力营销中, 由于各类计量装置及表间的误差与人为误差等因素, 发生的线损, 该线损又称之为可控损失;理论线损可称为技术线损, 所指的是电力的输送及分配中, 因电力网负荷的状况及设备参数等因素, 运用理论计算出的线损, 这种线损是不可控的;定额线损所指的是依据电力线损历史及目前的实际情况, 对电网的负荷及结构等进行预测所计算出来的线损, 并通过上级的批准来考核线损率, 将减少损失作为企业努力的目标, 该线损也被成为目标线损;统计线损又被称为考核线损或者实际, 所指的是依据购售电的电能表对差值进行读数, 该线损是上级对企业进行考核的线损, 也是计划指标具体完成状况的唯一依据, 该线损是理论与管理线损的和。
2 电力系统中线损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2.1 电力系统中线损的管理系统不规范
在电力系统中, 要确保电力用户用电的正常性, 不出现混乱状况, 需要加强线损的管理系统规范化, 但我国线损的管理系统还存在较多问题, 管理系统不够合理, 使得电力系统应用存在漏洞, 常有违规用电及窃电情况出现, 甚至还有抄错漏电及接错电等情况发生, 这影响了我国电力系统健康运行, 并且造成了较大的成本损失。
2.2 电力系统中线损的管理设备有待完善
在电力系统当中, 线损管理需要统一整齐的电力设备, 可实际应用中, 由于各类原因, 存在设备不匹配、负荷不平衡及计量装置不准等问题, 例如计量装置的计量不够准确, 电能表及互感器的倍率不对, 以及设备选择不当等, 这些设备间的问题, 会造成计量数据不准及电能损耗大等情况。
又如一些工矿企业的用电设备大多采取感性的用电设备, 该类用电设备除了吸收电力系统中的有功功率之外, 同时, 需要电力系统提供大量无功的功率, 而无功功率通过多级的输电线路及变压器转换等, 会出现大量无功的功率损耗, 让电力系统的电网因数下降, 使得线损加大。
2.3 电力系统中线损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
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下, 人们的观念发生较大变化, 而社会对人才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电力业作为高技术含量的行业, 更需要高技术高素质人才, 但电力行业的技术人才还不能有效满足行业需求, 加上电力知识技术的更新较快, 使得很多电力工作人员不能有效掌握新知识及新技能。
当前电力技术及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还无法适应高技术高水平的电力企业管理需求, 电力网络结构及经济的运行状况均有待提升, 这给线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3 电力系统中线损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加强电力系统中线损的管理系统完善
为了有效减少电力系统的电力成本, 避免线损的增加, 加强线损的管理系统完善是必要的, 管理系统主要包含线路改变、运行及营销等问题, 这是一个合理完整的管理系统, 依据线损的实际情况, 电力线损设置出级别不同的管理网络, 每层次及方面均要设置专门线损管理者, 以改变线损的管理系统, 同时, 要制定出针对性强的考核管理办法, 并实施责任连带制度, 使每层次均由人员进行专门负责, 确保责任明确。
在线损的管理系统中, 要以理论线损为主, 并以统计线损作为参考, 构建线损的分析制度, 加强线损的分析, 尤其是统计及理论间、理论及经济间的线损对比分析, 同时, 加强考核、营销、监督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制度的完善, 电力企业由上至下, 可在线损管理中, 设置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 让电力线损率的指标进行层层分解, 具体落实到每个人, 对线损管理人员进行考核, 并记录台帐。
构建线损分析的会议制度, 一旦发现问题, 就及时制定出降损的措施, 营销科的线损人员专门负责每月或每季度的检查内容, 线损检查内容不符合相关要求的, 应令限期整改。对于抄表的质量及用电等实施检查, 对于工作不负责及玩忽职守的工作人员。致使电力线损增加的, 可依据相关的线损考核法给予处罚, 让电力的管理系统制度更为完善, 从各方面有效确保线损管理科学运行。
3.2 加强电力系统中线损的管理设备完善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固运行, 减少线损, 应该加强电力设备的定期检修, 使用年限较长的设备要及时更换与维修, 尽量减少线路的用电量消耗。为了加强管理设备的规范性, 可对线损指标进行分解, 分解至每个电力的台区, 让线损设备的管理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每个回线路均要安装检测表。
对于大用户表, 可配备专用的计量箱, 电流互感器的变化比要匹配, 可安装二次压降的补偿器及监视装置, 以提升线损计量的准确性。在电力经营中, 可实施营业大检查, 对营业漏洞进行堵塞, 有效消除无表用电及违规用电的情况, 做到一个用户一个电表, 加强电力费用方面的管理, 避免偷电及漏电情况的发生。
为了完善管理设备, 需要降低电压器间的电能消耗, 通常配变压器存在较大的电能损失, 减少电能损耗, 需要合理配备变压器容量, 并合理选择节能变压器及经济运行的变压器, 从设备方面降低电能消耗, 提升线损的管理能力。
3.3 加强电力系统中线损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
在电力系统中, 电力管理人员需要掌握高技术及丰富的知识, 让员工具有良好的电力知识储备及其相关的理论体系, 目前很多电力工作人员还不能达到这种技术及理论程度, 为了有效加强线损的管理, 将电力系统中线损管理无用的电量消耗降低到最少, 需要定期对电力工作人员进行知识培训, 尤其是知识盲区的清除, 这需要专门的电力技术人员对电力工作人员实施技术培训, 尤其是涉及线损管理方面的人员。首先, 加强电力员工的全员服务思想培训。
员工以服务作为导向, 构建起全体员工所认同的电力价值取向与主导意识, 让分歧岗位的每位电力员工均能从思想上意识到服务重要性, 拥有客户服务理念;其次, 让电力工作人员能有效掌握专业电力技术, 对电力设备操作及维修等相关的问题能有效掌握及解决, 特别是线损管理出现问题的时候, 线损管理人员能准确迅速地找出问题点, 快速合理地制定出具体的修正措施, 有效提升电力线损的管理技术能力, 使其再上升一个层次, 以提升电企的效益。
3.4 加强电力系统中线损管理技术的提升
在电力系统中, 为了有效提升线损的管理能力, 可不断加强线损管理技术的提升, 尤其是远抄、生产GIS、营销MIS及用电信息采集等系统技术的应用, 并对这些应用技术进行整合, 建立统一电力信息平台, 对线损的统计报表进行实时统计, 一旦发现异常, 及时采取针对措施进行处理。
与理论线损的计算软件相比, 降损辅助的决策系统更能有效避免计算偏差, 该系统技术更为可靠, 而且此类系统技术还能提供降损的优化方案, 对电力企业的规划、流程设计及电网改造等能给予科学指导, 有效减少线损。
电力企业还应不断加强基础设施与电力软件方面的建设力度, 与时俱进, 用先进的系统技术, 对电力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如兰考就加强了远抄系统技术的建设, 通过该系统技术, 有效实现了电力数据的实时采集, 还可及时发现电网不正常的因素, 为线损的管理人员有效提供可靠依据。
4 结语
在电力系统中, 线损管理关系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快速、正常及健康发展, 对整个电企的经济效益也具有重大影响, 为了减少电力成本, 加强电力管理能力, 需要做好线损的管理工作, 让线损管理能得到及时改进与修正, 尤其是线损管理中的现存问题, 积极提升电力的设备及技术水平, 并提升电力员工的素质, 利用先进的系统技术提升线损的管理能力, 让线损得到有效管理, 从而提升电企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元伟, 何珊珊.电力系统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措施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2]严以刚, 单宝明.基于电力集中监控管理平台的线损综合分析管理系统[J].工业控制计算机, 2009.
[3]田俊锋.电力系统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措施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 2015.
[4]郑荣波, 杨文, 黄薇薇.强化电力系统中线损管理的对策分析[J].科技与企业, 2013.
电力系统应对灾变风险分析 篇9
1 国内外电力系统风险事故概况
本文汇总了近年来电力系统风险事故,并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因稳定破坏引起的大面积停电事故。如2003年“8.14”美加大停电事故;2006年“11.4”西欧UCTE电网解列事故;2006年“7.1”中国华中电网系统振荡事故。另一类是因外力破坏造成电网支解的大面积停电事故,如2005年“9.26”我国海南电网受台风影响大面积停电;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的冰雪冰冻灾害。
2 引发电网大面积停电的因素分析
引发电网大面积停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非人为的外力破坏所引起的,如自然灾害;也有系统内部因素所引起的,如电力设备故障;还有管理不善引起的事故扩大等。本文将这些引发电网大面积停电的因素归结为广义的“灾变因素”。引发电网大面积停电的“灾变因素”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两方面:
2.1 系统内部运行方面的问题
电力设备 (元件) 的连锁故障是引发大面积停电的常见形式。国内外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分析表明,由于保护误动、拒动以及大负荷转移过程中引发的保护连锁动作,是最终导致系统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2002年巴西大停电的直接原因就是继电保护误动导致系统振荡。
另外,负荷或发电容量的突变导致系统功率不平衡,也是引发大面积停电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负荷或发电容量突变的原因有许多,如气候因素导致负荷突然增大或减小,受端电网重要输电通道故障,输电线路故障或系统解列损失大量负荷或发电容量等。如1987年法国西部大停电和日本东京大停电,就是由于负荷或发电容量突变导致的。
总之,由于系统自身故障引发的稳定破坏问题,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较为重视的研究方面,很多学者专家进行过研究,并且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电力系统的灾变因素还远不止这些。
2.2 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外力破坏
一般情况下,电力系统的设计准则已经考虑了气候和环境的条件。然而,极端气象引起的自然灾害仍然是现阶段造成电力设备故障进而损坏电网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较常发生的由恶劣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引起的设备故障有:覆冰导致线路断线、舞动或短路故障;凝露、冻雾、雷电引起绝缘闪络;架空线路对树木闪络等。如美国WSCC系统在1996年两次因为输电线路对树木闪络跳闸,导致大面积停电[1][2]。
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外力破坏因素出现概率不高,但潜在危害严重。这一灾变因素可分为可预测的自然灾害 (如台风、冰灾等) 和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 (如地震等) 。2007年美国俄亥俄州受龙卷风及暴风雨的袭击造成该州部分地区的房屋被大雨和洪水冲毁,并造成大面积停电,近10万人受到影响;2005年我国海南省受台风“达维”影响,最终导致系统全部瓦解,引发罕见的全省范围大面积停电[3];2008年初冰雪灾害导致南方区域电网大面积损坏[4];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导致四川电网损失严重,都是遭遇极端灾害性天气或地震导致的。
3 灾变导致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的根源分析
由以上国内外典型电力系统的风险分析及灾变因素总结可以看出,电力系统的安全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由灾变引发这些风险的根源。
3.1 电力系统结构
包括电源结构、电源布局、电网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和缺陷,是导致电力系统安全风险长期存在的主要根源因素。例如,如果电源结构不合理,则容易导致缺电的风险,而电网结构的不合理则直接导致系统稳定运行的问题。因此,考察电力系统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分析电力系统安全风险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
3.2 电力系统设备
电力系统设备,特别是暴露在外面的一次设备,最容易遭遇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是过去重视较少的一个方面。然而在自然灾害频发的现实状况和美国911事故之后,提醒电力工作者必须重视电力系统设备大面积损坏而引发的电力系统事故,或者关键设备损坏引起的系统连锁故障等。
3.3 电力系统技术
这里主要是指继电保护技术、安全稳定自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技术。事实上由于保护、安稳装置不正确动作引起的电力系统风险事故,也是电力系统长期存在的问题之一,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也不在少数。
3.4 电力系统管理
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于内因和外因,外因为事物发展提供条件,并通过内因来起作用。以上列举的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各种因素归根结底还是事物发展的外因,而内因就是电力系统的管理模式。在管理模式落后或存在不足的情况下,各种外界因素才导致了大面积停电事故的最终产生。因此,要防止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关键问题还是要完善电力系统的管理模式。
目前电力系统管理模式方面的问题主要还是由企业的商业运作与政府安全监管之间的矛盾引起的。长期以来,电力企业在电网安全方面考虑的主要侧重点在于如何降低事故带来的电网运营损失,以及如何保障电力设备和人员自身的安全。而政府作为监管部门更侧重于考虑电网事故带来的国家安全问题和社会效应。此外,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渴望自由发展与政府希望监管并干预电力企业行为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因此,如何完善电力系统的管理模式,解决企业运作和政府监管之间的矛盾,也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综上所述,探究灾变对系统大面积停电风险的根源,总结起来可以从“结构”、“技术”、“设备”、“管理”等几个方面来解决。
摘要:对国内外电力系统风险事故类型做了介绍, 对灾变导致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的根源进行了分析, 从电力系统结构、电力系统设备、电力系统技术、电力系统管理等四个方面入手, 提出解决系统大面积停电风险的根源。
关键词:电力系统,灾变,风险分析
参考文献
[1]何大愚.对于美国西部电力系统1996年7月2日大停电事故的初步认识[J].电网技术, 1996.
[2]卢卫星, 舒印彪, 史连军.美国西部电力系统1996年8月10日大停电事故[J].电网技术, 1996.
[3]唐斯庆, 张弥, 李建设.海南电网“9.26”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分析与总结[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6, 30 (1) .
浅谈电力系统故障分析 篇10
关键词:系统运行方式,故障录波图分析,保护定值配合
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可由继电保护装置和安全自动装置将故障切除, 防止故障造成设备损坏和电网失稳。根据《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 要求在一定时间内, 须明确故障设备能否恢复送电, 如超时送电就可作为电网事故处理。为此需要尽快了解故障前及故障时的全过程, 判断事故性质[1]。对故障进行分析时, 不仅要分析系统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障, 还要判断保护装置的动作行为是否正确, CT和PT极性是否正确及上下级保护是否配合等。下面以110 k V变电站发生全站停电事故为例, 介绍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方法, 通过故障分析间接找出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110 k V变电站全站停电事故简述
110 k V的A变电站112号AD线距离Ⅰ段保护动作, 开关跳闸, 重合后距离后加速永跳, 故障测距4.10 km;110 k V的B变电站121号BA线距离Ⅱ段保护动作, 未重合, 致使110 k V的A变电站全站失电。见图1故障前系统运行方式。
2 110 k V变电站全站停电事故分析
2.1 故障初判
1) 112号AD线距离Ⅰ段保护动作, 开关跳闸, 故障测距4.10 km, 表明故障发生在AD线4.1 km处;重合后距离后加速永跳, 可能是瞬时性故障, 也可能是永久性故障, 因为D变电站没有开关跳闸, 可初步判定为AD线4.1 km处发生瞬时性故障, B变电站121号BA线距离Ⅱ段保护动作, 表明从B变电站看故障发生在BA线末端, 且在113开关之前 (否则母线上其他开关后备保护会动作跳闸) 或对侧110 k V母线上, 且C电厂135开关已经跳闸 (否则母线上其他开关后备保护会动作跳闸) 。
2) 若故障点仅有一处, 综合以上分析, 该故障点应在A站110 k V母线上, 则112号AD线间隔CT极性接反。
2.2 故障录波图分析
故障录波图记录了故障过程中电流、电压幅值和相位以及故障性质等信息, 再现故障全过程。对电力故障录波图的科学分析可以帮助现场快速判断事故[2], 如何正确读取并利用这些信息尤显重要。
由故障录波图可计算出各相一次电流 (电压) 的有效值
1) 110号AY线故障录波图分析
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 这种特征的波形出现在终端站中性点接地侧的馈线[5] (见图2) , 3I110O滞后3U110O80°左右, 说明故障发生在反方向。
2) 112号AD线故障录波图分析
I112B显著增大, U112B明显降低, 且3I110O和3I110B同向, 3I112O超前3U112O110°左右, 说明B相发生单相接地故障[6] (见图3) 。
3) 113号BA线故障录波图分析
I113B显著增大, U113B明显降低, 3I110O和3I110B同向, 且3I113O滞后3U113O80°左右, 说明B相发生反方向的单相接地故障。121号BA线距离Ⅱ段保护动作跳闸, 113号BA线保护未动作进一步证实发生反方向故障 (见图4) 。
4) 114号AC线故障录波图分析
I114B显著增大, U114B明显降低, 且3I114O和3I114B同向, 3I114O超前3U114O110°左右, 说明B相发生单相接地故障 (见图5) 。
110号AY线和113号BA线故障录波图显示为反方向故障, 保护装置未出口跳闸, 动作正确;112号AD线间隔CT极性接反, 导致故障录波图显示为正方向故障, 保护装置出口跳闸, 造成误动;114号AC线故障录波图显示为正方向故障, 保护装置未出口跳闸, 保护拒动;121号BA线距离Ⅱ段在邻线对侧母线发生单相接地时动作跳闸, 保护误动。
2.3 保护定值配合
保护定值的正确整定是继电保护装置正常运行的前提, 一旦保护定值的整定出现错误会给系统带来隐患甚至是事故。下面通过分析121号BA线、110号AY线、112号AD线及114号AC线的保护配合情况来验证114号AC线保护拒动, 121号BA线保护误动 (见表1) 。
1) 114号AC线仅设定了差动保护, 后备保护未下定值, C电厂升压站110 k V母线单相接地为差动保护的区外故障, 所以保护未动作跳闸。
2) 121号BA线接地距离Ⅰ段定值8.3Ω, 接地距离Ⅱ段定值21.35Ω, 时间0.3 s;112号AD线接地距离I段定值7.62Ω, 接地距离II段定值为19.6Ω, 时间0.3 s;110号AY线接地距离Ⅰ段定值为1.2Ω, 接地距离Ⅱ段定值3.45Ω, 时间0.3 s。可以看出, 121号BA线接地距离Ⅱ段的保护范围均延伸到了AC线、AD线及AY线对侧, 且121号BA线与110号AY线、112号AD线及114号AC线接地距离保护Ⅱ段时间都是0.3 s, 当AY线、AD线及AC线对侧母线发生故障 (未投母差保护) 或112号AD线接地距离Ⅰ段保护范围外出现故障时, 会造成越级跳闸[7]。所以C电厂升压站110 k V母线单相接地时在母差保护退出时, 121号BA线越级跳闸[8]。
3 结束语
笔者以故障前系统运行方式为基础, 从事故初判、故障录波图分析、保护定值配合三方面对电力系统故障进行分析判断, 在查明故障同时, 发现112号AD线间隔CT极性接反和121号BA线保护定值配置不当的问题。可见, 科学的故障分析方法对准确判断故障、迅速恢复送电及排除遗留隐患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覃家露, 王世祥.电力系统故障录波图解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6 (3) :5-8.
[2]秦健忠.用电力故障录波图分析故障[J].广西电力, 2004, (11) :34-36.
[3]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继电保护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103-138.
[4]王世祥, 王玮.电网复杂故障录波图几个基本点分析[J].贵州电力技术, 2011, 14 (11) :10-12.
[5]徐飞, 李国友, 孙建华.110 kV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录波图对比分析[J].云南电力技术, 2009, 37 (4) :37-38.
[6]高赫, 邵琴.故障录波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江苏机电工程, 2009, 28 (4) :22-24.
[7]邵玉槐, 秦文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95-97.
高压电力系统调度及运行分析 篇11
【关键词】高压电网;调度运行
1.引言
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产业,电力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求,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电力系统中的骨干——高压电力系统则为城市中的电车、飞机以及新型交通工具高铁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能。与之俱来的是,高压电力系统的调度和运行管理愈发得到重视。因此对于如何加强高压电力系统的调度与管理已经成为我们所关注的话题。
高压电力系统调度的主要内容包括采集数据、传输信息、数据处理、人机联系等,主要任务是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高压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满足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用电需求。高压电力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化监测、控制与管理手段,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高压输电具有污染小、容量大、能耗低、占地少、经济性能好等优势,因此,做好高压电网的调度运行工作,对于促进清洁能源建设、减少传统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优化能源资源配置、保障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实现能源输送的高效利用、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
2.高压电力系统调度及运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高压电网建设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高压电力系统也在不断的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管理不到位
一是规划与管理不相适应。高压电网的规划更多的是注重技术性和经济性因素,较少考虑公众因素和管理细节,容易导致管理起来不方便,有时出现服务质量低下、管理不规范的现象;二是自动化管理相对滞后。在国外高压电网信息自动化管理发展成熟的背景下,我国高压电力系统中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与客观需求、电子技术的发展不相适应,而且已经建立的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在巨大投入后所得到的回报并不明显。不同地域、不同单位之间高压电力的自动化管理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性,尤其是一些县级电力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开发和应用上处于相对滞后的位置。
(2)高级人才缺乏
一是高压电力系统高级人才匮乏。无论是规划设计人员、还是架线操作人员,高压电人才队伍的规模与社会需求相比存在很大的缺口,人才结构分布也不均衡。二是高压电力系统现职人员素质水平有待提高,缺少系统的培训背景和专业知识,不能完全胜任高压电的调度运行工作。三是高压电力系统激励机制不健全,这也是很多高压电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3)创新能力不足
高压电技术的创新性不足除了观念、管理方面,主要还是体现在研发能力上,无论是高压电新技术的开发、高压电主要设备的研制,还是高压电站的运行抢修技术及保障服务水平,我国的创新性与国外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例如,飞机场高压电力系统的设备制造、运营管理能力还不是很强。
3.高压电力系统调度及运行管理的建议
要想提高国民经济水平,抓好电力调度尤其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不断提高,为做好高压电网调度运行工作,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规划管理
管理是做好高压电力系统调度及运行工作的重要保障。对于高压电网而言,电网调度计划主要指发、输、变、配设备的停电检修计划。各级调度的科技发展规划是各级电网科技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高压电力系统正常有效的调度和运行,必须加强规划管理。
一是统筹规划、科学谋划,通过召开高压电网调度运行会议的形式检查项目完成情况,讨论新的研究课题。规划时不仅要考虑管理中的实际应用问题,而且要考虑用户需求,多从实际出发,真正做到为民服务;二是加强智能电网调控中心建设[2]。通过信息收集、分类、整理、抽取和融合,实现配电网的数字化运营,不断提高调度安全管控水平,严防大面积停电事故和调度人员责任事故发生,确保重大活动保电“零失误”,全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做好高压电力系统调度及运行工作的发展关键。21世纪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资源,电力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在高压电力系统正常有效的调度和运行管理过程中,最亟需的还是人才的挖掘和建设。
一是要重视吸纳掌握高新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技术优势,建设一批文化素质高、技术水平高的人才队伍。二是有计划地培训现职人员。开展实用性技术培训是提高人员整体素质、防止人员误操作、对危险点有效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定期培训专业人员,制定一整套符合高压电力系统的培训规范,并将其贯穿于设计、勘探、运营以及治理的全过程。此外,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学习力,鼓励工程技术的创新和管理创新,对电网调度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要进行表彰和奖励。
(3)加强创新
创新是做好高压电力系统调度及运行工作的不竭动力。高压电技术先进与否、科技含量高低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压电力系统能否安全运行、能否可持续发展。为此,要高度重视高压电技术的研发与创新,高度重视先进高压电设备的研发与制造。
一是加大科技资金的投入,保证每年科技项目费用的落实,集中解决高压电调度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二是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高压电管理经验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三是积极促进电网调度系统设备的国产化[3],可引进和消化国际先进的技术创新成果,大力倡导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中国电网实际的技术和产品。
高压电力系统的调度及运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一蹴而能完成的,需要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经验,既要保证高压电力系统正常的调度和运行,也要大力开展高压电技术的研发和自主创新。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高压电力系统一定能够更好的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徐建芳.浅析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管理[J].城市理论建设研究,2012(5).
[2]赵辉.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及相关问题分析[J].城市理论建设研究,2011(29).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方法探究 篇12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它与国家的兴盛和人民的安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 电力系统必须是安全可靠的。
1 电力系统故障产生原因及常见电力系统故障
1.1 电力系统故障产生原因
电力系统由发电机、变压器、母线、输配电线路及用电设备组成。各电气元件及系统通常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但也可能出现故障或异常运行状态。随着电力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 结构越来越复杂, 故障产生不可避免。而在整个电力生产过程中, 最常发生、危险最严重的故障是短路故障。短路故障发生的原因有电气设备绝缘材料老化或机械损伤, 雷击引起过电压, 自然灾害引起杆塔倒地或断线, 鸟兽跨接导线引起短路、运行人员误操作等, 给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1.2 常见的电力系统故障
电力系统故障是指设备不能按照预期的指标进行工作的一种状态, 也就是说设备未达到其应该达到的功能, 其故障有以下几种。
1.2.1 发电机组故障
发电机组故障包括空载电压太低或太高、稳态电压调整率差、电压表无指示、振动大等。
1.2.2 输电线路故障
输电线路是电网的基本组成部分, 由于其分布范围广, 常面临各种复杂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的影响, 当不利环境条件导致线路运行故障时, 就会直接影响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 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输电线路的故障主要有雷击跳闸故障、外力破坏故障、鸟害故障、线路覆冰及导线的断股、损伤和闪络烧伤故障等。
1.2.3 变电所故障
变电所是电力系统中对电能的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电压、功率和汇集、分配电能的场所。变电所中有着不同电压的配电装置, 电力变压器, 控制、保护、测量、信号和通信设施, 以及二次回路电源等。按其用途可分为电力变电所和牵引变电所 (电气铁路和电车用) 。电力变电所又分为输电变电所、配电变电所和变频所。这些变电所按电压等级又可分以为中压变电所 (60 kV及以下) 、高压变电所 (110~220 kV) 、超高压变电所 (330~765 kV) 和特高压变电所 (1 000 kV及以上) 。按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可分为枢纽变电所、中间变电所和终端变电所。变电所故障主要有下面四种:①直流系统接地及故障;②电容器的故障;③断路器故障;④避雷器的故障。
1.2.4 母线故障及全厂、全所停电
母线是电能集中和分配的重要设备, 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原件之一。母线发生故障, 将使接于母线的所有元件被迫切除, 造成大面积用户停电, 电气设备遭到严重破坏, 甚至使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破坏, 导致电力系统瓦解, 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母线故障的原因有:母线绝缘子和断路器套管的闪络, 装于母线上的电压互感器和装在母线和断路器之间的电流互感器的故障, 母线隔离开关和断路器的支持绝缘子损坏, 运行人员的误操作等。
2 电力系统故障特征及处理过程
2.1 电力系统故障特征
电力系统故障特征指反映故障征兆的信号经过加工处理后所得的反映设备与系统的故障种类、部位与程度的综合量。电力系统故障的基本特征有:
①电流增大, 即连接短路点与电源的电气设备中的电流增大。②电压下降, 即故障点四周电气设备上的电压降低, 而且距故障点的电气距离越近, 电压下降越严重, 甚至降为零。③线路始端电压, 电流间的相位差将发生变化。④线路始端电压与电流间的比值, 即测量阻抗将发生变化。
2.2 电力系统故障处理过程
电力系统故障处理过程就是从系统中确定分析的故障区域, 尽可能地缩小范围。然后, 从被分析区域的某些检测量中得到故障征兆信息, 经过对这些前期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根据保护动作的信号, 判断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 进而将故障元件与非故障网络进行隔离, 再采用实时结线的方法来识别故障前后的系统拓扑结构, 之后找出这两个系统拓扑结构的差异, 便可以识别出故障发生区域的一些简单故障, 甚至可以直接识别出发生故障的元件。
2.2.1 故障处理的一般原则
①当故障发生时, 当值人员要迅速、准确查明情况并快速做出记录, 报告上级和有关负责人员, 迅速正确地执行调度命令及运行负责人的指示, 按照有关规程规定正确处理;②迅速限制事故发展, 消除根源, 并解除事故对人身和设备的威胁;③用一切可能的方法让设备能继续运行, 以保证用户和线路的供电正常;④对故障事故进行分析时只允许与事故处理有关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留在控制室, 在处理事故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应当随时与上级调度保持紧密联系, 随时执行命令。当事故告一段落时, 应迅速向有关领导汇报, 事故处理完毕后, 进行总结, 应记录事故发生的原因, 处理过程及处理结果。经常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 提高值班人员处理事故的素质。
3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方法的探究
电力系统是由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电能的发电机、变压器、线路和用户组成的, 是将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并输送与分配至各用户的一个统一系统。由于电力系统在国民经济中及人民生活中占着重要地位, 因此电力系统故障分析方法的研究一直备受人们的重视。一般电力系统故障分析方法有以下三种:
1) 专家系统是一个具有大量专门知识和经验的计算机程序系统, 通过在线监测并进行数据采集、存贮, 然后传送到诊断运行中心, 在这里由专家系统进行处理、分析和诊断, 最后将诊断结果和处理建议自动地反馈回运行现场。具有知识库和推理机两个主要的组成要素。其软件具有相当于某个专门领域的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水平, 模拟专家的决策过程, 以解决那些需要专家才能决策的复杂问题。专家系统可以分为: 基本规则系统、基本模型系统和基本逻辑系统等三种类型。
2) 人工神经网络是模拟人类神经系统传输、处理信息过程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 是通过对样本的学习获得的, 是采用神经元实现变电站故障分析的方法及它们之间的有向权重连接来隐含处理问题的知识。具有学习与自我能力;容错能力比较强;神经元之间的计算具有相对独立性, 便于并行处理。
3) 遗传算法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优化算法, 目前它已经成为人们用来解决高度复杂问题的一个新思路和新方法。它模拟达尔文的遗传选择和自然淘汰的生物进化过程的进化规则, 对包含可能解得群体进行基于遗传学的操作, 不断生产新的群体并使群体不断进化, 同时以全局并行搜索优化群体中的最优个体以求得到满足要求的最优解。遗传算法以其能以较大概率求得全局最优解、计算时间较少等特点在电力电子故障分析系统中得到了应用。合理采用信息, 运用遗传算法进行分层信息故障分析。
4 结语
人类的经济活动已经到了工业经济时代, 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更高的要求。本文简单地介绍了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常见几种方法, 但在一些复杂的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中, 可能还需要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 才能准确地对故障进行分析和定位, 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今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摘要:在阐述了电力系统故障产生原因及常见电力系统故障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电力系统故障特征及处理过程, 对电力系统故障分析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电力系统故障,故障特征,分析方法探究
参考文献
[1]虞和济.故障分析的基本原理[M].北京:冶铁工业出版社.
[2]吴凌云.基于神经网络的故障分析专家系统[J].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2 (1) .
[3]贺家李, 宋从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0 (7) .
[4]刘明岩.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J].电网技术, 2004, 28 (16) .
[5]杨宜东, 孙志挥.基于时间序列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规则挖掘[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3, 30 (17) .
【电力系统分析】推荐阅读:
电力营销系统分析06-28
电力系统分析试题10-02
电力系统接地保护分析10-22
电力系统分析理论总结06-19
电力系统分析习题答案07-10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试题10-19
电力系统自动化分析05-09
电力系统潮流分析报告07-28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总结08-30
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