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

2024-06-17

中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精选10篇)

中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 篇1

目前人们对细菌的耐药性备受关注, 因其耐药率正渐上升[1], 从某种程度上本科为解决上述问题, 于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硫酸阿米卡星治疗40例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40例, 取得了较满意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0例中, 男23例, 女17例, 年龄60~80岁, 平均70.6岁。其中COPD、肺心病合并肺部感染18例, 肺癌并阻塞性肺炎2例, 支气管扩张6例, 慢性支气管炎性发作期9例, 支气管炎并感染4例, 气管插管1例;对照组40例中, 男19例, 女21例, 年龄62~85岁, 平均69.8岁, 其中COPD、肺心病合并俩部感染16例, 肺癌并阻塞性肺炎1例, 支气管扩张8例,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8例, 支气管炎5例, 气管切开1例, 白血病1例。

1.2 方法

治疗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 g静脉滴注, 2次/d, 加硫酸阿米卡星0.4 g静脉滴注, 1次/d。对照组是曾报道[2]治疗下呼吸道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 g静脉滴注, 2次/d, 加硫酸奈替米星0.2 g静脉滴注, 1次/d, 疗程均为10~14 d。从用药开始至停药1周内禁酒, 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抗生素。

1.3 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拍胸片, 痰培养, 检查肝、肾功能, 血尿常规, 并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疗效按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①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②显效:病情明显好转, 以上四项中有一项未恢复正常;③进步:病情无明显好转, 实验室检查至少一项检查恢复正常;④无效:用药72 h后病情无明显进步或加重, 实验室检查无指标恢复, 以痊愈+显效计算有效率, 统计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两组有效率比较用χ2检验。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痊愈25例, 显效10例, 进步2例, 无效3例, 有效率35/40 (87.5%) 。对照组:痊愈28例, 显效8例, 进步3例, 无效1例, 有效率36/40 (90%) , 两组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2.2 细菌学疗效及药敏试验结果

80例患者均留痰作培养, 共培养出病原菌65株, 细菌培养阳性率81.25%。其中治疗组34侏, 对照组31株, 治疗组清除菌株31株。清除率31/34 (91.18%) ;对照组清除29株, 清除率29/31 (93.55%) , 两组细菌清除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1例出现耳鸣, 3例出现肝功能转氨酶升高;对照组有1例出现恶心, 2例出现肝功能异常, 其余病例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3讨论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头孢哌酮钠与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钠按1:1组成的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哌酮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 是通过抑制敏感细菌细胞壁粘肽的生物合成而达到杀菌作用。舒巴坦钠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菌株产生的β内酰胺酶具有不可逆性的抑制作用, 因而可保护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遭受水解破坏, 两者合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硫酸阿米卡星属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对许多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所产生的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稳定, 不会为此类酶钝化而失去抗菌活性[3]。临床分析表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硫酸阿米卡星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好, 安全性好。

摘要:目的观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硫酸阿米卡星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 治疗组40例,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g静脉滴注, 2次/d, 同时给予硫酸阿米卡星0.4g静脉滴注, 1次/d。对照组40例,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g静脉滴注, 2次/d, 同时给予硫酸奈替米星0.2g静脉滴注, 1次/d, 疗程均为10~14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均相当, 两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硫酸阿米卡星治疗40例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较好, 安全性好。

关键词: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硫酸阿米卡星,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

参考文献

[1]戴臣英.实用抗菌药物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17-18,

[2]何光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替米星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广西医学, 2005, 27 (4) :521,

[3]王兵松, 王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治疗学杂志, 1996, 1 (2) :85.

中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 篇2

【关键词】 慢性呼吸道感染;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疾病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09-01

呼吸道疾病包括上、下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胸膜疾病,呼吸道异物以及肺部肿瘤等[1] 。由于呼吸道疾病受患者年龄以及地域等因素影响较多,因此儿童以及北方的发病率更高[2] 。反复呼吸道感染指一年中频繁的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超出正常感染范围[3] 。反复呼吸道感染又由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反复下呼吸道构成,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指反复支气管炎以及反复肺炎。为获得慢性呼吸道感染同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之间的联系,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3例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未出现典型鼻部症状的慢性鼻炎、鼻窦炎以及咽喉炎现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3例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未出现典型鼻部症状的慢性鼻炎、鼻窦炎以及咽喉炎现象,其中男47例,女36例,年龄6~44岁,平均24.6岁,患者的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咳嗽以及咽痛,伴有不同程度鼻塞流涕,其中31例伴有发热、头疼以及喘息等症状,且程度不同;患者CR胸片報告显示:肺部纹理增多增粗、阴影模糊或呈斑片状,由此可诊断为支气管炎或肺炎。经过抗病毒、抗感染以及抗支原体治疗后,病情治愈或好转后,病情出现反复感染现象,发作次数均≥2次/年。

1.2 方法

慢性鼻炎:口服鼻炎康片,3次/d,2~4片/次,服用6盒为一个疗程,伯克纳鼻喷剂喷鼻,每个鼻孔一次100 μg,2次/d,亦可每个鼻孔一次50 μg,3~4次/d,每日总量低于400 μg,30 d为一疗程,连续使用2~3个疗程。慢性鼻窦炎:除上述治疗外,再给予头孢克洛或阿莫西林拉维酸钾,每次用量均为50~100 mg/(kg?d),均分3次口服,1次/d,7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3~4个疗程。慢性咽喉炎:口服阿奇霉素片,每日按12 mg/kg顿服,单日不得超过0.5 g,5 d为一疗程,服用1个疗程。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全部患者复查鼻窦部,显示鼻窦部炎症吸收明显,咽喉部炎症已完全消除,治疗后复发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3 讨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疾病,其中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更为常见,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不仅给患者生理上带来痛苦,由于疾病具有反复性,患者的心理也承受巨大压力。引发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众多,如缺乏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免疫力低以及先天性疾病等[5] 。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对83例患者的临床分析,同时结合文献,可知慢性鼻炎、鼻窦炎以及咽喉炎亦是引发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治疗时应首先确定患者是否患有慢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再给予相应的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所有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情均发生反复现象,发作次数均≥2次/年,通过及时以及对症治疗后,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得到好转,治疗后1年随访期间,20例没有出现反复感染情况,48例下呼吸道感染情况为1次/年,15例反复感染情况仍然≥2次/年,治疗后复发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由此可知,及时治疗并且对症下药对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医生在救治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查处病因,并根据病因对症下药。

综上所述,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同慢性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炎、鼻窦炎以及咽喉炎等)密切相关,积极预防、及时治疗以及降低病原可以抑制下呼吸道感染的侵袭,从而能够有效控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相关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黎艳.成人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检查分析[J].医学信息,2013,7(3):169-171.

[2] 许娜娜,许素彦,赵文申.ICU下呼吸道感染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6):754-756.

中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 年龄在40~75岁, 随机分成头孢他啶组和阿莫西林组2组。头孢他啶组包括男16例、女14例, 年龄 (56.4±5.7) 岁;阿莫西林组包括男18例、女12例, 年龄 (54.8±4.2) 岁, 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1)头孢他啶组:1g/次, 2次/d, 肌注;(2)阿莫西林组:0.5g/次, 3次/d。2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 疗程结束时评定疗效和安全性。

1.3 效果评价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卫生部颁发) 进行评定, 痊愈:治疗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 但上述4项有一项未完全恢复正常;进步: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 但不够明显;无效:用药72h后病情无明显进步或加重。痊愈率和显效率合计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临床疗效比较详见表1;治疗期间2 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中老年患者一旦发生下呼吸道感染, 往往病情发展迅速、预后较差。阿莫西林[3]为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药, 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基本相同, 杀菌作用强, 穿透细胞壁的能力也强。口服后药物分子中的内酰胺基立即水解生成肽键, 迅速和菌体内的转肽酶结合使之失活, 切断了菌体依靠转肽酶合成糖肽用来建造细胞壁的唯一途径, 使细菌细胞迅速成为球形体而破裂溶解, 菌体终于因细胞壁损水份不断渗透而胀裂死亡。对大多数致病的G+菌和G-菌均有强大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其中对溶血性链球菌、沙门氏菌、布氏杆菌和肠球菌等中度或轻度敏感。

头孢他啶[4]是第三代头孢类广谱抗生素, 其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与普通的头孢类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扩大与增强, 具有抗菌谐广、抗菌作用强、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等特点, 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黏肽合成而起到杀菌作用。笔者采用头孢他啶治疗中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并与临床常用的阿莫西林治疗做比较, 结果发现2组临床有效率均很高, 并没有明显差异。提示头孢他啶治疗中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疗效佳, 与国内其他一些文献报道[5,6]也相仿。

此外, 在研究中笔者并未发现2组患者有明显的不良反应。这些结果都说明了头孢他啶治疗中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疗效佳疗效佳, 而且也安全, 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罗蓉, 黄英, 王刚, 等.重庆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 2006, 12 (6) :5~7.

[2]李信生, 徐庆珍, 李平, 等.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6, 27 (2) :168~169.

[3]王迎春, 庄伟清, 潘雪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 2006, 10 (1) :17~18.

[4]周云芳, 梁铁美, 邹晓华, 等.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头孢他啶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师, 2004, 7 (8) :542~543.

[5]贾三鹏, 戴海生, 王路岩, 等.头孢他啶治疗老年严重下呼吸道感染23例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 2001, 30 (1) :57~57.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篇4

【摘要】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40例。结果:经过抗生素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咳嗽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因人而异,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均能取得治愈或缓解病情。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5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106-01

咳痰是喉以下呼吸道内生理性分泌物,借助咳嗽将其排出体外。病理性痰的性质和量,可因病因及组织损害的程度不同而异,其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24岁。平均年龄45.3岁。40例患者中咳嗽病史最长25年,最短1个月。

2临床表现

气管、支气管与肺实质受到理化因素刺激,或由于过敏、感染等均可发生炎症而形成痰。

2.1支气管疾患急性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内膜结核、异物、肿瘤、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胸膜痿等。

2.2肺部患疾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肺部感染,以及肿瘤、尘肺、肺气肿、肺水肿、肺梗死、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结节病、吕弗硫综合征、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

2.3全身性疾病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类风湿性关节炎、Wegener肉芽肿等疾病所致的浸润、恶性肿瘤的肺转移等。

正常成人的呼吸道黏膜每日分泌黏液量约100mL,以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当咽、喉气管、支气管或肺发生炎症时,黏膜充血、水肿、黏膜分泌增多,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浆液渗出。渗出物中含有红细胞、白细胞、游走细胞及纤维蛋白等,其与黏液及吸入的尘埃等混合而成痰。在肺淤血与肺水肿时,细胞毛细血管也有不同程度的浆液渗出,可引起咳嗽与咳痰。

3诊断要点

3.1临床特点

3.1.1痰的性状浆液性痰或泡沫状痰见于肺水肿,粘液性痰无色透明而黏稠多见于急性炎症;黏液脓性痰见于气管炎、肺结核等,黄色或绿色脓性痰见于化脓性细菌所致的支气管肺泡炎症。血性痰多见于异物损伤、毒化剂侵蚀、炎症波及气道黏膜,也见于肺癌。

3.1.2痰量痰量多的疾病有肺水肿、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泡细胞癌、脓胸、支气管胸膜痿等。检查痰量一般以24小时为准,痰量增多反映支气管和肺的化脓炎症进展,痰量减少提示病情好转,中毒症状减轻。

3.1.3气味一般痰无臭味,放置久时可因细胞的分解作用产生臭味。厌氧菌感染时痰有恶臭,常见于肺脓肿、肺坏疽、支气管扩张、肺癌晚期。

3.1.4颜色无色透明或灰白色黏液痰见于正常人或轻度气管黏膜炎症时;黄色痰见于化脓性炎症;绿色痰见于黄疸、肺部绿脓杆菌感染;红色或红棕色痰见于肺癌、肺梗死等;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见于急性肺水肿;红褐色或巧克力色痰见于肺阿米巴病;烂桃样或果酱样痰见于肺吸虫病;棕色痰见于心力衰竭;灰色或黑色见于尘肺。

4临床治疗

4.1病因治疗针对引起咳嗽的病因及原发疾病做相应治疗,如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4.2祛痰剂的应用大量痰液可影响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及通气功能,使病情恶化,因此,合理使用祛痰剂很有必要。常用祛痰剂有氯化铵、碘化钾、必咳平、糜蛋白酶、痰易净、胰脱氧核糖核酸及甘草、远至、桔梗等。亦可采用生理盐水加祛痰剂、抗生素做超声雾化吸入。

4.3体位引流对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患者,痰液量多时,可采用病变部位高于气管和喉部的体位,使痰液顺势咳出,每次15~30分钟,2~3次/天。

4.4吸引疗法对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或昏迷、气管切开的患者,可用吸引器吸引痰液,亦可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引痰液。

4.5其他处理对手术后及长期卧床的患者,应鼓励其咳嗽排痰,并且让患者勤翻身,用手轻轻拍击胸背部,使痰液松动,有助于将其排出。

5讨论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能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异物排出体外。但咳嗽病有病理性意义,为呼吸系统疾病引起肺部损伤的常见症状。上呼吸道感染是由感冒,急慢性鼻炎,副鼻窦炎,急慢性咽炎或喉炎,慢性扁桃体炎、急性会咽炎,喉结核等。这些疾病需控制好炎症,一般用消炎药,再加上辅助治疗均可得到良好效果。

中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 篇5

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 商品名称:拜复乐) 是喹诺酮类抗菌剂, 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为观察莫西沙星对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AECOPD) 、肺炎、支气管哮喘并感染、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笔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12月呼吸科住院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44例, 男34例, 女10例, 年龄60~84岁, 中位年龄68岁。病种分布: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6例, AECOPD 18例, 肺炎12例,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4例, 支气管哮喘并感染4例。全部病例符合以下条件: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 经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检查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 中重度感染需静脉给药者。对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排除: (1) 喹诺酮类药品过敏; (2) 48h内已接受其他药物治疗并且有效; (3) 全身衰竭; (4) 肝肾功能严重受损; (5) 有精神、神经系统病史者。

1.2 给药方法

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4g/250ml, 静脉滴注, 每天1次, 疗程7~14d。治疗期间不与其他抗生素同用。

1.3 观察内容

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化验检查结果的变化、不良反应的出现, 逐日观察并记录。项目包括:治疗前后痰细菌培养, 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 胸部X线检查。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卫生部1993年颁布《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分为: (1) 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查4项恢复正常; (2) 显效:病情明显好转, 但上述4项有1项未完全恢复; (3) 进步: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 但不够明显; (4) 无效:用药72h后病情无明显进步, 或有加重者。痊愈及显效合计为有效, 据此计算有效率。

1.5 不良反应

用药后如出现与该疾病无关的主诉或阳性体征, 按与药物肯定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肯定无关、无法评价等实情填写。肯定有关、可能有关计入不良反应, 治疗好转后实验室检查异常者也作为不良反应计算。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44例观察病例中, 痊愈24例, 显效16例, 进步4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97.7%。见表1。

2.2 细菌学结果

本组44例患者进行痰培养, 阳性35例 (79.5%) , 细菌种类及治疗后清除情况见表2。

2.3 不良反应

本组治疗中不良反应5例 (11.3%) , 其中消化系统4例, 表现为恶心、隐痛、上腹部不适, 谷氨酰氨转肽酶增高;中枢神经系统1例, 轻微头晕, 采用对症治疗均可改善, 能继续治疗。

(例)

3 讨 论

莫西沙星是新型第4代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 具有半衰期长、组织浓度高及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在临床治疗中重度细菌感染的效果和安全性得到充分肯定[1]。它在保留早期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抗菌活性的同时, 增强了对革兰阳性菌、非典型致病原的抗菌活性, 治疗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明显优于左氧氟沙星[2]。本组应用莫西沙星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率为97.7%, 显示其对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肯定。本药对细菌的清除:铜绿假单胞菌2株, 清除1株, 提示本药对呼吸系统难治性感染有一定的抗菌效果。但本组此类细菌例数不多, 有待进一步观察。

安全性历来受到医学界重视, 尤其是老年人。在高龄人群中体内内环境的变化, 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不良反应等方面都产生影响, 因此老年人的抗生素的应用, 对不良反应的监测是十分重要的[3,4]。本组观察中不良反应5例 (11.3%) , 以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为主, 但均不影响继续用药, 说明本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安全性高, 适合老年人使用。

参考文献

[1]李鹏, 刘丽琼, 张凌, 等.莫西沙星序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药物经济学研究[J].江西医药, 2012, 47 (4) :329-331.

[2]曾峰, 林雅, 肖靖华, 等.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 (11) :1667-1668.

[3]陆卫光, 盛泽波, 刘璇.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对照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7 (7) :1335-1336.

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30例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患者。30例患者中, 年龄66~81周岁, 平均71周岁;男17例, 女13例;伴随疾病情况:高血压15例, 慢支9例, 糖尿病19例。另外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肺部干湿性啰音、胸片异常以及咳痰等临床症状。其中20例患者白细胞数>10×109/L, 16例患者体温超过37℃。对于因智能障碍和语言障碍而无法交流的患者, 由患者家属鉴定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对选定的3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根据分析结果填写《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调查表》;并对表中项目进行详细记录, 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临床表现、伴随疾病、治疗措施、药物敏感试验、治疗时间等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分析。

1.3 治疗方法

对于3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如下治疗:

(1) 基础治疗:安排患者卧床休息和维持水、酸碱、电解质平衡以及一般支持疗法, 如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糖尿病患者进行降糖治疗;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强心和利尿治疗; (2)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取抗生素, 并使用治疗; (3) 对患者加强呼吸道护理, 包括湿化呼吸道、胸部物理疗法 (拍背、体位引流、指导咳嗽、深呼吸、腹式呼吸等) 等综合性的呼吸道治疗。15d为1个疗程, 观察2个疗程。

1.4 疗效评定方法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治疗结果分为: (1) 痊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细菌检查无残留; (2) 显效:病情得到明显改善, 但体征、症状、细菌清除和实验室检查中尚仍有一项没有恢复正常; (3) 进步:体征、症状、细菌清除和实验室检查有一项或两项得到改善, 但不明显; (4) 无效:病情无改善, 甚至加重。总有效为痊愈+显效。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临床疗效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表1)

注:Z=-2.687, P=0.0097 (双侧) <0.01, 提示经过药敏试验后选择敏感性强的抗生素治疗有效

3 讨论

通过本次对3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调查分析, 我们发现老年人成为呼吸道感染的高发人群的原因在于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往往存在着肺功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及呼吸系统形态学改变等现象。肺功能下降主要表现在老年人肺活量的下降, 如吸入并送入体内的氧气仅为青年人的一半, 同时呼出的二氧化碳量也仅为青年的人一半。老年人免疫功能的下降主要是指: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和各个器官功能下降, 加上患有多种基础常见病 (如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压) 以及呼吸道黏膜受到大气污染的刺激 (易导致肺纤维组织的增生, 引起其功能受损) , 这样容易引起老年人抵抗力的下降, 为新进的滋生创造了条件。呼吸系统形态学改变主要有: (1) 气管及肺的弹性功能下降、细支气管管腔变窄 (甚至闭塞) ; (2) 鼻黏膜萎缩、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纤毛运动功能和保护性咳嗽反射等功能降低; (3) 呼吸肌出现萎缩性改变等。

根据老年呼吸道感染特点及本次临床调查, 我们发现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较为敏感, 而革兰阴性杆菌则对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更强;另外结合临床治疗效果可知,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至关重要 (而非根据临床经验) 。另外对于老年呼吸道感染的治疗除了上述外, 本次调查还采取了湿化呼吸道、胸部物理疗法等综合性治疗措施, 例如其中的湿化气道包括补充水分、湿化氧气以及雾化吸入, 这样可以防止分泌物干涸与结痂、增强纤毛活动能力, 有利于痰液排出;而胸部物理疗法包括拍背、体位引流、指导咳嗽、深呼吸、腹式呼吸等。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治疗, 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3.33%。综上所述, 通过对3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资料回顾、临床分析, 我们发现通过药敏试验对抗生素进行合理选择, 结合综合性治疗措施的临床方案能够有效地治疗感染患者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中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对处方和病历诊断为呼吸系统感染的老年人, 均来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的病历, 共80份,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根据临床症状:咳嗽、体温、气管肺部体征,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胸片检查结果的确诊, 符合老年人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者36例, 急性支气管炎24例, 肺炎20例, 其中观察组中男28例, 女12例;对照组中男26例, 女14例。年龄70~86岁, 平均年龄77岁。两组的差异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有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及疗效判断标准

对照组:应用头孢哌酮注射液联合氨溴索注射液。观察组:应用头孢哌酮注射液联合痰热清注射液。两组疗效, 用7d为1个疗程, 显效:咳嗽、咯痰和发热症状明显消失, X线炎症吸收消散。有效:咳嗽、咯痰和发热症状基本消失, X线炎症大部分吸收,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 X线炎症未吸收。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数据处理

本次全部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检验方法:χ2检验。

2 结果

临床疗效,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治愈率差异显著性 (P<0.05) ,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 见表1。

注: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 χ2=5.0, P<0.05

3 讨论

呼吸系统感染, 常由细菌和病毒感染所致,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不爽、咽喉肿痛、口渴、舌黄等症状。呼吸系统感染, 肺炎早期、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以及急性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 老年人多数伴有慢性痰症和重要脏器功能减退, 机体抵抗力低, 痰液粘稠, 咳痰困难, 易反复感染, 故抗感染治疗尤为重要, 止咳平喘化痰药的应用, 有利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和痰液的稀释排除, 正确使用抗生素是治疗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的关键。在临床上常使用抗菌素治疗。头孢哌酮是β-内酰胺类广谱抗菌药, 是第三代头孢菌素, 通过抑制细菌细胞璧的合成达到杀菌作用, 主要治疗溶血性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等敏感菌所致的感染。临床上可用于各种敏感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感染.但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菌素各类繁多, 细菌的耐药性也日渐增强, 细菌已出现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耐药菌株, 疗效不甚理想.因此中西药物联合疗法, 力争尽早控制感染, 值得推广。通过中医辩证施治, 有”热则寒之, 寒则热之, 虚则补之, 实则弛之”的治疗原则[2]。中医, 中药辩证治疗呼吸系统可以改善症状, 避免或消除不良反应, 弥补西药治疗的一些不足, 提高疗效[3]。

痰热清注射液以黄芩为君药, 能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上行泻肺火, 下行泻膀胱之火, 起到清热解毒, 宣肺化痰作用, 现代研究有抗炎, 抗病毒的作用。熊胆, 山羊角为臣药, 清热解毒, 化痰解痉, 平肝熄风, 同时还有解热镇静, 抗惊厥, 增强免疫力的作用。金银花、连翘宣肺化痰, 透肌解表, 据研究其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和杀灭作用[4], 在观察到痰热清注射液在对发热的治疗中, 病程越短者疗效越好;在临床中, 用于呼吸系统感染所致的发热, 在临床上是较为理想的具有抗病毒、抗菌及抗炎作用的中药注射剂。

本资料结果显示利用孢哌酮注射液联合痰热清注射液在治疗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性明显 (P<0.05) , 而且未见发生不良反应, 显然, 头孢哌酮注射液联合痰热清注射液。在治疗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疗效优于传统的对症治疗, 值得临床推行应用。

参考文献

[1]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用内科学》编委会,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623-1686.

[2]张志琴.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措施[J].中外医疗, 2012, 31 (9) :16.

[3]王子燕, 焦维克.中药注射剂在呼吸系统感染性发热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结合杂志, 2009, 18 (10) :1193-1195.

中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 篇8

关键词:荔城医院,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药敏试验,下呼吸道感染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往往伴有基础疾病,且年龄大、身体素质差,预后不佳、死亡率高,抗感染治疗对其至关重要。治疗时需明确感染的病原菌,方能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1]。目前临床可选择的抗菌药物日益增多,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得耐药菌株也显著增多,如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2]。这些病原菌耐药严重,是导致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困难、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同时又是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3]。因此,探析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感染状况十分重要,故回顾性分析荔城医院2014年7月-2015年5月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痰培养资料及药敏试验资料,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荔城医院2014年7月-2015年5月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200例,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42~83岁,平均(68.6±2.8)岁。纳入标准:(1)全部患者均符合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2)经胸部X线平片、痰培养试验等检查确诊。疾病类型:其中肺炎80例、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80例、支气管扩张30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10例。住院次数2~8次,平均(3.5±1.3)次。所有患者均选择最后一次住院的菌痰标本。所有患者均不同程度地患有慢性肺病、慢性心衰、脑血管意外、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慢性基础病,或者长期卧床。

1.2菌株来源及检测方法从荔城医院反复下呼吸道感染菌痰标本200份中分离出病原菌100株,均为不同患者合格标本中分离出的异种菌株。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TMNew生化分析鉴定系统予以鉴定,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分离鉴定。患者晨起用清水漱口两次,后用力咳痰,第一次痰液不要,第二次痰液在无菌容器内置存待检,连续3 d,采集标本后2 h内送检,在采集标本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混入唾液及鼻咽部分泌物,尽量降低咽腔、鼻腔、口腔的长居杂菌对标本的污染,在低倍镜下检测标本,若涂片的鳞状上皮细胞低于10个,多核白细胞超过25个,或者两者比例小于1∶2.5,则为合格标本,并在10 min内进行洗涤及培养合格标本。

1.3培养基及药敏纸片英国Oxoid公司生产的血平板、M-H平板及药敏纸片。

1.4培养、鉴定病原菌及药敏试验方法应用画线法在萨布罗平板、羊血琼脂、麦康凯平板上接种标本,应用常规方式进行培养,如连续两次培养,发现同一菌株生长,则为致病菌,检测各种抗生素的抑菌环直径应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判读结果按照CLSI2008-2010年标准,以头孢西丁纸片法进行MRSA菌株筛选;根据CLSI2008年标准进行ESBLs纸片法筛选及确证试验。

1.5质控菌株ESBLs纸片法筛选及确证试验选用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ESBLs阳性)及大肠埃希菌ATCC25922(ESBLs阴性)作为质控菌株;药敏试验选用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为质控菌株。

2结果

2.1不同病原菌检出阳性率情况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200例菌痰标本中,阳性者90例,阳性率为45.0%;在90例阳性菌痰标本中,病原菌为100株,包括革兰阴性菌57株(57.0%)、革兰阳性菌30株(30.0%)、真菌13株(13.0%)。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占80.7%;革兰阳性菌中,溶血性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占76.7%;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混合感染以革兰阴性菌合并真菌感染为主。见表1。

2.2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革兰阴性菌药敏试验中,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最高,其次为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其次为阿米卡星。57株革兰阴性杆菌中,检出ESBLs阳性菌株20株,阳性率35.1%。见表2。

2.3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革兰阳性菌药敏试验中,青霉素耐药率最高,其次是头孢呋辛;利奈唑胺最低,其次是万古霉素。在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MRSA菌株4株,阳性率40.0%。见表3。

2.4真菌的病原菌情况13株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0株,检出真菌的菌痰标本中有10个同时检出其他细菌,大部分是革兰阴性菌。

3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是指气管、主支气管及肺内的各级支气管及肺泡的感染性炎症,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疾病,多表现为咳嗽、咳痰或伴发热,严重患者有气促、咯血等症状。大量的研究发现,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主要为医院获得性感染,其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居多,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多重耐药菌亦呈不断上升趋势。肺炎克雷伯杆菌在近20年已成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耐药株不断增加,且产生超广谱酶,成为防治中的难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多样,能对多种抗生素快速产生耐药,抗菌治疗难度大,且易定植导致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固有耐药机制复杂,生命力极强,极易对消毒剂和抗菌药产生耐药性,除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外,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高达43.8%~93.8%。这些病原菌耐药严重,是导致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困难的主要原因,同时又是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抗感染治疗对其至关重要,需明确感染的病原菌,方能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4]。常用抗菌药物有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脂类等;除针对病因治疗外,同时需要对症治疗,如平喘、祛痰等,重症患者注意维持生命体征平稳[5]。随着临床可选择的抗菌药物日益增多,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得耐药菌株显著增多,合并真菌感染也显著增多,导致患者的药敏情况及病原菌分布具有较大差异。反复感染住院的患者以老年人群为主,往往伴有基础疾病,因高龄患者脏腑器官功能降低,身体素质差,病情相对较重,对药物的敏感性及耐受性与年轻人比较差异较大[6,7],容易出现药物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患者的病死率大幅度上升[8]。目前,对于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感染状况分析已成为医学学者的重要研究内容[9,10,11,12]。分析荔城医院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有助于分析病区乃至全院的感染状况,为更好地治疗疾病、防止病原菌进一步扩散、制定预防院内感染措施等提供有力的依据。

中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 篇9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818.05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064-01

抗菌药物是临床抗感染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药物,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感染,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不合理的应用就会导致菌群失调及耐药性的产生,这些都将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当前下呼吸道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频率较高、数量较大、品种较多,由于治疗药物和方案不同,抗菌药物的选择也不同。本文对我院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 抽查我院2009年上半年住院归档病历中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历250例,年龄2-82岁,平均30.5岁,男性110例,女性140例。平均疗程4.5d,治愈200例,好转40例,其他10例。治疗有效率为96.0%。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按照全国感染监测网规定的诊断标准,诊断依据由病历记录、临床表现、X线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提供。

1.2 调查方法 取每份病历时,对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纳入调查的范围。登记包括年龄、性别、出院诊断、血常规、病原学检查、抗菌药物名称、规格、联合用药、疗程、体温变化等项目。

1.3 统计学处理 根据统计学分类资料统计描述,用统计表列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用药例数、用药种类、使用率及疗程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50张处方中,应用抗菌药物215例,使用率为86.0%,其中,应用单一品种抗菌药物的200例,占93.0%,二联用药15例,均为头孢类抗菌药物和注射用药物的联合应用,占7.0%,无三联及三联以上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病例。

2.2 抗菌药物给药途径 215例采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采用静脉给药的55例,占25.6%,口服给药的155例,占72.1%。无肌内注射给药病例、无静脉和口服同时给药病例。

2.3 抗菌药物应用种类 按应用频率高低依次为阿莫西林(153例)、头孢哌酮舒巴坦钠(100例)、阿奇霉索(60例)、头孢噻肟钠(50例)、苯唑西林钠(30例)、头孢曲松钠(20例)。无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

2.4 不良反应 本组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后易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尤其应用第3代头孢等广谱抗生素出现几率大。主要表现为腹泻,并且年龄越小,表现愈明显。

3 讨论

WHO认为全球有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同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又是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其各脏器发育的情况,对药物的代谢情况及疾病的转归情况不同于一般人,故患者的用药更应谨慎。滥用抗菌药物最大的危害就是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广泛而迅速的耐药性,滥用抗菌药物的过程就是培养耐药性细菌的过程,会引起菌群失调,也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现象。同时下呼吸道感染绝大部分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抗菌药物对病毒感染无效,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可使耐药菌株增加.不良反应及二重感染发生的机会增多。本组中抗菌药物使用率竞达为86.0%,可见滥用抗菌药物情况较严重。本组中有相当多的患者确诊为细菌感染后,在使用抗菌素的同时联合使用了抗病毒药物,这样既造成了药物浪费,又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且没有治疗意义。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可能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由于实验室检验技术限制,我院目前没有开展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检测,临床医师只能根据患者病史、症状及血常规检查等来判断是否有细菌感染。同时患者呼吸道感染后易继发性引起细菌感染。部分患者初始治疗时未用抗菌药物,随病情进展,患者出现高热、气管或支气管以及肺部感染症状后而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上应以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阿莫西林为首选,也可选用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克林霉素。抽查显示,我院25.0%的病历使用了头孢三代。DDDs排序前10位中有3种是头孢三代(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用药起点较高。但随着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发展迅速,且不同品种之间有很高的交叉耐药性,在临床应用时要避免选用对该病菌无活性或仅具有轻度活性的品种,以免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本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度腹痛、食欲减退,未见黄疸及肝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与相关报道相符。总之,临床医师在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时,应加强血细胞分析和细菌学检查,提高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避免凭经验盲目用药,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另外,政府方面亦应大力加强管理,严格抗菌药物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从而杜绝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 段蕴铀.浅谈呼吸道感染中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5.2(1):17-19.

[2] 何礼贤.新喹诺酮类药物在呼吸系统感染的应用及安全性[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6(3):145-150.

[3]陈振德,杨红英,贾孟良,等.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2):220-221.

中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24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 年龄20~74岁, 平均年龄 (42.7±19.2) 岁, 男性71例, 女性53例;急性支气管炎18例, 支气管扩张15例,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64例, 肺炎17例, 合并支气管哮喘10例。排除克林霉素过敏者及合并器质性病变及肝功能异常者。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采用克林霉素进行治疗。给予患者1.2g克林霉素加入100mL 5%G.S静滴, 2次/d, 同时给予止咳、化痰、平喘、解痉、吸氧等治疗措施, 积极对症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咳嗽、发热、咳痰、喘息等临床症状进行统计。通过肺部听诊及影像学检查等观察病情进展, 同时进行常规生化检查评价药物安全性。

1.4 疗效判定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提出的标准进行疗效判定, 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无效:未出现以上两种情况或患者症状加重。根据细菌学检查结果将病原菌清除效果分为清除、部分清除及未清除三种。根据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来进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统计。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克林霉素的治疗显效率为47.6% (59/124) , 总有效率为89.5% (111/124) , 其中克林霉素对急性支气管炎及合并感染的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最佳, 对支气管扩张的疗效较差, 具体统计情况见表1。

(n)

2.2 细菌学疗效

从细菌清除效果来看, 克林霉素对于金葡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清除效果较好, 对肠球菌的清除效果最差, 具体数据见表2。

2.3 不良反应

3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呕吐现象, 3例患者出现轻度腹泻, 2例患者出现头晕现象, 1例患者出现食欲下降,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从生化检查结果来看, 本组124例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均正常, 未出现相关症状及生理改变。

3 讨论

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治疗主要以预防为主[2], 要做到明确诊断, 尽早治疗。抵抗力低下的人群, 如儿童、老慢支以及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应适当用药增强抵抗力, 必要时应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克林霉素属于林可霉素类药物, 是林可霉素羟基被氯原子取代后形成的一种半合成药物。克林霉素主要通过与病原菌的核糖体结合来抑制细菌表面蛋白的合成, 清除细菌表面的绒毛及A蛋白, 进而杀灭病原菌, 对细胞内和细胞外的病原菌均有很好的杀灭效果[3]。克林霉素与人体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很高, 可达到95%左右。该药在体内广泛分布, 能够存在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唾液、消化液、前列腺、肝脏、膀胱以及生殖系统, 能够通过胎盘屏障但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在胆汁、尿液以及骨组织中能够检测出高浓度的有效成分。克林霉素主要通过肝脏代谢, 部分代谢物仍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最后经胆汁及尿液排泄。使用正常药量时, 大约有90%的药物以不具有灭菌活性的代谢物的形式排出体外, 其余则仍具有灭菌活性。该药的血消除半衰期为3h, 肝功能异常者更长, 有研究表明[4], 血透及腹透不能消除该药。

总而言之, 克林霉素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 对急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最佳, 在治疗支气管扩张时疗效稍欠缺, 建议联合其他药物进行强化治疗。

参考文献

[1]钟巍, 肖永红, 肖秀美, 等.比较头孢唑肟钠与其他14种内酰胺类抗生素对B内酰胺酶的稳定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6, 22 (1) :35-39.

[2]蔡国强.4种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药物经济学, 2010, 17 (26) :117-118.

[3]袁纳新, 魏莹.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11 (15) :1446.

上一篇:传统分类下一篇:降糖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