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品

2024-06-09

污染物品(通用4篇)

污染物品 篇1

关键词:供应室,污染,清洗

供应室污染物品清洗是否彻底, 直接影响灭菌效果。有些物品结构复杂, 表面凹凸不平, 很难用肉眼观察清洗的效果;器械上残留的隐血、污染物、黏液等如清洗不彻底可能导致灭菌失败。因此, 物品灭菌前应进行彻底、有效的清洗。

1 清洗前对污染物品进行评估

1.1 污染物品的结构及复杂性

是否带有管腔、关节, 是否连接胶管, 表面是否清洁。

1.2 物品上残留有机物的数量及状况

如污物是否已干, 是否沾有血液。

1.3 去污的方法

根据污染物的种类选择正确的去污方法。

2 污染物品清洗过程

2.1 物品的分类

尖锐的器械如刀、剪、钳等放入专门的耐刺容器内, 以免刺伤工作人员;敷料等放入污物袋送洗衣房洗涤, 沾有血液的敷料放入含氯消毒剂的池中浸泡后再进行清洗。

2.2 清洗原则

尽快清洗, 防止污物变干。先冷水漂洗, 去除物品表面粗的碎片、杂质等。选择适合污染物种类的含酶清洁剂, 以利于去除和分解有机污物 (血液、组织液、分泌物、排泄物) 和无机污物 (尿垢、硬水垢) 。酶清洁剂应为低泡, 以利于漂洗干净、无残留。手工清洗的酶清洁剂应能看清溶液中的物品;而机洗必须选择低泡酶, 避免堵塞排水管道和耐受一定的水温。复杂的物品能拆开的部件必须拆开仔细刷洗。对于管道缝隙、粗糙的表面、关节等处应选择不同类型和大小的刷子仔细刷洗。

总之, 只有经过有效的清洗, 才能保证物品灭菌彻底, 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使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污染物品 篇2

关键词:药杯,开水瓶,细菌污染,调查,对策

医院感染在我国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是提高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一门重要学科[1]。医院感染就其病原体来源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来自患者以外的地方,如其他患者、病原携带者、医院无生命环境,且多为接触性传播导致的病原体感染。药杯、开水瓶是病区患者经常使用的物品,也是患者家属和医务工作者经常接触的物品,其污染所造成的交叉传播可能为外源性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国内曾有文献报道,服药杯上带有大量细菌,应采用含0.2%氯消毒剂进行浸泡30 min以上[2];外科病区的开水瓶塞细菌污染程度较严重,先用清水反复清洗2次,再用含0.2%氯消毒剂浸泡30 min,经此消毒后的开水瓶塞能符合卫生部规定的普通病房物体表面带菌<10 cfu/cm2的标准[3];病房开水瓶塞上带有较多细菌,经煮沸30 min或84液浸泡10 min后,可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4],但对同一时段、同一范围内上述病区常用物品的细菌污染状况调查及消毒效果比较,目前国内报道较少。因此,笔者开展本研究课题,对药杯、开水瓶塞、开水瓶口进行大样本的污染状况调查和细菌谱分析,以寻找预防和控制外源性医院感染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现把研究过程和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院内科及外科患者正在使用的药杯、开水瓶塞、开水瓶口作为研究对象。药杯、开水瓶塞、开水瓶口于消毒前及消毒后分别进行样本采集及细菌检测。样本总量500个,其中药杯样本200个,开水瓶木塞样本150个,开水瓶口样本150个。

1.2 方法

1.2.1 采样方法

1.2.1. 1 药杯消毒前的采样:

患者正在使用及未消毒的药杯,将无菌棉签置含5 ml缓冲液的无菌试管中浸湿后,在药杯内面的全部面积反复涂擦5次,剪去操纵者手接触部分,立即投入原缓冲液中送检。消毒后的采样:普通消毒碗柜紫外线消毒30 min后的药杯,将无菌棉签置含5 ml缓冲液的无菌试管中浸湿后,按消毒前方法涂擦采样并投入原缓冲液试管内送检。

1.2.1. 2 开水瓶木塞及开水瓶口

消毒前的采样:患者正在使用及未消毒的开水瓶木塞及瓶口,将无菌棉签置含5 ml缓冲液的无菌试管中浸湿后,对木塞的内下面及与木塞接触的下2/3部分的开水瓶口分别进行采样,采样时在其全部面积反复涂擦5次,剪去操纵者手接触部分,立即投入原缓冲液试管内送检。消毒后的采样:普通消毒碗柜紫外线消毒1 h后的开水瓶木塞及开水冲洗1 s后的开水瓶口,将无菌棉签置含5 ml缓冲液的无菌试管中浸湿,按消毒前方法涂擦采样后投入原缓冲液试管内送检。

1.2.2 检测方法

每份标本以180次/min的频率震荡5 min后,用无菌吸管吸取0.5~1.0 ml接种于灭菌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18 ml,边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7℃温箱培养48 h后作细菌计数和菌株鉴定。细菌鉴定采用生物梅里埃的API鉴定系统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消毒前后样本细菌菌落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样本消毒前的细菌污染率

消毒前的开水瓶木塞的细菌污染率高达100.0%,开水瓶口的细菌污染率为86.7%,药杯的细菌污染率为43.3%,见表1。

2.2 样本消毒前检出的细菌种类及检出该菌的样本数量

消毒前的药杯及开水瓶口检出的细菌种类大部分为条件致病菌,见表2、3。消毒前的开水瓶木塞检出的细菌种类全部为条件致病菌,见表4。

2.3 消毒前及消毒后样本的细菌菌落数比较

药杯、开水瓶塞及开水瓶口消毒前后的细菌菌落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见表5。

3 讨论

3.1 药杯、开水瓶木塞及开水瓶口的细菌具有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

由细菌检测结果可知,药杯、开水瓶木塞及其内口的细菌污染严重,其细菌菌落数远远超过了Ⅲ类环境卫生学标准,细菌类型大部分为条件致病菌,并在多份标本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本实验研究的优势菌种为,表皮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卡他布兰汉菌、溶血葡萄球菌、棒杆菌群、藤黄微球菌、鲍曼不动杆菌、产碱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胞杆菌、阴沟肠杆菌等。近年曾有文献报道,由于宿主、微生物、抗菌药物三个方面各自力量的消长和相互关系的改变,致使引发医院感染的细菌构成也发生明显变化,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正逐渐取代传统致病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5]。由此可见,本研究所检出的细菌种类,大多数能够使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

3.2 重视药杯、开水瓶塞及瓶口的消毒工作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性传播,药杯、开水瓶塞是住院患者经常接触的物品,其污染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和传染源。另外,住院患者常常患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滥用常常可破坏或降低机体的免疫力,从而使多数住院患者成为医院感染的易感者。因此,重视药杯、开水瓶塞及瓶口的消毒工作,以防止外来菌定殖及传播是非常必要的。

4 对策

药杯、开水瓶塞及瓶口消毒前及消毒后的细菌菌落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显示消毒后上述样本的含菌量明显少于消毒前,证明笔者所采用的消毒方法是可靠的。因此,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笔者建议,(1)患者使用的药杯,有条件的选用一次性的,要重复使用的,在住院期间专人专用,每天服药后用消毒碗柜紫外线消毒30 min以上。(2)开水瓶塞每天用消毒碗柜紫外线消毒30 min以上,倒开水时要先用开水冲冼开水瓶口。(3)定期进行病区常用物品的细菌检测及记录。(4)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在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6]。

药杯、开水瓶是病区患者常用的物品,其污染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和传染源,切实做好药杯、开水瓶塞及开水瓶口的消毒工作,加强其管理和监控,对于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丁国英,封子秀,刘思新.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与环节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3):403-405.

[2]戴晓萍,黄锦屏,谢敏,等.药杯污染的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05,4(4):71-72.

[3]谢敏,赵俊捷.外科病房开水瓶塞污染的调查及对策[J].淮海医学,2005,7(23)276-277.

[4]孙秀兰,张玉玲,严丽英.病区热水瓶瓶塞细菌培养及预防对策[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1999,11(1):29.

[5]农生洲,许洪博,陈松锋,等.广西地区临床分离致病菌的菌谱分析[J].广西医学,2005,27(3):329-332.

污染物品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2年我院消毒供应室全程消毒的临床特殊物品消毒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主要为特殊感染物品, 且需要回到原来科室。物品包括:湿化器、喉镜、呼吸过滤器、介入手术包、手术器械、换药碗、口腔护理包等。

1.2 方法

1.2.1 做好物品登记:临床科建立特殊污染物品的清单, 做好醒目标

识。供应室根据不同物品和灭菌要求, 要对科室特殊物品进行对应登记, 准确填写各项信息。做好标识牌, 标好科室的名称, 物品的名称。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科室需要, 并避免纠纷的发生, 准确记录护士的护理行为, 且可以保证操作的安全性。

1.2.2 保证特殊物品一人一并完成, 对临床科室的特殊物品, 由下收

人员专门完成, 以减少污染的机会, 并对清洗人员的防护服、眼罩和手套进行严格的着装。换下的衣物、口罩、眼镜、帽子等也要做好感染种类, 并进行处理。我院对特殊物品回收期间采用一次性的防护服, 将防护服焚烧, 以降低感染率。

1.3.3 重视细节管理

(1) 对回收的污染物品要用专用车, 并及时清洗消毒备用。 (2) 回收后将各个物品进行分类清点, 并做好标记浸泡于有效浓度每升500mg含氯消毒剂30min。 (3) 消毒剂浸泡后用流动水冲洗化学消毒液与血迹和污垢, 再用清洗酶浸泡30min, 要注意打开关节, 管道用水枪冲洗, 有铁锈的要进行除锈, 精密细小器械要装入加密筐中。酶浸泡30min后再根据器械要求分类手工或清洗机清洗消毒灭菌。同时, 要保证消毒供应室内的人流方向合理, 并实行单项通过, 不能逆流, 严谨跨区行走。

1.3.4 定期加强科室内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感染控制的相关学习, 并强

调工作人员的慎独精神与思想意识, 养成工作人员的良好习惯, 并定期监督。实行弹性排班制度, 合理进行人力资源配置, 并鼓励工作人员外出学习和进修, 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

2 结果

通过消毒供应中心的全程消毒灭菌管理, 所有特殊物品均达到消毒灭菌水平, 与临床科室供应回收及配送均无差错与院内感染发生。

3 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是承担对各个科室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物品进行消毒、灭菌和无菌物品提供的部门[2]。消毒供应室的高质量, 是保证医院物品无菌状态、防止医院内感染的关键。

消毒供应室对医院临床科室特殊物品的全程消毒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其不但能够保证物品可以得到最高效的消毒水平, 且能够避免误差, 防止临床护士对消毒供应知识不足导致的锐器伤等, 避免了医院内的交叉感染现象。

为了更好地对临床科室污染物品进行消毒灭菌, 我院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法进行提高: (1) 要重视思想教育,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对消毒供应室相关制度的学习, 以提高理论基础, 让工作人员从思想上对消毒供应工作进行重视[3], 并重视下收、回送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按照科室的要求进行质量考核, 将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定期开展讲座等, 由年资老、知识掌握好的工作人员讲解相关知识, 让年轻护士学习。 (2) , 要做好自我防护, 尤其对科室的特殊污染物品, 由于均带有各种病原菌污染, 一旦出现锐器伤等, 就会造成严重危害。科室要组织人员定期对自我防护知识进行学习, 制定职业危害防护方法, 且要求每位工作人员都能掌握。工作中要做好防护。对不慎受到损伤时, 要立即挤掉血液, 且用流水冲洗, 使用碘酊消毒, 且汇报护士长, 做好登记和上报, 且要求抽血化验[4.5]。 (3) 加强与科室的沟通, 与科室协同制定更便利的方法。要求科室特殊污染物品要做好标记, 并贴好清单, 对被污染的物品要单独封闭包装, 且要标好感染疾病名称, 以便单独处理。且消毒供应中心要每日定时与科室沟通, 了解其需要更换和领取的物品, 由消毒供应室进行处理。耐心地听取临床科室的各种意见, 并制定出可行方案, 更好地为科室服务。在出现问题时, 要耐心地给予解决。

综上所述, 对临床科室特殊物品进行消毒供应中心的全程消毒灭菌管理具有较好的效果, 需要多方面多角度不断加强临床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各种差错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韩平平, 吕永杰, 佟庆波, 等.租借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 2008, 28 (9) :78.

[2]陈文捷, 高婷.加强灭菌物品存放区管理与灭菌物品监测[C].中华护理学会第7届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论文集.2011:295-296.

[3]刘燕玲, 张秀芳, 吴鸿雁, 等.消毒供应中心现状与行业标准的差距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 2010, 30 (11) :43-45.

[4]黎凤群, 张小凤, 林红, 等.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安全防护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24) :113-114.

[5]孙丽霞, 吴玉梅.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J].中国保健营养 (中旬刊) , 2012, 22 (8) :563.

污染物品 篇4

Management innovation

医疗废物的管理是当前和今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 也是产生医疗废物最多的地方。对手术室医用废弃物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是控制与预防医院感染、避免造成社会环境危害的重要环节, 也是衡量医院医疗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部分。

洁净手术部按照国家医院建设规范与管理规范的要求, 应设有污染走廊。我院西区的洁净手术部, 因原建筑结构的限制, 只能为单走廊, 因此如何确保医疗废物在运输过程中无泄漏, 成为感染管理的重中之重。

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主要有损伤性医疗废弃物和感染性医疗废弃物。医疗废物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危害性, 因此收集管理不到位就容易引发疾病传播。为此, 我们自行设计了手术部污物密闭转运车, 并于洁净手术部正式运行时使用, 实现了术后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快速收集与密闭转运;避免了医疗废物在运送时的撒落, 规范了其收集、转运的流程;促进护理管理的持续改进和护理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已成为洁净部污染与废弃物密闭转运过程中必备的医疗用品。现就该密闭转运车的设计、功能及使用做如下介绍:

一、材质与方法

手术部密闭转运车长110cm, 宽60cm, 高950cm;全部采用进口304#不锈钢加工而成, 4只立柱采用1.5mm厚38mm×38mm的方管;翻盖及门用1.2mm的板材;底部有4个直径100mm万向型、静音、防缠绕脚轮并配有制动装置;其车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为污物储藏厢, 分上下两层, 上层放污染的器械和物品;下层均分成两个并列的厢体, 放置损伤性废弃物和感染性废弃物;左污物储藏厢体配有实体门及锁定装置, 使术后污染物隔离于密闭的空间。右为污物储藏厢, 其内配挂有混纺布料的超大污物袋, 盛放污染的敷料单及手术衣;上方为污染敷料的投入口, 配有双页翻盖, 关闭可实现相对密闭;右厢体正面配有栅栏门和锁定装置, 方便超大敷料袋子取出和放置;右厢体底部为不锈钢板, 避免敷料负重拖地和浸湿敷料对地面的污染;右厢内的敷料袋与箱体的连接固定装置, 保障转运途中的大宗敷料不会倾倒于车体外。车体左上的栏杆, 为转运车的扶手。

二、使用污染物品密闭转运车的效果评价

(一) 为单走廊洁净手术部感染管理提供基础保障

在非洁净手术部建成前, 术后污染物的转运为开放式转运, 手术器械车上层放器械物品, 下层放术后敷料、感染性和损伤性废弃物。其弊端是器械车体四周无挡板, 污物无法遮拦;各类污物无特定的安置空间;污物虽分类放置, 却因其性状不同, 种类繁多, 纵向空间利用不足而略显拥挤, 放置难于稳定, 污物常彼此重叠或凸于车体之外, 极易在转运途中移位、滑落、甚至倾倒, 致污染物泄漏。这些都源于缺少确保医疗废物在运送过程中不发生抛撒、滴漏的专用车。我们自行设计手术部污染物品密闭转运车可解决以上问题, 该车分别为术后各类污染物、废弃物设有单独的放置空间;护士按国家医院感染管理的规范要求把器械与敷料等用品做简单包裹、封闭感染性废弃物的塑料袋、损伤性废弃物集中于硬性盒中, 并能较快地放于车内相应的位置, 关闭并锁定转运车的门, 盖好柜顶的翻盖, 做到固体废物不洒落、液体不渗漏, 实现污染物在转运中的零泄露。密闭转运车的独特设计克服了开放式转运的诸多弊端, 为术后污染物的快速收集与密闭转运提供安全保障, 规避了医疗废弃物污染洁净手术部的风险, 符合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范要求, 成为单走廊洁净手术部感染管理必备的医疗用品。

(二) 促进护理管理的持续改进

1. 优化术后污物收集与转运方案, 简化操作流程

原转运方案是护士清洗手术器械和用品, 并归整、包裹、转运术后所有污物, 与器械室人员对接手术器械与物品, 再对污染物行分类放置与初步处理。新的转运方案是在手术即将结束前, 护士电话通知辅医员, 后者将转运车推至手术间门口, 护士在手术间内仅对器械、物品、感染性和损伤性废弃物及敷料单等做简单归整或包裹, 按转运车的设计分别置于到相应的位置, 关闭转运车的门, 交给辅医员, 后者即刻将其转出洁净区再处理, 简化了污物的收集、转运与处置的操作流程。

2. 减少术后污物收集与转运的人员, 降低职业伤害

使用转运车后, 原由多名护士承担的工作, 现变为2~3名经培训的辅医员即可做术后污物的收集、转运和初步处理的操作。由于该操作常接触术后器械、物品上残留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病原菌, 而势必对工作人员、工作间空气、械器及其他物品造成污染。而在处理污染的锐器时, 极易造成被利器刺伤等职业伤害。既往护士发生锐器伤害与接台的手术多, 工作节奏快, 护士疲惫或应急等因素密切相关。而由辅医员接手该工作后, 实现定人、定点、定流程, 便于该操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避免多人参与可能引发的意外感染和伤害。

3. 节省人力资源, 提高工作效率

使用密闭转运车, 采用新的转运模式, 简化操作流程, 减少护士体力、精力和时间的消耗, 节省下的时间可做接台手术前的准备和手术患者的护理服务, 同时为护士必要的休整赢得时间。并保障接台手术如期开台和手术配合的质量, 减少手术台的空闲时间, 降低洁净手术部的运营成本, 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和手术床的使用率。

4. 规避感染风险, 提高感染管理的质量

原方案中手术护士多人多次往返于洁净、非洁净区和污染区, 势必增加洁净手术部环境感染的风险和意外伤害及感染的几率。新的转运方案的实施, 密闭转运车的使用, 减少了手术护士的职业暴露与意外伤害, 规范了术后污染物的收集、储藏、转运和处置流程, 规避了单走廊洁净手术部环境感染的风险, 提高了洁净手术部感染管理的质量。

三、结束语

手术部污染物品密闭转运车的设计与使用, 可实现术后污染与废弃物的快速收集、密闭暂存与安全转运, 使单走廊洁净手术部的感染管理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临床实践证明其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安全、经济 (结实、耐磨、便于清洗、寿命长) 、实用。它还促进护理管理的持续改进, 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减少了职业暴露与伤害, 节省护士资源和手术室运行成本,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手术室感染管理的质量。 (编辑许译心)

参考文献

[1]李宁, 郑洪柱.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 18 (6) :808.

[2]张开玲, 于爱玉, 高娟.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及监控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5) :645.

[3]张开玲, 于爱玉, 高娟.加强手术室医用废弃物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7) :1037.

[4]王栩轶, 石健, 魏华.病室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4) :421.

[5][9]诸莉敏, 王亚霞.洁净手术部控制感染流程优化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5) :549.

[6]史富萍.基层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2008, 18, (9) :1348

[7]杨孔菊, 王烨.感染性医疗废物的管理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3) :315

[8]李玉荣, 李小芹.医疗废物回收环节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2) :217

上一篇:评价及保护下一篇: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