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及保护(精选11篇)
评价及保护 篇1
河岸带生态系统是河流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连接陆地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纽带, 而河流植被对河岸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河流植被带生物多样性丰富, 是各种生物的重要栖息地。河流植被是指生长在河道及河岸带中的植被, 包括河道、河岸、洪泛区和湿地中的乔、灌、草等。河岸带植被对水路系统间的物流、能流、信息流和生物流发挥着廊道、过滤器和屏障的作用[1]。同时, 河岸带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资源, 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产能力, 在水土污染治理保护、稳定河岸、调节微气候和美化环境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显示和潜在价值。因此, 关于河流植被评价的相关研究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河岸带植被健康评价可以为河岸带生态系统评价及河流健康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同时也可以为河岸带生态植被建设及恢复效果提供一定的依据。国内外学者将河岸带植被健康评价进行单独研究的相对较少, 常常把河岸带植被健康状况作为其中一项指标进行河流健康评价。如美国环境保护局提出《快速生物评估草案》 (RBP) , 通过流态、底质、河道地形、泥沙、水质、植被覆盖及生物状况等因素对河流的生境状况进行评价[2]。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采用的河流状况指数法 (ISC) , 即通过将河流现状与原始状况进行比较来评估河流健康[3]。我国的河流植被健康评价相关研究起步较晚, 夏继红等[4]对河岸带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王劲修等[5]对我国北方河岸带的特点提出了从植被结构完整性和河岸结构稳定性两方面的14个指标组成的河岸带植被结构和功能评价体系, 对山西省沁河的一级支流赤石桥河和紫红河的河岸带植被进行了评价。该文根据辽河流域凡河河流植被的特点, 依据2012~2013年的野外调查的相关数据, 对凡河河流9个代表性的河段进行植被健康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对凡河河流植被的保护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以期为河流植被的修复及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凡河属辽河水系, 是辽河的一级支流, 发源于铁岭县白旗寨乡东滚马岭, 其干流流经白旗寨满族乡、鸡冠山乡、大甸子镇、李千户乡、铁岭经济开发区和凡河镇, 在凡河镇药王庙村北汇入辽河。凡河全长102km, 流域面积为1 180.5km2, 凡河大部分河段在山地丘陵之中, 因此蕴藏着较大的水能资源, 在距河源40.7km处建有一座大型水库———榛子岭水库。凡河的主要功能是为流域内农业灌溉及泄洪。
1.2 调查方法
调查于2012~2013年的春季至夏季汛期前进行, 根据研究需要, 凡河流域共设置9个植被调查河段 (见图1) 。河岸带植被调查采用踏查法和样方调查方法。根据评价指标野外调查所覆盖区域的要求, 调查区的长度是水位齐岸的平均河道宽度的10倍。最小样方区域的长度为150m, 适合渠道平均宽度小于或等于15m的河流。考虑到实际采样中时间的限制因素, 最大样方区长度为1 000m, 适合于渠道平均宽度大于等于100m或更宽的河流河段。在调查区域内选取3个50m长的样方区沿两岸进行。调查记录河岸带植被类型、优势物种、高度、盖度等及每个样带内的乔、灌、草物种分布等特征、河岸带植被缓冲区宽度及纵向连续性。同时记录河岸带土地利用特征信息、河岸带周围的土地利用以及人类活动情况。
1.3 评价指标与方法
1.3.1 评价指标
凡河河流植被健康评价由河岸带植被缓冲区的宽度 (WR) 、河岸带植被缓冲区纵向连续性 (LR) 和植被覆盖丰富度 (CR) 3个指标构成。
调查河岸带植被缓冲区的宽度时分别在两岸进行测量, 在50m长的样方区内每10m测量一次植被缓冲区的宽度, 然后取5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该样方区的植被缓冲区宽度 (W) 。当两岸都无法接近时, 采用可接近岸的数据。采用二阶线性关系将河岸带缓冲区宽度转化为标准得分:当W>45m时, WR i=1;当5m
通过河岸带植被覆盖率及植被连续性等级对河岸带缓冲区纵向连续性进行估测打分, 得分范围是0~5分, 再采用简单的标度将范畴级别转化为植被缓冲区纵向连续性指数标准得分 (LR) (见表1) 。分别在两岸对河岸带缓冲区进行纵向连续性目测打分, 当一边河岸可接近, 另一边不能时, 仅测量可接近岸的数据。样点河岸带植被缓冲区纵向连续性指数值是采样点估测的两个指标得分的平均值 (当仅测量一岸时, 采用此数据) 。
根据在各河段两侧选取的3个50m长的样方区, 每个长样方区中设置5个面积为5m×5m样地 (每个间隔10m) , 样地的边界可通过估测, 不必标定边界。通过目测分别估算各样地内乔木 (T) 、灌木 (S) 和杂草 (G) 的覆盖丰富度, 级别在0~5。对每个5m×5m样地中乔木、灌木和杂草的覆盖丰富度估测值进行计算其植被覆盖丰富度指数值 (Ci) , 计算公式为:
在植被良好的样地, 计算的Ci值可能大于1, 此时按Ci等于1计。公式中乔木、灌木和杂草所赋的权重分别为3、2、1, 这与植被所处地理区域及植被覆盖程度和植被结构有关, 覆盖程度高比覆盖程度低的赋值级别高, 乔木比灌木赋值级别高, 灌木比杂草赋值级别高。当植被的主要功能是农业生产, 它就不属于河岸带植被覆盖。最后通过计算各样方区内所有样地的植被覆盖度丰富度指数值的平均值 (当在一岸测量时, 15个得分;两岸测量30个得分) , 得到样点植被覆盖丰富度指数CR。
1.3.2 评价方法
通过计算河流植被健康评价3个指标的平均值, 得出河流植被健康综合指数VR。河流植被健康综合指数值范围为0~1, 分值越大表明河流植被的质量越好。河流植被健康综合指数的分级标准以及对应的河流植被健康等级见表2。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 凡河流域各监测河段的凡河河岸带植被缓冲区的宽度指数、河岸带植被缓冲区纵向连续性指数及河岸带植被覆盖丰富度指数值差距相对较大, 植被健康综合指数为0.21~0.76, 河流植被健康等级水平差距相对较大。全流域9个调查河段中凡河与辽河交汇处的黄河子断面的植被健康等级为很健康;夹河厂、老边台及树芽屯断面的植被健康等级为健康;岱海寨、榛子岭、小屯及凡河站断面植被健康等级为亚健康;仅杨坟沟断面植被状况为不健康。黄河子断面植被健康等级最高, 是由于该断面处于凡河与辽河交汇处的上游附近, 位于辽河保护区范围内, 周围人为干扰小, 植物种类比较丰富, 自然植被覆盖度高, 植被带结构完整、稳定。而处于健康等级3个河段河岸两侧或一侧具有相对完整的植被缓冲带。处于亚健康等级的4个河段河岸两侧没有相对完整的植被缓冲带或者两侧均为园林绿化植被, 河岸两侧多被开垦为农田, 植被带结构相对不稳定。对于评价等级最低的杨坟沟河段, 两侧河岸均为农田, 河道内植被覆盖度低, 植被多为农田杂草, 植物种类较少, 植被带结构不完整、不稳定。
3 河流植被保护对策
凡河两岸沿岸边进行农田耕作的应进行退耕还林、还草, 建设一定距离的植被缓冲带, 改变土地利用方式, 减少人为扰动。凡河上游处于低山丘陵区, 河岸两侧农田面积相对较小, 沿岸原生植被相对较好, 植被缓冲带以人工保育为主, 通过生态自我修复就能建立稳定的植物群落。凡河上游植被缓冲带主要起到稳固河岸, 控制径流对河岸的冲刷侵蚀, 同时起到一定的过滤沉淀物和吸收地表径流中氮、磷等物质;因此, 植被缓冲带的宽度应控制在15m左右[6]。凡河中下游河段大部分处在冲积平原区, 河岸两侧为大面积的农田, 河岸带原生植被破坏严重, 乔、灌、草比例不协调, 部分河段必须通过人工建设河岸植被缓冲带;凡河中下游河岸植被带的主要功能是过滤沉淀物和吸收地表径流中氮、磷、农药等物质, 同时具有一定生态景观功能。在立地条件适宜的河道滩涂及河岸两侧, 可适当建设人工湿地, 提高对入河水体中污染物的净化功能, 改善生物的栖息环境。植被缓冲带建设时, 优先选择乡土物种, 乔、灌、草植物合理搭配。
凡河下游流经新区城市段, 其河岸护坡工程应以生态植被护岸为主, 以营造良好的生物栖息环境。植被护岸不仅起到良好的固土护坡作用, 而且可以改善沿岸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景观质量[7]。
加强对凡河两岸居民的生态保护宣传, 提高居民的对凡河及其河岸植被的保护意识;大力宣传河岸带及其植被管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强对凡河流域内化肥、畜禽粪尿、生活垃圾及作物秸秆污染的综合治理及处置, 禁止两岸居民将畜禽粪尿、生活垃圾及作物秸秆随意倾倒、堆放于凡河岸边及河道内, 从而保护凡河河流水生态环境。制定并完善凡河河岸带及其植被管理的地方性规章制度, 把河岸带及其植被管理真正纳入到法制化轨道, 同时加强相关法制建设, 对违法乱纪行为从严惩处。
3 结论与讨论
良好的河岸植被缓冲带是河流植被健康的重要特征, 不仅为动物提供觅食、栖息、繁殖和避难场所, 还发挥着陆生和水生动植物生命活动迁移廊道的重要作用。凡河流域植被健康综合指数为0.21~0.76, 河流植被健康等级水平差距相对较大。该文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子断面的植被健康等级为很健康;夹河厂、老边台及树芽屯断面的植被健康等级为健康;岱海寨、榛子岭、小屯及凡河站断面植被健康等级为亚健康;仅杨坟沟断面植被状况为不健康。根据凡河流域植被健康评价结果, 结合野外实地调查, 凡河上游植被缓冲带恢复应以人工保育为主, 通过生态自我修复就能建立稳定的植物群落;而中下游部分河段必须通过人工建设河岸植被缓冲带, 河岸两侧沿岸进行农田耕作的应进行退耕还林、还草, 根据各河段植被带的功能合理建设一定宽度的植被缓冲带。在植被带管理上要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对河流植被保护的宣传教育,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提高人民对河流植被的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尚宗波, 高琼.流域生态学——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J].生态学报, 2001, 21 (3) :468-472.
[2]Barbour M, Gerritsen J, Snyder B, et al.Rapid bio-assessment protocols for use in streams and Wad eable rivers:Periphyton,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s, and Fish (2nd edition) [EB/OL].2012-05-07.http://www.epa.gov/OWOW/monitoring/techmon.html, 1999.
[3]Parsons M, Thoms M C, Norris R H.Development of a standardized approach to river habitat assessment inAustralia[J].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2004, 98:109-130.
[4]夏继红, 严忠民, 蒋传丰.河岸带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水科学进展, 2005, 16 (3) :345-348.
[5]王劲修, 齐实民, 王惠, 等.山西沁河上游河岸植被缓冲带评价与恢复重建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 2011 (11) :115-119.
[6]诸葛亦斯, 刘德富, 黄钰铃.生态河流缓冲带构建技术初探[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6, 17 (2) :63-67.
[7]赵广琦, 崔心红, 张群, 等.河岸带植被重建的生态修复技术及应用[J].水土保持研究, 2010, 17 (1) :252-258.
试论自然资源的评价和保护 篇2
关键词: 自然资源 梵净山 评价 保护
1.引言
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日益丰富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源于旅游业的国际地位。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发展壮大,实现了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发展大旅游、建设大产业、丰富大市场的理念深入人心,旅游产品和旅游业发展模式日趋多样化。根据中国旅游年鉴2007的有关记载:“十五”时期是我国历史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旅游业在这五年中也有不同寻常的业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发展壮大,实现了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二是黄金周假日旅游制度得以完善,假日旅游市场快速发展,带动旅游业进入大众化旅游消费的新阶段;三是发展大旅游、建设大产业、丰富大市场的理念深入人心,旅游产品和旅游业发展模式日趋多样化;四是人们满足了旅游的三大条件:闲暇时间、旅游动机、可自由支配收入,把旅游业推向了顶峰。在这样大发展的前景下,导致发展对环境的冲击,随着环境危机的加剧,严重影响到环境的质量和人们的生活,使得保护环境成为人们势在必行的职责和义务。
2.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在千百万年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之中形成的,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自然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在国内,近年来随着环境危机的加剧,人们已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竞相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通过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维持较高消费水平的需要。
工业生产虽然增长了几十倍,却出现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破坏、贫困加剧和各国发展失衡的社会矛盾,可见经济要持续发展保护好环境是关键。为了改善环境质量,减少发展对环境的冲击,我国学者也开始了相关研究和探索。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学者开始了环境哲学的理论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环境哲学的研究主要定位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辩证观层面;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以来,则开始了对环境危机的深层反思与应对危机的实践探索。基于学者们的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是有必要的,并且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本文立足于对自然资源的评价,旨在探索旅游景点的自然资源保护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保护措施。
3.梵净山自然资源
3.1梵净山保护区概况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位于贵州东北部江口、松桃、印江三县交界处。于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人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成员,一跃成为世界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浑然天成,以群山峻岭、滚滚云海、万丈森林、水光山色、宜人的气候和珍禽异兽为特色,形成了不同风格而又富有价值极高的著名风景区,成为人们观光览胜、避暑消夏、度假疗养和开展各种旅游活动的胜地。
3.2梵净山自然资源概况
梵净山自然资源丰富,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和景观资源,这些资源造就了梵净山神奇的景观和旅游胜地。
3.2.1植物资源
景区内植物资源丰富,有木本植物90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二级保护植物25种。其中著名的有鹅掌楸、南方红豆杉、珙桐亦称中国鸽子树,等等。
3.2.2动物资源
景区内有野生动物繁多达1004种。其中兽类69种,鸟类191种,两栖爬行类75种,鱼类48种,陆栖寡毛类21种,昆虫类600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黔金丝猴、白颈长尾雉等6种,二级保护动物有大鲵、黑熊、藏酋猴等29种。
3.2.3景观资源
梵净山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加上高品位的历史文化、观赏、科普价值与梵净山风景名胜区的丰富资源相结合,构成了佛教名山和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美的观赏环境。
4.梵净山自然资源的评价
梵净山旅游资源作为贵州省一处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其潜在市场力巨大。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旅游资源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在不损害环境的前提下,人们改造自然必须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人们在开发和运用旅游资源的同时,还必须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合理分析和客观评价。这样才能使旅游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和有效的保护。
4.1生态性
梵净山地理位置优越加上宜人的气候,使得梵净山风景名胜区森林植被茂盛,保护完好,大气、水体均未受到污染,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极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在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成员,一跃成为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覆盖面积达400平方千米。珍稀动植物众多,也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原生植物保存最完好的地方。其中奇特的蘑菇石、万卷书、绝壁峡谷等都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的神来之笔。
4.2自然性
梵净山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在经过千百万年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之中形成的,具有旅游事务的功能和因素。由于当时贵州山区的封闭和交通不便,加之旅游设施的不完善和人们旅游意识的淡薄,使梵净山旅游资源的自然性得到保护。最后由于各种条件得到了满足,旅游资源开始对外开放,吸引了大批来自中外的游客,同时给当地人然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因此加深了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同时加强了人们对它的保护,减少了外界的冲击,使其自然性得以稳固。
4.3脆弱性
尽管梵净山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珍稀动植物众多,但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和二级保护植物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黔金丝猴、白颈长尾雉等,二级保护动物大鲵、黑熊、藏酋猴等一旦被破坏,就不能再修复了。因此这种特定的因素,致使自然保护区仍然面临不同境遇,免不了遭受外界的破坏。
5.梵净山保护区的效益评价
效益是效果和利益,而效益评价则是对效果和效益进行评价。我们所说的梵净山保护区的效益评价,其实质就是保护区对社会的作用,所呈现的社会效益,从而对其效果和利益进行分析和客观评价。
5.1生态效益
保护区森林覆盖面积广,达4.2万公顷都是原始森林,主要是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是梵净山重要的森林资源,其中有很多资源处于原始森林的状态,植被密集,阴暗潮湿,生活着种类繁多的珍稀生物。在梵净山,植被资源丰富,到处都是参天大树。其生态和环境,是目前我国的森林中,保持最为完好的。不仅能防风固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而且能为大量的动植物的生存提供条件。由于森林的涵水量对吸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减少了二氧化碳对大气层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
5.2社会效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兴盛,及旅游设施的完善,引起了人们对旅游业的广泛关注。加上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和历史文化背景等原因引起了人们对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兴趣。正是因为梵净山旅游资源的得天独厚,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来自各内外的旅游者,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及保护区的大力宣传,使得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迅速提升,加大了客流量。
5.3经济效益
由于梵净山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品牌性扩大了旅游范围,以及交通的完善,旅游行业的增加,旅游设施的完善为广大的旅游者提供了方便,增加了旅游人数,给当地的人民增加了收入,扩大了就业面。再加上保护区的珍稀动植物的独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加大了科学人员对它的研究和培植,为当地带来了更大经济效益。
6.梵净山自然资源的保护
梵净山旅游资源,伴随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各种旅游设施的完善,交通的便利,旅游资源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登上了经济发展的舞台。一方面,旅游资源的开发引起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致使某些经营者唯利是图,以撰取经济利益为目的,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使得每年招徕的旅游人数远远超过了环境的承载量,加速了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大批游客的涌入不仅提升了当地旅游的知名度,而且给当地人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为了使旅游业持续发展带来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致使人们不得不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只有旅游资源得到保护,才能吸引更多旅游者,从而达到收获经济利益的目的。
6.1加强法律约束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环境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为了能够正确处理和协调经济与发展的关系,必须加强法律约束力。首先,把促进环境保护作为国家的基本环境保护政策。其次,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宪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第二十六条、第九条、第十条、第二十二条。其中还有环境保护综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再次,建立健全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教育体系。最后,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严厉打击旅游经营者之间的不正当的商业竞争。
6.2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旅游业的发展难免会出现大量游客对环境的冲击,在游览的过程中多做提醒工作,宣传环境保护意识,不做损害环境的任何活动。例如:一是认真贯彻和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这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有很好的教育和规范作用。对于培养和完善人们的环保意识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广泛开展实践活动,让人们更多参与,增强他们保护意识。三是充分发挥各种舆论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新闻媒体是人们获得环保信息的重要途径。四是加强法律约束力,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五是实施课题研究,提高环保意识、利用课堂教育,渗透环保意识。工作人员对环境的规划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结合法律知识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对资源进行合理的筹划,不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利益。在环境规划的同时,也要考虑环境的保护问题和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这个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发展固然重要,保护环境更重要。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观念还普遍存在。因此提高环保意识仍然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
7.结语
环境危机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普遍不安与广泛关注,是因为环境危机不仅影响了当代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威胁后代人的生存,仅仅依靠提高保护意识和加强环保知识的学习远远不够。因此环境危机不能通过单纯的技术手段解决,还要求我们突破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我们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关系。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必须改变当前人类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经济发展,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发展应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24-28.
[2]马勇.旅游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16.
[3]林越英.旅游环境保护概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2.
[4]苏文才,孙文昌,等.旅游资源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
评价及保护 篇3
1 公路建设过程中环境的现状分析
1.1 施工时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 噪声影响。在施工过程中, 不管是公路的隧道, 还是各种桥梁或者路基路面方面的施工都会应用到很多施工机械, 难免产生噪声, 如果项目动工的地区处于自然保护区或者是居民区, 那么还有扰民的隐患。
(2) 污染空气。在施工的时候特别是对路面路基的施工会制造很多扬尘以及沥青烟, 使空气混浊。
(3) 污染水环境。施工的时候机械会排除许多油污水, 在营地上还会排放生活污水、垃圾, 而桥梁的施工也会对桥底的水流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如果碰到雨天, 雨水还会冲刷对方的建筑材料导致水体污染。
(4) 污染社会环境。有一些项目会进过村落或者是乡镇等地区, 对于周围居住的居民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5) 生态环境污染。这是一项在公路环评包括的重点内容, 公路施工中的路基施工会对一些农田和林地有侵占的可能, 地表裸露的程度加重, 导致水土流失的进一步加深。
1.2 营运时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 空气污染。表现在路面的扬尘增加, 汽车尾气增加。但是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因此属于一种对空气影响不大的污染。
(2) 噪声污染。汽车在经过人口较多的村镇使会对周围的居民造成噪声污染。
(3) 生态污染。公路的修建会占用很多的植被, 引起水土流失等, 同时也对动物居住环境产生影响。
(4) 水污染。油污水以及生活污水等有污染的水源排入江河中。
2 探讨环境保护对策
2.1 施工时期保护环境的主要对策分析
(1) 防止噪声污染。要大量引进先进的低噪声设备, 尽量不在人口密集的地方进行夜间的施工。合理地选择运输通道和时间, 规划施工的场界, 设置防止屏障, 科学制定工程施工的流程和计划等等, 有效减轻噪声的影响。
(2) 保护大气环境。在路基的施工工作中, 在及时对其进行压实, 经常在铺装或运输材料的路段进项洒水, 避免扬尘。根据不同的物料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运输, 比如运输水泥或石灰要用袋子或灌装装好, 运输土料或砂料时要谨记加上篷布遮盖, 还要对路面进行及时的清理。此外, 在管理和施工上要遵循文明清洁的原则, 轻装轻卸, 尽量控制可能产生的一切不利影响。
(3) 保护水环境。进行桥梁施工要尽可能地在枯水时进行, 尽可能减少面积, 多采用循环尊孔灌注桩等方法进行施工,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泥浆等污染物的排放。在施工时要将钻渣及时地运出, 尽量让施工材料远离水源, 运输粉末状的材料要多加盖篷布, 避免被风吹散, 没用的垃圾要进行统一的堆放和清理。不能在水源附近投入废弃渣, 不能向水源排放废水, 不但对水质有影响, 还有可能造成堵塞, 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要进行统一的清理。
2.2 营运时期保护环境的主要对策分析
(1) 噪声污染治理措施。检测车辆噪声情况, 防止车辆的噪声超标, 对公路的运输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学校或居民区等地方要设置相应的防止噪声屏障, 比如安装一些隔声窗或者是多建设一些绿化带等, 从而使噪声的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 也可以在街道中设置慢行、减速等标志。此外, 对路面情况要及时进行养护工作, 保证路面良好。
(2) 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严禁在公路两边的200米距离内建设学校、医院、居民区等, 两旁应该多种植树木。不但可以净化空气, 还可以美化环境。此外, 对车辆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 对需要采用加盖篷布要求的情况要做好明确规定, 限制尾气超标的车辆行驶, 并根据国家相关的对尾气排放要求和环境监测目标要彻底贯彻执行, 认真做好保护环境的一切工作。
(3) 水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在公路的营运期间, 要在沿河的路段增加防护栏等措施, 避免载有危险物品的车辆发生事故造成损伤和污染。禁止在河边设排放口, 要在雨天地表引流情况下才可以进行排放, 避免在造成事故的情况下有废水污染河流。要经常维修公路河段中的排水管, 做好保养工作, 如果有破损等情况要及时补修, 在不同的时期加强保护水源的水质。在服务区等地方设置一些污水的处理设备, 保证生活中的污水要被检测出合格以后才能进行排放, 而在处理危险物品时也要防止其出现运输中泄露等突发状况, 准备好相应的急救措施。
(4) 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措施。要尽力地保护各地区的土壤, 尤其是对公路路侧坡面、立交区、服务管理区等地方加强植被的绿化和恢复, 在选择植被时要尽量选用当地的植物, 可以有效保护环境的安全。此外还要不断加强水土保持等各项工作, 从而使植被得以恢复、路基得到保护、路容得到美化, 尽最大的可能降低水土流失, 从而恢复生态环境。
2.3 在环境保护中加强其他有效措施的治理
环境的保护工作不但要在施工时期以及营运的时期加以重视和实施, 也要结合公路施工的路段选择和风险的防范等问题加以保护。
在公路施工中关于选择路段通常有一些要求:要尽可能地避开自然保护区、名胜区、人口密集区等, 尽可能地降低与河流交叉的可能性, 可以选择丘陵、河谷等比较宽阔的地段, 尽量避开大范围的林区, 使植被被破坏的可能性降低。在风险措施的防治方面, 要加强管理, 加大对环保措施的执行力度, 不断加强施工人员的水平和技能, 并制定规范的工作制度, 有效解决突发问题和状况, 加强对事故多发区的巡视与检查工作, 并在当地设置一些预警和提醒标志。
3 增强保护公路环境的意识
要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否则在公路建设的工作中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和污染将不可估计。污染的控制和减少, 必须从根本的工作抓起, 包括在公路设计、施工、营运等阶段就要加强技术上的监督与运用, 增强环境的评价与保护意识, 使各项环保工作彻底地贯彻执行。而且建设公路的工作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对各种不良影响的产生有一定的把握和了解, 在解决噪声饶命、废渣废水污染、水土流失等情况下要有一定的对策治理, 这就要求必须要制定严格完善的治理方案, 真正做好环境保护的工作。
要对公路环境建设的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预先的控制和保护, 做好完善的规划, 这样可以保证将污染下降到最小。
要真正地做到环境保护, 首先要具备实事求是意识, 将每一项环保措施和工作落到实处。
首先就要在意识和思想上具备环保的理念, 在公路设计的工作中就要秉承这种原则, 并在公路的建设施工中贯彻到底。在施工过程中, 所有的施工人员要加强合作与配合, 严格制定出完善的措施对环境加以保护, 无论在设计方面还是施工方面都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其次要尊重以大自然为基础的前提, 针对具体的环境显示情况采取相对应的崔氏加以保护, 并对环境的污染做好适合的防备措施。做好环境保护的工作, 要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中认真负责, 比如公路建设时要严格地控制保护好植被, 不能占用太多的林地, 而且及时处理废渣, 尽量保护生态的原貌。
接着再环境的保护理念上也要有所创新, 因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 在公路环境的保护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因此需要收集周围群众百姓的意见, 展开调查, 并及时改正不良的措施。此外, 还要有长远的发展目光, 合理规划周边环境的保护和发展。
最后, 公路最基础的功能就是运输, 所以要做好运营期间公路环境保护影响的相关研究和分析。公路的运营和发展, 会使周边的地区形成交通经济运输发展地带, 因此需要更为科学地规范周边地区的环境保护措施, 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让周边百姓在充分保护了公路环境的基础上, 发展各自的经济活动, 不但有利于经济的带动和发展, 还充分发挥了公路建设的目的和价值, 使得公路经济带得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由上文可见, 在追求低碳环保, 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今天, 公路建设项目必须把环境保护作为工程的基础, 自觉遵守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 确保在施工期和营运期都能做到对周边环境的最低影响, 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创造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符合绿色的经济发展道路方向。
参考文献
评价及保护 篇4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清远云铜10万t/a再生铜电解及配套工程
项目地点: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华清再生资源工业园旁
建设性质: 新建
项目规模:总投资(万元)49704.23万元,占地31.4×104m2,建筑面积4.44×104m2。建设期: 一年
2、产品规模
本建设项目生产规模为年产阴极铜(电解铜)10万吨,副产品硫酸铜3745.8t/a,粗制硫酸镍434.9t/a。
3、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分主辅工程、公用辅助工程两大部分。
主辅工程包括:原料堆场和打包棚、火法精炼厂房(包括阳极精炼炉、阳极浇铸、余热锅炉、空气预热、烟气收尘等)、电解厂房、电解液循环车间、阴极制备车间、脱铜厂房等。
公用辅助工程包括:工业锅炉房、化学水处理站、重油库、总降压变电所(外委)、电解整流机室、供水水池及加压泵房、各循环水泵房、空压机室以及办公室、化验室等。
4、主体工艺流程 拟建项目以废杂铜为原料经过火法精炼和湿法精炼制成含铜99.99%的高纯阴级铜,生产工艺流程简示如下图:
5、主要污染工序
(1)火法精炼污染源
设备冷却废水,包括阳极精炼炉、圆盘浇铸机、高温风机、环保风机、水冷闸板、空压机、余热锅炉房及工业锅炉房各设备冷却水,这部分废水不外排;阳极炉使用重油为燃料,熔炼过程中产生烟气,主要污染物为烟尘、SO2和重金属尘;无组织排放的废气为阳极炉投料时产生的烟气,主要污染物为镍、铅、砷等;固体废物为阳极炉渣,主要污染物为铜、镍、铅、锌等金属的氧化物;阳极炉烟气通过布袋收尘之后所得粉尘主要成分为铜、镍、铅、锌、锑、砷等,为危险废物;另外,生产过程中,阳极炉、风机、吊车等运行时会产生噪声污染。
(2)湿法精炼污染源
电解过程无工艺废水产生;有组织排放的废气主要是净液工序中,电积脱铜、电积脱砷以及电解液蒸发浓缩过程中产生的较高浓度的硫酸雾;无组织排放的废气为电解车间电解槽挥发的低浓度硫酸雾;固体废物有电解槽底部沉积的阳极泥和电解后剩余的残极,均为危险废物;车间吊机、风机、离心机等运转时会产生噪声污染。
(3)公用工程污染源
作为余热锅炉补充的链条锅炉使用煤做燃料,使用时会产生烟气,主要成分为烟尘和
SO2;化学水处理站制备软水过程产生少量含盐份较高的废水用于冲洗残极和黑铜,不外排;实验室定期需对原料和产品进行检测,产生少量实验废水外排,主要污染物为酸碱;车间平均一周清洗一次,产生地面冲洗废水,平均约8m3/d;拟建项目设有职工食堂、倒班宿舍和办公室,将产生生活污水;链条锅炉燃煤产生的煤渣,布袋收尘所收的烟尘均为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职工生活过程产生生活垃圾。锅炉引风机,各类泵类运行时产生噪声污染。
二、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1、符合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
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鼓励类第二十六类第18条“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第23条“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第42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本项目符合国家发改委„2006‟40号《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中相关要求,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本项目属于《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修订版)》,粤府办„2005‟15号,鼓励珠江三角洲向山区转移的产品中第八类第一条“铜、铝等再生金属的冶炼铜”。
本项目属《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粤发改产业„2008‟334号,鼓励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因此,本项目符合广东省产业政策。
2、综合效益较好
本项目投资总额为49704.23万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年销售收入约为265200万元,上缴税金1046万元/年,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并可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既能促进石角镇的经济发展,又能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项目选址合理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华清再生资源工业园旁,华清再生资源工业园年回收各种再生工业原料196万吨,其中废铜料75万吨,废铝料18万吨,废钢铁44万吨,废不锈钢34万吨,废塑料原料13万吨,混合塑料杂料12万吨,粗加工利用率达到98%。项目厂址所在地交通便利,临近废杂铜原料基地,便于直接利用基地拆解的高品位废铜生产高纯阴极铜,运输及原料成本低,生产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可观。此外,本项目生产规模达10万吨/年,规模化生产,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污染物得到集中妥善处理,对于清远市废铜再生冶炼企业起较好的环境示范作用。
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结论(1)环境空气
评价区空气环境现状监测各点SO2和NO2的1小时平均浓度、日均浓度及PM10日均浓度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铅、硫酸雾、氧化锌的小时平均浓度值、日均值均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最高容许浓度要求。
(2)地表水环境
沙埗溪的3个断面中,石油类超标明显,其次是氨氮超标,再次是悬浮物超标,石油类最大超标倍数为2倍,石油类超标主要是沙埗溪沿岸的工业企业排污的影响,氨氮和悬浮物超标主要与附近的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及农田施用肥料有关;洗头潭水库和大水岩水库的氨氮和总磷超标,总磷超标率为100%,主要原因是洗头潭水库和大水岩水库已被当地村民承包,并在养鱼和养鸭、投放饲料而引起的。
(3)地下水环境
项目所在地3个地下水监测点的pH值均达不到GB/T14843-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的要求,这与当地土壤呈酸性、pH值的本底值偏低有关。3个测点出现重金属锰指标超标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当地土壤本身的背景值较高所致。3个监测点的氨氮超标,2#和3#监测点的亚硝酸盐氮超标,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大量的化肥和农药施用不当而造成的较浅层的地下水井的水质受污染。除此之外,其它各项评价指标均能达到
GB/T14843-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4)声环境
各监测点昼间、夜间噪声监测值均未超标,均能达到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3类标准,声环境质量较好,满足环境功能要求。
(5)土壤环境 4个监测点中,只有新村的砷有轻度超标现象,其他各测点的各项监测值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新村的砷超标与附近的工业企业较多,环境已经收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有关。
(6)生态环境
根据现状调查及分析可知,评价范围的植物物种数量较少,乔木物种为人工种植的物种,灌草植物均为当地的乡土植物,受人类频繁干扰的影响,野生动物数量很少,水生生物和鱼类种类多样性较低,区域野生的动植物均为当地常见种,无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项目项目所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一般,生物多样性不高。
5、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结论
(1)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结论
根据预测结果可知,石角污水处理厂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情况下,本项目的废水对沙埗溪的贡献值均很小,评价河段的CODcr和氨氮均能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的要求,项目的建设对沙埗溪的水质影响较小。
(2)大气影响预测结论 正常排放情况下,硫酸雾、二氧化硫、烟尘及铅等预测因子各时段预测值均未超出相应评价标准限值;事故排放情况下,铅1小时浓度贡献值与正常排放情况下相比增幅较大,占《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日均浓度值0.0007mg/m3的257%~1170%,可见阳极炉烟气处理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对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应采取措施杜绝阳极炉烟气事故排放。由于电解车间及脱铜脱砷系统及硫酸铜蒸发浓缩净化系统排气筒均不高,其高度在20m以内,影响范围限于污染源周围,而本项目周围的敏感点均在1000m以上,因此本项目特征污染硫酸雾对其影响不大。
(3)声环境影响预测结论
拟建项目对厂界噪声影响不大,昼间和夜间各厂界噪声预测值均能达标,但由于本项目位于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华清再生资源工业园旁,厂界500m范围内没有村庄、居民点等噪声敏感点,并且项目运营期采取相应的减噪措施,因此,拟建项目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
(4)固体废物影响预测结论
本项目产生的各类危险废物及一般固体废物应按要求彻实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分类收集,集中存放。近期危险废物送回云铜总部综合利用,本评价建议就近委托给具有资质的废物单位回收中心有效且妥善处理,以符合相关规定,则本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有一般固体废物将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6、环境风险评价
本项目主要风险事故源为重油库火灾爆炸、硫酸泄露、阳极炉除尘系统故障及操作事故、工业锅炉除尘系统故障、电积脱砷自动监控及控制系统故障使砷化氢气体析出。项目如管理不当,将发生环境事故,从而影响环境和居民。项目必须按环评要求落实风险事故防范措施,在此情况下,风险事故发生的几率很低,对环境和居民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7、清洁生产 从原材料、产品、工艺和设备、能耗物耗、排污情况及环境管理制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拟建项目各项目均符合国家《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其中部分条件优于国家的准入要求几倍,清洁生产水平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8、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环保措施
项目施工期应做到整体计划,具体安排。对施工期大气、废水、固废、垃圾、噪声等环境影响大的因素,要求落实本评价报告提出的各项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营运期环保措施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阳极炉烟气治理措施为:阳极精炼炉→余热锅炉→烟气换热器→冷却烟道→袋式除尘器→风机→烟囱;链条炉烟气治理措施采用炉外干法脱硫,脱硫率为60%以上,烟尘采用电除尘器进行处理,除尘效率99%;有组织排放的硫酸雾采用玻璃钢制丝网除雾器处理,无组织排风的硫酸雾则采用丙纶槽盖布覆盖以减少挥发。
(2)水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冷却水循环使用,不外排;化学水处理站制备软水过程产生少量含盐份较高的废水用于冲洗残极和黑铜,不外排;实验室废水经中和处理后pH达到6~9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项目生活污水和食堂废水经过预处理之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石角镇污水处理厂处理。
(3)固体废物治理措施
阳极炉精炼炉渣、阳极炉粉尘、阳极泥均为危险废物,这些废物拟送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利用,回收其中的贵重金属,达到综合处理的目的;电解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黑铜和残极返回火法精炼工段与原料进行重新配料后投入阳极炉再熔炼;链条锅炉产生的灰渣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可作为筑路材料加以利用;生活垃圾全部交由环卫部门每天清运处理。
(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①对高压气流形成的噪声,以减压节流消声作为主要手段:
②机械振动为主的噪声源,应以减振、隔振为主;
③车间内采取对噪声源消声和工作环境防护的双重措施;
④充分利用消声、隔声、减震、阻尼、吸声、合理布局和个人防护手段,综合控制噪声; ⑤结合工程措施,在厂房设计施工时,考虑消声、减振措施。
三、综合结论
清远云铜10万t/a再生铜电解及配套工程项目符合国家发改委„2006‟40号《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规定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要求。在严格执行本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对策,严格管理,确保“三废”达标排放后,本项目不仅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可满足区域环境保护目标的要求,符合环保政策。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四、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1、目前本项目规划范围及周边环境状况?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2、本项目建设对环境将会产生何种影响?这种影响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从环境角度考虑,是否赞同本项目的建设。
4、对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有何建议。
5、其它建议。
五、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及公示时间
请在公示发布之日起10日内,将您的意见以写信、发邮件、打电话等形式及时反映给环评单位或建设单位。
六、项目建设单位及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广东清远云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联系人:王明明
电话:0763-6882910
E-mail: wmm-1962@163.com
七、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评价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通讯地址:广东省中山市东区竹苑路银竹街21号204 联系人:刘磊 电话:0760-88223545 传真:0760-88223545 e-mail:lll1182002@yahoo.com.cn
八、报告书简本可向环评单位索取
评价及保护 篇5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法 公民环境权益 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096-01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为了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基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法》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它的颁布和实施对于我国环保法律系统的完善具有里程碑意义,极大地改变了之前环境立法过分强调国家环境权益保护,而忽视公民环境权益保护的现状,提升了公民在环境权益保护中的参与度。该法律不仅完善了环境影响的评价制度,还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环境的综合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决策不当而导致的环境问题。但是从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公民环境权益保护的现状来说,还存在很多问题,下面我们就对这些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具体讨论。
1 《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公民环境权益保护的现状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法》在公民环境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点。第一点,只是对单向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了规定,并没有将周围环境可能对评价对象本身的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在一般的建设项目中,这种单项评价的制度是足够的,但是却不是适用于对住宅小区的评价。因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项目建设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但评价的主要内容只是项目实施后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周围环境对项目本身的影响却不在评价范围内,这是导致公民的环境权益在项目审批决策过程中不受重视的根本原因。第二点,公民环境权益的参与没有制度的保障,这也是最主要的问题。受我国计划经济的影响,一说到环境保护,公众普遍认为是国家的职责,想到的也只是国家环境权益,而很少意识这也是个人的权益。
2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公民环境权益保护的对策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目前《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公民环境权益保护存在的重点问题就是公民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参与制度并不完善,所以我们在此重点讨论完善公民参与制度的对策,具体如下:
(1)进一步明确公民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权利。
要保障公民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参与权,就必须以立法的方式予以确定和保护,虽然目前《环境影响评价法》在这方面取得了进步,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为了彻底解决问题,首先就应该在我国的基本大法《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权益。这样既可以保护他们的环境权益,也为公民参与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就是在《宪法》规定的基础上,细化他们的环境权益,在环境基本法中对他们的环境使用权、知情权、请求权和参与权等进行具体规定。
(2)建立健全公民环境的知情权制度。
这是公民获取环境信息的前提条件。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公民有权知晓对环境资源的使用状况和保护情况的信息,这也是他们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的基础。在《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可以从以下四点来建立公民环境知情权制度。第一,建立项目信息的公开制度。在设立项目之前,需要提交它的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相关文件。在施工过程中,还应该公开项目建设的规模、地址、进度和技术指标等信息,让公民可以充分了解项目开展的各种基本状况,让他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是否有助于保护自身环境权益进行判断。第二,公布听证会或者专家论证会的具体内容。第三,对项目进行审批时,每位参与者都应对评审报告发表意见,进行详细记录后公开。第四,对公开的方式和手段进行具体规定。
(3)科学规范参与制度的可操作性。
第一,应该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中的主体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的相关规定,国家法律是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到环境评价工作中去的。为了扩大公众参与的主体,除了要将和环境评价有利益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作为参与的主体之外,还应该将有此方面兴趣的单位和个人纳入到评价主体的范围中。其次,明确“相关单位”的具体范围。笔者个人认为,要将对环境影响存在利害关系的政府机构和其他机构应该积极参与,因为项目建设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对象可能涉及到个人、非政府度单位和政府部门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政府也可以参与到环境的影响和评价工作中去。
第二,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程序和方式进行具体规定。这一点可以从两方面开展。从程序上来说,一定要对公民参与的时间进行明确规定,并且体现在他们参与的每个阶段中。这一部分的主要流程包括对项目的初步审核,对范围的界定、制定环境影响报告、公众审查和审批环境报告。从方式来说,应该对征求公民意见的具体方式进行规定,将征集的方式限定在听证会和专家论证会上,并且明确规定,若项目建设会对公民的环境权益产生重大影响,则必须采用听证会的方式来征集公众意见。
第三,对公众意见的处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除了法律明确规定的,可以不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情况之外,其他的项目规划和建设都必须征求公众的意见,没有征集意见,或者意见上征集的程序和方式不符合规定,据此做出的环境报告也是无效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从《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公民环境权益保护中存在的两方面问题出发,对如何完善公民环境权益的制度进行了重点讨论,提出了多种建设性的意见的,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共同促进公众环境权益保护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凌雁.试析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中的公众参与[J].湖北社会科学,2009,5(12):143-147.
[2]郜凌云.略论中国环境法上的公众参与制度—— 以环境影响评价为例[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9):52-58+66.
[3]吕楠,向鹏,周天源.浅析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C]//当代法学论坛(二零一一年第三辑),2011:9.
评价及保护 篇6
大夏河发源于甘南高原, 河源由夏河和咯河 (又名:德乌鲁河) 两大支流组成。夏河发源于大不勒赫卡山, 有两源, 北源出自青海省同仁县南部, 海拔4281m的尕浪寺东南侧, 北流后折向东流, 经多哇进入甘肃省夏河县境, 在桑科汇合西源;西源出自甘肃省夏河县西部, 海拔4221m的加威也喀东南侧, 东北流汇合北源。洛河发源于甘肃省合作市东部的腊利大山, 源地海拔3802m, 北流后折向西北流, 在完尕滩与夏河汇合以后始称大夏河。主要支流有合作河、咯河、老鸦关河、槐树关河、红水河、牛津河, 大夏河流经夏河县、合作市、临夏县、临夏市、东乡县注入刘家峡水库, 全流域面积7154km2, 主河道长201.9km, 河道平均坡降0.96%, 流域上游宽、大, 支流多、长;下游狭、小, 支流短、少。大夏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2 水质现状评价
2.1 监测断面
本次水质监测在大夏河干流及6条支流咯河、合作河、老鸦关河、槐树关河、红水河、牛津河上分别布设5、1、1、2、2、2、2共计15个断面, 对大夏河流域水质进行全面监测。大夏河流域断面设置如图1所示。
2.2 评价因子
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砷、六价铬、硫化物、氟化物、总磷、总硬度、亚硝酸盐氮、COD、石油等参数作为评价因子。
2.3 评价标准
采用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4 评价方法
评价采用单因子法, 将每个断面各评价因子不同时期的算术平均值与评价标准值比较, 确定各因子的水质类别, 其中最高类别即为该断面不同时期的综合水质类别。
从表1中的监测结果表明, 大夏河源头-桑科水库出口代表河长51.3km为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 占河段长25.4%, 水质状况优良。桑科水库出口-夏河县城11.0km, 双城-临夏新桥18.6km为Ⅲ类水质, 占河段长14.7%, 夏河县城-双城75.7km为Ⅲ-Ⅳ类水质, 占河段长37.5%, 该河段部分时间水质受到污染, 临夏 (新桥-入黄口) 45.3km为Ⅳ-Ⅴ类水质, 占河段长22.4%, 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咯河 (源头-入大夏河口) 68.4km为Ⅲ类水质。合作河 (源头-入咯河口) 41.0km为Ⅳ类水质, 水质受到污染。老鸦关河 (源头-老鸦关河口) 30.0km, 水质优良, 均为Ⅱ类水质。槐树关河 (源头-合作临夏县界) 5.0km为Ⅱ水质, 而在槐树关河口 (合作临夏县界-入大夏河口) 19.0km为Ⅱ-Ⅲ类。红水河 (源头-红台) 6.0km为Ⅱ水质, 红台-入大夏河口26.0km为Ⅴ类水质。牛津河 (源头-马家堡) 34.0km为Ⅱ类水质, 马家堡-入大夏河口28.2km为Ⅳ类水质。
由此可见, 大夏河上游桑科水库断面以上, 支流老鸭关, 槐树关河尕寺沟断面以上, 红水河红台断面以上, 牛津河罗家集河段以上水质良好, 属无污染清洁水体, 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采水及工农业用水。大夏河 (双城-临夏新桥) , 咯河, 槐树关河 (合作临夏县界-入大夏河口) 段, 水质较好, 但不能直接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采水。大夏河 (夏河县城-双城, 临夏新桥-入黄口) , 合作河, 红水河 (红台-入大夏河口) , 牛津河 (马家堡-入大夏河口) 水质较差, 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在评价的18个评价因子中, 污染水体的超标评价因子主要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溶解氧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等4项。其余14项评价因子均达到地表水环境监测标准Ⅰ-Ⅲ类水质标准。
3 加强水环境监测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随着流域化工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 大夏河河水污染将会日益严重。对于一个缺水的地方而言,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得到的只是一时之利;而水环境恶化, 势必影响到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水已经成为临夏州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因此, 客观全面的调查分析污染原因, 全面加强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 保护水环境质量, 促进流域经济和社会稳定, 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4 水污染原因调查分析
4.1 企业将未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
大夏河及其支流两岸分布着一些大小不一的企业单位, 经2011年甘肃省入河排污口核查, 共有11个企业将大夏河作为废水的通道直接将未经过处理的污水排入大夏河及其支流, 这些排污口主要有夏河县城柔扎桥下排污口, 夏河县安多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排污口, 临夏市污水处理厂排污口, 临夏市大夏河一大桥下游排污口, 合作市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排污口, 合作市甘南燎原乳品厂排污口, 合作市污水处理厂排污口, 临夏县五山池黄酒有限责任公司排污口, 临夏县城镇生活排污口, 临夏县双城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排污口, 这些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粗放经营的“三高一低” (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 企业, 尤其是大量使用硫酸的企业排放的废水对河水的健康形成了致命的影响。
4.2 未有效处理的城镇污水
近年来, 随着临夏市人口的增加, 生活污水排放量也相应的加大了, 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又赶不上城市化发展的速度, 致使城市生活污水成为大夏河河水污染的又一重要来源。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临夏市污水处理厂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正常运转, 使临夏市大部分居民的生活污水得不到处理, 就集中排放到大夏河中;二是红水河内生活垃圾、污水对大夏河的影响。由于该河两岸居民大多数是修建时间较早的平房, 这些居民在修房时都没有埋设下水管道, 居民区内大多没有设置倾倒垃圾的地点, 故当地居民为了图方便就将生活垃圾及污水直接倒入红水河内, 致使该河现在已成了垃圾河。同时, 在大夏河边有些居民甚至在河道里洗牛、羊的下水、洗皮子等也给大夏河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4.3 植被破坏严重, 耕作方式不合理
大夏河流域乱砍滥伐现象严重, 特别是破坏了坡地上的植被, 加速和扩大了自然因素作用所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体物质的移动、流失。加之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 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 各种污染物随水土流失最后汇入大夏河中, 导致大夏河受到严重污染。
4.4 水资源短缺, 导致水环境更趋恶化
由于水资源短缺, 许多企业排入河流的废水不可能得到稀释和扩散, 致使水环境更趋恶化。大夏河流域水资源日趋恶化, 水污染也相当严重。山区河道基本枯萎, 邻近城镇的河道成为排污沟, 被喻为“无河不干, 无水不污”。地处大夏河流域下游的临夏市, 由于水体受到污染, 将成为水质型缺水地区, 城市用水紧张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水污染也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5 水污染防治措施
5.1 实施排污审查制度, 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
大力宣传国家颁布的《水污染防治法》、《水法》等政策和法规, 提高全民、全社会对水污染危害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依法办理水污染, 凡向大夏河水域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 在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登记前, 应先经有管辖权的流域管理机构审查同意, 发给审查同意书。流域管理机构根据有关规定负责大夏河干流入河排污口的管理和流域面上的统一协调管理。另外, 在经济建设中, 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 建立工业园区, 将分散的企业集中在一起, 污水实行集中处理。尽量限制耗水量大、排废水量大且难以治理的企业上马, 对那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迁措施, 搞好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坚决实行谁污染, 谁治理的原则, 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 把排放的污染物减少到最低限度, 确保水体不受污染。
5.2 加快污水管网的建设, 加大对生活污水、垃圾的治理力度
加强污水管网的建设, 改造和完善居民区老旧的污水管网, 将生活污水实行集中统一处理, 加大投入资金, 使临夏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正常化, 设置倾倒垃圾的地点, 禁止生活垃圾沿河道乱堆乱放, 随意向河道倾倒垃圾、污水, 对河道定期疏导, 拓宽, 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5.3 加强流域综合治理, 改善生态环境, 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加强大夏河流域综合治理, 禁止乱砍滥伐树木、破坏植被, 开展平田整地, 兴修梯田, 种草植树、退耕还林等措施, 同时在水源地裸露地表, 覆盖土壤, 种植林草, 使植被尽快得到恢复。减少水土流失, 增加土壤含水率, 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力度, 着力解决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及畜禽粪便等废弃物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指导饮用水源及集水区内的农民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结构, 科学使用农药、化肥, 控制农用化肥施用强度, 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 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
5.4 征收保护水资源和恢复生态环境补偿费, 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 节约用水
应建立保护水资源和恢复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按照“谁污染、谁付费”, “谁破坏、谁补偿”的原则, 对造成严重污染而使水资源遭破坏的企业, 不仅要负责治理, 承担治理费用, 还应交纳保护水资源和恢复生态环境的补偿费, 用于水资源的功能恢复。目前, 大夏河流域的工业用水绝大部分水量未再循环利用, 即变成废水排放掉, 说明水的循环利用潜力还很大, 各工厂要下大力量改革生产工艺, 采用先进生产设备, 加强废水的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 严格控制跑、冒、滴、漏, 最大限度减少用水量和排污水量, 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开源, 以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矛盾。
摘要:通过对大夏河干流及其6条支流水质进行监测评价, 阐述加强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调查分析水污染原因, 对流域水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夏河流域,水质现状,污染原因,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卫生部.GB/T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2]卫生部.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3]祁长雍, 许贵之.环境水利[M].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5.
[4]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水环境监测规范[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8.
评价及保护 篇7
随着大容量、超高压、大电网、分布式、异构型复杂电力网络的形成, 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越来越重要[1]。继电保护系统和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2道重要防线。要使电力系统在运行中能承受住故障扰动, 并使事故扰动的影响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控制, 需要传输通道将继电保护 (安控) 信号准确、可靠、迅速地传送出去[2]。因此, 继电保护 (安控) 通道是保证继电保护 (安控) 系统正常工作和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环节。评估和提高继电保护 (安控) 通道的安全可靠性是贯穿电力通信网规划、建设、运维、管理全周期的重要课题[3]。
自《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颁布以来, 针对重要业务通道的安全可靠性评价方法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结合通信网络现状及运维实践经验, 提出了一套面向继电保护 (安控) 业务通道的“通信系统安全可靠性量化评价方法”。利用该方法对陕西省内网、省调直调全部保护业务和安控业务的运行方式逐一进行评估分析, 并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逐条整改消除, 极大地提高了陕西通信网络重要业务电路的安全可靠性, 实现了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能控。
1 安全可靠性评价方法
安全可靠性评价方法以保障电力通信网承载的继电保护 (安控) 业务的安全可靠运行为目标, 通过合理划分安全性可靠等级, 确定对应的安全可靠性系数, 真实、准确地反映安全生产重要的继电保护 (安控) 业务的安全可靠性水平。结合电力通信网实际现状, 该方法力求方便、实用、快捷、安全, 真正满足业务需求。
通信业务的“安全可靠性”由“安全性”和“可靠性”决定, 而业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级是由所保护的对象及其保护方式决定的。
1.1 安全性的等级划分
安全性着重于业务的生存性或者抗毁性, 主要指通过设备冗余配置、自动保护倒换、自愈恢复机制等确保系统在故障状态下持续提供通信业务的能力。具体方法是对重要业务提供多条热备且互相物理独立的通道, 确保其中任一条通道出现故障时, 业务可经其他通道传输而不会发生中断。这种业务热备保护可以在全环节和部分环节实现。
业务通道的安全性等级是在对一条业务通道运行的主要组成部分, 如传输设备、光缆路由、电源接入等各环节, 有无热备用、有几个热备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确定的 (见表1) 。
业务安全性系数作为对业务各环节安全性的综合量化衡量, 考虑由2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整个业务通道所达到的安全保护等级;另一部分是业务中个别环节达到的更高安全保护等级。
假设一个业务通信通道共包含N个基本环节 (光缆、设备、切换等) , 定义第i个环节实现的相互物理独立的热备用保护方式个数为该环节的保护系数Pi, i=1, 2, …, N, 则定义该业务的安全性系数S:
式中, N为业务包含的环节数;M为业务主值, M=min{P1, P2, …, PN};A为辅值, 当P1=P2=…=PN时, A=0, 否则A=min ({P1, P2, …, PN}-{M}) 。
1.2 可靠性的等级划分
可靠性是业务通道不失效的概率, 可以解释为某个指定时间段内业务通道正常运行时间与该时间段的比值, 与传统的运行率指标密切相关。从对通信系统实际运行率的统计分析结果来看, 业务通道的可靠性主要与设备投运年限和光缆类型有关, 为便于衡量、操作, 简单定义业务通道的可靠性为:
式中, R为业务通道可靠性系数;FR为光缆可靠性, 经验值:FROPGW=1, FRADSS∈[0.9, 1], FR普通光缆∈[0.8, 0.9) ;MR为设备可靠性, 经验值:MR5年以下=1, MR5~10年∈[0.9, 1], MR10年以上∈[0.8, 0.9) 。
1.3 安全可靠性等级评价方法
从便于衡量、操作出发, 将通信业务的安全可靠性定义为“安全性”与“可靠性”的乘积, 即:
式中, SR表示安全可靠性;S表示安全性;R表示可靠性。
根据安全可靠性评估值, 可将安全可靠性分为6个层级, 从高到低依次为特安全 (SR≥2) 、很安全 (1≤SR<2) 、安全 (SR=1) 、不安全 (0.5≤SR<1) 、很不安全 (0<SR<0.5) 、极不安全 (SR=0) 。
进行继电保护 (安控) 通道安全可靠性评价的方法如下: (1) 确定业务对象及其包含的关键环节, 一般可以划分为光缆、电源、设备3个环节, 特殊情况下还有2 M切换装置环节; (2) 分析各环节具有的热备保护个数, 根据式 (1) 计算出业务对象的安全性系数 (S) ; (3) 分析业务通道采用的设备运行年限和光缆类型, 根据式 (2) 计算出业务对象的可靠性系数 (R) ; (4) 根据式 (3) 计算出业务的安全可靠性等级综合评价值 (SR) ; (5) 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业务通道运行方式优化, 并进入评价→优化→再评价→再优化的闭环管理。
对任一业务通道, 将安全可靠性评价的各参数设计成表格, 可便于计算。量化的评估值使评价结果一目了然。表格的设计包括4部分: (1) 基本信息:业务通道名称、包含的环节个数; (2) 安全性计算:各个环节的保护系数、业务安全性计算值; (3) 可靠性计算:各个设备可靠性、业务可靠性计算值; (4) 业务的总体评价:安全可靠性等级、安全可靠性评价。
2 典型实例分析
利用上述“通信系统安全可靠性量化评价方法”, 对陕西省内网、省调直调的234条保护业务和37条安控业务的运行方式逐一进行了评估分析。表2给出了部分继电保护 (安控) 通道的评价结果, 其中设备均为5年以下。
由表2可看出其中部分继电保护 (安控) 通道被评价为“不安全”及以下。下面将其中3个典型整改案例予以详细说明, 原运行方式见表3。
2.1 330 k V池聂线保护+远跳 (2×2 M) 通道整改
从表3可以看出, 330 k V池聂线配置了2套保护装置。2套保护复用2 M, 通道两端均为同一台光传输设备 (19-池阳变Metro3000) 运行。由于存在一个无保护、单独运行的环节, 其保护系数P为0.5。当Metro3000光传输设备故障时, 2套保护将全部退出运行, 从而造成330 k V池聂线停运, 安全可靠性等级评价结果为“不安全”。
整改措施为, 将“保护1+远跳1”通道的起点端口设备改为“11-池阳变OSN3500 2PQ1-5”, 终点端口设备改为“1-聂刘变OSN3500 2PQ1-5”。整改后, 330 k V池聂线2套保护通道满足双设备、双路由原则, 安全可靠性系数提高至1.5, 等级评价为“很安全”。
2.2 330 k V大乾Ⅰ线保护+远跳 (1×2 M+1×专用纤芯) 通道整改
从表3可以看出, 330 k V大乾Ⅰ线2套保护装置分别采用复用1×2 M、专用光纤通道。2套保护通道同光缆运行, 物理路由未完全隔离, 存在1个无保护、单独运行的环节, 其保护系数P为0.5, 光缆和设备可靠性分别为0.8和1.0。当330 k V大乾Ⅱ回OPGW光缆故障时, 2条保护通道将全部退出运行, 安全可靠性等级评价结果为“很不安全”。
整改措施为, 将“保护2+远跳2”通道的起点端口设备改为“省公司8-13大杨变OSN3500 2PQ1-3”, 光缆路由改为“大池Ⅱ回OPGW光缆+池渡Ⅰ回OPGW光缆+110 k V茂渡线ADSS光缆+110k V庄茂线ADSS光缆+庄乾Ⅱ回OPGW光缆”, 终点端口设备改为“省公司8-10乾县变OSN35002PQ1-3”。整改后, 330 k V大乾Ⅰ线2套保护通道满足双设备、双路由原则, 安全可靠性系数为1.2, 等级评价为“很安全”。
2.3 安金稳控 (1×2 M) 通道整改
3条待整改通道原运行方式见表3所列。
从表3可以看出, 330 k V安金稳控为单通道运行, 不论是设备还是光缆故障, 稳控通道将退出运行, 安全可靠性等级评价结果为“极不安全”。
整改措施为进行双通道改造, 在每条稳控通道两侧分别加装2 M切换装置, 新增通道起点端口为“68-安康厂2PQ1-3”, 光缆路由为“安金线OPGW光缆”, 通道终点端口为“66-金州变2PQ1-3”。整改后, 安全可靠性系数为1.5, 等级评价为“很安全”。
3 提高安全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本文提出的继电保护 (安控) 业务安全可靠性评价方法, 有助于对不安全业务通道进行有针对性地整改。根据在实际应用中的整改方案和效果, 可以总结出以下提高继电保护 (安控) 通道安全可靠性的几种有效措施。
1) 每条330 k V线路均配置2套继电保护系统, 这2套继电保护系统的通信通道在各个通信环节均要求完全独立, 确保一套继电保护通道故障时, 另一套正常运行不受影响。条件具备条件下, 应建议优先选用带有A、B口的保护装置。
2) 对于只有单套装置, 单通信接口的安控系统, 应积极采用加装2 M切换装置的方法提高安控通道的安全可靠性。
3) 由于备用路由一般是迂回通道, 涉及多个光缆段, 在进行光缆路由方式安排时, 应尽量采用OPGW光缆。如必须采用ADSS光缆或普通光缆, 应注意要避免出现光缆同沟并架的情况, 防止外力破坏、火灾时造成同一沟道内光缆全部中断。
4) 运行多年的设备要定期进行运行率的统计分析, 掌握通信设施的故障规律, 如发现设备不可靠或存在安全隐患, 及时安排设备检修, 减少故障发生率。
5) 同一条330 k V及以上线路的2套继电保护和同一系统有主、备关系的2套安自装置通道, 如果承载在不同级别的通信系统上时, 双方要对运行方式单进行核对, 避免出现同光缆路由的安全隐患。
4 结语
本文提出的继电保护 (安控) 通道安全可靠性的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业务通道各环节的热备保护个数, 以及通信设施的运行率对业务通道的安全可靠性进行分析评估。用安全可靠性系数来衡量危险程度, 为有重点的开展隐患治理工作提供依据。本方法具有简单、实用、易操作的特点, 根据评估结果, 采用相应安全防范技术和措施, 可有效保障继电保护 (安控) 通道的安全稳定运行, 对提高通信网络安全可靠性和开展通信网络优化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摘要:为加强对电力通信系统中重要业务、重要电路的保障能力,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提出了一套以继电保护 (安控) 业务通道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通信系统安全可靠性评价方法, 明确了安全可靠性的等级定义、等级划分、衡量标准和评价方法, 并采用该方法完成了对陕西通信网络重要业务和重要电路安全可靠性的量化评估。依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对通信系统隐患进行治理, 明显提高了通信网络继电保护 (安控) 业务通道的安全可靠性。
关键词:继电保护,业务通道,安全可靠性,评估
参考文献
[1]DL 755—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S].2001.
[2]赵怀毕, 朱惠君.贵州电力通信网运行维护方式探索[J].电力系统通信, 2008, 29 (184) :29–32.ZHAO Huai-bi, ZHU Hui-jun.Study on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odel[J].Telecommunications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 2008, 29 (184) :29–32.
评价及保护 篇8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发展生态旅游是保护生态环境一项有力的措施。文中以生态旅游区婺源县为例。婺源县境内山峦叠翠,森林覆盖率82.5%[1]。对婺源县的森林景观的评价有较多研究,但从学科进步以及婺源县森林景观发展的趋势看,这些研究成果研究还是主要集中在定性上,缺乏数据上的支持。国外对森林资源的研究工作开始于1885年,以定量为主;国内的森林景观生态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兆赖之[2]在1988年就有关于森林景观价值的探讨。欧阳勋志[3]等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主要信息源,对森林景观空间格局与景观美学质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景观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组合及景观形状的适量有序化而不太规整,为该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美学和旅游资源。宋涛[4]等以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技术手段,运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了各地区森林景观综合水平层次。程晓燕[5]以RS为数据源,以GIS为技术手段,分析出森林分布格局的规律性。冯湘兰[6]等对景观空间格局指数进行研究,得出了景观指数分析结果。胡欣欣[7]运用景观结构定量分析软件,分析出了森林景观空间格局。蒋文伟[8]等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浙江安吉山区森林景观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得出了林区生境趋向于多样性良性方向发展。
聚类是按照一定的规则,依据事物的属性,将事物分类的过程。将具有较高相似度或相关度的事物划分到同一类中。因为实际应用中拥有大量界限并不分明的聚类问题,所以不适合“非此即彼”的硬划分聚类法,应采用软划分聚类法,即模糊聚类法。传统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所采用的相似程度系数主要分为距离系数和相似系数两大类[9],改进的算法不仅考虑了样本之间形相似程度,也考虑了样本之间值相似程度,将传统的相似矩阵替换成改进的矩阵。文中尝试在婺源县利用改进的模糊聚类方法,以11种不同的森林景观为基本对象,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和综合的分析,这对生态旅游区森林景观的合理利用、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10,11]。
1 模糊聚类
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L.A.Zadeh[12]提出了模糊数学的概念,模糊理论的数学是用教学方法研究和处理具有“模糊性”现象的数学。聚类分析法是数理统计多元分析方法之一,即用数学定量地确定研究对象的亲疏关系,从而客观地分型划类。它试图按照数据集的内部结构将数据集分成不同的几个子类,使得在同一类的样本尽可能地相似,不同类的样本尽可能地不相似。在聚类分析中引入模糊数学法,能使聚类分析更好地适应客观世界的模糊性,也能有效地对类与类之间有交叉的数据集进行聚类[13,14,15]。
1.1 传统的模糊聚类算法
模糊聚类算法的步骤:
step1数据标准化
设论域U是由n个分类对象构成的集合,每个对象又有m个描述对象特征的变量,它们的观测值构成原始数据矩阵,数值都转换为[0,1]区间内的数值。再进行极差正规化处理,即将数据压缩到区间[0,1]上。
step2求模糊相似矩阵
模糊聚类的基础是建立模糊相似矩阵,常用方法有相似系数法、距离法等。
step3聚类
设R=[rij]n×n是模糊等价矩阵,对任意λ∈[0,1],称Rλ=[rij(λ)]n×n为R=[rij]n×n的λ截矩阵,其中:
由模糊等价矩阵的λ截矩阵可知,当rij=1时,i与j应为同类,否则为异类。让λ由大到小变化,可形成动态聚类图。
step4最佳阈值λ的确定
对于不同的λ∈[0,1],可得不同的分类方案,从而形成一种动态聚类图。对于阈值的选取有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F-统计量等方法确定λ的最佳值。
1.2 改进的模糊聚类算法
在模糊聚类分析中确定相似度系数常用的方法是距离系数和相似系数两种类型。距离系数是统计量,表示样本之间的值的相似程度。相似系数是用来表示两个样本之间或者相似程度的,当系数越接近0,表示他们差异越大,而越接近1表示样本之间的差异越小。
相似系数尽管可以准确地表示样本之间的形相似程度,却不能衡量样本之间值的相似程度;但使用距离系数正好相反,尽管可以准确地比较出样本之间的值相似程度,却不能有效衡量样本之间的形相似程度。改进的模糊聚类算法不仅考虑到样本之间值的相似程度,而且考虑到了样本之间形的相似程度。具体实现步骤如下:设聚类的样本集合是U,每个样本有m种特征,其中xip表示描述样本xi第p个特征的数值。
改进的模糊聚类算法步骤:
step1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这一步骤可以消除因特征指标单位差别和数量级而造成的影响。标准化处理后,将所有样本的各特征指标值转换成[0,1]区间内的数值。先求解n个样本的第j个特征标准差和平均值。
再使用极值标准化公式,将标准化数据压缩到闭区间[0,1]内:
step2构造模糊相似矩阵-使用改进的相似程度系数计算方法
对相似程度系数计算方法有很多,文中采用相似矩阵和距离矩阵的结合的方法。
其中,rij是相似程度系数。
其中,∑是样本的协方差矩阵,∑-1是样本协方差矩阵的逆矩阵。
使用夹角余弦法求出样本之间形相似程度,同时使用马氏距离法求出样本之间值相似程度,从而求出分类样本互相之间的相似度,构成一个新的相似度矩阵R。
step3求模糊等价矩阵
对模糊相似矩阵R使用传递闭包运算,从而求得具有传递性的模糊相似矩阵R*。
再对矩阵R使用闭包运算,求得模糊等价关系矩阵R*。
step4确定最佳阈值λ
阈值的选择可根据绘制成的聚类谱系图结合实际来选择。
2 模糊聚类算法在婺源县森林景观空间格局评价中的应用
2.1 婺源县森林景观空间格局指标数据
本文数据来源于2002年婺源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1∶5万森林分布图中的空间信息提取的基本图件,使用MapInfo6.5软件分析、根据婺源县这些年县制的更改获取的数据,如表1-2所示。
2.2 使用改进模糊聚类算法得出的结果
改进模糊聚类算法得出的结果如图1所示。
2.3 改进的模糊聚类结果和婺源县森林景观空间格局评价
选取不同的λ值,可得出不同的分类。结合婺源县的实际情况可得出选取λ=0.9036(如图1所示)。此时可以将婺源县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如表3所示):第Ⅰ型为中云镇、赋春镇和许村镇,由表4可知这种类型地区的景观丰富度、景观优势度在前列,说明本类型这些资源极为突出,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是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极具特色的亮点。但是该类型地区的景观多样性指数偏低和斑块数偏高。第Ⅱ型为紫阳镇、秋口镇、思口镇和段莘乡。这一地区的各种指数评价结果较好,都有进步的空间。第Ⅲ型为清华镇、江湾镇、镇头镇、太白镇、溪头乡、浙源乡、沱川乡、大鄣山乡和珍珠山,这一类型地区景观优势度偏低,但是景观丰富度,多样性,树龄均匀度都在前列,说明这一地区资源突出,但是优势景观低。
3 保护策略
对婺源县森林景观空间格局使用模糊聚类评价后得出,一方面,各个地区森林景观储备都很丰富,另一方面,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优势点和弱势点,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正确认识不同类型地区的资源特色优势和弱势
首先要对地区的优势和弱势认识清楚,对于优势点,应该保护,对于不足应该改进。比如第Ⅰ型地区就应该保护景观优势度和景观丰富度,而应该尽量发展景观多样性,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景观斑块数。
(2)减少人为影响,增强保护意识
由于人类各种不当行为,破坏了森林景观,对于这种行为应该惩处,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大家的保护意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发展特色旅游,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旅游既增加了收入,也保护了环境,是比较好的措施。
4 结束语
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的评价和保护是生态旅游地区发展的前提。从目前我国评价工作来看,模糊评价法是较为先进的方法,它的优点是将模糊因素量化,克服了主观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能使评价结论更符合生态旅游地区的客观实际,从而使评价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婺源县作为我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具有很大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多样化和特色化相结合的原则,实现森林景观的多向度整合,保护好森林景观,实现发展和保护共存。
摘要:生态旅游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一项有力的举措,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的评价是对生态旅游地区进行有效保护的前提。文中采用斑块数、景观丰富度、平均斑块面等指标,对婺源县森林景观空间格局进行定量评价,同时使用改进的模糊聚类算法对样本之间相似程度系数进行改进,不仅考虑到了样本之间值的相似程度,也考虑到了样本之间形的相似程度,使得建立的模糊相似模型满足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的需要,完善了对生态旅游地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的认识,并提出保护策略,为森林旅游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了婺源县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评价及保护 篇9
1 药用植物形成的主要生态条件
保护区位于通道县境内,是湖南也是湘桂黔交接山地森林植被保存很好的地区。地理位置约于北纬25°52′30″~26°22′45″,东经109°39′45″~110°0′15″。东邻城步八十里大南山,南连广西九万大山北部山地,西接云贵高原东缘延伸地带,北界雪峰山南部的青定山。调查涉及珠江流域浔水支流北部甘溪、坪阳2个乡和长江流域沅江渠水支流的木脚、临口乡山地原生森林植被保护较好的地段(含中低山丹霞地貌)。区内以海拔1 607.7 m的牛皮界径936 m的八斗坡至1 230.0 m的传素山东西走向的山脊为分水岭,分水岭有海拔1 000 m以上山峰82座,相对高差1 404.7 m。区内地层主要为震旦系、寒武系和白垩系地层。岩石以板岩、页岩、红色砂砾岩为主,局部区域有石灰岩分布。地带性土壤为红壤(亚类)、黄红壤(亚类)、黄壤和山地黄棕壤。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分水岭以南为17.1℃,分水岭以北15.3℃,1月气温为5.0~7.2℃,极端低温-7.3~-3.1℃,年均降水量1 300~1 500 mm[3]。
2 药用植物种类、功效与利用植物器官组成与特征分析
2.1 药用植物种类组成与生长型分析
2.1.1 药用植物种类组成。
根据2002年和2008年2次生物多样性调查资料及笔者平时深入保护区的调查材料与压制收藏的标本,裸子植物按郑万钧系统(1997),被子植物按哈钦松系统(1934)编制土著野生种子植物名录。从野生种子植物名录中提取野生药用种子植物(本文均为土著野生种)。根据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单位编著的《新华本草纲要》[4,5,6],并参考相关资料[7,8],确定药用植物种类、药用功效与药用植物器官部位。该区药用植物种类有879种(含变种、亚种与变型),隶属于174科579属。药用植物科、属、种分别占该区土著野生种子植物188科859属2 174种(含变种、亚种与变型)的92.55%、66.63%和40.43%,占《新华本草纲要》编录种类的16.16%。《新华本草纲要》收集药用植物6 000种[4],除去苔藓植物24种、地衣植物16种、隐花植物80种、蕨类植物433种[6],种子植物为5 447种(其中裸子植物73种)[3],占全国种子植物29 214~29 537种(其中裸子植物800种)的18.44%~18.65%[6,9]。龙底保护区药用植物占保护区种子植物的比例为该比例的2.17~2.19倍。保护区药用种子植物在保护区植物区系,及其全国药用植物资源中均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2.1.2 药用植物生长型。
根据《中国植被》对生长型的划分原则[10],保护区879种药用植物中,木本植物421种,占47.90%,草本植物458种,占52.10%。木本植物中,乔木153种,占木本植物的36.34%,木质藤本(含木质寄生植物)植物83种,占19.71%,灌木185种,占43.94%。草本植物中,多年生草本182种,占草本植物的39.74%,一年生草本276种,占60.26%,其中草质藤本占3.62%。这种组成说明,保护区药用植物分布于乔木、灌木、木质藤本、寄生植物,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草质藤本等所有生长型中,利用面十分广泛。从利用植物类型的角度提高了药用种子植物开发利用的价值。
2.2 药用植物不同功效组成与特征分析
2.2.1 药用种子植物的多功能特征分析。
衡量一个区域植物药用价值的大小和开发利用的潜力,不但要考量其是否拥有对某些疾病有特效作用或治愈率很高的植物类群,同时也应考量其是否为具有大量的多药用功效的植物类群。为探讨保护区种子植物的药用价值,根据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物功效,将879种药用植物按照功能与用途进行分类,分为滋补强壮类植物、治疗皮肤外科疾病类植物、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类植物、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类植物、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类植物、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类植物、治疗五官口腔系统疾病类植物、治疗妇产科系统疾病类植物、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类植物、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类植物、治疗风湿关节疾病类植物、治疗跌打损伤疾病类植物、治疗毒蛇毒虫咬伤类植物、驱虫杀虫类植物、抗癌抑癌类植物、治疗肛瘘痔疮疾病类植物、止血类植物、专用解毒类植物、抗菌消炎类植物、治疗感冒(风寒感冒、清热解毒、中暑)和特殊病防治类植物等21类,统计得到龙底自然保护区879种药用种子植物出现于各防病治病功效的植物达4 667种次,平均每种植物具有5.31类防病治病功效,药用植物具有多重功效的特点。
2.2.2药用植物的特有功效特征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各类功效植物数量组成及差异,将各种功效所含种数及其占药用植物总数比重列入表1。由表1可知,各类药用功效植物占药用植物总数的比例分布在0.68%~32.76%,相差较大,种数在不同药用功效类中的分布不均衡。为分析其分布规律,将各类药用功效植物占药用种子植物总数的比例进行分级,其中属于Ⅰ级的为特有解毒类、抗癌抑癌类、特殊疾病类(疟疾、漆疮、小儿软骨病等)、肛瘘痔疮类、心血管系统类、滋补强壮类、驱虫杀虫类、内分泌疾病类、止血药物类、神经系统类、毒蛇毒虫咬伤类等11类;属于Ⅱ级的有抗菌消炎类、泌尿系统疾病类、五官口腔系统疾病类、感冒中暑类、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类、妇产科疾病类等6类;属于大比例级(Ⅲ级)的有风湿关节疾病类、跌打损伤类、消化系统疾病类、皮肤外科疾病类等4类。由此可以看出:Ⅰ级>Ⅱ级>Ⅲ级,3个级别中所拥有的药用功效类数呈金字塔状分布,占比例较大(52.38%)的药用功效类植物所占药用植物总数的比例均较小(Ⅰ级),变化范围为0.68%~7.05%,显示出药用植物具有较强的专用性;而占比例较小(19.05%)的药用功效类植物所占比例均较大(Ⅲ级),变化范围为22.07%~32.76%,也显示出该区的药用植物中有许多具有较广的适用性。
注:Ⅰ级为小比例级(<10.00%);Ⅱ级为中比例级(10.01%~20.00%);Ⅲ级为大比例级(>20.01%)。
2.3 药用植物器官组成特征分析
植物不同器官是中药材和药用成分提取的重要原料,同一类群的不同器官的化学成分是不完全相同的,其功效也往往存在很大差别[4,5,6]。同时,认识不同植物器官的药用功效对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经营策略的制定也十分重要。为给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将879种药用植物的利用器官分为全株利用、根及根皮、花(花朵、花粉、花蕾)、枝叶(枝、枝叶、叶)、果及种子(种子、种仁)、树皮枝皮、茎(茎、根茎、块茎)、藤及藤茎、木材(木材、材心、髓心)、节(材节、枝节、地下茎节)等10类药用植物器官,将各类器官用途植物所占879种药用植物的比例列入表2。由表2可知,药用植物中,具药用功效器官的植物种类占药用植物种类总数的比例相差较大,变化范围为0.80%~32.76%。如果也将其分为3个等级,则1级所含植物的器官有节(材节、枝节、地下茎节)和木材(木材、材心、髓心)、藤及藤茎、花(花朵、花粉、花蕾)、树皮枝皮、茎(茎、根茎、块茎)等6类,占器官总类别的60%;2级所含植物的器官有果及种子(种子、种仁)、果及种子(种子、种仁)等2类,占20%;3级有全株利用和根及根皮等2类,占20%。1级中除提供花器官的植物为可重复采摘利用的以外,其余5类器官均来自于木本,需采伐和损伤性环剥才能获得。2级中提供的枝、叶和果,都为再生性的,其植物类群的器官可持续性经营利用。3级中提供的全株、根及根皮均为刈割后才能获得。这些植物多为草本和灌木,其生长周期较短。这种组成特性表明,在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中应制定不同的经营策略。
注:1级为<10.00%;2级为10.01%~20.00%;3级为>20.01%。
3 药用植物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建议
3.1 药用植物资源评价
3.1.1 保护区药用植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生产中医药原料提供基础条件。
龙底保护区被誉为湖南的绿色明珠和珍稀濒危植物的基因库,是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1]。而且药用植物占区系植物种数的比例达40.43%,为全国药用植物占全国植物区系植物种数比重的2.17~2.19倍。我国有药用野生裸子植物10科25属53种[3],保护区有8科14属16种,分别占全国药用裸子植物的80.00%、56.00%、30.19%;全国有药用被子植物5 447种[4,5,6],保护区有879种,占全国药用被子植物的16.14%。保护区药用种子植物的丰富度高,有丰富的基因多样性。
3.1.2 保护区药用植物的药用功效多种多样,用途广泛,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是重要的中药材制作的原料来源地。
这里药用植物涉及到21大类疾病防治,既有许多用于常见疾病的药用植物,又有不少疑难杂症疾病防治的植物。如:银杏科的银杏(Ginkgo biloba),杜仲科的杜仲(Eucommia ulmoides),檀香科的百蕊草(Thesinm chinense),木兰科的辛夷(Magnolia liliflora)和厚朴(M officinalis),五味子科的黑老虎(Kadsura coccinea)和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樟科的无根藤(Cassytha filitormis),毛茛科的黄莲(Coptis chinensis),蓼科的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大血藤科的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三白草科的蕺菜(Houttynia cordata),远志科的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黄杨科的黄杨(Buxus sinica),瑞香科的芫花(Daphe genkma),伞形科的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和蛇床(Cnidium monnieri),唇形科的金疮小草(Aiuga decumbens)、香薷(Elsholtzia ciliata)、连钱草(Glechoma longituba)、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野薄荷(Mentha haolocalyx)、紫苏(Perilla frutescens)、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和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桔梗科的杏叶沙参(Adenophora axilliflora)、轮叶沙参(A tetraphylla)和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n),半边莲科的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鸢尾科的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胡桃科的胡桃(Juglans regia),枫香科的枫香(Liqnidambar formosana),蔷薇科的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金樱子(Rosa laevigata)、野蔷薇(R multiflora),鼠李科的枳椇(Hovenia acerba),葡萄科的乌敛莓(Cayratia japonia)和葛藠(Vitis flexucosa),千屈菜科的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山茱萸科的山茱萸(Macrocarpium chinense),五加科的五加(Acanthpanax gracilistylus)和竹节参(Panax japonicus),木樨科的女贞(Lignstrum delavayanum)和桂花(Osmanthus fragraris),萝摩科的白薇(Cyna-nchum atratum)和白首乌(Cynanchum auriculatum),茄科的枸杞(Lycium chinense),玄参科的玄参(Scrophularia niugpoensis),忍冬科的忍冬属(Lonicera spp.),菊科的黄花蒿(Artemisia annua)、艾(A argyi)、茵陈蒿(A capillaris)、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和苍耳(Xanthium sibiricum),泽泻科的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 var.orientale),禾本科的芦竹(Arumdo donax),天南星科的菖蒲(Acorus calamus)、石菖蒲(A tatarinowii)、蘑芋(Amorphophallus rivieri)、天南星(Arisaema beterophyllum)和半夏(Pinellia tarnata),莎草科的香附(Cyperus rotundus)和荆三棱(Scirpus yagare),兰科的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cum)、石槲(D nobile)和天麻(Gastrodia elata)等,都是常见的重要中药材泡制及中成药的加工材料。适用于疑难杂症的药用植物,如用于抗癌抑癌的红豆杉科的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含紫杉酚),三尖杉科的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和粗榧(C sinensis)(含三尖杉碱),毛茛科的大叶唐松草(Thalicturm faberi)(根含唐松草新碱),防己科的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根含汉防己碱等多种生物碱),睡莲科的莼菜(Brasenia schreberi)(类琼脂粘液),卫矛科的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含雷酚内脂甲醚、雷酚酮内脂等),瑞香科的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水煎剂),石蒜科的石蒜(Lycoris radiata)(含石蒜碱等),薯蓣科的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民间用于防癌),蓼科的荭草(Polygonum orientale)(含牡荆黄素、东方廖黄素),珙桐科的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含喜树碱),柿树科的浙江柿(Diospyros glaucitolia)(根);用于物品(吡霜、磷化碎、雷公藤等)和食物中毒的解毒植物有积雪草,唇形科的细叶风轮草(Clinopodium gracile),石蒜科的忽地笑(Lycoris anrea)和石蒜(C radiata),千屈菜科的九芒(南紫薇)(Lagerstroemia subcostata),鼠李科的积椇和绛梨木(藤叶鼠李)(Rhamnus leptophylla),用于狂犬病的有鼠李科的马甲子(Paliurus ramosissimus),钩端螺旋体病的有忍冬科的忍冬(Lonicera japonica)及同属多种植物,用于漆疮的石竹科的漆姑草(Sagina japonica),用于抗疟的蔷薇科青蒿(Artemisia annua)等植物。879种药用种子植物是中医药材及中成药生产的重要材料。
3.1.3 保护区还蕴藏着丰富的医学工业原料植物资源。
如薯蓣属植物是合成可的松、避孕药等甾体激素药物的重要原料[9,10,11],该区产11种。其中粉背薯蓣(Dioscorea collettii var.hypoglauca)、三角叶薯蓣(D deleoidea)、参薯(D alata)、薯茛(D Cirrhosa)、日本薯蓣(D japonia)等均含薯蓣皂甙元(Diosgtnin)[3],是激素药物工业的理想原料。三尖杉属所含的酯型生物碱可作为提制抗癌有效酯碱的原料来源,该区有3种,其中三尖杉、篦子三尖杉(Cephalotaxus oliueri)、粗榧(Csinensis)是脂型生物碱丰富的物种;红豆杉属含抗癌成分紫杉酚(taxol),该区有1种1变种[2],喜树含抗癌成分喜树碱(camptothecin)[4],该区有分布。酯型生物碱、紫杉酚和喜树碱都是提制抗癌药物工业的重要原料;小檗碱(berbrin)是一种有效的抗菌消炎药,因资源缺乏,多为人工合成。而该区小檗科植物有5属10种。凡本科的木本种类以含小檗碱为其主要特征[3]。这里木本种类有黑果小檗(Berberis atrocarp impedita)、蚝猪刺(B jnlianae)、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 bealei)、刺黄柏(M eurybracteata ssp.Ganpinensis)、北江十大功劳(M shenii)、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等3属7种,均富含小檗碱。
3.2 药用种子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议
药用种子植物物种的多样性,药用功效的多样性,用途的多样性和植物器官利用的多样性,构成了保护区药用植物的珍贵价值和可使用性。这些野生药用植物是市场上的稀缺产品,同时又是重要的基因库,基于这里是湖南省的重要林区,又位于自然保护区,需要在保护优先的原则下适度开采利用,不宜大量的采摘。应以保护其种质和基因为主,为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最珍贵的遗传基因。建议保护核心区种质和基因,适度开发试验区,运用药用植物野外栽培技术,创办药用植物繁殖基地,生产中药材原料。利用野生药用植物的优良基因,定向培育新品种,提高药用植物品质。对于可再生资源的植物器官可在不破坏植物植株构型的前提下,有计划可持续性的采摘利用。
参考文献
[1]张海浪,刘国云,袁正科,等.湖南省通道县龙底沟谷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研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5-18.
[2]李锡泉,袁穗波,袁正科.通道万佛山丹霞地貌森林植被调查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8,35(5):9-12.
[3]张海浪,刘国云,袁正科.龙底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报告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江苏省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新华本草纲要(第一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141,515.
[5]江苏省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新华本草纲要(第二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
[6]江苏省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新华本草纲要(第三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
[7]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苗药卷)[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5.
[8]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
[9]祁承经,喻勋林.湖南种子植物总览[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0]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中国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16-11.
评价及保护 篇10
关键词:保护地;番茄;晚疫病;药剂
中图分类号:S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056-2
番茄葉霉病又称番茄疫病、黑秆病,是露地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持续发展,为病原菌周年循环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使保护地番茄晚疫病有逐年加重趋势,逐渐成为鞍山地区保护地番茄一种主要病害。番茄晚疫病除侵染叶片、茎秆外,还可为害果实,使果实变硬,失去食用价值。通常年份减产10-20%,大发生年份损失可达30%,甚至50%以上。为筛选高效安全的杀菌剂,有效控制晚疫病流行,特进行了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根据鞍山地区用药习惯和特点,选择以下5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80%疫病杀星可湿性粉剂(河北冠农农药有限公司);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广州市中龙化工有限公司);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染化厂);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山东神星农药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1.2.1 试验地点 中小镇三星生态农业安全控害示范基地。
1.2.2 试验方案 前茬作物为西芹,供试番茄品种为西粉3号,6月20日育苗,7月25日定植,常规栽培管理。晚疫病发病率为20%,全棚发病均匀。试验小区设置如下:①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500倍;②80%疫病杀星可湿性粉剂800倍;③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④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00倍;⑤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⑥清水处理对照(CK),重复3次。l8个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面积均为20㎡。使用山东卫士牌背负式喷雾器按上述设计将药剂对水后对番茄叶面喷雾,药液量以顺茎秆下流但不滴在地上为宜。共施药三次,分别于9月1日、9月8日、9月15日进行。在第一次施药前调查发病基数,第1次施药后7d、第2次喷药后7d和第3次喷药后10d分别调查病情,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并对防效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1.3 调查方法
施药前病情调查,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5株,并做标记,以每株各叶片上的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见表1),计算药前病情指数。第1次施药后7d、第2次喷药后7d和第3次喷药后10d分别调查施药前标记过的叶片病情,计算药后病情指数,计算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并对防效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同时,观察药剂对番茄生长的安全性。
1.4 防效计算
计算方法:病情指数=
防治效果(%)=
2 试验结果
表2 不同药刘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注:表内各处理数据均为3次重复平均值;表中防效之间的差异采用新复极差法检验;大小写字母分别代表差异达到1%极显著水平和5%显著水平。
由表2结果可以看出,对番茄晚疫病防效较好的药剂有: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疫病杀星可湿性粉剂。而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和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较不理想,这是由于生产中长期使用两种杀菌剂,使病原菌产生了抗药性。80%大生M-4S可湿性粉剂的药效也有降低的趋势。整个试验过程未发现药害及其他异常现象。
3 小结
通过几种杀菌剂对番茄晚疫病的药效试验表明,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和80%疫病杀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番茄晚疫病防效较好,在生产上可推广使用;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也有较好的防效,但其防效已明显降低,可以适当间隔使用。用药次数以2次为宜。建议在生产上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以免造成病菌产生抗性。此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已不宜用于番茄晚疫病的防治。
评价及保护 篇11
关键词:阴极保护,铝粉环氧涂层,电化学阻抗谱,耐腐蚀性能
0前言
浸没在海水中的金属结构物通常采用涂层和阴极保护协同作用来进行腐蚀防护。然而,当涂层与阴极保护相容性差时,阴极保护可能会造成金属基体 -有机涂层界面严重碱化,从而导致有机涂层剥离。目前,已提出几种试验方法用以评估涂层在阴极保护下的耐腐蚀性能,其中电化学阻抗谱( EIS) 法灵敏、快速且有效。 然而,在阴极保护条件下,完整涂层需要浸泡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失效,不能满足快速评价涂层耐腐蚀性能的需要。采用双电解池方法可以有效进行涂层剥离试验[1~3]。含铝粉环氧防锈漆可用于海水中的腐蚀防护,研究该涂层在与阴极保护协同作用下的耐腐蚀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为快速完成阴极保护涂层耐蚀性能的评价,本工作在Q235钢表面制备含铝粉环氧涂层,在浸泡于Na 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仍保持完整的涂层上预制缺陷,然后再次浸泡,以加速其失效,并结合双电解池和电化学阻抗谱方法比较分析了涂层在有无阴极保护条件下的耐腐蚀性能。
1试验
1.1基材前处理及阴极保护条件
基材为Q235钢,尺寸为50 mm × 50 mm × 3 mm, 将其表面喷砂处理至Sa 2. 5级,粗糙度达到30 ~ 75 μm。将铜线焊接在基材一角,采用牺牲阳极的方法进行阴极保护,牺牲阳极选用锌块,用螺栓固定在Q235钢上,阴极保护工作电位为 - 1. 03 V[相对饱和甘汞电极( SCE) ]。
1.2涂料配方及涂覆工艺
含铝粉环氧涂料由甲、乙两组分组成。甲组分: 20% ~ 30% 环氧树脂E -44,2% ~ 5% 改性树脂, 40% ~ 50% 颜填料 ( 10% FLU2 Al粉,一品铁红 粉, 1 250目滑石粉,沉淀硫酸钡) ,1% ~ 2% 助剂( 分散剂、 消泡剂、流平剂、增稠剂) ,10% ~ 20% 溶剂( 正丁醇和二甲苯,以质量比1 ∶ 4混合) 。乙组分: 30% ~ 35% 聚酰胺固化剂,30% ~ 35% 腰果壳油改性固化剂,30% ~ 40% 溶剂。
将甲、乙组分按质量比6 ∶ 1混合后熟化30 min, 无气喷涂,喷出压力15 ~ 30 MPa。涂后室温固化12 h后表干,24 h后实干,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存放7 d后待用。涂层干膜厚约150 μm。锌块与Q235钢的螺栓连接处需加厚喷涂。
1.3EIS谱测试
对施加阴极保护的涂层进行EIS谱测试时仍施加阴极保护,未施加阴极保护的EIS谱测试时不施加阴极保护。
( 1) 完整涂层采用2组试样,一组为施加阴极保护的涂层,另一组为未施加阴极保护。测试溶液为3. 5% Na Cl( 质量分数) 溶液。将试样浸泡在室温3. 5% Na Cl溶液中150 d,定期取出后采用PAR2273电化学工作站进行EIS谱测试: 以涂层试样为工作电极,铂丝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 SCE) 为参比电极; 施加振幅为20 m V的正弦波电位进行扰动,频率扫描范围为9 × 10- 3~ 1 × 105Hz,测试温度为室温。
( 2) 带缺陷涂层上述2组无缺陷涂层在3. 5% Na Cl溶液中浸泡150 d后取出,在涂层中心钻1个 1. 5 mm孔,穿透涂层直达金属基体制造人工缺陷。 之后再次浸入室温3. 5% Na Cl溶液中90 d,定期取出试样进行EIS谱测试。图1为施加阴极保护的、带缺陷涂层的EIS谱测试装置: 双电解池由内外2个有机玻璃筒组成,内层有机玻璃筒隔离预制缺陷,使其不对测试产生影响。内外2筒之间区域为完整涂层,其涂层面积为8. 8 cm2。在内外2层筒之间注入3. 5% Na Cl溶液,EIS谱测试在内外两筒之间的完整涂层上进行。
图1 双电解池测试带缺陷涂层的 EIS 谱示意
2结果与讨论
2.1完整涂层体系的EIS谱
图2为未施加阴极保护的完整涂层体系在浸泡初期( 1 d) 和末期( 150 d) 的EIS谱。
图2 未施加阴极保护的完整涂层的 EIS 谱
由图2可见: 复平面阻抗均由一个容抗弧组成,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低频斜率稍偏离 - 1,但相位角仍保持在 - 45°以上,同时低频阻抗值也有所下降; 浸泡初期,低频阻抗︱Z︱9. 00 m Hz值为2. 7 × 1011Ω·cm2,浸泡150 d后,降低为6. 2 × 1010Ω·cm2,虽比浸泡初期有所降低,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图3为完整涂层体系在阴极保护下浸泡 初期 ( 1 d) 和末期( 150 d) 的EIS谱。由图3可见: Bode谱复平面阻抗均由一个容抗弧组成,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低频斜率偏离 - 1,但偏离程度不大,低频阻抗值也有所下降; 浸泡初期,低频阻抗︱Z︱9. 00 m Hz值为2 × 1011Ω·cm2,浸泡150 d后,降低为3. 7 × 1010Ω·cm2, 比浸泡初期有所降低,但涂层仍具有优良的防护性能。
图3 完整涂层体系在阴极保护下的 EIS 谱
2.2带缺陷涂层体系的EIS谱
图4为带缺陷涂层体系施加阴极保护前后浸泡初期( 1 d ) 和末期( 90 d ) 的EIS谱 。 高频区相位角为 - 45° 处的频率f b为特征频率,与阻抗参数有关[4,5]: 当πR c C c = ( 1 2 πR 0 c C 0 c ) ( A d / A ) = ( 2πεε 0 ρ ) - 1 D = f 0 b D。式中fb为特征频率,Rc为涂层电阻,Cc为涂层电容,涂层的剥离率D = Ad/ A,f0b是与涂层材料本身特性有关的参数。当 ε( 涂层介电常数) 和 ρ( 涂层电阻率) 不变时, f0b与涂层厚度无关。
图4 带缺陷涂层体系施加阴极保护前后的 EIS 谱
由图4可以看到: 浸泡90 d后,未施加阴极保护的涂层体系的特征频率fb约为4 000 Hz,而在阴极保护条件下的仅为10 Hz。 由此可见,在阴极保护下涂层体系的剥离率D较小,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 。 由以上可知,此种含铝粉环氧涂层在阴极保护( - 1. 03 V ) 条件下,在3. 5% Na Cl溶液中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 。
3结论
未施加和施加阴极保护的完整含铝粉环氧涂层在3. 5% Na Cl溶液中长期浸泡均具有优良的防护性能。 采用预制缺陷浸泡并结合双电解池电化学EIS谱,可快速评估涂层在阴极保护下的防护性能。带缺陷环氧铝粉涂层施加阴极保护后的剥离率较施加阴极保护前的小,含铝粉涂层在阴极保护( - 1. 03 V) 条件下,在3. 5% Na Cl溶液中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
参考文献
[1]Touzain S,Le Thu Q,Bonnet G.Evaluation of thick organiccoatings degradation in seawater using cathodic protection and thermally accelerated tests[J].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2005,52(4):311~319.
[2]Luo J T,Lin C J,Yang Q,et al.Cathodic disbonding of a thick polyurethane coating from steel in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J].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1997,31(4):289~295.
[3]Le Thu Q,Takenouti H,Touzain S.EIS characterization of thick flawed organic coatings aged under cathodic protection in seawater[J].Electrochimica Acta,2006,51(12):2 491~2 502.
[4]刘宏伟,梁峰,张鉴清,等.交流阻抗特征频率法评价添加铝粉对有机涂层防护性能的影响[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92,4(3):144~149.
【评价及保护】推荐阅读:
水环境保护现代化评价06-01
开发及保护10-30
影响及保护措施07-21
继电保护调试及应用07-27
环境保护方案及措施08-23
水资源的保护及管理07-09
保护地栽培及存在问题09-08
论知识产权及法律保护07-11
环境保护及扬尘治理方案09-29
评价及启示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