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物品

2024-08-31

危险物品(通用12篇)

危险物品 篇1

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验用危险物品和危险化学品的管理现状

1.领导重视不够

领导虽然知道危险物品和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及其隐患, 但并没有把该项工作提到重要日程, 给予必要重视。未按国家安全要求专人管理、专库存放、专容器储备。只是留有隐患地分散, 不符合标准存放, 威胁师生人身安全。

2.危险物品和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 放置处所随意分散

各系现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 购买实验用危险物品或危险化学品, 并根据自己的现有条件, 封存分散放置危险物品, 没有专用容器和专用库房, 存取手续不合法。

另外, 危险物品种类繁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计量委员会等六部委, 并参照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推荐共同出台的《危险货物品名表》 (GB12268—90) 中, 共有八大类、四万余种。而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在八大类中基本上都有, 约计上百个品种。如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一项“易燃气体”中的氢气、一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等, 第三项“有毒气体”中的氨、磷化氢、一氧化氮等;第三类“易燃液体”中的乙醇、乙醚等;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一项“易燃固体”中的红磷、三硝基苯酚等。还有具有致癌作用的甲醛溶液, 被大量用于浸渍实验用标本等。

这些易燃、易爆、剧毒、致病、致癌等有害物品的大量存在和放储的不安全性, 严重威胁师生安全和健康。

二、危险物品和危险化学品的国家储存和使用标准

1.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和使用的具体要求

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生产、储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 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 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第十九条规定:“剧毒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单位应当对剧毒化学品的流向, 储存量和用途如实记录, 并采取必要的保安措施, 防止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或者误售、误用。”

2.国家对危险物品、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和场地的要求

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内, 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并由专人管理。”第三款:“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必须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 实行双人收发, 双人保管制度。储存单位应当将储存剧毒化学品以及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地点及管理人员的情况, 报当地公安部门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三、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危险物品和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模式

(1) 事后型的安全管理模式:

它是一种被动的管理模式, 以避免同类事故再发生的一种管理方式。

(2) 预防型安全管理模式:

这种预期型模式是一种主动、积极地预防事故或灾难发生的对策, 是现代管理和减灾对策的重要方法和模式。

21世纪是安全管理科学化的时代, 是安全管理的作用和效果不断加强的时代。现代安全管理将变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为现代的横向综合安全管理, 变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 变被动的安全管理对象为现代的安全管理动力, 变静态安全管理为现代的安全动态管理, 变过去只顾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为现代的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效果的管理, 变外迫型安全指标管理为内激型的安全目标管理。

总之, 我们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急需一个危险物品和危险化学品储存的专用库房, 以及一个系统的、现代的、科学化的安全管理模式。

危险物品 篇2

为加强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监控,规范本公司的危险源管理,保证公司的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制度。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内的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3 定义

重大危险源:根据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对于生产、加工处理、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活性化学性和有毒物质超过生产场所和储存区危险化学品临界量的装置,一律评为重大危险源。4 职责

4.1 安委会负责,协同技术、制造部门对公司生产场所及储存区危险物质最大储存量进行计算。

4.2 安委会负责,组织技术、生产、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对公司重大危险源及一般危险源进行辨识、建档。

4.3 安委会负责,组织技术、生产、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对公司重大危险源及一般危险源进行定期评估,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测、监控。

4.4 安委会负责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并对从业人员进行告知、培训教育。

4.5 安委会负责定期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4.6 安委会负责将重大危险源形成报告,报送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5 工作程序

5.1 执行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参照《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文)实施。5.2 辨识过程由安全科负责,技术、制造部协同。5.3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过程

5.3.1根据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中例举的危险化学物质名称,对应公司目前使用原辅材料名,进行危险物质的辨识,对属于需要实施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危险物质作成『危险物质清单』。5.3.2 可能构成重大危险源区域确定

对照『危险货物清单』中所列货物日常存储状况,进行生产区、储存区的确认。

5.3.3 区域最大存储量的计算确认

对确定的生产区、储存区可能存放的危险货物,按生产过程用量、每次采购量大小进行最大储存量计算。

5.3.4 根据各单元的计算结果,对照标准中临界量值,对危险物质进行重大危险源或一般危险源进行计算辨识。最大储量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为重大危险源,未达到临界量的单元为一般危险源。

5.3.5 参照《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文,对公司内锅炉、压力管道、压力容器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界定。

5.4 重大危险源管理

5.4.1 安委会对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汇总统计在重大危险源清单中,且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档案内容包括物质名称、数量、性质、地理位置、管理人员、安全规章制度、评估报告、检测报告等。

5.4.2 由安委会负责制作重大危险源申报表,报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重大危险源申报表应包括重大危险源的详细情况、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安全措施与预防措施、应急预案等。

5.4.3 由安委会负责,协同技术、生产部门,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新知识的获取、技术的发展状况定期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对应辨识结果,再次制作报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5.4.4 由品管部负责,对属于重大危险源区域的主要设备、安全设施和强检仪表等进行定期检测,并将检测报告复印件及时提交安环科确认。

5.4.5 由安委会负责,定期组织公司级管理层对构成重大危险源区域进行安全性的检查;生产部门须明确责任者对重大危险源实施日常、定期安全性检查。具体按《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管理制度》中的规定执行。5.4.6 在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危险源点警示牌(内容包含名称、地点、责任人员、事故模式、控制措施等)。5.5危险源区防护器具、设备设施的管理

5.5.1 按公司《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中规定,对危险源区作业岗位应配备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和防护器具、设备设施。

5.5.2 部门责任者和岗位人员须经常检查防护器具、设备设施,保证防护器具、设备设施的齐全。

5.6 重大危险源的教育和应急救援演练

5.6.1 安委会负责对建立的重大危险源档案资料相关知识及时向全体员工进行教育。

5.6.2 安委会针对重大危险源的性质,根据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5.6.3 安委会须每年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演练计划,且每年实施二次应急救援演练活动。对演练过程须进行评估,并做好演练评估记录。

闲置物品利用:面向长尾物品 篇3

信息成本:如何知道谁有我所需要的物品?互联网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基于位置传感器的智能手机可以方便的定位闲置物品的供方,一栋公寓楼、一片小区里就可能解决问题。

物流成本:我需要一把电钻可以方便的去取过来,或者快递过来。但我需要一张桌子时就没那么方便。比如,在自己租住的小公寓里临时招待较多的客人,自己的电脑桌+写字台无法满足需要,需要一张饭桌。由于只是临时使用,购买不划算,平时放在房间里也不方便。但无论是自取还是通过快递,一张桌子的物流成本可能较高,考虑到借用和归还两次物流,可能与购买一张简易餐桌的成本差不多。这里存在两个可能,一方面是共享的人越多,就越可能在近距离发现合适的供方,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对于重量/体积大、物流成本高的物品,价值量高才可能“覆盖”共享的物流成本。

信任成本:如何保证所借物品的质量?对于高价值的物品,如何降低共享过程中损坏的风险?社交网络、评价机制和平台担保是解决信任问题的三个最主要手段。

在闲置物品的共享方面,目前有两类模式:一种是有偿或无偿的所有权转移,一种是免费或付费租借。其中,有偿转让即是历史悠久的二手物品买卖市场“跳蚤市场”的线上版,鼻祖是线上集市Ebay,支付方式包括货币以及网站的积分等;无偿转让主要以赠送、交换的形式方式实现,更多的是有偿转让方式的补充;无偿借用主要在邻居或共同爱好者间,更多地注重社交元素;有偿借用则是共享经济在闲置物品利用方面可以发挥巨大作用、节约大量社会资源的主要模式。

目前,闲置物品的共享还处在起步阶段,规模较小,然而促进其大规模推广的技术条件(移动互联网)和社会基础设施(物流服务)已经成熟,其前景十分广阔。

前沃尔玛高管Andy Ruben创办了旧货分享平台Yerdle,Ruben说,“如果一个人要开万圣节派对,其实不用调动全球的产业链生产和运输派对需要的所有产品,朋友、邻居有很多用不到的可以拿来用。”Ruben提出的远景是“通过社交分享旧货减少两成消费”,并“成为与亚马逊并驾齐驱的新一代零售业核心”。

危险物品 篇4

关键词:危险物品,起重机械,抗震研究,反应谱

引言

近代建筑结构的抗震研究从静力理论阶段发展到动力理论阶段, 已经有了长足发展, 而针对非建筑结构构件及其附属机电设备的抗震性能研究, 却鲜有涉及[1]。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随着经济的发展, 附属机电设备附加值不断提高, 对于这些附属设备, 地震引起设备损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很大, 而对于某些特殊用途的设备, 其抗震设防标准不仅要做到大震不倒, 还要做到在大震时不丧失其基本功能, 防止发生严重的次生灾害[2]。

1 起重机械抗震性能研究方法

我国大多数起重机制造厂家未专门针对起重机的抗震性能进行设计计算, 也无相应的行业标准或规范。现有的大多数研究都是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针对塔式起重机、核电厂专用起重设备等进行地震响应研究, 且大部分研究集中在设备线性阶段的动态特征, 对非线性阶段设备的地震响应分析很少, 对于吊运危险物品 (熔融金属、危化品等) 起重设备的抗震研究领域存在大量的空白。

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11-2008规定:“地震载荷一般不考虑, 对于在地震区工作的起重机可以根据订货单位要求, 考虑地震水平载荷。地震水平载荷按有关地震规范确定[3]。”

交通部水运司制定的《港口起重运输机械设计手册》中规定, 安装在震区的大高度起重机 (特别是固定塔式起重机) 必须考虑水平作用的地震载荷[4]。地震载荷PE=k1×G, 其中G为起重机自重载荷;k1为地震载荷系数, 与地震烈度有关。

在计算地震载荷时, 起重机处于无风空载静止工况。地震载荷所产生的水平加速度, 抵抗驱动车轮与轨道之间摩擦力或制动转矩。此方法简单易行, 但对分析的主体系统过度简化, 忽略了地震对起重设备的响应是一个时间过程, 分析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存在较大的误差, 不能准确反映系统的动态响应。

上海交通大学金玉龙博士以岸桥起重机的减震控制为目标, 通过数值仿真和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岸桥起重机在不同工况、有无隔振系统和不同地震激励下系统的动态特性和地震响应;制造岸桥1:50的等效试验模型, 利用锤击模态试验在振动台上模拟地震输入, 对系统的动态特性和地震响应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引入了可靠性理论, 对该岸桥结构的抗震可靠性进行了综合评估[5]。

大连理工大学的杨郁青对某型号核级燃料操作门吊进行静力学动力学研究, 在不同工况下得到结构在地震载荷作用下危险处的位移、应力等参数, 并根据《EJ-T801-93核电厂专用起重机设计准则》对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校核[6]。

烟台大学的曲淑英等人考虑局部动力效应的影响和不同标高出系统加速度谱值的变化, 推导了大型环形起重机设备在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计算公式, 并编制计算程序, 对比分析了局部动力及加速度谱值变化对系统的影响[7]。咸阳师范学院的吉军等人在ANSYS中建立塔式起重机的有限元模型, 并编制了地震反应谱, 对塔机进行了地震谱分析[8]。大连重工集团的吕宏以核电环行起重机为例, 基于美国ASME NOG-1-2004标准提供的有限元反应谱分析方法, 介绍了反应谱法在核电起重机抗震计算中的应用[9]。

根据《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对核电厂I类设备进行抗震计算时, 可采用动力分析方法, 及反应谱法和时程法;也可以采用静力法, 但必须充分证明是偏于安全的时候才可以选用。对各设备地震响应分析中一般采用确定性的线性分析方法, 某些弱非线性性状, 可以在系统中利用较大的阻尼比进行等效。因而在起重设备的抗震分析中, 从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和经济性考量, 可以将结构看成线性系统, 采用线性分析方法, 而且在设计分析中仅需关注结构的反应最大值 (应变和应力等) , 因此可以选用反应谱法对其进行分析[6]。

本文提出利用ANSYS软件谱分析技术, 将模态分析和地震反应谱进行耦合, 针对吊运危险物品起重机械进行静态和动态特性分析, 确定地震载荷下起重机械结构的动态响应。参照现有其他设备的有关规范, 对起重机的安全性进行校核, 对提高设备的抗震性能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为通用起重机械的抗震设计内容提供补充, 促使相关标准进一步完善, 并通过分析结果, 为震后有关起重设备的检测和修复提供一定的指导。

2 关键问题分析

(1) 地震输入。地震反应谱的曲线形式有加速度—周期和位移—周期两种, 纵坐标的加速度和位移是结构在相应周期或频率下的最大值, 称为地震设计反应谱。任何分析过程必须输入与结构体系相适应的地震设计反应谱曲线, 才有可能求得准确的结果。由于地震地面运动的特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在不能直接获得当地地震中加速度或反应谱的前提下, 如何通过现有的地震记录仪采集到的地震加速度或位移记录来确定设计地震反应谱, 是求解地震响应的一个重要问题。

(2) 模型的简化。吊运危险物品起重机的大小车架一般均为箱形梁结构, 在ANSYS中可以采用梁单元或板单元进行模拟;定滑轮、动滑轮、减速器、电机等可作为集中载荷 (质量点) 处理并耦合在附近的节点上;钢丝绳可采用抗弯模量较小的梁单元进行模拟, 弹性模量按实际钢丝绳选取;起升载荷可以视为集中载荷并与钢丝绳节点进行耦合。对应不同的具体的起重机结构形式需要采用合理的简化方法, 保证建模的准确性与经济性。

(3) 载荷组合与工况选择。起重机的计算载荷由基本载荷和地震载荷组合而成, 基本载荷又分为空载、满载两种情况;而小车与起升载荷的位置组合对起重机结构的响应和支撑结构的响应有直接的影响, 当小车位于跨中和跨端两个位置时, 应分别与起升载荷处于上下极限位置进行组合考虑。需要综合考虑地震对结构造成的最大响应, 根据所列工况进行组合分析, 以期得到全面的分析结果。

3 结束语

通过研究吊运危险物品起重设备在地震过程中动态响应,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就如何避免其在地震中出现结构破坏, 提高设备的抗震性能提出相应的措施, 预防次生灾害;同时可以补充起重机械的抗震设计内容, 促使相关标准进一步完善, 分析结果也可以为震后起重机械的检验检测和修复提供一定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高小旺, 龚思礼, 苏经宇, 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秦权, 聂宇.非结构构件和设备的抗震设计和简化计算方法[J].建筑结构学报, 2001, (3) :15-20.

[3]中国标准出版社编.GB3800-2008, 起重机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4]交通部水运司.港口起重运输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5]金玉龙.集装箱岸桥结构的抗震分析与隔震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12.

[6]杨郁青.门式起重机模态分析及抗震性能分析[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00.

[7]曲淑英, 王心健, 吕永高.大型起重机械的局部抗震分析[J].煤矿机械, 2002, (4) :36-37.

[8]吉军, 张辉, 刘紫玉.塔式起重机的地震谱分析[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 (4) :19-22.

远离危险物品教学反思 篇5

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但独自一人在家遇到危险时可能会不知所措,具备一定的自救自护的能力就尤为重要。

首先谈话导入,通过贴近学生熟悉生活话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根据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进行小组交流,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危险,不适合儿童玩耍,引导学生爱惜生命学会自我保护,避免发生危险,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通过反面事例,说明注意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醒学生安全五小事,千万莫大意。

通过模拟表演,使学生在表演中获得体验,让学生进一步学会遇到危险的处理方法,从而在提高学生自护自救技能与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危险物品 篇6

关键词:危险方法;其他危险方法;公共安全

一、对“其他危险方法”的界定

(一)“其他”的含义

理解“其他”的含义,要明确本罪中的“危险方法”是相对哪些行为而言的。具体来说:

1.“其他”是指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危险方法

根据刑法第114条和第115条的规定,刑法在明确列举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后,以连接词“或者”规定了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可见,这里的“其他”危险方法应是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方法。

2.“其他”是指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犯罪行为以外的危险方法

刑法分则第二章为危害公共安全罪,即本章犯罪共同的特点即在于都在不同程度上侵犯了公共安全。因此,如果刑法已明确设置专门罪名规定相关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的,就应按相关犯罪处理,而不能为了加重对行为人的处罚,而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因此,本罪中的“其他”还应是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犯罪行为之外的危险方法。

(二)“危险方法”的含义

本罪中的“危险方法”是指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犯罪手段的危险性相当、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方法,而不是泛指任何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并且其危险程度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犯罪手段的危险性相当。但是如何理解“相当”,学者们对此见仁见智。有的学者认为“其他危险方法”仅限于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相当的方法,而不是泛指任何具有危害公共安全性质的方法。有的学者认为其是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危险性相当、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这种危险方法一经实施就可能造成或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伤亡或重大公私财产的毁损,并对此进行了列举,比如私设电网等行为。

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是比较合理的。原因有二:首先是“其他危险方法”外延太大的话折射出来的是法律的不严谨及其随意性。其次是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和不断发展的事实也使得穷尽的列举成为不可能。所以说,仍然采用只对内涵加以界定的方式来对“其他危险方法”进行限定,将具体行为的“危险相当性”的判断权力赋予司法人员是比较合情合理的。但是,这里的判断不是随意的判断,司法人员必须心存正义,根据案件事实,目光不断穿梭于事实与规范、形式和实质之间。对何种行为属于“其他危险方法”进行理性的判断。

二、“其他危险方法”的认定

(一)侵害法益的特征

本罪侵犯的法益是公共安全。何为公共安全,刑法学界对此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以及其他重大公共利益的安全。第二种观点认为,公共安全是指多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不区分特定还是不特定。第三种观点认为,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或者财产安全。第四种观点认为公共安全是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身体的安全以及公共生活的平稳与安宁。笔者认为第四种观点更加合情合理。所谓的公共安全,就是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身体的安全以及公共生活的平稳与安宁。

(二)客观行为特征

1.行为的本质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行为之“其他危险方法”必须是一经实施就可能造成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伤亡,危及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的平稳与安宁。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行为具有一次性的特征,即实施一次行为的完成同时危及到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生活的平稳与安宁。

2.行为侵害到的法益

危险方法行为侵害的法益,必须是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以及公共生活的平稳与安宁。如果某一行为的危害程度达不到危及生命、健康及公共生活的平稳与安宁,则不能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3.行为发生的场所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保护的法益的特征,决定了“其他危险方法”行为发生的地点应为公共场所。公共场所具有公共性的特点,凡为不特定的多数人随时出入、停留、使用的场所,皆可认定为公共场所。因此,凡是发生的地点不属于公共场所的,便不能以该罪论处。

4.行为导致危险的现实可能性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属于具体危险犯还是抽象危险犯?学界存在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本罪应当是抽象的危险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一定的行为,当然就对法益构成威胁而成立犯罪既遂。一种观点认为,本罪属于具体危险犯。笔者认为本罪属具体危险犯。具体危险犯的成立条件,是通过法官的具体判断,认为具体危险状态的形成,方成立犯罪。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嚴格限定本罪的成立条件,避免其作为“兜底”罪名容易扩张适用的弊端。

三、“其他危险方法”界定的结论

危险货物与危险化学品的比较研究 篇7

我国的危险货物,是指符合我国《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分类标准并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中的,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的物质或者物品。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1]。在我国,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均采用了目录化的管理方式。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品名表》列出了所有危险货物的品名,为交通运输部门监督管理危险货物提供了重要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会同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公安、交通运输、环保、农业、卫生、质检、铁路、民航主管部门一起制定《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对危险化学品加以管理,并于2015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目录是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重要基础性文件,是企业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以及相关部门实施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近来,已有学者对《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进行分析解读,如陈军[2]、周洋[3]、冯本秀等[4]对目录编制背景、过程、原则和与2002版目录及剧毒品目录的差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也有学者对国内危险化学品名录及我国化学品分类与TDG、GHS的差异进行研究[5,6,7]。以上研究对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危险化学品分类识别以及政府部门监督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上述文献只是单一地从危险化学品自身的角度进行分析,侧重分析目录本身的变化,未将目录变化对运输环节的影响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实施一年多来,监管部门和实际运输参与者易于混淆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从而导致不能有效便捷地管理和指导运输活动。基于此,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力争使行业从业人员全面准确把握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的共同点和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标准化的分类鉴定与识别、构建公信力的信息平台建设、统一监管标准三方面建议,以期在运输行业施行差异化管理,保障安全和效益并行。

2 问题的产生

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举国震动,各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也加大了对危险品活动的监察力度。安监、公安、环保、交通等相关政府管理部门按照各自法规要求与行业的标准对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的活动进行检查,这在一方面进一步确保了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但在另一方面,由于相关部门的法规要求和标准不统一,存在相互“打架”的问题。目前国内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主要法规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其中第65条明确规定“通过铁路、航空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依照有关铁路、航空运输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涉及危险货物的法规主要是交通运输各部门的规章,运输企业依照危险货物的规定进行管理,而相关主管部门对危险货物运输行为监察时会依据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规定。由于危险化学品的新规定存在根本性变化,导致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并不一致,在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存在差异,使得在安全监督管理时冲突不断,安全运输效率低下。

3 对比分析

3.1 分类标准

危险品的分类标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危险货物依据我国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的规定判定,而《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的规定等同转化自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将危险货物分为9类,细分成20项,侧重于危险货物的物理危害、急性毒性危害以及皮肤腐蚀等。

危险化学品分类采纳2013年我国发布的《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30000)系列国家标准。该系列标准技术内容来自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以下简称“GHS”)的第4修订版。GHS规定的化学品危害分为物理危害、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三大类,细分为29个危险类别共96个等级,我国采纳了其中28个危险类别81个等级[8]。GHS分类是在危险货物危险性分类基础上建立,并更加全面地考虑化学品对人类和自然环境产生的危害,除了物理危害、急性毒性危害以及腐蚀性外,还包含大部分慢性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

由于根源上分类标准共性与差异并存,所以危险货物与危险化学品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差异(见图1)。

3.2 涵盖内容

危险货物包括物质和物品。我国最新定义的危险化学品包括了《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版)》及其他的化学物质,强调化学物质,不包括物品。对比两者涵盖的内容,可以发现存在下面4种情况:a)两者的物质名称相同;b)物质名称不同,是危险化学品,可按照危险货物的分类标准,划分为危险货物;c)是危险货物,但不是危险化学品;d)是危险化学品,但按照危险货物的分类标准,划分为普通货物(见图2)。具体示例见表1所示。

3.3 危险性类别

危险货物被分为第1—9类危险性类别。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危险化学品的28个危险性类别,可以对应地划分到第1—9类危险性类别中,但明显缺失1.2项、1.5项、1.6项、6.2项和第7类(见表2)。

3.4 条目名称使用

危险货物在运输时使用的专用名称都规定在《危险货物品名表》中。除了具体物质或具体物品的名称外,这些运输专用名称还有较多的类属名称,比如“化学样品,毒性”。理论上,只要符合危险货物分类标准的物质或物品,都属于危险货物,但由于其组分、浓度或状态等不同,可能被分配不同的运输专用名称,并不完全对应物质或物品的实际名称。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一共含有2 828个条目,只有第2828号条目“含易燃溶剂的合成树脂、油漆、辅助材料、涂料等制品[闭杯闪点≤60℃]”是非具体化学品名称。对组分或浓度的规定,是设定了含量70%的限值:主要成分质量比或体积比之和不小于70%的混合物,经鉴定属于危险化学品,按照危险化学品进行管理(鉴定为非危险化学品的除外);主要成分质量比或体积比之和小于70%的混合物以及危险特性尚未确定的化学物质,经过鉴定属于危险化学品,只需进行危险化学品登记,但不需要办理相关安全行政许可手续,这就意味着对这些危险化学品采取了另外一种管理方式。

危险货物与危险化学品的条目名称使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以甲醛溶液为例,作为危险货物,具有3个不同的名称:甲醛非水溶液或甲醛高浓度水溶液只要具有易燃性,使用名称“甲醛溶液,易燃”;甲醛含量不低于25%的非易燃甲醛溶液,使用名称“甲醛溶液”;甲醛含量在10%~25%之间的甲醛溶液,使用名称“空运受管制液体,未另做规定”;甲醛含量小于10%的甲醛溶液,如无其他危害性,是不作为危险货物考虑的。作为危险化学品,甲醛溶液指的是水溶液,没有规定浓度范围(见表1)。

4 思考与建议

危险货物与危险化学品之所以容易混淆,除了两者本身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国危险化学品之前采用的是危险货物分类体系,新的危险化学品体系不再使用危险货物分类体系,而采用GHS分类体系,回归到化学物质本身,变化后还存在一定的共性,这就给从业人员带来了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可以从技术和管理上下手。

4.1 分类鉴定与识别

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有效管理的前提是危险性分类鉴定方法和识别标准体系的完善。在这方面,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危险货物专家分委会会议,提交和讨论分类鉴定与识别的提案。国内对危险品的分类识别也多有探讨[9,10,11],但总体上,国内的危险性分类鉴定方法与识别标准还存在严重不足,比如对于混合物的危险性分类鉴定与识别还没有统一的标准[12]。上文提到的甲醛溶液,在危险化学品体系下,只有一个“甲醛溶液”名称,对于50%~70%的甲醛非水溶液,并没有合适的名称加以管理。目录使用指南规定了混合物判定值为70%,但市售甲醛溶液的浓度一般在35%~40%,意味着这类甲醛溶液均采用登记制度,这显然不符合规定的原意;对于更低浓度的标本用试剂中的甲醛溶液,是否也适用,也没有确切的解释。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容易使从业人员产生误解,产生不当管理。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国对危险货物与危险化学品的分类鉴定与识别的实际情况,笔者建议:

(1)加强危险性分类鉴定基础研究,吸收国外现有的分类鉴定方法和识别标准,构建标准化、系统化的分类鉴定与识别体系[13]。

(2)统一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的鉴定,两者所依据的分类鉴定方法和标准基本一致,只是识别标准不同,在完成危险性鉴定后,对于同属于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的化学物质,应同时进行两者的识别分类。

(3)修改《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中混合物条目的表述形式,使用危险性成分附加临界值的形式,使条目与化学物质实际危险性相匹配,以提高条目的理解性。例如,将“甲醛溶液”改成“甲醛,含量大于25%”。

4.2 信息平台

目前,在化学品管理方面,国内还没有具有公信力的统一的信息平台。欧盟和日本在这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欧洲化学品管理局正在建设一个公众免费检索的化学品数据库,旨在列出欧盟使用的每种化学品。目前这个化学品数据库包含了4 300种大宗化学品,预计到2019年,每种化工品无论其用量多小,都将被纳入数据库中。日本国家产品评价技术基础机构(NITE)搭建了化学品安全数据平台,目前收录有1 500多种化学品的信息,包括GHS危险性信息和危险货物运输信息。

国内应该借鉴欧盟和日本的做法,建立统一的具有公信力的政府信息平台,将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的信息整合,逐步完善常用化学品和大宗化学品的分类信息。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厂家的重复鉴定,也方便运输环节上各主体获取可信数据;监管时,也可以快速获取可信数据,统一监管标准。

4.3 监管标准

目前,我国对于化学品的监管部门主要为安监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局、交通运输部、环保部、农业部、质检局、卫生部等十数个部委,每个部委监管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安监局主管化学品的生产、经营以及储存等环节;质检局主管化学品的进出口环节;交通部则主管化学品的运输环节等。对于共管的化学品,呈现“九龙治水”的局面,监管没有形成合力,易出现监管真空和监管过度等问题。在现有监管模式下,为了提高监管效率,减轻企业成本,促进化学品行业发展与安全管理水平,应细化监管的权限和要求,对不同危险性等级的同一或不同物质,制定差异化管理,区别对待。

此外,安监局颁布的《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已不是原先的危险货物内容,在推行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的监管时,要杜绝顾此失彼的现象出现,因为所有的危险化学品都需要运输,所以不同部门在监管时不应割裂两者的联系,尤其在分类鉴定和识别的要求上,应该统一处理。

5 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危险品运输量增加,危险品运输的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安全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加上现在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危险品分类识别技术和管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在分类标准、涵盖内容、危险性类别以及条目名称使用上存在一些共同点,但差异也很明显,本文搭建的二者对应关系图,有助于从业人员理解二者的内容,避免应用时发生错误。

(2)对于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我国现在还没有完善的分类鉴定与识别的标准化体系,在加强分类鉴定和识别的研究基础上,应借鉴国外先进的识别标准,搭建一套完整的分类鉴定和识别的标准化体系,从根本上减少二者的差异。

危险物品 篇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化工、能源等危险品行业的快速发展, 随之而来的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问题令人担忧。研究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的危险性评价体系, 可为有关部门对于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将集对分析理论用于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的危险性评价, 为其危险性评价工作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1 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系统, 其安全状况受很多因素影响, 很多指标难以量化, 造成评价指标体系过于复杂, 难于操作。本文根据系统安全中的“两类危险源”理论, 另外还考虑环境影响、管理组织、线路情况等指标, 较全面的建立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 具体见表1。

2 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的危险性评价

2.1 危险品危险性度量

(1) 危险品易燃、易爆危险性的度量

物质系数是根据燃烧热或爆炸压力计算得到的, 可以反映危险品在燃烧或爆炸时释放的热能与机械能大小, 其取值范围为0-40。表2列出了铁路运输中常见的危险品物质系数。

(2) 危险品毒性危险性度量

当今危险品紧急处理的鉴别标准, 把物质的毒性分为4个等级。

有毒物质的毒性危险性应该与易燃、易爆等危险性分值范围相同, 即也在0-40之间, 本文对于危险品毒性系数的计算公式:

上式中, Tt为第t种危险品的毒性系数, 无量纲;Lt为第t种危险品所属的毒性等级。

(3) 危险品综合危险性的度量

危险品综合危险性为易燃、易爆、有毒这类危险品对环境威胁的综合作用, 因此, 危险品综合危险性系数可表示为以上3种危险性系数的加权和。令燃烧、爆炸危险性的权重和毒性危险性的权重分别是0.9和1.0。危险品综合危险性系数计算公式:

上式中, πt为第t种危险品的综合危险性系数, 无量纲;MFt为第t种危险品的物质系数;Tt为第t种危险品的毒性系数。

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承运的危险品的综合危险性指数可表示为办理的所有的危险化学品综合危险性系数加权平均和, 即:

上式中, h表示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承运的危险品的综合危险性指数, 万吨;T为该办理站点的危险品种类的集合;πt为第t种危险品的综合危险性系数, 无量纲;Mt为该办理站点第t种危险品的数量, 万吨。

2.2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在层次分析法中, 判断矩阵中元素的值反映了人们对某因素相对重要性 (优劣、偏好等) 的认识, 一般可以采用1-9与它们的倒数标度方法。

层次单排序与其一致性的检验, 运算步骤如下:

单位:无量纲

(5) 据Aw=λmaxw求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2.3 集对分析理论

集对分析是一种处理不确定性系统的同、异、反定量分析的系统分析方法。

集对分析理论基本思路:在一定问题的背景下, 具有一定联系的两个集合X和Y组成集对H (X, Y) , 对其展开分析, 总共得到N个特性, 其中有S个特性是集对H (X, Y) 中两个集合X和Y共同具有的;有P个为集合X和集合Y相互对立的:剩余F=N-S-P个特性不明, 既不相互对立, 也不共同具有。定义S/N为H (X, Y) 同一度, 记为a;F/N为H (X, Y) 差异度, 记为b;P/N是H (X, Y) 的对立度, 记为c, 考虑每个特性权重的联系度为:

2.4 危险等级划分

⑴根据表1对办理站情况进行分析处理, 由式 (4) 可得危险性的评价结果, 用联系度μ表示, 归一化联系数值μ的取值范围是[-1, 1], 根据“均分原则”, 表5列出了联系数对应的危险等级。

⑵对危险性的评价, i取不同的值, 反映的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的系统安全状况也不同。i=1时, μ值对应的为系统最理想的安全状况;i=-1时, μ值对应的为系统最悲观的安全状况。因此可通过μ的取值范围, 判断系统危险等级, 弄清楚系统安全状况, 进而采取相应措施, 提高系统安全水平。

⑶当联系度μ=a+bi+cj中c≠0时, a/c的值为所讨论集对在指定问题背景下的集对势, 表示为shi (H) =a/c。各个集对势之间, 按照比值a/c的大小关系而成的次序称集对势序。集对势等级和次序关系具体见表6。根据集对势, 可看出系统安全状况的发展趋势, 为管理者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投入指明方向。

3 实例分析

以某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为例, 对该办理站的承运货物进行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见表1。

据上述评价方法, 由式 (4) 得联系度:

(1) 当i=0时, μ=-0.177, 由表3可知, 该办理站系统安全的等级为“一般安全”。

(2) 当i=1时, μ1=0.330;i=-1时, μ2=-0.684, μ的取值范围[-0.684, 0.330]。说明该办理站系统最理想的安全状态为μ1=0.330, 只是处于“安全”等级下限;所以管理者不能只满足于当前办理站的安全状况, 而应根据危险评价指标, 找出薄弱环节, 采取改进措施, 提高该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整体系统的安全水平。

⑶从集对势角度分析看。式 (5) 中a/c=0.472, a<c, b>c, 属于“微反势”, 即该办理站整体系统安全状况处于“一般安全”状态, 但具有微弱“危险”趋势。b较大, 说明处在“一般安全”状态下指标项权重比例较大。这些指标项看似安全, 却暗藏隐患;因此, 以防可能向“危险”状态转化, 应仔细核查这些项目, 使其向“安全”状态转化。

4 结束语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办理站安全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 我国铁路部门一直在探索一种合适的评价方法, 本文较全面的建立了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并且对办理站的危险性评价, 加入了集对分析理论进行研究, 为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办理站安全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危险货物铁路运输状况, 针对危险货物办理站危险性这一重要的评价指标, 建立了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将集对分析理论用于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的危险性评价, 为其危险性的评价工作提供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集对分析,危险性,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Z].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2]李书宏.加强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的探讨[J].铁道货运, 2008, 26 (3) :34-36.

危险物品 篇9

关键词:高温季节,危险化学物品,安全管理

危险化学物品具有易燃、易爆、腐蚀的危险性质。在高温条件下, 危险的化学物品能够引起燃烧、爆炸和导致人体中毒甚至死亡等事故。因此, 选择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场所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储存场所选择不当会引起燃烧、爆炸甚至会造成更恶劣的影响。所以, 必须要加强危险化学品仓库的安全管理。

1 如何分类储存危险化学物品

化学危险物品品种繁多[1], 根据国家标准GB6944-86《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将危险的化学物品分为以下九大类: (1) 爆炸品; (2)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3) 易燃固体; (4) 易燃液体; (5) 感染性物品; (6) 邮寄过氧化物; (7) 腐蚀性物品; (8) 放射性物品; (9) 杂类物品。可以根据这种方式对危险化学物品进行分类。

危险化学物品的储存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按照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储存:分离储存、隔离储存和隔开储存。

1.1 分离储存:

远离所有建筑的外部区域储存方式。

1.2 隔离储存:

在同一区域内, 不同的物品在空间上存在一定距离的储存方式。

1.3 隔开储存:

在同一区域内, 用隔板或是其他辅助材料将不同物品分离开的储存方式。

2 高温季节温度、湿度的管理

在炎热的高温季节, 首先要保证库房的通风良好, 将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库房的温度控制在30℃以下, 库房内的湿度要小于80%, 只有达到这个标准, 危险的化学物品才不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3 危险化学物品的运输安全

在危险化学物品的运输过程中, 驾驶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务院发布的《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2], 对化学危险物品的装载情况经常进行检查, 确保运输安全。同时, 还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 严格控制车辆的行驶路线以及速度, 负责管理此项目的部门要对重要线路或桥梁的车辆进行反复检查, 并制定化学危险品泄露等事故的应急方案。以免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爆炸的现象。

4 保证危险化学物品的设备完好

在运输化学物品时, 要保证危险化学物品的设备完好, 防止化学物品出现泄漏的问题, 在化学物品出厂之前必须包装完好, 这样才不会造成溶解、软化、膨胀等物理反应, 除此之外, 还要选择平稳安全的运输方式, 如果是采用船舶运输, 一定要注意检查化学物品包装, 防止遇湿易燃物品的自燃或爆炸状况, 还要考虑化学物品的品种和数量从而确定船舶的型号。不论是哪种运输方式都要严格遵守病状禁忌的原则, 以免造成爆炸等不必要的影响。

5 如何消除危险化学物品周边的火源

要想完全消除危险化学物品周边的火源, 就必须正确选择存放危险化学物品的仓库地址, 如果库址选择不当, 很容易引起燃烧、爆炸等事故的发生。存放危险化学物品的仓库一般都会设置在城市的郊区, 最好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方向, 还要与其他建筑物之间设防火间距。距离最少为50m, 在确定正确的仓库位置之后还需要合理的布置库区, 库房的屋顶要应用双层通风方式, 早晚打开门窗自然通风, 中午不得开门窗, 以免阳光直射入库, 使库内温度升高, 造成火灾、爆炸等现象发生。还要在仓库外设置避雷装置, 防止在雷雨天气引发仓库爆炸。

6 紧急情况做好灭火准备

化学事故发生之后, 处理得是否及时, 直接关系到事故的后果[3], 因此, 在发生事故之后要迅速判断能否出现“二次爆炸”, 要尽可能的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要积极组建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队伍, 制定危险化学物品仓库事故应急方案, 并且及时疏散着火区周围的爆炸物品, 使火势不再蔓延, 以达到快速反应、控制事故扩大的目的。

不同的危险化学物品火灾事故的处理方法也不相同。比如, 毒害品和腐蚀品发生火灾时, 灭火人员必须穿好防护服, 并佩戴防毒面, 灭火时尽量使用低压气流防止腐蚀品飞溅, 对于特殊的酸碱类腐蚀品还需要做好稀释工作。如果发生了腐蚀品容器泄露的状况, 就必须要等到火势熄灭后采取堵漏措施。对于由有机过氧化物而引发的火灾事故, 应迅速查明燃烧物品的品名、数量、燃烧范围以及火势蔓延的状况, 从而确定能否用水或泡沫灭火, 如果可以采用水或者是泡沫灭火, 首先要切断火势的蔓延途径, 把着火区域隔离起来, 尽快救出被围困的人员。如果不可以采用水或者泡沫灭火, 就要用水泥或干砂从着火区域的四周开始将火灾现场覆盖, 形成孤立火势的隔离带, 之后再向前进行。总之, 要根据危险化学物品的不同特性来确定火灾事故的处理方法。

7 结语

综上所述, 危险化学物品因为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 所以, 在运输或是存放的过程中都需要做好安全管理的工作, 要将危险的化学物品分类清楚, 还要控制仓库的温度以及湿度, 确保化学物品的设备完好, 在遇到紧急的火灾事故时, 要根据不同种类的化学物品判断灭火的方法。确保化学物品的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章海荣, 刘新妍.强化化学实验室化学试剂的安全管理[J].化学世界, 2009, 50 (1) :63-64.

[2]刘东.浅谈危险化学品的评价与安全管理[J].化工管理, 2013 (12) :34-35.

危险物品 篇10

据报道, 每年有30%的65岁及以上和40%~50%的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会发生跌倒[1,2]。而在住院病人中, 跌倒作为负性事件的发生率更高, 是社区人群的3倍[3]。跌倒给病人、家属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而引起卫生保健机构的关注。现将对跌倒的危险因素及危险因素评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跌倒的定义

早在20世纪80年代, Kellogg国际老人跌倒预防工作组[4]就把跌倒定义为“无意识地摔倒在地上或一些更低的平面上, 但不包括暴力、意识丧失、偏瘫或癫痫发作所致的跌倒”。而在1993年, FICSIT合作组织把跌倒定义为“无意识地跌坐在地面、地板或一些更低的平面上, 不包括靠在家具或者墙壁上的情况”[5]。这两个定义是目前被研究者引用最广的两个定义。然而, Hauer等[6]对90篇公开发表的跌倒预防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后得出结论, 尚没有一个定义可作为跌倒的黄金定义。在这篇系统评价所纳入的研究中, 约半数的研究者没有对跌倒下定义, 其他研究者试图把跌倒的定义与其采用的干预措施和目标人群相联系。尽管在日常生活中, 跌倒似乎是一个不言自明的概念, 但对于研究而言, 由于不同的人群/个体可能对跌倒有不同的定义, 如老年人群易把跌倒理解为身体失去平衡, 而卫生保健人员则特别关注导致受伤或不良健康后果的跌倒[7]。

一份最近发表的共同声明建议, 把跌倒定义为“病人跌坐在地面、地板或一些更低的平面上的非预期事件”[8]。在向非卫生保健人员人士询问有无发生跌倒时, 可采用以下问句:“……你有没发生跌倒 (包括滑倒或绊倒) , 在发生时身体失去平衡, 并跌坐在地面、地板或一些更低的平面上。”此定义为一些研究者所支持[6]。

2 跌倒的危险因素

2.1 世界卫生组织 (WHO) 老年跌倒危险因素模式 目前, 已有400多个跌倒危险因素被证实[9] , 也有许多不同的危险因素分类体系[10]。WHO把有关老年人的跌倒危险因素分为生物因素、行为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4类。WHO指出, 这4类因素相互作用, 对老年人而言, 暴露的危险因素越多, 发生跌倒以及与跌倒有关的受伤可能性就越大。其中, 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可以被修正的, 并可能成为跌倒的保护因素。

生物因素指年龄、性别、种族等对个体而言不可改变的因素, 它们往往与机体的衰弱、认知功能的下降以及疾病 (慢性疾病如帕金森症、关节炎、骨质疏松等) 等密切相关。行为因素与个人行动、情感或日常的选择有关。行为因素是潜在的和可修复的, 恰当的干预可以使老年人改变危险的行为。环境因素是指个人与周围环境间相互作用, 包括居住环境中的危害 (如狭窄的楼梯、光线不足等) 、公共环境中的危害 (如建筑设计差、地面滑等) 。环境因素本身并不会导致跌倒发生, 但暴露在环境中的人与其的相互作用却是造成跌倒的重要原因。社会经济因素指影响个人、社会和经济状况等因素, 包括低收入水平、低教育水平、缺少社会互动、缺少保健和社会照护等。

2.2 住院病人跌倒的危险因素 Oliver等[11]系统评价了13篇研究内容包括危险因素评估的文献。尽管研究场所、人群和危险因素存在很大变异性, 一些危险因素被发现反复出现步态不稳、下肢无力、尿失禁/尿频或需要协助如厕、有跌倒史、激惹/意识错乱或判断力受损;服用有致跌倒作用的药物 (尤其镇静催眠药) 。在住院病人中, 上述危险因素显著高于社区人群。住院病人与社区人群的不同之处在于必须被动接受陌生的环境, 同时又暴露在疾病的急性/严重期之中。在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 步态不稳、认知损害是常见的危险因素[12]。治疗中药物的作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 在康复阶段, 病人往往被鼓励增加活动以重建独立性, 这也可能增加潜在的跌倒危险。综上所述, 可把住院病人面临主要跌倒危险因素分为环境、认知、活动度以及用药4个方面。

医院环境方面的危险因素包括:地面 (不平整、滑、图案设计) ;光线 (亮度低、突然从昏暗变为明亮、电灯开关的位置) ;门、把手、卫生间和浴室的设计;医务人员观察病人的视线;楼梯和杂物堆放;家具和医疗用具 (床、手推车、床垫、椅子和轮椅) ;病房的布局是否合理[9]。认知方面的危险因素有两种情况:病人入院时即存在认知障碍或痴呆, 或者病人在住院时发生急性或严重的意识错乱或谵妄。 这些病人的反应时间减慢, 判断力受损, 同时伴有步态不稳, 基本功能受损, 肌力下降, 也往往有多重用药情况存在。活动度方面的危险因素包括:步态受损、虚弱、下肢活动度下降、协调能力和平衡力下降。可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 如Berg平衡量表 (BBS) [13]和Tinetti步态和平衡测试[14]等。许多药物被认为与跌倒的危险因素有关, 如镇静药物和精神类药物可导致困倦、步态不稳、协调性下降、反应迟钝、精神错乱、直立性低血压以及不随意肌收缩;抗高血压药可致体位性低血压、头晕;利尿剂导致病人多次起身排尿, 低钾血症使得病人乏力;降血糖药物导致低血糖、虚弱和眩晕。此外多重用药后药物的相互作用也会增加病人的跌倒危险。

2.3 老年住院病人跌倒危险因素的特点 老年病人跌倒往往是各种基础疾病 (心血管、内分泌疾病) 、与老化相关的身体心理变化 (肝肾功能和保护性反应能力下降) 、用药以及陌生的环境等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些危险因素使得即便是看似非常轻微的跌倒也会带来严重的后果[15] 。此外, 文献[16,17,18,19]报道, 老年病人“不服老”的心理、高估自己运动能力和不适当的康复行走锻炼是发生跌倒的主要原因。库洪安等[20]调查显示, “不服老”的心理成为跌倒的隐患, 62%的老年病人不能完全按预防跌倒措施的要求去做。老年病人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从跌倒所致的受伤中恢复, 增加了其在康复期间再次发生跌倒的危险。

3 住院病人跌倒危险因素评估

1) 为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基金资助, 编号:FNSF200906。

3.1 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单 如环境和仪器安全、用药、低血压、视力、肌无力或潜在步态不稳、认知障碍、激惹等, 这些因素都已被成功的跌倒预防方案所认可[11]。这种形式的跌倒危险因素评估有助于促使医务人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2 跌倒危险因素评分表 与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单不同的是, 每个危险因素都有其赋值, 把所有赋值相加可得到一个总分, 评分者往往根据总分和事先定好的分界值划定病人为“高危”或者“低危”病人, 而“高危”病人将成为跌倒预防的重点对象。有研究者认为, 这种跌倒评分表存在很多弊端:首先, 尽管目前有很多跌倒评估表, 但系统评价[10,11]指出, 仅有5个量表 (Innes, Morse, STRATIFY, Downton和Schmid) 经过前瞻性的研究验证, 而即便是其中最佳的量表也会低估或高估病人跌倒的危险, 这就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分配甚至浪费。其次, 仅有2个量表 (Morse 和STRATIFY) 在除原始研究之外的其他人群中应用过, 这提示了跌倒评分量表的总体外部有效性较差。再次, 值得注意的是, 众多跌倒危险评估表仅仅是在预测而非预防是否会发生跌倒。跌倒危险评估表可能包括一些不可改变的因素, 如年龄, 而由于临界值的存在, 很多有明显危险因素存在的病人因为总分较低而被列入“低危”病人行列, 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此外, 单凭分数不能看到问题的本质, 即跌倒的真正原因, 因为两个评分相同的病人身上可能存在不同的跌倒危险因素, 而有不同的需要[9]。

目前有学者建议, 如果确需使用跌倒评分表, 需要通过收集资料小范围地验证其效度。在使用评分表之后, 需要对病人进一步评估, 识别可以修正的危险因素[9]。STRATIFY的研究者Oliver[11]建议, 对跌倒危险因素的评估的关注焦点应转向发现和修正那些可以被改变的跌倒危险因素。国内也有研究者考虑到危险因素不同权重, 根据危险因素的累计数量 (如超过3项) 和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 (如把行动不稳、痴呆及意识水平Ⅰ级直接作为干预措施的信号) 制定相应预防对策[17]。

4 小结

危险思想的自白 篇11

编剧:查理·考夫曼Charlie Kaufman

主演:萨姆·罗克威尔Sam Rockwell

德鲁·巴里摩尔Drew Barrymore

朱丽娅·罗伯茨Julia Roberts

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

类型:剧情、喜剧

发行:米拉麦克斯公司

一心要出名发财的查克·巴瑞斯(萨姆·罗克威尔饰)在一次偶然中赤裸的与他未来的妻子潘妮(德鲁·巴里摩尔饰)见面了。这绝对是一个巧合,因为他只不过是刚刚和潘妮的室友上了床,光着身子到她们厨房找东西而已。

但更加巧合的并不仅仅这些。巴瑞斯后来不仅凭借机遇当上了电视台几款疯狂的综艺竞赛节目的主持人,而且还被中央情报局的吉姆(乔治·克鲁尼饰)看中。吉姆要巴瑞斯利用主持人的身份作掩护,执行暗杀计划。为了国家的荣誉,巴瑞斯义不容辞,何况还有美丽的帮手帕特丽夏(朱丽娅·罗伯茨饰)在暗中帮忙呢!

这个奢靡、夸大、好色的家伙,于是开始了一场绝对疯狂的双面游戏。但这种时而命悬一线,时而众人瞩目的角色,真的可以为他带来期待的人生么?

难产的“人生”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著名的综艺主持人查克·巴瑞斯就以“自传”的名义出版了与电影同名的书。但是因为其内容太过离奇,并且包含有大量虚构成分(例如什么中情局杀手的情节),所以一直不被承认为“传记”作品。

但是本书一推出,就引起了电影界众人的瞩目。最先对这部作品感兴趣的演员是当今大名鼎鼎的“大贱谍”迈克·梅尔斯,他非常有意出演这一角色。但是后来因为忙于自己的“贱谍”系列,此计划告吹。在他之后,先后又有很多演员传闻欲担纲主演,例如本·斯蒂勒(BenStiller)、约翰·库萨克(JohnCusack)和约翰尼·德普(JohnnyDepp)。但最终此一角色,在几年后落在了萨姆·罗克威尔肩上。而女演员方面,曾有传闻妮可·基德曼会出演帕特丽夏这个角色,但后来因为片约太忙,“让”给了朱丽娅·罗伯茨。

本片原定的导演是布莱恩·辛格(BryanSinger),但是本片原定开镜的时候(2001年2月份),制作方的资金(本片制作成本约在3000万美元)出现了问题,迟迟不能到位,甚至一度传出本片拍摄计划将被取消的传闻。后来好不容易有了钱,布莱恩·辛格却要忙他的《X战警2》去了。

好在,此时乔治·克鲁尼表达了将此片作为自己导演处子秀的意向,这才使得影片得以顺利开拍。

群星闪耀

这部片子和乔治·克鲁尼去年参与的《11罗汉》相似的地方在于,片中同样动用了大量明星阵容。先不说主要演员,就连片中客串的小配角,都有马特·达蒙和布拉德·彼特的参与。而剧本撰写者查理·考夫曼是一位好莱坞资深编剧,前不久上映的《改编剧本》和曾在2001年戛纳电影节上上映的《天性》(HumanNature),都是出自他的手笔。评论界认为在本片中,他将原著改出了深度,给予貌似荒诞的情节以合情合理的解释。本片如果成功,必然少不了他的大功劳。

乔治·克鲁尼这位花花公子型帅哥演员,一直处于半红不红的境地,除了《完美风暴》有上佳表现,他领衔的《11罗汉》却是叫座不叫好,今年重拍科幻经典的《飞向太空2002》(Solaris)也遭到冷遇。所以他是否能够借这部导演处女作重振一下威风,谜底就要很快就揭晓了。欧美评论界还是对他的影片拍摄的处理手法持赞赏态度的。但是同时也指出,整部片子情节还不够连贯,还有拖沓的地方。

危险物品 篇12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 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 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其中单元是指一个 (套) 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 (套) 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1]。

1.1 重大危险源辨识范围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协调字[2004]56号文件中重大危险源申报的类别有贮罐区 (贮罐) 、库区 (库) 、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九大类。

1.2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表1中列举了爆炸品、易燃气体、毒性气体、易燃液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有机过氧化物及毒性物质的危险化学品名称和临界量, 表2中指出了未在表1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表2中危险化学品危险性类别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及《危险化学品名录》确定, 急性毒性类别依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 (GB 20592-2006) 确定。

当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GB18218-2009中表1、表2规定的临界量, 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根据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的多少又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 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 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 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 则按下式计算, 若满足下式, 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q1, q 2, (43) , 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 t;

Q1, Q2, (43) , 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 t。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中方法判定重大危险源后, 根据计算值可将重大危险源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及四级重大危险源, 以便于企业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申报登记。

2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一:2008年8月2日, 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储罐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事故造成在现场的施工人员3人死亡, 2人重伤, 6个储罐被摧毁。经过调查分析, 此次事故是一起因严重违规违章施工作业引发的责任事故。施工单位施工中严重违规违章作业, 而企业本身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也没有落实。

案例二:重庆开县“12·23”特大井喷事故。2003年12月23日, 位于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的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发生特大井喷事故, 243人死亡, 65632人大疏散, 26555入门诊, 2142人住院, 损失9262.7万元。这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土地规划方面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井场在选址时安全规划不合理, 没有远离村庄, 在离气井500米的范围内有大量居民, 有的气井离村庄才几百米远, 最近的只有几十米。

通过以上事故案例分析可知, 建设项目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灼伤等事故, 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因此, 企业必须设置完善可靠的安全设施;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 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重视安全生产, 防止麻痹大意、盲干、蛮干;加强厂内各级人员的安全教育。

3 防范措施

3.1 事故前防范措施

(1) 设计安全防护距离

设计安全防护距离是预防危险化学品发生重特大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 危险化学品项目与周边被保护对象保持适当的安全防护距离, 特别是远离人口密集区域。近年来, 危险化学品企业因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导致的事故风险日益突出[2]。

(2) 安全监控防范措施

通过自动检测与传感技术, 采用数据采集、计算机通信等手段, 对重大危险源建立监控预警系统, 对危险对象的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监视可能使危险对象的安全状态向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的变化趋势。通过安全监控, 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3]。

3.2 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企业应当依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 (单位版) 》 (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 编制符合本单位情况的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习, 使岗位操作人员、应急救援队伍、生产系统指挥人员熟练掌握各种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处置方案和程序, 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

3.3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调研表明, 目前我国危化品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质量不高。企业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认识存在偏差, 甚至有的把标准化视为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的“行政审批”。因此,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成为各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要有针对性, 落实到岗、落实到人。切实加强对工艺操作的安全管理, 确保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

(2) 安全生产监督与检查。经常性的检查、监督, 是完善和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检查, 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3) 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过程中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4]。

(4) 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参加安监局认定的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 取得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资格证书;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参加专项培训, 考试合格, 持证上岗。

(5) 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 专业培训和考核[5]。

4结语

随着我国危险化学品的储存、生产和使用量得不断增加,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潜在危险也急剧增加。为了减少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采取积极主动的安全措施, 不断进行安全教育, 控制重大危害事故的发生, 确保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国家财产安全。

摘要:介绍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 提出了企业应当采取的防范措施。笔者认为通过采取监控措施、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是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防范措施,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S].

[2]高建明, 刘骥, 梁雪, 等.因安全距离问题引发的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 8, 4 (4) :60-64.

[3]张国政.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控[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4, 4 (8) :30-32.

[4]张文海, 陈国华, 潘游, 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及定量评价方法[J].化工学报, 2004, 4, 55 (4) :682-685.

上一篇:电动机械下一篇:远距离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