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食品

2024-10-18

危险食品(共6篇)

危险食品 篇1

烈日炎炎的夏天, 你最喜欢以什么方式消暑呢?对于一个吃货来说, 莫过于吃雪糕、喝冷饮了。

可是, 如果我说雪糕、冷饮这些诱人的东西背后隐藏着意想不到的危险, 你相信吗?有人会说, 从小到大, 这些东西吃了不计其数, 也不是好好的吗?别着急, 接下来我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你它们的“危险”。

那是一节书法课, 大家在教室里挥汗如雨, 真是酷暑难耐。我的好朋友悄悄探过头来:“热死了, 要不要吃冰棍, 下课我去买, 我请客。”“冰棍!”我咽了咽口水, “要, 最好来一打。"

下课时间一到, 好朋友如同离弦的箭冲出教室, 片刻就回来了, 手中还多了一包红色的东西, 嘴里嚷嚷着:“快!快!要化了。”我立马抓过一根塞嘴里, 那滋味……我一边享受着一边问:“买这么多, 很贵吧。”“不贵, 才5毛。”这么便宜?我拿过包装看了看, 除了花哨的图案和五个大字“小矮人冰棍”外啥都没有。可管不了这么多了, 我大嚼一口, 真是太爽了。

悲剧终于在当晚上演了。首先抗议的是肚子, 那翻江倒海的滋味可不好受。接着就是上吐下泻。第二天, 连高烧都来凑热闹了。没办法, 爸爸妈妈只好把我送进医院, 治疗了整整一星期才好。

事后, 妈妈追问我是不是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我这才想起吃了冰棒, 只好一一交代, 少不了一顿臭骂。不过, 吃一堑长一智, 从这场“飞来横祸”中我总结了几个“真理”:越是五彩斑斓的食品越要小心, 各种色素对人体是有害的;千万不要暴饮暴食, 要考虑考虑胃的感受;要注意产品的包装, 没有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和批号的食品就不应该碰。

危险食品 篇2

食品加工火灾危险分析及预防措施

食品加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工业门类之一,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着火灾危险,针对不同的加工工艺和技术装备,提出了火灾预防措施.

作 者:庞建军 PANG Jian-jun 作者单位:日照市公安消防支队,山东日照,276800刊 名:工业安全与环保 PKU英文刊名: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年,卷(期):200733(9)分类号:X9关键词:食品 消防安全 预防

宝贝“危险食品”等级榜 篇3

这个家长的“恐慌”并非小题大作。仅在上海市,就曾经发生好几起孩子因食用果冻而导致窒息的意外事故,因来不及抢救,最后酿成惨剧。3~7岁的孩子由于户外活动增加,见识渐广,所以见到各种“漂亮”零食的机会就多了,它们要么看起来颜色鲜艳,要么闻起来味道香香,孩子见了就迈不开腿。另一方面,虽然孩子比3岁之前肠胃功能已经有所增强,但消化器官还比较稚嫩,孩子和家长都容易疏忽大意。

其实,除了果冻等极易引发意外的零食,很多食品还有其他潜在的危险性:例如除了高热量、高脂肪之外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其中添加的香精、色素以及重糖重油的口味也对孩子的健康有害无益。一般来说,孩子天生是没有饮食偏好的,挑食等不良习惯都是后天养成的。所以如何提供营养又健康的食物,是我们每个妈妈的必修课。

下面我就按照危险等级,列举一些3~7岁孩子喜欢吃、但不提倡食用或者不宜多食的食物,供妈妈们参考提防:

“一级危险”榜

1. 果冻:除了有引起窒息的危险,果冻里的添加剂过多,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健康。

2. 坚果、豆类食品:如花生米、开心果、杏仁等,这类食物颗粒大、圆,孩子不慎整粒吞咽,极易呛入气管造成窒息。

“高度警惕”榜

1. 方便面:含有对人体不利的多种食用色素以及防腐剂等,多吃会造成孩子营养失衡,甚至影响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2. 冷饮:除了添加剂的问题之外,孩子的胃肠对冷的刺激比较敏感,吃了较多冷饮还会使口腔、胃黏膜的血管剧烈收缩,影响局部血液供给和胃液分泌,引起腹痛、腹泻和食欲降低等症状,时间长了易患胃肠道疾病。

“糖衣炮弹”榜

1. 糖果:部分增加营养素的糖果,如奶糖、果饴糖等,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还是有益的,但是过量则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多种危害:首先会影响食欲,孩子到了吃饭时间不想吃饭,长此下去,孩子就得不到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极易造成营养不良;其次吃糖过多会给口腔内的乳酸杆菌提供有利的活动条件,便于它们把糖发酵而产生酸,而酸又会促进龋齿的形成。

2. 巧克力: 又是一种孩子们喜欢的洋食品,它是一种高热量、高脂肪,但是蛋白质含量偏低,营养成分的比例不符合儿童生长发育需要的食品,多吃会影响食欲,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而且巧克力中含有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物质,会使孩子焦虑不安、不易入睡和夜间哭闹。此外,多吃巧克力还会发生蛀牙,并使肠道气体增多而导致腹痛。

“家常陋习”榜

1. 汤泡饭:这是很多家庭的惯常习惯,其实对孩子健康不利。因为汤水过多,会冲淡胃液,不利于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而且,未经嚼烂的食物顺水滑进胃内,会增加胃的负担,增加患胃病的机会,日子一长,孩子容易消瘦。正常的吃饭渴汤,并不是饭菜和汤水一起咽下,而是将嚼烂的饭菜先吞咽下去,然后再喝汤水,这对于润清食管、刺激胃分泌消化液有好处。

2. 油煎炸食品:很香,但不易消化,还易破坏孩子稚嫩的口腔黏膜。

3. 隔夜蔬菜:会产生亚硝酸,进入人体后转化为致癌性很强的物质,因此不但是孩子,家长也不要吃,吃不完就倒掉。

4. 炙烤烟熏盐腌食品:这些食物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强致癌物,多吃这类食物,孩子成年后患癌症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所以从小不宜多吃。

“不宜多食”榜

1. 鸡蛋:营养虽好,但不宜多吃,一般一天最多100克,大约2个左右,多吃会加重肝肾负担,并且由于胆固醇摄入过多,容易引起小儿肥胖。另外,鸡蛋要煮熟,生吃鸡蛋会影响铁的吸收,而且鲜蛋里大都含有细菌、霉菌或寄生虫卵,特别是含有致病的沙门氏菌,若鸡蛋不新鲜,则带菌的比例更高。

2. 食盐:盐不可或缺,但孩子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不能加盐过多,而且最好用低钠盐。原因在于幼儿的肾脏还没有发育完全,如果在饮食中加盐过多,就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对孩子的肾功能造成损害。而且,食盐的钠离子能够促进钾离子的排出,吃盐过多,会造成钾离子的流失,使孩子出现疲劳、倦怠和嗜睡等症状。建议1~6岁的孩子每天食用食盐的量不应超过2克。让孩子从小习惯食用清淡口味的饮食,对他的未来健康非常有益,可以预防高血压、冠心病、肾脏病等疾病的发生。

3. 动物脂肪:动物脂肪消化所需的时间较长,在胃内停留时间久,吃后容易产生饱食感,过多进食脂肪,会影响其他营养食品的进食量。高脂肪饮食会影响钙的吸收,因为脂肪消化后与钙形成不溶性的脂酸钙,从而阻止钙的吸收,日久造成缺钙。脂肪摄入过多,血中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这两种物质是形成动脉硬化,导致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元凶”。另外,脂肪进食过多,可使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数量多而使孩子过分肥胖,从而心脏的负担会增加,两足负重也增加,容易形成扁平足(平底脚)。

4. 橘子:虽然橘子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碳水化合物,但吃多了容易患“叶红素皮肤病”、腹痛、腹泻。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消化能力强弱、牙齿的多少来决定,一般来说,孩子一天不宜超过300克。同时还要讲究吃的方法,最好不要大块大块地往下咽。

最危险的婴幼儿食品排行 篇4

原因:巧克力是一种高热量食品, 但其中蛋白质含量偏低, 脂肪含量偏高, 营养成分的比例不符合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而在饭前过量吃巧克力容易产生饱腹感, 因而影响食欲, 使正常的生活规律和进餐习惯被打乱, 影响了小孩的身体健康;另外巧克力中含有使神经系统兴奋的物质, 会使婴幼儿不易入睡和哭闹不安;常吃巧克力还会发生蛀牙, 并使肠道气体增多而导致腹痛。

注意:3岁以下的小孩不宜吃巧克力。

茶 (危险指数:三颗星) ★★★

原因:茶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 会干扰人体对食物中蛋白质、矿物质及钙、锌、铁等矿物质的吸收, 导致婴幼儿缺乏蛋白质和矿物质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另外, 茶叶中的咖啡因是一种很强的刺激性, 可能诱发出现小儿多动症。

注意:3岁以内的宝宝不宜饮茶。

大豆 (危险指数:两颗星) ★★

原因:大豆本身含有一种植物雌激素, 如果摄入量较大, 会出现类似于人类雌激素摄入过多而产生的副作用;另外, 过早摄入豆类食物, 可能会引起婴儿过敏, 导致婴儿发生腹泻和皮炎等过敏症状。

注意:1-2岁内婴幼儿应尽量避免食用大豆食品。

鲜牛奶 (危险指数:两颗星) ★★

原因:鲜牛奶的蛋白质构成主要是球蛋白, 乳清蛋白只有20%;而母乳中的蛋白质主要是乳清蛋白, 其比例高达60%。而且牛奶中的其他成分及含量也与母乳不同, 如牛奶中矿物质含量偏高, 会加重婴儿的肾脏负荷。牛奶也是一种贫铁食物, 长期摄入可能会造成婴儿铁缺乏。

注意:婴幼儿不宜喂鲜牛奶, 如不能喂以母乳, 宜选用用以母乳为依据、专为婴幼儿设计的配方奶粉。

专家提醒

来自食品的新危险 篇5

无独有偶,2007年年初,美国星巴克公司也宣布,全美半数的星巴克咖啡店在制作油炸圈饼、松饼以及其他餐点时,将停止使用反式脂肪酸。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最终在全美近6000家连锁店内全部实现无反式脂肪酸。星巴克大中华区副总裁对媒体表示:“我们在中国各地有不同的食品供应商,提供不同的食品,我们正在加紧努力,以尽快实现食品供应无反式脂肪酸的目标。”

这就让我们关注食品安全的神经再一次绷紧。那么,令食品企业如此紧张的反式脂肪酸到底是什么?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它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什么是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也叫反式脂肪,又称为“逆态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通常是指含有独立(非共轭的)不饱和双键的脂肪酸,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简单来说,它是食品行业以植物油为原料通过部分“氢化”处理所产生的油脂。

反式脂肪酸广泛用于食品加工行业。因为它不但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还可增加食物的可口程度。同时,由于含反式脂肪酸的氢化油脂比普通植物油的熔点高。室温下更能保持固体形状,会让食物外形美观,让烘焙食品,如饼干、面包等口感更酥软。更重要的是,对商家来说。含反式脂肪酸的氢化油成本低廉,效果却可以与天然黄油相媲美。

什么样的食品含有反式脂肪酸?

大部分的反式脂肪酸是在食品处理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一部分来自于不正确的烹调方式。未加工食品所含的天然油脂里的脂肪酸大部分是顺式结构。至于天然形成的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一些反刍动物的脂肪和奶中,如牛奶、奶酪、肉类等。

还有一大部分食品中含有的反式脂肪酸来自于人工添加,大家购物时不妨多加注意。在食物标签上标注有“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植物油”、“氢化脂肪”、“氢化菜油”、“固体菜油”、“酥油”、“人造酥油”、“雪白奶油”、“shortenlng”、“partially hydrogenatedvegetable oil”或“hydrogenated vegetable oil”的食品,都含有反式脂肪酸。

随着我国饮食方式的不断西化,反式脂肪酸早已深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在我们平常吃的食物中。很多都含有这种物质。

超市中的冰淇淋、糕点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因为它可以让蛋糕、面包、印度甩饼和蛋黄派等食物变得松软,口感独特;让快餐中的炸鸡和炸薯条变得更加香脆。我们所吃的食物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含有这种脂肪,如薯片、方便面、蛋黄派、多纳圈、巧克力、咖啡伴侣、饼干、糖果等。

有些人喜欢在喝咖啡的时候加一些咖啡伴侣,它的主要成分是“植脂末”。其中含有的“氢化植物油”。就是我们所说的“反式脂肪酸”,是用大豆油或菜子油经过人工催化加氢形成的。

根据英国食品科技学会(ESTI)提供的资料,消费者摄取的反式脂肪酸有35.5%来自氢化油脂,16.5%来自饼干和糕点,8%来自炸薯条和风味派等。此外。天然来源的有18.8%来自牛奶和奶酪,5.9%来自黄油,0.9%来自鸡蛋,10.3%来自肉类和肉制品。

另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的一篇报道指出,目前在加拿大市面上销售的食品中。至少有40%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其中。人造黄油、方便面、方便汤、快餐、冷冻食品、烘焙食物、多纳圈、薯片、炸薯条、早餐麦片、巧克力及各种糖果、沙拉酱等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尤其高。

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荷兰和英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人造奶油中的反式脂肪酸降低了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而增加了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反式脂肪酸还有增加血液黏稠度的作用。实验表明。摄食占总热量的6%的反式脂肪酸的人,其血液黏稠度比摄食2%的人要高。更容易形成血栓。另外,由于反式脂肪酸降低了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而增加了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会使得血浆胆固醇增高,增加患冠心病的几率。

还有研究显示,大量摄入反式脂肪酸的人,认知功能退化更快。原因是反式脂肪酸导致了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加。更容易引起脑动脉硬化。因而造成大脑功能减退。大量食用反式脂肪酸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老年痴呆症。

除此之外,反式脂肪酸还会减少男性荷尔蒙分泌,对精子产生负面影响。中断精子在身体中的反应;还会通过影响必需脂肪酸的代谢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等。

目前各国的基本对策

目前,世界上只有丹麦一个国家在2003年明文禁止在食品中使用反式脂肪酸,其法律规定,每100克食用油中只能含有2~5克反式脂肪酸。这个含量极低,意味着基本不能使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则下令。2006年1月1日后,所有食品要求食物包装上列清楚成分的同时必须标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他们预测,该条令实施3年后,由反式脂肪酸引起的疾病将会减少600~1200例,死亡事件将减少250~500例。美国心脏学会在今年新公布的饮食指导标准中,针对食品中反式脂肪摄入量做出了最新规定。即食品中的反式脂肪含量必须低于总热量的15%。

近年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食品店、超市纷纷开始在食品生产及加工中停止使用反式脂肪酸。亚洲仍未有高度关注反式脂肪酸的立法事宜,市面上仍不断有大量加工食品含反式脂肪酸。据报道,我国已经在2006年通过了食品反式脂肪酸检测方法的研究课题。即将起草限制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国家标准,另外,食品标签上关于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标识问题也在进一步商讨中。

危险食品 篇6

关键词:食品安全;刑法规制;风险社會;安全刑法

【中图分类号】 D924.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314-0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必定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我国各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民众对食品安全的恐慌。在现代国家,个人的生命健康不再是个人的事情,其亦成为社会的责任[1]。完善食品安全立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成为民众的强烈呼声和政府的重要责任。《食品安全法》的制定实施以及《刑法修正案(八)》对相关犯罪的修订正是对其积极回应,结合刑法修订的情况加强食品安全刑事规制问题研究十分必要。

一 条文解读:食品安全刑法规制之检视

为了适应我国目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和严厉打击,2009 年2 月28 日, 我国制定了《食品安全法》, 以替代1995年的《食品卫生法》,对食品安全的法律保护进一步加强, 扩大了保护范围、理清了监管部门职能、完善了前置行政法与刑法的衔接,作为指引性规范的食品安全犯罪条款适用也将进一步明确。

1.食品安全刑法规制条文的演进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我国《刑法》将食品安全类违法行为纳入刑法规制主要体现在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项下的第143 条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和第144 条生产、销售有毒、害食品罪。 有的学者把我国刑法典中关于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定分为直接条款和间接条款。直接规定食品安全犯罪的条款即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间接条款包括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虚假广告罪、玩忽职守罪等[2]。笔者认为,食品安全犯罪侵害的法益主要是市场经济秩序和公众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尽管在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过程中会侵害诸如公共安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等,但这些并不是主要的。刑罚是“社会政策的最后手段”,并且将其定义为辅助性的法益保护。因为刑法仅仅保护法益的一个部分,同时,刑法对这个部分的保护也并不总是一般性的。 鉴于此,本文主要讨论《刑法》第143条和第144条两个涉及食品安全的罪名。

虽然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以及有毒、有害食品会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食源性疾病,损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但是,1979年《刑法》对食品安全方面的犯罪并没有作出具体规定,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为了适应打击这种犯罪的实际需要,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对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以及有毒、有害食品作了补充规定[4]。明确规定了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等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1997年修订刑法,将上述规定修改后纳入刑法。该罪的制定对保证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公众对食品缺乏安全感,为了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对食品安全制度加以补充、完善,《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以替代原有的《食品卫生法》。之后,一些全国人大代表、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提出,《刑法》应当实现与《食品安全法》的妥善衔接,并且还应根据近年来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方面出现的新情况,对《刑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修改完善,以适应打击犯罪的需要。针对上述情况,《刑法修正案(八)》对分别对第143条和第144条进行了四处和三处修改。

2.食品安全刑法规制条文的反思

在罪名理论层面上,作为食品安全刑事规制的两个核心罪名,理论界对它们的关系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安全标准) 的食品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有区别的,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罪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区别主要在前者在食品中掺入的原料可能有毒、有害,但其本身是食品原料,其毒害性是由于食品原料污染或者变质所引起的,而后者是指往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5]。也有学者认为,与《刑法》相比,《食品安全法》的保护范围已从单一的食品扩展到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针对的行为包括生产经营不合格食品、生产经营有毒、有害食品等。在该法的立法寓意里, 安全的食品是不会产生可预见的食用风险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一定是有毒、有害的食品,而有毒、有害的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也一定不符合现有食品安全标准。因此,从《食品安全法》与《刑法》既有规定的衔接以及适当扩大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范围的角度来看, 就没有必要再对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与有毒、有害的食品进行区分,并划入不同罪名进行保护[6]。笔者认为上述观点虽然都认识到了两罪的基本特征,但是仅仅纠结于犯罪对象的区别而忽视了两罪的其他不同。首先,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是具体危险犯,要求行为人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必须“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才可构成犯罪,不要求实际出现这种结果。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行为犯,只要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是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就可以构成犯罪,不必要求发生实害结果。其次,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的犯罪对象是食品原料,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非食品原料,二者不能混淆。最后二者的行为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对二者不加区分,将难以正确分析和认定食品安全犯罪中的构成行为,不利于《刑法》与《食品安全法》的对接。所以,刑法有必要将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分别规制。

在司法操作层面上,现行刑法关于食品安全的规制界限模糊,缺乏可操作性。第一,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是危险犯,只要违反国家食品卫生管理法规,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行为,就构成本罪[7]。而这一具体危险的鉴定难度非常大,在现实中并不具可操作性,不得不依赖司法解释,但是司法解释对此处的规定依然模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并没有对何为“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作出界定,有待進一步明确。由于此类鉴定的专业性强, 技术要求高, 法律责任大, 因此实践中困难重重, 相关的鉴定意见很难出具。其结果是,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要么被“低估”,即降格以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追究刑事责任,因为证伪相对容易,而要证明有毒、有害却是颇费周折的;要么被“升级”, 即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来进行追究[8]。第二,《刑法修正案(八)》关于销售金额的修改解决了实际执行中有些犯罪的销售金额难以认定的问题,将原先具体罚金数额,即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的罚金规定改为不再具体规定罚金数额,这样将有利于实践操作。然而在解决了销售金额难以认定的同时,罚金数额在裁判中将以何种标准确定成为一个新的问题出现出来。罚金是刑罚的一种, 只有构成犯罪才能适用罚金。在危害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 应当给予行政处罚。因此, 罚金的数额应当高于行政罚款, 这样才能体现行为的危害性与处罚的严厉性成正比, 才能使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协调[9]。鉴于此,应当确定罚金的最低限额,不低于《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最低行政罚款标准, 即2000元。休谟指出,需注意许多论说都“不知不觉”地从“是”滑到“应当”[10]。在条文检视的基础上对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进行法理分析是应然路径。

二 路径建构:食品安全刑法规制之期待

1.抽象危险犯的启示

完善安全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制,需要对刑法规制前置的危险犯及其理论进一步厘清和深化。危险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法律条文中明示规定了危险的发生为犯罪成立条件的具体危险犯,另一种是法条中规定以遂行一定的一般具有法益侵害危险的行为为成立条件的抽象危险犯。抽象危险犯行为的可罚性与实际上是否出现危险状态无关,即使一个被立法者认为有危险的行为[11]。这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一种立法上推定的危险,只要一定的行为样态出现,即认为危险已经存在,这种危险的判断基本上是立法者的判断,不是规范构成要件,而是构成违法实质根据的法益损害可能性。有学者认为,一方面抽象危险犯理论与责任主义原则相违背,因为抽象危险犯以“拟制的危险状态”的出现作为可罚性依据,似乎未造成法益侵害与法益危险,而传统刑法责任主义原则认为,刑罚适用的前提是一个行为对特定的法益有危险或造成侵害;另一方面,一旦设置抽象危险犯,则在《刑法》中必然会出现对付传统犯罪的责任主义原则和对付公害犯罪的抽象危险犯,两个相互抵牾的犯罪成立标准同时存在于《刑法》之中,显然与逻辑严谨规整、体系协调一致的完美主义刑事立法模式大相径庭。另有学者认为抽象危险犯的“抽象危险”缺乏明文规定,只能推定存在,这与危险犯概念及犯罪构成理论不符[12]。现实中,西方国家刑法普遍认为的抽象危险犯,在我国刑法却以具体危险犯甚至是结果犯论。即使是立法模式上的具体危险犯和行为犯,但司法实践中都需要等待危害结果出现,难免陷入结果犯的认定误区,很难对犯罪行为危害性进行合理判断和规制。在涉及食品安全的案件中,刑事审判对危害结果大小的重视,实质是以国民预测可能性为潜台词的。在危害结果巨大,国民预测当罚的情形下,会表现为必罚或者重刑化;而在危害结果尚未显示的时候,国民预测性分化的情形下, 又倾向于不罚或者轻缓化。其结果是囿于自然法益的得失,而丧失了刑法的义务宣示作用,让犯罪人处于对危害结果有可能不会发生的侥幸心理之下,而无视其负有的保障食品安全义务,亦为此类犯罪的症结所在。

2.抽象危险犯的借鉴

刑法理念既有被动的滞后性也有主动的流变性。当传统刑法责任主义原则已经不能应对风险社会中的公害犯罪,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之需要时,立法者就应当及时对现行立法予以相应调整。我国近些年食品安全犯罪屡见不鲜,刑事立法应当积极借鉴国外抽象危险犯理论的合理内核,在《刑法》中有针对性地设置抽象危险犯,以对食品安全犯罪予以有效防控。处罚危险犯是基于风险社会安全的需要,但因其有侵害人权、干涉自由的危险,必须慎之又慎,危险性的判断是其中至为关键的问题。

刑法对社会生活和民众诉求的回应应当是经过法律理性筛选过的,不能以朴素的生活经验理性作为判断危险性的标准,因为生活经验理性对危险性的认识总是来自于实害结果,混淆了二者的界限,抽象危险犯的危险性突出的是安全的先行维护义务的宣誓,而不在于对造成结果后的惩戒。抽象危险犯的成立只要求证实立法者事先预定的高风险行为的发生即可。刑法对食品安全危险的提前介入应该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坚决贯彻刑法谦抑性的精神,这不仅这关系到公民的自由,也关系到社会本身的发展。

三 结语

我们不能指望安全刑法是解决所有风险社会的一切领域里所潜伏的并且不断增多的安全问题的最恰当的手段。风险社会的刑法只是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但并非解决安全问题的最佳方案。从刑事政策的立场看, 对食品安全的有效保护,需要建立一个全方位和系统化的法律保护体系, 应该整合行政法、经济法、刑法等部门法资源,合理配置法律责任,而刑法只是其中的最后一道关口。处理好食品违法行政处罚与食品犯罪刑事处罚方面的衔接,实现各种法律手段的内部协调,才能使安全刑法在谦抑性精神指导下对风险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实现有效的规制。

参考文献

[1] [法]莱昂·狄骥.《拿破仑法典》以来私法的普通变迁[M].徐砥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40

[2] 蓝艳.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反思与重构[J].行政与法,2010(3)

[3] [德]克劳斯o罗克辛.德国刑法学(总论)[M].王世洲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23

[4] 郎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86

[5] 翟中东.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立案追诉标准与司法认定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156

[6] 蓝艳.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反思与重构[J].行政与法,2010(3)

[7] 熊选国、任卫华.刑法罪名适用指南-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11

[8] 卢建平、方翌.完善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9] 刘净.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立法若干问题研究[J].法学杂志,2010(11)

[10] 周赟.纯粹法学与纯粹法律-论原则性法典[J].政法论坛,2007(6)

[11] 郝艳兵.风险社会下的刑法价值观念及其立法实践[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7)

[12] 张红艳.风险社会中公害犯罪之刑法规制-以抽象危险犯理论为切入点[J].中州学刊,2009(5)

上一篇:柔性机械臂下一篇:现代雕塑的材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