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回忆

2024-05-10

危险的回忆(精选5篇)

危险的回忆 篇1

1 研究背景

我国的危险货物,是指符合我国《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分类标准并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中的,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的物质或者物品。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1]。在我国,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均采用了目录化的管理方式。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品名表》列出了所有危险货物的品名,为交通运输部门监督管理危险货物提供了重要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会同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公安、交通运输、环保、农业、卫生、质检、铁路、民航主管部门一起制定《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对危险化学品加以管理,并于2015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目录是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重要基础性文件,是企业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以及相关部门实施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近来,已有学者对《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进行分析解读,如陈军[2]、周洋[3]、冯本秀等[4]对目录编制背景、过程、原则和与2002版目录及剧毒品目录的差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也有学者对国内危险化学品名录及我国化学品分类与TDG、GHS的差异进行研究[5,6,7]。以上研究对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危险化学品分类识别以及政府部门监督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上述文献只是单一地从危险化学品自身的角度进行分析,侧重分析目录本身的变化,未将目录变化对运输环节的影响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实施一年多来,监管部门和实际运输参与者易于混淆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从而导致不能有效便捷地管理和指导运输活动。基于此,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力争使行业从业人员全面准确把握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的共同点和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标准化的分类鉴定与识别、构建公信力的信息平台建设、统一监管标准三方面建议,以期在运输行业施行差异化管理,保障安全和效益并行。

2 问题的产生

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举国震动,各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也加大了对危险品活动的监察力度。安监、公安、环保、交通等相关政府管理部门按照各自法规要求与行业的标准对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的活动进行检查,这在一方面进一步确保了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但在另一方面,由于相关部门的法规要求和标准不统一,存在相互“打架”的问题。目前国内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主要法规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其中第65条明确规定“通过铁路、航空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依照有关铁路、航空运输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涉及危险货物的法规主要是交通运输各部门的规章,运输企业依照危险货物的规定进行管理,而相关主管部门对危险货物运输行为监察时会依据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规定。由于危险化学品的新规定存在根本性变化,导致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并不一致,在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存在差异,使得在安全监督管理时冲突不断,安全运输效率低下。

3 对比分析

3.1 分类标准

危险品的分类标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危险货物依据我国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的规定判定,而《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的规定等同转化自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将危险货物分为9类,细分成20项,侧重于危险货物的物理危害、急性毒性危害以及皮肤腐蚀等。

危险化学品分类采纳2013年我国发布的《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30000)系列国家标准。该系列标准技术内容来自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以下简称“GHS”)的第4修订版。GHS规定的化学品危害分为物理危害、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三大类,细分为29个危险类别共96个等级,我国采纳了其中28个危险类别81个等级[8]。GHS分类是在危险货物危险性分类基础上建立,并更加全面地考虑化学品对人类和自然环境产生的危害,除了物理危害、急性毒性危害以及腐蚀性外,还包含大部分慢性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

由于根源上分类标准共性与差异并存,所以危险货物与危险化学品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差异(见图1)。

3.2 涵盖内容

危险货物包括物质和物品。我国最新定义的危险化学品包括了《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版)》及其他的化学物质,强调化学物质,不包括物品。对比两者涵盖的内容,可以发现存在下面4种情况:a)两者的物质名称相同;b)物质名称不同,是危险化学品,可按照危险货物的分类标准,划分为危险货物;c)是危险货物,但不是危险化学品;d)是危险化学品,但按照危险货物的分类标准,划分为普通货物(见图2)。具体示例见表1所示。

3.3 危险性类别

危险货物被分为第1—9类危险性类别。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危险化学品的28个危险性类别,可以对应地划分到第1—9类危险性类别中,但明显缺失1.2项、1.5项、1.6项、6.2项和第7类(见表2)。

3.4 条目名称使用

危险货物在运输时使用的专用名称都规定在《危险货物品名表》中。除了具体物质或具体物品的名称外,这些运输专用名称还有较多的类属名称,比如“化学样品,毒性”。理论上,只要符合危险货物分类标准的物质或物品,都属于危险货物,但由于其组分、浓度或状态等不同,可能被分配不同的运输专用名称,并不完全对应物质或物品的实际名称。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一共含有2 828个条目,只有第2828号条目“含易燃溶剂的合成树脂、油漆、辅助材料、涂料等制品[闭杯闪点≤60℃]”是非具体化学品名称。对组分或浓度的规定,是设定了含量70%的限值:主要成分质量比或体积比之和不小于70%的混合物,经鉴定属于危险化学品,按照危险化学品进行管理(鉴定为非危险化学品的除外);主要成分质量比或体积比之和小于70%的混合物以及危险特性尚未确定的化学物质,经过鉴定属于危险化学品,只需进行危险化学品登记,但不需要办理相关安全行政许可手续,这就意味着对这些危险化学品采取了另外一种管理方式。

危险货物与危险化学品的条目名称使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以甲醛溶液为例,作为危险货物,具有3个不同的名称:甲醛非水溶液或甲醛高浓度水溶液只要具有易燃性,使用名称“甲醛溶液,易燃”;甲醛含量不低于25%的非易燃甲醛溶液,使用名称“甲醛溶液”;甲醛含量在10%~25%之间的甲醛溶液,使用名称“空运受管制液体,未另做规定”;甲醛含量小于10%的甲醛溶液,如无其他危害性,是不作为危险货物考虑的。作为危险化学品,甲醛溶液指的是水溶液,没有规定浓度范围(见表1)。

4 思考与建议

危险货物与危险化学品之所以容易混淆,除了两者本身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国危险化学品之前采用的是危险货物分类体系,新的危险化学品体系不再使用危险货物分类体系,而采用GHS分类体系,回归到化学物质本身,变化后还存在一定的共性,这就给从业人员带来了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可以从技术和管理上下手。

4.1 分类鉴定与识别

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有效管理的前提是危险性分类鉴定方法和识别标准体系的完善。在这方面,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危险货物专家分委会会议,提交和讨论分类鉴定与识别的提案。国内对危险品的分类识别也多有探讨[9,10,11],但总体上,国内的危险性分类鉴定方法与识别标准还存在严重不足,比如对于混合物的危险性分类鉴定与识别还没有统一的标准[12]。上文提到的甲醛溶液,在危险化学品体系下,只有一个“甲醛溶液”名称,对于50%~70%的甲醛非水溶液,并没有合适的名称加以管理。目录使用指南规定了混合物判定值为70%,但市售甲醛溶液的浓度一般在35%~40%,意味着这类甲醛溶液均采用登记制度,这显然不符合规定的原意;对于更低浓度的标本用试剂中的甲醛溶液,是否也适用,也没有确切的解释。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容易使从业人员产生误解,产生不当管理。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国对危险货物与危险化学品的分类鉴定与识别的实际情况,笔者建议:

(1)加强危险性分类鉴定基础研究,吸收国外现有的分类鉴定方法和识别标准,构建标准化、系统化的分类鉴定与识别体系[13]。

(2)统一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的鉴定,两者所依据的分类鉴定方法和标准基本一致,只是识别标准不同,在完成危险性鉴定后,对于同属于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的化学物质,应同时进行两者的识别分类。

(3)修改《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中混合物条目的表述形式,使用危险性成分附加临界值的形式,使条目与化学物质实际危险性相匹配,以提高条目的理解性。例如,将“甲醛溶液”改成“甲醛,含量大于25%”。

4.2 信息平台

目前,在化学品管理方面,国内还没有具有公信力的统一的信息平台。欧盟和日本在这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欧洲化学品管理局正在建设一个公众免费检索的化学品数据库,旨在列出欧盟使用的每种化学品。目前这个化学品数据库包含了4 300种大宗化学品,预计到2019年,每种化工品无论其用量多小,都将被纳入数据库中。日本国家产品评价技术基础机构(NITE)搭建了化学品安全数据平台,目前收录有1 500多种化学品的信息,包括GHS危险性信息和危险货物运输信息。

国内应该借鉴欧盟和日本的做法,建立统一的具有公信力的政府信息平台,将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的信息整合,逐步完善常用化学品和大宗化学品的分类信息。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厂家的重复鉴定,也方便运输环节上各主体获取可信数据;监管时,也可以快速获取可信数据,统一监管标准。

4.3 监管标准

目前,我国对于化学品的监管部门主要为安监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局、交通运输部、环保部、农业部、质检局、卫生部等十数个部委,每个部委监管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安监局主管化学品的生产、经营以及储存等环节;质检局主管化学品的进出口环节;交通部则主管化学品的运输环节等。对于共管的化学品,呈现“九龙治水”的局面,监管没有形成合力,易出现监管真空和监管过度等问题。在现有监管模式下,为了提高监管效率,减轻企业成本,促进化学品行业发展与安全管理水平,应细化监管的权限和要求,对不同危险性等级的同一或不同物质,制定差异化管理,区别对待。

此外,安监局颁布的《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已不是原先的危险货物内容,在推行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的监管时,要杜绝顾此失彼的现象出现,因为所有的危险化学品都需要运输,所以不同部门在监管时不应割裂两者的联系,尤其在分类鉴定和识别的要求上,应该统一处理。

5 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危险品运输量增加,危险品运输的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安全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加上现在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危险品分类识别技术和管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在分类标准、涵盖内容、危险性类别以及条目名称使用上存在一些共同点,但差异也很明显,本文搭建的二者对应关系图,有助于从业人员理解二者的内容,避免应用时发生错误。

(2)对于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我国现在还没有完善的分类鉴定与识别的标准化体系,在加强分类鉴定和识别的研究基础上,应借鉴国外先进的识别标准,搭建一套完整的分类鉴定和识别的标准化体系,从根本上减少二者的差异。

(3)对于危险货物和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一是应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将二者内容搭建到统一的公信力信息平台上;二是细化二者的管理边界和要求,不同危险性等级的危险品要差异化管理,同一危险品要一体化管理。

危险的回忆 篇2

四个季节,四种色调。春之盎然、夏之生机、秋之幽色、冬之恬静。我无一不欣赏、无一不与之有独特感情。然,我最爱冬天。似乎是因为冬日出生的缘故、或许是儿时对雪独特而尤为美好的记忆、又或许是那生性清高的张岱一句独往湖心亭看雪、再就是老舍先生那笔调随性却颇为吸引我的济南的冬天那一篇美文。

让我与之有了尤为深厚的感情。冬天就是一场好大的雪,儿时的我这样天真地以为;冬天就是一首难忘的难忘今宵,这是我少年时的印象;冬天就是黛玉湘云、妙玉一起和的诗,读完红楼梦后有了这样的解读;冬天就是我这个乐观主义者口中春天的先兆。这么多的冬天,究竟哪一个是人们认知的那一个共同的`冬天,我不去深究,也不想去深究。因为这每一个都是冬天,我所钟爱的冬天。

悉数文人墨客对冬的印象,我没有柳先生的孤芳自赏;及不上毛主席广阔的胸襟;更没有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精神。这样说来,我对于冬天不过是小小的情趣,崇拜者的普通赞美。是啊,多一句我的赞美冬绝对不会更加流光溢彩,而少一句我的赞美,冬也不会自此黯然失色。

回忆我的父亲 篇3

童年时代, 我们三个大孩子, 即我、达尼娅妹妹和伊里亚弟弟, 对待父亲的态度是十分特别的, 我觉得和别的家庭是不一样的。对我们来说, 父亲的意见是不可抗辩的, 他的建议是必须照办的。我们认为他了解我们的全部思想和感情, 只不过他不常说他了解罢了。我受不了他那双好寻根问底的不大的铁灰色眼睛的注视, 当他问起我某件事情时, ——他总爱问那些你不愿意回答的问题, ——我不能说谎, 甚至无法逃避回答, 虽然我常常想这样做。

我们不仅爱他;他在我们的生活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可是我们又感觉他在压制我们的个性, 所以有时很想摆脱这种压力。在童年时代这只是一种无意识的感觉, 后来就变成有意识的了, 这时我和我的几个弟弟在对待父亲的态度上出现某种反抗精神。

在童年时代, 我们最大的乐事是希望父亲不管用什么方式教我们念书, 带我们去散步, 去办事, 去打猎, 或者带我们出门, 给我们讲些什么, 和我们一块儿做体操, 等等。他不用一般的温情:如亲吻、送礼物、说亲切的话来表示对我们的钟爱, 他很少送玩具给我们;可是我们随时都能感觉出他对我们的慈爱, 感觉出他对我们的行为是否满意。有时他叫我“谢尔古列维奇”, 而不像平常那样叫我“谢辽沙”, 这已经是表示抚爱了。有时他悄悄从身后走来, 不声不响地用双手捂住我的眼睛。要猜出这是谁干的并不难。或者, 他抓住我的双手说:“爬到我身上来。”我顺着他的身子直爬到他的肩膀, 他抓住我的手往上拉, 于是我就坐到或者站到他的肩膀上。这时他扛着我在房间里转一圈, 然后不知怎么一下子把我的头朝下翻个筋斗, 我又站在地上了。我很喜欢这个游戏, 如果父亲和我们当中的一个人这样做, 比如和我, 那么达尼娅妹妹, 或者伊里亚弟弟马上就会喊起来:“我也要翻, 我也要翻!”

我们甚至在父亲身上的气味中, 在他那件法兰绒短衫的气味中, 强烈的汗水气和烟草气味中都感到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父亲那个时候还吸烟。

我们最喜欢跟父亲做的一项活动就是体操。体操是这样开始的:我们站成一排, 父亲站在我们前面, 我们必须准确模仿他的动作:有节奏地向上、下、左、右转动头部, 屈伸两臂, 原地踏步, 蹲下, 膝部不屈, 向前弯腰, 两手触地, 等等。我们还跳短木马。

一般地说, 父亲对体格的发育是很重视的。他鼓励别人做体操、游泳、跑步、做各种游戏, 如槌球戏、打棒游戏、英国板球戏等, 尤其赞成别人骑马。有时散步, 父亲会突然说:我们赛跑吧。于是我们大家就跟在他后面跑。

大家都知道我们是怎样模仿“努米底亚骑兵队”的:父亲突然从桌旁站起来, 举起一只手挥动着, 围着桌子跑, 我们大家同样也举起一只手跟在他后面跑。为什么把这叫做努米底亚骑兵队, 包括我父亲在内, 谁都不知道。努米底亚骑兵队有使人精神振奋的功效, 特别是在那些无聊的客人走了以后。这个游戏是斯乔巴·别尔斯舅舅从法学院带来的;我不知道它在这所学校里有什么象征性的意义。

父亲很少惩罚我们, 他不罚我们站墙角, 很少骂我们, 甚至责备我们的时候也不多, 他从来不打我们, 不揪耳朵, 等等, 但是根据各种迹象我们能感觉到他对我们的态度。他的惩罚就是冷淡, 不理睬你, 不带你一块出去, 说几句带讽刺意味的话。在我们的童年时代, 甚至后来, 根据我们的行为, 有时也无明显的原因, 他会暂时特别喜爱我们中间的某一个。他经常特别宠爱的孩子是没有的。只是到后来我们长大了, 他才对同情他的观点的人特别看重。看来他没有一套特别的教育方法。他提些简单的意见, 暗示一下我们的缺点, 嘲讽几句;用开玩笑的方式让我们懂得自己的行为有不端的地方, 或者给我们讲一个笑话、一段故事, 从中很容易看出含有暗示的意味。

有时他生气, 提高嗓门说话, 特别是在教课的时候, 但我不记得他用过粗鲁的言辞;只有过他把我们赶出课堂的情形。

他最不满意的是我们说谎和对人态度粗暴——不管是对母亲、对教师, 还是对仆人。不过有时他也提醒我们注意一些不甚重要的事情。比方我们用刀子吃东西, 或者用刀子切鱼时, 他就提醒我们注意;这在交际场合被认为举止不良。从前这种行动还会被认为其中有别的含意。比如在《安娜·卡列尼娜》中, 安娜谈论一个人时说道:“他倒未必是个虚无主义者, 可怎么用刀子吃东西。”

看到我弓腰屈背, 他就说:“坐直!”或者轻轻推一下我的背。再如, 当发现我什么游戏和娱乐都想参加, 与我无关的话也想听, 总之当发现我不该管的事也管的时候, 他常说:“你什么都怕放过!”即是说, 唯恐放过寻欢作乐或者探听某种有趣的事情的机会。他确实看破了我性格中的一个特点, 这个特点后来使得我常常想知道不该知道的事, 做不该做的事。

当我们中间有人讲一段应当算是可笑的或者机智的故事而自己先笑了的时候, 父亲就说:讲笑话的人分三等:低级的是讲笑话时自己笑, 而听的人不笑;中等的是自己笑, 听的人也笑;高级的则是自己不笑, 而只有听的人笑。总之, 他告诫我们在讲笑话的时候, 自己不要笑, 否则, 听众脸上突然露出乏味的神情, 那就尴尬了。

当我硬要勉强说几句俏皮话和双关语的时候, 他就会说:你的俏皮话像彩票, 中彩的很少, 大多是印着“当场开彩”的空票子。碰到我说出某种自以为俏皮的蠢话时, 父亲往往说:“当场开彩!”或者说:“没有中彩!”

当我无意中做错了什么事情, 如打破杯盘, 撕破或弄脏了自己的或别人的衣服, 托我做的事情我忘记了, 还辩解说这是出于无意, 他就会说:

“正因为你无意地做了这件事, 我才责备你。要努力做到避免任何无意的过失。”

他还说:“如果你做一件事情, 你就要好好做。如果你不能或者不想好好做, 那最好是干脆别做。”

父亲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 在“危机”发生之前, 与后来相比, 大不相同。那时他很乐观, 也很专断。

在我的童年时期, 父亲的观点中甚至感觉得出有贵族思想, 虽然他没有直接说出来。更明显的贵族思想倒是出现在母亲的口中。父亲认为遗传是有几分作用的, 但是他对贵族气派的含义首先理解为良好的教养——就这个词的最好的意义上来理解, 自尊感, 有学识, 有涵养, 宽宏大度, 等等。除了这种意义上的贵族气派以外, 在他的心灵中同时并存着对农民, 像他一贯说的那样, 对供养我们的人的特殊尊敬和爱戴, 而且他的这种尊敬也不断地熏陶着我们。后来他毅然弃绝了贵族气派。

父亲不喜欢朋友之间, 甚至亲人之间的亲昵态度。他说:“有些朋友, 他们一见面互相拍着对方的大腿说:‘你这个可爱的下流坯!’或者说:‘唉, 你这个可爱的坏蛋!’这是‘狎昵之交’ (畜生的友谊) 。”

真正好的教养是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轻松, 而不是使它复杂化。有一件很著名的轶事可作为例证:有一次路易十四为了试试一位以温文有礼著称的绅士, 建议绅士在他国王之前先上马车。这位绅士立即遵命上了车。国王说:“这才是真正有教养的人。”相反, 当乞乞科夫和玛尼洛夫在门口互相让路挤成一团时, 父亲说, 这不叫作有教养。

父亲善于读书, 这一点远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看过的东西他记得牢, 并能分辨哪些书应当毫无遗漏地去阅读, 哪些书只需从中选择最重要的或者最必要的部分来读。这样他就节省了自己的时间。

在我们定居在雅斯纳雅·波良纳的岁月里, 他读过很多书。他学会希腊文, 为他的《识字课本》和《读本》, 为他计划中取材于彼得大帝时代和十二月党人生活的小说搜集材料, 阅读《宣教读物》, 研究俄罗斯民间壮士歌和谚语, 而在七十年代末研究过《福音》和《圣经》批判。

此外, 他还经常阅读外国小说, 特别是英国和法国的长篇小说。英国文学中, 他读过狄更斯、萨克雷的作品和特罗洛普、汉弗莱·伍德、乔治·爱略特、勃莱顿、布拉登等人的家庭小说。

大家知道, 他把狄更斯看得比其他所有的英国作家都高。他认为萨克雷有点冷酷, 其他的小说中他称赞《亚当·比德》和《威克菲牧师传》。

在法国文学中他读过维克多·雨果、福楼拜、德劳士、傅立叶、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兄弟和其他作家的作品。

他特别推崇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和《一个死囚的末日》, 在现实主义作家中他特别看重莫泊桑。他对福楼拜、巴尔扎克和都德的作品表示冷淡;左拉的作品他读得很有兴味, 他认为左拉的现实主义是刻意做作, 他的描写是过于详尽琐碎。

“在左拉的作品里吃一只鹅的事就描写了二十页, 这太长了。”在谈到《土地》里的一段时他这样说道。

德国的文学作品他读得很少。除了席勒、歌德和奥艾尔巴赫之外, 我不记得他还读过什么。他曾经建议我们阅读席勒的《强盗》, 歌德的《维特》和《赫尔曼与窦绿台》。

不能说他在七十年代读过许多当代的俄罗斯文学作品。他几乎不读政论作品, 至于文艺作品, 只是落到他手里时他就翻翻。他对陆续发表的屠格涅夫的作品最感兴趣, 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有些作品, 如《少年》, 据我的记忆, 他一直不知道。他不喜欢安德烈·彼切尔斯基 (美尔尼科夫) 的《在森林中》和《在山上》, 他说彼切尔斯基的作品里有一种“虚假的腔调”, 说他爱玩弄一些民间方言的小字眼, 而对农民的生活了解得很差。他在谈到美尔尼科夫·彼切尔斯基时说:“他写的是一种假文学。例如彼切尔斯基曾经写过:‘俄国人不爱惜树木。他们放倒多年的老橡树, 把它砍成一根辕木。’彼切尔斯基用‘放倒’这个词, 以为他懂得民间语言。可是他不知道, 农民绝不会用多年的大橡树做辕木, 他会去砍一棵小白桦树来做。”父亲不喜欢瓦尔特·司各特, 在模仿司各特风格的历史小说如《尤里·米洛斯拉夫斯基》和《谢烈勃利雅内公爵》中指出作者对当时的生活习惯理解得不正确;他对达尼列夫斯基、莫尔多夫采夫、萨利阿斯、索洛维约夫以及其他人的历史小说都抱轻视态度。

父亲劝我们——他的子女们——不要急于阅读文学杰作, 以便将来等到我们年龄大些, 能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的时候, 不会失去对作品的新鲜感。因此, 我们相当晚才看普希金、莱蒙托夫和果戈理的作品。另一方面, 他不喜欢专为儿童创作的儿童文学。他建议我们阅读那些儿童和成年人都感兴趣的世界性文学作品, 如《鲁滨孙漂流记》《堂·吉诃德》《格列佛游记》, 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 亚历山大·仲马 (大仲马) 的作品, 狄更斯的作品 (《奥利弗尔·退斯特》《大卫·科波菲尔》) 等。俄罗斯文学中他特别推荐普希金和果戈理的散文作品, 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他自己的作品, 除了《识字课本》和《读本》中的几篇故事以外, 他都没劝我们读。可是我母亲却鼓励我们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童年》《少年》和《青年》是我喜爱的书籍当中的一部分, 尤其是因为我时常把自己同尼古连卡·伊尔捷尼耶夫相比较。

关于教授俄罗斯文学的问题,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说:“一般关于民间壮士歌和编年史, 关于彼得一世以前的俄罗斯作家——伊凡·雷帝和库尔布斯基的通信, 阿瓦库姆主教的传记, 关于科托希兴、波索施科夫等——讲的很少。然而这些都是严肃的、有内容的文学, 远非那些在西欧影响下的十八世纪作家, 如康捷米尔、特烈基亚科夫斯基、苏马罗科夫, 甚至冯维辛和杰尔查文等人所写的内容贫乏的作品可比。”

至于普希金的作品, 在我的少年时代他建议我首先阅读《别尔金小说集》。一般说, 他对普希金的散文的语言、文体和形式都极为推崇。他认为在这方面《黑桃皇后》堪称典范。

父亲对诗歌语言一般说来是持否定态度的。他曾经说过, 诗人受格律和韵脚的束缚, 时常要拿自己的形象和语句去凑格律和韵脚;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是不自由的。他只看重极少数几位诗人:丘特切夫、莱蒙托夫、费特, 当然还有普希金。有一次我对他说, 普希金是用诗句思考的, 现代诗人不具备这一点, 他同意这种看法。

不过他也同意, 有些诗人, 特别是普希金, 有时寻找韵脚而引出成功的表达法。

我还记得父亲对普希金的诗歌的某些评语。他称赞《风暴吹起烟雾遮蔽了天空》《我又拜访了大地上的这一角》《秋天》《塔齐特》《强盗兄弟》《乌云》《毒树》, 等等。他称《乌云》为美好的诗篇, 其中只有一个词用得不恰当。他曾说过, 屠格涅夫提议让他和费特猜这个词。结果两个人都猜对了。这个词是“闪电凶恶地缠住你的躯体”这行诗里的“缠住”一词。闪电不能缠住乌云。父亲曾按照屠格涅夫的做法向许多不同的人物提出这个问题, 并根据他们的回答来判断这些人的艺术感觉。

关于《毒树》这首诗, 父亲说:“根据这首美妙的诗可以看出诗人是怎样受到韵脚的束缚。用‘лыки’ (树的内皮) 一词是为了与‘владыки’ (统治者) 这个词押韵;沙漠里怎么会有什么树的内皮?”

父亲在他的《回忆录》和《读书广记》里引用了普希金的一首诗《当人世的喧嚣一旦沉寂》。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承认, 他强烈地体验了普希金在这首诗里所表达的东西。只是最后一句:“但我洗不掉那些悲伤的诗句”, 他认为把“悲伤的”换成“可耻的”就好了。

父亲不太推崇普希金的叙事诗《巴赫契萨拉依的泪泉》《高加索的俘虏》《安哲洛》《波尔塔瓦》, 但他赞赏《茨冈》。要知道, 在《茨冈》里一个文明的人正在实现他的个人理想——逃脱文明世界的生活。他推崇普希金在《科洛姆纳的小屋》中的诗歌技巧, 但并不欣赏这首讽刺长诗的内容。就形式和语言来说, 他倒是很推崇《努林伯爵》, 不过他说在这个快乐的戏剧中普希金没有必要提到娜塔丽娅·巴甫洛夫娜的那位邻居, 这人听到娜塔丽娅和努林伯爵的奇遇之后只是一味地笑。

父亲在九十年代写他那篇论艺术的论文时, 对普希金是持批判态度的。他曾经说, 劳动人民要求作家写严肃而易懂的内容, 但普希金却歌颂女人的纤小的脚, 胸脯, 并时常提到陈腐的多神教的神灵——基朴里达、巴考士、宙斯等。

我记得当时他详细分析过《叶甫盖尼·奥涅金》中一个著名的片断:“冬天。一个农民兴高采烈”等等。他说:“农民为什么兴高采烈?下雪这件事没有什么可以兴高采烈的。‘他的小马嗅到雪, 就随便怎样小跑着’, 这行诗里‘随便怎样’这个词用得不正确:‘как-нибудЬ (随便怎样) ’这个词是用来与‘путь (道路) ’一词押韵的。”

后来父亲重读《叶甫盖尼·奥涅金》, 对这部小说很有好感。某些地方, 如第七章的开头“被春日的阳光追赶着”, 他总是特别赞赏。“这里每一行诗都是大自然的一幅逼真的图画, ”他说, “而且比喻又是多么美妙:

还是透亮的树林

仿佛披上了一层绿色的绒毛。”

他说, 有时作品中的人物会采取连作家自己都感到意外的行动。他举了普希金的一个同时代人传出来的普希金说过的话作为例证:“我的达吉雅娜是个什么样的人, 她做出什么事情!竟然拒绝了奥涅金!”

父亲对普希金这个人是同情的。他认为普希金是个诚挚的人, 不忽视自己的弱点, 而且如果他免不了实行妥协的话, 那也只是行动上的妥协, 而决不是信念上的妥协。我不记得他是从谁那里听到了普希金在涅瓦大街上碰见一位友人时说的一段话:

“‘我感到自己是个卑鄙透顶的人!’

“‘为什么?’友人问道。

“‘刚才我碰见尼古拉·巴甫洛维奇, 和他说了话。’”

据我记得, 雅斯纳雅·波良纳长期订阅的只有一份大型杂志《Revue des Deux Mondes》 (《两大陆评论》) 。《俄罗斯导报》、《曙光》、后来的《闲话》 (纳沃罗茨基主编) 和《俄国思想》 (尤里耶夫主编) 都是出版者给寄来的;有个时期还收到《俄国旧事》和《俄国档案》。

并没订阅《欧洲导报》, 可是雅斯纳雅·波良纳却有这份杂志;大概是库兹明斯基家订的。有个时期不知为什么还收到了《星火》, 那上面连载了皮谢姆斯基的长篇小说《共济会会员》;父亲喜欢这部小说的开头部分, 甚至还给我们朗读过, 不过很快就扔下了。

七十年代末雅斯纳雅·波良纳出现了《祖国纪事》, 我记不清是从哪儿弄来的。父亲津津有味地阅读这份杂志, 尤其喜欢读谢德林的作品和恩格尔加尔特的《乡村来信》。父亲给我们朗读过谢德林的《在国外》的一些片断;《穿裤子的男孩和没穿裤子的男孩的谈话》逗得他笑出了眼泪。

我还记得, 父亲给我们朗读过一篇谢德林写一个小饭馆的鞑靼人怎样载送“雅穆得王子”去彼得堡的故事 (《庞巴杜尔先生和庞巴杜尔太太》中的一段) 。那位王子对彼得堡的印象:“有的是庞巴杜尔, 却没有老百姓, 清一色!”惹得他发笑。后来他自己到彼得堡去了一趟, 回来之后讽刺地说:“在彼得堡很好——有的是庞巴杜尔, 却没有老百姓, 清一色!”

一个光盘引起的回忆 篇4

老师,那次在图书室想对你说数学配套光盘借我看一次,我怕你不同意就(偷)拿来了,老师请您原谅我。———洪许文

原来这个光盘是洪许文在借书的时候从图书室偷偷地拿出来的,他现在又把光盘悄悄地放到了我的办公桌上。这孩子显然已经知道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而且也意识到偷会使她心里不安。对这样敏感的孩子,绝不能再用任何的批评。我已经想好了做法,在下课的时候我轻轻地走到洪许文的座位边,用手在她身上轻轻点了一下,向她点了点头。她心领神会的随我来到外面较安静的地方,我和颜悦色地问:“那个光盘你看了吗?”她不好意思地笑着对我说:“没有。”

“那是个电脑光盘必须用电脑才能播放的,你家有电脑吗?”

“没有。”

“你想看吗?”

“想!”

“老师的办公室里有电脑,老师放给你看好吗?”

“好!”洪许文兴奋地看着我。刚才的不好意思已经全不见了,有的只是对光盘的好奇和期待。

“以后想看什么,或者想拿什么东西,问问老师好吗?”我不失时机的教育她。“好!”洪许文高兴的回应道。

当我放光盘给她看的时候,她看得很认真,也很兴奋。看着满脸笑容的她,我不由想起十年前的一幕。

“邵警,你给我站起来!”一个满脸怒气的老师气冲冲地向一个学生走去。那个叫邵警的孩子还没有完全站起来,就被老师一把抓住从座位上拽了出来。“说,你做什么了?”“我没做什么?”“没做什么?郭炎的头发怎么回事?”那个叫邵警的孩子不说话了。“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啊!今天竟敢用火机烧女同学的头发,真是无法无天了,啊!你刚才不说什么也没有做吗?啊!”这个老师越说越气一把把邵警推了出去,一下子带倒了一张课桌。老师并不罢休又把邵警拽起来说道“走,找你爸爸去!”邵警吓坏了,因为他的家就在这所村小的旁边,他的爸爸对他非常严厉,肯定会打得更厉害,邵警吓得大声哭了起来死抱住一张课桌不放手。全班学生都吓住了,那个被邵警烧焦了一点头发到办公室报告的女孩也吓的默不作声。邵警一边哭一边说:“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这一幕以后,班级里再也没有学生恶作剧了,也没有学生向老师打小报告了。

这件事过去很长时间了,这位老师在改学生的日记时看到那个女孩在日记里写着这样一句话:老师,邵警又做坏事了,可是我不敢告诉你,我不忍心看到他被打的样子。那一刻这位老师如受重击,多么善良的孩子,就因为怕看到别人挨打,用自己的宽容来包容对她恶作剧的同学,宁愿自己受伤害也不愿报告老师,这善良的孩子啊!忽然之间这位老师明白了,只有爱才能感化学生,用惩罚换来的只是暂时的平静,真正的教育是爱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关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做一个学会关爱别人的人,而这些是简单粗暴的处罚永远也不能办到的。此时这位老师才真正明白陶行知所说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这个老师就是我,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打过我的学生,我和学生们课堂上一起上课,课堂下一起游戏,和孩子们交朋友,我发现每一个孩子都很可爱。其实邵警也没有那么坏,他劳动很积极,对人也很大方,下雨天主动借伞给路远的同学……我专门到他家劝他的爸爸以后不要粗暴的打孩子。这以后向我打报告的学生越来越少了,真的再也没有故意恶作剧的学生了。

“老师,我看完了。”洪许文的话打断了我的回忆。“哦,以后有什么要求直接来找老师好吗?”“好,谢谢老师!”洪许文高兴地离开了办公室。

洪许文离开后我又陷入了沉思,我记得在书上曾看到这样一段话:切勿威吓孩子,要么罚他,要么饶他……非打不可,就使用小草一棵。对孩子的惩罚要看他本心的初衷,即使他的初衷是错误的,而导致他错误的行为,也不要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他,因为他毕竟是孩子。

那一夜的回忆 篇5

记得在我5、6岁时,因为父母不在家,把我和姐姐留在家,到了中午, 我和姐姐受不了饥饿,我们就去做炒饭,饭没炒好却把厨房弄得一团糟,最后还是没吃到。妈妈回到家,看着厨房的情景,不知怎么她的一团无名怒火就上来了,把我狠狠打了一顿,姐姐却没有挨打,心酸的我觉得妈妈偏爱姐姐,我的委屈一下子爆发了,趁他们不注意之时,一气之下跑了出去。

外面的天已经黑了,我走在小路上时,感到那一夜显得格外的宁静,只有微微路灯亮着,虫叫声、鸟叫声都不知道怎么没有了。天上的星星显得那样的孤独,我走到煤棚里,走到一个角落,坐在那里,想着自己的委屈,滚烫的泪水一下子就流了下来,止也止不住。把自己的衣服上弄得很湿。

风呼呼吹着,吹响了煤棚的门, “咚咚”的响着,我不禁抱紧了自己的腿,感到害怕。不一会肚子“咕咕”的叫着,在这个饥寒交迫的夜晚,我静静坐在那里,慢慢地睡着了。

第二天,当我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升起了老高。我隐隐约约听到父母在呼喊我的名字,我推开煤棚的门,寻着声音走了过去。妈妈看见我愣了一下,然后毫不犹豫的紧紧抱住了浑身上下全是煤灰的我,并痛哭了出来。一边哭还一边说: “都是妈妈的错,都是妈妈的错! ”看着妈妈那双充满担心的眼睛,我不禁感到难过,她的头发好像一夜之间又白了许多。姐姐与爸爸也走到我的面前,看着我。我不敢抬着头,像是做过许多错事的小孩,怕被爸爸责骂。我看见爸爸走到一边去拿起电话,隐约中听见他说: “谢谢您了,找到孩子了。给您们添麻烦了。”

后来,我才知道他们那一晚报了警,找了我一夜。经过了那一晚,我知道了自己的幼稚,不懂事,只因为自己的不高兴, 给父母增添了许多的麻烦。经过那一次,我明白了父母对我的爱,我也慢慢地走向了成熟。

上一篇:水的组成下一篇:培养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