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语文教学中的乐趣

2024-10-14

寻找语文教学中的乐趣(精选4篇)

寻找语文教学中的乐趣 篇1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新探究意识已成为广大教师努力的目标。下面我就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精心设计导读,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常言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富有艺术性的导语, 能轻松自如地敲开新课的大门, 巧妙地激发学生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反之, 平淡无味的导语, 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反而会起到抑制作用, 以致台上讲得津津有味, 台下听得昏昏欲睡。虽然导语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开头, 却熔铸了教师的智慧, 凝聚了教师的心血, 体现了教师的素质。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是从不忽视课前的导语设计的。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就是这样的典范, 她在教《孔乙己》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 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 而易子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悲剧往往催人泪下, 但孔乙己这个悲剧呢?学习这篇课文, 从课文含蓄深沉的描写中, 细细咀嚼, 深入体会, 我们是可以获得解答的。”这样的导语设计造成了学生心理的悬念, 引起了学生的阅读需要, 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 会促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钻研课文, 寻找答案。其他的像宁鸿彬、魏书生老师, 他们在上课之始也善于运用各种方法触及学生兴奋点, 使学生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善于留出课堂空白, 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文学作品的妙处, 在于语言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带来的空白现象, 它所给人的是广阔的想象空间。语文教学也是艺术, 一堂好的语文课就应该像一幅意境深远的画, 浓淡相宜, 虚实相间, 让人体味再三, 欲罢不能, 恰到好处的留空, 可以使学生进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境。所以, 我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 选准能启发学生想象的“触发点”。如在教学《乡愁》一诗中, 首先让学生阅读词三首:贺铸的《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 , 李清照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 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 然后让学生找出每首词表达的“愁”的意象有什么关系?这样一激发, 学生在欣赏中都能找到相关的意象, 如“烟草”“风”表示丝丝情愁, “双溪蚱蜢舟”表示国破家亡之愁沉重而难以舟载, 而“一江春水”则表示亡国之愁汹涌如春潮。所以, 在教学中, 应把握文章特色, 抓住关键语句巧妙引申开来, 帮助学生开启想象, 调动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 填充空白。

三、仔细研究课堂提问技巧, 开启学生心灵的智慧之门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 更是一门艺术, 并且是教学中用最多而又很难用精用巧的艺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 只有重视课堂提问, 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 才能够使思考不再是学生的重负, 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 才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启学生心灵的智慧之门,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条条大道通罗马。”“文无定法, 教无定法, 而贵乎得法。”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解放思想, 大胆探索, 就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务川自治县涪洋中学)

在主食中寻找乐趣 篇2

很多糖友发现患有糖尿病后很恐慌, 认为主食中含糖量高, 不敢吃主食, 或者主食吃得很少, 只吃蔬菜、肉类、豆制品和坚果。其实这种不吃或少吃主食的饮食结构, 会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 脂肪、蛋白质摄入过量, 体内物质代谢紊乱, 结果不仅血糖控制不好, 忽高忽低不稳定, 还使血压、血脂增高, 肝、肾负担加重, 导致冠心病、坏疽、肾衰、双目失明等并发症几倍甚至数十倍的增加。

蛋白质和脂肪不同, 身体中的碳水化合物贮备非常有限, 如运动时人体得不到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供应, 将导致肌肉出现疲乏而无动力。不仅如此, 如果膳食中长期缺乏主食还会导致血糖含量降低, 产生头晕、心悸、脑功能障碍等问题, 严重者会导致低血糖昏迷。

缺乏碳水化合物肌肉疲乏又无力。运动与膳食营养补给中, 除了适量的蛋白质、脂肪和水之外, 最重要就是碳水化合物的补充。运动时机体主要依靠碳水化合物来参与供能、维持运动强度, 并为肌肉和大脑提供能量。与蛋白质和脂肪不同, 身体中的碳水化合物贮备非常有限, 如运动时人体得不到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供应, 将导致肌肉出现疲乏而无动力。不仅如此, 如果膳食中长期缺乏主食还会导致血糖含量降低, 产生头晕、心悸、脑功能障碍等问题, 严重者会导致低血糖昏迷。

人为什么要吃主食

像汽车需要汽油一样, 人体活动也需要动力, 没有能量什么都不能做。人体所需能量只能靠食物获得, 日常所吃的主食就是能量的主要来源。

碳水化合物为身体提供能量。大米、小麦、玉米等五谷杂粮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 是人体最便捷、最经济的能量来源。除提供能量之外, 这类食物还可提供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及蛋白质等。土豆、白薯、山药、莲藕等, 兼有谷类和蔬菜的双重好处, 既可提供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 又含有较多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有些糖友通过不吃主食来控制血糖

很多糖友有误解, 认为既然是主食产生了血糖, 就以少吃主食的办法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主食中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是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一方面, 一些特殊的细胞如脑细胞、神经细胞和红细胞只能靠葡萄糖供能, 如果主食不足必然会影响这些细胞的功能, 出现头晕、冷汗、乏力等症状。另一方面, 若不吃主食或进食过少, 葡萄糖来源缺乏, 身体就要用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脂肪过多分解会产生酮体, 易导致酮症酸中毒。

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糖友, 每日主食不能少于约1 5 0克, 这是一个最低限度, 否则容易出现酮症酸中毒。

此外, 即使不吃主食也可以出现高血糖。由于体内需要热量, 在饥饿状态下, 需动用蛋白质、脂肪, 使之转化为葡萄糖, 以补充血糖的不足。长此下去, 患者可出现形体消瘦, 抵抗力减弱, 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主食的摄入量因人而异

具体的主食摄入量要根据糖友身高、体重、年龄、性别、体力活动、血糖水平和降糖药使用的情况而定。总的原则是多动多吃, 少动少吃, 一般情况下每天2 0 0~3 0 0克 (指食物的生重) , 特殊情况每天约1 5 0~4 0 0克。其中, 休息患者, 每日约2 0 0~2 5 0克;轻体力劳动, 约每日2 5 0~3 0 0克;中等体力劳动患者, 每日约300~350克;重体力劳动患者, 每日约400克以上。

三餐可按1/5、2/5、2/5分配。也可少量多餐, 从正餐中抽出一小部分食物作为加餐用, 每天5~6餐。要防止一次进食量过多, 加重胰岛负担;或一次进食量过少, 发生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另外, 糖尿病患者最好与家人分餐, 采用固定的饭碗, 每餐先选择固定量的主食后再进餐。一旦每日的进餐次数形成规律后, 三餐主食的分配量不得随意更改, 三餐也不可当做两餐用, 否则会打乱体内的代谢过程, 对糖尿病的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主食吃多少还要看能量进出平衡的结果, 具体反映在血糖、体重及腰围上。我们可以掌握吃到七八分饱, 使超重的体重逐步下降, 这说明您减少了总热量;如果体重还在升, 腰围还在增粗, 说明能量过剩。

粗细粮搭配有利于糖尿病控制

主食粗细粮搭配是糖友的最佳选择。营养学家建议, 糖友可将粗粮、杂粮及杂豆类作为主食的一部分。研究表明, 进食粗杂粮及杂豆类后餐后血糖一般低于进食米饭和面食。如燕麦、荞麦、大麦、黑米、赤小豆和扁豆等可明显缓解餐后高血糖状态, 减少血糖波动, 利于血糖控制。

从预防的角度, 也应多吃粗杂粮。吃粗粮, 从入口到消化、吸收需要两小时左右;吃精加工的食物, 半小时不到就吸收了;如果直接吃蔗糖、蜂蜜等食品, 5分钟内即可吸收。食物消化、吸收过快, 会导致胰腺不能及时分泌足够的胰岛素, 若胰腺不能承受超负荷的“工作”, 久而久之, 血糖居高不下, 最后会发展为糖尿病。

主食最好吃干的

有些糖友觉得把主食做得稀一点, 可增加饱腹感好控制血糖, 其实不然, 稀一些的主食消化快, 对血糖的影响也更快, 反而更影响健康。所以, 糖友最好不要喝稀粥, 可以用粗杂粮加干豆类煮的软饭或干粥, 这样有降血糖、调血脂、通宿便的作用。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寻找探究的乐趣 篇3

一、注重生活经验,激发探究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且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时,应选择孩子们感兴趣、贴近孩子们好奇心的主题,吸引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广告比较吸引人的眼球,只要你抬头看看就发现许多广告词语别有用心。老师就利用学生对广告的兴趣设计了《寻找“带病”的广告》,要求学生把广告里的错别字找出来。比如某赛马广告“乐在骑中”的“骑”就是借用了“其”的同音。还有“咳”不容缓、“骑”乐无穷、一“明”惊人、默默无“蚊”、“琴”有独钟、一见钟“琴”、一“网”情深、随心所“浴”、百“衣”百顺、闻“机”起舞……老师让孩子们在这每一个感兴趣的主题活动中,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意识。

二、搭建活动平台,引领实践体验

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活动本身以及探索的结果并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而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塑造更值得关注。如在校园里开展“红领巾义卖”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小制作(书画作品)和家中的玩具标上价格,向同学们推销。学生们对此活动特别兴奋。又如在家里体验生产劳动,给植物松土、除草、施肥等,直到收获果实。让学生在劳动中培养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体验成功的喜悦、劳动的艰辛,以及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再如,让学生走进社会进行社会实践。因为社会实践是学生走进社会、感受生活的极好形式,可以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实践的能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对连城文川河开展调查。此河是贯穿全城的大河,以前河水清澈见底,可现在河水绿绿黑黑的,河面上还有很多漂浮物。针对这一现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保护连城母亲河”的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查清河水污染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通过这种社会性的调查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社会的现状,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让学生体会参与社会服务的意义。

三、整合有效资源,拓宽实践渠道

整合资源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有取有舍,通过组织协调和加工重组,把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资源整合成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综合性资源。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资源没有整合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利用和发挥效益。

在学校开展《节约用水》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先让学生调查自己家庭、小区、学校、周围工厂的用水情况和浪费情况,将他们调查的信息进行交流、整理后,学生们都很震惊,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太严重了!首先让学生通过资料查找水资源情况:占世界人口40%的80个国家正面临水危机,发展中国家约有10亿人喝不到清洁的水,17亿人没有良好的卫生设施,每年约有2500万人死于饮用不清洁的水。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水资源紧缺……他们有的上网查,有的到图书馆查,结论是:全球水资源极不平衡,中国水资源严重缺乏,节约用水迫在眉捷!活动的另一个问题是怎样节约用水,同学们针对自家情况或是走访周围居民、厂矿企业,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节水办法。活动还提出: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生活、工业污水对江河湖泊的污染也很大,有的往河里倒垃圾,有的工厂向河里面排废水、污水等,我们如何来保护水资源?有的学生提出:做用水监督员,做节水宣传员,写建议给环保局长,张贴节水小窍门,号召全民节水等方法。学生从活动中学到了不少知识,而且将实践活动与服务活动、信息与劳动教育等几个方面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幼儿在绘本阅读中寻找剪纸的乐趣 篇4

一、绘本对幼儿的思维启发

绘本是21世纪国际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画书, 作为儿童早期智力启发工具, 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图特的本体价值和教育价值。绘本的优点主要是能把深邃的主题与内涵通过浅显的故事来阐述, 同时绘本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审美价值以及美轮美奂的绘图, 这些都为幼儿带来视觉上的刺激, 通过这些色彩缤纷的图画令儿童激发其艺术创造力。

在幼儿教育中, 绘本能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情感。幼儿时期是情感奠定的黄金时期, 通过绘本阅读要让幼儿形成一定的情感控制能力, 培养儿童的修养与品德, 教师应该通过在绘本阅读中帮助儿童培养情感, 以感情教育幼儿, 拉近老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 这样才能保证今后能顺利地开展幼儿教育。

绘本阅读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 绘本书籍通过以图画的形式呈现在幼儿面前有利于幼儿的理解, 图画通过各种色彩对比、光线变化、暗示等构图, 揭露了故事人物的情绪或者环境。这种方法是把文学作品用适合儿童的绘本呈现出来, 引导儿童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去理解绘本所表达的思想。老师要在幼儿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加以适当的引导, 对绘本中的图画色彩及构图等看得见的画面去想象看不见的主题思想, 这样才能为幼儿的理解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老师在为幼儿讲解绘本的过程中, 通常可以展示了绘本的一小部分内后,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力让幼儿根据前面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创造出后面故事的内容。这个环节对于增进幼儿的想象力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要善于鼓励幼儿的创新能力, 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除了以上几项要老师要注意引导幼儿的, 还需要通过绘本培养儿童的审美心理。要让儿童在阅读绘本时欣赏和艺术创作实践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要启发儿童的审美心灵, 让儿童在阅读中体验审美的乐趣, 同时提高儿童的艺术鉴赏力, 同时也能塑造儿童良好的人格,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模仿绘本教材的正面人物形象, 从而在潜移默化的情形中不断塑造自己的人格。

二、绘本中寻找剪纸乐趣

儿童的素材大部分来源于身边, 他们所阅读的绘本教材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老师为了巩固幼儿所阅读的绘本教材, 可以通过绘本中某些故事作为素材让幼儿进行创作。幼儿在阅读时, 老师要引导他们学会观察, 通过观察绘本图案的构图、色彩判断物体形象, 从而积累素材。在教学初期, 儿童会对将要创作的作品概念非常模糊, 因此, 老师不能急于求成, 应该让儿童观察绘本中简单的图案来打基础。例如, 让初学儿童剪出一个圆形、三角形等对称图形, 到后来再从绘本中挑选像叶子、花草等难一点的图案。

经过教育实践, 发现合理选择素材是非常重要的。剪纸的难度要注意不能超过儿童这个年纪的能力, 太难则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同时, 老师可以让幼儿阅读完绘本后, 把绘本中的某个故事以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 老师还可以引导儿童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类似于这类活动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力之余还能让他们从小树立团队合作的精神。

1. 加强沟通与交流

沟通与交流是最能反映儿童想法的途径。幼儿在阅读绘本后, 老师需要与他们有适当的沟通交流, 才能知道他们的想法, 从而引导他们选择正确的方向。老师在与儿童进行剪纸教育之前, 交流一下阅读心得, 为何要这样创作等。通过沟通交流, 令老师在幼儿心目中具有一定的亲和力, 这样才能让学生信赖老师, 令幼儿在今后培更培养出热爱学习的性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艺术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明确提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 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作为艺术领域中的剪纸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民间剪纸活动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 丰富了幼儿思维, 给幼儿创造了一个自我操作, 自由发展思维想象力, 并能创造性的进行活动, 记得在一次剪贴活动中, 我准备了各种不同颜色的腊光纸, 用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用这些纸可以来剪一些你们自己喜欢的东西, 并提出要求, 剪好以后把它整合成一幅画, 并用语言把他讲述出来, 这时, 幼儿就会开始想象, 我就鼓励幼儿用简单的图形想办法拼贴出千变万化的形状, 一部分的幼儿在自由, 轻松的剪贴过程中创作出不一样的作品, 有一幼儿用红色的纸剪出了太阳, 用绿色的纸剪出一棵树和许多的小草等组成一幅幅自己喜欢的作品, 这时教师就开始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剪纸作品, 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的作品一一呈现, 内容非常的丰富, 孩子面对自己的作品, 往往会好好的欣赏一翻, , 在欣赏的过程中, 还会产生丰富的想象, 我的作品想什么?它还可以贴在什么地方?这就是孩子们完成作品后经常交流和探讨的话题, 大部分的孩子会认为自己的作品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比如在《年》这本书的基础上, 大部分的幼儿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以及体验过新年的感受, 通过剪纸来表现, 创作出一本一本的关于年的故事书, 并根据自己的讲述来表现自己创作的绘本, 体验创作的乐趣, 还可以提供一些动物的形象让他们来完成剪纸, 大部分的幼儿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一些作品, 加上自己的想象, 如他们完成小狗、小猫、小鸭等动物形象作品后, 会把它们装订在一起, 形成了“快乐的动物园”、“我们都是好伙伴”等故事, 这种重其意而不拘其形, 重其趣而不苛求其法的教学模式使孩子能大胆地、如愿地表达自己的爱好、情趣。体验到自主创作的乐趣, 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

2. 绘本教材的启发

绘本教材有是其他教材相比有其无法替代的作用, 那就是色彩丰富。绘本教材能生动形象地把情景呈现在儿童面前, 使幼儿更快地融入到情景当中。老师应该捉住这个时机来培养幼儿的剪纸的兴趣。当幼儿对他们手上的绘本图案感兴趣时, 可以让幼儿对这个图案进行创作。

例如, 幼儿在绘本中看到有漂亮的蝴蝶, 应该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让鼓励他们尝试创作, 老师要捉住幼儿的心理变化, 作出适当的引导。此外, 绘本教材给予了儿童很多启发, 例如色彩的搭配, 几何图案的构成都为幼儿产生视觉感官带来刺激。因此, 幼儿在阅读完绘本作品后开始动手完成剪纸手工, 是有一定的自发性的。老师在此时尽量不要加以过多的评价, 更加不能以自己的眼光来评论学生作品的好与坏, 也不要拿幼儿之间的作品进行对比, 需要等幼儿创作完之后再进行评价。

因为幼儿在创作期间如果加以评价会干预了他们原来的思维, 幼儿往往也缺乏正确客观的评价自我的能力, 若老师加以负面的评论会降低他们的积极性。因此, 老师的态度直接影响他们的兴趣, 老师需要给予幼儿积极的肯定才能使其产生兴趣。老师需要给予儿童肯定的鼓励, 即使手工艺与其他儿童的相差甚远, 还应该说类似“你剪的真特别呀。”或者“你真棒, 不会和其他人剪得一样哦。”等话语来鼓励幼儿。

绘本是启蒙书籍为幼儿未来的人生道路带来很重要的影响, 教师通过让幼儿阅读绘本, 领悟其中的道理, 感悟绘本中的良好品格, 培养出良好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并且以剪纸的形式展示出来, 这样做不仅能启发幼儿的艺术鉴赏力还能提高其动手能力。要让学生从绘本中得到剪纸的启发以及培养对剪纸的学习兴趣关键是要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运用情感教育令儿童感受到学剪纸的乐趣, 才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幼儿的各方面素质。

摘要:幼儿处于智力启发阶段, 绘本作品对于幼儿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能激发幼儿的思维创造力。与此同时, 儿童阶段的动手能力培养也是对启发智力有很大帮助, 本文将从引导幼儿从阅读绘本图书过程中寻找剪纸的乐趣, 探讨如何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以及思维发展能力。

关键词:幼儿绘本阅读,思维启发,剪纸教育

参考文献

[1]侯志红, 石巧莉.幼儿剪纸教育活动方法初探[J].科技视界, 2013 (02) .

[2]蔡玉萍.幼儿绘本阅读教学初探[J].教育革新, 2014 (06) .

上一篇: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状况下一篇:有效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