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2024-06-17

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精选8篇)

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篇1

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一次“四则运算”课后,有个学生带着疑惑的眼神问我:“李老师,这些枯燥的加减乘除,我今后用得着吗?”学生不经意的一句话,我却一下语塞了。是啊,快节奏的生活,到处都是现代化的工具,计算器几乎在人人家里都能找到,那在多大程度上还需要人们拿着纸笔坐下来慢慢演算呢?我的教学究竟能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些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开始和学生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一、走出课堂: 数学就在我身边

第十册有一节关于测量的课,教材只是很简单枯燥的介绍了测量的工具和方法,没有指导实践的具体内容和建议。课堂上,学生却对具体的测量方法提出了很多疑问,“测绳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自己做吗?”“我很想知道自己目测距离到底准不准。”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我突然灵机一动:“我们何不来个实地测量呢?”学生们一下子兴奋得叫了起来,于是,我便带领学生开始了“测量校园”的实践活动。

他们开始三五成群的到校园里去寻找具有测量意义的目标,我帮他们把收集的内容进行整理分类,学生便迫不及待的`自由组合选择好感兴趣的内容,开始了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学校里的皮尺不够,有的学生就从当体育老师的爸爸那里借;没有测绳,便合伙用零花钱买来纤维绳做了一根价廉又实用的测绳,现在,这根测绳已经成了学校的必备教具。

测量活动选择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假日进行,这是学生给我提出的建议,他们说那时候校园里比较安静,他们可以很自由、不受干扰的完成测量活动。这天,学生带来了测量记录表、各种测量用的尺子、竹竿、还有绳子等等。在小组长的合理安排下,他们开始了有条不紊的分工合作。在教学楼的三楼,有一组学生正把竹竿撑到楼顶,把皮尺的一头扔到一楼的地面上,他们在量教学楼的高度;教学楼前,有三个学生争得面红耳赤,原来他们对教学楼的占地面积的计算方法不能统一;还有一组学生选择了测量旗杆的高度,他们把国旗降了下来,把皮尺系在穿国旗的竹竿顶端,让它同国旗一同升起……看着国旗缓缓升起,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体育馆里、爬竿上、沙坑旁……整个校园里都活跃着孩子们的身影。

最后,同学们以主题中队会的形式进行了活动汇报,各个小组不仅准确得出了测量数据,还从中分析出了相关的周长、面积等信息,他们对整个校园都有了量化的认识。更难得的是,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了校园设施中存在着的安全隐患问题,他们以书面的形式给校领导提出了建议。还有的学生发现了校园里有些乱扔的果皮纸屑,便通过海报在全校发起了“保护校园环境”的倡议。

在这次特殊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灵活运用课本介绍的测量方法解决了实际的问题,还想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特殊情况下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他们密切关注周围的事物,试着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解决遇到的问题。通过共同完成测量活动,学生还深刻体会到了相互协作的重要性,增进了同伴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这次活动也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原来,我所教的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和生活也是那样贴近,数学课也可以变得生动活泼、给学生带来欢乐!

二、走向社会: 生活处处有数学

之后的许多课余时间里,我和孩子们经常活跃在校园、社区、商店、马路上,寻找着生活中的数学。

我渐渐发现学生爱上了我的数学课,只要是有户外的任务,不管多难,他们总是欢呼雀跃。平时,他们把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点点滴滴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经常聚在一起交流自己记数学日记的心得体会。假期里,为了分担父母的辛劳,我提议进行“假期我理财”的活动,假期结束后,好多学生迫不及待跟我说起自己的理财经历,有付出有收获,有高兴也有烦恼。有学生认识到自己开销太大决心节约用钱;有学生知道了当家并不是件轻松的事;还有不少人深刻体会到了计算细心的重要性.

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时,先让学生带上纸和笔走出教室,观察各种实物,如三角板,红领巾、自行车的三角架,梯子,伸缩门等等,用笔在纸上画基本轮廓。这样学生轻而易举地就能初步辨认哪些是三角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同时,还可让学生动手拉一拉自行车的三角架和伸缩门,感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谁更牢固,通过生活实践提取出来的数学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近,有个别学生学会了上网,这在孩子们中间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我抓住这个热点问题,带领学生进行了“信息与生活”的社会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活动,学生们知道了信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变,通过调查实例,他们也认识到了小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把学生带到了社会这个大课堂,让学生发现了数学其实不只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可以找到数学.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和孩子们一道,寻找更多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篇2

一、课堂上引进生活中的数学

1. 新课导入生活情景化。

课堂是我们教师的主阵地,所以首先从课堂抓起,尽量多地以生活情景来导入新课。孩子们都是社会人,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创设的生活情景要与现实紧密联系,尽量与孩子的已有经验接轨。比如:在教学认识分数的时候,我就以切生日蛋糕这个生活情景导入新课,让孩子明白分数藏在生日蛋糕里。

2. 练习设计生活化。

数学是枯燥的,如果设计的练习呈现生活化,那么无趣无味的数学必将鲜活诱人,将孩子们的注意力完全地锁住,意识到数学藏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比如: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王爷爷家的菜地是长方形的,长是12米,宽是8米,你能计算出菜地的面积吗?把数字和生活紧密相连,会给数字赋予活力,让孩子感到数学与生活无法分割。

二、课后去感受和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如果仅仅是在课堂上把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孩子们带着数学知识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才能真真切切地体验到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比如:在学习了统计知识以后,我组织学生到校园里进行调查,再整理成统计表,同时布置孩子们到自己所在的小区进行调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又比如:在学习了位置与方向以后,我利用看电影之便,请孩子们在剧场里确定位置,把学到的数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三、及时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

有了课堂内外的数学生活化教学,孩子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能找到数学的影子。为了便于交流和深入,应该要求孩子及时记录他们在生活中找到的数学。我认为数学日记是最好的记录方法,它不仅能记录发现的过程,而且还给孩子提供了创造的空间。在教学中,我就是这样做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在学习了认识大数以后,龚滢琪同学就发现了生活中读数的现象,用《读生活中的大数》记录了下来:

前几天,叶老师带着我们去移动公司参观访问。我们刚进营业厅,一位阿姨就热情地向我们走来,笑嘻嘻地说:“欢迎小朋友们的到来。”阿姨先带我们参观一圈,然后拿来一些资料给我们看。每一份资料上,都是一长串的多位数,阿姨说:“这些数据都很大,中间的0很容易读错的哦!”我连忙说:“我就不会读错,因为我知道读0和不读0与数级有关,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阿姨的脸上露出了不相信的表情,对我说:“那我考考你吧!”说完就指着140056023,我脱口而出:“一亿四千零五万六千零二十三,因为我把它看成1|4005|6023,万级和个级中间有0,都只读一个0。”接着又指着300007200,我马上说:“三亿零七千二百,因为我把它看成3|0000|7200,万级都是0,只能读一个零,个级末尾的0都不读。”

阿姨由衷地佩服,嘴里喃喃地说:“厉害!厉害!”

费佳赛同学在假期里去超市买毛毯,因为运用数学知识而帮爸爸省下了钱,于是,就用《我帮爸爸买毛毯》记录了下来:

众多商家都看好元旦这个节日,纷纷推出促销活动。我和爸爸一起去购买60份礼品,准备发放给工人。时代超市推出“元旦大酬宾”活动,所有的商品打8折(即100元的商品只卖80元);大润发超市也在搞活动,优惠的方法是:买二送一。爸爸看中了一条毛毯,这两家超市都有,标价都是300元。爸爸问我:“该去哪家超市购买呢?你有什么好主意吗?”我调皮地对爸爸说:“我帮你出主意可以,但你得给我买棒棒糖。”爸爸满口答应。时代超市打8折,所以每一条毯子是300÷l00×80=240 (元);大润发超市买二送一,所以只要付60÷(1+2)×2=40 (条)毛毯的钱,就可以买到60条了。折算下来,每一条毯子是40×300÷60=200 (元)。因此,我极力推荐爸爸到大润发超市购买毯子。爸爸买到了比较优惠的毯子,我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棒棒糖,心里甜得跟蜜罐似的。

《走楼梯中的数学问题》、《挂钟上的学问》、《买水果的收获》、《汽车轮子圆又圆》……这样的例子是举不完的,不仅说明生活中的数学处处可见,也说明孩子们有能力寻找到生活中的数学。在记录的过程中,数学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升,还有助于其他学生来分享和学习,有利于继续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寻找生活里的数学 篇3

1、在实际情景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准备一对完全一样的梯形纸板;剪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早餐吃的开心吗?让我们看看你们开心的表现哦。

(谈话中让学生知道应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来上课。)

告诉你们哦,我今天的早饭可是很郁闷哦。想知道为什么吗?我在买葱油饼时,遇到了一个问题:有两块薄厚一样葱油饼,每块都是1元钱,我不知道买哪块好啦,你们能给我点建议吗?

生:买面积大的 板书:面积

师:我偷偷地把两块饼的形状和大小都记下来了,做成了模型,你们帮帮我,好吗?(出示两个面积相等,但外形差很大的梯形。)

(有生活中的实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探索新知

1、师:这是什么形状的两个饼呢?(梯形)补全板书:梯形的面积。

师:要想知道饼的大小,必须算出这两个梯形的面积,,但是我们前面没有学过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怎么办?

(在梯形旁边画上一个大问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给学生指明方向。)

生:把梯形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再计算。

师: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指名回答,教师在黑板的拐角处板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动手拼、剪,以往有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经验,这对学生来说就简单啦。)

2、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通过我们自己验证,我们得到求梯形的面积的公式。我们的劳动没有白费,那么,我们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它的什么特征呢?

生:上底,下底和高。

师:你们真的很棒。快动手帮老师解决问题吧。拿出你的尺子,测量出梯形的上下底和它的高。我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到底哪个饼大啦。

找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一人算一个梯形。先测量,再计算。

师:同学们真的很厉害,下次有问题还找你们帮我解决。(把先前的问号擦啦,改为感叹号。)

三、巩固应用

1、师:我们现在知道怎么计算梯形的面积啦。下面我来考考大家谁的速度快。出示三个梯形,让学生计算(找三个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座位上选一个计算,全班汇报.)

2、出示课本第28页,第二题。

先别急着计算,先估计一下结果。说说你的理由。

再动手计算,验证你的推理是否正确。

小结:上下底、高分别相等的梯形面积相等。

师: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我们到木材场去瞧瞧。那里有个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出发吧。

四、汇报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数学学习在一般人眼里是枯燥乏味的,离我们生活比较远。在这堂课设计上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孩子。在课堂引入的时候,选择有“吃饼”引入,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在整个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中,抓住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自己领悟。教学始终以学生认知为主线。开始由学生提出:要计算“饼”的面积;再由学生动手操作找解决问提的方法---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紧接着就让学生动手测量梯形“饼”的相关数据:梯形的上下底和高,对要计算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做了无形的强调;最后再让学生计算,得出结果。整个教学过程:问号——提出问题;动手操作、演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叹号——表示提出的问题已经解决。

巩固练习出现自然,层次分明。在计算“饼”面积时,既是探索新知,又是巩固刚刚总结出的公式。接下来有三个层次的练习。基本练习,计算出示的三个梯形的面积,这三个梯形在样子代表三个类型;梯形的等积变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实际应用。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不断唤醒、激发、鼓舞。在新知传授、构建模型这一环节教师引入“画饼”一有趣的环节,一下就拉近了学生的生活和数学的距离,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从而更能深层次的感受“面积”的具体意义。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生活化,形象化,让孩子们容易理解,为以后运用做铺垫。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运用于生活。数学课从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再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数学知识回到来的地方—实际生活。

寻找生活中的快乐教案 篇4

——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设计

江安县铁清中心小学校 胡 琳

一、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由于父母期望过高,学习任务繁重,同学交往矛盾等因素烦恼随处发生,加之五年级学生已步入青春期,又平添了许新的烦恼。因此,培养学生感受、发现快乐的意识,保持快乐、积极的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旨在通过学生寻找个人和集体中的快乐,以及变不快乐为快乐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只要用心感受,用心发现,快乐就无处不在,从而使学生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情。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感受身边的快乐,体会到快乐其实就是一种态度。2.学会主动寻找快乐,主动创造快乐。

3.学会在烦恼时换个角度想问题,变不快乐为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

活动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中体会到快乐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难点:指导学生在烦恼时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换个角度想问题,变不快乐为快乐。

五、教学方法

遵循以“活动为主线、积极体验、广泛分享”的原则,根据本课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法游戏感悟法、小组竞赛法、故事体验法等教学方法。

六、教学准备

课件、快乐球、呼啦圈、笑脸和哭脸卡片、纸制盘子等。

七、教学过程

一、暖身活动

1、组织开展游戏:水果蔬菜动物园

2、讲清游戏规则:动物园 水果园 蔬菜园 三个园,比如第一个同学说动物园,接下来的同学要说一种动物的名称,不可以重复,每个同学依次进行

3、采访: 在游戏中,你的心情怎样?

4、小结:老师从你们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中感受到了你们快乐的心情,你想每天都拥有这样快乐的心情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吧!开始我们的寻找快乐之旅!

5、板书课题。

二、主题活动

(一)传递快乐球

1、师过渡:你愿意与大家分享你的快乐吗,就让我们来做“传递快乐球,说出我快乐”的游戏。

2、游戏规则:全班同学一个接一个传递快乐球。游戏开始时,球从第一个同学手上传出,其他同学边拍手边欢呼“传递快乐球,说出我快乐”。等到老师喊“停”时,球在谁手上,谁就站起来,给大家说一说让你最快乐的事情。

3、师组织学生开展游戏。

4、采访周围同学听后的感受。

5、教师小结活动开展情况。(我们每个人都感受过快乐的体验,快乐其实很简单,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6、板书出示一张笑脸卡片,表示个人感受到的快乐。

(二)呼啦圈接力赛

过渡语:生活中不是缺少快乐,而是缺少发现快乐的眼睛。那是不是快乐只在我们个人的生活中才能找到呢?还有什么地方能够找到?让我们继续寻找快乐之旅吧。

1、游戏:呼啦圈接力赛

2、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1)、10人一组排成一排站在教室中间的空地上。(2)、每组发呼啦圈一个,组长把呼啦圈斜套在身上。

(3)、组长开始依次传递呼啦圈,不准用手,每个人都要传到,哪个组先完成就获胜。

3、抽2名学生进行示范。

4、老师组织分组,确定组长及裁判。

5、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怎样用最快的时间完成游戏以及小组比赛的口号。

6、组织开展游戏,做好监督工作。

7、教师采访获胜组学生和失败组学生的感受。

8、教师小结活动开展情况。

(快乐不仅我们个人能感受到,我们的集体中也充满着快乐。(板书出示3张笑脸卡片,表示集体的快乐。)当然因为是比赛就会有输有赢,正如人生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样,我们也会遇到失败、悲伤等烦恼。(板书出示一张哭脸表示不快乐)那遇到烦恼我们又该怎么做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听个故事,找找答案吧。)

三、升华活动

(一).聆听故事 思考感悟

1、课件播放音乐及图片,老师讲故事《卖伞与晒盐》。

2、师提问:老奶奶整天愁眉苦脸,孩子们,你们能帮老奶奶想想办法,找到快乐吗?

3、师提问: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师小结:

遇到烦恼时,我们应该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可以变不快乐为快乐。(将板书的哭脸卡片翻面变成笑脸。)

(二).交流秘方,创造快乐

1、过渡: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烦恼,你遇到烦恼是怎么解决的?把你保持快乐的秘方告诉大家吧。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点拨,指导学生在排解情绪时要尽量做到不伤害他人。

3、师过渡:看来,我们每个孩子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快乐秘方。生活就是这样,酸甜苦辣样样有,只要你愿意,我们天天都能吃到美味的快乐大餐,想知道怎么做这份美食吗?

4、课件出示“快乐食谱”。

5、师:有了这些配料,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制作出属于你们小组特色的快乐大餐,那就请你们赶快动手吧!

6、师发给每个小组发一个纸盘。

7、师巡视指导。

8、师小结:快乐大餐各具特色,快乐大餐充满快乐。

(三)总结活动,齐唱歌曲

1、师总结本次心理辅导活动情况:同学们,今天我们乘坐快乐大巴,一路前行,找到了个人在生活中的快乐,集体中的快乐,还有变不快乐为快乐的秘方,真是收获多多啊!其实,快乐就像星星一样,散布在每个人的身边。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用心发现,快乐就无处不在。(板书:快乐无处不在)老师希望我们每个孩子天天快乐,健康成长,绽放出花朵般灿烂的笑脸。(板书完成一朵花的形状)

2、师:最后,让我们带着甜甜的歌声,带着可爱的微笑,一起唱响《歌声与微笑》,开始我们新的寻找快乐之旅。

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快乐无处不在

寻找生活中的美术教学具 篇5

——美术教学《小金鱼》案例分析

奉贤区惠敏学校

孙卫红

一、案例背景

我所教的班级是七年级中重度混合班,共有14位学生。他们比较喜欢绘画,喜欢动手,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根据能力大小,我把学生分为A、B、C三组。A组同学有四位,他们动手能力较强,基本能自主掌握技能,能根据教师要求完成作业。其中小许与小唐较具情绪化,教学中是我倍加关注的对象。B组有七位,他们能完成较简单的操作。C组三位学生智商很低,一位学生是严重的自闭症儿童,很难听懂老师的讲课内容与作业要求,但能模仿很简单的动作。

《小金鱼》是自编教材,用藕蘸水彩拓印小金鱼。

二、教学设计

《小金鱼》是“用报纸、青菜头等拓印”美术技能技巧教学的延伸。用美国教育学家罗恩菲德的话说就是扩大经验范围,在新的范围内加进应有的旧经验,使学生感到新奇又陌生。

《小金鱼》的教学目标是:认识金鱼的基本形体特征;学习用藕蘸水彩颜料拓印留下较完整的印迹,用手指蘸水彩按、拖的方法,在印迹上添画变成小金鱼。

《小金鱼》教学流程图:

观察认识——示范操作——尝试动手——展示评价

(实物)

(教师)

(学生)

(作品)

三、教学片段 片段一:

(出示金鱼),[学生欢快地跳起来。教师提问:能用什么创作金鱼?学生发言踊跃,想出用毛笔画,用萝卜雕刻,用绒线编织……] 师:今天我们用什么创作金鱼呢?孙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是什么呢?(出示藕)生:藕!藕!

[学生欢呼雀跃,兴奋极了。] 师:谁来介绍介绍藕? 生1:藕生长在淤泥里。生2:藕可以吃。生3:藕炒肉片吃。生4:藕可以生吃的。师:藕能吃,还能做什么? 生:藕可以做药。„„

师:今天我们用它来画金鱼。生:啊?

[学生十分惊讶,异口同声。] 生1:怎样用“藕画金鱼呀?” „„

片段二:

(生复述用藕画金鱼的要点,动手操作。)

[大部分学生掌握作画要领,神情专注地创作金鱼。] 小顾(A组)喃喃道:我用大的“藕”印一条金鱼妈妈,用小的“藕”印一条小鱼,他们去逛超市。

小邢(B组)(“藕”印完,一手提起):哈哈,小鱼的身体„„我再给它添上眼睛。小顾(C组,自闭症)由教师把着手一起敲章,画眼睛、鱼鳍、尾巴。他也领会到今天的作画主题,一个劲喊:鱼、鱼„„“老师,我的金鱼真可爱!”

“老师,来看我的„„”一会儿,学生的金鱼都成形了。„„ 片段三:

(生上黑板展示自己的作品,自评一星、两星、三星。)

[作品十分出色,“哇,真可爱!”教室的黑板像个大池塘,一条条活泼的金鱼在水池里遨游。大部分学生都自评了一星、两星。]

四、教学反思:

小小一段藕,力巧量大。在本课教学中发挥了激发兴趣、提高教学实效、增强学生自信的作用。

1、“藕”的运用激发了课堂的趣味性。

兴趣往往能成为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就能愉快地学习,也只有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习,才可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学到本领。

(1)实物导入,出奇制胜。

当我把“藕”出乎意料地展示在孩子们面前时,“哇”的一声,连同孩子们的眼神都可以看出他们的惊讶与喜悦。说道:今天我们准备用藕来画金鱼时,“好!”全班学生拍手叫好。课堂的开头就创造了这样活跃的氛围,孩子们的学习欲望高涨。

(2)教师示范,引人入胜。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加强课堂示范,引导学生从具体作品出发,充分感知对象。我当场用“藕”作画,一条条活灵活现的金鱼展现在画纸上时,学生在惊叹、信服中,潜移默化地领会到金鱼的造型特点。学生跃跃欲试,通过观察、思考,培养学生较敏锐的观察力,通过记忆,储存创作的素材,多动脑筋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3)降低难度,增强趣味。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会说不会做。美术课在教授规程中注重低起点、小步子,循环渐进地练就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本课用“藕”蘸水彩画金鱼难度适中,易操作。整堂课学生保持在“兴趣盎然”的作画状态中。学生从较简单的操作中获得了出色的效果,给自己也来了个“出其不意”。

2、“藕”的运用提高了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美术学科的灵魂在于“动”,即“四动”。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本堂课的关键“藕上色要匀,动作要快。每个手指有自己的作用,食指正面点眼睛,反面拖鱼鳍,拇指画尾巴。”始终让孩子们挂在嘴上,掌握技能。学生犹如一部机器,每一个零件转动起来了,就有源源不断的成品。我还注重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小顾同学是严重的自闭症,我在上课时尤其关注他。用响亮的声音:藕,蘸水彩;夸张的表情动作:我们敲图章,引得他的注意。我手把手地领他进入画画的状态,他终于能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手指着画面,嘴上嘟哝着:鱼。

3、“藕”的运用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师生内在潜力的激发,有赖于一定的激励,这种激励就是评价。为了使教师与学生教学始终处于积极定势,必须坚持激励性评价原则。

对于学生的变异见解我都视如“珍宝”,对智障儿童来说,最大的成功莫过于“体味成功,感受自信”,在最后一个环节的“展评”中,我设计的三星组合,让学生自己评一评,学生多数都十分自信地把自己的作品放在三颗星处,有一位学生贴在一星上,一位学生贴在两星上。当我让他们说说理由时,孩子们滔滔不绝。

而当我把贴在一颗星处的那幅作品拿下来时,我说:“顾同学和过去相比,今天的进步真的太大了,我不同意他放这儿„„”同学们响起掌声,“他能得三颗星„„”孩子们说,顾世杰的注意力特别集中,他笑了„„

本课时的教学,我认为是成功的。作为美术课中的一堂技能技巧课,课堂始终保持着一种活跃、自主的气氛,按照“趣、动、信”的教学模式,通过师生合作、共同参与达到甚至超越了预期目标。学生徜徉在快乐之中,学生想创作、能创作、超创作,把美术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总之,藕——让这堂美术课生动了。

同时,下面两点是以后教学中应勇敢尝试的:

1、“放”学生,让他们在探究中学习。

“如何用‘藕’画金鱼?”本课教学开始我提了这个问题。学生们通过大脑思考能回答正确。那为何急于教师演示,不让他们一试为快呢?这样一个举措不仅是对这一堂课,能起到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对长期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的学习态度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都有深远的意义。

2、横纵向全面拓展,开阔学生思路。

在本课教学中,我向学生提出“能用什么画或制作金鱼?” 学生发言踊跃,想象出用毛笔画、用萝卜雕刻,用绒线编织„„

同时我想应大胆提问“用‘藕’还能创作什么?”这样横纵向全面拓展,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思路。

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篇6

窗外万里无云,太阳绽开了灿烂的笑脸,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应该能感受到温暖吧?可我却丝毫感受不到。周五,我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好友吵了起来。我决定,周末出去散散心,晒晒发霉的情绪。

徒步到了大山,看着满山黄色的树叶,顿觉满目萧瑟。“自古逢秋悲寂寥!”这句诗真是经典!心情愈发糟糕的我索性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无聊地拿起小石头扔来扔去;拽根枯草随便地抽打着周围其他的草。这些景色丝毫引不起我的兴致,我只好怅然地下山。

下山时我依然和刚才一样心不在焉,一直低着头看着地,却也不知看了些什么。走到大约一半的路程时,我觉得有些累,便停住了脚步。就在这时,一朵看似不起眼的雏菊活生生地“跳”进我的视线。也许是被花的颜色所吸引,起了好奇心的我慢慢蹲了下去:这是一朵粉色的雏菊,颜色似初生婴儿的肤色,粉粉的,嫩嫩的;花蕊金黄,花瓣摸起来十分柔软,似质地上佳的丝绸;茎部十分纤细。虽然别致,但是弱不禁风,那茎估计一折就断吧?我想。但还是忍不住产生了对它的爱怜。我静静地看着它,太阳光慢慢变得刺眼了,可我依然眯着眼注视着,阳光照在花瓣上。发出柔和的金色的光芒,像是给原本就粉嫩的花瓣镀上了一层金色……

不知过了多久,风渐渐大了,我想起身离开,顺便活动活动麻木的双腿。一阵劲厉的山风吹来,似一把锋利的刀子,割得我的脸硬生生的疼,我不由地抱紧了双肩,在风中瑟瑟发抖。我瞥了花一眼,它和我一样,在风中左摇右摆,好似喝醉了酒的人在走路时失去了重心。瞧它那弱不禁风的样子,一定抗不过去了!在大自然面前,我们都是弱者,都那么渺小,都无能为力,我暗想。但是,一切并非我想像的那样。风力减小,它还是在阳光下快乐地抖动着,轻轻颤动着,风声渐止,它便依旧昂扬地挺立着。

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篇7

一、中职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堪忧

1. 数学基础薄弱

大部分中职学生学习起点较低, 在数学中表现更为突出, 绝大多数在初中甚至小学开始成绩就一直落后。而数学知识具有连贯性、抽象性, 前面的知识点没掌握好, 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对数学新知识的接受有很大的困难, 故而学生自信心缺乏, 产生厌学情绪。

2. 数学无用论

中职教育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职业能力培养是本位, 在培养过程中应以职业实践作为主线, 因此, 学生普遍忽视文化课程的学习, 尤其忽视看似与职业能力培养关系不大的数学学习。

同样, 用人单位更关注中职学生是否有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劳动技能、社会适应能力、未来发展潜在能力等方面。加上数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直接应用甚少, 所以学生中流传着学数学没多大用处这种观念, 进一步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以“趣”为导, 生动课堂, 激发兴趣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只有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才可能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从而改善数学学习情况。那么, 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课堂气氛生机勃勃, 情趣横生, 使中职学生接纳并愉悦学习呢?

1. 引入数学史

综合教材讲史, 对知识的发生、发展, 对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与优良品德都有极好的感召力。教学中, 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一些古今数学家的生平、趣事、有关的数学史话, 如华罗庚努力钻研, 靠勤奋创造了奇迹, 昆虫学家法布尔精通代数学, 拿破仑三角形等故事, 活跃课堂气氛, 同时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习的, 人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 没有必要为此而灰心丧气。引入数学史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2. 创设问题情境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可以触发学生的求知动机。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学生熟知的事物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产生疑念, 带着解疑的心情, 产生揭开知识奥秘的浓厚兴趣。

例如, 教师在讲授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前, 给出学校大门的图片, 问有一在校门内的学生到校门外奶茶店的直线距离是多少, 两者之间隔着传达室, 不能直线测量, 问该如何测得距离;在讲授“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前, 让学生看一段关于“马季下蛋”相声, 相声中马季下蛋的传闻在人群中不停地传播, 老师就发问如果每个人都在十分钟内把马季下蛋的传闻告诉其他三个人, 那一个小时后有多少人听到这个传闻呢。这些问题让学生开始互相讨论, 想知道答案但又不得其法, 这时教师应“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要等学生认真思考了, 有了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后, 方引导他们投入到探求真知的学习中去。

3. 运用风趣的语言

幽默、风趣的语言会让学生大脑处于优势兴奋, 集中注意力, 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 教师若能巧妙地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形象描述抽象疑难的数学问题, 定能改变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成见, 使学生感到数学课乐趣无穷, 耐人寻味。

例如, 在学习三角函数在象限内的符号时, 有一口诀为“一全正, 二正弦, 三双切, 四余弦”, 教师给学生一句话“郑秀文在玄武湖切鱼”, 这句话中即包含口诀, 又加入学生熟知的明星和景点, 让学生一下就记住, 并应用到解题中。

4. 感受数学美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生动的语言、传神的手势、直观的教具、形象的媒体和精美的板书, 为学生创设优美和谐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美,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美的热爱, 通过学生的"内化", 逐步迁移为对数学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例如, 通过几何画板由椭圆的定义可快速、准确、动态的画出椭圆, 向学生呈现椭圆图形的和谐、对称美, 标准方程的简洁美, 降低了以往此处教具难制作, 图难画, 动感不强的教学难度, 提高了学生对椭圆定义的理解, 加深了学生对椭圆的印象;通过几何画板可直观便捷的给学生展示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5. 联系实际

数学教学联系学生实际, 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教学中联系实际,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中处处有生活, 从而学习数学兴趣大增。例如, 在讲授分段函数时, 教师举例现实生活中的打的计费问题, 得到表示路程与路费关系的分段函数。

总之, 中职的数学课程改革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状况, 实践证明, 结合生活实际, 以“趣”为导向, 生动课堂, 激发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一行之有效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人物的数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年版.

[2]林永伟, 叶立军.《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寻找生活中的诗意 篇8

你会如何描述你的摄影风格?这些风格的形成有没有被哪些摄影家影响?我想我的摄影风格在概念上是超现实的,在实体中却是现实主义化的。我越来越多地尝试创造能让人们看第二眼的图像,每次都能让观者们感受到一些新的东西,我喜欢的摄影家有TimwaIke,Gregoru Crewdson和Alex Stoddard。为什么你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担当模特?

我单纯的只是为了练习、我免费、我时间自由,我可以百分百投入并且决定最终影像的结束。另外,自己有张疯狂的奇怪的相片是件很美妙的事情!我觉得网络上那些长时间看着我的作品的人就像是对我十分了解。却失去了联系很久的朋友。

摄影对你的风格和生活态度上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上一篇:无锡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下一篇:物流公司管理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