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活中的数学日记

2024-10-14

小学生活中的数学日记(共16篇)

小学生活中的数学日记 篇1

我喜欢研究数学问题,因为我觉得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就在在数学的课本中看见了一道题生活中的数学题,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题目是这样的:我们国家大约13亿的人口,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节约1角钱,如果这样的话,我国全国就节约了约1300万元了。如果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大学大约要节约1万几千元钱了,那么这笔钱可以供给1805位失学没钱上学的小朋友,把这笔钱给那些人,那岂不是很好吗!

看了上面的信息,我想啊:可真是人多力量大啊。突然我想起来了,人多力量大?不好的啊,因为我想了想:如果这大约13亿的人口,都浪费了1滴水,那么一共约浪费13亿滴水了,那么大家想一想13亿滴水大约有多重呢?

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在水龙头下面滴1000滴水,用称称了一下,1000滴水重200克,我又动笔算了一下。

***000200=260000000(克)

260000000克=260吨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呀:如果按每人一个月用了一吨水计算的话,那么260吨水就足足可以用上2年了。我去问我爸爸:1吨水能够发多少度的电?爸爸说:1吨水能发100度的电。那也就是说260吨的水可以发26000度的电了。

哇!我一下子惊呆了,260吨水竟然可以发挥这么多的作用啊!所以我们现在要节约所有的水,不要浪费掉一滴滴的水了,我们要养成节约这个好习惯,不能再浪费了。数学是不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呢?

小学生活中的数学日记 篇2

一、整理知识, 形成知识网络

从某种意义上讲, 数学日记其实就是让学生对白天在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活动进行一次反刍。通过这个日记, 能够使得他们更加明晰自己清楚了什么, 不清楚什么, 什么地方需要加强, 什么地方还应注意。同时, 学生在回顾整个学习过程的时候, 还可以即时生成一些新的知识, 促进他们数学知识的优化。如在教学完加减乘除法竖式后, 我要求学生对这四种计算的竖式进行比较, 写出数学日记, 这样便于学生对几种竖式的掌握。有学生总结说:“我觉得加法、减法和乘法它们三个的竖式差不多, 都要先写第一个数, 对准第一个数的数位写第二个数, 然后从个位起计算出结果, 不同的是运算符号。而除法竖式跟它们长得都不一样, 它是先写一个厂字头, 然后被除数藏里头, 除数写在厂字的左边, 计算出的商写在厂字的上头, 还要对齐被除数的数位。接着, 再把商和除数乘起来, 看等不等于被除数, 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最后用被除数减去乘积, 看是不是零。不过, 我不明白, 为什么要有检查那一步呢?我一次算对不就行了吗?加、减、乘法就没有。”看了学生的日记, 我发现, 他们已将这四种计算的竖式整理成了一个知识网络, 纳入了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除去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记录之外,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日记中记录一些与课堂教学活动有关的课外知识, 抑或自己对于具体数学知识的独特认识与理解, 这样对于拓宽他们的数学视野有很大作用。如在教学完乘除的计算后, 我让学生写一则“购物”数学日记, 记下在购物中用到的数学知识。学生在日记中写到:“原来, 我们天天都在用数学知识, 数学就在我身边, 我一定要努力学好数学!”在国庆假期中, 我让学生写了一篇“旅游”日记, 他们兴趣高昂, 发现了很多生活中的数学。有的学生记录了自己主动去购票的过程, 有的学生发现了车票上的数学问题, 有的学生在上下车时记录下了车船行使的时间等。在教学了量长度之后, 我让学生写一篇有关“测量”的日记, 于是, 他们回家后, 家里的地板砖、冰箱、桌子、书本等都成了数学学习的材料……学生通过数学日记, 不仅知道了学习数学是为了能够在实践中应用数学, 而且知道了生活当中处处有数学, 对数学内涵的理解也更为广泛了。

三、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

对于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 要有不同的起点、不同的发展要求, 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首先, 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随时随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适时指导学生学会洞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炼生活, 写出学数学、用数学、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经过与感受,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其次, 每周我校还组织教师利用一到二次心语日记指导课的时间, 给学生做心语日记的评优、展示、交流, 还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做阶段性总结, 并做适当的写法指导, 从而使学生写心语日记有样可依, 又有充分的内容和时间做保证, 同时也保证了教师每周能指导学生写出一两篇心语日记。另外, 我们要给学生自由写作的机会, 鼓励学生多写。如此, 逐步使学生养成写心语日记的习惯。

四、促进教学相长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全面了解学生, 教师的指导才能有的放矢, 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最优化。教师可以从学生写的数学日记中了解到学生理解问题的方式, 看到他们的解题思路、推理过程、数学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这不但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加以帮助, 更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心理过程的分析、把握能力以及教学调控能力。而在人们的脑海中, 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只有学生向教师学习, 而没有教师向学生学习的道理。在新的教学观点下这种观念应退居二线了, 学生有着巨大的潜力, 从学生的日记中可以明显感觉到, 他们确实有一些教师没有想到的高明的思想方法, 让我们教师自叹不如。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由于受课堂40分钟的局限, 即使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 仍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拥有的很多新想法、新发现得不到及时反馈。因此, 通过数学日记这个载体能及时地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学习了平均分之后, 有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 同学们在课堂上都说7不能被平均分成两份, 可我想是可以的。我可以先把7看成6, 6平均分成两份, 每份是3, 然后剩下的一个怎么分呢?我想, 把1平均分成两份, 每份是0.5。然后再把3和0.5加起来就是3.5, 那么7平均分成两份, 每份就是3.5了。老师, 我想得对吗?”看着学生独具创新的思维过程, 我真正感觉到了童心的伟大。

总之, 我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应该对数学日记这种新型的作业方式加以重视, 通过这种方式来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 以使我们的数学学习与具体的生活联系起来, 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范围, 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 让他们在日记的海洋里增长才干, 在日记的海洋里将我们的数学改革活动推向深入。

摘要:在当前课程改革活动逐步深入的今天, 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 让学生养成记数学日记的习惯已逐步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与肯定。的确, 作为一种新型的作业形式, 它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延伸与拓展, 能够体现高效教学活动的理念, 体现个性化教学方式的精髓, 成为磨砺学生思维条理化的方法, 从而能不断拓宽数学的视野, 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生活中的小学数学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性教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113-01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的教育,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普及教育,平等教育,应当强调其普及性,淡化其选拔性。”这个要求不仅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中要落实,更要在各科的教学活动中需要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中的数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简单的购物算账、简单的计算等都在生活中得到体现,况且,小学中的数学是高一级数学的基础,要想在更深层次的学习中有所收获,就必须学好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而小学生又是一个活泼的个体,他们喜欢在有趣的课堂上接受教学,这也是他们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加大有趣教学法的运用,为教学提供更好的质量。

一、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学习重要的就是奠定好基础能力,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和法则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抽象剥离出来的,因此概念法则的教学也就必须在生活实际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并引导学生从直观入手从而抽象出来,逐步加深理解和运用。

例如:在教学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时,学生对于“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不易理解。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难点呢?“教无定法”,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运用不同的教学法,为此,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在班里举行了一次口算比赛和跳绳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两次比赛活动,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工作效率”这一抽象而又陌生的概念:即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

又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28-93=128-100+7,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7难以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实际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我要过生日了,妈妈带了128元钱去商店买一个96元的布娃娃准备送给我。妈妈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28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7元,(应加上7元)。所以,多减去的7应该加上。这样的生活教学例子,通过生活经验验证了抽象的运算,这样学生容易理解且不易忘记,又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实践打破传统教学,建立生活中的教学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这几句话深刻的把现代教学的模式完完全全的表达了出来,当代教学一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把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前端,让他们可以自由的发挥、自主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课堂上的实践可以是浓缩的社会实践,老师在教授到难点、疑点的知识时,不要过多的为学生讲解,应先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思考,无论学生思考的是否正确,教师都应该要予以一定的鼓励,让他们更加的自信,能主动的去学习、思考,用这种课堂上的实践去加强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教和学双边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是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共同遵循的标准。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达到完整、明确、具体、适当的要求。教学目标 必须是完整的,这是时代赋予的要求,也是教学过程的客观反映。完整的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先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用这个积极性来提高教学质量。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愉快教育”就是让学生在愉快的坏境下实行教学活动,针对这个问题的话,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办法,例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几何?”时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学生开怀大笑。之后,教师趁热打铁说:“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45个头,下面多少足呢?”学生答:“45×2=90只。”“少了多少足?”“26只”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有26÷2=13只兔子,32只鸡”。这种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兴趣都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除经常注意向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外,更重要的是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小学生数学生活日记 篇4

今天我在培训班上遇到了一道奥数难题——

学校发现不少同学吃午餐时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于是在饭堂门口贴出一张标语。告诫大家千万不要浪费粮食,标语如下:

如果每人浪费一粒大米。全国十三亿人口,每天就将浪费吨大米!请珍惜粮食!(已知1克大米约52颗)

我按照老师指导的方法,先求出一吨大米有多少粒:1000000克=1吨1000000&tims;52=52000000粒1300000000&divid;52000000=25吨。25吨!25吨!一个多么让人震撼的数字!一个多么大的天文数字!它能养活多少人呀!这么小的数据,竟然能算出这么大的数字来,这真是不可思议啊!数学真是无奇不有,无所不在。我以后不但要学课本的数学,还要学好生活中的数学;这么微不足道的、小小的一粒米也能变成如此26吨,可见环保的重要性有多大!这不正告诉了我们要珍惜资源吗?

生活中的数学日记 篇5

今天是国庆长假第三天,早起做完作业后,我高高兴兴跟着爸爸妈妈去逛八佰伴,商场里人山人海,好热闹啊!一逛就到中午了,吃什么好呢?好久没吃烤肉了,于是我们来到六楼看到一家九田家牛肉烤肉,这家店正好有优惠活动,于是我们就进去点餐了。这家店的优惠活动是充值500元,在店内消费满100元,送价格115元的菜品,菜品里面有五花肉、虾、果汁等等很丰盛。因为我们是难得来吃烤肉所以充值500元有点不划算,所以我们还是按正常点餐吧,有虾、里脊肉、香肠还有蔬菜及饮料共点了258元。

很快各种肉和菜都上来了,服务员阿姨马上帮我们烤了起来,烤熟后好香啊!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不到半小时我就吃得饱饱的。该结帐了,妈妈问我:“怎么付钱最便宜呢?”爸爸查了手机又说:“美团APP上这家店78元就可以买100元券,你觉得怎么用好呢?”我想了又想,回答说:“我们还是用美团便宜,买三张券的话,消费258元不到300元不能用,那就买2张券,另外58元就付现金吧。”最后我们付了(78x2+58)=214元,一共优惠了(258-214=44)44元。

通过这次吃烤肉我学会了怎样付钱才能省钱,在生活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数学真是无处不在,太奇妙了!

生活中的数学观察日记 篇6

这天我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我们先去了文具区,看见一支铅笔6毛钱;一支水彩笔大约6毛钱;一块橡皮大约6毛钱;一把尺子1.4块钱;一瓶墨水2.7块钱;一个铅笔盒大约20块钱。

我们能够明白一支水彩笔和一块橡皮大约就是花了一样多的钱,8瓶墨水大约和一个铅笔盒就是花了一样多的钱。我们然后去了食品区,把一些食品的价格都换算成1000克,得出了以下结论:包菜就是1.3元,最便宜;大米2.8元;面条7.3元;快餐面22.3元;面包24元;肉36元;薯片80多元;咖啡95元;最后就是巧克力150元——180元最贵。能够看出没有怎样加工过的东西通常很便宜,而加工过的东西通常很贵。薯片虽然看起来很便宜其实它就是很贵的,再说它就是垃圾食品,我们要尽量少吃。

数学真就是一门有用的科学啊!

小学生活中的数学日记 篇7

一、引入生活情境,培养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只有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意识才能树立起正确的数学逻辑和数学思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思正而行端”。要想培养学生生活化的数学意识我们就要有方法、有层次地将生活二字引入小学数学的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每日为学生布置“观察笔记”,要求学生在上下学路上、家中、外出玩耍时将与数学有关的事物记录下来,并于翌日在上课前利用5分钟让学生发言并讨论其观察笔记中的内容,采用轮流制,以学号为准,每日2~3人即可。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广听言论,对于自己疏忽了的生活中的数学细节、事物有所重视,并对他人在生活中与数学相关事物的观察成果进行评价,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在生活中留意数学的习惯,更能够潜移默化地建立起学生生活化的数学意识,而且这种自由讨论、自由记录的方法不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和学习负担,易被学生所接受。之后可根据学生数学知识的不断累积、数学实践能力的不断增强提高寻找生活中数学的难度。如找出与火车相关的数学内容,一些学生会想到火车的时速,一些会想到火车箱体是矩形的、轮子是圆形的,进而想到矩形与圆形的面积、体积的计算问题,还有一些学生会想到两列火车的追击和相遇问题等。

二、巧用生活情境,丰富教学内容

在“引入”这一步做好之后就要“巧用”这些内容去建立一个具有生活情境的课堂,既然学生有了观察笔记,有了记录和留心生活中的数学的习惯,那么如何完善课堂设计,使教学与生活中的数学事物紧密结合就是能否使学生读懂、会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生活中的常见形象映射到数学教学之中的关键所在。

当然,将数学生活化绝不仅仅是一堂课、一个学期能够教完的,我们要将数学生活的概念和意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在高年级学习分数时,我们就可以将甘蔗像数字拿出来,并以此为原型为学生讲解分数的概念和定义。假如甘蔗可分为3节,在这里我们必须强调这3节必须是长度相同的等分,那么我们也可以将数字1分为3节,而每1节代表数字1的3等分之中的1份,在数学表示为三分之一,可以理解成1÷3,这样就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实体的生活内容,而且十分容易理解,这就是数学生活化的意义。可以说,生活情境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场景,在场景中,数学知识被呈现,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极大调动起来,教师再将知识渗透于场景中,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情感参与探究,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最终促进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活用生活情境,完善教学过程

上文我们分别提到了引入和巧用,两者将生活带入数学之中,但这并不是全部,我们还要将数学知识反过来应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之中去,这也是使数学生活化的最后一步“做”,即为动手实践。学校应该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使学生有机会应用课上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实践过程中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兴奋感,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数学、将数学带入生活的信心和兴趣。

如雾霾是当下较为敏感的话题,我们知道逐渐增多的汽车所排放的尾气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组织一次雾霾观察小队,在让全员佩戴好口罩的情况下,在城市的主要十字路口做一小时的车流量统计。之后取1.6L汽车所排出的二氧化碳为基准,计算出这一小时该路口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之后让学生根据这一天的实践体会写一份“环保请愿书”,我们将这一份统计表和每位学生的环保请愿书以邮寄的方式寄给市政府,让他们知道就算是小学生也心系国家、心系环保。

小学生活中的数学日记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必要性;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92-01

数学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多个方面都需要数学知识来支撑。但是现今的数学教学却远远脱离了实际,许多数学知识都是抽象的,这样不仅学生不能够较快的接受知识,而且也不能够很好的运用于现实生活中。所以学生也在逐渐的失去兴趣,为了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就需要增添生活元素在教学过程中,这不仅可以使得学生获得足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使得其所学的知识更好的运用于生活中。

一、生活元素运用在教学中的必要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服于生活,在日常的授课中一定要注意将生活知识运用到数学课堂中去。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用到的数学知识都是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但是现阶段,在小学数学中使用到的数学知识难度却有了很大的提升,由于小学生并没有形成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所以在学习这些知识时会感到吃力,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发挥积极地引导作用,注意将生活中的问题渗透到实际教学中来,努力开展教学工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运算知识,我们可以以生活中买东西找零钱为例子,将二者结合起来,辅助学生的理解。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教师为了更好的讲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就需要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而将生活元素运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具体化的一个方法。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各种事物都表现着强烈的求知欲,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兴趣来诱导其更好的学习数学,这样不仅会使得学生更加乐于学习数学,而且还会积极的去探索其他的数学知识。

二、生活元素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数学知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生活正是有了数学知识的运用才变得丰富多彩。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很难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虽然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是非常抽象的,但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却是具体的,因此,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生活元素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此外,要想学好其他的理科科目就必须学好数学,数学是这些科目的基础,所以可见数学的重要性。实践证明,通过生活元素运用在教学中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并为其他理科科目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将简单论述如何在数学中更好地运用生活元素。

(一)积极利用学生的兴趣。对小学生的教学是非常特殊的,这是由于小学生自身的性格以及生活习惯所导致的,这使得小学数学教学与中学数学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个特点来进行数学教学。考虑到小学生的发展特点,由于其具有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能够抓住他们的爱好兴趣就能够更好的教学。比如说,小学生都非常喜爱动画片,他们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注意力非常集中,而且对于动画片中的情节都非常深刻,那么教师可以要通过小学生的这个特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动画片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糖果,在学生达到教师的要求之后就以动画片中的人物卡通图片作为奖励,这将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二)选取丰富多彩的生活元素。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考虑到学生不具备完善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所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生活元素的重要性,合理选择生活元素。此外,生活元素的选取尽量不要脱离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学生容易接受的元素,比如说动物、植物等,尽量避免选取一些像铅笔、尺子等教室范围内的元素,因为课本中本身就有很多以该类元素作为题材的例子,重复选取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并不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自然生活中,存在着丰富多彩的生活元素,小学生很容易对新奇的事物产生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生活元素的重要性,在选取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让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这样学生就更加活跃的参与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去,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布置丰富多彩的课后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普遍都将数学教学局限在课堂中,灌输式的教学,然后在课下时间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数学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其实,这并不是明智之举,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习过程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课外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那些枯燥的作业,学生也只是马马虎虎的去完成,并不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而且还会使得学生的课外负担加重。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有所选取,尽量与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这样学生在完成课外作業的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的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而且也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长此以往,自然也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与数学紧密相关。数学的学习不仅来源于书本,更多的是来源于生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生活元素的渗透作用,合理选取生活元素,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岳欣云.小学数学探究教学中的哲学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12,09.

[2]赵明.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

[3]马丽珍.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1.

生活中的数学日记怎么写 篇9

一天,我的家人带着我一齐去超市买东西,我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十分兴奋。

进入后,逛了一段时间,我们就拿了四袋洗衣液。在走到文具区时,奶奶问我需不需要些什么文具。我走到货架前看了看……

到了收银台,我们一共买了如下商品:四袋洗衣液,一袋18。5元;十包卫生纸,一包4。5元;一支自动铅笔,一支2。5元;三支钢笔,一支5。5元。

突然,在结账后,我的爷爷问我:“你最近不是学了关于小数的知识么?能不能先用笔算出这天买的每种商品的总价,再算出一共花了多少元?”

“能,怎样不能?必须不会错的!”我胸有成竹的回答他。

说干就干。我拿了一张超市的广告纸,再拿出随身携带的笔,立即在空白处算了起来。

我的思路是这样的:洗衣液一共四袋,每袋18。5元,所以直接用乘法就行了;卫生纸一共十包,每包4。5元,只需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来算便行了;自动铅笔只有一支,在最后时加上便能够了;还有三支钢笔,也用乘法来算。

于是,我算了起来。我先用4×18。5=74元(老师说过,整数乘一位小数等于一位小数,但如果两数末尾相乘的得数末尾是零,那么结果就是整数)算出洗衣液的总价;之后,用10×4。5=45元(一个小数乘10,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是这道算式的结果)算出卫生纸的总价;然后,又用3×5。5=16。5元算出钢笔的总价。这天买的每种商品的总价都算出来了,该算一共花的钱了。一道综合算式74+45+16。5+2。5=138(元)(在讲小数加法时,老师个性强调过,列竖式时,此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便算出了所有花的钱。

当我把纸递给爷爷并讲了我的思路后,他直夸我聪明,我也乐开了花。

小学生活中的数学日记 篇10

妈妈问阿姨:“一只烤鸭大概有多重?”

阿姨说:“一只烤鸭大概有8两重。”

当时我就很纳闷:8两到底有多重?回来的路上一直问妈妈这个问题。

妈妈告诉我说:“1斤=500克,1斤=10两,你开动脑筋算一算1两等于多少克?”

“1两=50克。”我脱口而出。

妈妈又说:“一只烤鸭油8两重,8两等于多少克呢?”我只好算起来:1两是50克,8两?五八四十,8两等于400克,我终于算出来了,妈妈还一个劲的夸我爱动脑筋呢。

小学生活中的数学日记 篇11

关键词:生活;数学;小学课堂;教学渗透

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诉求,不符合新课改的新要求。根据我国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其中明确提出了教学的新目标,数学作为对逻辑性要求较高的科目,不仅要教会学生牢记公式和定理,更重要的是将生活渗透到课堂之中,教会学生用生活的智慧解决问题。据调查,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教学与生活联系的不够紧密,学生不理解学生的原因。针对这样的现象,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不断革新,用生活化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一、寻找小学数学中蕴含的生活化素材

小学数学与初、高中教学不同,课程内容相对简单,难度较小,更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维能力,教材内容通常是基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的课程。要将生活中的数学渗透到小学课堂之中,就必须善于寻找生活化的素材,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原因。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充分理解教材的内容,然后在课前做好备课等准备内容,在教学中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状况,然后延展他们的思维和眼界,保证做好生活化教学。

(一)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习题

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刚进入幼儿园学习阶段,就被带去不断上补课班,题海战术成为了教学的主要方法,学生也寄希望于多做题、多见题来扩展自己的思维。其实,这与素质教育理念不相适应,只有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题目,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数学,才能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平均数的教学中,教师不要让学生探索高深莫测的题目,而是让他们对班级学生的体重、身高求平均值。这样一来,既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也可以将生活教学融入其中。

(二)组织生活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和大量的做题是一件极其枯燥的事情,对学生而言,非常没有吸引力,还会影响他们对学生的热情。适当的组织学生参与集体活动,通过对他们动手能力的锻炼提高对数学的理解,是生活教学的有效对策。因此,教师可以有目的的组织集体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数学课件,通过互相出题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二、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课堂要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就必须通过情境的创设,营造一个适宜学生学习的环境,结合生活经验和教材的内容,向学生展示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并在点滴积累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老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新闻联播的片头音乐,然后再提出问题:这是同学们都熟悉的节目,那么它是什么时候播出的呢?接下来出示某个学生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并配上图画,让学生观察时间,从而引入新课再比如,在进行简单的加减法教学的时候,各种应用题的结合对学生而言一直是一个难点,对此教师则可以设计一个去超市买东西的场景:小明手中有100元钱,在第一家店花费48元买了一件衬衫,然后去了文具店买了三支钢笔,共花费40元,回到家妈妈又给了他15元,问小明还剩多少钱?通过此类问题的设计,学生能够对教学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好的渗透生活化的内容。

三、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加深数学理解

《小学数学课程標准》指出,学校和教师要尽快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其中不适合学生的教学理念,并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采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上课时不再只是单纯的听老师讲课,要充分调动大脑的思考能力,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思考方法,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敢于向老师提出质疑,并与小组内同学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和解决问题后成功的喜悦。

另外,教师要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和实践的机会,要让学生在更加直观的观察中,更直接、更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和内容。例如:在进行圆锥体积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圆锥体教具,或者让学生动手做一个圆锥体作为教具。在教授求圆锥体体积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沙子等工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和观察中,更加直接、更加深刻的学到知识,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要积极推行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基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转变教学理念,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渗透到课堂之中。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实践的机会,运用生活化的方法实施教学,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活化的素材,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渗透生活化教学的新内容。

参考文献:

[1]丁学保.通过试题评价,引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J].淄博师专学报,2006,04:26-29.

[2]马子元.注重探究,培养思维——探究性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1.

[3]郑艳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资讯,2009,32:232+234.

小学生活中的数学日记 篇12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经过多年实践, 我发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引入一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情境来优化课堂教学氛围, 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生活色彩.

通过在所教班级多次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这种生活情境创设方式非常喜爱, 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动手操作创设生活情境

除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之外, 我们还可以结合动手操作来创设生活情境.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有效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 在执教“余数”这个数学概念的时候, 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同学们余数的概念, 而是先准备了一些同学们生活中常见的小棒, 提出问题, 然后让大家动手分.记得当时提出的是这两个问题: (1) 请同学们拿出11根小棒分一分, 每2根为一份, 可以把这些小棒分为几份呢?分完之后还剩下几根小棒? (2) 如果把13根小棒, 平均分给6个人, 那么请问:每个人可以分得几根小棒?分完之后还剩下几根小棒?问题抛出之后, 同学们迅速地开始操作起来, 操作完毕之后, 我又引导大家用语言把刚才的操作过程给表达出来, 详细地说明一下他们到底是如何分小棒的, 从而帮助大家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做完这一切之后, 我并没有就此打住, 而是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 在头脑中设想一下下面的情况应该如何分: (1) 假设有8块糖, 现在有3个人, 那么每个人可以分得几块?分完之后还剩下几块糖? (2) 假设现在有12支圆珠笔, 要求平均分给5个人, 那么每个人可以分得几支圆珠笔呢?分完之后还剩下几支圆珠笔?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 同学们不但可以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余数”表象, 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三、结合社会调查创设生活情境

为了有效增强小学数学的生活化特征, 只要有合适的机会我就会结合一些社会调查创设生活情境, 这样的生活情境创设方式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还可以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学习并不是那么枯燥.

例如, 在执教“统计”的时候, 我组织学生对家里每周的开销进行简单统计.这个社会调查任务提出之后, 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家长的帮助下, 经过一周的努力, 很多同学都统计出了自家每周的开销.看着同学们精心统计的数据, 我让几名愿意把自家每周开销数据公布出来的同学公布了自己统计的数据.李明同学统计出家里每周的开销是527.5元;王华同学统计出家里每周的开销是1150.3元;刘辉同学统计出家里每周的开销是2200.7元;申光临统计出家里每周的开销是100元.看到大家公布出来的数据, 同学们每个家庭的周开销简直差距太大了.尤其是申光临家里的周开销更让同学们难以置信, 他们不敢相信每周100元能够开销.面对这种质疑, 申光临不好意思地说道:“我家里太穷了, 父母早逝, 现在只能跟着年迈的爷爷和奶奶生活, 由于没有经济收入, 所以一家人只能节俭着过日子.”听到他这样说同学们有点愕然了, 没想到申光临生活条件这样艰苦.接下来就有同学要自发地帮助申光临同学, 看到同学们如此热心, 申光临激动地落下了眼泪.

在上述教学片断当中, 我结合同学们家庭的每周开销要求他们进行调查和统计, 在统计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更由于申光临事件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关注, 激发了同学们的道德责任感, 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结语

总之,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小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践行生活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 由于篇幅有限, 在此就不过多赘述.希望本文的写作可以给一线教师以启发, 引导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到该问题的研究当中, 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顺平.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21) .

[2]张厚荣.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2) .

[3]褚剑敏.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之我见[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1) .

小学生活中的数学日记 篇13

我透过窗户玻璃可以看到蜜蜂的巢。看过后觉得很奇怪,蜜蜂的巢里面有许多许多的小孔,而且这些小孔有规律的排列着,我的脑袋里闪过一个又一个的问号。通过上网查询,我知道了每一个小孔就是蜜蜂的蜂房,每个蜂房都是有规则的正六边形,整个蜂巢像一个锥体,这个锥体上的所有钝角为109度28,而所有的锐角都是70度32,原来建造这样的蜂巢所用的蜂蜡少,蜜蜂所做的工作也比较少,而且这样的蜂巢稳固,密封性好,风吹不着,雨淋不到。

在网上,我还发现动物中的数学家还有:丹顶鹤、珊瑚虫、小蚂蚁······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的在空中排成“人”字形,这个“人”形永远都是一个度数 ----110度。如果你不相信,可以把它拍下来,拿个量角器量一量。珊瑚虫每年都在自己的体壁上画出365条环形纹路,刚好是每天一条。蚂蚁,别小看它,它也是数学家,每次出洞去搬运食物时,大蚂蚁和小蚂蚁的数量之比总是1:10,每隔10只小蚂蚁便有一只大蚂蚁在其中。

小学生活中的数学日记 篇14

选题目的:小学数学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作为数学的源泉,数学更是离不开生活的。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论证中心: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我们应该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活生生的数学。

引论: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的,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将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因而毫无疑问的应当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单纯以教材为主要学习内容,往往会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给学生的理解造成很大困难,会脱离现实的客观存在,使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价值,使学生在被动的状态下学习。联系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活生生的数学。

本论:

一、走进生活,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我们会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生活是数学教学的最好课堂,如银行的存储利息的计算都要用到生活知识的计算。学生应该走进生活,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我们的生活。

二、生活知识融入数学,更好地学习

1、展示生活,了解数学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让数学知识走进小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是现实的、是有用的。

2、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周围,为了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学习数学,可从有目的的,合理地创设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有兴趣的数学问题,只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之门。

3、分析解决数学问题,融入生活知识

分析数学问题的时候,例如一些复杂抽象的问题,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的困难,在理解和转换上不知如何操作,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实例,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更容易地去理解和接受,认识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使小学生了解生活实际

1、运用数学知识了解生活实际问题

以往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题的问题,却没有联系生活,很多学生只会书本的知识,却对生活知识一无所知,其实不然,只要我们用数学知识去了解生活,其实生活是很简单的。呆板地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过分强调思维训练,学生虽然能熟练地掌握各种题目的解题智能、技巧,但一碰到实际生活却显得不知所措。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有必要让学生在数学应用中,在生活实践中使知识得以验证,得以完善。

2、体验生活,强化数学知识的运用。

生活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我们体验生活的过程中,需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去强化。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我们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去学习和强化。

四、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拓展数学视野

1、回归生活,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要以生活为起点,以生活为终点,从生活实际出发学数学,回归生活用数学。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进而应用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无穷魅力。

2、发现问题,积极探索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是引出探索问题的一个极好途径。学生发现问题,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建立猜想,学生验证自己猜想的过程就是探索。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布置学生画一个任意三角形,量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老师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学生不信,一量果然如此。这个活动使学生建立猜想,“三角形内角和难道是1800吗?”激发了学生去验证问题,学生会从不同角度去积极探索,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3、思维发展,开拓创新

学生在探索知识形成过程,要不断的发展思维和开拓创新思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是实施创新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步。教师要启迪学生创造性学,标新立异,打破常规,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善于找出新规律,运用新方法。激发学生大胆探讨问题,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拓性和创造性。

结论:

小学生活中的数学日记 篇15

一、生活情境的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 )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的现实意义

数学学习能够帮助小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和逻辑推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生理的局限性,他们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水平还不高,不能理解数学思维中的逻辑性。因此,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使用生活情境让小学生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样的引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 )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小学生的 认知水平 处在比较 低级的阶 段 ,他们对于 抽象数字的理解能力不是很强。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特别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 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都不是很强,那么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具体的、可接触的内容成为数学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熟悉感, 从而有利于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仅仅是被引导者。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是不适用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积极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促使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进行自主探究和理解。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一 )生活情境创设应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

数学与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在数学学习中,数学因它的严谨性和抽象性与学习者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所以要想让年龄偏小的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就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生活情境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在进行生活情境创设时,教师应该多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以便让情境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教授“几和第几”一课时,有位教师制作了一段动物赛跑的视频,比赛结果为小鸡第一名,小猫第二名,大白鹅第三名,这样的比赛结果让很多学生产生异议。他们认为小猫应该是第一名。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是违背常识的,阻碍了学生对于数学真实性的把握。因此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应该力求创设的情境符合客观实际,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新课程目标对于低年级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十分重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也有相同的体会,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如果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相关性越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就越高,学习任务完成得就越好。这时生活情境的创设就为学生营造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这种设置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意识到枯燥的数学原来可以这么贴近生活。

(二 )生活情境创设应准确把握学生的年龄层次

小学生的年龄多处于6至12岁,小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恰当运用生活情境。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触摸、观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图形, 让他们简单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这样生活情境的创设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但是对于五到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情境的创设显然不符合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更适合在脑中构建图形。教师在设置情境时,应该对这个年龄段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了解,这样在设置情境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三 )生活情境创设应适应教学重点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生活情境, 但是由于自身专业素养有限对生活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本质理解有偏差。一些教师形式化地使用生活情境,每节课都要创造条件运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切实做到了课课有情境,时时有情境。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教学的重点内容及新、旧知识点的连接。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新颖,但是长期下来,不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生活情境创设之前,应该对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不会忽略主题,让生活情境为学生温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而服务,让生活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焕发生机。

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篇16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元素的必要性分析

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概括,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所以,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而生活元素具有生动、形象、具体、有趣等特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用到或吃到,如果将抽象的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用动物、植物、水果等生活元素进行表述,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进行理解和接受,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元素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发现并深入挖掘相关的生活元素,丰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数学学习,进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以及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元素的主要策略

1.生活元素的运用要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元素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小学数学质量、提升学生素养和学生数学品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品质,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使数学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现数学的价值,而生活元素本身就包含着浓厚的数学价值,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生活元素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包括品质、意志、能力等在内的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于在教学中能够运用的各种生活元素要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整合,提高生活元素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如在进行最大数、最小数和平均数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放学后和父母一起,调查不同品牌铅笔和圆珠笔的价格,并作出相应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和对比,分别找出铅笔和圆珠笔当中的最高价格、最低价格,并分别算出铅笔和圆珠笔的平均值,这样方式,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且也让学生认识到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

2.运用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生活元素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特性、兴趣爱好、心理特征、认知水平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要引起小学数学教师的足够重视。特别要注意增强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生活元素的运用,延长学生精力集中的时间。小学生一般都比较喜欢看动画片,数学教师就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利用动画片中的主人公编成生动的故事,并将所学内容合理地融入这个故事当中,这样就会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也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利于学生进行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生活元素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因为如果生活元素选择不当,或者选择不合理、不科学,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智力健康发展,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积极效果,而且还有可能影响对学生数学课程的整体认识,影响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良好数学品质的形成和整体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进行认真观察和详细分析,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科学的生活元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比较受学生喜欢和欢迎的生活元素主要有动物、植物、水果等生活元素,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运用。

3.科学、合理地选择生活元素

虽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元素,具有一定的积极效果,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但也并不是说现实生活中的所有生活元素具有数学价值,都适合运用与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地选择生活元素,发挥生活元素的积极作用。简单来说就是,选择的生活元素既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又要具备一定的数学价值,将这样生活元素运用到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才有一定的意义。

上一篇:古代的丝绸之路散文下一篇:水利施工质量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