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自己的生活

2024-06-20

寻找自己的生活(精选12篇)

寻找自己的生活 篇1

最近, 浙师大所搞的一个大学遗憾的事的微博在网上引起人们的关注, 让众多网友纷纷跟帖发表感受。

网友“抓住岁月的流沙”首先跟帖说:“在浙师大所进行的大学遗憾的事排行榜中, 没好好学习排第一;没谈恋爱排第二, 这两点遗憾所造成的苦味, 让毕业多年的我体会更深了。我在当年上学时, 每天光想着, 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逃课技巧高, 让自己大学四年所呆时间最长的地方不是教室, 而是宿舍的床, 甚至连四级考试也是在最后一批才勉强通过。大学四年, 我连年有挂科, 辅导员也曾找我谈过, 让我发奋学习, 可我想的是, 只要我不犯大错, 就是学习成绩一般点, 学校也不会给开除的, 只要坚持到最后, 混一纸文凭, 毕业后再让亲朋帮助找个好单位就可以了。可现在我才知道, 自己当年没用功学有多傻。我刚参加工作时, 单位里来个外国考察团, 大家都说:“还是你的运气好, 咱们单位精通英语的人才少, 你大学刚毕业就赶上来外国专家考察了, 我们得从现在就给你打溜须了, 走, 今晚请你去吃饭, 要不, 等你把握住这次机会飞黄腾达后, 我们要是再请你就不容易了。可没想到, 就是这次在外人眼中的绝好机会, 让我出尽了洋相, 弄得大家都发出了:‘难道现在中国的大学教育就是这样差强人意了吗’的疑问。”

网友“迷路的萤火虫”看了“抓住岁月的流沙”的发言后, 立即跟帖说:“楼上大哥说的是, 深有同感了, 我的大学经历与楼上大哥相仿, 你运气不错, 还能在单位出糗了, 我在毕业后光是找工作就让我跌尽了跟头, 通过一个亲戚推荐到一家外企去面试后, 满以为有亲戚的介绍, 也就是走个过场了, 可没想到, 外方管理人员非要坚持对我进行考试, 当我进屋后, 他让我把茶水递给他, 我当初本来就学得不好, 加上在面试时又紧张, 我就琢磨, 老外肯定是喜欢喝咖啡了, 于是, 我就把咖啡给他端过去。没想到, 在场的人哈哈大笑, 弄得这个外方管理人员说:‘不要以为我是老外, 不懂中国的人情世故, 因为你是我好朋友介绍来的, 所以就走形式的给你出了这一道题, 只要你能把茶水端给我, 就算考试成功, 可以录用你了, 可你真的让我为难了, 真不知道你大学这几年是怎么学的’。”

看到他们的发言, 就更加激发了广大网友的表达欲望。于是, 有的网友吐槽当初没能说走就走的去旅游一次, 让自己的青春在行走中得到释放;而有一个网友的吐槽则更为有意思了, 他说:“刚进大学校门时, 我还是与高中生时一样的青涩, 根本不知情为何物, 当我在大三时, 终于鼓足勇气要向我心目中的女孩表白时, 却发现, 每次在她去食堂和图书馆的路上身边总是有一个高大魁梧的男生“保护”着她, 令我无从下手。”

网友们就是这样热烈地倾吐着自己心声。

最后, 网友凌晨高空探照灯颇具高度的总结说:“由于, 那时我们还年轻, 所以让我们的大学生活充满了遗憾, 不过, 今天我们在这里指点大学生活, 激扬青春, 是为了让我们在走出校园, 步入人生这所大学校时, 不再拥有新的遗憾。”。

适时的总结与反思自己是为了寻找更好的自己。

寻找自己的生活 篇2

我是一只被主人牵着线的风筝,无论我飞的再高,飞的再远,我永远无法摆脱那根长唱的线,我望望美丽的天空,它不属于我吧,我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

寻找,,,,主人生了个可爱的小宝宝,那孩子的脸上常常挂满笑容,不象我终日悲痛,我想那孩子一定有属于他自己的天空了.宝宝会爬了,看着他怕起来胖胖的身体我会笑的.怎么了主人为什么在他周围围起了障碍.我悲痛,孩子和我一样没有天空.

寻找,,,,,,天是暗的,路边的(什么)照在宝宝已经睡熟的身体上,今天是他好几次被骂了.我悲痛的看着他,可怜的孩子.我多想告诉你我和你是一样的,而我又乎比你要幸福,主人对你的要求与教训听起来比那根线可怕的多了.孩子,让我们一同去寻找那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吧!

寻找,,,,,风儿吹动着那飘在天上的云,多美.鸟儿们展开翅膀飞翔着,多美.我也在天空中,但为何那美,那自由不属于我我多想冲到那看似没有束缚的云,鸟身旁去问问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天空.我依旧悲痛着.宝宝已经长大了,主人也不象以前管教了,可为什么他总对我讲老板的威严,社会的压力和我永远不懂的爱情.他说这一切向网一样把他罩住了,可他充实与幸福.

天空,,,,,机会终于来了,那根我痛恨的长线在放飞过程中断掉了.这无数次盼望的好事终于来了,再见主人,再见了宝宝,我找到属于我自己的天空了.一阵风把我带走了.可正当我享受着无拘无束的自在时天空突然暗了,接着便是刺骨的寒风.在风中我象一只断了翅膀的鸟被折磨的遍体鳞伤,接着是暴雨,那一阵阵似豆粒的雨滴生生的砟向了我的身体,天啊!这难道是我渴望多年的自由!这难道的我梦中那片天空吗(不通)回想以前,每当这时,主人都会用那根长线把我拉回.每次都会让我躺在温暖的炉边.此时一丝丝的记忆与思念占据了我的`心.我知道我快要死了,我用最后一点声音去企求风,希望让我再看看主人,看看宝宝和那不被我正视并痛恨的长线.风把我带回了屋顶,透过屋顶我又看到了那个家,主人很好,宝宝也正忙碌着为他的妻子和孩子做饭,尽管很忙,但他脸上却始终挂着一种微笑.我想他真正找到了属于他的天空.望见了那根“舒服”了我多年的长线,我有说不出的温暖与安心,,,,

寻找自己的飞箭 篇3

我很羡慕“80后”、“90后”,那些天才写作者,年轻的时候就为自己打下了文学的江山,我也恨自己没有他们的能耐,“成熟”得慢。但是我想也许有朝一日,他们也会悔其少作吧。张仃先生曾对我讲,“大器晚成”是艺术的规律,这是因为人生的况味、艺术的功力,都需要慢慢发酵,无法速成。据说曾有人将一个14岁少年写的武侠小说拿给金庸看,金庸拒绝了,原因是他不相信一个14岁的孩子能真正写出夫妻之情、母子之爱。

每个人的写作都经历过模仿阶段,后来我们发现,那些被称为经典的作品,只是我们祭拜的对象,却不能投靠它们,因为它们伟大,崇高,像大理石的纪念碑,却没有生存的真实感——哪怕是一点卑微也好。

前幾天,我在一家餐厅吃饭,听到邻座的孩子说,她不想长大,她说,长大了没意思,长大了对一切都不好奇了。成长变得不可信任,是因为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接受规训的过程,它的结局是让所有的人都变得一致,变得“规范化”。好文学与坏文学的区别,就像儿童与成年人的区别一样明显。经典就像塞壬的歌声,以优美的声调拉拢我们,让我们失掉了自我,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毁灭掉。

真正的写作是寻找一条自己的路。余华说“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他的话只说了一半,我为他接上:没有一个人是重复的。好的作家都是孤本,不可翻版,不可替代。经典的意义,只在于告诉我们不要照着它的样子写,或者说,经典就是用来背叛的。

假若有一支箭,从A点射向B点,需要多少时间?博尔赫斯是我最爱的作家之一,他在《时间》这篇散文中提到过古希腊的芝诺。芝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惊世骇俗:飞箭永远不可能从A点到达B点。

他的论证如下:飞箭要从A点到达B点,首先要到达这段距离的一半,然而要到达这段距离的一半,必须要到达这一半的一半,依此类推,“一半”会无限地分解下去,以至无穷,飞箭也就永远不可能从A点到达B点。他还用类似龟兔赛跑的典故来说明这个道理,只不过在古希腊的典故中,阿喀琉斯取代了兔子的地位,有人称之为“阿喀琉斯与乌龟”,只要乌龟先他一步,他就永远也追不上乌龟,原理与“飞箭理论”是一样的。

芝诺是哲学家,他的答案有诡辩色彩,但在我看来,他更是文学家,因为他的答案符合文学的原则。如果一个作家认认真真地通过公式来贯彻自己的写作,那就是彻头彻尾的脑残。但很多写作不用脑,只用手。手下的功夫越大,离文学的距离就越远,他就变成了那只飞箭,永远射不中文学的靶心。

总之,在中国绅士们自以为是的艺术偏见之外,我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写作来展现写作的不可预知性,我的作品——如《旧宫殿》、《纸天堂》,还有那本写“文革”身体政治的《反阅读——革命时期的身体史》——很难归类,在书店里不知该放哪个书架,更与奖项无缘。这是因为无论在哪个领域,它们都是边缘。但我从不后悔,反而心怀庆幸——我庆幸自己找到了自己的语言,我用自己的语言从世界的整体上切割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我找到了自己的那只飞箭。

寻找最合适自己的 篇4

12880元。对于想节省资金的他而言, 当然太贵了。转念一想, 刚建好的会议室, 买一份有缘相遇又确实动心的家具, 即使是贵, 不是也贵得很美丽吗?!他努力地说服自己。

销售员热情地再推销:“这套沙发特别显档次, 要再配上一套高档的茶几, 更显得高贵。”突然, 他被惊醒了, 真得感谢这位销售员!她的过分热情就像一壶沸水一下“烫醒”了张院长的理智, 也浇灭了他想拥有这套沙发的欲望。

“其实, 我的放弃, 并不是因为这套沙发有什么不好, 而是因为销售员的话提醒了我:这套沙发太好, 还需要一套高档的茶几相配!而我们的会议室要想配这套沙发, 还需要买更高档的茶几, 如果仅仅买普通的茶几, 显然与之不是一个档次。那么买了高档茶几后, 其他家具也要换高档, 否则又不相配了。可是医院要节省投资, 这些钱是为了医患办实事用的啊, 不是这么不负责任地用来买家具的。”张院长非常庆幸, 因为他了解会客室里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家具, 也知道什么才是最合适他们医院的。

张院长的经历, 也让我们也陷入沉思:无论做什么, 人都会讲求要好的, 所谓好东西, 应是好到正好的东西, 而不是好到太好的东西, 太好的东西往往会转化成为一种负担。

现实生活中, 有一些东西往往因为太好, 所以我们得学会放弃。我们需要找到最合适自己的东西, 因为适合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 拥有适合自己的东西, 才真正会是一种快乐。

就如同本期的智能化专题, 介绍了很多子系统, 引荐了很多新技术, 但哪些系统才是最合适自己医院的呢?您可以先了解, 后分析, 再寻找, 找到最适合的同时, 肯定也是您得到欣喜的那一刻。又如芜湖二院的新工程一样, 主抓3个方面的建设, 因为他们觉得这就是最合适他们的建设方式。

寻找迷失的自己作文 篇5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她的泪水夺眶而出。

5年前,一场车祸夺走了她美丽的梦。从小就爱舞蹈的她说什么也不愿意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从那天起,她变得玩世不恭,变得所有人都不认识她了,她不再是那只美丽而骄傲的白天鹅,不再是那只为梦而飞的白天鹅了。

时间是无情的,1年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猛然间,她对着镜子看到自己红肿的眼睛,看到自己失魂落魄的模样,泪水再一次从她的脸上滑过,那场车祸粉碎了她的一切,她低下头自问着“平时那要强的自己哪去了?”她看着母亲眼角的皱纹是越来越多了,他看着父亲头上的白发是密密麻麻了。她想,自己应该重新振作起来了,她为了自己曾经破碎的梦,她决定再次飞翔。

果真,在2年之后,她又重新的站在舞台上,她真的重新飞起来了,那只高傲而美丽的白天鹅又回来了。

那天晚上,她尽情的再属于自己的舞台上,跳跃着……所有人都为她赞叹,她终于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光芒。

这一夜的她,比以前还要美。不是所有的飞翔都需要翅膀,如今的她又找回了那丢失的美丽。

记得几米的《希望井》中有这样一段话:“掉落深井,我大声呼喊,等待救援……天黑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中满是闪烁的星光,我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

几米用诗意盎然的语言写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给我们以启迪。

树叶上,停留着一只蝴蝶……

它受伤了,在黑夜中无力的挣扎着。她努力蒲扇着翅膀飞起来,可每次都是失败,不知从里来的一阵风,将刚要飞起来的它,又狠狠的拍了下来。它并没有放弃,马上就能飞了,它是深信不疑的。在黎明来临之前,在飞高一点,高一点,就差一点了……

过了许久,它终于重新飞舞在空中。

……

寻找“自己”的故事 篇6

王大伯听见里面有一些搬东西的声音,便拿了两瓶牛奶走了进去。这时,两个蒙着脸的人正在搬一套家具。王大伯见了,连忙问:“你们是什么人?”小偷见王大伯人高马大,心也虚了,赶紧放下家具,准备逃走。王大伯一把将一个小偷摁倒在地上,另一个则吓得逃之夭夭。

——哈哈,那小偷也太不“专业”了,居然大清早去偷东西,偷的还是那么“招摇”而不值钱的“家具”。那王大伯呢,也太厉害了,比成龙、李连杰还厉害。

天哪!才五点多,谁这么没公德心啊!我边想边从窗户往下看,是一位清洁工阿姨正在扫地,只见她手拿扫帚,把树叶、垃圾扫成一堆,又用两把扫帚,把垃圾夹住,然后扔进垃圾车里。看着看着,我的脸红了,羞愧不已。清洁工阿姨在为我们这个美丽的城市美容,我怎么可以不尊敬她们呢?我顾不上寒冷了,拿着扫帚顶着大风来到了马路上……

——估计那清洁工没经过培训,扫地居然“用两把扫帚,把垃圾夹住”。我将这些话投影出来,同学们读着,笑了;听课的老师们看着,笑了。谁都能看出来,这是“编”出来的假故事。更多的作文,是一眼看不出来的、编得挺“真”的故事。

“编”故事和写自己的故事,哪个来得轻松?我怎么想都觉得写自己的故事来得轻松。自己经历的事,从头到尾,脑子里一想,出来了。自己经历的,自然带着自己的情感,写出来自然有血肉,有温度。

“编”出来的,要用自己的大脑“造”一个根本没有的事,那是多累人的工程。然而,真有那么一部分同学,热衷于“造”故事、“编”故事,为什么?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中没有故事。真的没有吗?拿上面的《我敬佩的一个人》来说:

英语上,有没有值得你佩服的?数学上,有没有人的计算能力、解答应用题能力超过你?语文上,有没有人背书、写字比你好?有没有人课外书看得比你多?体育、美术、音乐呢?谁比你有人缘?谁会洗衣、会做饭,而你不会;谁不娇气,而你有点娇气?谁的自控能力好,谁开朗、大方,不为小事计较和烦恼?

谁的二胡拉得比你好?谁的球打得比你好?谁的歌唱得比你动听?谁的滑板滑得比你溜?谁比你谦虚,比你诚实,比你孝顺,比你尊师,比你守信,比你勤劳?

除了同学,还有父母,学习之外的伙伴,还有佩服的明星,S•H•E啦,飞人刘翔啦,魔术师刘谦啦,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佩服的地方。你这样想过来,还会没有值得你佩服的人,而非要去“造”一个“王大伯”“李大妈”?

你要是还找不到佩服的人,那不是你身边没有你佩服的人,而是你缺少一颗去佩服别人的心。正像我们应该感恩身边的人和事,有人却说,我不感恩,一切都是我应得的。——一个丢失了感恩的心的人,永远也找不到“感恩”,也享受不到“感恩”给人带来的心灵的宁静与洁净。

寻找自己的生活 篇7

一、教师需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劳动, 它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因而教学就如同艺术创作需要用心追求独特的风格。实际上, 在教学实际过程中也确实存在着风格。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需要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

何谓教学风格有学者认为, 所谓教学风格, 是指有经验的教师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探索, 在符合教学目的和教学规范的前提下, 充分调动自己教学条件的能动性, 对教学的诸要素和全过程予以和谐的统摄, 从而使教学表现出浓郁的个人特色和艺术倾向性。

著名画家齐白石有句名言:“学我者生, 似我者死”, 就是说不学他人的长处、优点, 就不会有长进, 而完全模仿他人, 和他人一模一样也没有出路。所以, 教学需要有鲜明的个性风格。

不同的学者基于对教学风格的不同理解, 对教学风格进行了不同的分类: 有理智型、情感型、幽默型和混合型的分类;又有热情奔放、深入浅出、平易朴实、雄辩谨严、幽默风趣、标新立异、画龙点睛的分类; 还有质朴型和表演型的分类;以及启迪型、探索型、合作型、暗示型、感染型的分类等等。

魏书生教书育人, 便很有特色。是什么原因让他获得教育教学上的成功呢 我至今还记得在大学期间听到中学语文教学法老师第一次提到魏书生的名字时, 讲到了他上课时的“奇怪”做法:让学生把手放在膝上, 反复做深呼吸, 以最放松的姿态进入上课状态。他这种特立独行的做法当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善于营造师生互助的氛围、轻松的氛围, 让学生产生“我要学习, 而不是老师要我学”的意识。他独特的教学风格应该是他获得教育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如何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首先, 影响教学风格的因素有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结构、思维特点、个性特征和教师在教学上的主观追求等等。

从教师的主体角度出发, 教师追求教学个人的风格必须做到:对自己所教的专业充满热情, 有清醒的自我意识, 学而不厌, 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 有乐教的积极精神, 把教学当作一门艺术一门科学; 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刻苦训练基本功; 注意扬长避短, 发挥个人优势, 不怕失败等等。

从教学信息的载体教学语言出发, 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教师的语言要避免夸夸其谈, 拖泥带水, 使学生如坠雾里云烟; 或语速过快, 使学生抓不住重点。有时候, 教师总担心学生没听见, 没记牢, 一些话常反复多次, 却往往适得其反。其实教学效果的优劣并不在教学语言的数量, 而在于说得是否切中要害, 恰到好处。此外, 语言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 语调由轻变重或由重变轻, 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所以应随着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的变化而建立自己的节奏。

从教学特点出发, 教学还需要一定的幽默精神, 因为它会带来轻松和快乐, 使课堂不致单调。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制造出来的轻松活泼的气氛, 缩小了师生间的距离, 缓解了紧张的情绪, 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 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当学生疲倦时、当学生情绪紧张时, 若能成功运用教学幽默, 便能化解疑难, 巧妙地解决问题。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 然无论何种教法, 具有幽默的教学风格, 总是许多教师屡试不爽的法宝。

其次, 教师的教学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偶然轻易形成的, 而是教师富有创造性的较长时期劳动的结果, 凝聚着教师的美学理想和教学艺术实践的匠心。教学风格有一个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并不是凝固的或静态的。教师从开始教学, 到逐渐成熟, 最后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是要经历一个艰苦而长期的教学艺术实践过程。

这个过程又可分为摹仿性教学阶段、独立性教学阶段、创造性教学阶段和有风格的教学阶段。这些阶段各有其特点, 顺序不能颠倒, 并且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 都需要必要的主客观条件。在这种顺序的发展过程中, 教学的摹仿性因素越来越少, 而独创性因素越来越多, 有独创性因素的一定量的积累, 才可能引起质变, 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 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既然取决于教师的个性, 因而它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但这并不表示它是固定不变的, 否则它就不是个性化的艺术了。所以又可以说, 教学风格具有稳定性和动态性相统一的特点。

上课也好, 听课也好, 皆应为一种享受。许多人对孔夫子“暮春者, 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浴乎圻, 风乎舞雩, 咏而归”的桃李之乐神往不已。吾侪何人.敢望夫子之想, 敢享夫子之乐但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来接近这一目标, 实践属于我们教师自己的艺术。

在银幕中寻找自己 篇8

Look) [2]。

一、电影艺术的诞生

电影诞生于十九世纪末, 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 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革命。在电影最初发展的20年里, 开始人们出于对新事物的好奇, 电影曾经引起一段时间的轰动。出现了很多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 如:路易·卢米埃尔、乔治·梅里爱等。还出现了世界电影史上最早的一个电影流派, “布赖顿学派”[3]。

二、电影对战前时尚潮流的影响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欧洲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欧美各国经济发展很快, 人们陶醉在短暂的和平世界里。现代时装设计真正形成之前, 欧美上层社会的妇女也穿着讲究, 整个设计的核心内涵就在于紧贴身体, 必须有紧身胸衣, 或者紧身马甲。胸衣把女性的身体都束缚成为一个标准的样式。在1905、1906年以前, 巴黎还没有现代意义的时装, 因此所有的服装都由裁缝定做的, 虽然大形式相似, 均为S型, 但是其实每件都有不同, 可以说每件都是独一无二。恰恰相反的是使女性在穿着上显得一样, 模式化和标准化, 服装的设计不是达到个性、特征, 而是当时整个社会崇尚的方式。这个时代成为时髦女性模仿和崇拜的对象是一些戏剧演员和前卫的舞蹈家。最突出的表现时装

场所是剧院。由于剧院内灯光明亮, 而人又集中, 又是社会名流聚集的场合, 因此非常突出了时髦打扮和穿着。特别注意的是剧院的包厢也是极为受人注目的焦点。女士穿着华贵, 化妆入时。而且当时巴黎的歌剧院在演出的时候还保留着包厢房的灯光, 也不关闭。因此人们不但看演出, 也可以时时看包厢中的时髦女子。但毕竟这是社会名流享有的特权, 她们通过剧院、晚会和朋友之间的“派对”突出时髦打扮和衣着。服装并没有实行批量生产。每件服装都是裁缝精心制作, 造价很高。劳动人民不可能担负得起, 也不可能拖着长长的拖尾, 穿着叫人窒息的紧身胸衣劳动, 所以对大众并不能产生广泛的影响。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时装市场几乎陷入停滞的状态。

三、战后时尚已不再是上流社会的特权

战争导致了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意识。同时, 基础科学的研究与制造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工业生产的飞速前进。车轮飞转的蒸汽机车和装配着大叶螺旋桨的商用飞机使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世界的不断变小, 好莱坞富丽堂皇的影剧院和纽约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令人们亲眼目睹了自己所创造的奇迹, 性能不断改良的汽车和品种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让人们充分享受着科技进步的丰硕成果。人们迅速推向一种前所未有的快节奏生活。新的观念不断产生, 新的事物不断出时尚开始了共同的呼吸。设计师夏奈尔被以100万美元的年薪请到好莱坞, 为影片设计服装。当时的影星珍妮·布拉娜尔 (Jeanne Blainer) 在镜头前表现时, 身上几乎粘满了“Coco”的标志。设计师为明星塑造了美好的银幕形象, 而明星则成为最好的服装模特, 引领着时尚的潮流。戈丽泰·嘉宝 (Greta Garbo) 总是戴墨镜, 身着时髦的大衣, 她的发型和帽子更是优雅别致, 使她看起来那样与众不同而又充满了神秘感, 引得时髦女性纷纷效仿, 成为盛行一时的“嘉宝式样” (Garbo Look) 。在30年代流行一种长裙晚装, 无须系带, 穿着简单, 这种裙装突出裸露的脖子, 颈线成为一个审美的焦点, 这种裙装的背部开得特别低, 裸露出大部分的背部。其实这与当时美国电影的审查制度有关。好莱坞的审查制度规定, 女演员的服装前面不得有任何的开叉的暴露, 因此服装设计师就把开叉开到后面去, 风气一开, 时装设计界竞相模仿, 成为流行的新款式。

四、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

电影艺术以明显的消费性和娱乐性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伴随着电影繁荣的现代步伐, 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呈现在个性化、感性化与低俗化。

(一) 审美追求的个性化

电影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 向他们展现了一幅多样化的生活图景, 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消费方式, 多样化的生活使人们审美呈现明显的广泛, 性和多种选择性。这为人们个性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审美的个性化特征表现为他们追新求异, 展现绚丽多姿的自我, 从自己的服装样式、发型设计乃至自我形象和文化品位都体现了新时期青少年审美的个性化特征, 这充分体现了人们的自由意志, 表明新时期人们对自身发展的重视, 对自身价值实现的渴望以及对审美自身的追求。

(二) 审美追求的感性化

电影类像化特征一方面利于电影产品的接受与理解, 另一方面也造就大众审美趣味的感性化。审美追求的感性化表现为他们更倾向于对直观形象的接受, 电影成为人们当时接触最为频繁的媒体。电影对形象化的追求使人们更注重对文化的直观性体验而将“思”的意义放逐, 使人们的审美情趣呈现感性化特征, 如对电影的追求更为强调对视觉的冲击, 调查表明视觉效果突出、制作精良的美国大片更受欢迎。人们也很直接的在银幕上寻找自己的形象。如1932年, 祖安?克劳佛特在《列提?林顿》中的一套服装, 用荷叶边特别突出宽肩, , 整件衣服显得飘逸和华贵。电影公演后, 居然兴起一阵时装的潮流, 梅西百货公司居然以20美元的高价售出了50万件

(三) 审美情趣的低俗化

电影的世俗性使人们的审美趣味走向低俗, 但高雅艺术的审美对人们具有永久的魅力, 人们仍然在从古典艺术的神圣与抒情, 长篇名著的理智与深邃, 革命文艺的激情与斗志中吮吸甘露, 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寻求生命的精神支柱。审美的低俗化的审美对象的选择上表现为古典严肃的文学艺术受到冷落。在审美方式上, 他们追求浅显直接, 更愿意从诗歌走向对话, 从交响乐走向通俗歌曲, 从学术专论走向随笔漫谈;在审美情感上, 他们不再崇尚含蓄古朴, 而去追求露骨的男女性爱和金钱关系。但电影必须借助于高雅文化的扶持, 它本身具有高雅文化的痕迹人们内心仍然存在着对高雅文化的向往, 如《乱世佳人》、《魂断蓝桥》、《罗马假日》等古典西方影片历久弥新, 成为经典之作, 仍然是当今人们最喜爱电影行列。

随着工业迅猛的发展, 许多新型材料不断被开发出来, 大批量的生产和电动化程度的提高,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吸尘器 (图2-8) 、电熨斗和电烤箱等家用电器的推广使用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这也促使时装进一步向着简洁实用的方向发展。而这种趋势有刚好满足了工业化机械生产的需要。在二十世纪20—30年代, 服装业已经有以高级时装为主导的时代向以成衣为主导过渡的时期。电影发展的日趋成熟, 而电视又尚未普及, 电影自然而然成为以为流行文化的主要载体。冲击了大众的消费。它的繁荣预示了一个新的审美时代的到来。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电影改变了文化内容, 改变了娱乐方式, 因此也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 也改变了时装。它们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发展。在此之前, 服装设计其实在服装界和高消费层之外, 很少有人了解, 是电影使服装被介绍到大众中去的, 使追逐时尚不再是上流社会的特权。随着工业迅猛的发展, 大批量的生产和电动化程度的提高,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也促使时装进一步向着简洁实用的方向发展。而这种趋势有刚好满足了工业化机械生产的需要。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 伴随着一种复制化、模式化、批量化、类像化、平面化和普及化的流行文化应运而生, 在二十世纪20—30年代, 电影业进入黄金时代, 而电视又尚未普及在是以电影传媒为载体, 它的繁荣预示了一个新的审美时代的到来。它以其特有的消费娱乐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影响一代人的成长, 影响着人类文化的变迁轨迹。电影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 也是服装工业发展的一个功不可莫的导师。

[1]《爵士歌手》 (The Jazz Singer) , 美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由艾尔·乔森主演的。它的剧情有点类似乔森的自传。他出生于一个以爵士乐为职业的犹太家庭, 剧情描写他与父母之间的疏离感, 及渴望追求成功的心路历程。

[2]“嘉宝样式” (Garbo Look) , 源自戈丽泰·嘉宝 (Greta Garbo) (1905/9/18-1990/4/15) 的形象。她总戴着墨镜, 身着时髦大衣, 她的发型和帽子更是优雅别致, 引起时髦女性纷纷效仿。

[3]“布赖顿学派”世界电影史上最早的一个电影流派。艺术创作中以“我把世界摆在你的眼前”为口号。他们主张像卢米埃尔那样, 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断”。主要的代表人物: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詹姆士·威廉逊、埃斯美, 柯林斯、希赛尔·海普华斯等。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影片中, 对于电影的表现形式、电影语言技巧的使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参考文献

[1]、张浩郑嵘:《百年时尚》, 第一版,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年1月。1、张浩郑嵘:《百年时尚》, 第一版,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年1月。

[2]、安德鲁·塔克塔米辛·金斯为尔:《速成本·时装》, 童未央戴联并斌译, 第一版,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年。2、安德鲁·塔克塔米辛·金斯为尔:《速成本·时装》, 童未央戴联并斌译, 第一版,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年。

[3]、《当代电影理论文选》, 胡克张卫胡智锋编选, 第一版, 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年10月。3、《当代电影理论文选》, 胡克张卫胡智锋编选, 第一版, 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年10月。

[4]、苗莉王文革:《服装心理学》, 第一版,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0年6月4、苗莉王文革:《服装心理学》, 第一版,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0年6月

[5]、邓烛非:《世界电影艺术史纲》, 第一版,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6年7月5、邓烛非:《世界电影艺术史纲》, 第一版,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6年7月

[6]、约翰霍·华德·劳逊 (美) :《电影的创造过程》, 齐宇齐宙,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2年6、约翰霍·华德·劳逊 (美) :《电影的创造过程》, 齐宇齐宙,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2年

[7]、巴赞 (法) :《电影是什么》, 崔君衍译,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7年7、巴赞 (法) :《电影是什么》, 崔君衍译,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7年

[8]、《不列颠百科全书 (国际中文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年4月8、《不列颠百科全书 (国际中文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年4月

寻找自己的生活 篇9

现今用以给淮剧伴奏的大多是小型民乐队, 乐队的编制大小不一, 一般有主胡、琵琶、扬琴、二胡、中胡、竹笛、笙、大提琴、低音提琴、合成器、木管乐器、打击乐器、以及一些色彩乐器, 人数一般在12—25之间。淮剧的音乐伴奏分为文场和武场, 文场主要由丝竹乐完成, 武场主要由打击乐完成。在1960年左右, 为了不走样的移植演出京剧样板戏《红灯记》等剧目也曾勉强拼凑过单管制乐队, 但很快在70年代后期又恢复到了传统戏剧的“文武场”编制。

上个世纪初是淮剧初步形成的阶段, 其唱腔的伴奏仅仅只是一些锣鼓的形式, 没有丝竹乐器的陪衬, 更多的是清唱。后来淮剧被带到了上海, 在进入了上海这一艺术繁荣的城市后, 淮剧在表演、音乐、唱腔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原有的简单的伴奏形式中开始加入了胡琴 (主胡、中胡) 、三弦等乐器, 并逐渐扩大规模, 直至建国前伴奏乐队最少也有三个人, 最多可达到七八个人。80年代以后, 对于戏曲中伴奏音乐作用的认识逐渐有了些观念上的变化, 伴奏乐队不只是拖腔保调, 还开始担负起人物内心情绪的渲染以及剧情变化的烘托等重要作用, 在唱腔部分以外担负了更多器乐化的音乐表现。乐队的配置逐渐开始加入了低音部、中音部、色彩性乐器等部分, 融入二胡、扬琴、笙、竹笛以及大提琴、单簧管等乐器。在1984年的《奇婚记》中, 还首次引用了电声乐器。然而当这些乐器融入到戏曲伴奏中后, 如何在这个团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成为当下很多淮剧伴奏乐队所面临的问题, 如果一味地用自己在专业院校所学习的乐器技能去应付显然不能够符合戏曲唱腔的特殊要求, 但是如果跟着主胡一起帮腔又会抹杀了乐器的特性, 使其在乐队中变成了一种音色的填充, 更何况一个戏曲伴奏乐队也不需要太多的乐器去充斥主胡的位置。这种乐器之间的冲突在主胡和二胡之间最为突出, 在淮剧伴奏中的二胡声部常常会陷入这样尴尬的局面:一些二胡演奏者在独奏曲中发挥地如鱼得水, 而一到淮剧伴奏中就被束缚了手脚, 想要去表现又不知该如何下手, 稍不留神二胡声部的音量就盖过主胡。

那如何在淮剧的伴奏中更好的发挥二胡声部的作用?首先, 必须要弄明白在淮剧伴奏乐队二胡和主胡的音色冲突在哪里?其次, 要掌握淮剧伴奏中的二胡在技术上的特殊性, 这些技术手法既不同于独奏乐曲也不同于主胡。

一、乐队中主胡和二胡的冲突所在

淮剧中的主胡一般具有音量大、穿透力强、音色甜美的特点, 这一点有别于京胡、越剧二胡, 他不需要很多嘹亮的高音, 而更需要柔和接近人声的明亮声音。对于很多淮剧主胡来说寻到一把非常合适的淮胡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因为要想在一把非高音类的胡琴上兼容明亮的音色非常难。但作为主胡在整个伴奏乐队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位置, 是整个乐队和演员相互配合的灵魂任务, 如果音色不能够明亮, 音量不大, 主胡很容易的就被其他乐器的个性所埋没。尤其现代二胡的不断改进:钢丝弦的使用代替传统的丝弦音色更加明亮, 琴筒的改良扩大了音量。所以音乐中出现当二胡和主胡同时拉奏时, 两种音色便会混淆在一起, 从而失去了主胡的主导位置。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目前多数主胡们所选择的是淮胡、高胡两种胡琴的结合使用的原因。但是这种方法只是暂时的缓解了音色的同化问题, 并不能根本的解决, 因为高胡所使用的是高音区, 要用其为淮剧伴奏必须降低定弦的高度, 这样一来琴师在演奏的时候会明显的感到琴弦松软不适合演奏。因此问题解决的关键还在于如何适当的调整二胡的演奏, 使它能够适应在乐队中为戏曲伴奏, 为主胡让路的同时发挥应有的中声部铺垫作用。当我们认识到这个问题, 再想去解决它思路就变得清晰了起来。

二、如何在乐队伴奏中恰当的表现二胡

二胡在乐队中为淮剧伴奏时需要注意这样一些技巧:

1.在音区上, 尽量避免使用三把位的音区。三把位是高音区, 频繁的使用会在音域上给主胡造成有喧宾夺主的意味。要多使用中音区 (一二把位的音) , 当旋律走向高音区时则需要在适当的位置把音域翻低八度, 这种翻音域的做法应该尽量避免连接中出现七度音程, 而选择在六度或是五度音程的连接, 这样二胡声部的旋律才不会太突出。

2.运弓要尽量保持均匀的力度以平稳的音色进行, 这有利于几把二胡同时奏出中声部的和音时能够达到和谐的效果, 同时平稳的音色还有利于和主胡相区别, 因为在淮剧主胡的演奏中运弓多是波浪式的, 所发出的音色波动大、力度起伏鲜明, 这种运弓源于对舞台上演员唱腔中抑扬顿挫的模仿, 但是如果二胡声部也跟随其后使用这样的运弓乐队的整体听上去就会有些凌乱的感觉, 音色不够和谐统一。

3.揉弦上要多使用滚揉而尽量少使用压揉, 这是因为要想控制滚揉的力度使其发出均匀的音波相对容易些, 而压揉要想控制到均匀的力度则难度较大。二胡声部在使用揉弦时如果能够尽量的统一揉弦的频率那是再好不过了, 因为揉弦频率快慢的不统一很容易使整体的二胡声部的音色听上去不融洽。

4.弓法上多使用连弓, 连弓能够弱化音头使声音听上去柔和一些, 而分弓会则使声音更为跳跃应该酌情使用。

5.在淮剧伴奏中转调是十分常见的, 需要对常用的几种调式的音阶非常熟悉才能够自如的应付实际演奏的需要, 常用的调有C、降B、G、F、D这五种调。

最后需要指出来的是, 在刚开始接触淮剧的伴奏时往往最另人感到困难的就是多变的节奏, 因为戏曲乐谱中的符号标记不像独奏曲中那么的细致, 很多只是标示一个大体的节奏范围, 这就需要拉奏者从熟悉唱腔入手仔细的去体会和琢磨才能够把握。二胡在淮剧伴奏乐队中始终处于一个中声部乐器的位置, 是乐队中必不可少的粘合剂, 所以在实际演奏中二胡所要追求的是共性, 且尽量避免个性的发挥, 时刻提醒自己和乐队中其他乐器在音色和力度上的融合, 在乐队中要甘于做绿叶, 衬托主胡, 切不可盲目地追求大音量和华丽的技术表现, 这样才能有利于整体效果的和谐, 让伴奏乐队的音响效果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江苏戏曲志编辑委员会编.《淮剧志》.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2].杨大淮.《淮剧主胡与乐队伴奏》, 《剧影月报》.2007.2.

寻找自己的生活 篇10

关键词:陈忠实,翻译文学,现实主义

陈忠实曾说, 学习创作有两个层面, 一是模仿, 二是启示。从模仿其他作品到从其他作品中获得启示, 是作家创作成熟的标志。[1]八十年代, 他的创作思想和风格一再突破,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汲取了翻译小说中的精髓。目前, 对陈忠实作品与翻译文学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白鹿原》之上, 在翻译文学对作家整个创作历程的影响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不多。作家思想和风格上的突破相辅相成、同步推进, 两者共同标志着作家的不同创作阶段, 而多数研究只着眼于其中一点。李遇春访谈陈忠实时曾提到, 陈忠实的创作在七八十年代开始第一次转换, 从革命现实主义转向传统现实主义, 在八九十年代之交完成第二次转换, 转向开放现实主义, 与当代文学的演进历程一致。[2]本文将七八十年代陈忠实的文学创作历程分为三部分, 即“革命现实主义”时期、“传统现实主义”时期和“开放现实主义”时期, 研究每段时期内作家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的突破。本文希望以典型个案的研究体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翻译文学对当代文学的整体影响。

一、翻译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启示

(一) 思想的自我觉醒。陈忠实早年的作品如《接班以后》《高家兄弟》《无畏》等, 明显体现出“三突出”与“两结合”的主流文艺思想。文革时期, 少数几本揭露苏联“修正主义的内幕”的小说被引入, 陈忠实在机缘巧合之下得以参阅。他读的第一本小说是《州委书记》, 这部小说展现两位州党委书记的不同领导方法, 揭露和批判了党内工作中的恶劣作风。随后, 他又阅读了柯切托夫的《茹尔宾一家》《叶尔绍夫兄弟》以及《你到底要什么》。《茹尔宾一家》和《叶尔绍夫兄弟》这两部作品塑造了充满革命精神的工人阶级, 而《州委书记》与《你到底要什么》这两部作品笔锋一转, 批判了党内的恶劣风气, 揭露了社会的某些阴暗面。柯切托夫的转变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大胆揭露, 让陈忠实深受触动, 他认识到转变本身就是要有深刻的思想以及巨大的勇气。1978 年年底, 《南北寨》的发表标志着陈忠实新时期创作的开始。这篇小说同样通过对比两位党支部书记的截然对立的领导方式, 颂扬了实事求是的党的领导作风, 是对《州委书记》的致敬, 也标志着陈忠实的创作开始挣开极“左”思想的束缚。

(二) 人物塑造:鲜明对立。柯切托夫曾在他一部小说中写道:“有人说没有理想的英雄, 我认为如果现实中没有这种人, 艺术就有义务去创造出来。”[3]最突出体现这一特点的是他的长篇小说《茹尔宾一家》。这部歌颂劳动者和工人阶级的小说塑造了茹尔宾一家三代的英雄形象。《叶尔绍夫兄弟》同样是一部洋溢着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文学作品, 描绘了叶尔绍夫这个钢铁工人的生活与斗争。从陈忠实八十年代初期的作品中, 不难看出柯切托夫创作风格的影响。《南北寨》《幸福》《七爷》等短篇小说集中体现了基层干部的两种作风的对比, 一种是脚踏实地为百姓干实事, 一种空讲“斗争性”不干实事。《幸福》这篇小说中两个孩子完全不同的行事作风对比十分明显, 《七爷》中的田学厚也是一个完美的道德典范, 与“牢骚满腹”的马主任形成强烈对比。

将高尚与虚伪对比, 这种艺术表现形式鲜明地展现出小说中最尖锐的矛盾, 然而也存在着一些弱点, 作家强调人物思想的先进性与纯洁性而忽视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性, 使得人物缺乏立体感, 人物形象不够丰满。

二、翻译文学的传统现实主义启示

(一) 思想的自我解放。文革后, 新时期文学崛起, 在整个文学界调整复苏之时, 文化反思思潮萌动, 陈忠实也开始冷静地反思, 从思想和内容上彻底否定了自己文革时期的创作, 他把这段时期的经历称之为“剥离”。

1981 年, 陈忠实开始了中篇小说的创作实践。《初夏》是陈忠实写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说, 也是他创作过程最困难的一部作品, 笔下的人物冯马驹发生了“叛逃”。随后, 作家又完成了《康家小院》, 其突出表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对传统乡村生活的影响。李遇春评价这部作品说, 通过《康家小院》的写作, 作家“基本上已经告别了过去的政治化文学, 而自觉地走上了真正的文学创作道路”[4]。

八十年代中期, 各类文学创作学说被宣扬、实践, 国外小说被大量翻译、引进。陈忠实多次提到《百年孤独》给他带来的震撼与启发, 陌生而又震撼的阅读感受使他的目光转向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家和作品。拉美文学小说先行者卡彭铁尔为体验生活专程旅居海地, 写出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人间王国》, 这部小说击碎了陈忠实对乡村生活的自信, 他意识到自己“对这块土地的了解太浮泛了”[5]。“自我的不满意以至自我否定, 同时就孕育着膨胀着一种新的艺术创造理想。”[6]这种自我反省和自我否定被他称为“心灵和艺术体验剥离”, “进入了对人的一种合理的生存形态的思考”[7]。之后, 陈忠实试验性地创作了《蓝袍先生》和《四妹子》这两部中篇小说, 揭示复杂的人性, 挖掘文化中的负面因素, 其创作思想由此得到升华。

《蓝袍先生》中的徐慎行继承了父亲“蓝袍先生”的身份, 在新文化的冲击下, 在乡里倍受尊敬的“蓝袍先生”成了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小丑, 于是他接受新文化的洗礼, 脱下蓝袍, 追逐恋爱婚姻自由。然而他的努力没有撼动封建礼教, 最终又回到浑浑噩噩的状态。《四妹子》同样对封建传统进行了批判, 主人公四妹子成, 为了摆脱贫困的生活嫁到了关中, 她活泼散漫的天性被关中的传统礼教压抑, 最终爆发, 实现了自我解放。《蓝袍先生》和《四妹子》这两部小说促使我们去思考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 人应当为什么而活着, 是屈从现实的压迫还是奋起反抗、解放自我。

(二) 小说结构:从事件到人物。陈忠实在《借助巨人的肩膀——翻译小说阅读记忆》中谈道:“以我的阅读感觉来看, 契诃夫以人物结构小说, 莫泊桑以故事结构小说塑造人物;前者难度较大, 后者可能更适宜我的写作实际”[8]。在新时期小说创造时期, 他学习了莫泊桑以情节推动叙述的小说结构, 积累了一定经验后, 他开始学习契诃夫以人物结构小说的方法。契诃夫的创作特点是简练紧凑, 抓住事物本质, 对人物形象描写很少, 描写必抓住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小说《套中人》凸显了这个特点, 别利科夫装在套子中的形象被细致地展现出来, 甚至他的思维也被困在“套子”里挣脱不出, 最终进入永远的套子——坟墓之中。

1984 年, 陈忠实开始有意识地实践以人物结构小说的创作手法。《梆子老太》是作者“第一次试着以人物结构小说, 而打破了自己以往以事件结构小说的办法”[9]。梆子老太脸长, 作家抓住这个特点给她冠上了“梆子老太”的绰号, 将她到处参加会议发言称作“梆子声声响”。梆子声聒噪, 和套子里的人一样, 用外形特征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她的世界因无子而失衡, 自卑衍化为强烈的嫉妒心。《梆子老太》通篇没有贯穿首尾的事件线索, 而是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结构通篇, 是一大突破。在这次成功的尝试之后, 作家又相继写出了《蓝袍先生》《四妹子》《轱辘子客》等以人物结构小说的优秀作品。

三、翻译文学的开放现实主义启示

(一) 思想的自我升华。在米兰·昆德拉的作品红遍中国文坛之时, 陈忠实阅读了昆德拉的全部翻译文学作品, 他在阅读了《玩笑》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之后, 评价道:“我在这两本小说的阅读对照中, 感知到生活体验进入到生命体验, 对作家来说, 有如由蚕到蛾羽化后的心灵和思想的自由。”[10]

昆德拉通过《玩笑》深入探讨了命运对人的存在的深刻影响。主人公卢德维克玩笑似的话被上升到政治思想不端的高度, 好友泽曼尼克亲手将他推入绝境, 在惩戒营中赔上了十多年的青春。他卖力劳动、积极表现, 然而管理者们反将他划入敌人行列。重获自由后, 他为报复泽曼尼克, 引诱并羞辱了泽曼尼克的妻子, 不想却摧毁了这个姑娘活下去的全部希望。卢德维克悲剧的人生和《蓝袍先生》中的徐慎行如此相似, 人格因为一句话被否定、积极的劳动没能换来理解、发自肺腑的申诉没人相信, 生命由此陷入无止境的困境之中。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梦幻抒情的笔法阐述了生命的本真——自由与责任。托马斯将性视为探索人存在意义的一条途径, 他爱着特丽莎并与她组建家庭, 与情人的幽会使他感到无比轻松, 但转念又为自己的背叛行为愧疚, 生活在种种的矛盾之中, 他的心时而轻松、时而沉重。妻子特丽莎无法认同托马斯性与爱不相同的理论, 她追求灵与肉的统一, 与托马斯相守的日子轻松愉快, 转眼又因为发现托马斯的背叛而产生幻灭感。昆德拉通过两人的生命轨迹阐释了生命的轻与重, 即自由与负担, 两者都是人的追求, 也是生命存在的本真。

陈忠实从这两部小说的对比中感知到生命体验的深度, 并开始探寻生命的本真, 他的“枕棺”之作《白鹿原》就是对生命体验的完美诠释。田小娥无视礼仪道德的沉重, 追求自由与爱情之轻, 在与黑娃的结合中达到灵与肉的完美统一。两个天生的叛逆者在白鹿原封建礼教罗网的围困下, 最终承受不住生命的重量, 没能得到自由和幸福。最终, 田小娥的灵魂化为雪后蓬蒿丛里自由飞舞的蝴蝶, 黑娃娶了良家子女, 担负起生命的责任。

(二) 叙事形式:性爱描写。《白鹿原》在叙事形式上的一大突破就是在其开放性的性描写方面。在回答李星关于《白鹿原》中性描写的问题时, 陈忠实答道:“我决定在这部长篇中把性撕开来写”, “用理性的健全心理来分析和序数作品人物的性形态、性文化心理和性心理结构”, “把握住一个分寸”。[11]实际上, 与现代西方的性解放对立,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性羞耻教育形成了传统的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在《白鹿原》两年的构思过程中, 爱和性是我一直反复嚼磨着的几个自以为重要的大命题之一。”[12]

在回答李星提出的哪个作家、哪部作品对他长篇写作影响最大时, 他提到了劳伦斯的作品。在《白鹿原》的准备阶段, 陈忠实认真阅读了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康妮的精神在与克利夫的无性婚姻中走向死亡, 在守林人梅勒斯和谐的性爱中获得新生的故事。康妮在充斥着现代文明的拉格比中感受不到温暖, 最终奔向了梅勒斯的怀抱, 走向了自然园林。

在《白鹿原》中的田小娥身上不难看到康妮影子。田小娥在郭举人家的物质生活并不差, 吃得上小米饭, 手上戴着镂花银镯, 但在这个家里过得连狗都不如。正值青春年少, 却不得不嫁给年过花甲的老人, 田小娥的灵魂在庭院里日渐枯萎, 直到遇见黑娃, 她干涸的青春才得以复苏。她渴望爱情、向往自由, 鄙弃物质享受、追求精神愉悦。在《白鹿原》中, 作家透过性爱描写, 透视了整个民族的文化状态和人的生存状态。

四、总结

寻找旧时的自己 篇11

潮流随着时代飞速地发展,而经典仍旧以轮回的方式呈现。古着,这个从日本兴起的潮流开始席卷全球。Rochelle和她的小店,就是这波潮流的追随者。

古着风潮袭来

毕业于上海东华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的Rochelle,是一个气质出众的女子。大学毕业后,她先后从事过服装设计和品牌策划等工作,可她始终觉得那些都不是她想要的生活。于是,她开始用敏锐的时尚触觉寻找属于自己的事业。

一天,她走在街上,看见一些大妈穿着大片大片亮色的衣服和很浮夸的花裤衩、烫着完全过时的大波浪从她身边走过。这让她十分兴奋,立即想起了小时候偷穿妈妈衣服照镜子的情景。她飞奔回家,翻出小时候就穿过无数次的妈妈的衣服,大垫肩、一步裙、圆形礼帽,穿在身上似乎变得特别好看,有种和现代主流服装文化不同的美。于是,她开始着迷于这些已经退出时尚舞台的旧衣物。

激动的Rochelle通过网络知道了一家名叫OMNIBUS的日本古着服饰店,赈卖着很多极具古董收藏价值的服装,是古着迷追捧的头号古着店,连大明星木村拓哉也是其座上宾。古着风潮在日本风靡街市,甚至席卷至欧美,而在国内,古着风潮才刚处于萌芽状态。

灵感在刹那间爆发了。2010年5月,Rochelle辞了职,在网上开起一家古着服饰店。在她心中,最理想的生活就是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安排自己的整个人生。

很多朋友都不太理解她开网店的举动,甚至觉得她有些不务正业,浪费了所学的专业,Rochelle却觉得目前是她最快乐的时光,既可以跟自己觉得特别美的衣服腻在一起,又可以自给自足,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每天都充满了希望!

小店被Rochelle取名为“古镜幻趣”,一个很有意境的名字。穿上那些有着数十年历史的服饰,仿若从镜子里看到一个旧时的自己,似幻似真,别有一番趣味。

在衣服上感受时光

一开始,Rochelle并不想做纯粹的古着店。因为古着有自身的特殊性——数量有限,很多都是孤品,卖了就没了,得不停更新网站,这将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但经过3个月的尝试,Rochelle发现店里古着的受欢迎程度远比她预想的高,消费者的审美也远比她想象的更犀利。于是,她开始慢慢调整货品比例,加重古着,其他商品反而成了古着的陪衬。

淘货对于Rochelle来说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每次她都会穿着一身最简单、最好搭配的行头,直接到二手市场去淘宝。她说,潮流本身就是一场轮回。她会凭着敏锐的时尚直觉,先初选一批与时下流行元素接近的衣服,然后一件件试穿,看上身的舒适度,再淘汰一部分。版型、款式、面料都是她考量的对象。

把“宝贝们”带回家后,Rochelle会先仔细检查每一件衣物。有些破损的要先修复,有些少扣子的,要找类似的纽扣缝上去。这期间,她经常会惊喜地发现,一件羊毛大衣黑色的内里竟然规则地镶嵌着很多金色的小扣子,有些衣服上还绣着原主人的名字,甚至有些衣服根本就是世界顶级大牌。触摸那些衣服,仿佛触摸着过去某个时代的流行与传说,感受着过去某个时代的文化气息。那些服装有着不同于现代的设计手法,对于服装设计出身的Rochelle来说,每一个发现都是意外,还能得到一些设计的灵感。

整理完后,Rochelle会对衣物进行消毒和熨烫,接着就可以拍照等着上架了。

用灵魂去体会

如今的古镜幻趣受到了古着迷们热烈的追捧。新货上架,不出一两周便会销售一空。Rochelle发现,虽然古着是有些年月的服饰,购买者却以追求时尚的年轻人为主。她说,纯粹追求流行的穿着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尚达人们的需求,他们需要一种与自身个性更贴合、更独一无二、更能表达自己想法的东西。而古着具有强烈风格性的款式,别致的细节处理和装饰,惟妙惟肖的图案,带有历史痕迹的故事感,都是吸引年轻达人的闪光点。

Rochelle说,她的小店能迅速被古着迷发现和接受,除了对单品挑选的把握外,更重要的是她个人对古着的穿着态度引起了大家共鸣。她对古着有着这样的理解,“我们迷恋古着,不是叫我们真的穿回那个年代,而是领略过去时代的特质、风格之后,经过现代的眼光重新演绎,搭配,翻新、演变出符合当下潮流时髦的新型装扮。”

所以,她常常会按照现在流行的穿着方式去搭配古着服饰。比如上世纪60年代的白色花边衬衫,配搭超短裙,上世纪70年代的过膝百褶长裙、搭配帅气的黑色皮夹克等。Rochelle很喜欢多层次的搭配,在她必备的搭配单品里有开衫、领子和扣子好看的衬衫、蓬蓬裙、帽子和有特色的小饰物。简单来说,就是一眼看过去至少能看到身上有4件衣服的穿法,但不会显得繁琐。“穿衣服没有模式可套,主要是花点心思配搭,展示独特个性与创意。搭配多了,灵感也会越来越多,看到一件衣服自然会有好几个搭配的思路。”Rochelle也不时让客人发来照片,根据她们的气质,帮她们搭配衣服或提供一些搭配建议,她希望帮大家塑造的形象是:打扮时髦、新颖,却带着复古情结的现代女孩。

经营这样一个古着店,最辛苦的事情在于每款衣服只有唯一一件,但她却要花很多精力去搭配和拍摄它们。其实,不少古着店是直接悬挂拍摄的,这样更快捷、省事,但对Rochelle来说,坚持真人秀,也是开店的重要乐趣之一!

“古着是有生命的,需要用灵魂去体会,才能听懂它们的故事,将它们唤醒。”为了展示古着独特的韵味,Rochelle总是自己出镜为店里的衣物充当模特。镜头下的她,和那些被时间拂过的衣物融为一体,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神秘感。

热爱古着的人,都是念旧的人。他们愿意去倾听那些故事,就如同从时光中流过,再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向这个时代转述那些精彩。

在哪里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篇12

一、课堂上引进生活中的数学

1. 新课导入生活情景化。

课堂是我们教师的主阵地,所以首先从课堂抓起,尽量多地以生活情景来导入新课。孩子们都是社会人,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创设的生活情景要与现实紧密联系,尽量与孩子的已有经验接轨。比如:在教学认识分数的时候,我就以切生日蛋糕这个生活情景导入新课,让孩子明白分数藏在生日蛋糕里。

2. 练习设计生活化。

数学是枯燥的,如果设计的练习呈现生活化,那么无趣无味的数学必将鲜活诱人,将孩子们的注意力完全地锁住,意识到数学藏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比如: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王爷爷家的菜地是长方形的,长是12米,宽是8米,你能计算出菜地的面积吗?把数字和生活紧密相连,会给数字赋予活力,让孩子感到数学与生活无法分割。

二、课后去感受和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如果仅仅是在课堂上把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孩子们带着数学知识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才能真真切切地体验到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比如:在学习了统计知识以后,我组织学生到校园里进行调查,再整理成统计表,同时布置孩子们到自己所在的小区进行调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又比如:在学习了位置与方向以后,我利用看电影之便,请孩子们在剧场里确定位置,把学到的数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三、及时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

有了课堂内外的数学生活化教学,孩子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能找到数学的影子。为了便于交流和深入,应该要求孩子及时记录他们在生活中找到的数学。我认为数学日记是最好的记录方法,它不仅能记录发现的过程,而且还给孩子提供了创造的空间。在教学中,我就是这样做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在学习了认识大数以后,龚滢琪同学就发现了生活中读数的现象,用《读生活中的大数》记录了下来:

前几天,叶老师带着我们去移动公司参观访问。我们刚进营业厅,一位阿姨就热情地向我们走来,笑嘻嘻地说:“欢迎小朋友们的到来。”阿姨先带我们参观一圈,然后拿来一些资料给我们看。每一份资料上,都是一长串的多位数,阿姨说:“这些数据都很大,中间的0很容易读错的哦!”我连忙说:“我就不会读错,因为我知道读0和不读0与数级有关,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阿姨的脸上露出了不相信的表情,对我说:“那我考考你吧!”说完就指着140056023,我脱口而出:“一亿四千零五万六千零二十三,因为我把它看成1|4005|6023,万级和个级中间有0,都只读一个0。”接着又指着300007200,我马上说:“三亿零七千二百,因为我把它看成3|0000|7200,万级都是0,只能读一个零,个级末尾的0都不读。”

阿姨由衷地佩服,嘴里喃喃地说:“厉害!厉害!”

费佳赛同学在假期里去超市买毛毯,因为运用数学知识而帮爸爸省下了钱,于是,就用《我帮爸爸买毛毯》记录了下来:

众多商家都看好元旦这个节日,纷纷推出促销活动。我和爸爸一起去购买60份礼品,准备发放给工人。时代超市推出“元旦大酬宾”活动,所有的商品打8折(即100元的商品只卖80元);大润发超市也在搞活动,优惠的方法是:买二送一。爸爸看中了一条毛毯,这两家超市都有,标价都是300元。爸爸问我:“该去哪家超市购买呢?你有什么好主意吗?”我调皮地对爸爸说:“我帮你出主意可以,但你得给我买棒棒糖。”爸爸满口答应。时代超市打8折,所以每一条毯子是300÷l00×80=240 (元);大润发超市买二送一,所以只要付60÷(1+2)×2=40 (条)毛毯的钱,就可以买到60条了。折算下来,每一条毯子是40×300÷60=200 (元)。因此,我极力推荐爸爸到大润发超市购买毯子。爸爸买到了比较优惠的毯子,我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棒棒糖,心里甜得跟蜜罐似的。

《走楼梯中的数学问题》、《挂钟上的学问》、《买水果的收获》、《汽车轮子圆又圆》……这样的例子是举不完的,不仅说明生活中的数学处处可见,也说明孩子们有能力寻找到生活中的数学。在记录的过程中,数学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升,还有助于其他学生来分享和学习,有利于继续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上一篇:学生的中心地位下一篇:新常态银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