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迷失的方向(精选8篇)
寻找迷失的方向 篇1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寻找迷失的方向
作者:莽 超
来源:《汽车与运动》2007年第08期
这是东南三菱戈蓝在《汽车与运动》的第5个试驾月,阶段行程约为3236km。最近活动不多,除6月15至17日随我们参加了中国拉力锦标赛怀柔站的采访之外,其余均为“公务出行”。
寻找迷失的方向
我们上次提到过戈蓝在音响区域有一个MULTI按钮,可以在屏幕上显示指南针与电瓶电压。由于界面是繁体字体,我们批评它应该人性化一点。自从上次保养之后,它发了点小脾气——电子指南针的方向显示突然变成了“问号”。我们相信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于是查阅说明书,试图自行找回迷失的方向。
这的确不是什么大问题,就像时钟一样,稍做校正即可解决。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我们首先来到一个空旷的场地。周围没有任何电塔、高层建筑物,以确保校正结果的准确性。将车停稳,在多功能信息显示状态(也就是显示问号的状态)下按住“暂停/播放”按钮不放,2s后车里的蜂鸣器发出了“哗”声,随后车辆进入了电子罗盘的校正状态。此时屏幕上的问号消失,代表车头指向的标志旋转起来,分别轮流指向东南西北。
这时挂入D挡,几乎不用踩油门,让车辆慢速地绕场一周,然后停回原地。再次按下刚才的“暂停/播放”按钮,蜂鸣器发出3次“哔”声,设定完成,屏幕上的问号消失,正确的方位指示出现在屏幕上。
之所以此前电子指南针会出现问题,我们估计是保养时切断电瓶电源,导致多功能系统失效,从而原先的方位记录消失,需要重新校正。
在日常使用时,电子指南针也会受到一些设备的干扰,比如经过铁桥、变电箱、高压电塔等地方,方位指示会有轻微跳动,这都是正常现象。
继续挖掘新功能
戈蓝装备了空气清净机,通过一个活性碳滤网来净化车内空气。这套系统简称为“A/P”,与自动空调系统集成在一起。在空调显示屏的左上角,我们可以看到A/P的字样(开启状态下)。空气清净机的风量分为低(LO)、高(HI)2挡,开闭和挡位都是通过空调上的A/P按钮来控制。
不过,活性碳滤网是有寿命的,当开启空气清净机时,若显示屏中的A,P灯闪烁,就说明活性碳滤网需要更换。不过此时空气清净机仍旧可以工作。有一点不足,那就是像前面电子指南针失效的情况,将电瓶电源拔除,活性碳滤网的计时器也会归零。看来戈蓝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改善。
最近正逢北京的雨季,后风挡玻璃起雾是常有的事情,此时自动空调上的除雾功能便派上用场。不过电热丝除雾系统是一个耗电大户,据说每百公里会增加IL的油耗。因此这套系统还特别加入了定时功能,20分钟之后自动关闭,避免因为忘记关闭而出现不,必要的开支。可能有些人会像我们一样,喜欢自行解决一些小问题。不知你是否在插拔密密麻麻的保险丝时总感到手足无措?尽管厂商并不建议消费者自己动手,但像保险丝这样的问题实在不必劳驾4S店。戈蓝在这方面非常人性化,在司机侧的保险丝舱盖上放置了保险丝夹,方便车主自行插拔更换。这点值得表扬。
这个月我又曾多次试图鼓弄戈蓝的蓝牙电话,终于在车内搜索到蓝牙信号。试验通话,语音质量非常不错,方向盘可以调出车载系统存储的已拨来电与未接来电。
小问题与大优势
在说明书上我们找到了GPS导航系统的简要介绍,让我们进一步相信戈蓝可以拥有原厂导航系统。实际上,中央控制台上最为醒目的液晶显示屏始终得不到高效利用,是戈蓝设计上的最大遗憾。我们通过一些车友论坛得知,现在已经有人在戈蓝上成功加装GPS,而且还有好几个版本,都是直接利用中央液晶屏,添加触摸功能,与原车相配几乎天衣无缝。实际上,台湾地区版本的戈蓝就具备原厂导航系统能,所以能在国产戈蓝上加装GPS也不足为奇。一同被国产戈蓝省去的功能还有自动大灯和胎压监测系统一尽管目前看来这些功能在大陆的确不太实用,但我们希望东南三菱能把眼光放长远。随着。BD的全面普及,诸如自动大灯和胎压监测系统这样的“主动安全”设备在未来也会成为卖点。
雨季是雨刷器大显神威的季节。戈蓝的雨刷器表现很好,扫过之处毫无水痕。唯一不足是清洗液的喷嘴设计,对前风挡玻璃的覆盖还不够完全,玻璃左下方的污渍很难清除,多少会影响驾驶视线。不过我们也找到了解决办法,就是连续多次拉动雨刷器控制杆,不让清洗液以100%的压力喷出,从而惠及“盲区”,确保驾驶员视野内清晰明亮。
我们几个月前曾多次自行修复过的后排出风口扇叶,在上个月彻底掉落之后并没有去修复,仍处于光荣下岗的状态。如果去4S店更换,估计花费不会太多。如果你能言善辩,说不定还能在保修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这个月我们基本都使用方向盘换挡来驾驶这部戈蓝。这使得戈蓝所遭遇的驾驶风格更加“运动”,这也令4G69发动机以及随心所欲的操控表现再次获得《汽车与运动》编辑们的一致好评。而油耗情况似乎比我预计的要好不少,行驶3236km用去了387,82L汽油,平均油耗
约11,98L/100km。高速公路下的平均油耗更是不足1OL/100km。这样的油耗水平在同级别车中仍旧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也是这款全尺寸B级的优势之一。
本月我们还为您呈献了一篇包括戈蓝在内的“对比测试”,对手是当今两位强有力的竞争者一凯美瑞与君越。
寻找迷失的方向 篇2
历史的“家园”
本文所关注的住宅生活品质, 并不是指住房的实际面积、地理位置、材料构造等直接关乎住宅价值的硬性指标, 而是试图从住宅的规划建筑形式角度来考察其对于人们生活模式的影响和改变。要探寻这种关系, 我们不妨从历史中汲取营养。
住宅是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第一建筑。在几千年的人类发展史中, 住区环境的最高境界可以浓缩为两个字——“家园”。
“家”。在传统的住宅建筑中, “家”的概念不仅指的的单一的“家庭”, 它更多的体现为“家族”、“宗族”。住宅的规划布局所反映的是“小家庭”与“大家族”的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是十分看重这个字的。在几千年的自然选择中, 老祖宗们所最终选择的建筑都强烈的包含了这个概念。
从安徽到山西, 中华大地上的许多古村古镇的规划都秉承了这种“大家”与“小家”的关系, “家”的建筑表象中包含了许多尊卑、伦理道德关系及家族秩序。
千百年来, “家”的建筑物质表象很好的与“家”的本质紧密结合。无数的家族、家庭依靠这种建筑形式凝聚在一起, 历经千年。
“园”。“园”是人们对于住宅生活品质的进一步要求, 它所体现的绝不仅仅是人们对于户外生活的理想追求;也不仅仅是对自然山水的一种形式模仿;更不仅是出于人们对于花木园艺的天然喜爱。它所体现的, 最终还是人们对于公共生活的需求, 一种对于公共交往的本质追求。
传统的住宅
在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住宅文化遗产中, 许多“家”和“园”本来就是天然联系的。
福建土楼
福建的土楼体现的是一种大家族的关系。先人们巧用建筑的布局促进家族间的交流:首先, 圆形向心型的布局形式极大的促进了组团内住户的目光接触及心理感受, 一种家的聚合性由此强化。其次, 中心的广场及祠堂是这个大“家”中的“客厅”。如果说土楼外的田野、村道是一级公共空间的话, 这种空间则属于这个大家庭的“二级公共”空间。它尺度宜人——一般直径不超过25米。在这一尺度内, 人们可以观察到对方的喜怒哀乐, 产生最自然的交流。许多中世纪的欧洲小镇的中心广场也是一样。人们在这种尺度的广场中进行交流, 自然的形成了一个空间上的交往圈, 继而产生一个固定的社会圈, 将这种空间用于住宅内部, 无疑强化了住宅中“家园”的概念。
土楼各层的环道, 即是大家庭的“三级公共”空间。往往同住一层楼的家庭成员关系又更进一步, 所以这种“三级公共”空间私密性更强, 人们的生活态度及交往方式也就更轻松随意。这一层次的沟通环道进一步联系了大家族内小家庭或小群体的联系, 使人们的各层次交往在空间上也变得层次丰富起来。
四合院
四合院是汉族大家庭住宅的典型代表。它依靠建筑布局形成天然界面与外界隔绝, 形成“家”, 中央又天然的留有“园”。家族中的长幼尊卑按序居于正房偏室, 体现了家中的伦理关系。
前院空间体现的是四合院内部公共空间与外部公共空间的过渡。而中庭空间则是四合院大家庭的交流之园。这种过渡与聚合的空间关系也更加明确了“家园”的概念。促进了这种大家庭内部成员的归属感及集体感。
北京市在城市化的过程中, 许多人被迫从四合院住进现代化的住宅, 但是大部分人至今还怀念着四合院的美好时光。这就是正确的空间关系产生的巨大魅力。
胡同、石库门
胡同、石库门都是城市化的产物。也是中国近代城市住宅的一个标志性的文化符号。这种住宅建筑不再是大家庭式的, 取而代之的是细胞式的小家庭住宅。这和我们现在的新式住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回忆儿时七八十年代的时光, 上学穿行于胡同之间, 隔壁打呼噜的声音清晰可闻, 胡同口坐着乐呵呵的大爷、老太, 谁家煎的带鱼飘香邻里……这些场面至今回忆起来依然亲切甜蜜。
“胡同”与“洋房”, 同样是细胞式的家庭结构, 为何在邻里交往之间差异如此明显?最本质的原因是街道尺度及建筑高度的不同。
老式的胡同, 巷道宽度不会超过3米, 不通机动车。当人们在这种尺度下通过,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关系就被迫的更为接近, 随之更多的细节被感知, 这些感知的细节促进了人们的交流。毫无疑问, 这种交流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益于社区、家园概念的形成, 有益于人们归属感及认同感的形成。同时, 亲切的尺度也使胡同的安全性得到极大提升。人们的任何行为都暴露在周围人群的视野下虽然使行人们失去了自我空间, 但确实能够减少犯罪率, 增加人们心理安全感。
建筑的高度更是阻碍人们交往的绝对条件。上下户之间的交往往往比传统邻里间的交往要疏远的多。然而, 现代城市住宅的发展趋势却是向上发展, 向高层要空间, 尽量压缩住区的占地面积而提高住区的绝对面积。于是, 我们的胡同生活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电梯生活及高层建筑下产生的巨大而恶劣的小区外部环境。
“家园”的迷失
反观当今住宅, “家园”的概念正逐渐迷失。许多现代住宅由于多种原因存在着各种弊病:首先, 过分强调“交通通达性”, 忽略了“交通舒适性”。许多小区主干道越做越宽, 机动交通及未来的机动停车扩容性占据了主导权, 而人们对于小区内道路的舒适性及安全性感受往往容易被忽视。于是, 原来绿树成荫的迷人小径通通变成了宽阔的机动车道。车道隔绝了生态, 也隔绝了交流。其次, 消防安全等指标是设计师关注的头等大事。为了方案报批的顺利通过, 急功近利的设计师们很少会关注如何在满足消防安全的同时创造足够合理的宅间空间。而是将宽阔的道路, 极大的硬质铺装等都简单粗暴的强加于住区建筑周边。安全足够了, 但是居住的交往空间与邻里感被这种规划破坏殆尽。
由于有明确的规定, 那些涉及住宅建筑的硬性指标如楼间距、建筑密度等被极大的重视, 但是关系到住区邻里生活关系的那些交往空间, 多层次空间被极大的忽视。很多开放商的理念就是, 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 在最小的区域内安排最多的住房面积。
小区停车位的设置也存在许多问题:老式小区由于没有足够车位, 汽车直接占据了小区内所有的硬质场地。而新式小区, 车库往往集中于地下停车, 住户开车到车库, 直接电梯上楼, 这一过程缺乏交流, 小区再生动的庭院环境也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寻找与回归
“住”的舒适性其实很多时候和面积、层高等无关, 更和建筑的外立面或者广场环境的几何布局美观程度无关, 住区环境回归本质还是需要寻找“家园”的感觉。
寻找迷失的方向 篇3
寻找迷失的方向
我们上次提到过戈蓝在音响区域有一个MULTI按钮,可以在屏幕上显示指南针与电瓶电压。由于界面是繁体字体,我们批评它应该人性化一点。自从上次保养之后,它发了点小脾气——电子指南针的方向显示突然变成了“问号”。我们相信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于是查阅说明书,试图自行找回迷失的方向。
这的确不是什么大问题,就像时钟一样,稍做校正即可解决。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我们首先来到一个空旷的场地。周围没有任何电塔、高层建筑物,以确保校正结果的准确性。
将车停稳,在多功能信息显示状态(也就是显示问号的状态)下按住“暂停/播放”按钮不放,2s后车里的蜂鸣器发出了“哗”声,随后车辆进入了电子罗盘的校正状态。此时屏幕上的问号消失,代表车头指向的标志旋转起来,分别轮流指向东南西北。
这时挂入D挡,几乎不用踩油门,让车辆慢速地绕场一周,然后停回原地。再次按下刚才的“暂停/播放”按钮,蜂鸣器发出3次“哔”声,设定完成,屏幕上的问号消失,正确的方位指示出现在屏幕上。
之所以此前电子指南针会出现问题,我们估计是保养时切断电瓶电源,导致多功能系统失效,从而原先的方位记录消失,需要重新校正。
在日常使用时,电子指南针也会受到一些设备的干扰,比如经过铁桥、变电箱、高压电塔等地方,方位指示会有轻微跳动,这都是正常现象。
继续挖掘新功能
戈蓝装备了空气清净机,通过一个活性碳滤网来净化车内空气。这套系统简称为“A/P”,与自动空调系统集成在一起。在空调显示屏的左上角,我们可以看到A/P的字样(开启状态下)。空气清净机的风量分为低(LO)、高(HI)2挡,开闭和挡位都是通过空调上的A/P按钮来控制。
不过,活性碳滤网是有寿命的,当开启空气清净机时,若显示屏中的A,P灯闪烁,就说明活性碳滤网需要更换。不过此时空气清净机仍旧可以工作。有一点不足,那就是像前面电子指南针失效的情况,将电瓶电源拔除,活性碳滤网的计时器也会归零。看来戈蓝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改善。
最近正逢北京的雨季,后风挡玻璃起雾是常有的事情,此时自动空调上的除雾功能便派上用场。不过电热丝除雾系统是一个耗电大户,据说每百公里会增加IL的油耗。因此这套系统还特别加入了定时功能,20分钟之后自动关闭,避免因为忘记关闭而出现不,必要的开支。
可能有些人会像我们一样,喜欢自行解决一些小问题。不知你是否在插拔密密麻麻的保险丝时总感到手足无措?尽管厂商并不建议消费者自己动手,但像保险丝这样的问题实在不必劳驾4S店。戈蓝在这方面非常人性化,在司机侧的保险丝舱盖上放置了保险丝夹,方便车主自行插拔更换。这点值得表扬。
这个月我又曾多次试图鼓弄戈蓝的蓝牙电话,终于在车内搜索到蓝牙信号。试验通话,语音质量非常不错,方向盘可以调出车载系统存储的已拨来电与未接来电。
小问题与大优势
在说明书上我们找到了GPS导航系统的简要介绍,让我们进一步相信戈蓝可以拥有原厂导航系统。实际上,中央控制台上最为醒目的液晶显示屏始终得不到高效利用,是戈蓝设计上的最大遗憾。我们通过一些车友论坛得知,现在已经有人在戈蓝上成功加装GPS,而且还有好几个版本,都是直接利用中央液晶屏,添加触摸功能,与原车相配几乎天衣无缝。实际上,台湾地区版本的戈蓝就具备原厂导航系统能,所以能在国产戈蓝上加装GPS也不足为奇。
一同被国产戈蓝省去的功能还有自动大灯和胎压监测系统一尽管目前看来这些功能在大陆的确不太实用,但我们希望东南三菱能把眼光放长远。随着。BD的全面普及,诸如自动大灯和胎压监测系统这样的“主动安全”设备在未来也会成为卖点。
雨季是雨刷器大显神威的季节。戈蓝的雨刷器表现很好,扫过之处毫无水痕。唯一不足是清洗液的喷嘴设计,对前风挡玻璃的覆盖还不够完全,玻璃左下方的污渍很难清除,多少会影响驾驶视线。不过我们也找到了解决办法,就是连续多次拉动雨刷器控制杆,不让清洗液以100%的压力喷出,从而惠及“盲区”,确保驾驶员视野内清晰明亮。
我们几个月前曾多次自行修复过的后排出风口扇叶,在上个月彻底掉落之后并没有去修复,仍处于光荣下岗的状态。如果去4S店更换,估计花费不会太多。如果你能言善辩,说不定还能在保修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这个月我们基本都使用方向盘换挡来驾驶这部戈蓝。这使得戈蓝所遭遇的驾驶风格更加“运动”,这也令4G69发动机以及随心所欲的操控表现再次获得《汽车与运动》编辑们的一致好评。而油耗情况似乎比我预计的要好不少,行驶3236km用去了387,82L汽油,平均油耗约11,98L/100km。高速公路下的平均油耗更是不足1OL/100km。这样的油耗水平在同级别车中仍旧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也是这款全尺寸B级的优势之一。
本月我们还为您呈献了一篇包括戈蓝在内的“对比测试”,对手是当今两位强有力的竞争者一凯美瑞与君越。
寻找迷失的方向 篇4
【教育目标】
一、教师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困惑迷惘是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2、使学生了解自己身为社会的人,所应承担的责任,体验自己的价值。
3、使学生学会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走出心灵上的困惑,为未来而努力拼搏。
二、学生目标
1、认识到困惑迷惘是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2、了解自己身为社会的人所应承担的责任,体验自己的价值。
3、学会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走出心灵上的困惑,为未来而努力拼搏。【背景知识】
一、指导青少年如何走出迷惘
1、树立远大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
“迷失自我”的困惑,主要源于对人生价值的迷惘,是一种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不够远大、信念不够坚定的表现。要知道,有坚定信念支援的理想是一个人心中不灭的明灯,它能帮助我们在生活的波澜中把准航向。几乎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就已有了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的。正因如此,即使是在最困苦时他们也不绝望,依旧执著追求,最终找到自己生命中的亮色,如燕妮夫人的座右铭“永不绝望”便体现了这一点。青少年更应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认识人生,并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理想而奋斗拼搏。
2、激发自己对生活、社会与他人的义务感与责任心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与群体中的,人类正是在相互依存中共进的。因而,一个人对社会与他人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与责任。作为子女,要孝敬父母,作为社会成员,要对整个社会负责,并奉献自己。这便要求我们学会关心并帮助他人,不要时时狭隘从自我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这正是我们生存的价值所在。
3、多读好书,学会思考
通常,自我迷失的产生与一个人对世事的不理解有关,心灵的贫乏会导致其精神无所寄托。这时,读书、学习便是最好的药剂。诗人布卢莱修说:“心灵的黑暗,必须用知识来驱散。”在你悲观失望时,知识会带给你力量与智慧,给你无穷无尽的乐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会告诉你一个人活着的意义,《老人与海》让你感受到人存在的尊严„„许许多多的名著、人物传记都会向你展现人生,教你思考生命,带你走向成熟。在经历书海的洗礼后,你便会以一种崭新的眼光去面对一切,正视自己,从而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当你的生活充实时,所有的困惑、迷惘也就烟消云散了。
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是一种与个体的现实生活密切关联的,对未来的向往、憧憬。不过,人的理想并非生而有之,而是随着每个人的成熟——生理、心理、的成熟,而逐步形成。高中阶段正是理想形成的关键时期。
二、青少年理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高中阶段是最富于理想的时期
每一个在社会上生活的人,都面对着社会的三个时间领域,即经验领域(过去)——存在领域(现在)——发展领域(未来)。对于青年人来说,未来的时间领域大于过去的时间领域;而高中阶段又正是青年期的开始。因此,高中阶段可以说是青年人同未来发生关系最长的时期。发展与未来,是高中生最向往也是最广阔的领域。高中生这种向往发展与未来的特性,使他们特别关心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前途,高中阶段因而也成为青年人最富于理想 1 的时期。
(二)高中生理想的内容、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
我们一般把理想概括为职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都是关于个人未来的设想和追求,所以又统称为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人们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希望、设想与追求,在理想的层次中居于最高的地位。高中阶段已经逐渐产生社会理想。高中生理相怕发展大致表现出四种水平:
1、理想肤浅、模糊而无明确的理想;
2、受各种外在影响,向往未来,但自觉性较差,理想目标不定;
3、认为理想就是职业;
4、有为未来的志向或为祖国作贡献的愿望,且严格要求自己。
总的来说,高中生理想的水平呈现出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态势,其发展过程有以下特点:
1、正处于理想逐步确立阶段
理想的形成大致要经历萌发期、形成期和确立期。据大量研究表明,相当数量的高中生的理想正处于形成到确立的阶段。
2、概括性理想的成分日益增加
理想的形成,实际上也是一种认识能力发展的过程,其发展也经历了从具体形象到综合形象最后到概括性形象这样三个层次。高中生逻辑思维、理论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促进着他们概括性理想的形成和发展。
3、理想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现实性
个性社会化过程在高中阶段加速进行,高中生在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设想时,必然更多地从社会的角度、从现实的需要去考虑。
4、理想较多地受内在心理因素的制约
人的理想是在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从他律性(外在)向自律性(内在)逐步发展的。由于每个人的内部心理条件是逐步成熟的,因而在理想的形成发展中,内部心理因素的影响是由小逐渐变大,外部因素的影响是由大逐渐变小,这样,高中生的理想,其内在性明显变强,已经与他们的人生信念、社会信念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只有把握高中生理想的发展特点,我们才可能开展有成效的理想教育。
(三)高中生理想形成中的矛盾及其影响因素(1)理想形成过程中的矛盾。
身处社会转型的高中生,在其理想形成过程中的矛盾问题日益凸现。
①理想与现实不一致。高中生并未真正进入社会,因此他们往往认为现实应完全符合自己的希望,从而也往往对理想的实现需付出长期的努力认识不足。这样,其理想必定要与现实条件产生尖锐矛盾,我们应及早加以引导。
②理想与行动的脱节。高中生的理想往往还停留于愿望,常常缺少扎扎实实的行动,理想与行动脱节。这也就导致了其理想的不稳定,不巩固。
③各种理想还不协调。高中生的理想丰富多彩,不过许多研究表明各种理想常常不协调,特别是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之间,往往出现矛盾冲突。
(2)影响理想发展的因素。
影响理想发展的因素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来把握。
①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身心的成熟、自我意识的水平、需要和兴趣。一般认为自我意识的水平是最主要的内部因素,需要和兴趣的水平和内容,也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理想的水平和内容。理想的产生及其性质和水平总是自我意识的结果。只有当一个人不仅能认识外界事物,而且也能认识自己同外界的关系、自身的行为、自身的内心世界时,他才能对未来的自我进行设计。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想的真正形成标志着一个人自我意识发展的质的飞跃。
②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榜样、家庭、社会文化和学校的影响。根据多项调查来看,家庭和社会文化对高中生理想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远在其他各种因素之上。高中生的理想总是掺杂着家长的意愿,家长的职业和兴趣、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以及家庭的环境,明显影响着子女的理想的形成。由于高中生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其理想的影响程度已不如小学和初中,但实际上高中生自我意识中的理想已经是家庭长期熏陶下的结晶了。社会文化的影响是一种综合效应,包括社会现实、社会舆论、社会教育和社会活动等。这是青少年理想形成、发展的最广泛的背景。它对青少年理想的确定起着层层递进、持续而又内在的作用,并为青少年确立理想提供了理论依据、认识方法、信仰和追求的对象。
三、青少年理想的培养
托尔斯泰把理想比喻为指路明灯,这是非常恰当的。因为理想激起人强烈的情绪情感体验,并成为一种动力,大大增强人的活力,去克服一切困难,获得成功。对于高中生来说,理想的培养,最主要的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正确把握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理想越符合于社会发展的过程,就越能显示它的巨大鼓舞力量。根据高中生理想形成的特点,在理想与现实的把握中,应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懂得理想是不可能脱离客观实际的,只要遵循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理想是可以变成现实的。
其次,有理想的人才能有所作为。有成就的科学家、学者、新技术的发明创造者,都是从小就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并在其指引下走向成功之路。
再次,理想不等于空想,要摆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必须把眼前与长远,现实与理想结合起来,既有理想,又有求实精神。
(二)独立地、主动地设计理想
在形成自身理想的过程中,要独立自主的而不是机械地照搬和刻板的模仿,要克服盲目性和幼稚性。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自身的条件、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对外界的影响进行有选择的吸收,进而设计出自己的理想。只有经过样的过程形成的理想,才是符合实际而又能实现的。
(三)依据个另特点培养理想
高中生的理想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进行理想培养时,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尽可能提高他们的理想水平。【教学指导】
(一)活动设计
重点、难点:如何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理念:青少年在体验成长的喜悦的同时,也开始体验到内心的忧虑与烦恼。这一时期,青少年会产生一系列的从未有过的内心冲突,如对现状、未来的迷惘,对生活、自我的困惑等等。青少年由于自身自我调控能力的限制,往往不能自己把握人生的航向,因此需要老师给予帮助和指导。本活动的设计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树立远大的理想,从而建立而对生活的信心,寻找生命的真谛和生活的亮点,以饱满的热情迎接以后的生活。
目标: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树立远大的理想,对生活充满希望和向往。
过程:导入——讲授新知——学生体验——教师总结。建议:
1、有条件的学校,在进行活动时可放一些优美舒缓的音乐,以调节课堂气氛,净化学生心灵。
2、发表愿望时,可先以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之后再全班交流。
3、活动时,一定要告诉学生谈理想和希望,要符合实际,避免空想。
4、在活动之后,指导学生要经常坚持为自己设定目标,并结合情绪的调节方法进行调适。
5、教师还可根据本活动的理念,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其他活动。
(二)实践指导 建议:
1、教师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自我训练,并持之以恒。
2、教师除了书上所列的书名、歌名外,还可自己根据经验向学生推荐其他相关的名著、歌名。
3、教师指导学生多读好书,多听好歌,多与他人交流。
【参考文案】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困惑、迷惘是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2、使学生了解自己身为社会的人,所应承担的责任,体验自己的价值。
3、使学生学会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走出心灵上的困惑,为未来而努力拼搏。
(二)教学时间:一课时
(三)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认知提高法
(四)教具:录音机、歌曲《飞越迷惘》《雾里看花》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过程
教师说明: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听一首歌曲(放歌曲《雾里看花》)。这是一首非常熟悉的歌曲《雾里看花》,它的演唱者是那英。同学们,你们是否听懂了歌曲的含义?在你们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雾里看花的感觉?对生活、人生乃至生命有过困惑与迷惘?你们是否也像歌中唱的那样:“我看那前方,怎么也看不到岸。”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如何走出困惑,寻找迷失的自我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走出迷失的自我。(板书)
2、讲授新课
教师说明:随着年龄的成熟和社会经验的增多,我们开始用一种新的视觉角度来审视自己、对待世界。我们开始体验到成长的喜悦,也开始体验到内心的忧虑和烦恼。在这一时期,同学们会产生一系列的内心冲突,如对现状、未来的迷惘,对生活、自我的困惑等等,心理学上称这段时期为青少年的混乱期。正因为种种迷惘交织在一起,使同学们看不清自己,此时的青少年被 称为“迷失的自我”。我们每个同学几乎都或多或少地体验过这种感觉。这种心理状态,如果不及时调节,就会演变成严重的情感障碍,以人的身心健康有害。如何调节告别这种“迷失的自我”呢?
首先,让我们来到许愿树下,双手合拢,虔诚地许下我们的愿望吧!(请学生做许愿状,默想每个人的心愿,之后把它写在《学生用书》在“许愿树”下面的空格中。要求符合实际,避免空想。)每个人都写了他最希望的事,谁想向全班,同学发表一下他的愿望呢?
(发表之后,进行下面的活动)
接下来,再让我们进行一次心灵之旅,处于花季的我们,正是爱做梦的季节,每人都曾憧憬过以后的生活,你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试着写在课本上或画在上面。(同样要求符合实际,避免空想。)之后,请同学们列出理想生活的具体目标。
4(完成后,可进行分组交流和全班交流)
最后,让我们回到现实,明确现实中自己的责任。我们已经18岁了,可以说是一个大人了,我们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也有能力去承担这些责任。大家想一想,作为子女、朋友、学生和社会公民,你都具有什么责任?(引发学生对自身价的思考,激发责任感,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把握生活的航向。)
3、学生体验、教师总结
活动之后,请学生谈谈感受。在活动中都体验到了什么?以后打算如何去做?在学生发言之后,教师进行总结,总结时,先请同学们听歌曲《飞越迷雾》,并问学生是否有从“雾里看花”到“飞越迷雾”的感觉。希望每个人能够通过自己的调节控制,增出迷惘,走出雨季,享受青春美丽的阳光花季。
(六)板书设计
寻找迷失的自我
寻找迷失的方向 篇5
主题班会策划书
“真水无香——寻找迷失的幸福”感恩主题班会策划书
班会缘起:
无意间在班内做了一次“心目中的父母形象“的调查,调查结果让我惊讶万分:全班51个学生,竟然有48个学生不约而同的都觉得父母唠叨烦人。而再细品他们所谓的所烦之事,在我这个旁观者看来:件件烦事后面无不蕴含着浓浓的爱,句句唠叨背后无不凝集着深深的情。“理解”俨然成了孩子与父母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而理解的缺失让爱也随之离去。故增进孩子与父母的了解,让学生能真切地感悟亲情变得尤为重要。
班会目的:
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了解,让学生真切感悟亲情;懂得理解,学会感恩。
活动准备:
(1)准备相关节目,搜集相关资料;
(2)制作班会课件;
(3)邀请家长参加;
(4)学做手语操《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第一章爸爸妈妈,我好幸福
开场白:童年,是朦胧的诗,是淡雅的画,是经典的歌……童年的我们,天真幼稚、机灵活泼;童年的我们,想象丰富、乐观开朗。在那逝去的年华里,我们简单而幸福。穿越时空的旅程,和着《童年》的音乐,让我们一起重温那儿时的甜蜜时光吧。
(1)歌曲小组唱《童年》(表演者:曹佳妮等)
(2)伴着美妙的音乐,大屏幕上出现一张张亲子照,感受曾经的快乐幸福。
第二章爸爸妈妈,我好烦
主持人:一张张甜蜜的照片,一个个美好的回忆。然而当生命的年轮又画过一个个圈时,曾经的甜蜜不时被不满取代,曾经的美好也不时被怨恨遮盖,五彩的世界有时竟被灰色主宰。
(1)小品《70后vs90后》(表演者:陈秋旖等)
挑选调查中学生们所认为的烦人之事,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真实地反映家庭生活中的典型矛盾。具体挑选了三个片段,且每个片段都以“爸爸妈妈,我好烦”做结语。
a:难得出去玩了一会,父母便反复追问到哪里去了?和谁在一起?那个人成绩怎么样……
b:每天放学回家,就不停的问,今天作业做了吗?考试了吗?成绩如何?其他同学怎么样?你怎么总考不过他……
c:每天上学时,又总会说:东西全拿了吗?路上小心点,上课认真听讲,要听老师的话,不要和同学吵闹……
主持人:烦人的爸爸,唠叨的妈妈,灰色的世界,纠结的心灵。那么我们又将如何解开这心灵的结呢?相信你在解“心结”的游戏中定能找到答案。
(2)亲子游戏:解“心结”
主持人活动介绍:每个人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记住自己左右手各相握的人,在节奏感较强的背景音乐中,大家放开手,随意走动,音乐一停,脚步即停。找到原来左右手相握的人分别握住。紧接着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大家在不放手的情况下,可采用各种方式,如跨,钻,套,转等方式,将交错的“人结”解成一个大圆圈。
第三章爸爸妈妈,谢谢你们
主持人:游戏中那一个个错综复杂的“死结”,因为我们的努力让它再次成为了完美的圆。其实要想解开心结,赶走天空的灰色,也需我们的努力。只要你真诚了解,真诚倾听。
(1)孩子,我想对你说……(拟请3-4位家长发言)
主持人:其实在座每一个家长都有说不完的话想对孩子说,他们把这些话编织成了一条条爱的短信,写成了一篇篇爱的美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用心倾听,用眼品味这些充满爱的文字吧!
(2)朗诵《孩子,我想对你说……》(表演者:沈忱斐家长,家长朗诵时黄筱函琵琶伴奏)
主持人:在家长朴实真挚的言语中,我们听到了他们对我们不懂事的痛心,对我们无法理解他们良苦用心的难过,对我们寄予厚望又难以达成的失望……其实细品那一声声的唠叨,那一句句的叮咛;哪一句不凝聚着他们对我们最浓最真的爱,哪一声又不饱含他们对我们最深最厚的情。是我们把叮咛当成了唠叨,把期待当成了压力,把关心当成了束缚;是我们让五彩的世界变成了灰色。别再犹豫,别再迟疑,让我们一起回头,一起说声:爸爸妈妈,谢谢你们!(全班合)
(3)舞蹈《烛光里的妈妈》(表演者:季子林等)
第四章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主持人: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们的生命里流淌着父母的血液,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天起,我们就成了父母永远不舍的牵挂,永远甜蜜的负担。无论是遭遇挫折还是邂逅成功,父母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最温暖的港湾,给我们最真挚的鼓励,最无
私的爱。父母对我们的付出他们一辈子也嫌不够,而我们对父母的爱一刻也将成为永恒。下面就让我们在《爱的诉说》声中,用手中的笔大胆诉说对父母的爱吧!
(1)配乐诗朗诵《爱的诉说》以及画信表演(《爱的诉说》表演者:俞昊等;盛慕徐同学电子琴伴奏。画信表演者:全班同学)
主持人:父母是一本书,一本用生命与爱谱写的书。打开书的扉页,我们感受到了爱的伟大,生命的努力。让我们面对他们深深的说一声: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2)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拟请2-3位学生真情告白并送上画信;在有点及面让所有的同学面对父母大胆告白;并让每个孩子拥抱父母。)
(3)大屏幕出现父母工作时的画面。
第五章爸爸妈妈,我好幸福
主持人:其实幸福并未遗失,只是我们在幸福国度里迷失了方向。只要理解不丢,真爱不失,幸福甜蜜依旧,天空灿烂依旧。
(1)共同唱响《感恩的心》并配以手语表演。
主持人:“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同学们,好好珍藏“迷失”的幸福,将美好留在心中慢慢品味,让心存的感激悄悄漫溢。记住:真爱无香,品味就能闻香,珍惜才会拥有。
班主任寄语:没有阳光的照耀就没有花儿的绽放;没有雨露的滋润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清风的吹拂就没有茁壮的树苗;同样没有父母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的幸福。但在爱的天平上,只有父母的无私付出,没有我们的理解回报,这样的爱是不公平的。理解父母,回报父母,我们势在必行。理解犹如一缕春风,能唤醒沉寂的心田;理解又是一缕阳光,能照亮迷茫的心灵;理解更是一座桥梁,能沟通隔阂的思想。因为理解,我们彼此相通;因为理解,我们不再迷失;因为理解,我们爱的真实。孩子们,让我们一起用理解的画笔去书写一篇感恩的颂诗,一起用理解的音符去唱响一曲感恩的赞歌。
很多孩子与家长迷失了方向的美文 篇6
人要是从地狱一下子来到了天堂一定会被天堂的美景恍的眼花缭乱,而迷路的。中国的孩子就从原来的昏天暗地写作业的地狱一跃来到了课业负担特别少的天堂,而在天堂的中国孩子,是否知道你是天堂里的哪个神?哪个仙?以后是否会从天堂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连尸体都找不到呢?
在老式教育与新式教育冲突的动荡时期,很多孩子与家长迷失了方向。
前几天我做了个市场调查。
问卷是学生们
1、早上几点起床?
2、每天三余时间干什么?
3、晚上写完作业干什么?
4、理想是什么?
答卷让我吃惊
(一)百分之百的孩子每天早上7:20以后起床。
(二)百分之九十的孩子三余时间都在玩电脑、玩手机。
(三)百分之九十的孩子晚上7:30写完作业就上网玩。
(四)百分之九十五的孩子无理想......
前天晚饭后女儿又如期上网为明星投票,投的聚精汇神、热情洋溢,我关注着她,也关注着时间,己经过去两个小时了,女儿还没有下网的意思,我对女儿说了一句:“看会儿书吧!”她“嗯”了一声,依然如故,没过几分钟,我又说:“下来吧眼睛不要了?”她心不在焉的说了句:“知道了!”还是老姿势,我上去把电脑关了,她气愤的看着我说:“干什么呀?值得吗?发这么大的火?”我说:“你天天这样,把时间都浪费了,不学习了?不考学了?不想有发展了?”我连珠炮的问话,女儿也连珠炮似的答:“外国都素质教育,孩子们都玩,不天天写作业,不作业堆成山,也有出息了!”我想了想,压压心中的怒火坐到女儿身边说:“外国的素质教育是人人都不学习了吗?不是,爱迪生如不学习与专研他怎么当科学家?丘吉尔如不学习、博学多才,他怎与别国谈判?居里夫人如不学习与探索她怎么获得诺贝尔奖宝贝,外国孩子作业不多、也玩,但他们利用闲瑕时间,探索自己的爱好,围绕爱好毕生追求,在玩中学、玩中观察、发现真理,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到无聊的事情上!”女儿似乎觉得理亏而词穷,又强词夺理说:“同学常说“做个快乐的平凡人!””我拍拍女儿的肩膀说:“世界有平凡的.河也得有江和海;有漫山的蒲公英,也得有百花之王牡丹;有满山的杨树苗,也得有支天的擎天柱......不能人人都当伟人,但也不能人人都当普通人!女儿,你现在最需要的是确定你自己是想当普通人:杨树、蒲公英、小河......还是想当有出息的人:擎天柱、牡丹、江海......如果想当普通人快乐就好;如果想有发展,就得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与生活。”
女儿沉默了,我也沉默了,希望女儿和女儿一样的同龄人或更小的孩子们能拔开云雾,明晰自己。
个性化阅读切忌迷失方向 篇7
一、充分感悟, 切忌浮光掠影。
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拓展延伸环节, 往往链接许多文本, 可转瞬即逝, 学生连短暂的视觉停留时间都没有, 因而内心文本的图景是模糊的, 思考自然流于肤浅, 更遑论提升语感。事实上, 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体验不管有多么独特, 都必须以文本为依据, 切忌走马观花, 浮光掠影。只有用相对充裕的时间仔细推敲文本, 才能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 形成个性化的见解。有时学生字句都尚未读通, 处于浅尝辄止或朦朦胧胧的浅阅读状态, 教师就让他们谈自己的感悟和见解。学生只能囫囵吞枣, 捡了芝麻, 扔了西瓜, 根本谈不上“个性化”三字。一位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藤野先生》时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藤野先生在鲁迅心目中是伟大的。请同学们用2分钟时间快速阅读文字, 说说藤野先生的伟大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请用1分钟时间思考:文中两次写到藤野先生的“叹息”有什么不同?
用2分钟时间把《藤野先生》与《最后一课》进行比较阅读, 想想韩麦尔先生与藤野先生有什么异同?
要学生于如此之短的时间内读出独特的见解, 那实在是一厢情愿, 学生只能蜻蜓点水, 粗线条、浅层次地应付一下。
二、潜心品味, 切忌喧宾夺主。
在不少公开课中, 所谓的个性化阅读通常借助高科技手段———多媒体, 课件制作唯美而丰富。在应接不暇的文本与超文本 (音乐、电影) 的切换过程中, 容不得学生让目光停留片刻, 让思绪舒展开来, 潜下心来仔细品味。学生沉浸于光怪陆离的画面之中, 兴奋点集中于悦耳的音乐声中, 回答大多是浮于表面的、琐碎的应景式对答, 是夹生饭, 很少有闪耀思想火花的语言。某教师教《囚绿记》一文时, 时而是配乐朗诵, 背景图片眼花缭乱, 时而是七七卢沟桥事变的录像片段, 时而是抗战期间上海“孤岛”的介绍。一节课上有28分钟在演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专注于那充满硝烟的场面, 那一幅幅色彩艳丽、赏心悦目的画面, 隔靴搔痒, 根本无法沉下心来品味一番, 读出文字的内涵, 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其实对于《囚绿记》这样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 应引导学生潜心揣摩, 画出直接抒情的语句, 圈点批注, 特别是要抓住像“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这样含蓄隽永、内涵丰富的句子, 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入手, 紧扣上下文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体会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作者忠于祖国的情怀。当然适当的多媒体演示也是必要的, 它能画龙点睛, 锦上添花, 但是切忌喧宾夺主, 哗众取宠,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玩味咀嚼, 切忌虚假热闹。
个性化阅读应让学生倾听文本声音, 在语言的丛林里散步, 或驻足观赏、玩味咀嚼;或闲庭散步, 心心相印。唤醒内心记忆, 倾听内心独白, 激荡情感涟漪, 催生智慧火花。可我们常会看到一些语文教师一味追求阅读形式的丰富多样, 课堂上学生肢体活动频繁, 热衷于制造火爆的课堂氛围。演讲、课本剧、小品、辩论会、采访、实话实说……层出不穷, 灵活多变, 学生一会儿忙这, 一会儿忙那, 课堂似乎充满了盎然生机, 但是课文被搁置一边, 一堂课下来, 只见虚假的讨论、热闹的活动, 不见学生沉潜讽咏、玩味义理。上《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 为了营造一个对话情境, 体会个人性格, 某教师让学生演课本剧, 有的扮演邹忌, 有的扮演邹忌的妻子和小妾, 有的扮演齐威王, 说笑声此起彼伏, 有的甚至高呼××是××的小妾。显然在喧闹的背后隐藏的是浅薄和虚妄, 淡化了语文味。学生在轮番上演的节目中增添了乐趣, 丧失了理性的思考, 华而不实, 浮于表面, 严重离谱, 个性化见解无从谈起。
四, 尊重文本, 切忌海阔天空。
个性化阅读犹如放风筝, 不管在空中飘得再高, 总有一根线牵着, 总要受主旨的束缚, 不能夸夸其谈, 使之成为脱缰的野马, 断线的风筝。有同学对《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的于勒敬佩不已, 认为于勒很有骨气, 他不愿忍气吞声, 低三下四, 只身一人到南美洲去闯荡。他在南美白手起家, 租了一家大店铺, 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虽然最后破产了, 但还是可喜可贺, 勇气十足, 虽败犹荣。在船上巧遇哥嫂, 他不愿意回家继续过那种寄人篱下的生活。穷就是要穷得有骨气!这种个性化理解显然与莫泊桑的创作意图不相符合, 与文章主旨相悖。而教师却称赞他标新立异, 实在匪夷所思。在一定情况下, 读者对作品的认识与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内容存在着差异, 读者有认识作品的自由, 但是这个自由不是随意的自由, 应该是尊重文本基础上进行理解的自由, 具有一定的度, 也只有在这样的基本条件下, 才能对作品作出相对合理的解读。
张友信 帮孤儿寻找迷失的家 篇8
在位于顺义的北京第二儿童福利院的几次采访中,我注意到11岁的辛凤阳和10岁的彭德会是1993年被送到福利院的,两个孩子没有任何残疾。他们是怎么来到福利院的?带着这个疑问,我查看了他们的档案,档案资料非常简单,证明是一名姓王的联防队临时工在北京站发现了这两名走失的儿童,经过多方查找和等待没有任何结果后,将两个孩子送到了铁路公安段,并辗转送到了福利院。福利院的同志分析两个孩子是外地来京时走失或被遗弃的,查找他们的籍贯和家庭如大海里捞针。面对这样的分析和结论,我既失望又心有不甘。
记得我第一次见到两个孩子那天,小哥俩正在操场踢球,老师说有记者叔叔来采访,他们有些紧张,我就和他们先秀了几下脚法,然后才和他们聊了起来。两个孩子对当初的记忆已经相当模糊,毕竟当时一个3岁、一个4岁,但其中一个孩子说“我爸爱带我到天安门”。通过这个线索,我判断孩子的家当时应该在北京,于是一篇带着音响的节目播出了。节目播出后一周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反馈,等待就是煎熬,因为孩子曾经问我:“张叔叔,你真能找到我妈吗?”我向台长汇报了节目播出后的情况及我的判断,希望能重播这期节目再试试,两位台长表示同意。有价值的信息反馈正是在节目重播之后出现的。
一天,一位女士把电话打到台里,说北京站附近的铁路旅馆一带7年前丢过两个孩子,情况和节目中提到的孩子很相像,并提供了大致的地址。按照线索,我马上来到位于广渠门的铁路旅馆附近探寻和采访,一番周折后找到了7年前的居委会主任苏大爷和热心肠的阎大妈,他们证明当年这里确实同时丢过两个孩子,孩子的父母都是外地来京做小买卖的,老家在安徽,其中一家姓潘,阎大妈正是潘家的房东,她说孩子走失后家长非常难过,搬走后回来找过两次,听说已返回老家了。而据当地的片警讲,7年前临时来京人员的资料已销毁,潘家的信息无从查找。转机出现后线索又断了,台领导决定,继续播出新制作的系列节目,同时登报寻找新的线索,两个孩子的照片和相关报道马上刊登在了报纸上,还做好把节目拿到安徽电台播出的准备。
时间一晃已进入5月,一位中年男子打来电话,说他是其中一位孩子的亲戚,目前在京工作,他和朋友吃饭时听有人聊到电台正在给孩子寻找父母的报道,其中一位就是他的冯姓亲戚,他已经通知孩子的家长,家长马上到京。
2000年6月1日,两位孩子的家长来到北京第二儿童福利院,下午4点10分两个离家7年的孩子出现在众人面前,两位母亲扑了过去,双膝跪地紧紧把自己的孩子搂到怀里。那一刻,在场的许多人都流下了热泪。之后,经过亲子鉴定,两个孩子跟随家长回到了安徽的家。
事后我们推断,当年两个孩子一起在胡同里玩,北京站向东的铁路线和居民区之间有一墙相隔,但墙被人拆出一个缺口,孩子是从缺口处走到铁路上,又顺铁路向西一直走到了北京站,三四岁的孩子因为有口音,连自己的名字都讲不清,就被送到了铁路公安段。其间孩子家长疯狂寻人,报案到派出所、分局和市局,而铁路公安和市局公安又是两个系统,这方面的信息并不联网,始终没有音讯,最终家长认为孩子已被拐卖而万念俱灰,他们绝然不会想到7年后竟会有如此绝处逢生的戏剧性场景,一个7年骨肉分离最终大团圆的结局。
【寻找迷失的方向】推荐阅读:
寻找迷失的自我08-13
迷失的方向情感散文06-10
别迷失回家的方向爱情诗歌06-05
方向迷失09-09
动物为何不会迷失方向阅读问题及答案07-25
寻找方向的范文10-26
寻找新方向10-06
迷失的自己05-30
迷失的爱情07-25
迷失的中国老人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