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的经典散文(通用8篇)
寻找的经典散文 篇1
寻找的经典散文
一
南方的冬天总是湿冷的。天空昏沉,飘着毛毛细雨,路上的人很少,偶尔有几个撑着伞,裹紧衣服低着头踩着湿湿的地板在赶路。陌生人之间偶尔因自己的雨伞与别人的雨伞相碰,而抬起头看了对方一眼,然后又继续走着。仿佛这个世界除了雨声脚步声就没有别的声音一样。这个鬼地方,碰上这样的天气,连说话都成了奢侈。
又是一年的寒假,静姝拖着沉重的行李下了车,然后又拖着行李上了一辆农村公交车。车上,静姝看着窗外,路旁高大的树在快速倒退,远处的山蒙着一片云雾如仙境般。静姝低下头看了看手表,下午六点钟,回到家大概差不多七点了吧?她想。其实,对于回家,她并没有多大渴望。从两岁开始她就跟着奶奶到城里叔叔家住,直到到了上学的年龄,才回到那个小村庄。在家乡读完小学,便跟着刚出来工作的姐姐到别的地方读初中,高中的时候又辗转回到家乡,到现在大学了便是去省城。离开家乡求学的日子,也只有寒暑假才会回家。家,对于静姝来说,的确是一个港湾,但只不过是暂时的。
公车在弯弯的公路上艰难地前行着,静姝托着下巴看着外面的风景,这个虽不陌生但却不熟悉的家乡啊,该怎么向你表达我的感情呢?倘若我说在家乡却有一种异客之感,你会难过吗?她心里也随着车的前进而晃动着。
“终点站到了!”售票员的声音将静姝的思绪带了回来。她抬起手看了一下手表,六点四十五分。她赶紧下车,来到车箱时,别人的行李都拿走了,只有自己的行李孤孤单单地躺在那里,她没时间感慨,一把拖出自己的行李就走了。镇上的店铺都亮起了灯,静姝一个人拖着行李在街上走着,掏出手机打了个电话给父亲,让他来接自己回村里。在等父亲的时候,她来到一家百货店门口的椅子上坐着。她环顾四周,这个小镇没多大的改变,还是那么落后。当她往百货店里看的时候,她看到店主一家正在吃晚饭。那是一家三口,孩子正大口大口地吃着,他的父母笑着看着他。多幸福的一家啊!静姝心里感慨着。突然一阵风吹过来,静姝裹紧了脖子上的围巾,呼出一口热气。她低下头,看到鞋子上溅到了泥水,她正想从口袋里抽出纸巾,就看到父亲开着摩托车来到自己的面前。
“叔,你来啦!”静姝从小管父亲叫叔,因为父亲是一个乡村教师,因为生了三个女儿,已是超生,静姝是小女儿。
“嗯,怎么这么晚啊?”父亲停好车,接过静姝手里的行李箱,绑在了摩托车后面。
“车晚点了。”静姝捋了捋背包的带子说。
等父亲弄好行李,静姝就坐上摩托车和父亲回村了。这时,雨停了,天已经全黑了,四周的村庄隐隐约约闪着昏黄的灯。
二十分钟左右,摩托车就到了家门口。推门进去,静姝就看到了后母,还有同父异母的弟弟坐在饭桌前,等着他们。
“婶……”静姝叫了一声后母,然后就拖着行李回房间了。
“嗯,好了就快来吃饭吧,菜都要凉了。”后母一边盛饭一边对静姝说。
“好!”静姝把背包放在书桌上,拿起桌面和妈妈的照片,用手抹了抹上面的.灰,看着照片上妈妈和蔼的笑容,静姝也笑了,含着泪。
晚饭过后,静姝把碗筷收拾好之后,就把自己锁在了房间里。她听到父亲与后母在看电视的声音,弟弟大概是到楼上玩电脑了吧。
静姝拿出日记本,开始写日记,每天写日记是静姝很久就养成的习惯,因为有太多的话只能跟日记说。
“今天,我又回到了这个小村庄……”静姝在日记开头写道。窗外,雨后的天空带着朦胧的月色,有一点淡淡的忧伤弥漫在空气中,偶尔北风吹过,远处山林的树木被冻的瑟瑟发抖,发出一声声哀曲。
“我不知道自己对这个小村庄是否有感情,倘若有,大概也是因为我最爱的人曾生活在这里吧?”静姝在日记最后写道,放下笔,合上日记,她看着桌面上妈妈的照片笑了笑。她拿了一本《张爱玲传》,就躺在床上看了起来,或许是因为坐车实在是太累了吧,不一会儿她就睡着了。睡梦里,她微微笑着,大概是见到了她最想见的人吧。
二
放假了几天,静姝都觉得十分无聊,只是偶尔会帮后母做一下家务,因为是冬天,农活也不多。而且静姝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后母也很少使唤自己去干活了,难道是害怕以后我恨她,挣了钱也不养她?静姝心想,她冷笑了一下,那小时候天天看我不顺眼又是为什么?她转念又想,好像自己也整天看后母不顺眼。她笑了笑,这是嘲笑她自己。
每次回家,静姝都称之为寻找之旅,因为她想寻找自己在这个小村庄留下的痕迹,同时她也想寻找自己对于这个小村庄的感情。她想要证明自己不是冷血的人。所以有时候她就会把以前的老照片翻出来,看看自己小时候的样子,看看家人以前的样子;有时候她又会把自己小时候当作是宝贝的东西拿出来看看。每一次的寻找之旅,都是一次回忆之旅,因为静姝是一个念旧的人,但过于念旧,往往会使她很痛苦,但是无奈的是她有改变不了自己,她也只能任由自己一边念旧一边前进了。
这天,静姝突然很想到读了六年的小学去看看,自从小学毕业后,她就再也没有回去看过了。
天还是下着冷冷的细雨,静姝撑着伞,戴上耳机,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慢慢地走在许多年前自己走过的乡村小路上。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条小路好像都没有变过,路边还是长满了杂草,要说改变的话,那应该就是小路不远处多了几间新房子,以前小路的周围都是田野。“你还认得我吗?”静姝在心里问,她是问小路,也是问路边的野草。她伸出一只手,冰冷的雨打在她的手上,但她丝毫不在意。她闭上眼睛,嘴角轻轻扬起,她在感受小路周围的气息,大概是想找回那熟悉的感觉吧,或许在那一刻连她自己都没有发现,自己对于这个村庄的感情,不只是因为妈妈在这里生活过,也是因为自己也在这里生活过。
“梁静姝?”突然身后有人叫自己的名字。
静姝把耳机摘下来,缓缓回过头,看到一个高高的男生正看着自己,很多名字在脑海里出现,可静姝却对不上号,只能一脸疑惑地看着那个男生。
“真的是你啊,梁静姝,我还以为认错人了呢!”那个男生笑着向自己走来。
看到静姝茫然的脸,那个男生笑了笑,“怎么?不记得我了啊?”
静姝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摇了摇头,“嗯。”
“我是李雨辰啊!小时候经常跟你顶嘴的那个!”说完李雨辰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经常跟你吵架,我还以为我很难忘呢……”
静姝想了几秒钟,低下头笑了笑,然后抬起头看着他说:“原来是你啊,记起来了。最近只是脑子不太好使。”
“呵呵呵”李雨辰也跟着她笑了起来。
“对了,你是在A城上的大学,对吧?”李雨辰走到静姝旁边,两人就一边说一边走着。
“嗯,对啊!你呢?”静姝转过脸看他,顺手把一边的头发掖在耳后。
“我在C城。”
“哦,那挺远的哦!”
“嗯。”
紧接着,就是一阵沉默。雨还在下,沙沙沙的。远处一片云雾缭绕,一阵风吹来,静姝下意识地拉了拉脖子上的围巾。
李雨辰看着静姝,静姝没有发现。“对了,你这是去哪里?”李雨辰问。
“哦,我在家无聊,就想回小学去看看,我好久都没回去了。”静姝停下来,转过脸对他笑了笑。
“你呢?”静姝问。
“我啊?也是没事做,想随便走走,不知不觉就走到这里来了。然后就看到你,觉得你的背影很熟悉,就叫了你一声,还好没认错人。嘿嘿”
“你还记得以前教我们数学那个老师吗?”静姝又继续往前走。
李雨辰跟上去,“你是说那个很喜欢掐同学们的手臂那个老头苏老师吗?”李雨辰笑笑,眼睛看着前方,好像是在回忆。
“对啊,就是那个只要同学忘记怎么做题,就用掐手臂的方法让他想起来的老师,哈哈,好好笑,估计我们班都被他掐遍了。”说到这里静姝就忍不住大笑了起来,因为在她的脑海里出现了那个画面,是那么的清晰,仿佛就在眼前。
两个老同学就这样在雨中走着,回忆着,说着以前的事,向曾经装满回忆的小学走去。
来到学校,雨就停了,静姝和李雨辰收起了雨伞。
小学没有多大的变化,这个落后的地方,就算再过多十年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吧,静姝心想。推开生锈的大门,大门发出一声哀鸣,只有两栋教学楼的校园显得有点孤独,学校四周老化的围墙边还长了些杂草,参差不齐的,应该是学生放假前拔过,现在又长出来了吧。看着这个自己曾经度过童年的地方,它那沧桑的样子,让静姝红了眼,她转过身去,若无其事地擦掉眼角的泪,她不想让李雨辰看到自己这样子。刚转身,静姝就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从教学楼办公室走出来。
静姝睁大了眼睛,回过头扯了扯李雨辰的衣袖,说:“李雨辰,你看,那个是不是苏老师?”
李雨辰顺着静姝的目光,看到了前面的一个老人,微驼着背。那个老人好像也在看着他们,大概是很好奇谁会来这里吧。
“嗯,好像是的,我们去看看吧。”李雨辰拉起静姝的手就向前走去。
“苏老师?”静姝和李雨辰小声地试探性地问道。
老人抬起头,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眼镜,看了看他们说:“你们是?”
静姝与李雨辰对望了一眼,笑道:“我们是98届的学生,您曾经教过我们,我是梁静姝,他是李雨辰。”
李雨辰向老师笑着点了点头。
苏老师对他们笑笑说:“哦,人老了,好多学生都不记得了,你们不要介意。”
静姝看着苏老师满头的白发和微驼的背,以及写满皱纹的脸,突然眼睛又湿润了,她笑着眨了眨眼睛,上前搀着苏老师说:“老师,没关系,您教过那么多的学生,不记得我们很正常啊,我们记住您就好!”
苏老师慈祥地笑着对静姝点了点头。
“老师,您不是应该退休了吗?怎么还在学校?”李雨辰问。
李雨辰这么问,静姝也看着苏老师。
苏老师笑笑说:“我是退休了,退休好多年了。因为我家就在学校附近,所以就主动跟学校说节假日就让我来值班,让别的老师都回家去吧,反正我也是闲着没事做,孙子都到外地上学了。”
静姝和李雨辰听后没有出声,因为他们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特别是静姝,她怕自己一说话就流泪。
苏老师好像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一样,又说:“我这样做我也开心啊,我对这个学校都有感情了,天天来这里转转就当是锻炼身体了,呵呵呵呵。”
静姝看着苏老师,微微地笑着。
后来,苏老师说这个学校很有魔力,静姝他们问为什么,苏老师说:“因为每次放假都有很多像你们一样的同学会回来走走,看看,还有一些男同学还吵着要跟我下棋呢!呵呵呵。你们都是好孩子,还会牵挂这里。”说着,静姝看到苏老师眼里闪着泪花。
告别时,静姝和李雨辰用力地向苏老师挥了挥手,并大声说道:“苏老师,下次放假我们还会回来的,您等着我们!”
另一边,苏老师笑着点点头,举起手擦了擦他眼角浑浊的泪。
冷风中,苏老师单薄的身体在微微颤抖着,他身后的老学校也好像在跟着颤抖。苏老师的确是老了,学校也老了,而静姝他们却长大了。时间把过去的美好放在了记忆里,有时候害怕会被忘记,于是就督促着人们进行一次寻找之旅,纵使回忆过去的美好会伤感,但有时过去的美好会让我们有动力去寻找下一个美好。
在回去的路上,静姝和李雨辰都没怎么说话,静静地走着,静姝随手在路边折了一根芦苇,低着头拿在手里把玩。
李雨辰转过头看了一下一旁的静姝,问:“静姝,下次放假你还会回去看看吗?”
静姝抬了抬头,看着远处,微微笑了笑,坚定地说:“会!”她停了停,有接着说:“虽然我不知道下一次放假会是什么时候,毕竟我要毕业了,要工作了,工作之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放假,但是有时间回来的话,我一定会回去看看的!”
“是啊,我们都要毕业了,要工作了。那你以后回来了,一定要跟我说,我们一起回去,一起去看苏老师,好不好?”李雨辰突然停下来看着静姝,认真地说。
静姝笑了笑,“那是自然,刚刚我们不是已经答应过苏老师的吗?”
李雨辰看着静姝点了点头,笑了。
那所小学在他们的身后越来越远,但在他们的心里越来越近了。静姝很开心能够回去看看,寻找过去的足迹,也很高兴能够遇上老同学,还有苏老师。她突然发现自己对于这个小村庄又多了一层不舍。
三
很快假期就过去了,大概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吧,尤其是学生。
离开家的前一个晚上,父亲做了他拿手的豉油鸡,这也是静姝爱吃的。后母也准备一些吃的东西好让她带去学校,弟弟吃完饭也不到楼上去玩电脑了,就坐在她的旁边喋喋不休地跟她讲着哪个游戏好玩,怎么玩。静姝突然发现这个家也没有那么糟糕,虽然父亲并没有表现出不舍,也不曾叮嘱她什么,但是她知道父亲跟所有父亲都一样,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对于后母,虽然谈不上喜欢,但也不至于太过讨厌了,她有时候甚至会想,如果没有后母,这个家也许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井井有条了。小时候静姝经常跟后母吵得面红耳赤,但现在后母变了,静姝也变了,就算是后母对自己态度有所改变的原因是对她将来有所图,静姝也觉得没有关系了。
吃过晚饭,跟父亲他们聊了一会,看了一会电视,静姝就回房间收拾东西了,当一切都收拾好之后,静姝拿出日记本,她写道:“现在的我开始慢慢懂得,过去不管是美好的还是不好的都已经是过去了。你经常缅怀美好的过去,它也不会再回来了;你拼命想忘记不好的过去,但它也的确发生了,并且抹不掉。所以,人是应该适当地怀念过去,却不应该沉溺于过去……”这也是静姝在这次的寻找之旅所认识到的。
夜已深,静姝放下笔,拿起桌面上妈妈的照片,笑着说了一句:“妈妈,你说对吗?”
窗外又下起雨了,大概是春天快要到了,下起了毛毛春雨,静姝站起来,来到窗前,把手伸出窗外,春雨还是冷冷的,但静姝却感觉不到一丝的寒冷。她知道这场春雨过后村里的人将要开始新的一年,播种,施肥……同时静姝也要开始新的一年,毕业,工作……这场春雨给大地带来了复苏,也给人们带来动力。
第二天,父亲早早起来吃过早饭,就开摩托车将静姝载到车站坐车。静姝坐在父亲身后,她回头看到小村庄离自己越来越远,直到最后消失在她的视线里。她突然间很想哭,一直以来她都无比渴望离开这个村庄,但是突然想到自己将要毕业工作,她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就觉得很伤感。她总以为自己对这个村庄没有感情,她不知道她的不舍是源于她对村庄的感情,还是村庄对于她的感情。她抬起头笑着眨了眨眼睛。
到了车站后,父亲告诉静姝他要急着回去开始播撒水稻种子,就不陪她等车了,然后从口袋里拿出一些钱递给静姝,说:“这些钱你先拿着,不够用再打电话回来跟我说。吃好点,别担心钱的问题。还有,注意安全。”
静姝接过钱,放在口袋里,“嗯”了一声。或许是很像父亲,静姝本来想对父亲说“好好照顾自己,少抽点烟”,但是她没有说出口,只是平静地说了一句:“我到了会给你打电话的。”然后就拖着行李箱走进车站,没有回头。
在候车的时候,静姝看到匆匆赶来的李雨辰。
“李雨辰!”静姝站起来向他笑着挥了挥手。
李雨辰笑着一手拖着行李箱一手拿着行李袋十分狼狈地向静姝走来。
“哗,李雨辰,你也今天离开啊?你这是搬家呢?”静姝指着他的行李,取笑他。
“还不是我妈,老是怕我饿着,家里能吃的都给我带来了。”李雨辰笑着说,“但也是她老人家一番心意,拿了她才会安心。”
“你妈妈真好!”静姝笑着说。
说到“妈妈”两个字,李雨辰怕静姝伤心,有点后悔了,就不出声了。
“我没事……”静姝笑笑。
“对了,刚我看到你爸在车站右转角处呢,他怎么在外面,不进来这里陪你等?”李雨辰说。
“是吗?你看错了吧?他还要赶回去干农活呢!”静姝没有当真。
“是吗?那可能是我看错了。”李雨辰也开始怀疑自己。
直到汽车开离车站,在转弯处,静姝终于看到了父亲,他把摩托车停在一旁,手里拿着一支烟,在看着过往的车。静姝曾很近距离看过父亲,都没有发现他头上的白发,而在那一刻,那么远,静姝却发现父亲真的老了,头发花白。泪水终于从静姝脸上滑落,打在手背上,静姝擦了擦眼泪,打开车窗,笑着向着窗外不远处的父亲喊道:“爸,我走了,好好照顾自己!你回去吧!”
静姝分明看到父亲怔了怔,没反应过来,几秒后才反应过来,木讷地跟静姝挥手。这是静姝第一次喊他爸。
当汽车转过弯那一刻,静姝看到父亲在擦眼睛。
汽车开始加速,离车站越来越远,离父亲越来越远。以前每次回来,离开都没有多大的不舍,或许静姝真的长大了,成熟了,懂得了许多。静姝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抽时间回去看看,看看老去的村庄,老去的学校,老去的老师,老去的家人,寻找老去的回忆。
车一直向前走着,静姝静静着看着窗外飞逝的风景,与回来时的心情相比,静姝的此刻虽然是不舍的,但心情是愉悦的。车在路上前进着,静姝也在人生的路上走着,这一路可能会发生很多事,但是在静姝的心里,有一份情感始终都不会改变。
寻找的经典散文 篇2
一、课堂描述
细细回味他的课堂, 他的设计其实很简单。主要就是这么几个教学板块:
(一) 认识作者
上课伊始, 老师出示了列那尔的图片, 简单介绍列那尔。
(二) 朗读理解并背诵两则散文小品
1. 指名分节读《天鹅》《蟋蟀》。在读第一篇散文时, 着重理解比喻句:“然后, 活像是女人的一条胳膊伸出衣袖, 他抽回脖子。”通过讨论, 让学生感受到列那尔精妙的比喻:把天鹅伸出脖子比喻成女人从短袖里伸出的胳膊, 优雅而高贵。在读第二篇散文时, 他也只问了一个问题:哪三个句子在描述同一种声音 (蟋蟀的叫声)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准确地捕捉住散文《蟋蟀》的三个重点句子, 并通过比较阅读这三个句子, 感受它们在表达上的细微差别。
2.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 自由背诵。
3. 自由选择同伴, 自由分组 (2原6人为一组) , 商定富有感染力的诵读形式, 合理分工, 或诵, 或背。
(三) 寻找作者的写作秘诀
1. 出示PPT, 讨论:找出两篇散文的共同点, 越多越好。
2. 通过学生的讨论, 得出这样的结论:
(1) 两则散文小品都是写动物, 但都把动物当作人来写。
(2) 两则散文小品中都有与人有关的物品, 有与人有关的事情, 两个动物也都有与人一样的心情。
(3) 总结:列那尔写作的秘诀———看似写动物, 其实是写人。
3. 为了更清楚地展示列那尔写作的秘诀, PPT出示 (实际上是指导学生更清楚地感受文章的写作结构和表达方法)
(四) 仿写
1. 观看三种动物 (蚊子、瓢虫、蜣螂) 活动的视频。
2. 学生仿照两则散文小品的结构和语言进行仿写, 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再选出最好的一篇在全班交流。
二、现场生疑
说实话, 在现场, 我不仅听课, 也在不断思考。看他的课, 我心中有许多疑惑。作为一个从事教学研究十多年的教研员, 经验告诉我, 让听课者产生疑惑的课堂, 要么是听课者未能理解执教者的执教意图, 要么是执教者未能清晰地展示自己的执教理念。看郭老师的课, 不同于一般的欣赏, 更多的或许是求解。
疑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关于文本。说实话, 这两篇散文小品很美, 但理解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主要表现在:其一, 因为是翻译过来的文章, 语言风格与本土语言完全不一样, 学生读起来不顺畅;其二, 篇章结构也比较独特, 以《天鹅》为例, 前半段几乎全是想象, 只在后三段才回到现实。粗略地去读, 基本上不能读出文本的要义。其三, 表达方法新颖。两篇散文都是写的动物, 但作者完全是用一种拟人化的语言, 把它们当作人来写, 如写蟋蟀的三种不同的叫声, 作者用了这样的三个句子:“他给他的微型手表上发条”, “他用钥匙在精致的锁里长时间转圈”, “他好像抓着一根小链条一直下到大地深处, 装链条的滑轮刺耳地响着”, 形象生动但又需要细细品读。其四, 意境的创设耐人寻味, 如《蟋蟀》的最后一句:“寂静的田野上, 白杨树像手指般伸向天空, 指着月亮。”这样的意境表达怎样的情思?需要读者潜心体悟。所以, 这样的文本, 与教材文本相比, 要难得多, 涩得多, 可以说学生在短短40分钟里并不能完全读懂。
既然是自选教材, 为什么要选如此晦涩的文章让学生去学?
2.关于教学。文章如此之难 (难在内容的理解、结构的梳理、表达的感悟等) , 这对于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是个挑战。事实也正是如此, 学生在和文本短短的接触后, 并不能完全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至少从课堂上来观察, 有一大半的学生似乎对这两则散文并没有完全读懂。这个没读懂一方面指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未真正理解, 或者说只是理解文本的“言上之意” (语言文字的表面意思) , 对“言下 (外) 之意” (语言文字背后的意思) 未能理解。另一方面指的是学生对这两则小品的结构、顺序、思路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知。从课堂反映来看, 学生参与度不高, 不够放开, 在课堂教学的前半程, 即在理解文本这一环节中, 学生还处于一种拘谨的学习状态。而教师似乎也并未打算花更多的力气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
这一节课上, 郭初阳的着力点主要放在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写作的秘诀。课堂上, 他用大量的时间讨论这两则散文小品的相同点:相同的结构、相同的表达。在学生似懂非懂的时候, 自己来创造一个“山寨版”的列那尔, 即:根据课堂上展示的视频, 模仿所学小品的结构、语言, 自己写一则动物散文小品。
我们惯常的教学也进行仿写, 但我们仿写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对所仿的文本的结构、语言有非常清晰的认知, 在此基础上才会放手让学生进行仿写。但郭老师似乎推翻了我们早已熟悉的做法, 当学生对文本结构只是有一个大体的知晓, 对文本的表达似乎还是似懂非懂之时, 他就让学生进行仿写, 这样的仿写目的是什么?
三、思考感悟
1.关于教材的内容。语文教材的内容是什么?王荣生教授在他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这样阐述:语文教材内容是指为了有效地传递、显现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以一首诗的学习为例, 学习这首诗, 主要目的不是领悟这首诗, 而是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了解关于诗和读诗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语文教材内容是教学中“交际的对象”, 而不是学习的对象。由此可知, 我们的教材内容应该是文本的结构、顺序、思路, 而不是文本的内容。而这一课, 郭老师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文本, 就是遵循这样的观点, 他看重的是这两则小品独特的结构、思路, 他以“寻找作者的写作秘诀”为目标, 以这两则散文小品为凭借, 让学生在研究中发现它们相同的结构、顺序。在学生理清了文本的结构顺序后, 郭老师和学生一起来梳理作者写这两篇散文的思路, 从而为仿写作必要的结构准备。
寻找丢失的经典 篇3
茅忠群 朱仝
地点/北京泰山饭店
整理/独渚
◎为何倡导读经教育?
王财贵(台湾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读经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的教育传统。从基础教育开始,三岁、五岁、七岁、八岁或十来岁,哪一年入学读书,就从哪一年开始读经,这个传统一直到1912年,才被中华民国教育部废除。
从民国废除读经到今年,刚好是一百年。这一百年来,我们的语文教育状况有目共睹。
我们一直试图在这个时代找回延续两千多年的读书方法,让它复兴,让它普及全民,这个全民不只是中国人,更是全世界任何一个人。
这个想法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要遵循“为己之学”的原则,首先要让我们的学习行为与自己的心境相应,假若读经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便坚持,若不能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要对读经画个问号。对于圣人,也不必遇到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就一定要崇拜,而是完全要回归到自己的本心。只有基于人性的圣贤之学和教育方式,才能真正合乎每个人内在的心性。而当你心性自觉的时候,你自己其实就是圣贤。
尊重所有智慧、所有理性生活就是尊重圣贤。而尊重他们,其实也只不过是每一个人在尊重自己。我们所倡导的读经只不过是在播撒本心教育的种子而已。
一次,我在济南参加一个学术会议,结束之后主办单位招待我们去泰山玩,坐着大巴,在山中盘旋而上,导游小姐指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林说:这以前是没有树木的,都是光秃秃的山,之所以能有现在的景观是因为建国以来人们在东北采了许多松子,一布袋一布袋地装起来,每个布袋装着几万粒松子放在直升机上,直升机在泰山的上空,把布袋打开,漫山遍野撒满了种子,可能一万颗种子才能够长出一颗松树。但是毕竟种子撒的太多了,所以现在的泰山才会有整片的松林,生机盎然,这就是遍地撒种。
我前十年倡导读经就像是在遍地撒种,只管往前走,毫不回头,我曾经引用过泰戈尔的一句诗自比:“只管往前走吧,不必采拾路畔的花朵来保存,一路上花儿自会继续开放。”
我所谓的十年播种,就是到处去做读经理念的推广,希望能够通过十几年的撒种,重新培养起古老的读书方式,培养出更多的经邦济世之才。
◎传统文化该如何复兴?
茅忠群(方太集团总裁):王财贵先生推广读经坚持了18年,在这18年中越来越多的儿童、中学生、大学生、社会人士不断加入到这项运动中。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享受读经给他们带来的正能量,我们方太的全体员工也是读经活动的受益者。
很多年前,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王财贵先生,随后我就邀请王财贵先生到我们公司作了一次读经教育的演讲,当时只有二十多个人参加。那次演讲后,公司有一个部门开始每天早晨用15分钟时间读经。在其带动下,其他部门的员工也开始慢慢加入进来。慢慢的,全公司员工上班后的15分钟都开始学习经典。目前为止已经坚持了两三年,在这两三年中,我发现员工的气质、行为、操守都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员工守则中的纪律规范,违纪事件每一年都在下降,员工之间互相帮助的现象也开始越来越多。所以我常说我们公司的员工正在享受读经带来的好处。
虽然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经典的价值,但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在问“学习经典是不是又要搞复古啊?”我的理解读经不是搞复古而是文化的真正复兴。
就像发生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巨大影响一样,尽管“复兴”和“复古”只有一字之差,但其本质和作用却有天壤之别。
我想我们今天学习经典,必须把握好文化复兴的关键。
第一,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我们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的精华和养分等待我们去发掘和吸收,但也存在很多糟粕需要我们去除,我们的复兴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传统文化包括两个层面,即理想和现实。所谓理想层面就是古代圣贤的至高理想或哲学,还有一个是现实层面,即我们的现实社会、现实生活中蕴含的文化形态。理想和现实有很大的距离,比如孔子的理想究竟有多少在当时变成了现实?其实很少。所以我们谈复兴国学,也要区分哪些是理想层面,哪些是现实层面,然后再去区分精华与糟粕。这样会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
第二,古为今用。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无论是短期目标还是长期目标,终归是要学以致用的。我们现代社会遇到的很多问题,在古代社会其实都已经经历过了。尽管在现代社会存在很多特殊性,但最起码大多都有类似之处,古人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办法,我们为什么不去好好学习为今天所用呢?现代社会的突出问题,在古人来看几句话可能就解决了,而我们却都已经把这些东西丢在一边,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我们今天的复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古为今用。
第三,中西合璧。我们既不能像近一百年一样对自己的文化全无自信,但也不能一提起我们的传统文化就唯我独尊,这两种思想都是不可取的。王财贵先生倡导的读经既要求读20万字的中文经典,同时又要求读10万字的西文经典,我想原因也正在于此。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各有所長,但近百年来因为西方的强大,西方人天然的认为只有西方的民主、法制、自由、平等、人权才是普世价值观。当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后发现,我们的仁、义、礼、智、信同样是普世价值观。只有更好的把东西方两种普世价值观整合、融汇在一起才是完整的、科学的、适合全人类的。文化融合上的中西合璧原则就像很多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一样,如果不学习西方百年来的现代管理成果,肯定做不好企业,但是如果只有西方的现代管理,没有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么也很难成就卓越的企业。
所以,我想只有掌握了这三个关键点,我们对传统文化才算是真正的复兴而不是复古。
◎如何用经典塑造人格?
朱仝(北京世嘉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个发言的机会,我很钦佩王财贵教授十多年的读经推广。这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做房地产开发,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的历史。但同时我们也非常痛心的看到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境遇。
最直接的体会是,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不诚信、没有责任、没有使命、没有契约精神等一系列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却终不得解,直到接触了国学才渐渐有所感悟。
我们这代人小时候从来不读《论语》《大学》这些国学经典,但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坚持读经,虽然没有像王教授要求的读100遍,但现在《论语》我已经读了30遍。在有所体悟之后,我开始在我的企业里推广。希望能够让我企业里这些仅仅接受了体制内数、理、化教育的年轻人更多的去亲近经典,接受人文思想的熏陶。
在实践中,这个过程十分艰难。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认为你讲的所谓经典是无用的。但尽管如此,我今天仍然继续在公司里推广读经,我也由此理解到了王教授在过去十几年推广读经的艰难。
寻找幸福的枝桠散文 篇4
跌跌撞撞的走了二十年,似乎没有什么准备,只是在朝着心中那个被大家所期望的目标前进,走累了也会在路边找个树荫休息一下,整理一下前行的思绪,然后,养好精神,继续前行。
休息的时候,常常仍不住回首走过的路,环视周围的风景,或是绿树成荫,或是春雨缠一绵、沙滩戈壁,心里总是充满着一种感激之情。仿佛坦途和坎坷都是上帝赐予的福祉,在或繁华或凄凉的背后都有一盏温暖的灯火,不大,却足以温暖人的心窝。渐渐的,走的.路远了,休息的次数多了,竟增加了回首的渴望,渐行渐远的道路,消失了启程时的光景,像断线的风筝,总想飞回地面,探望一下至亲的人:路途再远,返程回过,总能找到家的位置,永远的,默默的矗一立在心底最熟悉的角落。
时常在奋斗、喘一息的时候想起这个角落,想起当年的豪言壮语,心里会多几分激动,眼角不经意的滚落几滴泪来,总有人在恰当的时候递过一只手帕,擦干眼角的泪花,蓦地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奔跑,那些陌生的、熟悉的身影,总会带给我们一些温馨的记忆,赶走漂泊的孤寂。总是忘不了自己大病失去知觉的时候,世界一下子进入了黑暗,群星陡然失去了光泽,正当自己惶恐的在乌云上攀爬时,一双温暖的手臂拨一开了眼前的迷雾,奈何桥在眼前一晃,便藏匿了,而那双手也承载起了生命之重的情谊。
寻找心灵的安宁散文 篇5
她曾在红尘中苦苦挣扎,为了考大学她竭尽全力应付高考,进入名校;为了恋爱她努力使自己变得美丽优秀,然后去寻觅更优秀的人;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她又不遗余力地付出了所有体力和精力!但生活并没有因为她的付出就会让她风平浪静一帆风顺!坎坎坷坷总是不断地在她面前出现,纷纷扰扰总是打乱她的生活节奏,是是非非常常使她不知如何去辨别。她真的累了倦了,于是有一天她终于背起了行囊,去远方寻找属于她自己的内心安宁。
她终于找到了一个在四周青山白云环绕下的安静的湖泊,像处子一样静悄悄地躺在大山的怀抱里。有湛蓝的天空倒影在它如银的水面上,有水鸟在它身旁快乐地嬉戏飞翔,有鱼儿在它的怀里悠闲地游来游去。可是它却是那么地静谧,那么地平和,那么地坦荡,像一面镜子一样闪着明亮柔和的光泽。外面的世界对她没有丝毫的影响,它就是这样的与世无争安之若素!她瞬间被它感动了!她想人为什么不能像这湖水一样的平和安详呢?为什么要为那些无聊的俗事而费心费神殚精竭虑呢?于是她受到了启发,她觉得自己一定要像水学习,力求做到心静如水。
但她也明白人不同于水,因为人是有感情的,要做到心静如水是不那么容易的事。可是她又想人毕竟是高于水的,因为人能自控有理智,而水却没有这些。可水却能在一石击起千重浪后很快就恢复了平静,而人有时遇到一点小事都能手忙脚乱无所适从。为什么呢?是因为水有平衡的能力。人如果也能找到了这样的平衡力,自然就能淡泊宁静了。于是她又开始去寻觅……
她首先来到了书海中,她眼前忽然一亮,一下就豁然开朗了。在这里,她不仅看到了“颜如玉”,也看到了“黄金屋”;更看到了精彩的历史篇章;丰富的人文景观;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她还可以和古今中外的伟人在灵魂上交流,在心灵里沟通,她能悲哀他们的悲伤,能感受他们的感动,能欢乐他们的`快乐。于是她常常把自己沉浸在书海中。不管是阳光明媚的早晨,还是北风呼啸的黄昏,只要有时间,她都能捧着一本书静静地阅读,细细地品味,慢慢地思考……,她在读史时学会了明智,在读诗时感受到了灵秀;在读科学论著时学会了严密;在读伦理学时找到了庄重。她真的在书中找到了“心静如水,内心充盈”的感觉。
她又来到了大自然中,她顿感心情舒畅,一下沉迷陶醉于其中了。她不仅看到了巍峨挺拔的高山;看到了奔腾不息的江河;看到了一望无际茫茫的草原;还看到了浩瀚无涯的沙漠;也看到了一望无边的辽阔平原,还看到了雄浑苍茫的黄土高原。大自然以它变幻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她的眼球,愉悦着她的心情,净化着她的灵魂;升华着她的精神。于是她总是把自己融于山水之间,不管是严冬盛夏;还是早春晚秋,只要她能抽出时间,就会约上三五好友,背着简单的行囊,一起跋涉在名山大川之中,她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游览着放纵着……,就这样,她真的在自然中就找到了“心静如水,心情舒畅”的宁静。
后来她又回到了工作中,她突然顿悟到了:“工作着是美丽的”这句话的深刻意义,她想到了古今中外那些伟人们,那种忘我的献身热精神,他们对工作的忠诚和热爱,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多么令人感动,多么值得效仿啊!于是她就义无返顾地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之中。于是她在工作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在工作中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在工作中找到了精神的充实;在工作中找到了心灵的愉悦。她总是对工作满腔热忱,对教学方法精益求精,对学生充满关爱。只要她能够,她就把能利用所有的一切时间,把自己全献给教学工作……,她真的在工作中找到了“心静如水,心安理得”的充实。
她还在继续寻找,比如她想多学一些技艺,不管是写作插花,还是唱歌跳舞,不管是厨艺茶道,还是美容妆扮。多一些业余爱好,多几样技能,都是生活美好的标志。如果在多交一些益友,多参加一些体育娱乐活动等等。这样她就多了些平衡力,人生就多了一些支点,精神就多了一份依托,心灵就多了一片宁静。如果这些她都能做到,那么当她再一次回到自己的心灵空间时,她会蓦然发现,她自己的心湖已经是一片澄澈宁静安详静谧的圣地了!
其实,在目前这样喧嚣嘈杂的社会大环境中,大家的心都比较浮躁,坐不下来读一本书,静不下来想一些问题,沉不下心去做一点事,灵魂怎么都跟不上自己急急前行的脚步了。可这样狗苟蝇营地争名夺利,这样匆匆忙忙地向前奔波,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我们可曾想过这些?我们可曾问过自己,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我们人生为了什么?我们开心吗?我们快乐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还需要这样去做吗?我们为什么不能过着陶渊明式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宁静的生活?不能过着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不能过着李白式的“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浪漫豪放的生活?
寻找逝去的童年的散文 篇6
(一)
星期六的中午,朋友小丁打来电话,说北山的杏子熟了,明天咱们到山里摘杏子去吧。
既然到山里去,不能仅仅是摘杏子吧,于是我们问,还有什么活动吗?或者还有什么值得游玩的地方吗?
小丁说,当然有了。中午摘完杏子,就到农家大院吃野菜去,那可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呀。下午咱们去登山,浏览太行山美景,呼吸清新空气,锻炼身体去。
这么好的提议,立即引来了我们的兴致。此刻,我仿佛看到了那优美的山色风光,青青的山涧碧水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重峦叠嶂的峰岭直插云霄,山坡上放牧的羊群,梯田上劳作的农人,山径上吹笛子的牧童,山岭上数不清的野花,叫不出名字的植物,还有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山野习俗,无不吸引着我的好奇心。此刻,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象顽皮的孩子一样,无以言表。
于是,我们和小丁商量说,既然有如此好的活动,为什么不立即行动呢?咱们下午就去吧。
小丁爽快地说,行,那咱们吃过午饭就去。
(二)
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向深山开去。
这是一条幽僻的山路,走了很长一段路程,不见行人,未见车辆,仿佛专门为我们开辟的一样。
远离了繁华的闹市,远离了吵杂的人群,远离了污浊的空气,远离了勾心斗角的环境,心情一下子放松了许多,也释然了许多,有一种回家的亲切感,也有一种梦回童年的错觉。
偶尔有一辆摩托车或三轮车经过,打破寂静与空旷,让我们觉得不再孤单。
快到山脚下的时候,一片果园映入眼帘。远远的,就看见满树金黄的杏子,在阳光的抚慰下,散发着诱人的魅力,未下车,我们已经口舌生津,垂涎欲滴了。
进得园来,园主热情地招待我们,并告诉我们杏树的一些基本知识。谚语云:“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卖钱”,是说杏树四年就开花结果,得益较早,五年即进入盛果期,它的一般寿命为40年到1,有“长寿树”之称。
然后园主为我们介绍杏树的特征和杏子的口感。这是金太阳,果实酸里透甜,是这个季节的首选;这是早红,果实酸而爽,口感很好;这是传统的小黄杏,果实酸酸的,喜欢吃酸的朋友可以选择这个,解馋。那些青果要再等半个月才能熟,还有的要到秋天才能结果。
介绍完后,园主给我们每人一个布口袋,让我们自己选择。喜欢什么口味就到哪棵树下去采摘。在园子里品尝杏子是免费的,你可以敞开肚子随便吃,只可惜杏子太酸,我们每个人只吃了三五个就不行了。
尽情挑选采摘熟透的杏子,脚下的落果却无人问津,不由得让我心生感慨,想起了童年的生活。
我的家乡在黄沁河冲积平原,那里本应该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整个中国农村都相当贫穷落后,粮食产量特低,尤其是小麦的产量更低,由于红薯产量高,所以红薯成了当时的主要农作物,吃红薯制品吃得人胃酸过度,能够改善一次生活成了人们的奢望。
所幸的是,村里有两片果园,一个是桃树和苹果树园,一个是梨园。每到果子成熟的季节,这两个园子就成了我们这些孩子们最向往的地方。能到园子里拾几个落果吃,也是最快乐的事情了,甚至比过节都快乐。
园子被长满针刺的花椒树包围着,还有管理园子的园工,想进到园子可不容易。我们就想办法打开缺口,瞅几处花椒树长的不太浓密的地方,把树枝尽量往两边分开,弄出一个能容纳小身体进去的空隙,一两个人偷偷钻进去,几个人在外边放风,以免被看园子的抓住。但我们进园子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树上长的果子坚决不能碰,谁摘了就是偷,那是犯错误的事,我们只捡地上的落果,出来后大家一块分享。
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小伙伴进去了,刚拾了几个落果,就被看园子的人发现了,他们匆匆赶了过来,我们慌忙撤退,匆忙中衣服被挂破了,手也挂出了血道道,但我们依然乐此不疲,照样玩这种猫捉老鼠似的游戏。
还有一次,我被看园子的逮住了,其实他们也知道我们这些孩子不会去摘树上的果子,但他们也有制度,落果也要收集起来当水果卖,不能随便拾的。当时我吓得不行,心想坏了,肯定要叫家长或找老师了,这样我就吓得哭了起来。没想到那位大叔和蔼地问我是谁家的孩子,然后从筐里抓一把落果装进我的口袋里,告诉我以后不要再钻花椒树了,把小脸划破了可不好看,这样我才破涕为笑,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去钻花椒树洞拾果子了。
杏子摘好后,园主为我们过了称,称得高高的,最后再放上几个,充分显示出山里人的纯朴和实在。我们按每市斤二元五角的价格付了款,和园主道别,怀着丰收的喜悦,满载而归。
(三)
车子来到农家大院,院子西边有一小片草莓地,草莓成熟的高峰期已过,但仍有稀稀拉拉的草莓在勾引我们的眼球,禁不住诱惑,我们几个就到草莓地里摘了一碗,用清水洗干净,过了一把天然草莓瘾,和集市上卖的催熟草莓就是不一样,味道很纯正。
时候尚早,我们几个商量去登山。
山不太高,沿着盘山小路前行,似乎不太尽兴。老公提议我们向远处的高峰攀登,谁登不上要表演节目。几个人兴冲冲地向前跑去,虽然小吴事先没有准备,穿着裙子和高跟鞋,但她依然没有示弱,和我们一块登上了山顶。
回来的时候,我们沿着山路向公路走去,途中竟然路过一个两户人家的村庄。门前一片空旷平整的场地,上面放着两个石磙,是用来打麦子碾谷子晒粮食用的。
我和老公站在石磙前,四目相对,会心地笑了。
老公问:“想起了什么?”
我说:“想起了童年,想起了童年的家乡。”
老公说:“久违了的感觉,竟然在这里找到了童年的记忆,太亲切太熟悉了。”
我说:“是啊,无数次梦回故乡,故乡一直就是这个样子。现在家乡的变化太大了,经济快速发展,生活一天一个样。村子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工业区机声隆隆,农田里机械化作业,小康村明星村把人们带进了现代化的生活节奏里,童年的影子在家乡一点也寻觅不到了。”
老公说:“那就多呆一会,感受一下三十年前的故乡吧,不知什么时候还能再来。”
我说:“不呆了,咱们还得赶路呢,现在的山里人还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看了让人心酸啊。”
老公说:“是的,这山里要比外面落后至少二十年啊。看来国家的扶持政策是对的,山区人民确实需要国家的帮助。”
路过农户门前时,看见几箱蜜蜂,我提议买点蜂蜜回去,肯定正宗不掺假,大家一致同意,于是,我们走进了农家。
门口黄狗看门,院内鸡群闲步,小猫溜墙走,兔子窝里跑。这么熟悉,这么亲切,似曾相识。低矮的小屋,陈旧的方桌,杂乱无章堆放的家什衣物,还有那砖块垒成的煤火台,做饭用的一应炊具,一下子,我仿佛置身到了三十年前自己那个清贫的家。
大娘热情地招呼我们,小孙女赶紧给我们找来了装蜂蜜用的塑料壶子。
大娘的儿子回来了,他熟练地给我们盛着蜂蜜,我问他蜂蜜里是否掺有别的东西,他信誓旦旦地说,绝对纯正,不含任何东西。
我见他装起来那么大方,就提醒他别把蜂蜜装太满了,流出来就浪费了。他说一定得给我们装满,不留一点量,肯定比市场上卖的多出二两。
言语间,透着山里人的纯朴与厚道。与城市里人们之间尔虞我诈的工作和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这里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这里没有高深的哲理,这里只有原始的信条。
带着又一种收获,我们来到了公路上,准备往农家大院去吃饭。
仔细一看,却不见老公的影子。喊了几声,才听见他的回音,原来他还在和大娘交谈呢。
看见老公眼睛红红的,我着急地问怎么了?
老公幽幽地说:“那大娘像极了我娘,从发型、皮肤到谈吐都像,娘离开我们这么多年了,我好想她啊。”
我握住老公的手,眼圈红红的,默默向农家大院走去。
怀念是一种痛苦的享受。
此刻,一切言语都显得多余。
(四)
夕阳的余晖洒在山梁上,也照在低矮的`屋顶上。
吃晚饭的人多了起来,车子一会就把农家大院的停车场放满了。
我们要了几个素菜,一个凉拌灰灰菜、一个溜南瓜丝、一个山韭菜炒土鸡蛋、一个炸花椒叶、一个烧梅豆,小丁提议,来一个肉菜吧,权当晕素搭配。
选来选去,没有满意的肉菜。于是,小丁又来一个提议,到大娘家买一只鸡来做吧,保证给大娘一个满意的价钱。我和老公首先同意,大家纷纷赞同。
鸡做好端上来了,确实新鲜可口。和我们经常吃的饲料鸡肉就是不一样,不由得让人们再次感叹,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自觉不自觉地付出了什么?健康?抑或环境?将来留给子孙的又是什么?污染了的环境,还是提前消耗了的资源?
是到我们做出选择的时候了。
看着眼前碗里的鸡肉和鸡汤,任浓香扑鼻而来,那悠远的往事,再次涌入眼帘。
我的父亲年轻的时候身体很不好,常年有病,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我们兄妹五个又小,全凭母亲一人担负起全家的重担。
家里喂了一条黑狗,乖巧懂事,不论父亲多么虚弱,全家人都没有打过这只狗的主意。尽管有人提醒说,狗肉暖身子,冬天让父亲吃狗肉最好了,来年身体可能就会硬朗些,但父母亲从来没有动过心。
俗话说“阎王爷不嫌鬼瘦”,那年冬天,不知哪个坏心的人把黑狗给偷走杀了,全家人疯了一样找了几天没有找到,父亲气得胃疼,从此身体更虚弱了。
母亲没有办法,就找到村里一家杀狗的人家,向人家要了几根狗骨头,又狠狠心把家里的一只老母鸡杀了,和狗骨头炖在一起,让父亲补身子。鸡肉吃完后,每天给父亲熬半碗骨头汤喝。靠着几根狗骨头和一只母鸡,父亲度过了一个冬天,春天来的时候,父亲的病竟然有了起色,身子真的硬朗了起来。
父亲,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家里盖起了楼房,如果想吃肉,每天都能吃到肉,而且想吃什么都可以买到,可您老人家却走了。如果您老人家在天有知,女儿面前的这碗鸡汤,就先敬献给您和母亲吧。
(五)
暮色沉沉时,我们结束了此次活动。
汽车驶出大山的时候,我们的心情依然复杂,既有收获的快感,也有回忆的痛楚。
繁华的都市,霓虹闪烁,车水马龙中,我们很快就融入了进去。我们又会面对现实的挑战和选择,我们又会忙碌,又会决战,又会喜悦,又会伤心。
寻找的经典散文 篇7
作家常常异于常人,不仅仅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留下了可以传世的文字,还因为他们总是有着一颗敏感的心、一双洞察世事的眼睛。作家的力量,就是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够摒弃外界的喧嚣,于澄澈与清明之中书写世界。
阅读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长时间不读书的我们似乎也忘记了读书的感觉。著名作家张炜认为,没有书就像没有清新空气一样,难以呼吸。他以多年的创作和阅读经验告诉我们,正视网络阅读对传统阅读的冲击,寻找经典作品,寻找阅读的乐趣,做一个有出息的阅读者。
“文学写作不是比速度,而是追求内在的艺术与思想的含量”
Q:你很少参加公众活动,上次见到你还是在去年底新书《也说李白与杜甫》的发布会上,在那之后的这几个月里,在忙些什么?
A:我不太适应嘈杂人多的地方,很喜欢待在一个地方阅读。现在生活节奏快,琐事就越来越多,对我们大家来说这可能都不是什么好的状态。因为工作需要,我也有许多时间在乡间或城市走动,也算是另一种阅读了。
Q:有很多朋友把你的文章编辑好,从微信等自媒体上发布,点击、转发量很大,你使用微信吗?对这种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寻找你的影子散文 篇8
暖暖的灯光下,总能见你忙碌的样子;追随着你悠然的脚步,很想触摸你的容颜,缕缕炊烟飘过,夹带着你那暖暖的气息。柔柔的情愫下,书写着对你的眷恋与清愁:沿着你思绪的脉经,寻找你的影子,幽幽一抹微蓝中,撞击着厚重的石墙。暖暖的光束袭来,刻画出一幅温暖的画面......
【思念,成为习惯】
入夏的房间里多了一盆绿萝,在上学的时候,宿舍里自己也养过一盆绿萝,喜欢绿萝源于看过的一篇小说,喜欢绿萝那较强的生命力与顽强拼搏的精神,或许是一种日积月累形成的习惯,总是喜欢自己的房间可以一成不变,所以阿姨很少动我房间里的任何东西,即使是要换窗帘或凉席,都会先和我商量。
阿姨身上有很多母亲的影子,在心里一直都在想,冥冥之中或许是母亲的牵挂,所以才让阿姨与父亲相识,望着阳台旁花架上的绿萝,翠绿色叶片上印有浅色的纹路,长长的藤蔓相互缠绕,水滴在叶片上轻轻滑动,阿姨走进来告诉我,她也很喜欢绿萝,所以她想把这盆花放在我的房间里,可以每天都看到它生机盎然的景象。
有一种幸福,只是默默守护,记得曾经在一本书里看到,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坚定,幸福的,看过以后很感动,那暖暖的话语,静静在心底流过,波澜不惊,缓缓而行,在这样一个温暖而明媚的夏季里,用温情体验着所有爱与包容。
当所有的事情连绵不断地寻来,感觉时光也慌乱了舞步。手中的杯子,盛满了咖啡的味道,涩涩中掺满了幸福甜蜜的味道,微风轻过,水珠在叶片上旋转最后滑落,侵入泥土,留下斑斑痕迹,世事易变,时光易逝,追忆的片段里开始学会遗忘,是怎样的思绪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午后悄然泛起波澜?是怎样的感动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掠过心头?
一株小小的绿萝,被母亲小心地栽在一个刻有蓝花的瓷盆里,直至上车的那一刻,还在不停地叮嘱,记得给它浇水,它虽然生命力极强,但它本身也是有极限的,你要好好照顾它,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就看看它,那是妈妈在看你。那个炎热的夏季,带着母亲的嘱托,带着满怀的梦想,带着一株小小的绿萝离开了家,去了一座陌生的城市。
一直以为母亲只是为了让我做个容易满足的人才送我盆绿萝,在与室友的一次聊天中才知道绿萝的花语是守望幸福!那一刻心头一热,立刻明白了母亲送我绿萝的含义。母亲送的绿萝,一直伴随我走完大学四年的生活,而母亲那如水般的剪影,在岁月的长河深处,留下了太多的记忆,值得我去重新品读。
许多故事别人在书写,而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当有一天自己成为这故事里的主角的时候,才觉得原来老天也可以开如此的玩笑,记忆如果可以忘掉,那感受与思念哪?夏日里静静的午后,光线透过玻璃窗,懒洋洋地散落在桌子上,倾诉的瞬间,我能感觉到风轻柔地在房间穿过,触及到过去的点点滴滴,都可以让所有思绪瞬间崩溃。
很多追忆与思念与岁月无关,我知道那怀念的绝不仅仅是回忆里的点点滴滴,思念无法掐断的情愫,被深深掩藏的牵挂,遥望那蔚蓝天际尽头,不知道您那里的天气怎样?如果可以希望你的房间里也会种有绿萝,那是我,那是对幸福的守望!
【孤城,梦的觉醒】
在我的记忆里,曾经写过一篇文《孤城,等待梦的觉醒》,文中所设计的内容,早已经不知道所云了。当回老家过年的事情被提到日程上来的时候,内心深处的那座孤城,再一次出现在我的面前。荒凉的街道上,风席卷着枯叶,道路两旁的房屋,在黑暗中静默地矗立着,巷子深处传来的脚步声,回荡在夜空中。那是自己的穿越,喜欢在这样一座孤城里穿行,不会去在意自己是否洗漱,化妆,不会去在意自己的着装是否得当,因为在整座城市了,不会有另外一个人来欣赏。
风穿越崇山峻岭带来一股神奇的力量,席卷着路面上的尘埃与落花,堆积成一座色彩斑斓的小山,枯枝败叶好奇地眨着眼睛,或许它们希望我可以把它们带上,离开这座沉寂了一世的孤城,望着那一个又一个的生灵,那或卑微,或顽强,或快乐,或忧伤的生命,这一刻竟然不再感觉到落寂与荒凉。
或许是悲伤太久,或许是喜欢掩盖忧伤,喜欢一个人在孤城中流浪,大声地去宣泄所有的不快与对未来的向往,空荡荡的城市里,只有自己的声音在空气中游荡,房屋与树木静默地倾听着那歇斯底里的嚎叫,或许是迷茫与困顿,或许是世态炎凉让自己习惯了这座孤独的城市,远处一盏微弱的灯光,让我感觉到了温暖,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远离喧嚣已久,丢却了所有的怀念,没有了是非恩怨的纠缠。静静享受着一个人的快乐,即使偶尔会觉得孤单,望望月色如水,云朵匆匆的脚步,枝条在风中摇曳,街道旁长椅上的落叶,竟也如此凄美,触摸心口,去试探那丢失已久的心境,街旁的路灯却丢给我不屑的目光,清冷的表情诉说着对我的蔑视,在夜的掩映下,开始逃亡,蜷缩在一个避风的角落里,轻拨弦音,指渡凄凉。
太多的心事与无奈纠结缠绕,冥丝越来越紧,在窒息的刹那,一阵凄风袭来,卷走了所有的束缚,静默凝望,望着岁月悠然远行,而自己却独独坐在季节的拐角,让所有心事在面前轻轻划过。一个人,如歌如泣,一个人,如风如雨,一个人孤独寂寞,却有无拘无束,一个人虽落寞惆怅,却享受着简单的快乐与一份只属于自己的阳光。
风吹过清冷荒凉的街道,残叶曼舞着柔美的音符,依在街道上唯一一盏路灯坐下,嫣然一笑,或许此情此景不经意间已经成为了别人的断章。幽夜下心灵的独舞,长袖婀娜,渲染着一池墨香,淡淡笔墨,轻轻涂抹,勾勒着一世的安静与清幽。或许如人所说,人生难得十全十美,惟有缺憾,或许才可以把唯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吧。
孤城,装满了简单,体验着简单带来的快乐。岁月轮回中,注定了你我的擦肩,很多人或事,让我们无法选择。无奈与无助,会让一场冬雪的到来淹没得干干净净。一个人的城市,不用清扫,虽时间的流逝,所有的一切都将淡化,直至消失。年关徘徊在这座孤城里,沉淀着所有的过往,守望着所有的幸福,这种感觉很美。人世间所有的一切,如纷纷坠落的梅花,绽放,落地,为泥,沉积,重生......
【尘香,消失繁华】
走在清雨洗过的街道上,清氛的空气扑面而来,携带着缕缕淡淡的香气,浅粉色的樱花花瓣,被雨水冲至路旁形成一道道粉色的缎带,随风舞动,变换着她的姿态。喜欢雨亦如喜欢落花一样,喜欢在细细的雨色里淘洗曾经的过往,纷纷坠落的花瓣,则会让自己体验一种飘然而惆怅的美,不会去在乎别人所说的忧郁伤感,喜欢用自然的心境去聆听,去感受周围的一切。
喜欢坐在落花的窗台上俯视周围的一切,那缤纷的落花在空中飞舞,犹如精灵般地盘旋,渲染着几许落寞与凄凉,一场风花雪月的落幕换来又一场旖旎乱舞,明眸穿过尘世仓皇而逃,四月未央,花雨成河,石子路上的红伞再没有出现,所谓的留恋与期盼是不是总会在雨天出现,沉闷的雷声由远而近,这是今年第一次听到雷声,幽音在此刻飘忽而至,谁的歌侵染了谁的心田?推开所有感触,握住檐下珠珠雨帘,浮生若梦,那些所谓的曾经随花絮逐渐飘远。
流年,在指尖上开始逃亡,那些故做坚强状的话语,姿态,如今回头再看,竟也如此可爱,岁月总会给人以尖锐,深刻的教训,然后在你困苦迷离的时候,为你送上专属于你的一抹阳光,暖暖的,将一切挫折苦难支离瓦解,原来天依旧很蓝,花的笑脸依然,旖念未尽,花看半开,酒喝微醺的感觉总会纠缠于此,或许苛刻,或许太喜欢完美,期盼一抹晨阳的救赎。
携一缕馨香,漫步于长巷之中,高大的柿树,遮盖了那已被岁月斑痕点点的二层小楼,不远处高高的塔吊,不停地运送着钢筋水泥,不久以后,这里将成为环城水系的配套游乐区。楼上的木窗年久失修,缝隙里渗透出岁月留给她的一段段难忘的记忆,轰隆隆的混凝土灌筑声,打破了原有小巷的宁静。一直觉得这里是可以安放心灵的居所,喜欢在周末的午后,静静坐在荒落的院庭里,享受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
风再键盘地敲打声中渐渐离散,那该是久远淡化了的一幅画面,揭开尽头一角,不再忍心将它彻底撕开,柔浅的色彩下被殷红所侵染的`镜头下,朱颜依旧,梦里凄霜。彼岸花开,谁又能记得从前?掬一缕清阳散落于飘零花瓣之中,随波远行,香馨中幻化成一条绵软的丝带,飞舞着融入天际。
【碎片,寂寞走过】
悄然走进,并非我的唐突,透过虚掩的门扉,我能溴到那淡淡的香气,没有百合的甜适,没有樱花的青晦。借着月光,你一袭白衣飘然而至,幽浅的面容,绽露着一丝醉人的笑意,似曾旧游,疑似莲儿绽放于枝头,荷风清梦,楚腰束素。
习惯穿行于优美画面之间,特别是在幽静的夜里,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时间仿佛搁浅于瞬间,此刻仿佛走进梦境,那街景依旧,伸手竟可以触及,月色中的场景,总会在同一种心境下出现。流水琴音春逝晚,红尘深处梦飞花。幻境中游离于花瓣绽放的刹那,离烟恨水,素衣舞,看世间,落絮飞花。
匆忙中竟缺失一节,由于用力过猛的关系,成绩不是自己所希望的,同事都来祝贺的同时,自己却没有太多的欣喜,因为那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每年的几个进修名额,是很多人想得到的,而自己无论怎么说也算是去过了,曾经想是不是可以不去努力,是不是可以应付下就可以?人有的时候真的很矛盾,甚至可以说成是虚伪,不甘落后的性格,让自己无法接受成绩末尾的事实,在反复的思考中,给自己确定了目标,争取中等就好。
楼下的玉兰,在自己折腾试题的时候,已经悄然绽放,如果说樱花的色彩,可以让我看到那喧嚣的繁华,那白色的玉兰,则带给我的是心灵的宁静,默默伫立,静静守候,很想从那片片纯白色的花瓣上,去读懂它背后那个属于它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沿花瓣脉经寻觅,随岁月的不断漂洗,痕迹渐渐淡去,叹息于心灵深处的伤,一曲弦音韵染了谁的寂寞惆怅?
清晰的容颜,总会不经意遮挡住我的视线,习惯于文字里穿行,用指尖轻轻拾起寂寞的碎片,凄雨中的落花,被埋藏在心底一角,沧桑的有些清冷,云烟里流浪于一纸素笺,看花开花谢,品云卷云舒,春夜里的玉兰,用指尖书写一季的忧伤,思绪又一次飞得很远......
【寻找的经典散文】推荐阅读:
寻找生活的美经典散文12-10
寻找温暖经典美文01-03
寻找青春的印迹的散文05-31
寻找肉松味道的足迹散文11-26
在雾中寻找前行的道路散文07-09
寻找下一个幸福的出口抒情散文12-09
寻找亲情号散文07-30
寻找适心-情感散文09-10
在记忆中寻找解锁的密码散文07-03
在几片杏叶的纹路里寻找自由散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