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寻找自己(共9篇)
《在路上》寻找自己 篇1
课前让学生先独立阅读《珠子丢了》。
一、故事回顾
1.捡珠子——找一找。
在下面的人和事中,哪些是这个故事里的,找到后把它捡进篮子里。
基东英子顺子金林玩兔子蹦儿捉迷藏弹玻璃珠翻看报纸
2.在寻找的路上——填空。
诺玛加倍喜欢丢了的蓝珠子,喜欢到用()个珠子换回一个他也愿意;他加倍加倍地喜欢蓝珠子,喜欢到用()个珠子换回一个他也愿意;他()地喜欢蓝珠子,喜欢到用六个珠子换回一个他也愿意。再也没有可找的地方了,诺玛觉得,蓝珠子比黄珠子不知好多少倍,用()个换回一个蓝珠子他也愿意,用()个珠子换回一个他也愿意马上换。
二、随便说说
1.说说自己读到了什么。
2.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书,什么人,什么事。
三、寻找自己的蓝珠子
1.回答下面诗歌中的“为什么”,再找出原诗读。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我选出了最美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因为______。
2.列举自己喜欢的玩具。
3.我最喜欢的一个是______,我想把它______。
四、我是诺玛的朋友,我要告诉他(尽量多写)
五、故事接龙
接龙编故事:“真的,再也没有可找的地方了。于是……”
全班接龙编故事。全班接完后,每人把自己所编故事的结尾用一段话或一幅图表现出来。
六、我长大了
1.我没有座位了。(分小组做游戏)
座位比孩子的人数少一个。在一次次的欢跑后,一个个失去了座位。
失去座位时你的心情是——(选择答案:图一大笑,图二大哭,图三难受,图四愤怒。)
游戏结束该上课了,你看见小明还很难受,你就——(选择答案:①和他一起自责;②告诉他下课后一起做另外的游戏;③批评他;④不理他。)
2.我最喜欢的书包。
我最喜欢我自己的书包,因为①______;
②______。
《在路上》寻找自己 篇2
在我6岁的时候,我被送进了幼儿园,与老师、同学们为伴、在欢声笑语的游戏中成长。
在我8岁的时候,我已到了上学年龄,开始在困难和失败中成长。每天背着小小的书包,踏着小小的脚步,摇摆着小小的手,上学去。虽然日子难免有些空虚,但我活得有滋有味。在学习方面并难不到我,又不懂的问题问老师。在课间的时候,玩小小的游戏,你追我躲……
在我13岁的时候,我已是个大姐姐了。在有些方面都也能自作主张,自己的事情总想自己去做。每当得到朋友、父母的赞赏时,当那一只只粗糙而又亲切的手温暖地抚摸我是,当下课铃声响起后,迅速跑到操场边跳绳的场景,仍然都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童真,那么的幼稚……
小时候,不懂得放风筝,便整天嚷嚷要放风筝。机会算是来了,我能够自己做一个风筝,拉起竹线,一步一个脚印,看着他缓缓的上升,直到飞到最高处。心里是那么的高兴!童年的天真有恒、童年的快乐无处不在。
现在,美丽的蓝天上已挂着更多漂流的风筝。回想起童年时期,是那样值得回味。
走在寻找平衡的路上 篇3
那日我值周,任务是维持学生乘公交车的秩序。下午连续上了三节课,此时腿酸酸的、麻麻的,感觉再站一会儿就要断掉似的,脚底心火辣辣的,还隐隐有点疼,我感觉身心疲惫,却不得不继续工作,心里充满了委屈和惆怅。这时,我听到两位等孙子放学的老奶奶在闲聊。一位说,当老师可真好,休息日子多,还经常有东西分。另一位说,可不是!但当老师很不容易的,得有本事、聪明一些才行。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前只觉得局外人不理解教师职业的性质,感觉不到它的辛苦,却不曾想还有人将其当作神圣的事情向往着,羡慕着。或许那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更辛苦,报酬却较低吧。想到这些,我的心豁然开朗:我们抱怨自己的工作烦,找不到乐趣,因为我们看到了有人从事着相对轻松的工作,这份工作于我们是新鲜的,充满情趣的,于是禁不住就羡慕起来,甚至向往着能从事这样的工作。拿自己工作中消极的方面与人家的积极方面比较,就如同让矮子蹲下与高个子比较,那会更显示其矮了。或许我们每个人从事的工作都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只是人天生就有不同程度的“不满足性”。别人羡慕我们当教师,我们却羡慕人家成为公务员,或许当公务员的并不“安于现状”,羡慕着人家家缠万贯……
人的心理很容易失衡,无论他从事着什么职业。可怕的是,当这一现象发生时,我们往往不可自控地将倾斜度增加,直到无可自拔。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人都有心理失衡的时候,寻找平衡、及时渲泄是重要的人生课程,方法却因职业、个性及生活环境的不同而迥异。对于我,一个从农村出来的教师,当在工作中感觉很压抑,很委屈时,我就会到乡下走走看看。当面对田间劳作的人们带着满脚的泥、满头的汗、满身的疲惫,脸上却挂着微笑迎夕阳而归时,我的心顿时溢满了释然:洒下的汗水不可能立即就收获,但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付出高兴,对它充满希望。这么简单的道理,乡下的人们用自己的行为将之诠释得多好!而比他们多认几个字的我却……再想想:他们一年到头也难得休息几天,我呢,有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他们辛辛苦苦劳作在田间,所得收益却很少,遇到年成不好,生活就更加艰难了;而我,工资虽然不是很高,却稳定,如期而至……想到这些,我总觉得很惭愧,满心的压抑与委屈顿时烟消云散,感觉自己很幸福,心理不但平衡了,还充满了感动。
当我们心理失衡时,别忘了去寻一条路,踏上去走一走。那时,你会多一些发现,多一份感动,这不仅是工作的需要,更是心理的需要,生活的需要。
(作者单位:浙江桐乡市龙翔小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在路上:为寻找梦想的青春鼓掌 篇4
那些刚来深圳的年轻人大多是这样的:同乡几人相伴或者孤身一人,手里握着一个电话号码,在电话的指引下乘车、转车、下车,就这样融入了深圳的大街小巷,融入了深圳的厂区、工地、码头……
然后,他们换一身行装就汇入了上下班拥挤的人流。在这座城市里,他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工种:流水线工、建筑工、地铁工、快递员、送水工、保安员……
他们和他们的青春,成为这座城市的运转和发展不可缺少但是却常常被忽略的符号。
而那些每天都在离开的年轻人,每个人都有离开的理由。在这座城市里,他们留下了自己的青春,最后却不知能带走什么。
我很想知道他们每一个人在这座城市里的酸甜苦辣,想听听他们的诉说,他们的故事。当我走近他们的时候,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他们的无奈、他们的阳光奈、他们的朴实奈、他们的愿望奈。说起现在的生活和将来的打算,他们有的直摇头奈、有的眼含泪水奈、有的闪烁其词奈、有的欲说还休奈、有的振振有辞。他们的辛苦奈、他们的心酸奈、他们的抱负奈、他们的梦想,早已超越了语言可以表达的极限。
他们学历低,迫于家境的困窘或者其他原因,大多是初中、中专学历;他们怀揣着梦想,随着拥挤的人群来到了这座城市,蜗居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里。他们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或者城市与城市之间徘徊,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他们中有的已经小有名气,有的还在默默孵化自己的梦想,更多的人则是怀着一种坚韧,忙碌重复着每天大同小异的生活。难得有一点空的时候,他们也会在白天和夜晚,仰望并不蔚蓝的天空。情之所至的时候,他们的双眼噙满眼泪。
本次采访选取的这组人物,包括了“70后”、“80后”、“90后”,他们是生活在我周围的人,是我的亲人或者朋友,是中国千千万万在城市谋生和寻梦的打工者的缩影和写照。
《在路上》寻找自己 篇5
第二天,西西早早的就起床了,他穿好衣服,出发了。真美啊!迎春花开得满山遍野;小溪流欢快的奔跑着;善良的花朵儿也友好地向他问好……可是,西西还是不快乐。他又去问大象阿姨,大象阿姨说:“我很快乐,因为我有一个小宝贝!”他走过去问老鼠哥哥,“吱吱,我很快乐!因为我能够舔奶酪,睡大床,还能无忧无虑地玩耍呢!”西西还问了很多人,但是,他都认为这不是快乐。走着走着,西西感到很寂寞,于是想回家去。突然,一个东西跳入他的眼帘,这好像是哈哈!但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学生背着一个沉重的书包,喘着粗气,艰难地往家走呢!
西西先是一愣,然后就有点同情她了。妈妈不是说高中生很辛苦吗?怎么小学生也这么累呢?小蜗牛想到这儿,就不分日夜地向少年报社赶了。过了整整2年,西西终于赶到了报社,对编辑阿姨说:“阿姨,请给孩子一点空间,让他们也能够有自由的时间吧!”说完,就闭上了眼睛。
《在路上》寻找自己 篇6
“你愿意娶我吗?”林夏含情脉脉地看着李志,期待着他铿锵有力的三个字“我愿意”,可李志没有回答。他胆怯了,而这一切,要从十五年前说起……
1969年生的李志是新疆乌鲁木齐市人,父母都是本分的农民,一生供养了三个孩子。李志是幺儿,虽说生活不富裕,但他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2000年3月一天晚上,李志半夜高烧,到医院去一查说是感冒引起扁桃体发炎。打针退烧后,李志仗着年轻体壮,照常到单位上班,结果接下来他反复发烧,一周后退烧,而他发现腹部隐隐作痛,最终确诊为血行感染引起的急性前列腺炎。李志根本不懂什么是血行感染。医生说,血行感染是前列腺炎的原因之一,急性前列腺炎的细菌感染主要传播途径是血行感染,如:身体某部位发生脓性感染,当某些原因导致身体抵抗力降低时,细菌可经血循环在前列腺部滞留而引起前列腺急性炎症改变,从而引发一系列病理变化及临床症状。
李志还未成家立业,事关延续香火,一家人都挺重视。李志住进煤矿医院进行消炎、化验,显示致病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但不见疗效。2001年,李志遇到初恋,姑娘清纯而热烈,李志非常喜欢,可一次在两人干柴烈火的当口,李志突然离开了,因为他发现自己男性功能有问题。从那以后,他看到那姑娘就躲。姑娘找了他一个月,李志都坚决说分手。
情场失意的李志决定将精力放在事业上。2002年,他辞职创业给农民铺设田间灌溉的管道,第一年就挣了六七万块钱,成了当地少有的“万元户”。
然而命运还是厚待他的,2004年一天,李志路过一家干洗店的时候,一个身影拉住了他的脚步:颀长的腿,白皙的皮肤,身上还有淡淡洗发水的香味,正当他看得入迷,那人转了过来,就只多看了一眼,他就完全被那双泉水般清澈的眼睛给迷住了,她叫杨芸。李志鼓足勇气,开始了跟杨芸的交往。并抓紧时间寻医问药,再苦的中药,他都捏着鼻子喝个精光。有一次,杨芸问他那是什么药,他谎称是调理肠胃的药,因为他实在不想让杨芸看不起他。半年后,经不住家里催促的杨芸提出结婚。一提到结婚二字,李志紧张起来。他很爱杨芸,可他偷偷试过了,十次有九次都不行,时间久了,杨芸难免会找别的安慰……犹豫再三,他还是将自己患有前列腺炎影响性功能的事情告诉了杨芸,可没想到的是,杨芸轻轻抱着他说:“没关系,我们结婚后再一起去治。”李志压抑许久的憋屈一涌而出,像个孩子一样在杨芸的怀里哭泣。
李志一边拖延着结婚,一边四处求医。2005年,他在重庆出差,又跑到西南医院找专家,专家直接告诉他,你吃些中成药吧,抗生素不管用。李志这才了解到,原来前列腺外面有一层包膜,药物无法到达内部,北京首都附属医院的医生也建议他以消炎为主。最后病急乱投医,李志连电线杆上的小广告都信了,结果都被骗。还有一家医院,说是引进了美国的一种先进的前列腺治疗仪,做三次可根治,而两千元一次的价格也相当昂贵。李志也是豁出去了,一口气做了10次。“你已经完全好了!”医生自信地跟他讲。一秒钟的高兴过后,李志觉得自己并没有感觉到有改善。他长了个心眼,自己找了家医院再做一次检查,结果跟治疗前是一样的!李志又悲又气,但冷静一想,既然人家敢造假,想必也是想好了退路的,况且还有生意,只好自认倒霉。
治病没进展,杨芸的温柔让李志觉得更加难以面对。2005年8月,他向杨芸提出分手,理由是自己不能给她性福,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杨芸说“我不介意”,李志惨淡一笑,“请给我留下最后的尊严吧。”分手后,李志万念俱灰,独自躲到南山旅游区的一家宾馆里,整整两天滴水不喝粒米未进,在他将近脱水的时候,被宾馆老板发现。李志父母亲得知后,搂着他又打又哭,对儿子说不出的心疼和无奈,写满了母亲的眼底。看着年迈的父母亲,李志再也没有自杀的勇气了。李志重新将精力放在事业上,生意越做越好,应酬越来越多。
2014年5月的一天晚上,几个哥们邀约去酒吧,他们一边喝酒,一边对舞池里的辣妹评头论足,李志发现自己连谈论的兴趣都没有了,独自喝闷酒。哥们都很嗨,他先行离开了,想找家附近的酒店休息,而就在转角处,命运给了他第三次寻找真爱的机会。他一眼看见了前几天别人介绍见过一面的林夏,当时没什么感觉。没想到,当他再次遇到她的时候,她将发髻高高地盘起来,轻盈地踏着高跟鞋的样子,一下走进了他的心里。而林夏也对帅气勤奋的李志心有所属。45岁的李志又恋爱了。今年4月,38岁的林夏提出了结婚。李志陷入恐慌和绝望,他不想放弃这段感情,他也想有老婆孩子热炕头,可他实在无能无力……
在纠结万分的情况下,李志给知音杂志打来电话,希望通过知音这个充满感召力的平台,在全国寻找前列腺炎治愈的朋友,或是能治疗前列腺炎的能人异士,给他一个重生的希望,给他一份抓住爱情的勇气。如您能帮到李志,请联系15739555145。 □
编辑/杨晓婷
《在路上》寻找自己 篇7
1.《呐喊红宝石》的故事梗概
双胞胎达拉斯和佛罗里达的母亲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 离开了无能的父亲, 把两个孩子放在了孤儿院的门口。从此, 这对双胞胎就开始了在孤儿院长达十三年的悲惨生活。他们吃的东西像是割碎了的厚纸板和绞碎的树皮, 身上是穿上就痒的破衣服, 住的是阴暗、低矮、不透气的房间。但是, 这就是他们能称作“家”的唯一的地方。在这个家里, 他们被上百个“不许”的家规监禁着, 任意被打骂, 任意被惩罚, 任意被禁闭在充满老鼠蟑螂的黑暗地下室里。他们的精神被任意践踏, 心里充满了无限的自卑和对未来的恐惧。他们一次次被领养, 一次次被“退货”。生活的磨难使的这两个孩子对大人的世界充满了不信任, 大人成了这两个孩子最想避开的东西。
谛乐和赛蕊是两位年过六旬的夫妻。他们厌倦了平淡如水的生活, 想要去寻找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他们需要两位同伴陪伴远行, 于是在孤儿院选择了达拉斯和佛罗里达。在点滴的生活中, 谛乐和赛蕊用爱心、耐心、包容、平等和理解取得了双胞胎的信任, 教会了他们如何去爱, 如何去面对现实。他们让这两个孩子找到了自我, 勇敢地迈出了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同时, 这两位老人也完成了自我的又一次心里成长。
2. 以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为基础来分析主人公的性格形成原因
《呐喊红宝石》中的主人公双胞胎达拉斯和佛罗里达对世界充满恐惧、对成人不信任、对未来迷茫、对自我否定。佛罗里达叛逆、多疑、脾气暴躁、现实、悲观和心里脆弱;达拉斯温顺、轻信别人和因为过于幻想而封闭在自己不现实的世界里。他们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呢?让我们以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为基础来分析一下主人公的性格形成原因。
精神分析学家艾里克森提出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将人的一生分为婴儿期、幼儿早期、幼儿晚期、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早期、成年期、老年期8个阶段, 并对每一阶段的特点和心理危机进行了分析。每一个阶段的心理危机能否顺利解决, 直接影响人的性格和心理健康。
埃里克森的婴儿期是0-1.5岁, 是孩子对世界、对他人建立信任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信任感将贯穿人的一生, 是人与世界、人与人最基本的心灵纽带。信任感的建立会直接影响人对世界、对他人的看法, 形成人的性格基础, 所以是人生阶段最基础、最重要的时期。孩子从出生发自内心信任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 他们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了父母。父母承担了在这个阶段帮助孩子建立信任感的重要任务。《呐喊红宝石》中的主人公双胞胎达拉斯和佛罗里达在出生不久就被父母遗弃在孤儿院门口, 从小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 对父母信任感的严重缺失导致了他们对大人世界的不信任, 对他人的多疑。当老夫妻谛乐和赛蕊对他们微笑时, 他们告诫自己不能被这张和颜悦色的脸蒙骗了;当他们终于拥有了自己漂亮的房间时, 他们不是感到幸福, 而是悲哀地想:“他们想干吗?想把我们像糖果屋里的小兄妹汉生和葛雷特那样喂胖了以后再丢进烤箱里吗?”「1」当他们犯了错误, 老夫妻不处罚他们反而教会他们如何补救的时候, 他们称老人是怪异的傻瓜和神经病。在这对孤儿的世界里, 大人就是魔鬼、巫婆。孩子对世界和他人的信任感彻底缺少。
幼儿晚期是对孩子主动性的培养。儿童期是6-12岁, 是孩子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自信心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两个时期, 孩子的主动性和勤奋努力都需要得到外界的鼓励和关注, 而过多的压抑、排斥和否定就会使孩子形成自卑、自我否定心里。我们小说中的双胞胎达拉斯和佛罗里达从小住在孤儿院, 他们的生活是被成千上万个“不准”、“不许”的规则桎梏着。他们没有自己自主行动的机会, 没有被人鼓励和关注的幸福, 没有自己成功的体验, 没有自我表达的机会。他们的自我意志一次次被摧毁, 他们的自主思考和行动一次次被践踏。在这样的环境中, 他们对自己形成了习惯性的自我否定和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甚至以为自己真的太坏了, 不配有个真正的家。
青年期是12-18岁, 是非常关键的发展阶段。建立同一感和角色认同、避免出现同一性扩散和角色混乱是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自我同一性是指“青少年对自我本质、信仰和一生中的重要方面前后一致且较完善的意识, 即个人的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与协调一致。”通俗来说就是青少年不断对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认同和探索的过程。随着身心的成熟发展, 青少年期的他们开始思索人生, 关注自我。他们经常会提出的问题有:我是谁?我是个怎样的人?我为什么存在?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的梦想和未来在哪里?没有获得自我同一性的青少年, 就无法融于社会和群体, 会产出疏离感、孤独感、自卑感和严重的心理困扰。
《呐》里的主人公双胞胎13岁, 正处于青年期这个阶段。他们刚刚从儿童期过渡到青年期, 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危机非常严重。他们从小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 不知道自己的生日确切是几号。他们就像那个在孤儿院中死去的孩子, 临死前还喃喃地问“我是谁?”他们“好像无法招架自己的过去, 不知要往哪里去, 也不知道自己会变成怎样的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大人们都不喜欢他们。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只计划着有一天他们可以偷偷跳上火车, 让火车带他们去一个美丽的、和平的地方。但是, 这个地方到底在哪里?他们被社会边缘化了, 家庭和社会归属感严重缺失。这导致了主人公对未来迷茫, 对生活悲观抵抗, 以至于生活在自己幻想的封闭世界里。
3. 主人公的引路人
巴尔特斯的毕生发展观认为“发展是贯穿一生的、经常伴随着获得 (成长) 和失去 (衰退) 的过程”。「2」也就是说人的一生都在成长。每个人的成长不是自己孤立完成的, 它要受到周围的环境和人的影响。朝着正方向引领你成长的人就是你的引路人。
双胞胎达拉斯和佛罗里达的重要引路人就是老夫妻谛乐和赛蕊。他们的温柔、平等、宽容、信任和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一点点赢得了孩子对大人的信任。当双胞胎砍到了谛乐心爱的树, 给谷仓开了个洞的时候, 在恐惧中等待惩罚。谛乐和赛蕊却感谢孩子们砍倒了树给他们更多生活的空间, 谷仓的洞给谷仓带来了光明。他们教会了孩子们如何理解和包容别人的错误。谛乐和赛蕊的特别食谱“不再想孩子卤肉”和“适应小孩儿卤肉”教会孩子如何积极乐观地适应生活中的家庭变化;“请接收我道歉派”让孩子懂得大人和孩子是平等的, 任何人犯错误时都应该主动沟通和好;充满爱心的“不再当孤儿饼干”让晚上偷偷逃跑的双胞胎感到了真正的家的温暖和父母的爱;“欢迎回家卤肉”最终让孩子找到了自己一直梦想偷偷坐着火车远去的地方——温暖的家。
谛乐和赛蕊的秘密教会了孩子如何去爱、去珍惜自己的亲人。谛乐和赛蕊分别为对方秘密存了“石下基金”。开始, 双胞胎不理解老人们为什么要为对方秘密存钱。后来达拉斯“觉得自己现在懂了, 也许拥有这个秘密是个保障吧, 万一对方出事时的一点儿保障, 好让活下来的人至少有个东西可以抓在手里。”学会了爱的达拉斯和佛罗里达也秘密的为对方存了“石下基金”。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成长啊!
双胞胎是他们彼此的引路人。达拉斯和佛罗里达的性格相辅相成, 相互鼓励, 相互指引, 俨然就是人的两个方面——内心的自我和外在的自我。佛罗里达叛逆、多疑、脾气暴躁、现实、悲观和心里脆弱, 但是做事果断、勇敢、积极面对现实。达拉斯温顺、容易相信别人和因为过于幻想而封闭在自己不现实的世界里。但是, 达拉斯的乐观总是像阳光一样照耀着佛罗里达, 给她温暖, 给她希望。佛罗里达的做事果断和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指引达拉斯走出梦境, 活在现实。就像故事里说的, “她不要跟达拉斯分开, 她觉得这么久了他们没变窝囊或成了少年犯, 都是因为有彼此的缘故。”这对双胞胎用他们性格中的正能量互相指引着对方走向成熟。
4. 暗示主人公成长的隐喻
隐喻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是指用一种事物暗指另一种事物, 是用一种形象化的语言来展示一种崭新的意义。“生命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经历诸多的磨难与考验才能真正成熟。由此, 从自然的个体的生命存在转化为属人的社会化的生命存在。”「3」这就是成长小说中的成长隐喻。儿童或者青少年作品中, 大量使用隐喻使文本生动活泼, 具有吸引力, 充满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 运用隐喻推进情节的发展, 展示成长的心路历程。
《呐》中最为明显的隐喻是佛罗里达的金鸟、达拉斯的银鸟和火车。鸟是自由的永恒象征。达拉斯的银鸟是家、是梦、是希望也是自由的象征。文本开头, 达拉斯看着一只神奇的银鸟划过天空, 他想它应该飞回家了吧。在达拉斯的梦里, 银鸟出现了, 指引他去一个什么事都很美好的地方。这个地方是哪里呢?在故事结尾, 在达拉斯的梦里, 银鸟指引着达拉斯找到了梦里的那个地方——呐喊红宝石。银鸟展示了达拉斯寻找家、寻找自我的心路历程。佛罗里达的金鸟象征着妈妈。开始, 梦里的鸟对佛罗里达说“你看到了我的宝宝了吗?我好想念我的宝宝。”故事结尾, 鸟对佛罗里达说“你是我的宝宝。”佛罗里达高兴地答应。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金鸟对佛罗里达是梦, 是想念妈妈的梦。金鸟说佛罗里达是她的宝宝, 暗示了佛罗里达找到了妈妈, 得到了家的温暖, 有个安全感和归属感, 最终找到自我。小说中一条隐含的主线就是双胞胎一直想着有一天偷偷坐上火车, 到一个美好的地方去。火车就成了两个孩子驶向梦想的工具和希望。
5. 结语
《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清新干净的文字向我们徐徐道来主人公思想和心理寻找自我的成长过程, 在实现自我同一性的台阶上迈出了一大步。其成长主题中体现的爱、宽容、理解和信任为每一位阅读者开启了心扉, 送去了爱的阳光!参考文献:
摘要:美国女作家莎朗·克里奇的《呐喊红宝石》于2003年获得卡内基文学奖, 但目前国内对其的研究仍比较匮乏。本文以精神分析学家艾里克森提出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为依据, 分析了青年期的主人公达拉斯和佛罗里达的性格成因。根据小说的具体内容, 分析了引领主人公走出困惑的引路人和文中的成长隐喻, 展现了主人公不断对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探索和认同的成长过程, 最终找到自我, 成功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关键词:《呐喊红宝石》,成长,心理发展理论,成长引路人
参考文献
[1]莎朗克里奇.呐喊红宝石[M].天津:新蕾出版社, 2007.1, 78.
[2]小野寺敦子.发掘孩子潜能心理学[M].南海出版公司, 2012:13.
在银幕中寻找自己 篇8
Look) [2]。
一、电影艺术的诞生
电影诞生于十九世纪末, 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 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革命。在电影最初发展的20年里, 开始人们出于对新事物的好奇, 电影曾经引起一段时间的轰动。出现了很多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 如:路易·卢米埃尔、乔治·梅里爱等。还出现了世界电影史上最早的一个电影流派, “布赖顿学派”[3]。
二、电影对战前时尚潮流的影响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欧洲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欧美各国经济发展很快, 人们陶醉在短暂的和平世界里。现代时装设计真正形成之前, 欧美上层社会的妇女也穿着讲究, 整个设计的核心内涵就在于紧贴身体, 必须有紧身胸衣, 或者紧身马甲。胸衣把女性的身体都束缚成为一个标准的样式。在1905、1906年以前, 巴黎还没有现代意义的时装, 因此所有的服装都由裁缝定做的, 虽然大形式相似, 均为S型, 但是其实每件都有不同, 可以说每件都是独一无二。恰恰相反的是使女性在穿着上显得一样, 模式化和标准化, 服装的设计不是达到个性、特征, 而是当时整个社会崇尚的方式。这个时代成为时髦女性模仿和崇拜的对象是一些戏剧演员和前卫的舞蹈家。最突出的表现时装
场所是剧院。由于剧院内灯光明亮, 而人又集中, 又是社会名流聚集的场合, 因此非常突出了时髦打扮和穿着。特别注意的是剧院的包厢也是极为受人注目的焦点。女士穿着华贵, 化妆入时。而且当时巴黎的歌剧院在演出的时候还保留着包厢房的灯光, 也不关闭。因此人们不但看演出, 也可以时时看包厢中的时髦女子。但毕竟这是社会名流享有的特权, 她们通过剧院、晚会和朋友之间的“派对”突出时髦打扮和衣着。服装并没有实行批量生产。每件服装都是裁缝精心制作, 造价很高。劳动人民不可能担负得起, 也不可能拖着长长的拖尾, 穿着叫人窒息的紧身胸衣劳动, 所以对大众并不能产生广泛的影响。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时装市场几乎陷入停滞的状态。
三、战后时尚已不再是上流社会的特权
战争导致了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意识。同时, 基础科学的研究与制造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工业生产的飞速前进。车轮飞转的蒸汽机车和装配着大叶螺旋桨的商用飞机使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世界的不断变小, 好莱坞富丽堂皇的影剧院和纽约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令人们亲眼目睹了自己所创造的奇迹, 性能不断改良的汽车和品种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让人们充分享受着科技进步的丰硕成果。人们迅速推向一种前所未有的快节奏生活。新的观念不断产生, 新的事物不断出时尚开始了共同的呼吸。设计师夏奈尔被以100万美元的年薪请到好莱坞, 为影片设计服装。当时的影星珍妮·布拉娜尔 (Jeanne Blainer) 在镜头前表现时, 身上几乎粘满了“Coco”的标志。设计师为明星塑造了美好的银幕形象, 而明星则成为最好的服装模特, 引领着时尚的潮流。戈丽泰·嘉宝 (Greta Garbo) 总是戴墨镜, 身着时髦的大衣, 她的发型和帽子更是优雅别致, 使她看起来那样与众不同而又充满了神秘感, 引得时髦女性纷纷效仿, 成为盛行一时的“嘉宝式样” (Garbo Look) 。在30年代流行一种长裙晚装, 无须系带, 穿着简单, 这种裙装突出裸露的脖子, 颈线成为一个审美的焦点, 这种裙装的背部开得特别低, 裸露出大部分的背部。其实这与当时美国电影的审查制度有关。好莱坞的审查制度规定, 女演员的服装前面不得有任何的开叉的暴露, 因此服装设计师就把开叉开到后面去, 风气一开, 时装设计界竞相模仿, 成为流行的新款式。
四、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
电影艺术以明显的消费性和娱乐性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伴随着电影繁荣的现代步伐, 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呈现在个性化、感性化与低俗化。
(一) 审美追求的个性化
电影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 向他们展现了一幅多样化的生活图景, 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消费方式, 多样化的生活使人们审美呈现明显的广泛, 性和多种选择性。这为人们个性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审美的个性化特征表现为他们追新求异, 展现绚丽多姿的自我, 从自己的服装样式、发型设计乃至自我形象和文化品位都体现了新时期青少年审美的个性化特征, 这充分体现了人们的自由意志, 表明新时期人们对自身发展的重视, 对自身价值实现的渴望以及对审美自身的追求。
(二) 审美追求的感性化
电影类像化特征一方面利于电影产品的接受与理解, 另一方面也造就大众审美趣味的感性化。审美追求的感性化表现为他们更倾向于对直观形象的接受, 电影成为人们当时接触最为频繁的媒体。电影对形象化的追求使人们更注重对文化的直观性体验而将“思”的意义放逐, 使人们的审美情趣呈现感性化特征, 如对电影的追求更为强调对视觉的冲击, 调查表明视觉效果突出、制作精良的美国大片更受欢迎。人们也很直接的在银幕上寻找自己的形象。如1932年, 祖安?克劳佛特在《列提?林顿》中的一套服装, 用荷叶边特别突出宽肩, , 整件衣服显得飘逸和华贵。电影公演后, 居然兴起一阵时装的潮流, 梅西百货公司居然以20美元的高价售出了50万件
(三) 审美情趣的低俗化
电影的世俗性使人们的审美趣味走向低俗, 但高雅艺术的审美对人们具有永久的魅力, 人们仍然在从古典艺术的神圣与抒情, 长篇名著的理智与深邃, 革命文艺的激情与斗志中吮吸甘露, 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寻求生命的精神支柱。审美的低俗化的审美对象的选择上表现为古典严肃的文学艺术受到冷落。在审美方式上, 他们追求浅显直接, 更愿意从诗歌走向对话, 从交响乐走向通俗歌曲, 从学术专论走向随笔漫谈;在审美情感上, 他们不再崇尚含蓄古朴, 而去追求露骨的男女性爱和金钱关系。但电影必须借助于高雅文化的扶持, 它本身具有高雅文化的痕迹人们内心仍然存在着对高雅文化的向往, 如《乱世佳人》、《魂断蓝桥》、《罗马假日》等古典西方影片历久弥新, 成为经典之作, 仍然是当今人们最喜爱电影行列。
随着工业迅猛的发展, 许多新型材料不断被开发出来, 大批量的生产和电动化程度的提高,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吸尘器 (图2-8) 、电熨斗和电烤箱等家用电器的推广使用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这也促使时装进一步向着简洁实用的方向发展。而这种趋势有刚好满足了工业化机械生产的需要。在二十世纪20—30年代, 服装业已经有以高级时装为主导的时代向以成衣为主导过渡的时期。电影发展的日趋成熟, 而电视又尚未普及, 电影自然而然成为以为流行文化的主要载体。冲击了大众的消费。它的繁荣预示了一个新的审美时代的到来。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电影改变了文化内容, 改变了娱乐方式, 因此也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 也改变了时装。它们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发展。在此之前, 服装设计其实在服装界和高消费层之外, 很少有人了解, 是电影使服装被介绍到大众中去的, 使追逐时尚不再是上流社会的特权。随着工业迅猛的发展, 大批量的生产和电动化程度的提高,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也促使时装进一步向着简洁实用的方向发展。而这种趋势有刚好满足了工业化机械生产的需要。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 伴随着一种复制化、模式化、批量化、类像化、平面化和普及化的流行文化应运而生, 在二十世纪20—30年代, 电影业进入黄金时代, 而电视又尚未普及在是以电影传媒为载体, 它的繁荣预示了一个新的审美时代的到来。它以其特有的消费娱乐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影响一代人的成长, 影响着人类文化的变迁轨迹。电影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 也是服装工业发展的一个功不可莫的导师。
[1]《爵士歌手》 (The Jazz Singer) , 美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由艾尔·乔森主演的。它的剧情有点类似乔森的自传。他出生于一个以爵士乐为职业的犹太家庭, 剧情描写他与父母之间的疏离感, 及渴望追求成功的心路历程。
[2]“嘉宝样式” (Garbo Look) , 源自戈丽泰·嘉宝 (Greta Garbo) (1905/9/18-1990/4/15) 的形象。她总戴着墨镜, 身着时髦大衣, 她的发型和帽子更是优雅别致, 引起时髦女性纷纷效仿。
[3]“布赖顿学派”世界电影史上最早的一个电影流派。艺术创作中以“我把世界摆在你的眼前”为口号。他们主张像卢米埃尔那样, 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断”。主要的代表人物: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詹姆士·威廉逊、埃斯美, 柯林斯、希赛尔·海普华斯等。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影片中, 对于电影的表现形式、电影语言技巧的使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参考文献
[1]、张浩郑嵘:《百年时尚》, 第一版,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年1月。1、张浩郑嵘:《百年时尚》, 第一版,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年1月。
[2]、安德鲁·塔克塔米辛·金斯为尔:《速成本·时装》, 童未央戴联并斌译, 第一版,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年。2、安德鲁·塔克塔米辛·金斯为尔:《速成本·时装》, 童未央戴联并斌译, 第一版,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年。
[3]、《当代电影理论文选》, 胡克张卫胡智锋编选, 第一版, 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年10月。3、《当代电影理论文选》, 胡克张卫胡智锋编选, 第一版, 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年10月。
[4]、苗莉王文革:《服装心理学》, 第一版,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0年6月4、苗莉王文革:《服装心理学》, 第一版,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0年6月
[5]、邓烛非:《世界电影艺术史纲》, 第一版,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6年7月5、邓烛非:《世界电影艺术史纲》, 第一版,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6年7月
[6]、约翰霍·华德·劳逊 (美) :《电影的创造过程》, 齐宇齐宙,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2年6、约翰霍·华德·劳逊 (美) :《电影的创造过程》, 齐宇齐宙,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2年
[7]、巴赞 (法) :《电影是什么》, 崔君衍译,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7年7、巴赞 (法) :《电影是什么》, 崔君衍译,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7年
[8]、《不列颠百科全书 (国际中文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年4月8、《不列颠百科全书 (国际中文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年4月
在路上,遇见未知的自己 篇9
有天下了班,我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火车站,买了最近一班的动车。那班车,目的地是北京。坐上车后,我给单位领导发短信休年假,再给父母打电话说临时被安排出差,一个礼拜之后回来。
这些年,不论是作为员工的我,还是作为女儿的我,以及作为女朋友的我,扮演的是乖巧听话的角色。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我来说,是件很奢侈的事情。可这一次,我想任性一回。不用提前规划不用思前想后,想去哪就去哪。
第一次去北京,是和前男友一起。那时,他制定了详细的景点攻略,住宿和吃饭也安排得井井有条。我只需放心地跟在他的身后,就能享受到美景和美食。可如今,风景依旧,却只剩下我一个人。想到这些,坐在车上的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抵达北京的时候,已经是早晨6点多。找了个旅馆住下来,再去旁边的商场买了换洗衣服,回到旅馆一觉睡到下午3点。起床,搭地铁去了后海。
这些年,后海是我对北京最大的眷恋。
朱自清说,“什刹海是北京的眉心”,简直没有比这更好的句子来形容后海的美妙。从地铁出来,走进后海酒吧街,浪漫的文艺气息扑面而来,那是属于北方的小桥流水,江南人家。
但也并不是完全文艺,这里也有藏匿在胡同里的小吃,散发着爆肚、卤煮的香味,流窜着诱人的豆汁酸。远处的林荫道上,有提着鸟笼的老人聚在一起聊天,岸边有聚精会神的垂钓者……
来到后海酒吧街,自然离不开啤酒和抱着吉他唱着情歌的姑娘。那些酒吧,一间隔着一间,小小的,却非常精致。走进去,屋里摆着木藤椅或者舒适的沙发,而屋外的走道上也会随意地散落几把。在设计方面,这些酒吧或艳丽或素雅,却不会过于张扬。
和三里屯酒吧街完全不同,这里的酒吧临海而聚,没有噪杂的音乐,只有悠扬的歌声。我几乎是一眼就爱上了后海,有淡淡的情调和忧伤,让人内心安宁。
到了晚上6点,黄昏的暮色一点点覆盖过来,街上的红灯笼高高挂起。伴着柔软的歌声慢悠悠地走在街上,有种说不上来的万种风情。走着走着,我在“那里”酒吧前停了下来。
当初和前男友来的時候,我们就被这家酒吧宣传单上的一行字所打动:生活不是在别处,就是在“那里”……单就这几个字,便让我心生好感。
那天,我们在这家酒吧,点了一打啤酒,说着情话听着歌,日子缓缓流淌,有种岁月静好的安稳。如今风景依旧,却物是人非,我的心头有着难以释怀的忧伤。
就在我难过得想要哭出来的时候,一句熟悉的歌词飘进耳朵——“当我给了你原谅,也给了自己远方”。仿佛就在这个瞬间,我积压在心底的忧伤找到了出口,一下子豁然开朗。是啊,只有当我学会原谅过往,才能看见远方。对于逝去的爱情,及时划上休止符,才能给自己重新遇见幸福的机会。
感谢这个美好的夜晚,感谢这首歌,也感谢后海酒吧,让我学会释怀,学会原谅别人也原谅自己。这里没有疯狂的歇斯底里,却足够让我学会与自己的过去握手言和。
回到旅馆,我美美地睡了一觉。这是失恋以来,我睡得最安稳最舒心的一晚。
第二天,我去了簋街。在京城,这条街永远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一个人又怎样?只要我愿意,照样可以热火朝天地享受一顿美食。
吃饱喝足后,我决定提前回程。这座城市,还有很多关于我和前男友的回忆。那时我们去了故宫,去了长城,甚至还4点起床,去了天安门看升国旗……可这些都只是回忆,长久地活在回忆里,只会错失眼前的风景。
回去的动车上,我心情大好。也许对于我来说,一场美好的旅行,并不是去看最热门的景点,尝最美味的食物,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学会面对孤独寂寞,面对最真实的自己,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节奏。
所以,真正的旅行,会在旅行的过程中,给予自己信念和勇气。然后在下一站,遇见未知的自己,以及未知的幸福。
责编/张立平laomalp820114@163.com
【《在路上》寻找自己】推荐阅读:
在寻找自我的路上与您相遇美文07-21
我在寻找快乐的路上优秀作文500字07-02
在路上遇见最美的自己作文09-22
寻找更好的自己06-09
寻找自己的生活06-20
寻找丢失的自己日记08-31
致拼搏路上的自己语录05-30
《在路上》08-16
智慧在路上06-14
梦想在路上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