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幸福的路上

2024-10-06

行走在幸福的路上(通用12篇)

行走在幸福的路上 篇1

每一种技术的发展和演进、每一个产品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或多或少都经历着螺旋式的上升与走走停停的思考。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也是这样。

本刊2009年第13期专题, 由上海市教科院蒋鸣和教授提出的“如何从工具性的人机交互走向生成性的人际交互”命题着手, 展现了一线教师们在应用电子白板生成灵动课堂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教学智慧。如今, 从一些地区的现实情况来看, 电子白板正日渐成为教师们眼中最有魅力的信息化工具、成为学校硬件建设的标准配置。在这样一派“白板热”的形势下, 我们的关注当然不能就此止步, 我们期望找到应用背后存在的问题, 例如, 教师应用技能的理念、教学应用设计、技术本身的缺陷、应用绩效的评价等。

从更深的层次来看, 我们需要关注打破传统进行教育理念创新的教育效益, 需要关注投入与绩效产出背后真正的应用实效, 更需要关注技术应用过程中“人”的发展, 使技术应用在不断的反思和演进过程更加人性化, 从而成为一种快乐的、智慧的体验。

信息技术是教育创新的第一推动力, 而技术更替下的教育应用手段的演进, 正被以电子白板为代表的新兴教育技术走进课堂而证明着, 并且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体验。相信在不断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下, 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将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行走在幸福的路上 篇2

从家中出发,没多远就是一片嫩绿的草地。打开同样清爽的绿色野餐垫,拿出野餐盒中早已准备好的食物,欣赏着明媚的阳光和清凉的微风,感受着四周的温暖和从内心深处沁上来的幸福。

拿出手机,约上一个最好的朋友,一起去享受幸福的下午。朋友急急忙忙地赶过来,我嬉笑她的衣冠不整,她回嘴道:你不叫我来我会这样吗?似乎在吵架,却感受着朋友重视的幸福。

步调一致,手牵着手,这大概就是幸福最美丽的样子。在每一个精品店门口的异口同声地说:进去看看。会心地一笑,走进店里各自去逛自己喜爱的东西,慢慢地,悠闲地逛。似乎撞到了一个人,连忙向她道歉,抬起头来却看到是她,互相责怪: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这样都可以撞到人?脸上却洋溢着笑。有你在身边,真幸福。

走出店门,看见天色已晚,互相望望,说出一句:走吧,不早了,一起回家吧。即使只是一次小小的不谋而合,也感受到了幸福。走在夕阳下,金色的余晖总能以最柔和的.色彩,最美丽的角度披撒在我们身上。坐上回家的公交车,拿出耳机,听着我们最爱的歌,心里溢出甜甜的味道,那是幸福。

总有分离,我先到了站。轻声地说了句再见,走下了车,回头一看,她在向我微笑,又招了招手,我也自然地应答她,心里想着,有你,真幸福。

在育人的路上幸福地行走 篇3

那么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班主任?魏书生老师告诉我们: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多互助,少互斗;多学习,少批判;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笑对人生;专业阅读,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发展自己的长处……这些既有心态方面的提醒,又有专业方面的指导,既有我正在“修炼”的,又有我已经运用的。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心态好了,烦心事也就少了,我们也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了。作为班主任的我不但自己心态要好,还要让我的学生们心态也要好。我不是语文老师,但却和学生们商定每天都要在黑板上写下一句互相勉励的话,每天在课前轮流分享一则或励志,或阳光,或温馨的小故事,只为我们彼此之间在故事中成长,得到智慧的启迪,拥有一份健康、阳光的心态。

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爱好,有的能言善辩,有的温柔如水;有的书法让人称赞,有的歌声让人折服……同样,我也有自己的爱好,我喜欢读书,喜欢涂鸦文字。于是我常常把身边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写成教育叙事,然后和大家一起分享,也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翔,曾经是有名的“捣蛋分子”,刚开始分班时,有老师就提醒我,要重点注意他。我本着尊重的原则,从不打击他,而是用行动感化他,并把我们之间的交流记录下来。为了激励他,我还任命他为体育委员。学校组织课间操评比,由于他左右不分,导致全班动作不一致,最后的成绩也不理想。为此翔很自责,那几天情绪很低落,我看在眼里,并盘算着解开他的心结。于是我写了一篇文章,名为《与名次比,你更重要》,他看后很感动,现在改变更大了,这个原先在别人眼中的“刺头”几乎很少让我操心。

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不仅要能培养出优秀生,更应该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歧视,不挫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疏以成通,导以成行”,而疏导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陪伴。放学后魏书生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回家,每天早上和同学一起上学。上学路上,他们一起谈着学习,谈着人生。他和后进生组成互助组,和他们共同制订作息时间和学习计划,给学生写留言。正是在这种形式的陪伴下,让学生们找到了感情上的依托,找到了心理上的慰藉,也让学生和老师协同一心。我们学校是寄宿制学校,我们老师则可以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和学生们手挽手、肩并肩地一起走过这段成长之路。一句问候,一次关怀,就会让学生暖心,让老师省心,从而建立起浓厚的师生感情。

师生感情建立了,科学的学法指导可以使学生们学习更轻松。魏书生老师还提到许多实用的教学法,如利用“无规则数字板”能够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和瞬间记忆能力。这也启发了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艾宾浩斯记忆法,学生们的学习方法科学了,学习效率自然提高了。魏书生老师的利用“边角料”时间的方法也能使学生们提高学习效率,当我把这种方法和学生分享后,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自己准备好了“掌中宝”,把平时需要注意和掌握的单词、短语、公式等写到上面,利用零散时间抓紧学习。除此之外,魏书生老师的高效学习日法、一分钟竞赛、考前“独来独往”等方法都是我们可以直接借鉴利用的。

自认为自己是一位有些完美主义情结的人。原来班级中的事务绝大多是亲力亲为,然而自从女儿上小学以后,每天在女儿和学生之间“穿梭”,偶尔也会感觉力不从心。怎样让“鱼”和“熊掌”能够兼得?魏书生老师在班级管理中本着“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的原则,配合科学的班规、班法,做到以法治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首先,我和学生们共同制定了班规,做到“有法可依”;然后我把班级中的所有事务统计好,学生自愿报名,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最后我们通过民主评议的方式选举出有责任心、公平、认真的学生成立监督小组,把学生们的“劳动成果”通过量化的形式呈现。若出现“意外情况”,我充当一下“军师”或“调解员”即可。学生们的潜力是无穷的,我终于可以做“甩手掌柜”,“坐享其成”了。

因了魏书生老师的经验,我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收获满满,让我在育人的路上幸福地行走。

(作者单位:山东省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万永勇

行走在课改的路上 篇4

学校推行的是“30+15”课堂教学模式, 即每节课老师的讲授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 必须保证15分钟的当堂训练。这是由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发展而来的。学校要求我们的课堂上坚持又学又习。学, 是从书本上、从教师口头上获取间接知识经验;习, 是再现学习内容, 通过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学校推行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初衷是不允许老师一讲到底, 霸占课堂。

困惑:山重水复疑无路

前30分钟讲什么呢?学校规定了4个环节必不可少, 主要有导入示标、新授知识、课堂总结和当堂检测。这4个环节和讲授45分钟时的环节没有什么差别。现在学校不允许讲45分钟, 很多老师就讲30分钟。课堂改革不是讲授时间的缩短, 不是语速的加快, 而是还给学生主体地位。

作为语文教研组长, 作为学校课改的一名成员, 我深感责任的重大, 也有很多的困惑。初三课本上很多课文较长, 我尽量找一个突破口或选一个点教学, 尽量做到一课一得, 但收效甚微, 总是感觉学生在囫囵吞枣。还有15分钟练什么?语文不同于数学等学科, 不可以做几道题目巩固一下所讲的方法, 语文的选题是很难的, 时间也难以把握得准。

尝试: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们已经走在路上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 我们就要改革到底, 我们要变课堂组织形式, 要变课堂教学模式。

我在课堂上采取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首先分组, 班上34个学生, 我按照“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5个组, 每个小组成员坐在一起, 打破常规的座位法。然后, 课堂上让各个组公平竞争, 合理比较, 个人计算成绩, 小组合计总分。优胜组班会课上能得到班主任表扬, 星期一国旗下能得到校长表扬, 到了期中和期末, 我也买点小礼品奖励他们。这种做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就连学困生也能参与其中, 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上, 我尝试用“对话对文”式教学模式, 即课堂上以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为主, 以教师的“讲问文”和学生的“答问文”呈现的方式为主。

在开始上课时, 我当表达者, 学生当接受者。如教九年级上册第一篇课文《鼎湖山听泉》, 我宣布上课后, 直接用“讲问文”拉开上课的序幕:“这堂课我们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鼎湖山听泉》。这是谢大光写的一篇游记。作为一篇游记, 我们要勾画作者游山踪迹, 寻找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鼎湖山是广东著名的风景区, 可写之景很多, 作者为什么要集中笔力写山泉……”

我从作者到题目再到文章的每部分一层一层地讲, 在讲的过程中提出问题, 几个问题到十几个问题不等, 具体要视课文和知识点而定。这就是我的“讲问文”。

学生耳听脑记, 不许翻书, 不许用笔记, 听后带着问题迅速阅读课文, 组织答案, 形成“答问文”, 先用口头回答。这时学生是表达者, 我是接受者。我不设框框, 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以这样表达:“《鼎湖山听泉》是按照作者的游山踪迹来写的: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 (半山) ……”

“答问文”形成后, 学生可先说给自己听, 再说给全班同学听, 由教师点评、讲解并纠正差错。然后在小组内轮流说, 最后各自书面完成“答问文”。

这种教学模式, 有其独特优势。“对话对文”式使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四大板块连通自动。学生一上课就是听, 带着任务听一段话, 听后即读;带着问题读一篇课文, 读后即说;回应老师说一席话, 然后就写, 把说的写成一段话。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 而且教师可以少教。教师的“讲问文”一举三得, 既训练了学生的听力, 又起着导读作用, 让学生知道不同的课文该怎样读, 还让学生明确了任务, 即说和写的内容。

15分钟的写, 要留出2~3分钟来, 小组内自改、互查, 课后教师再复查打分, 还要在下次课上花1~2分钟时间作个短评。“自改—互查—复查—短评”, 能从多角度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结果, 提高找错、辨错、防错能力, 改变“学生管做, 教师管改, 再错再改”的现状。

效果:百花齐放春满园

经过这一年的课堂教学尝试, 我欣喜地看到学生的进步。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投入到了学习中。由于带着问题听, 学生的听力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有时我的“讲问文”包括12个问题, 班上过半学生都能听出来, 特别是学困生进步很大;由于每堂课都写, 学生倒不怕写作了。这次期末考试, 我们班的作文在全年级中高分人数最多, 就连刚上初三语文只考11分的李强同学作文也拿到了42分, 当然我班的语文成绩名列年级第一。

尾声:路漫漫其修远兮

行走在课改的路上 篇5

——巡检完全小学张铭

学校发展的出路在哪里?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经过探讨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学校的产品是课堂,赢得了课堂就赢得了发展,课堂教学改革才是我们的发展出路所在。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等成功课改的先例为我们树立了标杆,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课改的信心和决心。如何进行课改?大家献计献策,反复研讨,学校一班人达成共识:以落实常规为根基,以校本研训为动力,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创建特色为目标,打造高效课堂,推动学校发展。下面把我们的具体做法向各位领导同仁作以汇报。

一、以落实常规为根基,坚守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

课堂教学改革不管如何改,常规不能丢,失去它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按规律办事,立足常规,做精做细,这是我们一直坚守的,因为常规是建设高效课堂的基础工程。我们把《襄樊市小学教学工作常规》作为落实常规的准绳,经常组织老师学习实践;并且制定了《巡检完小教学常规评价细则》,进一步细化常规,提出具体标准,认真落实备、教、批、辅、考、研等每一个教学环节,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在常规落实中,我们突出“三抓”,即:抓备课、抓上课、抓训练。备课方面我们提出了优化备课“五有”即:脑中有纲、脑中有本、心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换句话说就是在备课中要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力求让每一份教案成为实现高效课堂的最佳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坚持“五为主、五突出、五高度”来优化课堂教学,“五为主”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为目标;“五突出”即:突出重点难点、突出精讲巧练、突出思维训练、突出教学效率、突出因材施教;“五高度”即:复习铺垫要高效度、导入新课要强力度、传授新知要参与度、巩固训练要多角度、课堂小结要高浓度。学生作业我们重点进行“三看”:看训练内容是否精当、看批改反馈是否及时、看有否教师激励性评语。同时我们高度重视教学反思,要求教师进行“三度反思”,一是备课后反思,优化教学设计;二是教学过程中反思,注重课堂生成,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与形式;三是教后反思,认真总结教学得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三度反思,实现教师自我超越和专业成长。

我们还加大对教学常规的监控力度,对教师备课实行教研组“半月检”和学校月检制度,查备课数量够不够,教学环节全不全,教学设计新不新,有无教学反思,对检查结果进行反馈、整改;对教师课堂教学通过听、评、议等形式进行量化,制定了《巡检完小高效课堂量化细则》,实行“三个一票”否决,即:教师教的时间超标的课、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课、没有当堂训练的课都不能算作合格课,学校把这些常规监控结果纳入教师个人绩效考核内容。我们把落实常规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把抓常规落实作为教学管理的永恒主题。

二、以校本研训为动力,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们深知,学校发展的关键在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关键在于教师思想的改革和素质的提高,而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手段就是校本研训。

在校本研训中,个人研修是一种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学校采取多种措施激励和引导教师主动自觉学习,让读书成为老师们的一种内在需要。我们制定了《巡检完小教师读书学习制度》,规定每学期老师读两本专著,做两万字的读书笔记,写两篇心得体会、两篇教育叙事、两篇教学反思,称作“五个二”读书提高工程,并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县各级组织的论文、案例、课件以及优质课等各项竞赛活动,对获奖的老师予以奖励。

在个人研修的基础上,学校把集中培训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每学期初学校确定培训主题,由教导处安排主讲人、培训时间,每大周进行一次,围绕主题进行系列培训。我们在上学年重点围绕“高效课堂建设”对老师进行培训,如什么叫高效课堂?建设高效课堂的意义何在?如何构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有哪些?等等,本学期将继续延伸,通过培训让教师对高效课堂有了清晰的认识,课改理念也开始在课堂教学中践行,构建高效课堂的模式也在开始在探索中。

如何促进课改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落地生根?我们把开展教研活动作为重点来抓,学校搭建各种活动平台让教师在活动中成长。一是每周一次的教研例会活动,不拘形式和内容,老师们可畅谈自己的教学感受体会,也可提出自己的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大家见仁见智,各抒已见,老师的思想在此交汇、碰撞、融合,形成智慧的火花。二是每学期一次的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我们精心组织,认真操作,制定实施方案,老师们在讲课、说课、评课中竞技展示,课堂教学演绎得精彩纷呈,大家在学习交流中丰富自己,在磨练中走向成熟。三是推行教研课与推门课相结合的听课活动。规定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教研课,并且安排上课表,定时定内容,教师除听教研课外,其次的听课任务就是听推门课,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要,不需学校组织,可以自由选择听课学科、年级进行听课,并与学科老师进行交流研讨,推门课将近占听课任务的一半,这样保证老师能进行广泛地学习,使听课常态化,也促使教师把每一节课都上成优质课。

三、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打造快乐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成了时下课堂教学的最炙热的词汇,也成了课改的风向标。高效着眼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而快乐则关乎学生生命的成长,因此我们把我们的课改定位在“快乐高效课

堂”。

为了抓好快乐高效课堂建设,我校申报了市级课题“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以此作为课改的突破口。第一步,深入学习,形成理念。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让每一位教师对高效课堂有充分的认识,广泛了解各种高效课堂模式,如杜郎口的“336”模式、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模式、河北赵庄的“三三三一”教学模式等,这些模式的共同点都是以学生为中心,高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是我们进行课改的精髓所在。第二步,借他山之石,临帖运用。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老师结合自身的学科实际和学生实际,摸索尝试自己适用的模式,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大胆“修枝嫁接”,借石攻玉。第三步,切磋交流,达成共识。通过听课、说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不断改进自己的思想、方法,使教学模式逐渐走向科学,逐步形成了我们自己的高效课堂模式架构:一是牢固树立高效课堂理念,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三维课堂教学目标;二是把握高效课堂的原则,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及时反馈;三是追求高效课堂的目标: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效果好起来;四是推行“五步三查”导学模式,“五步”即预习独学——对学群学——组内小展示——全班大展示——巩固拓展,“三查”指课堂上三次学情调查,一次学生独学时,二次组内小展示时,三次达标测评时。五是构建合作学习小组,班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对班级实行小组编排,编排采取异组同质、同组异质,每组构成是AABBCC式或ABBC式,以利于小组内合作学习和小组间竞赛学习。六是控制教师讲授的时间,低学段不超过25分钟,中学段不超过20分钟,高学段不超过15分钟。七是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信息技术媒体、教学持图、实物教具、学具等。另外我们还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应措施保障高效课堂健康发展,如教师微笑进课堂、落实课前三分钟训练(语文经典诵读、数学快速口算、英语口语对话等),重视习惯的培养,教师关爱后进生的扶贫行动等,以促进课堂高效优质健康发展,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在路上行走的鱼 篇6

这回,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大娘又走了。父母清早告诉我,我们又是匆忙往老家赶。冰雪地冻,挡不住这场死亡的盛宴,浇不灭凡夫俗子向死而生的热度。一向冷清的小山村,腾空闹出一天一地的声响;一世无声无息无名寂寂的大娘,立马在方圆十里都有了名声。一路上,看着我们举着花圈,认识和不认识的人都要问一句:是去善塘铺里吧。哎呀,蛮闹热哩!七个崽女,一大家子人,崽崽女女、孙儿孙郎都开着小车,屁股后面冒青烟。人活一世,也算值了……

我最先见到的是后彪哥,一下倒没认出来。后彪哥却认出了我,恁怪我咋不认得他了。我有些窘,究竟有二十年没见过面了。他一向很少回家,跟村子里的人也不太亲近,脾气大,性子又急。但我还是很不好意思,接过他的烟,随他在灶屋里一起烤火。我一边用铁钳夹着柴火一把一把送进灶膛里,一边尽力回忆起儿时的趣事。在我的印象中,后彪哥讲话做事一向利索,无论做什么都是冲在最前头。那时,队里每到快过年的几天,总要干塘捉鱼、分鱼,让大伙儿感受浓浓的年味儿。当然,每回,要等大鱼起完后,才准我们这些细把戏下塘捉一些漏网之鱼和小鱼虾。这个时候,尽管冷得人直哆嗦,后彪哥却扑通一声第一个下到塘中央,双手挥舞着,只几下,从泥水里就捉出一条大鱼,又几下,又一条大鱼,白哗哗地,欢快地,鱼在他的手上活蹦乱跳,就是无法逃脱。他随手一抛,白晃晃的鱼儿落在了塘坎上,沾了一身土,打着滚,跳得欢,前行着。后彪哥的小妹赶忙提篮去追,一路上摔了几次,踉跄着,一个身子往前一扑,全扑了上去,终是捉住了白得晃眼的一片,笑得大家前呼后拥。等我们回过神来,一个个,拿的拿捞把,抄网的抄网,用纂的用纂,还有的甚至用竹畚箕、小水桶,忙得热火朝天,到头来也只弄得一些鲫鱼、条条鱼、漂漂浪、泥鳅、虾米、田螺、田蚌。这时,后彪哥早已上到塘坎上,洗净了手上脚上的泥,和他的小妹并排走着,一人伸出一只手,两人提着沉沉的一篮子,一路吹着口哨骄傲地得胜回朝,走时,看都不看我们一眼。

我本来想问后彪哥儿时捉鱼的事,话到嘴边,竟一时语塞,只一个劲儿看着灶膛里的火呼呼地笑旺。他是八叔的儿子,八叔是我们当时的大队学校里两个民办教师之一,也因此从小给了后彪哥一些优越,也让他自小就有一番争强好胜的个性,什么事都想搞个赢的。却偏偏是,他父亲手把手教的书,他的成绩却不如我们,这让八叔和后彪哥很没面子。直到我离开老家,后彪哥很少主动和我搭讪。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百思不得其解。直至今日,我才有所意识。而今天,后彪哥却一脸真诚平和地看着我,一双手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叹了一句:我们这些弟兄,一个个,不晓得说老就老了……就是这么一句话,让我和后彪哥的内心无限地亲近。是的,我在后字辈兄弟中排行第十,老大后龙哥已做了六十大寿,一个个已不再年轻,一个个都挑起了家的重担,沉稳、平凡了许多。我自过了四十岁,立马感到自己老了许多,身心疲惫,真的好累,什么事情也不想争个强弱,赌个输赢了。后彪哥呢,想必跟我一样,也许比我更是疲惫不堪。他这二十多年,听父母讲,也很是不易,一个人在外面跑运输,起早摸黑,“白加黑”是常有的事。自八叔过世后,两个妹妹出嫁,孝敬八娘,抚养两个孩子,都是他一个人挑在肩上。父母说,还好,后彪性子急是急,二十来年愣是没出过事。我问后彪哥:跑运输多久了?还过得惯吧。后彪哥却显得很平和,说,二十七个年头了,习惯了。我望着一脸黑瘦老气的后彪哥,一时想不到合适的语词,只是啧啧地称叹。他也望着我,说,老弟,写文章也费心得很,你看你比我小,头发早早地秃了,也要悠着点。灶膛里的火苗忽一下蹿得老高,照得一世界亮堂了许多,我俩的脸被照得通红一片,我和后彪哥相视而笑,内心里却感触许多。

后彪哥说,有时间,兄弟们多聚聚。我说,应当,应当呀。大家何尝不知道,人生就是一部聚散离合的戏剧,有聚有散,聚散却总是令人不舍,聚散总是让人感伤。我们一个个都行走在路上,走在一条早已不是长满青草的路上,走在一条看似平整却处处充满陷阱和险境的大道上。后彪哥告诉我,对门院子里双庆佬的老弟在那边“混水摸鱼”,被判了好几年……谁又能预料,平静过后是风暴,就如在波涛汹涌的海平面上,往往杂七竖八漂着咸白肚皮的鱼儿,令人不寒而栗。我知道,后彪哥的大女儿在湖南财经学院正读着大学,小儿子也读着高中,家里的开销不会小,他还是会开着他的大卡车跑运输,他还是会攒起十二份的心劲。但是,一听到媒体上报道交通事故,我的脑海里每每闪现后彪哥和他的运输大卡车,我无由地后怕。我劝后彪哥开车还是要慢一点,最好能早一点歇下来,最好能换一个稳当一点的活儿。他说,跑运输,累是累点,挣钱还不错。他说,有一天实在开不动了,才会歇下来。我能说什么呢?我只能默默地祝我的兄弟一路顺畅,祈求八叔保佑他的儿子一生好运,但愿我们内心深处的鱼儿,游得欢,如鱼得水,冷暖自知,善待自己。我无由地想到鱼。据说,鱼是一种最不知疲倦的动物,它生活在水中,何曾合过眼?即使死了,鱼也不会合眼。也有人告诉我,鱼的记忆只有几秒钟,它不记得自己的苦和累,自己游过的旧地方,一会儿又变成了新的天地,所以鱼永远是快乐的。

后彪哥说,你在灶屋里烤着火,我要出去看看。他怕老大喝高了酒,发火打人。老大后龙哥是大娘的长子,也是我们一班后字辈的老大哥。他一生守在土地上,从没有走出去,儿子国峰这些年在广州包工程发了财,想让他去当老太爷,他也不愿去。他说他一辈子的劳苦命,“老爷生活”不习惯,他坐不习惯那“屎壳郎”车,他也不习惯那边甜生生的伙食。他在家里,一日三餐温着小酒壶,喝上两杯小米酒,嚼几个尖尖的红辣椒,他的脑门就会出汗,他的印堂就会发亮。然后,他就要背着双手去田垅里走走看看,他就要去后山深处摸摸他栽下的树木,他甚至还要去水库边坐上老半天,看水面银光闪闪,看风从山口吹过来。后升哥是他的三弟,大娘过世了,他昨天总算回来了。一上桌,喝了一口酒,后龙大哥就来气,要骟他三弟后升的耳巴子,要后升跪在娘的棺材前认罪。这些年,后升哥一直在外,大娘的赡养费一直不肯出,最让后龙大哥生气的事,大娘卧病在床数月,后升哥也没有回家看过一次。后龙大哥吼叫着,要打死后升这个不孝的!这会儿,大伙儿都劝着后升,后升也许感到有愧,不敢回话,低着头。德生叔说,都不要吵了,人死为大,入土为安。你们七子妹,三一三十一,风风光光盛葬了老娘才是大事。这一说,后升哥第一次把该出的钱拿了出来。我不知道,后升哥到底在“南边”搞得如何?但他这样,究竟在老家是抬不起头的,逢人便要矮三分。后升哥在老家,应该是最早出去打工的,文化水平也算最高的。他们都讲后升就是胆子太小,小心谨慎惯了,总是出不了头,也不敢一个人单干,三十多年了,干得紧巴,聊以糊口。后龙大哥的儿子国峰对三叔很是不屑一顾,他说他的三叔,像一个漂漂浪(一条细小的鱼),在水面上叭水呷,叭出叭进,又如何养得大?要么,沉到深水中;要么,深入到大海里,才会养成一条大鱼。其实,国峰最初出道,也是在他的三叔后升身边,只是没有多久,他就另起炉灶,单干大干起来。“不管鱼大鱼小,都是吃家乡的水草长大,时不时要游回来看看。”我有一年,回老家,去看了大病中的大娘,大娘没头没脑地说起这句话。现在,我忽然觉得,这话是对后升哥说的。想必她思儿心切,没有一天不念叨着。谁都知道,再不济,哪个儿子不是娘的心头肉?大娘走了,后升哥不几日也就走了。我想的是,他还会游回来吗?老家流传着一句老话,家乡水好养鱼,故里春多留人。

nlc202309031445

我从后彪哥家里出来时,迎面遇着中宝叔,问起冬光哥。中宝叔说他很少回家,莫要问起那个畜生。中宝叔是冬光哥的亲晚叔,冬光哥是玉田叔的独生子。玉田叔好赌,家里的事一概甩手不管,中宝叔只得一手接了,照看着冬光哥一家。瘸腿的中宝叔,一脚高一脚低走在生活边上。这样,中宝叔就一直没有成家,只是夜深了常爱抱一把二胡拉得凄凉。有人打趣着,冬光哥有两个父亲,贵气无比,打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毛病,长成的就是一个人秧子。女大待嫁,男大当婚。中宝叔就一脚高一脚低上人家的门,到处央人求情,又置办不菲的彩礼,总算让冬光哥成了家。哪料,新媳妇过门没几天,就吵着要冬光哥单立门户,置这置那。中宝叔看着,不能寒碜了新媳妇,也不能让自己无用的侄儿为难,就把自己要置办棺材本的钱悉数拿了出来。然而,这个新媳妇却不领情,日日在村子里指桑骂槐,一会儿哭自己的命苦,一会儿又骂自己男人的无用,甚至,还恶毒地放出话来:谁骗的她,残脚断手,不得好死,断子绝孙!那些日子里,中宝叔阴郁着,只是在夜深的黑里,一把二胡拉得更是凄惨。不久,这个新媳妇带着冬光哥远走广州打工,村子里安静了些,阳光也平和了许多。其间,他们回来过一次,那是这个新媳妇腆着个大肚子回来生孩子。生下孩子,一拍屁股就走了人,把一个未满月的孩子甩给了她娘白莲婶。从此,吃喝拉撒,不管不问,生病上学,也不寄钱回家。结婚前,中宝叔和白莲婶到处借钱修好的新房,可恶的儿媳妇哐当一声,硬生生地,一把锁锁了,不让白莲婶和孙儿住。一村子的人,很是生气,都问:哪有这样做儿媳妇的!白莲婶却不气不急,中宝叔也没有说话。中宝叔还是一脚高一脚低走在一地金黄的稻田间,白莲婶还是天天看着自己的小孙子。只要看着自己的小孙子,白莲婶就十分地开心,就有十二分的劲儿。小孙儿白白胖胖,腰滚肚圆,像一条小鲤鱼般欢蹦乱跳。没几年,白莲婶患癌症过世了,冬光哥虽然还是回来了,却没能带回她老婆。她老婆坚决不回来,在老家算是开了一个先例,绝无仅有。谁都教训着冬光,要他把这个忤逆不孝的老婆打发掉,但很“肉”的冬光就是不吱一声。谁都不知道,冬光到底是怎么想的。谁都不知道,冬光这么些年在那边到底是怎么过来的。但是,中宝叔很是气愤,一向很疼冬光哥的他,气急地骂冬光哥是没有骨头的鱼。丁生叔更是没好气地说,没有骨头的鱼还是鱼吗?!没有脊梁的人还算人吗?!要是我,早把他的木鱼脑壳敲烂了。

我从中宝叔的老屋回来时,再次看到了后同哥,他仍然只是向我笑了一下,算是打了个招呼。他刚去下桥商店里买回了大娘办丧事要用的炮火。此时,个子不高的他正从自己家里费力地搬来一套楠木桌椅,办丧事开流水席用。在我儿时的印象中,三伯、三娘、后同哥,都与他家的小土屋一般,矮塌塌的,不起眼。后同哥尽管小时候成绩好,却没有几个人愿意跟他接近,我想除了他整天不言不语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他家太穷,一年四季总是穿得破破烂烂,脏啦吧叽。他的父母常年生病,药罐子不离手,一股子药味熏得村子里的空气也不清爽,熏得人也没了精神。我家自老家迁进县城后,三伯、三娘经常来县城里看病,父母就向我们兄妹几个一五一十说起三伯、三娘的种种可怜和痛楚。我记得,我们参加工作后,有几次我和姐妹三人去医院里看三伯、三娘,每次去,总要给一点钱。这个时候,三伯、三娘总是千恩万谢,感动得泪水盈眶,若后同哥在场,还总是要叮嘱他日后要记着还情。三伯的病到底没能治好,痛苦地离开人世,三娘也终日是病蔫蔫、痛楚楚的。有好几次,我听得母亲讲,三娘哭嘁嘁的。后来,又听母亲说,你后同哥成了家却生了个残疾的崽,你三娘终日以泪洗面,哭天喊地。你三娘不服气,总想要接“后”(续“香火”),又要儿媳躲计划生育连生了两胎,结果两个都是女的。母亲说,你三娘家真是太背时了,日子真不知如何过呢。在我的印象中,记住了病蔫蔫的三娘,记住了她家矮塌塌的土屋,记住了不声不响的后同哥,更记住了三娘的哭和后同哥残疾的儿子。

连续这几年,后同哥又出现了,不声不响的他没有多大的改变,衣着也还是那样土气。每年春节,后同哥都要早早地来给我父母拜年,拿的礼品却一年比一年高档,先是搭客车,后来又自己开了个小四轮,今年又开了一台小车来了,说是自己买的。这一切,不禁让我惊讶。后来,我从父母口中得知,后同哥个子矮小人老实,做事却有板有眼,又聪明肯钻研,在一个厂子里管技术,老板离不开他。加上老板又跟后同哥的老婆是亲戚,放得下心。厂子办得红火,老板也蛮是高兴,前年后同哥在老家起屋,老板无偿给了他30万,今年他买车,老板又给了他10多万,还把他残疾的儿子安排在厂小卖部。后同哥愈发地尽心,他跟他老婆对老板更是一心一意,多年了也从不提加薪的事。父母说,你三娘终是享福了,只是你三伯去得太早。去年,三娘七十大寿,村子里长辈的人送的寿礼,后同哥一律加倍封包还礼,村子里的人个个竖起大拇指,称赞后同哥和他的老婆仁爱、懂事、记情。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后同哥每回都带着老婆一路开车回来做情,他还总是人前人后不声不响地帮忙。父母对后同哥说,你来来去去,也不容易,有这份心就行了。后同哥很坚持,说,上高速,也就是8个多小时,一定要心到,人到。后同哥没有多说什么,他只是说一定要坚持。父母说,那些年里,谁对你三娘家有一根手指头的好处,后同这伢子都记到心里头去了。看着后同哥,我忽然记起一句话:白云懂得感恩蓝天,鱼儿懂得感恩大海。鱼知水恩,水识鱼德。鱼和水的关系,有一句歌词唱得感人: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中。我能感受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中。其实,在古代,“鱼”和“水”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人们常用“鲤鱼跳龙门”寓意事业有成和梦想的实现,“鱼”还有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蕴涵和象征。

我从老家回来,心里七上八下,一会儿激动不已,一会儿又空空落落。走进书房里,一会儿坐下,一会儿又站起来,我不知自己想要干什么。随手,拿起一本旧杂志,看到一篇小说的题目——《在路上行走的鱼》。无由地,我的心里忽然咯噔了一下,喉咙间不禁发出抽搐声,眼里也热热的,窗外一片朦胧。于我来说,真正要读懂《庄子》,还是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这句名言其实也可以这样理解:子非鱼,焉知鱼之苦;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鱼之苦?《孟子》教导我们:和谐自然,以民为本——“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所以,佛家有云:“敲破木鱼是人生”。

那个夜晚,我梦见自己,还有后彪哥,后升哥,东光哥,后同哥,都变成一条条满怀希望的鱼在路上行走,一条条宽阔的道路,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飘飘忽忽,不知伸向何方,看得我们一个个不知所云。忽然,竟发现那些道路如水连天,飞到天上去了,飞到银河中去了。夜空中一片硬白的月光,还有一天鬼鬼祟祟闪烁的星眼,更是让我们一个个不知所措……一刹那,月光下的鱼和前行的路,不知所踪,天地一片眩白。

我和许许多多的鱼儿一样游到了岸上,在充满世俗和灵魂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竟找不到来时和归去的路。我清醒地意识到,小时候的广阔水域已不复存在,蓝天白浪和鲜美的水草更是难觅……这时,有人在我们后面追着呼喊着:鱼人,鱼人!我不知是喊谁,喊我?还是喊后彪哥、后升哥、东光哥、后同哥,抑或其他人?我又惊又急,梦醒了,又是一身湿湿的冷汗。

鱼人,鱼人,好古怪的名字!快速地查找了一下资料,古生物学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气候温暖潮湿,树木葱郁茂盛。在一望无际的沼泽地带,生活着我们的祖先——总鳍鱼这一类古老的鱼,有一部分总鳍鱼爬上了陆地,成为两栖类的祖先,发展成为陆上的脊椎动物。鱼和人一样,是有骨头的。亿万年来,鱼进化成猿,再由猿染变成人。这般说来,鱼人——一直以来就是我们大家共有的名字。

有人讲了这么一个笑话,说,鱼原本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是因为陆地上有猫要吃鱼,鱼后来才到水里生活。听到这个笑话,我却一点儿笑不出来。

这时,一曲天籁之音的《万物生》,在路的尽头响起,令人无比地震撼:从前冬天冷夏天雨呀水呀/秋天远处传来你声音暖呀暖呀/你说那时屋后面有白茫茫茫雪呀/山谷里有金黄旗子在大风里飘扬/我看见山鹰在寂寞两条鱼上飞……

责任编辑 杨晓澜

行走在路上 篇7

那些透明的视线, 不再指引着我前行了, 他们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好似被七月的烈日所吞没, 只留下茫然的我在原地打转, 不知所以。

我只是天地间一滴不起眼的水滴, 但我也是那滋润万物的组成万千江河的一滴水, 我明白, 我从没有停止, 我一路向前。

即使路上有充满坎坷与挫折, 但我绝不认输, 我不会被风雨打倒, 我是一只骄傲的海燕, 在海风呼啸, 海涛阵阵的夜晚, 我与风暴雨同行, 与“黑云压城城欲摧”的乌云结伴。让那轰鸣的雷声为我伴奏, 歌唱!风会吹散我的羽毛, 雨会打湿我的视线, 雷会折断我的翅膀, 可我不会畏缩, 不会胆怯, 因为我知道, 未来的路几经曲折的, 但唯有向前, 我才能获胜, 用自己的脚步去摆直那弯曲的路!

行走在课改路上…… 篇8

一、我们的管理团队—身体力行作表率

我校成立了课改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是学校建立课改研究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和科研的副校长和教科室主任担任副组长,分管课改研究工作,是学校组织校本教研的具体负责人;教导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整合少先队、教研组、备课组、总务处的力量,确保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性。这样,班子成员用无声的语言打动教师,用实际行动感化教师,用事实成果信服教师。

同时,我们制定了课改研究制度,保证校本研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制度和评价体系的构建上,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谐为上”的目标,推行人性化管理。先后制定了《校本研训实施方案》《课堂教学评价制度》《课题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发展档案制度》《教科研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条例,体现了“人本为上”的理念,尊重了教师的利益分配,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在这浓厚的课改研究文化的氛围中获得了专业发展,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校本研训文化的营建。

二、我们的管理理念—要创新还要务实

优化学校的课改研究就是依据先进的教育思想、特定的教育内容、具体的教育对象,选择最优的教育过程和方法,在一定的时间内,用较少的经济投入和精力耗费,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一个宗旨”:培养高素质、可持续发展的学生。

“两个战略”:名师战略、特色战略。

“三个创新”:管理制度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观念创新。

“四个统一”: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

“五个并重”:教书与育人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软件与硬件并重,内功与外形并重,特色与特长并重。

三、我们的课改保障—想行动还有平台

(1)活动时间。校本研训立足本校,立足教师。我校将每双周周一下午放学后时间定为全校教师集中校本培训的时间。为了保证每个教研组有充足的研训交流时间,在每学年教导处排课时,都会安排每周的一个半天某个教研组老师都没有课,如语文在周四上午、数学在周二下午,从时间上提供保障。

(2)活动经费。每位教师每期奖励研修资料费100元;达到先进的,奖150元。规范教研组长每月补贴50元,期末评为先进组长奖励200元,为教师的研训行为提供了财力、物力保障。

(3)活动制度。校本研修计划、校本研修制度、教研组考核细则等为研修工作的开展、实施、检查、评价从量化、求质、奖优等方面提供了保障。

(4)书籍落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学校订有34种教育期刊、19种报纸。每年还额外给每位教师100元用于教育杂志征订。

(5)设备落实。我校有电脑室、图书室、阅览室、校园网等,设备齐全,网络畅通,运行环境良好。

四、课改的研训模式—从一元转为多元

(1)区内联动式研训。我校和区内的兄弟学校为了有效解决共同存在的主要问题,推进学校、教师、学生的提高,共同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从而合作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如:我们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晖小学、朝阳小学、八一路小学的语文老师一起共同开展了拼音教学研讨活动,一起探究拼音教学的困惑和难题,谜题在欢笑中被智者点拨,在相互交流中品味教学的真谛;我校与手拉手学校—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杉木小学管理交流工作经验;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大同二小、大同小学和大同古汉城小学开展了联动教研活动等。

(2)小课题“带动”研训。由骨干教师带头进行小课题研究,到吸引其他教师合作参与课题研究,再到自己能发掘新课题,从而达到课题出人、人出课题。如我校国家级课题“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就依托每个教研组发现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做出学科子课题,从而突破学校的研究难点。

(3)听课反馈式研训。组内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提升教学智慧,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助互动相结合的目标。这是每个教研组最常见的研究形式。

(4)个人反思式研训。引导教师每天、每周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进行反思评价,并坚持写教学反思,以来达到“实践 +反思 = 成长”的目的。

(5)专家引领式研训。一是“请进来”。有黄泽、刘建琼、黄祖训、段晓宏等湖南省、市优秀的专家和彭海鳌、刘润玉、李葆春、卢梓忠等芙蓉区教科中心的教研员。二是“走出去”。全国级的语数会、省市级的观摩,所有活动学校课改研究小组都全力支持,并选送老师参加。

五、课改的研修活动—重形式更重实效

在学校科学、系统、全面的制度规范下,我校教科研的各方面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着,老师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着,不断成长着,营造了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1)专题研训活动掀起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热潮。近三年,我校教科室组织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如何撰写课题报告”“什么是有效课堂”等专题研训活动,每个活动都由学校培训领导小组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由学校教育科研小组成员进行专题知识讲座,再在全校教师中开展实施,最后对活动进行总结、举办经验交流会。如我校“蓉园杯”教师基本技能大赛的两笔字、普通话、10分钟片段教学、才艺展示等环节,也是走过了专题培训、开展赛事、交流提升的过程,使教师专业素养得到了快速提升。

(2)有效课堂研讨活动,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近三年,我校各教研组紧紧围绕构建有效课堂开展了二十几个小专题的研讨。教师的全员参与,伙伴学校老师的加盟,专家的专业引领,同伴们的相互帮助,营造了我校特有的宽松、实在、和谐、团结的氛围。如我校每年的“蓉园杯”教学竞赛,每年一个主题,如“教学目标的预设和落实”“教学提问有效性研究”等。这种扎实、有效的研讨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我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实现教师整体素质提升。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研讨活动,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又一举措。我校近三年出到外地学习的人数达到了50余人次。在借助外脑发展的同时,把教师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外出培训和交流提升、专家引领和骨干帮带相结合,开展了系列活动。如读书心得交流会、教师沙龙、青年教师成长汇报等活动,让每位教师拥有发言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校的领导、骨干教师、优秀教师都登上了主讲台,老师们展示着自己的风采,同时也感染着其他老师加快成长的步伐,充分发挥了团体智慧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自动力,形成了我校特有的校园文化学习氛围。

(4)科研信息库的建立为教师的成长引领方向。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组织学习和知识创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我们把网络这一优势加以发挥,建立起互动的、人性化的校园学习网站,以达成教师之间知识的交流、传递和共享。学校的校园网站上学校教育教学的专题板块和“我的心灵驿站”教师网络空间,更是成为了老师们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的重要平台。老师们可以随意在网站上点击查看我校教育教学方面的制度、教师科研成果展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教师专业发展指引系列资料。作为教师们网上成长记录袋的教师个人网络空间,成为了老师们展示个人风采的舞台。

六、我们的课改成果—是起点不是终点

(1)出刊了我校的成果专集。为让我校的课改研究工作永葆活力,促使教师不断进步,我校将教科研成果征订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为教师能力的展示提供一个平台。我校加强了教师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教学故事、教育叙事和教师获奖等的成果收集,并装订成册,在教师大会上进行展示。

(2)教研活动发挥了很好的辐射作用。蓉园人以开放多元的胸怀,近年来承办和接待了各级各类几个大型教学活动,很好地发挥了辐射作用。如:我校受《湖南教育》杂志社特邀,作为芙蓉区“身边好学校”的代表,作为封面代表将几年来的学校工作进行了介绍;湖南省第六届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在我校举行,省内各地市教研员、英语骨干教师共700多人参加;长沙市校本研训示范校骨干引领者高级研修班心理课例研修活动在我校举行;承办了芙蓉区“校本课程”的开放活动,我校跆拳道各项资料和工作的开展获得区领导和兄弟学校的高度赞赏;由于我校校本研训工作扎实,作为芙蓉区四所学校的代表参与了湖南省教育厅“校本研训档案库建设”的典型经验推荐光盘制作。

(3)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通过学校的校本研训,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新课程的要求有了较深入和明确的认识。近两年,教师共有10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还有400多人次课堂竞赛、论文、设计获得了不同层次的奖项。

(4)课改荣誉硕果累累。伴随着课改的实践,我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体育传统示范校”“全国课题研究先进学校”“湖南省课题研究先进单位”“长沙市课程改革样板校建设学校”“长沙市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示范性学校”“长沙市十佳学习型组织”“长沙市创新型学校”“长沙市校本研训示范校”“芙蓉区先进教科室”等荣誉称号,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均被评为“长沙市优秀教研组”等。

行走在德育路上 篇9

一、每一个主题, 每一次深入

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他们是尚未成年的学生。在这个阶段, 其思想最活跃, 好奇心最强, 什么都想了解, 什么都想尝试, 他们涉世未深, 社会经历不多, 阅历不丰富, 明辨是非的能力欠缺, 自控力不强。面对繁杂的社会现象, 很容易染上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投机取巧等不良习气, 也容易被人利用, 走上邪路。

针对以上情况, 我们应该设置一些主题, 通过一系列的主题学习, 让学生明白事理, 远离犯罪。比如, (1) 较为清楚地了解抽烟、酗酒和泡网吧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 从而自觉远离这些不良习惯。 (2) 让学生认识到毒品的“瘾癖”性, 毒品使人成瘾易导致走上犯罪道路。 (3) 了解邪教是如何破坏人民日常生活的, 揭露邪教在其华丽外表下隐藏的罪恶目的。 (4) 高年级阶段的青春期教育, 让孩子了解青春期, 从而避免误读“青春”而走上犯罪道路。 (5) 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掌握预防犯罪方法等等。

经过这几年的尝试, 我发现设置主题进行教学, 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一定的效果。如, 通过抽烟、酗酒和泡网吧的主题教学, 设计“既然香烟危害那么大, 为什么还要抽呢?”将“香烟危害”和“继续抽烟”这对矛盾放在一起, 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其中的利害关系, 多角度分析问题, 从而明白香烟的危害之大。以上的主题教学并不是一、两节课的教学, 我们需要通过几个学期的螺旋上升, 互相交叉反复进行, 让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有不一样的体会。这样, 就能使未成年人犯罪防患于未然。

二、每一次设计, 每一次收获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教学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课的设计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让学生进入生动具体的事例或情境之中, 通过具体的事例、场景引出相关的内容, 从而对小学生进行品德的启蒙教育, 使他们从小树立意识, 养成习惯, 自觉遵纪守法。教学时, 教师不能将现成的法律知识、条文教给学生, 而是要从具体的事例或场景中恰到好处地渗透自觉学法、守法、护法的意识。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下面我以自己的一节课 (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为例, 我首先以Flash动画引出话题:违法犯罪活动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时有发生, 这些人的行为既不道德, 又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触犯了法律。接着, 引用中国俗话:做贼从偷针起, 让学生初步明白一个道理, 那就是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是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这个演化过程有多长时间?是否离学生很遥远呢?我以两组数据加以说明, 让学生自己从中去寻找答案, 得出结论:违法犯罪离我们很近, 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第三大公害。这些直观的数据进一步强调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发展趋势迅速, 性质越发严重, 需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并且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案例表演分析这几个环节的设计, 与学生共同探讨引发越来越多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平日里不良的坏毛病正是违法犯罪的前兆与信号, 预防犯罪, 就要从改正这些错误开始。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同时也想通过这部分教学环节的设计为法律常识的引入作好铺垫。

本课的教学内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共八章, 我仅仅挑出第三章,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一章进行讲述, 向学生展示了本法列举的九种不良行为, 因为只有这部分内容才是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对照九种不良行为习惯, 让学生寻找自己身上、他人身上有哪些违反行为, 这样他们的认识就会增多, 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最后, 让学生畅谈:今后准备怎样做?由此总结:你们所说的应该做的, 不应该做的, 其实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都有所规定, 只要我们严格遵守, 就能远离犯罪, 这样再次将法律常识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中。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身边抓起, 从小事抓起, 不能让品德教育仅仅停留在“知法”这一层面上, 我们不能只重视品德知识的灌输, 而是要把品德意识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思想、行动中, 这样的教学才是有实效性的, 这样的设计才是有生命的, 这样的教学效果才是显著的。

三、每一次延伸, 每一次升华

小小的“课堂”已无法承载课程学习的容量, 满足不了教书育人的需要, 薄薄一本教材对于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已远远不够。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 需要我们将目光扩展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作为教育的引导者、实施者———教师也必须将课程的载体———课堂延伸开来, 以课堂教育教学为中心, 向四周激起涟漪, 从而使课堂丰满起来。

我在“向白色恶魔说不”的教学中,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 作了以下设计:

1.请以小组为单位, 交流搜集到的瘾君子成功戒毒、获得新生的故事。

2.创作一幅反毒、禁毒宣传画。

3.和小伙伴合作, 设计一项反毒、禁毒的宣传活动。

通过以上形式, 我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延伸到了课前课后的生活中, 使每节课成为中心, 成为总结知识内容、展示结论、提出新问题的载体, 并将其作为展示自己思维与实践成果的舞台。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即是课程, 课堂无处不在, 这样的学习才会真正让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落到实处。

当然, 我也知道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仅仅靠小小的“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整合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 形成一股教育合力, 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未成年人。

行走在德育路, 作为一名德育教师, 我们任重而道远, 不仅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 而且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监护神。基于此, 我们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重视, 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 最终把未成年犯罪控制在萌芽状态, 让他们远离犯罪, 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行, 从而提升我国的法治文明进程。

摘要:面对现在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德育教师肩负着祖国的重任, 所以, 应加强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尤其是对未成年人, 他们都具有可塑性。用爱护代替歧视, 用鼓励代替责备, 用真诚感化他们, 让其感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温暖。重在预防, 让未成年人犯罪成为一个过去时。主要结合品德课教学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教学时要注重:每一个主题, 每一次深入;每一次设计, 每一次收获;每一次延伸, 每一次升华。以触摸学生的心灵深处, 为他们打开一扇生活的窗户, 让未成年人犯罪消失得无影无踪。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主题,设计,延伸

参考文献

让心灵行走在路上 篇10

我为何爱读书?

本月恰逢深圳“读书月”, 我对与“阅读”相关的事物仿佛比往常更加敏感。在看电视时, 央视推出的“读书”系列公益广告引起了我的注意, 其中有一条广告语很温馨, 让我印象深刻:“与书相伴的每一分钟, 都是对人生最好的奖赏。”这样的话语, 简直说到我的内心深处了, 让我很庆幸自己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夫读书将以何为哉?

培根说:“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阅读真的是一件和自己的内心交流的浪漫事, 我们可以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 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它与健全人格、美好生活、完整的人生息息相关。

小时候, 家里几乎没有课外书, 偶尔有一本, 必定翻来覆去地读。我常常感慨, 要是童年时期能多几本课外书来读, 也许我的视野和胸怀会更开阔, 写作会有更深一层的造诣。

我在文学上的启蒙之师, 应该算琼瑶女士, 过滤掉那些过于缠绵悱恻的片段, 她的古诗文底蕴非常深厚, 给了我巨大的影响。小学时, 我学业成绩很差, 行为也很孤僻, 在家里是比较不受宠的孩子, 所以常常自卑、怯懦, 很多时候都只愿意独处, 还时常自言自语。小学四年级那年, 《还珠格格》横扫九州, 也攻陷了一个自卑少年的幼小心灵, 给孤独的我提供了极大的精神世界。那年暑假, 当小伙伴们都在看电视剧的时候, 我却蹲在墙角根儿痴迷地看着书。还记得我的那系列琼瑶的作品, 是我从治安大队摆放在我家屋后的一辆被没收了的盗版书商的三轮车上捡回来的, 其中有几本受过潮, 纸张都黏成一块, 看完一页必须用指甲小心翼翼地掀开下一页。虽然阅读的过程有点曲折, 但我醉心其中, 很多成语和诗经中的经典之句都是在从琼瑶作品上学到的。读初中时, 成绩平平的我, 却在一次成语积累大赛中拿了年级第一名, 这也跟读琼瑶的书有巨大的关系。

因为知道读书的好处, 从初中开始, 我就开始保持阅读的习惯, 因而沉淀出对文学的热爱。可以说, 是阅读拯救了我, 它让我有重拾自信的机会。在坚持阅读的同时, 我也学会“辨其大义, 以修己治人之体也, 察其微言, 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因此获得了一个健康向上的思想和开朗乐观的性格, 自身也从一个自卑怯懦的孩子, 转变成今天这样一位健康、阳光的人民教师。

而今, 作为教师, 读书的意义则更上一层, 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不应该专教书, 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当教师本身没有一个完善的人格和一个“修己治人之体”, 无法将自己的知识“善精义入神之用”, 如何教给学生做人之道理呢?为此, 我更要行走在阅读的道路上。

读书是“在路上”找寻“我自己”

有人说, 读书是一个获得自己的过程, 能遇上让自己沉醉入迷的文字是人生的一大福分。我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 每一次选择书籍, 其实都是在发现自己内心最根本的喜好, 都是在挖掘自己对生活和人生最深刻的理解。有时候, 我们也会在阅读中体会自己不同的心境, 有时“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壮怀会引起我们共鸣, 而有时“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尔”的闲情则更令我们回味。其实无论“激扬”或“闲适”, 不都是在阅读中消受知识的快乐, 并从中找寻自己的身影吗?

此外, 阅读不但教人发现自己, 更教人追求做完善的自己。

据说, 鲁迅的《阿Q正传》发表后, 很多读者都觉得阿Q简直就是自己的影子。读过《阿Q正传》的人, 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在阿Q这个集万千中国国民劣根性于一身的人物身上找寻到自己的缺点, 从而进行反思。其实, 阅读, 不就是我们在和自己的思想、品行对话吗?不就是“见贤思齐, 见不贤则内自省”的过程吗?我们在书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种人格面前停留, 进行“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行为, 也就是在追寻自己人格的完善, 追求做培根所说的“完善的人”。

我想, 我非完人, 漫漫人生路, 我也在不断求索中。单单靠我一个人的言传身教是塑造不了一个个完善的人格的, 但是如果让学生行走在书的世界里, 却更可能让他们心灵纯净、人格美好。总是孜孜不倦、苦口婆心地絮叨, 不如带着孩子们一起“上路”。何况, 我曾经做过自卑的后进生, 也体会到过阅读对自己人生的影响, 所以我更希望孩子们能在阅读中找寻求知的快乐, 收获博学带来的自信。

我愿一路上收集“豁达”的阳光雨露, 使自己更加完善, 更愿将阅读的习惯传递给我的学生, 使他们在阅读中找寻自己、认识自己、肯定自己。

读书是“在路上”与“同行者”相逢

阅读的人从来不是孤独的, 阅读不仅是在跟自己的内心对话, 还可能跟“同行者”对话。这里说到的“同行者”至少可以分为两类:作者与志同道合的读者。

文艺评论家谢冕曾在他的《读书人是幸福人》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的一生, 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 那一份苦难, 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 人们通过阅读, 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我想, 这个“他人的世界”首先当属作者的心理世界。从古代各种“歌以咏志”的诗词歌赋, 乃至今日的各种文学形式, 作者们都在不同程度上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书籍, 根据自己的思想积淀去理解文本, 其实就是在和作者对话, 就是在找寻思想的“同行者”。

爱读书的人, 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因为看了某位作家的某部作品受到了启发, 而满世界搜集他的其他作品。其实, 读书也不必时时追求涉猎广泛, 为一个与自己“同行”的作家而疯狂并不是坏事, 我从来不刻意规定自己及学生阅读书籍的类型, 当我们发现作者和自己的心灵有交流, 就更能体会随心悦读的乐趣。

在课外阅读教学上, 我主张老师与孩子们同读一本书。“师生同读一本书”的活动开展以来, 每一次读书成果分享会, 我都会有惊喜的发现。其实, 别说孩子, 我也常常在学生的分享中, 贴近并窥探到孩子们的心理世界。

读书是让“自己”与“世界”零距离

俗话说:“读万卷书, 如行万里路。”让身体行走在路上, 可获得许多的亲身见闻和直接经验。而读书, 是让心灵行走在求知探索的路上。

人们通过阅读, “可以多识草木虫鱼之名, 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 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换言之, 读书既是认识自己, 更是认识自己所存在的世界。所有身体不能到达的地方和领域, 都可以通过阅读, 让心灵去探知。读书, 是让“自己”与“全世界”零距离的最佳方法。

我们通过阅读史书, 了解过去时空里的人物与故事, 了解到世界各大河流孕育出来的古老文明;我们通过阅读地理, 获知世界的广博和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我们通过解读科学, 得知地球独特的生命力, 得知宇宙的无穷与神秘, 甚至可能预知未来世界的变化……

孩子们亦然, 他们在书籍的帮助下, 心灵可以到世界的任何角落去遨游, 与各个地方的孩子“做朋友”, 陪着主人公去历险, 去认识世界和感受生活, 因而也从中了解到全世界不同地方的儿童的生活及思维方式。

然而, 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一个人的学识与收获毕竟是有局限的, 想要给学生一个完善、正确的世界观, 作为教师自身就必须有一个尽可能完善而正确的世界观, 因此就应当每天都“上路”, 只有坚持行走在阅读的路上, 才可能让自己与这个无穷的世界贴得更近。

行走在课改的路上 篇11

关键词:品德;学科;整合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培养儿童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在传统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根本需求,将品德课程与其他学科以及学生的生活实践割裂开来,使品德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实现其根本作用。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浙江省“品德课程”的改革,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有了更高的要求。

品德课程整合是指将品德学科纵向同一主题内容的整合,或与不同学科之间相互科学地渗透和融合,以达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学校通过品德课程整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及各种能力,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学生学习的重复,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给儿童的童年带来真正的快乐。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品德课程整合的策略进行探究。

一、品德学科纵向整合

在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章节内容进行整合教学,将具有关联的章节选出来整合在一起,并能更具体、实际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品德课程内容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合理安排难易程度,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有效掌握不同章节间的实质联系,让学生对品德课程构建出清晰、完善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形成良好的品德素养。

例如,在品德课程一年级上册中《我爱我家》这一单元与三年级上册《我的家庭》和四年级上册《温馨一家人》在课程内容上具有较强的联系,主要内容都是以家庭成员、家庭生活以及家庭情感为主。这样教师在小学品德课程教学中可以将它们精心设计,整合成有机整体进行教学。当教师讲述了“家”这一个概念后,还可进一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集体”“国家”的了解。这样就可根据由小及大的逻辑顺序,将品德课程中一年级课程《我的新生活》《你我他》等课程与四年级上册《生活在集体中》的单元教学内容有效整合,让学生的思维意识由“小家”上升到“集体”。当学生对“集体”有了一定的认知,教师这时可以继续深入引导学生掌握“国家”“民族”的概念,通过合理整合,形成系统化的脉络,引领学生从小家到大家,了解民族,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形成宽广的胸襟。

通过对小学品德教材中具有实质联系的课程的有机整合,构建品德课程的知识体系,这样使学生对同一主题内容形成系统化的认识,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并提升到良好品德的形成,自然提高了小学品德教学效率。

二、跨学科横向整合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小学课程越来越丰富化和多样化。现在小学设有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也有音乐、美术赏析等艺术课程。同时不同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还设有《地方课程》《综合课程》《校本课程》《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一系列的区域性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小学品德课程与综合课程进行跨学科横向整合,让品德教学更为高效、丰富、实用。

1.与基础课程整合

基础课程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基础课程为例,语文是小学的主要课程之一。语文与品德有相互交叉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一些生字、阅读等教学,还可以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感悟、提升,指向文本学习主题,潜移默化地渗透品德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爱国主义、感恩情怀、和平教育等一系列情感教育,这与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实质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小学品德课程也是以情感为第一要素,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目的的,因此,在教学中也可以将语文课程与品德课程相整合,将语文课程中的一些与情感教育相关的文章带入品德课程教学中,将语文教学中抽丝剥茧的情感导入教学方法运用到品德课堂的教学中。例如,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小英雄雨来》与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文明古国的耻辱》有着一定的联系,都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为目的。因此,在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小英雄雨来》课文的回顾与讲解,让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有感同身受的理解和体会,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与区域性课程整合

在品德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很多内容与《地方课程》《综合课程》《校本课程》等区域性课程是重叠的,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事倍功半,学生在重复学习过程中也会缺乏兴趣,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品德课程与区域性课程进行有效整合,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很好的效果。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我来做个小导游》与地方课程《浙江绿谷》整合学习。先让学生在《浙江绿谷》中了解我们的家乡缙云有“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的美誉。其中,鼎湖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高170.8米,是世界最高大柱石,堪称“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笋”。然后让“我来做个小导游”作介绍,这样可以让品德课程与地区文化相整合,通过让学生对自然风光的讲述,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的人文与自然景观,为长在自己的家乡而感到自豪。

3.与艺术课程整合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小学生需要德、智、体、美、劳这几个方面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品德课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艺术课程与品德课程相整合,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

例如,在《东西南北中》这一单元中“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这一节课,可以将爱国歌曲《龙的传人》穿插进去,在《文明古国的耻辱》这一单元可以将《长征》组歌穿插教学。这样学生不仅在课堂学习中觉得趣味十足,更能让学生对品德课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与非学科活动的有机整合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除了日常教学课程,活动也是小学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小学品德课程教学中,将活动与课程进行整合是一项有效的举措。通过活动与课程的整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丰富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最重要的是通过活动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1.与德育活动整合

德育活动是小学生的重要活动。在每年的特殊纪念日,如“九一八”“国庆节”“八一建党节”等都是学校举行德育活动的好时机,学校常常会组织一些爱国电影观看、主题作文比赛等一系列德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些德育活动与品德课程的实质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可以将品德课程与德育活动相整合,通过在国庆节、建党纪念日等节日举办一些朗诵比赛、爱国历史故事讲述等活动,让学生对品德课程与爱国相关的课程进行有效的学习。

例如,在《安全伴我行》这一单元中会讲解一些与安全相关的知识,这与德育的部分内容是重复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少先队德育活动,有效地进行安全教育。例如,在二年级下册《我是中国人》这一单元中有关于国庆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德育活动与品德课程相结合,在讲到国庆节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建国大业》,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国庆节的历史渊源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能通过影片的观看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爱国情怀。

2.与社会实践活动整合

教师可以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品德课程相整合,讓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六年级上册《劳动最光荣》这一单元,其主要教学内容是劳动知识以及教导学生珍惜劳动成果。针对劳动内容,教师可以让品德课程与社会实践活动相整合。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敬老院大扫除”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真正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并让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也可以通过对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表彰,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光荣。通过让学生参与社会志愿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培养学生敬老的美德。

3.与校园文化活动整合

校园文化活动是一项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文化和精神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从某种角度而言,校园文化活动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将校园文化活动与品德课程相整合,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如,在《班级的荣誉》这一单元其中一课时内容是《我们的班级报》,这节课就可以和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整合,举行一次年级关于“班级报”的评比活动,年级主任可以根据授课的节日、节气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让年级所有班级参与进来进行评选。这样既将品德课程的知识有效渗透,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品德课程的变化不仅是教材的改变,更是课堂教学实质的变化。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基础性、开放性、民主性、个性化”的原则,以培养全面素质型人才为目的。因此,小学品德课程想要真正遵循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就需要跳出传统“照本宣科,紧扣教材”的教学方法,要学会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将小学品德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将更丰富、实用的知识教授给学生。本文从与基础学科课程整合、与综合课程整合、与活动课程整合这三个方面,对小学品德课程的整合策略做出以上探究,希望通过以上的策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在品德课程的学习效率,让学生通过品德课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之才。

参考文献:

[1]张丽.合理加减,强化课程整合:小学品德课程的重复交叉及其应对策略[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5(4).

[2]王俊梅.提高品德学科培训效能的有效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2(35).

那些年,我们行走在丰收路上 篇12

○乐观, 就是生存之道

2011年3月, 看到考研成绩的那一刻, 小朦陷入了沉默。但与很多考研失利的人不同, 她没有打电话向亲友哭诉, 也没有因为这一步的跌倒而沮丧, 只是默默下定决心, 一定要在这个自己青春过、奋斗过的北京扎下根来。

投出去的数以百计的简历随着简历大潮石沉大海。眼看距离毕业只剩下半个月的时间, 工作、住房, 哪个都没能定下来, 小朦只好先硬着头皮接起一份“管理培训生”的工作。可是, 拿着仅够日常开销的底薪, 小朦很快便发现自己连半间卧室的房租都付不起。她只好找到一位大学同学, 两个女孩费了一番功夫, 搬进了位于东北四环的一间隔断屋。“那是我在北京第一次租房。房子还不到十平米, 除去一张上下床、书桌和一只布衣柜, 就只能侧着过个身了。”小朦说道, “不过住那里上班非常方便, 屋里还有厨房, 这可比上学时幸福多啦!”说着, 她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北京的春风夹带着沙尘, 来势凶猛。有一天下班一回家, 小朦吓了一大跳:屋里的隔断墙居然被风刮倒了, 一头压着上铺, 另一头跑到了隔壁男生的床底下。偏偏这时修理工已经下班, 合租人也不在, 小朦只好在一堆涂料碎片和歪倒的隔断墙的包围中勉强睡了一晚。“那天真的觉得自己好可怜, 眼泪都掉下来了。但我当时就对自己说, 绝对不能放弃!”第二天, 小朦找来工人把墙修好, 马上请来同留北京的几位同学, 大家七手八脚做了一桌子菜。在一片“庆祝房子重生”的祝酒声和欢笑声中, 小朦又振作起精神, 准备继续奋斗下去。

因为合租的女孩工作调动, 小朦不久就搬出了“第一个家”, 来到北京南站附近开始第二段“拼房”生活。几个月后, 因为房东违约, 小朦不得不再次搬迁, 来到现在位于通州的住处。“我现在住的可是‘江景别墅’呢。”一提到新家, 小朦来了劲, “虽然只有一间房暂时属于我, 但我能在窗前看见运河, 还能在阳台种点花草和蔬菜。朋友们过来做客, 再也不会那么拥挤了。”小朦乐呵呵地笑着, 眼神里的希望仿佛在流淌。从东北四环到西南三环, 再到东南五环, 这个毕业才一年多的女孩背着行囊踏过了北京无数大街小巷。当被问道“你觉得自己走了多远”时, 她回答说:“我也不知道自己已经走了多远, 但我知道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还在梦想的路上。

○刻苦, 才是最佳捷径

23岁的赵煦毕业于河北一所不知名的大学。1米6出头的身高, 瘦削的身形, 鼻梁上架着一副略显土气的眼镜, 这个外表透出浓浓书卷气的女孩, 很难让人将她和“房地产销售月冠军”联系起来。

2010年, 赵煦大学毕业后, 并没有听从父母之命留在老家工作, 而是蹦上了火车, 奔向自己从小就心驰神往的“大城市”——北京。可是, 赵煦对北京的衷情并没有让这所陌生的城市很快将她接纳。接连遭遇了一系列求职失败之后, 她误打误撞进入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做销售。

一开始, 这个斯斯文文的新人并不被店经理所看好。可赵煦并不灰心:“我知道自己看上并去不是一个‘很强’的人。不给我资源没关系, 我能自己创造!”从入职开始, 不论对待同事还是客户, 赵煦始终笑容满面、热情周到, 再苦再累的活儿, 她也能坚持。寒冬一月, 其他同事甚至不愿出去摆广告牌, 可赵煦依旧穿着单薄的西服, 奔走在大街小巷分发传单。她经常守在十字路口, 红灯一亮就冲到路中央, 挨个敲开豪华轿车的车窗, 把传单塞给轿车的主人。也许幸运之神真的被她感动了, 竟然让她三次遇到同一位车主。而这位客户, 最后在她的手中购入了一套售价两千多万元的别墅。

每一次机会赵煦都不肯轻易放过。在一次公司聚会上, 赵煦被主持人邀请上台发表获奖感言。然而接过话筒的她, 却迅速把自己的房源流利地介绍了一番。在场的经纪人无不目瞪口呆。“其实当时并没有想太多, 只觉得台下有许多其他区域的经纪人, 手头一定有不少客户。平时我们很少有机会交流, 今天大家聚在一起, 一定要抓住机会、争取合作。”赵煦不好意思地笑了。

短短一个月半下来, 她已经由“新人”迅速成长为令同事刮目相看的“牛人”, 站在了“月冠军”的领奖台上。这无疑是一个奇迹:一个入职不足两个月的新人, 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 打败了公司2000多位“前辈”, 售出近4000万元的房产!手捧奖杯的她, 仿佛完全褪去青涩, 目光里只有满满的坚定和骄傲。她说:“我并没有什么‘秘诀’, 如果非要说点什么, 我想是因为我不够聪明, 因此我足够努力。

○坚持, 梦想并不遥远

相比许多一进大学就只想尽情自由的新生, 诗婷从一开始就认定了自己的目标——经济学研究生。尽管高考成绩的两分之差让经济学院将她拒之门外, 所在学院又三令五申不许转专业, 她仍然不肯放弃。在一次次与院领导沟通之后, 她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经济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学习。

为能学好国贸专业、顺利考上研究生, 诗婷几乎废寝忘食, 成了同学口中的“学霸”。可天不遂人愿, 考场上发挥失常, 让她的梦想之路再度被阻断。“再花一整年时间去复习, 成本实在太大了。但是仅仅抱着一张本科毕业证就回家找工作吗?我不甘心。”要强的她不愿轻言放弃。究竟该找工作还是考研?面对两难的抉择, 诗婷选的是“两个我都要”!

为了有充足的时间复习, 拿着名校毕业证的诗婷婉拒了时间成本较高的工作, 而进入了一家规模较小的证券公司做研究助理。然而, 一边工作一边考研的日子并不轻松, 每天早出晚归, 复习的时间仅有短短4个小时。担心时间不够, 诗婷开始把生活一点一点地挤压, 让位于学习。天亮得早了, 她6点不到就起床学习;上下班坐公交车的时间, 她用来背单词;中午同事都在午休, 她却一丝不苟地做着习题;晚上躺在床上, 她也会回想完当天学过的内容才安然入睡。

有目标、按部就班生活看似简单而规律, 实际上并不惬意。“白天忙工作, 晚上回家还得接着看几个小时课本, 体力和脑力都快要透支了。每到周末, 同事们相约聚会、出游, 我却只能以各种理由推脱。”成功之路孤独、崎岖而又悠远, 诗婷深知这一点。可是, 在这条道路上, 她的手中始终紧握着理想, 不断给它以温度, 让它延续着心跳。“每次想要放弃, 我就会停下来想一想我最初想要的东西。等我想清楚了, 攒够了勇气, 我才会再次出发。”这份执着、这份清醒, 让诗婷在时过境迁之后, 仍然像当初那个不经事的“顽固”女孩一样, 始终坚持着、争取着、行走着。

终于, 今年3月, 诗婷以高出录取线40分的初试分数和复试排名第二的成绩被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录取。这个在北京孤身寻梦5年的女孩, 即将奔赴遥远的上海, 而她的梦想, 已经在不远处闪闪发亮。

上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下一篇:堵漏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