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美的踪迹(人教新课标)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

2024-08-16

寻找美的踪迹(人教新课标)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共10篇)

寻找美的踪迹(人教新课标)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 篇1

课 题 寻找美的踪迹

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节课就是用相机来记录我们身边的美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

2.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肌理的美

2.合理构图

教学难点 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具准备 数码相机,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 墨水 宣纸

学具准备 数码相机,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 宣纸

课 时: 2课时

课件内容

1.不同数量花的欣赏

2.长城远近照片的欣赏

3.树林、沙漠以及树叶、沙粒的欣赏图片

4.肌理图片的欣赏

教学评价

1.在学生回答感受时加以肯定,并对创意好的回答突出表扬,对欠缺的回答进行补充

2.对学生作业肯定的同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加以改善优秀作业要给予表扬,并指出优点所在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展示课件图片

一、图片二和图片三)

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

我们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活动二:

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展示课件图片

四、图片五和图片六)

教师再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

教师启发学生: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活动三:

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展示课件图片七和图片八)

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

学生回答完后再欣赏课件九和课件十

小结: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活动四:

教师请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

例如:汪洋的大海很美丽,滴滴水珠也美丽

我家的房屋很美丽,整齐的砖瓦也美丽

我们的学校很美丽,也美丽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

活动五:

请学生欣赏肌理图片自然界的肌理图片以及制作出的肌理图片(制作的肌理图片表现点和线的各一张)(展示课件十一到最后一张)

在欣赏照片肌理现象中,提问学生:你觉得它们象什么?

在欣赏制作的肌理图片中,提问学生: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一幅是用白菜的叶子沾墨拓印制作成的 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二幅是用揉皱的纸张沾墨,然后打开后的效果

学生讨论

小结: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

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找寻肌理制作的方法

活动六:作业设计

学生作业提出要求,可以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的照片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工具相结合的方法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指导,并要求给作品起名字作业完成后,学生相互欣赏,通过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

寻找美的踪迹(人教新课标)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 篇2

课题NO.3-4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会分析除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习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关系的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分数除法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推理能力。

3、极度热情,全力以赴,精彩展示,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到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会分析除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习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关系的方法。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一、自主学习:xkb1.com

1、自学课本P37-P39页

思考: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2)、用算术法解除法应用题的关键。

2、填空。

1)、米是米的();米相当于()米。

2)、自行车的速度是汽车的,把()看作单位“1”。

3)、一个数的是,这个数是()。

4)、一根卅绳长54米,剪去,还剩()米,把()看作单位“1”。

3、解方程。

二、合作探究:

例1、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小明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

1)、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要求:(1)、用两种方法解答。

(2)、画出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新课标第一网

小结:(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2)、用算术法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

例2、小伟买了一枝钢笔,一枝圆珠笔和一枝铅笔,一枝圆珠笔的价钱是一枝钢笔,一枝铅笔的价钱是一枝圆珠笔的,买一枝铅笔花了2元钱,买一枝钢笔花多少元钱?

要求:1)、用两种方法解答。

2)、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小结:1)、分数连除应用题的解题关键:

2)、分数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方程解法:

算术解法:

三、学以致用:

1、画线段图表示下面各数量关系。

1)、鸡的只数是鸭的。

2)、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2、列式计算新课标第一网

1)、一个数的是64,求这个数。

2)、12的与什么数的2倍相等?

3)、加上一个数的,和是1,求这个数。

四、解决问题:

1、小红看一本书,已看了76页,是未看页数的,这本书小红还有多少页未看?

2)、修一条公路,施工方工作3天,每天修千米,已知3天修了这条路的,这条路一共有多长?

寻找美的踪迹(人教新课标)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 篇3

1.通过复习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可能性的认识,掌握可能性的基础知识,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经历预测等实验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一定、可以,不可能。

下面哪些现象是一定的,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不可能的?

(1)明天会下雨。

(2)北京奥运会上,刘翔会创造110米栏纪录。

(3)王明身高会达到14.5米。

(4)人每天都需要喝水。

(5)明年手机会大幅降价。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可能的现象。

2.可能性的大小。

(1)出示转盘。

提出问题。

①指针所停的区域有几种可能?是什么情况?

②指针停在什么区域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③指针停在什么区域的可能性小?为什么?

(2)你还能举出哪些实例,来说明可能性的大小?

如:

①摸球游戏。

摸出黑球的可能性大,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小。

②抛图钉。

钉尖向上的可能性大,钉面向上的可能性小。

3.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1)摸球游戏。

问题: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多少?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不难得出: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

理由:盒子里共有4个小球,每个小球摸出的可能性为。有3个黑球,那么摸到黑球的可能性为×3=。白球只有1个,摸出的可能性为。

(2掷硬币。

问题:投掷硬币后,硬币正面向上与反面向上的可能性哪个大?

可以请学生上台进行实验,全班学生观察结果。

正面向上的可能性为,反面向上的可能性为。

正、反两面向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二十二第5~7题。

4.综合应用

有趣的平衡

复习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复习过程

一活动准备

1.选一根粗细均匀的竹竿,或一根细空心管。(长约1m)

2.在竹竿中点的位置打个小孔并栓上绳子。

3.从中点开始每隔8㎝做一个记号。(或刻小槽)

如图所示:

二探索规律

1.平衡(一):

(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证平衡?

①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两边所放的棋子要同样多。

②演示:

如:左边放3个棋子,右边也必须放3个棋子,这样才能保证平衡。

(2)如果左右两边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①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见解。

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要相同。

②演示。

如:

左边塑料袋挂在刻度“4”的点上,右边塑料袋也要挂在刻度“4”的点上,这样才能保证平衡。

(3)你有什么体会?

要保证竹竿平衡:中点左边两边棋子个数相同,且所挂位置与中点,刻度(距离)要相等。

2.平衡(二):

(1)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才能保证平衡?

①也放4个棋子行不行?会产生什么结果?

②应该放几个?

放3个。

(2)如果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棋子。

①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

学生交流,各自说出自己的见解。

②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2上呢?

学生不难得出结果,放3个。

③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1上呢?

学生不难得出结果,放6个。

(3)你有什么体会?

左右两边棋子个数与刻度数的积要相等。

3.平衡(三):

(1)问题: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呢?

(2)实验活动:

①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活动。

②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③教师提供表格,引导学生展开活动。

右刻度

所放棋子数

乘积

(3)汇报结果。

右刻度    1    2    3    4    6

所放棋子数    12    6    4    3    2

乘积    12    12    12    12    12

学生发现: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积相等时,竹竿才能保证平衡。

(4)从表中你发现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成什么比例?

学生观察表中两个量的变化情况,不难发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新 课 标 第 一 网x k b 1.c o m

教学内容:设计运动场

复习目标:

使学生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有关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复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运动场的设计,来为学校设计一个小型运动场。

板书课题:设计运动场

二、组织活动

1.介绍运动场的形状。

(1)运动场由1个长方形和两个半圆组成。

如:

(2)长方形的长是两条直线跑道的长,宽是两个半圆的直径。

(3)运动场共设4条跑道,最内侧跑道的内沿长200m ,每条跑道宽1 m。

(4)直线跑道的长定为50米。

出示示意图。

2.解决问题。

(1)画一张比例尺是的平面图。

①说一说你想怎么画。

②直线跑道在图上用多少厘米表示?

③学生画平面图,教师巡视。

④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平面图,师生共同评价。

(2)这个运动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①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运动场的占地面积?

长方形面积+圆面积=运动场面积

②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③说一说计算的步骤和结果。

(3)要给运动场铺上20㎝厚的煤渣,一共需要多少立方米的煤渣?

①你认为可以怎样求煤渣的体积?

煤渣的体积=运动场面积×煤渣的厚度

②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单位统一:20㎝=0.2m

③算一算,将结果与同学交流。

(4)设计100 m和200 m赛跑的起跑线。

①你认为先确定哪一道的100米起跑线?位置在哪里比较合理?终点在哪里?

比如:先确定最内侧跑道的起跑线。

②终点线不变,第2道100 m跑的起点线在哪里?

a.讨论:在第一道的前面还是后面?为什么?

b. 算一算:应该在第一道前面的几米处?

③照这样计算,第3道、第4道100 m跑的起点线在哪里?

a.第3道与第2道的起跑线有什么关系?

b.第4道与第3道的起跑线有什么关系?

④如果是200 m赛跑,应该怎样确定各跑道的起跑线?

(5)如果要给4条跑道铺设塑胶,每平方米价格17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①说一说你的解答思路。

a.先求跑道面积。

跑道面积=整个运动场占地面积-运动场内间面积(非跑道面积)

椭圆=长方形面积+圆面积

b.再求铺设塑胶价钱。

总价=跑道面积×单价

(6)运动场内还可以设计其他什么运动设施?

如:小足球场;

跳远沙坑

跳高场地;等等。

寻找美的踪迹(人教新课标)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 篇4

课题      NO.3-6

班级      姓名        小组       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迁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

3、激情投入,阳光展示,全力以赴,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分数、除法、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难点:理解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43-P44页

2、填空。

1)、比的书写符号是(        )叫做(          )。

2)、10比15写作(         )或(         )。

3)、35:21读作(          )。

4)、比的各部分名称。

5)、在两个数的比中,(           )叫做比的前项。(              )叫做比的后项。

6)、(                                   )叫做比值。

二、合作探究:xkb1.com

例1、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0:5                     :4              0.3:0.5

小结 :1)、求两个数比的比值的方法就是:

2)、比值可以用(         )、(         )或(          )表示。

例2、讨论比和比值的区别和联系。

例3、讨论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例4、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

(      ):8=2                 15:(       )=

要点提示;已知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中的任意两项,都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来求出第三项。

三、学以致用:新课标第一网

1、读一读,写一写。

5:3 读作:                       10:11读作:

35比36写作:                     55比39写作:

2、想一想,填一填。

1)、7比4记作(       ),7是比的(       ),4是比的(       ),写成分数形式是(          )。

2)、比和分数相比,(          )相当于分数的分子,(          )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相当于分数值。

3)、0.3=             =(      ):(       )

4)、甲是乙的5倍,甲和乙的比值是(      ),乙和甲的比值是(       )。

5)、爸爸今年36岁,小红7岁,今年爸爸与小红年龄的比是(     ):(     ),比值是(    );今年小红与爸爸年龄的比是(    ):(    )比值是(    )。

6)、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猎豹的速度是每小时96千米,猎豹与汽车速

度的比是(       ):(        ),比值是(        )。

7)、修一条公路,甲队18天修了1620米,乙队10天修了1000米,甲队与乙队所修路程的比是(       ):(       ),比值是(        );所用时间比是(       ):(        ),比值是(        )。

8)、360千克与0.84吨的比值是(      );40分钟与    时的比值是(     )。

3、判断题。

1)、比的前项不能为0。                                  (        ) 2)、A:B的比值3:1。不是                              (        )

3)、3km : 4km =    km                                  (        )

4)、甲数:乙数=5:2,则甲数是乙数的2.5倍。            (        )

5)、小明和哥哥去年的年龄比是5:8,今年年龄比不变。     (        )

4、求比值。

0.8:1.6                 60米:70米

1.5吨:1.2吨              9:                8:

四、解决问题:

1、求比的未知项

寻找美的踪迹(人教新课标)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 篇5

单元(章)主题 百分数 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 纳税 第8课时/共9 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及设置依据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重点:税额的计算。

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一、 复习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2.什么是税率?

二、 新授

1.阅读P98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5(课本99页)

一家大型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理解: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让学生独立完成?

4.看课本98页内容。读一读,什么是纳税?什么是税率?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三、练习

1.巩固练习:练习二十三第4题。(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税。)

2.依据第5题,学生各自发表意见。

(有关税率的常识:由于不同行业的经营效果有差别,又由于国家为了保护和扶持某些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行业等,会减少这些行业的税率,因此消费税和营业税的税率会有很大差别。如例5中说到饭店的营业税率是5%,而审稿费的个人所得税率就是3%。)

3.王经理的月工资是3900元,规定超出2000元的部分按5%缴纳个人所得税。王经理每月税后工资是多少?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 纳税

应缴税款=应纳税金额×税率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 学习、宣传税法知识。 课后反思:

寻找美的踪迹(人教新课标)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 篇6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导学准备:圆柱学具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

导学案:

(一)小组交流,全班内汇报预习情况。

(二)共同探究。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xkb1.com

3.圆柱的高

讨论交流:什么是圆柱的高?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新课标第一网

圆柱的侧面剪开得到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

(2)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学生交流后得出:正方形

5、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检测:

1.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3题。www.xkb1.com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课外拓展:

按照附页1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圆柱,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例1:圆柱:侧面底面高

例2: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

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寻找美的踪迹(人教新课标)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掌握制扇区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并能正确制作扇形统计图。

2.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3.渗透“实践第一”观点。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回答:

圆周角的度数是什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哪些?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哪些?

板画

两一个半径为30厘米的图形。

二、新授

1.导言:前几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长形统计图的折线统计图,掌握了这两种统计图的特点和画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板书:扇区形统计图)

出示准备题,思考。

扇形统计图是用什么图形来表示的?结合准备题想一想这个整圆表示的是什么?(全班学生的人数)

通过这个扇形统计田径反映了这个班的学生在活动课中参加了几种小组活动?它们分别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图形来表示?

观察图中这个班级的学生参加小组人数最多的是哪个组?最少的是哪个组?

你能够说出扇区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吗?(师生共同总结出扇区形统计图的特点,并出示事先写好的小黑板,并找一名学生读)

请你用量角器量一量书上图中每个扇形对应的圆心角各是多少度?量完以后算一算每个圆心角的度数占整个圆周角的百分之几?你又看到了什么?(这个百分数与统计图中的百分数相同)阶段小结:要想知道每扇形的面积有多大,占整个圆面积的百分之几,只要知道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占整个圆周角的百分之几就可以了,因此在制作扇形统计图时首先要知道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然后再根据这些百分数算出每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就可以画出各个扇形了。

2.讲解例5

出示例5并思考。

找学生读题,想一想制作扇形统计图,第一步先算什么?怎样列式?(边讲解边板书:84+24+12=120(公顷),粮食作物:84/120=0.7=70%;棉花:24/120=0.2=20%;油料作物:12/120=0.1=10%.每步追问,并核对三个百分数相加是否是100%)

第二步再算什么?(板书并核对三个度数相加是否是360°)

第三步怎样做?(板画图中根据圆心角度数顺次画出三个不同的扇形)

最后一步怎样做?(标明相应的名称和百分数,把各个扇形用不同的线纹或颜色区别开来,并提醒学生写上统计图的名称和制作日期)

师生共同总结一下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

3.阶段练习

完成教材70页中的“做一做”。(都是巡视,个别指导,找学生板画)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它的制作步骤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70页练习十四中的第一题。

2.完成教材70页练习十四中的第二题(直接画在书中,并追问图形中不小格相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多少?你是臬算的?)。

寻找美的踪迹(人教新课标)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 篇8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四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点。

2、通过复习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四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梳理知识网络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线和角,今天我们来学习由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师:我们学过那些基本的平面图形?

(出示课题)

二、探究

(一)探究一: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

师: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请同学们自己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

(学生独立画。教师巡视。画完后让学生说一说各画的是什么三角形。)

师:大家已经会画三角形了,说一说三角形是什么样的图形。

(学生可能回答: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师: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特性?

(学生举例说一说。)

师:在三角形中一个顶点的对边是哪一条边?看一看自己画的三角形,指一下每个顶点的对边。

(每个学生自己指,同桌的同学相互检查指得对不对。)

师:想一想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怎样画一个三角形的高。

(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画高。)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画法是否正确。集体订正时,让画得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2、三角形的分类。

师:同学们刚才画了几种不同的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不同?

师:可以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

(两种分类标准:按角分类,按边分类。)

(集体整理:按照三角形中角的不同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它们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板书。)

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师:每类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

(学生汇报。)

师:如果按边来分我们学过什么特殊的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二)探究二:四边形

1、四边形的概念

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自己画-个四边形。

(学生独立画,教师巡视,看学生画了几种四边形。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各画的是什么四边形。(将学生画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展示在黑板上。)

复习近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师: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师: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师:怎样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让学生自己画一画)

2、四边形的关系

(集体整理:用图来表示各种四边形

的关系。)

(三)探究三:圆形

师:接下来我们复习的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同学们能想出是什么图形吗?

(学生可能回答:圆。)

(让学生用圆规自己画一个圆。画完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画的。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师:我们在学习圆时,学了与圆有关的哪些概念?

(学生可能回答:圆心、半径和直径。)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用什么字母表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标出圆心、画出半径和直径,写上相应的字母。)

师:同一个圆内的所有半径的长度怎样?直径呢?

(学生可能回答:长度相等。)

师: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学生可能回答: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师:想一想,要画一个指定的圆,应该怎样画?

(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让学生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教师巡视,看学生画圆的方法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还可以问:通过画圆你们发现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可能回答:与半径的长短有关。)

师:在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有多少条直径?

师: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不是都是直径?为什么?

三、练习

1、填空:

(1)两组对角(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在同一个圆或相等的圆中,所有的半径长度都( );所有的直径长度都( )。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 )。

(4)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那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该是( )厘米。

(5)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 ),用字母( )表示。

(6)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 ),用字母( )表示。

(7)( )决定圆的大小;( )决定圆的位置。

2、判断:

(1)不相交的两条线叫做平行线。()

(2)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3)任何两个等底等高的梯形都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也都相等。()

(5)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6)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7)半圆的周长是整圆的一半,半圆的面积是整圆的一半。()

3、选择题:

(1)直角的两条边是()。

A、直线B、射线C、线段

(2)等边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3)下面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 B、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互补

C、一组对角相等,一组邻角互补 D、一组对角相等,另一组对角互补

(4)在下面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AB=BC,AD=CD B、AB∥CD,AD=BC

C、AB∥CD,∠B=∠D D、∠A=∠B,∠C=∠D

(5)用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按不同的方法拼成四边形,在这些拼出的四边形中,平行四边形最多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四、总结

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节课同学们依靠自己的努力,整理复习了有关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知识,理清了知识的脉络。

五、作业

寻找美的踪迹(人教新课标)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 篇9

教学内容:P42

教学目的: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

教学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购买练习本的价钱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2、教学P42例3。

(1)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为什么?

B、水的高度是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的?

C、表中两个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各是多少?一定吗?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积各是多少?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A、学生讨论交流。

B、引导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面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板书:x×y=k(一定)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应具备什么条件?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6)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

四、全课小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两个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五、课堂练习

寻找美的踪迹(人教新课标)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 篇10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进一步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判断简单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能设计简单的公平游戏规则。

3、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具有随机性,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可能性的含义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1、出示下列四个图形

四个袋子里分别装有4个球:1号袋有4个黑球;2号袋有4个白球;3号袋有3个黑球和1个白球;4号袋有1个1个黑球和3个白球

2.提问:从上面的某个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黑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白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有可能是黑球,也有可能是白球?

3.师小结: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这些都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用分数来表示图3、4的口袋中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大小.

5.完成后进行交流。

二、完成练习与实践的1-3题。

1、完成第1题,要让学生连线后,说说连线时的思考过程。

2、第2题在学生独立判断的基础上,再说说思考的方法。

3、第3题,要抓住怎样理解“明天的降水概率是80%”这句话的?再让学生按要求进行判断。

三、复习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判断游戏是否公平,为什么?

2、启发学生思考,要使游戏规则公平,你认为口袋里可以怎样放球,为什么?

3、小结:不管怎样放球,只要使参加游戏的小朋友摸到指定的球的可能性大小相等,这样的游戏规则就是公平的。

四、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的4-5题。

1、让学生交流对题目的理解。

2、让学生各自判断第(1)题中的三种方法是否公平,再交流思考的过程。

3、交流时可让学生排一排“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4、完成第5题。着重要让学生说说每个分数的思考过程,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五、全课小结

上一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表册下一篇:大学生必知的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