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区域(精选10篇)
运动区域 篇1
视频序列图像中,运动目标分割主要就是要把作为一个整体的视频图像序列,通过一定的方法分割出具有意义的运动对象实体.视频分割,尤其是基于内容的视频分割,是目前数字视频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视频对象分割在低比特率下的多媒体移动通信、数字电视以及基于内容的多媒体存储多媒体等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此外,近年来,由于MPEG-4和MPEG-7的发展提出了基于内容的编码方法[1],这需要将视频序列分割成有语义的区域.可见视频中运动目标的分割技术成为新一代运动视频编码、视频检索、安全监控、互联网多媒体交互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虽然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视频中运动目标分割技术的研究已进行了好多年,也提出了很多的分割算法[2],如基于运动的分割算法中的基于光流法的分割和基于变化检测的分割,但仍没有通用的完全自动分割工具.根据对象的这种运动特点,利用帧间变化信息来检测空域对象.由于两帧之间的变化并不能反映在对象的全部边界上,如果单纯依据两帧之差并不一定能有效地检测出对象的轮廓,即得到的轮廓是不连续的,因而不能达到分割视频对象的目的[3].根据统计特性,如果选取足够多的连续帧,采用相邻帧差和隔帧差结合并对图像累计相加,这样不仅能很好地消除图像噪声且能得到比较完整的运动区域轮廓.
1 累积帧差检测运动区域过程
1.1 对序列图像预处理
由于需提取的是对比度较小和噪声较大的室外监控的运动物体,所以为了消除混杂在图像中的干扰因素,改善图像质量,强化图像表现特征,增强帧差计算时的效果,最好需要对视频序列图像进行预处理以平滑图像的噪声.通过多次实验的比较发现采用一种线性平滑滤波器——维纳滤波器效果较好,因为它是一种自适应滤波器.能根据图像的区域方差来调整滤波器的输出[4].
1.2 帧差运动分析
面向变化检测的差分法是最为常用的运动目标检测和分割方法之一[5],在背景静止的情况下尤为如此.由于差分往往是在相邻帧间进行,因此又称为瞬时差分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帧间差分,利用视频序列的强相关性进行变化检测,进而通过对变化图像的滤波确定运动目标.此方法的最大特点是速度快,适应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环境,且对环境整体光照变化不很敏感.利用下列公式之一来计算差分图像,在第k帧图像fk与第k+1帧图像fk+1之间计算,得到差分图像Dk(x,y)
正差分:
负差分:
全差分:Dk(x,y)=|fk+1(x,y)-fk(x,y)| (3)
1.3 累积帧差检测运动区域
对于缓慢运动和非刚性的物体,两帧差图像往往不能较好地得到比较完整的运动区域的轮廓.在背景静止,或者非静止背景运动补偿的情况下,累积帧差图像中非零像素除了反映运动对象区域外,还反映了大量的噪声,以及部分由于运动遮挡、背景显露的区域,故对传统累积帧差法[6]作了改进,采用相邻帧差和隔帧差结合并对图像累计相加,这样不仅能很好地消除图像噪声且能得到比较完整的运动区域轮廓.设fk+i表示第k+i 帧图像在(x,y)点的亮度分量,dk(x,y)表示第k个相邻帧差图像在点(x,y)的值,d′k(x,y)表示第k 个隔帧差图像在点(x,y)的值,s表示组合帧数,m(x,y)表示相邻的帧差图像在第(x,y)点的累计值.m′(x,y)表示的隔帧差图像在第(x,y)点的累计值.u表示应选取的背景噪声阈值,mm(x,y)表示在m(x,y)和m′(x,y)累积帧差图像上阈值化后第(x,y)点的值, 具体算法描述如下
dk(x,y)=|fk(x,y)-fk+1(x,y)| (4)
d′k(x,y)=|fk(x,y)-fk+2(x,y)| (5)
在累积帧差图像上要消除大量背景噪声,需要设定阈值.阈值的选取非常关键,如果阈值过大则有可能把部分运动较小的对象区域误判为噪声,使提取的运动对象不完整,相反,去除噪声的效果不明显,则后续的后处理工作很难真正提取出运动对象,经多次试验取的经验阈值u一般为16~20效果比较好.
2 实验结果分析
本文针对bluecar视频图像做多次实验比较,如图1a~
图1 d 分别给出了运动目标视频帧利用传统的帧差和改进的累积帧差对运动目标区域轮廓的检测结果.
从实验结果比较可以看出,传统的两帧差得到的运动目标区域轮廓不明显,而改进的采用相邻帧差和隔帧差结合并得到的运动目标,不仅能很好的消除图像噪声且能得到比较完整的运动区域轮廓.
参考文献
[1] Guo J, Kim J W, Kuo C C J. Fast and accurate moving object extraction technique for MPEG-4 object-based video coding[C]// Proceedings of SPIE. Boston: Massachusetts, USA, 1999,3653: 1210-1221.
[2] 邓玉春, 姜昱明, 张建荣.视频序列图像中运动对象分割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1):8-11.
[3] Meier T ,Ngan K N. Automatic Segmentation of Moving Objects for Video Object Plane Generation [ J ] . IEEE Trans. Circuits System for Video Technology ,1998 , 8(5) : 525-538.
[4] Tekalp A M. 数字视频处理[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5] 赵彦玲,张之超,高振明,等.灰度图像序列中基于二次帧差的分割算法[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5,10(2):104-107.
[6] 许悦雷,左继章,张雄,等.一种累积帧差视频对象分割算法[J].光电工程,2004,31(7):69-71.
参考文献
[1]Guo J,Ki mJ W,Kuo C CJ.Fast and accurate movingobject extraction technique for MPEG-4 object-basedvideo coding[C]//Proceedings of SPIE.Boston:Mas-sachusetts,USA,1999,3653:1210-1221.
[2]邓玉春,姜昱明,张建荣.视频序列图像中运动对象分割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1):8-11.
[3]Meier T,Ngan K N.Automatic Segmentation of MovingObjects for Video Object Plane Generation[J].IEEETrans.Circuits Systemfor Video Technology,1998,8(5):525-538.
[4]Tekalp A M.数字视频处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5]赵彦玲,张之超,高振明,等.灰度图像序列中基于二次帧差的分割算法[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5,10(2):104-107.
[6]许悦雷,左继章,张雄,等.一种累积帧差视频对象分割算法[J].光电工程,2004,31(7):69-71.
运动区域 篇2
一、在主题背景下体育区域运动
主题背景下体育区域运动是指在一定的主题背景下设置的多个运动区域,它是教师根据幼儿参与运动的热点与身心发展特点,并整合二期课改教师参考用书《学习》中的主题而设计的。雀立一个大主题,并在大主题背景下设置多个相关的小主题运动区域,然后再确立主题运动区域的目标,同时针对性的投放运动器械和认知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主题区域中的内容,自由结伴、自主运动。
我们瑞一幼儿园前前后后尝试了多个在主题背景下的户外体育区域运动。如:中班幼儿在主题背景下的户外区域运动:“春天来了”“我爱我家”“玩具总动员”“好吃的食品”“在秋天里”等等;大班幼儿在主题背景下的户外区域运动:“我是中国人”、“我们的城市”“动物大世界”“有用的植物”等。这些在主题背景下进行的幼儿户外体育区域运动,改变了原来单一的身体运动转化为幼儿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师生共同选择运动材料,培养幼儿在多样性的运动中积极探索和创造,促进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我园在主题背景下开展户外区域运动中的其中一个:“春夏秋冬”,是将教师参考用书《学习》中的主题“春夏秋冬”迁移到运动中。经过加工,确立了“四季服装”、“四季植物”、“四季超市”与“十二个月”的四个运动区域内容。
二、大班“春夏秋冬”户外主题区域运动的目标
1、通过“春夏秋冬”主题区域运动的开展,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自然景色、生活用品等。
2、创设丰富多样的区域运动环境,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发展幼儿走、跑、跳、钻、爬等基本动作,使幼儿动作协调灵敏。
3、引导幼儿勇于尝试、积极参与各个主题背景区域的运动、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主题运动区域的实践
1号运动区域:“四季服装”
我们利用1号运动区设立了“四季服装”:
在认知材料上——利用长廊的柱子,用绿色的布将柱子进行了装饰,并在绿色布上缝上雌雄扣,幼儿将制作好的认知材料粘贴在上面,并将其分类成春秋服装、夏季服装、冬季服装。
在动作发展上——让幼儿在一定高度上尝试平衡走动作和钻的动作。我们将木梯设置在有一定高度的跳箱上,用木凳设置成弯弯的路,让幼儿尝试在一定高度上的平衡走,具有挑战性。设置高低不同的爬网,提高幼儿钻的能力,使身体灵活性。
幼儿通过插牌的形式扮演运输小司机的角色,将各个季节的服饰通过各种路障送到服装商店。这个区域的设置即让幼儿融入到游戏之中,又发展了幼儿平衡走及钻的动作。
3号运动区域:“四季植物”
我们在3号运动区域设置了“四季植物”运动区,教师提供的运动器械:有低结构器械(纸箱、彩板、铁罐等)也有购买的运动器械(各种车辆),幼儿在这个区域运动时,可以自由选择低结构的运动器械与高结构的运动器械。
纸箱、彩板、铁罐这些运动器械的提供,主要发挥幼儿在运动中的创造性与可变性,幼儿可以将这些运动材料进行变化方式玩,比如:将铁罐横摆幼儿可以跨跳,将铁罐散开摆放,幼儿可以高跳下等等。
童车是幼儿最最喜欢的运动器械,它的设置不但满足了幼儿的需求,还发展了幼儿的下肢力量和合作精神。
幼儿将各种“四季植物”在不同功能的运动器械引导下,将它运到了“植物园”。幼儿在与运动器械的互动下,运动能力与认知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5号运动区域:“四季超市”
在5号运动区域我们利用大型组合运动器械,设立了“四季超市”,并在大型组合运动器械,悬吊了四个彩色尼龙网兜。幼儿把它想象成“四季超市”是在山上的。
在这个运动区域中,我们主要利用大型组合运动器械让幼儿的攀爬能力得到发展。我们还利用轮胎,将轮胎垒高并和其他器械一起设置了各种路障,幼儿扮演送货的工人叔叔阿姨,将四季的“生活用品”,通过各种路障一一爬上了“四季超市”。
在这里我们还整合了计算的内容,幼儿根据计算答数将“生活用品”分别放入网兜中。因此,幼儿通过运动,不但攀爬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计算能力也得到了巩固。
6号运动区域:“十二个月”
在6号运动区域中,我们设置了“十二个月”的主题运动区域内容,我们利用高大的滑梯台阶,让幼儿通过跳台阶进行登高,锻炼幼儿的腿部力量。
首先我们在大型滑梯的下面设置了负重的书包,分轻、较重、重三种不同重量的书包,让幼儿根据自己负重的能力进行选择
其次,在大型滑梯上面我们用布艺制作了一块背景图,让幼儿通过负重登高的运动形式,将“十二个月”中的特征性的信息用图片的形式粘贴在布艺背景中。
幼儿通过这个区域的运动,不但腿部力量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很快的掌握了一年有十二个月,知道十二个月中的天气、植物和生物的特征,并让幼儿背着书包在负重登高运动中感知书包的轻重关系。
四、运动过程观察,教师实施适宜引导
1、在主题背景下的户外体育区域运动中,我们采取同龄混班的形式,所以,教师的观察尤为重要。每个教师不但要了解自己班级幼儿的运动能力,还要了解其他班级幼儿运动的能力。
2、当幼儿发生了问题与矛盾时,教师就幼儿的行为要进行诊断,做到哪些幼儿需要帮助,哪些幼儿需要鼓励,给予及时回应。
3、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和幼儿一起运动,便于建立亲和与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适时的介入能给幼儿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指导。由于教师的参与,幼儿参与维持运动的兴趣就很高。
五、运动开展后的启示
在主题背景下户外体育区域运动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运动环境,有助于幼儿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发挥。这也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考验,我们还要深入思考,实践与探索。
我们认为更好的实施在主题背景下户外体育区域运动,教师还必须提高运动设计的能力。能把幼儿发生的现象随时进行反思与调整,充分为幼儿提供发展能力的空间。
[元宵节主题活动方案]:欢乐元宵节
[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参与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2、指导幼儿学习用团、捏、滚等技能制作元宵;在做元宵、煮元宵的过程中感知滚动、沉浮等生活、科学常识。
3、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及元宵的来历、品种等。
[活动准备]
1、做元宵需要的材料: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
2、教师、幼儿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间习俗的资料。
3、音乐《喜洋洋》等。
4、布置好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开场白(以喜洋洋音乐为背景音乐)
(教师和幼儿站立在前面)尊敬的各位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大三班教室里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因为我们马上就迎来我们的元宵节,孩子们,你们高兴吗?为了迎接我们元宵节的到来,我们一起给他们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
二、(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请大家送给他们一点掌声,好吗?)孩子们请坐,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节目表演的好,而且都是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哪位小朋友知道元宵节在什么时候?(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有什么习俗?(吃元宵、打灯笼等)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补充材料:元宵的来历
三、小朋友们看,今天高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礼物,(教师展示几种元宵)问:这是什么? 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孩子们,元宵这么漂亮,课前我们准备好了这些材料(展示做元宵需要的材料)你想用这些材料来做元宵吗?
四、大家先不要着急做,谁知道元宵分几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怎样把元宵做成圆的呢?(把它捏圆了、用滚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团)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元宵。
五、小朋友们,我们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进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呆会儿把你自己做的元宵煮给你吃,谁做得多,谁吃的多。
幼儿开始制作,教师给以适当的辅导和帮助。(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六、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现在,小朋友们都已经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快乐恰恰恰“时间。请各位小朋友吃自己的元宵。老师统计好个数,给小朋友煮元宵。(老师动员做的多的小朋友让给做的少的小朋友。)
七、煮元宵、吃元宵。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元宵在煮熟前后有什么变化?(元宵煮前沉在锅底,煮熟后浮起来了。元宵煮熟后比煮前大一些)小朋友们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善于观察了。好,现在我们就来享受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八、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在一起渡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不但知道了元宵节吃元宵,还知道了怎样去做元宵。小朋友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观察。只要我们平时稍加留心,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地方非常的奇妙,值得我们我们去看。
幼儿园开放式运动区域环境创设 篇3
一、运动区域环境规划
“开放式运动区域”打破原来户外运动以班级为单位的组织形式,以混班的形式开展,为了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活动,做了以下的规划:
1.区域的命名。主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以走、跑、跳、爬等运动功能来划分各运动区域,如,投掷区、平衡区、攀爬区、跑跳区等,其次,根据运动器材的类别来划分,如:球类区、车类区等,还有挖掘本地民间游戏的民间游戏区,以及结合主题开展中的主题游戏区等。
2.场地的安排。根据各运动区域中运动的特点以及活动对场地大小的需要,充分利用园内的各块场地,同时,在场地的安排中还要考虑运动区域之间的互动,如,走跑跳的运动可以开展组合游戏,那么这几个区就相对安排在一起等,充分考虑孩子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需求、最大化地挖掘更有效、更科学、更适宜的开放式幼儿运动活动空间,促进幼儿身体基本运动能力的自主发展。
3.材料的丰富。随着各运动区域功能的确定,区域内运动器材的丰富成了重要任务。首先,我们对幼儿园内现有的运动器材进行了整理分类,投放到相应的运动区域中。其次,我们通过园方购买、教师自制、家长收集等方式,不断丰富区域内器材。区域内的材料根据幼儿的需求,不断丰富、调整区域内材料。
二、运动氛围的营造
除了在区域创设、材料提供上下功夫外,我们还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营造运动的氛围,激发孩子持久参与的热情:
1.区域标记的设计。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区分运动区域,我们专门设计了运动区域的吉祥娃娃,以吉祥娃娃做运动图为区域标记,孩子们一目了然。
2.阳光宝贝的激励。为了更好地鼓励幼儿主动参加各项健康运动,培养幼儿对健康运动的兴趣,以及活泼、开朗、自信、勇敢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阳光宝贝”评选活动在征求了老师、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应运而生。还请家长一起设计出了“阳光宝贝”的徽章。每月各班在自主申报、教师推荐下产生1名“阳光宝贝”,并在每月初对上月的宝贝进行颁发徽章的仪式。
3.宣传展示的推动。对于结合“开放式运动区域”开展的各类活动,我们取其精华,通过网页宣传、专题展示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园内每个楼层都有一面主题墙,一楼的“标志花”展示的是各班每月“阳光宝贝”的介绍;二楼的“果实树”展示的是孩子们区域中运动的照片、园外拓展活动的照片以及亲子运动的照片;三楼的“彩虹桥”展示的是家长助教的内容。
三、各类标记的支持
1.星级区域贴。
开放式运动区域活动打破了原有的班级框架,这给教师的观察、指导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让班中的老师了解孩子的运动情况、并适时地进行指导和帮助呢?我们尝试设计了星级区域贴,为每个孩子建立了“我爱运动”的记录册,孩子在每天的运动区活动结束后,区域中的老师根据孩子的运动情况发给孩子一张本区的星级贴,能够完成有一定难度的运动,运动量足奖励三颗星,基本能完成的奖励两颗星,参与活动,运动量不够的为一颗星,孩子拿了贴纸后,回班级就贴在册子上,这样班中的老师通过浏览记录情况,就能了解孩子每天运动情况,也能给予相应的引导。
2.标记提示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在运动时喜欢往人多的地方挤,存在安全隐患,游戏结束时,玩具材料扔得到处都是,不会整理。为此,老师和孩子一起讨论什么活动在哪里更合适,如何整理材料更快速,并和孩子一起在场地上、墙上,筐上做上相关的标记,看着标记孩子在活动中不用老师提醒和教育,孩子们就能自主找到适宜的地方活动,快速地整理好材料。
3.规则窗
用到标记提示的还有规则窗,孩子们把各区域中要遵守的规则以及注意点画下来,张贴在风车的窗口上,形成规则窗,在游戏时,他们看到自己画的规则,就会向同伴介绍。在这样开放式的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主动学习、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规则意识。
四、挑战项目的设置
挑战项目的设置,是根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而对原有活动内容、活动环境进行的调整。
1.游园式运动。
在开放式运动中,我们也发现,有的孩子偏区现象严重,有的孩子参与的力度不够,每次看得多,动得少。因此,我们利用分布在幼儿园四周的开放式运动区域,开展游园式的循环游戏,而且,游园式运动项目是根据《指南》对各年龄段孩子核心经验来设计,保证每个孩子基本能力都能得到锻炼。
2.真人cs。
园内的一些材料,孩子们玩久了,就没有了兴趣,觉得缺少挑战,原本设置的攀爬墙,现在也只能吸引小班的孩子。于是,我们就将幼儿园唯一的一块草坪重新开发利用,在果树间设置通道,通道中设置不同的障碍,设置成真人cs场景,给孩子们提供了挑战自我的平台。
五、园外环境的挖掘
我园地处农村,园外的树林和田野都是开放式区域运动可利用的资源。我们结合季节和主题活动,带领孩子们走出园门、拥抱自然。另外,在我镇有市国防教育基地、新兵预备役高炮团、以及雷达基地。我们带领孩子们参观军营,利用基地的场地,开展形式多样野战游戏,拓展了幼儿运动活动的内容。在增强幼儿体质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对自然和社会的热爱之情,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开放式运动区域环境的创设,给了孩子们自主、创新、挑战的机会,同时,也随着孩子们的活动而不断改进,在实践中不断调整的环境才会更加科学、合理。
浅谈篮球运动区域紧逼防守战术 篇4
关键词:篮球,防守,区域紧逼,战术
1 概述
现代篮球随着攻守战术的迅速发展, 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球场上的争夺愈加激烈对抗性防守越来越高。在比赛中, 带有攻击性、破坏性的积极防守越加重要。在当今篮球高水平比赛中, 其中比较常用区域紧逼性防守战术。
2 区域紧逼防守的战术特点
2.1 区域紧逼防守是综合性的集体防守
综合利用了盯人和区域联防的防守战术的优点。队员在防守中既有明确的分工, 能积极地控制一定的防区, 又能在指定的区域内积极地进行抢断或补位, 并根据球的位置进行紧逼, 造成抢断球的机会, 给对方精神上压力, 迫使对方思想紧张, 战术配合混乱, 形成失误、为例等错误, 以达到破坏对方的进攻配合和节奏的目的, 为本方的进攻创造有利条件[1]。
2.2 紧逼防守的防守原则
以攻击性的防守对付多变进攻。当前篮球比赛中进攻战术打法非常活跃、配合默契、变化多端。没有攻击性的防守, 而再以一成不变的被动防守是很难应付比赛需要。比赛中由攻转守时, 防守队员都要迅速按分工的防区落位, 并就近进行盯人防守。防守时, 要以球为主, 兼顾盯人, 向球移动, 控制中区, 逼走边角, 体现近球区以多防少, 远球区以少防多的原则。前线的防守队员要堵中路、放边路, 迫使对方把球传向或运向边线, 与临近的同伴进行夹击。后线的防守队员要根据前线的的防守情况和意图, 积极调整防守位置, 做到人球兼顾和随时协防夹击。如果球传向后场并越过自己的防区, 应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路线向后场回防, 准备堵防或抢断球。规则中的“3秒”“5秒”“8秒”“24秒”“回场球”等规定都有利于区域紧逼防守的运用[2]。
3 区域紧逼防守的训练方法
3.1 提高个人防守能力
现代篮球运动, 防守技战术发生巨大的变化, 防守攻击性增强, 防守的区域增大, 防守控制力不断提高, 都是建立在超强的个人防守能力。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训练, 一是加强力量练习, 二是身体的协调性配合, 三是积极的以赛带练、以守代攻的思想, 使运动员在比赛中积累更多的比赛经验, 培养积极主动的顽强精神。
3.2 加强区域紧逼的训练阵型
根据区域紧逼防守范围和落位队形的不同组合, 构成防守重点不同的战术阵势, 主要有“1-2-1-1” (图1) “1-2-2” (图2) “2-2-1” (图3) 和“1-3-1” (图4) 等[3]。
根据比赛需要和本队的条件, 区域紧逼防守可以分为全场区域紧逼、四分之三区域紧逼和半场紧逼。区域紧逼的运用方法[4]。
以全场“1-2-1-1”区域紧逼战术为例 (图5, 6) 。
全场区域紧逼时, 每名队员首先必须按“1-2-1-1”阵势落位, 以最快的速度落到自己负责的区域内, 寻找自己区域内的进攻队员, 以便开展区域中盯人, 盯人中守区配合。当对方4号在掷端线球时, 前区的防守任务由 (4) 、 (5) 、 (6) 来完成, (4) 防守4, 封堵向5传球路线, 当6接到时, (4) 应迅速随球移向6, 并与 (6) 堵6向中区移动, 进行夹击。同时 (5) (7) (8) 迅速补位, 形成马蹄状, 准备断对方6传出来的球, 因为6受到两人的夹击, 其传出来的球必然质量差, 这给 (5) (7) (8) 三位队员抢断创造了机会 (见图5) 。当对方队员6第一时间突破了 (6) 的防守, (6) 必须要堵中放边, 逼其往边线运球, 同时 (7) 快速上来与 (6) 形成夹击, 其他队员快速车轮式补位, 始终把队形保持马蹄状, 为抢断提供位置上的保证 (见图6) [5]。
4 结论与建议
4.1 夹击防守战术是给对手施加压力, 并借此打乱进攻节奏, 造成对方失误的一种攻击性很强的集体防守战术。
4.2 加强紧逼防守意识培养, 注重防守基本技能练习和提高个人防守能力是进行紧逼防守战术获得成功的关键。
4.3 任何战术都有利和弊, 关键是运用得当与否、熟练与否。我们可以通过提高队员自身的身体素质、技术、意识等和对战术的熟悉来祢补战术中的不足之处, 以求完美, 从而提高队伍的作战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静霞.训练与竞赛, 2010, 1, 5.
[2]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139-144.
[3]徐国富.全场区域紧逼防守与反击意识训练新法[J].中国体育科技, 1994 (10) .
[4]陈京生.析前场由区域紧逼防守组成的一种综合防守战术[J].中国体育科技, 1998 (12) .
运动区域 篇5
薛晓莉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当幼儿活动时,教师就是幼儿的最佳观众和听众,倾听幼儿的交流,观察幼儿的表现;当幼儿对活动规则模糊不清时,教师要耐心示范引导,帮助幼儿逐步建立规则意识;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是幼儿的合作者和支持者,为幼儿搭建起成功的桥梁。教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能进一步地催化幼儿对经验的掌握,也能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师协助参与到活动中去,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本学期我们青年组的老师们围绕“户外区域运动观察与指导”进行了学习和探讨,通过理论学习和不断实践中的反思,在户外区域运动中针对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如何进行观察与指导,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其中我觉得加强有目的的引导和指导很重要。在活动区域中进行指导时,教师要十分注意对幼儿活动过程的观察。在指导幼儿的过程中,教师要常用启发式的语言,给幼儿一个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有一次我组织幼儿一起玩运粮食的活动,我以农民伯伯的口吻说:“今年粮食大丰收了,可是我年纪大了,运不了这么多的粮食,你们来帮帮我的忙好吗?”幼儿齐声回答:“好!”我说:“可是你们不知道怎么把粮食回到仓库区,这样我先带你们走一走这条运粮食的路,看看谁能记住今天的路线。”告诉完孩子们运粮食的路线后,孩子们开始运粮食了。可是这条路上有许多挑战点,尤其是碰到上桥的时候。孩子们不断的探索,尝试各种姿势和方法,有的两个人把车抬上桥,有的自己把车抬上桥,有的则往后退一退快速上桥„„看到孩子们不同的方法,随后我集合小朋友:“你们真会动脑筋,想出许多不同方法穿过小桥,本领真大!可是你们的速度都有点点慢,而且如果小车里的粮食很多的话,是不是就抬不动小车了呢?有什么方法能即快速又方便的让小车通过小桥呢?”赵敏诗说:“我能通过小桥,到小桥前面,我往后退两步,然后推着小车使劲往前跑就能通过小桥了”。
于是我请赵敏诗示范给大家看,孩子们看后纷纷觉得自己已经学会了。然后我请了另外的一个孩子来用赵敏诗的方法尝试一下,可是他却没有成功。接着,我马上又问,“你们觉得他们两个人哪里不一样,为什么一个能过小桥,同样的方法另一个却过不了小桥?谁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很多孩子说了各自的道理,我请这两个孩子再次尝试一下,结果有孩子发现了赵敏诗的手是往下压的,身体是往前弯下去的,另一个孩子是指着身体过去的,所以过不去。发现了问题,孩子们纷纷在上桥的时候弯一弯身体、压一压手腕,小车子真的就听话的快速穿过了小桥。
在此次的活动中,我观察到了孩子们在运粮食中的问题,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我又有目的的请了两个孩子进行示范,让孩子们自己通过观察比较来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样孩子们不仅能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以了提高。
在区域运动中,我们一定要时刻关注孩子在运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观察这些问题的成因来加以引导和指导,这样孩子就能在活动中真正得以锻炼。在身体得到发展的同时,还能训练到孩子的思维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加上老师的参与,让孩子在活动的不断思考,并得以真正的发展。
我国赛马运动的历史与区域性发展 篇6
赛马是人类驾驭马匹进行的一种竞技活动, 属于马术运动的一个主要项目。它是世界性的传统体育活动。据考证, 在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所举行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 有四驾马车竞技, 此前双驾马车竞赛早已流行。四驾马车竞赛出现后的40多年, 赛马才改由骑手驾驭进行。大约在16世纪, 阿拉伯马传入欧洲大陆, 赛马运动也随之兴盛。中世纪的古罗马、古希腊骑士精神蔚然成风, 成为欧洲贵族们追求的时尚。骑马、赛马作为骑士的“七技”之一而被贵族们大加炫耀。1174年, 在英国伦敦出现了赛马场地, 每周五, 大批王公贵族云集于此。1195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以一袋金子悬赏在一次赛程为4.828公里赛马比赛中的获胜者。这是马术史上有证可考的第一次赛马奖金。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养马大国, 早在古代各种马术项目就十分丰富多彩。在我国, 由军事、生产发展而来的马术运动, 历史悠久, 种类繁多。
二、世世追求千里驹, 代代马背出英雄
中国商周时期“御” (驾驭车马) 即六艺之一。春秋时期赛马已十分盛行。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 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常与齐王赛马, 田忌常输。孙膑观赛后, “见其马足不甚相远, 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 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 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 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取君上驷与彼中驷, 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 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卒得王千金”。这一典故表明我国是世界开展赛马活动最早的国家之一。
马术运动在唐代已达到较高水平。至于马球运动, 汉魏时期已有记载, 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是马球、马戏, 包括舞马和马伎。从宋到元、明时期, 马球和骑射仍受到重视。元朝时期, 赛马和兵制结合, 与摔跤、射箭并称为“男子三项竞技”, 每年都举行盛大的赛马会。在清代由于禁止异族养马和开展军事体育活动, 马术运动由盛而衰。
据《汉书》记载, 雄心勃勃的汉武帝刘彻为了培养一支能够与匈奴骑兵长久抗衡的军队, 曾派人远赴异域搜寻好马。汉武帝听说西域大宛国有汗血宝马, 便派使者前去求购, 谁知大宛国非但不肯售马, 反而截杀汉使。但被激怒的汉武帝却因此连续发起两次“天马之战”, 最终得到了千余匹宝马。据说在得到天马之前的元鼎四年 (前113) , 汉武帝还做过一个梦, 梦中就有一匹骏马。得到宝马后, 汉武帝立即设置牧师苑, 在祁连山下驯养军马, 遂成著名的“山丹军马场”, 一直延续至今。
三、赛马多异俗, 各自有千秋
马术是许多民族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 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尤为盛行, 且呈现各民族参与的广泛性。由于各少数民族习俗不同, 赛马内容与形式也各有区别。如内蒙古赛马不分男女老少均可参加, 少则几十人, 多则几百人一起上阵, 多为直线赛马。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牧民, 除进行速度赛马外, 还喜欢跑马射箭、跑马拣哈达 (或拣银币) 等, 形成飞马拾物、乘马摔跤、马上拔河等各民族传统赛马活动, 形式多姿多彩。乘马超越障碍、乘马斩劈、骑射等, 则显示了策骑者的超群技艺。
“跑马”是香港的赛马活动, 是在英国人占领香港后不久, 由英国人引入的。初时只在每年农历新年举行一次, 只限“洋人”参加。据首任港督璞鼎查的记事册记载, 1842年和1843年香港各举行了一次赛马。比赛是在澳门黑沙湾马场举行的。1844年, 香港黄泥涌谷排水工程竣工, 该谷的一片平地即被辟为马场。由于赛马带来欢乐, 人们从此亦把黄泥涌谷称为快活谷、跑马地。1890年, 香港开始举办赛马博彩, 从此这项娱乐活动具有了赌博意义, 赛马也被称为赌马。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赌马一直属于“洋人”和少数上层港人参与的高级娱乐活动。目前, 每逢赛马日, 除数万马迷直接进场观赛、下注外, 更多人是聚集在投注站或在家中, 通过电视、广播了解赛情、下注的。据说, 600多万港人中, 马迷约占1/3, 赛马的几个小时, 可以说是全香港全神贯注于一件事的特殊时间, 警察要对相关地区实行交通管制, 许多社会活动甚至连电视台的重点节目也都避开这一时段。现在马会投注总额的14%用于缴税, 5%用于马会运作和慈善事业, 其余81%用于派彩。而非法“外围马”既不上税也不搞慈善, 运作成本也极少, 因此派彩可达90%以上。
赛马是蒙古族“男儿三技”中的一项, 是真正考验“马背民族”的后代骑术如何的一种比赛项目, 其主要项目有赛奔马、赛快马和马术三项。前两项是比赛项目, 后一项是马上的竞技表演项目。赛马通常是在祭敖包和那达慕大会时进行, 人数多少不限, 少则二三人, 多则百余人, 性别、年龄不限, 老幼均可报名, 一般是少年居多。在祭敖包时举行的赛马活动, 牧民们都十分重视, 纷纷选良马参赛。在马群中, 牧民选出最优秀的马匹, 然后让15岁以上、25岁以下的彪悍之士骑乘。赛马当日, 数百匹马攒动, 在四五十里之外一起出发, 以先到敖包者为头马, 依次分为二、三到第三十三为止。头马有受赏白银五十或一百两的, 有的地方还赐名给头马, 如“阿拉坦萨德勒” (意为金座子) 。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赛马出现在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上, 其时有儿童短途赛、成年短途赛、女子短途赛、少年长途赛和颠马赛等, 最先到达的骑士被誉为草原健儿。
在西藏, 赛马活动深受藏族人民喜爱。马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最亲密的伙伴, 赛马更是西藏人民娱乐的主要内容, 所以藏族一年之中的赛马活动不计其数, 凡是大型的节日都有赛马。赛马是古往今来藏族最持久、最普遍的群众性活动, 从选马、驯马到赛马, 积累了丰富的“赛马文化”。在西藏, 赛马的形式、种类不一。以距离来说, 一般从十里到几十里, 也有十里以下的中程赛或一二里的短程赛;以马来说, 有骏马赛、马驹赛、母马赛;以骑手来说, 有成人赛、孩子赛、姑娘赛等, 也有无骑手的骏马赛, 以先到达终点者为胜。有时也评判骏马的身架、走法, 有的还比赛骏马和骑手的衣饰, 还有表现高超骑术和技巧性的马上运动, 如马上拾哈达、马上敬青稞酒、马上斩劈或拨旗杆、马上形体表演、马上射击、马上射箭等项目。在《格萨尔》史诗中, 形容飞奔的骑手“好似冰雹降, 犹如电光闪”。
新疆的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和维吾尔等民族, 都喜爱赛马, 尤其是世代生长在天山、阿尔泰山草原上的哈萨克牧民, 更是酷爱赛马运动, 其竞赛技艺之高超, 令人叹为观止。近年来, 赛马又增添了许多新项目, 如障碍赛马、越野赛马、马球、马上射击、劈刺、盛装舞步赛以及马车驾驭赛等, 十分惊险精彩。
四、现代赛马运动, 融入百姓生活
我国的现代赛马活动, 始于19世纪60年代, 到了20世纪30年代, 除了香港的赛马业迅速发展外, 上海有2个跑马厅, 天津有3个跑马场, 全国的赛马场逐步发展到20多个。上海跑马厅在解放前曾一度成为亚洲最大的赛马场。新中国成立以后, 马术运动得到重视。1952年8月“八一”建军节运动大会上, 进行了赛马比赛。1959年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 来自13个省市的226名选手参加角逐。1960年举行了全国马术锦标赛。1979年中国马术协会成立。由于历史的原因, 自此之后至1982年之前, 我国再也没有举行过赛马比赛。1982年中国加入国际马术联合会, 从当年起每年举行一次全国马术锦标赛。1983年起恢复了全国性马术竞赛活动和奥运会三项赛 (盛装舞步赛、超越障碍赛和三日赛) 及民间民族马术运动。
跨入90年代, 古城西安率先打响了现代赛马的第一枪。1991年4月, 新中国第一个赛马俱乐部在深圳诞生, 第二年该部就举行了“猜头马”平地赛。1992年4月26日, “金马杯中国马王广东邀请赛”在广州市郊黄村开锣。继广州马王赛之后, 全国各地的赛马活动此起彼伏, 中国赛马运动开始升温。
我国目前开展较为普遍的为平地赛马, 该项目曾列入第一届全运会, 由于经费短缺等原因中断了近十年, 近年来逐渐恢复。随着休闲体育的多元化发展, 有着“贵族运动”之称的赛马运动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接受和喜爱。当赛马运动成为体育生活中一项重要而有趣的内容时, 人们将体会到绿色、生命、健康、快乐的内涵。
参考文献
[1]袁自强.香港赛马[J].档案时空, 2008 (9) .
运动区域 篇7
传统背景建模方法常以单个像素为处理单元, 以该像素信息构造背景模型, 例如经典的混合多高斯模型[1]。此种方法优点是构造方式简单, 速度比较快;但缺点是忽略了相邻像素的信息, 在复杂场景下如存在环境噪声和光照变化时, 检测结果更容易出现漏检和误检。另外, 传统背景建模方法一般基于阈值来提取前景, 得到的结果不是最优的, 容易出现噪声和空洞。
为了改善传统背景建模在检测复杂场景中运动目标的效果, 研究在马尔科夫随机场框架下, 基于局部区域模型对监控场景进行建模, 减少运动目标检测结果中的漏检和误检。
1 系统框架
运动目标检测可视为二分类问题, 即判断图像中的每个像素为前景或是背景。传统背景建模方法以单像素为处理单元, 基于阈值判断像素的分类, 得到的结果往往不是全局最优的结果。而在最大后验概率马尔科夫随机场框架下, 运动目标检测转化为能量最优化问题, 有可能得到全局最优解, 提高算法的正确率。下面介绍基于最大后验概率马尔科夫随机场的运动目标检测模型。
假设输入图像为I, I中所有像素集合为P, 运动目标检测即对I中任意像素p∈P进行分类, 其类别为lp∈{1, 0}, 其中1为前景, 0为背景。设I中所有像素类别是L={l1, l2…, l|P|}。根据贝叶斯理论和马尔科夫随机场模型, L的最大后验估计可以简化为吉布斯能量E (L) 的最优化问题[2]:
式 (1) 中L*为L的最优估计, 能量模型E (L) 的方程为:
式 (2) 中Ec (lp) 是颜色能量函数, EN (lp, lq) 是相邻像素空间连续性能量函数, λc表示颜色分量Ec (lp) 在整个能量函数的相对权重, Np是像素p的相邻像素集合, 一般选取四连通域或八连通域。
式 (2) 中颜色能量函数Ec (lp) 表示像素p的类别是lp时, 其颜色特征为cp所需的能量。Ec (lp) 定义为颜色分量似然度对数的负值:
式 (3) 中Pr (cp|lp) 表示像素p属于类别lp时颜色向量为cp的概率, cp采用RGB颜色模型, 即cp= (Rp, Gp, Bp) T。
式 (2) 中空间连续性能量函数EN (lp, lq) 反映了相邻像素p和q的类别分别为lp和lq所需的能量。相邻像素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 具有相似特征的相邻像素更有可能属于同一类别。采用Ising模型定义EN (lp, lq) :
式 (4) 中δlp≠lq是克罗内克δ函数, dpq表示像素p和q颜色差别的度量, ε是常量参数, β是变量参数, 由β= (2〈||cp-cq||〉) -1确定, 这里〈·〉表示关于图像中所有相邻像素颜色特征的期望。为了减小计算量, 可以设置ε=0和β为常数。在文献[3]中作者使用了更简单的Ising模型, 忽略像素间颜色差异的大小, 使用常量。
能量函数EN (lp, lq) 可根据其定义直接由输入图像计算得到, 而计算能量函数Ec (lp) 需要首先估计颜色分量概率Pr (cp|lp) , 这涉及到对场景的具体建模。
图1是算法的系统框架。在任一时刻t, 算法首先根据建立的场景模型计算总的能量函数E (L) , 然后根据式 (1) 最优化E (L) 并且输出前景提取结果, 本文使用最大流算法[2]进行优化求解, 最后更新场景模型。
2 场景建模
本节介绍如何对场景进行建模, 即在线学习得到前景和背景的概率分布, 进而可以计算式 (2) 定义的能量函数。由于EN (lp, lq) 可根据输入图像直接计算得到, 因此这里只讨论基于颜色的场景模型。
2.1 背景颜色模型
传统的背景建模方法假设相邻像素是不相关的, 构造像素背景模型时仅使用像素特征信息, 为了得到更精确的背景模型, 研究融合相邻像素的特征信息, 定义一种混合式背景颜色模型:
式 (5) 中Prpix (cp|lp=0) 表示在像素p属于背景时颜色为cp的概率, Prreg (cp|lp=0) 表示像素p属于背景时在像素p周围区域观察到cp的概率, α∈[0, 1]是权重。
式 (5) 中Prpix (cp|lp=0) 采用经典的高斯背景模型构造:
式 (6) 中ωk, μk和Σk分别是第k个高斯函数的权重、均值和方差矩阵, K是高斯数, 一般取K=2~4。为了简化运算, 可假设Σk=σk2I。式 (5) 中Prreg (cp|lp=0) 可从以像素p为中心的局部区域学习得到。为使学习更具有一般性, 采用非参数的方法:
式 (7) 中Up是时刻t像素p的时空邻域像素集合:
式 (8) 中 (i, j) 是像素p的位置, l定义采样空间范围, Td定义采样时间长度。核函数KH (x) 定义为
式 (9) 中H是带宽矩阵, 可简化为H=h2I。
2.2 前景颜色模型
在时刻t, 像素p属于前景的概率Pr (cp|lp=1) 可由t-1时刻的检测到的前景结果学习得到。与区域背景模型的构造方式类似, 前景颜色模型定义如下:
式 (10) 中γ是一个极小常数, 核函数KH (x) 定义与式 (9) 相同, Vp是t-1时刻的前景像素集合, 即
式 (11) 中 (i, j) 是像素p的位置, w定义采样空间范围。
2.3 模型更新
检测得到运动前景后, 算法对前景和背景模型进行更新。对于区域背景模型和前景颜色模型, 由于使用非参数化方法, 因此仅需使用长度为lb的滑动窗口保存最新的样本。而对于参数化的单像素高斯背景模型, 本文采用和文献[1]类似的更新方式, 即
式中ρ是学习率, 当cp与第k个高斯函数匹配时, Mk, t为1, 否则为0。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为了验证算法在复杂场景下检测运动目标的有效性, 本文选取典型的复杂场景视频进行测试[3,5,6], 这些视频中包括摇晃树木、喷泉、摄像机抖动和光线变化等干扰。将算法与混合高斯模型[1]和Vibe模型[4]进行实验对比。所有实验结果均没有进行腐蚀和膨胀等后处理。
图2是场景中存在摇晃树木时检测到的运动目标。图3是场景中存在喷泉时检测到的运动目标。图4是场景中存在摄像机抖动检测到的运动目标。图中第一列是原始视频序列, 第二列是手工分割的结果, 第三列是本文算法输出的结果, 第四列是基于混合高斯得到的结果, 最后一列是基于Vibe算法得到的结果。在图2中, 背景中存在的摇晃树木很容易被检测为前景, 基于混合高斯和Vibe方法的检测结果中均含有大量误检。又由于运动物体占据画面较大面积且停留一段时间, 因此基于混合高斯和Vibe方法的检测结果中含有大量空洞。而本文提出的算法由于融合了空间连续性信息, 因而可以有效的抑制误检率和漏检率, 提取的前景比较完整。在图3中, 背景中存在喷泉, 基于混合高斯和Vibe方法的前景检测结果也含有大量误检和漏检, 而本文提出的算法效果要更好。在图4中, 视频中存在摄像机抖动, 抖动范围在14个像素以内, 比较三种方法得到的检测结果, 本文方法更加精确, 误检和漏检更少。
为了从量化指标上评估三种算法检测结果的好坏, 本文采用F值进行评价。F值是一种综合评价指标, 融合了正确率和召回率, 定义为:
式 (15) 中正确率是检测到的前景像素中正确的百分比, 召回率是所有正确的前景像素中检测到的百分比。一般F值越大, 说明结果越好。
图5是采用文献[3]标定的数据对三种方法在有摄像机抖动场景下测得的F值。由于视频仅在第275~490帧间存在前景, 因此图5也仅显示该时间段的F值。本文算法得到的曲线在其他两种方法得到的曲线之上, 说明检测结果更精确。表1是三种方法在该视频序列上测得的F值均值, 本文算法结果具有明显的优势。
图5三种方法在摄像机抖动视频中的F测试结果Fig.5 F-measure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methods in scenes with camera motion
4 结论
研究了复杂场景中运动物体检测的难题, 分析了传统背景建模方法失效的原因, 通过融合像素邻域信息, 基于局部区域建模学习得到更精确的前景和背景模型, 并在马尔科夫随机场框架下, 将运动目标检测问题转化为能量优化问题, 进而得到全局最优解, 因而前景分割结果更精确。为了检验算法的有效性, 选取了典型的复杂场景视频进行测试, 并与传统的背景建模方法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更优。
摘要:为了解决传统背景建模方法难以有效检测复杂场景中运动物体的难题, 提出了一种在马尔科夫随机场框架下, 基于区域建模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在学习像素前景和背景的概率模型时, 融合了相邻局部区域的信息;因而比传统的单像素建模方法更加精确。在马尔科夫随机场框架下, 运动目标检测问题转化为能量优化问题, 可以得到比基于阈值分割前景更精确的结果。在复杂场景视频进行测试;并与传统的背景建模方法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更优。
关键词:运动目标检测,马尔科夫随机场,区域建模
参考文献
[1] Stauffer C, Grimson W.Learning pattern of activity using real-time tracking.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00;22 (8) :747—757
[2] Boykov Y, Veksler O, Zabih R.Fast approximate energy minimization via graph cuts.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01;23 (11) :1222—1239
[3] Sheikh Y, Shah M.Bayesian modeling of dynamic scenes for object detec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05;27 (11) :1778—1792
[4] Barnich O, Van Droogenbroeck M.Vi Be:a universal background subtraction algorithm for video sequences.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2011;20 (6) :1709—1724
[5] Toyama K, Krumm J, Brumitt B, et al.Wallflower: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background maintenance.The Seven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Greece:IEEE Computer Society, 1999:255—261
运动区域 篇8
运动目标检测是指在视频序列图像中检测相对于整幅场景图像运动的物体, 在安全监控、交通控制、智能车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常用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包括帧差法、背景差分法、光流场等方法。为了给高层视觉算法提供依据, 在序列图像中可根据运动目标检测的结果进一步提取单帧图像中运动目标的轮廓, 三帧时间差分法简单易行, 它利用相邻三帧图像通过常规帧差法得到连续两个差分图像, 然后对两个差分图像的相与操作获得运动目标的轮廓和位置信息, 但该方法在复杂背景下的结果不够稳定。本文结合基于区域光流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和基于统计平均的背景差分法来获取运动目标前景图像, 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点, 从而更准确地提取运动目标轮廓。
1 联合背景差分与区域光流的运动目标轮廓提取模型
光流易于捕捉运动物体的运动特性, 可以反映出运动目标的位置和轮廓信息。如果在每一帧图像中对运动目标提取轮廓, 仅利用光流信息并不能很好的完成, 因为梯度计算需要利用连续的若干帧的图像信息, 而运动目标边界区域的梯度变化比较丰富, 将导致光流图像中得到的运动目标大于实际运动目标, 多出的部分正是运动目标在若干帧时间内经过的区域, 这也正是光流对运动物体捕捉其运动特性的体现。另外, 对于相对较大的运动目标而言, 如果运动目标内部颜色、灰度等比较单一, 那么运动目标内部光流为0, 导致光流图像中运动目标内部出现空洞区域。
我们结合背景差分法就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背景差分法能够有效地从背景中提取出当前帧前景运动目标, 运动目标轮廓精确, 且当背景与目标灰度存在差异时运动目标内部一般不会出现空洞。然而高精度的背景建模成为限制该方法的一个难点问题, 复杂的背景模型精度较高, 但其系统开销也大。本文采用简单的基于统计平均的背景差分方法, 该方法具有简单、计算量小等优点, 并且有一定的自适应性, 但是在目标运动的轨迹上会存在运动目标的阴影。
本文考虑利用背景差分法解决上述光流法产生的问题, 同时利用区域光流消除背景差分法产生的运动目标阴影, 为此提出一种联合背景差分与区域光流的运动目标轮廓提取算法, 原理如图1所示:
2 算法描述
根据联合背景差分与区域光流的运动目标轮廓提取模型, 要求输入视频中的序列连续图像, 输出运动目标在当前帧中的轮廓信息, 详细算法步骤如下:
步骤1 采用基于统计平均的背景差分方法, 对第k帧 (假设为当前帧) 求前景图像, 即灰度差分图像Iundefined。令Gk (p, q) 表示视频序列第k帧 (p, q) 位置像素点的像素值, 则背景图像中第k帧 (p, q) 位置像素点的像素值Bt (p, q) 可由式 (1) 求得, 灰度差分图像Iundefined由式 (2) 求得;
undefined
步骤2 采用基于视频窗口切分与分类的序列图像运动目标检测算法, 快速标定出第k帧图像中的n个包含运动目标的矩形区域Ωundefined, Ωundefined, …, Ωundefined;
步骤3 由光流方程 (3) 和全局平滑约束条件 (4) 对标定的矩形运动区域求解光流, 并认为矩形区域外的像素点的光流为0, 我们按此方法求解第k帧图像的光流场[u, v]k;
undefined
其中Ix, Iy, It分别为图像中对应点 (x, y) 的灰度值I (x, y, t) 沿x, y, t三个方向的偏导数;
步骤4 为便于对光流场矢量数据进行分析, 我们对第k帧图像的光流场[u, v]k按照 (5) 、 (6) 式进行归一化处理;
undefined
其中Vundefined是对应当前帧图像的速度场, Vundefined为归一化后的速度场。为了直观的显示光流速度并有效借助于图像处理的相关技术, 我们将Vundefined内数据转换为类似灰度图像的整型数据。只需将取值范围做一个[0, 1]-[0, 255]的变换, 得到灰度光流图像Iundefined, 灰度值较大的像素点是那些光流较大的点, 其对应的运动目标就具有较大的速度;反之, 灰度值较小的像素点是那些光流较小的点, 其对应的运动目标就具有较小的速度;
步骤5 将步骤1中得到的灰度差分图像Iundefined与步骤4中得到的灰度光流图像Iundefined按照式 (7) 进行图像信息融合, 得到灰度融合图像Iundefined;
undefined
步骤6 分别将图像Iundefined和图像Iundefined二值化, 并对二值化后的图像做与操作, 最终得到运动目标的二值化图像Iundefined, 从而得到当前帧图像中的运动目标轮廓。
3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一个运动行人视频序列进行实验, 该视频是在摄像机固定的情况下拍摄的场景, 每帧图像大小为480×640像素。测试结果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 在监控场景中, 联合背景差分与区域光流的运动目标轮廓提取方法能够准确地提取视频序列中运动目标轮廓, 尤其对非刚性物体的运动目标而言, 本文算法能更好地检测出运动目标在每一帧序列图像中的完整轮廓信息。另外本文采用区域光流求解大大降低了光流的计算代价, 提高了算法的效率。图2中对区域光流求解的计算量为全帧光流场计算量的0.0651倍;对该运动行人序列连续100帧进行统计, 平均每帧计算光流的时间开销仅为全帧光流场计算量的6.17%。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光流法计算量大并且无法精确提取运动目标轮廓的问题, 提出了一个联合背景差分与区域光流的运动目标轮廓提取模型。通过实验表明该模型在摄像机静止、物体运动的监控场景中, 能够准确地提取运动目标轮廓, 为运动目标识别、跟踪以及行为分析奠定了基础。
摘要:针对光流法计算量大并且无法精确提取运动目标轮廓的问题, 提出一个联合背景差分与区域光流的运动目标轮廓提取算法, 首先对运动目标区域进行标定, 并通过求解区域光流得到光流图像, 然后结合基于统计平均的背景差分法获取运动目标二值图像, 从而提取出运动目标轮廓。实验结果表明, 在监控场景中, 本文算法能够准确地提取运动目标轮廓。
关键词:运动目标检测,背景差分,区域光流,轮廓提取
参考文献
[1]王亮亮, 王黎, 高晓蓉, 等.基于视频图像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 2010 (6) .
[2]A.FRANCOIS, G.MEDIONI.Adaptive Color Background Model-ing for Real-Time Segmentation of Video Streams[C].Proceedings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ing Science, Systems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angeles, USA, 1999.
[3]盛旭锋, 朱方文, 李校祖, 庄俊.基于三帧时间差分法的独居老人运动检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0 (13) .
[4]B.GLOYER, H.K.AGHAJAN, K.Y.SIU, T.KAILATH.Video-Based Freeway Monitoring System Using Recursive Vehicle Track-ing[C].In:Proc of the IS&T-SPIE Symp on Electronic Imaging:Image and Video Processing, San Jose, CA, USA, 1995.
运动区域 篇9
关键词:美国,赠地学院,区域经济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备受人们关注。这不仅是因为高等教育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 区域经济发展为地方政府增加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经费能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从而改善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 提高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美国赠地学院构建的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社区服务三结合的运行模式, 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赠地学院运动兴起的社会需要与理论基础
(一) 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美国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的新型农民, 以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益, 推动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南北战争后, 美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关键历史时期, 工业化、城市化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方向。但这一时期美国的农业生产非常落后, 生产工具的使用远远落后于西欧各国, 土地耕种普遍使用畜力、人力和简单的机械, 先进的农业机械、农药等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很少;大多数农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 农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 成为制约美国农业发展的瓶颈, 对美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同时, “西进运动”的兴起使得美国农业耕地面积不断扩张, 但同时期农业劳动力供给有限, 农民的科学素质和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二) 实用主义哲学观的成型
19世纪后半期, 在威伯斯特 (Noah Webster) 、钱宁 (Willian Elley Ch anning) 及爱默生 (R alph Waldo Emer son) 等人所倡导的本土文化意识成熟的基础上, 皮尔斯 (Charles Pierce) 、詹姆士 (Willian James) 、杜威 (John Dewey) 等人提出的实用主义哲学观逐步成型。实用主义哲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人们理解和改造现实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 特别强调理论研究和知识探索必须服务于社会发展与个人现实生活。
(三) 科学教育思潮的影响
19世纪中叶, 欧洲大陆的科学教育思潮在美国得到广泛传播, 对美国教育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外部冲击效应和意义深远的影响。赫胥黎作为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潮的最大代表, 以他在科学领域本身令人信服的成就为依托展开十分丰富、影响巨大的教育活动。美国著名教育史学家克雷明 (Lawrence ArthurCremin) 把19世纪后半期美国教育改革的发轫归结于接受英国斯宾塞教育观的影响。
二、《莫雷尔法案》与赠地学院运动
1862年《莫雷尔法案》的颁布与实施是帕特里奇 (Alden Patr idge) 、特纳 (Jonath an B.Tur ner) 以及莫雷尔 (Justin S.Mor r ill) 等赠地兴学的先驱人物不懈努力的结果。此法案称为“莫雷尔土地赠予法”, 简称为“莫雷尔法案”。《莫雷尔法案》规定:1.联邦政府在每州至少资助一所学院从事农业和技术教育;2.凡有国会议员1人的州均可获得3万英亩的公用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3.除10%可以用于购买校址用地外, 出售公地获得的资金设立为捐赠基金;4.基若果在五年内未能用完, 联邦政府将全部收回。1890年, 颁布实施了《第二莫雷尔法案》, 规定联邦政府每年须向赠地学院划拨一定数额的款项。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美国还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资助与加强赠地学院发展的法律, 如1887年的《海奇法》、1907年的《纳尔逊修正案》和1914年的《斯密斯—利弗法》。从林肯起, 美国计有6位总统, 不问是属于民主党抑或共和党, 先后都曾签署类似的法案。在《莫雷尔法案》的规范引导下, 在美国联邦及各州政府的重视下, 赠地学院运动在美国蓬勃发展。许多州都利用赠地、出售土地所得资金或拨款建立了农工学院, 有的在原有学院设立了与农业机械相关的学科和专业。据统计, 自《莫雷尔法案》实施以来, 截止到1896年美国建设69所赠地学院, 麻省理工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就是借助赠地学院运动的契机发展起来的。
三、美国赠地学院运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 赠地学院出现的人才为美国区域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劳动力是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当然, 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要保持统一, 只有数量而无质量的劳动力是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 只有具有高质量的劳动力才能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所以, 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力的质量, 即劳动能力。劳动能力的提高必须依赖教育。因为人作为劳动力最初只具有体力和简单的生产生活经验, 要成为现实的劳动力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训练。马克思认为, 要使“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 成为发达的专门的劳动力, 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马克思在一般意义上论述了教育在使一个潜在的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巨大作用。
《莫雷尔法案》的颁布实施, 促进了美国内战后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根据《莫雷尔法案》创建的学院, 注重向学生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和机械制造工艺,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以满足劳动者的教育需求与经济利益。赠地学院运动使美国高等教育走上了民主化、大众化、实用化的道路。赠地学院运动使使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增长, 为美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专业实用技术人才, 为美国农业经济的腾飞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 赠地学院为美国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马克思曾经指出, “生产力里面包括科学在内”。科学技术作为渗透性的生产要素, 成为第一生产力, 在生产力中所占对比重越来越大, 对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育则是生产第一生产力的工作母机, 是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尤其是高等教育, 肩负科学研究、生产新的科学文化和技术的重要职能。
美国赠地学院在发展过程中确立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结合的高等教育新体制。1887年, 美国国会颁布实施了《海奇法》, 规定每州在赠地学院建立农业实验站, 从事农业科学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实验站还设立分支机构、实验农场, 进行农业科学研究, 解答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赠地学院确立了面向区域、面向农村的办学定位, 其进行的科学研究主要涉及实用技术, 帮助农民解决了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他们研制机械化农具, 引导和促使农民使用各种新型的改良犁、除草机、播种机、脱粒机, 以降低了农业生产的强度和成本,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为美国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三) 依靠赠地学院农业技术的支持, 美国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在赠地学院农业科技的支持下, 美国在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 有效地解决了美国工商业发展对原料以及劳动力的需求。据统计1860年至1900年美国农业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稻谷增长了近12倍, 棉花总产量增长4倍, 小麦总产量增长了近3倍, 玉米总产量增长了2.5倍, 农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 而且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粮食输出国。在赠地学院培养的大量实用人才的直接支持下, 美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和集约化发展。赠地学院运动加速了美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历史进程。美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水平不断提高, 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诞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赠地学院, 以大众文化和实用教育为目的, 以实用知识和生产为教学内容, 以科学技术推广为服务方向, 推动了美国区域经济发展。赠地学院为低收入家庭的青年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扩大了高等教育规模, 推动了高等教育民主化和大众化进程, 为美国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时期, 我们理应借鉴美国赠地学院的办学经验, 进而解决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美) 劳伦斯.阿瑟.克雷明著, 单中惠等译.学校的变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4.
[2]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运动区域 篇10
一、运动休闲业及特点
运动休闲业是指通过体育运动进行休闲而生成的一种产业, 这也是目前休闲业中极其重要的一种业态形式。运动休闲业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核心层, 主要是运动竞技表演业和大众健身业;二是外围产业, 包括体育及运动休闲用品制造业、运动休闲旅游业、体育博彩业和运动休闲建筑业;三是运动休闲服务业, 包括竞技组织及运动休闲中介服务业、运动休闲用品商业服务业等。
笔者以为, 从严格的产业意义上来说, 休闲业还难以从一个准确的产业业态上加以定位, 因为它无论是从产品供给方式、还是业态涵盖范围、还是效益计量方式都和经济学一般意义上的产业范畴有很大的不同, 其独特性在于:首先, 运动休闲业的产品供给源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市场需要下通过商业运作提供的商品形式;另一方面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范畴下的社会福利性产品。其次, 运动休闲业的涵盖范围特别广泛, 涉及领域极其复杂。一方面, 运动休闲业的某些门类可以以独立的产业业态独立运营;另一方面, 运动休闲业的许多门类又与旅游、传媒、会展、文艺等产业、行业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而且运动休闲业内部的各门类间也有密切的相关性, 表现出很特别的相互介入、共同生长状态。再次, 运动休闲业的效益核算同众多文化产品一样, 既要计算经济价值, 还要评估社会价值。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休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特别是运动休闲。据《2013年中国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研究与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2015年前后, 世界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 休闲将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休闲、娱乐活动和休闲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
二、温州运动休闲业的发展现状
(一) 从业态构成上看, 温州运动休闲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
1. 运动竞技表演业和大众健身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
近年来温州每年都能承办5次以上的国际赛事, 包括国际山地公路行车赛、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等;每年举办10到15次的国家级运动竞技比赛, 包括全国健美操冠军赛、全国山地户外运动锦标赛、两岸四地海钓巡回赛、全国中式8球排名赛、中华龙舟大赛、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全国汽车超级短道拉力挑战赛等;每年举办省市级赛事近百次, 包括球类、棋牌、田径、游泳、自行车、武术等几乎所有运动竞技领域。大众健身业是温州运动休闲业的最主要构成部分, 从山地到水上、从场馆到户外、从高端到大众、从智力到体能, 几乎所有国内外运动休闲健身项目都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发展。
2. 运动休闲外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从温州体育及运动休闲用品制造业上看, 温州现有运动休闲制造企业56家, 年产值已突破27亿元。主要是运动休闲服装、鞋类制造业、运动器械及器材健身器材及用品, 但数量少、规模小、产量不多, 影响力不大。运动休闲旅游业是温州运动休闲业的一个亮点, 近年来群众自发地运动健身休闲活动十分活跃, 社会影响良好, 但还没有体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体育博彩业主要还是体育彩票经营, 从2012年开始体育彩票销售量突破13亿元。随着温州新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设项目的开工, 温州运动休闲建筑业将实现一个新的发展飞跃。
3. 运动休闲服务业继续快速发展, 市场机制和服务体系趋向完善。
运动休闲社团组织发展迅速, 目前温州市级体育运动协会有39家, 包括钓鱼协会、游泳协会、围棋协会、风筝协会、空竹协会、摩托艇运动协会、场馆协会、徒步协会等, 会员6万多人, 县 (市、区) 、镇 (街道) 运动休闲类社团超过600个。运动休闲批发零售业增长迅速, 2013年总销售额超过7亿元, 持续保持15%以上的年增长势头。
(二) 从运动休闲业内容、项目和设施分布上看, 呈现着以主城区为核心, 向周边扩散的格局
主城区人口密集, 高端人群相对多一些, 需求层次多样化, 消费投入比较大, 运动休闲项目和设施相对比较齐全而密集;周边县市人口相对单一, 需求和投入有限, 运动休闲项目和设施相对比较单调和零散, 主要以地域自然和文化特色选择适合发展的内容。从2013年初开始, 温州市政府相关工作部门试图对运动休闲业做出新的发展规划, 但在项目内容及布局设置上还是难以摆脱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从最新规划的重点项目分布图表我们就可以清晰看到这一点 (见下表) 。
三、温州运动休闲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一) 层次偏低
运动休闲业前列的国家和地区, 其业态构成全面而高水平, 其中, 竞技表演业的高度通常是国家级甚至世界级, 不仅给人们提供了精彩的运动竞技精神盛宴, 也成为运动休闲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带动各关联产业全面发展。温州近十年间只承办过世界地掷球大赛等零星的几个偏冷赛事, 国家级的核心赛事也很难争取到。一个人口近千万的城市, 一个因民营经济发展引起国内外瞩目的地区, 居然在核心赛事中很少有温州的影子, 这不仅与城市的名声不符, 更难以牵动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经验表明, 单纯定位在大众健康目标要求的运动休闲业, 发展空间是极为有限的。
(二) 布局分散
温州是浙江人口大市, 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带来了大量外来人员的涌入, 除文成、泰顺两县外, 人口密度极大, 可运动休闲项目和设施分布却很散乱, 主要集中在主城区, 消费群体也主要是主城区居民。周边县市因特色建设一些项目, 但没有主城区居民的消费参与也很难存在下去。这就造成了温州整个市区的运动休闲项目和设施碎片化地以主城区为核心逐次递减式向四周扩散, 主题不突出, 脉络不清晰, 特色不鲜明, 体系不连贯, 消费不均衡。
(三) 规模狭小
温州运动休闲项目与设施就数量而言并不少, 但单体构成规模却不大, 如同我们的企业一样, 以小块化、颗粒状的方式存在。从表面上看, 除了高端的运动竞技表演项目外, 国内外运动休闲项目都在温州有所建立, 但是缺乏规模的项目其生命力是脆弱的。从国外的先进经验上看, 未必是项目齐全才有最好的发展效果, 往往是注重特点求得规模后才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四) 效益不高
考察运动休闲业的效益, 当从两个方面上看, 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社会效益而言, 由于经济上与时间上的因素, 广大居民无法平等参与具有一定水平的运动休闲生活, 由于布局和规模的局限, 政府也很难使广大居民均等地享受现有的运动休闲公共服务, 其社会效益自然难以达到预期的要求。由于体系的散乱、规模的局限、消费需求与供给的结构化矛盾、消费热点的缺失, 相当多的运动休闲项目很难算出盈利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不能保障的情况下, 任何产业都不能看到光明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 主城区百万人口左右的规模将是最主要的城市定位, 温州的代表性是非常突出的。温州运动休闲业的基本情况, 也是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基本写照。
四、关于推进运动休闲业区域性发展的方向性选择
运动休闲业虽然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但对于一个区域, 特别是像温州这样一个有着深厚商业文化背景的城市而言, 其发展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效益基础上才能取得快速发展的可能。所以, 我们必须在充分考察运动休闲业的经济价值基础上方可建立符合本区域的发展策略选择。
(一) 关于运动休闲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运动休闲业虽然表面上是一个产业体系散乱、评估标准复杂的经济业态, 但其对整个经济体系发出的产能和效益是不容低估的。作为一类产业它能直接拉动经济增长, 同时对社会就业产生拉动效应, 对劳动力转移产生的积极作用。它的未来发展空间对经济体系的深层次影响极其重大。
目前, 运动休闲业在世界范围内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 北美、西欧各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国, 都形成了发达的运动休闲业, 既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也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国外运动休闲业发达国家发展道路虽各不相同, 特点不同, 但体现出一些共性之处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
1. 基础设施优质、全面而完善。
以美国为例, 按《健康公民2000年》规划, 美国社区每万人要建一英里野营、自行车或建设路径;每2.5万人要建一个公共游泳池;每千人要建四英亩开放的休闲公园。先进国家通过优质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的全面铺开, 结合公共教育与俱乐部推广和社区服务, 为公民提供了优质高水平的运动健康服务和休闲环境, 培植了雄厚的群众体育基础和运动休闲社会氛围。这是运动休闲业发展的最基本社会条件。
2. 政策支持有力而富于实效。
二战后,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高度重视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及相关服务, 公共财政投放历来是公共财政支出的重头。近年来, 随着全球的经济结构调整, 这些国家普遍把运动休闲业作为本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甚至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更加注意政策上的扶植。无论是美国、日本韩国还是一些主要欧洲国家, 他们都把运动休闲业或体育产业提升到本国产业重点排序的最高级, 同时予以最有力的政策支持。政策支撑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关系重新整合的必要条件。
3.
运动休闲业普遍以复合型包容化结构模式, 辐射并牵引外围其他产业, 如文化、旅游、影视、传媒、制造等行业, 往往与其他关联产业结成严谨的线长面广、共生化的产业链形态。
4. 品牌竞技表演项目及著名体育运动节事起突出的引领作用。
先进国家特别注重并善于打造世界级的品牌竞技表演项目和国际化著名体育运动节事活动, 既扩大了本土居民运动休闲业的投入, 带来经济的发展, 也推动运动休闲业与城市形象的互动融合, 并以之成为城市形象与品牌, 扩大城市知名度。
5. 市场主导、多元参与型的商业运作模式为运动休闲业赋予了无限的发展活力。
欧美国家通常在许多项目上实行基于市场原则的俱乐部制度和联盟体制, 经过百年的发展早已趋于成熟化, 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其中, 中介机构在带动运动休闲业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突出。
我国的运动休闲业从改革开放开始才真正起步和发展起来,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形成竞赛表演、器材装备和运动休闲服装制造、健身休闲娱乐和相关技能培训等主体产业。今后, 运动休闲业将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树立休闲概念, 明确休闲经济, 培育运动休闲业是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二) 推进运动休闲业区域性发展的方向性政策
近年来, 温州以运动健身、娱乐、竞技表演、技术培训、体育用品、体育彩票为主体的运动休闲业已逐步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整体业态上政策体系还未完善, 运动休闲消费意识与温州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体育产业总体竞争力还不强, 产业内部结构还不够优化。面对当前运动休闲业市场进一步国际化、多元化的挑战, 我们认为, 应进一步提高认识, 正确定位, 在加快运动休闲业总量扩大的同时, 注重调整内部结构, 深入挖掘发展的潜力。
1. 提高认识, 加大投入, 在规模上首先铺开。
近20年来, 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当属IT产业和运动休闲产业, 二者被喻为当代产业界两大当红巨星。在发达国家, 运动休闲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 世界运动休闲业年产值已超过10000亿美元, 欧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产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2%以上。美国运动休闲业年产值超过4000亿美元, 占全部GDP的3%左右, 稳居第六大产业。因此, 要认真审视运动休闲业对温州市经济的拉动作用, 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 重新定位运动休闲业, 把它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整体规划, 把运动休闲业发展作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切实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推动运动休闲业全面发展。
2. 科学规划, 加快整合, 提升运动休闲业竞争潜力。
运动休闲业是“无烟工业”, 耗能少, 污染少, 符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目前, 无论是产品制造业还是中介服务业, 在一定程度上还受旧体制的影响, 产业市场竞争能力还不能完全发挥。在新的发展时期, 加强内部资源整合, 促进结构调整尤为重要。要充分利用温州的优越条件, 发挥资源的优势, 对运动休闲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 将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育。一是要出台扶持政策, 为产业结构提升保驾护航。二是要规范市场管理, 提高运动休闲业市场效益。三是要立足本地特色, 注重开发温州优势的运动休闲产业项目。
3. 重点发展运动竞技表演业, 以此牵动运动休闲业整个体系发展。
必须根据现有条件, 力争在竞技表演业发展上求得突破。一方面要在本土打造国家级运动竞技队伍, 另一方面, 加大高水平赛事引进力度, 保证每年有相当场次的世界级、国家级有影响的赛事, 逐渐形成社会支持与关注群体, 培养全民对运动休闲的参与意识, 引发经营与消费投入。
4. 推进全民健身运动, 挖掘运动休闲用品的消费潜力。
要扎实抓好群众性体育活动, 不断扩大温州市民的运动休闲消费面, 提高运动休闲消费水平。一是要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提高群众参与体育锻炼意识。二是要建设运动休闲民生工程, 改变场地设施不足与利用率不高现状。三是要增强有效群体消费, 刺激运动休闲用品消费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郑向敏, 宋伟.运动休闲的概念阐释与理解[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 (3)
[2]北京中研纵横经济信息中心.2013年中国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研究与前景预测报告[R].2013
[3]毕红星.国外发达国家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先进经验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2 (1)
[4]朱寒笑, 苗大培.欧洲休闲运动政策的演变[J].体育文化导刊, 2009 (2)
[5]温州市体育发展规划[R].2004-2020
[6]永嘉县体育产业发展规划[R].2014-2020
[7]叶杭成.当休闲体育运动的价值研究[J].当代旅游, 2012 (4)
【运动区域】推荐阅读:
户外区域运动08-16
运动区域活动论文10-18
幼儿园区域性运动活动01-03
区域次区域07-27
区域地理研究和区域发展(全解析)10-27
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区域材料制作01-19
温州区域07-17
区域效应07-19
浅水区域07-19
区域效果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