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改进

2024-05-21

有效改进(通用12篇)

有效改进 篇1

一、避免只问不答的反思, 着重问题的解决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 能够敏锐地发现和捕捉住这些问题, 对于找到教育教学改进的突破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 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重要, 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 教师的反思活动重点应当放在问题解决的探索上。

二、避免单纯个体的反思, 发挥群体的作用

群体反思会使反思的持续性增强, 因为反思的持续需要群体的支持, 群体反思比个体反思更容易持久, 对一个问题的持续、反复多次的反思有助于问题的最终解决。群体反思的形式很多, 除网络日记外, 群体反思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听课评课、教研组活动等形式。

三、避免浅表弥散的反思, 围绕专题进行

为了提高反思效果, 在反思方式上要提倡专题反思。专题反思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围绕某一专题进行深入的、持续的、系统的反思, 从而形成对该专题较为全面、深刻的理性认识, 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有效方法, 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四、避免形式单一的反思, 多种方式表达

反思结果表达的形式多种多样, 如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反思、教育案例等, 这些反思方式或自由表达、或理性提升、或问题探讨、或直抒胸臆, 它们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

摘自《上海教育科研》/吕洪波文

有效改进 篇2

通过对本项目功能的认识和理解,在深入分析招标文件并进行现场踏勘后,结合我公司以往在同类工程项目的施工经验,提出以下合理化建议:

1、为了维护成都市 “模范城市”的荣誉成果,使施工现场邻舍规范化、合理化,减少施工现场扬尘,增强安全文明施工效果;建议建设单位对施工现场的邻舍进行统一规划和搭建。

2、每天一次的施工安全会签制度,确保安全、文明施工。

3、地方性材料准备情况及供货渠道应充足,并考察供货能力;各种预制构件,半成品提前落实生产厂家,各方共同考察其产品的生产质量及供货能力,结合施工进度,制定供货计划,逐一落实。

4、充分利用竞争机制,择优选择工程承(分)包商和材料、设备供应商,是保证缩短建设工期、提高工程质量、节约工程投资的一项重要措施。

5、已完工程项目如遇汛期、暴雨天气及时进行巡视检查,如有问题及时与有关单位联系解决。

6、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有可靠的保证体系。

7、将组织协调纳入合同管理

由于本工程专业性强,势必涉及到较多的施工单位参加。由于各施工单位的分工任务不同和相互的利益制约关系,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在交叉施工作业时,难免发生分歧和纠纷。业主作为整个工程项目的投资者和管理者,从工程整体利益出发,如何减少或避免在各施工单位片面追求自己的局部利益、不顾全大局的现象发生,如何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对确保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此,建议业主除了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组织协调之外,在施工合同中将“服从整体工程建设需要”作为施工单位应尽的义务,并明确规定违约责任,将组织协调纳入合同管理的范畴来,确保整个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8、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参建各方踊跃提出合理化建议: 在满足工程质量及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参建各方踊跃提出合理化建议。如因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被业主采纳,导致工程投资的节约和工期的缩短,建议业主给合理化建议的提出方以适当奖励。该项内容可以用合同条款的形式加以明确,形成制度,形成一个参建各方积极参与工程建设,为达到业主的既定目标而献计献策的良好氛围。

9、工程开展过程中,可能因一方原因造成工期的延误,为明确责任,建议业主在施工合同中明确因某方原因影响工程进度的惩罚力度。

有效借用多媒体改进拼音教学 篇3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时期过渡。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另外,一年级新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也有着极大的联系,即在他们高兴时记忆效果良好,反之则较差。

因此学习拼音时,如果能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展示优美的图像、悦耳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这一特点,合理创设情景,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多媒体包括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脑等。在教学时可充分运用其中的一种或者某几种来创设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需求与兴趣。

“课标本”一年级上册的汉语拼音中,每一课都有一个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但是由于画面是静止的,刺激的强度还不能足以让学生进入情境,不能充分地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我在教学中,把情境图制作成为动画。比如在教学“b、p、m、f”时,出示动画:爸爸带孩子去爬山看大佛,树上一个大喇叭正在喊请游客不要乱摸的话语。自然而然地出来一首儿歌,再配上画外音:“你想学会我吗?”、“你想和我做朋友吗?”等鼓励的语言,此时此刻,学生兴趣盎然。这样,通过动画情境,给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觉得学习拼音有趣、有情、有意。

二、借用多媒体,突破拼音教学难点

电教媒体能把抽象的概念变成有形有声的感性材料,化虚为实,化难为易,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和记忆,使我们在传统教法的基础上增添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新手段和新方法。在拼音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难点:

1.发音、拼读

在教学声母“zh、ch、sh”的发音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口鼻腔剖面图”的幻灯片,标出舌位在硬腭前端的定格,形象直观地展示发音部位,学生按图索骥,能较好地掌握翘舌音的发音技巧,有效区分声母“z、c、s”的发音方法。

在进行拼音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中录音机的作用,把学生的声音录进磁带或保存为声音文件,再播放出来,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又能有效地纠正学生读音。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经过大量的实践活动的结果。学生直呼音节的能力也必须经过反复、严格的训练才能形成。

2.形近混淆

弄清形近字母如:b-d、p-q等是拼音教学中的难点。有许多学生分不清楚,经常出错。多媒体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如区分b-d时,可以设计马儿在沙漠上飞奔后留下的脚印以及马儿跑步时“得得”的音响效果,让学生在观看“d”型的马蹄印时,牢记“d”的字型,在听声音时记住“d”的的读音。学“b”时可以直接借助录音机,拉长天线显示“b”形,放出广播的声音感受“b”音;还可以动画直接显示“6”慢慢变形为“b”,强调“像个6字bbb”,反之就是“d”。

3.复韵母

复韵母本就相对来说比较难一点,而其中ei-ie、ui-iu是最容易混淆的,于是我设计字母“i”和“e”左右跳动,排队报数。谁在前面先报谁的“名字”,后面的那个字母的名字轻轻带过。结合刚才所讲的学习复韵母的方法,效果很好。

三、游戏扩展,巩固提高

一年级的学生记得快,同样忘得也快。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游戏和活动,使学生掌握得更牢。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所以我会在课堂上适当地玩游戏。我们在复习23个声母时,如果只是机械地重复读背,学生就会“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游戏法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对初入学的学生,把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学生就会对学习更感兴趣。所以我编了一首儿歌用来记字母表:“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拼音休息操。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b、p……;扭扭脖子,扭扭腰,我们来背韵母表a、o……;站要直,坐要正,我们来背整体认读音节表zhi、chi、shi、ri……专心听,勤动脑,学好拼音基础牢。”

实现有效学习 改进教学评价 篇4

一、应具备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好课首先应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不仅关注学生的个人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而且注重学生的个体情感体验。这种氛围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意识。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互相激励, 取长补短, 逐步学会团结合作, 同时培养了学生刻苦钻研、实事求是的态度。此外, 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形成了乐观、自信、积极、果断的品质。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善于抓住机遇, 勇于承担责任。这样的教学氛围, 一定会产生教学相长的效果。

二、应具备富有弹性的生活素材

一节好课所提供或生成的数学学习材料应该是富有弹性的, 这也是有效学习追求的目标之一。曾在杭州聆听过特级教师刘德武老师执教的《体积的问题》, 听后回味无穷。教师以一道课后习题为本, 通过在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的四个角上剪掉边长不等的4个小正方形, 求围成的长方体体积, 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与领悟猜测、实验、验证的基本思考方法。教师的问题一环紧扣一环, 不断深入。通过这些学习材料, 刘老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数学思想。一道很平常的课后习题在刘老师那里却衍生出一系列的探究素材, 每个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我想这就是一节课的亮点。

除了老师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材料外, 一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在课堂中, 有学生的真实情感体现、智慧的交流, 这样的课内容丰富, 给人以启发。

在教学《角的认识》时, 老师介绍三角板三个角的度数时。突然, 一名学生质疑:“老师, 我的三角板比你的小得多, 它们三个角的大小怎么会一样大呢?”教师乘“虚”而入, 组织学生即兴讨论, 结果形成了两种意见, 展开了辩论……这个随机事件, 虽出乎预设思路, 但合乎情理, 合乎教学流程, 教师就乘机顺势而下, 用学生所想所做及时组织下一个环节。学生既然自发地吹来了“东风”, 教师就应迎“风”而上。“乘风破浪会有时”, 这个“时”就是学生在随机事件中形成的教学资源, 这节课的精彩之处就在此“时”。

三、应具备灵活多样的学习途径

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 教师主要是运用“凑十法”来计算的。9加几的加法, 往往通过想一想、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来构建学生的思路。比如教学9+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先在方格子中摆9个圆, 再在格子外摆4个圆, 要求回答一共有几个圆, 怎样列式?9个圆和4个圆合起来是几个圆?9和几凑成10?按你的想法把圆摆好。9加4等于几?然后说说算理 (看到9想到1, 把4分成3和1, 9和1凑成10, 10加3等于13) 。在操作圆片的活动中, 学生的思维随着操作和顺序迁移, 操作程序反映了学生接受的思维进程, 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这对低学段学生尤为重要。

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节好课就是教师通过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尝试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将有效的学习渗透到生活中。应用活动更多地体现在数学实践活动课程中。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 我设计了《铺地砖》的实践活动课, 要求学生根据教室地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地砖。学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这个活动中, 经过测量、计算、比较、交流, 学生不仅巩固了刚学过的面积知识, 同时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四、应具备适时适度的评价方式

激励性的即时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 因人而异, 因时而异, 做出有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 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 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方面的任何进步, 无论其现状如何, 离教育目标有多远, 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 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不断发展。

有效改进数学课堂教学学习体会 篇5

此次有幸我参加了在大丰市万盈二小举行的数学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有效改进数学课堂教学。在此期间领略了常州市五星小学杨坚教师的课堂风采,感触颇深。又听了省教材主审沈重宇老师作的《深入课堂教学改革的几个视点》的报告,确实受益匪浅。下面我结合专家的报告谈点体会.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在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一批智慧型的教师,他们的教学观念、教学特色以及在教学研究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正在重新书写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需要我们满腔热情地去学习、挖掘和提炼。

1.对数学学科本质的重新思考

沈老师将数学视为人类历史文化中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他认为,数学不仅有系统、严谨、准确的语言表达,而且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数学应是抽象数学符号与学生生活实践结合。特别是,他从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悟并提出:应把数学作为一种自乐自娱的一种游戏。理由是,游戏激发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的产生,游戏促进了数学知识的传播,游戏是数学人才发现的有效途径。华老师认为,如果课堂教学去掉枯燥,尽情去玩,倡导创造,体验规范,那么给学生的感受将是:数学好玩,数学就是符号的乐园。近年来,对数学学科本质的重新认识已形成了几种不同观点,华老师这一独特看法有助于开拓我们研究的思路。

2.关于教学设计的教育价值

沈老师针对传统教学对教学过程特殊性的过分强调而堵塞引导学生独立“探索”未知的弊端,提出课堂教学不仅要教知识、而且要教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过程要充分展示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以及思维过程,让学生领悟生活和数学的关系,在思考、实践活动中通过探究学习,获得成功体验。

正是从展现教学设计的发展价值功能这一思路出发, 华老师的课堂教学进程设计体现学生发展这一主线,从而突破了教学模式的方法论局限而使教学呈现丰富多样性。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猜想到验证、从模仿到创造、从抽象到具体的学习和思考过程,不仅让学生理解猜想、求证的科学方法,同时体验到了数学之美。,3.关注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基于“教育是建构人生的价值和生活方式,实现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一种活动”的认识,学校教育是师生之间独特的社会生活体验过程,数学学科的学习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获取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或某一学习阶段通过经历理解社会实

际问题的“数学化”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性,并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而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正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自我再创造过程。

4.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和表达。数学、数学教学的本原在于数学知识、思想、方法与思维、兴趣、情感、审美的完美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自身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因此华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注意创设体验和处理现实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参与和理解学习数学的过程,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和探索数学的过程,学习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性思维的良好品质。

改进教学方案,促有效教与学 篇6

一、以问题情境推动教学

在第一个班复习教学时,上课开始直接通过做练习,然后依据练习中涉及到的知识点逐一加以讲解,学生错误率多的地方还反复提醒学生注意,教学缺乏新意,吸引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时半刻难以进入角色。在第二个班复习教学时,将教学导入改进成通过以下问题1情境引入复习课题,教学展开通过问题2情境推动。

由图甲引导学生归纳得出:透镜对光线偏折规律是朝厚的部位偏折。由图乙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问题2:画出下图中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传播方向。

根据凸、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规律,作出光线透过凸、凹透镜后的传播路径,并进一步介绍凸、凹透镜焦点和焦距的含义。

通过问题情境展开复习课的教学,使每个学生在复习课上也能在课堂上进行探讨物理规律,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力地促进了物理教学。

二、以知识调整改进教学

在第一个班复习教学时,按照本章内容逐节进行,各知识点都是学生先练习,然后师生共同处理练习,并依次复习各知识点,教学各知识点衔接不太紧密、过渡不太自然,做到了教学内容面面俱到,但整个教学过程平铺直叙,很平淡。第二个班上教学时,将各知识点作了适当的调整。首先通过三棱镜对光的偏折情况(由光的折射规律)归纳出透镜对光的作用规律,然后引出凸、凹透镜各自的三条特殊光线,并由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作出物体在距凸透镜u>2f、u=2f、f2f、u=2f、f

三、以内容深挖升华教学

改进作业设计,有效促进学生成长 篇7

一、改进作业内容———让学生愿意参与

作业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兴趣的激发, 改进作业内容必须注意以下方面。

1.多元性。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巩固获取的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除了传统的计算题、填空题外,还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游戏性作业和智力性作业等,让学生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求平均数”后,可以设计开放性习题, 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运用:四(1)班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30厘米, 他们到平均水深120厘米的池塘中学习游泳,有没有危险? 怎样防止危险? ……从而启迪学生遐想,这样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从一套又一套的知识巩固题中解放出来,灵活运用新知, 巧妙与生活实际联系, 最重要的是从自己的认识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意义远大于作业本身。

2.实践性。数学学科可以根据其自身学科知识特点 ,紧密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体验,并注重加强学生知识潜能的挖掘,以及对学生想象力、动脑、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在作业布置上,应注意给学生留出自由想象、大胆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可以留给学生这样的作业:“教室需铺设地砖,铺设面积有多大? 需铺设多少块?总共多少费用? 请同学们实地测量,再进行市场调查后, 拿出一个具体方案,看谁算得又合理、又准确、又省钱。”

通过作业设计,把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在研究观察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特别是设计开放性数学题,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地将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

3.层次性。作业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 ,循序渐进 ,有层次性。教师可以把作业分为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和综合练习三个层次,基本练习、变式练习为必“做题”,综合练习为“选做题”,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如教学四年级下册“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时, 可设计这样的有层次、有差异的作业(学困生做每一大题的1、2两小题 )。

一、实践应用

用简便方法计算:

295+37+6386+(14+79) 89+125+1118+(159+82)

二、快乐巧算

你能很快说出三个数的和吗?

1 35 99 48 36 2 59 79 21 46 47 54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三、开心拓展

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1+3+5+7+9

2.11+13+15+17+19

3.1+3+5+7+9+11+13+15+17+19

4.12+3+29+47+21+38

尊重学生的差异,对必做题进行质和量的分层差异设计, 照顾学困生的可接受性和完成作业的可能性。

4.趣味性。数学具有高度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常被人误认为是枯燥无味的学科。其实教师如果做个有心人,就完全可以将严密性和逻辑性的作业融入趣味性作业之中,让学生愉快完成。

如教学四年级下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后,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进行展示交流。学生拿到作业后迫不及待地创作,都想呈现最好的作品。

二、改变作业形式———让学生乐于参与

学生的计算、解答是传统的作业形式,学生常常是机械地完成。改变作业的形式是学生作业兴趣持续发展的要素。

1.多样性。作业的形式应力求灵活多样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即使是同一道题的练习,也应尽可能地从不同的角度设计题目,使学生爱做、乐做作业。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从作业完成形式出发,可以考虑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制作作业和表演作业相结合。

从做作业的时间出发, 可以考虑短期作业和长期性专题作业相结合。

从作业承担者角度出发,可以考虑个人作业、小组作业和全班作业等不同作业的形式。

从作业兴趣角度出发, 可以考虑把传统的单一性作业方式和趣味性、多样化作业结合在一起,采用趣味性、多样化的作业形式。

如一年级学“认识人民币”后,设计“小小商店”的作业,注重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逛商店时让学生留心观察商店里的物品,样式怎样及价格怎样,颜色的搭配,然后把喜欢的物品画下来,涂上颜色,标上价格;二年级学了“时分秒”,让学生当一次钟表设计师,设计一种或多种自己喜欢的钟面,标上时间。

2.自主性。自主型作业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自主选择、参与作业内容的设计。允许学生作业可以自己留、互相留,学生自己出测试卷,交换做、交换批阅,课前自己质疑,自己设计学习思路,搜集与新课有关的信息材料等,这些作业深受学生欢迎。同时让学生在每一页作业没有用完的几行或其他空白处“补白 ”,可以插图、画尾花、剪报、写格言 、与老师对话等 ,又好玩又有趣,还有一定的挑战性,孩子们可以在这方天地里肆意挥洒才能。这已经不是平常意义上的作业,而是一种愉快而难忘的体验,同时又构建教与学沟通、反馈的新平台。

总之,要采取多种手段,通过多种形式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做作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有效改进 篇8

一、“阳光化”让体育教学快乐起来

阳光体育是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共青团中央共同确定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笔者提倡小学体育教学的阳光化, 一方面是落实国家的要求, 更主要的是让孩子走进大自然, 就地取材开展体育教学, 在孩子的欢笑声中实施课堂教学。

(1) 亲近自然。体育教学可以针对课程特点, 结合时节变化,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以跑步项目教学为例, 借助学生春游或秋游, 在环境优美、地域相对空旷的公园组织开展二人三足跑或者背人跑等趣味项目, 在此基础上, 对跑步动作进行分析讲解, 组织50米短跑等竞赛性活动。实践证明, 呼吸着新鲜空气、沐浴在阳光下的教学活动深受学生喜爱, 他们对教学内容印象深刻, 效果十分显著。

(2) 就地取材。体育教学还可充分利用生活资源, 让学生自发性的活动项目融入课堂教学, 不仅可以弥补一些学校体育教学设施相对薄弱的不足, 还可有效改变“孩子在体育课堂上提不起劲”的不良现象。相对枯燥的理论说教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 孩子自发性组织的活动项目更能让孩子快乐起来。例如进行平衡性、协调性教学时, 按照教学要求组织开展的活动项目, 孩子虽然也参与但积极性不高。笔者发现课间很多孩子喜欢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滚铁环, 于是笔者对此运动规则进行了一些改动, 让其更加体现活动者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我让孩子自带铁环, 在课堂教学上进行定点和绕桩表演, 孩子们争先恐后表演自己的“拿手”动作, 就这样一个学生在课间自娱自乐的游戏, 经过改进成了一项规范的体育课堂教学活动。

二、“信息化”让教学内涵丰富起来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拓展网络资源, 发挥信息化辅助教学的功能和优势可以有效改变小学体育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 不断扩容教学内容, 让体育课也成为孩子接受知识、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培养情操的有效载体。

(1) 图文并茂长见识。体育课堂教学侧重动作示范性, 对于体育理论和常识性的知识讲解, 因局限于课堂而常常被教师忽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可以通过视觉冲击力强的图文, 对诸如田径类、球类等体育项目的发展沿革、比赛规则、动作规范要求, 以及各类大型运动会的历史由来等进行详实的讲解。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可以进一步开拓、加深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理解, 而且在此熏陶下, 一些孩子还成了对某项体育项目能如数家珍的小“体育迷”。

(2) 现代技术强效果。对于体育教学中的示范性动作表象, 一些孩子因理解上的差异或注意力分散, 往往需要教师反复示范, 不仅课堂效率低下, 而且过程单调、枯燥, 课堂效果不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规范动作的动画分解, 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诉求进行反复播放或定格固化印象, 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所授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同时综合利用网络资源, 结合国家重大体育盛事, 还可进一步激发孩子的爱国主义精神, 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互动化”让课堂氛围主动起来

一些体育教师认为, 体育教学的互动性是很强的。事实上, 体育教学的互动性相对其他学科而言, 表面上是存在于课堂教学全过程的, 但教师的示范动作学生究竟领悟到什么程度、效果如何、是不是巩固得很好, 往往有些教师只采取整体简单重复的模式进行检验, 存在单极传递和忽视主动反馈的教学效果缺失。

(1) 有效沟通激发兴趣。新的课程标准要求, 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求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和运动兴趣, 要做到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有效培养孩子终身体育意识。在体育教学中, 有效沟通体现的是师生平等和对孩子个体的关爱。例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发现, 某个孩子协调性动作老做不好, 我问起原因得知是先天性方面的问题。在有效沟通下, 我有针对性地调整了动作规范要求, 让其“恰如其分”地完成了动作。如果按照一刀切的动作要求, 这个学生是永远也完成不了规定动作的。如果就此给他“贴标签”定断为体育能力差的学生, 不仅影响教学效果, 而且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容易使他产生自卑感。事实证明, 在课堂教学中, 基于尊重孩子、关注他们个体的沟通, 让孩子有种被人认可、重视的感觉, 更容易激发他们上课的积极性。

(2) 游戏教学增强效果。课堂师生互动最佳形式莫过于游戏教学。爱玩是儿童的天性, 从孩子的兴趣入手, 让体育教学巧妙运用游戏, 不仅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而且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效果明显。以跳绳项目为例, 笔者根据教材的要求, 结合跳绳项目的运动特点, 编制了双人跳、限时跳和大合跳以及双飞、单边等花样跳法的游戏竞赛, 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 让孩子在课堂教学中真切体验“玩的体育”。当然, 要想切实增强游戏教学效果, 从教者需要精通教材, 立足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去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切不可教学内容简单游戏化。

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篇9

一、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问题

1. 教师的师德建设不足

由于受到中国自古传承的陈旧教育理念的影响, 大多数一线教师认为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 学生几乎没有发言权, 尤其在小学, 这些现象直接导致了师生关系不平等。更有甚者, 很多老师只是把课堂教学单纯的看成是自己的工作, 一旦有了这样的思想, 教学就成了工作任务, 失去了教育的本质。这样的教师通常都缺乏应有的责任感, 自然也就不会去努力追求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

2. 教师的业务素质不高

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 教育工作就必然会存在地域性差异的特点。具体的说, 就是教师素质呈现出地域性差异, 素质较高的教师对新的形势会有比较好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而对于那些专业素质并不高的教师, 执行方面肯定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这导致了很多教师实际上是想方设法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 教师的缺乏教学反思意识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 大多数小学教师并不具备教学反思的意识, 即使时有反思, 也是认识极为不充分的。一般情况下, 小学教师只会反思如何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 而不会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到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1.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简单的说就是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具体的说, 语文素质包括: 个人的语文能力; 学会做人的良好品德; 良好的文学思维能力; 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健康的心理素质。这其中最有实际性的就是对学生个人语文能力的培养。所以, 小学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 一定要集中经历, 力争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这一点应当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的核心关注点。

2. 落实有效教学设计

第一, 注重细化目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充分明确制定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的重要意义, 注重每一课时的目标达成, 是有效教学课堂实施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 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筛选, 通过注重筛选来完成教学细节方面的教学目标的制定, 将教学目标的制定细化到每一课时, 落实教材的每个角落。

第二,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调动, 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基础。如果学生能感到学得有趣, 那么他们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会更好。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课堂气氛充分的合理的活跃起来, 杜绝自问自答、自导自演等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师一定要明确这样一点,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材是客体, 而自己则是两者之间的桥梁。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就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 因为忽略掉学生想法的课堂, 永远不会是有效的课堂, 因为如果没有学生, 课堂教学将失去意义。

3. 注重媒体的合理使用

根据个人的不断观察, 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 死板的课件直接限制了课堂教学流程, 一旦教学课件制作完成, 教学的流程就一定会程式化的按照课件的流程进行, 这大大限制了教学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 第二, 很多教学课件的信息量过大, 学生往往会顾此失彼, 不能全面的进入学习状态, 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实际教材内容的学习理解过程; 第三, 课件过于追求美观的形式, 导致课件过于花哨, 严重影响了文本信息的教学。这样会严重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学习应当学习的知识, 课堂变成了是简单的看热闹; 第四, 很多教师由于教学课件的便捷性, 从而轻视传统板书的作用。往往一节课完毕, 黑板上的字迹寥寥无几, 所有的教学重点、难点都通过教师的口述, 而不在见诸于板书, 这样学生难以有深刻印象, 会严重影响到学习效果。

针对上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课件所出现的问题, 本人建议: 第一, 课件的制作一定要实现灵活的超级链接形式, 它可以根据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链接到需要的位置; 第二, 在课件中设置一些具有统领性的问题, 避免参杂无用的信息; 第三, 明确课件是教学的工具, 而不是美丽的载体, 体现需要学生学会的知识是课件的根本; 第四, 注重课件的知识呈现时间,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消化知识。同时教学的重点要体现在板书上, 便于学生学习理解。

4. 合理的教学反思

《论语》中明确提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曾子的修身过程, 是由长期持续有效的反思构成的。同理教师素质的提高, 也是要通过每日的不断的反思才能有所成绩。具体的教学反思包括: 批判性思考、总结经验、形成参照、发扬优点、捕捉问题、改进缺点、综合分析。教师的职业素养的提高, 一定要伴随着这些反思而形成, 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正确教师素养。

三、结语

语文一词拆开来分析便是“语言”和“文学”。它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载体, 是让新一代人了解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的基础, 是建立爱国思想的前提,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理论基础。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 小学语文的教学有效性成为了教学研究的热点。作为一线的小学教育工作者, 本人通过对有效教学研究的中发现了一些新的值得我们继续思考的问题: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 小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同时, 自身应当有那些需要发展的地方? 什么样的学习行为才能算是学生的有效学习行为? 除了教师自身的因素外, 还有那些因素会影响到有效教学的实施? 要想成功的解答这些问题, 有待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们的不断研究与探索。

摘要:2001年7月, 教育部为了改革陈旧的小学教育体系, 制定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 (试验) 》, 全新的大纲给一线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 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有效教学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比较热衷的研究课题, 所以, 对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骆舒洪.有效教学的理念、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 2007, (5) :23-24.

[2]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 2007, (6) :10

[3]刘广富.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 2007, (4) :20-21.

改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10

参照新课标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作出的详细描述与提出的明确要求, 高中英语教师改进英语写作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可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尽快转变思想 观念,加强自身学习

首先,教师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积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表达欲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改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前提。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 对写作话题进行必要的沟通与协商;也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权利,让他们自主选择写作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表达欲望。在写作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写作内容、谋篇布局、提纲挈领、语法知识进行相关讨论。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来降低写作的难度系数, 争取做到让学生有内容可以写,逐步增强学生的英语写作信心。其次,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技能与素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通过后天学习培养的,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与训练。因此,教师要在重视英语写作教学的同时,加强自身学习, 增强语篇、体裁意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最后,教师要积极应对写作教学中学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学生的表现多鼓励、多夸奖、多赞美,增强学生英语写作的自信心。有些学生英语词汇量少,单词拼写能力差;有些学生语法知识薄弱,语句结构出现致命性错误;还有些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写作内容离题万里。面对这些在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要调整好心态,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措施,切忌操之过急, 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二、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 方法,改进写作教学

写作,即书面表达,要求比口语表达更加严格。学生不仅要具备运用词汇、 语法等语言知识的综合能力,还要能够将观点书面化表达出来。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不断钻研教学方法, 夯实学生语言表达的基本功。第一,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不断降低学生的单词拼错率。在平时做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少做选择题,多对同义词、形近词、 词组短语进行抄写,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减少因拼写有误导致的低级错误。 第二,教师要在写作教学中强化语法教学,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将所学语法知识运用到写作练习中,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熟悉并掌握动词用法、时态语态和句型结构等知识点,做到学以致用。第三,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加强翻译练习,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许多学生在写作时经常会出现中式英语,这是因部分学生尚未形成完善的英语思维,习惯用汉语翻译导致的。 教师要多让学生进行句型转换。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介词短语到形容词短语等,不断训练并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 达到让学生能够灵活表达的目的。第四, 教师要把写作教学与听、说、读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灵活的练习形式,组织丰富的课堂活动改进传统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进行书面表达。

三、教师要不断优化写作 训练,加强课外指导

让学生形成良好规范的写作习惯,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必须不断优化写作训练,加强课外写作指导。教师要在完成课文要求的书面表达任务后,进一步加大对各种题材的写作训练。教师在加大写作训练时,要遵循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切忌拔苗助长;要优化训练过程, 注重学生写作技能的全面发展;要根据训练的阶段性,不断改进训练方法。在初级阶段,教师可以在单词拼写、句型转换、中英翻译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让学生能够对所学课文进行缩写、 改写或者仿写,强化基础知识,规范书写习惯。在中级阶段,教师要重点训练学生接收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在高级阶段,教师要加强开放性话题写作训练,让学生能根据给出的观点或材料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较好地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和观点。另外,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课外对学生的指导。课堂时间有限,仅依靠课堂训练达不到提高学生写作技能的目的。 许多学生在课外有自主学习英语的意识,他们喜欢看英文书籍、看经典英文电影、听经典英文歌曲,但是这些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帮助极少。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写作的课外指导,引导学生课外自主练习英文写作,组织学生建立写作兴趣小组,出版英语写作手抄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欲望。

有效改进 篇11

【关键词】小学音乐 创编活动 有效策略

在目前使用的新人音版教材中,对音乐创造有明确的指向和标准,但是在实际的创编教学中,还是出现 “多、杂、乱”和“有头无尾”、“虎头蛇尾”、走形式等情况。那到底现如今的音乐课堂中创编活动的内容、形式与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正确有效地开展和评价音乐课堂中的创编活动?这些都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一、音乐创编活动的问题表现

对于音乐的创编活动,如果只是教师简单地让同桌的或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小组,然后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要求,小组讨论,即不指导学生如何与小组中其他成员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中的交往活动,更不重视学生交流后生成的结果。那么,学生在小组内仍然是各自为政,创编活动只会流于形式,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另外,教师如果只是关注创编活动的结果,而不在乎创编活动的过程,也会导致学生的创造学习流于形式。在新课标实施了这么多年后,在讨论过太多创编学习的话题之后,我们广大的音乐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音乐创编活动时还是存在一些误区:

(一)创编的内容、时间不成正比

新人音版教材的容量大是广大音乐教师面对的共同问题。一堂音乐课,包含了歌唱、欣赏、器乐等主要教学环节,创编活动一般只作为很小的一块内容,或者是渗透在其他环节中。于是一部分教师就容易对这一环节不够重视或进行很充分的设计,敷衍了事。事实上这个因素也非常关键,教师不负责,没有很认真的备课,学生也散漫。教师对学生没有要求,学生必会虚以应付。另外,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没有像其他教学环节那样引起足够的重视,安排了过多或过分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收不住学生,看上去学生参与的很热闹,事实上就是教师在“放羊”。于是,一旦遇到歌曲难点没有充分解决,欣赏时间偏长,教师往往就挪用了创编的时间,或者在最后几分钟形式一下。

(二)创编活动只重表象、流于形式

教学参考书中提供了相关创编活动的操作方法与建议,但有些教师就会不考虑学生实际情况,也没有认真琢磨到底适不适合我的学生就照搬照抄。从而使得创编活动形式化,学生不愿参与;即使开始加入了,等到后来就显得没了兴趣。比如节奏创编,教师就让他们在纸上写啊写,编啊编,成果也很是“辉煌”,有些学生写出了五、六十条。结果找几个出来拍一拍,念一念,节奏都和写的对不上号。要是到上公开课,教师为追求气氛热闹,都用小组合作,也根本没有考虑在这个地方到底需不需要,更关键的是很多教师在这里当了小组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使得创编活动浮于表面,低效甚至失效。

(三)创编活动目标过高、难度过大

根据新教材的实行情况,发现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城乡差别。马克思说过:“只有音乐才能唤醒人的音乐感受,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即使最美妙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目前的教材内容大多更适用于城市和情况较好的农村学校,对于那些地处偏远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并不十分适合。在某些农村小学,学生音乐基本素养水平比较低,在听觉训练、节奏感训练上都较为薄弱,更何况是准确的创作音乐素材呢!而由于学生个人能力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异性,个人的经验水平、受音乐教育的情况也不同,也导致了创编环节的可操作性不强。每当在创作上一遇到难题,有些学生就会知难而退,就会想让好学生去创作吧,自己当个局外人。还有一种就是教师要求过高,教学目标定位不正确。

(四)创编急赶流程、忽略评价

公平教育应该给予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思想劳动成果的机会,也要给学生的劳动成果一个肯定、一个恰当的评价。如果只有展示没有评价,没有评价来激励,学生的创编动力肯定是不足的。很多时候,都会听到教师对学生说:“好的!”“不错!”“你们组真不错!”可是好在哪里?哪里可以让其他“不好”的小组学习,哪里可以让其他小组借鉴,教师就没有做出明确的评价。所以教师在展示中间不光是做个即时性评价就可以的,还要加强导向性的评价指导。学生如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同样只是过过场。因而,教师在进行创编活动前就应该对学生明确什么是“好”的标准,让学生清楚他来评价时可以怎样去给同学打分,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更进一步。这样一步步塌实的做下去,才会使我们的创编活动积极又有效。

二 、音乐创编活动的有效表现

创编活动有效与否,个人认为要看多数人是否参与,是否有自己的灵光一闪,是否有自己的作品逐步提升。同样,也不能光看那些“好”学生,而是应该去关注能力较弱的同学。对能力弱的学生即使他会跟着其他同学模仿,甚至表示赞同,那么我们就可以对他进行肯定了。我们要培养的是有创新意识,能欣赏他人创新的人,而不是让人人成为创造机器。那么正确有效的开展音乐创编活动有哪些策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发挥学生个性,丰富创编形式

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必须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来实施, 所以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是至关重要的。不论在音乐活动的哪个层面,都充满了个性化特点。因此,在我们进行音乐创编活动的时候首先要体现音乐文化的审美价值和情感意义,将学生定位于音乐教育活动的“主体”,将教师定位于音乐教育活动的“主导”,把培养各具特色个性的音乐人才作为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

1、学生自主、教师能动

所谓学生自主、教师能动就是指:教师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自主地感知、创造音乐。教师在创编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是毋庸质疑的,同样学生在活动中也有自己自主选择、表达的机会。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有这么一条:“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学生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这说明学生在集体活动和个别活动中自主选择、探索、表现一起构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自主选择也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和权利,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

2、明确目标、敢于创新

只有明确了要求,学生才会在此基础上去比较、去对照,而不是盲目的去参与一项活动,对自己没要求,对自己的作品没要求,对他人也没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就加以明确,而不是光创设一个创编情景就可以的。而当学生达到了要求,他才会再去勇于探索,才能有所创新。在自由轻松的创造氛围中教师的音乐活动简单、创作难度较低、创编目的清晰,自然就消除学生的创编恐惧心理。弗里奇曾经指出:“在感情上音乐带给人快感。近似于创造思维活动带给人的快感,而适当的音乐能帮助造成适合于创造思维的情绪。”

(二)联系生活实际,充实创编内容

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年龄决定了他们能反映出来的,都是与他们的生活最贴近的东西。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出高于生活的内容,需要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其次,音乐活动的创编,在很大的范围内是需要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与合作的,但是现在的社会条件及家庭环境使得我们的孩子都有很强的个性。如何让每一个个体在这些活动中能融入群体,在发挥自己能量的同时顾及同伴,并从和同伴的合作中获得乐趣,也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培养学生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当地文化特点重新编写更实用的教案,适当删减教材中远离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教师也要根据当地实际,充分挖掘现有资源,让学生通过对学校、家乡文化的学习,担负起传承的重任。

(三)评价方法多样,提升创编质量

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即时性的评价来表达对学生的要求、期望,调整好学生的情绪。在音乐课堂上学生能否用心去倾听音乐,能否积极地合作交流,能否在交流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甚至争论,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恰当、有效的评价不仅能够规范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也能够调整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整个创编活动中的评价不仅要以学生个体为评价主体,也要加强参与课堂的其余对象的评价。例如:学生对学生的相互评价,学生对教师的组织评价。在即时评价的方式上,除了展示活动与口头评价、提问进行的对陈述性知识的评价,也可以多在音乐性上考虑一下。

合理有效地开展创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增强所学知识的弹性,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我们的教育是人的教育,学生的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目标。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采取得当的措施,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焕发勃勃生机,使创新教学更有效,充满生命成长的气息。

参考文献:

[1]黄铨剑.《论音乐审美教育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9期

[2]王懿颖.《艺术教育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教育研究,2005年第8期

[3]李燕.《音乐与创造性思维》.中国音乐.2005第5期

有效改进 篇12

一、要重视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 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生情感丰富, 而且具有高度的易感性。因此, 在教学中, 要精心设计课件, 认真备课, 要设置问题促动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提问;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 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 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 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口渴时, 会选择一些饮料, 像果汁、雪碧、绿茶、酸奶……可是, 你们饮用时, 是否知道它们的酸碱性呢?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呢?问题一提出,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学生大胆设想, 积极进行讨论。我又向他们提出“挑战”, 用p H试纸测定所给饮料的酸碱性, 并对酸性和碱性饮料进行分类, 使他们体验探索过程的快乐。这种以“问题”为核心, 以“讨论”为手段, 以“实验”为途径的开放式教学,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要重视质疑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习知识的中心环节是科学探究,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始环节。针对过去的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情况, 我们要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以便实现从“读化学”、“听化学”, 到“做化学”、“探究化学”的转变,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 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试验中, 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让学生在自由活动中求发展, 在自主探究中求创造, 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我们在化学教学中, 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究化, 诱导学生深入探究。如在CO2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 我以一些问题为载体, 引导学生用实验加以探究。我让学生介绍装置的优缺点, 并适当加以点拨, 最后让学生归纳做实验的思路与方法。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 我是引导者和参与者, 问题的讨论分析、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来完成。学生成为了学习过程的主体, 既增长了知识, 又培养了动手、合作、探究能力, 实现了有效教学。

三、要重视联想观察思维习惯的培养

我们要指导学生养成联想的习惯:联想出智慧。在化学教学中, 要及时指导学生学会联想, 这样才会得到预期的效果。我们要引领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问题始于观察。学生养成了观察的习惯, 就会对观察的事物提出问题;观察越仔细, 提出的问题就越多。如让学生观察本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 思考空气污染的来源有哪些, 为了防止空气污染, 我们能做什么等, 让学生做观察的有心人, 做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先行者。我们要鼓励学生养成求异思维的习惯:在教学中, 对某些问题要鼓励学生超越常规, 并为之营造良好的创新心理氛围。有时, 有的学生突发奇想, 提出质疑。对此, 教师应因势利导,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试验获得结论。

四、要重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 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设计问题, 要依“纲”扣本,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巧设疑。一是设计情境式问题, 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讲授新知识之前, 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 设计一些彼此关联的, 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并预示新课题, 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去理解新的知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要及时提出与实验相关的问题, 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二是设计发散式问题,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我们常说, 要学生“头脑开窍”, 就是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为此, 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目地的根据同一问题设计发散式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答案, 找出最佳或次佳方法, 既突出了教学重点, 又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三是设计探究式问题, 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对于学生来说, 创造性思维能力, 就是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经验, 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精心设计一系列探究式的问题和实验, 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 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五、要重视教学反思的落实

【有效改进】推荐阅读:

教育改进07-21

制作改进05-09

机架改进05-12

运行改进05-21

护理改进05-24

改进意见05-28

电路改进06-24

改进想法06-27

改进步长07-13

服务改进07-25

上一篇: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下一篇:大数据和数据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