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意见

2024-05-28

改进意见(精选12篇)

改进意见 篇1

一、高职教育的概念及现状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 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 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和专业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是今后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发展, 对教育和人才资源开发也将给予强有力的支撑和产生巨大的需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 我国要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继续加强职业教育, 改进教学方式, 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随着我国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高校在校生总人数也屡创新高, 高等教育逐步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高层次的教育, 对推动全民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城市下岗人员的增加,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非农业转移, 使得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二、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 在校生总规模不断扩大, 形成了与普通高等院校各占半壁江山的局面。表面上看形势喜人, 实则只是伴随着全国高等院校招生总人数、总规模不断扩大情况下出现的繁荣表象。在这表面现象的背后, 我们要看到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日益突出的矛盾, 高职教育对社会迫切需求人才的培养问题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国民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对于高职高专院校, 无论是在宏观外部环境优化上还是在高职教育的统筹规划和统筹政策制定实施上亦或是在协调高职与各相关行业、企业的互动联系上都显得认识不到位、力度不够, 另外在资金的配置上也明显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可同日而语。简而言之, 政府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作为管理者、协调者和监督者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

(二) 办学少特色。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兴办之初, 都是按照普通本科高校的培养计划进行了部分的压缩而成。虽然经历了这些年, 大家对高职教育的认识有了普遍的提高, 但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自身定位依然不准, 有的办成了本科“压缩饼干型”, 有的又成了中专的“发面馒头型”。定位尚且不准, 特色又如何形成?高职高专应该如何给自己定位, 高职办学又应该采取何种方法、突出何种特色, 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 这既是理论问题, 同时也是实践问题。

(三) 就业困难。就业问题本身就是现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尽管现在高等教育已经步大众化阶段, 就业机制已经转变, 但有些大学毕业生的思想仍停留在大学生就是精英、就应该坐办公室当白领的旧观念上。另外再加上近几年来高校学费和书费居高不下, 大学生付出了高就学成本, 就希望得到相应的回报, 进而提高了就业期望值, 行业和地域选择过窄形成了就业难的问题。

三、对高职教育进行改进的意见

(一) 建立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高职教育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众多因素中, 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是关键。从宏观层面分析, 作为政府监督的重要举措, 国家教育部已启动了包括: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深化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精品课程;改革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等12个方面的“质量工程”, 以及5年1次的本科教育质量评估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从微观角度看, 全国各高职院校也纷纷摸索着建立了自己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

(二) 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普通高等院校是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 具有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特点。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此不同, 它本身是一种针对职业岗位的前准备教育, 所以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突出职业能力本位的特点。从国外高职院校的发展经验和我国近十几年来的实践探索来看,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高专院校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部在教育工作会议上要求, 各高职院校要深化产学合作, 鼓励“前厂后店”、链锁办学等新模式, 提高职业学校的专业化水平, 促进职业教育资源向优势学校集中。目前, 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初步实现了“产学合作、校企共赢”这一目标。如何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立体化产学合作的伙伴关系, 构筑双赢机制, 是高职院校成功运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三) 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多年来, 我国高等院校科类单一、文理分家, 主要分为工科、理科、文科和艺术类等互不交叉的学科, 各学科下分成若干专业。现在的高职院校大部分是从以前的普通高等专科院校转型而来, 专业设置多是继承了先前按学科进行划分的做法。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看, 出现了很多新行业和新岗位, 即使以前就存在的行业和岗位也对上岗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提出了较大的改变。所以高职院校如果还是完全沿用先前的专业设置, 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 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 及时进行高职高专特色专业的设置和调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深化改革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更需要高职院校能够提前调整和设置适应当前经济变化和岗位需求的专业。

(四)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是由以前的课程体系发展完善而来。过去的课程体系过多地强调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课程体系应具备现代、综合、多样、开放、实际等特点。而且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课程体系改革应包含不同的层面:一是课程结构设计层面。主要是根据不同课程类别构建相对完善的课程结构体系, 其中包括“基础素质课程单元、专业核心课程单元和针对岗位课程单元”。二是课程开发层面。对各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和针对岗位的课程应由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只有企业人员参与到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中, 才能让课程教学内容更贴近实践, 学生才能学以致用。三是课程内容设计层面。包括在课程教学大纲中融入一些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或是直接以职业资格的要求来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等。

(五) 改革教学方式方法。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 伴随着课程教学内容的变化, 教学方式方法也应该同步改革、配套进行, 新的教学内容是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落到实处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应包括理论教学、校内实验实训和一定时间的校外顶岗实习, 应该帮助在校学生初步认知社会、了解岗位群及岗位、掌握工作中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应摆脱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 在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例如可以采用课堂授课与现场相结合的方法;还可以采用顶岗学习、边干边学的方法;甚至可以采用边工作边学习、先就业再就学的方式。

(六) 优化师资队伍,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现在的高校教师多是从大学硕士或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到高校, 在实际工作岗位上锻炼很少, 缺乏实际工程能力。而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 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教师应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又要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在我国现有体制下, 想要达到这一目的, 一方面需要高校根据自身特点统筹规划, 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素质教育和专业培训, 如学历教育、“双师型”队伍建设、创新培训、企业任职等。另一方面, 也要求教师具备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 多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对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的需求也是迅猛发展。但本应贴近当前行业和岗位的高职教育却暴露出很多问题和矛盾, 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更新的社会需求。本文指出了高职教育中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 并对高职教育的改进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唐闪光, 胡建英.高职教学中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教学设计[J].教育与职业, 2012

[2].李畅, 陈方辉.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指标分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3].于世楠.关于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的探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2

改进意见 篇2

——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质量是办学的根本目的,是学校与教师生存与发展的生命。要提高教育质量,首先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充分认识到提高教育质量是义务教育法的要求,是党和政府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是我们的根本职责,是学校与教师发展的根本。其次要建立教育质量的有效奖罚机制,教育质量高的教师在评职、评先、评优按优先考虑。让老师拿成绩说话,用学生学业水平证明自己的教学实力;让学校以成绩立足社会,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得到家长和上级领导的认可。为此,本学年我镇将在提高教学质量上采取如下几项措施:

一、在本学年的教育教学中,我镇将推行教学工作“十字”方针,并把这“十字”方针作为我镇强化教学中心意识,开发教师潜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形成规范化教学管理的重大举措,同时,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与层面加以体现。

(1)、备课要“深”。即:深入学习课标,深入挖掘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深入探讨教法。

(2)、上课要“实”。即:上有充分准备课,不搞花架子,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3)、作业要“精”。即:作业要有针对性,有代表性,有目的性。

(4)、教学要“活”。即:不局限于教材,不局限于现成的模式,不死用教案,做到教有特色,教有风格。

(5)、手段要“新”。即:在创设情境方面,在学习方式、教学方式

写一本教学反思;制作一件优秀教具(课件、教具或幻灯片);参加一次业务展评,进而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镇教研室、教导处要围绕新课程改革,通过集体学习,教师自学、讨论、交流、写心得体会、外出培训学习做专题汇报,骨干教师作教学经验介绍等形式,使全体教师在研讨中吸收、消化新的教改信息和教育理论,逐步确立新的教育理念,然后,指导自已的教学实践。

5、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继续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各科教研活动及专题研讨活动。学科组活动重点是规范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改善教师集体备课环境,规定时间、场所及负责人。业务领导分年组、分学科参与督促检查指导,重在教法和教学过程的研究。同组教师要提出相应的改进和补充意见,最后,由中心发言人形成完整教案,同年级(学科组)教师,在备课时再根据自己教学特色及学生实际进行完善,课后认真写出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教导处检查时重点检查教师的完善过程和教学反思完成情况。

(2)、继续开展组内教研活动,形成比“教”比“学”的风气。组内研究应是同组集体备课的结晶,教师先说课后讲课,再评课,教师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教师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制定自己本学期一节精品课计划。精品课教案要写成详案,并且写明每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意图。突出重点,突出传授一种怎样的学习策略,培养怎样的学习习惯。最佳课汇报每

我们教育的一切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树立生本观念,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要心中装着每一个学生。每个教师的心中要写下这11个字:每一个孩子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奠基,我们要把教育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孩子的身上。我们要加强对尖子生的拔高培养,引导课外阅读,开阔视野;对于学困生,我们“绝不能因为暂时的成绩不理想就漠视他们,绝不能因为暂时的行为习惯较差就歧视他们,绝不能因为暂时的落后就放弃他们。”对于学困生,教师要抓在平时,对他们要进行“四补”:补学习兴趣、补学习习惯、补自信心、补基础知识,另外还要采取“三多”政策:让他们多发言,对他们多面批,多鼓励,因材施教,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使他们迎头赶上,学有所得。

七、要强化学习习惯培养(书写、答题)。

质量检测发现的最直观的一个问题:就是部分学生的卷面书写习惯较差。卷面上,部分学生书写潦草,字体不规范,写错字随意涂抹,有不少学生还在用白色涂改液、修正纸等等,这些不良的书写习惯需要严格规范。尤其要加强识字与写字的教学,要加强书写指导,让学生不但要把字写正确,还要把字写工整、写规范,提高入体率。

其次要重视的一个习惯是答题习惯。要在平时的做题、测试中,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精确思考,准确答题的良好习惯,避免答非所问、答偏漏题、粗心错题的现象发生。良好的答题习惯将会大量减少不必要的错误,这些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注意。除此以外,我们还要注重强化训练学生良好的专心听讲习惯、勤

沟通,达成共识,并抓好落实。学校所有教职工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氛围。

(四)、突出“明、严、恒”,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落实学习习惯要做到突出一个“明”字,狠抓一个“严”字,坚持一个“恒”字。

“明”,即“明理”。指导学生明理,即:一要注意形象性。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生动形象的方法,使学生明白教师提出的要求;二要注意主导性。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分析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有目的地选择方法,有计划地组织活动。“严”,即“严格的训练”。一要注意层次性,内化训练要严而有度,分层对待,训练的重点和强度要因人而异;二要注意自主性,在训练的过程中,要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在自己身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恒”,即“持之以恒”。一要注意一致性。各方面的教育要求要一致,要相互配合协调,避免相互排斥和相互抵消;二要注意新颖性。训练的形式要经常变换,使学生有新鲜感、成就感。

有人说,小学生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命运的收获。比如: 课前预习习惯

1、提前预习课程。每天都要对将要学习的课程作简要的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4、爱惜作业本,不乱涂乱画,养成写字垫纸的好习惯,不随意撕作业纸,保持作业本的清洁和完整。

5、写完作业必须认真仔细地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作业习惯

1、独立、认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类作业,完成作业时要做到精练反思,不抄袭别人的作业。未完成作业的,应主动向老师说明理由,并及时补上。

2、写完作业要把作业放入书包中,整理书包时,把学习资料在书包中分类、有序放置。改错习惯

作业本、练习册、试卷下发后,先查看老师的批改,对老师指出的错误必须及时纠正。不放过一个错字或错题。要建立错题集,做好错题记录,找出错因,及时订正。

以上是关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措施”的主要做法。提高质量是时代的召唤,更是现实的需要,既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既是学校生存的需要,也是校长提高的需要。只有校长不断丰富思想,完善理念,创新方法,才能确保学校教育质量又好又快的提高。

改进意见 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学校改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100-01

校本教研是一种“在学校中、基于学校和为了学校”的教育研究(Schoo1.based EducationalResearch),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学校改进(school improvement)为目的,既要解决学校存在的各种教育教学问题,也要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及质量,还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新课程改革以来,每所学校都在如火如荼地搞校本教研,我们农村小学也不例外。然而现在的校本教研还处于观望徘徊阶段,有些学校纯粹是为了跟上形势而搞校本教研活动,存在得过且过现象,如随便上几节校内公开课就算校本教研活动。其实校本教研是一个值得我们永久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校实际给出一些改进意见。

一、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1、有计划 无规划

每学期我们都会积极响应上级行政部门的号召,将校本教研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具体由教导处组织实施。各学科教研组也会根据教导处的要求制定计划。然而计划只是一些理论性的套话,只是规定教研活动开展的次数和要完成的任务。事实上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也缺少针对本校实际和各成员特点的长远规划。

2、重形式 轻内涵

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一般步骤是先由轮到的教师做一个学习讲座,另外教研组组长组织组内成员集体备课后(事实上是比较简单、凌乱的讨论,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案),由轮到的教师进行上校内公开课,其余组内成员进行听课评课。评课也是草草了事,评课完后并没有再次组织上课,就这样就完成了任务。校本教研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缺少对其内涵的提升。

3、重数量 轻质量

教导处一般规定双周为学校的教研活动(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实行教师轮流主持校本教研制度,主要内容是主题学习和集体备课,各教研组都能安排规定次数甚至超出规定次数的活动。虽然活动的次数较多,但教研活动内容随意,形式简单,主体单一。由于针对性不强,缺乏系统性和指导性,教研活动收效甚微,教师参与积极性大打折扣。

4、无主题 无课题

虽然校本教研在我校实施已有多年,但是还是没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活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还是过去常规式的听课、评课,上课没有专题,听课没有目的,评课也只流于形式。缺乏教师从自己日常教学中发现的“自下而上”的“草根化”问题,更缺少将问题视作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意识。

二、改进意见

1、教研态度要端正

首先,学校领导干部态度要端正。不能认为校本教研只是搞形式,走过场而已,要注重教研活动的实效,要把校本教研当作一项长期的硬任务来抓。其次,教师态度要端正。大部分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甚至认为校本教研就是听听课,网上东拼西凑一些论文、反思什么的,搞搞形式而已。事实上校本教研是为教师搭建的一个尽快转变观念、交流和切磋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与能力的平台。只有每位教师积极参与,真实地投入其中,才会品尝出其中的苦乐,才会有进步的喜悦感。

2、参与教研要积极

教师的教研态度端正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提高教师校本教研的意识,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如何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关键在于让教师了解校本教研的价值所在,要让他们尝到校本教研的“甜头”,消除他们对于校本教研的神秘感和树立在校本教研中主动发展的自信心。我们可以通过领雁的方式,先培养一些校级骨干教师,然后通过骨干教师的示范引导广大教师投身于校本教研的浪潮之中。教师是教研的主体,只有作为主体的教师处于自动的、能动的、积极的状态,才能实现有效教研。

3、教研活动要务实

学校要着眼于自身的实际情况,每个学期确立一个主题或有针对性的选取日常教学中发现的“草根化”问题进行研究,并不是盲目地搞校本教研。另外教研活动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如集体备课,案例教学,课例研评,专题讲座,观摩互动等。教研活动的开展要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而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和装点门面而开展。一定要防止“旧”、“虚”、“空”等脱离实际的教研活动。

4、教研活动要及时反思

校本教研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实践和不断反思的过程。加强对校本教研的总结和反思,是保证研究取得预定目标的有效举措之一,总结反思应贯穿于整个研究活动的全过程。每次教研后都要及时对活动的具体操作和效果进行总结反思,以提高每次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和实效性,从而进一步改进校本教研活动的方式。

5、教研活动要有制度保障

根据学校的实际,针对校本教研活动要制定相应的制度,以保证教研活动的规范开展。但这里必须要指出的是所谓的制度是为研究服务的,制订制度的目的不是为了制约教师发展,而是为教师更好参与研究提供条件,然而制度一经制订就应该严格的执行,就必须要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程晋宽.比较教育视野下着眼于学校改进的中小学校本教研.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8

[2]胡艳平.汤银康.唐顺林.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的问题及对策.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9

初中政治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 篇4

一、政治教学现状

1. 观念转变不够

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有三大缺陷:一是灌输。重视“知识世界”, 片面强调书本知识的重要性, 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意愿;二是封闭。忽视“社会世界”, 把学生的思想和思维禁锢在课堂中, 忽视政治教学广阔的社会基础;三是脱离。漠视“心灵世界”, 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 脱离社会实践, 教师包办代替, 学生无真正意义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最终导致学生越学越没有灵气和活力, 课堂教学没有现实感, 学生不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 教学方式单一

形式为内容服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如果一味地采取同一种教学方式, 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会使教学目标难以很好地实现。有的老师在教学时无论是什么内容都是一味地让学生看书, 然后自己讲, 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 发挥不出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

3. 轻视学生能力

部分教师忽视教学过程本身的含义, 平时缺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遇到问题时总想包办代替。还有些教师在做课后复习题时, 不是引导学生思考, 而是把答案直接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降低, 还会使学生养成上课不注意听讲、不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

4. 学生兴趣不足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负担较大的情况下, 对政治学习逐渐失去兴趣。此外, 部分教师对本学科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如: (1) 教师教学时缺乏饱满的情绪, 并将这种情绪传染给学生; (2) 还有些教师讲解时缺乏灵活性、主动性, 因而导致学生产生不信任感; (3) 教师对学生放手不够, 学生缺乏自主、能动的活动空间; (4) 教师的教学缺乏艺术性。

二、改进意见

1. 加强学习, 转变观念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 学习新课改思想和新的教学理念, 教育学生树立健全的政治观念, 并养成良好的政治行为习惯, 真正体现出中学政治学科在培养21世纪合格公民伟大事业中的价值, 并将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不要将学习停留在表面和口头上, 而要深刻理解其内涵与精神实质, 且不可生搬硬套。通过学习, 逐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 使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新课改思想和新的教学观念保持一致。

2. 改变教学及学习方式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 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而应成为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 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有更多地参与教学的时间, 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 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是被动地接受, 而是主动地参与, 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今天的学生有敏锐的思维, 有独特的视角, 他们能够问倒老师, 能够想到教材没有涉及的内容。要学生超越教师, 教师必须把思考、发现、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 而不是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答案。对于一个从小就不会用自己的脑子去分析、思考、辨别、批判的人, 我们怎能指望他去开拓、创新呢?我们应当敢于让学生上台当老师, 敢于放手让学生与你平等对话, 敢于允许学生提出与你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观点, 只有这样才有保证明天我们的学生会拥有一颗充满批判精神的头脑。

3. 提高学习兴趣, 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超越政治课堂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内引, 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课堂, 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观察社会, 分析时事;二是外联, 让学生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 让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 开展社会调查, 请社会名流讲课, 使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三是通过与现实生活的对比, 鼓励学生收听新闻联播, 浏览报刊杂志, 组织时事沙龙, 使学生感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 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性, 做到政治学科知识和思想教育功能的有机结合。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 一种愉快的体验。特别是通过故事引趣、设疑引趣、诗歌引趣等,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达到人人积极参与、乐于学习、明理导行的目的。

4. 以饱满的热情和责任心对待自己的工作

部分教师因对政治学科缺少热情, 对教学缺少热情, 对学生缺少爱心, 所以在上课时没有一个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在传授知识时, 情感目标、能力培养目标也难以实现。这些教师一定要摆正心态, 树立起强烈的责任心, 明确政治教学所肩负的神圣使命, 只有这样, 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走向成功。

摘要:作为一名政治教师, 为适应社会发展, 要深入挖掘教材, 将人口、生态、时空、评估预测、可持续发展观念等教育融入政治教学中, 努力使学生健康发展、成长, 这样不仅能大大提高知识教学效率, 而且能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改进工作作风实施意见 篇5

根据《鄂前旗教体系统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意见》的相关文件精神,为切实加强学校作风建设,现结合我校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调查研究

1、建立学校重大工作调研制度。学校重大工作必须进行先调研后决策,并通过班子会、教师会等形式进行研究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2、建立完善教学常规调研制度。由教务处牵头,每学期对重点年级和关注班级和学科进行教学常态课调研,重在发现和研究教学中的问题。

二、加强服务工作

3、坚持“三贴近”服务。开展“贴近教师、贴近学生、贴近家长”系列活动。学校领导做到联系一个年级和一个教研组,承担一门主要学科教学,不断提高课程的领导力和教学指导力;各类名师要结对一位年轻教师,开展青蓝结对工作;任课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坚持做到每学年对每位学生进行一次家访;学校继续发挥好校园网家校互动栏目的作用,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对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真情沟通,及时做好答复工作。

4、坚持校务公开。学校的重大工作、评优评先、职称考评、考核、招生情况等及时公布在校务公开栏。

三、精简会议活动

5、减少会议数量。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可以合并的会议坚决合并。提高会议效率,精简会议议程,力求开短会、讲短会、讲实话。

6、精简活动安排。严格控制校庆、落成典礼、启动仪式

等活动安排。重大活动需学校班子会讨论决定并报教育局审批。

四、加强外出活动管理

7、规范外出活动。严格把好外出公务活动审批关,严格按照规定控制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活动次数、人次和经费报销额度。减少外出次数,学校组织教师开展同一类型人员集中外出学习、考察、培训。

五、厉行勤俭节约和反腐倡廉

8、控制公费支出。严格控制公务接待经费支出,学校公务接待经费必须逐年下降。严禁向工作人员发放香烟或赠送礼品。

9、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学校的基建项目、教学设备采购、办公用品采购等必须严格按照各类招投标有关规定执行。严禁未经审批超预算、超标准实施基建项目,否则,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10、降低会议成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降低会议成本。

学校内部会议一般在学校会议室召开,不租用酒店及其他场所,会议用餐一般为自助餐或快餐。会议活动现场布置要简朴,工作会议一律不摆放花草,不制作背景板,不统一发放文具。严禁以任何名义发放纪念品。

1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上下级之间、单位之间一律不准用公款送礼、宴请,不得以任何理由,包括考核、调研、指导、检查、验收工作等收受下属单位赠送的土特产和提货券。

12、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落实首问责任制和目击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四条禁令”,“教师行为十不准”;严肃工作纪律,严格执行上班签到制度、请销假制度。

六、加强督促检查

全体教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不折不扣执行各项规定。要自觉接受家长、社会和媒体的监督。要加强学校的日常管理和督查,对违反规定的将及时批评教育,限期整改,性质严重的将严肃处理。

改进意见 篇6

一、政治教学现状

(一)观念转变不够

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有三大缺陷:一是灌输。重视“知识世界”,片面强调书本知识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忽视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意愿;二是封闭。忽视“社会世界”,政治教学目的是为了适应考试的需要,把学生的思想和思维禁锢在课堂中,忽视政治教学广阔的社会基础;三是脱离。漠视“心灵世界”,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脱离社会实践,教师包办代替,学生无真正意义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最终导致学生越学越没有灵气和活力,课堂教学没有现实感,学生不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大多数教师以自己的讲叙为主,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还总怕自己讲不明,出现知识点的遗漏,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太少,练习时间更少,出现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参与教学的时间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受到限制,主体性更加不能体现出来。

(二)教学方式单一

形式为内容服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如果一味地采取同一种教学方式,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使教学目标难以很好地实现。有的老师在教学时无论是什么内容都是一味地让学生看书,然后去说,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发挥不出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

(三)轻视学生能力

部分教师忽视教学过程本身的含义,平时缺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遇到问题时总想包办代替。还有些教师在做课后复习题时,不是引导学生思考,而是把答案直接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降低,还会使学生养成上课不注意听讲、不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

(四)学生兴趣不足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负担较大的情况下,对政治学习逐渐失去兴趣。此外,部分教师对本学科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如:①教师教学时缺乏饱满的情绪,并将这种情绪传染给学生;②还有些教师讲解时缺乏灵活性、主动性,因而导致学生产生不信任感;③教师对学生放手不够,学生缺乏自主、能动的活动空间;④教师的教学缺乏艺术性。

二、改进意见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改思想和新的教学理念,教育学生树立健全的政治观念,并养成良好的政治行为习惯,真正体现出中学政治学科在培养21世纪合格公民伟大事业中的价值,并将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要将学习停留在表面和口头上,而要深刻理解其内涵与精神实质,且不可生搬硬套。通过学习,我们的思想将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同时逐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使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新课改思想和新的教学观念保持一致。

(二)改变教学及学习方式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师讲生授的局面必须改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更多地参与教学的时间,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参与,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今天的学生有敏锐的思维,有看问题独特的视角,他们能够问倒老师,能够想到教材没有涉及的内容。要学生超越教师,教师必须把思考、发现、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喜新厌旧”的头脑,而不是让学生接受自己的答案。一个从小就不会用自己的脑子去分析、思考、辨别、批判的人,我们怎能指望他去开拓、创新呢?我们应当敢于让学生上台当老师,敢于放手让学生与你平等对话,敢于允许学生提出与你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观点,只有这样才有保证明天我们的学生会拥有一颗充满批判精神的头脑。

(三)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超越政治课堂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课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二是外联,让学生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开展社会调查,请社会名流讲课,使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三是通过与现实生活的对比,鼓励学生收听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组织时事沙龙,使学生感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做到政治学科知识和思想教育功能的有机结合。

学生通过体验和探究,了解生活,关注科学,走向社会。只有通过这样的政治学习,学生才能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从而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独立判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这样的政治学习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全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精神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特别是通过故事引趣、设疑引趣、诗歌引趣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人人积极参与、乐于学习、明理导行的目的。

高含水油井计量现状及改进意见 篇7

关键词:高含水,计量,应用

1 计量现状及存在问题

注采管理401站管理着位于孤岛油田西区、西区馆5-6稠油、南区馆5-6稠油、渤61等6个开发单元上的136口油水井。总井46口,开井44口,其中西1-8站现有油井6口,平均日产液量627.9t/d,平均日产油50.0t/d,综合含水率在90%以上。由于注采管理401站所管辖的区块以西区后续水区为主,综合含水率较高,计量波动性较大,影响计量的准确度。西1-8计量站一直采用两相油气分离器计量,是利用“U”型管的原理在计量房内通过立式两相分离器配套TM卡进行单井计量,TM卡可自动记录量油时间。由于高含水油井存在含砂量和杂质较高,容易造成TM计量系统的磁翻转液位计里浮子卡阻,加快计量仪表的磨损,影响计量仪器的耐用性及准确性。同时,计量采用三天量一次油的量油方式,难以代表油井的实际产量。

2 改进计量方式及应用效果

针对高含水油井计量存在的弊端,同时,为了更及时掌握各油井的原油和天然气的日产量,需要连续计量油井的液量和天然气产量。2008年9月,孤岛采油厂在西1-8计量站安装使用了XDY多井式油气计量装置(圆形多井式计量装置),该计量装置使用实现了精准、连续长时间计量的目的。

2.1 系统结构组成

系统包括圆型分配器、总线、切断阀(截止阀)、总干线、分干线及单井立式切向油气分离计量装置等构成。

2.2 系统工作原理

圆型分配器构成及原理:设有总管、分管与旋转式中心分管。旋转中心分管旋转轴可将中心分管与各分干线单独导通,使单井计量装置与单独分干线形成同一密闭通道,实现单井油气计量功能。单井计量一定时间后,PLC控制中心记录单井瞬时流量与累计流量,完成单井计量。然后PLC发指令执行器自动转入下一口井进行油气计量。利用该系统与单井式油气计量器结合实现多井式油气全自动计量及数据存储、远传、报警等功能。

2.3 仪器技术特点

(1)计量的范围较大。多井式油气计量装置对单井产液量的测量范围为2~720m3/d。(2)连续和长时间计量,提高了单井计量的准确性。(3)计量的精度较高。计量范围内计量精度不大于±3%,适用于无伴生气油井。(4)该装置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无人值守,橇装化的优点,能根据用户需要,实现单井油气量自动远传与报警。

2.4 应用情况及效果

2010年9月,我们在西1-8计量站安装应用了多井式油气计量装置,改变了以往采用两相分离器计量的方式,对该站所辖6口油井进行可视化微机计量。

安装后,及时进行计量数据对比,发现该装置计量数据与采用两相分离器计量的数据相差较大,如表1所示。在表1的液量对比数据表中可以看出,该站6口油井的日产液量和与之前使用两相分离器计量对比减少了4.1t。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装置是否精确,我们对该站随意抽取了两口油井,采用计量车进行了标定计量。通过表2数据表看出,随意抽取的两口井标定误差较小,在合理范围内,说明该多井式油气计量装置准确度较高。

通过使用多井式油气计量装置,针对高含水油井,多井式油气计量装置和以往两相分离器计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多井式油气计量装置对单井产液量的测量范围为2~720m3/d,计量范围大;具有可视化操作界面,单井计量自动切换,形成无人值守计量,节省劳动力,提高生产工作效率;连续和长时间计量的方式能够解决以往采用两相分离器计量高含水井带来的数据波动性难题,实现精准计量。

3 结论与认识

(1)采用多井式计量装置的方式进行计量,在技术计量上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工人劳动量上也是一项大的减负措施。采用微机计量,不仅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创造了更大的社会效益。微机计量是一项新的技术,要求管理人员和岗位工人掌握这套系统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因此,必须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及岗位工人的技术水平。(2)多井式油气计量装置由于其价格昂贵,还未大面积推广使用,使得在计量过程中遇到有关仪器故障问题,不能及时互相进行交流与解决。所以,还需建立完善的专业化队伍,配备必要的工具和手段,行成厂、区、队三级计量维修管理体系,保证仪表的检修、检定和正常运行。(3)在计量中,还需完善计量制度,合理确定单井计量周期和量油时间,使量油结果具有代表性。

参考文献

[1]王安松.圆形多井式油气计量装置.油气田地面工程.2009.7.

[2]仲永寿.对油田高含水期油井计量改造的几点认识.油田地面工程.1992.2.

[3]潘敏勇.XDY油气水三相计量装置的应用.油气田地面工程.2007.11.

改进意见 篇8

一、高校学生评价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然而随着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增加,如何以有限的教育资源保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呢?这就涉及如何对高校学生进行评价的问题。国内高校学生评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延续中小学的评价方法,标准化测验为主要评价手段。

在我国现阶段,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主要采用书面考试这种标准化测验的形式来进行选拔,大多数的学生从内心接受并逐渐适应这种评价形式,使得一些学生进入高校后还是以这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认为学习目的就是考试,一旦考试通过对某门课程的学习也就宣告结束。死记硬背成为考试的法宝,划重点成为学生考高分的重要来源,重视书本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实践操作等能力的培养。评价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选拔与甄别,但是如果夸大选拔的作用,就会歪曲评价所发挥的作用和意义。

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美国哈佛大学心理专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给我国的教育提出了警告,对照多元智能理论,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着不足:以人为本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的权利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 考试完毕意味着评价过程结束,没有反馈环节。

目前,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一种主要方法,在我国高校仍然使用。但是作为评价的手段,我们并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有时执行起来效果甚至还不如中小学好。当然也包括考试结束,面临学生放假,新学期开始又开始新的学习内容,教师可能没有机会和途径将学生的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造成只有考试没有对考试内容的讲评的现象。反馈环节的缺失更加剧了学生参加考试的功利性,这种只求结果的做法使得学生只追求分数而不考虑学习的内容,形成了机械学习、机械考试的“机械头脑”。

3. 评价主体比较单一,评价的主要实施者是教师。

评价方法的选择权、评价结果的给出权都掌握在教师手中,而受限于目前的评价体制,大多数教师并不清楚评价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持证上岗时也不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培训,导致有的教师认为沿袭下来的卷面考试的形式是最适合的评价形式。有的教师即使想进行有益的探索也无法进行,只能跟着大多数人亦步亦趋。

4. 注重量化评价,而把质性评价放在次要地位。

量化评价从来都被认为是最具科学性的评价方法,特别是其有鲜明的数字做支持,孰优孰劣一目了然。这种观点从上个世纪末至今一直受到一些人的推崇。而对于依靠评价人的整体感觉下评语来确定的质性评价,有人则认为已经过时了,其科学性与准确性无法与量化评价相提并论。言论的一边倒造成现在的评价也呈一边倒的趋势。

二、高校学生评价的改进意见

1. 评价目的定位准确。

众所周知的高考及大多数的考试都具有选拔的性质,考试完毕要按照成绩排序,甚至决定学生今后的发展,这使得考试在某些学生的心目中占的分量很重,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学生比比皆是。这种本末倒置、“为考而学”的做法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剥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沦为学习机器,学习动力明显不足,也造成学生高分低能,使得学生在大学毕业时难以融入社会,即使走上社会也是眼高手低。

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评价形式,充分发挥评价的各种功能,如诊断、选拔、甄别等。例如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进行诊断性评价,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从而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开展形成性评价,可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问题讨论、小测验、小论文、实验操作情况等进行记录,计入学生学科的最后成绩,并适当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课程学习告一段落进行的总结性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卷面考试,也可以是作品等形式,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选择不同的考查形式,并适当缩减这部分成绩所占的比例。只有各阶段评价所占比例合理,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正常展开。

2. 评价结束要设置反馈通道。

在现阶段的高校教学中,评价主要以考试的形式存在,而考试结束后,一般评价也就结束了。这种观点在评价发展过程中已经被予以否定,美国的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beam)指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1]在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等教育中普遍应用,完全可以将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转移到网络中进行。也就是将考试结果通过E-mail、QQ、博客等在线和离线工具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及时快捷地了解自己上一阶段的学习结果,及时地查漏补缺,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当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针对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向教师求教。

另外,教师的课堂提问、随堂测验等即时评价方式也要及时给予学生评价,而且使用的评语要明确、规范,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不作任何评价。例如学生回答完全正确,教师就应该明确“回答完全正确”, 并予以口头表扬。而对于不会回答或者回答不完全正确的学生,教师应给出正确答案并对学生予以鼓励,提出希望,促使学生在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引导下积极地投入学习。只有反馈通道畅通了,教学才能更加有针对性,更好地提高教学绩效。

3. 评价主体多样化。

高校教学过程的参与者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对于学生的评价最有发言权的当属教师,但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却不应当只有教师。学生对于自身的发展最清楚,可以对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另外,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伙伴互相之间也可以互相评价。家长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进行评价,并将意见反馈给学校。另外社会对高校毕业生也可以进行评价,社会需要的人才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学校的培养目标应该如何进行调整,这些都是学校开放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主体的多样化促使学校培养的学生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适应社会的要求。

4. 量化与质性评价结合进行。

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从来都是各具特色,不能单独强调某一种评价方式的特点,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评价的作用。我在《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的实验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和同学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实验共分六个小组,评价的主要标准提前给出,每项分都实行百分制,依据评标准对作品进行评价。从评价结果我们不难看出,两个小组对自己评价过低,四个小组对自己评价比较高,最小的误差为3,最大的误差为8。可见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时都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存在抬高或压低自己的现象,由于学生主观性的存在,评价很难做到恰如其分。这表明使用量化评价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种问题可以用质性评价来弥补。

结合对作品质量的量化评价,要求学生对自己及同学的作品写评语,对自己的作品的评语集中在批评方面,对同学的评语主要是表扬,这样能促进学生发现自己的弱点和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和身心发展。

四、结语

高校学生在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中如果想更具竞争力,只能从提升自身素质上改进,而新建本科院校如果想站稳脚跟,培养出素质过硬的毕业生,就更需要对学生的评价现状进行调整和改进。从学生评价的角度入手,以评促改,不断改进高校学生的评价手段。只要明确评价目的,将量化与质性评价结合起来,尝试评价主体多样化,并及时将评价结果及时地反馈给学生,高校学生的评价现状就能得到改观,学生素质就能得以提升。

摘要:从1999年至今关于高校学生评价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但是只限于理论层面, 实践中没有多大的改进, 以量化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仍旧占据着主导地位, 但是仅仅有量化评价不足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文章结合具体案例讨论了高校学生的评价现状, 存在的问题, 以及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评价,问题,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7.

[2]曹继耘.从甄别选拔到促进发展:学生评价改革的方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10) :20-23.

[3]刘洋洋, 张华丽.高校学生评价基本问题[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06, (7) :180-181.

[4]王健, 邓睿.学生评价中的伦理问题考察[J].教育科学论坛, 2007, (7) :13-15.

改进意见 篇9

1 配发药模式的现状

我院门诊药房在2002年初应用了电脑联网的配发药模式, 流程是由医生手写处方→收费电脑录入并发送药物信息→药房电脑接收信息并打印药品清单→药师调配剂→配好的药品交付前台→分窗口依次叫号→药师收取病人处方进行核对→发药。该系统还配置了大屏幕的液晶显示板, 药师可在配药后把病人的流水号及姓名输入到屏幕上, 方便病人了解情况。

该系统于2009年进行了一次重要升级, 医生由手写处方改为电脑录入并联网收费系统, 同时在医生工作站打印出处方, 该处方拥有唯一的条形码, 收费员无需手工输入药物信息, 用条码仪读取便可完整录入。

2009年升级版的最大改进是链接了医生工作站, 凸显了两大优势: (1) 医生可直接了解到药品的规格、价格、是否缺药等情况, 加快了开方速度, 使病人的就医流程更顺畅。 (2) 提高了收费速度, 保证了录入的准确性。以前收费员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记忆药品代码, 熟悉每个医生的手写字迹, 从而使病人等候缴费的时间过长。而且收费员在判断手写处方时造成的录入错误也得到了有效抑制, 降低了差错率。

2 现行配发药模式的不足

现行的电脑联网模式虽然在医生工作站和收费系统两个环节都得到了改进, 但整个系统的瓶颈和压力也随之而来集中在最后一环—门诊药房, 如何提高工作效率迫在眉睫。

2002年以前我院的配发药模式是让病人持处方排队, 配药人员逐个收方进行配发药;此模式需要的人手少、效率高, 但是对由收费处产生的差错不能作出及时反应。为此, 我院在2002年初引入了电脑联网, 并附以后台配药前台校对的模式。由于医生工作站—收费处—药房三方联网, 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收费员引起的差错。另外, 后台配药前台校对的双保险模式又可以大大减少调配剂的差错。

但模式的改变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效率低下, 新模式所需人手为原来的两倍以上, 而发药速度却是原来的一半, 特别是在病人取药的高峰时段场面极度混乱。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呢?主要是因为配药完成后不能马上进行校对, 需要呼唤病人等收取到处方后才能核对。但由于种种原因 (如病人不在候药大厅内或没听清叫名等) , 药师通常都不能及时取得处方, 无法进行校对。随着时间的推移, 便积压了一大堆已调配好的药品。等取药高峰来临时既要从中找寻、核对, 又要进行必要的解释, 容易导致场面混乱, 拖延病人的取药时间引发其不满情绪, 同时也增加了前台核对人员的精神压力容易引起差错。

3 改进措施

针对前述的种种弊端, 笔者提出了整改方案—将原来的核对发药环节一分为二, 并利用医生工作站的链接便利, 在叫号前就提前完成核对药品的工作。有效协调了整体流程, 大大缓解了前台药师既要叫号找药又要核对的巨大压力, 还能为核对人员营造一个专心校对的环境, 显著降低了差错, 提高了工作效率。

完成核对发药这一环的整改后, 在不增加人员配置的情况下, 配药人手就会相应减少。所以对配药环节也应进行相匹配的改造, 使之环环相扣, 弥补人手减少产生的继发影响。就我院目前的情况, 可行方法有几种: (1) 重新设计配药工作台, 使药师可以更高效地调配剂, 还要方便其他工作人员进行药品补给。 (2) 合理调整各项设备的间距, 使整个配发药流程更流畅。 (3) 与临床医生协商, 根据各病种的具体情况完善协定处方制, 给药房的准备工作提供便利, 同时也提高了药师的配药速度。

摘要:目的 改进我院门诊药房的配发药模式, 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方法 将核对与发药分别进行, 同时对配药环节也进行相匹配的改造。结论 建立更高效的配发药系统才能满足人们对药事服务的高质要求。

改进意见 篇10

先看一组数据:

2013年11月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数据显示, 沪深两市股票账户超过1.7亿个。其中, 绝大部分是个人投资者账户。

业内分析, 由于每个投资者可以在沪深两户同时开户, 因此, 投资证券市场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应该有八九千万, 再加上每个投资者盈亏都影响到的家庭成员, 股市涨跌已成为数亿百姓每天关注的大事。

再看各地报纸:

上世纪90年代初上交所和深交所营业, 当地媒体率先开设股市专栏或专版。主要栏目和内容是:昨日走势、前市分析、后市展望、热点个股或板块、相关数据、政策消息、个股行情 (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成交股数、成交金额) 等。

伴随证券市场的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各地报纸纷纷开设股市专栏或专版。当时创刊的一些商字号报纸, 更是突出股市报道。以1997年创刊的重庆商报为例, 创刊号便推出多个证券股票版。此举正好接来沪深两市97大行情, 上证综指从1996年12月855点涨到1997年5月1510点。当时, 电脑与互联网尚未飞入寻常百姓家, 重庆主城各证券营业部大厅里经常人手一份重庆商报。重庆市证管办也将该报作为证券信息披露指定媒体。

进入21世纪,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普及。交易大厅年轻人剧减, 各地报纸证券版也开始调整。

2009年8月深圳特区报取消股票行情版之后, 在深圳地区的大部分报纸上, 读者和股民再也看不到那多年来所熟悉的股市行情版了。其实, 撤下股票行情版的情况并非深圳或广东地区所独有, 在全国早已有之。①

不过, 翻开今天不少报纸的证券版, 主要内容和形式仍然和20年前大同小异。较大的变化是:网络媒体继续在第一时间将报纸等传统媒体发布的权威消息刊登在证券主页显要位置, 不少报纸却从网络媒体上下载分析展望文章, 未加采访即放在证券版上刊用。

目前, 上市公司公告等重要消息多在当天收盘后的下午或晚间发布, 由证监会指定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等几家纸媒及其网站刊登②。一些财经专家和证券分析师的博客、微博、采访等, 也会同时上网。所以, 当投资者从第二天出版的报纸证券版上仍然看到大量旧闻, 自然没有兴趣。长此以往, 读者流失。

证券市场上, 理性与浮躁的较量从没停止

以新浪、腾讯、搜狐、网易四大综合性网站为例, 其证券新闻主要来自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由于网络媒体的开放性, 即使某个网民博客或分析师一家之言, 也可能放在证券主页头条等醒目位置。投资者点击进入后, 还有浏览众多链接、评论, 交流传递方便简单, 但信息海量也可能让人疲劳甚至浮躁。

传统媒体以其权威理性, 与网络媒体浮躁之间的较量, 从来没有停止过, 结果均是一边倒。仅以6124点大牛市行情前后发生的几件事为例。

2006年12月14日, 上证综指升至2249点, 刷新2001年6月13日2245点历史纪录, 各大网站股评分析文章纷纷看空后市。不可否认, 这些文章对股民保持清醒头脑、提高风险意识是必要的。但是, 如果对经济大环境认识不清, 就可能错过更大行情。当天, 新华社发布《指数新高今非昔比, 股市已有重大转折》一文, 明确指出:“据专家测算, 扣除工行、中行等超级大盘股上市使股指虚增等因素, 如今的2250点实际上仅相当于5年前的1500点左右。”果然, 2007年10月上证综指攀升至历史最高6124点。

2008年7月, 上证综指经过连续数月暴跌至2566点附近, 不少个股股价腰斩大半, 股民损失惨重, 网络上各种悲观情绪漫延。月初, 新华社新华视点发布《关于中国股市的通信》指出, “在我国经济基本面总体看好的情况下, 股市完全可以实现稳定健康发展。”中旬, 《人民日报》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对股市进行了分析。当年10月, 上证见底1664点并引发至跨年度反弹。2009年8月, 上证综指涨至3478点, 这也是至今4年多来最高点。

“真理不需要光彩, 美丽不需要画笔。”沙翁这句名言反复被各个领域人士引用。当网络等新兴媒体越加注重传统媒体的权威和理性时, 不少报纸却淡忘了内容为主的理念和印刷物的墨香, 片面追求新闻的娱乐和包装, 重蹈网络媒体发展初期的浮躁。

加强采访力度, 创新改进报纸证券报道内容形式, 才是读者回归正道

显而易见, 凡投资者能在网络媒体上提前了解的内容, 报纸证券版应该补充, 否则就应该舍弃和减化。凡投资者欲闻其详的重要信息, 报纸证券版应该采访有关部门及专家, 尽量进行有针对性的细化解读, 像其他类型新闻一样, 尽量做到独家、有特色、客观全面、深入浅出、拉近读者距离。

创新改进报纸证券版, 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上级部门明文规定不能报道的除外) :

一、热点事件报道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抓住证券市场热点新闻事件做好报道, 不仅吸引投资者阅读, 而且吸引非股民、非基民类读者关注。

2013年8月16日上午收盘前, 上证综指一改死寂沉沉盘面, 突然直线拉起, 3分钟内暴涨超过5%。一时间, 股民和专家微博、论坛上, 各种传言满天飞。午后, 光大证券公告称, 暴涨是其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独立套利系统出现问题导致。投资者得知真相后, 人气涣散, 股指收跌。次日, 不少报纸以“光大证券乌龙指”为题, 以头版等多个版面报道。此事再次说明, 传统媒体对于证券市场发生的大事件, 是舍得投入版面的。

二、故事人物聚焦

证券报道不可能避免大量数字与前因后果分析, 对投资者来说是枯燥的, 对非投资者来说更是无味的。重大证券报道中, 只有专家说教而没有人物故事的证券报道, 也就缺少可读性。

2007年, 金融风暴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金融市场, 直接带动中国股市从当年历史最高6124点狂跌到次年1664点, 大多数A股股价跌去八九成, 不少股民损失惨重, 至今未能解套。

当年7月26日, 欧美各大证券指数开始一路狂跌。德国多家报纸独辟蹊径, 通过新闻图片紧盯一个人, 形象丰富地展现了危机中的人物命运与社会关系。

7月27日, 德国帕绍新报头版照片, 背景是德国法兰克福DAX指数大盘走势图, 前景是一名表情凝重的操盘手目光警惕地注视前方。标题是:世界范围的股市暴跌震惊投资者。

8月10日, 该报在同一环境下再次拍摄同一操盘手的无奈表情。

8月17日, 德国布莱梅新闻报头版照片, 该操盘手哭丧着脸在打电话。

8月18日, 南德日报头版发表以该操盘手为主体形象的照片, 画面上只有眼睛以上部位, 眼神里依然看得出沮丧与气愤。

这些照片构成了一个很生动的情节, 在极为抽象的金融证券新闻中并不多见。③

这样的报道方式, 势必吸引读者持续关注。

三、关联市场分析

上世纪90年代初, 中国证券市场以A股为主, 报纸证券版均为沪深两市A股为主要内容。今天, 中国证券市场 (股指期货、基金、债市等) 突飞猛进, 和世界各大资本市场密切关联。但是, 不少报纸证券版仍然局限在沪深两市, 显然不适应读者需要。

这方面, 网络媒体证券页面进行了划分, 比传统媒体做得好。除了股市行情热点报道和分析外, 网络媒体还注重对基金、券商、股指期货、港股、美股、石油和黄金等大宗商品期货市场进行同步报道。然而, 报纸证券版对各大资本市场和主要商品期货市场之间的关联性, 更少有提及。

股市、期市和汇市和关系, 在“97香港金融风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1997年, 香港回归祖国, 国际炒家认为逢来兴风作浪机会。1998年, 国际对冲基金先是大举沽空恒指, 建立大量恒指空仓头寸。紧接着, 投机者大肆传播人民币和港币将大幅贬值等利空消息, 同时在黑市和现市大肆抛售人民币和港币。多种因素影响下, 当年8月14日前19个交易日, 恒生指数下跌2000多点, 每张恒指期货合约空单可赚10多万港币, 收益之高令人震惊。8月14日, 港府在中央政府支持下, 携巨额外汇基金进入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 与炒家直接对抗。10月, 恒指重返万点大关, 国际炒家见大势已去, 落荒而逃。

A股不再是独立市。A股不仅能够反映美股、港股等外围市场的重要信息, 而且具有影响外围市场的能力, 这是A股信息效率提升与制度改革取得成效的有力证据。A股与美股、港股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复杂的, 存在线性关系也包括非线性关联方式, 既有当日或隔夜的瞬时互动关系, 也有较长滞后期的潜在影响。④

2011年8月19日, 周五, 隔夜收盘的美股重挫3.68%, 一举跌破11000点大关。受此影响, 欧洲主要股市纷纷大跌。周末两天, 网络媒体分析了欧美股市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但不少报纸未加重视。随后两月, 沪深两市紧随欧美股市下跌。直到10月美股探低10404点企移稳, 上证综指已从8月的2600点跌到2300点附近。试想, 如果报纸证券版做好相关报道, 及时提醒投资者提高风险意识, 自然赢得读者回归。

四、公司信息解读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媒体应当客观、真实地报道涉及上市公司的情况,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按证监会规定, 上市公司应及时公布季报、年报、临时公告、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摘要、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公告、投资状况分析、重大诉讼和媒体质疑事项、重大关联交易事项、破产或重组事项、重大合同及其履行情况、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高管人员情况等。

每到这个时候, 券商和分析机构均大量出具分析报告, 对上市公司经营和财务情况进行分析。如何读懂上市公司公告等信息?在这方面, 报纸证券版仍然做得较差, 主要表现在:

重视不够, 少有安排专栏报道和专人采访;

重点不突出, 少有对新兴产业和热点上市公司报告进行专门解读;

梳理不够, 简单从网上摘录, 没有记者的采访内容。

五、政策数据解读

每逢重大会议, 有关部门往往会出台一些重要决定、政策和措施。另外, 按国家统计局安排, 每月、季、半年、年度宏观经济数据都会定时公布。

任何一项经济政策或经济数据, 都和上市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甚至直接决定某个行业和企业的兴衰。每当这个时候, 新华社会发布解读文章, 各大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也会发布分析报告。

六、资源组合利用

报纸证券版应该加强和基金、券商、银行、信托、上市公司等方面联系合作, 一是可搞好平时的报道, 二是可以组织投资者进行相关活动。这不是本文讨论重点。

七、培训

由于多种原因, 不少报纸视证券版为鸡肋。要搞好证券版, 不仅要创新改进, 更要对相关编辑、记者甚至较对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日常采编工作中, 相关人员应遵守国家法律、地方规定、新闻纪律, 还要学习《公司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券分析师职业道德守则》、《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等法规, 提高业务水平。

注释

1李春根《报纸取消股票行情版说明了什么》, 《新闻实践》2010年1期

2详见《上海证券报》2009年9月21日报道

3郭建良《盯住一个人拍摄——证券新闻报道方法一瞥》, 《新闻传播》2007年12期

改进意见 篇11

1 农田水利现状

1.1 所处地位的重要性,需要政府高度重視 “无农则不稳”,“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精辟地表述出农田水利在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是,作为基础设施的农田水利,投入多,见效慢,管理难,本身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多表现为间接的社会效益,很容易被一些地方的部门或人员忽视。对农田水利的重要性,需要不断加强认识,加大投入。

1.2 具有较强的群众性,遍及全国各地 与所有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事业,每年都要发动近亿劳动力从事已建成工程的清淤维护、水毁工程修复和新工程的建设。群众性、互助合作性是农田水利的重要特点之一。

1.3 具有较强的公益性,需要政府部门牵头扶持 农田水利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防旱、降渍、治碱等除害减灾功能;既可以为花卉、蔬菜、果园、养鱼等高附加值产业服务,又承担着农田耕地灌排,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

1.4 具有较强的垄断性,需要政府加强宏观管理 按受益人口多少区分,小型农田水利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面向个体或少数人的微型工程,如水窖、水池、浅井等;另一类规模相对较大、具有农村公共工程性质的泵站、水库、引水渠等。受地形、水资源等条件限制,多数公共工程具有天然垄断性,不能像乡镇企业那样搞市场竞争。用水权是农民生存权的组成部分,为农民生存条件服务的公用水源和公用设施不适合让私人垄断。

2 农田水利的特点

农田水利是农业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条件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先决条件。农民是农田水利事业的主体,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的力量,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是发展农田水利事业的基本原则。以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尊重其公益性的特点,不能以营利为目的。

3 农田水利建设的战略地位

3.1 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是我国基本国情发展的必然趋势 尽管我国耕地面积从70年代后期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始持续减少,但灌溉面积总体上稳定增加、灌溉水平也不断提高,保证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改革开放后,一方面农村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和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等方面积累的能量得以集释放,彻底扭转了中国粮食供给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

3.2 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是国家食物安全的保证 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主要产于灌溉耕地,加快现有灌区的水利设施配套和更新改造,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由于农业用水总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扩大生产种植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均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

3.3 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如果我国农业不能解决未来16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能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产业,那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基础的基础”。农业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当然取决于其自身的综合实力,而具备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才能保证大幅度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 农田水利建设的改进建议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突出的问题是“三农问题”,而农业基础脆弱和水资源问题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又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制约因素。因此,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战略需要,也是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在目前农业、农村远远落后于工业、城市发展的情况下,建议国家尽快加大力度对农业和农村建设上在政策制定、资金投入方面尽可能向水利项目及水利事业倾斜,以实现共同富裕和协调发展。

作者简介:王更银(1965-),男,河北定州人,本科,工程师职称,主要从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管理工作。

改进意见 篇12

我国链条炉年耗煤占锅炉总耗煤的比例很大, 但因我国燃用统煤, 给链条炉燃烧带来极大的不利, 最突出的是锅炉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大, 因而如何提高链条炉的燃烧效率一直是锅炉界同仁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经过多年的努力, 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不少研究成果, 分层燃烧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分层燃烧设备对链条炉燃烧有如下改善:燃煤在炉排上的布放有序, 使煤层厚薄均匀, 通风阻力均等, 通风良好;火床平整, 炉排的着火线和燃尽线整齐;锅炉出力可超额定出力;不用拨火, 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特别是大大降低了炉渣含碳量, 节煤效果显著。

以张家港某电厂3#炉为例, 安装分层燃烧设备后, 炉渣含碳量降至7.11%, 燃烧热效率提高5.84%, 年节煤2970t, 按当时煤价计算, 合计77.22万元, 如按现煤价计约300万元以上。

1 现用分层燃烧设备存在缺点和改进意见

现在国内正在推广应用的分层燃烧设备还存在两大缺点:1) 因筛子所形成的煤层颗粒布放层次和链条炉燃烧机理相悖, 限制其最佳的燃烧效果;2) 现用分层燃烧设备不具有对链条炉拉火进行微调的能力。

1.1 缺点一分析

在对分层燃烧调节中发现, 不管锅炉燃烧效果如何, 在燃尽段底层仍有未燃尽的煤块 (除非炉排走得慢, 但若炉排走得慢, 锅炉的排烟损失会增加) 。

经过分析, 问题出在分层燃烧设备筛子结构上。现在筛子所形成的煤层层次为上层小颗粒、中层中颗粒、底层大颗粒, 这种煤层层次与链条炉燃烧机理相悖。

众所周知, 链条炉是一种依靠炉膛高温辐射热将燃煤表层温度提高到着火温度而首先着火的设备。煤层的燃烧呈自上而下的形态, 而且, 因燃烧与炉排间没有相对运动, 使燃烧的各阶段分界面与水平方向成一倾角。其燃烧过程必然是:

1) 煤层表面最先着火, 因而也最先燃尽, 底层最晚着火, 因而最晚燃尽;

2) 在同一炉排横向线上表层在离开炉膛时, 因其最先着火因而燃烧时间最长, 底层燃烧时间最短;

3) 煤的颗粒越大, 燃烧所需要的时间越长。而现在推广应用的分层燃烧设备, 所构成的煤层依次是上层小颗粒、中层中颗粒、底层大颗粒。也就是说, 它把燃烧所需要时间最短的小颗粒布放在最先着火的上层, 把燃烧所需时间最长的大颗粒放在着火点最晚的底层, 这和链条炉燃烧的实际需要正好相反, 其结果会使底层燃烧时间严重不足, 燃煤颗粒燃烧不完全, 导致燃尽段底部残留未燃尽煤块, 锅炉燃烧热效率达不到最佳效果。

1.2 缺点二的分析

对西安天风动力厂35t/h分层燃烧设备调试时发现, 距炉排中心线右侧约0.6m处发生拉火现象, 对此分层燃烧设备本身无一功能可以调节。只好按传统处理方法, 即用拨火棍将其拨平, 可是始终未彻底消除, 拨平后时间不长, 还是在原处照样形成拉火。再试用加大风门以增加风压和风量来消除拉火, 不仅未能消除拉火现象, 反而使燃烧工况更加恶化, 拉火更加严重。

经仔细观察发现, 产生拉火处煤层里小颗粒比其他地方多, 而且相邻处煤层小颗粒被吹起以后又落到它上面, 更加厚该处煤层的厚度。按推理, 当煤层小颗粒多时, 通风阻力会增加, 通风不良。如相邻处小颗粒落在上面, 通风阻力更大, 通风更差, 所以燃烧就更差, 自然就产生拉火。这与燃烧机理相符, 显然拉火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该处小颗粒多, 通风阻力太大, 通风不良。

因此, 应该减少该处煤层的含小颗粒分量, 但现用分层燃烧设备只能对颗粒大小层次顺序和煤层整体厚度进行总体调节, 不能对各处煤层各种颗粒多少进行微调, 而且造成该处煤层小颗粒较多, 又无法人为控制。燃煤从进入煤仓到最后进入炉内经过的路线相当漫长和复杂, 这中间因煤的水分不同、颗粒不同、入仓位置不同、流动中阻力不同会使一些不同颗粒流向煤仓的某些位置, 造成炉排上煤层各点所要求颗粒多少也有所不同。

2 改进意见

2.1 针对缺点一的改进方法

考虑符合链条炉的燃烧机理, 又保留了分层燃烧技术的原有优点, 煤层颗粒层次应为:上层大颗粒、中层小颗粒、底层中颗粒。为了达此目的, 需要对筛子结构予以改进, 改进方法如图1所示。

将筛子由一道改为二道, 分层燃烧结构也进行改动。这样, 通过第一道筛, 先将大颗粒 (当量直径25~40mm) 筛出放在煤层上层, 再经过第二道筛子自然形成下层中颗粒 (当量直径6~24mm) , 中层小颗粒 (5mm以下) 。这种布放不会影响上层的通风, 因为底层中颗粒通风阻力不大, 风到中层仍有足够的穿透压力, 且部分小颗粒在风的推动下沿着大颗粒中间曲折上行, 在风的包围和高温辐射热的作用下很快着火, 有助于大颗粒煤点燃。

筛子改进的具体尺寸视链条炉的型号不同有所不同, 设计时可兼顾分层燃烧设备尺寸及炉子的现有位置, 一般b可小于a, 即b=100~200mm。

2.2 针对缺点二的解决方法

既然无法控制该处煤层含小颗粒的多少以实现通风阻力相等, 那么为保持拉火的通风阻力与其他位置相同的方法只有降低煤层的厚度。于是决定在分层燃烧设备上加1个可以移动的煤层厚度调控板 (且称为可移动煤层厚度调控板) , 装好后将该处煤层减薄10~15mm, 不到30min拉火现象自动消除, 火床趋于平整。实践证明, 加这样一块板是有效的。

3 结语

事实上, 造成煤层通风阻力差异的因素除以上所述外, 还有送入炉排下面的风有走短路和前冲的惯性, 使得各点的风压也有所不同;炉排侧密封不严使风走短路;外部某些扰动 (如变动某分风门的开度) 会使本来较为稳定的通风遭到破坏等多种因素。只要采用可移动煤层厚度调控板调节煤层厚度均能解决。

因为影响煤层通风阻力差异的因素很多, 所以有时会同时出现两处拉火, 于是建议增加2块可移动煤层厚度调控板, 这样可自如地应对拉火现象。

摘要:分层燃烧设备在改善链条炉燃烧条件及提高链条炉燃烧热效率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现在国内正在推广应用。但它还存在两个缺点, 限制了其最佳效果的发挥。为使分层燃烧设备取得更好的经济效果, 提出改进意见, 并阐述改进理由。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下一篇:物流电子商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