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想法(共3篇)
改进想法 篇1
每年10多万母语非汉语的考生参加汉语水平考试 (HSK) , 汉语水平考试的影响力如日中天。2007年,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对汉语水平考试 (HSK) 进行了全面的改进。改进版HSK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的考试, 其中HSK[中级]和HSK[高级]已分别于6月23日和10月13日在国内正式开考。新版本的汉语水平考试 (HSK) 考生和专家普遍反响都不错。
改进版汉语水平考试 (HSK) 与过去的汉语水平考试相比, 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我就以下两个方面谈谈几点想法。
一、改进版汉语水平考试 (HSK) 的几点进步
与过去相比, 改进版的HSK考试不仅开始注重语言交际能力的测试, 同时兼顾了语言知识的测试。众所周知, 纸面形式的笔试是很难考出考生实际汉语交际能力的。所以考试的主办部门将HSK考试设立三个独立的子考试:HSK考试、HSK (口语) 考试、HSK (写作) 考试。换句话说, 改进版HSK最大的变化是在所有等级都增加了口语和写作两项主观性考试 (以往只有高级考试设口语和写作) 。口语考试不受笔试的限制, 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实际需求报考其中的任意一项。这与过去的HSK考试相比, 极大地重视了对考生的实际语言实用能力的测试, 反映了现在考试主办方“重应用轻应试”的主导思想。
过去的HSK考试主观性试题比例过小, 这样虽然有利于阅卷评分, 信度较好, 但比较容易滋生“应试教育”的土壤, 不利于考查考生真正的汉语应用能力。而改进版的HSK考试不仅有专门的客观性试题———HSK考试, 还有独立的主观性试题———写作考试和口语考试。
过去的HSK考试很多考生反映语法结构部分很难, 而且考查意义不大。现在, 改进版的HSK考试在试题内容上完全取消专门的语法结构测试, 完全把语法结构测试放到听、说、读、写的考查中去。新版的HSK考试也完全取消了专门的汉字书写题。过去的HSK既有专门的作文题, 又有专门的汉字书写题, 这样汉字题就显得有些多余。所以改进版的HSK考试取消了汉字书写题实在是明智之举。
二、改进版汉语水平考试 (HSK) 的几点建议
原有的HSK考试初等、中等和高等考试, 涵盖了汉语水平等级的3—11级, 其中高等9—11级, 中等6—8级, 初等3—5级。HSK基础所涵盖的是1—3级, 它的A级和初等的C级相重合, 涵盖的都是3级。今年进行的改进版汉语水平考试改变了原有等级划分过细的状况, 重新划分了等级, 将原来的11级调整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 每个等级均以合格和优秀两档来划分。汉语等级标准是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 但是与此相对应的HSK考试大纲却分为了甲、乙、丙、丁四个等级。这就造成了考试等级标准与考试大纲的脱节, 这样的设计既不合理也不科学。
不妨看看国外是怎么做的。
欧洲委员会公布了欧洲语言教学与测试标准CEF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 将考生的语言水平划分为初级A1和初级A2、中级B1和中级B2、高级C1和高级C2共6个等级。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考试中心开发的通用英语考试分为5个等级, 具体分为初级KET (KEY ENGLISH TEST) 、 (中级PET (Preliminary English Test) 、中高级FCE (First Certificate in English) 、高级CAE (Certificate in Advanced English) 、最高级CPE (Certificate of Proficiency in English) 。正好和欧洲语言教学与测试标准相对应。日本的国语学力检定协会同样采取的是6个等级的分级考试, 从低到高分为准4级、4级、3级、2级、准1级、1级共6个等级。
所以我的想法是要重新出台新的汉语能力等级标准。新版的汉语能力等级标准很有可能也制定成6个等级。新版的HSK考试可以考虑办成6个等级:HSK (入门) 、HSK (基础) 、HSK (初等) 、HSK (中等) 、HSK (高等) 、HSK (专业) 。与此相对应, 现有的“甲、乙、丙、丁”四个等级的HSK词汇、语法大纲也要制定成6个等级。现在很多考生反映找不到适合他们能力水平的汉语水平考试。汉语水平考试 (HSK) 向下延伸举办HSK (入门) , HSK (入门) 有助于汉语学时在100个小时左右的入门者找到适合自己的汉语水平考试。而汉语水平考试 (HSK) 向上延伸举办HSK (专业) , HSK (专业) 难度适合在中国长期生活过的外国人。
新版的HSK考试并没有实现无纸化考试, 这不能不说是一点遗憾。参考其他国际性考试, 比如“GRE”、“TOFEL”等, 都采用了计算机化考试。网络化的计算机考试可以说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后的HSK考试不仅可以实现网络化的计算机考试, 而且可以利用网络为平台办成全年的持续性考试。考生只要上网就能“随到随考”, 甚至考完就能即时拿到成绩。如果真能实现“随到随考”和“即时成绩”, 那么对于扩大HSK考试的市场分额肯定是非常有益的。
新版HSK考试结束以后, 试题仍然严格保密。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标准化考试成本较高, 质量良好, 希望能重复使用这些试题。2.希望建立题库。3.因为多采取“共同题”等职方式, 不能公开。但是现在社会上的一些培训机构专门安排人员参加考试, 分工明确, 将整套试题抄袭出来。所以当考试结束次日, 一些网站上就已经将整套试题公布出来。正因为如此, 我觉得将已经用过的试题严格保密既没有可行性, 也会给一些投机分子带来可乘之机, 给汉语水平考试的严肃性带来了损害。有鉴于此, 我认为:考试结束以后, 考生可以将试卷带走, HSK不再考后保密。HSK考试中心只要在试题命制上加大投入, 就能够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2]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中国汉语水平考试 (HSK) [改进版]说明及样题.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7年.
改进想法 篇2
[摘要]本文通过离退休党员中存在的“思想滑坡”现象,分析基层党组织在离退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改进离退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离退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关键词]离退休党员 教育管理 想法
每一位离退休党员同志都像一篇散文、美文,他们形散神不散,看起来居住分散,活动散慢,实际上他们的精神凝聚,依然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心人民疾苦,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尽管有的有这样那样问题,但却是个别的,不能代表大多数,而大多数同志身离退心未离退,仍然以一个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已()。正因为如此,改进离退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才能突出其重要性、紧迫性。笔者读过很多经验材料、调查报告材料和理论性文章。首先要承认,从调查情况看,目前离退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确实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亟待加强和改进。
总的看,绝大部分老党员退休不褪色,仍能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教育子女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勤奋工作,有的还继续为国家的建设奉献余热。但是,也有少数离退休党员不再追求进步,不再自觉主动学习和参加组织生活,有的甚至半年不积极交纳党费。
离退休党员队伍出现的上述新情况,确实反映出离退休党员队伍中有少数党员存在“工作退休、思想滑坡”现象,也暴露出基层党组织在离退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一些党员把交党费看作是一种经济负担(教育学/教育理论论文)。一些总支、支部对离退休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认为离退休人员参加组织生活可有可无,与离退休党员联系、沟通少,有时过组织生活没有通知离退休党员参加。一些离退休党员认为交纳党费比例偏高,而一年到头又看不到党内刊物和有关学习资料,成为离退休党员不愿交党费的原因之一。对离退休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存在形式呆板的问题,过组织生活往往只是念念报纸、读读文件而已,内容单调枯燥,以致使一些老党员感到没有意思、难以接受,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厌烦情绪和逆反心理。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对离退休党员的有效管理和基层党组织建设。
针对上述情况,有必要在提高对管理工作认识基础上,切实加强具体措施,以改变现状,改善管理教育工作,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
一、合理安置好离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
党员离退休后,所在单位党组织要详细了解其离退休后的主要居住地及生活安排等情况,根据实际,结合其本人的自愿,按照《党章》等有关规定,本着有利于离退休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和发挥作用的原则,合理安置好离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如住处离单位较近的,则可保留在原单位;如住处离单位较远,或长期住在外地的,则可把关系迁往居住地社区或村委会的党组织;如老党员较常外出,且时间较短的,则关系可保留在原单位。另外,离退休党中较多的单位,可成立党小组,也可成立离退休党支部。
二、密切沟通党组织与离退休党员的联系
单位党组织特别是老干部党支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和改进对离退休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由于离退休老党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中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而且其结识面较广,有的原来还是领导干部,他们往往在社会上有较大的影响力。如果能对这部分党员加强教育管理,进而通过他们带动其他老年同志,使广大老年人继续发挥余热,对于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的“三个文明”建设,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保证党的各项任务的完成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首先,要关心离退休党员的生活,经常登门走访慰问、问长问短,了解老党员的思想动态及生活中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助解决,使老党员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其次,对组织关系迁出原单位的老党员,党组织也要指定专人联系,节假日进行慰问谈心,遇到困难要及时开展送温暖活动。再次,要经常开展一些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充实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论文教育信息网 http:// Good counsel never comes too late.三、不断提高老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
加强新时期离退休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要高度重视做好离退休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基层党组织要注意改革创新,使老党员的组织生活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喜闻乐见,并在活动中达到教育的目的。一要变读报式为引导式、讨论式。可采用报告会、座谈会、学习讨论会、政治理论讲座、谈心活动、组织学习先进事迹等灵活多样的方法来开展组织生活,同时结合本部门、本地区优秀党员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来讲理想、讲奉献,不断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二要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对老党员进行生动形象的教育。可组织一些专家给老党员讲授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也可组织老党员外出参观学习和考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情况。要加强对离退休党员的教育管理,使老党员能继续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加强组织观念和党性锻炼。对不能按要求参加组织生活的老党员要区别对待,如是身体原因,则要予以关心、帮助,并及时转达会议精神;如是思想问题,则要做思想工作,帮其解开疙瘩。
四、积极鼓励老党员充分发挥余热作用
不要以为,党员退休后,就应该好好休息,不再接受任何工作。其实,这是误解,一个党员,虽然离退休了,休息是他的主要任务,但如果长期无所事事,久而久之,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十分不利的。老党员本身就是一本书,他们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优良的传统作风。因此,只要老党员身体好,又愿意为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就可时常请他们为年青党员和青少年作报告,宣传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促进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同时还可鼓励他们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继续发挥作用,尤其是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风党纪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关心教育下一代和参与组织老年活动等方面多作贡献。此外,也可聘请老党员做单位某方面工作的顾问,对工作进行监督、协助和指导,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一些重大决策提供参考。只要老党员身体条件允许,单位党组织就可积极创造条件,并通过加强引导,给老党员一个发挥余热的舞台,这对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对促进老党员本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五、充分发挥离退休党支部在老年人群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加强离退休党支部建设,是做好老年人工作的重要环节,这对于协助各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落实好离退休人员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稳定离退休人员队伍,使离退休人员更好地支持在职干部职工的工作,都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已成立了离退休党支部的党组织,要加强对离退休党支部的领导,经常研究、关心、支持离退休党支部的工作,努力把离退休党支部建设成为老党员之家,成为带领老年人继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挥余热的坚强核心。一是要加强离退休党支部的班子建设。党支部委员应以离退休党员为主,出现空缺时要及时补选。要把那些党性强、作风正、身体好、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的同志充实到党支部的班子中来。要切实选配好党支部书记,书记应由离退休党员中组织能力强、民主作风好、有奉献精神、敢于负责、身体好、有威望、公道正派、表率作用好的同志担任。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保证离退休党支部有必要的活动经费、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和有丰富的学习资料,确保离退休党支部能坚持正常开展活动,从而更好地教育引导离退休党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在新形势下,要切实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对离退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的新途径,使离退休党员能“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形势在发展,事物在变化,与时俱进是关键,离退休党员管理工作,要与之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切实加强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工作,把工作推上新台阶。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推广经验,以典型引路,带动全盘工作。
参考文献:
改进想法 篇3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风险是存在于人们主观意志之外的客观事件,这些客观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如果发生,何时发生、发生后对既定目标影响程度如何都难以确定。但是,人们在风险面前并非无能为力,通过经验积累、技术发展和科学管理,是可以识别、抵御和控制风险的。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官员风险意识淡薄,缺乏积极防范和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责任心和主动性。一是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地方政府过于依赖中央财政支持的思想在某些政府官员中并没有完全消除,有的地方政府举债之初不进行风险分析,也没有风险防范预案,当面临债务风险时,不是想方设法消除风险而是寄希望于中央政府出手“买单”。二是现行的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核算的政府会计制度,使得地方政府通过负债筹资并形成的资产真实价值得不到反映,账面价值与实物价值严重脱节,加之地方政府的资产处置随意性较大,往往掩盖了风险造成的危害事实,导致某些官员根本就没有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管理的意识。三是地方政府人事制度也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形成负面影响。目前我国人事制度中“能上不能下”的现象使得地方政府官员不用担心因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爆发而使得自己被降级或撤职。官员不用担心被问责,其防范风险的积极性也就降低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就被间接的放大了。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组织松散。
现代风险管理认为,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设立一个由最高层从战略上把控的、有机的组织来实施并执行各自的风险管理职责,才能实现风险管理目标。但是,到目前为止许多地方政府并没有建立健全地方债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既没有设立专门的地方债务风险管理机构,也没有建立地方风险管理联席议事制度,更没有明确规定人大、政府在地方债务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基本上是由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各自为政实施债务风险管理,而且这些部门和单位也主要是利用会计师事务所和咨询公司提供的风险管理服务。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松散性,决定其无法对债务风险进行科学、准确的识别、评估和分析,进而也就不可能采取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最终削弱了对其债务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力度。
(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知识陈旧。
风险管理起源于1960至1970年代,1980年代在金融、保险行业有了较快发展,其标志是1988年7月《巴塞尔协议》(Basle Concordat)的颁布实施。在此之后,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架构》(IC-IF),从风险管理程序看,依次设立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要素;2004年,COSO委员会为适应不断变化的风险管理要求,在吸收各方面风险管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SOX法案,又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IF),该报告使内部控制从一般意义上的风险管理扩展至全面风险管理。相对于IC-IF而言,ERM-IF新增加了“目标设定”、“事项识别”和“风险应对”三个要素,“风险容量”和“风险容限”两个概念。目标设定是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前提,换句话说,风险管理就是识别、分析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容量”(Risk Appetite),是地方政府举债运行时愿意承担的风险水平,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制定债务规模结构时,必须明确自己希望承受多大的风险。“风险容限”(Risk Tolerances)是目标实现过程中对差异的可接受程度,也就是说对相关目标实现过程中所出现差异的可容忍限度。“风险容量”和“风险容限”是风险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是目标设定的基石。但是,我国不少地方政府在债务风险管理中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并不清晰。根据某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人员中,了解“风险容量”和“风险容限”的,2.17%;不太了解的,52.54%;尚未接触过的,达45.3%。这反映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风险管理存在知识盲区和较为落后的问题。
(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过程滞后。
风险控制活动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针对日益严重的债务风险问题,虽也采取了控制措施,但是采取的控制措施大部分都局限于事后控制,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往往是在债务风险爆发后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但这时债务风险的损失已经出现,再有效的控制也无法改变现状和挽回损失。比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的财务风险,在目前看来,只是经过事后的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才发现出挪用款项等问题,但此时风险的结果已经成为事实,损失也已无法挽回了。
(五)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信息不畅。
信息与沟通是风险管理的大动脉,它要求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地方债务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人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目前我国地方政府信息系统比较分散,每个职能部门都有自己的信息处理系统,在没有加以整合的前提下,无法有效传递有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信息,往往导致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出现偏差。
(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监督乏力。
监督是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其有效性,发现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的过程。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系统必须制定风险管理内部监督制度,规范风险管理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然而有的地方政府对风险管理内部监督存在认识误区,很多官员把风险管理内部监督与外部审计监督混为一谈,他们认为,只要加大审计查处问责力度,就可提高风险防范的有效性,以致疏于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监督,既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监督机构和制定规范的风险监督制度,更没有开展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全过程、动态化的监督工作。
二、改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几点想法
(一)树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意识。
树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意识的根本途径在于继续深化改革。一是改革地方政府人事制度。从本质上说,地方政府领导是债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地方政府领导者对待债务风险的态度是由人事制度所决定的,而这种由制度决定的态度又最终决定了债务风险管理工作是否能产生积极的结果。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人事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弊端严重削弱了其债务风险管理的效果,必须加以改革。具体的方法是严格实施领导干部任免的“一票否决”制度,特别要在其中加入风险管理工作的评价内容。地方领导干部因其自身利益同债务风险息息相关,自然会提高对债务风险的重视程度,进而也会改善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现状。二是改革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制度。我国现行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包括业务指标和经济指标两个部分,业务指标一般来说,是由各级地方政府自己提出后再报由上级政府和中央政府核准执行的;经济指标则主要由各级地方政府自行制定,具体包括辖区内各单位的创收、各种投资产生的效益等。但是不论是地方政府的业务指标还是其经济指标,都对债务风险事项关注较少,业务指标主要关注的是政府业务工作的完成情况,经济指标主要关注的是政府投资的经济效益情况,在这其中都很难看到关于债务风险的指标。由于绩效考核制度具有政策导向作用,并且直接反映了上级政府对本级政府的要求,因而只有通过在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制度中加入债务风险指标,才能对其领导层产生较强的约束力,也才能真正树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意识。
(二)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我们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应当包括规范的地方政府治理结构,风险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法律事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责。一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全面监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其职责是:审议并批准政府提交的债务风险管理年度工作报告;确定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总体目标、风险容量和风险容限,批准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了解和掌握政府债务面临的各项重大风险及其风险管理现状,做出有效控制风险的决策;批准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报告;批准审计部门提交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审计报告;批准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批准风险管理措施,纠正和处理任何组织或个人超越风险管理制度做出的风险性决定的行为;督导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风险管理其他重大事项。另外,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债务风险管理工作有效性监督,地方人大可设地方债务风险管理工作委员会。该委员会成员中要有熟悉经济管理工作和具备风险管理知识或经验、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人大代表参加。二是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主持债务风险管理日常工作,设立专职部门或确定相关职能部门履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职责。该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研究提出债务风险管理工作报告;研究提出跨职能部门的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报告;研究提出风险管理策略和跨职能部门的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并负责该方案的组织实施和对该风险的日常监控;负责对风险管理有效性评估,研究提出风险管理的改进方案;负责组织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负责组织协调风险管理日常工作;负责指导、监督有关职能部门、各业务单位开展债务风险管理工作;办理风险管理其他有关工作。三是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及其有关单位在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工作中,应接受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主要履行以下职责: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研究提出本职能部门或单位的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报告;做好本职能部门或单位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做好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的有关工作;建立健全本职能部门或单位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子系统;办理风险管理其他有关工作。
(三)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技术水平。
一是提高地方政府债务事项识别和风险评估技术。事项识别和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两个重要环节。事项识别是了解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区分机遇和风险。事项识别技术包括事项目录、内部分析、低限触发器、过程流动分析、首要事项指标、损失事项追踪等方法。风险评估是针对识别的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并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型确定合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标准。风险评估技术包括问卷调查、专家评析、定量指标、概率模型、非概率模型等方法。地方政府风险管理人员应当尽快学习和掌握事项识别和风险评估技术方法,并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运用,以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因素进行准确识别和评估。二是采取有力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对措施。风险应对是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容量”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的应对策略。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人员应当综合运用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和承受风险等现代风险应对策略,提出风险应对方案,实施政府债务风险有效管理。三是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针对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程度之内。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人员应当合理运用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措施,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活动。
(四)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是一个度量某种实际状态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并根据其程度发出警戒信号的过程。有效运用风险预警技术,可以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处于萌芽阶段时就将其识别,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问题在发生之后再进行控制而无法挽回损失的现象出现。风险预警机制是一个由多个控制系统组成的大系统。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预警机制是由预警指标评价系统、预警信息处理系统、预警分级管理系统、预警人员组织系统和预警管理控制系统五个系统构成的。预警指标评价系统是风险预警机制中最内层的系统,同时也是整个风险预警机制的核心。只有指标、指标权重设置正确合理,指标评价准确,整个预警机制才能发挥其有效的防范、预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功能。预警信息处理系统和预警分级管理系统是风险预警机制的中层,同时也是整个风险预警机制的支柱。一方面,只有有了预警信息处理系统正确的信息收集,风险预警指标评价系统才能据以对风险进行正确的、准确的分析和评估。只有预警信息处理系统正确的信息输出,预警指标评价系统的预警、警示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整个风险预警机制也才能够有效的发挥其预警、监控的作用。另一方面,只有在预警分级管理系统对风险进行的科学分类的前提下,预警指标评价系统分析后的结果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预警指标评价系统的失误也才能从中被发现出来。也只有在预警分级管理系统对风险进行科学分类的前提下,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才能够根据其强弱程度被有针对性的加以防范和控制。预警人员组织系统和预警管理控制系统是风险预警机制的最外层,同时也是整个风险预警机制的基石。所有的风险预警工作都需要相关的人员来完成,所有系统的正常运转都需要强有力的控制。这些都足以说明,要想建立一个完善的、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以实现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预警、防控,离不开预警人员组织系统和预警管理控制系统的有力支持。只有通过有力的组织和合理的控制,风险预警机制才能不偏离其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这一目标而正常运行。
(五)完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沟通与反馈系统。
当前,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沟通、处理系统比较分散和孤立,缺乏联系和整合。信息沟通、反馈技术的落后,使得地方政府即使识别出相关债务风险因素并做出正确评估,也无法及时加以处理和控制,风险损失同样无法避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风险管理,地方政府必须建立健全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为此,首先,在市政建设、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等地方政府项目建设时设立一个债务资金使用信息联动机制,实现施工方和投资方信息共享,一旦监管人员发现预期计划同施工方的实际情况不符,信息系统可以立即向有关职能部门示警,以避免目标偏离产生的风险。其次,在此基础上加快建立地方政府风险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一方面,开发信息化政府风险防范联动网络,通过综合信息平台,与地方政府项目建设施工单位的信息相连接,及时掌握政府性债务资金安排、使用和进展情况;另一方面,通过综合信息平台,实现财政、审计、统计、法律等政府部门与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机资源共享,及时分析政府性债务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
(六)优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人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