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幼儿的想法(共11篇)
尊重幼儿的想法 篇1
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善待幼儿
——浅谈幼儿园的心理虐待问题
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张英杰
热爱幼儿、尊重幼儿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评价和检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历史使命,力争使每一个幼儿身心健康快乐生长,不只需要为幼儿创建优越的物质环境以满足幼儿生理需求,同时在创建物质环境的同时也决不能忽视精神环境的创建。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促进幼儿心身健康和谐发展。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需懂得:“每一个小朋友都有做好小朋友的愿望,同样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理解与尊重。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应努力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注、理解、赞赏和支持。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的一些幼教工作者往往由于自身素质较差,在日常工作中的一些所作所为在不经意中给幼儿的幼小心灵造成了伤害。形成了对
幼儿的“心理虐待”。然而,我们的这些幼教工作者却毫无发觉,并没有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以和这些行为给幼儿的生长发育带来的不良后果,所谓“心理虐待”是指那种在对幼儿实施教育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经常性、习惯性的语言、行动、从而导致幼儿心理健康受到伤害。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你可曾看到过这样的情景,游戏时,某幼儿对老师说:“老师,×××把我推到了,”因该幼儿经常犯错误,所以教师不做调查、不去了解情况,张口就说:“×××,你怎么又推小朋友了,去,到一边呆着去,我们的游戏你就不要参与了。而后,不由分说便将幼儿拉到了一边。由于教师的不经意,×××小朋友急红的小脸,欲言又止的细节却被教师忽略了。这看来似乎很寻常的一个局面,但却已经对幼儿幼小的心灵构成了伤害,原因是他的所作所为剥夺了幼儿的分辩机会和游戏的权利。再如,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偶尔有个别幼儿说话,有些教师便会把幼儿叫起来说:“××× 就你话多,好,给你机会,去外边说去吧”教师边说边把幼儿拽到门外。这件事情从外表上看是幼儿不守规则,幼儿应该受到批评。但是,这只是成人的看法,他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上,一切以成人为中心,由成人决定小朋友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忽略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尊重与平等的原则,这样做的结果从外表上看可能是幼儿无条件的顺从,在老师的绝对权力下循规蹈矩。但其结果势必会影响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形成。我们认为当小朋友有话要说时,教师要尊重幼儿这一权力,并善于将教育融入其中。教师应随时抓住一日生活中教育的契机生成和渗透教育。没有不好的小朋友,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每个幼儿园都会有淘气、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幼儿,有时成人处于某种原因和想法阻止幼儿发表意见与参与活动,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他侵犯了幼儿受教育的权力。站在幼儿的角度,我们可曾想过幼儿会是什么感受呢?!他会感到教师对他的歧视以和不公正,他会不相信周围的人对他的爱。带给他的负面影响只能是心灵深处的伤害,这将直接影响他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以至影响他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人,从而,形成逆反心理。以上的事例,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由此我们不难看到:“教师很随便的一些言行,其实已经对幼儿造成了‘心理虐待’”。心理虐待给幼儿造成的伤害往往比体罚还要严重。许多幼教专家、心理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分析标明:“受心理虐待的儿童更容易误入歧途,走向犯罪,诱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心理虐待”问题必需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的重视。
一、心理虐待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集中表示。
1、故意疏远、冷落小朋友。疏远冷落是指对一些性格孤僻、能力较差、不太听话的幼儿或其家长比较爱提意见的幼儿,教师经常给出一副冷面孔,以致造成对幼儿的心理伤害。
2、威胁恐吓小朋友。有些教师对那些调皮或犯了错误的幼儿,不进行正面耐心的教育,而是施以恐吓,呵斥、如“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班去!”有的上一教师把小朋友拖到另一个班去罚站。其他班的教师还很配合,一起对幼儿进行批评,并以此警示本班小朋友。“见了吧,谁不听话,就去××班。或者某幼儿经常打人,教师就说再打人把你送到公安局,交给警察叔叔。甚至,有些幼儿打了小朋友之后,教师会恐吓他说:“再打人找把刀切掉你的手。久而久之,虽然这些教师能把幼儿管的服服贴贴,但对小朋友的心理健康造成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
3、有些教师在处置幼儿间的一些纠纷时,主观臆断,“对人不对事”一些较顽皮的幼儿经常被误解、对号入座。这些做法极大的挫伤了小朋友的自尊心、进取心,使小朋友自暴自弃,原本存有的悔改之意也就荡然无存了。
二、根除“心理虐待”的对策
1、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时更新教育理念。正确掌握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
2、教师要尊重幼儿的独立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里所说的尊重和平等不只是态度上的和蔼、亲切、而是要尊重小朋友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待他们的兴趣、喜好、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
3、建立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常规,让幼儿在和谐有序的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学会自主、自信、自尊、和自律。且常规不应是僵死的,只要有利于幼儿发展,无妨碍他人、教师完全可以灵活掌握。
4、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为幼儿创设表示能力,体验胜利的机会。从而激发幼儿的成果感、自信心,以和迫切想做好小朋友的愿望。
5、做好家园共育,构建家园共育的桥梁。一位优秀的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做好家长工作的能力,发扬高姿态,对于家长所提的意见应本着有则改则,无则加勉的态度。绝不能把对家长的成见带到工作中,拿幼儿出气。
渴望爱是幼儿最基本的需求,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应该是以情感为纽带,教师是幼儿心中的偶像,教师发自内心的关爱、尊重、信任、理解能使他们变的自信,有助于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健康心态、健全人格的形成。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儿童人格全面和谐发展,人格是环境与教育的产物,教育方向决定了人格发展的方向,幼儿的未来发展依赖与幼儿健全人格的塑造。如何担当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辱使命是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光荣、伟大、而神圣的职责。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不时学习专业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不时完善自我。不能只重视教育的结果,更要关注教育的过程,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感到快乐。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要让更多小朋友赢的尊严、享受快乐、体验胜利。
尊重幼儿的想法 篇2
1.“蹲”下来听孩子说
“真的想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那就变成一个孩子吧!”老师要想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就应该放下居高临下的姿态, “蹲”下来认真地倾听孩子说他们的心里话。
有这么一个案例, 曾经有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孩子在看一个雕塑家在对一块石头进行雕凿, 当雕塑家用了一天的时间终于把一匹马雕凿出来的时候, 这个孩子就问这个雕塑家:“你怎么知道这块石头里面有一匹马呢?”成年人都知道, 石头里面是没有马的, 马是雕塑家雕凿出来的, 而孩子的想法却与成年人的不同。这就需要作为老师的我们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 来了解孩子的想法。如果老师高高在上的姿态就不会让孩子完全敞开心扉, 把自己心里的所想所感一一告诉你, 只有常常与孩子交流和沟通了解了孩子的想法, 我们才能拥有那孩子般晶莹透亮的眼睛像孩子一样去看待这个陌生且新奇的世界, 从而理解孩子那常常让我们感觉莫名其妙的行为。
又比如我班里有个名叫林子樱的小女孩, 她就很讨厌和父母说话, 因为父母并没有“蹲”下来听孩子说。一次, 林子樱想报名参加一个音乐兴趣班。妈妈听了之后便说:“学音乐肯定会影响学习啊, 不行!”而且妈妈还一再强调, “音乐不是小升初考试的科目, 不需要学。”林子樱几次想解释都被妈妈“不可侵犯”的语气吓回来了。她只好选择沉默而且学习成绩也一日不如一日了。父母应该“蹲”下来认真倾听孩子说话, 即使孩子做的事情真的不对, 也不能急于责备, 而应该认真地询问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让孩子打开自己的心扉。父母高高在上的态度和不容侵犯的权威往往让孩子不敢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2. 不要打断孩子的话
许多老师潜意识里总喜欢从孩子的话里挑毛病, 他们倾听孩子说话也是为了矫正孩子错误的想法。这本无可厚非, 但是老师们却常常因此打断孩子的话, 让他们失去了说的兴趣, 导致老师难以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我班有个男孩叫黄宇杰, 性格活泼开朗, 与老师关系十分融洽, 老师让他管好班级钥匙。有一次, 老师问小泉:“为什么今天连续两次迟到?”黄宇杰懊恼地说:“爸爸不送我上学。”我听了以后非常不解, 但我知道孩子平时都是提前到校打开教室门, 所以没有打断孩子的话, 继续引导孩子说出原因。原来黄宇杰爸爸把摩托车卖了, 没有车子送女儿上学, 所以今天迟到了。我听了之后, 告诉黄宇杰:“没关系, 你已经为班级做了许多好事, 大家会感激你。”黄宇杰听了之后也觉得很有道理, 便不再懊恼了。孩子在说话时教师不要急于打断, 尤其是当孩子的一些想法或者做法不符合教师的要求时, 一定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原因, 不要盲目地进行指责, 因为这样只会让孩子关闭心扉。
3. 倾听孩子的委屈
和蔼可亲的老师是孩子最想依靠的人, 当他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也最想向老师倾诉。我班的伊思情同学今年7岁, 她父母离异, 亲爸再找个后妈。有一次, 伊思情被后妈误会而被挨骂, 心情很不好。其实我也从伊思情奶奶那里得知了, 但是看到伊思情很沮丧, 我便告诉她:“有什么烦恼的事情, 告诉老师, 或许老师可以帮你!”于是伊思情就把整件事的原委告诉了老师:“其实我是在做作业, 没听到后妈叫我, 却被后妈误会了, 你说我冤不冤啊?”我听了之后便安慰伊思情, 并让她理解后妈。而且肯定地说一句:“孩子, 我理解你, 你受委屈了。”还有一次, 她红着眼睛, 静静地做在座位上, 我看到了, 连忙走过去, 小声地问:“你不舒服吗?”她很生气地说:“弟弟把我的作业撕了, 后妈又骂我没照顾好弟弟, 弟弟他太不讲理了。”我告诉伊思情:“你长大了, 懂事了。你以后好好跟弟弟讲故事, 让弟弟明白道理。老师相信你能行!”尊重孩子心理需求, 倾听孩子意见, 允许孩子保留合理的时间自由权利, 从情感上接纳孩子, 孩子乐于向教师敞开心扉, 乐于接纳教师的教诲。
4. 告诉孩子我想听
当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渴望别人倾听时,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告诉孩子我想听。如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 他不敢说话, 原因是奶奶经常批评他说话不清不楚, 很厌烦和这孩子讲话。孩子在这种生活环境下, 干脆闭口不说。后来我告诉这孩子, 我愿意听他说的每一句话, 小孩半信半疑, 开始一天就说那么一两句话, 渐渐的他在我的鼓励下, 每天增加了说话量, 如:他今天几点起床;自己叠被子;还自己走路来学校;在路上看见几个学过的汉字……我一直表杨他有进步, 孩子听了很高兴。后来慢慢的他没有戒心, 敢跟我说说他的想法, 我都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 虽然他的意见有时候偏颇, 甚至不正确, 但这都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认真听取这些意见, 可以帮我们了解孩子, 有助于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最终会有利于我们和孩子沟通。而且在倾听的过程中, 我们还应该及时地对孩子的想法表示肯定, 例如说一句:“老师跟你的想法一样啊!”
总之, 试着去学会倾听吧, 你会让孩子更加喜欢你。倾听是帮助孩子更好的摆脱负面情绪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倾听能够帮助他们恢复正常思维的能力, 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老师正确的意见和建议。更重要的, 倾听也是一种从精神和感情上关怀孩子的重要方式。相信老师的用心倾听一定会换来孩子们对老师的信任和认可, 也一定会换来那一把开启孩子们心门的钥匙。
摘要:倾听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 不会倾听孩子心声的老师永远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 他们对孩子进行的教育也是盲目和无效果的。倾听是帮助孩子更好地摆脱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倾听能够帮助他们恢复正常思维的能力, 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老师正确的意见和建议。更重要的, 倾听也是一种从精神和感情上关怀孩子的重要方式。
有“想法”的电子商务值得尊重 篇3
从抓核心代言人到创建“全民代言”,体现了凡客对电子商务的一种新的思考和尝试——发挥电子商务的媒体潜质。
电子商务具备媒体潜质吗?印象中,电子商务就是一种生意模式,其成本来自各种广告投放和流量购买。但广告谁来点击?商品谁来购买?一个营收达100亿的电子商务企业,一个每天有大量人流和积累了大量忠实用户的电子商务企业,其所具备的“人群”和“影响力”——媒体一直追求的东西,却常被忽视。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消费都是有了需求后,靠搜索和比价得来的,要想办法通过媒体来创造需求和引导需求。从这一层面上讲,电子商务的宣传与电视、报纸等传统广告渠道,并无两样。首先想明白这一点的,不是凡客而是淘宝,并且淘宝用数据和事实证明,这一领域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新方向。随着淘宝客流量的剧增,淘宝网不满足其“网”式生存,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的大淘宝航母梦想从2009年底开始铺开。淘宝把商品买卖通过其它媒介途径送到大眾面前,从淘宝杂志《淘宝天下》到淘宝线下授权社区店,从传统平面和电视媒体到手机等新媒体,一步步地扩张自己的营地。
当然,电子商务做媒体还只是个方向,有了方向如何去开展工作才是电子商务服务商该思考的问题。这不是要求电子商务服务商做完整版的SNS,但是考虑到当下媒体社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多参考一些社区的属性来组织和影响,同一个品类、品牌、文化认同的电子商务用户,一定会事半功倍。
目前,“凡客达人”频道已经开始通过招募达人撰写微博和提供关注达人的功能,进行这种尝试,当然,其具体效果还有待观察。感觉此部分目前还没有完全踏准社区的步点,缺少引爆的东西。
尊重的幼儿教学反思 篇4
二、在课堂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同时也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实际,采取读、讲、练、背、的教学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力争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这节课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特别是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上存在着以下不足
1、分组简单机械
我所分的小组是按前后桌8个人一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2、讨论流于形式,过于简单
讨论流于形式过于简单是目前小组合作教学较为严重的问题。表现在:
讨论变成“闲聊”。当我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就围坐在一起讨论,往往满教室都是嗡嗡声,每个人都在张嘴,但讨论内容很多与问题无关。
3、教师缺乏理性点拨。
小组讨论二、三分钟后,让学生个人发言了事。小组合作教学在这里成了活跃课堂气氛的辅助手段,成了作秀的表演,并不体现真正意义上合作学习。
4、学生参与不均
尊重他人的幼儿园教案 篇5
知识与能力:
了解自然界动植物的生存状况,了解环境恶化的现实,懂得保护环境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珍爱自然生命,保护自然环境,学会和自然和睦相处.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能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地的观察与探究或者上网查找资料,感悟生命世界的多彩;知道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状况,通过讨论与分享,感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教师引导的“社会环境综合分析”懂得生命是彼此联系的,需要彼此尊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加深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了解生命个体间的相互依赖性,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建立起对生命的责任意识;从小养成爱护自然、欣赏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达到他人、社会、自然的良好互动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自然界动植物的生存状况,了解环境恶化的现实,懂得保护环境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珍爱自然生命,保护自然环境,学会和自然和睦相处. 教学准备:
1,向学生提出要求,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和做法,拟订组织学生到电脑室上网查找资料的方案.
2,分好4人小组,选定组长,每组选好自己的课题,调查记录表提前交给小组长,要求学生做好查找资料的记录.
3、教师课前根据以下方面查找周边环境状况的新闻报道.
教学方法
小调查,查找资料,小组研讨,撰写调查报告. 讲解
教学过程
调查导入
承接上节课的课后主题调查引入.
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实地的观察与探究,感悟生命世界的多彩;知道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状况,通过讨论与分享,感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教师引导的“社会环境综合分析”懂得生命是彼此联系的,需要彼此尊重.
师:请同学们拿出用你们辛勤劳动换来的“主题调查报告”,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调查成果吧.
活动一:学生交流分享调查成果.
1.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查找以下资料.(每组一个题目):
查找我国动植物的物种及其生存状况.
(2)查找你所知道的已经消失的珍稀动植物,了解是什么原因使它们消失的
(3)人类随心所欲支配大自然,带来了哪些严重的后果
(4)查找人和动物的故事.
2.查找完资料后,分组进行讨论,填写调查记录.(时间如不够,可由学生课后完成此项内容)
第一小组:
我组调查的是:
我国物种大概有 种.
它们的生存状况:
对我国动植物的生存状况,我感到欣慰的是:
对我国动植物的生存状况,我感到忧虑的是:
我为什么会感到忧虑:
第二小组:
我组调查的是:
我所知道的已经消失的珍稀动植物是:
我知道它们消失的原因是:
为保护我国的珍贵动植物和濒危动植物,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珍稀动植物的消失,引起我的反思是:
第三小组:
我组调查的是:
人类随心所欲支配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这些严重后果,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
尊重幼儿 篇6
尊重幼儿对幼儿意义如此重大,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尊重幼儿呢?我认为尊重幼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幼儿,就要遵循幼儿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进程,不论孩子的生理发展,还是心理发展,均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相应地,幼儿的生活世界也是一个与成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在那里幼儿不是按固定的眼光或所谓科学、客观的标准看待事物,不是按习惯性的常规或理论来分析事物合不合理,而是按自身的感受和需要表达可不可爱、自己喜不喜欢。他们往往凭借这种臆想或即兴、奇异的想法看事物,因而他们眼中的事物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赋予变化的。在幼儿期教育中,表现较普遍的就是父母和老师缺乏等待幼儿自然成长的耐心,迫不及待的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过早地让孩子投入到所谓的“学习”中,这种片面的认识和盲目的举动,背离了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加重了幼儿的认知负担和心理负担。另外,过早进入学习阶段,免不了遭遇种种困境与失败,而不少父母只是一味地批判、责骂孩子,却很少检讨自己的确心态和行为,父母和老师在急于求成心理的驱使下,往往只能接受孩子的成功,不能接受孩子的失败,其实孩子需要的是他自己自然成长发展的时间表,成人应让他们按自然规律循序渐进地走完每一个发展阶段,这是尊重幼儿的基础和保障。
(二)、尊重幼儿,就要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
幼儿虽然年幼,思想很不成熟、思维很具体形象,但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成人不能因为孩子的弱小、因为对成人的依赖而无视他们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存在。自我意识是幼儿适应性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就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感、自我评价、自尊心、自信心、自控力、独立性等。这些素质在幼儿期如果发展不好,就会影响他日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孩子最早的自我意识是来自父母、老师对他的评价,当他肯定被父母、老师爱着时,他就有一种满足、快乐感和安全感。幼儿在两三岁时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他们会提出“我自己来”、“我自己做”的要求,这是幼儿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可是成人往往怕他们做不好或者添乱,从而常常包办代替,剥夺了幼儿学习、锻炼的机会,而当幼儿长到一定年龄却什么也不会或做不好时,却又遭到父母的指责和埋怨,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在美国,不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权利去支配或限制孩子的行为,在任何情况下,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他们非常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法,孩子同大人说话时大人不仅仅要认真听,而且要蹲下来和孩子对话,使孩子感到与大人的平等和来自大人的尊重。他们反对在人前教子,更不许当众在斥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因为这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伟大的教育家洛克说过:“成人越不宣言幼儿的过错,则孩子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就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就越淡薄”。作为教育者应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通过各种方式给幼儿给予支持,如对孩子表示信任,让孩子拥有独立的空间,给孩子支配时间的自主权,尊重孩子的选择、善待孩子的朋友等等。在教育中,教育者不能把幼儿看成是容器,是简单加工、塑造的原料,教育者必须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幼儿的合理要求、幼儿的情绪和情感需要、幼儿的选择和判断。
(三)、尊重孩子,就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
研究表明,受成人支配太多,指责太多的孩子自我激励能力很弱,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好奇心受到打击,他们很难发现自我价值。在当今智力开发热潮的推动下,幼儿从小就肩负着学科知识学习的重大使命。由于社会对幼儿过高的期望,成人希望将大量的知识尽快装进幼儿“一穷二白”的脑袋里,于是,幼儿被要求学习各种“特长”:乐器、舞蹈、绘画、识字、书法、英语等等,许多要到小学才学的内容也被提前到学前阶段。同时,孩子由于过早地承受超强的学习压力,而早早地失去了童年的乐趣,这将影响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其它各种能力的发展,并影响其心理发育和心理健康。尊重幼儿,就应把自由和独立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主选择、自由探索。幼儿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有的身心特点和生活内容,成人应该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把原本属于他们的权利还给他们。只有这样,孩子身心发展的巨大潜能才能得以挖掘。
(四)、尊重幼儿,就要正视孩子间的差异。
由于受遗传因素和不同环境的影响,孩子间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天性,教育者应当充分尊重幼儿的这些差异,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指导,这样才能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平等的环境,使每个幼儿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成人应有足够的勇气承认并正视孩子间的差异,并怀着沉稳的心态耐心引导孩子,切忌做幼儿之间的横向比较,而应多做幼儿成长、发展的纵向比较,让幼儿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个性健康成长。我们应当牢记,对幼儿的信任和尊重是促进其健康成长的最佳营养品,而正视孩子间的差异,则是保证每一个幼儿受到尊重的前提。
尊重幼儿的想法 篇7
一、注重生活课程, 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以为幼儿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奠基期, 幼儿教育不能只考虑3年, 而要考虑终生。
一是让好习惯相随。好习惯是一辈子用不完的存折, 坏习惯是一辈子还不完的债务。我们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引, 注重在一日生活中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遵循幼儿发展规律, 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我们各有侧重。小班注重培养生活习惯, 如饭前洗手, 吃饭不挑食、饭后漱口等。中班注重培养行为习惯, 如见到长辈要问好、学会与小伙伴分享、不随地扔垃圾等。大班注重培养学习习惯, 如看书要坐正、握笔要正确、整理书包等。通过3年努力, 让好习惯如影随形, 成为孩子一辈子取之不绝的财富。
二是让好品德相伴。我们以节假日和纪念日活动为载体, 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母亲节, 制作小贺卡、康乃馨, 送上对母亲的爱;植树节, 组织“我和小树一起长”植树活动, 为美丽海南添彩;国庆节, 绘制“百米画卷”, 表达对祖国的祝福。
“一日生活即课程”, 诠释了幼儿教育的本质。好习惯从洗手开始, 好品德从孝心开始, 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养成习惯, 为孩子幸福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游戏活动, 为孩子快乐发展搭建舞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 我园开发了一系列以玩为主的特色教育活动。
一是玩转民间游戏。民间游戏历久弥新,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我们从民间体育游戏入手, 自制了50种1000多件民间体育器材, “丢手绢”、“老鹰抓小鸡”, 重新走入孩子们中间。在民间游戏中, 孩子们踊跃表达、懂得规则、学会合作、不惧竞争, 不但感受到民间游戏的趣味, 还在感受中了解并传承了民族文化。
二是奔向大自然。摘果子、翻石头找蜈蚣, 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 离城市里的孩子越来越远了。美丽的田野是孩子们游戏的乐园。为此, 我园创建了100多亩野外活动基地, 每月组织一次田园亲子活动。拔萝卜、捉蚂蚱、喂山羊, 美丽的景色, 清新的空气, 忙碌的小手, 惊喜的发现, 孩子们嬉戏追逐, 乐在其中, 田野采摘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热爱自然的情怀。让生命在游戏中自由地呼吸、在田野中自然地生长, 体现了幼儿教育的精髓。
三、注重专业提升, 为孩子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好的师生关系才有好的教育。我园老师的发展目标是:“做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要想成为孩子喜欢的老师, 就得不断强大自己。
一是读懂孩子。要想教得好, 必须读懂孩子这本书。我们创新学习方式, 以“读懂孩子”为主题, 带领老师同读了《幼儿发展心理学》、《窗边的小豆豆》等十多本经典著作。读书更显专业, 读书带来自信, 使得我们面对幼儿时得心应手, 面对挑战时轻松自如, 面对家长时从容不迫。
二是分层培养。年轻教师成熟化:以胜任日常教学为目标, 对年轻教师“四指导”:班主任随机指导、年级主任定期指导、教研室岗前指导、返聘老园长跟班指导;经验教师特色化:以“一班一特”为抓手, 根据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 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身特长;骨干教师创新化:以交流评比为舞台, 彰显“四者”:让她们成为园所对外交流的承担者、集体备课的引领者、教研活动的提升者以及年轻教师的指导者。
三是制度激励。如学历制:鼓励老师参加学历教育, 对取得学前教育本科以上学历的老师, 全额报销学杂费。评聘制:按照高级教师评聘制度, 考核分数100分以上, 继续领高级教师工资;100分以下, 领一级教师工资。评先制:评选“优秀执行班”、“优秀守时班”、“优质班”和“优秀年级组”4个集体奖, 依靠团队力量约束自我, 集体创先争优。
得益于“做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这一目标牵引, 我园教师队伍不断成长, 实现了“三高”, 即高学历———有本科25人;高职称———有中学高级1名, 幼教高级63人;高水平———有特级教师1人, 省级骨干11人, 还有两名教师分别被教育部选拔到香港支教一年。
四、注重家园共振, 为孩子有效发展营造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应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当家长热衷于让孩子奔忙在学写字、学外语、学钢琴等各种“学习”中的时候, 学前教育正在异化为小学教育。针对家长观念中的小学化倾向, 我们举办家长育儿经验交流会, 和家长共同探讨幼儿教育之道。
如对幼儿园是否应教孩子写字这一问题, 有的家长认为, 在幼儿园学会写字, 孩子上小学就有先发优势。我们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分析利弊:孩子小肌肉发育不全, 过早写字容易损伤小肌肉, 并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而幼儿园开展的夹豆子、捡豆子、剪纸这些孩子喜爱的游戏, 既是控制肌肉能力的练习, 也是为写字打基础的手段。通过交流, 家长明白了, 孩子的很多进步都是在玩中获得的, 什么年龄干什么事, 违背幼儿成长规律去拔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
五、注重携手同行, 为更多孩子提供优质资源
作为省级示范园, 为了让更多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我园主要采用三种方式发挥示范帮扶作用:
一是走出去。先后有11位老师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 5位主任承担了省市相关教研、保育、安全等讲座, 3位主任担任市教育局暑假继续教育讲师。
二是请进来。主动邀请周边市县幼儿园到我园培训观摩, 近两年接待来自白沙、昌江、儋州等市县的园长、教师跟班学习教学、保健、管理等百余人;接待师范院校学生实习500余人;接待来自港澳、台湾及全国各地幼教专家、同行参观交流2000多人。
三是结对子。落实省教育厅“2013年省示范幼儿园对口帮扶”文件精神, 我园对口帮扶澄迈福山中心幼儿园和大拉幼儿园。秉承“园长重视、亲自负责;主任到位、紧抓落实”的原则, 我们做了如下工作:调研先行, 我园一把手带领班子全体成员和教学、后勤所有业务部门主任, 到澄迈实地调研, 明确帮扶需求;方案对接, 我园制定帮扶方案、被帮扶园制定承接方案, 通过面对面交流, 实现帮扶、承接方案无缝对接;打歼灭战, 针对澄迈最薄弱、最急需的方向, 按照一月一主题的思路, 安排分管园长和部门主任到澄迈现场培训指导, 接待澄迈业务骨干到我园跟班实践, 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在项目开启的短短两个月中, 我园中层以上业务领导全部下园调研指导两次, 被帮扶园的园长、骨干教师来园进行一对一的跟班学习一次, 使得帮扶活动在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中初见成效。
尊重幼儿 篇8
关键词:尊重幼儿 灵魂 幼儿教育
一、对幼儿而言,尊重意味着对他们的信任、鼓励和对他们的人文关怀
(一)尊重幼儿是对幼儿的信任
尊重幼儿是对幼儿的信任,信任是一种教育力量,尊重幼儿就是让幼儿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信任幼儿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强加于幼儿,而是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信幼儿有自己的见解。信任幼儿就是将幼儿看作是一个可以进行“自我管理”的独特个体。
(二) 尊重就是对幼儿的鼓励
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为孩子做好了他们认为应该的一切,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要和想法,结果事与愿违,遭到孩子的反对,造成关系紧张。我们应该信任幼儿、鼓励幼儿,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同时也让他们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我班制定的 “值日生”制度正是针对此而设的,即每天安排两个幼儿维持班级纪律、负责班级的简单事务,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每个幼儿都得做,所以在此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得到了不同的锻炼和发展,不仅学会了做一些简单的事务,变的热爱集体、热爱劳动了,而且增强了幼儿的管理能力和独立性。因而成人应该看到,幼儿虽然年幼,但是他们同样有自己的思维,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强加和包办代替就会使幼儿失去选择的主动权,使幼儿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出现事事处处依赖成人或者出现逆反心理,这对幼儿健康心理和思维能力都十分不利。
(三) 尊重幼儿是对幼儿的人文关怀
人们往往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从而忽视了对幼儿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以至于在教育过程中过多地关注了培养幼儿能够达到什么标准,而不是关注培养出来的人是否有个性、是否有健康的心理、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的潜能。荣誉栏是幼儿每周最关注的地方,为了照顾到每个孩子,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快乐、健康、自信地成长,我们打破人们习惯上对“好孩子”的评价标准,根据幼儿各自不同的起点和表现,积极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在每周一次的评选会上,引导幼儿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和进步,并做出评议,由教师执笔整理,最后和孩子的照片一起陈列在荣誉栏中,他们有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和自己特有的成长轨迹,我们不能漠视人类丰富的心理,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幼儿生命活动的过程。
二、尊重幼儿对幼儿意义如此重大,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尊重幼儿呢?我认为尊重幼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幼儿,就要遵循幼儿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进程,不论孩子的生理发展,还是心理发展,均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相应地,幼儿的生活世界也是一个与成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在那里幼儿不是按固定的眼光或所谓科学、客观的标准看待事物,不是按习惯性的常规或理论来分析事物合不合理,而是按自身的感受和需要表达可不可爱、自己喜不喜欢。他们往往凭借这种臆想或即兴、奇异的想法看事物,因而他们眼中的事物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赋予变化的。在幼儿期教育中,表现较普遍的就是父母和老师缺乏等待幼儿自然成长的耐心,迫不及待的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过早地让孩子投入到所谓的“学习”中,这种片面的认识和盲目的举动,背离了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加重了幼儿的认知负担和心理负担。另外,过早进入学习阶段,免不了遭遇种种困境与失败,而不少父母只是一味地批判、责骂孩子,却很少检讨自己的确心态和行为,父母和老师在急于求成心理的驱使下,往往只能接受孩子的成功,不能接受孩子的失败,其实孩子需要的是他自己自然成长发展的时间表,成人应让他们按自然规律循序渐进地走完每一个发展阶段,这是尊重幼儿的基础和保障。
(二)尊重幼儿,就要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
幼儿虽然年幼,思想很不成熟、思维很具体形象,但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成人不能因为孩子的弱小、因为对成人的依赖而无视他们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存在。自我意识是幼儿适应性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就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感、自我评价、自尊心、自信心、自控力、独立性等。这些素质在幼儿期如果发展不好,就会影响他日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孩子最早的自我意识是来自父母、老师对他的评价,当他肯定被父母、老师爱着时,他就有一种满足、快乐感和安全感。幼儿在两三岁时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他们会提出“我自己来”、“我自己做”的要求,这是幼儿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可是成人往往怕他们做不好或者添乱,从而常常包办代替,剥夺了幼儿学习、锻炼的机会,而当幼儿长到一定年龄却什么也不会或做不好时,却又遭到父母的指责和埋怨,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在美国,不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权利去支配或限制孩子的行为,在任何情况下,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他们非常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法,孩子同大人说话时大人不仅仅要认真听,而且要蹲下来和孩子对话,使孩子感到与大人的平等和来自大人的尊重。
(三)尊重孩子,就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
幼儿园管理要体现尊重 篇9
我的老师讲过:他在参加一个地区的校长竟聘活动,要从一百名校长中选拨出三名作为后备干部。他到了之后,就被安排到专家的位置上而不是评委,他忽然就紧张起来了,竖起耳朵听,认真做笔记,精心做点评,因为专家就要有专家的样子,专家就要体现出专家的水平。他又笑着说:“我想专家体现了尊重,就因为尊重就把我在整个活动中管得老老实实。”一段笑谈道出了管理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尊重。人就象弹簧,有了压力才更有动力。但压力大了会弹不起来,压力小了不起作用,而尊重就是那种不大不小,十分适度的压力。
现代管理之父亨利 法约尔提倡:要待员工有礼貌,关心员工,注意研究员工的行为、个性、能力和工作情况,甚至研究他们的利益。微软公司的比尔 盖茨先生与自己的员工建立了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摩托罗拉公司的总经理更是把自己的企业看成是一个大家庭,把“尊重每一个员工”作为公司的基本理念之一。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描述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循序渐进的层次。现实中每个员工往往因得到领导的赞扬而受到极大的鼓励。这是由于员工感受到了来自管理者的尊重,感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有效的激励来自于管理者对每个人发自内心的尊重。
多元智能的理论不仅在教育幼儿时适用,在管理教师时同样适用。每一位教师都有自身的特点,只要尊重每一位教师,合理使用,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才能,他们都会做出一番成绩的。只有管理者的尊重才能赢来教师的充分信任,这是留住人才的前提,也是迈向人本管理的核心。只有做到尊重,才能对教师做到挖掘潜能,承认差别,彰显个性,促进全面自由协调发展。尊重教师才会帮你赢得更多
尊重幼儿的想法 篇10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2005]1号)文件、《教育厅关于建立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黔教师发[2008]361号)和《遵义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教育队伍建设的通知》(遵教发[2010]4号)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经研究决定开展以“热爱学生,热爱学校、热爱教育”和“学生尊重教师、教师尊重教师、社会尊重教师”(一下简称“三热爱、三尊重”)为主题的师德教育实践活动,为做好相关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三热爱、三尊重”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创新师德教育活动形式,树立典型,规范教育行为,提高我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师德水平。
二、目标任务
通过活动的开展,要赵立转变不适应、不符合教育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教职工师德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和教职工发展进步的体制机制,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社会满意的教职工,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基本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四个基本原则,保证主题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和取得实效。
四、参加人员和时间安排
(一)参加人员
各校教职工(含特岗教师和编制外聘用人员)均为参加师德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人员。各乡镇幼儿园、村小和教学点由中心校负责组织。
(二)主题实践活动时间:2012年9月—2012年7月,共分为三个阶段有序推进。
第一阶段:学习动员阶段(2012年10月至12月)
1、工作重点
通过强化学习,切实武装头脑,为师德教育实践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2、工作措施(1)动员部署
各校成立师德教育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学习培训
一定要认真学习《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2005]1号)、《省教育厅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黔教师发[2008]361号)和《遵义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教育队伍建设的通知》(遵教发[2010]4号)等文件。
二要组织教职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三要组织学习国家、升、遵义市和赤水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和优秀班主任等先进事迹。
3、工作要求
(1)各校集中学习培训应到达5次以上,教职工学习笔记不少于2000字;学习后每名教职工至少要完成一篇心得体会。
浅谈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篇11
因人施教的基本前提就是幼教工作者要了解、认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使教育始于天然,趋于自然;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根据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应体现于细节,达到“有而若无”的境界。
关键词
幼儿教育 个体差异 因人施教
《纲要》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现代社会人们面对各种的精神、生活压力,这要求幼儿教育能否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未来人才打好基础提出了严峻命题。因此,幼教工作者应将尊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作为一项事在必行,行之必果的责任来完成。
一、因人施教的基本前提就是幼教工作者要了解、认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使教育始于天然,趋于自然
当幼儿在各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中经历了人生最初的3年, 带着初具倾向性的人格特征来到幼儿园时,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明显差异的个体。美国心理学教授加纳德就将人的智能分为八项(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自我认识;自然观察)并强调每种智能还包含次级智能,如,在音乐领域中次级智能就包括演奏、歌唱、作曲、指挥、评论、欣赏音乐,当然其他七种智能也都包含多种次级构成要素。除了智能差异外,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气质个性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教师要做的就是尊重客观的事实,及时发现,尽早发觉每个幼儿所具有的优势和不足,以便日后做到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给予不同的发展机会、条件并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促进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天然)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根据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一)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注重行为的正确引导
幼儿因遗传、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个性品质 ,如有的幼儿善于表达,有的就羞于启齿;有的活泼好动,有的就文静听话;有的争强好胜,有的就胆小怕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幼儿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幼儿将玩具带回家,教师发现这件事,对幼儿A,教师当即用平和的声音说:“XX,你忘了把玩具放到筐里了,如果你喜欢明天再玩。”第二天,他又选择了那种玩具,收拾玩具时还特意跑来到老师面前说:“老师,看,这次我把玩具放好了。”而同样的事发生在幼儿B身上,教师当时却装作没看见,而是在离家前单独与他妈妈说了这件事,请她装作无意发现玩具,引导孩子自己还回玩具。果然,第二天他第一个来园,趴在老师的耳朵上悄悄说:“老师,我再也不把玩具拿回家了。”妈妈也非常感激老师的理解。为什么同样的事两个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呢?——因为两人具有个体差异。
幼儿A是一个活泼、聪明、善谈、大方的幼儿,家中较为溺爱。教师及时发现,现场“抓住”其错误,当时给予其改正的机会,自然顺势纠正,第二天他会为了面子将自己改正的决心表露给老师。如果交给父母解决,幼儿善于狡辩,容易造成家长、幼儿的不愉快,也失去了现场纠正的机会,就会错失良机。而幼儿B胆小、羞涩、是非辨别能力弱,而家长的教育观念又较理性,能理解、配合教师的方法。如果直接点出,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教育的作用适得其反。
当然对待幼儿的行为,教师必需学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皮格马利翁效应”曾告诉我们:虽然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孩子是否有能力,我们也并不真正清楚孩子的某种行为的用意是善的还是恶的,但是我们宁愿从积极的一面去相信,我们相信他是有潜能的,我们相信他是一个好孩子。这种相信会在无形中影响和改变我们对待幼儿的方式,而我们的期望最终也通过我们自己的行为方式的改变成了现实:幼儿受到我们的行为的影响,我们也许感受到我们背后的积极的期望,也许感受不到,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朝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二)认清个体差异,因人施教——激励、引导幼儿取长补短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有的能呼风,有的能唤雨,有的力大无比,有的食量惊人。如果对九子各以他们不具备的本领要求他们、责怪他们,而不发挥他们的特长,这九个龙子也都不能成才。相同教育工作者只有认清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措施,才能激励、引导幼儿健康成长。如曾带过的一名幼儿小时在家发生过“因噎废食”的事件——3天没吃主食,只喝牛奶。为了提高他的就餐自理能力,班中教师达成共识,从不催促其吃饭,刚开始时,其他小朋友吃完饭收拾好餐具后,他才吃完,老师就帮他刷碗,慢慢的老师教他自己刷,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刷碗,不是目的,只是借此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锻炼他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样XX幼儿是一个非常聪明,智力发展有些超长的幼儿,但不喜爱体育锻炼。老师们便着重其做事要有坚持性、耐性的培养,鼓励其敢于挑战自己的弱势。如,中班我们以球类为特色,开始练习拍球时,他的球总是跑,几次下来就放弃了,练球时只是站在室内窗旁看小朋友练。老师便耐心引导,手把手教他掌握动作要领,只要多拍一个就及时鼓励,激励他坚持,最终他战胜了自己。恩格斯曾指出:人只为可能达到的目标努力奋斗,如果目标不可能达到,或者孩子自认为不可能达到,就会失去自信,从而失去努力的动力。所以教育者要认清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不爱说话的孩子,鼓励其展示自己的特长;不善表演的幼儿,排练时创造机会让其展示;活泼好动的幼儿鼓励其帮助老师、小伙伴做事,培养劳动习惯;文静听话的幼儿,鼓励其大胆发言、探索、操作……为幼儿设置恰当的奋斗目标,取长补短,健康发展。
三、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应体现于细节,达到“有而若无”的境界
教师应创设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让幼儿有机会接触符合自己特点的环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和吸纳外界。如手绢挂钩的分配,展示墙每个幼儿展示框的安排,教师都要根据幼儿高矮仔细布置以利于每个幼儿自理。活动时桌椅的摆放方式应考虑有利于幼儿活动;教具、材料的准备丰富,既要考虑幼儿年龄、能力层次需要,又要符合活动内容;出示的先后顺序等等。例如,在手工区折啄木鸟活动中,我提供手工书、折好的啄木鸟成品、油画棒、彩笔等多种材料,由幼儿自己选择材料、手工书、成品、具体范例进行手工制作。有的幼儿借助手工书看符号标记折出了啄木鸟;有的是将成品拆开后还原从而把啄木鸟折出来的;有的是观察每个步骤的范例折出的;还有的是采用跟同伴学的方法折的啄木鸟。有的画、有的涂、有的制作、有的操作、有的玩,不仅自己主动自主地活动,还在他人的选择、操作中学到了新的、不同的知识、方法,幼儿忙得不亦乐乎。这正是将因人施教体现于细节,将幼儿的需要考虑周全,活动中达到“有而若无”的境界。
【尊重幼儿的想法】推荐阅读:
浅谈幼儿的尊重09-27
1怎样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06-12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09-28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的教学反思07-01
尊重的价值05-08
尊重的力量09-07
尊重孩子的人格07-07
尊重与宽容的力量06-07
尊重教师的个体存在06-27
描写尊重的名言名句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