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教师的个体存在(共4篇)
尊重教师的个体存在 篇1
摘要: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要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相互之间存在着差异。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一种客观存在, 教师应该把这种差异性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做到尊重差异, 研究差异, 进而利用差异对学生进行个性教育。
关键词:Remona and Beezus,个体差异,个性教育
电影《Remona and Beezus》是一部难得的儿童成长剧。故事围绕小姑娘Remona的日常生活展开。她活泼可爱, 个性鲜明, 周围人对待她的态度各异, 这不禁引发了我们对如何对待个体个性及差异性的思考。对教师而言, 如何尊重学生个体、个性, 以及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来进行个性化教育是值得认真思考并积极实践的问题。
一、Remona的个性分析
九岁的小姑娘Remona对自己的评价是想象力丰富。的确, 她古灵精怪、聪明伶俐、精力旺盛, 脑子里总是有一些奇思妙想, 她的生活里充满了奇幻:爬圈杠的时候幻想着自己正要翻越陡壁悬崖;一个小小的凹洞就可以让她幻想自己是个跳伞运动员, 开心的在那活蹦乱跳;三明治的包装她坚持要是铝箔纸的, 因为她想要用它们来做各式各样的手工品;起床时幻想自己是接到任务的消防员, 把睡衣也穿在校服里;参加小公主比赛, 没有皇冠的她用刺果做了一顶与众不同的皇冠;夜晚呼呼的风声认为是有个专吃成绩不好的孩子的恶魔;在床上弹跳的瞬间, 以为自己征服地球引力来到了外太空……
可惜在周围人的眼里, Remona始终甩不掉这样的形容词:刁蛮任性、顽皮捣蛋、惹是生非、冲动固执……姐姐经常责备她, 吓唬她;老师觉得她精力充沛却不认真学习;小伙伴觉得她爱说大话, 都嘲笑她;妈妈忙于各种家务和工作, 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照顾她。只有爸爸和姨妈会耐心的对待她, 姨妈会跟她谈心, 把她当做朋友;爸爸陪她画出了“世上最长的画卷”……
然而, Remona始终是一个善良的小姑娘。当Remona的爸爸丢了工作, 她原本五彩斑斓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故。固执的小家伙决定动用自己的力量, 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家里走出困境。她卖柠檬水, 给别人洗车, 照顾妹妹, 帮爸爸在报纸上找工作, 帮妈妈做家务等等。虽然她的初衷是好的, 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好多的小插曲, 出现了很多意外的状况, 把周围人的生活搞得乱七八糟。到最后, Remona的善良终于被发现了。最后, 爸爸找到了适合的工作, 一家人开始相互包容、相互理解, 老师也改变了对她的态度, 开始试着去理解她。
二、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的原因分析
Remona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教育应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做到因材施教。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 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各不相同, 在这几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下, 学生在身心方面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比如, 有的人早慧, 他们身心的某些方面在较早的年龄就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 而有的人则是大器晚成, 他们在较晚的年龄才出现这些特征。有的儿童在8岁时, 抽象思维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 能够接受中学教育, 而有的儿童的抽象思维到14、15岁时, 才能有显著的发展。对于早慧者, 教育的程度和措施要跟上成熟的发展, 不能耽误甚至阻碍他们。对于晚熟者, 也不能丧失信心和急于求成, 放弃教育的义务, 丧失教育的职责。除了智力发展方面, 学生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教育工作者应该善于发现个性、发掘特长, 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 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地提高, 沿着适合自己的道路不断完善自我, 发展自我。
三、适应个体差异, 进行个性教育
为了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学校应实施有利于学生个性潜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教育.个性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划一性教育而言的。划一性教育没有考虑到受教育者的个性和差异性, 进行的是一种工厂化“批量生产”式的教育。我们过去一直实行的这种划一性、模式化的教育, 导致学生在学业上、品格上缺乏个性、特色, 千人一面、千校一面, 越来越不能适应飞速发展变化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个性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 顺应了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考虑了学生的差异性, 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发展, 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个性教育。
所谓个性教育, 简单地说, 就是尊重、鼓励和发展学生独特性和优势的教育。具体可表述为“在发现和尊重受教育者现有个性, 以及有利的物质条件基础上, 最大限度地促进受教育者的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素质自主、和谐、能动的发展, 最终形成优良个性的教育。”个性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充分、自由、健康、和谐的发展。个性教育强调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 充分发掘人的个性潜能, 充分发展人的个性优势, 实现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四、教师实施个性教育的策略
个性教育的实施, 需要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 这其中包括教育决策者、教育管理者、教育研究者和广大的教师。而教师作为教育一线的实践者, 在个性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 教师应树立坚定的个性教育信念, 为其提供有力的理论武器和实践指导。在坚定的个性教育信念指导下, 教师就会自觉地追求个性教育, 将个性教育信念贯穿于实践中, 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而奋斗。
其次, 教师应建立民主的教学方式, 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依据个别差异提出灵活的要求, 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个性潜能;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鼓励学生参与、共同讨论、争辩。
五、结束语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并且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个性教育, 有意识地形成受教育者积极的个性, 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积极、充分、自由地发展。然而个性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 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
参考文献
[1]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58
[2]张玉荣, 刘光华.论个性教育及其实施[J]黑龙江教育, 2006, (10)
[3]胡晓娟.差异性学生评价的原则[J]科技信息, 2008, (29)
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篇2
一、个性化是有效交往的前提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 有效的交往是如何发生的?让我们考察课堂, 到课堂中去发现答案。
教师在课堂上拿什么去交往?拿文本去交往, 照本宣科无一例外学生讨厌。受学生欢迎的是教师个性化处理后的文本、个性化的问题、个性化的讲解。大凡优秀教师都具有鲜明的个性, 能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处理, 善于个性化解读、提问、讲解。教师在课堂上拿个性化处理后的文本与学生交往, 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在课堂上需要从学生那里得到什么样的交流?教师需要从学生那里得到的是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样, 教师才能了解到不同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 据此作进一步的交往, 形成积极有效的互动。直至真正理解。
学生在课堂上拿什么去交往?拿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或对教师提问的个性化回答去交往, 学生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的鲜活的个性化解读、提问, 以受到启发, 据此生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同时也需要同学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 对问题个性化的回答, 促进自己理解感悟, 这也是同伴交流的效应。
听课中不时会见到课堂上讨论无人发言,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互动动不了等状况,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但关键是教学不体现个性化, 教师一提出问题, 紧接着就让学生回答, 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 没有形成个性化的答案, 只有观望。解决这样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 须致力于形成班级尊重个性的文化氛围。
二、个性化是通向创造性的桥梁
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探索20多年了, 我们还没有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理想渠道。如何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呢?这方面西方教育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中国教育的优势是重视知识性, “双基”教学扎实。西方教育的长处是重视个性、创造性。
个性与创造性是有联系的。个性就是个别性, 独特性。独特性中有创造性成分。创造有两个尺度, 一是超越自我, 二是超越现实。超越自我, 超越现实都要有独特性、差别性, 也就是个性。个性与创造性是相通的, 有本质联系的。创造性是个性的特殊形式, 个性中蕴含着创造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学会个性化地观察、思考, 个性化地理解、解答, 养成个性化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习惯。
对任何教学素材, 只要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处理, 就会出现创造性成分, 要么观察有创造性, 要么思考有创造性, 要么呈现有创造性, 要么结果有创造性。只要教师善于发现, 及时引导, 及时激励, 长期坚持, 学生的创造能力一定会逐步增强。学生的创造性火花是在个性化观察、思考中得到激发、形成的, 个性化在创造能力培养中起桥梁作用。个性化沟通了知识性与创造性之间的联系, 使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创造能力得以同步进行, 相得益彰。
三、个性化是学生自信心的源泉
学生的自信心来源于成功。个性化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感。一个后进生按自己的个性去思考回答问题时, 尝试思考对他而言就是一大进步, 一大成功, 如果这个思考对同学还有启发帮助, 得到同学认可, 这时他的自信心必然产生了, 多次个性化观察、思考, 会带来多次成功, 多次成功会使他信心倍增。个性化可以让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都能回答回题, 获得成功感, 得到同学的认可和老师的肯定, 激发自信心。从这个角度说, 个性化是学生自信心的源泉。
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篇3
一、学生作为一个群体, 存在着个体差异
1、智力差异。
每个学生因为遗传基因的不同, 智力上存在着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有的人聪明, 有的人愚钝, 有的人形象思维强, 有的人语言思维强, 有的人记忆力超人但思辨能力较差, 有的人思辨能力较差却记忆力过人。
2、学习基础差异。
不同的学生学习语文的状况不一样, 有的学生语文十分优秀, 有的学生语文学习基本还没入门, 两极分化相当严重。
3、学习品质差异。
有的学生学习语文十分认真, 有一套独特的语文学习方法, 学得轻松愉快。有的学生因为没有入门, 语文学得十分艰难, 部分学生甚至对语文学习已经丧失了信心。
正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这些个体差异, 语文学习的两极分化给我们语文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课堂上要求太高差生跟不上, 要求太低优生又吃不饱, 教师处于一种“首尾不能兼顾”的尴尬境地。所以我们要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让不同的学生接受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
我们实施的语文分层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班内分层, 而是打破行政班的限制, 跨越班级语文模式进行分层教学。我们每三个班分成一个实验组, 每个组将学生分成三层:提高层为C层、中间层为B层、基础层为A层, 各层自成一个教学班。三个层次的学生同时在指定的不同教室上语文课。
二、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
1、学生分层原则。
学生分层主要参考学生成绩、学习状况和学生分层自愿。我们首先按学生成绩给予所有学生排序, 分出理论上的ABC三层, 然后每个学生填写分层自愿, 并说出其理由, 我们将理论分层与学生自愿不相符的学生征求原科任教师意见, 进行必要调整。通过权衡, 对不能按自愿给予调整的同学, 及时耐心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2、分层教学动机。
分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语文学习状况, 找准适合自己的位置, 各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 让不同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得到不同的、且与其基础相适应的教育, 获得相同的发展机会, 让每个同学都有进步。对A层学生突出了个“扶”字, 让他们学会学语文, 对语文学习充满信心;对B层学生突出一个“推”字, 推他一把, 让他在语文学习上尽快上路;对C层学生突出一个“激”字, 激励他们努力探索和研究语文问题, 培养创新意识。
3、教师配备原则。
分层教学首先要打破用最优秀的老师教最好的学生, 最差的老师教最差的学生这一传统的快慢班办学理念。三个层次的学生得到的教育应该是平等的, 他们在语文上求进步的要求应该得到平等的满足。因此我们根据三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和需求, 以及实验组三个教师的优势进行配备。一般安排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富有管理经验的老师任教A层学生, 安排对课本知识研究较深且善于带优生的老师任教C层学生, 二者兼而有之的老师任教B层学生。这样既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与之相适应的教育, 也可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4、课堂标高设置。
因为学生层次不同, 语文学习基础差异较大, 各个层次的课堂教学标高不可能一样, 每个教师潜心研究所教层次的状况, 再确定每节课的标高,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对A层学生主攻基础, 培养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并不可怕, 自己原来也能学好语文;对B层学生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 适当提高其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对C层学生打好基础仍是关键, 但重点是培养其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无论哪个层次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不同的知识掌握程度上具有相同的创新精神, 这是课堂的最高追求。
5、动态管理原则。
学生所在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不断发生变化, 学生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对学生实施动态管理。由学生申请, 每个实验组三个教师协商, 对学生所在层次随时进行调整。其目的有二:一是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心理需求, 把学生尽量调整到他比较满意的层次, 二是在实验中形成竞争机制, 激励学生不断追求进步, 抑制学生中极易出现的“退步无所谓”心理。
尊重个体差异,落实基础教学 篇4
一、试卷内容范围结构与大体分析
本次的检测范围包括八年级(上)册10个单元的全部内容。试卷题型分为卷I和卷II两大部分,其中卷I占70分,卷II则30分,共100分。
单选题相对弱化了对语法知识的考查,但试题所涉及的内容多,知识面广,特别强调在交际场合中考查语法、词汇、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的用法。10个小题考查了考生对8个语言项目,覆盖面广。通过设置不同的情景,让语法测试题目变得更加具有交际意义。
完形填空涉及基础知识与阅读理解。它既能考查对上下文逻辑关系的理解,又能考查具体的语言项目,如词组搭配,词语辨异,语法关系等。该试题所选的文章题材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难易比较适中,同时也教育学生如何面对友谊和理解人性。
阅读文章共三篇,文章长度适中,选材丰富。此题考查学生是否具备根据上下文猜测词意进行推理等思维活动,识别选择归纳所提供的信息,探索语篇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阅读能力,从而达到获得正确的语言信息的目的。
任务型阅读不仅测试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和阅读能力。 其目的提高考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本题的生活真实性强,话题也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想接近。
写作是测考生的写作能力,因为没有小作文为铺垫,作文有点难。全段的这道题(分值20)的平均分:9.61,得分率只有0.57。
二、学生对各题得分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的的英语试题为四大块:听力检测,知识运用,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相比上学期较有提高。本人抽取了我校3、4两个班的得分情况作为样本,详见下表:部分小题平均分、得分率。
失分原因: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运用不够准确,灵活性较差,后进生多。
2.基本语法概念模糊,后进生几乎错选答案,在单项选择中体现了这一点。
3.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句子的基本结构把握不好,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后进生极有个性,不爱学习英语。
4.学生平时做的题型少,比如说单项选择的A部分和十五个小题的完形填空,学生平时没做过这方面的练习。
5.平时教师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提高,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讲解不多。
三、教学反思与应对策略
1.教学反思:面对乡镇中学竞争压力也很大,须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培优补差十分重要,而补差,关注后进生的个体差异又是重中之重。
(1)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全卷两部分卷I满分仅1人,与中考要求差距很大,有部分学生得分率很低,这说明知识再认与再现方面亟待加强巩固。提高后进生得分重在夯实基础。
(2)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不佳,后进生边缘化。态度不够端正,学生平时完成的题型少,比如说单项选择的A部分和十个小题的完形填空,学生平时没做过这方面的练习。
2.今后教学工作的策略
(1)夯实基础,培养后进生做题能力。学校十分重视时间投入。教学效果有进步,但不太明显。同时,应注重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要求教师在评讲练习和测试卷时,重点是讲答题方法和技巧;听力训练不能间断。
(2)重视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的训练,培养后进生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后进生学习兴趣。
在平时课堂中,应多涉及到社会热点问题的阅读及讨论,如福利彩票、环境保护、计算机的国际化与网络化、甲型H7N9流感、荣辱观教育等。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富于时代气息的内容,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启迪他们的思维,这类阅读题大多会设计在阅读理解的回答问题之中。
(4)加强分层教学实验的研究,尊重后进生的个体差异。 为了能使每个学生在英语这门学科上有所进步和提高,分层要求 、分层辅导、分层落实是关键。要求教师精心备好课, 精心设计每次训练题。首先应明确一个观点是“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只是在落实时区别对待,尽可能激发差生的学习热情,学一点总比不学的要好。
【尊重教师的个体存在】推荐阅读: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激励自能学习总结08-23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的教学反思07-01
尊重的价值05-08
尊重的力量09-07
尊重孩子的人格07-07
尊重幼儿的想法07-19
尊重与宽容的力量06-07
描写尊重的名言名句05-31
荡起“尊重”的船桨作文06-15
如何得到他人的尊重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