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的价值

2024-05-08

尊重的价值(共11篇)

尊重的价值 篇1

0 引言

尊重人的价值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人具有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使得人的价值也就非同于一般事物的价值,人的价值的实现和提高,人的价值不断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就成为社会前进发展中的一种动力源。教育的价值,在于引导和帮助个体认识到自我的主体地位与价值,认识到生命对于社会、他人的积极意义,并促使其走上生命的自我建构之路,这样的建构应当是一个和谐发展的过程,对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发展尤为重要。

1 心理和谐的内涵

1.1 心理和谐的概念及特点

心理和谐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内心活动处于平衡自然、协调统一的状态,并对外界事物抱有平静适度、热情友善的态度,人与外界环境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并能化解内部或外部冲突。其特点表现为,心理构成要素上的协调性;为人处世上的理智性;心理体验上的愉悦性;表征意义上的总体性;持续时间上的稳定性。

1.2 心理和谐的结构

从结构上看,心理和谐是一个系统,它由个体内部心理和谐、人———事心理和谐和人际心理和谐三个子系统组成。对内协调和对外适应是心理和谐的集中表现。心理和谐的人,能够坦诚地看待外部世界和自我内心世界,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因此应注重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给予他们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他们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品格,塑造自尊自重自信的自身形象,保持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2 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发展

2.1 大学生心理和谐发展的表现

大学生具备心理和谐发展,是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绪、意志、性格的前提,具备心理和谐发展,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正确的看待和处理外部世界的人和事,并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大学生个体内部的心理和谐发展,是指大学生的心理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和统一。其表现为:正确认识自我,恰当评价自我;欣然接受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有效控制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大学生人———事心理和谐发展是指大学生在对待和处理个人生活和学习、择业就业、家庭生活及社会、自然、环境方面的事件及突发事件时的冷静、理智、适度和乐观的态度。大学生人际心理和谐发展是指大学生在个人生活和学习及社会活动中能积极建立人际关系并通过正确方法维护和发展人际关系。

2.2 大学生心理和谐发展的意义

大学生心理和谐发展有利于大学生自身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发展。心理和谐的大学生能够客观地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在培养道德情感方面,能够自我激励、自我反思;在锻炼道德意志方面,能够自我控制、自我命令;在增强道德信念方面,能够自我监督、自我修养;在完善道德行为方面能够自我检查、自我调节。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发展,是充分发挥其个人潜力的重要条件,也是他们在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

大学生心理和谐发展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融合心理和谐教育有助于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化和科学化,心理和谐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严谨性、针对性等特点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任感,从而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配合和参与,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3 尊重人的价值,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发展

3.1 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强调尊重人、关心人、解放人和塑造人

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类价值、社会价值和个性价值;关心人,就是关心人的人性需求、内心情感,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起终极关怀;解放人,就是不断冲破一切束缚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物质条件;塑造人,就是要树立人的主体性意识,把人塑造成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

3.2 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表现为对人的人格尊严、价值与需求的尊重和关切,要关注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遵循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生活、道德、情感和理智和谐发展的通识教育,通过人文素质拓展课程,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重新整合,提高其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通过人文社会实践,促进学生拓宽视野,了解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

3.3 要关注大学生的精神需要

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包括对知识的追求、对未来的探索、对尊重和交往的需要,对理想信念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等需要。相对物质需要而言,大学生对精神需求始终占据着优势地位,精神需要的满足对促进其心理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往往最先感受到时代的变化与需求,思维活跃,创新进取的思想和积极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应在职业规划、提高就业能力、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方面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希望获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理解,因此,应完善学生会以及各类社团组织,以满足大学生群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大学生高度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培育大学生和谐健康的心理状态。

3.4 发展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承认差异、重视个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将其个性潜能挖掘出来,从而使每个个体都能得到最全面和最充分的发展。可见,个性化教育也就是要考虑每个教育对象的需要、特点和接受教育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地适应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和实际状况,为学生营造出有利于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宽松环境,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明.“以人为本”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中国科学教育,2005,(4):137.

[2]杜庆华.论合理突出思政教育的个人价值[J].思想教育研,2004(,2):56.

[3]许燕.自我和谐是构建心理和谐的基础[J].北京社会科学,2006,(5):27.

[4]邓婷婷.心理学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教育时空,2008,(11):53.

尊重的价值 篇2

这世界上有很多人,习惯以“道德大师”、“过来人”的身份,仅凭自己的主观猜测,武断对别人的行为举止、内心世界加以评判,站在道德制高点滔滔不绝的把不容置疑的条条框框强加于人。似乎他们可以无比准确洞悉别人的一切,似乎他们口中的“你”果真如此,似乎如若不按照他们所认可的观念就必然不成功。更可怕的是,这种劣根深入骨髓,在价值观良莠不齐的今天,更有漫天飞舞之势。

寻常不过的一次恋爱分手,立刻就会有人批评你不懂得和异性相处,并列举他们经历或听说的事情,列举“你”多方面的不足,加以对比,无端指责你;

构思许久的终于文章发表,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立刻就会有人将你塑造成一个喜欢显摆、极其高调的负面角色;

到了“必须”结婚的年龄,依旧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就会有人对你说他们村那些“剩男剩女”的境遇,似乎晚婚同“孤老终生”完全可以划等号;

当你选择去安静读书,虚心学习,脚踏实地努力的时候,总会有人给你适时的泼一盆冷水,告诉你步入社会读书没什么意义,应该去学勾心斗角,喝酒打牌,无论你如何奋斗,终究比不上坐享其成的富二代......

受朋友邀请参加聚会。一位农村出来的打工仔,原本很实诚朴素,未曾想整个饭局张口闭口全是他妻子家境如何优越,对方家中哪位是一官半职的小领导,哪位是纵横商海的小老板,如同报菜谱般告诉众人,甚至将在家没地位的这样的事情美其名曰是因为妻子家境太好,完全没有别人说话的余地。众人聊起工作、婚姻、爱好对未来的打算,他也是瞬间打断别人的交谈,每件事情都要张冠李戴的联系上他和妻子,颇为滑稽的妄图为众人指点迷津,对在座每个人、每件事主观臆断的评论,明确告诉众人任何事情以后都要按照他的理论去做,众人身上存在的问题他都不存在......最终聚会不欢而散。

日常交际对待他人的每个细节,就是一个人素质和教养最好的体现,无论何时,不要傲慢无礼,不要高高在上,殊不知学会聆听,尊重别人的选择是种深入骨子里的教养和美德。

世界本是多元化的,人作为独立的个体更是多元化的,只要他人的选择没有触及法律红线和道德第界限,没有谁可以肆意评价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不认同,但是必须选择去尊重。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人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水在流动,河在变化。说明这个世界瞬息万变,总是好为人师、井底之蛙般去妄自评论他人,狭隘将自己的方法意见强加于人,把经不起推敲的局部经验误认为是普遍真理,岂不是太经验主义?如果照搬照抄、生搬硬套就能解决问题,岂不是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的站在成功巅峰?再说人生本来就是用来经历的,而不是用来黏贴复制的,经历越多,往往收获越多。联想起《增广贤文》中有一句话:“平生只会说人短,何不回头把自量”;《学而》中也有这么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人无完人,每个人都存在长处和劣势,学会正确审视自己,学会尊重别人,是门永无止境的必修课,切莫自鸣得意、妄自尊大。越是内在富饶、精神充实、素质修养高,越能懂得这点。所以无论是爱情、生活、工作等,当无法沿着他人留下的脚印一步一步走过同样路途的时候,不能准确无误的了解他人的境遇,永远都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不负责任的对他人指指点点,通过贬低他人来彰显自己。

愿每个人了解这个世界普遍价值观与特殊价值观,却依旧能发自内心尊重别人的生活,尊重别人的选择。

有价值的自己才有人尊重你 篇3

姐姐来的时候气色很好,对即将来临的新的生活充满了期待,这一个月来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值得她去庆贺。几天前,在杭州西湖边上,她们班里的同学一起出行。走到一个寂静的岸上,身边的荧光灯忽然全亮,映在地上的全是她的名字。而组织这一切的那个男孩她们关系一直挺好,曾经一起相互鼓励。那个男孩考上了南航,她走到了南财,她们以后将在一个城市,在让人羡慕的南京城,民国故都,长三角的区域中心城市。祖父以这个去南京的孙女和那个已经去京城追梦的孙子为荣,让我向他们学习,我心里告诉自己也该这样。我听着那个男孩发来的语音消息,像坐在车上看车窗外的恋人,既羡慕又觉得温暖,感觉全世界都只有她们两个人。

烤炉上的对虾逐渐的变成了红色,姐姐将虾分到两个盘子里。姐姐说,她说这一年她和我接触的很少,我笑笑,这一年我的确经历了很多,也变了很多。我扯开一只虾的皮,对姐姐说,有时候我真羡慕你。姐姐看着我,她知道我羡慕的是她的爱情,她轻轻的说,还真是我弟弟。姐姐忽然变得严肃,这么多年了还是没有多少长进。我一惊,心里本想说的话都藏了回去。姐姐說,说说吧,羡慕什么。我低下头,盯着刚放上去的肥牛肉片,慢慢的说,我去年十月遇到一个女孩,她并不特别漂亮,但和你很像以至于和她每次谈话都能轻松快乐,她的每一次微笑,每一个转身,看起来都美妙。她放学回家的时候每天都一副不开心的样子,我们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但后来一夜变成了陌生人。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想找你谈谈而你那时却无暇顾及我。姐姐将肥牛夹到我的盘里,笑笑说我还是没有长进,一有事情还是没法自己处理。我将整个虾就着肥牛咽了下去,虾皮很脆,看着无味吃起来却又一番味道。在初中时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女孩,她很优秀,优秀的让我遥不可及,后来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她说我做你红颜吧,我以清小新自命,她将中小才作为自己现阶段的追求。就这样那个女孩成为了我的追赶对象因为她务实并且有自己的信仰,她说过所谓的梦想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我曾经不止一次的在微博上写道,看我的。也是从她身上,我明白有些人并非真的高冷只是不想理会你罢了。姐姐和她一起喝过几杯咖啡,姐姐和她说的最多的是,帮我看好我弟弟,在姐姐面前,我总幼稚,不够听话,自以为是,总做一些随着自己心意的并不好的事情。

餐厅里的音响响起了许靖韵的熟悉的旋律,《不如告白》这首歌寒假里我不知道听了多少遍。我想起那天早晨兄弟很高兴地向我诉说着他口中的爱情,他说,真的爱就去追嘛,别到时候没有机会。她身边人的也说,去吧我会帮你。我心里边一个坚定的声音告诉我,最厌恶早恋孩子至少你不能变成你最讨厌的人,最想从事维护这个国家规则不能自己拆自己。每天呆在一间教室里,放学时看着熟悉的背影,心里有太多不能说的顾虑和秘密以至于大部分人难以理解,对你也不知再从何说起,于是愿意做个怪人,默默地从身边走过,不留下任何痕迹。走过清风塔,沐着清风,想起的马上忘掉,心也逐渐平静。在学校每天见到自己喜欢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在一间教室里,心里并不能把她想起。只有当自己孤独地走在冷风中,失意或被不理解之后才会想到那个曾经逗比似的她,也只是很快闪过。

烤炉上的肉不知换了多少,我的一杯咖啡还没有喝完。姐姐边吃,边问,真的喜欢吗。我笑笑,自己心里明白,我有资格说喜欢吗。姐姐说,一个女孩当她成熟的时候心里便不是在想着所谓的颜值和浪漫,她们想要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我点点头,吃下一片培根肉,培根肉虽然名声在外,吃起来味道却不如肥牛。姐姐说,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早晚问安许一个虚无缥缈的未来激动得女孩只顾得落泪的男孩,而缺少一个敏于行讷于言将女孩想要的都拥有之后才出现的男孩。那个男孩能让她在她喜欢的城市扎下根,能为她买下喜欢的衣服,过上她应该过的生活,让她见到她多年来都只能趴在被窝里拿着五寸的电子屏幕看到的艺人。懦弱的男孩现在干扰对方的生活,在雨天撑上一把不该撑起的雨伞,为对方留一个不该留的灯盏,站在她面前说看我的。真正的男孩应该现在默默做完自己做的一切,然后才去考虑其他。

我们坐的位置靠窗,空调吹出的冷风让我瑟瑟发凉,窗外人防工程还在施工。姐姐说,所有人都给了你一个既定的定位,他们都认为你该那样,并且你心里也想着那样,你还羡慕别人什么。别人把你当成熊猫看,而你自己要把自己当狗看。当初你不顾全家的反对选择了这条路,要走这条路就得自己为自己负责,一直走下去,而不应该因为路边的一朵野花驻足。我点点头,母辈用自己的半生在这座县城里撑起了他们行业的半片天,他们只能为我提供我想要的城市里的一栋房而已,剩下的必须靠自己。姐姐说,当我看到你写的东方欲晓时我觉得你长大了,当我看到你写的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了前面时我发现你还是那么幼稚。我苦苦笑笑,我的确足够幼稚。直到餐厅关门,那块血淋淋的牛排也没有放到烤炉上去。我自己一人回家,走在大街上,身边不时地有乘凉的行人。于是明白了,她并非如同我想象的那样完美,冥冥中注定的她也不是我亲爱的人,她就像一个灯塔,照亮我前行的路,在我幼稚的时候闯进我的生活,当我注意到她的时候转身离开,给我上了一课,告诉我,任何所谓的社交关系都以你的能力为基础,在所谓的爱情和事业面前,我必须选择后者。

沉思中抬头看到福贵园几个字,才知道走到了家里,这里面才是我最最亲爱的人。我回到家里,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尊重的价值 篇4

一日, 刚进教室, 看见一位教师在斥责一个男孩:“拿了人家的东西为什么不还?你每天就知道捣乱!”男孩子不断申辩:“我没有拿, 是她给我的, 不信你问苗苗。”经苗苗证实, 那女孩先把铅笔送给了男孩, 后来又想要回来, 男孩不给, 便告诉老师说是他自己偷偷拿了……老师听罢, 留下“没偷也还给人家”一句话便走了, 男孩一脸气愤, 倔强地瞪着老师的后背, 眼里写满了不服气……

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许多, 在不同的成人和孩子身上不断地重演着:成人错怪或误会、冤枉了孩子, 知道真相后, 没说什么或只搪塞几句, 就一走了之, 留给孩子的总是不满、委屈、愤怒还有迷惑……

其实, 大人们知道自己错了, 但是在一个“小”孩子面前又怕丢了面子, 以“他懂什么”为由为自己开脱了, 这种方式实在是有些冷漠、简单和粗暴。殊不知, 这会伤孩子的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留下抹不去的影响。孩子会从你身上学到类似的不当处事方法。如果有一天, 孩子错怪了别人会怎么做呢?试想, 如果一个孩子长期被这种情绪所压抑, 他会不会变得粗暴、冷漠、焦虑而又自卑?他的人格会不会错位扭曲呢?如果有一大批这样的孩子, 我们的家庭、我们社会的和睦与和谐又将从何谈起呢?

其实, 处理这样的事情非常简单, 只需你蹲下来, 看着孩子的眼睛, 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那么所有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孩子有自己的判断力, 他会因此而接受你、理解你、尊重你, 你的形象在孩子心中会更加伟大。

一、增进与孩子的关系, 使你与孩子的感情更加亲密

众所周知, 人无完人。成人同样会在孩子面前犯错误, 既然错了, 就应勇于承认, 并及时向孩子表达歉意, 这样不仅无损于你威严的形象, 而且会使孩子更加敬爱你, 会把你当成他的朋友 (因为小朋友之间发生误会也会承认错误, 从而成为更好的朋友) 。我曾经询问过80个孩子的父亲, 当他们误会孩子时, 主动承认错误的不到30个, 这是一个危险的数字。我们大多数家长总是把自己的自尊高高举起, “我是爸爸, 错了又怎样?”有的家长没意识到要向孩子承认错误, 还有的家长觉得难以启齿。所以, 许多孩子承受着一次次的委屈、不满、气愤, 但又敢怒不敢言, 只好敬而远之, 无形中疏远了你与孩子的关系。试想如果上例的父亲能蹲下来, 看着孩子的眼睛对他说“对不起……”, 我相信他的孩子会高兴地牵着父亲的手或亲密地搂着父亲的脖子, 绝不会委屈和不满, 更不会与父亲产生隔膜。

二、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会使你了解孩子更多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孩子不是缩小的成人”, 我们不能站在成人的角度上去理解孩子, 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方式。曾听说, 一位妇人带着孩子去购物, 刚走不久孩子便又哭又闹。妇人硬拉着孩子走了一段路, 可孩子还是吵闹不止, 甚至坐在地上不走, 于是, 妇人去抱孩子, 她蹲下来一看:眼前只有来来往往行人的裤腿、鞋和许多玻璃柜。妇人这才明白, 孩子为何吵闹不止。同样, 我们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看孩子, 何谈理解呢?如果你肯像那妇人蹲下来, 你会看到什么呢?你与孩子是平等的, 孩子看你的目光是平视的, 你会从他的眼睛里读出许多东西来, 你会从他的视角发现许多新东西, 所以适当的时候请你蹲下来与孩子说话, 教孩子做事。

三、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 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真诚

蹲下来不仅是身体的简单动作更要从思想、态度、看待问题的角度放下成人的“架子”, 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问题, 看待事物;蹲下来, 就要与孩子保持同一水平线, 体会孩子的想法, 揣摩孩子对事物的理解;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会使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的坦率、理解、真诚与尊重, 会使孩子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主动与你交流;蹲下来会使你更快的读懂孩子。

四、为孩子做出表率, 培养更多优良品质

在孩子做错事时, 家长和老师往往都会引导孩子向别人道歉, 但扪心自问, 你在孩子面前做的怎样呢?你曾真诚地向孩子道歉了吗?孩子从你的身上都学到了什么?常言道“身教胜于言教”, 你在教育孩子的同时首先要使自己成为典范, 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这样会胜于你千万遍的提醒和说教。我们发现孩子们几乎所有的缺点和错误都与我们家长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我们很少有人主动教育孩子去做“恶人”, 孩子却不知什么时候学会了欺软怕硬;我们从来不主动教育孩子讲粗话, 孩子却突然对别人恶语相向;我们从没让孩子“享受孤独”, 孩子却不知不觉变得性格孤僻……·约翰·洛克曾说过:“优良的品性是内心的真正财富, 而衬显这品性的是良好的教养。”奥维也曾说:“使一个人伟大, 并不在富裕和门第, 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性。”可见良好的品行在一个人成长和成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只有从自身做起, 敢于承认错误, 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身品德修养, 身范言教, 从正面影响孩子, 孩子才会谦逊、诚实、热情、乐观, 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和不足并勇于弥补和改正。

四、消除心理压力, 为今后的教育打下基础

现在提倡健康教育, 所谓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人的身体健康会给人带来生命的充实感、安全感, 给人带来充沛的精力, 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同样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会朝气蓬勃、情绪稳定、乐观豁达, 对生活、对事业充满热情, 会充分发挥人体力上的潜力, 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因此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一个真正健康的人会更加快乐、自信、善良、正直、热情、坚韧、而又富于爱心。要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必然要求他身心和谐统一, 因此必须帮助孩子避免或减轻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不仅仅是一种状态或感受, 还包括引起这种状态和感受的事件。如前所讲的那位教师只是简单地扔下“没偷也还给人家”一句话就走了, 她何曾想过这样的处理会给男孩造成怎样的心理压力。他会想:老师是不是讨厌我?不喜欢我?时间一长就有可能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我明明没偷, 女孩错了老师却不批评她, 产生受挫感, 引起愤怒情绪;老师错了不承认, 我错了为什么就一定要道歉。同样, 时间一长就会产诸多迷惑, 并形成钻牛角尖的人格特征。孩子的心理压力没有或无处释放, 长期积累就可能会导致脾气变坏, 易暴怒, 不听劝告、自卑、退缩、孤僻、不合群、不信任别人, 并且可能会伴有一系列破坏性行为, 这样会使教育工作平添许多烦恼和忧愁, 甚至搞得你焦头烂额。如果那位老师肯蹲下来, 对孩子说声“对不起……”那个男孩绝不会倔强地瞪着她的后背, 布满一脸的不服气。他不仅会欣然接受你的教导而且会明白更多的道理, 进而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他会更加敬爱老师, 听你的话, 这对你今后的工作将是非常有利的。

五、使孩子更加自信, 充满活力

自信心是一个人重要的内在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个人自信心越强对付心理压力乃至身心疾病的能力也就会越强。自信的人活泼、坦诚、虚心、大度、身心轻松;自信的人开放、幽默、勇敢、果断。当你做错事时及时向孩子承认错误, 不仅会使孩子得到心理满足, 而且会使孩子感受到精神的愉悦, 他会想“那件事我是对的”, 他能从你的态度和处理事情的方法上获益, 充满自信, 心情开朗, 从而更加热情、乐观、活力充沛, 逐步形成对人信赖和自我信任的品格, 这将对孩子人格发展和品德教育有深远意义。

生活中人人都会犯错误, 如果在你与孩子之间, 孩子错了, 可教育他及时向别人道歉, 并加以改之;如果你误会了孩子、错怪了孩子、不小心伤害了孩子, 请蹲下来, 看着孩子的眼睛, 真诚地对他说“对不起……”你和孩子都将受益无穷。

摘要: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爱默生曾精辟地提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孩子。”任何一个人只要受到尊重, 便能发挥潜能。因此, 自尊的需求是人的天性, 是帮助孩子自信、自尊的好方法, 是培养孩子养成独立人格、独立性格的有效途径。我认为尊重孩子的自尊和人格, 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第一职责。

关键词:尊重,教师,家长,孩子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简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2]庞丽娟:《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尊重的价值 篇5

去年,他在德国留学毕业后,开始四处求职,期望着能尽快地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以图安定。但汉堡的就业形势并不容乐观,加之他也刚刚毕业,缺乏工作经验,所以一直没有找到一份认为合适的工作。

直到三个月后,他开始心灰意冷,委曲求全,凭着自己的二级建筑装饰设计师的证书和资质,被一家私人的小建筑装饰设计企业接纳了。

那家私人企业的规模很小,能给他的工资也相对偏低一点,月薪只有2800欧元,但他已经很知足了,毕竟得来不易,于是他就很安心地工作起来。

可刚工作了一周,工会的人就找到了他,开始咨询他的工资问题,他如实地回答了。末了,工会的工作人员提醒他说:“李先生,按工会和政府规定,像您这样的二级建筑装饰设计师应该得到3500欧元的月薪。”

但他笑着回答说:“感谢你们的关心,我现在完全可以接受这个偏低的工资了,我需要这份工作。”说完,工会的工作人员一脸失望地走了。

可是就在第二天,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居然也来了,并没有约他,而是直接找到了他所在的私人公司的老总,希望公司能给他将工资升到政府规定的3500欧元,因为政府认定这样做是不遵守国家法律的,违反人权,违背了一个二级建筑师的真实劳动价值。

最后,单位的老总表示无法满足这个要求,只好把他给解雇了,弄得他哭笑不得。而工会各政府的一位负责人员还很严肃地提醒他:“请您尊重您的价值,因为它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当你贬低或破坏您的价值时,就等于贬低或破坏整个行业在这个社会的价值。”

就这样,他只好再领着政府的失业金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找到另一份符合身份和价值的工作。

朋友最后还是说,自己对这可爱的政府干涉至今仍然十分的感动。因为他们让他清醒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让他找回了自信。更让他明白了另一个道理:无论在什么时候,自己都应该尊重自己的价值,不能因为一时的困境而贬低和破坏了自身的价值。因为你的破坏之举,将伤害到整个行业的价值乃至社会的规则。

立足教育价值,打造尊重文化 篇6

对教育和教育价值有了这样的认识与理解后,浙江省余姚市瑞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一方面努力秉承“与健康相伴,与成功有约”的现代办学理念,人人争做“阳光自信,厚德实学,淳朴致远”的瑞云人;另一方面,积极实施有效的工作策略,把“尊重”作为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谋划远景,统领发展。“尊重”作为学校的核心价值文化,具有三层意思:

尊重教育的发展规律,规范办学,依法治校,让教育弥漫温馨,流动灵性;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生为本,差异发展,让每位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快乐;

尊重教师的创造价值,激发热情,求真超然,淳朴致远,使教师更添智慧,坚守使命。

工作中,学校教师正是本着“尊重”这一核心学校文化建设理念,使理念、策略落地生根。

培育以尊重为核心的主动文化

主动的才是长久的。学校是师生共同的家,学校的发展也靠大家。据此,学校把“主动、互动、生动”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尊重师生个性,构建发展机制,搭建锻炼平台。倡导教师备课自觉、教研自强,主动参与和开展各类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的同伴一起帮,各类活动积极参与,主动竞争。从根本上促进师生“自由、自主、自然”地成长。

打造以尊重为核心的课程文化

近年来,学校已完善了五类德育课程建设,即学习教育课程、励志感恩课程、班集体(寝室)文化建设课程、活动实践课程、仪式教育课程。学校利用课程机制唤醒学生道德成长的内驱力,培育“自信阳光,自觉成长,自强成才”的学生群体。

在课堂教学中,学校遵循“分层不淘汰”的办学思想,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了“学本课堂”建设与师生成长的实践与研究;积极推进“两分两合”授课方式,部分学科实施走班制教学;组织备课组开展编制错题集、学习任务单等活动,使教学立足课堂,使学生发展更全面,更健康。

营造以尊重为核心的育人文化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基本特征。营造以“尊重”为核心的育人评价体系是任何一所优质学校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础。近些年来,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构建人文的评价体系 合理的评价,让教师缓解工作压力,提高职业幸福指数,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快乐。如开展学校和美团队评选、同伴欣赏互助、师生悦读、学生多元评价等活动,促进师生的自主发展。

精心打造生态家园 为把学校打造成一个有利于师生进德修业的理想场所,学校建造了百果植物园、绿色休闲长廊、励志墙、书法苑。学校各个功能区域日益凸显“健康与体育”“科普与科技”“励志与成才”三类文化的熏陶功能。优雅的校园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

建设以尊重为核心的和谐文化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好教育培养好学生,好教育成就好人生。办一所有理想、有品位、能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学校,为更多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这是校长自身职业价值的追求和幸福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全新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瑞云学校着眼全局,开拓创新,开展以“责任、制度、价值”为核心的和谐文化建设,推行“整—分—合”的中小学一体化管理机制,探索并构建九年一贯制管理模式和师生发展机制,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办出一所管理新颖、低进高出、均衡发展的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未来,学校将继续践行“用文化凝聚人心,用制度驾驭人性,用发展成就人生”的工作方针,用务实的作风、开拓的精神、国际化的眼光,与师生共成长。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瑞云学校)

尊重的价值 篇7

当今学校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竞争为逻辑的,教育领域中的人,包括教师和学生,要获得尊重,都要靠自己去争取。教师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业绩,要想获得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的尊重,那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学生如果没有一个好成绩,要想获得教师、同学甚至是家长的尊重,同样也很困难。

教育领域中的这种获得性尊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过于功利,即将尊重仅仅建立在成就上,有成就才有尊重。在社会生活中,财富可以作为一个人的成就标志,如果我们将对人的尊重只建立在是否拥有财富上,就会过于功利、过于势利;同样,在教育生活中只以教学成绩、考试分数作为获得尊重的标准,同样是过于功利、过于势利。第二,这种获得性尊重窄化了成就的含义。学习是一个多维的概念,既可以指对象化的科学知识的学习,也可以指对人际、人性的感悟,更可以指人对自身的认识与体悟。在这三个方面取得的成就,都是成就。问题是,现今教育中的成就观念比较狭窄,仅仅指客观知识学习上的成就。学生在人际感悟、道德修养上的成就往往被忽略。实际上,教育是道德活动,一个学生的道德成就应该是最重要的成就,应该得到更高的尊重。第三,对获得性尊重的过分强调压制了普遍性尊重。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我们不否认获得性尊重,但获得性尊重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普遍性尊重。母爱是无条件的,无论子女如何,强健还是瘦弱,聪明还是愚笨,母亲都会毫无保留地给予其爱。正是在母爱的呵护下,孩子才能在这个陌生的世界立足。同样,教育是上一代人作为整体爱下一代人的方式,这种爱从性质上看,也是无条件的。尊重是爱的一个构成性环节,教育者爱每一个学生,也就意味着尊重每一个学生。正是在无条件的爱和普遍性尊重的呵护下,学生才能安心地在这个世界开始自己的探索旅程。如果根据成绩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然后根据等次给予不同的尊重和对待,就是对普遍性尊重的违背。其恶果之一,就是造成学生缺乏安全感,他们每天都需要为获得“尊重”而努力,上学慢慢就变成自保的过程。

尊重的价值 篇8

一、尊重的“内涵”

“尊重”, 指尊重人的尊严, 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 尊重人的价值, 尊重人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尊重”教育就是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促进、适宜幼儿发展的教育环境, 并培养幼儿“尊重”的意识和能力。

二、对幼儿尊重意识现况的分析

在日常观察中我们发现, 现今的孩子在家中都是称王称霸, 和同伴相处事事以己为主, 尊重意识比较淡薄。一方面, 主要是现今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一出生就是全家人围绕的中心, 现代的父母工作繁忙, 老一辈人带孩子的较多, 隔代宠爱的现象较严重。另一方面, 随着“70后”、“80后”的新一代青年的成长, 这群新时代的家长有很多本身就是独生子女, 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 父母们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 很多父母们与长辈和师友相处时不太注意, 自身的尊重意识不强。

三、多途径培养幼儿尊重意识

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以家庭和幼儿园为主, 事实上尊重意识融合在孩子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 充分挖掘现有资源, 开展相应的活动, 提供感受认识的平台让幼儿多途径地树立尊重意识。

(一) 观察讨论, 在生活小事中认识尊重意识。

对幼儿尊重意识的培养应从他们日常生活中开始, 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激发幼儿的观察, 并展开积极的讨论。

1.视觉感知, 明辨事理。

观察作为幼儿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 能够让他们通过视觉的直接感知, 清楚地认识尊重意识。这些观察的来源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为了让幼儿对所观察到的有关尊重意识的现象, 有更深刻的认识, 观察后的讨论是必须的。在讨论中, 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交流, 理解沟通, 提高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同时在讨论中, 教师和孩子们共同思考当前的事物, 并进行交流, 彼此既是言说者, 又是倾听者。这种平等、相互的交流是尊重意识的一个方面。

2.事例讨论, 感知尊重。

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总是很琐碎, 有很多事情看似小事, 但当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一些有违尊重的现象就来源于这些小事。如, 有的孩子喜欢叫别人外号, 见到残疾人会上前围观, 见到别人陷入困境会加以嘲笑, 看到别人倒霉会幸灾乐祸。可能对于他们来说, 这些行为只是想看热闹、好奇;只是想开个玩笑;或者只是盲目地跟着别的孩子做。他们并不认为这样做是不尊重别人、对尊重的认识还比较淡薄。教师就可以让幼儿自己观察发现, 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讨论活动, 从而意识到尊重的所在。教育者的目的就是先要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尊重, 在讨论中正确辨别日常生活中的尊重与不尊重现象, 激发幼儿对尊重意识的认识。

(二) 随机生成,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尊重意识。

1.榜样示范, 随机引导。

要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 教师必须首先具备以儿童为本的概念和意识, 以身作则, 尊重每个幼儿。这样幼儿才能学会尊重他人, 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才会变得友好、宽松和谐。教师要做个有心人, 善于发现, 随机生成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尊重意识。“生成”是指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 在与环境和他人的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活动。也指教师在幼儿游戏与其他活动中, 发现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及时介入进行随机教育, 或对该活动加以充实和扩展。

2.生成活动, 体验尊重。

当然随机生成的活动有很多, 但有些生成活动其实是在教师的预设之中, 是教师有意识给予培养和发展的。例如, 通过孩子们喜欢的艺术活动培养尊重意识, 艺术领域的活动是教师了解幼儿的窗口。在活动中, 教师要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方式表达, 充分表达他们的所见所感。要注意倾听幼儿的讲解、描述。可能有的幼儿说的、画的、唱的、跳的和教师设计的主题一点“不着边”, 但是教师要认真倾听、接纳, 同时还可以提意见、建议的方式, 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帮助, 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对美的感受和表达方式。

(三) 换位思考, 在情景体验中感悟尊重意识。

“换位思考法”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 当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 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 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要让幼儿对尊重意识有比较明确的理解, 更好地发挥换位思考的作用。我们必须创设相应的生活情景给孩子一个体验的平台, 让他们来感悟尊重意识。

如幼儿园中我们请小朋友给大家表演节目, 观看的孩子不仅自己不看, 而且和别的孩子嘻嘻哈哈地玩耍, 既影响了表演者又影响了欣赏者。这样的现象可以说在幼儿园中是十分普遍的, 为了让孩子们知道这样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我们运用换位思考, 让孩子亲身体验。把那些看表演时爱吵闹、不尊重他人的孩子集合起来, 请他们表演自己的特长, 尤其是他们感到骄傲的一些本领。在表演时教师有意地表现出不在乎, 并不时打断他们的表演, 让他们体会到不被人尊重的感受。有的孩子就会说:“老师他们太吵了, 不听我的。”相应地, 我们再让他们体会大家安静地观看表演, 并对他们的表演表示赞同, 结束时给予掌声。利用孩子们亲身的体验, 让他们比较两种情景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孩子在初步的换位思考中理解尊重带来的快乐。通过这样的活动, 培养他们初步的尊重意识。

(四) 潜移默化, 在成人的正确引导下提高尊重意识。

创造一个互相尊重的环境。幼儿和成人一样有自尊心, 需要别人尊重。教师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幼儿: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尊重他们的兴趣选择;尊重他们的性格。同时, 还要注重启发、引导幼儿逐步养成互相尊重的品德和习惯。互相尊重、和谐、融洽的环境对幼儿也是重要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开始教育自己的子女之前, 家长首先应该检点自身行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我们成人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一切都将直接影响孩子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所以要提高孩子的尊重意识, 我们必须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去引导他们。

(五) 主动尝试, 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发展尊重意识。

让幼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为他们提供亲近社会和熟悉社会的机会, 而幼儿对尊重意识的认知和理解, 最终是要用行动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因为幼儿本身就是一个社会人, 所以我们要鼓励幼儿大胆地去主动尝试和表达, 这有助于我们发现, 他们对尊重意识理解的程度和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要给幼儿创设一种相互尊重的环境氛围, 从幼儿园到家庭到社会, 积极地运用幼儿生活的每个细节, 以引导教育孩子。对各种途径的灵活运用和相互穿插, 鼓励孩子们从他人的角度去分析事例, 将尊重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既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尊重氛围。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研究.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与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联合主办的.

[2]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

尊重敌人的版权 篇9

1861年, 美国发生了南北战争。西点军校的学生中, 凡是南方人都回到南方去参军, 北方人无一例外都回到北方去参军, 昔日的同学因此成了战场上的对手。时任西点军校校长的罗伯特·李因为是南方弗吉尼亚人, 战争爆发后, 他只好放弃校长的职务, 回到南方做了南军总司令。而1843年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尤利塞斯·格兰特则任北方军总司令。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场战争实际上就是西点军校的内战。

南军招募了上百万新兵, 训练时却苦于没有正规的教材, 这可难住了罗伯特·李。司令部一位参谋建议道:“把西点军校的《战术操典》赶印出来发给新兵, 不就解决问题了吗?”罗伯特·李心想, 还是这位参谋有办法。就在准备将《战术操典》交付印刷厂时, 罗伯特·李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便命令那位参谋:“你查查, 《战术操典》的作者是谁?”很快, 参谋将结果报告给了他, 说这本书的作者正是北军司令格兰特。罗伯特·李听后对参谋说道:“赶快取消印刷计划, 一刻也不要耽误!”参谋不解, 问为什么。罗伯特·李解释说:“既然作者是北军司令格兰特先生, 也就意味着他是我们的敌人。在没有得到他的授权之前, 我们是不能印这本书的, 这是对作者劳动成果应有的尊重!”最终, 南军取消了《战术操典》的印刷计划。

每个人都应受到尊重, 哪怕是你死我活的对手。

女皇的尊重 篇10

后来,查理要退休了,叶卡捷琳娜百般挽留不成,只好同意了。 国家再有大事发生, 其他厨师做好了满桌菜肴,女皇却迟迟不动筷。 侍从紧张起来,女皇叹了口气,说:“许久没吃到查理的奶油鸡了,心里像缺点儿什么。 ”

侍从慌忙 赶去找查 理 。 查理听到女皇还惦记着奶油鸡,一改往日的萎靡,精神焕发地进了宫。 只是他实在老了,过去拿手的奶油鸡要花上半天才能做成。 叶卡捷琳娜关切地对查理说:“您辛苦了, 早点回吧。 ”她目送查理出了宫,尝了一口鸡,然后叫来其他厨师交代了一番,待他们把它重新加工过才吃起来。

如此这般多次,侍从忍不住问:“查理上了年纪,他做的奶油鸡再不合您的胃口了,为何还非要找他来呢? ”叶卡捷琳娜笑了:“年岁越大的人,越需要尊重。查理的确不再擅长做奶油鸡了, 但在他心里,还是希望手艺一直被我认可呀! 我不时地让他来,他就会感到自己还受重视,日子也会过得愉悦而充实。 ”

侍从无比感动,这才知道女皇挂念一道鸡,其实是记挂着对一位老厨的尊重。所谓尊重, 除了言行上的尊敬外,适当地给他人提供展示的机会, 让他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被重视、有用处,这样才能叫人铭记在心,久久回味。

尊重学生的率直 篇11

有人对此不解:为何不当场教教那门生呢?他说:“要教导门生的机会多的是。在今天的场合, 最要紧的是要以感谢的心去接受对方的好意。”这位演员便是日本歌舞伎一代大师勘弥。

是啊, 这种诚挚温馨的“感谢”, 就是对率直之心的爱护。试想, 若大师当场严训一番:“哼, 你懂什么, 去学几年再开口吧!”其后果, 学生固然可以遵命, 但“开口”却难了, 率直之心也就渐失了。

这又使我想起了另一则故事。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有一次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 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 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 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 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 当众销毁, 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 诚恳地说:“从此以后, 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 打那以后, 他再也不吸烟了。

如果张伯苓先生当场对学生的率直责难报以严厉的批评和训斥, 也许学生们会噤若寒蝉, 也许学生会违心接受, 更有甚者, 也许学生会阳奉阴违, 总结“经验”, 向圆滑靠拢, 从而渐渐突破诚实的底线。

率直是真诚的兄弟。虽然率直中或许也有些幼稚, 但为师者当以宽容和感谢的心去接受对方的率直, 引导而绝不可扼杀。唯有如此, 才能形成诚信的氛围, 筑牢道德的底线, 构建起真正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上一篇:中医调治下一篇:交通运输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