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

2024-12-14

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精选5篇)

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 篇1

摘要: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不能跟“最近发展区”理论相违背;分析与关注学习需求,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升;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学生需求,能力状况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教学进度,更要关心学生的感受。教师要把关切的目光投放到学生的需求上,要在教学设计中科学、合理地安排有价值的教学活动,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贯彻落实这一理念,尊重学生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一、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不能跟最近发展区理论相违背

传统教学观念对一些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致使他们仍然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来设计课堂教学。在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时,完全凭借自己的意愿走,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了解,甚至不把学生的学习需求放在眼里。如,教学 “Integrated skills”这一单元某一内容,教师用各种电视节目进行导入。T:Shall we start with a game?You will see several pictures of TV programmes in the middle.What are they?教师在屏幕上快速闪现各种电视节目,然后,呈现这些图片,并反复解释和朗读这些电视节目。其实,教师出示的各种电视节目的名称学生在本单元的词汇章节已经学习过并掌握。这些内容学生已经很熟悉,没有学习了解的迫切需求,这位教师还是把它作为重点内容看待和处理,这样的教学,怎么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这种设计的主导思想,跟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相违背的。当然,教材中有些内容可能会比较枯燥、乏味,或者难度较大,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激情,很难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此时,教师就要设计有效的措施,创设情境或搭建“脚手架”,化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降低难度,鼓起学生的学习的信心与激情, 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只有这样,学生的学科知识才能日渐丰富,能力才能日渐提高,品格才能越来越好。

二、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要分析与关注学习需求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理解知识, 掌握必要的方法、技能,更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得到情感的熏陶,形成良好的道德和人格。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除了分析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外,还要对学生的情感、道德和人格养成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当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时,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才会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表现出乐此不疲的学习劲头, 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才是富有活力的课堂,才能赢得学生的青睐。譬如,一教师教学八年级上册Unit 4 Reading部分时,让学生通过听、读和各种操练(回答问题、概括段意、判断对错、句子释意)来疏通、理解文章,之后教师设计了以下活动:第一项活动的内容是播放了一段关于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濒临灭绝的视频;第二项活动的内容是教师让学生作为“环保小卫士”发出倡议,呼吁全人类来保护野生动物,并且进行小组讨论,制定倡议。又如,笔者执教九年级上册Unit 3 Reading部分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听、读、进行各种操练(回答问题、概括段落大意、判断对错、句子释意)来疏通、理解文章。接下来,开展了如下活动:第一项活动是让学生扮演心理医生,对文中两个青少年提出的问题,加以分析判断;第二项活动是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提出的问题寻求解决方式,并且提出建议。 审视以上两个教学片断,教师不仅考虑了知识、技能的操练, 而且还注重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来满足学生的情感、道德和人格养成需求。可见,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能够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升与人格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认真的、全面的分析。

三、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要全面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例如,可以采用问卷、测试、面谈、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所教学生的学习个性有了全面清楚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尽力满足每位学生的不同需求,让每位学生对课堂真正感兴趣,使每位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如,笔者曾执教八年级下册Unit 2 Welcome to the unit这一部分,在导入环节,笔者一边播放“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the Statue of Liberty”,“the Little Mermaid”,“the Great Wall”, “Mount Fuji”,“the Tower Bridge”的视频,一边用英文介绍各地的风土人情。接下来进行操练:1播放一段“埃及之旅”的录音,请学生选择正确的答案;2阅读一篇“新加坡之旅”的文章,请学生回答问题;3呈现一组名胜的图片, 让学生自编对话。S1:What 's this?/S2:It's…in…/S1:What can people do there?/S2:They can…there./S1:Do you like the place?Why or why not?/S2:Because…

在此案例中,笔者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有的放矢,各有侧重,通过多种手段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力现状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来设计层次性的目标和有效的教学活动,让优等生和后进生都有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对学情要了然于胸,通过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实施,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起点上有所进步,并获得成功体验与自信。

思想品德课堂尊重学生需求的探索 篇2

[关键词]学生需求思想品德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60076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关注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完成的任务,由此导致的氛围沉闷、学生厌烦等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效率。这要求我们的教学设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落脚点,千方百计关注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关注学生需求,打造高效课堂呢?

一、寻求学生与课堂的联结点,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

思想品德教学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但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处于边缘状态,不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跟不上集体活动的步伐,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俨然是学习的旁观者。我们要对这些旁观者给予足够的关注,尽量创设更多更合适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信、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我们可以通过小组辩论会、情景表演等形式,找出旁观学生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满足他们与人交往的内在需求,让他们感受人与人之间融合与沟通的快乐。如苏人版(下同)七年级第17课《成长不烦恼》中,在关于“与人沟通技巧”内容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矛盾展开,让学生自主选择擅长沟通的内容进行相关情景表演,如善于体谅、承担责任、主动道歉、主动交流、讨论问题、认真倾听、控制情绪等方面,每一个沟通技巧都可以编排一个微型情景。这里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安排个别学生的“独角”表演,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的合作表演,即尽量让每名学生都建立起与课堂的联结点,让更多的学生有积极参与课堂的机会。这样,让小组合作更接近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更容易呈现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有利于教师在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同时进行有效的价值观引领,真正落实思想品德教学目标。

二、挖掘教材在教学中的内容盲点,让学生得到更丰富的生活体验

我们可以将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当作开展教学活动的实践基础,但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并不能概括社会生活的全部。因此,我们要将思想品德课堂打造成为对生活经验进行交流展示和认识感悟的平台,使学生已经具备的生活体验能进一步完善和升华。如七年级下册涉及未成年人安全教育的内容有第20课《法律护我成长》、第21课《护佑生命健康》、第22课《筑起防火墙》等,这几课从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家庭保护、司法保护、自我保护等不同角度强调了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各道安全关口,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但教材自始至终未能呈现当下社会各种诈骗形式给未成年人带来的损害和有关防诈骗技巧的教育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在当下社会生活中的安全需求。对生活在现在社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教育盲点。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挖掘教材中的这些盲点作为教学设计的切入点,通过情景表演、视频资料、问题分析等多种方式手段引导学生自主认识各种诈骗伎俩,提升防诈骗保安全的意识和能力。这种将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回归现实生活的设计,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满足学生享受安全惬意生活的需求,同时也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延伸与拓展,使思想品德教学真正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三、利用社会热点话题,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轻松学习

自媒体时代,常常会有一些重大的热点事件发生,通过网络迅速发酵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学生作为社会人自然也有关注热点事件的需求。因此,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及时关注热点事件,精选学生可能会感兴趣的具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和现实性的热点话题,充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将教材变为“活”教材,在课堂上引进时代活水,渗透时代精神。如我们在教学九年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认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不能一味地列举革命战争年代的事例,因学生缺乏亲身体验难免认识欠缺。我们可以呈现里约奥运会我国奥运健儿在诸多不利条件下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视频资料。学生之前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充分了解了相关情景,一切还历历在目,此时所生成的道德感悟肯定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从而最大限度上满足学习需求。类似的可以渗透社会热点进行教学的案例还有很多,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与热点话题的结合点,达到教学资源的最佳整合,就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思想品德教师只有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学生成长需求出发,设计出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案,才能打造真正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

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 篇3

一、注重生活课程, 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以为幼儿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奠基期, 幼儿教育不能只考虑3年, 而要考虑终生。

一是让好习惯相随。好习惯是一辈子用不完的存折, 坏习惯是一辈子还不完的债务。我们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引, 注重在一日生活中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遵循幼儿发展规律, 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我们各有侧重。小班注重培养生活习惯, 如饭前洗手, 吃饭不挑食、饭后漱口等。中班注重培养行为习惯, 如见到长辈要问好、学会与小伙伴分享、不随地扔垃圾等。大班注重培养学习习惯, 如看书要坐正、握笔要正确、整理书包等。通过3年努力, 让好习惯如影随形, 成为孩子一辈子取之不绝的财富。

二是让好品德相伴。我们以节假日和纪念日活动为载体, 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母亲节, 制作小贺卡、康乃馨, 送上对母亲的爱;植树节, 组织“我和小树一起长”植树活动, 为美丽海南添彩;国庆节, 绘制“百米画卷”, 表达对祖国的祝福。

“一日生活即课程”, 诠释了幼儿教育的本质。好习惯从洗手开始, 好品德从孝心开始, 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养成习惯, 为孩子幸福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游戏活动, 为孩子快乐发展搭建舞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 我园开发了一系列以玩为主的特色教育活动。

一是玩转民间游戏。民间游戏历久弥新,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我们从民间体育游戏入手, 自制了50种1000多件民间体育器材, “丢手绢”、“老鹰抓小鸡”, 重新走入孩子们中间。在民间游戏中, 孩子们踊跃表达、懂得规则、学会合作、不惧竞争, 不但感受到民间游戏的趣味, 还在感受中了解并传承了民族文化。

二是奔向大自然。摘果子、翻石头找蜈蚣, 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 离城市里的孩子越来越远了。美丽的田野是孩子们游戏的乐园。为此, 我园创建了100多亩野外活动基地, 每月组织一次田园亲子活动。拔萝卜、捉蚂蚱、喂山羊, 美丽的景色, 清新的空气, 忙碌的小手, 惊喜的发现, 孩子们嬉戏追逐, 乐在其中, 田野采摘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热爱自然的情怀。让生命在游戏中自由地呼吸、在田野中自然地生长, 体现了幼儿教育的精髓。

三、注重专业提升, 为孩子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好的师生关系才有好的教育。我园老师的发展目标是:“做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要想成为孩子喜欢的老师, 就得不断强大自己。

一是读懂孩子。要想教得好, 必须读懂孩子这本书。我们创新学习方式, 以“读懂孩子”为主题, 带领老师同读了《幼儿发展心理学》、《窗边的小豆豆》等十多本经典著作。读书更显专业, 读书带来自信, 使得我们面对幼儿时得心应手, 面对挑战时轻松自如, 面对家长时从容不迫。

二是分层培养。年轻教师成熟化:以胜任日常教学为目标, 对年轻教师“四指导”:班主任随机指导、年级主任定期指导、教研室岗前指导、返聘老园长跟班指导;经验教师特色化:以“一班一特”为抓手, 根据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 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身特长;骨干教师创新化:以交流评比为舞台, 彰显“四者”:让她们成为园所对外交流的承担者、集体备课的引领者、教研活动的提升者以及年轻教师的指导者。

三是制度激励。如学历制:鼓励老师参加学历教育, 对取得学前教育本科以上学历的老师, 全额报销学杂费。评聘制:按照高级教师评聘制度, 考核分数100分以上, 继续领高级教师工资;100分以下, 领一级教师工资。评先制:评选“优秀执行班”、“优秀守时班”、“优质班”和“优秀年级组”4个集体奖, 依靠团队力量约束自我, 集体创先争优。

得益于“做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这一目标牵引, 我园教师队伍不断成长, 实现了“三高”, 即高学历———有本科25人;高职称———有中学高级1名, 幼教高级63人;高水平———有特级教师1人, 省级骨干11人, 还有两名教师分别被教育部选拔到香港支教一年。

四、注重家园共振, 为孩子有效发展营造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应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当家长热衷于让孩子奔忙在学写字、学外语、学钢琴等各种“学习”中的时候, 学前教育正在异化为小学教育。针对家长观念中的小学化倾向, 我们举办家长育儿经验交流会, 和家长共同探讨幼儿教育之道。

如对幼儿园是否应教孩子写字这一问题, 有的家长认为, 在幼儿园学会写字, 孩子上小学就有先发优势。我们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分析利弊:孩子小肌肉发育不全, 过早写字容易损伤小肌肉, 并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而幼儿园开展的夹豆子、捡豆子、剪纸这些孩子喜爱的游戏, 既是控制肌肉能力的练习, 也是为写字打基础的手段。通过交流, 家长明白了, 孩子的很多进步都是在玩中获得的, 什么年龄干什么事, 违背幼儿成长规律去拔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

五、注重携手同行, 为更多孩子提供优质资源

作为省级示范园, 为了让更多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我园主要采用三种方式发挥示范帮扶作用:

一是走出去。先后有11位老师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 5位主任承担了省市相关教研、保育、安全等讲座, 3位主任担任市教育局暑假继续教育讲师。

二是请进来。主动邀请周边市县幼儿园到我园培训观摩, 近两年接待来自白沙、昌江、儋州等市县的园长、教师跟班学习教学、保健、管理等百余人;接待师范院校学生实习500余人;接待来自港澳、台湾及全国各地幼教专家、同行参观交流2000多人。

三是结对子。落实省教育厅“2013年省示范幼儿园对口帮扶”文件精神, 我园对口帮扶澄迈福山中心幼儿园和大拉幼儿园。秉承“园长重视、亲自负责;主任到位、紧抓落实”的原则, 我们做了如下工作:调研先行, 我园一把手带领班子全体成员和教学、后勤所有业务部门主任, 到澄迈实地调研, 明确帮扶需求;方案对接, 我园制定帮扶方案、被帮扶园制定承接方案, 通过面对面交流, 实现帮扶、承接方案无缝对接;打歼灭战, 针对澄迈最薄弱、最急需的方向, 按照一月一主题的思路, 安排分管园长和部门主任到澄迈现场培训指导, 接待澄迈业务骨干到我园跟班实践, 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在项目开启的短短两个月中, 我园中层以上业务领导全部下园调研指导两次, 被帮扶园的园长、骨干教师来园进行一对一的跟班学习一次, 使得帮扶活动在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中初见成效。

请尊重孩子的内心需求 篇4

一年级时,她的成绩一般,也不调皮。因此,并没有引起我的过多注意。

二年级了,我要求孩子们多看课外书。但由于许多农村孩子家里经济并不宽裕,或者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并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很多孩子除了在学校定的《少年先锋报》和《学语文之友》,就再也没有其它书可看了。于是,我借来图书室的大量带拼音的书籍,给孩子们阅读。全班学生都非常开心,特別是住校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看书,他们异常兴奋。为了不损坏书籍,我要求孩子们要爱惜书,就像自己的朋友一样。

可是才借来书的第二天,就有学生来给我告状:“老师,孙俪月在书上乱画。”我有点不敢相信,这样乖巧的孩子,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我连忙找到她了解情况,她怎么都不承认。我也没多想,就感觉是别的孩子在乱说她,于是没太在意这个问题。

第三天,竟然又有几个孩子来告状,还是这个问题。这下我有点生气了,一个孩子这么说可能是撒谎,几个孩子都这么说,那就肯定是真的。我找到孙俪月问情况,她居然还是不承认。一番苦口婆心的教育后,她终于认错了,并保证不在书上乱画了。

本以为这样的事不会再发生了。平静地过了两天后,好多住校生都跑来告诉我,孙俪月又开始在书上乱画,大家都不喜欢她了。这次我生气极了,决定一定要给她点颜色看看。我狠狠的训斥了她,并取消了她借书的资格。

没过多久,图书管理员来悄悄地告诉我,孙俪月不能借书,但她趁大家不注意,偷偷地到书柜那里看书。我心里一阵窃喜,看来这孩子还是喜欢书的。我把她喊到办公室,轻轻问她:“你偷偷去看书了吗?”因为害怕我批评,她惶恐的摇摇头。我接着说:“如果你偷偷看书了,陈老师不光不会批评你,反而会表扬你,因为你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如果看了,就大方的承认,好吗?”我微笑地看着她,她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我摸着她的头,继续说道:“既然你那么喜欢看书,那陈老师就允许你借书,只是你要答应我的要求,以后不许在书上乱画了,好吗?”她高兴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笑脸。我轻松地叹了口气,心想,从这次以后,她总不会再那样做了!这件事总算解决了。

可事情并非我想象那样,才过了两天,同学们又陆续来告状了。听到孙俪月又在书上乱画的消息,我实在是震惊。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不行。严厉批评,训斥处罚,不行。那究竟要怎么教育才行呢?怎么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那么差呢?面对这样的学生,我简直要崩溃掉。

无计可施的我,只有给她家长打电话,让家长务必到学校来一趟。很快,她的爸爸来了。我第一次见她的爸爸。他很年轻,个子高高的,可能二十几岁。他说,他跟孙俪月妈妈没结婚,就有了孩子。可孩子还在肚子里时,他就坐牢了。孩子妈妈一人把孩子养到三岁时,他出狱了。孩子妈妈把孩子丢给他,就走了。他只有把孩子带到老家,让爷爷奶奶抚养,他出去打工挣钱。今天,他刚好从外地回来,没想到就接到了老师的电话。这段时间,家里经济情况非常不好,唯一理解孩子的奶奶也到上海去当服务员去了。家里只有爷爷照顾她。爷爷没文化,脾气不好,动不动就又打又骂。

真没想到,她家的情况竟是这样的。听了孩子爸爸的诉说,我心里一阵内疚。这么小的孩子,才七岁,没有妈妈照顾,没有奶奶疼爱,没有爸爸关心。家里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人。她在书上乱画,不就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吗?不就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吗?我真愚蠢,我的不理解,差点伤害了孩子的自尊。虽然之前我问过她在书上乱画的理由,但那么小的孩子,她怎么懂得把自己的需要告诉给老师?

我深深的自责,并尽力想办法弥补。我告诉孩子爸爸,就算不在家,也要常打电话问候、关心孩子。如果可以的话,尽量联系孩子妈妈,希望妈妈能给孩子多打电话,并偶尔来看望孩子。爷爷对孩子的态度应该转变,不能简单粗暴,应该理解尊重孩子。孩子在精神上那么可怜,家里人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关爱。

接着我找来了几位班干部和孙俪月最好的朋友,了解孙俪月平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从中,我得到了新的信息——孙俪月平时沉默寡言,不善与同学交往,但她非常喜欢画画,而且画得不错。我对班干部和孙俪月的朋友提出了要求,希望他们能多陪孙俪月玩,多给孙俪月一些同学间的关爱。

我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孙俪月喜欢在书上乱画的问题,可以从画画这方面来入手。我买了一本精美的美术书,并找来几个美术本,一起送给孙俪月,然后告诉她:“孩子,喜欢画画,老师就送你书和美术本,画完了,老师继续送本子。只要你答应老师,不在书上乱画,你还是老师心中的好孩子。”她点着头,眼里闪着泪花。

之后,我继续观察孙俪月的行为,平时给她更多的生活上的关爱。功夫不负有心人,从那以后,她再也没在书上乱画过,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学习也进步了不少。

其实,像孙俪月这样特殊的家庭情况并不是个案,我们学校还有许多。部分寄宿制留守儿童就是因为特殊的家庭原因,他们的行为习惯差、学习动机弱,甚至对社会有敌视情绪,他们的行为现状是令人担忧的。

尊重学生个性 促进学生发展 篇5

关键词:学生;个性;促进;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6-268-01

一、缩短师生距离,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

老师在教学中要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我先拿出长方形纸,说:“同学们,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给大家看看,你们想看吗?”“想!”学生呼声很强烈,于是我便转身一裁,即刻将长方形纸变成了一个正方形纸,故意问:“这个魔术好玩吗?”“不好玩,我们也会!”学生边笑边说,“是吗?我不信,你们也变给我看看。”每人很快完成了这一过程,我故意沮丧地说:“完了,我的秘密全被你们发现了。”“哈哈哈”学生大笑起来,笑得很得意。其实,最得意的还是我,这一刻,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气氛更为融洽了,学生更乐意学习了。

如果教师要走近学生,那么教师就要放下架子,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合作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一种师生之间的共同体验,从而可以使学生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气氛。比如在一节三年级上册的《毫米、分米的认识》上,为了让学生观察1厘米 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我与学生一起去观察,发现1厘米 长度中有许多个小格,并告诉学生1小格就是1毫米,再通过数数,发现1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从而得出1厘米=10毫米 这个结论。这样,从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我的参与,学生当然就心领神会了,使学生学起来有平等感,有合作的成就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实践证明,只有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状态。有了这一前提,就为“促进学生充分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开放思维空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有了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作保障,那么开放思维空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便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首先,有了足够的思维空间,学生就会积极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一节三年级《长方形的周长》一课上,我让学生探究如何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内容计算周长时,有的学生把每一条边测量好了再加起来;有的用绳把这个长方形围一圈,然后展开,再测量有多长;还有的测量好长和宽后,分别乘 2 再加起来,等等。学生想象奇特,各有其独特的见解。不管结果怎样,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这时,教师要放下“尊严”,做一个谦虚的倾听者,虚心地融入学生中间。通过学生有意义的活动和叙说,教师能够认真倾听学生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不仅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很多新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还让学生感到有被尊重的平等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其次,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提倡多元思维。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的。例如:在教学口算除法时,提出60÷3如何口算,学生有许多想法。有的凭经验和直觉认为,先算6÷3=2然后再添上一个0得20;有的凭旧知识认为可以算除法想乘法,因为20×3=60所以60÷3=20;有的从数的组成上来想,即6个10除以3得2个10,就是20。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思路开阔了。再如,教学长方体面的特征,验证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学生有的用量的方法,有的用画下一个面与另一个面重合的方法,有的用揭下一个面与另一个面相比较的方法,有的则凭视觉观察等等。多样交流的策略经历,无疑是“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过程。

三、讲究评价艺术,促进学生积极探究

在比较开放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较积极的状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同想法,对学生各种想法如何评价,直接关系能否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恰当的评价将是“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催化剂。

首先评价应以鼓励为主。评价应注意情感效应,对学生而言,不管是教师的评价,还是学生的互评,他都渴望得到一定的认可,获得成功感,因此,评价应以激励为主。例如,当学生的想法有道理,但表达得不够清楚,这时教师千万不可全盘否定,可以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说得更明朗些,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试试看。”如果学生的想法完全错误,也应用委婉的口气说:“看得出,你正在积极思考,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没关系,再想想。”如果有的学生的想法出乎老师的意料,但又有道理,教师可以欣喜地说:“好!有创新,老师也从你的想法中长了见识。”当然激励的语言要注意恰到好处。千万不要言过其实,给人带来虚假的感觉,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单调枯燥,机械重复一些套語,如“你真棒!”“好的”“很好”等等。

上一篇:补充维生素的误区下一篇:前质量控制